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习太极拳的意义对人体的作用及意义800字

浅谈太极拳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与机理——岂鹿天 ——中国武术在线 太极拳与健身
太极拳与健身
浅谈太极拳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与机理——岂鹿天
文/岂鹿天2014年&&&&来自《中华武术》2014年第9期
摘要:健康的体魄是绝大多数人的向往与追求,在众多的健身活动中,太极拳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是它的医疗保健价值越来越被人们发现和重视。通过对太极拳运动理论和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以科学的观点,阐明太极拳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正向调节作用,是本文主旨所在。
关键词:太极拳;行功特点;健身价值
一、太极拳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从预备式来看,太极拳要求心静体松,身体自然直立,两脚自然并拢,两手自然下垂,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虚灵顶劲,两眼平视,呼吸自然。正是在这种&松静自然、中正安舒&的状态下,业已失调的人体机能能够不知不觉地得以修复和调整。
太极拳是&意识&的运动,以意识引导动作,注重用意不用力,动作以腰为轴,带动四肢,动作虚实分明,迈步轻灵沉着,行拳柔缓圆活、舒展大方、连绵不断。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各系统有节律地整体运动,逐步达到上下协调,内外统一。
太极拳重视动作与呼吸配合,在吐故纳新,气体交换的同时,加大了肺部运行的张力,加速了体内气血流量,促进血液循环,保证了静脉血液回流顺畅。呼吸通过横隔肌升降来促进胸廓与肺部的运动,做到本能的吐浊气,纳清气,促进了体内的新陈代谢。
长期练太极拳可增强心肌收缩能力,提高心脏泵血功能,改善心肌舒张能力,增加心脏的输血量,调整心率,提高和改善心脏功能。常练太极拳不仅对心脏早搏、心悸、心率过速有治疗作用,对高血压也有缓解和抑制作用。高血压多由精神因素引发,精神紧张和情绪不好,导致气血上涌、头昏心烦,血压就快速上升,而太极拳练习要求心静体松,气沉丹田,心平则气和,气沉则大脑清新,气血通畅则血压平稳,因此不会加重心脏负担。据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的调查,常练太极拳者平均血压130/80毫米汞注,对照组老人的血压为155/85毫米汞注。动脉硬化太极拳组为39.%,&般老人为46.4%。
据太极拳传人王大勇先生介绍,1995年,一位名叫于昭武的秦皇岛港务局干部患有严重的跳过缓,医生建议安装起搏器。于昭武跟随王老师习练太极拳两个月后去医院复查,发现过缓心跳已回复正常状态,不需要做心脏手术了。医生们非常震惊,他们为太极拳运动的健身功效所折服。于昭武坚持打太极拳至今,现已77岁,身体健康。
还有,扎西是杨式太极拳名宿赵斌先生的弟子,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上个世纪70年代,她患上肺癌,做了右三根肋骨、右两肺叶切除手术,在病床上绝望的她听说太极拳能治病,便刻苦习练,奇迹在她身上发生了,三个月后,她扔掉了拐杖,站立起来了,太极拳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二、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太极拳练拳用意不用力,全神贯注,一招一式都在意识的引导下运动,太极拳论有&意识为君,骨肉为臣之说。所谓意念,即大脑中枢神经发出的各种指令、信号。身体运动随意而动,从而达到周身一家的完整性。
练太极拳时,要求精神专注,排除杂念,这样,在意识的支配下,人的意念始终集中在行拳上,排除了大脑其他思绪的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其次,练习动作要中正安舒,气沉丹田,松肩坠肘,上下相随,绵绵不断,从眼神到上下肢、躯干,需要大脑的专注和指挥。同时,有些复杂的动作,需要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因此要求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动作要求,这也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调解的作用,从而达到强化大脑的目的。神经衰弱主要是大脑过度兴奋,不能自我抑制,医学上叫植物性神经紊乱。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常使大脑皮层相应区域长期处于高度兴奋的紧张状态,极易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减低,两者处于失调状态。太极拳运动强调心静自然,要求做到恬淡虚无,物我两忘,全神贯注,因而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大大提高,进而达到阴阳平衡状态,使神经系统得以调理,恢复正常。
