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有练怎样练好自发五禽戏戏的吗

练五禽戏有什么好处_百度知道
练五禽戏有什么好处
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创立的,模仿熊、虎、猿、鸟、鹿的动作,来锻炼自己的身体,通过模仿不同动物的动作,能够让我们的身体的各个部位很好的锻炼到位经常练习五禽戏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每种练习,所起的功效有所侧重。1、虎戏,经常练习能使人强筋健骨,精力旺盛;可以增强人体肝胆的疏泄功能,对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2、鹿戏,经常练习能增强体力,益肾固腰;适合中老年人长期练习,对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疾病效果较好。3、猿戏,经常练习能使头脑灵活,增强记忆力,可以悦心情、畅心志,改善心悸、心慌、失眠、多梦、盗汗、四肢发冷等症状。4、熊戏,经常练习能增进消化,促进睡眠,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使不思饮食、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症状得以改善。5、鸟戏,经常练习能调和呼吸,疏通经络,增强肺的呼吸功能,有效缓解鼻塞、流涕、胸闷气短等症状。一般来说,练习五禽戏时最好在空气新鲜,草木繁茂的场所。每天四五次,每次10分钟即可达到锻炼的效果。五禽戏的好处是很多的,我们在平时要想把五禽戏的好处发挥到最大,就要能够坚持的去锻炼,经常练五禽戏会让我们变的很不一样,身体更健康,五禽戏也正好说明了生命在于很好的运动,大家在平时也应该多一些运动,避免一些疾病的出现。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位仁兄说练五禽戏其实东西都要靠持恒五禽戏套作罢或者说形式已做都贵坚持要坚持修像慢跑游泳练剑太极等等都能锻炼身体每部位舒经血延益寿啊
其实面所说更重要每能调节态充实让变轻、朗更力比更呢
其他3条回答
虎强肾固本;鹿疏肝泻胆增加关节灵身体柔韧;熊强脾胃;猿通血强;鸟强肺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其健身效果被历代养生家称赞,据传华佗的徒弟吴普因长年习练此法而达到百岁高龄。日,中国卫生部、教育部和当时的国家体委发出通知,把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健身法作为在医学类大学中推广的“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2003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五禽戏等健身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向全国推广。
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五禽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五禽戏怎么练?_百度知道
五禽戏怎么练?
想锻炼身体.求五禽戏练.越详细越.
五禽戏别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每种作都模仿相应物作传统五禽戏称华佗五禽戏五戏共作54;由体委新编简化五禽戏每戏两作别: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每种作都左右称各做并配合气息调理 虎戏   五禽戏(图)脚跟靠拢立姿势两臂自垂两眼平视前   ()左式   1.两腿屈膝蹲重移至右腿左脚虚步脚掌点、靠于右脚内踝处同两掌握拳提至腰两侧拳向眼看左前   2.左脚向左前斜进步右脚随跟进半步重坐于右腿左脚掌虚步点同两拳沿胸部抬拳向抬至口前两拳相翻转变掌向前按高与胸齐掌向前两掌虎口相眼看左手   (二)右式   1.左脚向前迈半步右脚随跟至左脚内踝处重坐于左腿右脚掌虚步点两腿屈膝同两掌变拳撤至腰两侧拳向眼看右前   2.与左式2同唯左右相反反复左右虎扑数限 鹿戏  身体自直立两臂自垂两眼平视前   ()左式   1.右腿屈膝身体坐左腿前伸左膝微屈左脚虚踏;左手前伸左臂微屈左手掌向右右手置于左肘内侧右手掌向左   2.两臂身前同逆针向旋转左手绕环较右手些同要注意腰胯、尾骶部逆针向旋转久久 五禽戏(图二)渡腰胯、尾骶部旋转带两臂旋转   (二)右式作与左式相同唯向左右相反绕环旋转向亦顺逆同 熊戏  身体自站立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双臂自垂两眼平视前先右腿屈膝身体微向右转同右肩向前晃、右臂亦随沉左肩则向外舒展左臂微屈提左腿屈膝其余作与左右相反反复晃数限 猿戏  脚跟靠拢立姿势两臂自垂两眼平视前   ()左式   1.两腿屈膝左脚向前轻灵迈同左手沿胸前至口平处向前取物探达终点手掌撮拢钩手手腕自垂   2.右脚向前轻灵迈左脚随至右脚内踝处脚掌虚步点同右手沿胸前至口平处向前取物探达终点手掌撮拢钩手左手同收至左肋   3.左脚向退步右脚随退至左脚内踝处脚掌虚步点同左手沿胸前至口平处向前取物探终钩手右手同收至右肋   (二)右式作与左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鸟戏  两脚平行站立两臂自垂两眼平视前   ()左式   1.左脚向前迈进步右脚随跟进半步脚尖虚点同两臂慢慢身前抬起掌向与肩平两臂向左右侧举起随深吸气   2.右脚前进与左脚相并两臂自侧落掌向同蹲两臂膝相交掌向随深呼气   (二)右式同左式唯左右相反   华佗五禽戏   虎戏:自站式俯身两手按用力使身驱前耸并配合吸气前耸至极稍停;身躯缩并呼气;3继两手先左右问前挪移同两脚向退移极力拉伸腰身;按着抬面朝再低向前平视;虎行走般四肢前爬7步退7步   鹿戏:按四肢着势吸气颈向左转双目向左侧视左转至极梢停;呼气颈转,转至面朝再吸气并继续向右转前左转3右转2复起势抬左腿向挺伸稍停放左腿抬右腿挺伸左腿伸3右腿2   熊戏:仰卧式两腿屈膝拱起两脚离床席两手抱膝,颈用力向使肩背离床席;略停先左肩侧滚洛床面左肩触及床席立即复颈用力向,肩离床席;略停再右肩侧滚落复起左右交替各7起身两脚着床度蹲式两手按同侧脚旁;接着熊行走般抬左脚右手掌离床度;左脚、右手掌落即抬起右脚左手掌左右交替身驱亦随左右摆片刻止   猿戏:择牢固横竿(单杠门框树叉等)略高于自身站立手指触及高度猿攀物般双手抓握横竿使两肢悬空作引体向<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5f接着先左脚背勾住横竿放两手身随向倒悬;略停换右脚勾竿倒县左右交替各7   鸟戏:自站式吸气跷起左腿两臂侧平举扬起眉毛鼓足气力鸟展翅欲飞状;呼气左腿落面两臂落腿侧接着跷右腿操作左右交替各7坐屈右腿两手抱膝拉腿膝近胸;稍停两手换抱左膝操作左右交替亦7两臂鸟理翅般伸缩各7 [编辑本段]古谱摘录  汉华佗授广陵吴普 五禽  君曰:古仙者导引事能鸟伸挽引肤体诸关节求难名曰五禽戏挽引蹄足导引体快起作禽戏故令汗止身体轻便普施行九百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完坚夫导者甚易行者甚希悲哉!   