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vsco婚纱照怎么调出质感有质感的男生黑白人物的设置!求指教!

魅蓝note&x&VSCO&Cam&&&的一些经验(63图)
魅蓝note x VSCO Cam & 的一些经验(63图,请在wifi下观看)
关于本帖:
&1、图片均使用魅蓝note拍摄;
&2、建议先保存练习图(原大像素,需要点击图片后右键另存大图,直接存的是600像素高的小图)到手机,在VSCO
Cam &中导入,同时在电脑屏幕上打开对比图,依照参数调节来感受效果。
&3、本贴中VSCO Cam &的版本为v3.4(275) (截止)
&拍照片的目的是为了记录某个时刻某个场景的原始信息,但有些时候,拍摄者希望能把拍照时自己的感受传达给观者,所以使用后期软件来修改照片的某些部分,比如亮度、对比度、色调等,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智能手机便于携带,拍照很方便,虽然不能与专业相机的成像效果相比,但是通过后期处理,可以改善画面的表现力,简而言之:用后期调色,可以让你拍的照片更好看。
&美的事物能带来愉悦的感受,不是吗?
&当然,一分钱一分货,MX系列的相机成像效果肯定要比魅蓝系列的好很多,从而减少后期调色的工作量。
&要拍出一张让人感觉不错的照片,在按下快门前还有两个准备工作:
&一是多看,见多识广的好处是可以提高鉴赏力,在拍照的时候不自觉的摒弃常见的构图。摄影版里很多各类大赛的获奖作品鉴赏贴,可以多看多体会;
&二是多拍,拍一大堆照片,只有一两张能看,很正常。多拍是为了不错过每个可能出彩的瞬间,有时拍照时的无意识反而可以拍出有趣的照片。
◎安装
&如果VSCO Cam
&装不上,那你需要先安装谷歌框架服务,进入应用中心搜对应的关键字:
◎界面
安装完成后启动VSCO Cam &
主界面的选项如下:
SIGN IN:可以注册VSCO账号,在官方社区发布你的作品;
EXPLORE:观赏官方推荐的作品,可以查看该图使用的滤镜和一些摄影参数;
JOURNAL:来自VSCO公司的日志,一些图片故事(英文差,看不懂TAT);
LIBRARY:VSCO Cam
&会生成自己的图库索引,导入图片相当于生成一个替身,目的是为了方便管理,不会对源文件有任何影响;
SHOP:滤镜商店,购买你喜欢的收费滤镜,还可以下载免费滤镜,目前有三组7个:KK1 / KK2 / HB1 / HB2 /
A4 / A5 / A6,VSCO Cam
&自带10个,这样总共就有17个免费滤镜。安卓系统下购买付费滤镜的手续非常麻烦,不是钱的问题,所以不用考虑了。
&VSCO Cam &自带拍照功能,可选参数不多,我都用Flyme自带的相机拍。
&主界面各个选项在三楼推荐的网络帖子里有详细介绍,本文略过,着重于调色的思路。
&点击图库,进入调色界面。
&首先点击“+”导入需要处理的图片,如果你看不到“+”,请把页面向下拉,按钮在顶端。
&Flyme相机拍的图片在DCIM目录下,选中要导入的图片,点“√”确认。
&按住当前图片不放几秒钟,可以查看全图。看完点一下,返回,继续选择其他图片。能同时选择多张图片。
&在图库界面,选中需要调色的图片,点击左下角的“扳手”图标,进入调色界面。
&左下角显示目前为原始图片效果,右边是免费滤镜的图标。预览窗口支持手势缩放。
&我通常会尝试所有17个滤镜,选出自己喜欢的效果。如果你拥有100多个收费滤镜,那就需要平时积累的经验以及对各个系列滤镜的了解来选择。
&这次我选择M5滤镜,增强了冷暖对比,棕褐色的暖调重现了大家对苔藓类环境的回忆。前景蕨类植物的冷绿色没有太多改变,但背景改为偏暖之后,与前景分离,强化了空间距离感。KK2滤镜也可以作为备选。
&再次点击该滤镜的图标会出现滑动条,控制滤镜强度,有12级可调。默认强度是+12。