2011年9月,我应邀赴美,在美国亚洲武术节上,看到一位美国老人打杨式拳,这位老人83岁,十多年前,患了帕金森病,全身都在不停地颤抖,头也晃个不停,生活极其痛苦,且求医无效。她幸遇美籍华人杨先生,开始学练太极拳,几个月后,全身的颤抖开始减轻,头不那么晃了,病痛减轻了,她坚信太极拳能救她,坚持每天练拳数小时。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她已经是一位健康的老人,经常参加太极拳赛事活动。美国有两所医学院把她的经历作为典型病案,经常请她到学院做报告,讲亲身经历。
三、太极拳对骨骼、肌肉的作用
太极拳能降低骨矿物质丢失率,使骨密度保持稳定,有效地调节骨钙,血钙平衡,预防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常年练太极拳,可对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形成良好的刺激,提高骨质强度,防止由外力引起的筋骨挫伤。
太极拳缠丝劲是螺旋式的弧形动作,能使全身各部肌肉群和肌肉纤维参加活动,对肢体关节、纤维肌肉群,韧带进行抻拉,扭转,经过反复地练习,使肌肉纤维拉长,扭转到一般运动所不能达到的长度,长期训练,使肌肉匀称丰满,柔韧而富有弹性,并增加肌体张力和收缩能力。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产生牵拉作用,新陈代谢得到加强,骨骼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质也变得坚固,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的性能,不易发生变形和畸形。
太极拳绝大多数动作都是在下肢移动过程中完成,要求虚实分明,重心逐渐过渡,承重腿稳重。在这种支撑下,下肢负重耐力增强,下肢稳定性得以提高。全身骨节放松,气血周流无滞,骨节由于放松而自然下沉,起到节节贯串的作用。胸背、筋骨节节松下,有助于沉气,稳定重心。有研究证实,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平衡能力、降低因摔倒而导致受伤的可能性。太极拳锻炼确实能够延缓老年人的衰老,改善下肢的柔韧性即关节灵活性,发展肌肉力量,增加肌肉耐力,尤其对中老年人预防下肢肌肉萎缩和各关节的活动障碍有积极的作用。
四、太极拳对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作用
1、太极拳对中老年人修心养性的作用
老年阶段,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更能体会到身体健康的重要。单纯的健身,以期延年益寿;重视健心,以期修心养性,达到安度晚年,一人健康,全家幸福。所以在观念上用内涵丰富的健康取代目标单一的健身,并在运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注重适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也要注重适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太极拳是群体性的社会性活动,可以武会友,广交朋友,陶冶情操,愉快心情,锻炼身体。
2、太极拳对中老年人自我养生的作用
太极拳的动作优美而缓慢,不仅要求动作正确合乎要领,练习中亦十分强调&先在心,后在身&的超然之心境,特别注意&心静&和&体松&两种基本方法。&心静&就是在练拳时思想上尽量排除一切思虑杂念的干扰,无论动作简单或复杂、姿势高或低,心理上始终保持安静状态。因此练习太极拳可以驱散和断绝各种劣性刺激对大脑皮层的不良影响,使精神上放松,缓解紧张情绪对身体的危害。太极拳论曰:&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有个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太极拳是人类保健的一个重要手段。
笔者年轻时得了非常严重的肾病,不能工作,长年病休,后拜师于王大勇先生门下,学练太极拳。练太极拳两三个月,我上楼梯就不用人搀扶了。慢慢的,身体恢复正常,化验单上的加号不见了,从此扔掉了药罐子,拿起了菜篮子,离开了病榻,回到了工作岗位。身体健康了,生活自信了。
秦皇岛市离休的老市委书记李平兴老人,因有高血压,糖尿病,认真学练传统吴式太极拳108式,十多年来每天坚持习练多遍,血压正常,餐前餐后糖指标正常。如今已90岁高龄,心明,耳聪、眼明,仍独立生活,不用儿女、保姆陪伴。原秦皇岛市委书记骆志强先生由于长年打拳,如今83岁了,还身体硬朗,每天能坚持写书法,去游泳馆游泳。
五、太极拳对青少年身心发育的作用
1、太极拳对青少年身体发育的作用
青少年时期是人体发育的重要时期,是骨骼生长成形的过程。太极拳要求姿势中正,全身骨骼处于柔和活动中,既纠正了不良姿势,又锻炼了颈椎、腰椎,上下肢肌肉骨胳。如果能在这时开始习练太极拳,则能促进身心的生长发育。我们应该重视孩子身体素质的锻炼。在课余时间可以让孩子学习太极拳,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以在教授功夫时,对孩子进行武德教育。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太极拳要求动作与呼吸配合。习练久之,肺活量增加,免疫力改善,少患呼吸道疾病:太极拳迈步如猫行,松沉安逸,动作如螺旋,似抽丝,不会肌肉酸痛,反复练习会增加青少年的下肢力量。腹部内隔膜的摩擦运动,对青少年的耐力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往往打完一套拳大汗淋漓,而不气喘。这样长时间的练习对心血管的载氧能力和呼吸系统是个很大的提咼,也促使胃肠器官螺动,预防胃肠疾病。
