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诺贝尔奖奖历史上有哪些奇葩获奖者

随着经济学奖揭晓,2014年诺贝尔奖各个奖项终于花落有主。加上今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自1901年以来以诺贝尔名义在物理、化学、生理学和医学、和平、文学以及经济学(1969年起)等六大领域,向来自全球科学界和人文社会活动方面的889个个人和组织机构颁发奖章和奖金以表彰其为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虽然其有些奖项以及个别获奖者曾经引起争议,但是诺贝尔奖在今天世界上仍然在上述各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力。鉴于读者比较容易从各种媒体了解诺贝尔奖的颁奖过程以及获奖者的信息,本文拟从一个不同的角度,通过对包括诺贝尔基金会数据库在内的诸多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做一些个人的解读,以期引起大家更深入的探究。在本文展开之前,有必要先做一个说明。由于诺奖极具荣誉性,各国、各相关单位多依据较宽松的标准将部分获奖者与自己加以联系,这样给奖项归属等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带来一些困难。好在最基本的数据,比如各单项和全部获奖者的数字是确定的,大的趋势的判断应该还是在合理的误差范围之内。
一、哪个年龄段最容易摘取诺奖桂冠?
10月10日,的女学生马拉拉.优素福.扎伊与的凯拉什.萨蒂亚尔希共同获得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据媒体报道,马拉拉的当选是因为她&为受剥削的儿童及年轻人、为所有孩子的受教育的权利抗争&。她是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她将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威廉.劳伦斯.布拉格保持了100年的最低年龄纪录打破,后者在25岁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马拉拉的获奖也使诺贝尔奖获得者最低和最高年龄之间的跨度更进一步扩大。2007年,俄裔美国人赫维克兹以90岁高龄获经济学奖。这就是说,在其智力活动成熟、发展和逐渐衰退的几乎全过程,人类都是有可能站在诺贝尔奖领奖台上的。
然而,根据对全部诺贝尔奖获得者年龄数据的整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17岁的低龄和90岁的高龄都只是一种极端情况,而绝大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年龄分布呈现出一定规律。
在不分类别的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平均年龄是59岁,峰值在60至64岁之间,从45岁到75岁为较集中分布区间,时间跨度达到30年。
在科学类(包含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医学),获奖者的平均年龄为57岁,其中物理奖、化学奖和医学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58岁和58岁。从54岁到68岁,是该类奖获得者最集中的年龄区间。在575人次的科学奖获得者中,有506人分布在38岁至75岁之间,占该奖获得者总数的88%。以此作为参照,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堪称早成,他们分别在31岁和35岁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毫无疑问属于&另类&。而42岁获奖的爱因斯坦,虽然不在&另类&之列,但也比科学奖的平均年龄提前15年。
在人文社会活动类(包含和平、文学和经济学),获奖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科学类,达到64岁。在56到75岁的年龄区间,该类获奖者有191人,占全部289人次的66%。在这一类中,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最高,达到67岁。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里奥尼德&赫维克兹更是创造记录,在2007年以90岁高龄获得经济学奖,成为迄今为止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年龄最大者。
以上不同类别获奖者年龄分布状态,完全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在年龄较轻时,人的思维活跃,精力充沛而具有较强动手或实验的能力;而年龄偏大者,则多具备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并且有更多机会发现社会发展规律和贡献于社会。科学奖的获得者绝大多数是在运用对智力和体力要求较高的实验方法发现自然规律。与此不同的是,人文社会类的获奖者需要的是经验以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这中间当然包括对社会生活的透彻观察和体验,以及从事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活动。
二、美国领先基础科学研究
以二战爆发为分水岭,诺贝尔奖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战前,德国是诺贝尔奖的大户,特别是在科学奖方面占据主导地位。战后,美国一枝独秀,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枚科学奖进账,逐步形成垄断地位。到2014年10月,美国总共获得351次诺贝尔奖,在全部奖项中占有40%的比重。美国在单项奖中就比重而言斩获最多的是1969年开始的经济学奖,一共获得75人次中的54次,占比达到73%。在科学奖类,美国已经呈霸主态势,在全部575人次科学奖中占有259席,比重高达45%。其中,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医学的获奖人次在各单项奖中分别占有46%、41%和48%的比重。
