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打算去参观在今年8月份去美国旅游,主要是参观NBA的球馆还有一些知名的大学,没去之前想要提升一下自己的口

  翻了么?翻了么?  翻页吧:)
  晕哦,不是101楼就会翻页么?  楼主,这可是我第一次在天涯给帖子翻页哦,完全木有经验:)
  @心如此水2014 怎么不更新啦,期待,写的太好了
  很想分享楼主东部旅行攻略,期待
  马克  
  @就像水和岸一样
22:26:00  给楼主一个建议,图片可以悠着一点发,我的电脑配置算不错的,但是看你的帖子,也很难一下子就显示出所有的照片。估计这就是这么好的帖子竟然还没有翻页的原因   或者你把照片压缩小一点再发上来   还有啊,楼主你每走一条线就告诉大家花销,这一点很赞!可以让有出游计划的人感受更具体  —————————————————  谢谢支持'我每天最多只有9张不算多吧?不过一次发的多了点就是:)另外帖子里的照片已经压缩的很厉害了'再压就没法看了。。。  
  @就像水和岸一样
22:23:00  楼主大美女大才女,我超爱你的帖子啊,继续啊   每天一顶!  —————————————————  楼主是爷们'出现的mm是我领导  
  @就像水和岸一样
22:32:00  你们自驾游的时候,有几个人能当司机替换着开车啊?累么?谢谢!  —————————————————  大部分时间4人一车'两个男人轮流当司机  
  @心如此水楼
21:35:00  @就像水和岸一样
22:23:00  楼主大美女大才女,我超爱你的帖子啊,继续啊  每天一顶!  —————————————————  楼主是爷们'出现的mm是我领导  -----------------------------  你家领导是大美女哦,楼主你好福气哦,如花美眷,生活比蜜甜!  不过,楼主你一定是个大才子,一定要继续写贴啊
  请问话费大概多少  
  D47-《飘》的故乡  亚特兰大这座历史名城在南北战争时期几乎被完全摧毁,烈焰焚城这一幕也成为电影《乱世佳人》经典海报的背景。在战争结束后迅速重建,成为美国东南交通枢纽和金融中心,在1996年成功举办了奥林匹克运动会,2011年人口达到500多万,是美国第9大都市区。然而由于市域边界的不确定,使得亚特兰大不断向外扩张,成为了一个“无边”的城市,不断增加的汽车使交通状况持续恶化。今天我们驾车经过市中心时,发现这里的交通控制几乎无效,要靠人工指挥车辆才能勉强通行,周六尚且如此可以想象平时的交通状况了。  亚特兰大有两个人很出名,一个是《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她的故居现在已经改成了一个小型博物馆;另一个是黑人人权领袖马丁·路得·金,他的出生地、教堂、墓园和其它建筑都完整的保存在国家历史纪念地内。CNN中心如今更象一个商业化的旅游景点;旁边可口可乐世界里的游客居然比迪斯尼乐园的还多,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品赏到近百种可乐,如果你胃够大的话;还好有个百年奥林匹克公园尚可一看,否则还真要后悔临时修改行程来这里了。  今日车程50公里,明天目的地大烟山国家公园。                  
  D48-大雾山的雾  之所以临时改变行程绕行亚特兰大,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拜访这个离亚特兰大仅2小时车程的大雾山国家公园。由于山脉上空总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雾,因此得到了这个名称,每年接待量大约一千万,是美国游客最多的国家公园,说明这里有便捷的交通条件,完善的服务设施,而且景色也不会太差。  我们从公园南方的门户切诺基小镇开始游览,这个小镇是JEEP大切诺基车型名字的由来,也是当年印第安人西迁史中“血泪之路”的起点。441号公路由南自北穿越大雾山,道路或在山谷中或在山脊上穿行,路边几乎全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全长3498公里的阿帕拉契小径是世界上最长的连续步行路径,在公园内有几个出入口,全部走完要花6-9个月;在公园的最高点克凌曼圆顶鸟瞰下去,周边竟然烟雾袅袅仿佛仙境;而在田纳西州和北卡罗来纳州交界处正好是一个山峰观景点,缥缈的云海、层叠的山峰、无尽的森林,大雾山才真正显现出国家级公园的风貌和档次;下午6点到达公园北边商业味道稍浓的小镇加特林堡后,结束了我们短暂的大雾山之旅。  今日车程350公里,明天目的地蓝岭公路。                  
  D49-蓝岭公园路  这条路全长755公里,北起维吉尼亚州,南至田纳西州,把大雾山国家公园和雪兰多国家公园连接在一起。蓝岭公园路也和加州一号路及66号公路等一起入选了LP推荐的美国十大自驾路,但比起大名鼎鼎的同伴们,它实在是太不出名了,甚至我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的朋友都没听说过,我们也是在一周前才临时决定绕行这里的。  蓝岭公园路位于阿帕拉契山脉核心区,时而深入到幽谷,时而盘旋至顶峰;道路曲折蜿蜒,沿途穿越山川、河流、沼泽、平原,风景一路不同;路两侧是遮天蔽日的森林和各种各样的野花,不时能看到小鹿,火鸡等动物在其中出没;偶尔间隔其中的乡间小屋和农家牧场,展现出一副典型的美式田园牧歌景象。  这条路可以完美解释那句名言“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夏天来其实还不是最好的季节,要等秋天满山枫叶红了的时候风景才最美;而且今天由于时间及封路的关系我们只走了全程的一半,部分景点没能看到,也算是给将来留点念想吧。  今日车程500公里,明天目的地华盛顿。                
