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现在在柯桥想知道哪里现在还有黑网吧吗,我想去玩游戏,有知道的麻烦告诉我下具体位置,非常感激

我的郑州教育
 loading......
专家谈:让孩子远离网吧
  &访问量:&
&&& 1、积极应对互联网的挑战
  面对互联网的挑战,如果我们还抱着传统的、僵化的、陈旧的观念不放;如果我们不接受新事物,不研究新问题,不能尽快融入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必然要被淘汰。
  互联网的到来让我们的家长缺乏心理准备,也让我们猝不及防。它给我国的现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千百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的求知模式都是以老师为主的知识传授,这些知识都是经过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多年筛选的良性知识。孩子们的求知空间非常有限,生活环境相对狭窄,成长过程相对单纯,很少有机会受到精神污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世界各民族的多元文化相继涌入,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变得复杂化了。互联网上信息的多元化让孩子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孩子们又没有能力进行筛选和鉴别。在孩子们频繁接触电脑的同时,大多数家长对计算机并不了解,相当一部分家长是“电脑盲”。我们的父母既不能给孩子以正确引导,又没有能力帮孩子把关和筛选,孩子们在网络上基本上是放任自流,处于失控状态。
  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革命和继之而来的信息大爆炸,孕育出很多新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这些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是处在萌芽阶段,自身并不完善,需要有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一个滚滚洪流的出现,必然会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面对新生事物,成年人还不知所措,何况是世界观还没有形成的孩子呢?互联网上游离着大量的色情、暴力、赌博、迷信和反动的信息,未成年人抵御诱惑和抗腐蚀的能力比较低,在网上受到不良文化侵蚀的机率就高得多。如果家长懂得网络,就比较容易引导和帮助孩子健康上网;如果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孩子一个人在网吧是很难控制自己的。
  神秘莫测、奇妙无穷、发展迅速的网络科技,让求知欲强烈的孩子们充满了憧憬。伴随着这种憧憬而来的疯狂和陶醉,实际上是孩子们对未知世界好奇心的表露。我们的家长既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又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能等闲视之。
  我在前面已经说过,这一代中学生的父母大多生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原因导致他们文化层次比较低,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陈旧;现在的中学生则出生在改革开放后,成长在互联网时代,接受的是多元文化。完全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导致两代人在观念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继而难免产生巨大的鸿沟。这条鸿沟的出现让我们的家长手足无措。怎样面对互联网时代,怎样教育互联网时代的孩子,是摆在这一代家长面前的全新课题。我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特殊使命,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我们既要让孩子接受现代文明,又不能让下一代遭受附着在现代文明之上的“病毒”的侵害。
  面对互联网的挑战,如果我们还抱着传统的、僵化的、陈旧的观念不放;如果我们不接受新事物,不研究新问题,不能尽快融入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必然要被淘汰。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尽快认识网络,熟悉网络,以便更好地利用网络。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节奏,才能给孩子以正确有效的引导;反之,我们在孩子面前的任何指手画脚都是盲目的,必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在加大打击力度,净化网络环境,倡导绿色上网、健康上网的同时,已经启动了“民族网络游戏重点出版工程”,计划在2004年到2008年这5年间推出100种民族网络游戏,目的是将丰富博大的华夏文明和中华美德融入网络游戏之中,使之成为教育青少年的正面教材,给青少年增加必要的精神营养,满足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引领健康时尚的电子文化潮流,给青少年真正的网络文化享受。
  2、做好孩子的德育老师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脱离“网瘾”,希望孩子有一个成功的人生,那就扎扎实实地当好孩子的德育老师。抓住了德育就抓住了家庭教育的纲,孩子的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近年来,我接触过数百个上网成瘾的孩子。在咨询过程中,我和他们谈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孩子们都感到非常新鲜,听得津津有味,也非常乐意接受。我启发孩子:父母和老师给你们讲过哪些做人的道理?你们讲出来也让我听听。孩子们几乎众口一词地说:老师只顾教学,哪有时间给我们讲这些道理?父母除了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以外,他们也讲不出什么道理来。由此可见,在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德育确实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德育的缺失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一个个孩子痴迷网上聊天,一个个少男少女通宵达旦玩网络游戏。“问题孩子”急剧增加,青少年暴力犯罪、性犯罪不断上升;网络犯罪、吸毒也在扶摇直上。一桩桩恶性案件,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说明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说明孩子的品德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严重缺失。我们的孩子在现实中迷失了方向,产生了信仰危机!不是吗?有谁见过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抱负、有追求的孩子迷恋网络呢?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只教给孩子知识,而不培养其心灵,只能给社会培养一堆麻烦。”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智育抓不好要出次品,德育抓不好要出危险品。”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德育是整个教育的根本。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道德之根吸收养分,他的才华和智慧都不可能得到发挥,他的发展甚至是畸形的。一个没有德性的人拥有的知识越多,他做下的缺德事就会越多;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和人格,他的成功对社会才有意义。
  社会在呼唤德育,学校在呼唤德育,孩子们也在呼唤德育。父母应是孩子最好的德育老师,父母应给孩子做好人格示范和道德示范。不管你意识到没有,实际上父母已经是孩子的德育老师,孩子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都能追溯到父母那里,孩子的问题和毛病也同样能从父母那里找到病根。父母的言行、习惯、人格、思想品德都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起着暗示作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品行的形成;孩子的所作所为往往折射出父母的品质,孩子身上无不打上父母的烙印。
  教育学上有一道不等式“5<2”,形象地说明了家庭德育的重要性。它的意思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的5天正面教育,往往抵不上家庭和社会中一些不利因素周末两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这道不等式揭示了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说明了大多数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存在着诸多误区。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抓好了孩子的德育,抓好了孩子的做人教育,我们的孩子有理想,有抱负,勇于承担责任,意志坚强,不怕困难,又有良好的习惯,你还愁他学习不好、进步不快吗?你还害怕他把握不住自己吗?你还担心他沉溺网络吗?
