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看书app?知道的答

iPhone 上最好的阅读 App 是什么?
主要从界面设计,图书资源,以及易用性等方面来看。
按投票排序
至今还有人点赞,觉得很不好意思。拇指阅读今年起(2016)被京东收购,也把书城下架了,老用户都做了帐户迁移到京东阅读,送三个月免费畅读。阅读界面和拇指差不多,没有了羽毛笔图案很可惜,但除此之外连配色都一样,所以没什么不适应。书城很多书搜不到还得靠微盘【笑txt格式的书也依旧不能导入。借阅功能还有哦,也有社区,不过没有像拇指以前的书吧那样按话题关注的功能了,稍微有点可惜。怎么说呢,用过很多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再做下去的app,表示抱歉的邮件收藏下来也有十来封,拇指能与京东合并是很好的结局了。而且就像在拇指里告别时候说的,它永远会在我手机里有一席之地。其他的嘛,有缘再见。然后从今天起要安利京东阅读了!-来卖安利啦~用过很多阅读App,首推还是拇指阅读。从干净整洁的设计到社区的各种有爱功能,私心觉得这是一个可以让喜欢看书的人更爱看书的地方。界面大概是这样的:字体和配色都特别舒心吧。下划线是书摘,旁边的羽毛笔图案是批注——像我这样随随便便,看书贪快不愿意写札记的人……就因为这个小图标!开、始、做、笔、记、了!【此处应有掌声!怪图标太过赏心悦目(/▽\=)多看、书香云集、豆瓣、字节社、iBook,还有以前的Stanza……前前后后换了不少App,坦白说拇指不支持txt格式,相比较就没有多看方便——但我就是情愿用拇指+Anyview也不想用多看……谁让它丑!【你够了!这是我特别喜欢的借阅功能,如果有想读的书可以先搜搜看能不能借。我是13年11月进驻拇指社区,和众书友私信借阅的历史已经……【远目借阅以后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可以导入别人做的笔记(/▽\=)想起以前从图书馆借书,翻开以后是真的会惊喜连连。有时候飘落一张发票,有时候掉一张精致的书签,有时候是一张对折的A4纸写着书摘;很少看到直接写在书上的,但见到就非常高兴,会停下来细细辨认字迹,然后有模有样地来「辩证」:说得也有道理,不过……哪怕是有铅笔轻轻地画了一条浪线也会把那句话多看两遍——对啦我就是这样的人。看我这么乐于欣赏,英雄你真的不写一发批注?_(:3JZ)_【咦好像有人在吐槽我看胡兰成?今天风儿太喧嚣我听不清~不清~清~书吧是2.0版本的新功能。我对林林总总各式书单不大感冒,觉得功利,且缺乏趣味;逛书吧却很有意思。如艺书圈,吧里的讨论都是针对艺术史、绘画、建筑之类,我虽然懂得极少,但看众人高谈阔论还是很喜欢。吧主能持续分享好书和书评,也大多是有趣的人呢(/▽\=)还没有想好主题,但也想开一个书吧。读到乐处挥笔批注一句「妙!」,顺手分享给三五好友,哪怕门庭冷落自说自话也高兴啊。
从功能机开始一路走来,一直选用老牌阅读Anyview。。=======补充下:Anyview连我大华强北出品的山寨机都能搞个Java版来适配。。弱鸡鸭的塞班系统更不消说(用塞班时试用过熊猫、百阅、ibook阅读星、ireader、qq阅读等,最后还是选用了Anyview)。
如果说是中文阅读app的话,有且只有一个【多看阅读】,多年来我已经推荐至少50个人成为它的忠实用户,可惜多看也没有给我一个VIP,先附几张截图吧【产品方面】图片和文章的处理:图片无缝夹杂在文章当中,可以点击、放大、缩小、旋转、回到文章中PDF重排功能:所有你下载的PDF,都可以经过该软件的切边、调整大小等操作超级便捷的手势操作:一键下拉书签、两指上下滑动调整黑暗、长按选中文字标记、再按分享纠错等WIFI传书功能:iOS/Android/Kindle版本都可以通过PC浏览器中导入本地电脑中的书籍多帐号协同:国内唯一一家全部打通iOS/Android/Kindle版本的阅读器,一个帐号同步所有书签、购买书籍、笔记、阅读进度笔记和标注功能:所有看过的书和笔记都自动分类,并且支持导出,每本书看第二遍就可以只看这些笔记,省时省力个人阅历记录:阅读经历和习惯全部数据化,让你每天的阅读更有计划和目的性【编辑方面】书籍的精准校对:每一本书都是多看自己的编辑人工审核校对,不容许一个错别字,特别突出了纠错功能和书籍单本的更新,只要有错别字,立刻发布此本书的新版本供用户下载覆盖【运营合作方面】良好的专题运营:针对节日、作家生日、同类书籍进行专题运营和编辑,每天都让用户发掘好书快速的书籍上架:每天都有数本新书上架,让用户有更多选择和新鲜感国内杂志合作:和电影、IT媒体等等杂志进行合作,免费的杂志也给了读者更多的优惠随便甩其他应用几条街,说这个app不好的人,可能是没付费习惯的网络小说爱好者,或者只喜欢豆瓣和字节社清新作品范的文艺青年吧。
