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教育局体育馆南路往西加宽吗

&&您的位置&& >>
峄城区文体中心建设项目成为山东省首批PPP模式合作示范项目
<FONT color=#月<FONT color=#日山东省正式向社会推介首批政府和社会合作(PPP)项目,共有<FONT color=#个,涉及能源、市政工程等多个领域,枣庄市仅有两家项目纳入,峄城区文体中心建设项目位列其中。所谓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次PPP模式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试水,让社会资本成为项目建设的好“助手”,减轻地方债务压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探索运用PPP模式成为新常态下解决项目融资难问题的必然选择。峄城区文体中心总投资<FONT color=#.3亿元,建设能承接省、市级各类运动会的<FONT color=#00人体育场、多功能体育馆及包含由图书馆、文化艺术馆、博物馆等组成的综合性文化场馆,吸纳社会资本山东冠鲁集团投资<FONT color=#亿元,预计<FONT color=#5年<FONT color=#月份建成,将有利于促进枣庄市及峄城区体育事业与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政府转换了职能,社会剩余资本有了可用之地,发挥了各自优势,弥补对方身上不足,形成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十一五&时期是峄城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编制和实施《峄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峄城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确定战略目标。《纲要》从全区实际出发,全面审视内外环境和有利条件,明确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重点,并把宏伟目标阶段化、具体化。政府将通过年度计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确保规划的实施和完成,从而促进峄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十五&以来,全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富民强区&战略目标,以&四企三园两片一带&为总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一年实现。&&&&(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8.38亿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8.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73亿元、27.59亿元、13.0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6.4%、23.5%和18%,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26.95:45.81:27.24调整到15.98:57.03:26.99;2005年人均GDP达到13335元,比2000年增加7322元,年均增长17.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亿元,比2000年增长50.5%。&&&&(二)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十五&以来,全面推进结构调整,不断实施标准化建设、产业化经营,蔬菜、石榴、桑蚕、畜牧四大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25种农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不断推进农副产品转化增值,全区已形成源大实业、东方变性淀粉、海石花蜂业、小杂粮加工、天源乳业、盛源食品、檀香阁酒业等农字号龙头企业20余家。各类农村专业组织发展加快。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扶持农业的各项政策,全区农业税已减至按百分之一的税率执行。全区共发放粮食种植补贴资金992万元,良种补贴资金200万元,农机具补贴资金70万元。&&&&(三)工业经济增速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5亿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32.6%;实现利税11.06亿元,年均增长39.4%,其中利润6.53亿元,年均增长48.6%。围绕工业结构调整,加大投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93家。骨干企业实施规模扩张战略,丰源煤电股份公司实施&做强主业,发展两翼&战略,抓住有利时机,加大投入,扩大生产,生产规模和效益连年创出新高,成为枣庄市唯一一家&山东省百强企业&。榴园水泥公司&榴园&牌水泥已成为全省知名品牌。福兴煤矿在做大煤炭主业同时,朝着宽领域、跨行业经营方向发展,不断向强企迈进。全区工业经济初步形成了煤炭、水泥、石膏、玩具、制刷、缫丝、玻璃、服饰、陶瓷、化工等企业群体。以旅游、商贸流通、餐饮、房地产、信息产业、社区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冠世榴园&已成为省内著名旅游景区。&&&&(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十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加大,五年累计投资50亿元。丰源通达热电厂、中科生物、北钛河陶瓷、福兴煤矿、榴园水泥旋窑等一批工业项目投产见效,极大提升了工业经济实力;相继实施了世行二期项目、阴平万亩综合开发项目、峨山土地治理、底阁塌陷地整治等项目,建成了阴平三汪、峨山杨堡、榴园和顺庄等橡胶坝水利工程,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先后完成了前薛线、小韩线、郯薛线、枣台复线峄城段和吴底路改扩建工程;修建了桃花中路、科达路、福兴路、榴园路,打通了坛山东路、桃花南路等城区道路,&三纵三横一外环&的城市道路框架初步形成;新建和扩建了金牛市场、鲁南蔬菜批发市场、鲁南绿色蔬菜批发市场;完善了徐楼小区、府顺花园小区、文昌小区、榴园小区配套设施;新建了报国塔、榴园国际友谊书法碑廊、运河船员度假村等旅游景点,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业发展。&&&&(五)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外向型经济取得新进展。&十五&时期,我区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发展迅速,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1735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2498万美元,年均增长7.6%,其中出口2094万美元,年均增长5.3%。利用外资也实现新突破,从2000年的512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376万美元,年均增长21.98%。&&&&(六)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79元,年均分别增长13.4%和8.8%。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96亿元,年均增长21%。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市居民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七)科技教育稳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共取得科技成果260项,科普知识得到更好的普及和推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6%。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全面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升高中率达到56%。社会办学步伐加快,新建了东方国际、育新、英华园等民办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枣庄一中西校和职业中专教学楼先后落成使用,五年累计完成中小学校的危房改造投入2100多万元。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全区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6897人,高考升学率逐年提高。卫生工作取得新进展,抗击&非典&取得全面胜利,医疗保健体系进一步改善,新建和改建了7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进展顺利,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和医疗救治系统建设逐步完善,全区千人拥有病床数达到1.7张、卫生技术人员2.8人。国土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耕地总量基本实现动态平衡。环保工作成效显著,生态区建设全面启动,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圆满完成上级下达我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责任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广播电视、文化体育、气象、老龄、史志、档案、残疾人保障、民族宗教、&平安峄城&建设、防震减灾等工作也取得新成绩。