  德是立身之本,德是成功之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先应该是教会孩子做人的老师。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一句名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要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家长必须率先垂范,以人格育人格,以道德育道德。
  “以德育人”应该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责任心、义务感的培养,良好个性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勤俭节约、孝敬父母等良好品质的培养,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教育,以及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等。
  因此,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脱离“网瘾”,希望孩子有一个成功的人生,那就扎扎实实地当好孩子的德育老师。抓住了德育就抓住了家庭教育的纲,孩子的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把自己打造成教育的内行
  其实,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自己就是自己的伯乐。与其求救于别人,不如求救于自己;与其求救于教育专家,不如把自己打造成教育的内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面对上网成瘾的孩子,不是积极想办法自救,而是到处找心理医生,到处寻找拯救孩子的灵丹妙药,寄希望于别人。其实拯救孩子的灵丹妙药就掌握在你手中,打开孩子心锁的钥匙也掌握在你手中,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
  下面的两个小故事,也许能对你有所启迪。
  第一个故事是:
  有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遇到难事,到寺庙去拜求观音菩萨,希望观音菩萨能给他指点迷津。他走进庙里,发现有一个人也正在拜观音菩萨。他觉得这人好面熟,仔细一看,此人和观音菩萨长得一模一样。
  佛教徒很好奇,问道:“你不是观世音吗?”
  那人答道:“我是观世音。”
  “你是万能的观音菩萨,为什么还要拜自己呀?”
  “神仙也有难事呀,我也一样。”观音菩萨笑着说,“可我知道求别人不如求自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想来凡人之所以是凡人,可能就是因为遇事喜欢求人;而观世音之所以是神仙,高明之处就在于遇事只求自己。如果每个人都拥有遇事求己的那份坚强和自信,那么我们就会成为自己心目中的神仙!小时候长辈告诉我们“指望亲戚,依靠邻里,耽误自己”,也是这个道理。
  第二个故事是:
  有一头驴子掉进了枯井里,它不停地叫唤,企图呼唤主人来救它。
  一会儿主人带着几个人来了,他们采用了好多种方法,也未能将驴子救出井口。
  其中一人说:“算了,这头驴子也老了,埋掉也不可惜。咱们干脆把枯井填平,以防别的驴子再掉进去。驴子虽然为咱出了力,咱也对得起它,把它埋在枯井里,也算有个好归宿。如果把它救上来,将来死了,还得被人吃掉。”
  大家同意这个意见,纷纷拿起铁锨开始填井。当驴子发现第一锨土从天而降时,很快明白自己将面临灭顶之灾。它哀怜而凄惨地号叫着,希望人们能改变主意,然而迎接它的却是一锨一锨的黄土。
  片刻,人们听不到驴子的哀号声,井里出奇地安静。人们以为驴子死了,然而,当人们把目光投入井底时,却吃了一惊。他们发现,当每一锨土砸在驴子背上的时候,驴子都会抖掉身上的土,然后抬脚把土踩实。
  人们被驴子的智慧和自救精神感动了,再倒土时尽量贴着井壁,避免砸在驴子身上。时间一秒秒过去,枯井被土一锨一锨填平,而驴子也奇迹般地从枯井中走了出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身陷绝境时,不能一味地哀求和寄希望于他人的帮助,要充满自信,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化险为夷,走出困境,就像驴子一样,抖掉身上的泥土,将原本埋葬自己的泥土变成救命的台阶。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所谓的绝境其实好多都不是生存的绝境,不过是精神的绝境罢了。只要你的精神不垮,什么困难都难以把你打倒。
  然而,好多人面对困难、挫折和厄运,不是去抗争,而是任凭命运摆布,失败了就认为是上天的意志,无法抗拒,用这种托辞聊以自慰。其实,你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信心是自己树立的,智慧是自己找到的,经验是自己积累的,困难是自己克服的。说穿了,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自己就是自己的伯乐。
  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的家长应该抱着这样的原则:与其求救于别人,不如求救于自己;与其求救于教育专家,不如把自己打造成教育的内行。因为家长与孩子接触最多,对孩子最了解,影响也最大,再加上双方又具有割扯不断的血缘和亲情关系,这无疑是一笔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只要你善于总结,善于开发,善于利用,挽救上网成瘾的孩子就有着诸多别人不具备的优势。
  4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手段
  没有人生目标和人生规划的孩子,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最容易迷失在网络中;而有了人生规划和人生目标,他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就不会因无聊和空虚而到虚拟世界里去逃避现实,寻求精神寄托。
  迷恋网络是一种心瘾,说穿了是长期养成的一种不良习惯。要改掉长期养成的习惯并不容易,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患于未然。
  那么,怎样才能预防孩子上网成瘾呢?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尽早帮助孩子制定人生规划和人生目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家长要抓住有利时机,帮助孩子确立人生目标,制定人生规划。没有人生目标和人生规划的孩子,人生方向不明确,他们往往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最容易迷失在网络中;而有了人生规划和人生目标,他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就不会因无聊和空虚而到虚拟世界里去逃避现实,寻求精神寄托。