我不给 App Store 链接,需要的可以自己去 App Store 搜索。-RSS:Reeder 2 (Recommend)推荐原因:Apple 全平台支持,OS X 平台和 iOS 平台需要分开购买。精致的 UI 和动画,细节无可挑剔。我曾经给他发过一个 Feature Request,他在回复邮件里面说:Hi Justin,It’s something I thought about. That said it’s not a “no”, but there’s just still so much to do at this point. It might come someday, it’s just that I can’t promise anything.Thanks,Silvio我相信他说的 “there’s just still so much to do at this point” 这句话指的就是那些需要精心雕琢细节。Unread (Recommend)推荐原因:iPhone 和 iPad 平台支持,但需要分开购买。在看过 Reeder 2 之后,还能让我惊艳的 RSS 阅读器已经很少了,但是 Unread 绝对算一个。-Blog:Medium (Recommend)推荐原因:初次使用感觉交互极其不顺手并且奇怪,但是用过才发现,交互才是这个应用最大的创新。解决了在移动平台阅读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你亲身体验过后就会明白我的意思。注意:我说的体验不是下载下来用一下就好了,而是真的用这个应用看几天文章来仔细感受。-News:Circa (Recommend)推荐原因:他们 Atomize News,而不是 Summarize News。Flipboard (Recommend)推荐原因:新闻聚合应用的标杆。在他们收购了 Zite 之后,个性化推荐开始做起来了。Vu推荐原因:有趣的、稍微小众一点的新闻阅读应用,用起来还不错。不过,这个应用曾经叫 Vū,他们当时是根本没有想过国际化推广吧。LinkedIn Pulse推荐原因:和 LinkedIn 结合的比较紧密,而且收购来的 Pulse 比 LinkedIn 自己做的 App 档次瞬间就高出了很多。-Books:iBooks (Recommend)推荐原因:如果你愿意在 iBooks Store 买书的话(英文+需要非中国区账号)。Kindle推荐原因:如果你愿意花钱买电子书的话。-Read it Later:Reeder 2 (Readability) (Recommend)推荐原因:同上。Readability推荐原因:至少 UI 看起来比后两个顺眼,但是到了动画就没法直视了。Instapaper推荐原因:经典的 RIL 应用。Pocket推荐原因:功能很强大,但是就不要指望这个应用的 UI、动画和交互了。如果你能够忍受这个公司的品味,并且需要中文本地化、存入视频稍后阅读等功能,那你可以尝试使用 Pocket。
碎片时间:知乎日报。这个无理由推荐吧。一刻。喜欢豆瓣又不太能融进豆瓣的圈子的可以试试。一个。中文、长文、文艺向。电子书:kindle。习惯在kindle买书基本都有,最近加了目录倒是更好了些。多看。排版比kinlde的好,书少些。字节社。我是唐茶粉。拇指阅读。这个小众些,有一些上述电子书平台没有的有趣的功能。新闻:NYT Now和The News。对于新闻类来说其实内容要比其他诸如交互和设计重要些,所以暂时只推荐两个小众些的,希望能有好的应用出现。博客:tumblr算么?
上面的一些答案我简单试了下比如“豆瓣”比如“QQ”比如“字节社”但是最后我还是继续用我之前在用的“多看”=====简单说一下豆瓣是在上面三个里最好的,甚至整体感受优于多看QQ不说了,里面的书种类第一感觉就是偏向于网络小说,如果是喜好这一口的当然最好字节社的逼格有点过高了,而且手机端我还没找到书城在哪里豆瓣和多看可以看成是互补的,因为豆瓣的书城有一些内容是独占的,所以有时候如果你想看的书刚好豆瓣能买而别的不能买,那么也只能用豆瓣具体操作上,豆瓣多看和字节社基本都一样,下拉是书签,很方便但是反而QQ让人很蛋疼,下拉操作没有书签,要在子菜单里才能加书签,实在不知道产品经理怎么想的=====至于你要自己添加书籍的话,多看可以支持PDF,但是不支持TXT,epub也是可以的,总的来说多看的主体功能和ibooks几乎是完全一样的,不过一些标记功能和多媒体互动没有ibooks那么叼因为我自己现在基本不看txt书了,所以这个问题确实没法回答
网易云阅读真心不错,资源比较丰富。
我可以来推广下我的iPhone阅读软件吗。 嘿:
注: 这个是专门做古典文学的阅读软件, 有诗经啊, 四大名著啊,
很多上下五千年的书籍啦, 不过我是个人做,书籍还没全部加完,目前是渐渐更新上去的。
附图一张:附上新版本图一张(未发布):
由于个人开发者,审美纯白痴,欢迎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必须是apabi reader-----------------------------------补充说明---------------------------------------------------------1 界面简洁清爽,无广告2 操作简单 按住屏幕下滑亮度调低,上滑相反;拇指食指向外字体变大,反之缩小
