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什么意思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中广核“华龙一号”示范机组开工现场赖虔瑜摄  本报记者 刘传书  八亿件衬衣换一架飞机,这曾是国人对“中国制造”的无奈。先进技术,高端制造,走出国门,这是国人对“中国创造”的渴望。  出口一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站,相当于出口200架中型飞机;更会有效带动5400多家设计、设备制造、建安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共同走出去。  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携“华龙一号”签约核电项目,中英两国元首亲自见证。以“华龙一号”为旗舰的舰队载着中国复兴之梦开始远航。古人李白诗句恰似为今日“华龙一号”所赋: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防城港,“华龙一号”驶向英伦的起锚港  善用自然的能量,这是中广核对地球的承诺。“华龙一号”,中广核带领一众我国核电人践行诺言,走向世界的队礼。  10月21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英国首相卡梅伦的见证下,中广核董事长和电力集团(EDF)首席执行官Jean-Bernard Levy在伦敦正式签订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投资协议,采用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共同投资兴建英国布拉德韦尔B项目。中广核携“华龙一号”挺入英伦,首次在老牌核电强国建设核电站,这是我国核电走出去的里程碑式事件,也标志着“华龙一号”技术得到了欧洲发达国家的认可。正如中广核董事长贺禹所言,这是我国企业首次主导开发建设西方发达国家核电项目,将实现我国自主核电技术向西方发达国家出口的突破。通过参与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中广核将有效带动我国核电装备向欧洲高端核电市场的出口,同时引领我国核电产业全面参与英国核电的建设与管理。贺禹表示,“中广核和EDF将充分利用双方在核电领域的优势和经验,推进英国核电项目建设,力争将此英国核电项目打造成中、法、英三国互利共赢的样板项目,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标杆工程。”实现李克强总理提出的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  在核电领域,将产品销往国外要求首先必须在国内有示范厂址或示范堆在建。只有国内示范堆开始建设以后,“华龙一号”通往世界的航道才算彻底打开,最终实现远航。12月24日,采用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广西防城港核电站二期正式动工,这正是布拉德韦尔B项目的参考电站。据中广核防城港核电公司总经理介绍,防城港核电二期作为“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国产化率将至少达到85%,有力推动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华龙一号”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数字化仪控系统等关键与核心设备将全部由我国企业自主制造,并将首次全面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蒸发器换热管、汽轮机焊接低压转子等核心部件。据测算,出口一座“华龙一号”核电站,如设备设计、制造、建安施工、技术支持均由国内提供,单台机组需要8万余台套设备,直接参与“华龙一号”设备研发与制造的企业达到300家以上,可创造15万个就业机会。如果再加上核燃料供应及相关后续服务,单台机组全寿期可创造约千亿元产值。其效益相当于出口200架中型飞机,有效带动我国5400多家设计、设备制造、建安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共同走出去,助力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防城港,这是“华龙一号”驶向英伦的起锚地。从欧洲到非洲,从地中海到南美,已有不少国家在翘首“华龙一号”的到来。  驶向蓝海,中广核何以擎旗领航  纵观世界核电发展历史,一家企业能够完全拥有一个核电型号,意味着这家企业在核电市场上的主导权,而一家企业能够自主研发一个新核电型号,则不仅代表了这家企业的强大实力,甚至意味着一个国家的核电工业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华龙一号”就是这样一个标志,中国的核电从无到有,从引进到输出,再到挺进老牌核电强国英伦,驶向广阔的蓝海。  作为擎旗领航者,中广核是我国最大的核电运营商、全球最大的核电建造商,建设并运营了我国第一个大型商用核电站,目前,拥有在运核电机组14台,在建机组13台,已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的核电生产、工程建设、研发、核燃料供应保障体系。此次携手中广核共建英国核项目的EDF是全球最大的核电运营商之一,具备一流的核电厂运营和建造经验,仅其子公司EDFEnergy在英国就运营15台核电机组,是英国核电行业的领头羊。  从大亚湾核电站建设起,中广核与EDF的合作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合作经验。目前,双方合资的采用EPR技术的台山核电站正在建设中,施工进度已经超过此前开工的同类项目成为全球首堆,1号机组已顺利完成核回路冲洗,成为世界首个完成核回路冲洗试验的三代EPR核电机组,计划2016年投入运行。  在很多工人士看来,核电站可能是人类工业文明中最庞大而复杂的工业系统,其涉及的设备数以万计,建设运营一座核电站需要应用到数十个专业学科的知识,即便是长年累月致力于核电站研究、建设、运营的核电行业专家,也不敢轻言“全都懂”。