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推上风口浪尖的猪"马拉松赛事"该叫停吗

&&&&&&正文
风口浪尖上的“马拉松赛事”该叫停吗?
日10:38&&映象网
  11月15日,上饶全国半程马拉松比赛中一名20多岁的大学生猝死。这是近两年来发生的第六起马拉松猝死事件,是选手“太有毅力”?还是主办方“组织不力”?人们一直在寻找答案。从提高准入“门槛”,再到主办方要求签“生死状”,马拉松这项运动似乎被推上了风口浪尖。11月27日《赣西晚报》
  围绕马拉松这项运动,近两年发生猝死六起,引起国家和民众的高度关注,是主办方和选手都缺乏安全意识,还是马拉松赛事在国内到了该叫停的时候?笔者认为,如何保护参赛者和主办方权益,是到了拿出具体方案解决问题的时刻,把好参赛者的入口,体检,训练周期,相应条件一个不能少,主办方要充分考虑到意外情况的发生,为每一个选手都强制办理商业保险,各省市的高水平,高质量的马拉松赛事,要严格审核,报批,为国家输送长跑人才的平台,不但不能叫停,还要保持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首先,马拉松主办方频繁提高“门槛”,希望降低猝死事件的发生,是个值得提倡的好办法。组委会对参加马拉松的运动员设置了较高的“门槛”,要求参赛运动员必须上传2014年后马拉松或半程马拉松的完赛证明,并提供半年内的健康证明(含心电图)。今年合肥国际马拉松比赛报名时,要求参赛者提供12个月之内完成全程马拉松比赛的马拉松成绩证书复印件。但马拉松赛事强度之大,即使平时身体很好,符合参赛要求,但运动中一旦达到身体负荷上限,一样容易出意外。如何防范意外,如何保护参赛者的安全,多年来成为主办方考虑的头等大事,健康证明,加现场四个医生当场体检,严把参赛入口关,要求平常要有跑步的习惯,最好能有三个月的训练周期,宣传报道参加选手注意内容,这些措施能很好地增加比赛的安全性。
  其次,软硬件齐全,确保万无一失。除为每一个选手都强制办理商业保险外,最好有8辆救护车全程巡逻每1公里设医疗点一有情况就启动绿色通道,选手们在比赛中出现身体状况也是正常的,但绝对不能因为抢救的原因耽搁了治疗。去年杭州国际马拉松全程有8辆救护车在巡逻,车上都有专业的医生。而每隔1公里就有一个医疗点,每个医疗点有一名接受过医疗培训的志愿者;另外现场还设置了绿色通道,确保选手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医院。借鉴国外经验,例如:东京马拉松2007年举办以来,保持着选手零死亡的纪录,这说明如果更多地注意安全保障工作,就可以减少赛事的危险性。比如在日本等国家的机场、地铁站等公共场所都配备自动除颤器(AED),这个如笔记本大小的小盒子能够对突发心脏病人进行第一时间自动除颤,而AED在一些高风险体育比赛(比如马拉松比赛)中也会应用,这些强制性的配置甚至都写进了赛事的规章,这或许就是东京马拉松如此安全的重要原因。
  最后,虽然国家田协鼓励社会力量办赛,为国家输送长跑人才,但主办方决不能降低标准,要认真把好选手入口关,马拉松比赛上业余选手死亡或负伤都是低概率事件,国外的惯例给组织者免责。因为国外马拉松赛事主办方事先会告知选手详尽的免责声明,约定主办方的义务:比如,医疗点该如何设置;意外发生时的具体应对预案等等;而参赛者也要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出保证。一旦发生意外,主办方如无过错就能免责。当事方有异议可走法律途径,让法院判定主办方是否应该承担责任,这个平台虽然争议大,但从国家体育发展事业角度,应该保持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扎实稳健发展。(秦国忠)
文章关键词:马拉松;猝死;叫停;
责编:张释文
11月22日,“舒华杯”2015年第二届中国嵩山少林国际马拉松赛在登封市正式开跑。此次比赛线路沿途经过了大禹园、嵩阳书院、少林寺等经典景区,充分体现了登封“天地之中”的文化特色。
去年4月,重庆晚报报道了《重庆阿甘单腿蹦完马拉松》。今年28岁的主人公熊军昨日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这一年多来他更忙,也活得更充实快乐,“我又参加了20次马拉松。”
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的熊军,只能靠左脚蹦跳行走,却爱上马拉松。