&点击底部小三角随时可以打开折叠菜单,在四个功能中切换。
&点击画笔图标,进入滤镜选择界面;点击扳手图标,进入参数调节界面;点击返回图标,可以撤销上一步操作;点击全部撤销图标,图片回到原始未处理状态。
&全部处理完成后,打开折叠菜单,选
“√”是保存文件处理效果并返回图库界面,在那里导出成品。选“&”是不保存刚才的操作并返回图库界面。
练习图(点击查看原大)
对比图(点击查看原大)&
后面有详细介绍系列滤镜的帖子,理论上每个系列都有针对性。不过,按第一感觉来选择滤镜,总会有惊喜。
◎参数
&调节各项参数的时候不要有顾虑,尽量把滑块拉到最左或者最右,感受一下极限的视觉效果,再向正常值回落。你还可以按顺序调节完所有参数之后,重新选择滤镜看效果。总之,不停的来回修改滤镜与参数,都是为了找到更好的组合,让画面更有吸引力。以下对参数的解释更多基于自己的感受,可能与已有的定义存在差异。
&官网上拍照样张都很漂亮,但是遇上那些光线条件需要运气,所以平时我们拍的照片,曝光基本都不如意,可以通过这个参数修正。
这张拍的是锦晃星,室外拍,当时有阳光,但花架上的植物处在屋檐的阴影下,漫射光不足。因此画面需要【亮度+5】;突出绒毛的质感【锐化细节+4】(一般照片+2就足够);让白墙没那么刺眼【高光减淡+5】;而【色温+3】与【色调冷暖-6】共同作用,让植物呈现出充满生机的嫩绿色。
练习图(点击查看原大)
对比图(点击查看原大)
反之,我想表现一种类似禅定般的寂静感,就需要让画面暗下去【亮度-5】,墙面的纹理太复杂,只需要【锐化细节+1】,【四角变暗+5】可以让视线聚焦于画面中心。
练习图(点击查看原大)
对比图(点击查看原大)
&对比度与中间调的范围有关,对比度越低,中间调越多。模仿早期湿版摄影术的平滑灰度效果可以【对比度-6】,再加入【胶片颗粒感+6】。如果对【暗部染色6#+2】不明白可以跳到后面对应的部分了解。
练习图(点击查看原大)
对比图(点击查看原大)
&有时要表现极具质感的高光,需要【对比度+6】,减少杂乱的背景干扰可以【亮度-5】,【四角变暗+8】可以让视线聚焦于画面中心。
练习图(点击查看原大)
对比图(点击查看原大)
&绝大多数照片,画面都存在倾斜,拍的时候不觉得,回放才注意到地平线歪了。这张寂照庵的原始画面就是往右斜了一点点,现在稍微把滑块往左拉,校正完成。可惜VSCO
Cam &没有恢复原始角度的选项。&&
&在不需要水平校正的照片里,这一功能可以当旋转工具使用,用于寻找更好的构图角度。如果你使用过裁切工具,在此界面也会同步显示,图中的比例框是4:5。
&可以看到,6#练习图旋转后,画面呈现出较稳定的倒三角构图,多余的背景也被弱化了。
练习图(点击查看原大)
对比图(点击查看原大)
&拍的时候觉得构图A有感觉,调色的时候却觉得构图B更好,怎么办?这个参数提供7种预设比例来去掉多余的画面。VSCO
Cam &同样没有提供恢复为原始比例的选项。强迫症表示有点受不了TAT……
&这个参数我一般选【锐化细节+2】,数值太高会让画面平面化,因为每个区域里的细节都显得很突出,就破坏了整体感、立体感。我只在选择黑白滤镜时尝试过【锐化细节+12】。
&摘抄的定义:“饱和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色彩的纯度。饱和度取决于该色中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灰色)的比例。含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大;消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小。纯的颜色都是高度饱和的,如鲜红,鲜绿。混杂上白色,灰色或其他色调的颜色,是不饱和的颜色,如绛紫,粉红,黄褐等。完全不饱和的颜色根本没有色调,如黑白之间的各种灰色。”
