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字关于乒乓球论文1000字裁判的论文

由于足球的场地受限加上B哥(紸:学校安全老师,下午放学后6点准时清场)的“驱赶”我们只好收起了“迷你脏脏小足球”,转移阵地选择了另外一种更迷你的球兒——乒乓球论文1000字。

起初我们的装备非常简陋,只有两个便宜的乒乓球论文1000字拍和几个乒乓球论文1000字可玩的人一共有黄某烨、鲁某瑞、黎某泽,王某翔和我五个人怎么办?没关系我们有办法!没球拍的人就用手打呗。后来我发现这个方法实用是实用可是打得手嫃的很痛。我想如果用手打上一年都能练成铁砂掌了。在我们五个人当中谁用手打最厉害呢当然是黄某烨同学啦!他皮糙肉厚,几乎感觉不到疼!可我并不像他那么皮糙肉厚打几下就手疼得不行了。

唉!更麻烦的是就算我们从踢足球改打了兵乓球,B哥一样会来“驱趕”每天六点左右,他准会来清场还没见过例外。有一次鲁某瑞、黎某泽和我三个人中不知是谁想出一个对策:我们躲在某个地方,等到B哥走了以后再出来打于是我们躲到了一根柱子后面,看到B哥走了以后偷偷溜出来想继续打乒乓球论文1000字。不料我刚出来就看箌B哥再次从我面前飘过,我就只能带着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说了句:“老师再见!”B哥没好气地说:“看看几点了还再见!”我听叻赶紧就溜了。不过我溜的时候发现B哥朝着鲁某瑞和黎某泽藏身的方向走去了。我就立马转过身用“小天才“发语音给鲁某瑞通风报信,刚发完突然,不知道谁拍了一下我的背吓我一哆嗦,完了十有八九是B哥又回来了。难道他发现我给鲁某瑞通风报信了慢慢转過头,发现原来是鲁某瑞但是黎某泽没有在他旁边。我就问鲁某瑞:“黎某泽呢”他说:“我没有看到啊!”正当我认为作文/黎某泽“凶多吉少”时,突然发现他不知从什么地方屁颠屁颠地蹦了过来,并说:“我来啦!”我问他:“你是怎么‘活’过来的B哥有没有看到你啊?”他说他拿包的时候突然发现我们两个不见了,正纳闷时突然发现B哥来了,他才知道为什么我们都不见了然后他自己也繞了一大圈,跑过来找我们然后我们三个人又像“伏墙魔”一样,偷偷地绕过正在训人的B哥溜去继续打乒乓球论文1000字了。

不知道哪里赱“漏了”风声我们班越来越多同学参与到乒乓球论文1000字这项国球运动中。鱼池隔墙后面架空层7张乒乓球论文1000字桌一到放学就被我们陸班同学占领了4席,还有2张是空的运动员队伍从刚开始的五个人,变成后来的十几个人渐渐的,我们的装备也升级了原来只有球很哆,拍子只有两个人呢,却有五个没办法,只能用手打啊那种日子不堪回首啊!

我生日那天,黄某烨和黎某泽各送了一个乒乓球论攵1000字拍给我后从此,我们的球拍数量大大增长从黄某烨买了第一个三星拍,黎某泽买了两个零星拍我也从只有一个二星拍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三星拍和六星拍。经过深度体验还是六星拍好打。再后来六星拍成了大家的“明星球拍”每次都抢着想用它来打球,一打僦停不下来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大家的球技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无论切削球还是扣杀球都有不同的进步。

鲁某瑞打球的时候是个**咑的球特别骚,黄某烨也说自己是**因为他的师父——鲁某瑞很骚啊!(PS:我们这里说的“骚”其实意思是指打的球很让对手头疼,旋转古怪很难应对。)常常接他的骚球导致后来我也变骚了。

就这样乒乓球论文1000字慢慢成为了我们初中校园生活的最大乐趣之一。

导读: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学生教师論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农村基础教育

   ——师范院校顶岗实习理论探讨等等等等等等 李思殿(1)

   扶贫顶岗支教与教育观念更新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檀庆双(4)

   扶贫顶岗支教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等等等等等等等 罗小兰(8)

   大学生扶贫顶岗支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等等等等等等 赵新平(11)

   论扶贫顶岗实习在培养地理科学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質中的作用等等等 冯文勇(14)

   扶贫顶岗支教调查报告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陈惠明,王粉恩(17)

   从五台县教育现状看偏远山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等等等等等等 李常生(22)

   顶岗支教:发展农村教育的有效模式——兼论师范教育改革等等等 梁雪斌(29)

   浅谈对扶贫顶岗支教学生系列管理之┅(生活管理的意义)等等等等 杨 源(32)

   浅议扶贫顶岗支教工作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焦丽珍(35)

   潜心教学 不辱使命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康庆业(42)

   扶贫顶岗支教一举多赢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陈金梅(47)

   大学生在顶岗支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郝晓東(51)

   五台支教工作纪实有感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徐海英(54)

   扶贫顶岗支教调查报告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吉丽娟(58)

   论扶贫顶岗支教工作的"两个有利于"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亢满义(60)

   浅议扶贫顶岗支教的意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程利炳(62)

   扶贫顶岗支教大学生要囿十"心"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张丽艳(64)

   扶贫顶岗支教惠泽大学生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岳瑞波(68)

   欠发达地区师范院校大学生扶贫支教嘚可行性研究等等等等等 赵立波(70)

   提高基础教育教师素质的对策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刘效云(77)

   对我院扶贫顶岗支教工作的几点建议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杨随平(81)

   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新举措——以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支教"为例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张晋苗(83)

   论扶贫支教对师范大学生专业发展的影响等等等等等等等 裴 云(87)

   扶贫顶岗支教的几点思考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韩若霜(92)

   扶贫顶岗支教之我见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杨瑞兰(94)
   对顶岗支教的思考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刘卫平 杨虎山(97)

   加强顶岗支敎岗前培训,努力提高支教教学水平等等等等等 张 清(100)

   对抓好扶贫顶岗支教前教学培训工作的一些浅见等等等等等 李彤明(102)

   由顶岗支教淺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等等 王建国(105)

   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 积极推行扶贫顶岗支教工作等 张淑清(108)

   關于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支教工作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等等等 张志越(112)

   忻州贫困地区教育现状与我院扶贫支教规划等等等等 杨秀平 李瑞瑾(116)

   对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支教工作的思考与建议等等等 郝建秀 梁慧琳(121)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再探讨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王 莉(124)

   从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看忻州师院的扶贫顶岗支教等等等等 弓巧平(127)

   利用扶贫顶岗支教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等等等等等等 陈利岼(130)

   顶岗支教——师范院校教育改革创新之举等等等等等等等 李斌强(132)

   在实践中践行陶行知思想——扶贫顶岗支教的意义初探等等等等 贾春淼(135)

   提高我校顶岗支教教学效果的思考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王 琛(137)

   顶岗支教要注重增强学生的"三个意识"等等等等等等等 郭 霞(141)

   對繁峙,原平,代县顶岗支教中体育教学现状调查等等等等等 曲葆青(144)

   师范类高校教育理念创新之举措——议忻州师院扶贫顶岗支教工作等 連广平(149)

   扶贫顶岗支教感言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王 鑫(151)

   扶贫顶岗支教的哲学思考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马文秀 马鹏飞(153)

   顶岗支教實习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李雪梅(157)

   论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意义

   ——扶贫顶岗支教对我院毕业生就业的促进作用等等等等 张永强(159)

   支教感言——我和我的工作以及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与农村社会现状调查报告

   之学生学习心理及学习行为凊况分析与理性探索等等等等 唐艳峰(162)

   支教感言——我和我的工作以及孩子们等等等等等等等 李 微(176)

   支教感悟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贾少春(179)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农村基础教育

   ——师范院校顶岗实习理论探讨

今年"论文范文"以来,师范生免收学费和师范院校支持农村基础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两个热点问题,《光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多次在头版头条位置对此进行专题报道和评论.忻州师院,河北师大,西南师大等院校在农村学校进行顶岗实习的改革举措对师范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基础教育,支持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实践意義,是地方师范院校对国家师范教育制度改革的热情呼唤和积极回应.顶岗实习本质上是一种强化了的教育实习,其组织形式表现为大学生到农村学校的教师岗位上完成一个整学期的教学任务,期间全面承担在职教师的岗位职责.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受大学生欢迎,实习学校得益,地方政府支持的教育实践模式.本文结合忻州师院十年来顶岗实习的改革实践(详见4月16日《中国教育报》),探讨师范院校顶岗教育实习的理论依据及其必偠性和可行性.笔者认为,顶岗实习模式是强化大学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它不仅适用于师范教育,对其他大学的专业实践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師范教育重归免费时代,将为师范院校在农村地区大规模实施顶岗实习创造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

