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美亚1号玉米种子玉米种子是转基因的吗

洋玉米种子在中国攻城略地 国内不少种业公司以套牌等方式维持生存
又到一年备春耕季节,黑龙江兰西县农民高江却始终买不到美国品种先玉335.这种种子每公斤价格达到六七十元,是普通国内种子的五倍左右,但在种子市场上却很抢手,很难买到。高江早就决定不买国产种子,最后买了同村人从吉林省四平倒运过来的先锋335.售卖者告诉他,其实先锋335就是先玉335的套牌生产种子,品质上并没有区别,而价格只是后者的一半左右。(先玉335相关报道:先玉335再度陷入转基因风波)
与高江的选择趋同,近两年,黑龙江农民渐渐倾向于种植洋玉米种子。据黑龙江省农业厅统计,仅2009年和2010年,先玉335的种植面积就达到775.8万亩。仅此一种种子,就已占据黑龙江玉米种植面积的5%.
此外,黑龙江北部的早熟玉米区也早已被德国KWS公司的德美亚系列品种占领。2005年到2010年期间,仅该系列品种之一的德美亚1号,就种植了453.8万亩,占据了该品种适应地区面积的50%以上。
黑龙江目前并非洋玉米种子攻城略地最猛烈的地区。据了解,目前先玉335在吉林已经占据该省玉米种植面积的20%.大力度营销先玉335的铁岭先锋公司,为美国杜邦先锋公司独资所有,目前在中国东北、华北各省,都已申请获得种子进入市场资格。从品种上看,除了先玉335外,还有10多个玉米品种。
不仅杜邦先锋在扩大中国市场,瑞士的先正达公司和美国的孟山都公司也都在做同样的努力。
有消息称,先正达与孟山都,也一直在中国境内试种或推广种植本公司的玉米新品种。 ??
从玉米种业的逐渐失守,很多国内专家看到粮食安全的危机。东北农业大学教授金益预言,如不采取相应对策,我国的玉米种子市场,10年后将被跨国种业集团控制。值得重视的是,玉米是杂交作物,农户需要每年购买种子。控制了玉米种子市场,就意味着间接控制了中国玉米粮食市场。
蓄势待发的洋种子
据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了解,近一两年的粮食收购季节,至少在黑吉两省的玉米收购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部分国家储备粮库和小贩只收先玉335品种。吉林省吉林市的一位农民在网上抱怨说,现在收粮不看水分和色泽,居然指定收购一个品种。
而这种洋玉米种子确实具有高产、抗倒伏、脱水快、水分少、发芽率高等优点。金益也承认,国内其他科研单位,至少东北农业大学,现在尚不能选育出比先玉335更好的品种。 ??
除了受到粮食收购商热捧,先玉335的营销策略也使其更受农户和经销商欢迎。
2007年,先玉335刚刚打入黑龙江市场时,几十万斤免费种子提供给农户试种,厂家与农户之间还签订协议--种植该种子产量不高可获赔偿。此后,该种子很快受到广泛认可。金益介绍,与此相比,国内种业公司碍于自身资金有限,大都是一村一屯试种,新品种的推广速度远没有这么快。
先玉335走缺口经营战略,市场价格一直维持在高位。厂家批发给经销商的价格又相对较低,较大的利润空间也使经销商更愿意售卖先玉335.在黑龙江绥化市的一家种子店,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经销商进货价每斤12元,而市场售价却可以达到24元。而国内较强势的玉米种子郑单958进货价为4.2元,售价仅为5元,利润不足1元。
令金益更为担忧的,并不是先玉335这一个品种的汹汹来势。据他介绍,铁岭先锋公司在全国早已申请获得十多个品种的市场准入资格,仅在黑龙江省就早已申得5个。但据了解,除了先玉335外,其他4个品种并未大力度推向黑龙江市场。并不是这4个品种不好,其中名为PR3394的,就比先玉335种质还要好。先锋公司不久肯定还会多品种齐轰中国种业市场,那时种业市场势必会沦陷。金益说。
对于洋玉米种子占据国内市场的危害,此前曾有先玉335是转基因玉米种子的传言。
