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广场地面练教师书法培训心得体会健身体会

老人练习书法的三大好处
本文导读:书法是中国的一种文化,老人练书法可以延年益寿,下面我们来看看老人练习书法的三大好处。
&  历代书法家的寿命,比一般人长。因为经常练书法的人,不仅能得到艺术上的享受,而且能增进身体。著名的书法家潘伯鹰说:&心中狂喜之时,写毛笔字,能使头脑冷静下来;心中忧闷之时,写毛笔字,又能精神愉快。&这些深刻体会,说明书法能调节人的精神情感,益于健康。
  练书法和练气功有相似之处:写毛笔字必须精神集中,心领神会,排除杂念,平心静气,意气并用,这很象练气功的&调心&、&调息&。而在写字的过程中,必须姿势端正,身直头正,臂开足稳,密指执笔,掌虚腕平,这又象是在&调身&。因而,四肢关节得到,器官功能得到调整,增强了体质,促进了健康。
  不少医学家认为,书法与气功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中国书法也能起到促进身心健康,使人精力充沛,益寿延年的作用。练习书法与气功的&三调&非常相似:
  1、调身&&姿势
  写字要调整好身体的姿势。中国书法非常重视写字姿势,要求两脚平开与肩宽,松腰宽肩,含胸拔背,两手自然放平,左手按纸成弧形,右手拿笔,体态要轻松自然,有利于全身肌肉、血管、的放松,从而促进入静。
  2、调神&&入静
  练习书法,因为要聚精会神地读帖、临帖,从而调整了精神状态,使意念集中。
  3、调息&&调整呼吸
  练习书法时,要求呼吸自如、深长而均匀,不要屏气或有意识抑制呼吸,促进心肺功能的调节一起过。
  因习字之时,不仅要用手指、手腕、手臂,而且要用脑、用心。当你心情平静、全神贯注地挥毫泼墨时,你的呼吸自然,气血畅通,手指用劲,手臂挥动,目不斜视,头正肩松,有起有伏,有动有静。习一通字下来,常会有神清气爽的感觉。一心一意运气于笔端,则笔力充实,练出来的字常常形神兼备,富有韵味。坚持每天练字,潜心研习,积以时日,自然会促进身心健康、长寿延年。
(责任编辑:林小萍)
老人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1、凡本网已作出"不得转载"、"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声明的内容,本网所指向的非本网内容的相关链接内容及其他法律不允许或本网认为不适合转载的内容均不可任意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或违法引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行政责任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2、已经本网协议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转自(或引自)济南网络广播电视台"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时事新闻类或资料性质的公共免费信息务必合理和善意的引用,不得进行曲解和修改。此项内容的引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担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在本网论坛、微博、评论等应用中,由用户发表的文章、图片、视频、评论等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立场无关,作者自负。
4、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大众,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务必在相关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进行,我们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开始大地书法,记录兰亭序学习心得
    最近身体不行,哪儿哪儿都不舒服。好长时间不锻炼,越歇越差。  5天前,咬着牙,到公园去活动活动。  5天来,咬着牙,坚持每天都去。  5天下来,突然感觉到,人瘦了,肚子下去了,小腹平坦了;人精神了,身上有劲儿了,各种不舒服都减轻了。这让我很惊喜!  公园里,有一帮老头儿在写书法。就是那种大地书法。我掺合进去了,结识了几位朋友,有老田、老牛、老张、老韩。  跟这帮老哥们儿一起,写写字,聊聊天,很是轻松,很是快乐,很有意思。  这些天,我跟这帮老哥们儿随口瞎聊了一些关于书法的一些心得,还挺受欢迎。老牛退休前是在文化局还是文化馆工作,总之是文化人,他说,应该把我说的这些东西写下来,让更多的人受益。  今天晚上,我回忆了回忆。随口说容易,写出来费劲。  主要是因为当时我说的那些话,话题挺杂,书法价值、书法技术、书法文化什么都说,兰亭、书谱、古诗四贴、自叙帖什么都说,王羲之、孙过庭、张旭、怀素、徐渭、傅山、毛泽东什么都说。  所以,把以前说的,大致分类整理了一下。  这样,我先把关于兰亭序的东西写出来吧。其余的,写不写,以后再说。  关于兰亭序,我大概说过这样一些话题:  1兰亭序是笔法密码本  2书法是中国信息革命的产物  3书法保佑了中国人2000年  4学习书法要学习魏晋书法  5学魏晋就学王羲之  6学王羲之首先要学兰亭序  7天下第一行书的称号不是白给的  8兰亭序好在哪里?  9兰亭序哪个版本好?  10写兰亭序要打上劲  11兰亭序是说什么呢?  12兰亭序是怎么写出来的?  13是谁发现了兰亭序的价值?  14王羲之是多大的官?  我计划陆陆续续把这些东西写出来。  今天,我写出来了1兰亭序是笔法密码本。发出来。  我计划,坚持锻炼,一定要天天去公园写一段书法;坚持写作,争取天天发一段书法心得。
  本来想发完开场白,接着发正文。  结果半天不显示,不知道为什么发不出来。  所以,也不敢发正文。头一次发,不熟悉,不知道规矩,不知道用不用等。  刚看到。试一下。如果顺利,接着发正文。
  1兰亭序是笔法密码本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写书法,无论是篆书,还是隶书,还是草书,还是行书,还是楷书,笔法最重要。  笔法,是最能体现书法艺术本质的地方。其重要性,远超字形结构、布局章法、墨色调控。  甚至可以说,懂不懂笔法,就是会不会书法。  看一幅书法作品,首先要看笔法对不对。如果笔法不对,那么书法的意义顿时消失。即使字形结构再好看,布局章法再不错,墨色调控再讲究,而笔法不对,也就没什么看头。甚至可以说,那都不是书法。  所谓笔法,就是怎么做书写动作。  怎么做书写动作的,所有信息,是留在纸上的,是能够反映出来的,是能够被品味解读出来的。  从笔落到纸上,到笔离开纸,拨开,切入,摁下,铺展,拧劲,绞转,挑动,甩出,拢起,收手,这些书写动作,都不是乱来的,都不是妄加的。这些书写动作,必须毫不含糊,必须清晰到位。  那么,怎样才能搞对笔法呢?  兰亭序,就是笔法密码本。  研究兰亭序,掌握其笔法,即可一通百通。  揣摩兰亭序笔法,那种想象的超绝,那种谋求的合理,那种处理的自由,那种表现的精准,让人感慨,让人惊讶,让人折服,让人深思。  看懂兰亭序笔法,会深切地感受到,那种神采飞扬,那种风姿摇曳,那种连贯流畅,那种韵味无穷。  悟透兰亭序笔法,会突然间头脑开窍,明白了书法就是手艺,和其他手艺活一样,动作弄对了,就会体会到动作本能的合理性、连贯性、协调性。就像崩玉米花的老头儿,一边拉风箱一边摇辘轳铁罐锅,那般惬意洒脱,那般悠然自得,那般自然而然。另外一个,还会明白书法,篆、隶、草、行、楷的笔法,都是通的,其动作本能的合理性、连贯性、协调性,如出一辙。  兰亭序,这个笔法密码本,交代了书法的审美讲究、处理办法、技术要点。  熟写兰亭三百遍,不会书法也会书。
  今天去公园写字,累了坐椅子上歇会儿,太阳照着后背,暖洋洋的。  刚才写出来2书法是中国信息革命的产物,校读一遍,马上发出来。