太极拳行拳安逸,能放松由于学习紧张造成的脑力压力,对青少年忧郁,烦躁等也有良好的疗效。
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协调性。科学研究表明,通过太极拳锻炼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性,促使青少年上进心和动脑思考能力的提高,并在思维上提高学生们的判断能力。
2.太极拳对青少年的心理作用
通过太极拳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力量,柔韧,协调,灵敏等方面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青少年意志坚强、积极进取'勇敢顽强,尊师重道、谦虚礼让的道德品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还能学会自卫防身的小招术,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2010年5月,在24式太极拳教学班中,一位叫张波的家长带着11岁女儿郑双馨来报名。据张波说,女儿太弱,已成家长心病。医生建议她练练太极拳。孩子看上去很瘦小,比同龄者差两三岁。刚来那几天,学一点就累得休息了。坚持学到半月后,张波高兴地告诉我,孩子有劲了,能吃饭了。后来学习班期间,孩子有精神了,每天都能完成作业了,能出外面和小朋友玩了,能上体育课了,能坚持上学了&&张波虽当陪练但也受益匪浅,太极拳改变了张波母女俩的命运。孩子的康健,给她们全家带来了幸福。
太极拳对人体身心健康的良性改善是可以肯定的,不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对人有着很大的好处。太极拳不只是武术,还是健身术、养生术、健心术,在医学上更是作为一种有效的医疗康复手段而被广泛运用。长期练习太极拳对身体有什么好处_百度知道
长期练习太极拳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长期练习太极拳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提问者采纳
动作才能越练越灵活,骨骼就变得很坚固了。能轻则松,能缓则内劲增长、举动轻缓误以为是老年人的运动,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所谓放松,是为了运劲、含胸拔背,都首先是放松。在生理上。灵是轻的发展,如神经衰弱,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每打一势轻轻运行,所以经常锻炼太极拳,就可随心所欲地练快,加重心脏的负担。要按照规矩用劲、全身放松、均匀的腹式呼吸,扩大肺活量,只有用力越少越好的轻的练法,这是因为太极拳不同于其他运动,而且适用于一切体育运动之中。  1。太极拳运动,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如此反复锻炼才能极虚极灵、增强心脏功能。其实。肌肉骨节没有一处不放松的地方,所以拳论中说“一举动。就是说,积极振作的,做不到处处都能恰倒好处,加上在练习时的腰部旋转。只有慢练的功夫到了一定程度后。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是失去平衡摔倒而导致股骨颈骨折,不松就不灵活、肺病。太极拳这种放松用意、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骨质的含钙量也会增加,须无微不至,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往往不懂得太极拳放松的意义,同时要求中枢神经系统,每一个发力前的动作,在练拳过程中会越来越感到趣味无穷,腿部受力增加,防止骨质疏松。太极拳通过意念和呼吸与动作配合,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完善,周身俱要轻灵”。在学习太极拳放松用意的理论指导下,肌肤骨节处处开张”。太极拳的顶悬,保持良好的体型,又能极重极轻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  不了解太极拳运动的人?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骨骼钙质减少,能松则快,要求心静用意。陈鑫的拳论中说“沿路缠绵,快也能快到极致、敛臀等身法要求。  2。  4,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改善循环系统。动作轻缓可以逐步体会和纠正全身内外的不放松之处。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不容易会摔跤和骨折、神经类疾病,就会逐渐产生一种轻灵而又沉重的,静运无慌,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快速力量;太极拳通过缓慢,不但肌肉、松腹开胯。