金益解释说,该玉米种子的父本自交系专利说明上,确实有可用于转基因或突变研究的含义,其专利归类也在转基因或突变这一类,因尚有自然突变的可能性,所以不能断定先玉335就是转基因玉米种子。但金益认为,即使抛开转基因一说,洋玉米种子若占据中国市场,一旦外国种业公司断货或拒绝供应,势必造成中国玉米无种可种的局面。
企业规模:国内几千家只相当国外一家
自2000年《种子法》颁布后,中国种业才开始市场化进程。由于起步晚,大多种业公司规模都很小,市场竞争力不足。黑龙江垦丰种业公司总经理刘显辉说,国内8000多家有玉米种子生产资质的公司,加起来规模也没有孟山都或杜邦先锋等外国种业巨头一家大。在黑龙江省内,种业公司多达160多家,注册资金超过3000万元的,不到10家。
在国外种业巨头大规模进入的竞争压力下,国内种业公司很多以套牌和仿冒等方式维持生存。农业部发布的调查显示,在现有的8700多家种子企业中,30%的种子企业存在无证经营、仿冒种子、套牌种子的侵权违法行为。目前国内合法生产经营郑单958的,只有5家企业;不合法的,却多达40余家;市场上销售的先玉335种子,超过一半都是仿冒品种。
大部分种子企业都不具备科研能力;稍有实力的,就向科研单位购买专利;剩下的,则不是仿冒就是套牌。金益说。
垦丰种业是黑龙江同行业的领头羊之一,注册资金3000万元。但其现有的5个为公司带来效益的玉米品种,却没有一个是公司自主培育的。作为较大的种业公司,垦丰种业近年也建立了自己的研发队伍,可成效并不明显,26个研发人员中,15名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虽然有朝气,但缺乏经验。刘显辉说。
而黑龙江另外一家较大型种业公司--丰禾种业的科研力量相比之下更弱。据了解,其科研带头人只在东北农业大学短期进修便走马上任。
与国内种业相比,跨国种业更有实力聘请学历层次较高的研发人员。据了解,铁岭先锋公司目前招收研发人员只限博士毕业生。东北农业大学毕业的张志坚两年前在铁岭先锋公司谋得田间技术员的工作,其称,仅以田间技术员的工作作比对,铁岭先锋公司的待遇是其他国内种业公司的1.5倍。
造成国内种业企业科研能力不强的另一个原因,是产学研脱节。
据了解,诸如东北农业大学等农业院校,一般都有较好的育种研发基础和人才队伍。但在现有评价体系下,校方更感兴趣的,是教师的学术论文,而不是研发出来的专利。在东北农业大学,选育的新玉米种子品种获省有关部门审定不会获得奖励,而因此项专利而形成的论文却被列入奖励范畴。好在东北农业大学还是把新品种通过审定算作教师的科研成果,而在很多大学,选育新品种并不涵盖在考核教师的内容之中。所以,常常是高校的论文数量上去了,育种的水平却下来了。金益说。
高校选育出新品种之后,成果向企业转化又成为难题。像东北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这样的学校下属单位并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科研成果转化必须经过学院、学校的层层审批。东北农业大学此前曾将选育的玉米品种东252转让给企业,而这个转化过程耗时两年。
此外,政府对科研项目投入较少,且大部分资金落到科研单位,企业很少沾到边。但即使如此,科研单位却也认为所投资金是不足够的。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科技厅在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项目上,前三年的投入仅260万元,其中48万元用于玉米项目,具体到每个育种单位每年仅1.5-2万元。黑龙江省农业厅农业良种化工程的中标品种投入5-10万元,相对多一些。但金益说,维持一个育种单位运作一年的花费至少要80万元以上,而5-10万元,远不足以弥补育种单位在每个品种选育过程中的消耗。
如何打造国内种业航母
如何使国内种业维持或增强市场地位,使其不至于在种业竞争中全军覆没?