由于诺贝尔科学奖多是用来奖励科学家们在基础研究中的卓越成就的,美国的得奖状态清楚的表明这个国家在主要学科的基础研究中处在世界前沿,而且是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美国在诺贝尔科学奖上的杰出表现主要得益于三个因素。第一,非常好的创新发明的文化氛围。在这方面,美国重视的保护也功不可没。第二,大力吸引国外科学人才的移民。在美国所有科学奖获得者中,大约三分之一是外来移民。这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以想象的。比如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基本上都是地道的土生土长的日本人。第三,国家和民间在研究经费上的倾力支持。这一点一般国家也学不来。一是因为美国强大的经济提供了这种保障,二是因为美国有着无计其数的科学研究基金,富裕了美国人仍然保持着捐赠科学研究的传统。
三、世界名牌大学的诺贝尔奖PK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学术机构的实力。因此,几乎所有世界名牌大学在其宣传材料和网页的重要位置都会介绍该校的得奖情况。然而,在现实中,一个诺贝尔获奖者会因为不同的线索而与多个学校发生关系。比如一个本科、硕士、博士分别毕业于不同大学,而毕业后又在另一所大学从事教授或研究者职业的获奖者,他/她的获奖信息至少会在四所大学受到重视。正是因为在诺贝尔获奖者的学习、研究和工作机构的归属问题上国际社会普遍采用较为宽松的标准,即使像诺贝尔基金会这样的权威机构也从来不去分辨孰是孰非,而只是在数据库中记录获奖者获奖时的工作单位。
总的来讲,一所大学的在世界上的声望和学术水平是与它所拥有的诺贝尔奖数量呈正相关关系的。换句话说就是,像哈佛和剑桥这样一些有着数十项以上诺贝尔奖的大学,你想说它们不是名牌大学都不成,而那些从来就没有过诺贝尔奖的大学却需要费尽心思从其他方面证明自己已经跻身名牌大学之列。这实际上也是诺贝尔奖对于一个大学的价值之一。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214所大学与诺贝尔奖扯上正式的关系,它们分布在47个国家。美国以134所这样的大学,排在首位。紧随其后的是英国和德国。这个排名与这三个国家获得诺贝尔奖数的排名相一致。
在拥有诺贝尔奖的大学中,有33所大学的得奖数都在20项以上,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德国、瑞士和法国。美国的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的剑桥大学名列前三甲。芝加哥大学素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摇篮著称,在全部75人次的奖项中独得28项,在诺贝尔单项奖上的成绩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学术机构。
四、犹太人:诺贝尔奖世界的奇葩
通常人们说的犹太人,是指那些犹太教而广泛散布在全球各地的一个族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的犹太人数量大约为1300多万,多数集中在以色列和美国。作为一个整体的犹太民族,在历史上虽曾经饱受磨难,但仍生生不息,又在近现代涌现出无计其数的杰出人物。他们活跃在人类活动的几乎各个方面。用群星灿烂不足以形容他们创造的惊天伟绩。在人文思想界,在文学艺术界,在商业金融界,尤其是在自然科学界,犹太人以其不同凡响的成就令世人赞叹。
在诺贝尔奖世界里,犹太人是一支夺人耳目的怒放的奇葩。他们在诺贝尔奖的六个领域都有巨大斩获。虽然犹太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0.2%,但是他们却收获了全部诺贝尔奖的20%以上,其中,包括41%的经济学奖、28%的医学奖、6%的物理学奖、19%的化学奖、9%的文学奖以及9%的和平奖。物理学奖获得者爱因斯坦更是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人们常常从历史、文化和种族的智力方面分析犹太人在科学等领域的杰出表现。但有一个方面的因素是几乎所有人所公认的,那就是犹太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文化程度普遍较高,而且将阅读当做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点上,其他民族难以望其项背。
五、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与其在全球人口中的比例和在社会生活中&半边天&的地位比较起来,女性获得的诺贝尔奖数实在是太不相称。在110多年的诺贝尔奖历史上,女性总共有只有47人次获得殊荣,大约占诺贝尔奖全部奖数的5%。不过,即便如此,这些获奖女性依然受到全世界尊重,她们的表现依然令世人刮目相看。首先,她们在诺贝尔奖的六个领域都实现了突破,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2009年获得经济学奖,让男性在经济学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得到改变;其次,女性在科学奖上诞生了居里夫人这样丰碑式的大科学家;再次,女性在和平奖和文学奖方面的表现格外醒目,其获得的奖数分别占两个单项总数的12.5%和11.8%;另外,女性得奖数在最近一些年呈快速增长态势,比如在2009年有5位女性分别在四个领域获奖,预示着女性在诺贝尔奖世界里的地位正在变化。
对47位女性诺贝尔奖得主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她们在科学领域的表现不如她们在人文社会活动方面来的突出。这或许是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女性更擅长形象思维或感性思维。然而,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在全球范围普遍提高,她们一定会在包括科学在内的各个领域获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注:本文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英文诺贝尔奖官网、中英文、华盛顿邮报、英文谷歌等,由本文作者收集整理,华中师范大学谷铮制作图表。
来源:凤凰博报
更多频道新闻
三星在自家开发者官网上更新了基于Android 6...
