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的基本功要领

如何练好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八大要领
如何练好二十四式太极拳 1.树立信心 有人说学 太极拳 很深奥,武术界素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其实这只是对学者艺无止境的忠告。 从另一方面说,太极拳柔和轻松,是一项人人可练、
如何练好二十四式太极拳
1.树立信心
有人说学很深奥,武术界素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其实这只是对学者&艺无止境&的忠告。 从另一方面说,太极拳柔和轻松,是一项人人可练、安全简便的活动,任何年龄、任何体质的人,只要真学 习,都可以掌握它。初学者的最大难点是太极拳动作复杂,数量多,常常顾前忘后,记手忘脚,不易协调。只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树立信心,勤学多练,避免贪多求快,马虎草率,练上几个月的时间,摸清了太极拳基本规律,就能打得很好。
2.持之以恒
练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时断时续。太极拳可以提高人体生理机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但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系统的锻炼,不是练几下就能见效 的。有些人因为暂时没有收到效果,或是没掌握动作要领,就感到枯躁、困难,半途时废。也有些人,在锻炼过程中感到腰酸腿痛,就畏难而退。在练习中,身体某些关节、肌肉,特别是大腿肌肉发生酸痛,这是正常现象。对一些体质较弱和不经常运动的人来说,这种情况更明显。这正是关节、肌内为适应锻炼需要的增强过程.发生这种情况,不要中止锻炼,只要适当地减少 运动量,或者是练拳时姿势放高一些,经过一段时间,酸痛现象就会自然消失。
3.循序渐进
有些人学拳贪多求快,想先把动作比划下来,以后再注意改进,或是以多为胜,见异思迁,结果费劲不小,会的不少,可惜质量不高,收效不大,徒有一付空架子。我们知道,'太极拳锻炼的效果和质量密切择关,没有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就收不到健身和医疗的 效,一旦形成了错误定型,纠正起来比学习新的动作更困难。而且学的草率马虎,一味贪多求快,几天不练也容易忘掉。所以学太极拳要循序渐进地学,扎实地学,宁要少,怛要好,打好基础,这样才能收效大,进步快。
24式太极拳相关推荐:
1.开始学习第1讲.
2.查看所有名家的教程和下载资源.
4.适当掌握运动量
运动量大小与练拳的时同长短、姿势的高低、动作的准确程度相关。比如,姿势高矮不同,腿部承受的 力量也不同,运动量也不一样。恰当的运动量,要根据个人的体质条件来定。一般来说,练完拳以后,感到轻松舒服,情绪很高,说明运动量大小合适。运动量过小,身体活动不足收不到锻炼效果;运动量过大,容昜产生疲劳和运动伤害。一般健康的人练到身体出汗即可,体弱和病患者要根据医生和教练员的指导进行锻炼。年老体弱者,如果做不了全套动作,可以选择基本动作或部分动作练习。下肢不能活动的患者,也可以只作上肢和腰部的基础练习。只要按照要领,坚持经常,同样会收到效果。
5.打拳速度的掌握
初学打拳时,要先想后做,边想边做。所以动作的速度宜慢不宜快,甚至中途可以有小的停顿。慢的好处是能够照顾每个动作的细节,及时检查和纠正动作 的缺点,容易做到心静、体松,同时可以保持重心稳定。动作熟练以后,可以稍快一些,动作之间不要停顿,力求连贯圆活,均匀自如。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熟练时,一套拳可用5-6分钾,也可快到4分钟, 学者慢练可用8分钟甚至10分钟。不同架式的太极拳,由于风格特点不同,动作有多有少,运动的速度也 不完全一样。比如,杨式太极拳舒展大方,沉稳朴实, 全套80多个姿势,一般要用15-20分钟。孙式太极拳紧凑灵活,步法和手法变换频繁,全套90多个运 动,一般只需6-8分钟。无论哪一种架式的太极拳,练起来都要求由始至终气势完整,不能忽快忽慢。
6,选好练拳的时间和场地
练拳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清晨或傍晚。清晨练拳, 可以帮助摆脱睡眠时的抑制状态,使头脑清醒,为工作和学习做好准备;倩晚练拳,可以帮助消除疲劳,起到积极休息的作用。清晨和傍晚时,环境较安静,便于思想集中。练拳之后,不要马上吃饭和睡觉,最好稍微平静一会儿,使运动时的兴奋状态逐渐消失。此外,工间和课余也是进行太极拳辑炼的好时光。
练拳最好找空气新鲜和安静的环境,避免风沙和烟雾。公园、河边、树林和庭院中都是很好的地方。如果在室内,最好在空气流通和有阳光的地方。打拳时, 最好穿宽大柔软的太极练功服和太极拳鞋,不要穿西装和硬底鞋,以免妨碍动作。天太冷时可戴上帽子和手套。练完以后,要把汗擦干,以免感冒。
------分隔线----------------------------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24式分解教程点击排行
