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年人健康调查报告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空巢老人的小调查
通州太玉园小区一位空巢老人一连几天都没有在小区露面,街坊、亲属在敲门、打电话均无回应后,警察打开老人房门,发现老太太躺在客厅地板上,身体早已冰冷。而屋里的电视和台灯都还开着。昨天上午,老人的亲属赶来,为她送行。北京寸草春晖老年心理服务中心主任杨萍表示,在气候多变的情况下,老人的健康很容易受到影响,独居或是空巢老人需要特别注意。社区可以组织这些老人之间&结对子&,每天互相问候,防止意外发生。&多打一个电话,多问候一下,也许就能避免悲剧发生。&杨萍表示,老人宁愿独居而不愿进敬老院,说明他们不愿脱离熟悉的环境和社会友好系统,&老人的无用感对他们影响很大,很多人认为去敬老院意味着他们没用了。家庭的温暖对于老人至关重要,老人自己住是不愿意影响年轻人的生活,但是他们不说,不代表他们不需要。&
数据分析报告列表
对不起,本次调查暂时还没有报告哦~
推荐分析报告
报告标题发布时间
调查标题发布时间
最新分析报告
报告标题发布时间
版权所有 (C) 北京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调查许可证关于“老人跌倒扶不扶”态度与行为不一致影响因素分析的
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这么和你说吧,哥以前开的是大奔”;“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这是今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中两句流传最广的台词。第一句,点明结果;第二句,说明价值。在现实中,很多观众也表达了与小品中一样的困惑,如果真遇到摔倒的老人,我们到底扶还是不扶?
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因老人被撞倒而引发的纠纷,让好人做不起,做好事变成功到惹是生非的烦心事,甚至因此增加了额外的经济负担。对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来说,这个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正越来越成为一个现实困惑。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普遍的道德焦虑,也暴露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建设、道德建设存在的重大问题。
1.研究背景
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彭宇表示无辜。他说,当天早晨3辆公交车同时靠站,老太要判决结束后,彭宇一脸郁闷地站在法院门去
赶第3辆车,而自己从第2辆车的后门下来。“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不一会儿,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动过来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来大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彭宇继续说,接下来,事情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法院认为本次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对受害人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共45876.6元。
这可能是最早的我们或者是媒体关注的关于“老人跌倒扶不扶”最早的事件,而这个事件到现在已经衍生了许多版本如“天津许云鹤事件”、“江苏如皋殷红彬事件”、“北京朝阳区扶不起事件”等等。这些事件已经说明了“扶跌倒老人者反被讹诈”已经不单单是个别现象了,“不敢扶跌倒老人”也不是个别现象了。
看见老人摔倒了,扶,还是不扶?路上碰到需要救助的人,你会伸出援手吗?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因老人被撞倒而引发的纠纷,让好人做不起,做好事变成功到惹是生非的烦心事,甚至因此增加了额外的经济负担。对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来说,这个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正越来越成为一个现实困惑。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普遍的道德焦虑,也暴露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建设、道德建设存在的重大问题,这也是当今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
2.调查目的:研究社会热点问题,将触及人们道德敏感的话题进行理性分析,以此来引导人们对新闻媒体的报道进行理性分析,而不是人云亦云,被大家的盲目情绪遮蔽双眼,并鼓励人们积极思考,怎么
解决老人害怕在外面跌倒没人扶的问题。
3.小组成员:胡新荣 魏霞 陈环环 陈曼曼 赵永鹏 张乾
二、研究方法、内容、理论设想
1.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本次研究的资料分析方式是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2.理论分析及设想
一般情况下,态度决定行为,行为是态度的外部表现,态度决定着人们怎样加工有关对象的信息,决定着人们对于有关对象的体验,也决定着人们对有关对象进行反应的先定倾向。态度是行为的决定因素,也是预测行为的最好途径。但是态度和行为在特殊的个体和环境下也会相互冲突。然而个体的行为一旦形成也会对态度产生反作用,如一个人现有某种行为(无论被动或主动),长时期的行为下来,养成了自然而然的习惯后,开始真正改变态度。