开头就用快速的练法,按照用意不用力的原则练太极拳。练太极拳举动轻缓、改善神经系统,它动作舒展缓慢,骨质疏松而致。练习太极拳时,随心所欲,内外合一的锻炼方法好处很多。因此练太极拳是从动作的轻缓中求得内外放松的、皮肤。太极拳运动中,有一部分动作专门练习平衡能力的、沉肩坠肘、保持人体内部的完整统一。就是说、具有健美作用,目的就是要消除拙力,体育运动中,练习太极拳能预防心脏病。太极拳放松之理不但适用于太极理论。这种锻炼方法能够引人入胜。神经系统的作用是调节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动,慢能慢到十分,目前西医对这种疾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动作要轻灵细腻,才能达到“一羽不能加”的高度敏感性,轻而不浮,对心脏病,把太极拳的慢练。心脏病是世界第一号杀手,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能够快而不乱。  3。只要按照动作的虚实变化去完成动作过程,去掉僵劲、高血压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才可开始由慢到快,可以明白更多运动之理,必然使有些动作过程滑过、痔疮等有防治作用,对精神创伤,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便秘。不轻就不能松,全身肌肉放松、细长,使人体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协调,肢体内外充分放松、胃病,增强消化和排泄机能,肠胃得到蠕动锻炼,不用力而自然沉重,快而后慢。在慢练有了功夫后、失眠。  太极拳的放松是用意的、骨节要放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练拳时要心静不乱,快慢轻重,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内劲,常常一条腿支撑了全身的重量。轻是保证全身内外放松的必要条件。只有先放松,以意贯注于动作过程之中,使练习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锻炼
相关专业回答
  太极拳运动,要求心静用意,肢体内外充分放松。就是说,不但肌肉、皮肤、骨节要放松,同时要求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全身处处都放松。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松?因为太极拳是一项技击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它的技击要求是后发先至。也就是说在对方出击后,借对方来力作出应敌反应。这是太极拳与其他拳种不同的要求。正如拳论中所说的“彼不动,己不...
其他类似问题
2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的健身运动,是一种良好的养生保健方法。我国学者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从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得出了太极拳具有的广泛的养生保健价值。
练太极拳的好处太极拳是一项在我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运动项目,坚持练太极拳对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和提高生活质量大有裨益。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活动与健康关系密切。乐观向上的心境有益于健康,而过度的喜、怒、哀、乐、悲、恐、惊等心情都会给健康带来危险。太极拳认为“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其中在养心,要求清净无为不苟求自我,泰然处之的自足心态。通过自我意念控制,使身体和精神获得最大程度地放松。太极拳修炼到一定层次,每一次演练都力求是人生的自我感悟,人性的自我净...
(一)太极拳有养生作用,亦称养生学。
有许多同志通过太极拳的活动锻炼,慢性疾病无形中消失了。这也是一种医疗治病的手段。60年代我去上海,上海的医生在给慢性病人开处方时,就建议打太极拳。因为打针吃药效果不明显,然而通过练拳效果很好。现在医生也采用这种方法,药物和锻炼相结合。
山西于1982年成立了杨氏太极拳协会,至今已有23年了。那时会员只有200多人,现在发展到近2万人,有60多个分会。其中有不少慢性病患者,如半身不随的、神经衰弱的、心脏不好的、冠心病的、等等。通过太极拳活动,病情逐渐消失,体格日益建壮。有些同志不但自己受益,而且希望别人受益,有些慢性病患者,现在成了太极拳协会的老师,是杨氏太极拳协会的骨干力量。在太极拳开展活动中做了很多工作,为人类造福做出了...
上面的答案也太长了,简单的说。气血畅通抵抗力比一般人强,生病少,冬天不怕冷,外形看上去很精神硬朗。
锻炼身体!
太极拳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信息加载中...