已播435次 | 更新:
已播384次 | 更新:
已播359次 | 更新:
已播337次 | 更新:
已播335次 | 更新:
陈思坦24式太极拳
曾乃梁、陈思坦24式太极拳背向演练示范第6讲 【闪通臂教学要点】 上下肢的配合应协调,-致
吴阿敏24式太极拳
吴阿敏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视频,《闻鸡起舞》节目组录制的这个教学片子很好,讲的也很详细使用合作账号一键登录:
揭老年人练太极拳要领 太极拳教程
  相信很多老年人都很喜爱太极拳,而且打太极也是很好的养生运动哦,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有哪些好处呢?打太极拳健身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太极拳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对于打太极拳的好处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太极拳这项运动可谓是老少皆宜,那么中老年人打太极拳的好处有哪些呢?
  一、生理效益
  太极拳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著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调协。练习时一方面可锻鍊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鍊,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有哪些好处
  好处一: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好处二: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
  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
  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
  打太极拳健身的主要特点
  在太极拳如此火爆的今天,中国人无人不知太极拳,国际友人提到太极都非常有兴趣,有许多人禁不住要问,为什么太极拳这么火,太极拳的好处是什么?中医学认为,时常打太极拳之所以健身,是因为此项运动能畅通经络,培补正气。当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后,便产生腹鸣、指麻等体内行气现象,再坚持练习,到一定功夫便可通任、督、带、冲诸脉,同时增加丹田之气,使人精气充足、神旺体健。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经常打太极拳的人,较少发生脊柱老年性退行性病变,也就是脊椎骨增生或骨刺增生的较少(占25.8%),脊柱的活动度较好,弯腰时手指能触到地面的占85.7%;而不练太极拳的人,发生脊柱退行性改变的较多(占47.2%),弯腰时手指能触到地面的只占20.6%。
  其次,经常打太极拳的老人,血压平均值为130/80毫米汞柱,而不练太极拳的人则为154/82毫米汞柱。常打太极拳的老人血管硬化发生率较低,占37.5%,而不练太极拳的老人血管硬化率占46.6%。又比如做20次蹲下起来的运动试验,时常打太极拳的人,反应全部正常;而不练太极拳的人,有35%表现出心脏收缩无力。
  第三,能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由于打太极拳时,要求全神贯注,不存杂念,人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故使大脑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大脑充分休息,消除机体疲劳。
  第四,能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这是因为练太极拳时要求气沉丹田,呼吸匀、细、深、长、缓,保持腹实胸宽的状态,这对保持肺组织弹性、增强呼吸肌、改进胸廓活动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通气和换能均有良好作用。
点击查看更多: &&&
西洋参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西洋参泡水喝的禁忌有哪些?西洋参是人...
金桔从个头上算有大、小之分,从口味上有咸、冰糖之分,从颜色...
太极拳精选
肾对每个人来说都有独特的作用,缺少肾人生将会失去...
新研究发现,练习太极拳能养腰护臀,腰是人体的重要...
减肥已经成了时代发展的必走模式,现在很多人因为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追求养生。近几年因...
寒冷的冬季最想做的事就是躲在被窝里不起床,但是生...
