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公布电热水器 冷水区域团受灾区域

   2011年底播面积127.42万亩,加上2010年底播的尚未采捕部分,公司2014年可采捕面积为168.29万亩,公司2014年质量目标显示,当年计划采捕面积为&大于等于100万亩&。2014年实际采捕面积为92.21万亩,其中,采捕2010年底播40.87万亩,采捕2011年底播51.34万亩。由于自然灾害,2011年底播的70.68万亩在2014年全部核销。
   经自查,獐子岛2014年按照采捕计划进行采捕,未组织进行&提前采捕&。经紧急核查相关海域采捕船只2013年底至2014年的航海日志,未涉及有船只超出计划采捕范围进行采捕作业的情况。其中,重点核查了辽长渔五条船只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的采捕区域,均未涉及提前进入受灾区域采捕的情形。公司附表,详细叙述了上述五条船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实际参与采捕区域。
   此外,对于媒体质疑的&收走&航海日志的原因,獐子岛《船舶安全操作规程》中规定了航海日志的管理要求,公司作业船舶的航海日志是反映船舶运输生产和维修保养情况的原始记录,其中主要记录了作业区域等运输生产信息,以及气象、船舶动态等安全管理信息。
   2014年海洋牧场灾后重建时,为强化管理,獐子岛完善了制度体系,加强了制度执行,其中包括加强对船舶安全操作的规范化管理,将航海日志收回统一归档。上述情形符合行业操作惯例。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015年,獐子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存货管理、海洋风险预警及防范能力、海洋牧场透明度。公司系统梳理、建立和完善海洋牧场内控制度,制定了《确权海域变动管理规定》、《底播虾夷扇贝存货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梳理并强化执行了《虾夷扇贝存量抽测管理规定》、《船舶安全操作规程》等管理制度,并结合相关制度,对海洋牧场的规划及各个作业环节进行过程管理与监督;加强海洋牧场风险识别与控制,采取多项海洋牧场风险持续优化措施,主要是&识别、避让、容量、标准、良种&。此外,獐子岛董事长兼总裁吴厚刚自愿承担1亿元灾害损失、总裁办公会成员自愿降薪与公司共度难关,实施总裁办公会成员增持公司股份、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打造事业共同体。公司还开放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过程,增加底播虾夷扇贝存量的外部调研;成立海洋牧场研究中心,与中科院海洋所、水科院黄海所等研究机构及专家确定了虾夷扇贝生长状况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北黄海生态容量评估等多项研究课题。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 鄂备号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长江证券网上委托业务资格B02:财经·市场
B02:财经·市场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谜团仍待解 补贴将到位
獐子岛获政府返还3500万元
日 星期四 北京青年报
市场对神秘的獐子岛总想一探究竟&&&&深陷业绩变脸悬案的獐子岛昨天发布公告,称当地政府施以援手,将返还其受灾海域的海域使用金。这对于前三季巨亏8.12亿元的“水产第一股”来说,实在只能算是聊胜于无。从10月30日獐子岛发布“灾情”公告以来,六天过去,笼罩在獐子岛上空的迷雾丝毫未散,“始作俑者”北黄海冷水团仍是一个谜团。&&&&利好&&&&当地政府返还3500万元海域使用金&&&&昨天午间,獐子岛公告称,收到长海县政府下发的《给予獐子岛集团海域使用金优惠政策》的批复文件,政府将返还公司深水底播受灾海域的海域使用金3500万元,款项预计在2014年内到位,计入营业外收入。公告同时称,公司第三季度报告中披露的2014年业绩预计区间为-8.6亿元至-7.7亿元,已包含本次政府援助的款项。