虎戏:四肢距①前三踯却②三踯引肤乍前乍⑧却仰即返伏距行前、却各七   熊戏:仰两手抱膝举左擗④七右亦七踯手左右托各七   鹿戏:四肢距引项反顾左三右三左伸右脚右伸左脚左右申⑤缩亦三止   猿戏: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七脚拘物倒悬左七右七;坐左右手拘脚五按各七   鸟戏:立起翘足伸两臂扬扇用力各二七;坐伸脚起挽足指各七;伸缩两臂各七   夫五禽戏任力汗限轻身消谷气益气力除百病陀行万岁教传弟广陵吴普亦延寿 服气吐纳六气  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疾作呬吐纳治   呵字呵主连舌、五脏热舌干疾作呵吐纳治   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论云:脾温即唇焦疾作呼吐纳治   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盛即目赤疾作嘘吐纳治   吹字吹主肾肾连耳论云:肾虚即耳聋疾作吹吐纳治   嘻字嘻主三焦疾作嘻吐纳治 养真诀  士修全真延命;士修诸灾咎;士修免身枉横;愚者轻早殒性命   君曰:身象胸腹设犹宫室肢体位犹郊境;骨节犹百官腠理 ⑥间犹四衢神犹君血犹臣;气犹民能治其身亦明君能理焉夫其民所安其其气所全其身民弊则亡气竭即身谢故至士施医于未病前追于既败故知难保易丧气难清易浊若能审机权安社稷制嗜欲何保性命   且夫善摄者要先除六害保性命延驻百何者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捐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妒嫉六者则修道耳若六者除盖未见其益虽希妙理口念真经咀嚼英华呼吸景象能补其短促盖捐于其本妄求其末深诫哉 !所保其真者须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少恶、少事、少机夫思即神伤念即劳笑即脏腑翻言即气海虚脱喜即膀胱纳客风怒即腠理奔浮乐即神邪荡愁即发须焦枯即志气倾覆恶即精爽奔腾事即筋脉干急机即智慧沉迷斯乃伐甚于斤斧蚀性猛于豺狼   久坐、久行、久视、久听强食饥食即脾劳;强饮渴饮则胃涨体欲劳食欲半饱劳勿极饱勿半冬即朝莫空夏即夜勿饱食早起勿鸡鸣前晚起内澄则真神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物其身身行欺诈即神悲行争竞则神沮轻侮于减算数杀害于物必行善即魂神悦行恶则魄神欢宽泰自居恬寞自守即形神安静;箓必书其名死籍必削其咎养理尽于斯矣 服气诀  君曰:玄牝 ⑦门根绵绵若存用勤言口鼻门吐纳阴阳死气每旦面向东展两手于膝徐徐按捺两节口吐浊气鼻引清气所谓吐故纳新蹙气良久徐徐吐仍手左右前拓取气意想太元气入毛际流于五脏四肢皆受其润山纳云受泽若气通便觉腹泪汩转若十通即觉身体润怿色光泽耳目聪明令食味气力加倍诸疾矣   :夜半前气余气死即须调服调气须床铺厚软枕高共身平仰卧舒展脚握固⑧身四五寸两脚亦四五寸微微鼻引太阳气鼻入意送气通遍身体即闭气至极细细口吐勿令耳闻吐气声若患寒热及瘴、患脚肿等疾问节即须调若愈明更调三两必愈   若患冷痛呼吐热即吹若患脚痛即嘘吐肺若痛即咽吐夜半二十四调鸡鸣十八平旦十二十二调弥佳欲作先导引十八势按摩二十四仗导引五脏病   病者体冷热相:色赤梦见著赤衣持刀杖及火怖疗:用呼、吹二气呼冷吹热   肺病者胸背胀满四肢烦闷相:肺色白梦见著白衣男作亲妇共相抱持;或作父母兄弟妻疗:呵气   肝病者愁忧乐眼疼痛相:肝色青梦见著青衣青刀杖;或狮虎狼怖疗:用嘘气   脾病者体游风习习情闷疼痛相:脾色黄梦见黄物或作击腋 ⑨或旋风绕疗:用嘻气   肾病者体冷阴衰相:肾色黑梦见著黑衣持刀杖怖疗:用咽气每作皆三十六通 ⑩能习愈者仍须左右导引按摩   论曰:形者神主气者神命形神所假资气存故调畅四肢周游六腑苟壅滞便即疾故体虚者气若调息所即诸疾自消;若吐纳乖乃众疾咸起善摄者先须知调气焉所谓呼吸光期于寿乐喜斯谓欤 !   注 :①距:、著   ②却:通脚前:指手及胳膊   ③乍:耸竖踯:通掷腾跃   ④擗(bì):拍   ⑤申:通伸   ⑥腠(còu)理指体皮肤、肌肉脏腑纹理   ⑦玄牝:玄微妙;牝雌性言道象微妙母体殖万物口鼻玄牝门户   ⑧握固:即握固守其:屈拇指于四指;或拇指掐指节四指齐收于手   ⑨腋(yè):腋胳肢窝腋言矮腋   ⑩通;即其各篇表示数度、 等其意似 [编辑本段]训练要点  1.全身放松练功仅肌肉要放松神经精神要放松要求松紧柔刚切用僵劲 五禽戏(图三)放松使劲才柔刚才使作柔连贯致僵硬   2.意守丹田即排除杂念用意想着脐腹部助于形腹式呼吸做虚实即胸虚腹实使呼吸加深增强内脏器官功能使血液循环旺盛身体部充实助于克服易发重脚轻盛虚病象外做虚实作才能达轻巧灵便、行自   3.呼吸均匀练功前先做几深呼吸凋匀呼吸练功呼吸要自平稳用鼻呼吸口鼻并用张口喘租气要悠悠吸气轻轻呼气做起作自形腹式呼吸使服运幅度加腹肌收缩力内脏器官都处   4.作象形练五禽戏做作外形神气都要象五禽练虎戏要表现威猛神态目光炯炯摇摆尾扑按搏斗等助于强壮体力练鹿戏要仿效鹿静体松姿势舒展要鹿探身、仰脖、缩颈、奔跑、首等神态表现   鹿戏助于舒展筋骨练熊戏要象熊浑厚沉稳表现撼运、抗靠、步行神态熊外似笨重走路软塌塌实际沉稳富轻灵练猿戏要仿效猿猴敏捷要表现纵山跳涧、攀树蹬技、摘桃献神态猿戏助于发展灵性练鸟戏要表现亮翅、轻翔、落雁、独立等作神态鸟戏助于增强肺呼吸功能调达气血疏通经络
其他类似问题
1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五禽戏是一套动功保健疗法,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强身防病的目的。将五禽戏整理总结成一种疗法的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家华佗。《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禽为鸟兽之总称”由此得名的“五禽戏”。五禽戏能使人动作灵敏、协调平衡,改善关节功能及身体素质,不仅有利于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的防治,而且对癌症患者的康复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一)虎戏:手足着地,身躯前纵后退各3次,接着上肢向前下肢向后引腰。然后面部仰天,恢复起始动作,再如虎行般前进后退各7次。锻炼法如图示:做虎戏时,手脚均着地,模仿老虎的形象(图W-1...