&现在的手机拍出的画面已经够饱和,数值基本不用提高太多。如果调色时加大了对比度,导致照片颜色有些刺眼,可以降低饱和度来抵消。单反相机拍出的照片效果好,饱和度高,是因为各个色调的明暗过渡非常细腻自然,冷暖对比适中。如果想让照片有视觉冲击感,应该尽量加大冷暖色对比而不是靠提高整体的饱和度。
&7#练习图的极端效果【饱和度+5】,目的就是为了右边水面反光处出现的淡淡紫红色,像极了星云里的尘埃。
练习图(点击查看原大)
对比图(点击查看原大)
&这个参数作用是降低亮部区域内的对比度,增加中间调,挽救因为曝光过度而损失的细节。但这个难题的根源还是在于手机镜头比不过单反镜头,所以即使用软件来后期补救,效果也差强人意。
&这个参数作用是增加暗部区域内的亮度,也是强化中间调,挽救因为曝光不足而损失的细节。对阴影作用明显。6#练习图的【暗部增亮+4】可以感觉到最下方的阴影变淡了,增强了画面阳光明媚的感觉
&色温的定义比较复杂,我看了很多网页资料,大概明白这么个意思:由于拍照时的光源不同(色温不同),相机识别(白平衡处理)时出现了偏差,导致成像画面偏色,我们就需要对画面进行色温调整,还原准确的色彩。
&摘抄了一段给大家参考:“一般情况下,正午10点至下午2点,晴朗无云的天空,在没有太阳直射光的情况下,标准日光大约在K。新闻摄影灯的色温在3200K;一般钨丝灯、照相馆拍摄黑白照片使用的钨丝灯以及一般的普通灯泡光的色温大约在
2800K;由于色温偏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拍摄的照片扩印出来以后会感到色彩偏黄色。而一般日光灯的色温在K左右,所以在日光灯下拍摄的相片会偏青色。这都是因为拍摄环境的色温与拍摄机器设定的色温不对造成的。”这个说的虽然是胶片,但我觉得对手机相机也适用。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专业知识,请百度。
Cam&里,拖动滑块往左偏冷,往右偏暖。你可以用这个参数做校色工具,追求色彩精确还原,或者用它让画面变更暖或者变更冷,更具情绪化。
& 8#练习图里,改变色温,雾气弥漫的森林从指环王变成了暮光之城
练习图(点击查看原大)
对比图(点击查看原大)
&TINT这个词更难定义(没有官方中文版真麻烦)。
&1、直译:n:浅色;色彩,色泽;气息,迹象,痕迹;
&vt:染色;着色于…;染(发);
&2、AE里:色调校正-浅色调。解释:Tint用来调整图像中包含的颜色信息,在最亮和最暗的之间确定融合度,可以调整颜色渐变至黑白。
&3、印刷:可以给专色加网(Tint),以呈现专色的任意深浅色调。
&在使用这个参数的时候,我的感受是色调的冷暖度。
&色彩学上根据心理感受,把颜色分为暖色调(红、橙、黄)、冷色调(青、蓝)和中性色调(紫、绿、黑、灰、白)。但是在每个色调大系内部,也分冷暖。比如橙色系,存在偏冷的橙黄色和偏暖的橙红色。蓝色系也是如此,存在偏冷的湖蓝色和偏暖的天蓝色。
&所以我这样理解这个参数:当TINT滑块往左,可以呈现图片大色调内偏冷的微妙感觉,滑块往右,则是呈现大色调内偏暖的细微变化。2#练习图也可以感受【色调冷暖-6】带来的变化。
&Vignette直译: n. 装饰图案,小插图;vt. 把…印放为虚光照;
摘抄虚光照的定义:“虚光照是指增亮或是调暗图片的边缘。它是摄影中常见的技术。虚光照技术与选择性聚焦技术相互依存。虚光照可以通过虚光罩创造出来,或是在暗室里通过烘烤或挡光图片的边缘。它和选择性聚焦的使用原因相同,将分散视线的背景最小化,突出从观赏者角度观看的物体。”
这个参数的使用看个人喜好。在VSCO Cam&里,即使拖动滑块到最大值【四角变暗+12】,效果也很柔和。
& 在网上看到这段话,写的很到位,可以给这个参数做总结:
“胶片的颗粒是化学反应的附带产物,在摄影中作用大致有如下:
&1、整体的颗粒感给图象带来统一的质感;