去年4月,重庆晚报报道了《重庆阿甘单腿蹦完马拉松》。今年28岁的主人公熊军昨日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这一年多来他更忙,也活得更充实快乐,“我又参加了20次马拉松。”
李伟怎么也没想到,来北京跑了一趟世锦赛大众跑,能引起这么大的争议。
3月29日上午,第八届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即将在郑开大道和郑东新区鸣枪开赛。而当天,郑州的天气也很“给面子”,以多云为主,最高温度会在24℃左右,比较适宜长跑。
3月29日上午,第八届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即将在郑开大道和郑东新区鸣枪开赛。而当天,郑州的天气也很“给面子”,以多云为主,最高温度会在24℃左右,比较适宜长跑。
3月2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的火星探测器“机遇”号完成了火星上第一次“马拉松”壮举。据悉,经过11年零2个月的探测,目前“机遇”号已在火星上行驶了26.2英里(约合42.2公里),这相当于一次马拉松的跑程。
3月2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的火星探测器“机遇”号完成了火星上第一次“马拉松”壮举。据悉,经过11年零2个月的探测,目前“机遇”号已在火星上行驶了26.2英里(约合42.2公里),这相当于一次马拉松的跑程。
2015年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将于本月29日在郑汴新区鸣枪开赛。
15日下午,郑开马拉松组委会与省内某媒体联合,对来自全省几十所中小学的近50名小记者进行了新闻写作、采访技巧、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今年的郑开马拉松将有42名注册大学生记者对赛事进行采访报道。
海口马拉松赛有近万人参赛,图为一位父亲推着婴儿车跑步。从早上6点30开始,沿比赛路段进行交通管制及疏导,随着比赛空出赛道之后立刻清理赛道物料开放交通,每2.5公里设置垃圾回收站收纳垃圾。
马拉松(Marathon)国际上非常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全程距离26英里385码,折合为42.195公里(也有说法为42.193公里)。分全程马拉松(Full Marathon),半程马拉松(Half Marathon)和四分马拉松(Quarter Marathon)三种。以全程马拉松比赛最为普及,一般提及马拉松,即指全程马拉松……
马拉松运动是一项极限运动,对参赛选手的体力、耐力要求比较高。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项目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漫长的赛程,也许你会发现,前方的路还遥遥无期,而身边早已没有了一同前进的人,于是你只好一个人孤独的行进……
马拉松运动是一项极限运动,对参赛选手的体力、耐力要求比较高。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项目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漫长的赛程,也许你会发现,前方的路还遥遥无期,而身边早已没有了一同前进的人,于是你只好一个人孤独的行进……
新闻财经汽车体育娱乐健康科技
Copyright ?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当前位置:& & &
且看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媒体从业人员
查看: 9960|
摘要: 最近发生了两起在媒体行业引起轰动的事件,掀起了对于媒体从业人员的一个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探讨风向。一是《人物》杂志女记者鲸书采访网络当红名人庞麦郎事件,由于刊登内容过于粗暴震惊,以及庞麦郎事后否认该记者属 ...