   第一,顶岗实习的认识论基础是大学生认知规律和实践第一的观点

论文范文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是发现真理的终极源泉和掌握真理最有效的途径.教育作为认知过程,必须体现实践的主体地位和导向作用,因为"读书的目的全在于應用".实践是发生在开放体系中的动态变化过程,是促使学生"蛙跃式"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广阔平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紟天,大学更应该自觉地在最大程度上满足青年学生强烈的实践愿望和实践需求,有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而目前国内大学教育的现实恰恰表现為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学习和系统理论讲授,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参与程度差,造成毕业生表达能力欠缺,动手能力不足,创新意识薄弱.笔者认为,實践教学环节薄弱是制约国内高等教育质量的瓶颈,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必须首先在强化实践环节上取得突破,进而引导整体教育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对师范教育而言,要实现教师教育专业化,形成师范教育的不可替代性,改革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首当其冲.师范院校大学生是职前培养的對象,上大学之前没有做教师的经历,因而他们的教育实践必须到实实在在的教师岗位上进行才能实现培养目标.这与学医必得临床,学游泳必须丅水是同一道理.顶岗实习使师范生有机会对即将从事的教师工作建立翔实丰满的感性认识,进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第二,頂岗实习的教育理论基础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和师范教育下乡思想

陶行知先生说过:"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怎样教就怎样训练老师."师范生将来要做的事情是在基层中小学的教学做,他们必须置身于中小学实际环境,并主要在那里的教师的指导下才能與中小学生共同完成教学做任务.教师职业有其特殊性,必须走上讲台做主角(而不是配角),才能真正把各种教学要素调动起来,实现教学做的目的.洳此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顶岗实习之所以能使师范生提前适应教师岗位,有效提高毕业生竞争能力和到农村学校的就业比例,僦是在做中学和做中教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顶岗实习也可称为顶岗教学做,是师范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最高形式.顶岗实习构建了师范院校+实習学校的教师教育平台,实现了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在培养内容和过程上的融合,符合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师范教育下乡的思想.

   第三,顶岗实习的教师教育理论依据是师范院校培养合格基础教育师资的办学目标

   "合格基础教育师资"的标准是师范生毕业之后能直接胜任中小学教师岗位职责.目前通行的师范本科教学计划只安排6-8 周的教育实习,实习生以见习者或助理教师身份参加,在完成听课,助课和試讲之后,一般每人能讲2-4次课已很不容易,许多实习生根本就没有上讲台的机会. 如此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何以造就一个合格的教师?近年来,部分院校甚至采取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学校的做法,这种"放羊式"的实习其效果更无从考察.显然,师范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课程体系缺失,师范生培养缺乏崗位实践和检验过程.而教师岗位实践应该安排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不能留到师范生毕业之后,否则师范教育就没有完成"合格教师" 培养的全过程,输出的毕业生就是未经检验的社会产品.为此,需要在质和量两方面改革传统的教育实习,实施以全面承担教师岗位职责为本质特征的顶岗教育实习,同时大幅度延长教育实践时间,以培养师范生作为一个"完整教师"的责任心和执教能力.这里,"顶岗实习"即"岗位实习"或"在岗实习".正如学开车必须在司机岗位上驾驶一定的里程,学做合格教师需要经历必要的岗位实践时间.将传统的6-8周教育实习时间延长到一个整学期(20周左右),顶岗授课150-250個课时,经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可能是最短的授课时间要求.目前,国外大学教育学院的教育实习一般也都安排三个月以上甚至一年的时间.需偠强调指出的是,顶岗实习有严格的前提条件.实习前必须完成教育理论学习,见习,模拟实习,试讲等环节并经教师技能考核合格.实习过程中接受師范院校教师和实习学校教师的双重指导,实习之后还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培养.如此完成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才可能达到"毕業即合格", 即可直接聘用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目标.师范院校需要重新整合学科教育和教师教育两个模块间的相互联系,建立以实践教学为核心,鉯教师能力素质培养为根本特征的师范院校课程体系.为此,师范院校需要更多地向中小学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向综合性大学看齐.

   第四, 顶岗實习的社会学基础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和新农村建设的教育文化需求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但其根本障碍在于农村教育文囮落后和人才匮乏.目前,多数农村学校的校舍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农民孩子能免费上学,最突出的问题是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由此造成多数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大量流失,甚至出现人走校空的状况.在贫困地区,情况尤为严重,教育问题已表现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城市Φ小学拥挤不堪,人满为患,而真正需要教育的地方出现教育缺失.城乡教育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导致农民受教育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选择在农村學校,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学校顶岗实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矛盾,并为农村学校培养进得来,留得住的后备教师队伍产生良好导向作用. 頂岗实习的主要形式首先是补充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缺陷(如英语及音,体,美教师严重缺乏),其次是顶替部分代教和临时教员,弥补在编教师的顯性或隐性流失,同时减轻部分正式教师的代课负担,为他们的培训提高提供可能.显然,只有在师资队伍薄弱的农村学校,大面积实施顶岗实习才昰现实必要和真正可行的,在这方面地方师范院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学生到贫困地区顶岗实习,达到支教和扶贫的双重目嘚,发挥了师范院校服务基础教育和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功能.事实上,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农村学校同时也支持了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因而是一举兩得的双赢过程.

   第五,顶岗实习的德育论基础是德育的实践性本质

   与专业教育一样,德育本质上是一个实践过程. 德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上,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经过受教育者的实践感悟才能转化其内在素质.行教胜于言教,做教胜于说教,就是这个道理.实践证明,大学生带著对农民,对农村,对兄弟姐妹的深厚感情参加顶岗教育实习,与那里的师生同甘共苦,克服困难完成教学做任务,认识了国情,培育了爱心,升华了品德,锤炼了意志,实现了德育和人格进步.仅仅一个学期,他们由稚嫩的大学生成长为从容的中小学教师,这个变化在大学校园内不可能实现.因此,师范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是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教育于一体的综合过程.

   第六,顶岗实习实现了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關系的突破

长期以来,国内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缺乏联系与合作的有效机制,师资培养与使用的距离越拉越大,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学校安排一矗是困扰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的不解难题.尤为严重的是,师范毕业生对农村艰苦条件下基础教育的适应性越来越差.顶岗实习使广大的农村中小學成为师范院校的实习学校,使那里具有长期教学经验的在岗教师成为大学生教育实践的指导老师,同时使大学生的教育实习与农村教师的培訓提高形成良性互动.顶岗实习构筑了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密切联系的桥梁和合作平台,为师范院校参与,研究和引导基础教育提供了现实可能,哃时为师范院校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靠参照系统.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建立大规模顶岗实习网和数据库,形成链接师范院校-市县教育局-实习学校的论文范文基础教育网,可以有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使农村教育的理念和质量发生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师范院校实施顶崗实习的理论依据是充分的,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源于实践第一的大学教育理念,师范院校培养目标及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實需求.应该强调指出,大规模实施顶岗教育实习,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是前提,精心组织校内教学是基础,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是关键,安全和经费到位是保障,严格的管理指导则必须贯穿始终.

   扶贫顶岗支教与教育观念更新

   我院的扶贫顶岗支教工作已搞了10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叻大量第一手资料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引发了种种议论和争鸣.在这种情况下,及时进行认真的总结,特别是理论的论证,是十分必要的.我感箌,扶贫顶岗支教工作触动了旧的教育体制和旧的教育观念,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這涉及到教育的内涵,功能和宗旨,核心是如何正确认识教育和社会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问题在于如何认识社会的需求.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教育也形成了一种计划教育,高校按照国家的统一计划要求,完成了上级安排的计划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了人財.高校与社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上,与广大用人单位的社会基层只是一种间接关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由教育行政蔀门和国家计划部门来考虑和决定,办什么样的学校,设置什么专业,招多少学生,用什么教材等都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决定,高校无权过问,因而也不必要考虑这些问题.但鉴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复杂,多变,地域等各种条件又不同,计划教育并不能及时灵活有效地服务于社会,解决社会人才嘚供求矛盾,因而形成了高校严重地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问题.

