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张子健杨静之可认识

九华晨刊&东至新闻刊载纪念杨静之文章
九华晨刊:/site1/dzxw/html//content_1267341.htm
东至新闻:/site1/dzxw/html//content_1267341.htm
杨静之服务“飞虎队”
抗战有功劳
有一位传奇老人,他在去世的头一天,将下人召到面前说他今年实际年龄不是98岁,而是101岁。原因是小时候刚到学堂报名念书的时候,私塾先生看他个子矮小,将他年龄估写为12岁,人为将他年龄减少了3岁,从此以讹传讹到他即将离开人世才解开这个迷。于是,他要求他的继子杨红斌(原名继成)放鞭炮为他“压岁”。可“岁”终未压住,于7月24日早晨平静地走完了百年人生路。
他,就是东至县张溪镇张溪小学退休教师杨静之。当全国上下隆重庆祝抗战胜利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人们不禁想起了杨老当年服务“飞虎队”抗战的故事。“飞虎队”
正式名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是抗战期间由美国飞行人员组成的空军部队,在中国、缅甸等地对抗日本。到抗日战争结束,共击落日敌机2600架,击毙66700名以上日军,毁损日军13000艘100吨以下的内河船只,摧毁573座桥梁,还将80多万吨战略物资突破日军的死亡封锁,送往前线,为中国战场做出了巨大贡献。1944年5月,26岁的他响应征召,告别正在浙江大学外语系读书生涯,被统一派遣到云南昆明经短期培训后,直接分配到飞虎队做服务兼翻译。据杨老个人档案资料显示,他先后在昆明乌家坝战地服务团美国空军第三招待所总务股、重庆化龙桥战地服务团人事科、四川梁山美军招待所总务股、天津福岛街美军招待所皇宫电影院、南京美军第二招待所总务股等地从事股员工作,负责保管财产、验收财产和编造财产清册,翻译缮写文件等。
由于历史的原因(肃反、文革),他对这段历史讳莫如深,对外人很少提及。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以及美国“飞虎队”来华帮助抗站历史得到公认以后,他偶尔在家人面前谈点这方面内容。他说他非常痛恨日本鬼子,一听到飞虎队击落日寇的飞机,他就感到无比高兴,一旦有消息说飞虎队员牺牲或者战机遭到毁坏,就悲痛不已。他没有什么藏书,但一本《飞虎队的「老头子」陈纳德》始终放在身边,有时拿在手上指着封面上的陈纳德图像对儿孙说,这个人帮助中国抗日功劳不小,有时间翻开看看。飞虎队员来到中国,生活习惯、语言交流存在诸多困难。可以想象,当年如果没有像杨老这批热血青年弃学投入飞虎队为队员们热情周到服务,必然影响到队员们的生活质量,战斗效果大打折扣,飞虎队也就没有如此辉煌的战绩。杨老晚年的时候偶尔讲到他在飞虎队用英语读报纸给队员们听,或者抄写下来让他们传阅,默默地给飞虎队员们补充着精神食粮。他虽没有直接上前线打日本鬼子,但他确实投入了这场伟大的爱国战争,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年华,他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有功之臣。
今天当人们怀念杨老对抗战做出奉献的时候,也自然想起了杨老夫人陈兰在抗战中的“牺牲”。据张溪镇中心学校工会主席张先林回忆,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汪波仙亭小学工作期间,就看到了原国大代表邹人孟先生从台湾写给老乡邹孝泉的信,信上提到杨静之的夫人陈兰在抗战期间跟随丈夫颠沛流离在火车上流产,造成终身不育。杨老一生深感愧疚,在享年84岁的夫人陈兰于2002年撒手人寰那天起,十几年如一日,每天下午都要到夫人坟墓上送上点心给老伴吃,把心里话说给老伴听,读一段红楼梦给老伴听,朗诵一首自己创作的吊念诗慰藉夫人的亡灵。他用这种方法,诠释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六十余年的婚爱真谛,也是对那个特殊年代的一种怀念和记忆。
杨静之夫妇对抗日战争的特殊奉献与牺牲,功不可没,是一个有功之臣。他的事迹将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的丰碑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再谒杨静之老师卧室
8月1日上午,我和本村的同辈兄弟徐龙春(曾任原汪波乡党委书记、原县广电局党组书记,也是杨老的学生)再次拜谒杨老的卧室。杨老的继子杨继成外出了,他的儿媳妇热情接待了我们。我们作了一番介绍后,她就让我们走进了杨老的卧室。杨老生前张贴在墙壁上的诗词全部清理掉了,看着光堂堂的墙壁,感觉有点失落。因为那天出殡的时候,匆忙拍了一些镜头,回家只整理了九首。杨老写的诗词不应该只是这几首,心想再来补拍点镜头,回去再作整理。