  2.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痴迷网络的孩子,都是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困难和挫折后无力克服、不能面对,从而到网上去逃避的,因为在虚幻世界里取得的“成绩”能暂时满足他们的虚荣心。然而长此以往,他们就会越来越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越来越厌倦现实生活。因为画饼永远不能充饥,现实生活是实实在在的,需要付出泪水和汗水。
  为了增强孩子面对现实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要教育孩子,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人就是在不断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事实证明,抗挫折能力强的孩子是不会轻易被网络俘虏的。
  3. 培养孩子高尚的情趣和爱好。首先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和孩子一起读书(一是为了给孩子做榜样,二是为了烘托家庭的学习气氛)。要引导孩子多读励志、名人传记以及道德修养方面的书。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孩子从书中获取了大量的营养,那些健康向上的东西就会逐渐占领孩子的思想阵地。
  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其他兴趣和爱好,比如音乐、美术、体育等。孩子有了这些高尚的情趣和爱好,心灵充实,抗拒不良文化侵蚀的能力就比较强。这类孩子即使上网,一般也能把握好自己,不会沉溺于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
  4. 铲除进网吧的土壤。为此,家长要注意:
  ①多往学校跑,多和老师沟通交流,及时准确地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切实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把孩子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消灭在萌芽状态。
  ②经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最容易受到其他诱惑的时候。如果孩子未能突破学习“难关”,必然会产生厌学情绪,进网吧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③多关注孩子的业余生活。初中生的课余时间是比较充裕的,课余时间、节假日孩子究竟在干什么,家长要心中有数,绝对不能失去控制,给孩子留下进网吧的时间和空间。
  ④密切观察孩子的交往伙伴。尽量避免孩子和迷恋网吧或不思进取的伙伴交往,引导孩子和那些有理想、有追求、学习进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伙伴交往。
  ⑤如果孩子所在学校纪律松弛,学校附近网吧林立,学生上网的人数多,最好给孩子转一所学校。要知道,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上网的传染性是很强的。
  ⑥密切关注孩子零花钱的走向。如果孩子要零花钱比较频繁或者数量在增加,就要引起家长注意了。随便给孩子零花钱,等于给孩子进网吧开了绿灯。
  5要挽救孩子,先治疗自己
  只要家长能做到以上几点,孩子一般就不会进网吧,也就不会受到不良文化的毒害和侵蚀。
  孩子上网成瘾是不正确的家教方式在孩子身上的反映,是孩子长时间心理压力释放的一种手段。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孩子的心病既然是在你这儿落下的,那么最好还是从你这里着手治疗。
  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农村有一种土验方叫做“兑食丸”,治疗消化不良、腹胀、食积效果相当好。它的治病原理是,吃什么东西在肠胃里淤积了,还用这种东西来治疗。比如说吃红薯胀腹了,就把红薯烧成炭,研末服下;吃肉伤着脾胃了,就把肉烧成炭,研末服下。凡是食积,只要能找出致病的食物,都可用这种方法,治疗效果出奇地好。这种治疗方法看似不太科学,在医学不发达的过去却被人们广泛应用。我想,这也许就是心药治心病吧!
  世界上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治病如此,帮助孩子戒除“网瘾”何尝不是如此?孩子上网成瘾是不正确的家教方式在孩子身上的反映,是孩子长时间心理压力释放的一种手段。这种释放已成一种必然,孩子如果不到网络中去释放,还会以其他方式释放出来。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孩子的心病既然是在你这儿落下的,那么最好还是从你这里着手治疗。
  洛阳的范先生对此深有感触。范先生夫妻经营一家建材商店,整日忙于生意,和孩子接触较少。孩子做家庭作业遇到难题问他时,他极不耐烦;孩子说请个老师补课,他也不放在心上;孩子在学校和老师关系处得不好,回家向他诉说,他总认为是孩子的错,三言两语就把孩子顶了回去。
  孩子由此产生厌学情绪,开始不交作业。范先生不问青红皂白,对孩子动辄责备、抱怨、打骂、挖苦,孩子见他如同老鼠见了猫,躲得老远。孩子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网吧自然成了最好的去处。发现孩子进网吧后,范先生没有冷静地思考自己的家教方式,而是对孩子采取更加强硬的高压政策。结果孩子越来越逆反,越来越痴迷网络;父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鸿沟越来越深。范先生在百忙之中还要天天到网吧找儿子,为此吃尽了苦头,伤透了脑筋。后来儿子干脆辍学,没日没夜地泡在网吧里。
  听了我的“戒除网瘾”报告,范先生终于认识到,孩子之所以迷恋网络,是家长对孩子关爱不够,以及教育方法不正确所致,问题的症结在自己身上。于是,他下决心改变自己,用自己的爱来修复孩子受伤的心灵。
  范先生当即把商店转让给了别人,又到原单位去上班了。他把全部业余时间用来陪孩子,陪孩子一起上网,一起玩游戏。孩子升级了,过关了,他欢呼雀跃;孩子失利了,他义愤填膺。他以一个孩子伙伴的身份完全进入了孩子的生活,在网上给孩子发贴子,以网友的名义和孩子聊天,蹲下身子和孩子交流沟通。孩子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父爱,又从父亲身上吸取了力量,两个月后,勇敢地从网吧里走了出来,并复学了……
  孩子的变化让范先生感慨万千,他说:“我好糊涂啊!是自己错误的家教方式把孩子推进了网络的深渊,差一点把孩子毁了。如果我不改变自己,孩子肯定会越滑越远。‘孩子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中’,这话一点不假啊!”