建议练习太极拳这个练的比较多容易学习,五禽戏学的人少
去跟动物学学
五禽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亳州药博会开幕 市委书记与市民共练五禽戏
来源:综合
作者:人民网
亳州市委书记杨敬农与市民共练五禽戏  人民网亳州9月9日电中秋节刚过,药博会登场。9日上午,2014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30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在安徽亳州市拉开帷幕,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卫华宣布开幕。  本次药博会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中药协会主办,亳州市人民政府等单位承办。活动为期两天,除了当日上午的开幕式外,还将举办华佗诞辰1887周年祭祀活动、2014年全国知名中医院院长论坛、皖北经济发展论坛2014年亳州年会等近10项活动。
  新闻连连看
  何为五禽戏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其健身效果被历代养生家称赞,据传华佗的徒弟吴普因长年习练此法而达到百岁高龄。2003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五禽戏等健身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向全国推广。
(责任编辑:UN654)
&&&&&&</div
数字之道:
独家策划: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也是太拼了啊……[]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怎样练好自发五禽戏(2)
二、练功方法的研究
(一)姿式
& &姿式分自然站式、平坐式及仰卧式三种:
&(1)自然站式。两脚平开与肩同宽,脚尖平行向前.上身自然伸直.头微前倾.两手自然下垂置于两侧.稍离大腿。两眼先平视远方,然后自然轻闭,嘴露微笑。
分析:站时以两脚自觉微有些内八字为准。因人的两脚,绝大多数均有自然外向的生理特点,当真正平行站立时.即有“内八字”(脚尖内收),的感觉,这有助于气聚丹田。若成真正的“内八字”,则有气蓄丹田!”的作用;而“外八字”则有泻气之效。平行站立,则属不补不泻(或称平补平泻)的站法。
&(2)平坐式。在高低适当的椅子上正坐,臀部坐于椅的前三分之一,使会阴部紧贴于倚子前缘。两脚同站式置地上,切勿悬虚,并令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小腿与地面均成九十度角。两手自然垂置于两大腿上,沉肩坠肘,头微前倾,双眼平视前方,嘴露微笑。
分析:三个九十度的坐式有利于气机的肠通。会阴穴乃足三经经与任、督、冲三脉之会穴,又名阴跷库、生死穴等。这是人身一大穴.此穴平贴于椅上,便受自身体重之压,.使任、督、冲三脉同受刺激,甚有利于经气之运行。同时臀部坐于椅的前三分一,亦有利于自发外动出现时能自然站立,使之动得更为舒畅、自然。
&(3)仰卧式、自然仰卧.枕头高低以舒适自然,并能保持呼吸畅顺为原则。
分析:此式于初期可视为暂时权宜之式,适合病情较重或身体特别虚弱,连坐亦不能持久的患者。但在功至动极复静,基本上已无外动的练功者,则又可作为一安乐法门,此乃功程的阶段性的分别也。
&以上三式,与梁氏功法略有不同:如第一式的“嘴微笑”,为梁氏功法所无,但确能使身心更加放松,更有利于入静。再如第一、二式的“两眼平视远方,然后自然轻闭”,也为梁氏功法所无。此有含光内敛之妙义,且轻闭则有若古法之垂帘,有如窗帘之放下而遮光,与关门闭户之闭目,有程度上的较大分别。此法更合于自然,更合于一个“松”字。
以上三式,各有特点,练功者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但从气机发动的快慢来说,自然站式最快,平坐式次之,卧式最难。故本功法提倡站式。
(二)自然站式的分析
(1)按自然站式的要求摆好姿式后、用一只中指(男左女右)按压肚脐四十九下。按时要缓慢,自然而有节奏,并稍用力。
肚脐内一寸半是本功的丹田部位。此处有练先天呼吸和返老还童的含义,即有如胎儿在母体用脐呼吸的“胎息”的含义。
&分析:按肚脐时要用指肚,勿用指尖,避免用力不当时误伤肚脐。按压肚脐,旨在给肚脐一些适度刺激,以激发脐内真气。
此处指脐内一寸半是本功的丹田部位,梁氏则定脐内一寸为丹田。
查“丹田”一词,乃道家内丹术的专门术语。圆顿子陈樱宁在《黄庭经讲义》中指出:“丹田者,乃丹之所,如播种子于田中,自然生苗结实,成熟可期,故名曰“田”。
关于“脐”,陈樱宁氏在《黄庭经讲义》第一章中更有如此精妙的论述:“吾人一身,自脐以上,为上半段,如植物之干、生机向上;自脐以下,为下半段,如植物之根,生机向下。其生理之总机关,具足上下之原动力者,植物则在根干分界处,人身则在脐。婴儿处胎,鼻无呼吸,以脐带代行呼吸之作用。及出胎后,脐之作用立止。而鼻窍开矣。神仙口决,重在胎息。胎息者何?息息归根之谓。根者何?脐内空处是也。脐内空处,即黄庭也。
按此论,丹田在脐内多少寸,似不必论,只认定脐内虚空处为丹田就是了。&
又按道家北宗龙门派的《大成摘要》一书中关窍秘诀一节有言:“…..名曰上釜黄庭宫,为中丹田,左明堂,右洞房,亦是空间之穴,方图一一寸二分,乃藏气之所,炼丹之鼎,外与脐门相对。……脐门内曰生门,中有七窍,下通外肾,外肾乃精气走泄之处。脐之后,肾之前,中间一穴,名曰偃月炉,又日气海。
在针灸学上,脐称神阙。据《会元针灸学》称:中则人部,两旁有气穴,肓俞,上有水分,下脘;下有胞门,横户,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父母相交而成胎时,先生脐带,形如荷茎,系于母之命门。天一生水而生肾,状如未聚莲花,顺五行以相生,赖母气以相转,十月胎满,则神注于脐中而成人,故名神阙。”
又据日本《经穴名的考察》称:“神阙,神是心灵,生命力,阙是君主居城之门,为生命力居住的地方。”
由前所引各家之言可看出,本功所定之丹田,实把握着人体生命的总枢纽了。胡耀贞氏功法亦取此为丹田,但无按压四十九下的规定。
&&&(2)默念口诀。念时不用念出声,但要缓慢,自然而有节奏;同时并要设想口诀内容的轻松、飘逸的意境,这种意境要贯彻在整个练功过程中。
口诀是:我心情舒畅,神态轻松;
&我飘飘若仙,如在云中;
&我气血运行,径络畅通;
&我意守丹田,静极生动。
念每句的第一字和末一字,其节拍要较其他字长一倍,
即:我————心一情一舒一畅—;神一态一轻一松一;….
我————意一守一丹一田一;静一极一生一动一;……..