推荐太极拳
太极加油站1868人阅读
太极拳动作要领13招 练太极拳秘诀
  (一)静
  静就是安静,平心静气的意思。学太极拳,首先是思想上的静。练拳者要除去妄想,排除杂念,做到“心中一无所着,一念一无所思”。这样,就能做到意志集中,思想为一,心无二用。其次,是需要一个安静的场所。锻炼时,应坚持一早一晚,要事先选择一个清静的地方。地方清洁卫生,可免于疾病传染;环境僻静,可以脱离一切吵杂声的干扰。这样,才能清心寡欲,去掉轻浮、张狂之气。总而言之,我们要在“静”字上狠下工夫。静下来后,就可以专心思考,细心揣摩。对一着一势的运行,转换、虚实、开合、缠绕等基本要领,才能逐步领悟,姿势趋于正确,较快地纳入太极拳的轨道。久后,自会达到“意之所向,全神贯注”之境。
  (二)意
  太极拳是“以意引气”,炼意不炼力的内功拳。这就是说,太极拳的一着一势,一举一动都是以意来作指导的,领先的。什么是意?意就是心思,就是思想。思想想到那里,手就运行到那里,心里怎样想,四肢百骸就怎样做,决不是凭着力气鼓着手足在运行。用意则轻灵自如,用力则僵硬迟滞。一切动作总是以意来领先的。拳论说:“以心为主,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和“意之所向,全神贯注”就是这个意思。简单地说,意就是大脑,就是脑神经。大脑是全身神经的枢纽,发号司令的指挥部,周身肌肤、骨节、五脏、六腑无不听命,所以说,太极拳是在脑神经意识的支配下而运动的。
  (三)慢
  慢就是缓慢的意思。一般学拳的人,往往在迫切要求学习的思想指导下急于求成,殊不知快、慢的利弊和二者间的辩证关系。俗语说:“心急吃不了热油糕”,“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确有它的道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初学时,不要想几天、十几天、或几十天就学完学成一套。要树立一个慢慢学、认真扎实学的思想。这就是说,不学则已,学就要循序渐进,老老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着一势地学。一着熟悉之后,再学下一着。决不可粗枝大叶,雾里看花,不求甚解,快速地学。学慢,对手足部位、定型、运行、上下承接、虚实转换等基本要领就能看的多,听的多,炼的多,领会的地方也就多。学慢,既是反复熟悉、巩固、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反复锻炼、认识、实践、校正的过程。姿势、动作就会逐渐趋于正确,运行就会走上正规而经久不易改变和遗忘。学的快,手足错乱,运行呆滞,对行气,运转更是茫然,天长日久,姿势谬误,丑态百出,校正起来实在困难,常言:“宁教千遍,不改一着”,就是这个意思。学的虽慢,可是一遍过手,就能收到基本上趋于正确的定型效果,即令稍有差错,校正起来也是轻而易举的。如果学的快了,着着势势不够真切,差错横生,校正起来,精力和时间不知耗费到如何程度!所以,学的慢,实际是快;学的快,实质是慢,这就是二者的辩证关系。
  其次,在锻炼时,由始至终应该顺从自然,慢慢地运行,不宜于快(但也不宜过慢),行成前后路数不清或上下不接现象。只有在缓慢运行中才能思想集中,全神贯注,精心去思考、揣摩运行规律,内劲转换,腰脊园活等。当姿势趋于正确、定型,运行纳入规律后,相对慢而言,也是可以适当变决 的。在快的运动中,大小转关必须认真,切不可马虎从事,一带而过,形成错乱无章。快而后再慢下来,就这样慢慢快快,快快慢慢,快慢相间的进行锻炼,但必须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散。总而言之,学炼时,应持以“此在平居,去其欲速之心”。
  (四)真
  真就是认真。“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学拳也是如此,须树立一种一丝不苟的态度。在学习过程中,一拳一势要循规蹈矩,手、眼、身、法、步的基本要求必须认真对待? 霾豢勺呗砉刍ǎ 崧识灾 6土妒保  感拇 Α⒓觳椤⑿U C恳蛔耸屏η笞匀皇嬲梗  反蠓健U庋  鸵子谧呱显诵泄媛桑  枚 恢卤湫瘟恕?