用过很多阅读App,最后选择了kindle。我始终认为一个App就专注一个功能就够了。所以对国内大多数App都很反感(当然国内还是有很多优秀的App的)。用过“多看”,很多人都推荐多看,但在阅读类App中我尤其反感它。我不理解它的添加“阅历”的意义?像是360会在你开机后提醒你你的电脑开机速度超过百分之几的人,这些信息由什么意义呢?在它的“书城”里又是推荐、特价、榜单之类的商业味道太浓啦。这里我真觉得它要向“字节社”学习专注于阅读体验,书店按钮放在右上角不显眼的地方。我想要的不多,只为了阅读。如App“一个”的启动画面说的:复杂世界里一个就够了。虽然kindle界面不太好看,但胜在朴实。虽然它设计的交互方式很一般,但它目的只在于阅读。它没有很多功能,甚至还不能在App内购买图书,但这些功能都是一定需要需要的吗。
goodreader,开始用会觉得麻烦,但其实是神器。你可以把学习资料放到dropbox或者googledrive里,goodreader可以和现在流行打大部分云盘建立连接。goodreader还可以让你在你的资料上记笔记、加书签、highlight、分类整理等等。
试了一圈,发现最好的是多看阅读,简约且功能齐全,没有之一。
当前看,一定是多看
看你的定位是什么了:
如果是付费用户,多看无疑。这个大家都知道优点(精美排版、PDF完美重排、正版书籍、云同步、无广告以及各种正常情况下应该有的东西),而且每天能限免一本书,算是不错的。缺点是书库还有提升的空间,不过对于一般强度的读者来说,也够了;
如果你是免费用户,经过无数次装卸的对比,豆丁阅读(注意是阅读,因为还有个豆丁书房)。因为免费的基本都是第三方书源,这里面推荐的书源的内容也是很全的,主要是还有“反乌托邦三部曲”之类的书籍(其中一本是ZZY的 改革历程 ),这个一度成为我鉴定一个书库是否强大的标准。此外,它自带的书库可以搜到网页上豆丁书库的内容,那些已经不仅仅是电子书了,就比较专业了。而且作为免费软件,它也没有广告,排版也相对精美(当然受制于书的来源是盗版这个不争的事实,比起正版来源的多看还是差了些)。此外还有听书的功能,虽算不上特色,也算较为实用。总体上风格还是比较简约精致的,可以完胜其余的免费阅读软件。
我认为这两个可以都装,它们的优势可以互补,而且都是走的简约精致的路线,外观上都不会令人失望的。读一些主流的书籍且正版的书籍用多看,其余的尤其是被和谐掉的用豆丁补充。两者的关系不是零和,而是双赢。
光排版和精美度,多看阅读已完爆iOS端的kindle、豆瓣、iBook们
不管哪个操作系统,都用anyview。
除了多看阅读,你找不到跟好的了。安卓上的阅读软件我都用过了,多看阅读是目前最好用的。by the way,俺不用iPhone呢
看过所有评论好像只有我一个人推荐uc浏览器…海量资源,不用钱,没广告,排版还看着舒服。
阅读的话,多看很不错的:1,每天有限免2,书多3,书便宜,并且时不时搞优惠4,阅读体验好另外,pocket也很不错,来不及看的新闻放在这里都很好。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微信读书」app 会威胁到哪些数字阅读服务?为什么?
微信在 8 月 27 日推出了「」app,目测主打阅读社交,比如有以周为单位比拼阅读时长的「读书排行榜」功能。
按投票排序
行了吧,住手吧!每天往来于各种比拼还不够累么!疲惫的时候捧一卷书,万物俱静,唯你与书页翻动的声音共存,多么美好的时刻。还排行榜,排你大爷!
微信8月27号发了个新的“周边”:微信读书。我是读书类应用的资深用户:手机上N个阅读应用,电纸书也买过(现半价250出盛大电纸书九成新欢迎私信再给你折上折),没怎么犹豫用了下,几点想法发这里。首先第一印象,微信读书的logo略显单薄,但看应用提交人是腾讯广分,微信就在广州,应该是亲儿子不会假。读书类APP现状我们谈微信读书之前,先看看传统读书类APP怎么做的。传统类应用最早的应该是苹果的ibooks,提供了“阅读器+书城+支付购买”的经典模式。这种模式流传(chao xi)到安卓端就百花齐放了,比如iReader、多看、当当。其中多看已经被小米收购,现在MIUI部门。还有一些,比如百度阅读、QQ阅读,属于家大业大、人有我有的心态。记得之前用过一个电信定制手机,被运营商强制装了一个“天翼阅读”,也是醉了。书城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实体出版书籍的电子版本,另一种是网络文学,各家按照自己渠道能力侧重不同。我上面给出的三个基本是注重出版书籍的。下图是2015Q1的排行,可见这块市场还是相当激烈。微信读书的创新微信读书,名字一看就是抱大腿的,好歹是亲儿子,无可厚非,不提。微信读书分四个元素:发现、书架、想法、个人信息。在原有的“阅读器+书城+支付购买”的经典模式上,加上了微信系必不可少的社交一环,且随我看下微信读书是如何实现社交元素的。一,“书城”元素中,除了图书选择、购买,加入了“好友正在读的书”这一环节;二,是的,排行榜。个人信息中加入了基于微信通讯录好友的读书排名;三,类似“垂直朋友圈”的“想法”,用户可以发表书评,并能够被朋友圈点评。