美國民主堂希拉裏胜出,安全生产管理有何意见見

希拉裏“哭窮”何以弄巧成拙
    近日,一向被認為智商、情商不俗的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裏做了一件頗不明智的事:兩次接受媒體採訪時“哭窮”,先是透露自己2001年和克林頓一起離開白宮時,因支付龐大訴訟費而“徹底破産”,隨後聲稱“和那些最富裕的美國人相比,我真不是那麼有錢”。希拉裏大概也沒想到,這兩番言論招致美國政界和輿論界的廣泛批評和嘲諷。
    希拉裏被公認為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的有力競爭者,如今突然“哭窮”,背後自有一番政治考量:相較于充滿貴氣的共和黨,民主黨向來愛走親民路線,盡管不少黨員和資助者其實非富即貴,但卻愛擺出和普通老百姓並無兩樣的姿態,借此爭取美國社會的中堅力量——中産階級的支持。
    這次希拉裏無非也是想在中産階級拉攏人心,不料卻弄巧反拙。究其原因,關鍵是她這“窮”“哭”得實在太沒有説服力。
    2001年克林頓卸任時,夫婦兩人的確背負數以百萬美元計算的龐大訴訟費用。但同樣龐大的是兩人的吸金能力。單靠出書和演講,足令他們的財富以多數美國中産無法企及的速度暴漲。要知道,美國家庭年收入中間值約為5.3萬美元,而希拉裏一場演講的出場費至少20萬美元。《華盛頓郵報》甚至估算出克林頓卸任以來的演講收入累計已超過1億美元。以年收入計算,克林頓夫婦穩居美國最富有的1%行列。
    客觀來説,正如希拉裏強調的,他們夫婦兩人很大程度上的確是靠自身勤奮努力獲得成功。但如今兩人在華爾街和好萊塢坐擁豪宅、出入搭乘私人飛機、希拉裏自認已18年沒有親自開過車(由司機接送),以及寶貝女兒切爾西承認“很想在乎錢卻沒機會”……這些也是不爭的事實。這樣的人還“哭窮”,讓另外99%的美國人情何以堪?
    其實,從政治角度考量,身家富裕並不一定會成為進軍總統寶座之路的絆腳石,有時還利大于弊,畢竟美國總統選舉就是一場燒錢遊戲。美國前總統當中,其實不乏超級大富豪。共和黨布什家族財大氣粗就不用説,民主黨有幾位前總統——如富蘭克林·羅斯福和約翰·肯尼迪,都是出身自顯赫的政治世家。可見,大多數美國選民並不那麼仇富,特別若是白手起家的話,更被認為是一種個人能力的體現。不過,如果富得脫離群眾,那就另當別論了。當年奧巴馬打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其中一個制勝關鍵就是全力烘托羅姆尼“不知民間疾苦”的富人形象。
    面對外界的冷嘲熱諷,希拉裏很快認錯,承認自己的言論“不夠技巧”。其實,最佳的危機公關之道,應是從此在個人資産問題上保持低調。只有這樣,才不會越描越黑,也不至于像這次一樣,吸金史、收入和繳稅等細節瞬間被美國媒體挖出來曬得世人皆知。 (媒體評論員:王希怡)您現在的位置:>正文
新聞分析:希拉裏離總統“寶座”有多遠
圖表:希拉裏·克林頓宣布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 新華社記者 孟麗靜 編制
    新華網華盛頓4月12日電(記者 穆東 關建武)美國前國務卿、民主黨人希拉裏·克林頓12日宣布參加2016年總統選舉並承諾自己將成為普通美國民眾利益的捍衛者。此舉意味著這位美國前“第一夫人”和她的競選團隊正式吹響了角逐總統寶座的衝鋒號。
    沉默不沉寂
    在民主黨內部,希拉裏一直是眾望所歸的不二人選。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上月發布的民調顯示,希拉裏競選總統的支持率不僅在民主黨內遙遙領先,而且在與共和黨熱門候選人、來自布什家族的傑布·布什的“單挑”中勝出,充分展現了巾幗不讓須眉的強勢。
    盡管備受歡迎,希拉裏卻在此前一直按兵不動,對是否參選三緘其口。這一長久等待被外界認為是希拉裏的一招好棋。在黨外,她得以避免過早承受共和黨競選對手發動的攻勢;在黨內,民調中聲望極高的希拉裏不宣布放棄參選,民主黨“二線”人選就很難展開籌募資金等必要的準備工作。
    從目前的情勢觀察,希拉裏宣布參選,民主黨內部將不大可能有其他候選人可以與之匹敵,民主黨提名可謂唾手可得。
    停步不退步
    這將是希拉裏第二次競選總統。2008年,她曾宣布參選總統,但在民主黨的黨內初選中惜敗另一名競選人、現任總統奧巴馬。盡管落敗,但其出色的個人能力和強大的政治影響力得到了新任總統奧巴馬的認可,希拉裏最終出任美國第67任國務卿。
    也許正是她不放棄的信念和不認輸的品性贏得了民眾普遍好感。在近期美國媒體開展的2016年總統候選人青睞度民調中,希拉裏拔得頭籌。她拿到了43%的支持率,而傑布·布什以37%位居其後。有67%的美國人認為她是一位強有力的領導者,還有60%的人説她對于國家未來有新想法。
    希拉裏的高支持率來自她曾出任美國國務卿的政治履歷以及人們對美國出現首位女總統的期待。此外,希拉裏或還有兩位總統保駕護航。
    首先,她的丈夫克林頓必然會不遺余力利用黨內影響力對其支持。克林頓曾公開表示,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看到美國出現一位女總統。他對希拉裏的期許之意不言而喻。其次,現任總統奧巴馬去年曾對美國媒體表示,前國務卿希拉裏將是2016年總統大選的強有力競爭者,如果她決定第二次參選的話,她將有機會成為“偉大的總統”。擁有上述兩位重量級人物的支持,希拉裏的競選之路無疑會走得更順。