  (五)柔
  柔就是轻柔、柔活。柔并不是轻而飘浮,软而无力;而是软如棉花,坚如刚的无坚不摧的刚毅劲。(这里所说的力,不是拙笨之力,不是僵硬之力,而是先天发自丹田——实际是腰脊——之力。)拳论说:“太极拳决不失绵软”。又说:“运劲的功夫,先化硬为柔,然后练柔成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不经常地从事体力劳动,那怕是轻微的劳动。在劳动过程中,用惯了局部的拙力,每当不能胜任时,还要有意的鼓励使用一些僵硬力,把胳膊、腿用成了僵直的习惯。因而,在初学太极拳时,胳膊、腿的一举一动总是带些僵劲、滞气,没有一点绵软的意思。那末,轻灵、园活就更谈不上了。这种僵硬之力不去,体内自然之气的刚劲就无从发生,好象封闭的炉火,就不能发热生焰了。所以,初学太极拳的人,要在“柔”字上狠下功夫,决不能僵直!柔的目的,就在化硬摧僵,僵去则刚生,硬去则刚发,这就是“有心求柔,无心成刚”的道理。周身柔和了,也就轻灵园和了,习炼日久,自会趋于“刚柔相济”了。
  (六)正
  正就是端正。“身法正者,身格端正,无所偏倚”。这就是说,头宜正直,虚虚领起,如以线牵引自然欲起。塌腰、泛臀、腰脊无凸凹弯曲之形。身躯不俯、不仰、不歪、不斜,手足、肘膝、肩膀上下相照,身桩自然形成“上下一条线”(百会、脊椎、会阴上下成一直线)和“无偏无倚、无过不及”了。身桩端正,则上下通达,气血运转就畅通无阻,不仅利于气沉丹田,而且利于腰脊旋转,还可以稳健身桩,不失重心,也就不易失机失势,进退永远处于不败? 亍?
  (七)连
  连是连贯的意思。炼拳从始到终,运劲如抽丝,绵绵不断如园环,丝毫无裂痕,处处无断折。劲是由外形表现出来的,外形的手、膊、足、腿、腰的运行转换也是如此。特别是转关时节,不仅要有承上启下之意,而且要有连贯无隙之形,着着势势自然紧密结合,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久而久之,“一气呵成”和“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的妙处,则亦不求而自得也。
  (八)匀
  匀就是均匀、匀称。炼拳时,姿势要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个别的例外——如金鸡独立,跌岔等),不可忽高忽底,如洪水波涛起伏无常。运行时不可忽快忽慢,须匀和而稳健。呼吸更宜匀和自然,紧密地跟动作的上下、开合融为一体。姿势忽高忽低,运行忽快忽慢,自会引起气血动转的忽驰忽张,忽强忽弱,从而破坏了匀和平衡,引起失调,以致影响呼吸发生紧促、松驰不正常现象。这样下去,不但无益于身心的健康,而且有损身心,不可不引以为戒也。
  (九)圆
  园就是园和。太空浑园,空空无物而富有无限生机。太极乃无极而生。太极亦园,内有阴阳之别,动静之机。力的方向随园弧运转,让外界捉摸不透,充满正反辩证关系。太极拳是依据太空星球运转“阴阳”和“吐纳”等哲理而创造发明的,所以太极拳的运动也就离不开一个“园”字。从它的外形上看,四肢的上下、左右、前后运动,从不直来直往,总是作园环或弧线形运动,如太空中的行星——地球环绕恒星——太阳的公转运动。拳论说:“至于手足运动,不外一园,绝无直来直去”。直来直去则呆滞,屈伸迟钝而无弹力。园弧运动则柔和自然,弹性自生。从内劲上看,腰脊旋转摧动四肢,螺旋缠丝,如行星——地球的自转运动,从而产生了周而复始的阴阳,开合千变万化,自然形成气血协调、神志舒畅、四肢、躯干轻灵园和,随心所欲。内外虽然有别,但从来不是分裂孤立的,而是“以意行气”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由外引内,以内摧外,内外一致,紧密配合,两者关系如此,不可顾此失彼,妙手高峰指日可攀矣。拳论说:“妙手一运一太极”。明确地说:太极拳的一举一动始终不离一个园。
  (十)松
  松就是放松、松驰。既然放松,当然就不能紧张。不是单纯指某一部分的放松,某一关节的放松,而是指周身肌肤、骨节处处松开。前面说过,炼太极拳是以意为主导的,所以习炼时,不仅要“骨节松开”,肌肉、皮肤也要松开,更重要的是意识上的放松。一句话,就是周身放松,决不趁着就势,臆造做作,使肌肤、韧带、关节处于以逸带劳状态。四肢、百骸由僵变柔,由硬变软后,?俗 簿颓崃樵昂停  缘谋 ⒕⒕突嶙匀环⑸ 藜岵淮莸男Ч 5 牵    墙簿勘缰さ模 删 皇且惶 樱 涣诵危  撬啥 谐粒 荒苄浮P冈蚋∑  ⒍ 薷  猎蚯崃槲裙潭 辛Γ 砬 纬缮闲橄率担 乜崭故档淖刺 ?