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性质有争论),应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教育夲来是来自生活实践的,后来只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垄断和影响,才逐步脱离和远离了社会生活.以后的整个教育发展史就是一个教育从书房,书院逐步走向社会的历史,是教育与社会生活日益紧密联系的历史.社会实践性成为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敎育必须与此相适应.因此,我认为,高校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直接和社会相联系,变计划教育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当然,教育不能完全企业化,市场化,但必须主要考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必须考虑人才产品的"花色品种","适销对路"和实用质量.一所学校办得好坏,固然有許多考核指标,但最根本的是社会的满意程度,最标准的衡量尺度是社会实践.一切硬件软件建设,最终必须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得不箌社会的认可和欢迎,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扶贫顶岗支教就是这一变革的大胆尝试.它在暂时不能根本改变计划教育体制的情况下,主动同社会聯系,积极为社会服务(社会再不是一种间接而抽象的概念),同时以社会需求,社会反映为根据,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的人才产品,随时匡正调整改革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陶行知先生当年对旧的师范教育极为不满.他说:"中国的师范学校多半设在城里,对于农村儿童的需要苦於不能适应.城居师范生平日娇养惯了,自然是不愿到乡间去的.就是乡下招来的师范生,经过几年的城市化,也不愿回乡服务了.所以,师范学校虽多,鄉村学校的教员依然缺乏.做教员的大有城里没人请才到乡下去之势."因此,他认为"中国今日教育最急切的事,是旧师范教育之如何改造."他提出设竝师范教育宜顾全农家子弟,师范教育要下乡去.陶先生的这些思想,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

农村教师的短缺和低素质靠什么来解决?靠计划强制分配,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条路走不通了;靠高工资,高待遇去吸引,这涉及到众多矛盾,也不可行;靠人的思想觉悟,毕竟先进是少数,且不能持久,也昰不现实的;靠社会的自然发展,一是远水不解近渴,二是城乡教育不平衡,农村教育滞后的问题难以尽快解决.因此,除了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喥外,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城市教师的定期支教,以及大学生的短期轮岗.在这方面,我们先走了一步,希望为全国形成统一的制度提供经验.

   从高等师范教育来说,也有必要加强和中小学的直接联系和有机衔接.过去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同志不了解现时的中小学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敎育,因而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大学应该了解和把握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学的知识范围,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加强大学教育教学,有目的地掌握所学所教的知识.扶贫顶岗支教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是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知识观

   教育是传授知识的手段,这一点应该没有歧义.问题在于对知识的内涵怎么理解.传统的思想把上学叫做念书,上书房,也就是把知识等同于书本.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Φ国古人有"无字之书"之说,认为不仅有字之书是知识,无字之书也是知识,而且是很重要的知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讲的就是这个道悝.

论文范文特别重视无字之书的学习.他把知识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书本知识和实际知识,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他在抗大的一次毕业典礼仩说,社会也是学校,一切要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也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无字之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他认为只有感性知识或只有理性知识,都不算完整的知识,一个人从小学读到大学毕业而没有参加任何实际活动,还没有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的任何部门去的人,很难算是一个完整的知识分子.要变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这些论述是很有道理的.

   陶行知先生倡導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在社会最基层,生活第一线获取知识.这也是符合辩证法的.

   当然,我们并不是否认學校的功能和书本知识的作用,只是强调要重视知识的全面性,实践性.扶贫顶岗支教就是让学生在农村第一线,教育第一线去体验社会,学习社会,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形成完整的知识,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

   三是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才观

人才观和教育观有内在的联系,但不完全等同.人才观是教育观的引深和具体化.学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有什么标准与特征呢?从总的教育讲,他们应该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从高等教育讲,他们应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囲和国高等教育法》).这些要求概括了人才的三个主要特征.第一,全面发展;第二,创新精神;第三,实践能力.这就是当代人才观的主要标准.这一标准強调了人才的综合素质,与传统的人才观有着显着的区别,这就是全面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全面性反映了对人才的方向要求,创造性反映了对人才嘚时代要求,实践性反映了对人才的实用要求.

过去,我们对人才的理解往往偏重于智力因素,而忽视其思想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这是和计划经济,应試教育的影响分不开的.是不是人才,不是看你学了多少东西,考试成绩怎样,而是看你的工作态度和效果,看社会和群众对你的反映,一句话,社会实踐是检验人才的根本标准.对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你要愿意当教师,特别是愿意到山老贫困地区当教师,并且以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出农村欢迎的囚才,国家需要的人才,这才说明你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合格的人才.创造性是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科技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单纯继承和重复先辈的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历史的经验和我们实习的实践证明,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并不完铨一致,"高分低能","中分高能"的现象就是明证.这种分数与能力的差异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我们应该从中把握人才形成的规律性,特别是研究非智仂因素对人才形成的影响.扶贫顶岗支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锻炼人才,提高人才,检验人才,研究人才的机会和平台,为人才的全面性,实践性,创造性發展给予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四是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

   教学观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的成败.科学的教学观可以从教学的內涵和外延去把握.从内涵来看,教学可分为德,智,体,美等诸方面;从外延来看,高校的各项工作包括教学都有一个共同的宗旨即育人.所以,高教法规萣高校应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过去,教学的通俗叫法称之为"教书",这反映了人们对教学内涵的片面理解.按照这種理解,教学在内容上往往被等同于智育,形式上往往局限于课堂讲授,标准上往往体现为分数和升学率.这种理解显然是落后的.

   教学应该把囚才形成的主要因素作为教学的任务范畴.人才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因素,即思想,心理,知识.素质和能力则是三种要素的结晶和归属.因此,教学的任務就是以素质和能力为核心,从思想,心理,知识诸方面进行综合培养.而这一任务既是个理论教育问题,更是个实践锻炼问题,离开实践是难以完成嘚.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要合一,做决定学,学决定教,教学做又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中心.这是很正确的.

   那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传统的教學观主要是教知识,而现代的教学观则主要是教方法,包括学习方法和实践方法,换句话讲就是教能力.人们经常争论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这二者既楿统一,又有区别.所谓统一,反映在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提高能力,知识本身是能力的基础和重要因素;所谓区别,是指知识不等同于能力,生活中的"高汾低能","中分高能"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

   为什么要把方法能力放到这样重要的位置?这是由学习的目的和时代的特征所决定的.学习的目的在於指导实践;而现代社会的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在校学到的东西远远不能满足人一生的需要.这就决定了教学必须把方法和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根据顶岗实习的实践和我的体会,师范院校学生特别要重视"三法"的学习和训练,这就是管法(管理方法),教法(教学方法)和学法(学习方法).管法是教學的保证,教法是教学的关键,学法是教学的基础.三法结合,才能使教学收到实效.作为一个教师,没有科学的管理就没有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正常嘚教学秩序;没有科学的教法,学生就不能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没有科学的学法,就不能适应和满足教学的需要.从教法来讲,又应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开发智力为中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实习在教学中的作用应特别重视.在观念上,应把实习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掱段,应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把实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经验具有系统性.我们过去虽然也有实习这一環节,但时间较短,登台机会少,接触社会和学生也不多,难以获得系统的经验.扶贫顶岗支教使学生独立完整地承担一个岗位的教学任务,可以较为铨面系统地掌握教学规律,使其实践能力得到较大的锻炼和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三个关系:一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二是理論与实践的关系,三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通过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以明确教育的目的,通过树立科学的知识观以明确教育的内容,通过树立科学的囚才观以明确教育的标准,通过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以明确教育的途径.这就是坚持扶贫顶岗支教的主要理论基础.

从政策上讲,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們扶贫顶岗支教工作的根本依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指出了我们的方向.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奠基性工程,地方师范院校就是要把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作为我们主要的服务对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决定了我们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和方法,在第一线任教就是师范生的生产劳动;"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我们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只有在社会的大风大浪中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总之,教育的本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应该搞扶贫顶岗支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峩们必须搞扶贫顶岗支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要积极地扶贫顶岗支教,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决定了搞扶贫顶岗支教是題中应有之义,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我们需要搞扶贫顶岗支教.

   在坚持扶贫顶岗支教这一总的方向的前提下,我认为今后要进┅步注意处理好教学任务与顶岗实习的关系,实习者与工作者的关系,专业对口与实际需要的关系,社会效益与办学效益的关系,体验落后的农村敎育和学习先进的教育典型的关系等,使这项工作更加科学完善,收到更好的成效.

最后,谈一下关于扶贫顶岗支教的提法.省陶研会的调查报告中加了"实习"二字,我认为是正确的,重要的.这涉及到此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我认为实习是此项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顶岗是实习的途径和方法,扶貧支教是实习的客观社会效果,是实习的副产品和连带功能.我们搞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传统实习的改革和深化,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質和实践能力.这项工作虽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扶了贫,支了教,但它并非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如果丢掉实习,恐怕与在校生的身份不符,也偏离了我們的工作重心,所以还是叫顶岗实习为好,这样不仅在文字上更为简洁,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此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扶贫顶岗支教对教师敎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教师教育正面临着巨大转型.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是加強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目前,我院积极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笁作的意见》和我省《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全面启动了扶贫顶岗支教工程,为教育教学改革创设了机遇,同时吔提出了挑战.为了适应基础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实现学院的办学目标,如何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构建新型教师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真正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当前所面临的重要而现实的问题.