  D50-天际线车道  这条全程位于山脊线上的公路,位于弗吉尼亚的雪兰多国家公园境内,全长168公里,是美国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为解决就业和拉动GDP修筑的一条纯景观路。公路北端距华盛顿特区仅100多公里,南端连接蓝岭公园路,和后者一样是阿帕拉契山脉的一部分,风景也基本一脉相承。  雪兰多国家公园作为东部最早成立的几个国家公园之一,虽然名气不如大雾山等出名,但其实风景并不逊于前者。公园内有众多难易不等,风景各异的小路可供徒步,我们选择了一条长约2.6公里,中等难度的石头人小道小试身手。在经过长长一段曲径通幽的林荫小路后,眼前风景变的陡然开阔,原来是已经到了园内第二高峰石头人峰的顶处,远处青山叠嶂,脚下云雾袅袅,心情顿时大好。在回程的路上还偶遇了一只小黑熊,之前在黄石见到的小熊通常都是跟在母熊身边,但是我们并没有在这只小熊身边发现它妈妈的踪迹,也许是它太贪玩和母亲走失了吧。  今日车程400公里,明天将全天游览华盛顿特区。                  
  D51-止战之殇  美国建国二百多年来经历的战争其实并不少,比较大型的有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一战,二战,越战,韩战等。因此他们对战争的反思也同样不少,除了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中给无名烈士们立碑之外,也在华盛顿国家广场周边建立了若干个纪念地,包括独立战争领导人之一的杰弗逊纪念堂,南北战争的指挥者林肯纪念堂,二战时期的总统罗斯福纪念墙,一战和二战纪念碑,越战及韩战纪念碑。  花了大半天时间在这些国家战争纪念地里瞻仰,一度认为世界和平不可能实现的我,今天却真心希望能找到一种方式,可以替代战争来解决人类之间的纷争,因为它带给人们的痛苦实在是过于残酷了。正如罗斯福所说的“我看过在陆地和海上的战争,我看过鲜血从伤口中涌出,我看过泥潭之中的死者,我看过城市被战火摧毁,我看过挨饿受冻的孩子,我看过临死挣扎的母亲和妻子,所以我憎恨战争!”  今日车程30公里,明天继续游览华盛顿。                  
  D52-暴走华盛顿  华盛顿市区主要的景点大都集中在国家广场(National Mall)周围。包括美国三权分立的最高部门:白宫、国会大厦和最高法院;史密森尼博物馆群:国家历史博物馆、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国家非洲艺术馆、国家印第安博物馆等。以上所有景点都是免费的,但要在一天内都看完,哪怕是走马观花,也确实是个体力活。  白宫现在已经不对普通游客开放,我们只能在围墙外匆匆一览,华盛顿纪念碑近期也在维护中,无法登顶鸟瞰市区了,还有几个博物馆也在维护而没开放,感觉夏季是华盛顿的维护季啊。  提前预约了国会大厦内部游览的一个Tour,并以这里为起点,开始了本次行程中最长的步行游览,总时间约7小时,除去在建筑内部的参观之外,步行距离约十几公里。还好最近有过多次在国家公园内的徒步锻炼,虽然现在感觉腿脚酸疼不已,但还是坚持走完了全程,也算是一种特别的体验吧。  今日车程20公里,步行十几公里,明天目的地费城。                  
  D53-途经巴尔的摩  离开华盛顿之前,我们来到国家广场旁老邮局的钟楼上鸟瞰了城市全貌,算是稍微弥补一下没能登顶华盛顿纪念碑的遗憾。  到今天的目的地费城只有不到3小时车程,途中经过了马里兰州最大的城市巴尔的摩,它也是大西洋沿岸重要的海港城市。这里最出名的是内港游览区,本来是以前的工业码头,在60年代中期经过修整翻新,规划了多个商业和娱乐设施,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在经济并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巴尔的摩内港多年的建设使其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源泉,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滨水地区改造的案例。  一些有特色的老建筑在适当维护后,重新作为为书店及餐厅使用,使得这里的历史韵味十足;贝聿铭设计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矗立在内港旁,其实并不算太起眼;港湾内是游艇帆船和脚踏船的世界,有一艘退役的潜艇和几艘旧船可供游人观赏;3号码头上一栋顶部成玻璃金字塔状的新奇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著名的国家水族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在这里停留了一个多小时,在到达著名的私立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时,大雨倾盆而至,只好放弃原来的游览计划,匆匆结束了巴尔的摩之行。  今日车程250公里,明天全天游览费城。                  
  D54-费城故事  费城是美国最具历史意义的城市,它在华盛顿建市前曾是首都,现在是美国的第5大城市。作为这个国家的诞生地,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都是在独立厅起草与签署的;另外这里还有著名的常春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也是美国第4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好在这些景点之间的距离并不算太远,否则前天刚暴走了一天的我们恐怕得有所取舍才行。  上午从国家独立历史公园开始,这里有自由钟,独立厅,国会厅等“独立”景点;再来到英国探险家威廉·潘当年的登陆地,观赏世界上最大的吊桥富兰克林大桥;随后徘徊于河畔的古老历史街区中,让自己沉浸在历史长河中,然后去唐人街吃了个还算正宗的川菜。  下午漫步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中,感受一下世界顶级学府的深厚内涵,随后从《洛基》的拍摄地艺术宫开始,沿壮观的富兰克林公园大道前行,途经古老的市政府和“LOVE”小花园,把市中心区新老建筑和谐共存的美景一并收于眼底,费城实在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城市。  今日车程50公里,明天目的地纽约。                