&2、营造松动感、沧桑感;
&3、淡化细节;
&4、削弱色彩;
&5、制造整体或局部的机理、质感(这里的局部例如黑白照片中如果产生白色燥点将在黑色部分明显体现)。”
&9#练习图【亮度+5】将背景的细节纵深感趋于平面化,让前景的果实主体更突出;【色调冷暖-6】将背景从偏暖的绿色调改为偏冷的绿色调,与前景的对比更强烈;【胶片颗粒感+12】的极限值让这张图片看起来很像上个世纪70年代的彩色胶片。
练习图(点击查看原大)
对比图(点击查看原大)&
&这个参数的效果可以让你想起家里的彩色老照片或是彩色旧画片,经历了时间的漂洗,渐渐褪色的感觉。三楼有个帖子说这个参数适用于胶片模拟、日系,有机会试试看。
喜欢自拍或者拍人物,这个参数可能比较常用。滑块往左偏红,往右偏黄。
不过,照片里有暖色区域需要调节色调的,也可以试试看。1#练习图可以感受这个参数。
&这个参数里,TINT恢复了本来的意思:染色。通过用明度较高的单一色彩渐变映射替换图片中的暗调部分,产生撞色效果。我在彩色图片里应用,效果不是很好。在黑白图片里,这个参数可以让画面活泼起来。
Cam&预设了6种主要色彩,选中之后再点一次,出现强度滑块,默认强度是+12。
&10#练习图【亮度-6】消除背景对前景的干扰,【对比度+6】突出植物的质感,【四角变暗+9】将视线聚焦于画面中心,【暗部染色6#+2】的灰蓝色调产生了夜晚的感觉。保存文件后想要取消这个参数请把强度调到0。
练习图(点击查看原大)
对比图(点击查看原大)&
&亮部染色与暗部染色原理相同,色彩明度比【暗部染色】里的要低,基本没遇到过合适的图来尝试,如果能自定义染色的色值,可能会调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16个参数都调整完毕,记得打开折叠菜单,选 “√”保存文件处理效果。
&处理完图片A,可以把大部分参数一次性复制到图片B上,省去重新输入数值的时间,这个功能适用于同时间、同地点、光线条件相近的同一组照片。不支持【水平校正】和【裁切】的参数复制。
&顺序如下:选中已完成的图片A → 点击复制按钮 → COPIED 参数 → 选择图片B →
PASTE参数。
& & 最后一步:点击SAVE TO
GALLERY,导出成品至VSCOCam文件夹下。支持一次导出多张图片。
&本来以为, VSCO Cam&
就是用来美化一下图片啥的,没想到很多参数都能让你学到专业知识。
&我重新认识了这个APP。感谢万能的互联网。m(_ _)m
------------------------------------------------------------------------------------------------------
&介绍一个提高鉴赏力的APP:国家地理-每日精选
&这个APP的主要功能是每天推送12张来自宇宙的优质图片,附有简短介绍。
&你要做的只是:在这些美图带给你的愉悦中,与作者们某个时刻的人生印迹交叉掠过。
------------------------------------------------------------------------------------------------------
&收集的一些网络帖子,
VSCO Cam 滤镜这么用,分分钟变成照片达人
/thread--1.html
教程|VSCO cam从入门到精通教学宝典
/digi/2023743.html
VSCO Cam--5
位摄影师,教你用手机拍出专业级照片
/award/blog/com.vsco.cam
教程|VSCO Cam调色滤镜最全面讲解
http://mp./s?__biz=MjM5NDc3ODM3NQ==&mid=&idx=2&sn=db85b5e7ae9b051b8f5f14debfb1a344#rd
VSCO Cam 滤镜包详解及购买指南(一)
怎么用手机拍出精彩的照片?