&&&&&十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方针政策的结果,是把上级精神和峄城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结果,是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5年来,区委、区政府求真务实,创新思路,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决策部署,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工作中,一是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环节和根本措施来抓,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抓经济工作,用创新的精神培植发展优势,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二是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维护群众利益,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构建和谐社会落到实处,使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三是始终坚持凝聚力量,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平安峄城&、&诚信峄城&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营造团结奋进的人文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诚信法治的市场环境、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在全区形成了团结一致干事业、齐心协力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四是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提高工作成效,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实施政府工作提速,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了各项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一)有利条件&&&&1、国际市场一体化的形成,将促进我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以及国际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产业的布局将会出现较大的变化,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向中国转移,给我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机遇。&&&&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给我区深化改革,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保障。&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解决市场主体发育不良和资源配置市场化低以及经济服务环境欠优的问题,将为我区推进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3、省、市对欠发达县帮扶政策的落实,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外力支持。&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国家将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特别是省市将进一步加大对我区的帮扶力度,给我区借助外力、启动内力加快发展提供了条件。&&&&4、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均衡发展,将拉动我区经济快速发展。从投资需求看,随着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投资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从消费需求看,随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策的深入落实,政府将更加注重把经济发展成果转化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消费市场将进一步繁荣活跃,消费层次逐步提高,住房、轿车、教育、旅游、娱乐等一些新的消费将升温,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开始显现。从外贸出口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深入,国际贸易将进一步扩大,积极主动利用国际市场,将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二)制约因素&&&&1、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将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第三产业比例偏低,工业经济不强,已成为我区经济的&软肋&。工业企业多为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迟缓,市场开拓力度不大。农产品加工能力弱,龙头企业少,农业产业化低,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2、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尚不明显。城市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投资不足,给水、排水、供热、供气、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功能不强,小城镇规模偏小,功能单一。&&&&3、体制性问题仍然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中小企业改制需要完善,经营机制转换亟待加强。民营经济发展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骨干企业少,发展环境仍欠宽松。由于银行改制,企业融资难度大,金融制约更加明显。&&&&4、矿产资源消耗较快,发展循环经济任务重。确权石膏、煤炭等资源已呈减少之势,资源市场依赖性逐步加大,将成为制约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方面。&&&&(三)经济增长空间分析&&&&1、二、三产业增长空间较大。随着我区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进程加快,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第一产业将保持稳定发展的趋势。第二产业,随着煤炭、水泥建材、服装、玩具、农产品加工、陶瓷等6大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第二产业发展潜力大。随着五纵、三横、一外环交通网络建成,以及不断挖掘新的旅游资源,人流、物流、信息流将成倍增加,并将带动商贸、餐饮、娱乐等行业快速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以及社区服务业的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将有较大突破。&&&&2、基础条件和承载能力有保障。我区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和治理,已经初步形成了由水库、河道拦蓄、闸坝为主的水利设施工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增强。西郊水厂及农村通自来水工程的顺利建设,使城乡供水能力有了提高。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实施了村村通油路工程,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78.6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00万吨,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随着人才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将有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聚集峄城,人才支撑条件不断优化。热电厂三期扩建项目实施,将形成16.5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提高了电力能源保障,这些都为我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一个目标,做到两个坚持,加强三大文明建设,抓好四个转变,实施五个行业的项目带动,突出六大战略,深化七项改革,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城乡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综合实力位次前移,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一五&期间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到2020年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一个总目标:富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三大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四个转变:努力实现由资源开发型经济向资源综合利用型经济转变、由粗放型产业向科技集约型产业转变、由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结构转变、由传统增长模式向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五个行业的项目带动:工业项目、农业项目、旅游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六大战略: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服务业现代化、科教兴区战略;&&&&七项改革:企业改革、农村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劳动和社会保障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社会事业领域改革。