  D55-拜访普林斯顿  在费城去纽约的途中还有一所著名的大学,它就是和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并称三巨头的普林斯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校区在费城市区不同,它位于美丽的普林斯顿小镇上,东西方向分别有卡内基湖和特拉华河,河水环绕着的小镇景色幽雅,周围树木繁茂,加上浓浓的人文氛围,使这里成为最适合潜心研究学术的地方。  普林斯顿大学是一所典型的研究型大学,至今也没有市场热门的医学院、法学院和商学院,但其它任何一个专业在全美都名列前茅。这里出过35名诺贝尔得奖者,爱因斯坦和《美丽心灵》的原型人物数学家纳什都在学校担任过职务。它的校区不大,仅有200公顷,学校内有很多歌特复兴风格的建筑,大多数都是19世纪末修建的。Nassau Hall是校内最古老的建筑,建于1756年,曾被短暂地被作为国会大厦使用,也在英军猛烈的炮火下奇迹般地保存下来,现在是学校的主楼。  我们用两个小时左右大致走了一圈,可能是暑期的原因,见到的学生还不如游客多;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更能感受到这个美丽校园的恬静和安祥,加上天气一直不错,拍出来的照片几乎都和效果图一样。  今日车程200公里,明天全天游览纽约。                  
  D56-纽约!纽约!  很难对这个城市的性质做出准确定义,这个美国第一大城市,全球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一个真正的国际城市,被公认的世界之都;就像一个超大的万花筒,包罗万象又无奇不有。你既可以在第五大道的名店中找到挥金如土的富豪,也可以在时代广场的转角处发现衣衫褴褛的乞丐,这也许就是美国所推崇的自由意志的体现吧。  今天的行程从当年金融风暴的中心-华尔街开始,沿着这条并不算宽敞的街道一路向西;经过9.11纪念园时,可以看到旁边新的世贸中心大楼已经接近封顶了,但是美国人的伤口是否愈合了呢?随后登上去自由岛的游轮,近距离参观美国梦的象征自由女神像,那么中国梦的标志又是什么呢?  纽约地铁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共运输系统之一,虽然历史久远但运营效率却堪称一流,多少也由于在曼哈顿中心开车还真不比走路快多少,建筑密度确实相当高;在美国最大的唐人街吃完晚饭后,继续在黄昏中体验百老汇大街的灯红酒绿,夜幕下的时代广场依旧人潮汹涌车水马龙,纽约果然是个不夜城。晚上10点回到住处,我们也结束了作为纽约客的第一天。  今日车休息,明天继续游览纽约。                  
  D57-深圳遇上纽约  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深圳能不能成为下一个纽约?这两个城市确实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都是海滨城市,建筑密度都很高,主要人口都是外来移民。然而纽约的历史厚重感是年轻的深圳无法企及的,地王大厦可以在2年内建成,而悠久的历史却无法速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也许更象纽约一些。  从曾经的世界第一高楼,381米的帝王大厦上鸟瞰下去,可以看到这个地球上最大的钢筋水泥森林,30层以下的高楼几乎只有房顶才能被勉强收入镜头。但也有一些是可以一眼认出来的,比如哥德式的伍尔沃斯大楼,放射状不锈钢塔顶的克莱斯勒大厦,深受国际式设计影响的西格拉姆大厦,当然还有正在重建中的世贸中心。  在曼哈顿下城随意游走,著名的麦迪逊花园球场是纽约尼克斯队的主场,也是林书豪成名的地方,可惜在休赛期大维修搞的面目全非,害我一度怀疑是否找对了地方;美国最大的天主教堂-圣巴特里爵主教座堂的外立面也正在维修,还好没影响我们参观那美仑美奂的大礼堂。看着那些摩天大楼下面保存完好的老建筑,仿佛在娓娓讲述着这个城市的故事,历史和现实在这里完美的融合,这也许就是深圳和国内其他城市所欠缺的地方吧。  今日车继续休息,明天还是继续考察纽约......                  
  D58-印象纽约  在纽约已经待了三天了,对这个城市也算有了初步的印象。这其实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城市,正如那句话所说的,如果你爱他,送他去纽约吧,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送他去纽约吧,那里是地狱。  你可以在第五大道买到几乎所有的世界顶级名牌,也可以看到街边小摊上的各种中国制造山寨产品;你可以在米其林星级餐厅尝遍各国美味佳肴,也可以在唐人街大排档找到豆浆油条;这里有密度最大的摩天大楼群--曼哈顿,也有面积最大的城市公园--中央公园;这里有120多个博物馆和华丽辉煌的百老汇歌舞剧,也有遍布墙头街角的涂鸦和难登大雅之堂的露天表演;这里有富得令你难以置信的特权阶层,当然更多的还是在各个角落讨生活的平民百姓。  各色人种、各类阶层、太多太多的移民和过客,没有什么人是真正的主人,自然也就无所谓客人。大家都可以说纽约是我们的,都可以堂而皇之的在这里生活。这也形成了纽约的独特气质——海纳百川、包罗万象,才会把全世界勇于尝新的人们不断吸引到这里。其实纽约这个城市本身并不年轻,但它充满了变化,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新鲜,这也许正是深圳最需要向纽约学习的地方。  今日车继续休息,明天目的地普罗维登斯。                  
  D59-从将军到领袖  从纽约到波士顿的途中所不能错过的有两所学校:一所是位于纽约州西点镇的美国军事学院,俗称西点军校,这是美国第一所军事培训基地,也是南北战争以来众多美国名将的摇篮;另一所是坐落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的耶鲁大学,这里已经培养出了5名总统及19名最高法院大法官,是美国所有大学中最多的。  想要进入西点军校的校园内,必须参加访客中心组织的Tour,而且只能跟随导游,不能自由活动。为期一个小时的游览,看到的关于军事训练的东西相当有限,想必是没带我们到军官活动的区域,只能算是走马观花了。而相比之下耶鲁大学就开放的多了,我们把车直接开到老校区的中心广场旁,然后步行游览周边的哥德式建筑群。这里的很多大楼都是可以在建筑史上留名的,包括路易·卡恩设计的耶鲁艺术画廊及英国艺术中心、埃罗·沙里宁设计的以斯拉·斯泰尔斯学院及摩尔斯学院、保罗·鲁道夫的耶鲁艺术与建筑大厦等。在落日的余晖下,整个校园散发出一种浓郁的书卷氛围,不愧是为全美第三古老的高等学府,与哈佛大学齐名的常青藤名校。  今日车程400公里,明天目的地波士顿。                  