  范先生磨炼自己、改变自己的过程,不等于把自己烧成“炭”了吗?孩子服下此“药”后见到了奇效,不也等于一剂“兑食丸”吗?要从根本上挽救上网成瘾的孩子,家长就得先“治疗”自己的问题,这是家庭教育的规律。
  刘先生是洛阳郊区的一名公务员,工作比较轻闲。读初三的儿子刘虎上的是寄宿学校,一个月放假回家一次。刘先生可谓春风得意,自认为工作顺心、儿子成器。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逍遥自在,优哉游哉,下班后搓几圈麻将,或与朋友推杯换盏。
  然而好景不长,老师的一个电话打破了他养尊处优的正常生活。儿子刘虎在学校频频上网,缺课比较严重,学校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刘虎好像铁了心。无奈之下,学校只好向家长求救。
  刘先生如坠五里雾中。孩子小学、初中两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家里的奖状一大摞,怎么会逃课呢?怎么会迷恋上网呢?刘先生火速赶到学校,找遍了学校附近大街小巷的所有网吧,最终把儿子从一家黑网吧内揪了出来。看着蓬头垢面、不修边幅、面色苍白的孩子,刘先生怒从心头起,上去劈头盖脸就是几个耳光。儿子一声不吭。刘先生就把儿子带到学校交给了老师。
  没过几天,刘先生又接到老师电话:期末考试在即,刘虎又有一个星期没到学校了。这下刘先生着实着慌了,他找遍了学校附近的网吧,哪里有孩子的踪影?他找到老师,老师又找到几个喜欢上网的学生,问清了刘虎的电子信箱,又请一个学生帮忙,在网上把刘虎“钓”了出来。原来刘虎到了郑州。但郑州那么大,到哪儿去找呢?自己又不会上网,怎么办?征得这个同学的父亲的同意,刘先生又带着这个同学赶到郑州,谁知儿子又到了开封。他们又追到开封,折腾了两天,才把一身臭味的刘虎从一家网吧里找了出来。这下刘先生不敢再打孩子了,他把孩子带回家,可是任凭你声泪俱下、软硬兼施,孩子就是呆若木鸡、一言不发。
  刘虎又被送到学校,他整日神思恍惚、魂不守舍,坐在教室里,仿佛还置身于虚幻世界中,还没有从那些惊心动魄的游戏中解脱出来。熬到了期末考试,刘虎三门科交了白卷,成绩理所当然地成了全年级倒数第一。
  刘先生失眠了,孩子到底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中了邪、着了魔?他百思不得其解。通过别人介绍,他找到了我。当天我就到学校看望了刘虎,通过交流,我了解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刘虎告诉我:爸爸平时和他见面就少,交流更少,他心里想什么爸爸根本就不知道。他性格内向,心理素质也差。初二时他一次考试失误,老师就把他调到了最后一排,此事对他打击很大。原本学习优秀的他被老师无情地贴上了“差生”的标签,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并越来越不自信了。
  坐在后排的副作用很大,这里属于被老师“遗忘的角落”,所谓的“差生”大多都在后排,他们听课质量差,说话、做小动作的较多。刘虎由此沾染上了好多不良习气,学会了吸烟、上网,还和几个“差生”交了朋友。他曾试图和爸爸商量转学,可爸爸不耐烦地说:“转什么学!想学习在哪儿都能学,不想学习转到天边也不行!”刘虎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既然学习没有了希望,他就到网络中去寻找乐趣,不久就成瘾了。
  我对刘先生说:“你的孩子是个很好的孩子,是你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你平时对孩子关爱较少,孩子受到老师的不公正待遇而求助于你的时候,你却置之不理;孩子的内心非常痛苦,你却从未察觉。可以说,你是个不称职的父亲,是你把孩子推向了网络的怀抱。”
  刘先生向我讨教帮助孩子脱离“网瘾”的良方,我与他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后,开出了“改变观念,提高素质,重新做人,因祸得福”十六字“处方”。
  2004年岁末,刘先生专程向我报喜。刘先生说:“按照你说的方法,我把孩子转到单位附近的一所学校,孩子不再住校,我也不再打麻将,还戒了酒,业余时间力求和孩子在一起。我向孩子公开承认:上网不是你的错,是爸爸不称职造成的。我和孩子一起读书,一块交流谈心。为了帮助他补习落下的功课,我又把丢掉多年的初中数理化等知识重新学了一遍。我非常耐心地给孩子辅导功课,孩子有了一点进步,我就不失时机地鼓励。孩子慢慢找到了学习的感觉,又找回了往日的自信,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在我的全力帮助下,孩子三个月即把落下的知识全部补了回来。2004年中考,孩子顺利考进一所重点高中。现在我们父子无话不谈,亲子关系相当融洽。我的观念改变了,素质提高了,孩子进步了,心境也平和愉快了。我把这种心境带到工作中去,工作也连创佳绩,并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我的家庭也被评为学习型家庭。我现在觉得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有劲。我深深感到了努力学习给自己带来的进步,感到了改变教育观念给孩子带来的巨大变化,我从内心深处体会到提高自身素质带来的生命质量的提高。”
  刘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不是遇到孩子上网成瘾的问题,我可能还躺在那里睡大觉,肯定不会产生危机感,也不会冷静地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不清楚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更不会下大决心提高自身素质,很可能平庸地度过一生,享受不到真正的天伦之乐。这不是‘因祸得福’吗?孩子上网看起来是件坏事,如果你能正确对待,确实能转化成好事啊!”
  家有“网瘾”孩子,虽然对于父母来说是个非常痛苦的事,但并不等于天塌下来了。只要你下决心改变自己,你也能成为第二个刘先生,你的孩子也能从网吧里走出来,你也能取得事业、教子双丰收!
  6家长自己必须成为“网通”
  要帮助孩子戒除“网瘾”,首先我们要了解网络,认识网络,学会上网。如果我们对电脑一窍不通,对网络一点不懂,对孩子在网上干什么一无所知,我们怎么能和孩子有共同语言,怎么能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有效的指导?