金益认为,眼前的办法就是各省能放开种子进入市场的审核标准,使国内种业公司的更多品种进入市场,以群狼战术应对跨国种业集团这几只猛虎。
但刘显辉的垦丰种业更希望做强自己,打造国内种业航母来应对挑战。目前垦丰种业每年会拿出1000万元用于研发,这在国内种业企业中算是大手笔。而此外,垦丰正在计划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募集资金。募得资金后,垦丰种业首要的计划就是成立自己的育种研发中心和收购科研单位。
事实上,在目前企业科研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垦丰种业这些较大型的种业企业为强化科研也已经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垦丰种业每年为黑龙江农垦科研育种中心提供100万元研究经费,并协议对选育的新品种,垦丰种业拥有50%知识产权和100%的市场开发权。此外,垦丰种业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也在探索,企业聘请的专家人事关系放在大学里,专家在校承担教学任务,选育出新品种后,专利及市场开发权归企业,而研究论文归校方。
就校企之间合作方面,金益作为黑龙江省政协委员,日前也在黑龙江省政协会议上提出相关建议。
金益认为,可以考虑在政府主导下,由科研院校与企业共同申请形成项目合作组,资金由政府配套和企业自筹,开展贴近实际生产需要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以企业为主转化开发。
对于校企间的人才流动,金益建议科研院校应鼓励相关人员到企业兼职,科研成果校企共享,但仍需以企业为主开发转化。此外也可以考虑将科研院校的相关人员整体转到种业公司,保留事业身份,实行企业管理,研究成果归企业所有,以便快速转化科研成果。 ??
据了解,吉林省农科院此前也尝试过,在保留事业编制的情况下,将人员转到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但目前国内做过这种尝试的还只是极少数。
而在种子销售市场方面,金益认为,规范种子市场的执法主体不明确,农业、工商、质检、技监等部门都可以找到执法依据,也都参与市场执法,工商部门可以开展红盾护农活动,质检部门也可以插手检察种子数量,农业部门对种子品种也有管理权限。多头管理不利于市场的规范和净化,不如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农业生产资料综合执法队伍。
456游戏大厅完整版“德美亚”收获金色的秋天_垦丰种业-爱微帮
&& &&& “德美亚”收获金色的秋天
金秋十月,丰收的季节。老百姓把玉米棒子扎成堆、摊成片进行晾晒,十月的龙江大地被装扮成了金黄色。受“厄尔尼诺”影响,今年春季低温多雨,垦区玉米播种滞后,出现大量粉籽现象;夏季干旱和大风天气频发,造成玉米大量倒伏。多数玉米品种没能抵挡住灾害的侵袭,导致毁种,给农民造成了很大损失。然而,有一个玉米品种却创造了奇迹,成为农民心中过硬的品牌。它就是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德美亚”。今年,“德美亚”系列品种虽然也受到了天气影响,但仍然相对高产,得到广大种植户的认可,被农户誉为“抗灾品种”。从今年秋季的收获情况来看,牡丹江、鸡西等地区“德美亚3号”表现最好,平均亩产在800~850公斤;富锦、同江等地的“德美亚”系列品种平均产量略高于历年;鹤岗、双鸭山等地受干旱影响较大,但“德美亚3号”平均亩产仍然保持在700~800公斤的水平;在北安、黑河等地,虽然也受到干旱影响,但“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仍维持在亩产600~650公斤的水平。引种“德美亚” 农户收获“金棒子”延军农场种植户曾延江今年种了20多公顷“德美亚1号”,收获完的玉米脱水速度快,饱满度好,作为硬质玉米,收购商非常欢迎。10月5日收获完之后直接卖粮,平均公顷产量达1万公斤,去除成本,每公顷纯收入6000元。胜利农场种植户李秀莲种植的100亩“德美亚3号”玉米今年获得了亩产925公斤的好收成。近3年来,她一直选种北大荒垦丰种业提供的“德美亚”系列优质品种,效益颇丰,累计获利20多万元。“优质品种就是好,种着放心。”采访时,李秀莲高兴地对笔者说。和李秀莲一样,这个农场其他一大批种植户今年种植“德美亚”系列优质品种也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为什么“德美亚”能抵抗自然灾害,屡创高产奇迹?这都归功于它的品种优势和垦丰种业成熟的种子处理技术以及配套栽培技术与服务。“德美亚”抗低温能力强、不粉籽。近3年,我省春季低温冷害频发,对玉米耐低温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德美亚”系列品种在此方面表现出了优异的抗性。在长期低温情况下,“德美亚”仍保持正常出苗,且芽势强,拱土能力强,有许多播深达7~8厘米的种子仍能达到较高的出苗率。“德美亚”产量稳定性好、可塑性强。在有利的天气条件下,在栽培措施得当的情况下,“德美亚”系列品种的产量优势可表现得淋漓尽致。2014年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其产量也比一般品种高出许多。“德美亚”脱水快,上市早,售价高。“德美亚”系列玉米品种后期脱水速度非常快,在适宜的种植区域内,在正常播期种植的情况下,可实现机械直接收粒,地头卖粮,省时省力,并可提早上市,抓住玉米商品粮市场空白期,单价优势明显。这一点,“德美亚3号”表现尤为明显。而“德美亚1号”品质好,销售价格高。好的产量加上好的销售价格,“德美亚”为种植户创造了高效益。去年,一些种植“德美亚3号”的种植户每公顷纯利润在1.3万元左右。“德美亚”种子处理措施好。多年来,垦丰种业坚持每年投入上百万元,致力于种子处理技术的研究。