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数字化技术参数过程中为什么会有数据损失

  音频信号是一个连续变化的信号,所以它是模拟信号,将模拟信号(音频信号)处理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各种音频节目源的电信号变化是连续的,对这种连续变化的信号进行数字式记录之前,必须先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所以记录在CD光碟上的音频节目源是数字式音频信号,记录在VCD、超级VCD和DVD光碟上的音频节目源也是数字式的信号。    1.数字记录系统方框图    下图所示是一个音频数字式记录系统方框图。对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记录时,首先就是要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离散的数字信号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在数字音响中采用称之为的方法。    数字音响中要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记录,必须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这个过程称为PCM。PCM方法主要有3步:一是采样和保持;二是量化;三是。    (1)采样。所谓采样就是以适当的时间间隔检测和得到模拟信号波形在采样点的幅值,这一过程称为采样。    (2)量化。所谓量化就是在采样的基础上,将各个时刻(采样点)波形的幅值(称为采样值)用数码进行表示,这一过程称之为量化。    (3)编码。所谓编码就是在量化的基础上,将这些量化后的二进制数码组按一定规则排成顺序的脉冲列,这一过程叫做编码。    2.数字化过程    从下图的方框图中可以看出,音频信号首先加到预处理中进行预处理,采用低通限制频带宽度,将高频段信号(例如20k以上信号)滤除。因为不这样做原信号频谱与数字化后的频谱相互间产生重叠,后主原信号会产生,这种现象称为混叠现象。输入信号到预处理这一步信号仍然是模拟信号。    预处理后将信号加到采样、保持电路中,开始对模拟信号进行实质性的数字化处理,通过(模拟/数字)变换器后的信号,已经是数字化后的音频信号。    通过A/D变换器后的数字音频信号并不能直接进行记录,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先加到纠错、检错编码器中,然后对输出信号经过交织、,随后才能送入光盘刻录机对光碟进行刻录,完成模拟信号的数字式记录。    3.调制    PCM将模拟信号变成了由&1&和&0&组成的码脉冲序列,这一码脉冲序列还不能直接用于传输或记录,这是因为音频信号在低频时可以低到20Hz,甚至达到数赫兹,若将这样低的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1&就可能连续很长,成为&1111&&。    另外,出现长时间无信号时,数字信号将成为很多的&0&信号串,这两种长时间&1&或&0&的信号大小没有变化,就变成了接通直流的状态,增加了重放设备的难度。    数字重放系统中,必须准确无误地识别数字信号&1&和&O&,一个也不能差错,否则还原的模拟信号将产生很大的失真。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现象,通常不是直接记录A/D变换后的PCM信号(是&1&和&O&组成的一连串脉冲序列),而是将这些数字信号&1&和&0&去对应一种规定的波形。这就是所谓的调制。    对脉冲码调制的方式常见有下列5种:    (1)不归零(NRZI)调制方式:    (2)不归零倒相(NRZI)调制方式;    (3)编码(PE)调制方式;    (4)改进型调(M)调制方式:    (5)CD格式中的EFM调制方式。
本网站试开通微、小企业商家广告业务;维修点推荐项目。收费实惠有效果!欢迎在QQ或邮箱联系!
试试再找找您想看的资料
资料搜索:
查看相关资料 & & &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copyright & &广电电器(中国梧州) -all right reserved& 若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mail: & &
地址: 电话:(86)774-2826670&音频磁带表面涂层修复技术及其在SMG音频资料数字化项目中的应用--《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一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篇)》2009年
音频磁带表面涂层修复技术及其在SMG音频资料数字化项目中的应用
【摘要】:广播、电视机构保存的数目庞大的音频磁带大部分已出现老化现象,音频信号输出劣化问题日益突出,进行资料的数字化转储重建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而音频磁带涂层修复技术是目前解决音频磁带老化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本文探讨了音频磁带表面涂层修复技术的原理、特点,并和国内外相关技术进行了比较,最后介绍了此技术应用于SMG音频资料数字化项目中的实施情况。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P333.36【正文快照】:
1引言音频磁带表面涂层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表面工程相关原理,研究开发相应的功能涂层和涂覆处理技术,对老化、受损的音频磁带磁层表面进行修复处理。修复后的音频磁带表面与磁头获得更好的贴合性能,其电磁特性指标、机械物理指标得到改善,声音输出质量亦向原录状态恢复。音频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郝宗东;[J];磁记录材料;199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颖翎;;[J];办公室业务;201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晓雯;闵友钢;;[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一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篇)[C];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历史音频修复与数字化保存的实践与思考
原文地址:作者:
(征求意见稿,暂未发表,请勿引用,谢谢!)