  有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地区,已有76.7%的学生家长购置了电脑,但是仅有12.7%的家长经常上网,46.9%的家长不会上网。有些家长购买了电脑,却对电脑一窍不通,没有能力指导和监督孩子的上网情况,全凭孩子自主操作,孩子愿意在网上干什么就干什么,反正家长又不懂。北京尚且如此,那么全国的总体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这么说,那么多孩子上网成瘾,网络犯罪持续走高,都和多数家长对电脑技术及互联网了解甚少有很大关系。
  因此,要帮助孩子戒除“网瘾”,首先我们要了解网络,认识网络,学会上网。如果我们对电脑一窍不通,对网络一点不懂,对孩子在网上干什么一无所知,我们怎么能和孩子有共同语言,怎么能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有效的指导?
  面对奔涌而来的互联网时代,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网络是新技术,但它并非什么高难度技术,只要你沉下心来学习,短时间内是可以大见成效的。如果家长能够和孩子共同使用网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样亲子间的交流肯定就容易得多了,孩子就不会误入歧途了。
  洛阳的颜先生不失为一位睿智的家长。
  2002年,颜先生的儿子迷恋上了网络游戏。为了制止孩子上网,父子没少发生冲突。随着儿子对网络的日渐痴迷,父子关系越来越紧张,裂痕越来越深,颜先生为此伤透了脑筋。
  痛定思痛,颜先生陷入了深思。网络游戏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魔力,让原本腼腆文静的孩子有了脾气,让原本和谐的亲子关系产生了裂痕,让原本学习优秀的孩子频频逃课?他下决心要弄明白网络的秘密。为此,他走进了网吧,求教于其他网友,相继学会了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
  掌握技术后,他买了台二手电脑,并在家里装了宽带网。有一天,他对儿子说:“难怪你对网络那么感兴趣,这玩意儿就是好玩。从今天起,你不要到外边玩了,爸爸陪你玩,爸爸也向你学学。”
  爸爸专门给自己买了电脑,又和自己一起玩,儿子自然乐意教爸爸。爸爸不时为儿子的精彩玩技喝彩,父子两个时而是伙伴,时而是对手,两代人在游戏中增进了友谊,增进了感情。颜先生抓住时机,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孩子,网上确实很精彩、很好玩,但网上有很多污物和毒素,还有很多陷阱。我相信你是有分辨力的,是能把握住自己的。你如果需要爸爸当参谋,爸爸义无反顾。”爸爸这样说话,儿子当然乐于接受。
  颜先生经常以网友的身份给儿子发电子邮件,还不时和儿子在网上聊天。在轻松自在的聊天中,儿子接纳了爸爸的很多建议。在爸爸发来的电子邮件中,儿子感受到了博大的父爱和纯真的友谊。通过网上交流,奇迹出现了,父子的共同语言多了,横在父子之间的鸿沟被网络填平了。
  颜先生又引导儿子在网上学习。儿子经常登陆教育网站,在网上学英语、查资料,还经常到北大、清华等名校的网上图书馆去浏览。通过网上学习,儿子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技术。2003年,儿子又参加了北京四中网校的学习,从此如虎添翼,学习成绩节节上升,200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大学计算机系。
  与此同时,颜先生也在网上学到了不少知识。他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我不学习电脑技术,儿子可能至今还沉溺在网络游戏中;如果我是外行,对孩子的引导绝不会那么得心应手。学习网络技术,既让孩子走出了网络沼泽,也让我受益终生!”
  颜先生的经历可以给其他家长以很好的启示:一个人要想拯救溺水的孩子,自己就要下到水里去,站在岸上拯救是很困难的;同样,面对上网成瘾的孩子,家长如果自己不懂网络,不会上网,那么让孩子戒除“网瘾”就非常困难。如果家长懂得上网,就比较容易帮助孩子健康上网;如果家长能经常和孩子一起在家里上网,就大大减少了孩子去网吧的机会,就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和控制孩子上网的情况。
  7“渐减法”是“脱瘾”的好方法
  对待上网成瘾的孩子,“渐减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与此同时,要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另外,还要尽力把孩子的业余爱好引导到健康有益的活动上来。
  大多数家长视网络为洪水猛兽,他们对待孩子上网采取的是围追堵截的办法,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我们应该知道,凡是上网成瘾的孩子,大多有心理障碍。正因为他们不能和别人很好地沟通交流,不能融入集体生活,他们才会迷恋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中呆久了,他们就会变得更加不理性,他们的心理往往变成非常态,他们的思维模式变得和正常人不一样。现实中的父母并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变化,一味地批评指责孩子,简单粗暴地干涉和拒绝孩子上网,结果你越批评他,挖苦他,他越逆反,越往网吧里钻。
  那么,面对上网成瘾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办呢?下面我讲的这个“12箱鸦片做嫁妆”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代有个李员外,家业万贯,40多岁才得一子,取名阿宝。阿宝聪明乖巧,深得中年得子的李员外的宠爱。8岁那年,父母为阿宝订了亲,女方是个大家闺秀,名叫王秀英。两家门当户对,只等孩子长大便可完婚。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长大后的阿宝竟然吸上了鸦片,且烟瘾越来越大。李员外曾多方训斥劝导,无奈阿宝“中毒”渐深,难以自拔,只吸得面黄肌瘦、皮包骨头,不但把家产败了许多,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瘾君子”。
  光阴荏苒,阿宝已长到18岁,到了该娶亲的年龄了。李员外夫妇当然也希望早日抱上孙子,可想想自己不争气的儿子,怎么好去害人家姑娘呢?无奈,只好到王家去退亲。
  王家对阿宝抽鸦片的事早有耳闻,秀英爹也想退掉这门不光彩的亲事。谁知此事却让秀英给拦住了,聪慧绝伦的秀英把爹拉到一边问:“爹,为什么要退婚?”