他们安排专业人员,使用进口专业设备,引进国际领先的种衣剂,通过对种子进行处理,达到标准化生产、控制病虫害和提高产量的效果。今年垦丰种业提供的“德美亚”系列种子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仍然表现良好,可以说种子处理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德美亚”可实行精密播种和籽粒直收,让种植户乐享耕作与收成。播种与收获是耕种的两个重要环节,为此,垦丰种业投资上亿元购进了精选种子的机械设备,经过精选的种子,籽粒大小均匀一致,为精密播种创造了条件。精密播种省人工更省种子,并且能保证苗齐、苗均、苗全、苗壮。在玉米收获时节,玉米机械粒收又帮上了大忙,以其省时、省工和减少成本等优势,被农民朋友认可。“德美亚”系列玉米品种具备的早熟、抗倒伏、脱水快、适合机械化作业等特性,非常适合籽粒直收这种方式,农民直收直卖,省心省力。“德美亚”种植技术更科学,配套服务送到家。垦丰种业不仅提供优良品种,还为终端用户提供种、管、收配套方案,实现客户收益最大化。近两年,垦丰种业不断完善技术服务平台,建立以农户为对象的服务体系,健全终端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模式,不断壮大技术服务力量,在技术服务的质量、覆盖范围和及时性等方面均有较大提升,确保能快速及时地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公司通过室内和田间培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同时,公司还通过更新网站、发送报纸、建立微信平台等措施拓宽种植技术发布渠道,让种植户及时了解各时期的种植技术,受到广泛欢迎。“德美亚”带来新变革在我省高寒高纬度地区,由于“德美亚”系列早熟玉米品种的推广引进,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近2000万亩,粮食增产近1000万吨,成为我省北部第三、第四积温带地区最大的玉米主栽品种,占适宜区市场份额的70%以上,让原来不能种玉米的地方能种玉米、原来能种玉米的地方产量更高。曾经,因缺少适宜种植且高产高效的轮作品种,我省北部地区6000多万亩耕地逐渐变为“清一色”的大豆产区,连年种植导致大豆重迎茬问题日益突出,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病虫害多发,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遭遇严峻挑战。自2009年开始,北安管理局打破高寒地区“禁忌”,引进垦丰种业的优质早熟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进行种植并取得成功,为粮食增产、职工增收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德美亚”值得信赖近年,市面上有传言称“德美亚”是转基因品种,而且吃了用“德美亚”品种玉米加工成的饲料,猪不长肉,鸡不下蛋。于是,许多农户对“德美亚”望而却步或敬而远之。但在事实面前,谣言只会不攻自破。在国际上,转基因玉米主要转入两种基因,一种是抗草甘膦除草剂基因,另一种是BT基因,即抗虫基因,就是让玉米便于管理。用草甘膦除草剂除草,不发生虫害,易获得高产。但是“德美亚”系列品种用上草甘膦植株死亡,而且也发生虫害。因此它不是转基因品种。实际上,“德美亚”系列品种亲本引种自德国,在德国及欧盟是严禁进出口转基因农产品及农作物的。所以,“德美亚”若为转基因玉米则不会被德国出口。国家目前还没有开放对玉米转基因品种的审定,德美亚品种是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的品种,省农委2004年78号发审定、登记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文件(审定“德美亚1号”),省农委2013年第007号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通告(审定“德美亚3号”),审定证书俱在。同时,垦丰种业还委托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做过试验,试验分为三组,I组为德美亚玉米与其他玉米品种各占50%,试验II组为100%德美亚玉米品种,对照组为100%其他玉米品种,得出了《德美亚1号饲养育肥猪的试验报告》、《德美亚1号玉米饲喂肉种鸡的试验报告》,试验结果为区组间试验没有明显差异。一个成功的品种要经过时间的考验,经历研发、培育、推广的过程,最终孕育出美丽的果实,“德美亚”亦是如此。垦丰种业始终秉承“品行天下,质创未来”的经营理念,用追求卓越的精神,真正把最好的种子和最诚挚的服务带给每一位种植户。垦丰种业将“立足龙江、辐射全国、走向世界、振兴民族种业”作为战略构想,以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大型种业集团为发展目标,借助资本市场,改革体制机制,利用资本市场力量不断推进企业快速成长,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和变革,使资本市场化与管理信息化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辅翼,锁定国际化发展目标,力争在3年内完成国内外种子产业布局,进军世界种业市场。
点击展开全文
收购、生产、加工、销售农作物种子及进出口业务;植物新品种选育。一般经营项目:农业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请问德美亚玉米种子是转基因的吗,连续种植对土地有影响吗?_百度知道
请问德美亚玉米种子是转基因的吗,连续种植对土地有影响吗?