  2书法是中国信息革命的产物  有了计算机和互联网,这叫信息革命。  其实,中国的第一次信息革命,发生在两千多年前。  文字,向公众普及,让人民使用,才是首发的信息革命。  细想一下,我们今天,都会使用文字,都能读写听说。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情,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来就有的。  中国文字开发形成,始于三四千年前。文字初级版,功能原始,构造简陋,系统复杂,难写难认。研发的人不多,掌握的人不多,服务对象也仅限于皇家贵族,应用场合也仅限于重大事件,比如记录占卜战争、祈祷神灵、告慰祖先、国家档案等等。老百姓只是能说能听,但不能读不能写。  文字发展,一方面要不断研发,更加丰富;另一方面要不断普及,广泛应用。文字从上层社会向下层社会流传,从少数人掌握变为多数人掌握,是国家的战略要求,是民众的自然需求。不言而喻,识字的人越多,日常生活才越便利,经济活动才越活跃,科学技术才越发展,全社会的活力才越旺盛,整个国家的治国理政水平才越高,整个国家的军事斗争能力才越强。  经过一两千年缓慢发展、酝酿积累之后,两千多年前,中国开始了一场信息革命。这场信息革命,高潮持续五六百年。具体说来,从秦同文,规范篆书开始,到之后的汉魏晋,陆续出现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至此,文字成型稳定,一千六七百年以来,不再有根本性的变化。  这场信息革命的成果,就是文字发生了篆隶草行楷的变化。变化原则是什么?就是两条:一是好用,二是好看。  好用,就是好认好写,说白了就是简化呗。  好看,就是美观,说白了就是书法呗。  所以,书法,是中国信息革命的产物。  在这场信息革命中,担负书法研发工作的人,都是国家的精英。举一国之力,汇聚国家最优秀的人才,专门干这项工作, “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遑戏谈,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腮出血,犹不休辍。”就和现在搞互联网的人差不多。  在这当中,英才辈出。到了王羲之,他有幸处在这场伟大的信息革命的收官阶段,把书法的优秀成果,尽情吸收,集中展现。  这就是为什么说,学书法,应该学王羲之。  后人不如王羲之,不奇怪。时代变了,社会变了,信息革命结束了,再也没有举一国之力研发书法的情况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发展任务,唐文化精英写诗去了,宋文化精英写词去了,元文化精英写曲去了,明清文化精英写小说去了。  当然,书法发展,并没有绝对停止。  秦汉魏晋发展的惯性,一直延续到唐,主要思路仍然还是简化,简化简化再简化。今天老百姓最为熟悉的书法,就是唐楷,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这些人的字。简化的结果,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笔法变了,动作更简单了,书写要考虑的事情少了,自然就更好写了,好像使得众人更容易掌握了,当然其实不然;另一方面,笔法变了,味道也变了,书法中包含的美的信息少了,甚至还走向了反面,僵化,会写容易而写好反倒更难了。  宋,主要思路就是反抗,反抗唐的僵化。又不想重复前人,干脆倔强地自己突破。实际上也没达到预期目的,哪那么简单?  元,没思路,光徘徊,无作为,无成就。  明清,主要思路就是解决两个新问题,一是生宣上写字的问题,二是写大字的问题。新出现的生宣有意思,不忍放弃;好多场合,开始需要写大尺寸的字。这两条挑战,并不好应对。需要自己摸索,无前人经验可借鉴。明清书家最后找到了一个办法,凑合着蒙混过去了。这个办法,就是写碑。帖和碑,差别多大?就好比蒋介石和常凯申,你说差别有多大?翻译过来翻译过去,面目全非。  综上所述,简而言之,学书法,学晋不学唐,写帖不写碑。  如果不想花太多的时间,同时还想学到好的书法,那么,就学王羲之,就写兰亭序。这是正道,这是捷径。
  3书法保佑了中国人两千年  两千年多来,中国人识字写字,都离不开用毛笔,都自然而然接触书法。  书法是很普及滴!文人写书法自不必说, 官僚、书生、僧侣这些经常和文字打交道的群体也得写书法,还有各行各业的基层民众像私塾教师、账房先生、木匠、画工、跑买卖的、走江湖的或多或少总能接触书法。  学书法,不是让人成为书法家。  学书法,是让人获得了一种训练,一种关于美的训练。  全社会,全体人民,世世代代,获得一种共同的美学训练,用书法这个抓手,研究美,认识美,体验美,实践美,创造美。  全社会生产者,都经过了美学训练。这是很了不起的!   加装过书法软件的中国人,有着共同的美学认识和美学追求。  我们今天看古人创造的宫殿、园林、陵墓这些皇家建筑,看庙宇、寺院、僧寮这些宗教建筑,看宗祠、大院、花园这些民用建筑,为什么好看?是因为业主、开发商、建筑商都经过过美学训练,皇帝懂得美,市长懂得美,商人懂得美,工匠懂得美,设计师懂得美,老百姓懂得美。  可以说,古建筑,古瓷器,古家具,都是书法熏陶出来的。  德国汽车漂亮吧?法国时装漂亮吧?意大利皮鞋漂亮吧?那是300年西方古典音乐熏陶出来的。  一个道理。  书法,滋润了、佑护了中国两千年。  可惜的是,一百年来,中国人逐渐在卸载这个美学软件。现在基本上已经完成卸载了。
  4学习书法要学习魏晋  今天学书法,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艺术。  实用,可以写唐楷,答考卷,记档案,写公文,还是唐楷好。  艺术,应该写魏晋,无论写篆隶草行楷,都应从魏晋入手,还是魏晋好。  魏晋正宗,笔画间包含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审美视角、审美习惯、审美主张。  魏晋笔画,和那个时代注重对人的审美一样,  讲究皮肉筋骨。皮紧,肉实,筋活,骨正。  讲究举手投足,舒展,灵活,流畅,协调。  讲究精神气质,正派,优雅,高贵,温润。
  5学魏晋就学王羲之  魏晋书法,群星璀璨。  那个时期的许多书家的字帖,书店里都有。现在是网络时代,百度图片,一搜一片。  我们如没有大块时间临帖,如不是经年累月研习,就别学杂了。  集中精力,就学王羲之。
  6学王羲之首先要学兰亭序  王羲之帖子很多,丧乱帖、游目帖、远宦帖、二谢帖,都很棒,都值得反复学习,都值得长期临写。  但是,一定要写兰亭序。  甚至,首先要写兰亭序。  别看兰亭序好像不如丧乱帖、游目帖、远宦帖、二谢帖精彩,其实兰亭序最为重要!  兰亭序是王羲之笔法密码本。  多写兰亭序,才能吃透王羲之笔法;回过头来再写丧乱帖、游目帖、远宦帖、二谢帖,才能真正写到点子上,才能真正写出东西来。  不写兰亭序,就容易空写,瞎写,光有模样,没有内涵,始终掌握不到笔法。
  7天下第一行书的称号不是白给的  《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是“书圣”。  谁说的?  李世民。  李世民是王羲之的粉丝?  一个皇帝,和王羲之隔了300年,干吗要捧一个300年前的古人?  百度一下李世民,看看李世民的水平和成就,看看李世民的诗书作品,就知道,很厉害呀!  这样的角色,不会是因为个人兴趣个人爱好办事的。那是治国理政的组成部分。  “天下第一行书”也好、“书圣”也好,相当于现在颁发国家科技进步奖,为的是推动国家文化事业。  李世民和《兰亭序》,有三件不得不说的事:  一是他点名搜罗,从王羲之的后人手中拿到了《兰亭序》原件。  二是他安排复制,把《兰亭序》复制件分赏给大臣欣赏保存。  三是他交代儿子,在他死后将《兰亭序》原件陪葬。  假如,李世民没有做第一件事,《兰亭序》根本就堙没了。  假如,李世民没有做第二件事,我们也看不到冯承素本、虞世南本、褚遂良本这3个版本的《兰亭序》。  假如,李世民没有做第三件事, 《兰亭序》还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皇帝都把《兰亭序》原件带进坟墓里了,老百姓能不认为好吗?  特别是第三件事。  这是多么狗血的事!  这是多么轰动的事!  这是多么八卦的事!  这是多么夺人眼球的事!  从此,《兰亭序》才深入人心,广为流传。  真的《兰亭序》,谁也看不到,只能是人人扼腕叹息,无限向往。  真的《兰亭序》,谁也看不到,避免了俗人看不明白,说三道四。  由此,把天下第一行书称号,锁结实了!