&&&&(二)基本原则&&&&1、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各行业的发展当中。&&&&2、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按照峄城区《生态区建设规划》要求,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循环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3、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不断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各项改革进程。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4、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民众公平享有工作和参与发展的机会;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5、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区域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三)发展目标&&&&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2亿元,年均增长16%,比2005年翻一番多;人均GDP达到27273元(3323美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按可比口径);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亿元,年均增长15%。&&&&2、形成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明显优化。2010年三次产业比调整为8:60:3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左右。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46%以上。&&&&3、构建外向度较高的经济格局。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到2010年,全区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达到8%左右。&十一五&期间,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5%,到2010年达到6170万美元。&&&&4、形成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技进步机制。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到2010年全区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万人拥有科技人才达到500人以上。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促进富余劳动力的转移。&&&&5、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18元,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40元,年均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2平方米和26平方米,城乡居民的衣、食、住、用、行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明显提高。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6、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基本形成。到2010年,耕地面积保持在30000公顷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30%;全面实施生态区建设规划,全部工业污染实现达标排放,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率达到70%,争创省级和国家级环境优美镇(街)。&&&&7、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90%以上;巩固和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竞技体育水平进入全市前列。&&&&四、&十一五&发展重点&&&&(一)全面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活,实现第一产业由&弱&变&壮&,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第二产业由&大&变&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高增值;培植第三产业由&慢&变&快&,加快发展服务业,降低社会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积极实施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建设。到2010年,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0%,粮经结构比稳定在5:5。&&&&(1)优化内部结构&&&&种植业。由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转变。粮食生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年产粮食不低于15万吨。蔬菜生产,引进和培育适合我区气候条件的蔬菜名优特品种,扩大古邵土豆,峨山芸豆、食用菌,坛山黄瓜、西红柿和辣椒及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规模建设,到2010年,全区蔬菜产量达到100万吨。饲料作物,以发展优质高蛋白饲草为重点,结合规模养殖,扩大种植面积,2010年达到1万亩以上。&&&&林果业。加强林业资源保护体系、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化体系和林业基础配套体系建设,发展石榴、大枣、桑蚕和速生丰产林,加快林业&双十万工程&建设步伐。畜牧业。引进推广食草型禽畜良种,建立繁育技术体系和繁育基地。抓好示范户、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三位一体&的养殖业生产,重点发展牛、羊、兔等食草节粮畜禽,适度发展珍禽养殖。大力推进畜牧业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经营,建立完善的畜牧业市场体系。2010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蛋类产量达到8000吨。&&&&渔业。建立高效水产品引进、繁育、开发的技术服务体系,重点发展名优稀珍新品种。突出抓好底阁石膏矿塌陷地、沿运地区水产养殖,建设立体生态渔业生产基地。到2010年建立无公害水产品基地2处,创无公害水产品4个,水产品产量达到5000吨。&&&&(2)大力实施产业化&&&&立足现有优势,结合区域经济特色,积极发展蔬菜、花生、粉皮、大枣、石榴、桑蚕、淀粉等系列的加工企业。进一步健全多元化融资机制,激发企业内在活力,从而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积极组织各类农副产品展销、促销活动,努力提高我区农产品在外埠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各种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带动作用,突出抓好园区组培中心、信息培训中心、脱毒快繁中心及石榴种质培育中心的配套设施建设。壮大蔬菜瓜果苗木繁育、花卉研制开发、石榴系列加工三大主导产业,逐步把园区建成农业技术推广的科技示范基地。&&&&(3)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1、大力发展精准农业,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精准灌溉和配方施肥,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制度,加强对生产过程、生产投入和产品质量的监测,实现低耗、高效、优质、安全生产。&&&&2、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壮大支柱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引进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开发相结合,重点培植一批生命力强的支柱产业、一批带动力强的企业集团、一批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推动工业经济优化升级。&&&&(1)培植壮大企业集团&&&&山东丰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按照煤与热电联产、热电与项目优配的发展方向,加快非煤产业发展。抓好通达热电厂三期工程、中科生态工业二期、单县丰源世纪实业、鱼台方兴经贸公司、申丰水泥、沃丰水泥等项目建设。把丰源煤电发展成为集煤炭开采、水泥、发电、供热、生态工业、煤化工等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山东榴园水泥有限公司。加大技改力度,推进资产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依靠先进技术替代落后生产工艺,大力发展旋窑水泥,提高旋窑水泥市场占有率。&&&&山东朝旭服装有限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在原有基础上,抓住我国入世后配额制度取消的机遇,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步伐,由目前长毛绒玩具向高档电子玩具、智能玩具发展,实现玩具产品的电子化、智能化。