  D60-富豪与同志  今天走过的罗德岛面积仅有4005平方公里,是美国最小的一个州,但也是刚独立时最早的13个州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温和的气候和美丽的海岸线吸引了大批东部的富豪到此度假,尤其是在靠海的纽波特小镇,这里有条著名的临海悬崖小路(Cliff walk),沿路有许多19世纪兴建的大户豪宅,可以媲美加州一号路上的十七英里富人区和赫氏古堡。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详细参观了最具代表性的豪宅破浪别墅(The Breakers),据说它的主人铁路大亨Vanderbilt曾经的财富比整个美国都多。然而和赫氏古堡一样,后人因为负担不起遗产税和维护费用,而将这所豪宅捐给了美国政府。相比起这所富丽堂皇的豪宅来,我其实对Vanderbilt家族的兴衰兴趣更大一些。  离开纽波特的富人区,我们马不停蹄的赶往另一个更有意思的小镇,位于科德角末端的普罗温斯顿,简称Ptown。这里号称是全美同性恋者的圣地,小镇的风气极其开放,不少同性恋俱乐部,脱衣舞表演等据说都是全美一流的。周五的晚上更有很多周边的同志们来此欢聚,小镇的主街上一直人声鼎沸,可惜我们的口味还不够重,只能做个路过的旁观者了。  今日车程500公里,明天将游览波士顿市区。                  
  D61-自由之路  波士顿是马萨诸塞州的首府,新英格兰地区的最大城市,也是美国最古老、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独立革命的很多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这里。自由之路(Freedom Trail)是一条用红砖或红漆标出的路线,它经过了波士顿市中心的16处重要的历史古迹,这条路长约4公里,从波士顿公园开始到邦克山纪念碑结束,我们今天的主要行程就是沿着这条路漫游在美国历史中。  这16处重要的历史古迹如下:波士顿公园-马萨诸塞州议会大厦-公园街教堂-谷仓墓地-国王礼拜堂-国王礼拜堂墓地-本杰明·富兰克林雕像和第一座公立学校,波士顿拉丁学校-老街角书店-老南聚会所-老州议会大厦-波士顿屠杀遗址-法尼尔厅和昆西市场-保罗·热维尔故居-老北教堂-考普山墓地-宪法号铁甲舰-邦克山纪念碑  当然我们并没有完全按照上面这个顺序走,因为既然是“自由”之路,那么我们当然有自由按照自己的意愿游览了,其他景点,例如NBA老牌劲旅凯尔特人队的主场花园球馆和美丽的波士顿内湾等都是非常值得一去的。  今天车程50公里,步行10公里,明天继续游览波士顿。                  
  D62-古典与现代  如果让我在美国东部诸多名城中挑一个最喜欢的,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波士顿。它没有纽约曼哈顿那么多的摩天大楼,但太密难免会觉得压抑;也没有华盛顿DC那充满秩序的中轴线,然而却超过了人的尺度;它比同样古老的费城更有活力,又比年轻的亚特兰大更具韵味;波士顿正是我心中古典和现代完美融合的城市。  其实古典和现代这两个词可以套用到波士顿附近的两所名校上。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是美国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上最杰出及最享负盛名的大学之一。这里培养出了8名美国总统及144名诺贝尔获奖者,至少从这个角度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学。校园内保存下来的古典建筑相当多,其中最出名的是哈佛纪念堂和大会堂。  麻省理工学院就在以东不到5公里的地方,这所“世界第一理工大学”是为了响应美国的工业化于1861年成立的,在诸多常春藤名校前算是年轻的很了。由于偏重于理学及工程技术,可以说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摇篮,建筑及规划学院更是我们规划师心中的耶路撒冷。校园内的建筑各异,以现代风格为主,造型独特的计算机科学中心尤其吸引眼球。  今日车程150公里,明天目的地水牛城。                  
  D63-今日无图  今天一大早就离开了波士顿,沿着90号州际公路一路向西,直奔美加边境的水牛城。这也是我们走过的第二长的单日车程,仅次于半个月之前从奥兰多赶到亚特兰大,但今天所走的大都是收费路段。我们在西部的时候几乎没交过过路费,到了东部偶尔会交个3,5刀,但总共加起来也没超过30刀。今天到了出口缴费处时本以700多公里怎么也得收个百八十刀吧,没想到居然也只交了不到20刀。心中窃喜的同时,不禁感慨我的过路费什么时候才能和美国标准接轨呢?加着每升合人民币6块多一点的高标号汽油,跑在路况特好还几乎不收费的高速路上,不得不承认美国确实是最适合自驾游的国度。  又到了要做小结的时候了,此行16天,途经13个州,8个大城市,2个国家公园,6个世界名校,自驾车程约4000公里。其中最喜欢的城市是波士顿,包容性最强的城市是纽约,最有故事的城市是费城,政治性最强的城市是华盛顿,最有名的国家公园是大雾山,最美丽的大学是普林斯顿,最向往的大学是麻省理工,最值得自驾的公路是蓝岭公园路和天际线车道。  今日车程750公里,明天全天游览尼亚加拉瀑布。