  8兰亭序好在哪里?  现在人们初看《兰亭序》,基本上看的是某种印刷品。  其中有点书法基础的人,初看《兰亭序》,可能会很扫兴。  不但没有看到想象的期待的龙飞凤舞,甚至都能看出有一些地方,竟然还有悖于通常的书法审美原则。  用笔么,不中锋,不藏锋,还漏尖儿,这不犯忌吗?  结体么,说正不正,说奇不奇。  章法么,就是挨个写下来,也很平淡,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  人们也许会想到那句老话“看景不如听景”,甚至会怀疑《兰亭序》是不是皇帝的新衣呀?因此,甚至没多少人能够将《兰亭序》通篇看一遍,逐字读一遍。  其实这就对了。这就如同好多人在少儿时期,第一次喝龙井茶,第一次喝茅台酒,也是找不着感觉。  嗯,看《兰亭序》,你得会看,就像会喝茶会喝酒,你才知道,点在哪儿,妙在何处。  看《兰亭序》,就是要看笔法。  从印刷品中你是看不到的。信息损耗太大了,没意思了。  过去,只能到故宫凑近看。有多少人能有这条件?  现在,网上有单字放大版。  你要是看了网上单字放大版的《兰亭序》,一定会感叹,《兰亭序》原来是这样的。  好美呀!  太骚啦!  绝对惊艳!  《兰亭序》,好在哪里?  好在笔法!
  9兰亭序哪个版本好?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兰亭序》,是李世民安排制作的复制件,有冯承素本、虞世南本、褚遂良本这3个版本。  当时复制技术,可没有什么雕版、照相、复印、扫描,就是人肉复制。  怎么个人肉复制?无非是两种路子:一种是描摹勾填,另一种是对照临写。  冯承素本是描摹勾填,虞世南本、褚遂良本是对照临写。  用冯承素本、虞世南本、褚遂良本来扩大传阅范围,当时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对于看不到真迹的人们来说,能看到冯承素本、虞世南本、褚遂良本,也算是开眼了,总算是大致知道传说中的“天下第一行书”大概是什么模样了。  这3个版本,哪个像真的呀?  把冯承素本、虞世南本、褚遂良本弄到一块儿,对照着看,就能看出名堂了。  很容易看出来,冯承素本是描摹勾填,虞世南本、褚遂良本是对照临写。  好了,虞世南本、褚遂良本,写的忠于原作吗?  怎么判断?  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拿字距来检验。  描摹勾填,是整张纸蒙上去描的,不会描一个字挪一次地方,所以,字距是和原作是一样的。  换句话说,冯承素本的字距,和原作肯定是一样的。  拿冯承素本一对照,一眼就能看出,虞世南本、褚遂良本是按自己的习惯写的。  现在知道谁像谁不像了吧?  再稍细致对照看其他细节。  虞世南本还好点,对添加处、覆盖处、涂抹处的处理,尽管不太严谨,但还算是马马虎虎差不多;褚遂良本就过了,对添加处、覆盖处、涂抹处的处理,就是随手交代一下,甚至更狠的,他还改错别字。  如果从更深入细微处看,看笔法。  冯承素本绝对是晋人的。  虞世南本、褚遂良本明显是唐人的。  晋与唐,在笔法上,要主张的东西,要交代的内容,所采取的方法,所施展的动作,最终呈现的神态,最终流露的气息,完全是两回事。  作为文物而言,这3个版本的价值是一样的。  对于大致了解一下《兰亭序》的模样而言,这3个版本的功能差不太多。  如果想由此学习王羲之书法、学写真正的《兰亭序》,冯承素本的为满分,就是拿原作来学也一样,没什么区别;而虞世南本、褚遂良本的为负分,南辕北辙,基因不纯,面目全非。
  10写兰亭序要打上劲  兰亭笔法,有其内在逻辑,有其合理性。  每个字第一笔,开始,很妖,很骚,充满感情的;这一笔结束前,卯足劲为下一笔做准备。就像要起跳,先蹲下。  之后,笔笔都是为下一笔做准备,直到写完这个字。  依此循环往复。  每一笔,都要打上劲。像拿筷子打蛋液,打起来,打上劲!
  11兰亭序是说什么呢?  电视上看朗诵《兰亭序》,没一个能念得全对的。  上网搜搜视频,朗诵《兰亭序》,也没一个能念得全对的。  一听,就知道,不懂《兰亭序》是在说什么。  搞懂《兰亭序》,要注意两个古人写文章的特点。  一是四六骈体。为了骈体,有时会凑句。  二是起承转合。起要响亮,承要跟紧,转要放开,合要收回。  永和九年,开始,起。  此地有崇山峻岭,开始,承。  夫人之相与,开始,转。  故列叙时人,开始,合。  不逐句翻译了,网上有。  说几点网上没有的,我自己独家的东东。  断句,都断错了。应该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四六句,往往不是顺序产生的。比如,想到一个词“放浪形骸之外”,决定要用,得给它找个理由“因寄所托”;给它骈对,自然会是“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明白这个道理,理解点就在“放浪形骸上”,其余是浮云。  兰亭序是说什么呢?起、承、合是讲修禊活动,说了个事,没什么特别的;转才是文章核心,国家战乱,家族失势,政敌崛起,官运已去,人到暮年,难以挣扎,心有不甘,无可奈何。这就是兰亭序!  很多人以为,兰亭序是写了一个春游、喝酒、吟诗、作对的浪漫生活。根本不是!