当我看到卧室的地上一个小盒子,里面整齐摆放一些发黄的书籍信纸,心中一亮,这里面一定有我要找的东西。我一一翻检,有好几本字帖,有几本装帧很平常的唐诗宋词,还有两本书籍,一本是有关陈独秀的,另一本是有关美国“飞虎队”的。特别感到惊喜的是看到了杨老与邹人孟、徐家波、程长久等人的书信,一本软皮抄上写有六十多首诗词。我粗略浏览了一下,我整理的九首诗都能在这本手迹里找到。
我还翻拍了杨老的生活照以及他的获奖奖状,现介绍出来以表怀念。
这是杨老和他的儿子、媳妇、孙子合影照
这是杨老坐在门前留影。身体康健,精神矍铄
杨老和他的夫人合影照。杨老生于1918年2月21日,名家兴,字静之;其夫人陈氏名代男,字兰,生于1919年2月7日,逝于2002年享年84岁。
这是杨老师的奖状,他的一生究竟获过多少次奖,现在还无法统计。不管他得过多少次奖,但他对取得的荣誉特别珍爱,这几张奖状珍藏在身边,居然伴随着他的一生。
据介绍,改革开放后,他曾参加过三届县人大和县政协会议,只发现这张证件。
这三件东西都被水浸泡过,字迹模糊,也很难揭开。中间一份封面上依稀看出“自我检查”。这份材料县教育局档案室肯定有,池州新闻网老总檀长乐的怀念杨老文章里有叙述。可他任然留在身边,可以看出他是在留住一份记忆。
杨夫人在工作岗位上服务态度好,待人待客热情周到,凡张溪人有口皆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传奇老人——杨静之
大雪前夕(2008年),我利用休年休假的机会,一头就扎进了东至县教育局档案室。我始终惦记着那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老人,他解放前毕业于浙江大学,曾经是二战时期美军“飞虎队”的工作人员,今年已有92岁高龄,他是东至县张溪小学退休教师,名叫杨静之。
资料显示,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秘密命令,特许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人员可辞职参加美国航空志愿队来华助战,这支部队由陈纳德将军负责指挥,主要的任务是保护中国通往缅甸和印度洋港口的“生命线”——中缅公路。由于他们的英勇善战,加上飞行员的臂章和飞机上都画有虎头的图形,中国人亲切地把这些来华抗日美军空军称为“飞虎队”。
史料记载着“飞虎队”的辉煌。从1942年5月到1945年8月的3年多时间里,中美双方共在这条航线上投入各种运输机、战斗机和轰炸机约2000架,其中坠毁和失踪的飞机就达到609架,牺牲和失踪的飞行员达到1500多名。在这条航线上,80多万吨战略物资被运往中国昆明,再用汽车甚至马车、人力车转运到战争前线,为打破日军封锁、为中国战场提供补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
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如今在世的与“飞虎队”有关的人已是凤毛麟角。云南等省还专门成立了研究机构,抢救那段珍贵的历史。杨静之老人,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人,是当之无愧的“活宝”。在东至县教育局,我办理查阅档案手续后,就被带上了四楼。在那间装满离退休老师档案的房间里,我们很快就找到了杨静之的档案。一拿到手,档案员就很惊讶说,这么厚啊?我说,他的经历,就是一本厚厚的书。
时间最近的一份档案是《1984年中小学教师享受讲师待遇呈报表》,杨静之老人用工整的钢笔字,填写着他自出生到1984年的经历:1918年2月出生,东至县东流镇人,家庭成分是地主。其中1940年9月-1944年5月在浙江大学外文系读书,1944年5月-1948年12月被征调到美军招待所总务股任股员,此后离职回家。
他的这段特殊经历在解放后肃反期间,可以想象,要让他吃多大苦头。在他厚厚的档案当中,绝大多数是他自己在肃反期间写的坦白和反省材料,还有组织给他做的调查和鉴定材料。在日写的坦白材料中,详细地记录着他为“飞虎队”服务的经历。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的表述带有悔过的心情。&&&&&&&&&&&&&&&&&
&&&&&&&&&&&&&&&&&&&&&&&&&&&&&&&&&&&&&
下面我摘录的文字,包括标点符号全部出自他的那份坦白。