同时,加速服装的科技研发力度,并在原有牛仔、防寒服等系列产品生产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技改,进一步更新生产设备,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全面提升针织服装产品的产量、品质、档次和附加值,扩大针织服装的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峄城区福兴煤矿。不断加大技改力度,壮大主业规模,积极发展地面工业,着重抓好煤系煅烧高岭土和纳米级高岭土系列产品的生产,逐渐形成集煤炭、高岭土及港口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2)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发展五大产业&&&&煤电、煤化工产业。依托丰源、福兴煤矿,大力发展洁净煤,积极发展煤电、煤化工等相关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为先导的能源转化产业。&&&&水泥建材产业。充分发挥建材资源优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大力发展高强度特种水泥、高档装饰材料及新型墙体材料。抓好石膏、石英砂矿区资源整合,走集约化经营、一体化管理、加工增值的路子,防止简单、粗放、低效的滥勘滥采。力争&十一五&末水泥、石膏年产量分别达到1000万吨左右和200万吨左右。&&&&玩具、服装、纺织业。针对日、韩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企业,促进玩具、服装、毛巾、毛衫等传统产品的出口。利用信息技术、柔性加工技术,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产品档次,创立名牌产品,壮大企业生产规模,实现行业总体的优化升级。力争&十一五&末实现玩具年产量200万打,服装系列2000万件,毛衫100万件的生产能力。农副产品深加工。以&绿色、环保、卫生、营养、保健&为宗旨,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围绕中科秸秆、檀香阁酒业、齐鸿酒业、东方淀粉、青檀淀粉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高强瓦楞纸、低聚木糖、石榴酒、石榴茶、石榴饮料、变性淀粉等系列产品。力争&十一五&末达到年产高强瓦楞纸20万吨,低聚木糖5000吨,石榴酒1000吨,石榴饮料300吨生产规模。&&&&陶瓷产业。以北钛河、佳龙陶瓷有限公司为核心,在大力开发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的基础上,不断扩大陶瓷生产领域,大力开发与之配套的陶瓷工艺品,带动陶瓷化工、耐火材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整体竞争力&&&&(1)服务业。按照现代化发展的原则,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质量和水平,增强城市的聚集和辐射功能,推进峄城区城市品位再上一个新台阶。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商贸流通业。按照&科学、规划、便民、集中&的原则,加快峄山路中心街和桃花路商贸区建设,规范建设宏学路文化和电脑一条街,城乡结合部建材和煤炭批发市场,立交桥北汽车维修专业街以及城区货运客运市场。利用冠世榴园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在石榴园风景区和新建居民小区附近,规划建设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多功能购物中心,全面提升我区商贸流通服务业水平。&&&&餐饮业。围绕上档次、创星级、增特色,以现有的酒店和宾馆为重点,积极创建档次高、功能齐全的星级酒店。改造和新建一批服务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中高档餐饮企业,保护和推广本地特色的传统风味小吃和老字号品牌。培育扶植方便居民、服务大众的餐饮网点群。&&&&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物流业。充分发挥我区公路和水运的交通优势,突出抓好运河港口的煤炭、水泥、石膏物流中心发展,进一步扩大百货店以及各专业超市等物流企业的覆盖面,积极向乡镇农村、居民小区延伸,促进物流业向信息化、集约化、协同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强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广网络、无纸化办公,促进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融合。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促进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和经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加快数据库建设、软件开发、信息加工处理等计算机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社会建设及社区服务业。着重解决好社区办公场所、工作队伍建设、工作人员待遇等问题。合理配置和利用社区资源,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努力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抓好社区便民生活服务、社区就业服务、社区保障服务等工作。优化配置和充实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组织。积极推动社区服务向乡村延伸发展。&&&&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进一步推行代理、代办、经纪人、策划、职业介绍等中介服务。大力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快经纪人队伍建设步伐,完善农村农业服务体系,增加农村服务网点。房地产业。积极争取国家安居工程贷款,加快旧城改造步伐,规划建设标准化住宅小区。继续清理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切实降低住房售价。进一步完善住宅交易网络,实现住宅买卖、交换、抵押、评估及政策咨询一条龙服务。规范小区的物业管理,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居住环境水平。&&&(2)旅游业&&&&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举,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并重,不断优化整合旅游资源,把冠世榴园打造成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加大榴园宣传推介力度。利用新闻宣传、广告促销、节会活动促销等多种方式,通过外事、招商、旅行社、互联网等渠道做好宣传推介的文章,促进峄城旅游业发展。&&&&优化景区环境、挖掘新的旅游资源。一是依托冠世榴园、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康居生态园、石榴盆景园等农林生态资源优势,搞好深度和广度开发,做大做强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二是抓好运河旅游规划与开发,重点建设好运河旅游度假村和水上休闲游乐项目,开辟运河港口旅游线路。三是尽快开发仙人洞旅游资源,依据冠世榴园六大景区建设规划,使其成为一处独特的旅游景点。四是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投资力度,逐步形成以冠世榴园为中心的旅游精品、精点、精线有机结合的旅游格局。&&&&大力开发旅游产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成为枣庄市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厂家,支持北钛河陶瓷厂开展工业旅游。引导旅游商品定点厂家,开发生产具有一定文化和科技含量,地方特色鲜明、新颖别致、适销对路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丰富旅游商品内容。&&&&探索景区改制的新路子。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市场机制为手段,结合冠世榴园景区实际,积极探索冠世榴园景风改制的新路子,使景区尽快向市场化运作方向迈进,增强景区发展活力和后劲。&&&&(二)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按照国际贸易规则,不断优化开放环境,扩大开放领域,提升开放内涵,努力提高我区经济发展的外向度。&&&&1、招商引资。一是广开渠道,创新招商方式。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代理招商、资源招商和网上招商作为主要的招商方式。完善重大项目推介机制,成立由主管部门、项目单位为成员的专门小组,协调项目推介中的相关问题。壮大招商平台,使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招商引资的前沿阵地和载体。在招商区域上坚持省内外、境内外结合,突出韩、台和长三角、珠三角。二是提升项目质量。实行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引进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机械制造、新兴农业、现代服务业领域,更多地引进高端产业、环保项目,严格控制低水平、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三是改进落实措施。将招商任务落实到部门、单位和个人,坚持奖励政策不变,及时严格兑现奖惩,形成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的良好环境。&&&&2、对外贸易。大力扶持外向型骨干企业,对朝旭服装、台大石膏、北钛河陶瓷、佳龙陶瓷、吴林和阴平制刷等重点出口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从资金和技术方面重点扶持。在巩固韩国、日本、东南亚传统销售市场的同时,主攻欧美直销市场,开拓拉美、非洲、中东、独联体和东欧新兴市场,巩固老客户,开拓新客户,建立稳固而畅销的&绿色通道&。同时大力发展境外合作,支持玩具、服装、水泥、煤炭等优势企业&走出去&,实现出口形式多元化。