这意味着设计一个新的核电型号,要从设计源头开始,设计一座核电站,需要一个庞大的科研体系做支撑,需要雄厚的核电建设运营能力为技术创新提供实践保障。  从引进国外技术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到“华龙一号”诞生,三十多年来,中广核人一直坚持开展核电技术攻关和创新,持续的科研投入使中广核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国家级、集团级、成员公司三级研发平台体系。截至目前,中广核拥有2个专业研究院、8个国家级能源研发(实验)中心,超过4800多名研发人员和100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研发实力雄厚。中广核还制订了“科技引领计划”,包含五大战略专项和多个尖峰计划重点领域,其中包括华龙系列、先进燃料组件、小型堆等。他们实现了核电站中枢神经的“中国造”,使得中广核成为中国首个、全球少数几家掌握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DCS)核心技术的厂商之一。中广核建成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热工水力与安全研究实验室,拥有了如大型水力学实验装置、大型热工水力综合试验装置等一系列大型试验研究装置,为核电型号独立研发提供了优良的基础设施条件。  据中广核“华龙一号”总设计师咸春宇介绍,作为汲取先进经验、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创新成果,“华龙一号”堆芯燃料组件数量从157组增加到177组,可使发电功率提高5%―10%,在提高经济性的同时降低了堆芯内的功率密度,提高了核电站安全性;采用双层安全壳,内壳与外壳功能相对独立,外壳可抵御大型商用飞机的撞击;核岛厂房采用较高的地震输入标准,这不仅增强了抗震能力,同时提升了其对“华龙一号”在厂址选择上的灵活性。除此之外,“华龙一号”的设计使用寿命为60年,较二代核电增加了20年寿命。  据统计,中广核仅“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投入超百亿,科技创新累计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5%。中广核科研队伍中有超过3000人参与“华龙一号”的研发和设计工作。正如中广核总经理所言,“华龙一号”是我国在30年不间断核电建设的基础上,集研发、设计、工程、运营优势于一体形成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标志着中国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其安全性达到世界水平,产业化具有强大依托,是国之荣光、中国骄傲。  铸远航梦想,中广核的谋局与担当  核电“走出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核电走出去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不单单是经济合同,核电同时涉及到政治、外交,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所以常有国家领导人做代言人,不遗余力地推动推销本国核电技术。而作为走出去的核电企业无论是产能输出还是资本技术输出,走出去根本上是要站得高看得远,摸得透做得细,实现全球战略布局。  欧洲、非洲、东南亚、英国以及其他有意愿发展核电的国家,因其国情不同,对核电开发合作的诉求也不同,中广核在国际核电合作方面持开放态度,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开发策略,但所有的合作都要以“两个双赢”为前提:首先保证双方的国家利益,做到国家层面的双赢;在此基础上,保证合作企业的双赢。为了走出去,中广核已与几十家企业签署“华龙一号”关键设备研发协议,还与核电设备产业链企业联合成立“走出去”的产业联盟,建立联合研发中心。  为了走出去,中广核曾历时三年,就知识产权问题组织两轮全球核电专利风险分析,系统解决走出去的知识产权风险。作为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出口目标国,“华龙一号”都不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和违反有关技术引进协议的风险。中广核人十年前就开始谋划全球布局,并一笔笔绘制了蓝图。  在12月24日“华龙一号”防城港示范项目开工现场就有有关企业的代表团出席,而且泰国电力公司还参股了此项目,因为他们非常看好“华龙一号”,这是他们培养人才,积累经验的机会,也是“华龙一号”驶向泰国的续航。而早在2008年,时任中广核总经理贺禹便带队访问泰国,为中广核开发海外核电市场打响了第一枪。2010年,中广核开始与罗马尼亚进行沟通、谈判,正式挺入欧洲市场,在2014年的公开招标中成为罗马尼亚核电项目的“最终投资者”。还是在2010年,中广核办事处在内斯堡成立,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副总经理郑东山等多次拜会南非总统祖马等国家领导人。贺禹透露,目前与中广核有着长期交往的泰国、印尼、肯尼亚、南非、、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均对中国的“华龙一号”产生了强烈兴趣。十年全球布局,中广核旗帜遍及世界各地。  在分析世界铀资源分布的格局和形势后,中广核把目光投向了天然铀年产量已连续五年居全球第一位的哈萨克斯坦,2008年,中广核铀业公司和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工业公司“联姻”,成立我国第一个在海外投资开采运营的铀矿项目。同样是资源丰富之地,中广核铀业公司成功收购并控股澳大利亚上市公司EME,探路西方铀资源市场开发,以此获取在西方国家进行铀资源勘查、开发以及矿山运营的经验。而2012年,中广核收购铀资源储量位列世界第三的纳米湖山铀矿。湖山矿为近十年来非洲乃至世界铀资源勘查领域的重大发现之一,亦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实业投资项目,是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的标志性工程。  目前,从铀矿开采到核燃料组件、核电厂的建设、运营、退役,中广核已经可以实现核电服务主要产业链的覆盖。放眼全球,可以做到这一点的,除了、、法国等传统核电强国,就只有中国。  为善用自然的能量,除了核电,中广核非核清洁能源项目同样在中国大江南北保护家园惠及万家,更遍及世界,澳洲、欧洲、、新加坡等等,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不一而足。  中国正在世界担当起大国责任,作为中央企业的中广核,正在用行动践行着自己对地球的承诺。中广核挚旗领航带领中国清洁能源高端制造企业出海,以“华龙一号”为旗舰的我国核电舰队已起航,一幅百舸争流的画卷已然展开。