&这样,在默念完口诀时,便有一种特殊的轻松舒畅畅感。个人觉得,若能在气功声法上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则练功者将更能收到轻松飘逸及入静得更快、更佳,呼吸也更自然、畅顺的良效。
&分析:粱氏口诀第二句是:我飘飘若仙,如“入”云中;“入”,字为动词,似未如“在”字之闲适飘逸。第一句原文为“从容“,今改作“轻松”,若以奥语念来。则觉“轻松”较“从容”更为顺口。以北京音念来,则又似“从容”为佳。
整个口诀着意于营造一个轻松、飘逸、无拘、无束的意境,使练功者较快地,自然地进入一个宁静的境界。
胡耀贞氏的口诀:“先定心,心定神凝;神凝心安,心安清静;清静无为,无为气行,气行遂动。胡氏的口诀着重于定,静。并以上句两字末为下句首两字,这种安排确然可收定与静的功效,与道家内丹法的要求较为相近,亦较适合于静功的修炼。胡氏较着重坐式的练法,大抵与此不无关系吧?而梁氏口诀则着重营造轻松飘逸的意境,更为适合于自发外动的出现,与梁氏较重视站式相一致。
&不过,梁氏认为当练到自发外动出现后,按肚脐和念口诀的程序可以省却了,头顶降气落脚底的程序也只做一次便可以了。而笔者却认为,这些程序对练功者气机的发动,心境的宁静畅快,阴阳的调和均有百利而无一害,不但有助于练功的进度,更有防止出偏差的功能。基于这种看法,练功者须要达到基本上已无外动的程度时方可放弃这些程序。
&&&(3)意想全身气血聚于头顶百会穴,然后设想如一盘水淋浴头顶一样,气血如水流股在体内分从前、后、左、右向下流,流落颈、流落肩、流落胸背、流落腰腹、流落殿部、流落大腿、.流落膝头、流落脚跟,一直流至足底涌泉穴。如此放松、降气三次。要注意的是,气向下降时,是在体内,而非在皮肤表面。
&分析:百会,即丹书所谓泥丸宫,为上丹田,在头顶中央。据《黄庭经》记载,其中央并四方四隅,共有九窍,皆神之所寄,而当中方圆一寸处,乃百神之总会,是名百会。
&又按《经穴释义汇解》称:“穴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百病皆主,故名百会。”又据《会元针灸学》称:“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会,故名。
总言之,百会乃人身阳气会集之处,于此放松,向下降气至足底(惜梁氏未于此时点出涌泉穴之名),实具以阳投阴,使阴阳交泰之义。有阳亢者行此法,当顿感舒畅。而此法紧接前节口诀,以加强练功者的轻松飘逸感,使其更能进入全身放松,入静的境界。
&胡耀贞氏功法中无此节。而一九五七年原上海市整理的“放松功”却有类似的功法,在其整体体放松法中有:从头到足笼统地,似流水般地向下默想放松。此法亦非无根之草。早在宋朝的《云岌七签》一书之卷六十“幻真是生服元气诀法”中的“行气诀”,即载有“直入泥丸,薰蒸诸宫,森然遍下毛发面部。头项,两臂及巨手指、一时而下入胸至中丹田、心宫、神阙也。灌五脏,却历入下丹田至三星,追经腿膝、胫踝,下达涌泉。涌泉,足心是也。”汉之《周易参同契》云:“由头流至足”亦具此意。由此可见,我国气功,源远流长,绝非谬语。
梁氏吸取了此法,而且具体地默想:气如水由头顶淋下,从身体之前后左右向下流,所经之处有象海绵般松软的感觉,其放松效果无疑又胜一筹。
若身体过于虚弱,特别是阳虚极之患者,则行功一次即可,不必定要拘泥三次。这与陈樱宁氏提倡“因人说法,量体裁衣”一样道理。
(4)两眼内视足底的涌泉穴,然后缓慢、自然,有节奏地默数七下(女性六下)。以后凡提到“默念”,时,均须把握住缓慢、自然、有节奏的准则。
所谓“内视”,即用“心”去“看”,的意思,此是“眼光”与“心光”合一,比“意守”更为集中精神;“意守”,只是用“心”想着之意。
&&分析:胡氏功法中无此节,只在“意守会阴”法中指出:“意从丹田呼出下达足底涌泉穴。”但此二法有本质之别。
诚然,许多功法中也有关于涌泉穴的。不少古籍有用导引,按摩涌泉穴的方法,如清代中医名家叶天士就曾留下按涌泉的典型案例;郭林的新气功疗法也有“涌泉揉棍法”。
& 人们为什么这样重视涌泉这个穴位呢?
&&&据《经穴释义汇解》称:“本穴为足少因肾经的井穴。肾属于水,喻穴为泉水初出之处,如泉之涌出于下,故名。《铜人》称:“治腰痛、大便难、心中结热、风疹、风痫、心痛不嗜食、妇人无子、咳嗽、身热、喉痹、胸协满、目眩、男子如蛊,女子如妊娠、五指端尽痛、足不得践地。”《寿世保元》又指出:“治自缢气已脱,极重者,只灸涌泉,男左女右,只灸三壮即活。”.
&总言之,涌泉为肾经井穴,通治一切肾水不足,阴虚阳亢而起的诸种疾患,所谓“滋水以降火,水火相济,则诸疾自消,生机蓬勃。又因心肾同源,兼治心经诸疾,如实性高血压等:用于救卒死者也往往能奏奇效。
&&&(5)意守两眼头联线中点的祖窍穴。较快地默数三下,女性两下。
单这次默数,要求较快进行,这点要特别注意。单这次默数.要求要较袂进行,这点要特别注意。因此穴与脑神经关系最为密切,初学者不宜久守。守久了,轻则头晕脑胀,重则可能导致大动不已。当然.功力深厚者又当别论,有些气功大师是专修此上丹田而为其练神之所在,而具“六神通”功能的。此是后话。
分析:胡氏功法中无此节。祖窍穴,古今针灸书似无此穴名,唯那金凯著之《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书中所记之“山根穴”,其定位与祖窍穴同。按此书称,此穴功能为
&“醒目、安神”。针法则“用拇脂甲掐五至十次”,并言此穴可作诊察参考,若见青筋露出,是有惊风或内伤之迹象。
按此穴乃督脉在鼻之根底部,深部神经密集,所以不宜下针,只宜指甲掐之。或以鼻形如山,而穴在“山”之根底部而得名。又气功及武术界均有“鼻祖”名称誉某一功派的创始人,或与此名可能带点关系。
&&&查此穴之所在,其深部与两眉之间的“印堂”穴甚为相近,为神经密集之所,一般人实不宜久守,守久了则神经高度兴奋、充血,因而引致头晕、目眩、血压升高等现象。民初有以北京为总部之同善社,即以教人守印堂为入手者,结果弄出不少严重偏差,甚至有些人因此而导致脑溢血。学者宜慎之!