下面开始吐槽书少是硬伤,比如搜“荒木经惟”是没有的,但相信凭借微信的体量,找更多内容供应商不在话下,不提。我们重点开喷加进去的社交元素。第一次打开微信读书,弹出来的第一页是“你的好友某某某正在读某某某”,我的内心是崩溃的,能不能把书单放第一位?书籍这种内容消费是长时行为,不是朋友圈鸡汤和短视频,用户更多是从上次书签读起。再说他读什么书关我什么事!世界观不同的人可以做朋友,但肯定不会是同一个书单!社交和书评都应该是基于一级内容消费书籍内容本身产生的二次内容再造,不可喧宾夺主。读书类应用书籍内容永远第一位,如果一定要做社交,也应该是基于内容形成特定兴趣群组,产生社交行为。微信在既有社交圈做,门不当户不对。反过来想,即使先微信关系再书友关系是成立的,微信朋友圈不过数百,书籍数以万计,有多少人会同时看一本书?每人一年能看多少本书?同一本书下的二次社交内容可以想见是少得可怜的。那这样一来,要不要把社交圈扩大到基于同一书籍的微信用户而非朋友圈用户?开下脑洞,让读书产生的群组关系转化到微信好友,会对微信主体的结构有很大冲击,微信要做的是连接器,不是陌陌。此一;二,微信读书不知道读书的趣味。读书不是玩游戏,要劳什子排行榜做甚?游戏是人性暗处,贪婪,杀戮,征服,幻想。涌动的是肾上腺素和荷尔蒙,是满足本我,读书不是。“让读书不再孤独”,这是微信读书的slogan,人有时恰恰需要孤独,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社交,读书是其一,这类应用社交元素的参与度要把握好,过了就不美了。书应该如何读?前人曰雪夜闭门读禁书,深以为然。一盏昏灯,半盏清茶,读到妙处拊掌大叫,“哎呀!真是便宜了尹志平这家伙”,而屋外星垂平野,白露正凝。---------------------------手打分割线----------------------------加加亚克西,专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处。我所说的,都是错的。欢迎转发、转载,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此节内容。原文链接:
看到这么多说“我国人民素来blablabla”的答案之后,我想说一句利益相关的话: 微信改变我国人民的行为习惯的事还少么? 再大一点,最近十年互联网改变我国人民行为习惯的事还少么? 当然,也不是特别利益相关,我毕竟不是微信读书团队成员,几乎是和大家同一时间听说的微信读书,今晚才下载,现在已经继微信、Android Wear之后成为第三个放在我常用软件目录里边的应用,简直爱不释手。而且作为一个积极向上的应用,我相信也不会像脸萌还有(那个加字幕的叫什么来着忘了)之类的很快过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基本上朋友圈的品味就代表了我的品味。跟着朋友读书,和自己茫然不知所措的读书,真的更有趣。当然,不得不说,一段好的书评获得朋友的赞扬,和朋友圈发搞怪状态获得的赞,那种感觉和分量是不一样的(我就是这么虚荣哈哈哈哈哈哈)。
微信读书能不能威胁到多看和Kindle不好说,但是会威胁到朋友圈和红包哈哈哈哈 朋友圈已经开始抢书。1.朋友圈送书功能手快有,手慢无哟!与其被滴滴那种一元专车红包调戏,不如真的去抢一个精神宝库,可惜数量太少,很难抢到。估计发群里更好玩,领导过节发几本鸡汤书,传播一下自己的斗争哲学,实时监控你是否读了,想想画面就很带感。哈哈哈2.好友读书分享圈受不了朋友圈美食,晒娃,大光圈我到泰国了。这还是一个挺纯洁的好友关系讨论区,门槛更好,但是内容更好。3.生动的翻书效果看看这阴影,这翻页字的变形,字投影的效果,真是浮躁社会的清流。。然而好像我更喜欢普通翻页。4.好友排行榜这玩意被吹得最神,其实最没用,你看30页《微信营销大全》怎么能比得上《21天学会JAVA开发》。完全不同好嘛。。。不管书库,购买等因素,娱乐性是做足了
我去拿我的KIndle看漫画去了。然而最后发现
我以前以为自己会当一辈子的实体书党,结果3年前叛党投入了电子书神教的怀抱(具体经过见之前在专栏写的文章:)。目前大概8成多的阅读都是在平板手机上完成,算是个重度电子书用户(而且很“作”),市面上稍微像点样子的正版电子书软件都用过。老早就听说腾讯要进军电子书市场,说实话我挺期待的,毕竟大企鹅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只要图书数量多质量高APP体验好,我甚至愿意把在其他APP买过的书再到腾讯这里买一遍也无所谓。至于说什么阅读软件社交化,就像我用微信QQ,但从来不用朋友圈QQ空间一样,我也完全不排斥腾讯顺便做个什么社交或阅读排行榜比拼,自己不用就是了嘛。马化腾还能拿枪顶脑袋上逼我用不成?那些看到阅读社交就一蹦三尺高的人,我觉得有点过于敏感。说正经的,题主这问题是:「微信读书」app 会威胁到哪些数字阅读服务?首先我给个这3年来用了一堆电子书APP的结论:目前国内还算能打的正版数字阅读服务有4个:亚马逊kindle、多看阅读、掌阅ireader、豆瓣阅读,其余电子书软件基本是战斗力为5的杂鱼。