  12兰亭序是怎么写出来的?  兰亭故事,讲王羲之当场写了兰亭序。还有添油加醋的,说是喝醉了,写得好,酒醒了再写都不如那个了。如同说皇帝用金斧子砍柴,不了解生活。  兰亭序,写了很多稿。没三五天搞不定,甚至十天半拉月都可能。  不是当场写的,是回来写的。  第一稿,前边就是讲了那天的活动,具体文字和现在的那部分几乎是一样的,个别句子位置次序稍有不同;后边罗列了谁谁作了诗,谁谁没作出来被罚酒三杯云云。  后来一想,不能这么写,太低级了。  加进去这一时段心里一直翻腾的东西吧!  这可不好写!  想不清,想到的东西太多了!官场的斗争,前景的黯淡,不好说,不能说。  所以写的疙疙瘩瘩的。  这就得花好几天时间。  写不写,写多少,很难拿捏。  本身就不好写,写出来也不敢定稿,不敢出手。  最后看到的这稿,是誊清稿。  四六骈体,不可能一稿出来。必有草稿。  这不是草稿,草稿必是有大量的涂抹、添加、勾移处。
  13是谁发现了兰亭序?  是谁发现了兰亭序?  李世民呗!  不对!  李世民比王羲之晚300年。李世民指名要兰亭序,专门安排人去找来兰亭序,说明兰亭序已经很有名了。  一个物件,三百年声名不衰,当时就得有一定影响。  是谁发现了兰亭序?  是王羲之自己!  自己首先发现,嗯,写得好,拿给朋友间传阅欣赏,留在家里传给子孙学习。  这才正常,这才合理。  实际上,这篇兰亭序,还没完稿,文章还有多处错字,还有多处不顺的话。因为书写的太好了,就留下这稿了。  王羲之写信札便条,都是行草。  这篇序言,是要给其他人抄写复制以便做成多本诗稿的。自然,写序不是留给自己的。所以,王羲之尽量写清楚,以便他人能看清楚,抄写时不用连蒙带猜。  所以,兰亭序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写。  所以,兰亭序,价值在单字上,不在章法上。  看字就行了,没有章法。
  14王羲之是多大的官?  了解王羲之是多大官,有助于理解他社会地位,生活状态,思维倾向,智力水平,阅历厚度等等。  这样,对于欣赏、研究、理解他的书法作品,产生由来,创作背景,滋生土壤,追求指向,审美趣味等等,很有帮助。  王羲之,会稽郡内使,相当于现在的浙江省长。  人们熟知的右军官衔,右军,三品官,不是实职,他并不是军人,也没有带兵打仗。他在军队有职务,和现在情况是一样的,相当于省委书记兼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王羲之是省部级高级领导干部,也是官二代。他父亲官职,也是省长;他两位伯父,一个比一个猛,一位是总理,一位是军委主席。皇帝客气,有一次,上朝时,请他那位军委主席伯父,别在下面坐着,上来和皇帝一块儿坐。  王羲之家族,显赫了20年。后来,和皇帝关系不行了。那位伯父和皇帝翻脸了,动乱了。  王羲之当省长,是接的王述。王述省长,母亲去世,得离职守孝,王羲之接任。  王羲之过去一直不太吊王述,王述母亲丧事,王羲之还摆了王述一道。新省长王羲之说是要来老省长王述家吊孝,王述一家,收拾卫生,一直等着,还按习俗开哭。结果王羲之,门都没进。  王述也官二代,长期不得势,一直忍着。  此消彼长,王羲之家族不行了的时候,王述起来了。  王述守孝结束,没再恢复当浙江省长,而是当了中纪委书记。  王述当了中纪委书记后,敲打王羲之省长,首先把王省长的铁哥么儿江苏省长给拿下了。  王省长觉得没劲了,忍了一年多,最后辞职了。  兰亭序,就是在那段时间,还在刚当省长到时候,还没辞职的时候,写的。  知道了这些,对于写兰亭序,心里多郁闷,心里翻腾着什么,就好理解了。  那次兰亭活动,40多人参加,王省长是最大官。  去的人里,有几位省领导,有几位领导的亲属子女,有几位市领导,有几位县领导,有几位工作人员。  那些省领导,是王省长请来的朋友,是外省的。  写诗的,主要是领导,和领导的孩子。  负责伺候局的小领导及工作人员,当然不能写诗。不是人们想象的,谁谁谁,没才,写不出来,罚酒三杯。兰亭活动,不是老百姓春游。
  今天没去公园写字,在家看电视,看APEC直播。习主席迎接各领导人,习主席在领导人会议上开场白,习主席在会议后对记者发表总结讲话。很好,很高兴,一个时代开启了。  原先预计的写14个话题,刚才写完了,发出来了。  接下来,写点什么,还没想好。  朦胧感觉,或者,从技术层面讲怎么写好兰亭序?或者,把在公园地上写的拍些图片发上来和朋友们交流交流?  看到这里的朋友,您有什么建议?
  说的很好,得收藏  
  说得非常好,看过两遍,准备还要看,肯定受益。  就发您的墨宝,或朋友大地书法,供我等学习、欣赏,最好。  谢谢!
  谢谢扎领带的红领巾,谢谢雷人习字。  昨天去公园写字,风大,写完一行,还没拍照,字就干了。所以没拍成。  今天好,写了很多,拍了几张。发上来,和朋友们交流交流,乐呵乐呵。  没发过图,先试发一张。
  成了,挺好。多发几张。
  请您发发您的纸上笔墨,谢谢!
  回复兰花银边:最近主要锻炼身体。身体不舒服。所以到公园写字。以前纸上写的,随写随扔。最近买了水写布,把纸墨收起来了。水写布好,省纸,省墨,干净,环保,方便。本来想在水写布上写段兰亭,拍成图片发上来,结果不成,写完了,拍照,由于灯光在上方,画面上有手机影子。换个地方拍,水干了,字都不见了。我想,可以在水写布上写,拍成视频发上来。既然是这样,干脆我边写,边谈谈写兰亭的体会。主要从技术层面讲。  我准备准备,找人帮我拍,过几天开工,过几天发上来。届时请你看看,请你指教。
  刚才在水写布上写兰亭,突然想起我这些天在公园和大家讲过的几个话题,整理整理,花一两天写出来。  原先计划,关于兰亭外围的信息,就讲这么多,下一步,集中讲技术。可是,这些信息,也有趣,也有用,还是写出来吧。  延续原先编号。  分篇写。之间并无顺序关系,之间是独立的。  将来积攒多了,要是出书的话,再做分类整理,梳理关系,重构体系,润色文字。  大致有:  15“之”字,20几个都写得不一样,说明什么?  16“癸丑”二字,写的那么小,真的是从“壬子”改过来的吗?  17兰亭之辩,不应该呀  18《兰亭序》,不是定稿
  15“之”字,20几个都写得不一样,说明什么?  这是个很俗的话题。被人说烂了。本来不想碰。  我要说,就说点新鲜的。  不一样,根本不是什么王羲之会写很多花样,写的有变化。  而是因为,字形并不重要!笔法才重要!  字形不一样,给我们的深刻启示,给我们的生动范例,给我们的明确说明,就是笔法是书法的核心!  临兰亭,别顾着抓形,一定要拆解笔法,使用笔法!
  16“癸丑”二字,写的那么小,真的是从“壬子”改过来的吗?  有专家说,“癸丑”二字,写的那么小,是因为写错了,改过来的。上一年是“壬子”,习惯了写“壬子”,刚转过年来,还不习惯,下笔就写“壬”,发现错了,将“壬”描粗覆盖改为“丑”,上边空处添了个“癸”。  我当时听了,还觉得他很有学问,很有研究。直到去年春节过后,我开始研究兰亭序,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唉!这些专家呀。  兰亭,有1处旁边添加文字:“崇山”,有1处涂抹删除:“亦可”,有5处覆盖改换文字:“因”覆盖了“外”,“向之”覆盖了“于今”,“痛”覆盖了“哀”,“夫”覆盖了“也”,“文”覆盖了“作”。  这些修改,只有“外”是笔误,誊写时,脑子一恍惚,写到下一句了。《书谱》中也有这种情况。《书谱》誊写,更乱,抄到下一页了,发现不对,又点掉了。我在本版《《书谱》,卷上。那么,有卷下吗?答案是:“有啊!”》也谈到过这个事。  扯远了,再回来,5处修改,1处是纠正笔误,其余4处,是重新遣词造句。  “癸丑”哪里修改了?睁眼说瞎话.  为什么很多人看到“癸丑”别扭,觉得是改过的?  是因为这二字异样。  突然间,字小了,字距紧了,“癸”笔画细了,“丑”笔画粗了。  通篇看看,300多字,和“癸丑”那么小的字,有的是!“竹”小不小?“以”小不小?“之”小不小?笔画粗的,也有的是,不举例子了,看原作,一目了然。  说了这么多,说明什么?  说明:  王羲之写兰亭,很自由!  说明:  结体无定法!  说明:  笔法最主要!