但是现实生活中,“口是心非”这种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现象也不在少数。社会态度有不同的层次,各个层次 对行为的调节作用不同。态度并非决定行为的全部因素,它只是行为的一种倾向性,即一种心理上的可能性 态度只是行为的一种倾向和准备状态,但并非行为本身 ,态度与行为不一致原因在于,决定一个人作出何种反 应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这些影响因素不能协 调一致时,态度与行为之间就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在周晓虹教授编写的《现代社会心理学》一书中将造成态度与行
为不一致的条件与因素归结为五个方面。分别是:①态度的一般性和行为的特殊性。②社会规范。③动机、能力等个人心理因素。④情境压力。⑤价值与代价。
我们以老人跌倒扶不扶态度与行为的不一致为设想,假定对老人跌倒持扶起态度的人群,在遇到跌倒老人时,其行为呈现出特殊性或者是与态度的不一致性,其没有去扶跌倒老人。以此展开调查,希望能以此为锲机,研究出导致其行为与态度的不一致的因素是什么?也即导致其不扶跌倒老人的真实因素是什么?
3.调查内容:
通过调查各类人群对老人跌倒扶不扶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进而进行态度与行为的对比分析,找到其扶与不扶的真实的主客观因素。了解其态度与行为的相关关系,探索其行为选择的原因。然后在洛阳市高校和社区进行随机访问调查,了解其关于老人扶不扶的态度与看法。
三、研究分析
1.样本概括
本次调查由于时间,财力,物力等限制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调查,只在洛阳市的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和龙祥、龙和、龙盛、锤坏壬缜箍鞑椋逖羰惺侵胁康闹行统鞘幸灿衅涠捞氐拇硇浴1敬蔚鞑楣卜⒎180份问卷,实际收回180份,有效回收率100%;根据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了60个进行个案访谈。老年协会调研报告
当前位置: >
老年协会调研报告
  老年协会调研情况报告
  我会根据省老年学学会的要求,从6月到8 月用三个月的时间组织开展全市基层老年协会建设情况调研,全市各县区召开座谈会65场次,参加人数700余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协会基本概况
  我市*区*县(不含**、**、**)共有村(社区)老年协会1803个,80年代以前成立的有420个,90年代成立的有805个,2000年以后成立的有578个,这些协会由村、居主干兼任会长的有**27个,由回乡退休干部担任会长的有575个,由其他人员担任的有201个。全部由协会会员选举产生,到20**年底统计共有会员23.6万人。入会方式由本人申请后,经讨论批准入会的有1497个协会。男性年龄达到60岁,女性达到50岁即为协会会员的有306个协会。协会不收会员费的有207个,收取会员费的有1596个。协会配有会长1 人、常务副会长若干人,秘书长1人等组成领导机构,内设有组织、宣传、生活、文体、财务、法律等若干机构。老年协会的经费产要来源是靠村居拨款和收取会员费,这两项占协会经费的90%,靠创收补充经费收入占6%,靠社会捐助或其他收入的占4%。据调查协会80%是由乡镇老龄机构批准成立,20%是由村两委批准成立,均没有向民政社团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属于由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村居两委管辖下的群众社团,这些协会换届约有20%是与村居两委换届工作同步,其中活动开展好的或较好的占20%,工作一般的占70%有名无实或工作没有开展的占**%。
  二、活动开展情况
  老年协会作为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在维护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调解涉老纠纷、维护老年权益、推进移风易俗、活跃文体活动、关心下一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和作用。
  一是围绕村(居)两委会中心任务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普遍存在的老年人流守的农村(社区),绝大多数老年协会能接受村(居)两委会的领导,围绕村居两委会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充分的利用老年人自身优势,积极主动的配合村(居)开展计划生育,禁赌禁毒,移风易俗民事调解、科普宣传、维护村(居)环境整洁、社会治安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有的积极倡导宣传敬老助老、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社会风尚并协助相关家庭和邻里为需要照料的老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有的还主动向村(居)两委献计献策发挥老年人参谋作用,成为村(居)两委的得力助手。总之基层老年协会组织配合村(居)两委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促进了村(居)两委工作的顺利开展,得到 了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二是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上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特别是在对贫困老年人的扶贫帮困工作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许多基层老年协会,将孤寡老人、残疾老人、高龄老人和其他有特殊困难的老人作为重点的服务对象,经常走访看望,及时的向村(居)两委反映情况,并积极主动向社会募捐或动员协会会员捐款捐物结对帮扶,给予困难老人必要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大多数基层老年协会还建立了老年人生病遇灾、婚丧喜庆日上门慰问制度,让老年人感受到组织的温。