  D64-雷神之水  尼亚加拉在印第安语中的意思是“雷神之水”。它位于美加边界五大湖区的尼亚加拉河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平均流量高达2,407立方米/秒。尼亚加拉瀑布其实是由3个瀑布所组成的,在美国境内的美国瀑布和新娘面纱瀑布较小,宽323米,落差52米;在加拿大境内的马蹄瀑布较大,呈半环型,宽792米,落差58米。  瀑布所在处是美国最老的州立公园,这里除了可以在陆地上的几个观景台上观赏瀑布之外,还有一个提供特殊观赏角度的Tour,那就是乘坐游船“雾中少女”号开到瀑布的正下方。我们乘坐的游船先经过美国的两个小瀑布,然后开往加拿大的大瀑布,在这里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瀑布狂泻直下而产生的巨大水汽与浪花,水势汹涌有如千军万马,惊心动魄。游船只是略略靠近瀑布,便被落下的水浪冲击的大幅摆动,暴风雨般的水珠会劈头盖脸地砸来;此时恰逢一条彩虹出现在瀑布前方,和远处横跨美加两岸的彩虹桥相映成趣,所有的乘客都兴奋地欢呼起来,尼亚加拉大瀑布的确是不可错过的世界奇观。  今日车程100公里,明天目的地底特律。                  
  D65-摇滚永不死  在去底特律的路上途经克利夫兰,那么当然不能错过著名的摇滚音乐名人堂了,这是一个重量级的摇滚乐界成就奖,首届颁奖典礼于1986年举行。相比目前流行乐坛最高荣誉奖的格莱美奖,摇滚名人堂显得要厚重许多,入选乐手都是对推动摇滚乐发展做出了足够的贡献,并且在摇滚史上具备不朽的地位。  金字塔外形的摇滚名人堂博物馆就位于克利夫兰市中心靠近伊利湖的一侧,一进门就能看到滚石乐队50周年纪念的大海报。博物馆一共6层,从比我们之前在洛杉矶看过的格莱美博物馆只有小小的3层相比确实高端大气上档次!这里分门别类的收集了名人堂乐手们的CD,演出道具以及大幅海报等。最值得推荐的是三楼剧场播放的长达90分钟的巨幕MV,按照入选年份将乐手们的经典曲目混搭在一起,从猫王到披头士,从滚石到迈克尔杰克逊,从麦当娜到U2,从平客·弗洛伊德到枪炮与玫瑰,从保罗西蒙斯到老鹰乐队,让我仿佛回到大学时代疯狂迷恋Beyond,在学校礼堂听地下摇滚乐队演出的岁月。岁月也许改变了我们很多,但是那颗摇滚的心永不会死。  今日车程650公里,明天目的地芝加哥。                  
  D66-汽车城的生与死  来到号称1美元就能买一套房子的底特律,本以为这里应该是一片荒凉,大量空置的写字楼和住宅,到处是乞丐或流浪汉,治安乱环境差。然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象却截然相反,市中心虽然不大却井井有条,道路上车辆不少但一路畅通,滨江公园景色一般但人气不低,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刚刚宣告破产的城市。  实际上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底特律的经济支柱汽车产业在美国政府的扶持下已经开始了强势复苏,这里的房价在2012年也上升了11.9%。而大底特律地区是由26个大小不一的城镇组成,只有比较老的底特律市政府由于负债太多而破产,但周围的其他大多数城镇环境非常好,房价不比美国其他地方低。每个城市就像人体一样在运作,有着自己的兴衰周期,从我们今天粗略的市区考察看来,或许底特律已经开始了死而复生的过程。  汽车之父亨利福特博物馆位于底特律市中心西南,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一个汽车博物馆那就错了。福特还是个大收藏家,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东西,都可以在博物馆里看到。大到火车头,小到第一部电话机,简直就是工业革命后世界变革的缩影,当然他的主业汽车还是占了最大的比例。  今天车程600公里,明天将全天游览芝加哥。                  
  D67-最美天际线  作为美国的第三大城市,芝加哥屡次获得“美国最佳城市建筑”称号,这其实可以部分归功于1871年的一场大火,它将这个城市几乎夷为平地,但这也给众多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们提供了一块洁净的“画布”,西半球最美的天际线在此诞生了,著名的芝加哥建筑学派也因此出现。  芝加哥市区基本呈方格网状分布,摩天大楼的数量仅次于纽约,但却保持着较好的尺度,并没有曼哈顿那种压抑感。游览芝加哥就好像参观建筑艺术博览会,可以欣赏到建筑大师路易斯·沙利文、伯纳姆、鲁特、赖特和密斯·范德罗等人留下的作品,欣赏到许多富有特色的摩天大楼。包括443米的西半球最高的建筑威利斯大厦,346米的标准石油大厦和343米的汉科克大厦,以及水塔广场大厦、第一国家银行大厦等。  要想看看这里的建筑到底有多NB,开车是无法好好体验的,必须得多花些时间来步行才行。我们从酒店所在的博物馆区出发,经过士兵体育场、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赛得水族馆,然后沿着密西根湖畔走到格兰特公园,在威利斯大厦103层的观景台鸟瞰中心区,再从千禧公园到海军码头。全程徒步近10公里,基本把芝加哥主城区浏览一遍,也深切感受到了风之城的宜人尺度和美景如画。  今日车休息,明天继续游览芝加哥。                  
  D68-文化体验之旅  你可以说美国没有历史,但不能说他们没有文化,无论是电影产业和高等教育,还是建筑大师或体育明星,甚至群众性文体活动,美国都要比大多数国家做的好。我们今天的行程说起来基本都和文化相关,也算是一次美国文化体验之旅吧。  早上一出酒店就发现门口正在拍摄电影,貌似还是模拟香港街头的枪战片段;我们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建筑大师赖特的代表作“罗比之屋”,这所标准的草原式建筑被称为”现代建筑的基石”,从不同角度看,会有完全不同的视野;在其附近的芝加哥大学被誉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摇篮,曾先后培育出获奖者80多人,包括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  作为一个资深篮球迷,大神乔丹是我必须要膜拜的,当年两次缺考英语六级就是因为要看他参加的NBA总决赛,六届总冠军公牛队主场联合中心门口就是他的塑像;晚上再次回到千禧公园,在另一位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设计的贝壳形露天音乐厅里欣赏了一场虽然免费但水准并不低的舞蹈表演;然后从这里出发,途经密歇根大道“最华丽的一英里”,到达汉考克大厦94层的观景台,在观赏过海军码头的烟火秀和灯火阑珊的市中心夜景后,结束了这充实的一天。  今日车程50公里,明天去密尔沃基访友。                  