上述文件称,獐子岛的兴衰对于长海县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大连市、辽宁省渔业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此前的10月30日,獐子岛在三季报临近收官时发布公告,称受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因素影响,公司将对此计提损失7.63亿元,前三季度亏损8.12亿元。公告表示,今年9月15日至10月12日,公司进行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公司随即到现场进行系统调查。根据综合判定,公司海洋牧场发生了自然灾害,灾害主要原因为北黄海冷水团低温及变温、北黄海冷水团和辽南沿岸流锋面影响、营养盐变化等综合因素。&&&&这场诡异的冷水团,导致獐子岛几年前在海底播下的虾夷扇贝颗粒无收。獐子岛根据抽测结果,决定对105.64万亩海域、价值7.34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放弃采捕、进行核销处理,同时对43.02万亩海域成本为3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83亿元,扣除递延所得税影响2.54亿元,合计影响净利润7.63亿元,全部计入2014年第三季度。&&&&利空&&&&机构下调獐子岛估值&&&&今年8月底獐子岛发布半年报之时,曾预计今年前三季净利润4413万元至7565万元。此番业绩变脸,前三季一举亏损8.12亿元,同比下滑幅度高达1389%。&&&&这是本年度A股市场最大的一起“黑天鹅事件”,包括社保基金、中国人寿在内的众多重仓机构“躺枪”。尽管獐子岛高管们一再强调“本次灾害对未来年度的影响不大”,但复牌之后的股价暴跌在所难免。&&&&据公开信息,招商基金旗下的招商安润保本混合型基金是持有獐子岛股份数量最多的基金。按照安润保本三季报披露的数据,截至三季度末该基金持有獐子岛119.99万股。招商基金11月3日公告称,决定自日起,对旗下基金所持有的獐子岛股票进行估值调整,调整后的估值价格为12.52元。按照目前獐子岛每股15.46元计算,此次调整之后的估值为两个跌停。据了解,灾情公布后,招商基金第一时间派出研究员前往獐子岛了解情况,但并未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鹏华基金旗下的消费优选三季报也显示持有50.76万股獐子岛,占该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3.61%。鹏华基金也宣布,自日起对公司旗下基金(ETF基金除外)持有的獐子岛采用估值模型进行估值调整。调整后的估值价格为11.27元/股,对獐子岛给予了三个跌停的下调。&&&&有业内人士认为,上述估值尚属乐观,复牌后獐子岛暴跌的可能性很大,不排除超过三个跌停板。&&&&观点&&&&存在财报“洗大澡”的可能&&&&财务专家马靖昊认为,獐子岛存货巨亏只能存在以下两种可能性:&&&&第一,如獐子岛所说,遇到百年不遇的冷水团,公司105.64万亩海洋牧场遭遇灭顶之灾,导致了虾夷扇贝大规模集体死亡事件;第二,獐子岛的关联方将上市公司资金占用了,但为了掩人耳目,在会计核算上不走“其他应收款”科目,而是利用养殖类项目存货难以查验的特点,将其打入“存货”科目,这样就增大了存货的价值。本来在上市公司的内账上记录的这些占款是要归还上市公司的,但后来可能由于占款的关联方本身也是极度缺钱,根本就还不起了,因此獐子岛只好将套走的资金通过“虾夷扇贝底播面积增加”成为其存货虚假增长的主要“挡箭牌”,然后通过提取减值准备“洗个大澡”。&&&&马靖昊认为,上述两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要验证第一种可能性,就要看一看该区域其他养殖户是否也存在大规模的减产现象,而第二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也较大。根据相关报道和数据,獐子岛的大股东极度缺钱,其不断地用手中的獐子岛股权向银行质押贷款,到期后又不断地重复着质押贷款,大股东股权质押资金全部投向房地产业务。因此,有可能发生大股东长期大量通过“存货”项目造假的手段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从而导致其最终通过存货计提“一洗了之”。马靖昊还表示,假设獐子岛真在存货上有问题,关联方通过存货套走了资金,那么这次存货巨额计提损失可谓一举三得的妙招:第一,甩脱了庞大的虚假库存包袱;第二,关联方借着存货的幌子偷偷挪用的上市公司资金不用还了;第三,今年对存货洗了个大澡,说不定来年那些虾夷扇贝又溜回来了一些,反亏为盈很容易。&&&&风险&&&&融资客面临血本无归&&&&相比在二级市场上持有獐子岛的股民和机构,通过融资加杠杆买入獐子岛的投资者显然更受煎熬。