IBTimes 其他新闻您浏览的页面不存在
信息提示:
您要浏览的文章不存在,5秒后将自动跳转到“360doc个人图书馆”的首页,您可以继续浏览其它好文章,也可以&
&当前页面。2015诺贝尔奖将出炉:盘点历史“奇葩”诺奖得主
10:15 | 来源: 作者:字号:|
中新网10月5日电 综合报道,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获奖名单即将出炉,几乎每年的诺奖都会传来一些趣闻轶事,下面就带大家来回顾一下历史上那些诺奖之“最”。
最令人遗憾的诺奖得主
拉尔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统研究领域的贡献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但是让颁奖委员会感到尴尬的是颁奖电话怎么打也打不通。原来拉尔夫·斯坦曼已经去世,而且就在颁奖仪式的前三天。
如果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身边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那诺奖历史上最令人遗憾的事情莫过于,诺奖来了,而你却在三天前离开了。
最“另类”的诺奖得主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著名、学术声望最高的奖项。如果有人通知你,你获得了诺贝尔奖,你是什么反应?普通人肯定会大脑空白、激动、兴奋,进而在欣喜过后盛装出席颁奖仪式。但是就是有那么“另类”的人,面对如此殊荣不屑一顾。
法国当代著名文学家让o保罗o萨特就是这样“另类”的人,当他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即刻对外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此奖项,理由很简单: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
最“省事儿”的诺奖得主
大家都知道科学家很忙,但上面这位胡子哥,居然忙到连诺贝尔奖领奖都要省掉。
1901年,X射线发明人德国科学家伦琴收一封来信,信中邀请他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这位教授随即回复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
信上说:斯德哥尔摩路途遥远,需向校长请假才行,麻烦得很,将奖牌与奖金寄过来行不行?瑞典的答复是:奖牌不能寄,还是跑一趟吧。伦琴无奈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但他领到奖金与奖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连获奖后例行的讲座也取消了。
最“巧合”的诺贝尔奖
中国有俗话说“上错花轿嫁对郎”,那你见过“用错药治对病”的巧合吗?诺贝尔奖史上就有这样的巧合。
1934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三位医学工作者惠普尔、迈诺特和墨菲,表彰他们在发现用生牛肝可治愈恶性贫血事件上做的突出贡献。
但事实上该三位医学工作者的研究并非针对恶性贫血,而是缺铁性贫血,奇怪的是,即便如此,他们的工作依然有成效。原来牛肝中就富含缺铁性贫血所需要的铁,又富含恶性贫血所需要的维生素B12。
最“奇葩”的诺奖得主
现代社会,手机无处不在,饭桌上、公交上、厕所里、甚至睡觉我们都要与手机相伴,你能想象没有手机的生活吗?