这4个我都有长期的付费使用体验,那我就拿微信读书和他们横向对比下,看看到底是否会威胁到。比的方面很简单,一看出版图书种类,二看软件使用体验。另外说一嘴,以下所有对比基于安德猴平台。先看图书种类,可能有人要问了,为啥是种类而不是数量捏?旁友啊,微信读书好歹也是这两天刚上架的软件,图书数量绝壁是被其他那几个吊打啊,这比数量有个毛线意义啊。作为一个书虫,我更在意的是电子书市场里的书种类是否丰富,涉猎面是否够广。而从目前在书城中的上架图书种类,多少能够看出个端倪。方法也很简单粗暴,我找几本其他4个电子书市场上我感兴趣,但又不算热门类的图书,看看微信读书有没有。用这种采样的方式进行对比,我基本上能够对微信读书的图书丰富度有个初步认识。以下上书单:(2016.1更新:下方的图书上架情况是2015.8月,现在据我所知大部分图书多看均有上架,大家以目前版本为准)小说类:《乌克兰拖拉机简史》:除多看阅读外,其余市场均有上架。特德姜科幻短篇集《你一生的故事》&《软件体的生命周期》:只有豆瓣与kindle有上架,其余3家均无。安兰德《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肩》:kindle、豆瓣、掌阅有上架,多看与微信没有。《为他准备的谋杀》:所有市场均有上架。黑塞《悉达多》:除微信读书外,其余市场均有上架。纪德《地粮》:kindle、豆瓣、掌阅有上架,多看与微信读书没有。《精灵宝钻》:只有kindle与掌阅有上架,其余市场均无。非小说类:《耶路撒冷三千年》:只有kindle与掌阅有上架,其余市场均无。《谋杀的魅影——世界推理小说简史》:kindle、豆瓣、掌阅有上架,多看与微信读书没有。《巴黎烧了吗?》:kindle、豆瓣、掌阅有上架,多看与微信读书没有。《情感堵塞:民主德国的心理转型》:只有豆瓣与kindle有上架,其余3家均无。简里里《你是一切的答案》:除多看阅读外,其余市场均有上架。二战史诗三部曲《最长的一天&遥远的桥&最后一役》:所有市场均有上架。《下乡养儿》:除微信读书外,其余市场均有上架。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起源》:掌阅与微信没有,其余市场均有上架。呃……这看起来情况不算太好。基本上你们也看到了,图书丰富程度依次排序就是:kindle&豆瓣&掌阅&多看&微信读书。不过这里我要给微信读书说点话,首先微信读书刚刚上架,垫底也是正常。其次微信读书对于各种热门类的出版图书覆盖面还是比较广的,常见的正版电子书都有(《基地三部曲》、《魔戒三部曲》、东野圭吾那一堆、读客图书出的各种电子书),基本作为一个电子书市场最基础的底子是算有了。而且一开始就说了,我找的都是偏冷门类电子书,其他弱鸡些的市场里,上面这些书一本没有都很正常。微信读书还有其中几本,对于一个刚刚上架的软件不如说已经值得称赞了。图书种类方面,我的结论就是:作为一个新上架的电子书软件,微信读书是合格的。可以期待它后续进一步丰富图书之后迸发的战斗力。顺便吐槽下,多看你这战斗力真是拙计啊,不说和kindle比,你被豆瓣和掌阅都甩好远,作为多看粉真是有点怒其不争。_(:3」∠)_于是我现在就是多看和掌阅双持了然后说一下APP功能和阅读体验,分两方面。1.图书排版。2.软件体验。先说图书排版,最近《三体》很火,一进到书城里就看到推荐了,随手点进去一看,然后就瞎了我的氪金狗眼。前文姚海军写的“序”部分,字体居然全都是白色的,不论换啥背景根本看不清写的什么。到了正文倒是白底黑字可以阅读。然后我今天过了几个钟头,又开了一次,这次又彻底瞎了,不论是“序”还是正文部分,都统统变成了黑字+墨绿背景,不论怎么换背景都没用,有图有真相。谁能告诉我这是微信读书出BUG了还是我的视网膜被智子击穿产生幻觉了?不过我在微信读书下载看了5、6本书,只有《三体》出现这种诡异的问题。咱就当是不小心撞上小概率事件了吧(早上炉石12包开出一张很想要的金色瓦王,估计是人品用光了?)来正经说说排版怎么个水平。随手找了本第一推动最近在各大电子书上架的《时间简史》,翻到其中一页,从左到右是多看、掌阅和微信读书(你问为啥没kindle和豆瓣阅读?因为我实在懒得截图了,能说明微信读书的问题就行),然后我发现微信读书没配图……配图……图……我又翻了好几页找到下一章有配图的地方,还是一样只有微信读书没配图。如果说《三体》排版是我人品问题APP抽风,那这个缺插图绝壁就是企鹅的锅了,怀疑可能是APP新上架为了冲数量,对上架图书审核不够自信。我今天也就翻了5、6本书,就接连遇到各种问题,这个么我只想说:木有安全感,不敢放心花钱买啊。顺便再吐槽个微信读书《时间简史》的细节,你见过有图书把“总序”和“译者序”算成第一章、第二章的么?细节是魔鬼,不用心啊不用心。建议微信读书炒了做这本书的排版公司。整体来说微信读书的排版只能说是无功无过毫无亮点,属于电子书的“平装流”,有简单的多字体混排和插图,但整体排版并没有和多看和掌阅一样注重细节,比如对标题进行特殊设计什么的。和豆瓣读书还有kindle差不多水平,一般人看看也就够了,不过对我这种习惯了看精排书的人来说就比较难接受(其实就是我比较“作”啦)。OK,下面再看看软件体验,先抛开社交分享这块不提,就光看阅读这块也只能说是无功无过没啥亮点。