历史音频修复与数字化保存的实践与思考
以《丁善德音频计划》、《谭抒真、李翠贞音频计划》为例
Roosevelt Schellenberg
20111027…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und and Audiovisual
ArchivesIASA
“加强对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少数民族史诗等若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抢救。”在文化遗产中,也包括了我国早期民族唱片工业遗留下来的大量宝贵资料。有鉴于此,广电总局于2006年印发《“十一五”时期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也特别强调了“开展档案影片和音像资料修护技术研究。对档案影片和音像资料进行数字化转换、抢救、修复、保存与利用,改善档案影片和音像资料的长期保存环境。”
200820项目组研制开发的《上音》荣获2009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奖。
2011年恰逢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原副院长丁善德先生百年诞辰。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筹备“丁善德百年诞辰手稿图片展”项目,在手稿与音频材料遴选过程中,发现原件保存情况不甚理想,结合2011年4月由图书馆主办的“谭小麟百年诞辰系列学术活动”中关于手稿展览与数字化保存工作坊的经验,决定启动《丁善德音频计划》,准备将丁善德先生重要录音进行原件保存与数字化工作,作为示范样本首先选用的是丁善德先生演奏贺绿汀《牧童短笛》。根据《丁善德音乐年谱长编》的记载,丁善德在1947年曾经为“大中华”灌录过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编号36026,78转:“7月,经过半年左右准备,一切就绪,便写信给巴黎的李献敏,托她和齐尔品(李的丈夫)代为联系入巴黎音乐院学习事。同时又应李士钊约,去上海大中华唱片厂灌制了《春之旅》的唱片。这是他自己灌制的第一部作品的音响资料”。在这次录音之后不久,丁善德先生就启程前往巴黎音乐学院留学,直至1949年回国。另外,需要提及的是,丁善德早在1935年就为百代公司灌录过一次《牧童短笛》和《摇篮曲》,编号A。
另外,挑选了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原副院长谭抒真先生和李翠贞教授合作的舒曼《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作为同时开展的另一计划:一方面是考虑到这张唱片的珍贵程度(李翠贞教授仅有的建国后录音);一方面也考虑到这是一张录制于60年代的密纹慢转,与前述丁善德先生的唱片在材质上(一个是虫胶,另一个是聚乙烯)、转速上等都有所不同。1962年,中国唱片总公司上海公司较为集中地灌录了一批西方古典音乐作品和中国艺术音乐作品。比如,M505和M506两张都是顾圣婴演奏舒曼、李斯特和肖邦的作品。M507则是谭抒真、李翠贞合作的舒曼《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M508是吕其岭演奏的《嘎达梅林》,M514是蔡绍序《嘉陵江上》专辑,M515是高芝兰《外国歌剧选曲》专辑。而M519、M520则是匈牙利专家戴阿克·阿格纳什演奏的《安达卢西亚浪漫曲》和《奏鸣曲》专辑。谭抒真和李翠贞两人的录音数量都很稀缺,建国后李翠贞的录音仅这张舒曼《小提琴奏鸣曲》。事实上,(中国唱片总公司1958年后出版的小提琴与钢琴唱片也仅两张,另一张是陈又新小提琴独奏、朱雅青伴奏的格里格《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这张唱片的珍贵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丁善德演奏《牧童短笛》的唱片,前后共查到4套(见图1),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破损。选用的这张是品相相对最好的,没有明显的裂缝、划痕,也较平整,因此,作为本次转档的原件。原件唱片的封面均遗失,现存保护封套都是图书馆后来统一加上的。因此,唱片信息不全,仅能依靠盘芯信息进行编目。谭抒真、李翠贞合作的舒曼《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唱片库房内有2套,品相较好,无明显裂缝、划痕和不平整现象(但有较多的霉点),封面也保存完好,封底有作品介绍等,较为详备,可资参考(见图3)。
11月22日,美国国会图书馆叶娜博士、台湾师范大学数位典藏中心黄均人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吴婉君、黄予祈学术助理讲解了《数位时代的音乐典藏工作》。从音频数位典藏的理念、历史、工作流程、设备、著录等几个方面对音乐典藏工作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说,并就丁善德音频计划的索引指南制作进行了研讨。
11月23日,黄均人教授团队和钱仁平教授团队共同对设备进行调试。丁善德音频计划所涉唱片为10英寸粗纹快转(78转)唱片,需要使用快转唱机采录。器材为Amari唱机,TSD唱头(黄均人教授提供)。谭抒真、李翠贞音频计划所涉唱片为7英寸密纹慢转(33转)唱片,使用Linn唱机,Linn唱头(见图2)。对丁善德演奏《牧童短笛》的采录进行了两次:第一次因传送皮带意外脱落而被迫中断;第二次则成功采录。11月24日10时至中午11点30分,对谭抒真、李翠贞演奏的舒曼《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进行了采录。以上两次采录,使用采样率标准为96kHz,24 bit,文件格式为BWF