(责任编辑: HN666)
科技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使用次数:14
入库时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在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心系天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
材料一&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2015年3月,福建被国家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15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福建自贸区)正式建立,实施范围涵盖平潭、厦门和福州三个片区。
材料二&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2013年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健全法制,国务院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协同实施,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福建自贸区筹建工作依法有序推进。目前,福建省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确立了自贸区重点实验项目186项,涉及体制创新、对台开放、投资管理、法制保障、市场监管等方面,自贸区建设全面铺开。
材料三 &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
论据及论证过程
观点一:经济先行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
观点二:文化先行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尊重、交流合作,才能保证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
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概述“福建自贸区”和“海丝核心区”的建设,对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产生的积极影响(12分)
&&& (2)联系材料二,运用《 政治生活》 相关知识,简要分析福建自贸区建设应如何依法推进。(9分)
(3)材料三中的讨论运用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简要说明他们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点上的分歧。(9分)
&&& (4)参考材料一和材料三,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展望中华文化与沿线各民族文化交流合作的美好远景(12分)
(1)①有利于实施自主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创新能力,为福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题库coo@②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③有利于抓住机遇,扩大和深化闽台经济合作;
④有利于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提高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
⑤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答对4点即可,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依法执政,加强对自贸区建设的领导;
②人大要依法行使权力,完善自贸区相关法律,加强监督;
③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科学依法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监督;
④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依法有序参与自贸区的建设。
(答对3点即可,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①他们都坚持了两点论,都看到了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既要开展经济合作,又要开展文化交流;他们都坚持了重点论,观点一主张经济为重,
观点二主张文化为重。
②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所坚持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4)①文化在交流与传播中发展,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共同繁荣;