  三是在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上做了大量的调解工作,目前大部份农村(居)的养老方式还是靠子女赡养,赡养的纠纷在基层,还是时有发生,因此,不少基层老年协会都成立了专门的维权调解小组,对虐待、歧视、遗弃老人行为,往往配合村(居)两委及时的上门调解,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劝导工作,使矛盾有效化解,有力的保证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四是在活跃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多数村(居)委都建立了老年活动场地,并且基本上都是将活动室交给老年协会自行管理。老年人以协会为阵地,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如下棋、打牌、看电视等,定期还安排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科字养生等方面的学习。不少基层老年协会,还组建了文艺队,腰鼓队,舞蹈队等老年文体队伍,经常开展活动。有些基层老年协会在村两委的支持和资助下,定期组织老年人外出游览参观开拓眼界,感受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由于老年协会重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变地充实和活跃起来,有力的促进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对老龄工作重视不够,尤其是新上任的年青领导干部更是对老龄工作比较漠视,极大的制约了老龄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了老年协会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老年协会组织机构不健全,难以有效的开展工作,有的协会人员班子没配齐、分工不明、职责不清;有的协会民主作风差内部不团结;有的协会班子成员年龄老化,工作墨守成规,缺乏生气;有的协会有名无实,长期不开展活动,形同虚设。
  (三)保障老年协会定性不明确,上下关系没理顺,缺乏有效的法律规章,其一是老年协会到底是什么组织,审批管理是由什么机构至今不明确。其二是与老体协、关工委这农村三套马车没协调好,是各吹各的号,谁势大谁当家,形成不子合力,有的甚至互相扯皮。其三是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建设,造成老年协会各自为阵自由化管理,自流化发展。
  (四)老年协会经费无明确来源。椐调查协会80%以上的经费是靠村财资助,**%靠会员费,造成村财好的和贫困村的协会经费相差巨大。就是协会本身的经费也因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同,上下浮动也很大,在市场化的经济条件下不处理好经费问题,老年协会开展活动就是一句空话。
  (五)老年活动的场地严重不足,虽然&**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规划&中就规定各社区居家养老的场所要达到200平米以上面积,但能落实的不多 ,老年活动场所普遍存在数量少、面积小、档次低、设施缺乏的问题。
  四、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的建议
  (一)领导重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
  各级领导要切实重视老龄工作,把做好老龄与当地发展经济、社会安定和保障民生挂钩,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建议把做好老龄工作与干部的政绩、考核、职务提升挂钩,从政策面上引起领导重视。
  (二)各级部门要明确职能,各司其职,齐抓共管,重视基层老年协会建设。
下页更精彩:1
相关文章推荐
你可能兴趣的文章求一篇关于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_百度知道
求一篇关于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要求1000字左右比较像中学生口吻
关于江苏省大丰市特困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生活困难问题已经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切实关心这部分弱势群体的晚年生活,让他们健康快乐度过自己的晚年,这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为了解我市特困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导致贫困的原因,找出解决办法,更有效地开展扶老助老活动,现将实地调查情况的剖析供商榷。  一、基本情况  年初,我们对全市14个镇(街道)233个村(居)的老年人进行了摸底调查,重点调查了解了特困老年人家庭的基本情况。统计结果,全市104753个老年人中有特困老年人3806人,其中男性1848人,女性1958人,丧偶的2233人,分别占全市老年人总数1.8%、1.9%、2.1%。  二、形成原因  最近,我们又深入大中、刘庄、裕华等镇进行走访调查,初步摸清了特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及致困原因。主要表现在:  1、体弱多病,生活没有依靠。从调查中发现,全市有1044人特困老年人是体弱多病,这部分人员占困难老年群体的27.4%。这是老年人走向贫困线的一个不容忽视主要原因之一。老年多病是规律,加之老年人的收入相对较低,医疗费用又相当高,一旦病残则会给家庭带来经济困难,形成“因病致贫,因贫难治”的恶性循环,导致老年人生活、就医困难。如大中镇阜南村一组智恒厚老人,已是古稀之年,老人自幼身体不好,被人们称之为“病鬼子”。因常年生病,不能劳动,婚后生有一子,又是弱智,也不能劳动。仅靠妻子一人种几亩田 维持生活,家境十分贫寒。  2、儿孙无力赡养。一方面是:子女有劳动能力但不学好,不学无术,惹事生非,最后走上犯罪道路被判刑,无法尽赡养义务。如裕华镇福东村六组王德富老人,现年84岁,其妻73岁,生有两子,大儿子王明宏,今年48岁,第一次因盗窃罪被判刑5年,第二次因盗窃强奸罪被判无期徒刑,现在新疆某监狱服刑,媳妇因独守空房且孙子又是呆子,离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二儿子因盗窃罪被判8年,刑满释放后,仍游手好闲,至今有家不归。这样的人连自己的生活都过不去,又怎么赡养老人呢?