(*.wav) File。
原件典藏流程主要包括(见表1):
取得:原件属于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历史馆藏。工作坊开始前按照程序调出唱片库房。
登录:制作原件与处理后资料之对照表,使后来者可在不见原件的情况下基本了解处理前的状态。
表2:丁善德演奏贺绿汀《牧童短笛》
表3:谭抒真、李翠贞演奏舒曼《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
处理:原件均已于工作坊开始进行超过两天以上的压平矫形等谨慎的预处理。
保存:数位转档情况见前述。对于历史音频文献,采录时考虑以三种不同方式保存,即:1、典藏母带档(Preservation Master
File)原件由播放设备播出后,经过数字硬盘录音机以一比一时间录制,采用高规格采样率进行保存后产生的原始档案,不做任何修改和润饰。2、中继母带档(Preservation Master
File)原件经播放设备播出,通过数字硬盘录音机以一比一时间录制。但进行等化曲线调整,对典藏母带档进行“非内容修改”的技术性调整。3、后制母带档(Production Master
File)经过后制调整,代表原件完整内容的单一、连续档案,同时提供使用者依不同需求进行复制或者转档使用。
工作实践中,遵循以下原则:
S/Nstandard pitchdynamic rangefrequency spectrum distortionlevel5
脉冲信号检测与中继处理,其流程见图4:
命名:关系到内容物的识别、流程环节传递等问题,一旦出现重号等就会造成极大的困扰,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需要认真制定相应规则。通过国会图书馆与台湾师范大学数位典藏中心专家和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同行的讨论,根据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藏资料实际情况,拟定了音频数字档案的命名规则:
1、单位代码:SHCML;
2、年代代码:20XX+自然序号;
3、典藏母带:sr声音原件卷号;
4、盘面序列:第一面第一段第一部分;
5、类型代码:pres指典藏母带,preslnt指中继母带,prod指后制母带。
由此,丁善德音频计划的编号规则为:SHCML
201101_sr01_010101_pres_.wav;谭抒真、李翠贞音频计划的文件分别为:SHCML
201102_sr01_010101_pres_.wav;SHCML
201102_sr01_020101_pres_.wav。
其分轨之后的文件命名为:
SHCML201101_sr01_01_tr01_prod_.wav
SHCML201102_sr01_01_tr02_prod_.wav
SHCML201102_sr01_02_tr01_prod_.wav
SHCML201102_sr01_02_tr02_prod_.wav
关于历史音频编目所采用的格式问题,目前国内并无强制性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因此,工作坊专家与同仁建议参照相关国家标准草案与都柏林核心集(Dublin Core)相关原则来加以制定并规范。
DC元数据中与音频著录相关的核心内容包括:名称(Title)、创建者(Creator)、主题(Subject)、描述(Description)、类型(Type)、格式(Format)、出版者(Publisher)、来源(Source)、语言(Language)、日期(Date)、识别码(Identifier)、关联性(Relation)、著作权(Rights)、时空范围(Coverage)等。
根据《音频资料描述元数据规范》的规定,增加了三项音频资料核心元素,即在“名称”中增加“版本”(Edition);在“创建者”中增加“背景”(Background),在“主题”中增加“源载体”(Source Medium)。
以下择要描述:
名称,包括正题名、副题名、说明题名文字等,对于题名的规范问题,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尤其是通称曲名的著录。
创建者,应依照音乐创作的一度、二度、三度创作顺序,先个人后团体为原则,即依照创作(作曲、编曲、撰述、编辑、改编等)、演绎(个体演奏、个体演唱、团体演奏、团体演唱、指挥、导演、制作、舞美等)、制作(摄影、录音、照相、剪辑、评论等)进行著录。
主题,包括可控主题词、不可控的关键词(除题名、责任者之外)等,关键词的给予由高级编目人员完成。可控主题词应按照《汉语主题词表》(CT)、《中国图书馆分类法》(CLC)、《国会图书馆主题词表》(LCSH)进行规范操作。
描述,内容应包括对物理本体的描述、对事件的描述、对时间地点的描述,以及相应的业务注记。
格式,应重视“技术细节”(Technique)子字段,应对立体声、单声道、音轨数量、播放速度等进行描述,这对于唱片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标识符,是特定环境中确认音频资料的唯一标识。常见的是国际标准音像制品编号(ISRC)等,但历史音频资料有其特殊性,需特别关注有“公司编号”和“模板编号”两个标识符,这对于音频资料的断代、版本考证都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如能识别,应将唱片上的暗码著录在内。
其余字段依照内容之需要随时增删。需特别给与关注的是,要列出一个数字化资料的描述字段。其内容应包括(见表4):
结语:启发与后续