&&&&(三)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远近结合、有机衔接、协调配合、平衡发展的原则,优化城区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中心城区,完善城市功能,积极发展小城镇和沿运经济带,形成以城区为龙头,以镇(街)驻地为枢纽,以公路网络为连结,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1、构建一个布局合理和功能齐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优化空间布局。根据我区城市建设规划,城区向西、西南发展,适度向北、向东发展的规划格局,拓宽城市发展空间。西南部规划建设&一心两轴,四园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心&即一个公共建筑中心,位于跃进路以北、东方路两侧,布置主要的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用地。&两轴&即两条发展轴,分别沿206国道和郯薛公路,呈&十&字型交叉,带动整个园区发展,&四园&即四处工业园,规划考虑把不同性质的工业项目分类布局,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业集中在206国道和郯薛公路交叉口东南,形成高科技工业园;跃进河以北、206国道两侧形成两个轻型工业园;工业园区南部形成重型工业园;&六区&即六处小型居住区,以现有的村庄为依托,在改造的基础上形成服务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居住用地。东部城区在旧城改造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文昌、坛山小区规模,开发建设坛山文化广场,提升城市品位。西部城区在着力建设好徐楼小区、桃花里小区和榴园小区的基础上,抓好桃花路中段、榴园路和承水路形成的新区商业中心建设,同时,加快石榴园旅游城的开发和建设,形成榴园路旅游产品一条街,提高中心城区承载能力和辐射作用。&&&&完善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的投入,改善城区环境。加快以城市外环路、快速路等主干道为重点的道路网络建设,抓好丁桥路建设,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峄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步伐,突出抓好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供水网络,加快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大力推行使用清洁能源,利用通达热电厂热源实行区域联片集中供热。加强电力建设,抓好城区电网改造,为经济发展提供电力支持。进一步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支持外资、私营经济参与公用设施的建设。鼓励出让、转让市政公用设施经营权,盘活和优化存量资产,实现城建资金的滚动使用和逐步增值。&&&&2、加快城镇体系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利用文明生态村建设机遇,加大投入力度,带动小城镇发展,建成一批外向型、综合型、加工型、旅游型、商贸型、交通枢纽型、资源开发型小城镇,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底阁依托石膏资源大力开发石膏深加工,坚持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抓好塌陷地治理,形成鱼塘与果园一体的绿色种植基地。峨山依托兰薛公路的交通优势,利用石英石、白云石的资源条件和基础优势,大力发展建材、医疗器械等企业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吴林、坛山依托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带动,积极引进推广蔬菜种植高新技术,成立集育种、种植、保鲜、加工于一体的蔬菜服务中心,壮大奶牛养殖基地和辣椒、西红柿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榴园镇依托冠世榴园的带动,抓好石榴系列产品的深加工,做大做强石榴产业,进一步发展速生林带和石榴盆景的开发,带动当地观光农业的发展。阴平镇扩大长红枣基地建设规模,大力开发长红枣深加工,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发挥小城镇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形成基础设施完善、经济繁荣、生态优良,分工协调的小城镇群体。&&&&3、大力发展沿运经济,构建新的空间发展格局。依靠南水北调翻水站建设机遇,实施综合开发,把峄城段运河两岸建成港航运输兴旺、商业旅游发达、生态环境优美、产业优势突出、运河特色明显的经济聚集带,富有活力的经济隆起带。&&&&沿运港航开发。坚持以港航发展为龙头,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横向联合,优势互补,重点发展100万吨以上的港口,实现港口机械化和管理现代化,使吞吐与水运相匹配,达到货畅其流。沿运农业综合开发。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国家农业开发建设基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重点建设粮棉油、蔬菜、干鲜果品、畜产品、水产品等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沿运工业开发。依托福兴、全兴煤矿的带动,发展洗煤、煤炭加工为主的深加工企业,以粮食、果品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形成沿运工业格局。&&&&沿运商贸开发。发挥沿运区位、交通优势,兴建粮油、蔬菜、煤炭、建材、水泥等专业批发市场,形成大中小相配套、综合和专业相结合,具有较大吞吐能力,较强辐射能力的流通体系,使之成为沟通大江南北的货物集散地和商贸走廊。&&&&沿运旅游开发。建设旅游码头、运河文化设施,兴建一批反映人物事迹和民俗风情的场所,进一步丰富运河旅游内涵。&&&&4、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优美为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村通油路工程,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和通有线电视工程。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培育农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素质,调动农民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村民自治能力和法制意识。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帮扶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创建农村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力争到2010年,80%的乡村基本达到文明乡村的标准。抓好永兴路建设,加快改造罗甘路、前薛线和小韩路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电信网络,提高中心城市与小城镇、乡村的辐射联接度。扩大城区和小城镇聚集效应,增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吸纳能力。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深化户籍改革,加快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大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力度,开展区内广泛的经济合作,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四)积极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壮大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格局。一是积极推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经济发展的实现形式,鼓励民营企业以购买、租赁、参股、控股、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二是认真落实对各种所有制经济成份一视同仁的政策,确保民营经济在法律地位、社会身份、土地征用以及价格、税收、融资、进出口等方面享有同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三是大力挖掘民间资本潜力,积极引导群众的消费和投资观念,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加快发展的实践上来。四是加快开发区建设步伐。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入园企业的投资成本,增强开发区对民营经济的吸纳力,使开发区真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聚集区。&&&&(五)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项目是经济建设的载体,按照&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思路,用足用好欠发达县的帮扶政策,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根据行业特点和发展方向一共规划了5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13亿元。