可以调背景,可以调字体,可以书摘可以批注,都是些最基本功能。呃,等等,我怎么好像没找到有正文搜索功能?电子书软件没正文搜索功能这和避孕套不能避孕有什么区别?光冲这点这APP功能就不及格啊。如果是我眼残没发现搜索功能,欢迎各位打脸。就算是有搜索功能,按我这种重度电子书“作”用户的角度,还是完全是不够看啊。再怎么说起码得有书摘批量导出到笔记软件功能吧?再怎么说排版得能调节段间距行间距上下左右页边距吧?顺便一提,我不太喜欢看kindle书的原因之一,是很多kindle电子书在段与段之间还会来个空行,浪费页面伐开心。而且就算我调到了窄边距在平板上还是左右页边距很宽,看得各种难受。那么现在说说这社交功能,我前面刚说完马化腾还能拿枪顶脑袋上逼我用不成,结果“啪啪啪”就被大企鹅实力打脸了,这推社交功能简直推得丧心病狂完全视用户体验为无物啊。简单解释下企鹅是如何强奸用户体验的:微信读书的书城是放在“发现”按钮里面,我起先没弄明白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不直接设一个书城菜单呢?后来才发现,这个设置就是强制你看微信好友的阅读情况。比如你周围有几个微信好友用微信读书在看书,那么他们每看一本书就会自动生成一个状态页面在“发现”菜单里,而且微信读书经常会自动帮你跳到最新的那条状态页面,带来的后果就是,如果你要到书城去,点击“发现”后需要不断滑动翻页看完一大堆阅读动态才能回到最前面的页面再次点击进入书城,麻烦得要死。更搞笑的是这动态还包括了我自己的阅读动态,我到底是为啥还要看自己的阅读动态?微信读书的产品经理你这么自恋,但我没这么自恋啊!至于其他什么好友排名和推荐之类,我倒真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起码这些功能属于你愿意用就用,不愿意就可以无视。但上面这个就太恶心了,完全就是“用户你好,我是你爹”的思维方式。你用得爽不爽他一点不关心,他只关心自己的KPI达成了多少。可以啊,那我不用就是了嘛。一边看今晚的炉石黄金赛直播一边唠唠叨叨写了3000多字,给结论吧:微信读书实在对我没啥吸引力,不论是图书数量还是阅读体验,我都能找出比他好的替代品。作为一个电子书用户,至少现在我不会考虑在他上面买书看书。至于对其他电子书软件的威胁,真看不太出来,别以为跟微信搭边就能火,看书本质上是个需要投入不少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的书,不爱看书的人就算因为看到朋友圈有人在看书而兴起念头去看书,大概顶多也就三分钟热度。当然也许会有人因为朋友圈的看书动态从而接触电子书并燃起了看书的兴趣从而一发不可收拾,但这样的人又能有多少?我表示森森的怀疑。微信读书的主页上,第一句话就是“让阅读不再孤独”。但我要说,对爱书的人来说,只要有一卷书在手边,永远不会孤独。在书页之间,巨龙逡巡穿梭于摩天楼林立的大都市,在末世的废土地球上机器人不断搜寻着失落的伙伴,旧日支配者沉睡在深海古城拉莱耶等待星辰归位再度醒来,而头上有着闪电痕迹的眼镜少年刚刚准备踏上自己的传奇旅程。借由阅读,我可以抛开所有现实纷扰,进入一个只属于我的,不受打扰的“永无乡”。如果这是一种孤独,那么请让我孤独终身。————————我是被打脸的分割线——————_(:3」∠)_经人提醒书架右上角的“+”可以直接进入书城,好吧我确实没发现这点,不过这也太隐蔽了吧,说实话我玩了大半天根本没注意到还有个“+”在右上角。如果是这样的话还算勉强能接受。可以无视“发现”这个菜单。不过真心觉得这设置也太偷偷摸摸了。最后补充下我对其余4个电子书APP的主观评价1. 如果你对图书排版要求不高,白底黑字差不多能看就行,那么亚马逊Kindle是最好的选择,这是国内电子书种类最丰富的市场,没有之一,别人有的它都有,别人没有的它也有,价钱还便宜,三天两头各种特价打折。但排版以及APP体验来说只能勉强够用。愿意花钱的可以买个Kindle,不愿意的安卓和iOS也都有客户端下载。2. 如果你追求那种一眼就让自己心肝儿乱颤的精美排版以及丰富强大的APP功能,那就选多看阅读,这也是我目前主要花钱的地方,国内电子书最美排版和功能最屌(能看本地书,能云同步本地书,云同步书摘批注且可批量导出,PDF重排功能……),但图书种类和Kindle相比就拙计不少。3. 至于豆瓣阅读,新书上架来看可以说是国内仅次于Kindle,很多书只有Kindle和豆瓣阅读才找得到(比如《情感堵塞:民主德国的心理转型》、《阿特拉斯耸耸肩》、特德姜今年新出版的两本科幻短篇集等等),APP体验和排版堪堪及格。最近一年上的口水书太多,我对它印象不太好,基本已经不用。4. 还有个值得一提的是ireader掌阅,排版水平和APP体验应该是国内仅次于多看阅读(可以调节行间距段间距各种边距,可以笔记云端导出,精排图书的排版也相当顺眼),图书资源也比多看要丰富,大概仅次于Kindle和豆瓣。另外让我很惊奇的是上面的特价力度,很多书有个“特价提醒”按钮,点击之后基本过个2-3天系统就会专门为你一个人提供一次这些图书的打折,至少是半价,很多时候我甚至能看到1折,肥肠震惊!买买买了好多书!