1、工作坊(Workshop)的形式创新。工作坊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在图书馆学界的应用却并不广泛。大多图书情报学界的学习,大都是依靠培训来完成的。但在历史音频的数字化保存方面,却存在着很多未知领域,有些共性的内容已经得到解决,个性化的内容仍需要进一步研讨。因此,采取工作坊的形式,通过专家(更准确地说是该领域的先行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共同劳作、互动交流,会使后来者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不同区域的典藏单位的个性化问题也能在工作坊中得到充分的揭示,反过来有助于拓展专家对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正所谓教学相长,在Workshop中没有老师也没有学生,只有先行者与后来者,相互作用,相互竞赛,必然会碰撞出新的创意。
2、原件保存才是重中之重。以往国内的数字化工作,往往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编目规则的统一、交换格式的规定、规范档的建立、数据库的构建等方面。比较忽视对原件的保存。通过本次国际工作坊,我们了解到海外同行的经验与原则:原件保存才是重中之重,并需给予最高级别的重视。技术在不断的进步,方法手段在不断提升,但原件却只有一份,一旦损坏则无法复原,不可再生。因此,需要在原件保存上制订出完整的操作守则加以规范。
3、数字化保存以不破坏、不提升为主要原则。以往国内的历史音频研发路线中,对于数字化之后的降噪和修复工作极为重视,认为具有相当大的研发空间。上海音乐学院的《历史音频修复与数字化保存技术研究》和《基于本体技术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重制技术研究》都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来完成的。其学术成果既得到了学界的肯定(荣获2009年度文化部创新奖),也得到了这次与会的海内外专家的响应,专家均表示在这一方面上音已很前沿,修复后的产品已达到了正式出版的水准。然而,历史音频数字化的概念同样在于原件保存,无论原件破坏情况如何,是否能够拯救,都应在第一时间予以采录,并以高规格之格式加以保存。对于中继、后制工作,同样也应以不破坏、不提升为原则,所谓“修旧如旧”,盖如此说。
4、历史音频的数字化工作需要多方协作。历史音频的数字化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交叉工程。正如修复敦煌壁画,最重要的力量是艺术家和艺术工匠的参与,之后才是各方面科技专家的参与。历史音频的综合性数字保存必须由音乐家、音乐学——音乐人类学专家、声学专家、数字信号处理专家和计算机专家的参与。修复音响的音质如何把握分寸,如何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有些问题并不是技术专家或者技术指标所能解答的,这就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表演艺术专家来参与评价。而上音恰恰具有这方面无可置疑的优势地位,即拥有大量的素材(积累85年的丰富馆藏)、一流的专家团队(作曲、音乐学、音乐工程、音乐表演)和实力雄厚的物质条件(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历史音频修复工程实验室)。而音频资料采集、编目、修复与应用则是一个跨学科的系统工程,其流程见图6:
4、历史音频数字化保存工程任重道远、前途无量。国内各大典藏机构的藏品体量极为巨大,仅上海音乐学院的历史音频收藏就有约20万件。如何将如此巨大数量的文献进行综合性的数字化与保护,是一个无法回避与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图书馆人特别是音乐图书馆人来接力完成,因此说任重道远。而历史音频的综合数字化保存研究的应用前景又十分广阔,可以在图书馆、档案馆、音像资料馆等拥有历史音频资源的单位进行物理清洗、信号采集、信息编目、音频修复等一系列数字化工作,为保存下这些珍贵的历史音频文献、拯救文化遗产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能为我国历史音频音像制品的制作、出版提供强大的资源和技术保障,并为这一文化产业提供大量优质的节目资源。
历史音频的综合数字化保存研究与应用,迫切地呼唤着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必须尽快开展融会音乐学、图书馆学、音像工程学等学科的“音乐图书馆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Day, Timothy. A Century of
Recorded Music: listening to musical histor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0
Seeger, Anthony. The role of
sound archives in ethnomusicology today. Ethnomusicology. Spring /
sumer. 1985
中央档案馆声像档案管理简述[J ].
档案学研究. 1998年3月
音频档案数字化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03年1月
音频档案母版制作初探[J].
音响技术. 2006年1月
. [A]. .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音频的数字化与处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音频的数字化与处理
上传于||文档简介
&&案​例​大​赛​ ​一​等​奖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音频数字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