&&&&&&&1、农业项目: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共规划6个项目,总投资1.8亿元,分别是投资1000万元的10万吨绿色食品蔬菜加工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的8000头肉牛养殖项目;投资1000万元的700亩石榴基因库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运北支流拦蓄和胜利渠改造工程;投资3000万元的1.5万亩优质花生基地建设项目;投资1亿元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2、工业建设项目:共规划了18个项目,总投资67.9亿元,分别是投资10亿元的丰源张集井田年产200万吨煤炭项目;投资10亿元的丰源鱼台年产200万吨煤炭项目;投资20亿元的丰源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投资8亿元的申丰日产10000吨水泥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资8亿元的沃丰日产10000吨水泥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资3亿元的年产3万吨塑料合金项目;投资6000万元的年产60万米复合材料大棚支架项目;投资6000万元的缫丝生产线改造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年产100万件医疗器械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年产4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项目;投资6000万元的平弯钢化玻璃生产线项目;投资1亿元的相变储能木质素制品项目;投资6000万元的纳米高岭土项目;投资1亿元的新建10万吨高档纱管纸生产线;投资5000万元年产1000万平方米陶瓷面砖项目;投资4000万元的石榴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投资8000万元的石英砂矿产开采加工项目;投资2亿元的年产20万吨玉米淀粉项目。&&&&3、城市建设项目:以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方面提出项目建设计划,共10个项目,总投资22.5亿元,分别是投资8000万元的污水处理及回用水工程;投资3000万元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投资7000万元的城市供热工程;投资6000万元的城市煤气工程;投资3000万元的西郊水厂建设工程;投资2亿元的丁桥路开发工程;投资14亿元的桃花里小区开发;投资3亿元的城东小区开发;投资3000万元的老年活动中心工程;投资5000万元的峨山110千伏输变电工程。&&&&4、交通项目:以畅通、便捷为目标,构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交通网,共规划6个项目,总投资17.8亿元,分别是投资5000万元的罗甘路改建工程;投资5000万元的永兴路建设工程(福兴庄-郑楼-黄山口段);投资1.2亿元的206国道25公里的改造工程;投资15亿元的枣临高速36公里建设工程;投资3000万元的大中桥30座建设工程;投资3000万元的小韩线改造工程。&&&&5、旅游项目:以开发旅游资源为核心,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旅游项目,共规划5个项目,总投资1.1亿元,分别是投资3000万元的冠世榴园生态文化旅游建设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石榴民俗山庄开发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坛山森林公园开发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仙人洞开发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古邵运河水上游开发项目。&&&&6、社会公益事业项目:重点规划5个项目,总投资1.9亿元,分别是投资5000万元的峄城区职业培训中心扩建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党员活动培训中心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英语实验学校建设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疾病控制中心扩建项目;投资1000万元的福利院扩建项目。&&&&(六)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1、科技事业&&&&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推进区域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积极探索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鼓励农业科研所、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多种形式加强合作。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完善健全良种研究、引进、繁育、加工、销售、推广体系。大力开展企业创新工作,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技术投入的主体,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着力点。不断增强企业成果的吸纳能力和转化能力,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打造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力。建立我区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引导企业制定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转轨过程中因专利保护不充分、不及时而造成的高新技术流失。充分利用专利信息,把好技术进出口关,以避免在技术贸易中受到损失。加大对侵权、假冒专利的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2、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多渠道发展幼儿教育,不断提高办园水平和幼儿入园率;巩固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力争&十一五&期间,农村学生义务教育学费全免;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基础教育办学层次,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力争到2010年全区高中及职业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力量办学,形成多元化、多层次、高质量的办学格局;积极推进&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实施&四名&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大力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3、人才战略&&&&建立有利于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优惠政策和管理机制,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高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工作的力度,不断增加人才总量。大力发展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技术工人队伍。加快人才交流市场建设,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深化人事、劳动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初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门类齐全、适应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4、卫生事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传染病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妇女儿童保健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传染病防治能力。加快农村医疗保健网建设,健全以镇(街)卫生院为中心的社会化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坚持合作医疗互助与共济,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力争2010年,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以上。&&&&5、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妇幼卫生和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加强生殖保健和优生、优育服务工作。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好人口老龄化问题,大力发展老年公寓、敬老院等社会公益事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扶持老龄事业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健全服务网络,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争创国家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严肃查处违法婚姻、违法生育、违法收养等行为,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毫不放松地抓好出生婴儿性别比治理工作,严厉打击违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行为。建立人口预警制度,通过信息发布会、专家论证会、人口形式分析会等方式,定期发布人口预警信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6、文化、体育事业做好文化普及工作,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村镇文化,繁荣文化产业,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依托区文化广场建设,建成一处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和文体局机关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中心,全面提升我区综合文化形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加强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建设高标准的区体育中心,融田径、游泳、举重、武术、足球、篮球等场馆于一体的综合体育比赛场馆。