另一方面是:子女下岗、病残等,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子女连自己生活都难以维持,有的甚至还依靠老人。虽有孝心,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确实没有赡养能力。全市因儿孙无力赡养,生活极为困难的老人就有584人,占特困老人的15.3%。  3、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目前,家庭养老是农村养老的主要途径。我市80%的老年人依靠子女赡养,“养儿防老”、“多子多福”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一旦子女不尽赡养义务,老年人生活就比较困难。少数子女自身素质不高,头脑中根本就不存在尊老养老观念。往往是“一个老子可以养十个子女,而十个子女却容不得一个老子”。如刘庄镇友谊村五组王齐生,今年73岁,生有3个儿子,现住的房子还是原来生产队砌的,大儿子到兴化入赘,二儿子在家为无业游民,三儿子和老人住在一起,由于三个儿子相互扯皮、推诿,都不主动赡养老人,使老人生活缺少来源。这类的特困老人共有83人,占全市特困老人总数的2%。  4、好逸恶劳,无固定收入。这部分特困老年人约占弱势 群体的3%左右,他们年轻时就好逸恶劳,不务正业。如大中镇长安村四组蒋高艮,男,61岁,至今仍是单身汉,该人曾三次因诈骗罪被判刑入狱,第三次刑满已49岁。目前住在原生产队仓库的一间房子里,虽然没有丧失劳动能力,但恶习难改,整天东摇西逛,有时还到村里找干部一些麻烦,缺乏自养能力,生活水平低下,生活困难。  三、救助措施和优待办法  针对上述高龄 、病残、贫困的老年人,目前大丰市政府已经采取一些救助措施和优待办法。  一是结对帮扶。自从1995年开始,我市就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由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与特困户结对子,从资金、物资、技术等各方面帮助特困老年人,帮他克服困难,走出贫困线。  二是发放定补和救济物资。每年年底都由民政部门负责,为全市的特困老年人发放一定的救济金以及救济物品(米、油、被子、衣服等),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凡是符合低保条件的特困老年人均已纳入低保,每月享受人均13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三是制定优待政策。1997年,大丰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残疾人优惠待遇暂行规定》的通知。1999年2月市政府就以大政发26号文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老年人社会优待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十二条优待和服务项目。2000年6月成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同时出台了《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办法》,开通了老年人法律援助热线电话;市政府还以大政办发[2000]42号文转发了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各乡镇设点法律援助物的意见》。2001年10月,市政府又以大政发[2001]84号文下发了《关于农村残疾人税费减免有关政策的通知》。  四、存在问题  尽管政府及社会各界已从各方面来关心特困老年人,但仍有少数老年人没有摆脱贫困,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优待政策未完全到位。《关于认真做好老年人社会优待和服务工作的通知》中的“老年人游览麋鹿保护区、施耐庵纪念馆免购门票;乘车、看病优先、优惠”等优待项目有时难以到位。  2、有些特困老年人,尽管生活比较困难,但又不属低保对象,仅靠政府年终一次性救济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3、老年人体弱多病,医疗没有保障。老年人年老多病,除老干部老职工外,绝大多数老年人医疗没有保障,医药费全部自理,老年人收入相对较低,如果老人无钱或子女经济条件又比较差,则老年人看病就是个问题。老人一旦病残则给家庭带来经济困难,形成“因病致贫,因贫难治”的恶性循环,导致老年人生活、就医困难。  五、对策  关心老年人生活,让特困老人走出贫困线,是老龄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主管部门呼吁、政府投入、社会赞助、群众参与,才能解决特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等基本问题。  1、加大政府救济力度。政府应加大对老年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为特困老年人提供特殊保护性措施,要建立政府救济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助老基金,基金的来源除政府划拨一定数量的经费,还要发动社会各界的捐助,这笔基金专项用于对特困老年人的救助。对特困老年人生活上的困难和需求,政府要大力提供救助。对一些因病、因灾致困的特困老年人,政府要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救济,动用特困基金,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有关部门要建立定期走访、慰问特困老人的制度,倾听他们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政府要制定帮助特困老人摆脱困境的倾斜政策。党委和政府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从而使下岗职工家庭摆脱困境,能够承担起家庭赡养职责。  2、大力倡导社会赞助。对特困老年人,政府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资助,为老年人献爱心,帮扶老年人,救助特困老年人。从资金、技术、信息、帮工和实物等多方面,为特困老人家庭提供全方位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人间亲情。