  17兰亭之辩,不应该呀  郭是大家,高是高手,这个争论,很没水平。  郭仅凭出土的王谢碑,都是隶书笔意,想当然推断王羲之不可能写兰亭这种字。“《兰亭序》的笔法,和唐以后的楷法是一致的,把两汉以来的隶书笔意失掉了。”  真搞笑!兰亭笔法,和唐以后楷法一致?  怎么说话呢?  会不会看呀?  懂不懂书法呀?  想当年,我狂热喜欢郭字,买了很多郭的字帖书籍,特别是何必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的那套《中国书法家全集》,《郭沫若卷》、《林散之卷》,我长期作为枕边书。  到我去年开始研究兰亭序,才发现,走弯路啦。  郭写了两万多字否兰亭序。高写了7600字反驳郭。  高二适写的是什么?我去年找来看看,看不懂。  刚才又网上搜出来又看了一遍,还是看不懂。  就像美联储当时的主席格林斯潘,说了那么多,把人绕晕了,那股市上涨啊还是跌啊,谁也听不懂。  怎么这么写文章?  东拉西扯,到底要说什么?让人一头雾水!  谁能读下来《〈兰亭序〉的真伪驳议》,我送他一幅字!  兰亭真伪,不是这样思考的,思路不对。  一定要还原现场。  你认为假,你一定要想具体,想清楚,理顺,理透。哪里假?谁做的假?怎么做的假?作假动机是什么?针对谁?当时怎么没被发现?  我看兰亭,不但真,而且好!假如这个兰亭,不是王羲之的,那还有谁能写出这样的东西?谁能写成这样,当时就爆得大名了!  书法这东西,不可能你写的好,谁也不知道,藏不住。  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隐蔽性很强的事。  写不好的还出名呢!更别说写好了的情况了。  写得好,瞒不住!相瞒也瞒不住!更别说,谁想瞒?谁下那么大功夫,写好了,还要长期隐瞒?有这样的人吗?  兰亭之辩,说明书法发展,并不是线性增长的。  两千年来,交通不发达,信息不发达,走不出去,看东西少,无法做到囊括前人成就,继往开来。好多还是独立发展,重复发展。运气好,看的多些,起点高些。运气不好,一辈子下苦功夫,怎么也不行。  两千年,中国累计出现过多少人?七八十亿差不多吧?真正好的书家,我看也就七八个。  王羲之,孙过庭,张旭,怀素。徐渭,傅山,毛泽东。  亿分之一。  但是,今天,条件不一样了!  网络时代,一搜一片!  视野不一样了,外国美术也看到了。  文化水平,思想修养,学习方法,都不一样了。  想想古人,为了学点真东西,爬房顶上看人怎么写字,挖人家的坟去找书法秘笈,那是真难呀!  过去,人们会点东西,密不外传,自己留着吃饭,给子孙留着吃饭。现在,谁会点什么,写出来放网上让大家免费看。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句话:  今后十年,必出大家!  就是因为时代变了!
  300人看这个帖子,3个人留言。1%。  也没人说好,也没人说坏。  都不吱声。
  本来计划两天写完,现在写的顺手,干脆拉个晚,都写完吧。
  18《兰亭序》,不是定稿  为什么说不是定稿呢?  因为有错字,有不通的地方,有写多了的地方。  错字:  趣舍万殊,应为取舍万殊。  亦由今之视昔,应为亦犹今之视昔。  不通的地方:  静燥不同,后缺一句话,否则后边接不上。  终期於尽,后边后边缺好几句好,不能硬拐,拐不到古人云。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两句、后之视今句,很突兀,逻辑点有,过渡话没有,文气断。  之后直到结束,行文匆忙,意思拐来拐去,很复杂;话语很吃力,支持不住。  有写多了的地方:  故列叙时人,这句应该拿掉。本文并无列叙。实际上,这是兰亭诗集的序言,兰亭诗集还有后记,后记中有列叙。序言中不必提。  这样说,并不是贬低王羲之。  王羲之写的疙疙瘩瘩,原因我在前文中说过了。  没看的可以上翻看一下《12兰亭序是怎么写出来的?》、《14王羲之是多大的官?》这两篇文章。  王羲之写兰亭序,不好写,不敢写,不能写。皇帝怎么看?对手怎么看?同僚怎么看?家人怎么看?到底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不说不快,憋在心里难受。  说又不能直说。  况且还有自己想不清楚的呢。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  王羲之,拿出去让人誊写抄录复制装订到兰亭诗集的那稿,肯定还要再加工,要改错字,要理顺文字。这稿还拿不出手。  可是,为什么这稿反倒流传下来了呢?  这就说明:这稿,书法写的太好了!  书法不好,王羲之早就把这稿揉了,扔了。  可见,王羲之都认为,这稿书法好!  朋友们,好好写兰亭吧!  我们多幸运!
  刚才连写4篇,今天不写了。  刚才写的过程中,脑子里又闪出几个话题。下次写。预告如下:  19写兰亭,应该写多大的字?  20写兰亭,应该写多快?
  也可能发视频,连写连说。如果视频中说到写兰亭应该写多大的字应该写多快,就不写文章了。  没定。  到时候看情况。
  统一回复站内短信:  是想发出兰亭笔法。  用文字方式不行,写着费劲,大家读文字再想象也吃力。  用视频方式好些,连说带写,一看就明白,一学就会。  这十来天,我在公园,基本上天天讲两三个小时。除了前天看APEC直播没去、昨天刮大风只呆了一小会儿。  这十来天,我们一块儿写字的老头儿们,在我带动下,原先不写兰亭的,开始写兰亭了。原先瞎写的,现在找到门儿啦。  上手很快的。  对路子,就能发现书法的奥妙,享受书法的乐趣。  还锻炼身体。  朋友们,去公园写吧!  朋友们,去写兰亭吧!  真的好!  我这么不爱动的,还咬牙坚持住了。还感受到锻炼的好处了。  朋友们,不管你年龄多大,都该去公园写写。老头儿老太太能写,年轻人也能写呀!小孩儿也能写呀!  朋友们,不管你水平多高多低,都该去公园写写。你是大高手,练练榜书,写大字,用宣纸不还得花钱吗?地上写,免费的,用水写,还节约,还环保。你是初学者,也没人笑话你,和朋友们一起练,有说有笑,相互切磋,进步很快的!  我们不一定都能成为大书法家,但是,你写对了,写好了,总比瞎写强。  大家都写,都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审美能力都提高了。  老头写好了,哪怕你没有做出成就,但是还能影响带动你的儿子、孙子。你看那些成名的书家,起步时往往都源于家里老人会写,爷爷、姥爷、叔叔大爷舅什么的长辈会写。  这些话,是我这十来天在公园里常说的。老伙伴儿们,都很赞成。
  刚才回看,《17兰亭之辩,不应该呀》有误:  不是亿分之一。  应是十亿分之一。  写快了,太糙,失误啦!  在此纠正。
  @兰花银边 24楼
19:53  请您发发您的纸上笔墨,谢谢!  ------------------------------  刚发现我能用手机发帖。我刚才给你站短,不知你能不能看到,所以再以回贴形式再发一遍。我看到你在墙上画画,我也想做一面墙,宣纸能用吸铁石粘上去。请教两个问题:1、怎么做?注意什么?2、多少钱可以搞定?
  有懂行的朋友,请给我讲讲,谢谢啦!