&&&&7、弱势群体的保障工作&&&&深入开展残疾人事业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规范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工作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加强为残疾人服务的设施建设,提高残疾人教育、就业和康复水平。深入开展扶贫解困工作,逐步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8、其他社会事业&&&&关心支持妇女儿童事业,全面落实《峄城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目标,重视做好武装、司法、史志、档案、科普等工作,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1、节约利用和合理开发资源&&&&坚持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依靠科技进步,以节能、节水、节地、节约矿产资源和原材料为重点,实施资源节约战略,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土地资源: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和复垦,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管理,以节约挖潜为主,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科学配置城乡建设用地,调整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结构,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盘活土地存量;落实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加大土地清理力度;进一步优化土地供应结构,重点向园区倾斜,向骨干项目倾斜,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向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倾斜;严格限制单层厂房,鼓励支持企业建造多层、高层厂房,向空中发展,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抓好保护土地资源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的关系。&&&&水资源:推广节水、旱作农业以及省时、节地、增效、清洁、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抓好峄城大沙河、陶沟河等主要河道的综合治理及重点平原洼地排涝工程的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做好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全面完成全区农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新建部分拦河闸坝及平原水库,增强水资源的供给保障能力。构建我区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水资源体系。&&&&矿产资源:加大煤炭开采的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资源开采率和利用率,发展高效洁净煤技术和煤化工产业。充分利用石膏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变粗放型资源经营状况。加强矿山&三废&治理,抓好矿山的生态环境修复,减轻矿山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已形成的采坑,按照能耕则耕,能渔则渔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加强对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管理,坚持依法开采,适度开发的原则,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加工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产开发付出的环境代价。&&&&林木资源:立足现有优势,加快林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石榴和大枣为重点的经济林;实施山区和交通干道绿化造林工程,在大力建设生态林业的同时,努力发展商品林业,建立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化体系,形成山区、平原和村镇三个高标准的绿化体系;加强林政管理,遏制森林资源的非正常消耗,积极发展多层次、多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突破口,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拉长产业链,减少生产源头的自然资源投入和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产生量,促进废弃物的资源化。结合本地实际,突出抓好煤炭、建材、石榴等产业链形成,构造原煤--发电--煤灰--水泥,石膏--石膏粉--环保建筑材料,石膏矿--塌陷地治理--鱼塘养殖,石榴深加工系列产品等多个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促使我区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向高层次发展。&&&&3、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环境质量。抓好点面污染源治理,限制排污总量,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下决心关闭城区的污染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环保产业,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加快污水处理厂、城市垃圾处理场工程的建设,努力实现污水和垃圾的资源化,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旋窑水泥,有效消减水泥粉尘污染负荷,逐步实现重点污染源全面达标。严格控制水源水质,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坚决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积极开展环境优美镇(街)、生态文明村以及生态社区多层次的创建活动,为生态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八)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努力构建富裕文明的和谐峄城以人的发展和需求为根本,以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民生问题不平衡、不协调为切入点,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谐。&&&&1、就业和再就业&&&&着力促进充分就业。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全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倾斜,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加快全区就业再就业网络建设和基础设施改造,扩大就业再就业培训的广度和力度,不断提高全区职工整体素质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质量。统筹城乡就业,完善和规范现有的中介组织,使我区尽快发展成为有地方特点和专业特色的劳务输出基地。&&&&2、社会保障&&&&加快建立与我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努力扩大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逐步将全区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积极推行&五险合一&,不断提高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和覆盖面,合理确定救助标准,积极推进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养老保险。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完善社会公益、社会救济、社会互助和优抚安置政策。大力发展以助残、扶孤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切实维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众的合法权益。&&&&3、公共安全&&&&把保障公共安全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认真抓好社会治安、质量安全、生产安全、防震减灾等工作,努力建设&平安峄城&,增强居民安全感。建立和完善保持社会长治久安的有效机制,坚持超前预测、超前工作,抓早、抓小、抓苗头,建立健全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和制度,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着力解决好土地使用、城镇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过程中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坚决杜绝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完善&打得狠、防得牢、管得严&的治安工作机制,大力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和治安防范体系建设,开展经常性的专项打击行为,构建覆盖社会各个角落的防控网络,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切实做好食品、药品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质量安全工作。