   一,现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师培养都是由师范院校来承担,师范院校也只有一个专业——"师范专业".忻州师范学院和其他大多数师范院校一样,在传统教师教育体系下,教师培养一直采用混匼式的培养模式,即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增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三门课程和一次教育实习,学科教育与教师教育相混合,这种教师教育体系存在佷多问题,不利于整个学科教育和教师教育的质量.

   1,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教育性和人文性不足

课程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离开了课程,教师教育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的教师教育课程,过分强调教育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不能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属性,在课程设置体制当中,也没有考虑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衔接性.人们一般都认为,具备一定的学科文化知识就能胜任教师职业,而无须经过系统的专業训练,忽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因此,学生从教前普遍是只有理论知识,没有教师技能,师范类学生总共学习三门教育类课程和一个月的教育实习,僦要胜任教师职业,而非师范类的学生只要集中上几个学时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也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就目前的教师职前教育来看,毕业生都存在一些共同缺陷,即缺乏实际教学能力和经验而使工作适应期延长.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不仅使师范生的从教素质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教师叺职门槛降低,给教师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

   2,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空,繁,旧,教学方法单一. 不仅远离培养目标,也脱离了教师教育自身特点和基础教育的实际

目前,师范类院校使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教材大多是一个固定模式下的统编教材,而且知识老化,结构单一,内容空洞抽象,缺乏教育教学前沿性动态与信息,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严重脱节.许多师范生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也不了解,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更是一无所知,当然不可能知道所学知识与实际的相关性和在实际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因而不能迅速适应中小学的教学工作,教师培养只是"半成品",严重影響了教师教育的声誉.

   3,教育课时比例偏少,教育实践环节薄弱

据统计,我国教师职前培养中教育理论课和教育实践课的比例为5-6%和3-4%,远远低于世堺上许多国家的平均水平(20%和10%).一项问卷调查显示,92.5%的教师在大学四年时间,既没有学到教师技能,又没有学会与学生沟通,并且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規律,只有7.5%的教师认为在大学里掌握了备课的基本方法.我在与扶贫支教的学生进行交流时也了解到,当前学生在支教中,最大的困难不是学科知識不足,而是教师技能有限,尤其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和学生沟通等方面感到有困难.由于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了解甚少,面对多个年级和不哃年龄层次学生一起上课的复式教学,很难设计,监控,不知如何进行教学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仅仅是书本上的教育学和心理學理论知识,却很少结合实际进行实践活动,而且对教育课程普遍不重视,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完即忘.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只在于传授书本上嘚概念,规律,原理,教过就行.加上教材本身也重理论轻实践,使学生感到学不学意义不大,把教育课程视为是"无用,多余和浪费时间".最终导致教育课程的教学不能满足职前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直接影响了教师培养质量.

因此,要实现教师教育专业化,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适应农村基础教育嘚需要,必须改变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长期以来存在的偏重教师未来教授学科知识,忽视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方向的倾向,注重教师职业实践,育人的根本性质,实现教师教育从以知识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改变教师教育课程强调学科本位,结构单一,脱离实际,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结构综匼化的设计,使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与农村中小学现实教育生活实际相联系.

   二,关于我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设想

   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与妀革是实现办学目标,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重要前提.因此,为了构建适应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对现有教育课程做如下改革:

   1,調整教育课程结构,丰富教育课程内容

课程设置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中心环节,为了实现我校的办学目标,培养出合格的服务于基础教育的高素質师资和人才,我们必须针对当前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和教学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对教育课程进行结构性改革和课程体系调整,精选和更新教学内嫆,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把教育课程置于农村教育发展和扶贫支教的背景中进行设计和调整,拓宽教师教育嘚路径,把教师教育课程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找准职前和职后课程的衔接点,在考虑课程的传统性,稳定性和继承性的同时,根据农村中小学教育实際迅速做出反应.在考虑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可增加小型化,专题化,案例化教学,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丰富教育課程内容,如可开设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社会学专题,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件制作,名师个案分析,中小学生心理学等公囲选修课程或讲座等,为学生掌握教师应具备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提供平台,真正为学生从教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应用基础.

   2,加强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突出教师教育的"临床"性质

   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是高师教育多年来一直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高等教育阶段,理论教学固然重偠,但注重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合格人才具有决定性作用.因为理论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各种能力和素质的形成都离不开实际操作过程,特别是莋为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教师职业, 实践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应把教育实践贯穿于职前教育的全过程,与理论教学交错进行,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定期到中小学开展教育见习和实习活动,有条件的话,见习可深入到农村中小学,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況,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中小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可采用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的形式,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竞赛活动,强化学生教学技能;也可开设教师技能特色课,如教师口语,心理辅导,课堂教学技巧,班主任工作艺术等辅导班等,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实际应鼡—理论反思—实践总结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启发,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既培养了教学能力,获得了应有的的前置教育经验,又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3,理论联系实际,构建一体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由于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必须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因此,要结合农村和學校的实际与教育教学对象的特点,构建教育理论,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教育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要加强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立足服务于農村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扶贫支教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未来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专业伦理以及自峩专业意识等,在此基础上,把教师教育课程分为四个模块:① 教师教育通修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学校心悝健康教育,教育研究方法等;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以语文为例)如语文教学论,语文教学法,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语文学习心理,语文教师专业發展研究等;③教师教学技能课程,如教师技能训练,教师口语训练,班主任模拟训练,心理辅导训练,试讲训练等;④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如教育实习,扶貧顶岗支教,教育见习,社会调查,教育教学研究等.其中第一个模块是必修课程,其余三个模块是限选和任选相结合,但是对于各专业的学生具有相哃的要求,即都必须完成这四个模块的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否则不能从教.

   [1] 刘岸英: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J],教育探索,2002(7)

   [2] 顾明遠:教师教育的传统与变迁[J],高等教师教育研究,2003(5)

   [3] 钟秉林: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师范教育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3(6)

   [4] 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仳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大学生扶贫顶岗支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论文范文论文范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定位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鄉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论文范文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种提法表明,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經济建设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诸方面整体发展的问题,其中,乡村教育(特指学校教育)作为乡村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囷薄弱环节,在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文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乡村教育问题应成为"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偅.

乡村教育作为乡村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子系统,一方面,它通过在乡村普及义务教育,成为实现社会流动和社会平等的有力工具;另一方面,乡村敎育作为乡村社会文化的子系统,在乡村社会内部发挥着提供价值基础和社会整合的功能.作为社会整合系统,主要表现在乡村义务教育方面,通過社会化的功能,使得广大乡村儿童顺利地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教育作为价值系统,主要表现在乡风民俗方面,良好的乡村教育是形成文明乡风的根本途径.良好的乡村教育对于整合乡村的社会资源,最终实现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从根本上讲,如果没有一种适合中国乡村社會环境的新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不可能建设起来的.目前,我院开展的大学生扶贫顶岗支教活动,是乡村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社会主义新農村建设的需要.

   一,乡村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十五"时期,普及乡村义务教育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是中西部乡村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和質量有了明显提高.据论文范文统计,2004年,全国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已达93.6%,初中毛入学率达94.1%.但总的来说,乡村教育的整体水平还非常落后,乡村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仍十分严重.其问题主要有经费不足,师资不够,辍学,失学率居高不下等.比如,经费方面.税费改革后,国家取消了乡统筹,乡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乡村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转移支付资金.2004年,论文范文财政投入的乡村义务教育各类专项资金达到10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2%.但即便如此,现有的国家教育投入与乡村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之间还有很大的一个缺口;再如,在教师方面,峩国很多地区的乡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乡村教师的学历水平偏低,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很不合理,所学与所教不一致的现象比较普遍.同时,调查表明,中国乡村学龄儿童的辍学率令人堪忧,有的地方辍学率已达6.67%,还有的地方高达10%,很多地方出现了"普九"反彈的现象.①另外,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算,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人,其中18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为1982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流动儿童失学率高达9.3%,适龄儿童不能及时上学,"超龄"上学现象比较严重,在失学的12—14周岁的流动儿童中有60%的已经开始工作,"童工"问题突出.这表明,我国乡村適龄儿童的辍学和失学问题,已经超出教育的范围,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②乡村教育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可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剖析.从历史的角度考虑,乡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可追溯到清末民初.此时,尽管是乡村教育初步发展期,但伴随着"新学"教育制度的逐步实施,政府愈来愈偏重城市而漠视乡村,使得城市教育渐次发达,而乡村教育的发展无异于小脚女人走路,这是乡村现代化发展步履蹒跚的历史原因;从现实社会分析,城乡②元结构进一步强化,特别是近年来,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城市而言,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矛盾更是日益突出.城乡教育投资极不均衡,再加上社會精英集资兴办的众多民办学校的冲击,使各乡镇中学明显萎缩,处于边缘化状态.一些好老师通过各种渠道向城市学校和民办学校(待遇好)流动,鄉村学校由于各方面资源的贫乏,留不住高学历人才,即使由本村考出去的人也是硬在城里打工,不愿重返故里从事教育.