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机,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时间获悉自己获奖的消息,而是从邻居的祝贺中得知自己获奖的事情。
最“不情愿”的诺奖得主
罗伯特·卢卡斯由于在理性预期宏观经济理论方面的成就而获得1995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
然而,早在1989年她的前妻就已经预测到他会获得诺奖,于是在他们办理离婚手续时,他的前妻提出“若卢卡斯在1995年前获得诺奖,她应该分得一半的奖金”。
但在当时的卢卡斯看来,这就是个天大的玩笑,于是他答应了。1995年,卢卡斯获得诺奖,欣喜之外,他不得不按照之前的约定支付前妻一半的奖金,尽管他极为不情愿。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东方圣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
※ 联系电话:(02015诺奖将出炉 盘点历史奇葩诺奖得主|诺贝尔奖|奇葩|诺奖得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h1 id="artibodyTitle" pid="31" tid="1" did="" fid="诺奖将出炉 盘点历史奇葩诺奖得主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获奖名单即将出炉,几乎每年的诺奖都会传来一些趣闻轶事,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扒一扒历史上那些诺奖之“最”。
  最令人遗憾的诺奖得主
  拉尔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统研究领域的贡献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但是让颁奖委员会感到尴尬的是颁奖电话怎么打也打不通,原来拉尔夫?斯坦曼已经去世,而且就在颁奖仪式的前三天。如果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身边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那诺奖历史上最令人遗憾的事情莫过于,诺奖来了,而你却在三天前离开了。
  (诺奖小知识:诺贝尔奖通常并不授予已故人士,由于评选委员会不知晓斯坦曼逝世,误向已故者授奖,诺贝尔基金会认为这种情况类同于获奖者在颁奖前逝世,因此决定不取消斯坦曼所获奖项。)
  最“另类”的诺奖得主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著名、学术声望最高的奖项。如果有人通知你,你获得了诺贝尔奖,你是什么反应?小编肯定会大脑空白、激动、兴奋,进而在欣喜过后盛装出席颁奖仪式。但是就是有那么“另类”的人,面对如此殊荣不屑一顾。
  法国当代著名文学家让-保罗-萨特就是这样“另类”的人,当他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即刻对外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此奖项,理由很简单: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
  (诺奖小知识:诺贝尔奖是由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设立的,在遗嘱中诺贝尔提及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物理学奖和化学家;由皇家卡罗林外科医学研究院颁发生理学家或医学奖;由瑞典文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挪威议会任命的诺贝尔奖评定委员会颁发和平奖。)
  最“省事儿”的诺奖得主
  大家都知道科学家很忙,但上面这位胡子哥,居然忙到连诺贝尔奖领奖都要省掉。
  1901年, X射线发明人德国科学家伦琴收一封来信,信中邀请他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这位教授随即回复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说:斯德哥尔摩路途遥远,需向校长请假才行,麻烦得很,将奖牌与奖金寄过来行不行?瑞典的答复是:奖牌不能寄,还是跑一趟吧。伦琴无奈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但他领到奖金与奖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连获奖后例行的讲座也取消了。
  (诺奖小知识:诺贝尔奖获奖名单大约在每年的十月中旬公布,授奖仪式则于诺贝尔的逝世日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授奖仪式后,还要在市政大厅举行晚宴和舞会,获奖者则需要在晚宴上做3分钟的即席演讲。)
  最“巧合”的诺贝尔奖
  中国有句古话叫“上错花轿嫁对郎”,那你见过“用错药治对病”的巧合吗?诺贝尔奖史上就有这样的巧合。
  1934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三位医学工作者尔、迈和墨菲,表彰他们在发现用生牛肝可治愈恶性贫血事件上做的突出贡献。但事实上该三位医学工作者的研究并非针对恶性贫血,而是缺铁性贫血,奇怪的是,即便如此,他们的工作依然有成效。原来牛肝中就富含缺铁性贫血所需要的铁,又富含恶性贫血所需要的维生素B12。
  最“奇葩”的诺奖得主
  现代社会,手机无处不在,饭桌上、公交上、厕所里、甚至睡觉我们都要与手机相伴,你能想象没有手机的生活吗?
  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机,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时间获悉自己获奖的消息,而是从邻居的祝贺中得知自己获奖的事情。
  最“不情愿”的诺奖得主
  罗伯特-卢卡斯由于在理性预期宏观经济理论方面的成就而获得1995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然而,早在1989年她的前妻就已经预测到他会获得诺奖,于是在他们办理离婚手续时,他的前妻提出“若卢卡斯在1995年前获得诺奖,她应该分得一半的奖金”。但在当时的卢卡斯看来,这就是个天大的玩笑,于是他答应了。1995年,卢卡斯获得诺奖,欣喜之外,他不得不按照之前的约定支付前妻一半的奖金,尽管他极为不情愿。
文章关键词: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盘点历届诺贝尔奖奇葩得主 回顾一下历史上那些诺奖之“最”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获奖名单即将出炉,几乎每年的诺奖都会传来一些趣闻轶事,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历史上那些诺奖之&最&。
最&不情愿&
罗伯特&卢卡斯由于在理性预期宏观经济理论方面的成就而获得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早在1989年她的前妻就已经预测到他会获得诺奖,于是在他们办理离婚手续时,提出&若卢卡斯在1995年前获得诺奖,她应该分得一半的奖金&。在当时的卢卡斯看来,这就是个天大的玩笑,于是他答应了。1995年,卢卡斯获得诺奖,欣喜之外,他不得不按照之前的约定支付前妻一半的奖金。
》新闻热线: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诺贝尔奖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