&&&&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3日,作为“两融”标的之一,獐子岛的融资融券余额为1.74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1.71亿元,融券余额为251万股。业内人士分析,按照现有的最大杠杆水平,在经历了五个跌停之后,如果不追加保证金或者抵押物,就会被券商强行平仓。这意味着,獐子岛复牌之后一旦连续跌停板超过五个,这1.71亿元的融资买盘将血本无归。&&&&不过,有人欢喜有人忧。在獐子岛停牌之前,其融券卖出数量突然升温,10月8日至13日期间,獐子岛累计被融券卖出14.65万股。实际上10月份之前,獐子岛被不少券商机构给出“买入”建议,认为该公司2015年业绩会回升。有业内人士称,10月初融券卖出獐子岛“需要很大的勇气”。&&&&本栏撰文/本报记者&齐雁冰&&&&新闻内存&&&&诡异的冷水团&&&&黄海冷水团,亦称黄海中央水团,位于黄海中部洼地的深层和底部,只显现于夏季。主要物征是显著低温(4.6℃-9.3℃),是由冬季进入黄海的外海水与沿岸水混合而成,并因海面的冷却作用而下沉到深底层,冬季呈垂直均匀状态。夏季,上层水因增温降盐而层化,下层水仍保持其低温(6℃-12℃)高盐(31.6‰-33.0‰)特性,因而形成冷水团,成为黄海夏季的重要水文特征。7-8月冷水团达鼎盛期,9月以后随垂直混合逐渐加深而消失。&&&&据业内专家介绍,冷水团的存在对黄海、渤海甚至东海的捕捞和养殖都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冷水团能在夏季保证一定深度的海水处在相对低温高盐的状态,这个水温非常适合虾夷扇贝、海参等深海养殖作物的生长。同时,冷水团稍有异常,就可能会导致整个海区的温度和盐度剧烈波动,进而导致那些深海养殖的扇贝、海参大量死亡。&&&&市场微评&&&&“靠天造假”易&“死要见壳”难&&&&上市公司公开宣称靠天吃饭令投资者不安,其中隐藏的造假可能更加让人担忧。多位审计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农林牧渔上市公司对存货监盘要求十分专业,一些公司借此瞒天过海,虚构存货、虚增资产一旦暴露,很有可能打着“天灾”的幌子进行隐瞒。&&&&按照现行会计准则,会计师事务所一般会在季末、半年末、年末等节点对上市公司的存货进行盘点。但与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固定仓库里的存货不同,不管是种子还是奶牛,都分布在广阔区域内。与此同时,像扇贝、鱼虾等存于海底的生物资产,监盘的专业性更高、难度更大。&&&&虽然獐子岛表示,针对消耗性生物资产,公司每年组织春、秋两季抽测,抽测方式通过拖网+水下电子摄像结合方式,但上市公司与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联合进行的存货监盘,覆盖面却很小。&&&&在獐子岛10月31日与投资者交流时,曾有投资者要求超百万亩扇贝损失“死要见壳”。但多位审计人士认为,农林牧渔上市公司存货对监盘的专业要求很高,审计师去盘点移动的生物资产时,经常被上市公司“忽悠”,更别提让审计师自己出海去打捞鱼虾扇贝等存货。“当年蓝田股份渔业禽业养殖每亩产值高达几万元就是审计出了问题。这类上市公司遭遇损失,用天灾做借口让人很难判断。”&&&&普华永道中国财务学院总监解非对记者说,对于负责审计、盘点存货的会计师事务所,不仅因为一些特有行业监盘难度较大,依赖于上市公司的内控机制,同时由于大多在季末或年末节点进行盘点,对于企业存货的情况掌握可能也不是很精确。&&&&文/新华社记者&&杨毅沉<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獐子岛应对冷水团 董事长自担1亿元损失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核查后,獐子岛于昨日发布公告,详细回应了深交所问询函有关“热点问题”,同时宣布管理层推出一系列“断腕”、增持等举措,向市场释放“甘苦与共”的信号,希望对股东“活要见贝、死要见壳”的愤情有所慰藉。 公司在系列公告中,对此次天灾引起投资者关注的敏感问题,在回复交易所问询函及地方监管局的核查中给予了明确回复。其中,公司对核销及计提跌价准备10.35亿元存货的明细及构成,包括苗种费、资本化利息、海域使用金等进行了详细列表说明;对26.84亿元存货也给予详细列表说明;就外购苗占2011年、2012年公司苗主要部分的情况,公司披露了前五名供应商的名称、采购金额及关系。 针对市场质疑公司对“冷水团”监测不利,公司也从监测时间、监测程序、监测方法等进行了说明。