③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在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中不断创新,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福建自贸区”和“海丝核心区”的建设对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产生的积极影响,属于意义类试题,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创新驱动战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经济合作、改革、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知识回答。
(2)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福建自贸区建设应依法推进,属于措施类试题,对于此类试题首先要分主体、多角度的回答。解答时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健全法制”“国务院统筹协调”“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然后调动运用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和公民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并结合材料福建自贸区建设进行回答。
(3)本题考查知识明确具体,即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解答时首先回答两点论和重点论指的是什么,然后结合材料中的做法进行分析;对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点上的分歧,主要从影响认识的因素等角度进行回答。
(4)本题考查的角度是“文化发展”,即文化生活的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设问指向展望中华文化与沿线各民族文化交流合作的美好远景,实质是分析这样做的意义,可以文化的多样性要求交流传播,提高软实力,继承发展并推动创新等角度概括和总结。
考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和公民的有关知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答案,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答案搜索功能。
用户评论纠错:
&&&&&&暂无评论
我来说几句:
备课中心教案课件试卷下载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_新浪新闻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基层、促民生、转作风,服务于民。”近年来,郑州市骨科医院坚持“专科、制度、安全、理性”的办院宗旨,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以患者为根本的服务宗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环境,并与省内60多家基层医院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创新举措,不断攀登高峰,让基层骨病患者快速享受到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淋漓尽致地向我们诠释了“厚德精诚、力行博爱”的医院精神。□东方今报记者 董彩红 通讯员 海宁 李晖
  ●促民生:患者无小事,从细节做起、从基层抓起
  镜头一:冒酷暑修筑道路,让患者方便就医
  一条柏油马路,一块平整的广场,这些看似跟治病不怎么搭边儿的事,却与患者的切身感受密切相关。
  “患者无小事。”郑州市骨科医院十分重视医疗环境和条件的改善,为方便群众就医,该院花大气力改善就医环境和医疗条件,给患者创造最舒适的就医环境。
  8月15日,艳阳高照,近40摄氏度的高温如“烤箱”模式,烫得人难受。
  很多人热得不敢出门,就想躲在空调房间凉快些。但在郑州市骨科医院西院区门诊楼门前广场、住院部后停车场附近,张业龙院长、王吉恒书记、黄梅副院长等院领导班子,带头开始帮忙清理车辆,现场指挥施工的具体工作。
  原来,这些场地因使用多年,损坏严重,不仅影响医院整体环境,更为关键的是影响患者出行。
  “来骨科医院就医的患者大部分都行动不便,他们更需要一个平整整洁的院区环境。”张业龙院长说,了解到高温天气户外活动的人少,是沥青摊铺的好时机,医院特意选在这个时候快速将破损地面修整一下。
  经过上下齐心,仅两天半的时间,就完成了3800平方米路面柏油沥青混凝土铺设。大家的脸晒黑了,眼熬红了,然而换来道路平了,环境美了,患者也都开心地笑了。71岁的王老先生说,他看到医院领导班子这么用心、一心为患者的举动,感觉来这里就诊更温暖和踏实了。
  镜头二:深入基层一线,让基本医疗为公众服务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郑州市骨科医院对患者的用心,正是体现在一点一滴上,从最基本做起,从细节做起,从基层抓起。十八大报告提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是“坚持科学发展”的“更多依靠”因素之一,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这意味着,要为城乡群众提供均等化的优质医疗服务,必须统筹城乡医疗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带动、同步发展。