我们一起成长
&&&&   &&&&   &&&&
太极拳是一种拳法与导引相结合的健身运动。它具有动静交融、上下相随、内外协调、神形相济、连绵不断、周身运转的特点,在明清时期已广为流传,至今不衰。“太极”一词,出自我国古老的哲学著作《易经》。所谓太极,可以阴阳环抱的太极图来表示,此图表示宇宙以及万物都是由对立而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的物质组成。人体也不例外,人体要健康无病,也必须阴阳协调,处于不断运动的动态平衡之中,太极拳就能达此目的。太极拳多年来流传很广,已形成各种不同流派,如陈派、王派、宋派等。追本溯源,实系经过长时期的继承发展、创新而成,并非一时一地一人所独创。解放后,国家体-委公布了简太极拳,简便易行,为人们所喜爱。兹将各式次序分列如下:&&&&
②左右野马分鬃&&&&
⑧白鹤亮翅
④左右搂滕拗步&&&&
⑤手挥琵琶
⑥左右倒卷肱&&&&
⑦左揽雀尾
⑧右揽雀尾&&&&
⑩云手&&&&
高探马&&&&
双峰贯耳&&&&  转身左蹬脚
左下势独立&&&&
右下势独立
左右穿梭&&&&
转身搬拦捶
如封似闭&&&&
太极拳有其独特的锻练特点,练习时应认真掌握动作要领,现将前人总结的太极拳注意十则简释如下: &&&&
①立身中正:姿态自然,重心放稳,以利于肌肉放松,动作灵活,呼吸自然,气血通畅。&&&&
②神舒心定:精神安定,心情平静,排除杂念,注意力集中,便于大脑休息,肌肉放松。&&&&
⑧用意导力:用意识引导动作,“意到身随”,动作不僵木拘。&&&&
④气沉丹田:吸气时横膈下降,可以增加通气量,促进气血循环,增强内脏活力,同时有助于重心稳定和肌肉放松。&&&&
⑤运行和缓:动作缓慢,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呼吸深长,心跳缓慢有力。&&&&
⑧举动轻灵:“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心神安定,用意不用力。&&&&
⑦内外相合:意识与形体紧密结合,在“神舒心定”的基础上,使意识、躯体、呼吸三者相融合。&&&&
⑧上下相随:全神贯注,动作协调,以腰为轴心,身法不乱,进退适宜,“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⑨连绵不断:动作连贯,无停顿割裂,自始至终,一气呵成。&&&&
⑩呼吸自然:初学者可采取自然呼吸,逐步使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做到深、长、匀、静。&&&&   有人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长期坚持打太极拳的老人,不论在体格方面.还是在心血管系统机能、呼吸机能、骨骼系统及代谢功能等方面,都较一般老人为佳。因此,太极拳是一项较好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在中、老年人当中,宜大力提倡。
&&&&发布于日 10:18 |
阅读数(426)
上一篇:下一篇:
发表评论 &
最近来访我
我最近看过
显示全部&&
显示全部&&
文章数量:279
评论数量:160
访问数量:120200免费论文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 >
太极拳对人体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的改善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太极拳是由气力有效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内功拳。练习太极拳必须心静,用意识指导身体动作。本文探讨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生理与心理功能的影响。
  1 太极拳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1. 1 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1) 人的大脑皮层具有较多的功能定位区,太极拳可以将大脑皮层的相关功能处于兴奋的状态,促使脑组织中的其他区域通过诱导则转变为抑郁状态,使大脑皮层的状态得到有效的调整,促使神经系统在活动中具有均衡性与灵活性的特点。自我的意识控制能力得到提高,促使前庭分析的稳定性得到提高,练拳老人反应时的前庭分析器稳定性要明显高于没有练拳老人。这样促使大脑皮质的运动中枢以及第二信号系统处于兴奋集中的状态下,使大脑的其余区域处于抑制的状态下,促使大脑能够保持休息状态,将疾病的病例兴奋灶有效的打破,对高级神经中枢起到修复以及改善的作用,从而修复以及改善了内脏器官,这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是十分重要的。
  ( 2) 通过长时间柔和、缓慢的机体放松运动,促使脑补的气血十分充沛,脑的毛细血管充分开放,确保脑组织的供血功能及大脑健康,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的状态中,使体内的部分抗衰老物质的数量不断增加,有利于将机体组织的衰退与老化过程有效的放缓。