继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发动党政机关、部队和一些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与这些特困老年人家庭结成帮扶对子畅供扳佳殖簧帮伪爆镰,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有所保障。教育、卫生、工商、税务和科技等部门要从自己的行业特点出发,做到有技术的送技术、有信息的提供信息,有资金帮助解决部分扶持资金,特别是工商、税务等服务部门,要千方百计降低准入门槛,为特困老人子女从事力所能及的职业提供各种方便。每年在“三夏”大忙期间,可由共青团、妇联等对象组成“助耕帮工小分队”或“志愿者服务队”,无偿为农村特困老人提供代耕代种等服务,切实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同时要鼓励和组织健康低龄老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参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增强自养能力。工会、共青团、妇联和老龄等部门在节假日都要组织专人上门慰问,大力倡导多种形式的扶老助困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3、运用典型宣传教育。加大《老年法》宣传力度,营造家庭养老的氛围。对不主动尽赡养义务的赡养人进行批评教育,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宣传教育,使每位中青年人都懂得尊老养老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老年人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强化法制建设,加大依法调解赡养纠纷力度,对拒不赡养老人的子女,坚决将他们绳之以法,严惩不贷。对因懒惰而导致贫困的老年人,要耐心地做其思想工作,引导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这部分老年人能够自食其力。使他们认识到“等、靠、要”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由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  4、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要发挥在立法和行政中的特殊职能,最大限度地为老年人尤其是特困老年人服务,健全和完善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基本金的征缴率,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民政部门要扩大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面,逐步提高城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对城镇和农村中的一部分符合低保条件的特困老年人,应将他们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范畴。积极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制度。对患重病的特困老人当地政府要根据情况给予适当帮助,医疗部门也要实施适当的医疗救助,为特困老人发放医疗救助卡,享受一定的医疗优惠政策。如免挂号费、诊疗费、护理费等,其它医疗费用给予适当的减免,切实解决特困老人的养、医问题。来源于网络,希望可以帮助你。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调查报告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贯彻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期,钟祥市民政局组建老龄工作专题调研组,采取走访、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查询统计资料等形式,对全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基本掌握了全市老龄工作的情况。
  一、基本情况和工作成效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我市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8.07万人,其中80-89岁老年人2.2万人,90-99岁高龄老人2911人,百岁老人109人,占全市总人口的十万分之10,人口平均预期寿命89.7。据调研分析,我市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征:一是老龄化进一步加速。二是农村老年人口基数大。三是高龄化进一步加速。四是老人空巢化进一步加速。人口快速老龄化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赡养比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并直接导致社会供养系数上升,家庭养老压力加大,社会负担加重,给养老保障、卫生保健、为老服务、敬老道德建设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以来,尤其是本届政府十分重视老年人工作,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围绕“五个老有”总目标,将老龄事业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实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出台有关配套政策措施,健全市、镇、村三级老龄工作网络,着力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以落实优待老年人规定,大力实施银龄安康工程,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创造性开展工作,为老年人做实事、办好事,切实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老龄事业得到持续发展、健康发展,老龄工作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效果。近年来,我市先后被国家老龄委表彰为全国长寿之乡、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今年5月21日钟祥市在马耳他被联合国老龄所命名为“世界长寿之乡”。