&&&虽然,丹书《太乙金华宗旨》也教人由此入手,但它明确地声言这是为“上等根器”而设教者。何谓“上等根器”?根者,“慧根”也,笃志修行、心性以能达“心如明镜”、“物来则照,.物去不留”、“一尘不染”的超逸之境,方能算是“上等”;“器”指身体,童体未破的十八岁以下的男童或十四岁下经信未来之女童,且身体健康,无甚障碍者,方能算是“上等”之“器”。若是日夕以金钱名位而用尽心机,且又是千穿百漏的残破之躯,却偏要自以为是“上等根器”而固执此“鼻直眼横,十字街头中央处”为“玄关”,为“得窍”而修之、练之者,则“祸不单行”似非虚语。
&本功的全部功法,均要求在轻松、自然、缓慢而有节奏的情况下进行,唯独特别指出守此穴时,默数的两或三下要快,甚至一闪而过。即具此深意,希善会之。
&&&(6)内视肚脐。男的默数七下,女的六下。
分析:胡氏功法无此节。
&(7)意想肚脐向后吸气,男的分五段,女分的六段。吸到肚脐贴住脊骨的命门穴。
分析:肚脐吸气,并向后分段移动,直到贴住命门穴,都全是意念活动,肚脐并不真的在吸气,也不真的向后移动。但肚脐若果然随意念活动而跳动或向后移动,也是正常反应,可任其自然,只是练功者不必故意缩肚子就是了。
胡氏也有近似的功法。肚脐吸气无分段,与此法略有不同。
& (8)内视肚脐贴住命门,男的默数七下,女的默数六下。
分析:命门穴在脊柱第十四椎下空隙中,与脐相对,《会元针灸学》称:“命门者,生命之所系,初生之门也。。。。男子丹田属于精气之海,两肾之间属命门;女子丹田为命门,两肾之间为精血之海,是一而二,二而一,皆主要之部位,皆可曰命门。”《经穴释义汇解》称:“命门,穴当两肾之间,是人生命重要门户,故名命门。”《医经理解》称:“为精道所出,是生之门,死之门。”丹经又称之为“密户”。
胡耀贞氏有守命门之功法,唯无默数次数。道家有某流派也有守命门之功法,唯大多均以“添油续命”的补虚权法为用,不作练丹之正法。
(9)意想肚脐向前呼气,男的分五段,女的分六段,使肚脐回复原位。这也全是意念活动,与第7项相同。
分析:此段分析与第七段同。
至于本功法所涉及的二三、五、七各数字,于阴阳五行学说中,另具深义。且看下例:
五行:水、火、木、金、土;
生数:1、2、3、4、5;
成数:6、7、8、9.、10;
按《河图》、《洛书》之旨,天生则地成;地生则天成。天数为奇,为阳;地数为偶,为阴;阴阳相合,万物化生。其规律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明乎此,男性、女性也就不会把数字弄错了。
(10)当肚脐复原位后,就意守着它,并默念:两眼看着肚脐,两耳听着肚脐,一心想着肚脐,三元归一,意守肚脐。
分析:行功至此,有作有为的开功程序完成了,无为寂照的真修炼算是正式开始了。此时也,眼、耳、鼻、舌这四器官是暂搁置不用了,这叫“四门紧闭”,只把眼光和心光安安稳稳的放在脐后的虚空处就成了。
胡耀贞氏也有同样的法门。至此梁士丰与胡耀贞又走在一处了。
此时若觉杂念忽起,则须念动上述“三元归一、意守丹田”的“真言”了。
这时的默念,与默念口诀不同,即只在心里随着自然节律默念即可。作用在于收摄心神,使专注于丹田。所谓“拴心猿,系意马”,就是这个意思。久而久之:意念能专一丹田,则无须再默念;一旦杂念纷起,甚至忘念纷陈,此起彼伏,一旦知觉了,也就即行默念,以收摄外驰的心神。正是:不患念起,只患觉迟;念起是病,觉则是药。练功者宜紧记之。
关于意守丹田,初则较紧,继则宜轻松自然,要守得“活泼”。
&由实践观察所得,“脐丹田”实非一点,而是以脐为中点,上下垂直呈榄核形的虚空处所。(见彩图:丹田纵向开合之状;丹田上下升降之状)约四、五十年前,有人于行功中觉照出丹田为“有二寸五之圆洞”,又有人觉照出丹田为“一窍两口”。依行功之体验,丹田似为一立体的空间。图中
(见彩色插页中“丹田纵向开合之状”和“丹田上下升降之状)所见之外形,乃“.空间”变动时之外在形态。
上两图是于丹田自动开合、升降时摄得之体表情状。反证于自己练功时丹田向后抽动及向下推压时的感觉颇为一致。俏意守丹田历时约二十至三十分钟而无外动出现,则可依收功法进行收功。
& 但若在意守中出现外动,则无论怎样动法,也要守住丹田,意念切勿随着动作而去。
至于怎样动法,既不要用意念去“想”,也不要用意念去“压制”一切都要顺其自然,让其自然地去动,或自然地“停”,练功者只须守住丹田。若一时忘了,一醒觉就要立刻守住。若一时不知丹田在何处(初出自发动作时,间或有此现象),则可用手指按一下肚脐。随即守住它。
若果动作的幅度太大、太快或单往一个方向转,或前俯或后仰的时间过久,练功者就要用意念控制它!
控制的方法是——先用意念想着:慢些,再慢些。如此时动作已随意念的指挥逐渐慢下来,动得令练功者感到舒适,而动的时间也不太长,可继续守住肚脐,继续动下去。
俏若意念的“慢些”而不能使动作随着慢下来,则意守部位移下涌泉(不再守肚脐),同时继续默念“慢些,再慢些”;此时之动作肯定已慢下来,甚至完全停下来。意守涌泉及默念“慢些”的真言,就是这个功法的“合理迫力”,要善用之。切勿突然中断外动,否则将因此而导致不良效果,一切都要依“法”行事!
分析:对于自发外动,除上文指出的“一不追求,二不压制”外,在外动过程中,应持“积极不干预”态度,“动自由他动,静也由他静;动静两相宜,自然修性命”;但这绝不是放任不管,元神是始终在监察着的。“合理迫力”的使用,就是这个意思。当自觉气已渐渐较为平静,且外动也自然缓慢下来,而练功者也觉得练功时间已“差不多了”,则可依“收功法”进行收功。
三、收功法的研究
收功法,是本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修炼者切勿等闲视之,并于每次练功中,均严格遵守。依法收功。其具体操作如下:
&&&(1)先重复想着:我要收功了。若此时仍在外动,则使用制动法(如前述)使动作慢下来,停下来。紧守住诵泉(甚至内视涌泉),不用默数数目,只要自觉全身的“气”己降至该处而平静了,身体已无外动,则可接着意守头顶百会,稍停,则转守肚脐,片刻意想肚脐左上角(女子右上角),开始丹田内气转圈。
&分析:&#9312;先有“收功”的意念,并反复默念“我要收功了”。这种收功前的准备功夫,对能圆满地完成收功程序极有帮助。这有如把汽车驻到目的地时,心里自然先有个“停车”的意念,这意念一起,脚下就自然地“.收油”.车子也就自然慢下来,然后踏脚掣,把车子完全停下来。收功法中“收功”的意念一起,气也慢慢趋于平静,外动也就随而缓慢下来,有如车“收油”一样,至守涌泉而使气完全平静,外动也完全停止,就如把脚掣踏下,车子完全停下一样,两者何其相似也!