  ( 3) 太极拳能够在根本上将脑力工作者由于用脑过度导致的神经过度紧张状态解除。太极拳能够使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充分锻炼,机体内部抗病能力的不断增强,太极拳是一种能够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一种有效运动。
  1. 2 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包括关节、骨骼、肌肉的运动,通过均匀的呼吸,柔和、连贯的动作,可以促使血液循环的加强以及肺容量的增加,提升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长时间的练习能够促使全身血液循环的有效改善,将心脏的负担有效的降低,为身体每个组织细胞提供较丰富的氧气以及较多的营养物质。研究表明,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在练习后的 2 分钟内就能将耗氧量曲线达到平稳的状态,表明太极拳能够满足稳态运动的标准。通过对练习太极拳中的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心率检测发现,中老年人与青年人对比,多数中老年人在练习太极拳后更容易使有氧运动达到标准水平,太极拳的运动强度能够达到老年人心血管患者的康复锻炼需求,由于体位的高低存在差异,致使运动强度也会不同,但是必须要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锻炼。
  太极拳的练习能够将内皮舒张功能进行有效地改善,这也是太极拳对心血管健康的有效作用之一。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会随之减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逐渐降低,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不断提高,不仅需要药物以及食物方面进行调理,还需要进行适量的运动,从而将血管功能的变化得到有效的改善。
  研究表明,在练习太极拳后,联系着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存在明显的降低,高密度总脂蛋白胆固醇等具有显着的升高,表明太极拳的练习对老年人的血脂组成情况有明显的改善,对老年人的动态内径以及反应性内皮舒张功能都有明显的提高。
  1. 3 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通过膈肌与腹部肌肉的运动带动胃肠以及肝脏的有效按摩,促使胃肠蠕动以及肝脏的血液循环代谢能力得到增强,可以使练习者的胃肠疾病及肝脏淤血等得到缓解,能够将肠道微生态环境有效调节,胃肠功能得到改善。研究表明,长时间练习太极拳的肥胖老年人的肠道益生菌数量比没有训练前会有所增加,改善了血脂代谢功能,练习太极拳的时间越久,指标的改善情况也就越明显。
  1. 4 太极拳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 1) 太极拳对人体骨骼方面的影响。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骨组织中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会有所下降,骨量逐渐减少,骨细微结构出现破坏,致使骨骼的脆性增加,极易出现骨折。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的降低更易出现骨质疏松症。研究表明,绝经后的女性长时间练习太极拳,其较多部位的骨密度都比初学者高很多,骨密度水平充分改善,从而将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有效的降低。练习太极拳与补充钙剂结合,能够更好的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降低情况改善。
  ( 2) 太极拳对人体肌肉方面的影响。中老年容易出现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等变化,跌倒的风险增加,容易造成骨折等损伤。太极拳注重重心及下肢的稳定性,一些动作中会促使肌肉放松 - 紧张的循环运动状态,使新陈代谢功能及血液循环能力得到改善,肌纤维增粗,肌肉体积不断增大,从而促使下肢肌肉的力量与耐力提高。
  ( 3) 太极拳对人体关节方面的影响。太极拳的练习涉及到人体关节、骨骼、肌肉间的协调运动,在运动时应尽可能的将肢体关节有效的放松,将关节周围肌腱韧带对关节的作用有效降低,通过肢体自身的重量对关节进行牵拉,使关节的空隙不断增大,从而达到关节松弛、关节活动范围提高、关节灵活性提高的作用。有些太极拳动作对脊柱、膝关节等的韧带具有缓慢且持续的拉伸作用,能够促使关节柔韧性的不断增加,从而将关节的活动度提高。
  1. 5 太极拳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是一种有氧运动,均匀的呼吸与轻柔的动作有效地结合,使呼吸肌功能改善,促使呼吸深度加强及肺活量加大,长期练习太极拳能使中老年人心肺功能得到改善。太极拳的呼吸讲究细、匀、深、长,对呼吸肌进行有效的锻炼,有益于胸廓活动度的改进,维持肺组织的活力及弹性,促进肺的换气功能及通气功能。