  (一)强化组织保障。重点抓了“三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明确由常务副市长担任老龄委主任,一名副市长主抓老龄工作,市财政、民政、人社、交通、旅游等29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二是人员经费到位。设立了常设机构“老龄工作办公室”,各乡镇场库区都成立了老龄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专兼职干部,每年落实专项工作经费20万元。三是政策制度到位。先后出台实施了《钟祥市老龄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钟祥市老年人享受优待政策服务的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龄老人关爱保护会议纪要》等一系列文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听取老龄工作汇报,专题调研老龄工作,现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全市老龄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强化宣传教育。在全市广泛开展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湖北省关于老年人享受优待服务的规定》为重点的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先后印发宣传手册12.5万本,组织专题讲座200余场次,每年开展典型评选活动2-3次,推动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贯彻落实,市民尊老敬老意识和老年人的法制意识普遍增强。磷矿镇俐河村农民陈祖兰,张集镇福利院女职工宁志华,先后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全省“敬老之星”。去年12月,在国家老龄委组织的 “十大杰出老人”和“十大敬老楷模”评选活动中,我市柴湖镇张遥遥荣获“全国敬老模范”称号,胡集镇李家庆荣获湖北省“十大杰出老人”提名奖。同年10月,湖北宏泰盛世投资置业有限公司一次性向市福利院老人捐赠善款20万元。
  (三)强化关键措施。一是完善养老保障制度。投资1200万元改(扩)建了25所乡镇福利院,投资1500万元建起了市老年公寓。将2039名农村五保老人、143名城市“三无”老人全部纳入福利院集中供养。将3050名城镇贫困老人、8217名农村贫困老人纳入了城乡低保,占城乡低保总数的27%;按政策将所有城镇个体工商户、无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纳入了养老保险范畴,积极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已累计为8.9万名60周岁的农村老年人发放养老金3379万元;现已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点16个,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中心132处;对9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由人民医院登门免费体检一次,并为每个高龄老人健立健康档案,对70-89岁的高龄老人,由各乡镇卫生院负责保健。60岁以上老年人督促其赡养人为其购买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去年9月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百岁老人医疗费用问题,拟对百岁老人医疗费用实行全免,目前卫计局正在制定方案。
  二是落实养老优待制度。2012年元月高龄津贴提标后,90-99岁老人人月平195元,百岁老人人月平550元。2014年元月,将高龄津贴发放范围扩大到80岁以上,全年拨付80岁以上高龄津贴1178.73万元。今年将百岁老人长寿补贴实行与年岁挂钩,即以百岁为基础,年岁越高,补贴越多。每增一岁,月增30元。对 65周岁以上老年人乘坐城市公交车实行免费;60-70周岁老年人进入风景区、旅游景点的门票实行半价优惠, 70周岁以上老年人实行全免;每年老年节期间,“明显陵”向全市老年人免费开放;老年人享受优先就医、减免挂号费和门诊费等优惠政策。加大老年人司法援助工作,我们在市内有影响的3家律师事务所分别设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和老年人维权接待室,切实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在坚持完善已出台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对高龄老人大力实施 “五个一”惠老工程,即:每年一次看望慰问、一次免费体检、一次生日祝寿、一次长寿补贴、对新增百岁老人赠送一台32英寸彩电。