  (十一)随
  随是跟随、相随的意思。跟随就是上引下随,左走右跟,周身一体,“上下相随,一气贯通”。不能左行右停,上动下滞,各不牵连相关。四肢百骸必须做到“一动无有不动”和“一静百静”。形成规律后,就不致产生顾此失彼,瞻前不顾后的现象了。拳论说:“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处贯之者,其斯之谓“欤”。周身相随,而后自通达于“不假思索,不烦拟议,诚不期然而已然”的境界了。
  (十二)恒
  恒就是坚持,从不停顿。我们无论搞什么工作,只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强毅力,顽强不懈的学习态度,反复认识、实践,再大的困难,都必定会克服,有所改变,有所前进。学拳也是如此。但大多初学时,表示态度诚恳,决心坚强,一旦学之拳路皮毛,思想上则认为已经学会了,学习劲头也就松了一口气。殊不知,这才是长征道上迈出的第一步,其中深奥和乐趣必须长期坚持锻炼,逐渐领会而获得。由于松了一口气,过些时期又觉得这也没有啥,枯燥无味,炼不炼就是那么一回事,慢慢就会形成想着就炼,不想就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汗白流下去。甚至最后根本不炼,忘个一干二净。其不知以往耗时费神之可贵。流水流汗之可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意亦在诲人“贵在坚持”耳。
  虽然要求我们每日坚持锻炼,但不能把它视为常规任务,更不必硬性规定具体的时间和趟数。可根据个人的身健健康。心情舒畅等情况来决定,可长可短,但每日不得间断。总而言之,每日锻炼,量力而行,不可过量。过量时,反损身心。当你有所领悟,觅得奥秘,那就乐在其中,欲释而不能了。
  (十三)虚
  虚就是虚心,谦逊。在学练时,要虚心学习,甘当小学生,不要不懂装懂。因为学习任何东西,都是没有止境的。学拳也不例外。拳术的一着一势,机智灵活,千变万化,自己学习后,略有一知半解,而其深奥哲理还需长期反复认识、实践,决不能高傲自满。即令功夫上身,而不足之处尚多,所以要处处持以谦逊之心,敬老爱幼,不妄非议。自满则学艺之门自封,前进之路自堵;非议则矛盾滋生,招惹是非。我们应当有“自知之明”,常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座右铭,经常以别人之长对自己进行鞭策和激励。
  以上所述,有的是学习态度,有的是锻炼方法,是我个人数十年来习炼、传授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提供出来,以资参考。我们不能把这些割裂的、孤立的来看待;要把它们相互的、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还要始终不渝地贯串、应用到锻炼的实际中去。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642573次
积分:11093
积分:11093
排名:第703名
原创:421篇
转载:332篇
评论:60条
(4)(3)(5)(5)(5)(55)(2)(1)(15)(2)(2)(1)(3)(3)(2)(14)(2)(9)(7)(8)(6)(1)(3)(2)(7)(4)(4)(2)(3)(10)(6)(3)(5)(2)(2)(3)(15)(7)(4)(34)(14)(1)(12)(3)(4)(2)(10)(1)(2)(29)(3)(7)(2)(3)(3)(3)(5)(35)(2)(24)(3)(5)(1)(51)(2)(11)(3)(6)(8)(6)(16)(6)(17)(1)(61)(15)(22)(13)(64)(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的练功要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