公司表示,北黄海冷水团是对深海底播虾夷扇贝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直接原因,未来冷水团将成为公司确权海域是否适宜底播增殖的关键评价,到目前公司已对确权的337万亩海域进行过底播实践,按标准划等级进行海洋牧场建设,对受灾海域改造成底播增殖区。 就此次“冷水团”事件,公司管理层拿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其中,作为持股5%以上的股东,公司董事长吴厚刚自愿承担1亿元的灾害损失,并自2014年12月起每月仅拿1元薪酬;11名总裁办成员计划在股票复牌后拿出2000万元增持公司股票,并承诺两年内不减持;其他总裁办成员自2014年薪酬降低50%;同时,公司抛出员工持股计划,195名员工计划购买股票金额不超过1.2亿元,其中4000万为员工自筹,另外8000万元由董事长吴厚刚用股票质押融资取得。
据上海证券报
[] [] [] []第15版:公司
国际金融报
往期回顾 &
獐子岛“扇贝门”疑云
本报记者 宋璇
国际金融报
  柏可林 摄
  近几日“獐子岛扇贝去哪儿了”的游戏在朋友圈里开启了刷屏模式,足见游戏开发商对社会热点的反应速度,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8亿扇贝消失”给市场带来的巨大影响。  11月4日晚间,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下发的《关于对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问询函》,要求公司就部分底播虾夷扇贝大额核销并计提跌价准备事项进行自查,并要求相关机构就上述事项出具核查意见。  一夜之间,一只农业绩优股由盈利转为巨亏数亿元,引发的A股震动继续发酵。  三大疑团待解  10月30日晚间,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却因为獐子岛的公告躁动不安。  当日,獐子岛发布公告称,9月15日至10月12日,公司按制度进行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根据抽测结果,公司决定对105.64万亩海域成本为7.35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放弃本轮采捕,进行核销处理,对43.02万亩海域成本为3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83亿元,扣除递延所得税影响2.54亿元,合计影响净利润7.63亿元,全部计入2014年第三季度。结合目前实际情况,预计公司2014年全年亏损。  獐子岛将虾夷扇贝绝收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海洋牧场发生的自然灾害,灾害主要原因为北黄海冷水团低温及变温、北黄海冷水团和辽南沿岸流锋面影响、营养盐变化等综合因素。  “晚上看到这个公告之后真的是惊呆了。”深圳一家私募基金投资经理李杰(化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所在的公司数周前刚刚融资买入了獐子岛的股票,幸运地是在几个波段之后套现退出。  不过,李杰表示,獐子岛依然在公司的股票池中,处于观察状态。  10月31日,獐子岛一众高管携海洋所专家、会计师召开了灾情说明会,下午则举办投资者网上专项说明会。两场会议均是以獐子岛高管的“致歉”开始。参会者对于獐子岛此次突发事件最大的疑问主要集中在此次灾难的罪魁祸首“冷水团”、存货的量以及成本核算等几方面。  对于此前甚少听闻的“冷水团”,獐子岛以中国海洋科学研究所的“专业意见”回复了投资者的疑问。该研究所综合判定此次事件是自然灾害,灾害的主要原因为北黄海冷水团低温及变温、北黄海冷水团和辽南沿岸流锋面影响、营养盐变化等综合因素。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国内大型综合性海洋食品企业,獐子岛对“冷水团”并非没有预防对策。  在2012年和2013年的年报中,獐子岛曾表示,公司在獐子岛海域构建了北黄海冷水团监测潜标网,对底层水温变化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提升了海域环境监控能力。  换个角度来说,獐子岛应该有能力掌握扇贝养殖区域的海水温度发生变化,但在獐子岛公布的信息中,对于冷水团具体的侵袭时间却并没有明确记载。  此外,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官网中,却没有与此相关的任何信息发布。