  D69-美国梦之旅  密尔沃基距离芝加哥只有2小时不到的路程,来这里主要是为了探望朋友,然而这里的哈雷戴维森摩托博物馆却给了我们一个小小惊喜,也算是我们明天即将的66号公路之旅做一个前奏吧。这条传奇公路承载着自由、梦想与自我实现的人文情怀,是对充满创造力的美国梦的最佳解析。  1903年威廉·哈雷和戴维森三兄弟在密尔沃基创建了这家著名的摩托车公司,一个多世纪以来,哈雷摩托一直是公路文化,开放自由和美好时光的代名词。而66号公路作为美国的母亲路,随着美国文化被传播到全世界,成为全球最为风光的一条公路。它就是《阿甘正传》里阿甘孤身穿越美国的那条路,它还是《汽车总动员》里面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它也是影响了一代人的小说《在路上》的创作源泉。这条公路东起芝加哥,西止洛杉矶,途经八个州,全长将近四千公里,每一段都见证著美国20世纪的历史。  今日车程300公里,明天目的地圣路易斯。                  
  D70-在66号公路上找乐子  这是一条承载过垮掉的一代、嬉皮士、摇滚青年的老路。有一本书、一部电影和一首歌,让我决定在环美旅程中来一次66号公路的穿越,这本书是《在路上》,这部电影是《汽车总动员》,这首歌就叫《在66号公路上找乐子Get Your Kicks on Route 66》。  今天我们沿著66号公路从芝加哥一路开到圣路易斯,还好提前从网上下载了GPS用的路线图,否则还真很难走全这条曾经在地图上消失的老路。现在的66号公路已经不是一条完整的道路了,它由若干条不同的路段组成,包括高速路,一般公路,城市道路,甚至还有一些是未铺装的乡间小路。虽然道路级别差异如此之大,然而它们的景色却一脉相承,两侧大都是一望无际的玉米田,在广阔的田野上,几棵大树零星地散布中间,充满了西部风情。途经的小镇大都有深深的66号公路烙印,路边贩卖冒著气泡水的酒馆,霓虹灯闪烁的汽车旅馆,古式而老旧的加油站。但我们听着收音机里的英文老歌,自驾在这样一条传奇之路上,仿佛掉进了时光隧道,回到了上个世纪美国西部大淘金的时代。  今日车程450公里,明天全天游览圣路易斯                    
  D71-圣路易斯一日游  作为66号公路上为数不多的大城市,圣路易斯位于密苏里河和密西西比河汇合处,几乎是美国的几何中心,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新奥尔良一样,当年也是法国的殖民地,城市由法国国王得名,美国地理学家通常称这里为向西进发的门户,坐落在城市中心区的弧形拱门就是西进运动的纪念碑。  这座城市在历史上相当辉煌,曾经是和东部纽约,西部旧金山并称的三大城市之一。市区沿密西西比河延伸31公里,市中心高层建筑和法国式古典建筑交相辉映,高达192米的不锈钢拱门是城市的主要标志;拱门附近是著名的杰弗逊国家开发纪念馆,城西还有占地530多公顷的森林公园,集各种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于一体,附近还有圣路易斯大学、华盛顿大学等高等学府。  可惜我们只有一天时间,没法仔细品味这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只大致把市中心几个主要街区逛了一圈,当然登顶大拱门鸟瞰市区是必不可少的;随后去参加了著名的百威啤酒总厂,比起亚特兰大可口可乐世界门票要几十刀来,百威明显要厚道的多,不仅博物馆门票和厂区参观都免费,还能品尝到各种口味的百威啤酒,第一次发现啤酒居然也有水果味的。  今日车程20公里,明天目的地Springfield。                  
  D72-在路上  离开了老城圣路易斯,我们再次踏上66号公路,今天的这段路景色和两天前又有所不同,广阔的草原代替了之前的玉米地,两侧的树木也更加茂盛,在很大一段路程上66号公路和44号州际高速几乎是平行的,但伴随地形的波浪起伏更多一些,驾驶感相当好,有点象之前去过的夏威夷大岛。  一路上还经过了一些有意思的地方,包括19世纪美国著名侠盗杰西·詹姆斯的蜡像馆,这个现代罗宾汉曾经在多部影视作品中出现过,其中最近的一部是《神枪手之死》由布拉德·皮特饰演的。蜡像馆再往北走5公里就是他当年的藏匿之处Meramec洞穴,这是一个狭长的钟乳石洞穴,内部景观和我们之前去过的卡尔斯巴德国家公园类似,进去走一圈需要90分钟以上,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能进去参观。在随后的黎巴嫩小镇图书馆里面设有一个66号公路博物馆和研究中心,里面收藏了不少历史性的地图和相关文物;小镇东边还有一个小有名气的汽车旅馆Munger Moss,门口有一块经典的霓虹灯招牌,旅馆的大厅里都是各种和66号公路有关的陈设。  今日车程350公里,明天目的地奥克拉荷马城。                  
  D73-继续上路  从Springfield出发到奥克拉荷马城要经过密苏里,堪萨斯和奥克拉荷马三个州,如果全程走高速的话大概要4小时左右。但66号公路的限速一般只有80公里,经过小镇时还会降到50公里,实际上今天我们在车上已经超过了7个小时,好在一路上美景不断,加上不时出现的小惊喜,倒也并不觉得疲惫。  66号公路上的老加油站数不胜数,只有最有特色的才会重新修复,并作为景点保留下来。我还在其中一家老油站旁发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一辆老旧的拖车,车窗上两只大大的眼睛,正是《汽车总动员》里的板牙,不知道它最好的朋友闪电麦昆在哪里呢?随后又经过了一家历史悠久,但至今还在营业的露天汽车影院,票价7刀还真不贵,可惜没法等到晚上8点的放映时间。  进入奥克拉荷马城后我们第一个目标并不是要入住的酒店,而是安妮的炸鸡店,这家老店有很多50年代的经典陈设。大门口停着一台1959年的粉红凯迪拉克相当拉风,板牙的另外一个朋友谢里夫警长就藏身其后,店内的陈设也走的是怀旧路线,猫王,梦露和星战等元素尽在其中,无怪乎LP也要特别推荐这家小店了。  今日车程450公里,明天全天游览奥克拉荷马城。                  