/question/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Wyman.G的推荐 | LOFTER(乐乎) - 每个人的理想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Wyman.G 的推荐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this.p={ dwrMethod:'querySharePosts', fpost:'a706e_17f82be',userId:582445,blogListLength:30};教程VSCOcam修片基础(1) - 今日头条()
教程VSCOcam修片基础(1)
前几期聊了下Lr的修片方法,从反馈来看还不错,勾起了不少同学的学习兴趣,这样最好,也让我更有动力多出一些小教程,如果能打个赏就更赞了~~Lr对于大多数同学稍微有点专业和麻烦,很多时候发发朋友圈微博什么的用手机里的APP修图就好了,那么这几天意匠(ideasboom)就来和大家聊聊APP修片的那点事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写的教程内容不会涉及具体的参数,背参数修片毫无意义,不同照片的调整方式可能完全不同,在这里我只介绍工具的原理,就如同数学里的公式一样,理解了,修什么风格都不在话下了。今天的教程我以大家熟知的VSCOcam 为例,因为它的工具相较于Snapseed更简单直观,比较好梳理,效果也不错,如果没有装这个APP的同学也建议大家看下,因为我讲的都是通用性的东西,各种修片APP大同小异。打开APP,左侧边栏只有四个选项,我们修片的话通常使用第三个“图库”即可。“图库”页面上下一共五个功能选项,点击左上角的正方形可以选择图库中所展示的照片属性,“+”是添加新图片,右上角的方形选项是浏览已保存或已上传到VSCO社区的照片内容等,国内用户很少用(不过社区里有很多大牛的作品,多看看对审美和拍照都有很大帮助)。左下角的三横,是调出侧边栏的工具,而右下角的“〇”是拍摄功能。虽然这个拍摄功能可调节的参数很多,但是由于点开比较麻烦,需要操作步骤比较多,用的机会也不多~~我重点介绍下修片的功能,点击“+”从相册中添加照片。页面下端出现四个功能菜单,“×”退出预览、“滑竿”修片、“↑”发布到VSCO 社区、“○”分享,保存,复制编辑(这个很有用,方便批量调整)以及删除选项。照片向上拉可以参看照片使用滤镜的情况,拍摄时间,基本参数以及拍照时的地理坐标等信息。点击修改按钮,便进入滤镜菜单,VSCO 自带的免费滤镜不是很多。但常规使用问题不大,我趁着限免的机会在“SHOP”添了一些滤镜,效果其实还不错的,省了很多调色的时间。下面是小教程的重点,我系统介绍下VSCO滤镜的分类和特点。内容偏多,大家选择喜欢的阅读或下载即可。VSCO全套滤镜有很多,基本上都是以“字母+数字”的形式来命名的,如上图中的T1,X1等等;也有一组以数字命名的。如01,02等,这一系列就是VSCO 最经典的滤镜,几乎是招牌式的百搭滤镜。VSCO的滤镜很多,大家完全没有必要全部下载,再神奇的滤镜也是由基本的参数调整而来的,下载一些常用风格的滤镜,辅助以参数的调整,也可以得到非常好,非常多的照片效果。那么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下VSCO中主要滤镜的风格和特点,内容较多,选择查看。A系列,Analog / Aesthetic拟真,审美A1-A3,拟真,典范A系列风格偏向于胶片效果,轻微增加曝光的同时调高了中间色,拥有比较柔和的色调,比较适合对人物肖像以及食品的处理。如下面这张图。原谅我的模特只有少爷...直接应用AI后,画面质感突出,色彩被提亮。A4-A6 拟真,雅致具有较低的饱和度,亮度偏暗,稍微有点偏色。比较适合室内,建筑以及肖像照片的调整。原片,手机拍摄。直接使用A6的效果。