    坦途亦曲折
    作為經過長期包裝和自我包裝的一線女政治家,希拉裏在美國選民、民主黨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都是相當可觀的,她甚至在共和黨內也有不錯的影響力,加上“美國第一位女總統”的“概念性誘惑”,以及許多美國選民對“克林頓時代”的好感,都提升了公眾對希拉裏的期待。
    不僅如此,和民主黨情況相反,共和黨內目前呈現群雄並立的態勢。人們普遍預期,共和黨內將為競逐黨候選人提名展開激烈競爭,這對希拉裏無疑是個坐收漁翁之利的機會。
    盡管希拉裏風頭正勁,似乎已篤定代表民主黨出戰,但她能否順利成為民主黨候選人進而在大選中勝出,成為美國史上首位女性總統,還需經過輿論戰、籌款、年齡等重重考驗。
    前不久,媒體披露了希拉裏在任國務卿期間以個人電子郵箱處理公務的“郵件門”。一些民調顯示,受此風波影響,希拉裏的支持率已經有所下降。有選民表示希拉裏此舉説明她“不誠實且不值得信任”。
    分析人士指出,除了“郵件門”,共和黨還會緊緊抓住2012年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遭襲、克林頓基金會收受外國捐款等事件對希拉裏進行攻擊。
    此外,希拉裏面臨的籌款壓力也很大。外界估計,她的競選團隊至少需要籌集10億美元的經費。而且,希拉裏還存在年齡和健康的劣勢。1947年出生的希拉裏在大選年已近古稀,而且,她在2012年還曾傳出身體狀況不佳的消息。
[頭條推薦]
訂閱新華手機報
請點擊進入&
24小時熱榜
>>>>>>>>>>>>最新播報:
·(09:29)
·(09:27)
·(09:26)
·(09:24)
·(09:19)
·(09:15)
·(09:15)
·(09:14)
·(09:13)
·(09:13)
·(09:12)
·(09:12)
·(09:12)
·(09:11)
·(09:11)
·(09:11)
·(09:11)
·(09:09)
·(09:08)
美國重量級民主黨參議員力挺希拉裏角逐總統
    圖為2月1希拉裏在美國國務院大樓大堂向員工告別並發表臨別講話。中新社發 吳慶才 攝
    據外媒4日報道,美國重量級民主黨參議員舒默公開表示力挺希拉裏2016年角逐美國總統職位,稱其參選必將贏得勝利。
  據報道,11月2日在美國艾奧瓦州舉行的民主黨傑斐遜瀠克遜晚宴上,紐約州參議員舒默發表講話公開支持希拉裏。他説:“2016年屬于希拉裏,國家會因此變得更美好。”
  舒默在呼吁希拉裏參選時指出,由希拉裏領軍,加上強而有力的政綱,美國民主黨將會擊敗人氣急劇攀升的美國共和黨人克魯茲。
  舒默表示,希拉裏參選必將贏得勝利,美國民主黨將贏得全面勝利。
  在2008年的艾奧瓦州美國民主黨初選中,希拉裏敗給了奧巴馬。不過,舒默表示,對奧巴馬來説,那年是一個好時機,但2016年卻是希拉裏的時機。
  舒默力挺希拉裏再次顯示,民主黨內毫不遲疑地給予這位前國務卿支持。奧巴馬在2012年贏得連任之後民望急劇下跌。在總統選舉後第二年,美國民眾黨就迅速表態支持希拉裏,是因為黨內許多人希望,為希拉裏鋪平總統選舉的道路。
  美國一些女參議員已聯署公開支持希拉裏。不過,希拉裏本人至今尚未表示有意參選。
  舒默的助手説,舒默在如此重要的場合為希拉裏背書,是他個人的決定。希拉裏沒有提任何要求。
[責任編輯:最新播報:
·(09:58)
·(09:58)
·(09:53)
·(09:50)
·(09:48)
·(09:44)
·(09:44)
·(09:36)
·(09:34)
·(09:34)
·(09:21)
·(09:18)
·(09:18)
·(09:16)
·(09:15)
·(09:15)
·(09:14)
·(09:11)
·(09:06)
希拉裏離美國白宮寶座有多遠?
    撇開其它因素,希拉裏面臨的劣勢也顯而易見,首當其衝的是年齡和健康問題。希拉裏最大的敵人,很有可能不是她的競爭對手,而是她本人。在國務卿任期的最後幾周,希拉裏先後遭胃病、腦震蕩、腦血栓困擾,不得不住院休養。如果希拉裏贏得2016年大選,屆時她將年近七旬,如何在高強度工作壓力下保持身體健康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其次,希拉裏“女性”身份亦有利有弊。“首位美國女總統” 標簽亮麗,是拉攏粉絲的利器。據悉,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婦女團體“艾米莉名單”是希拉裏的粉絲,為其呼號奔走、搖旗吶喊自不在話下。然而,性別問題依然是橫亙在希拉裏面前的一道坎兒,能否擊破這道天窗猶未可知。再者,奧巴馬任期的負面效應可能成為希拉裏競選的負擔,民眾對國家現狀的不滿情緒可能遷怒于民主黨,扭轉情勢或需希拉裏未雨綢繆。
    聲勢浩大、資金充足,盡管希拉裏先天條件先聲奪人,但距離大選尚有時日,難保屆時會有像奧巴馬一樣的黑馬橫空出世,畢竟2008年時“馬失前蹄”的覆轍在先。
[責任編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家长会有何意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