同时,长海县的政府官网,也未见受灾的踪影。  对此,长海县政府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灾难来得太突然,并非只有獐子岛受灾,海洋岛深水区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受灾情况。”  而对于105.64万亩底播损失成本7.63亿的问题。獐子岛的回复是公司按照制度进行秋季存量抽测中发现异常,并根据秋季抽测结果及会计师核查结果,确认受灾面积,并且参照北黄海观测平台数据及专家意见,确定受灾原因。  事实上,对于獐子岛的存货和扩张外界一直存有质疑。獐子岛财报数据显示,2006年至2009年,獐子岛底播面积增速在每年50%左右,但2010年和2011年,公司的底播面积分别扩张至129.7万亩至127.4万亩,较2009年的65.4万亩扩大近一倍。而此次绝收的部分又恰巧正是在2011年底播。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曾表示,2011年底播虾夷扇贝共耗费资金5.37亿元。  公司为何突然大举扩张?对于这样大规模的投资又是否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獐子岛在回复记者的疑问中表示,公司经营底播虾夷扇贝事业已近30年,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海域不断由沿岸、近海向深海、远海扩张,逐步进入30米、40米等深线开发,并取得成功;基于此,公司近年进入50米等深线海域进行底播增殖,可利用海域的空间大幅提升。深海开发是重要方面,在大规模海域进行产业化应用前,公司进行了小规模及中等规模范围的试养。  然而,面对风险控制的问题,公司却只字未提。  白马股演化史  面对獐子岛突然的“灾难”,公司所在的长海县给予了很大的支持。11月4日晚间,獐子岛发布公告称,收到长海县人民政府下发的《长海县人民政府关于给予獐子岛集团海域使用金优惠政策的批复》,同意免收獐子岛集团深水底播受灾海域的海域使用金3500万元;同意对此次已确认的灾害区域中2015年新转为常规的海域给予深水开发优惠政策(即每年每亩10元)。  獐子岛预计,后一项优惠政策将让公司2015年的海域使用金成本节省3804.17万元。  獐子岛合计将获得政府补贴约7300万元,面对8亿元的亏损,这些补助显得有点杯水车薪。  獐子岛是一家以海洋水产业为主,集海珍品育苗、增养殖、加工、贸易、冻鲜品冷藏物流、客运、休闲渔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食品企业。公司资产总额49亿元,员工4000余人,下设19家分公司、20家子公司、2家参股公司。2006年10月,獐子岛在中小板上市,彼时,有190家机构投资者获得首发配售。  “獐子岛曾经是机构云集的白马股,股价最高曾经到达过151元,即便股价已经今非昔比,但有社保基金作为股东,也不会让人怀疑它的投资价值,谁会想到社保基金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李杰说。  獐子岛上市的情况具有“那个年代”共同的特色,上市前两年,公司每年的净利润增长率都超过100%,但上市之后,情况逆转。2006年年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仅仅增长了11.25%。2007年和2008年的情况更糟,2008年还下滑了25%。  情况的改变出现在2009年,当年公司净利润增长恢复到64%,2010年净利润增速更是达到了104%。对于业绩的快速增长,獐子岛总结的原因主要是主产业海珍品养殖业产能迅猛增长,销量实现大幅增长,虾夷扇贝价格、海参与鲍鱼价格回升,养殖业总体毛利率水平同比、环比均显著改善。加工业收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毛利率水平保持稳定。  或许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公司在2010年和2011年大幅扩张了底播面积。不过,事实远没有公司预计的那样好。虽然每年的底播面积都在扩大,但2012年开始,公司的收获并不好。  2011年公司净利润增幅回落至17%,其后两年则出现下滑,其中2012年下滑幅度达到78%。獐子岛将业绩下滑原因归结为“亩产”下降。  上市以来,券商研究机构对獐子岛做出的338次投资评级中,谨慎推荐和中性评级82次,占比不到三成。  “仅仅用评级的次数来判断研究机构的水平并不科学,关键要看他们给出评级的时间,毕竟獐子岛拥有中国农业第一个百元股的光环。”