  能在墙上写字画画,我梦寐以求。有三点吸引我:一是能画大画,墙比桌子大;二是人站着,舒展,不用老低着头,对身体好;三是视野开阔,随时移步后退,即可观察大效果,不像过去写完了画完了,张挂起来才能看效果。
  今天写多了,太兴奋,一宿没睡。唉。以后悠着点儿。
  在墙上书写是极好的方式!那照片不是我,是我一个朋友,他一生这样作画,写字到不是。不过,我认为在墙上书写才真正是自由,就象你地书一样。他是这样做的,先用一层板附于墙上,再在外面罩上那种毡毯,因他要的版面非常大,所以做的比较讲究一点,你如果想这样做,可以借鉴。墙上书写是一个天长日久的习惯问题,如你写地书一样,习惯就成自然。暂说到此,有事得下网。纸是用的别针(图钉类针)别在板上。其它没有什么特别的注意事项。
  朋友在画上题跋倒是在墙上书写,平时书法作品还是在大书案上多,但他可以在墙上书写的。因他以画为主,书法到是极少,所以没同他过多探讨过这个问题上,你看到了,在墙上作画,避免了人在纸上走的那种尴尬,多自在!他作大画如烹小鲜!
  已经转载到我的QQ空间了
O(∩_∩)O哈哈~
注明了出处 注明了作者。  楼主同意否?不同意我就删了
  回复兰花银边  谢谢!  您真是热心肠!  其实找考虑的,有两条:  1、工艺及制作要点。比如,我要用磁铁钮来固定画纸,这样,底层需铺铁质材料。薄厚有讲究吗?是马口铁铁皮就行,还是需要薄铁板?厚了浪费,薄了吸力够不够?我在客厅墙上铺,是否影响wifi传到卧室?铁板是满铺好还是间断铺好?表面覆布,什么颜色好?什么材质好?布幅宽有限制,是缝纫连接好还是依幅宽包铁板然后分别上墙独立安装拼接好?以上工作,如何避免甲荃、苯污染?四边封口,如何做到整齐?还有什么没考虑到的问题?  2、价格多少?  尽管您没有完全消除我的疑问,但是,我一样感谢您!  再次感谢!
  回复扎着领带的红领巾  没问题!  本来我发出来,就是让大家分享。  如果有很多人,由此热爱户外活动,热爱书法,到公园写字,身体好了,书艺提高了,享受到书法乐趣了,我将非常高兴。  你转发,是推动这个事情,是做好事,我不但同意,我还要谢谢你!  谢谢红领巾!握手!
  楼主高见!学习了!
  墙上铺毡毯的方式,内衬用三层板、木工板或石膏板(装饰吊顶那种基材)都可以,不要用铁皮,外罩毛毡类的东西,就是平时垫在桌上书写字防浸墨嘀这类毡毯,朋友是在纸厂找的毛毡,因我们这儿有纸厂有这条件找这东西,他用幅大,你可以找类似的东西就行,作用就是不伤宣纸防墨浸染,毡毯材料用订书机那种装订针打上就行了。宣纸用书画钉手摁入就行,朋友有时是裱了绫边的宣纸上墙,书画图钉就在这绫边上钉就行。你如果只是为练字写字,也可做一块木工板,裱衬好毡毯,就足够用了,不必占整幅墙出来,当然你要用这么大的尺幅是另一回事。上墙的目的,一是写画非常方便,因作品都是悬挂于墙,这样在创作时也是在墙上,可以更好的审视自已作品的效果。一般人畏惧这种墙上书画的方式,是不习惯,一但习惯这种方式,会是非常好的,益处多多。朋友画一幅八尺宣长卷,一百三十多米长幅,如果不是这种方式,如何得行。主要是要转换这种墙上用笔的方式,开始是不适应的,一但习惯后练成,你书写绘画会很自由。电视中看到有人作稍大一点尺幅的画,人脱了鞋,直接站或跪在宣纸上作画,真是受不了。
  你内衬铁皮会衬不平整的,费事不讨好。
  回复兰花银边  谢谢你!真热情!  你说的这个方案,可行性很强。工艺简单,材料好控制。木板选好的,不带甲酫苯什么的就OK了。毡垫好选,大尺寸的厚垫子能买到。  比我原先设想的,差了个磁铁固定。  两个方案,各有利弊,我再比较甄酌一下。  原先我设想,里面是铁板,外面是印度手工布,布包铁,膨胀螺丝上墙,四周用楸木条封边。本来打算这两天去宜家选布料呢。根据布料幅宽,计算尺寸,分成几块,各自包裹,上墙拼装成整体。我正考虑如何解决块与块之间必须成一个平面的问题。用你推荐的方案,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  谢谢你!
  过去四年多,我在外地工作,晚上回来,一个人写字画画。找了一个大板子立起来,六尺宣纸,胶棒抹四角,粘板子上,站着写。非常好,胳膊、手,活动空间大多了,很舒服。  回北京后,不愿意在案子上写画了,视野受限制,胳膊、手受限制。  去公园地上写,更放得开!随写随晃,随写随退,身体还活动呢!
  今天累了,懒得开电脑,手机发帖。  简单写两段。
  19写兰亭,应该写多大的字?  目的不同,大小不同。  如果追求写得像,看上去很像兰亭那样,那么写小字,指甲盖那么大。  事情还不是那么简单,还要多说几句。  这种情况,要做得理想,对纸和笔要求挺高,纸要用熟宣,笔要有尖有弹性。写起来有一种"叮咚叮咚"的感觉。用生宣,上来就囊了,一下子就手足无措了。笔没尖没弹性,白做动作,没有効果,很无奈的。  有人不太讲究这些事,生宣上写小字,笔也不好,结果注意力全放在应付材料工具上了,无暇顾及书法本身。  光练小字,给画题个款呀写个手札便条呀还可以,写个三尺四尺条幅不行,手很生。  如果想吃透笔法,建议写大字。  在家写,写拳头那么大,笔豪一定要铺开。  写这种大小,可以用生宣,没问题。  再大点更好,更能体会铺开笔豪的合理性及畅快感,更能享受生宣的特性及妙处。  如果想锻炼身体,熟悉笔法,最好写更大个的字。  公园里,地上写,不花钱,能写多大写多大。视线范围,臂力所及,可劲儿招乎。起码比蓝球大,一米见方也可以,熟练了移动起来写还可以再大点。当然,也不宜大得没边儿,工具跟不上,体力跟不上,对书法而言也没意义,成了杂耍了。  以上三种,都该尝试。  书法学习,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总有可能安排一下,或早或晚,或多或少,分别都尝试一下。  我推荐:  第一种,写过一次两次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感觉有意思,多写也无妨。  第二种,集中一段时间,写通写透,拆解明白笔法。上来就去公园地上写不行,毕竟地上写,不细腻,只是个大概。  第三种,已经明白笔法的话,天天写好啦!不用抓形,只抓笔法,很有趣的!笔法越来越熟,体会越来越深!
  20写兰亭,应该写多快?  这个问题,很重要。  写碑的,写唐楷的,一般都写得比较慢。  这种速度,是写不好兰亭的。  好多人,意识不到这个问题。  拿笔慢慢拖动着行进,把墨慢慢摆放到纸上,怎么可能写得活?怎么可能有兰亭味儿?  写兰亭,要一快一慢!  一笔之内,要快。  笔笔之间,要慢。  就像蛙跳。一跳一跳的。  没有快,就没有劲爽。  没有慢,笔笔之间没有暂停,就没有蓄上劲儿。  一快一慢,又是连贯的。交替出现,循环往复,叮咚叮咚,一跳一跳,铺开笔,打上劲儿!  公园地上练字,就是练这个!  不要抓字形!顾了字形,顾不了这个一快一慢!
  后生拜读。。
  手机发不了图片?
  点插入图片,没反应,怎么回事?  哪位明白,教教我。
  今天花园写字,背临的,很不像,记不住形。  笔法么,差不多。  后来跟朋友们切磋示范,老张带着帖,我照帖写,那就像多了,但是那时候光顾说话了,没拍下来。  没关系,主要看笔法。  打上劲!一跳一跳!