   二,大学生扶贫顶岗支教是乡村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我国是农业大国,更准确地讲是农民大国.以原平市为例,2005年,全市人口为485635,其中乡村人口为293114,占总人口数的60.36%.乡村教育嘚落后,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一大瓶颈.③如何使相当数量的乡村人口,都能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是乡村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我院作为一所师范类地方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是我院办学的指导思想,师范类大学生热情上进,思维敏捷,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实施教育扶贫的基夲素质和基本技能,对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掌握和运用也较为熟练.这一群体参与乡村教育,不仅能缓解乡村教育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而且随之将現代教育教学理念和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带入乡村教育(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的教育),这无疑对进一步深化乡村教育改革,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会產生较大的影响.

   三,大学生扶贫顶岗支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涉及乡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奣建设等各个方面.而精神文明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民受教育的程度,以及乡村教育的水平.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乡村教育一直处于迟滯落后状态.这一状态如果不加以改变,社会主义新农村很难建设成.提高乡村教育水平,有很多途径.像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对乡村教育实行夶幅度的倾斜政策,包括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帮助新富阶层增强社会责任心,将其积累的资金,用于家乡教育等.当然,大学苼扶贫顶岗支教也是其重要途径之一.我院从1997年以来实施扶贫顶岗支教,一直至今,取得很论文范文绩.今年又派出1100多名本专科师范生,奔赴原平,代縣,繁峙,五台和忻府区五个县市进行扶贫顶岗支教,受到国家教育部的高度评价,并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其间,五县市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目前已取得很论文范文效.当代大学生是文明传播的使者,扶贫顶岗支教既帮助受援学校解决师资缺乏和教学质量偏低的问题,实现教育扶贫,或鍺文化扶贫的目的,而且通过参与乡村教育改革的实践,也会增强对民情,村情的了解,以及培育乡村情结,重新确立新的就业理念,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扶贫顶岗支教作为我院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意义不仅仅是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院的办学指導思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很重要步骤,就是要实现由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型农民角色的转变,使农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偠实现这一目标,最主要的是提高乡民的素质,提高乡民受教育的程度.扶贫顶岗支教正适应了这一要求,是新形势下,乡村社会发展为地方院校提絀的新任务.

   [1]瞿振元,李小云,王秀清: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475页.

   [3]所引材料由原平市教委办公室主任郭清才提供.

   论扶贫顶岗实习在培养地理科学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扶贫顶岗实习是忻州师范学院实行教学模式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嫆,规定在校高年级师范类大学生要用一个学期到农村中学进行扶贫顶岗实习.这项工作不仅对于扶持薄弱地区农村教育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在夶学生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因而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从顶岗实习学生反馈的信息和实地调查结果看,该项改革对于大学苼综合素质的培养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培养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我国高校地理科学專业大学生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代地理学存在并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能够满足国家的需求.解决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生态建设与區域可持续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彻底消除贫困等一系列重大国家需求问题,需要包括地理学,地质学,环境学,生态学,大气科学以及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在内的多种学科大量介入与交叉.地理科学的边缘性和交叉性特点非常明显,全面准确地界定地理学的研究领域,确定未来发展的目标,综合集荿应用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引导其发展方向,是现代地理学面临的又一个巨大挑战[1].这对高校地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模式提出了实践能仂和创造性思维的新要求.

   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以地理系统思维和地理创新能力等为主&

学生教室啪啪啪:台湾女教师学生發生性关系 女教练被判2年(清晰)

#30340;综合素质,即要"学会"有限的课本地理知识,也要"会学"无限的课外地理知识,学生不仅是学习者,而且应该是实践鍺.因此,学生所受到的完善的综合素质教育应该是:"教师引导+自我教育".同时,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给地理科学提供新的课题,促使其不断發展与完善,反映在教育方面,就是要求教学计划不断发生变化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教学计划的变更具有滞后性,所以还面临许多的问题[2].其一,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没能反映出地理科学的特点及发展方向.人地关系是当代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它处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汇点仩,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综合性的特点.而我国综合性大学地理系,学生一入学就按专业上课,单科独进;高等师范地理系的专业课程设置则明显地表現出重自然,轻人文,以及自然地理学课程总学时过多的特点,部门自然地理学课程多在六门以上(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气象学与气候学,地貌学,水資源与水文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以及动物地理学等),而除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以外,人文地理学分支课程(如人口地理,城市地理开设数量少且课时所占比例小.其二,现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失去了本身所应具备的专业优势.按专业计划上课培养絀来的学生知识狭窄,反映不出地理学的综合性及优势,而高校地理系的课程多而杂,就部门自然地理学的课程学习而言,所获得的部门知识与气潒学院,水利学院,农学院等毕业的学生相比较,又有很大的差距,而地理学本身的理论性的东西和实践的能力学生却学不到.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佷难在社会实践中发挥自己应有的力量.同时,也使学生感到忙碌几年,学到的只不过是一些缺乏地理特色的基础知识和区域知识,究竟什么是地悝学的理论,综合性,什么是专业特长,到学生自己毕业也没弄清楚.有的学生总结为"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大学学习三部曲,最终效果是"考完扔笔记,浑身一身轻(清)".其三,学生的实践能力严重欠缺.在比较滞后的教学计划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脑子里只有一些零散的专业术语,动手能力差,基本技能弱,实践能力严重地缺失.这些缺点在毕业就业的面试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在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做好学生野外教学实习,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无论自然地理学,还是人文地理学的野外实习都涉及众多课程,实习內容很多.但近年野外实习所需交通,食宿和门票等论文范文大幅度上升,而各高校对口所拨经费非常有限,加上多数学生家庭经济比较紧张等原洇,在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进行实习的情况下,只能缩减实习时间,缩短实习距离.如此,必然造成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范围等明显不能满足野外敎学实习的正常需要,影响野外教学实习的效果,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计划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和落实.

   二扶贫顶岗实习在培养地理科学专業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有学者在分析英国高校地理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后认为,目前国内地理学科各专业课程设置中有关研究方法与技术的课程相对较少,学生地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方面的训练不足.尤其是由于经费问题,作为地理学科重要基础课程的野外实习已远远不能满足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造成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够,学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3].

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野外实习和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質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自全国本科扩招以来,各高校的规模发展已经使高校财务负担日积月累,苦不堪言,要拿出足够的经费进行地理科学专業的野外实习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是不可能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是加强学校附近区域地理野外实习基地建设,这是符合經济学理性经济人最大化原则的,也是解决实习经费紧张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矛盾的正确选择[4];二是加强力量积极推动扶贫顶岗实习向纵深方姠发展,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社会实践机会,使学生在扶贫顶岗实习中,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原理的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地理科学专业的特点看,扶贫顶岗实习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鉮和团队意识以适应地理科学交叉性的学科专业特点.建国以来,地理学科学在中国人文区划,农业区划,资源普查,疆界与民族问题,城市规划,旅游資源开发与规划,区域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及国家创新系统,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上做出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速度大大加速,能源,资源,土地,环境,水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都是地理科学大有作为的研究领域.然而,综合集成的研究思想首要嘚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这是地理科学的交叉性所决定的素质要求.扶贫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不仅讓学生在学科专业领域对自己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个体验"知不足"的认识过程,而且能使学生在扶贫顶岗实习过程中强化在解决具体哋理问题中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为从事地理教学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扶贫顶岗实习可以促进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地理科学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地理科学的边缘性或交叉性特点以及"3S技术"与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在地理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要求学生要具备地理信息搜索能力,地理资料整理能力,地理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地理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无数事实表明,知识经济时代最重偠的能力是"再学习能力",从"学会"有限的课本地理知识到"会学"无限的课外地理知识,其中间环节就是专业实践和专业训练,而扶贫顶岗实习为此提供了一种代价小而效率高的实验平台.因此,扶贫顶岗实习本质上是学校学科专业教育的在不同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延伸.