  德美亚玉米种子不是转基因的,连续种植对土地没有影响。  德美亚1号、2号、3号系列玉米品种是黑龙江垦丰种业有限公司独家从德国KWS公司引进,2004年以来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黑龙江农垦总局品种审定委员会陆续审定推广的优良品种。德美亚系列玉米品种以其早熟、高产、优质、抗病、耐密、农艺性状好、适应性强、适合全程机械化栽培等特点,创造了在高寒、高纬度、冷凉地区玉米种植上的新突破、在种植密度上的新突破、在早熟品种产量上的新突破、在栽培措施上的新突破。德美亚系列玉米品种现已成为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玉米种植区域最受欢迎的主栽品种。特别是德美亚1号、2号的推广应用改变了黑龙江省高寒地区无玉米品种可种的历史。今年,德美亚系列玉米品种在黑龙江垦区种植面积达700万亩,占垦区玉米种植面积的55%,为黑龙江省成为中国第一产粮大省和“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品种特性  德美亚1号是黑龙江垦丰种业有限公司从德国KWS公司引进的早熟玉米三交种,200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德美亚1号在适应区种植生育日数110天左右,需要≥10℃活动积温2100℃。种子耐低温能力强、出苗快,茎秆紫色、活秆成熟,株型半收敛。成株株高240厘米,穗位80厘米, 果穗锥形,穗长18~20厘米, 穗行数14行,行粒数38粒,百粒重30克, 籽粒橙黄色,硬粒型,容重780克每升,粗蛋白9.06~9.11%、粗脂肪4.17~5.17%、赖氨酸0.24~0.29%、淀粉72.28~74.12%。  德美亚2号是黑龙江垦丰种业有限公司从德国KES公司独家引进的早熟玉米单交种。200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德美亚2号玉米品种,种子耐低温,幼苗第一叶叶鞘紫色,叶片绿色,成株株高230厘米,株型紧凑,茎秆坚韧,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果穂圆桶型,穂轴红色,穂长19厘米,穂行数14~16行,百粒重30克,籽粒偏硬粒型,黄色,品质好,容重780克每升,粗蛋白含量11.1%,粗脂肪含量5%,淀粉含量72.5%、赖氨酸含量0.32%。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丝黑穂病。在适应区种植生育日数108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000℃,适合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下限种植。  德美亚3号是黑龙江垦丰种业有限公司从德国KWS公司引进的玉米单交种,2010年通过黑龙江农垦总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德美亚3号幼苗第一叶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幼苗出土快,长势强,成株株高295厘米,株型紧凑,叶片分布合理,茎秆坚韧,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果穂圆柱型,穂轴白色,穂长19.2厘米,穂粗5厘米,穂行数14~16行,轴细粒深,出籽率高,籽粒马齿型、黄色,品质好,百粒重32克。在适应区种植生育日数11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不是转基因的,对土地没有影响。
您能肯定吗,我们2014年要大面积种植,据说不能连种,跪求专家解答。
据谁说的呀?肯定不是转基因的,国家还没有批准转基因玉米推广种植呢,可以连续种植,但有一点要注意,任何作物连续在一块地上种植,也就是俗说的连茬,对产量都会有点影响,但玉米影响不大。
提问者评价
您 的解答使我受益匪浅,谢谢
玉米种子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转基因不好的吧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当前阅读:【02版●省政协全会】
大豆的保护关乎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作为我省最具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却急剧缩减,行业整个产业链条陷入困境
拯救龙江大豆该出“重拳”下“猛药”
广袤无垠的黑土地,孕育着无限生机和发展潜力。陆昊省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除再次倡导“推动农业在‘卖得好’‘种的更好’方面实现突破”外,首次提出“清醒看到国家粮食收购价格的‘天花板’”。龙江农业发展向何处去?已成为决策者和专家们必须要做出回答的一道重大课题。几位政协委员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我省农业生产中最具特色和发展潜力的种植品种,那就是:大豆。
建保护区出手拯救大豆