1940年9月在徽州中学毕业后(22岁),即考入了浙江大学外文系(校长竺可桢,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学校地址原在浙江龙泉县,后迁到贵州遵义县),直到1944年5月间(26岁),美国鬼子假借抗日的名义,侵入我国云南昆明一带,因语言不通,“吃饭”和“住宿”不方便,伪教育部下令征调当时后方各个大学(西南联大、浙大、云大、贵大、重大、广大、伪中大等校)三、四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外文系的学生)去侍奉美国鬼子,接着由西南联合大学校长到浙大进行征调工作,强调说明,四年级学生如果征调后工作中没有“错误”,就算毕业了,学校可以发给文凭。
因此,我们就在2月底3月初被学校用卡车分二批送到云南昆明(解放后大约在1951年,浙大曾发给征调证明书,我已报呈东流公安局),到达昆明后,伪政府集中征调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了两星期,学习内容是英语会话和招待美国鬼子的礼节,教课的老师大部分是联大的教授,其余的是贵大、云大的,负责人是联大教授,姓吴(名字已不记得)。学习后被分发到昆明乌家坝伪战地服务团美国空军第三招待所总务股当股员,负责保管财产、验收财产和编造财产清册工作。在1945年1月初(27岁),我被调到重庆化龙桥伪战地服务团人事科当科员,负责登记各伪招待所职员、工友进出和调动的卡片,并缮写文件。在同年6月间,我被调到四川梁山伪美军招待所总务股当股员,负责验收和保管财产工作。在1945年12月底,我被调到天津福岛街伪美军招待所皇宫电影院工作,招待美国鬼子看电影。在1946年2月底(28岁),调南京伪美军第二招待所总务股当股员,负责验收、保管财产和每月编造全招待所财产增减报表。1948年12月底(30岁),反动军队被打跨,美国鬼子乘南京尚未解放,全部逃走,招待所因此被撤消,我也就在这时被遣散回家。
在另外一份写于1956年的交代材料中,他说:“我在反动工作中,除了保管财产,还经常翻译反动报纸给美国侵略者官兵听。”
自从被遣散回家后,杨静之老人就走上了教学生涯,先在东流城关小学,后到张溪小学任教,直到退休。在1955年参加安庆地区小教肃反学习时,组织给他的结论是:一般政治历史问题,免于处分。改革开放后,他还光荣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我接触这个题材非常偶然。那是在春夏之交的一个上午,几个文友一起闲聊,有一位聊起了自己的老舅爹,于是,这位传奇老人就这么不经意地走进了我的脑海,让我特别想了解他。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地赶东至县张溪镇,走过一段山路,再走一段田野,就到了老人居住的村庄。问过一位抱小孩的大娘,她用手一指,就把我们指到了老人居住的房子里。眼前的老人和印象中的老人没有太大的偏差,慈眉善目、白发银眉。让我惊叹的是老人依然耳聪目明、思维清晰、非常健谈。这为我们采访提供了相当的便利。
采访中,老人一再感谢党和政府给了他优厚的待遇。不仅给了他一份工作,还给他妻子陈兰在张溪合作社安排了工作。经历磨难的老俩口恩恩爱爱,遗憾的是没有下一代。2002年,老伴在84岁的时候撒手而去了,只剩下老人这只孤雁。
但是,老人并不孤单。在以后的日子里,村民门经常看见他捧着一本书,在老伴坟前默默的读。那是一本竖排文的《红楼梦》,老人常常一读就是大半天。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铺满青草的坟山上,成千上万只白蝴蝶围绕老人上下翻飞。在老人的房间唯一的桌子上,摆放着老伴的照片,供着水果和香。四周的墙壁上,贴满了老人用毛笔正楷写下的怀念老伴的诗。老人的生活,还是和老伴在一起的。
其实,老人真的不孤单。从领导到乡亲,都在关心他。逢年过节或者头疼脑热的时候,许多热心人前来问寒问暖。镇中心学校每年都要送他到医院体检。老人风趣地说,这么多的爱实在驮不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今天因为一件事杀了好多人啊怎么办会不会被抓会不会被枪毙那些人有的都认识的有灵狐者、飞虎队、刀锋等等_百度知道
今天因为一件事杀了好多人啊怎么办会不会被抓会不会被枪毙那些人有的都认识的有灵狐者、飞虎队、刀锋等等
今天因为一件事杀了好多人啊怎么办会不会被抓会不会被枪毙那些人有的都认识的供激垛刻艹灸讹熏番抹有灵狐者、飞虎队、刀锋等等怎么办我该不该去自首呢
提问者采纳
额。不用的。反正你杀的都是虚拟人物。。
真的吗?我不会被抓吗、我现在躲在家里灯都不敢开。
没必要的。。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灵狐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虎队大营救电视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