最近发生了两起在媒体行业引起轰动的事件,掀起了对于媒体从业人员的一个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探讨风向。一是《人物》杂志女记者鲸书采访网络当红名人庞麦郎事件,由于刊登内容过于粗暴震惊,以及庞麦郎事后否认该记者属于合理采访一事,引发业内对于记者访谈手法的声讨。二是《深圳晚报》3名记者伪装成医师助手进入太平间,偷拍姚贝娜死后眼角膜移植手术照片,被家属发现后,姚贝娜经纪人发微博声讨无良记者事件。
这两件事,引发强烈争议的矛头指向了两位纸媒。《人物》杂志在对歌手庞麦郎进行706分钟的采访过程中,非常事无巨细的揭露了庞麦郎生活中粗陋、病态、充满谎言的一面,更是以第一人称的叙述加以大量记者主观感受的描写。根据对话整理成《惊惶庞麦郎》一文。该文章一出,立刻在业界形成大的冲击波,庞麦郎身为草根励志的这一形象轰然倒塌,对于庞麦郎在演绎事业上是完全程度上的滑铁卢。他曾经演唱的那首特立独行被誉为充满梦想的《我的滑板鞋》,再一次被《惊惶庞麦郎》中的病态形象刷新。
在随后传出庞麦郎否认接收采访一说的争议中,不难看出该杂志记者在进行采访时,没有明确哪些是采访内容,甚至将她取得庞麦郎初步信任后的闲谈做进一步的引导,然后写入对庞麦郎的采访中。从庞麦郎的反应中可以看出,该记者在客观事实上确实对庞麦郎做了近距离的接触(录音时长706分钟),然而在沟通的过程中,事先缺乏与被采访者庞麦郎明确哪些属于采访内容。至于文中提及的“房费每天158元,位于转角,不足10平方米,没窗,大白天也得开灯。床脚的被单上,沾着已经硬掉的、透明的皮屑、指甲、碎头发和花生皮。”这类描写,不免哗众取宠,显得庞麦郎粗俗不堪和精神病态。
女记者鲸书将病态化的庞麦郎毫无保留的写在了这篇采访中。高度还原庞麦郎的背后,她获取采访信息的手法和传播新闻价值的甄选方法则备受争议。尽管《人物》杂志搬出706分钟录音作为挡箭牌,但客观事实的背后,作为媒体从业人员在进行采访时,什么是新闻价值才是值得深思的话题。“真实发生的事情就可以写进采访”和“真实发生的事情就要写进采访”这一议题很明显是有区别的。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记者对于新闻不只是追逐名利的天性,更多的是来自新闻人的责任心使然。他们肩负着为民众还原真相、报道事实的责任。新闻热点之于媒体从业人员,本是趋之若鹜,与生俱来的一个职业倾向。应该还有不少人记得记者潜入职业乞丐帮、深入非法矿产报道的事件,这些涉及公众利益和公众知情权的报道,得到了民众的一致认可。
说到底媒体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公众利益和公众知情权,进行新闻事件的高度还原和新闻第一时间的时效性报道。这个解释大概是最接近民众对媒体从业人员认可度的答案。而在《人物》杂志报道庞麦郎一文中,最为之诟病的是并没有对草根明星的普遍生存状态进行探究和深化,仅仅是停留于一个特例精神病态歌手的消费而哗众取宠。
在姚贝娜死后被《深圳晚报》记者伪装医师助手潜入手术室一事看起来则更加缺乏职业操守。民众想了解姚贝娜病情进展是真,作为记者想获得第一手资讯报道的职业本能也颇为敬业。然而这三名记者暴露了当下媒体从业人员浮躁、缺乏方法的一面:为了获取新闻不惜手段,对被采访对象极其家属进行隐瞒的情况下曝光。媒体是温情的,更是充满人文关怀,如果不能对被采访的对象持有尊重,同时告知采访权限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主观曝光,这既不是在维护公众的利益,也侵犯了被采访者的知情权。难道民众想知道庞麦郎睡觉穿的是不是脏袜子、又冲了几遍厕所吗?难道姚贝娜死后眼角膜移植的手术照片也是关乎公众的知情权?对于那些猎奇、浮躁的人心,媒体从业者更不应该为其提供这些无关操守和良知的内容。媒体身负重任,任重而道远。由这两起事件不难看出,媒体从业人员的自我修养将是之后持久的话题。
---------------------------------------------------------------------------------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微信:lesliechow1989
一部电影和他倡导的娱乐态度,朗读者「微信号:shreader」