  喔唷,忘了把图片转90度。  算了,下次注意。
  刚才搜了一下电视剧书圣王羲之的信息。  很不看好。  没有人真正研究一下王羲之,研究一下兰亭序。  很是遗憾。  扼腕叹息。
  有思想,有内涵。。。。。。。。。。。。  不过,水写与墨写有根本的区别,效果不一样!练得方法不对,就会误入歧途。。。。。。。。你的照片已经反映了这一点。
  虽然说你有思想,但不是说你说的都是对的,很多地方值得探讨,商榷。。。。比如说:碑学和帖学!等等。。。。。。。。
  有有需要商榷的地方正常,自古都有现在更不可能消除。关键是看能不能给新人老人一个学习的切入点,或者思考的方向。  可惜现在没版主了,除了广告就是些图霸。  珍惜好贴吧筒子们 :)
  扎着领带的红领巾,“学习的切入点,思考的方向”,用词精准,人也大气。  刚自拍了一段视频。  左手拿手机,右手拿毛笔,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字也没写好,拍的也不好,本来想连写带说讲讲笔法,根本顾不上。  也不会编辑,一个镜头下来,很乱。很抱歉,大家观看起来舒适度不高。  哎,视频怎么发?  我研究下。
  嗯?在哪儿发视频?没地方点击呀?别人怎么发上来的?  谁能教教我?
  折腾到现在,还没搞定。  回复不能发视频,我就另开新帖。  另开新帖后,上传要求不能超过1G。我拍的时间太长了。  又重新拍了一段,控制时间短些,少写几个字。  又重新传到电脑里。  然后发帖,上传了一个半小时,才显示上传成功。于是发帖。  结果,显示不出来。  郁闷。
  好,能看了。  朋友们可以移步到《丰台花园写字老头,解密兰亭序笔法,自拍视频》,看看。  因为自拍,手忙脚乱,写的不好,只能是个大概意思。  笔法有,但不细,好多细节动作没做出来,顾不上。  形也不准。  改天让人帮我拍,我自己集中精力写。那样会好些。左手拿手机,右手拿毛笔,视线很乱,看不过来。
  这两天,一直忙着发视频,没顾上写点东西。  没想到,发视频这么麻烦。  首先,天涯要求,视频要在1GM以内。我原先不知道,自拍了一大段,从手机传到电脑里,结果太大,不能用。  又重新拍,控制在5分钟左右。  这样,一段视频,时间短,写不了多少字。  最想不到的是,从电脑上传到天涯,要花很长时间!5分钟视频,要传一个半小时。  更想不到的是,不能以回帖的形式发视频,只能单开帖子。  原先思路是,围绕着兰亭序,写了20段文章;然后,以视频形式,从技术层面,好好讲讲笔法,重点讲兰亭字,每一笔如何处理。  由于刚开始尝试,又是自拍,脑子里顾不过来,没写好,也没讲好。  本打算接下来,稳稳当当细细讲笔法,穿插着讲兰亭文章内容。  但是,发现在天涯网上发帖、上传这么费劲,累得不行,花时间太多,也干不了多少事。  所以,调整思路,取消原计划以视频形式讲笔法讲技术。
  这两天光顾着搞着3段视频了,也没想别的。  既然不搞视频了,发文字、发图片方便,那么接下来,我将以文字或图片方式,继续讲大地书法,继续讲兰亭。  我酝酿一两天,从健身角度谈谈大地书法的方法。  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  不是拿笔随便写的。  和呼吸有关。  和五脏有关。  和腰部腿部肌肉有关。  先预告到这里。  回头见!
  关于兰亭序,写了20段话题,编号编到20。  关于地书健身,不延续兰亭话题编号,重新编号。  这部分内容,和以前一样,也是围绕着意义、价值及技术、方法来谈。  我现在已经习惯了在线写作,尽量按网络阅读的习惯,话题小些,篇幅短些。  这一两天,将写如下两个话题:  1、既然写地书,就要采用好方法  2、爱自己,就出来写地书;爱家人,就让你的爸爸妈妈老婆孩子出来写地书
  1、既然写地书,就要采用好方法  这么多人写地书,谁不会写?  是,都会。  但是,用什么方法写,效果有天壤之别。  方法对了,健身效果十分明显,并且长期受益。  反之,不说了。  直接说好方法吧!  以下是技术要领:  一、双脚打开,比肩略宽,脚尖冲前,不要内八字,不要外八字,两脚抓地,抓紧!  二、往下坐,腿弯曲,腰挺直,头上扬。  感觉到大腿肌肉绷上劲,腰椎拉开,肛门上提,颈椎拉开。  三,这时候,明显感到,前胸打开,前胸麻酥酥,五脏气血在活动!  四,这时候,才开始运笔书写。  注意,从此开始,一笔一笔写,别乱,按呼吸节奏来。  每一笔,很快,像拿剑在劈,很利索,刷刷地。  笔和笔之间,要停顿,很清晰,很干净。停顿,是为下一笔蓄力。  五,每一次发力,喊出来,“哈!”“哈!”“哈!”  六、每一次发力,全身发力!  写字,不光是手、胳膊使劲。  胳膊甩起来,使寸劲!  发力短促!  像武术打拳一样,用内力!  这时候,胸大肌在使劲!腰肌在使劲!大腿肌肉在使劲!脚抓地在使劲!  七、如果写的字大,需要后退,跳起来后退!  落地后,脚抓住地!  八,写完一个字,直起腿来,休息一下。  按以上要领,循环往复。  这些天,我这么做,腰细了,腹部感到紧实了!  采用这个方法的第一天,进食量不大,排便量很大,身体明显轻松。
  2、爱自己,就出来写地书;爱家人,就让你的爸爸妈妈老婆孩子出来写地书  正在看这个帖子的朋友,不管你是老同志,还是年轻人,还是小朋友,我想对你说,写地书吧!走出来,到公园去!到广场去!写一段,锻炼身体,交交朋友,练练书法!  你如果是老同志,不仅你要来练,也要带着你的孙子孙女来练吧!  如果孩子们忙,那就哪怕每周星期六星期天出来写会儿玩会儿。  你如果是年轻人,你每天早晨出来一小时,坚持下来,一段时间之后,必有可喜的收获!  假如你的父母不会上网,你把我写的这些东西,说给你爸爸妈妈听;把我写的这些东西,打印下来拿给爸爸妈妈看;假如你在外地,你明天抽时间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告诉他们,有个“丰台花园写字老头”,你给他们讲讲“丰台花园写字老头”的故事。  你如果是小朋友,“丰台花园写字老头”爷爷告诉你,参加大地书法,不光是学习了书法艺术,不光是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自然而然,学会了和人交往,学会了和人相处。  你长大后,你一生中,你会是开朗的,友善的,合群的,能和人打交道的。  这对于今后你能够顺利融入社会,幸福生活,至关重要!  作家长的,为了孩子,带孩子出来写吧!  谈恋爱的,结了婚的,带你女朋友,带你老婆,出来写吧!