  “孩子,阿宝是个败家子,抽鸦片抽得人不人鬼不鬼,你把终身托付给他,等于跳进了火坑。大烟鬼的下场无非是家业败光,穷困潦倒,祸及家人,不善而终。”
  “爹,你不是嫌阿宝抽鸦片吗?那么请爹放心吧,我嫁过去要他戒了便是。”
  李员外两口子也劝秀英:“孩子,你的好心我们领了,不过我们实在不想害了你。我们想尽了办法都管不了他,你又有什么办法让这个畜生戒了大烟呢?”
  “你们放心,我正是不想让阿宝毁了,所以才要嫁过去。请你们相信,我是不会拿自己的终身大事开玩笑的。”秀英坚定地说。
  大烟鬼阿宝要娶亲的消息一传开,方圆十里八庄的人说什么的都有,都等着看热闹。
  成亲那天,许多人都拥到阿宝家,只见迎亲的船上摆满了各式嫁妆,最显眼的是12只大箱子。
  有人问箱子里面装的是什么,送亲的人回答:“新媳妇听说新郎倌最爱吸鸦片,特陪嫁了12箱上好的鸦片。”
  瞧热闹的人都傻眼了:“真是稀罕事!还没见过陪嫁鸦片的。世界上还有这种媳妇,竟支持丈夫吸大烟!这一家人算是完了……”
  李员外夫妇本想媳妇过门后多劝管劝管儿子,没成想媳妇娘家还陪嫁了12箱鸦片,只气得暗自垂泪。
  新婚之夜,秀英对阿宝说:“我知道你有烟瘾,所以才陪嫁过来12箱大烟。烟可以随你抽,但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阿宝不耐烦地问。
  “以后抽烟让我来服侍你,这些抽完了我还给你买,但不许到外面抽,只能在家里抽。”
  阿宝有烟抽便什么也不管了,再说这样不是更好吗?就爽快地答应了。
  秀英成亲后,整天服侍阿宝抽鸦片,抽完第一箱,再换第二箱……阿宝乐得直夸:“世上最好的媳妇就是秀英,最知道体贴人。”
  一年不到,12箱鸦片吸完了。阿宝说:“秀英,烟抽完了,你再去买点来。”
  秀英笑笑说:“你老抽烟不做事,我们会坐吃山空的,你愿不愿意试着戒戒?”
  “这……”
  “阿宝,你如果真对我好,就试着一天不抽。如果忍不住,我马上给你去买。”
  “那好吧,我试试看。”
  一天过去了,阿宝没反应;两天过去了,阿宝也没觉得多难受;第三天,第四天……阿宝仍然没反应。从此,阿宝竟然真的把烟戒了。
  原来,这12箱鸦片是秀英找人特制的,从第一箱开始往里掺橄榄膏,之后逐渐增加橄榄膏的比例,最后两箱实际上只是与鸦片口味差不多的纯橄榄膏了。
  秀英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终于使丈夫戒掉了大烟,挽救了丈夫,挽救了家庭。其实她用的就是改掉不良习气的“渐减法”。
  对待上网成瘾的孩子,要想让他们一次性彻底脱离网络是不可能的,我们何不也采取“渐减法”帮助他们“脱瘾”呢?即一方面逐渐缩短上网时间,与此同时,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另外,还要尽力把孩子的业余爱好引导到文学、艺术、体育、音乐等健康有益的活动上来。孩子一旦发现还有好多比上网更有趣的事情,他们就不会再对网络依赖了。
  8戒除“网瘾”宜疏不宜堵
  面对电脑网络这一现代化工具,一味地排斥、拒绝是行不通的,也是愚蠢的,关键是如何“趋利避害”,有效地化解其消极因素,发扬其积极因素。
  面对迷恋网络的孩子,家长究竟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我认为疏比堵好。大禹治水为什么能成功?他的高明之处就是改堵为疏。
  下面我讲一个“王尔盖茨”的故事。
  2003年初夏,正是众多学子奋力备考的关键阶段,然而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学生王珂却显得格外轻松。他由于计算机成绩突出,被同学及媒体称为“电脑高手”“王尔盖茨”,并获得了清华、北大等全国10所重点大学的保送资格,最后被北京大学顺利录取。
  王珂曾经痴迷电脑游戏,几乎为此丢掉学业。王珂的母亲孙女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曾用尽各种办法,也未能挡住王珂进游戏厅的脚步。身为教育工作者的孙女士经过反复权衡,深思熟虑,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既然孩子这么喜欢电脑,何不引导孩子在这方面发展?计算机代表着一种潮流,也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一天放学回家,妈妈对王珂说:“你看妈妈给你买了什么?”王珂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向反对自己玩电脑游戏的妈妈,今天竟给自己买回了当时最流行的游戏软件!王珂抱住妈妈,高呼“万岁”。这时妈妈却说:“爸妈同意你玩游戏了,不过我们得签个协议,每个星期功课学好后才可以玩一天电脑。”有了父母的首肯,玩游戏变得合法化了,这让王珂特别感动,这个协议也成了王珂奋发学习的动力。
  几天后,孙女士花120元给王珂买了一张当时很流行的正版游戏软件《红色警报》。王珂高兴极了,可是往电脑上安装时却遇到了难题,因为这个游戏软件是英文版本,王珂看不懂。孙女士及时给儿子买来了英汉词典,鼓励儿子边翻词典,边编程序……
  在编程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王珂的英语水平也大有长进。王珂上初一时买了一本有关电脑编程的书,试着独立编了个小程序,高兴得手舞足蹈,充分体会到了电脑带来的无穷乐趣。王珂有了成就感,他对计算机的兴趣也发生了转移,开始以编计算机程序为主,玩游戏成了他学习之余的休息方式。
  初中阶段,王珂的电脑水平突飞猛进。中考前,王珂向父母提出,自己不上高中了,要在电脑编程方面搞出一点名堂来。父母既为他的大胆想法感到高兴,又深知他的想法是很难实现的。父母及时给予正确引导:考入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暑假送王珂到郑州参加微软电脑工程师培训班,并将他的电脑升级。当年王珂被保送到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并被破格录取为微软工程师培训班里年龄最小的学员。
  孙女士说:“在王珂的成长过程中,电脑是他朝夕相处的伙伴。网络世界丰富的信息扩大了孩子的视野,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同时网络世界良莠不齐,垃圾遍地,陷阱遍布,我又担心孩子幼小的心灵抵御不住诱惑,就给他订了电脑报,又给他买了相关书籍和软件,以引导孩子健康上网。”
  孙女士在引导王珂健康上网的同时,更加注重孩子的人格和品德培养。王珂上初三那年,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父母引导王珂每天收看灾情报道,并带着王珂把攒了几年的压岁钱寄往灾区。王珂还给江泽民爷爷写了一封信,呼吁全国的小朋友都来帮助灾区的小朋友。王珂的这封信被刊登在《解放军报》上。
  一有机会,父母就培养王珂的自立能力,他自己该做的事父母绝不代劳。从上小学起,王珂就自己刷碗筷,自已洗衣服。每逢周末,父母都给他一项特殊任务。妈妈对他说:“我和你爸劳累了一星期,想好好休息两天,这两天由你和姐姐做饭。”父母有意通过此举向孩子灌输一种观念,给孩子创造孝敬父母、培养责任心、培养自立自强意识、磨炼意志的机会。现在,王珂和姐姐都能做一手好菜。