  三是构建服务管理制度。由有威望、热心老龄工作的退休老干部担任会长兼维权联络员,有力加强了基层老龄工作的力量,目前我市已建立基层老年协会399个。各基层老年协会扎实开展活动,带领广大老年人在参与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老年维权中发挥突出作用。建立专项服务机构,全市共建立长寿研究会1个,会员12人;老年大学1所,学员804人;老年体育协会18个,会员461人;书画研究会1个,会员214人;社区健身队24个,队员2050人,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我市在依法维护和保障老年人各项权益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和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变化的新形势下,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少数单位重视不够。个别部门对老龄工作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在依法维护和保障老年人各项权益方面,缺乏工作主动性,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顺畅,影响了《老年法》的贯彻实施和老龄工作的开展。二是保障水平提升不够。我市虽已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体系,但与发达地区比较,养老保障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城乡之间的差别仍然较大,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老年法》等相关涉老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全社会敬老、养老、爱老、助老的意识和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三是服务能力拓展不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居家养老推进缓慢。农村老人面广量大、居住分散,聚居化程度不高,给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带来难度;从业人员严重缺乏。专业人员的缺乏,已经成为养老机构发展的一大瓶颈;扶持政策落实较难。各级关于加快老龄事业发展有关政策意见中的扶持政策涉及国土、税务、电力等多个部门,没有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在实际执行中难以落实。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土地政策制约着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要进一步加强老龄组织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发挥老年协会组织的作用,加强督查考核力度,充分发挥调动民政及涉老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有效协调解决老龄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形成老龄工作推进合力。加大财政对老龄事业的投入力度,形成制度化的财力投入机制,确保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议上级增加经费投入,每年核拨一定额度的专项经费及运行经费,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医疗卫生保障、涉老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 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广泛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敬老养老助老道德教育活动,形成浓厚的尊老敬老和依法维老、以情助老的良好风尚。在前阶段宣传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老年法规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把法制教育与敬老教育相结合,通过媒体对重大、典型的老年人援助案例进行宣传报道,以案释法,不断提高老年人自觉维权的意识和维权的能力。各部门要把贯彻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加大督办力度,严厉打击伤害、遗弃、虐待老人的违法行为,大力营造尊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和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环境。
  三是加大督办落实力度。要推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探索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长效机制。年内完成8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2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全市养老床位达到380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以上。城镇社区老年协会建会率95%以上,农村老年协会建会率85%以上。及时足额发放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
  四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老龄事业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财政投入是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继续加大对老龄事业经费投入,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建立自然增长机制,确保各级老龄办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推动老龄事业健康发展。(钟祥市民政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民政厅 备案序号:鄂ICP备号-1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399号 邮政编码:430079 电话:027-
最佳浏览状态: Resolution with Microsoft 5.5 Abov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人问题的社会调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