  D74-奥克拉荷马城  最早知道它是因为NBA雷霆队的主场在这里,后来知道这里还是出名的“龙卷风之乡”,每年春季,当来自落基山脉的干燥冷空气与来自墨西哥湾沿岸的潮湿热空气相遇,龙卷风便如期而至。今年6月,一场龙卷风就给这个城市带来了数百人的伤亡和数以亿计的财产损失,不过现在已经丝毫看不出那场灾难的痕迹了。  作为一个超过百万人口的美国“大城市”,它的市中心的确有点小,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栋高层建筑,50层高的Devon塔是这里最高的建筑。在它旁边就是Myriad花园,这个位于市中心的室外花园有着不错的景观设计,但里面号称水晶桥的室内植物园就乏善可陈了。作为牛仔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奥克拉荷马城有一所国家牛仔名人堂和博物馆,里面我能认出来的只有前总统里根和西部片影星约翰韦恩等寥寥可数的几个而已,但是陈设的让人眼花缭乱的牛仔用品倒是让人长了见识。随后我们又去了市区西北的Hefner湖看日落,湖畔的景色相当不错,东岸的一座灯塔号称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全美第2古老的。  今日车程80公里,明天目的地Amarillo。                  
  D75-博物馆文化  美国作为世界上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国家,无论是大都市还是小城镇都有不少博物馆。内容也包罗万象,从自然历史到现代艺术,从摇滚乐队到牛仔文化无所不有。参观博物馆也是了解美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今天的路程中就包括两个66号公路博物馆和一个铁丝网博物馆。  66号公路所经过的8个州都有各自的主题博物馆,但位于奥克拉荷马州克林顿市的这个据说是其中最好的。博物馆并不大,里面关于这条美国母亲路的文物却相当多,内部影院还放映了一部纪录片,详细讲述了66号公路的前世今生,非常值得一看。随后经过的66号公路国家博物馆相比之下就有些差距了,不过门口的大路标还是很夸张的。本来想去看看另一个奇怪的铁丝网博物馆,但是没想到今天周六提前闭馆,等我们赶到的时候已经关门了,只好在门口拍个照到此一游了。  不过今天的重头戏还在后面,既然途经德州,牛排是必须要品尝一下的。在66号路旁就有一家50年历史的德州大佬牛排馆,这里最出名的是72oz牛排(4斤左右)比赛,能在一个小时内吃完的参赛者一律免费,最快纪录据说是10分钟!今天还真遇到一个年轻小伙参赛,不过看他吃了15分钟后的艰难样子看来是很难免费了。  今日车程450公里,明天目的地圣达菲。  收起                  
  D76-66号公路中间点  Adrian是德州的一个小镇,小到地图上几乎找不到,66号公路至西而东穿过镇区,路边只有几栋零星的小屋,但就是在这里有着一个特殊的标志—66号公路中间点。一个小咖啡店对面就是中间点的路标,上面清楚的写着:“往东距芝加哥1139英里,往西距洛杉矶也是1139英里”。  今天另一个景点是著名的卡迪拉克农场,十辆老卡迪拉克车整齐插在一片宽阔的黄土地里,表面满是游客留下的各种涂鸦,我们也不能免俗的小涂了一把;这个农场是上世纪70年代,一个艺术家团体为了表达对美国汽车的崇敬而建立的。随后在途中一个休息区内邂逅了最文艺的洗手间,左边是猫王,右边是梦露;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一个小汽车博物馆,东西不少还是免费参观的。  下午到达了今天的住宿地小城圣达菲,作为新墨西哥州的首府,整座城市充满印第安风情,和美国其他地区有显著的区别,也是一个很受欢迎的旅游城市。现代有一款SUV的名字就出自这里,另外还有一款叫途胜的则是出自亚利桑那州的城市图森。可惜我们到市中心的时候已经接近傍晚,加上之前还下了点小雨,游客已经不是很多了。  今日车程450公里,明天目的地Albuquerque。                  
  D77-古老的陶斯  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偏离66号公路,主要是因为要去圣达菲北边的一个小镇陶斯,这里既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之一,同时也是美国国家历史性地标。从公元1400年开始,一个古老的印第安原住民部落就一直生活在这里,整座小镇的土胚建筑普遍低矮圆润,有如童话世界一般。  从陶斯回圣达菲我们特意绕行了一段路程,是为了去看一下号称美国第二大的峡谷和跨越其上的第二长的钢结构大桥,不过和排名第一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比起来,还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从圣达菲到今天住宿的Albuquerque(回国后才看的《绝命毒师》,否则的话一定要在它的拍摄地多看看)有一条著名的景观路-绿松石路。据说很久之前它就是这个地区一条主要的贸易通道,而所运输的主要特产之一正是绿松石。其实它还有个别名是艺术家之路,这条路的两边有很多从日益喧哗的圣达菲迁出来艺术家们的工作室,尤其是在途中小镇Madrid上表现的更为集中。包括这条路在内,LP上推荐的美国十大自驾路迄今为止我已经走过七条了,个人觉得绿松石路本身的风景不要说和加州一号或蓝岭公园路比,甚至不如未入选的迈阿密A1A公路和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CA120公路,它的入选我想主要还是由于以上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加分吧。  今日车程350公路,明天目的地Flagstaff。                  