首先说结论,微信阅读的各样数据不会太难看,但是威胁不到任何其他数字阅读。1)为什么微信阅读的数据会很漂亮呢,源源不断的朋友圈的流量外溢,使得这个APP能留存下来的用户也远远超过了其他阅读应用。阅读应用总的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小众的东西,当年也曾试过用MIUI来带多看,但是结果实际离大家的期望很远。这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超级APP和OS两者的对决,哪个更胜一筹呢,我现在越来越看来超级APP,OS实际上想形成闭环很难很难很难。2)为什么威胁不到其他数字阅读呢我们梳理一下各家的阅读APP,阅读社交这个需求是确实存在的,而且各家的阅读社交需求都做的不好。但是我们仔细一看,各家的阅读需求做的不好,微信阅读也做的不好啊。随手点开一个阅读社交的题目,看看能解决这个需求么,显然不能啊,一个排名,满足这么复杂的需求显然是不大可能的。那么顺便回答一下,什么样的东西能解决阅读社交的需求呢,bbs啊,但是你要把这么一个包含在微信闭环里面,还得放在阅读本身的二级结构之下,忒难了。两个产品在满足需求本身上没什么差别,那么迁徙的收益是无法填补迁徙成本的。
真正爱读书的人才没有兴趣矫情排行什么的。 对其他阅读服务构不成威胁,因为方向根本不同。
量化读书是一件奇怪的事,总体来说读书是一件挺私人的事情。不过对于国民阅读我是挺没有信心的,若真是因之读了几本,哪怕是网文也是有些益处。对于读书人来说,还是按照既有的路线,该怎么来就怎么来罢了。
下载看了一下,完全提不起使用的兴趣,我看书关别人毛事,老板看见了会觉得我不务正业、客户看见了会觉得我有病、朋友看见了会觉得我装逼、老婆丈母娘看见了会催我去买菜。真实社交圈最保险的行为还是卖卖萌、吃吃饭、装装傻、点点赞、你喝鸡汤我扯蛋。
下载看了会就删了。书从哪来,要么自己做(唐茶、多看),要么出版商做(亚马逊)。电子书内容是收费的,制作的过程同样收费。要提供高质量的书本身不容易。所以微信读书提供书的质量目前比不上任何一家,而对于爱书之人,书的数量和质量是最重要的。说白了,就是能从你这找到一本好书,慢慢看,就够了。
目前看来,依然是个寄生虫,功能还需要完善。个人感觉他最好的成就也就是止步于网易云阅读百分之七十的水平,威胁吗,到谈不上。
朋友圈继炫富、晒娃、微商之后终于又多了个晒点。。。我要真用手机看书一天十几个小时,钛合金狗眼都得瞎。。。看个书都要晒,都要比的人会认真看书么?
可以通过他们读完书发朋友圈炫耀来分辨他们读的什么来鉴定傻X。
我看了下计算机分类的书…可把我笑惨了!哈哈哈哈哈
读书排行榜跟最近很火的那个关于读1000本书的问题一样。 好处肯定是会激发一定读书的热情,毕竟腾讯的东西推广力度没得说,还挂着微信的招牌,没准儿真的会掀起全民读书的热潮?!(没准儿) 可是读书跟跑步不同的,不是多,快就能好,一本好书读过后反复研读研究消化是件很愉悦的事,像那个一年读1000本书的帅帅来知乎营销自己的故事,真的很傻很暴力。 同时大家会联想到一个问题,例如跑步,室友发现某个方向的用手甩手机也可以算计步。 从此以后他每天都是好有排行榜中的第一,只不过甩坏了两部手机跟一个手腕,而且依旧是190的体重,所以排行感觉没卵用,如今我们头顶上的人都是作弊开挂的。当然了还是那句话,大多数软件没有对与错,软件也不会毁了一个人,也不会成就一个人,功过得失都只是看我们如何使用而已。 我觉得这是个好软件,例如〈我的想法〉这种功能就很实用,类似于读书笔记的分享。但是我觉得它不会火。第一,拼看书可能会被看做装逼,由于分享内容而形成鄙视链。第二,要花钱,我们的国情就是能免费下载到的东西很少有人愿意花钱,而且我搜索的一些书它里面没有,书库也不是很全面。第三,成也朋友圈败也朋友圈,我们的朋友圈子太杂了,你分享的大都也是希望别人以为你在看的书,你真的喜欢看么或者真的看了么,比较难说了,这就会让真正想看书的人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如果这个软件可以形成独立读书圈,我觉得可能会更好。第四,还没有形成全民读书的潮流,不过可以看出腾讯是有这个野心的。所以暂时哪个也威胁不到,反而会激发其他的使用量,例如豆瓣读书有一个星期的试读功能就很棒,例如我用着手机看微信读书,我怎么好意思跟迎面走过来的kindle打招呼?!其实看看身边的人,那些真的可以安下心来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的人,是不爱现的。可是这个软件如果火了,我也不会直播吃翔。
从现在市场上阅读类app(不知道这些团队的成员心里慌不慌)的用户量以及kindle这种电子书阅读器的销量来看,大众对于数字图书的需求还是相当大的;由腾讯这样的大公司来做这款app,我相信各种数字版权问题应该是没问题的(前提是他们愿意把这款app做好,肯花钱);至于做社交,都有QQ、微信这种级别的产品了,我个人相信这款产品会积攒很大一批用户。下载了玩儿了会儿,单纯的作为一个阅读类app来说,在设计风格上我个人还挺喜欢。至于社交,如果用户之间的社交主要是聊书,用户之间能分享心得,答疑解惑,想必能从中获得很多正向的快乐。如果用户是用来比拼成就感,你知道的,有些人为了那微不足道的虚名,简直无所不用其极!最后只怕落得“只求增量,以资炫耀”的境地,这样就不好了!最后附一言,共勉!“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