  王珂父母和老师配合也相当好,王珂的成长也离不开老师的循循善诱。老师在培养王珂“三自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自学能力、行为自律能力)的同时,有意培养王珂抵御网络不良诱惑的能力。在班会上,班主任组织大家学习有关网络方面的知识,一方面肯定网络的现代化功能,另一方面让同学们明白网络的负面影响。王珂带头发言,呼吁同学们在使用网络获取知识的同时,远离色情网站,远离暴力游戏,主动、自觉地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
  王珂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不管学习多忙,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他每天必看,国家大事、家乡大事他统统关注。洛阳发掘出车马坑,“天子驾六”惊现于世的消息震惊了世界,也震惊了王珂。洛阳市兴建周王城车马坑博物馆时,王珂也四处搜集素材在网上建“天子驾六”虚拟博物馆,利用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了解“天子驾六”。
  王珂对电脑是很执著、很投入的,但他在痴迷电脑编程的同时,并没有放松各科文化知识的学习。王珂说:“在电脑上编程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的知识领域相当广,而学好功课对积累各种知识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因此,上课时他总是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课余时间又一头扎进电脑的海洋里,享受着学习电脑的快乐。
  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读高二时,王珂在强手如林的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脱颖而出。2002年2月,他的网站()获得国际网络设计/开发者联盟颁发的Golden Web Award奖项,成为全世界为数不多的获此奖项的网站之一。同年6月20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破例让王珂参加了大学英语4级考试,成绩为83分;8月23日,王珂参加了托福考试,10月24日收到美国考试中心的通知,他的托福成绩为567分,达到了美国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12月27日,王珂又通过了大学英语6级考试,成为洛阳市高中生考取大学英语6级证书第一人。
  接下来,在第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17岁的王珂带着他历经4年开发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项目《installexcellent Professional 4》(安装专家专业版4),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大赛计算机学科金牌,同时荣获英特尔公司颁发的“英才奖”。随后,王珂前往北京参加由教育部、中国科协共同举办的“明天小小科学家”活动,并荣获二等奖。2003年6月,王珂被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破格录取。
  王珂的同学在肯定王珂成绩的同时,非常动情地说:“王珂太幸运了!他有优秀的父母,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母给他的宽松的家庭环境和正确的引导。”
  的确,如果王珂的父母强制孩子远离电脑,不能给孩子以正确引导,王珂的命运可能就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中国就不会出现“王尔盖茨”这样的小科学家了。
  因此,面对电脑网络这一现代化工具,一味地排斥、拒绝是行不通的,也是愚蠢的,关键是如何“趋利避害”,有效地化解其消极因素,发扬其积极因素。在此过程中,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必要。
  9提高家长素质是孩子“脱瘾”的根本
  为了孩子,我们必须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素质决定命运,素质等于命运,素质就是命运,只有提高家长素质,才能改变孩子的命运,才能挽救上网成瘾的孩子。
  没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成功的父母;没有不良少年,只有不幸少年。透过孩子上网成瘾这个现象,可以反映出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可以折射出我们家长的素质。孩子出了问题,说明我们是不合格的家长,说明我们的教育方式亟待提高。为了孩子,我们必须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素质决定命运,素质等于命运,素质就是命运,只有提高家长素质,才能改变孩子的命运,才能挽救上网成瘾的孩子。
  下面我给各位家长提几条建议: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不管你以前喜不喜欢学习,从现在起你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列入每天的日程。你不学习,不吸收新鲜空气,不吸取精神营养,怎么能改变不正确的家教方式?怎么能提高自身素质?怎么能做孩子的榜样?怎么能适应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
  家长业余时间最好陪孩子一起读书,与其不停地催促孩子好好学习,不如在说的同时做给他看。要尽快改掉自己的不良嗜好,培养自己高尚的情趣,比如阅读、健康上网等。不懂网络的要尽快学会网络技术,以便引导孩子健康上网。
  调查表明:父母文化层次高的,家长会上网的,孩子在家上网的,迷恋网络的较少;父母文化水平低的,家长不会上网的,孩子在网吧上网的,上网成瘾的较多。
  二、给孩子以科学的爱
  上网成瘾的孩子往往缺少父母的爱,他们的心灵处于爱的荒漠。你别看他们在网上呼风唤雨、不可一世,他们的内心其实是非常脆弱、不堪一击的,非常需要关爱。迷恋网络的孩子,内心往往是非常痛苦的,他在现实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才到虚幻世界中去表现自己。大多数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非打即骂,这样往往会导致矛盾激化,等于把孩子推进了网络的深渊。