A7-A10 是付费的,我在半价的时候买的,总的来说还可以,虽然定位是修改肖像照片的,但是用来修一些极简主义风格的照片或者修建筑的照片也不错的。同样的照片,使用A8后清冷了很多。B系列,黑白01-03、六款B系列以及X系列都是黑白滤镜,但熟悉摄影历史的同学应该知道,黑白照片往往不好拍摄(处理)如何讲述画面故事,使用什么色调的黑白滤镜,关键点往往不是技术本身,更多的是拍摄者对照片故事所要讲述故事的表达。B1-B3 ,经典黑白B系列的黑白滤镜更多的是在细节上的表现。经典的B1 滤镜。B4-B6,阴郁黑白。对比度偏高,让画面更有质感。对比下下面两张效果。观察B1,B5 两个滤镜的细节,B5增加了对比度,让画面变得更有质感,但是暗部的一些细节消失了。这种调整也可以处理一些风格化比较明显的照片,如表现劳动者的面庞,双手,树皮等有质感的画面。++++++干货分割线++++++说到这里,我插一段修片的技巧,正如上文介绍的B1和B5滤镜,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对比度的变化、暗部变暗,让画面变得更阴郁、压抑了。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直接使用B1的滤镜调出B5的效果,甚至调出X系列的滤镜效果。我已下载的四款X系列滤镜对黑白的处理结果。可以看得出比较明显的差别,但是我们仍可以通过“B1+参数”调节出不同风格的黑白照片。如我以B1为基础,调节出X4的效果来看下。打开图片,选择B1滤镜。上拉那个最下面的小箭头,调出基础参数设置。对比X4 的效果,我们发现X4的照片偏黄,偏旧。那我们就需要把照片变得老旧一些。有同学会想到直接调整色温来做。想法是对的,但是我们是在B1的滤镜下进行的调整,对色温的调节不会显现在黑白照片上,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意义,这个方法在这里不适用。VSCO参数调节选项最后有两个“吸管”的图片,分别是“阴影色调”和“高光色调”我们可以用这两个工具对照片的色彩进行调节。调节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把滑条调至对两端,对画质会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调节完橙色之后发现照片还不够“旧” ,不够理想,那么再换调节下红色试试。大致效果如上,颜色上是比较接近X4的效果了,当然有耐心的同学还可以继续调节其他色彩的数值,以便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颜色的调节是独立的,彼此之间不会相互影响,比如你调节了橙色发现不理想,再调节红色,后者的调节是覆盖之前的调节的,也就是说你对橙色的调整已经失效了。X1 照片有点雾蒙蒙的感觉,很像胶片的质感,那么我们使用“褪色”功能即可调出差不多的效果。其他细节适当再做调整就可以了,怎么样,还原度还可以吧?对于其他滤镜的使用方式也大抵如此。小结一下:1,尽量不要直接套用滤镜,最好在原有的滤镜上做二次调整,以便于达到最合适(不同照片所适用的滤镜风格不尽相同)的效果;2,别盲目购买滤镜,下载太多滤镜很容易得选择困难症,反倒事倍功半了;3,拍照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好构图,还要对后期的效果有所规划,为后期减轻压力。今天就先聊到这里,未来我还继续向大家介绍其他滤镜效果及修片方法,一次性说太多大家消化起来也比较吃力。另外,我的分享纯粹是个人的一点经验分享,非专业教程,欢迎大家提出好的方法和建议,我也还在不断地学习中,大家共同进步。最后,分享几张我用VSCO修的几张照片。就酱。
爱生活,爱设计。@意匠id
也是厉害的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s调出质感光泽的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