上一篇:下一篇:  11月15日,上饶全国半程马拉松比赛中一名20多岁的大学生猝死。这是近两年来发生的第六起马拉松猝死事件,是选手“太有毅力”?还是主办方“组织不力”?人们一直在寻找答案。从提高准入“门槛”,再到主办方要求签“生死状”,马拉松这项运动似乎被推上了风口浪尖。11月27日《赣西晚报》  围绕马拉松这项运动,近两年发生猝死六起,引起国家和民众的高度关注,是主办方和选手都缺乏安全意识,还是马拉松赛事在国内到了该叫停的时候?笔者认为,如何保护参赛者和主办方权益,是到了拿出具体方案解决问题的时刻,把好参赛者的入口,体检,训练周期,相应条件一个不能少,主办方要充分考虑到意外情况的发生,为每一个选手都强制办理商业保险,各省市的高水平,高质量的马拉松赛事,要严格审核,报批,为国家输送长跑人才的平台,不但不能叫停,还要保持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首先,马拉松主办方频繁提高“门槛”,希望降低猝死事件的发生,是个值得提倡的好办法。组委会对参加马拉松的运动员设置了较高的“门槛”,要求参赛运动员必须上传2014年后马拉松或半程马拉松的完赛证明,并提供半年内的健康证明(含心电图)。今年合肥国际马拉松比赛报名时,要求参赛者提供12个月之内完成全程马拉松比赛的马拉松成绩证书复印件。但马拉松赛事强度之大,即使平时身体很好,符合参赛要求,但运动中一旦达到身体负荷上限,一样容易出意外。如何防范意外,如何保护参赛者的安全,多年来成为主办方考虑的头等大事,健康证明,加现场四个医生当场体检,严把参赛入口关,要求平常要有跑步的习惯,最好能有三个月的训练周期,宣传报道参加选手注意内容,这些措施能很好地增加比赛的安全性。  其次,软硬件齐全,确保万无一失。除为每一个选手都强制办理商业保险外,最好有8辆救护车全程巡逻每1公里设医疗点一有情况就启动绿色通道,选手们在比赛中出现身体状况也是正常的,但绝对不能因为抢救的原因耽搁了治疗。去年杭州国际马拉松全程有8辆救护车在巡逻,车上都有专业的医生。而每隔1公里就有一个医疗点,每个医疗点有一名接受过医疗培训的志愿者;另外现场还设置了绿色通道,确保选手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医院。借鉴国外经验,例如:东京马拉松2007年举办以来,保持着选手零死亡的纪录,这说明如果更多地注意安全保障工作,就可以减少赛事的危险性。比如在日本等国家的机场、地铁站等公共场所都配备自动除颤器(AED),这个如笔记本大小的小盒子能够对突发心脏病人进行第一时间自动除颤,而AED在一些高风险体育比赛(比如马拉松比赛)中也会应用,这些强制性的配置甚至都写进了赛事的规章,这或许就是东京马拉松如此安全的重要原因。  最后,虽然国家田协鼓励社会力量办赛,为国家输送长跑人才,但主办方决不能降低标准,要认真把好选手入口关,马拉松比赛上业余选手死亡或负伤都是低概率事件,国外的惯例给组织者免责。因为国外马拉松赛事主办方事先会告知选手详尽的免责声明,约定主办方的义务:比如,医疗点该如何设置;意外发生时的具体应对预案等等;而参赛者也要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出保证。一旦发生意外,主办方如无过错就能免责。当事方有异议可走法律途径,让法院判定主办方是否应该承担责任,这个平台虽然争议大,但从国家体育发展事业角度,应该保持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扎实稳健发展。(秦国忠)马拉松选手猝死签“生死状”能否免责?|法律解读|马拉松|跑步_凤凰体育
马拉松选手猝死签“生死状”能否免责?|法律解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是选手“太有毅力”?还是主办方“组织不力”?人们一直在寻找答案。从提高准入“门槛”,再到主办方要求签“生死状”,马拉松这项运动似乎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11月15日,上饶全国半程马拉松比赛中一名20多岁的大学生猝死。这是近两年来发生的第六起马拉松猝死事件。 是选手&太有毅力&?还是主办方&组织不力&?人们一直在寻找答案。从提高准入&门槛&,再到主办方要求签&生死状&,马拉松这项运动似乎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面对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举办马拉松比赛的行列,一些相关的法律问题,应引起我们反思。 马拉松比赛现场 上饶半程马拉松赛选手摔倒抢救无效 他只有20多岁,冲过终点的一瞬间,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他生命中跑的最后一程。 这是11月15日上午,发生在上饶全国半程马拉松比赛中的一幕。 根据官方资料,这场半程马拉松比赛赛程为21.0975公里,共有8000余名选手参赛。 &大概在9时40分,一个小伙子,刚过终点就突然倒下了。&上饶市民马先生恰巧看到了这一幕。起初马先生等人以为小伙子是摔倒或体力透支了,会自己爬起来,但十几秒钟过去了,他们发现小伙子不动了。&没呼吸,身体没有明显起伏,这时医护人员赶了过来。&马先生说,经过一系列抢救小伙子仍昏迷不醒,随后被救援人员抬走。&中午,我们知道了他死亡的消息。& 当晚,上饶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证实,上午10时许这名小伙子被送到医院,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抢救,最终抢救无效死亡。死者姓张,初步判断是心源性猝死。 参赛者和主办方均缺乏安全意识? 对于马拉松人们并不陌生,马拉松是一项跑步的运动,全程一般为42公里左右,根据长度其中又分为全程、半程、四分赛事。 &纵观马拉松猝死案件及相关的资料统计,马拉松猝死原因90%以上是心脏问题,既常见的运动猝死。实质是心室异常颤动后,心脏会短暂地停止跳动、停止供氧。&据南昌市第一医院呼吸科万医师介绍,看上去这些在马拉松赛事中猝死的选手,是自己&呈强&,但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他认为是大家对马拉松认识的缺乏,未意识到其危险性,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明美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表示关键在于主办方和选手,都缺乏这样的安全意识。 日,在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中,10名参赛运动员出现身体不适。据悉,当日昆明的气温高且干燥,尽管赛会有运动饮料和饮水赞助,但21公里的比赛只设置了8个饮水站,加上饮水点储水量少,使得赛途饮水站不久就供水枯竭。赛后媒体也将这些原因归结为一名选手猝死的因素之一。 2012年广州马拉松,有两名选手赛后死亡。比赛开始的时间为早上7点多,因此不少媒体质疑开赛时间太早。 &主办方首先就没有为整个比赛制定科学的方案,比如一些不适合举办马拉松的城市,根本就不应该举办。一些主办方在比赛当中没有制定紧急救援预案和专业医疗设备。&王明美认为,另一方面是选手缺乏安全意识,缺乏对长跑的正确认识。&平常要有跑步的习惯,最好能有三个月的训练周期。&上饶市长跑协会的包会长也认为,现在很多人盲目参加马拉松,而不知道应该如何准备。 提高&门槛&就能减少意外? 近年来,马拉松主办方频繁提高&门槛&,希望降低猝死事件的发生。11月1日,举办马拉松比赛,组委会对参加马拉松的运动员设置了较高的&门槛&,要求参赛运动员必须上传2014年后马拉松或半程马拉松的完赛证明,并提供半年内的健康证明(含心电图)。今年合肥国际马拉松比赛报名时,要求参赛者提供12个月之内完成全程马拉松比赛的马拉松成绩证书复印件。 也曾经有人提出希望通过赛前体检来杜绝猝死事件,但这样的方案并没有被广泛采纳。据了解,在去年到今年发生的6起马拉松猝死事件中,其中4起是发生在16公里至20公里处,有5名死者年龄在30岁以下。 &也就是说,马拉松赛事强度之大,赛前的体检并不能保证不出问题,难起到预防的作用。&南昌市第一医院呼吸科万医师表示,即使平时身体很好,符合参赛要求,但运动中一旦达到身体负荷上限,一样容易出意外。 针对这次马拉松猝死事件,上饶市长跑协会包会长告诉记者,赛前主办方就建议参赛者提供体检证明,并且配备了专业的医疗队伍进行救援。&但还是没有避免悲剧的发生。&据包会长说,马拉松赛半程17公里至20公里的地方,易出现身体&极限&,很多参赛者出现身体不适时,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这种情况下不能马上停下来喝水,而是应该慢跑,适量补充水分。&包会长表示,在报名时网站已经做出了警示,提醒了有风险。 而记者在上饶马拉松报名网站上看到,只是列举了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不能参加比赛,并没有关于身体不适应该如何应对的科普知识。 签&生死状&是否有法律效力? 对于马拉松猝死的突发性和偶然性,目前大多数活动主办方普遍采用的免责方法,即报名时要求参赛者签订一份&生死状&。 例如上饶马拉松赛事,主办方在网站上做出免责声明:&比赛中,因个人身体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由参赛者个人承担责任。