李杰说。  机构很受伤  确实,虽然公司的业绩波动幅度较大,但机构一直都比较青睐獐子岛。  2007年末、2008年末、2011年末,基金的持股比例均超过了5%。根据公司披露的财报,2012年末以来保险机构持有獐子岛的比例出现明显上升。此外,今年中期以来,社保基金大比例增持了獐子岛。  全国社保基金是在2013年三季报进入獐子岛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当时的持股量为399.99万股。当时獐子岛的股价位于10.6元至13.6元之间,从该股复权后的表现来看,正好是上市以来的股价最低的区域。从操作手法上来看,社保基金可以说是成功抄底。  进入2014年,社保基金每季度都在增持獐子岛,截至2014年单季度时,社保基金合计持有獐子岛的股份已经达到2608.6万股,稳坐獐子岛的第四大股东之位。  对那些购买獐子岛的投资者来说,复牌才是他们苦难的开始。毫无疑问,在这次“扇贝门”中社保基金最受伤。  此外,不少投资机构也受到波及。在獐子岛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还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0.63%。  公募基金虽未出现在獐子岛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但是依旧有不少基金持有獐子岛。  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共有7只公募基金踩雷持仓。招商基金旗下的招商安润保本混合型基金(以下称“安润保本”)持有的獐子岛股份数量是目前为止单只基金持股最多的基金。按照安润保本三季报披露的数据,截至三季度末该基金持有獐子岛119.99万股。此外,鹏华基金旗下的消费优选三季报也显示持有50.76万股獐子岛,占该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3.61%。  11月1日,上述两家基金管理公司纷纷发布了对于獐子岛的估值调整公告。招商基金公告称,公司决定自日起,对旗下基金所持有的獐子岛股票进行估值调整,调整后的估值价格为12.52元。按照目前獐子岛每股15.46元计算,此次调整之后的估值为两个跌停。  鹏华基金官方网站则显示,综合评估后,獐子岛调整后的估值价格为11.27元/股,很显然,鹏华基金对于獐子岛可能性的跌停给予了三个跌停的下调。  “三季报的数据截至9月30日,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机构可能会进行调仓的动作。”李华表示,在獐子岛停牌之前,公司曾经连续下跌3日,不排除是机构的作为。  10月14日,獐子岛披露三季报前的半个月,獐子岛突然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拟披露与公司底播增殖海域相关的重大事项,具体情况正在核查当中,由于核查结果尚存在不确定性,申请股票于10月14日起开始停牌。  就在獐子岛停牌前的3个交易日里,资金似乎就已先知先觉,其股价连续三日下跌,10月9日下跌1.22%后,10月10继续下跌2.79%,到停牌前的10月13日,该公司股票的股价已从之前的每股16.35元下跌至15.46元,3日的跌幅超过5.5%。  面临亏损的还不只基金。獐子岛作为两融标的之一,截至11月3日该股融资融券余额为1.74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1.71亿元,融券余额为251万股。  此前媒体报道称,按照现有的最大杠杆水平,复牌之后,一旦獐子岛连续跌停板超过5个,这1.71亿元的融资买盘将血本无归。  “事实却是如此,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外界对于整个扇贝绝收存有很多的疑问,是否涉及造假、信息披露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查证。如果出现刑事问题,那么跌停是真的兜不住。”李杰说,如今他非常庆幸自己逃过了一劫。  而散户投资者则已经开始咨询维权的事宜。曾代理万福生科、绿大地等证券虚假陈述投资者索赔案的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峰介绍,獐子岛事件发生后,已有多名投资者咨询并表示要求代理索赔。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獐子岛冷水团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