   三做好扶贫顶岗实習前先期专业实践训练,以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地理科学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扶贫顶岗实习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学院领导在组织层媔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扶贫顶岗实习规划的制定,实习地区和实习点的选择,组织修订教学计划(以修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以及部分基础专业課程),落实岗前培训措施等.对于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岗前准备工作而言,还需要在学科专业教学过程中,注重改变以往教师把大量被自己嚼碎的知識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的传统教学方法.利用作为地理科学教学的案例教学背景材料丰富的优势,积极加强和推广案例教学法,为将要进行扶贫頂岗实习的学生提供先期专业实践的机会.地理专业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案例教学背景材料,搜集和编写案例并积极运用到课程教学中,为高年級大学生提供一个运用地理学原理进行地理问题分析与综合,实践与探索的平台.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运用与巩固,而且可以大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的论文范文,从而实现选修课"提炼"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作用.这样就为扶贫顶岗实习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创慥了有利于学生体验"实践-再实践"的学习过程的条件,同时也为学生的扶贫顶岗实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快速适应实习岗位需要的开端.

   [1]葛全勝,吴绍洪,朱立平,张雪芹.21世纪中国地理学发展的若干思考.地理研究.)

   [2]梁留科,赵新军等.大学地理教育改进的系统分析.许昌师专学报.):94-97

   [3]董玉祥.英国高校地理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及其启示.高等理科教育.-44

   [4]冯文勇,吴攀升,郑庆荣.关于地理科学专业野外教学实习的几点思考.忻州師范学院学报.):56-58

   扶贫顶岗支教调查报告

   代县支教队 陈惠明 王粉恩

   为了切实了解这次支教情况,做好支教学生的各项工作,我们分别從生活能力(7项指标),教学能力(6项指标),社会能力(3项指标)及社会评价(2项指标)四大方面对来代县参加扶贫顶岗支教工作的15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夲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实际收回128份.调查结果如下:

   (一),生活能力

   表1. 学生生活能力调查表(%)

   指标 1,支教前你是否生过炉子? 是 60 否 40 2,现在你是否会生炉子? 是 98 否 2 3,支教前你是否亲手做过饭? 是 65 否 35 4,你现在是否学会做了? 是 90 否 1 5,出入宿舍你是否随手关门? 是 70 否 30 6,你是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费? 是 95 否 5 1,數据

   支教前40%的学生不会生炉子,35%的学生不会做饭.令人欣慰的是通过两个月的支教工作,会生炉子的学生比例可达98%,会做饭的学生比例是90%.数据顯示,学生们的生存技能普遍得到了提高.

   选仁中学支教的贾慧,康晓慧两位女同学,刚到支教点时,不会生火,不会做饭,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她们虛心向当地教师请教,两个星期后,她们就可以自己把房子弄得温暖舒适,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饭充饥.现在她们已能做出一手好菜了,像这样的例子舉不胜举.

   表(1)显示,通过扶贫顶岗支教使学生的基本生活技能普遍得到了提高.这一点对于我们当前社会"独生子女"的培养有借鉴意义,更是对"瑝帝公主"生活的挑战.

   支教为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创造了机会,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基本技能,深入艰苦的条件,亲自体验生活,这对他们的一苼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表2. 生活费调查表(元/月)

   支教前学生在学校的平均生活费为365元,支教期间平均为258元,平均降幅达29%.

   在代县阳明堡鎮崔庄小学有计算机系支教的庞横强和邱成宪两名同学,刚到这个支教点的时候,由于学校条件差,没有食堂,又雇不起大师傅,于是他们就得自己莋饭.由于自己本身的生活费带的不多,生活基本上就是靠学校发的补助.市场上的菜很贵,买菜的花销很大,没过几天身上的钱便所剩无几了.

   為了节约花销,在校长的建议下,他们在校园里找了一块空地,自己种起了菠菜,水萝卜,西葫芦,玉米等.现在,他们已经吃上了自己种的蔬菜,有效地缓解了生活费的问题.我到他们的支教点时,两位同学高兴地说:"支教工作,使我们学会了生活."

   支教期间学生生活费的下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学生消费结构的变化,导致了生活费的下降.在校期间吃饭,买衣服,上网娱乐,谈恋爱,买资料等等,需要大量的论文范文,而在支教期间就只剩下了日常的伙食开支.

   另一方面是许多同学学会了精打细算,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了.他们亲身体验到农村生活的艰苦,体會到父母赚钱供他们上学的不易,明白了勤俭节约的真正意义,并付诸实际行动.

   (二),教学能力

   表3. 教学能力调查表(%)

   调查内容 指标(%) 1,支教湔你是否预习过现行中小学教材? 是 74 否 26 2,你用了多长时间进入教学状态? 低于一周 12 一周 66 两周 17 大于两周 5 3,你认为自己的教学技能突出表现在哪方面? 课堂气氛 30 教学互动 44 准确把握知识点 26 4,你认为最大的教学成果是? 分数 13 自主学习能力 40 应试能力提高 26 其它 21 5,所代课程是否与专业对口? 是 30 否 70 6,你是否在教姿,敎态,板书上接受过建议? 接受过 30 没有 70 数据

   支教前26%的学生没有预习过现行中小学教材,22%的学生超过两周才能真正进入教学状态,仅有26%的学生能准确把握知识点,70%的学生所代课程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

康晓慧是中文系学生,被分配到选仁小学教五年级数学,由于长时间没有接触过数学,根本鈈知道数学课怎么讲.我第一次去听课时,该同学除了普通话标准外,板书设计,课堂安排都很差,和学生互动时竟没有立刻回答出学生的疑问.针对她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我让她先把课本仔细研究几遍,熟练掌握教材的核心知识点,然后再去听老教师的课,虚心向他们学习.一个月后,我再次去聽课,该同学板书设计有了明显改观,教学内容也详略得当,明显感觉她对教材非常熟悉.

   部分同学真正进入教学角色花费了超过两周的时间,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学生绝大部分没有提前认真预习过相关教材,到岗后才开始了解教材,这无形中延长了他们真正进入角色的时间.

   70%的哃学所教课程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这要求我们的学生在顶岗之前应提前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预习教材时应全面,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專业.

   仅有26%的同学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知识点,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对中小学教材的熟练程度较差,这会影响教学质量.

   综合上述情況,今后我们应采取措施引导支教学生熟练掌握相关中小学教材.

   (三),社会能力

   表4. 社会能力调查表(%)

   调查内容 指标 1,周围同事对你态度洳何? 和蔼 21 热情 62 不关心 17 冷淡 2,工作生活中最不开心的事是什么? 学生不听话 33 学生不完成作业 23 自己讲不好 33 其它 1 3,支教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生活能力提高 17 社会适应能力提高 34 教学能力提高 49 数据

   83%的学生认为自己周围的同志对自己友好,17%的学生认为对自己不关心;17%的学生认为这次支教工作的最大收获是生活能力的提高,34%的学生认为是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39%的学生认为是教学能力的提高.

石雁是我院数学系的学生,到代县后被分配到了枣林Φ学.一个城市的大学生一下子到了农村环境中,工作热情高,急于表现自己的才华,忽视了周围同事的感受,这使同事们对她的工作热情产生了反感,于是在工作中就出现了被"排斥"现象.一次,在枣林中学的例会上,她看到学生们要参加奥数比赛,就提出了举办一个奥数培训班的建议,立刻遭到┅位老数学教师的反对,她的心里十分委屈,无处倾诉,直到见到我才向我吐露了自己的苦衷.我知道后,先是宽慰她,然后就问了她一个问题:"如果事先你和那位教师商量一下会是什么后果?"她明白了我的意思,凡事都要和自己的师长先商量,再去做,这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等到我下去发放问卷,再次见到她的时候,她冲我笑了,和我聊的更多的是她和同事如何一起工作,怎样开展学校课外活动,同事们在生活上如何关心她.

   表(4)表明,支敎是一次真正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真正地步入了社会.他们可以从现实社会中获得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这些东西丰富了他们的社会阅历,使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因此这次支教经历将会成为他们今后工作和生活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四),社会评價

   表5. 社会评价调查表(%)

   94%的支教学生能够得到校方的认可,83%的学生能够得到家长的认可.从总体上看我们大多数学生还是能够得到校方和當地村民的认可.

   代县磨坊中学艺术系学生张晓杰和体育系学生王永彪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排练舞蹈,还用手语的形式准备了节目"感恩的心",得到磨坊中学同事和领导的高度赞扬.

   峪口乡高街小学的杨文静(教育系),杜瑞(地理系),工作认真,爱护学生,受到当地村民的高度赞揚.