  面对迷恋网络的孩子,家长要牢记一句话:孩子出了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内心最痛苦的时候;孩子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往往是最需要爱的时候。这里有一条标准:能赢得孩子爱戴和信赖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能让孩子为自己行为负责的父母才是优秀的父母。能做到这些,说明你给孩子的爱是科学的爱、智慧的爱。
  三、让孩子接纳你
  好多家长都说孩子难管教。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平心而论,哪一位家长真正平等地对待过孩子?哪一位家长真正把孩子当成朋友?哪一位家长进行过换位思考?哪一位家长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世界上的道理说起来都很简单,但你讲的道理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又乐于接受,那就要下大功夫了。
  要你的孩子走出网吧,就要放下父母架子,彻底蹲下身子,完全平等地和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你是真心在爱他。要让孩子接受你的建议,先要让他接受你这个人。如果孩子不接纳你,你讲的就是金玉良言,他也会当做耳旁风;孩子只要接纳了你,你就离成功不远了,融洽的亲子关系是帮助孩子脱离“网瘾”的基础保证。
  四、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帮助孩子戒除网瘾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要求家长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不妨直言不讳地对孩子讲:父母对你关爱不够,特别是对你的心理健康关心不够,你上网成瘾都是父母的责任。父母已痛下决心要做合格家长,请你提出建议并多加监督。其次再和孩子讲:父母的失职使你陷入网络的沼泽不能自拔,使你痛苦不堪。父母看你无力解脱,心里也非常难受,父母愿全力帮助你。这样孩子才会配合你,才不会拒绝你的帮助。
  孩子有了一点进步,比如一个星期没有进网吧,父母要给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时孩子坚持了几天,还会旧病复发,这是正常情况,孩子出现反弹的时候正是考验家长的时候。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又去上网了,自己首先泄气了,认为孩子顽固不化、不可救药了,放弃了对孩子的挽救。切记:家庭是孩子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家长放弃了孩子,那孩子就真的没救了,他必然会在网络的沼泽里越陷越深,乃至走向犯罪,走向毁灭。
  孩子毕竟是孩子,如果都能一言九鼎,一次誓言就能坚持终生,那就成伟人了。要改掉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必然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何况面对的是“精神鸦片”这样强大的敌人呢!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都是恨铁不成钢,其实家长要明白:钢是炼出来的,不是恨出来的;抱怨责备不但与事无补,反而只能帮倒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管孩子出现什么情况,家长都应坚持一个原则——永不放弃,毫不怨恨,相信孩子是完全可以改变的。要真诚地鼓励孩子:“你真了不起,竟然一个星期没进网吧!下次你肯定能坚持两个星期,甚至更长。我知道你的信心在逐渐增强,因为你是个有毅力的人。”
  五、引导孩子转移兴趣
  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网络里呆久了,游戏和聊天也玩腻了,也觉得索然无味,厌倦感油然而生,颓废感、沮丧感、空虚感与日俱增,每次走出网吧,也会产生悔意。他们也知道这不是正常人的生活,他们也知道不能在网络里呆一辈子。但后悔归后悔,他们就是走不出网吧。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上“欠账”越来越多,已无力补回,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产生了厌学情绪;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又没有什么好习惯。这样他们只有到网吧里去混日子,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麻醉自己早已麻木的神经。
  鉴于上述情况,引导孩子转移兴趣,培养孩子高尚、健康的兴趣爱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家长要多陪伴孩子,让孩子尽快融入社会,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把对网络的痴迷引导到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上,逐渐培养孩子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帮助孩子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孩子生活充实了,有了人生目标,就会从混沌、迷茫中解脱出来,就能从虚幻世界里走出来。
  六、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上网成瘾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下降都比较严重,父母要全力以赴地帮助孩子学习。要和老师多配合,和学校形成一股合力,尽快扫清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文化水平高的父母要亲自给孩子补课,在给孩子讲题的时候,要十分耐心,不要说孩子笨。孩子在学习上有了进步,应饱含激情地鼓励和肯定。鼓励孩子多问老师和同学,必要时可请个家教给孩子补课,把落下的课程补回来。鼓励孩子自学,如果孩子的自学能力提高了,那就事半功倍了。实践证明,如果孩子确实能沉下心来,两三个月完全可以补回一年落下的知识。孩子学习成绩上去了,有了成就感,哪个孩子会不好好学习呢?
  网络依赖行为的矫正虽然比较难,但家长只要能投入充分的爱心、时间和精力,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只要遵循教育规律,就能打开孩子心中的一个个死结,从而收到理想的效果。你的孩子一定能从网络里走出来,你一定能成功!
(&责编:孙宏伟&
java.lang.NullPointerExceptio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还有黑网吧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