&&#9313;守涌泉至全停下来后,接守百会一节,乃回应开功程序守完涌泉而守祖窍一样,使气不致过于凝聚下肢,而周流畅顺;守百会较守祖窍的时间更短,意念一到便可,千万不要用意把气提上百会去,这是特别要注意的。意到百会后即意守肚脐一节,亦与开功程序意守祖窍后续守肚脐相回应,但时间则较开功时更短,稍停便开始丹田内气转圈。
这种前后呼应的操作,久久行之,则“气归元海”乃自然而然之事。
&(2)肚脐内气转圈法。男子设想肚脐内气从左上角,以脐中为圆心由细到大,经上向右下转三十六圈,即逆时针先转三十六圈(女子反方向);然后反(方向由大到小转三十六圈,即顺时针转圈(女子方向自然亦相反),将气收归丹田内(见图)。转圈以上不过肋骨。下不过耻骨为度。
&分析:丹田内气转圈收功法,胡氏以先正向转三十六圈,再反方向转二十四圈,与本功稍异。大抵胡氏恪守
“左旋三十六,右转二十四”的周天古法。此法乃由《周易》“乾用九,坤用六”;卦之占法以每揲四策为据。9x4=36
(乾);6x4=24(坤)。
此按《周易》虽有所据,但据练功实践,一切外动均极为对称、相等,如转腰,则左转九次,右转亦九次等等之事实,则知人体内气之运行(外动由内气推动),均循对称,对等之法则。梁氏把两种方向的转圈数均定为三十六,似较合客观规律。
这种内气转圈法,可使气血不致发生凝滞,胡氏已有精确论述。
&(3)气归丹田后,设想以丹田为中心,将内收之气从丹田两分上下两股均匀散布全身(用意念设想)。
这个动作学练者初期很可能较难掌握,往往只顾得上而顾不得下。因此,不妨在气下到脚底,又上到头顶时象起功程序一样;由头顶往下降气一次,直到脚板底。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气既不外越,亦不凝结于某一点,而归入全身经脉内,起到濡养全身的作用。
&分析:这个程序,胡氏仅以“意与气皆到守窍的中心,吸回腹内,稍停一会将肚脐放松,即告结束。”
梁氏则要求气散全身。而笔者之操作程序,非但能达到“气散全身”的目的,更能均匀散布全身,使周身气脉和畅,与《周易参同契》的“由头流到足,究竞复上升”之经文吻合。
&(4)搓热手掌手背,不限次数,以热为度。
&分析:搓手一节,胡氏相同。此举能使气血多行手部,且手心相搓,心脉也受温养,于接后之擦脸梳头,更增补益。
(5)以两掌贴于面上,两中指贴于鼻侧,向上抹面、梳头至后脑,然后从两耳侧返回眉间再下口鼻旁,为一次;如此作三十六次。最后一次则两掌于面前合十,顺势当胸前落下至丹田而分开。之后慢慢睁眼,活动手、足,散步一会。即功毕,可作其他活动。
分析:胡氏也有此节。但无明示要做三十六次。梁氏则谓行此功时睁眼。笔者于实践中觉得睁眼擦头脸,于手掌向上、下推抹时,眼睛又自然闭上,如此一睁一闭,反觉劳神,倒不如依然闭目,反觉自然而舒适也。两掌合十展势当胸而下至丹田分开一节,则是笔者在行功实践中体会而来。
& & “道法自然”,此之谓耶?
此节功夫,不但可使头、手余气不致凝聚而不适,更可利用掌、指之余气,令全头部及脸部接受一回自我而真实的“气功按摩”,可祛风散寒,活血去晕,明目醒脑。久久行之,更可使头脸肌肤润滑,容光焕发!“气功美容’也者,更不可少此一着也。合十当胸下则有自然导气归元海之妙。
《云笈七签》也有“头要常梳”的记载,古人对此早有体会了。
倘收功后,尚觉有余动,或身体某部分仍有明显气感,则表示收功尚欠完善,应即从意守涌泉开始,再行收功程序一次。此外,在内气转圈时,若内视感到困难,可用手辅助之。
整套功法均要求在轻松、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切勿着意迫求什么,一切都要顺其自然。只有动作令练功者感到不适时,才可以意念“依法”干预。此时最好有老师在旁指导,才不易有差错。
&自发动功的特点之一就是得气快。练功者“动”起来并不很困难,只要练习的程序恰当,意守丹田得法而“入静”良好,通常在一、两个月内便有“外动”;倘有师父的“外气”相助,则动得更快,通常在一个星期左右即可(只有极少数者例外)。
&&&“动”起来当然是一个较重要的进展,但也仅是一个普遍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如何使这种“动”能在正常轨道上进行,以达治病强身的目的。依实践体验,外动是泻除“病气”,内动对增强机体生命力起主要作用。因此,内动是根基,外动是枝叶而已。
&练功者对这套功法,要有正确的认识。倘练功者自以为是,乱改功法;或作不适当的意念导引,或急于求速效自行盲修瞎练,或练功过度等等,都足可构成偏差。
尚有一点还必须指出的,本功法无须注意呼吸;也就是采用自然呼吸。呼吸之法,就寓于意守丹田之内。随着练功者的功力增进,呼吸会自然而然地调整为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甚至脐呼吸,即“胎息”,甚或无息呼吸。即口、鼻呼吸几于完全停止,而代之者为周身毛孔及穴位呼吸。
所有这一切,都在自然进展中产生,无须着意去“练”。练功者只须循序渐进,不急不懈地练下去,自能达致健康长寿、返老还童的佳境。请记着:守其清静自然,顺其动静自然。——这是练本功的要诀。
四、一些补充说明
练习“自发五禽戏动功”的人,在第一次外动之后练功,很快便会动起来了,甚至手按肚脐或念口诀之时便动起来了。在这种下,一方面让其自然地动,另方面必须继续做完所有开功程式,切勿以为开功程式仅是为了“起动”,既然“动”了,就可不管了。我要郑重指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这套功法的开功程式,除了有“起动“的作用外,对疏导全身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起着重要作用,也对激发丹田内气的产生、积聚和循经脉流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若不依序完成,除了难收练功良效之外,还可能导致偏差。
此外,若在练功中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任何事情,如三更半夜电话铃响,或有人到访,或大、小便急,甚或周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练功者第一件要做到的事是:从容镇定,不要惊俱,也不要恼怒。只要守住丹田,可从容处理有关事务,争取在最短时间内,继续练功,万一环境已变得无法继续练功,也要从容做妥收功程序,把功收好。只有这样,才无后患;这一原则,凡练本功者均须切实遵守。
&当然,在练功前做好准备工作,尽力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是上上之策。在练功中发生这样或哪样的事情,虽或不致有大损害,但影响练功成效,则是毋容疑义的。