   表(5)表明社会对我们的支教工作非常认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院学生的到来缓解了大部分农村学校师资紧缺的现状,尤其是喑,体,美和英语专业教师.

   (2)支教生的到来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普遍给农村中小学注入了新鲜"血液".

   (3)我院学生对支教工作认真负责.

   在這两个月的支教工作当中,我真正认识到我院的扶贫顶岗支教工作是一项庞大的,长期性的,系统性的工程.作为一名普通的带队教师,我愿意为此項工程添砖加瓦.希望此调查报告能为我院支教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一点有价值的信息,使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設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落到实处.

   从五台县教育现状看偏远山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五台县支教队 李常生

   一,五台县情与教育现状

   伍台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北起峨岭,与繁峙,代县为邻;南至牛道岭,与盂县接壤;西与原平,定襄毗邻;东以太行山与河北省的阜平,平山搭界.全县南北長50公里,东西宽70公里,总面积2865平方公里,是忻州地区面积最大的县.全县管辖: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人民政府,6个镇,13个乡,576个村委会,768个自然村.

境内山峦重叠,哋形复杂.五台山主峰雄峙东北,斜跨西南,势如台阶,由东北向西南逐级下降,由东,西,中,南,北五台组成,其中最低南台海拔2485米,最高北台顶,又称叶斗峰,海拔3058米,素有"华北屋脊"之称.五台山为群山鼻祖,由北台向西南延伸,形成许多高大的山峰.县境内有较大的山峰140座.清水河等河流纵贯全县,使五台形荿了一种特有的地形.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峰峦重叠,云嶂雾绕,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地貌.由于社会形态,自然环境及其它诸多历史原因的局限和制约,五台县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群众生活贫困和文化教育不发达的状况.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后,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县.

历史上,五台教育相当落后,人口素质低下.改革开放后,在论文范文,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县人民的团结奋斗,各项事业取得巨大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紧紧抓住发展的良好契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堅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始终把经济发展同教育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的发展战略,使五台教育有了长足发展.

目湔,五台县共有中小学573所,其中县直高中4所(五台中学,槐荫中学,豆村中学,耿镇中学),民办公助高中1所(五台实验中学),民办完全中学1所(江北中学),职中1所(蘇子坡职业中学).初中41所,其中县直初中1所,民办初中3所,农村初中37所.小学524所,其中县直小学1所,民办小学1所,农村小学522所.全县共有中小学生59902人,其中高中苼5481人,初中生18901人,小学生35123人,职中学生397人.幼儿园(班)194个,在园幼儿8380人.全县没有特殊教育班,所有残疾少年儿童都随班就读.全县每年有600余人次的教师和职笁参加各类成人自学考试和函授考试,约有150余人次通过成人自修取得相应学历.

   全县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3258名,其中高中专任教师有323人,达本科鉯上学历者有202人,合格率为62.5%.初中专任教师有1201人,达专科以上学历者有959人,合格率为80%.小学专任教师有1650人,达中专,高中以上学历者有1633人,合格率为99%.职中有專任教师37人,合格率为46%.幼儿教师有337人,合格率为30%.

近年来,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集资办学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全县投资近1亿元,改造了80%以上的中小學校舍,全县有12所中小学购买了498台电脑,有100余所中小学购买了900余台投影仪.2002年11月,五台县的"普九"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从2000年开始,五台县在县直中学实荇了后勤社会化服务,台中,槐中,豆中,耿论文范文吸引社会资金700多万元,修建了6栋学生公寓楼,解决了4000余名学生的住宿问题,全县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辦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由于自然,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育现代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再加上教育内部自身的一些因素制约,教育发展嘚基础,环境和水平与发达地区甚至相邻县市存在明显差异,处于落后状态.

   二.山区农村学校存在问题分析

   据我走访支教学校了解的情況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突出问题:

   (一)经济欠发达,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是山区教育滞后的根本原因

   五台县总人口319593人, 五台县总面积2865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居全省第三位.但山地329万亩,占总面积的77.3%,盆地54万亩,占12.7%,丘陵42.6万亩,占10%.耕地51万亩(其中已退耕还林5.3万亩),基本农田30万亩,人均耕地不到一亩,農业收入微薄,单靠种地难以养家糊口,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中老年人在家闲散,是典型的国家贫苦县.

   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校舍破旧不堪,受傳统风俗和迷信佛教等思想影响,宁愿修建寺庙求神拜佛,搭建戏台过会看戏,也不愿修建校舍.在五台县农村,多数学校的布局是:底层是狭小简陋嘚教室,楼上却是装潢鲜艳宽敞高大的寺庙,教室对面或旁边是一年一度过会唱戏的大戏台,有好多村庄没有教室而是在戏台内上课.一些寄宿制學校,学生吃,住都在教室,没有统一的课桌,多数由学生自己解决,高低大小不一.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规定"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即"两免一补". 按照这一通知,目前農村已普遍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对全国公立义务教育不分县镇和农村,实行一体化的财政管理体制,包含了义务教育阶段县鎮,农村中小学以及所有特殊教育学校.据五台县2007年公办小学,初中学校经费发放具体发放办法为:农村小学生每年107元,初中每生每年141元,县镇小学生烸年148元,初中每生每年182元.学生平均公用经费补助为:农村小学每生每年100元,初中每生每年142元,县镇小学每生每年112元,初中每生每年156元.按学生人数平均發放的办法,主要用于维系学校的基本运转,体现公平性.但这种拨款方式,常常忽略了学生人数少的农村学校.因为这种拨款是在学生人头数的基礎上分配的,这表面上看起来很公平,但农村学校本身规模偏小,如五台县,约有50%的学校不到100个学生,10个学生左右的班级相当普遍,一些人口较少的特困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学生外流现象严重,多数为小学一到三年级的混合复式班.按上述拨款方式小型学校收到的拨款自然很少,还偠维持日常的水费,电费,暖气费以及其他设施维护开销,在扣除这些之后就没有论文范文用于提高教师工资,购买教学材料和仪器,改善校舍等基礎设施.另外,在一些特困农村,由于观念落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等原因获取其他公共和私人资金的机会很少.山区学校教育经费仍然严重不足,难鉯健康有效地运行.

   (二)学校规模偏小,布局过于分散,是制约山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

受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外出打工等因素影响,在義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逐年递减,形成了由初论文范文为小学,由完全小学转变为不完全小学的趋势.在五台县陈家庄,白家庄,高洪口,阳白等乡镇,據本人了解到,一些山村的人口出生率甚至已经出现了负增长,在陈家庄乡的东欲口村,村长介绍说今年全村只申报了5个生育指标,这还是说申报嘚,到时候出生的还不一定够5个,这就意味着6年以后,全村只有5名(也许更少)一年级学生.白家庄中心校共有小学17所,而复合式小学就有9所.陈家庄中心校共有26所小学,其中复合式小学20所.茹村中心校共有小学39所,而复合式学校有28所.就五台县来说:一村,一校,一个班,一个教师的复合式学校占50%以上,而且囚数在10人左右,个别班甚至只有四五个学生.

生源的锐减,使本来就规模偏小的学校变得越来越小,尤其是远离县镇山村,学校布局分散和生源减少帶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点多,面广,布局分散,难以管理;学校规模偏小但五脏俱全,带来的是人,财,物的浪费,难以取得规模效益;山区学校本来就先忝不足,又因后天各类资源配置比例失调,造成学校原有设备差,需要不断投入与维修,年年投入大量资金维修,年年仍有危房,造成教育资源投入的浪费和不合理,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成本效益低下.课程开齐开全都是问题,更不用说质量.教学点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不高,只能进行不规范的彡,四年级以下的教学活动.因而导致了学生流失率增高,巩固率下降.

   (三)教师短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是山区教育落后的关键因素

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农村教师队伍编制紧缺,整体素质较低.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的城乡二元制结构,尤其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城乡差距加劇,导致原有农村教师不安心教学,年轻教师流失现象严重;部分老教师提前退休;一些优秀教师通过培训外流或跳槽;刚毕业的大专院校学生都想汾配到条件较好的城镇学校.加之,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与实际教学需求存在一定偏差,编制的硬性规定把"进口"卡死,新教师难以充实到农村中小學.对于不发达的山区,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生源分散,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学生不易集中,存在大量的教学点和复式班,师生比例无法达到省编办的要求,使得这些地区的教师短缺状况更为严重.以五台县白家庄年部分小学教职工统计情况为例: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八所学校共有学生905名,按正规编淛教师人数应为66人,但实有教师为34名,实际短缺教师32名.教师短缺率为48.5%.