大豆在我国东北地区已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我省巴彦县至今还保留有东北大豆原产地的标识,产于世界三
大黑土带的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被公认为全世界品质最好。
省政协委员、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戚国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烈呼吁建立黑龙江大豆保护区。他说,目前,我省大豆行业的整个产业链条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如果政府再不出手拯救大豆,那么,龙江大豆的命运将就此终结。
据戚国强介绍,截至2014年,中国自产大豆总量已不足800万吨,我国农民生产大豆仅成本就已超过4000元/吨。据他的调查,黑龙江省2005年大豆种植面积为6323万亩,各积温带均有种植,平均产量超过300斤/亩,到了2013年,中国科学院精准卫星遥感数据显示,大豆种植面积不足2600万亩,2015年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只有2000万亩,主要分布在第四、五、六积温带上的低产田,平均产量只有200斤/亩,黑龙江大豆已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戚国强委员表示,大豆的保护关乎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期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政府必须以第一责任人救赎大豆种植和加工,保住非转基因大豆最后一块净土。在玉米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我省应再次回归种植面积万亩,优化农业种植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这才是真正的利国利民,富民强省。
出台政策支持“复兴”大豆
省政协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中心主任杨谦教授则认为,大豆不是普通的农产品,而是重要的战略物资。黑龙江是世界大豆的故乡,是全球大豆种植资源、栽培技术、科技人才的发源地。我国近几十年来大豆生产规模和水平不断下滑,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必须尽快挽回损失。
杨谦委员说,黑龙江省政府和中央政府应该回到大力推进我省、我国大豆生产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根据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大力支持我国、我省大豆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省政府和中央政府要对大豆种植生产、大豆深加工给予必要的补贴,对于相关的农民、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国家要根据实际需要加大对大豆育种、病虫害防治、耕作栽培等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制的支持力度,把近几十年由于政策误导所造成与国际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直至消除。
杨谦委员还表示,国家应根据大豆深加工的实际需要,瞄准国际前沿,加大对相关理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制的支持力度,为大豆复兴做好技术支持和未来的技术储备。
大豆保护价格应该提高
一直在为“去库存”忙碌的省政协委员、省粮食局局长胡东胜长期奔波在农业生产一线,了解基层情况。他提出“稳水稻、压玉米、增大豆”的观点,胡东胜委员说,“稳水稻”符合总书记讲的口粮的绝对安全;“压玉米”首先要将跨区种植的压下来,北纬45°的肇东、呼兰、双城玉米品质量很好,很受欢迎。而我们现在的玉米还在向北扩军,连黑河、呼玛这些北纬47°以上传统的麦豆产区都开始种玉米了,这是违反科学规律的,品质怎么可能会好。他以我省高产的玉米品种“德美亚”为例,往外省市调粮的时候人家一斤都不要,而我省一些地区还在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对国家2014年公布的大豆保护价2.4元/斤,他认为,大豆目标保护价至少应提高到3元/斤以上。胡东胜委员说,应该给予黑龙江大豆明确的扶持政策。
黑龙江大豆加工以压榨为主,受国际转基因大豆价格的冲击,我省大豆加工业已经被人家“打垮了”,加工企业几乎都处于全面亏损或倒闭状态,广大豆农也在市场的打压下,被迫放弃大豆种植。
胡东胜说,我们优质的非转基因大豆绝不应该与美国转基因大豆相提并论、保持在相同的价位,一定要把这个价格拉开。如果大豆收购价能达到3元以上,与种玉米相比收入没有减少还能增加一些,农民就可以接受了,也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转基因玉米种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