  D78-化石森林惊魂  今天行程的重头戏是化石森林国家公园和它所在的画布沙漠,在这片红色沙漠之上布满了色彩斑斓的奇异山峰,还有大量数万年前的树木化石散落其中,感觉犹如在外星一般,景色之奇美毋庸置疑。然而我们的车也险些在这片沙漠之中抛锚,也确确实实吓出了一身冷汗。  进入国家公园之前其实油已经不多了,但我想园内只有一条50公里不到的主路,出来再加油完全来得及。大概是这里的景色过于迷人,我们在几个观景点之间走走停停中,不知不觉发现油灯已经亮了。搜索GPS发现最近的加油站还在50公里外,这时车载电脑显示大概也只能走50公里了!在38度的下午如果车没油抛锚,可想而知会有多惨了。因此我们不得不放弃剩余的几个景点,把空调开到最小,甚至不敢使劲踩油门,短短半个小时的路程感觉象走了大半天一样,当开到小镇上加油站的时候续航里程正好是零!这也算是一出化石森林惊魂记吧。  这个小镇名叫Holbrook,感觉和《汽车总动员》中的水箱温泉镇非常相似,很快这一点得到了证实。在一顶顶白色的印第安帐篷前面整齐着停着一辆辆老爷车,这家Wigwam汽车旅馆正是片中女主角莎莉经营的旅馆原型,也是66号公路上的重要地标之一。  今日车程550公里,明天目的地拉斯维加斯。                  
  D79-神秘塞多纳  据说地球上有能量的两极,分别在西藏的喜马拉雅山和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小镇塞多纳,这个小镇因为被红色岩巨石所包围而著称,同时也是印第安人的"圣地",被认为拥有许多超自然源自灵界的事物。浓郁的印第安文化和神秘的能量传说每年吸引了400多万游客前来参观。  从Flagstaff出发沿着89A公路不到1个小时就能到这个美丽的小镇,沿途遍布红色土质的山丘以及形态各异的红色岩石;其中的大教堂石(Cathedral Rock)、咖啡壶石(Coffee Pot Rock)、烟囱石(Chimney Rock)、钟石(Bell Rock)等是其中的代表。在小镇的制高点圣十字教堂可以看到周边大部分的景色,据说这里还有一种剧烈旋涡状能量,不可见但能感觉到;每个人对这种旋涡的感应不同,有人敏感,有人迟钝;看来我们都属于迟钝的那种,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  随后经过了两个66号公路上的小镇威廉姆斯和金曼,而保留得最完好的一段66号公路也是位于这两个镇之间。胡佛大坝是之前去大峡谷时错过的,今天算是给补上了,但到得时候已经下起了小雨,大坝也没有想象中的壮观,所以并没有停留太久就直奔拉斯维加斯了,那里还有一顿Bellagio自助餐和精彩的Fantasy秀在等着我们。  今日车程550公里,明天目的地洛杉矶。                  
  D80-行程总结  从洛杉矶开始,到洛杉矶结束,我们用80天的时间在美国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途经40个州,24个大城市,19个国家公园,小城镇若干,车程25000公里;既开拓了专业视野,也增长了人生体验,深入了解了美国的风土人情,其中有苦也有乐,我想这次环美旅程会值得用一辈子去回味。  那么趁现在印象还算深刻,给本次行程中经过的地方做个排名吧,纯属个人观点,不准毋怪:  1.大城市Top5  旧金山-最宜居;  波士顿-最自由;  芝加哥-最美天际线;  迈阿密-最有活力;  新奥尔良-最具风情。  2.小城镇Top5  圣巴巴拉-最适合度假;  纳帕溪谷-最迷人;  西礁岛-最美的海岛;  塞多那-最神秘;  普罗温斯顿-最开放;  3.国家公园Top5  黄石-最美丽;  大峡谷-最壮观;  大雾山-最具人气;  大本德-最安静;  大沼泽-最脆弱;  4.自驾路Top5  加州一号路-最美的山海公路;  美国一号路(迈阿密到西礁岛)-最美的跨海公路;  蓝岭公园路-最美的森林小路;  熊牙公路-最险峻的山路;  66号公路-美国母亲路。
  楼主写得真好,照片也拍得不错  好贴,谢谢奉献!
  @就像水和岸一样 146楼
03:28:00  楼主写得真好,照片也拍得不错  好贴,谢谢奉献!  ----------------------------  谢谢夸奖
  参加天涯活动最后的补充说明:  这次自驾游其实也是我赴美进修和考察美国城市规划的内容之一,在80天里完成了从加州大都市圈-太阳走廊大都市圈-德州三角地带大都市圈-墨西哥湾沿岸大都市圈-大西洋大都市圈-东北地区大都市圈-五大湖大都市圈的考察。除了在去黄石途中坐了一段飞机外(拉斯韦加斯到盐湖城),大部分行程是自驾完成的,所用的是一辆价值仅仅1w500美元的05年二手X3。  不得不承认美国的公路体系确实相当完善,无论是在东部大都市圈还是地广人稀的中西部自驾出行都很方便;目前全美公路长度约65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Freeway)9万公里。而在1956年《州际高速公路法》规定汽油税的90%用来修建高速公路后,被誉为“金字塔之后最大公共工程”的州际高速公路计划,也彻底改变了美国城市的分布状况,逐渐形成目前依靠公路分布的城市格局。高度发达的公路系统使郊区和市中心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交通成本降低,居住和产业的外迁引起中心区的空洞化,开启了美国郊区化时代;大城市布局分散,没有边界和中心,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如凤凰城,休斯顿等城市的无序扩张;城市公交系统不完善,严重依赖小汽车,带来能源的过度消耗(美国90%的小汽车是一个人驾驶的)。而洛杉矶和旧金山是美国城市发展的两个代表,哪种城市发展模式更值得我们学习?是让小汽车对城市进行蚕食还是在城市内对小汽车开始限制?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规划师思考的问题。  当然中美城市发展阶段不同,因此城市规划关注重点也有区别,我们的学习只能以借鉴为主,无法直接照搬。其实不光城市规划,任何制度都是这样,有其自身生长和适应的环境,没有那些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西方的民主制度未必就适合东方传统的文化,中国历史上的制度也有不少值得我们现在学习的,好像有点扯远了,希望大家有机会多走出国门看看,就会发现其实东西方只是发展方式不同,各有各的利弊,没有谁就一定比谁强,制度的完善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切萨皮克能源球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