  我讲的地书书写方法,是我这几天琢磨出来的。  这几天,按这个方法,边摸索,边实践,边总结。  写地书的朋友,好像还没有这么做的。  也许已经有人早就这么做了,我孤陋寡闻,不知道。  大家试试,按这个方法,练一练。把你的体会,发上来,大家探讨交流,共同受益。
  年轻人,你能看到这个帖子。  假如你爹妈不上网,你跟他们说说。  假如你跟你爹妈打了电话,讲了“丰台花园写字老头”的故事。  他们怎么说,你替他们来这个帖子说说话。
  我感觉这段时间瘦了。  可是刚才称了一下体重,没变化,还是82千克。  肚子没了,腹部平坦,腰上没肉。  体重没变,我想是因为,脂肪少了,肌肉多了,囔囔踹没了,肉紧实了。
  有趣,想法、作法都吸着我,学习学习……
  又一个千方百计想出名的的人。。。。。。。呵呵
  白费劲。。。
  昨天公园写字,站马步,甩笔,后跳,运动量大了些,浑身酸疼!  乳酸堆积多了。这是个坎儿。必须忍过去!  运动量不能减。再坚持几天,就不疼了。  以前穿T裇衫,T裇绷在肚子上。  今天穿T裇衫,T裇绷在胸大肌上,T裇下摆,空空荡荡。  我要去花园啦!
  昨天,正在花园写字,哥们儿打来电话,约去东方威尼斯。  10月25日去的时候,关了。天天打电话问啥时候开,一直没有确切消息。期盼已久,现在终于开了!  在水中狂走,腿脚血脉,走通了。  打了7个小时台球。这段时间,花园写字,身体好了,打球准度高了。  花园写字去!  出发!
  前些日子,在花园,结识了老周。  谈得来,书法,历史,时政,交流交流。  今天,他把手机里存的他的书法照片拿给我看。真是下过功夫的,临的各种贴,太多了。那么多帖,我都是粗粗看过,并没上过手。  我谈了两条建议:一、关于写兰亭,不要用唐楷笔法,那样写不是兰亭。二、关于作品照片,不要做黑白翻转,搞得像碑,看不出写的好坏。  老周太极拳打得好,招式地道,身板挺拨灵活,四肢舒展协调,一看就是练家子。我提出要跟老周学太极拳。  明天去花园,等着老周。老周来了,就不写字,先学拳。
  手机不能发图片?  谁明白,教教我。
  不知为何,手机发不了图片。  倒腾到电脑里了。  发两张。  一张是写给朋友的。拙作,送朋友,写句话,签个名。好久不动墨了,干了,加点水,没化开,全是颗粒,写不出速度来。  一张是小草稿。过几天,精神头儿足的时候,誊到大纸上。
  好贴!  好字!  楼主威武!  一次欣赏不完,闲暇再看!
  看一遍不过瘾,再来看一遍,又有新帖了。
  回复雷人习字:你是不是也去写地书啦?把你的心得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今天没去公园写字。  一大早就去东方威尼斯了。呆了一天。  打了3个小时台球。  推了4组杠铃,每组10个。  大片9KG  小片4.5KG  4个杠铃片27KG,杠铃杆5KG。  哑铃飞鸟4组,每组7个。  单个哑铃15磅,约6.8KG。
  浑身疼,胸大肌疼,肱二头肌疼,三角肌疼。  今天还在水中踢正步10分钟,腿脚酸疼。
  今天上午在花园,试着写大字,写了两个字,兰亭。  边写边退,一笔就得跑着写。  写完了,气喘吁吁。  老田说,一个字得有两米!  老韩说,这得航拍啊!  写大字,锻炼身体!  写大字,锻炼脑子!写的大,眼睛看不全,看到的是局部,脑子里得快速分析判断感觉,写部件,整体结构不出差错。
  下午拍了4段视频,想发上来。  6点钟开始上传第一段,到7点半,传到40%时,上传失败,又重新传。
  拜访,学习,顺祝安好!这倒也是一种强身健体的好方法!一举多得!
  费了半天劲,发第4段视频,不知为什么,显示不出来。  帖子已经在金石书画了,点开,结果是“很抱歉, 您访问的帖子有问题.”  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应该如何处理?
  发了7段写兰亭的视频,涯叔都给吃了,说是不符合栏目宗旨。
  支持部分说法,顶一下。
  回复fsj6587 :也是喜欢兰亭的朋友呀,欢迎!
  这几天杂事多,没有坚持天天去花园写字。  一周中好像只去了两三天。  昨天到朋友的公司聊天去了,朋友让写幅字。写字中,不断有人进来看,这位也要,那位也要,又多写了3幅。  那些拿走了,没拍下来。只拍了一幅大字兰亭,和一幅兰亭练习稿。这幅练习稿,不是送人的,是跟朋友谈兰亭笔法的示意字。
  五六百年前,苏格兰放羊的,闲着没事,拿着赶羊棍儿,把石子儿往兔子洞打,这个游戏都能发展成高大上。一套高尔夫球具,都卖个几万到十几万。  什么情况?  书法,大地书法,地书,不是更有搞头儿?  健身性,游戏性,娱乐性,社交性,艺术性,文化性,都兼具呀。  尤其是群众基础,中国人口众多,天然地或多或少都知道书法,了解书法,喜爱书法。  地书,做成全民健身的一项运动项目,必须超过高尔夫球运动的影响力。  这一天的到来,标志着:中国人的话语权增大了,中国人的趣味爱好能影响世界了,中国人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了。
  今天在公园写字,和朋友谈起临帖的话题。朋友说,有老师讲过,要入帖出帖。我说,这种说法,讲浅了,语焉不详。  临帖,分三个层次。以临兰亭序为例:  最起码的层次,你要知道,写了什么。  不是说文字内容,是说书法内容。贴里有东西,你看不到,那还临什么帖。  再高一个层次,你要知道,怎么写的。  就是笔法,笔如何入纸,如何出纸;每一笔速度多快,力量多大,在哪发力;一笔一笔之间怎么停顿,间隔多久。  更高一个层次,你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写。  掌握笔法之后,就慢慢感觉到这种笔法的合理性、逻辑性、内在规律、语言体系。把这种语言体系变成自己的语言,你自己就使用这种语言,就对了。  不要用出帖这种说法。  纸不一样,吸水性渗化性强;字大小不一样,现在大部分场合是写大字;文字内容不一样,书写时的情绪及流露出的神态当然不同;这三个不一样,必然导致你的书法和前人不一样。  但是,笔法是一样的,语言体系是一样的!  用笔千古不易,就是指这个。
  临帖,要琢磨:  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么写?  好多人临帖,不注意细节,没看到入纸出纸处的痕迹,不在乎小部件的形态。  入纸出纸,其重要性,好比飞机飞行的起飞和降落。这是最需要全神贯注的特殊时段。下笔前,必须凝神。看看体操运动员跳木马,起跑前那两三秒钟,在干什么。你也要这么做。  小部件,比主笔划还要紧,要处理得比主笔更准确,更精到,更风骚,更妖娆,更利爽,更干净。  好多人临帖,不会想这字是怎么写出来的,只会抓形,拿笔在纸上慢慢摆,还有徐徐拖动中一上一下地摁。  字不是这样写的!  要像体操运动员跳木马,从踏板到上马到腾空到落地,大量动作,融在一体,瞬间完成。  好多人临帖,不思考笔法是怎么来的,不体会笔法的合理性、逻辑性、内在规律、语言体系,所以即使照着写能写像,但是不照着写就不行了,又回到自己的字上了。
  老师讲的非常好,学习了!希望多讲些笔法。被痛字覆盖的字,一直看不出来,请教过很多人也不知道,还是老师厉害。  对兰亭的章法,我有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兰亭并不是一个个堆砌起来的字。王右军这样的高手,能为了实用堆砌字吗?况且,董其昌说过,兰亭章法第一。认真看看不难发现,兰亭里很多字都不是正的,难道王右军写不正吗?不可能。我曾经想给兰亭的每行外轮廓划线,结果发现没法话,因为每个字的外轮廓压根就不在一条线上,难道王右军写不直吗?不可能。这些事我们这些三脚猫的都能做到,何况王右军。那么王右军为什么不把字写正、写直呢?肯定有章法上的考虑。  
大家还爱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身房地面材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