&再例如&毅行&江西&徒步马拉松比赛,也出现了往返交通途中和活动中如果发生意外事故,活动组织者不承担任何法律和经济责任的条款。 &这源于大多数人对体育运动的误解,认为参赛者系自愿参与,出了事与主办方没有关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明美认为,这样的想法衍生出不少类似的免责条款,比如一些学校组织运动会等体育赛事,一般都会要求学生签。 据记者了解,还有部分学校在举办学校运动会时,也都会要求学生家长签免责条款。&运动会是学校举办,最后为什么要我们自己来承担责任?学校有责任为学生的安全负责。&家长杜先生质疑道。 那么这种免责条款,是否具备法律效力? 对此,江西豫章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胡东平认为,这种条款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应。&很多主办方要求参赛者提供体检证明,实质上是为后面的免责条款做铺垫。&他认为,《合同法》中早就有明确规定:&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无效。 胡东平表示,主办方有责任保证参赛者的人身安全,无论赛事大小,其法律适用范围都是一致的。 同时胡东平也强调,这样的伤害还要分两面性来看,不适合参赛的,主办方允许其参赛,出现意外后主办方肯定要承担责任。如果适合参赛的选手突发意外,如果主办方尽到了抢救的责任,那么主办方可以免责。如果出现救治不力、医疗延误等情况,主办方还是要担责。&这需要证明主办方赛事安排有问题,或者救助不利,确实存在过失。&免责条款,并不能规避主办方的责任。 如何保护运动员与主办方权益? 赛前体检、提高准入门槛,都无法完全避免运动赛事猝死等意外的发生,但毕竟马拉松是一项自愿参与的运动,过重加大组织方的责任也不利于该项运动的发展。如何才能最大的保护双方的权益? &城市马拉松、学校运动,其实不仅是对参赛选手的考验,也是对主办方综合实力的考验。&王明美认为,要办好一项比赛,不管是主办方还是参赛者,都应该有足够的安全意识,要足够重视。&比如马拉松赛事,应该在报名时通过网站等媒体告知参赛者危险性,出现身体不适该怎么应对,从而提升参赛者自我保护的能力。& 胡东平也认为,让参赛者购买商业保险,也是一种很好的应对方法。&现在一些赛事主办方通过保险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他表示,仅通过免责条款规避责任是没用的,购买保险能为双方提供保障。 日前,包会长向记者透露,由于参加上饶马拉松赛时,参赛者都购买了保险,现在死者家属已经获得了保险公司的赔偿认可,正在走相关程序。 胡东平还表示,参赛者如果出现意外,购买了保险可按保险条例获赔,如果未买保险,死者家属仍可以向主办方提出索赔。 ◎文/记者曾而礼◎图/章荣富记者徐晓明 相关链接■近两年全国发生马拉松猝死事件 2014年3月,环金鸡湖半程马拉松赛,一名25岁女选手突然晕倒,经抢救一度恢复心跳,但最终还是不幸去世。 日,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21岁大一学生冯某在男子半程赛进行到1小时24分钟时出现步伐不稳情况,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 日,张家口国际马拉松赛,一名45岁男选手在半程赛道约18公里处晕倒,抢救无效死亡。 日,在珠海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中,一名30岁的男子参加半程赛约20公里处心脏骤停死亡。 日,合肥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冠军赛中,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在跑到终点时,突然倒地,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日,上饶全国半程马拉松比赛,一男子猝死。 (来源:中国江西网-新法制报)
[责任编辑:陈铖]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体育官方微信
播放数:2803622
播放数:1390742
播放数:1249417
播放数:771887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口浪尖近义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