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间断地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切实加强对事故隐患的综合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加强地震科技和科普宣传,认真贯彻实施《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和《山东省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完善地震监测台站建设,提高地震应急反应能力,确保防震减灾。&&&&(九)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人民,突出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全民的文明素质。加强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张旗鼓地开展诚信教育,强化诚信意识,构建诚信平台,形成全社会关心诚信建设、人人参与诚信建设的良好局面。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偷漏税款等违法犯罪活动,坚持铲除&市霸&和各种欺行霸市现象,依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国防教育,支持军队现代化建设。增强全社会的国防意识,依法保护军事设施,加强人防、民兵、预备役建设。认真做好征兵工作,妥善安置转业干部和退伍军人,落实伤残军人、烈军属的各项优抚政策。深入开展&双拥&活动,搞好军民共建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努力提高快速动员和平战转换能力,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国防动员任务。&&&&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努力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确保社会稳定。&&&&五、保障政策与措施&&&&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目标,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制定科学和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全社会的服务管理,引导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一)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调整投资结构,引导投资方向,提高投资效益;在重视投资的同时,更加重视消费需求,实现投资和消费的双驱动,实现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生态保护型、清洁生产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合理开发和保护土地、水、矿产、生物等各种自然资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资源重复利用。&&&&(二)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引导企业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激发企业活力,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促进产权有序流转。加快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接轨步伐。二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积极探索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及其综合配套改革,加大粮食直接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控制农资价格,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加大对农业保护开发力度,设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积极推进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政府资源配置,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把政府职能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把该由市场调节的事项还权于市场,把该由企业做的事还权于企业,真正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机制。四是进一步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再就业政策,改革城乡分离的就业管理体制。健全就业信息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抓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工作。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规范社会保险资金的发放和管理。落实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五是加快推进财政管理体制、预算外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收付、预算外资金管理、政府采购等制度,推行部门预算改革,促进预算法制化、规范化。六是积极推进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领域改革。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系,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七是深入推进投融资、国有资产监管、粮棉流通体制等各项改革。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激活民间资本,扩大民间投资。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积极探索建立新型、有效的国有资产营运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工商联营、企业与农民合作的营运机制,拓宽粮棉流通渠道。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粮食价格,强化粮食市场管理,加快推进改革步伐。&&&&(三)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坚持不懈地加强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用硬措施改善软环境,把环境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硬环境再上一个新台阶。二是营造优惠开放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规范行政行为和市场行为,切实做到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执法机关公正执法、企业依法经营、社会事务依法管理,营造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真正运用市场机制、市场手段、市场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完善&一站式&、代理制等服务方式。相关执法部门和单位对企业服务实行零距离,对企业经营实现零干扰,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靠优惠政策、优良环境、优质服务增强吸引力。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环境,激发全社会投资创业的积极性。此外,坚决打击欺行霸市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确保公平竞争,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十一五&规划工作目标的实现,必须在区委的领导下,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重大事项决定和人事任免职能,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支持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支持和保证人大通过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检查和评议等活动实施监督,认真倾听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批评和建议。扩大群团组织有序的政治参与,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增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决策执行情况的透明度。完善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五)创新规划实施机制,保障规划顺利实施&&&&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强化监督的规划编制和实施机制,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协调作用。避免规划与实施脱节,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信息发布人:峄城区发改局
24小时最受欢迎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枣庄峄城区曹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