&这套功法,照实践例案显示,对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病患者疗效颇为显著。
五、注意和禁忌事项
各种功法均有其独有的要求和禁忌,但也有共同的守则;现将主要的列出,各学员切实遵守。
(一)注意事项
(1)过饥、过饱和过劳均不宜练功;不宜在湿地练功。
(2)练功前必须心平气和。因此酒后,心绪不宁,或恼怒均不宜练功;练功前宜将大、小便解清。
(3)练功时一般要求宽衣、松带,以免阻碍气血的自然流畅运行。
(4)练功场所要空气流通(新鲜更好),宁静;练功时最好不要生炉火,以免吸入过多废气;在露天地方练功,要待地上的热气散尽后方可进行。
(5)练功时要注意保暖。冬、春季节最好不要在当风处练功,否则在开始或收功时可能着凉。
(6)练功一定要循序渐进,切勿急于求成,要顺其自然,更不要着意追求某种境界,否则易导致“走火”或“入魔”,损害健康。
(7)练功要勤。所谓“勤”并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练,而是“不中断”的意思,天天练习,尽可能不间断。至于一天要练多少时间,因人而异,因功法而异。
(8)当选定练一种功法后。便要一心一意去练,切忌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否则不但收不到练功的良好效果,更可能因此而构成祸害!若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为治疗需要而同时练两三种功法者则例外。
(9)切勿自作聪明,乱改功法。若练功后有不适情形,应及时向老师报告,因这可能是练功时精神分散或意念不当;也可能正是练功的效应如气冲病灶,特别是气冲未被发现的隐疾时往往也有不适感。
(10)在任何环境下练功,心理上也应准备环境随时会发生变化,如特别声晌、争吵、火警或其他变化等,万一真的发生,也不会受较大干扰而产生不适。
(11)若练功为治疗疾病,则应暂停性生活,待病情已有较大改善及稳定后才可酌情进行。通常病情较重者,宜暂停性事一百天。
若练功为一般性的保健,也应稍加节制;尤其在练功初期,许多功法都能增强性能力及性欲,尤以初期最为明显,碰到这种情况,练功者切宜自律;否则&
& “支出大于收入”,对健康不但无益,反而有损也。
(12)无论练何种功法,均不宜看或听一些残酷、恐怖及色情的电影、电视、书报或音响,务求将心境保持在平静、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若病情较重,则其周围的人更应注意,勿向病者传达一些可能影响其心境的“坏”消息,而病者更不宜着意去探求那些讯息。
(13)练功初期不宜向别人探听练功的反应和妄自揣度。因各人的先天体质、后天学养、健康状况等均各有差异。你有的,别人不一定有,别人有的,你也不一定有。因此,上述行为宜加约束。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把一切那看得平淡一些,生活也宜简单,勿致身、心过劳也是很重要的,“养生”方法,只有“练”、“养”相宜,才能收到
练功的最大效益。收功后宜先用干毛巾将汗抹干,约两小时后始宜沐浴。
(二)禁忌事项
(1)有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癫痫、癔病等)史或可能受遗传者均不宜练气功。已练者也应马上终止。但切勿把神经衰弱包括在内,须严格区分,因这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2)血友病(轻微出血久久不能自止者)不宜练功。
(3)活动性肺结核或其他出血性疾病(如胃溃疡而在出血期)之患者。
(4)急性热病患者.
(5)中毒性疾病感者。
(6)梅毒患者亦以不练为佳.
六、外动形态与健康关系的观察
&自发动功的练习者在自发外动出现后,其形态真可谓多彩多姿,干姿百态,各各不同。但大体上都有规律:
(1)外动幅度都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渐归于静。&
(2)外动强度都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渐归于静。
(3)外动大体是对称的,或左右对称、或前后 对称;甚至次数也很相近或相同。
但练功者切不宜对这些有所执着,更不要若意去数多少次或着意使其对称。只须把动作控制在缓慢、柔和及有节奏便可。
自发外动基本上起着泻除病气、疏通经络、调和脏腑的作用。因此,每次练功,外动形态有所不同;即使“相同”,也多是“近似”,而非一成不变,因为身心都起着变化。
&&&有些人会在功中出现一些与日常生活或工作动态相似的形态,有些会出现拍打、按摩、点穴、跪拜、卧地、坐地等;有些拍打、按摩、点穴是循经进行的,&&有些则仅是在局部进行,大抵和健康状况、练功进度有关。
&&&功中出现五禽形态,那是五脏气机发动的结果,对有关脏腑、经络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情志积郁者,可能在功中出现饮泣甚或痛哭流涕;而另一些练功者则可能会微笑,甚或大笑、大叫。这些都是生理、病理的自动舒发,练功者绝不宜着意追&&寻,一切都要顺其自然——既不追求,也不着意压抑。但若在深夜练功,则可把声浪控制在低音调.以免骚扰他人。
&&&有些练功者会出现类似舞蹈、拳术、瑜珈等动态,而有些更是出现轻歌漫舞。所有这些,都是气机发动后,循经运行而产生的自动调节的结果。
&一次正确、圆满的练功,不管其在功中是否出现过打拳、舞蹈等较大运动的外动,在圆满收功后,都应该享有一份神清气爽,眼明心亮的舒畅感,而不是疲劳、怠倦。这就是气功练习和一般运动后的即时差别。
&&&彩照附图,是自发五禽戏动功练习者常见的一些动作形态,把这些展示出来,目的是告诉读者:这是常有的事情,用不作大惊小怪,更不要着意追求,这是要对读者郑重说明的。
&&&气功态中的许多姿式,难度很高,平常状态下是做不到的,且有某些动作甚为优美,有些则是形神俱备,颇为美妙。读者看过了就算了,不必留在心中。
诸般动态,仅是炼过程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诚然与身体健康状况、经络通畅状况有密切的关联,所谓“有诸内则形诸外”者是也。但,这仅是现象,也是大多数练功者常有的现象与过程;但却不是任何人都必有的,也不是练功的目的。练功者明白了这点,自然也就不会强求而人为地破坏体内自有的自动系统的自动操作、自动调节的功能了。