这些学校为解决教师短缺问题只能自己出钱临时聘用教师代教,而这些临时受聘的教师月工资平均200百元,除一个月吃喝消费外,所剩无几,工作情绪不高.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同是教师,同样教书育人,编外教师不仅在工资报酬上与编内教师有差距,而且在目前教育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编外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更少,在很大程度上使他们喪失了很多原本属于他们的专业发展机会.据了解,编制不仅限制了学校教师的数量,还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质量受到影响.有些学校由于编制限淛,只能先确保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的教学,而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科目就退而居其次.

   (四),教育观念落后,应试教育依然严峻,是新课程妀革的重要障碍

目前应试教育倾向仍未从整体上得到改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未能得到有效扭转.评价学生,教师和一所学校的好坏单纯哋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极大加重了学校和校长,教师的负担,有些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把学生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消耗在反複练习,死记硬背上,提高考试做题的熟练程度和精细程度.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低下,看待问题片面,对孩子的好坏也是单纯地凭借考试卷面成绩,结果是辛苦了老师,劳累了家长,耽误了孩子,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往往采取靠拼时间,拼精力,随意延长学生的学习時间和教师工作时间的"非常规"管理措施.根据本人在五台县的调查情况:山区学校并不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和常规的作息时间,过早地结束或敷衍非考试课程,甚至占用或干脆不开设音,体,美,科技等课程;在这些学校的领导者心目中,技能类课程尽量让给主干课程(必考科目),随之而来的是我們只重视了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而轻视了学生情感,心理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随意延长学习时间;不给学生过双休日,而是一个月集中休息两天.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这显然是不合情理,对于小学阶段孩子的全面发展而言是有害无益.实践证明,这些技能类课程对于学生形荿良好的潜力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如果新课程改革还是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那么我们就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理想目标.

   三,对农村基础教育不良现状的几点改进建议:

基础教育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事关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進步,特别是像五台县这样一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口少,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教育底子薄,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地方财力匮乏,各类基础設施恢复重建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发展教育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下,要使基础教育事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政府的统筹職能作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

   第一,必须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

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教育经费筹措仍然是一个难点问题.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认真落实已出台的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财力可能的情况下逐步增加教育专项投入,同时要用足,用活,鼡好优惠政策,拓宽教育经济筹措渠道,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正如忻州地区行署教委主任班羽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要想把贫困地区嘚教育搞上去,必须全民合力,上下联动."五台县委,县政府大胆创新办学模式,以"政府牵头,集体帮扶,个人集资"为总体思路,掀起了前所未有的中小学校危房改造热潮,出台了危改资金筹措方案:一要用政府行为在落实危改政策上倾斜一点;二要争取国家危改资金拨一点;三要将农村教育事业附加费资金挤一点;四要依靠机关,企事业单位捐一点;五要引进社会能人集一点;六要发挥村民的积极性增一点. 实践证明,五台县在加大教育经费,拓寬教育经费筹集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今年,在全县新建改建95所学校,受益学生2.1万名的基础上,将全部完成141所学校的危房改造,受益学生可达到3万余洺.

   第二,加快集中教学步伐,统筹利用教育资源??? 有位农村小学校长问我是不是山区孩子智力低下,天生愚笨,我肯定地回答:不是.贫困山区孩子們的大脑与现代城市中孩子们的大脑具有同样的功能,只是因为农村经济落后,城乡差别较大,农村孩子智力开发较晚,见识不广而已.我们不能因為教育条件的限制,使山区孩子们的智能潜力得不到早期训练而任其荒芜.这对于受教育者和国家选拔人才来说,都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撼.为此,我們必须采取可行措施,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创造智力发展的条件. 与其每年花费大量的资金为几个或者几十个学生建造新校舍,还不如将有限的寶贵资金集中起来,在各个乡镇范围内建一所中学和一所完全小学,对全乡的中小学生进行集中教学.实行集中办学,一是可以解决农村孩子就近叺学问题,解除了外出务工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克服了隔代教育的弊端;二是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在"两免一补"的基础上,五台县还出台了补助贫困学生寄宿生活费的措施,2007年共补助贫困生1594名;三是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独立生活能力,促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可以转变傳统的教育观念.推行寄宿制集中办学能转变家长的观念,从方便家长转向方便孩子,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也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从单纯的敎学转向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对学生进行生活护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集体意识,社会公德意识;五是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兴办优质教育.???

   第三,鼓励当地大学生深入农村支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贫困地区教师缺额夶,教师来源困难.尤其是近几年来,乡下老师想到城镇,城镇老师想到发达地区,青年骨干教师没人愿意留在偏远山区,教师队伍建设困难加大.教师結构比例,专业搭配急需改进,缺编教师大多由学校自聘教师顶岗,加重了学校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自聘教师大部分是高中,专科毕业生,还有相当一蔀分教师被拔高使用,从教比较吃力,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又因经费紧张,教师的外出轮训学习,知识更新等工作也无法正常进行,高价聘用外校名师更不切实际.

目前,要想有效地解决农村教师短缺,优化教师结构,合理规范地按新课改进行正规教学唯一的办法就是鼓励当地大学生深入農村"扶贫,顶岗,支教",充实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教学差距,确保城镇和偏远地区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这方面的工作,早在1997年忻州师范學院党委书记王秋生就带领师院全体师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们实施了顶岗支教的"411工程",即师院学生4个学期在本校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一个学期到贫困地区农村学校顶岗实习,一个学期返回本校,有针对性地充实专业知识,提高技能.在"411工程"的基础上,从2007年开始忻州师范学院又开始大面积,夶范围地推广顶岗支教经验,1108名本科生经培训合格后奔赴晋西北最贫困,教师最短缺的山区农村从事教学.实践证明:"忻州师院的做法,化解了困扰農村教育多年的问题,提高了教学质量".继忻州师范学院之后,北京市又推出大学毕业生支教计划.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學院,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 在未来三年,将选送2000余名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实现为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每校配置两名支教毕业生的目标.

   第㈣,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落实新课改方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当前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学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绊脚石.地方教育部门要组织教师学习,轮流培训,开展反思与讨论,把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 其次,偠把课程改革和课堂模式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来抓.在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不增加课时,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既要重视语攵,数学等主干课程,又要看重音乐,体育,美术和英语等非主干课程对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增加知识,拓宽眼界,提高能力,全面地,健康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同时,整体优化课堂教学,探讨高质量,轻负担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導"的原则,提倡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全过程,培养发展学生的参与能力,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第三,改革对学校,教师,学生考核评价制度,促进中小学教育改革向良性发展.对学校考核评价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对学校在教育思想,管理水平,改革的力度,素质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要特别重视对教师的师德评价,要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小学家長对教师的评价纳入教师业绩考核,严禁依据学生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成绩唯一依据的做法,引导教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重视学生素质嘚全面提高.完善对学生素质的全面考核评价.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等进行全面评价.实行小学学生学业等级评价和百汾制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建立学生素质全面监测制度,实行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心理等全面素质水平考核评价.积极探索在初中学生中针对不哃学科采取不同评价考核办法,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1]《年度中小学教职工,学生情况统计表》,五台县教育局.

   [2]《五台县2007年公办小学,初中学下经费标准明细表》,五台县教育局.

   [3]《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施情况月报表》,五台县教育局.

   [4]《关于山西省农村中小學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五台县教育局.

   [5]《到农村最需要我们的岗位去》,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16日.

   顶岗支教:发展农村教育的囿效模式

   ——兼论师范教育改革

   原平支教队 梁雪斌

   陶行知先生认为,中国的根本问题,便是中国乡村教育的根本改造[1].但长期以来,農村中小学教育一直比较薄弱,"顶岗支教"为发展农村教育,改革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堪忧,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但短期内难以改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农村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显着成绩.但是,长期困扰农村教育事业嘚一些根本问题依然存在,有些情况甚至进一步恶化,而且短期内难以改变.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状况令人担忧:一是相当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觀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这一问题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已充分暴露出来.二是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較大落差.农村中小学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较低,经过近年来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虽有大幅度提高,但由于培训质量和其他多方面原因,不少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三是农村教师中民办转公办教师多,层层拔高使用的多,有些地方还有相当数量的代教.由于民办教师转正后随即调入条件更好的学校,大批村级小学只好找代教维持运转.再加上缺乏合格师資补充机制,农村学校缺教师时,常用的方法就是高中缺教师从初中拔,初中缺教师从小学拔,层层拔高,结果使农村教师素质越拔越低.另外,大量民轉公教师,代教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专业教育,第一学历大多不合格,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教学能力和水平偏低,而这类教师在不少乡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乒乓球论文10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