微信读书不会对有核心资源(已形成特定作者、读者群和消费习惯)的阅读app造成威胁 ,短期内也不会对其他依靠流量导入来支撑的阅读app造成威胁。微信读书的目标并不是去争夺现有的数字阅读市场。而是志在更大的潜在阅读群体。目前阅读市场的关注点基本着眼于内容,作者、IP和风格标签是各家在版权时代着力塑造的核心竞争力。有了内容的核心,在市场上自然就是瓜分那些阅读口味不同的读者,迎合他们对需求,推动他们阅读。可在整个社会群体之中还有更大的一群人,他们没有阅读品位,尚未形成阅读习惯,他们徘徊于“我不知道该读些什么,但我不排斥读些什么”和“我想读些什么,但我不知道该读些什么”的状况。虽然对于大部分知乎青年来说,手握豆瓣和kindle这两种情况纯属瞎闹,但请不要用自己的优越感去无视他人的困境。这种困惑是每个人刚接触书籍、音乐、影视之时的必经之路。每个人都是在漫长推荐、尝试、评价之中才渐渐形成自己的口味与喜欢。在数字化的媒体时代资源的获取并不是碍难,那么,获取对自己有影响力的推荐便显得更为重要。传统的书籍推荐方式,要么是来自畅销榜上不明觉厉的数字,要么是媒体上泛泛而言不知所谓的赞誉,要么是网站上众说纷纭的评论。以上的每一点都可能推动尝试者阅读,也可能令他们望而却步。在面对过载的信息时,倾向躲进沙堆当鸵鸟的占了人群的大多数。那么阅读社交便是尝试用更有影响力的推荐方式来帮助书籍迈过这个门槛。朋友圈所代表的是一种强关系网络,对于强关系来说,“三人成虎”这个成语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彰显它的威力。我们在豆瓣上看一本书,十万人想读、两万在读这都是虚幻的数字;但你在微信读书上看到女神A在读,备胎B想读的时候,这就对你产生了真实的推动。如果说裹在封皮上的半纸腰封常令人恨得牙痒的话,那这种新形态的网络腰封倒可能让你怦然心动。社交所带来的推荐效应是重要的第一步。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者们大多享受这种孤独。但没有人 真正喜欢孤独,因此当你发现有人和你一起,你并不孤单时,是会感受到肯定、动力和惊喜的吧。如果实在觉得是惊吓,微信读书还有“私密阅读”的隐私保护,把你藏在婶婶的小黑屋里。总之通过阅读社交实现信息的互通,营造共同的体验,反过来会对彼此的关系有着强化的作用。我并不是要为微信读书洗地。而是认为读书社交从另一个角度切入了一个大有可为的零消费群体,与专注内容的书商不同,它的核心是做好三件事情:推荐、共读以及UGC分享;推荐带动销量,共读与分享沉淀用户,这事谁都能做。微信读书的优势在于全面导入微信完善的关系网络,直接上手做关系维护,这是其他平台苦心而不得的。所以,那些尝试做阅读社交的直接休长假然后转型吧,自有流量引入的平台,暂时不用担心,微信短期内吸不走那些只想方便找书方便看的读者。而握着独家内容资源的只要小心财大气粗的企鹅挖角就好。
基本威胁不到kindle,因为用户体验完全不同。微信用户众口难调,但基本年轻人居多,如果腾讯扎扎实实改进用户体验,把握好对隐私的控制,整合热门网文资源,倒是可以把掌阅和多看的用户吃走好多的。毕竟阅文集团是腾讯亲儿子。如果还能推自出版,豆瓣阅读就不开心了。但是认真想了一下微信用户现在好多都是中年妇女和大叔,这就很微妙了。这批用户怎么转化,我就特别感兴趣了。做听书,也就是有声书如何。
用微信读书一阵子了,之前用过多看阅读,用过当当,没有你们那么专业的对比,但是我有两点体会,一是微信读书在不断的改进,这点随便说一句,最重要的另外一点是:之前读书很难找到共鸣,假如你跟朋友或者同事讨论一下《动物农场》影射的是哪个年代哪个国家的某个人,他们一定会认为你是神经病,或者你TM真能装……而现在你在读的过程中会发现别人在读,别人会评论一下自己的想法,换句话说你在微信读书中会找到知音,但这些人不是你的朋友圈中的人,也不是你的微信好友,你可以和他们互相关注,但并不是加为微信好友,当然也可以互相评论无需关注。重点是他们也在读,作为一个陌生人他们才不会在意你是不是装B……以往经常会看完某篇文章或者某部小说想找个人恰巧他也看过,他也读过,但是在身边的熟人中基本很难,爱读书的人貌似不多,和你爱看同一本书的身边人就更罕见了,基于这一点,我认为微信读书会越来越赞,至少他适合我这种人。
怎么这么多人把kindle拼错了。。不会用百度,就不能换个有纠错功能的输入法吗。。————————————————————下载试用了一下,阅读界面还是很清爽干净的,就是行间距有点大好像没法调。不过我是那种自私的人:读了一本好书我会感觉很幸福,但书越好,我越喜欢,越是不愿与人分享,更不愿与人讨论书的内容。我不欢迎你对我的珍爱发表意见,呵呵。所以在我看来,阅读是非常个人的事,和社交没有半毛钱关系。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