  张业龙院长说,十八大精神切实对医疗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新标准新要求,把医疗改革推向深入,让社会各界的公共卫生更加均等化,让基本医疗为公众服务,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必须民生为先,民生为要,民生为重,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着力解决好基层群众“最急”、“最需” 、“最难”的健康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医院“厚德精诚、力行博爱”的精神,才能全面调动医院的医疗资源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基层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民生服务,才能让党的十八大精神原原本本、实实在在地“落地生根”。
  郑州市骨科医院不断强化全市卫生系统“双百干部”下基层工作,医院党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选派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好的管理干部、骨科专家深入帮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社区群众在骨科疾病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医院与群众和患者的关系,展示出骨医人甘于奉献的良好社会形象,为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基层:不到半年,与60多家基层医院建立协作关系
  从今年3月开始,郑州市骨科医院积极主动将国家提出的“区域医疗联合体”落到实处。不到半年,该院与省内60多家基层医院建立了协作机制。
  4月12日上午,郑州市骨科医院常务副院长王爱国、业务副院长梅伟领队,郑州市骨科医院“协作单位签约仪式”在鹤壁市人民医院隆重举行,当天下午,他们又马不停蹄前往浚县人民医院;4月20日,在清丰县,在党委书记王吉恒的带领下,郑州市骨科医院与清丰县中医院举行了友好协作单位揭牌仪式; 5月23日,黄万新副院长代表医院与开封尉氏县人民医院签下协作共建协议;6月20日,郑州市骨科医院与兰考县人民医院签约,该院成为郑州市骨科医院协作共建单位……
  说到开展此活动的初衷,张业龙表示,因为技术、人员等诸多因素,很多基层医院处理不了当地患者的疑难骨科疾病,这也导致省内很多骨病患者不远千里去省外一些大城市求医。也正是为了根本解决基层骨病患者的求医困难,郑州市骨科医院开始实施“协作共建”计划,旨在省内各基层医院骨科依托郑州市骨科医院,全方位提升自身骨专科技术实力。
  据悉,随着与全省各地基层医院合作共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市骨科医院专家与各地骨科医生就学术展开了广泛交流,同时,也让众多骨病患者得到了实惠。截至目前,医院共派出50多批近300人次的医疗专家,在各协作医院进行大型义诊活动,接受义诊的骨病患者达1万余人次。
  张业龙表示,在与县市级医院进行的一系列学术交流中,医院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就是通过学术交流,将医疗技术资源的平台深入推广,让广大患者享受到新的医疗服务;通过义诊,用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用先进的诊疗理念服务于患者,从而提升医院的知名度;通过与协作医院的医师共同查房,把我们在临床上积累的成功经验与他们共同分享,造福更多的骨病患者。
  ●惠民生:开拓进取,多个特色专科走在全国前列
  在不懈努力下,郑州市骨科医院在骨专科领域,不断攀越高峰,创造奇迹。
  脊柱手术的微创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是现代微创脊柱的标志,也是未来脊柱外科技术发展的方向。7月9日,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脊髓病诊疗中心利用数字化骨科导航系统,为一名18岁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成功实施了河南首例高难度脊柱侧弯畸形矫正手术。标志着我省脊柱外科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成熟,使我省在数字化导航辅助下的脊柱外科手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骨医人秉承“厚德精诚、力行博爱”的医院精神,在“ 专科、制度、安全、理性”发展思路指导下,开展了会诊骨医、绿色骨医、安全骨医、无痛骨医、和谐骨医、志愿骨医、学术骨医的建设,发展核心品牌技术,规模和实力居国内骨科医院首列。
  医院设有20余个临床科室,其中关节病治疗中心、脊柱外科、小儿骨科为省、市重点专科。关节置换技术、修复重建技术、复杂骨折治疗、畸形矫正及骨科并发症的防治技术已在专业领域内领先。临床应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千余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愈患儿3500余例,居全国前列。重度脊柱畸形一期手术治疗、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创伤负压引流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剥脱伤、CT引导下穿刺治疗脊椎疾患等技术居国内先进、省内一流水平。“骨质疏松诊疗技术协作单位”、“郑州市骨关节疾病院士工作站”、“河南省首批博士后研发基地”相继成立……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断的开拓进取,精湛的技术保障,完善的医疗设施、良好的服务措施――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郑州市骨科医院蓄势待发,必将迎来更高层次的新的历史跨越,同时也向着“打造中原第一、中部领先、国内一流、辐射中部六省的区域性骨科诊疗中心”的目标迈进!一键分享到【网络编辑:郑国锋】【打印】【顶部】【关闭】
     (原标题: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乘风破浪会有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