&&&现代研究已表明,生物体均有其独特的自动调节系统。人体具有的自动系统,可说是所有生物体中最精密、最完善、最复杂的,它远非现代人工制造的任何最精密、最完善的“电脑”所可比拟。
&常识告诉我们,越是精密的仪器,若使用不恰当就越容易损坏。人类生活随着科技文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人身的自动系统因此也就越来越受干扰、抑制和破坏。因此,自动系统机能的失调状况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常见。
&科技和文明的发展,诚然能使人类生活较为丰足而多姿.但是,也能使自然界遭受破坏,环境受到污染;复杂的生活形态,也使人体的自然抗病力渐趋低下。
气功修炼的目的,就在于较大程度地恢复和增强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进而改善生存空间。我们习惯称这种能力叫“生命力”。
是的,气功能做到的是这些,所以,练功者只消自问:练功后生命力是不是较前强盛了?若答案是肯定的,这就够了。最低限度已说明你所修炼的功法和修炼方法是对的,是与气功的目的相吻合的。若答案是否定的,那你旋必须进行客观的和全面的检讨了。
自发动功的自然进程
一、、动静互根
&自发动功修炼者必须重视“静极生动”与“动极生静”的道理。静,包括形体的静与心境的静,尤其是心境的静。
形体的静,是容易做到的。只须依指定的方法进行便可以了,但心境的静,除了方法之外,往往还有一段必经的过程。初练功者,身一静下来,便觉杂念丛生,念头一个连着一个,无休止似的翻滚。这是大多数人都有的,不用烦躁,也不用自责,秦然自若地依着练功方法的指示进行便可以了。“除杂念”这一关,是练静功的人最难闯过的,但练自发动功者,则似较易。何故?因为自发动功,得气快。一旦内气发动,杂念自然就象给内气制伏了似的,“神在气中,气包神外”,“杂念”就不除而自除了。
“静极生动”的动字,就自发动功而言,是包括内气的动及形体的动,两层含义的。
当内气发动,循经流行.往往就能激发形体的自动,使练功者不由自主地、自然而然地动起来。
关于外动的规律,前面已讨论过了,这里不再重复。
&当外动循着其自然规律,渐渐地由“动极”而生出静来,即由外动而复归于外静的阶段。当然,这是由大而小,由多而少的渐变过程。这已与一般做静功的没有多大差别了。
&到此阶段,往往在做完开功程序而静守丹田时,只觉内气的流行,受着内气的薰蒸、温养,你只感到通身和畅,怡然而进入无何有之乡。
如此这般,经历了一段时期之后,可能于功中又出现轻微的外动,之后又复归于静。这是静——动——静的螺旋式的循环,练功者在这自然、反复的循环中,健康也就日渐强壮,生命力也就与日俱增了。
&功程至此,练功者可能已发现:自发动功和静功实在没有什么分别了。
是的,确实是这样,当进至动极而静的阶段时,实在已没有必要去强行分别什么“自发动功”与“静功”了。
&&&在日常生活中,当你由小学而中学到大学时,你说你是学生还是老师?
学生和老师是相对而言的。到这阶段,“自发动功”与“静功”也是相对而存在。
前面已经研究过,“自发动功”是由“静功”派生出来的。现在已返至“静功”里,这是“返朴归真”而已。
要更上一层楼,那我们就有必要对“静功”作些探索了。
&&&二、更上一层楼一先天自然功法筒介
先天自然功法,本是“从虚而入”的无上法门。师云:“其根器者能顿超直入,直捷了当”。
唯一般之学者,初习时每有“无所把凭、无从入手”之感(如笔者即曾是其中之一)。故余师也只好从权说法。自发动功修习者,不妨考虑以此功法,作为更上一层楼的阶梯。
今据余师所传,加上笔者个人修习之体验,整理而成此一功法。若有错谬,非师之过,其责全由笔者个人承担。
(一)注意和禁忌
请参阅“自发五禽戏动功”同项。惟对环境的“静”的要求更高;对外来的各种干扰因素,要求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练功处光线要柔和、稍暗。
(二)功前准备
可参阅前文各有关章节。且对衣、裤之宽松更应留意。功前散步为必不可少,能喝口热茶则更佳。
(1)坐式:安坐于地板、椅或床上均可,垫宜稍厚;坐以两手抱膝如胎儿状为最佳;若腹大不宜此式者,则随意采一舒适自然之坐姿亦可;此外,如传统的单盘坐、双盘坐、自然盘坐成端坐均可。无论何种坐式一定要坐得舒适,自然,切忌僵硬。两手以十指相扣,置于舒适处即可。
(2)卧式:左及右侧卧或仰卧均可。饮食后不足一小时及心脏欠佳者宜采右侧卧或仰卧。卧姿则以两手抱膝如胎儿状为首选,次为缩脚曲膝.再次为两脚交叠;两手亦以十指相扣为佳,相叠为次。但都必须舒适、自然,切忌僵硬。如仰卧,则以十指相扣或相叠置脑下,两脚曲叠或直叠均可。
(1)选妥姿式,舒适、自然地坐或卧好后,先静养片刻,待心境清静后,缓缓地吐出浊气三口;然后,嘴露微笑,徐徐放下眼皮,轻闭双目,并将收合之目光移注于会阴穴内,缓慢而有节奏地默数九下(女性八下)。
但要注意,若心未清静时,勿先闭眼;宜再静养片刻,待杂念全消,心平气静始行闭眼。
(2)数完九(女八)下后,默默地将目光上移,置于肚脐之后,命门之前的空虚处,即古称“虚无窟子”或称“真金鼎”者,就是本功之丹田(此与自发五禽戏动功之丹田同)。
此时之“目光”,也就是“心光”、“性光”、“神光”。将神光安放此处,也就是古真所云的“凝神入气穴”。
(3)凝神入气穴后,勿理会口鼻之呼吸,只用“神光”微微照察着丹田的起伏,它起,就依着起,它停,也依若停,它伏,也依着伏。此时用的是“依”字诀。切勿用意使之起或伏,要“守其清静自然”,“依其清静自然”,这是要诀。
如此久而久之,也就自然而然地达到心息相依,息不调而自调了。日久功深,则侧胎息渐成,真息自现。其息深深,悠扬杨达四肢百骸,所谓“真人之息以踵”者是也。
在“依息”,过程中,神光微微依、照便可。切不可太紧,太紧则火澡;亦不可太散,散则火冷;不紧不散,方为得中。得中,方可渐达恍惚沓冥的真境界,宜仔细体会。
功中由始至终要保持舒适、自然,切忌僵硬、做作;因此功中若感疲倦,可自然调整姿式,务要保持舒适畅、自然。
若功中四肢或头颈出现不由自主的自发外动,切勿惊疑,顺其自然地活动可也。只有在动得不舒适或幅度过大或过于强烈时,才主动调整之。若动得舒,也切勿起贪恋之心,要顺其动静之自然,既不惊疑、压制,亦不追求、留恋。正是:动也由他动,静也由他静;动静两相宜,自然修性命。
(五)收功法
(1)先要有收功的意念,然后徐徐将神光下足底涌泉穴,梢停;随将神光上注头顶百会穴,一到即可,即将神光回注丹田。但若在自发外动中收功则须依自发五禽戏动功之收功法进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气功心得 五禽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