  1. 6 太极拳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主要以腰为中心的全面运动,通过丹田的内转、均匀的呼吸、腰脊的有效旋转,促使肠胃、肝肾等脏腑部位起伏、挤压,使生殖系统得到有效的刺激与锻炼,特别是男性的睾丸以及女性卵巢。促使经络疏通,是生殖系统得到保养的有效手段。长期练习太极拳能够预防肾虚,提高泌尿系统能力,对健康、抗衰老、养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2 太极拳对人体心理功能的影响
  太极拳注重顺应自然、形神结合,即儒家的&天人合一&,也就是天与人达到最佳的状态,相互协调、有效合一。练习的过程中确保动作的缓慢柔和、气息平稳,身体充分放松,从而实现负面情绪有效改善、调节心理。
  练习太极拳更注重放松自然,通过意识指引动作,呼吸要保持轻松与自然,形神兼具,身心舒畅,疲惫消除。太极拳的练习能够使容易烦躁、抑郁、容易发怒的人变得更加沉稳、积极向上。太极拳除了注重身手较快、较灵活,不仅能够促使人的灵敏性有所提高以外,还注重心平气和,能够将人的浮躁心理等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改善。
  2. 1 太极拳对年轻人心理的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多方面的压力也在逐步增强,青年面临着较大的心理挑战,一些人由于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较差,又不善于与人正确的沟通表达,导致一些负面情绪逐步增加,最终形成心理疾病。太极拳可以通过均匀的呼吸和柔缓的动作对人的心境进行有效的调整。研究表明,大学生练习太极拳,心境改善,心情愉悦性与平静性提高,而其愤怒性、易怒性以及抑郁性都有所降低。
  2. 2 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心理的影响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全程的聚精会神、没有杂念,促使思考的时间有所增加,从而将心灵层面的另一个世界充分的挖掘出来。研究表明,太极拳比快走等运动更能将人的宇宙超越性不断增强,促使人们能够对时间、生死等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太极拳的练习还能够将老年人的抑郁、烦躁、不安等心理症状有效地缓解,身心功能有所改善,疾病发生率降低,生存质量提高。中老年人对于信息的储存及加工能力都会有所降低,主要体现在反应较慢、注意力不集中等方面,太极拳的练习能够帮助练习者集中注意力,将一些无关的干扰信息充分排除,通过思想控制动作,对中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有一定改善作用。
  2. 3 太极拳对病人心理的影响
  对于一些患有严重疾病的人群,例如癌症患者,不能承受心理上的打击,容易出现悲观的不良情绪,严重时还会由于过度的恐惧、抑郁,萌生轻生的念头,这种负面情绪,不仅对治疗影响,还会导致病情的恶化。太极拳运动能够将癌症对人体的损伤得到缓解,通过心理调节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太极拳运动能够对癌症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有效加强对呼吸的控制,防止体内矿物质的流失及肌肉骨骼的老化,促使机体免疫力提高,帮助癌症患者再次将免疫系统有效的建立。太极拳还能够在心理层面帮助癌症患者将心理恐惧感、抑郁情绪有效地缓解,促使其能够与他人的沟通能力不断增强,这些方面对癌症患者病情的好转及身体康复都有重要的影响。
  3 结语
  太极拳的适度练习,对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善以及心理负面情绪的缓解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在科研方面更多的注重其对生理功能方面的改善,没有对习练过度对练习者造成的损伤方面进行充分研究,在心理方面的影响研究过于主观,具体数据以及实际指标比较匮乏,机制不明确,采用医学理论对太极拳进行科学、有效的实验还需要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长伟,李汉林,延领,等。 太极拳对人体生理的影响[J]. 青年时代,2014( 21) : 58.
  [2]张永超,黄世敬,刘伟,等。 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生理及心理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 环球中医药,2013,6( 3) : 235 -238.
  [3]王晓虎。 太极拳健身机理的多维解析[J]. 科技信息,2010( 30) : 673 -674.
  [4]胡鑫。 太极拳对增进人体生理及心理健康的作用[J]. 搏击: 武术科学,2012( 2) : 59 -60,88.
  [5]任飞。 浅谈太极拳运动对人体各系统机能的影响[J]. 科教导刊 - 电子版( 下旬) ,2013( 2) : 104.
  [6]周镨。 太极拳运动改善女大学生睡眠质量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 3) : 467 -468.
  [7]郑蕊,周元超,徐一丹,等。 太极拳运动对改善中老年慢性疾病状况的研究[J]. 搏击: 武术科学,2012( 4) : 41 -42,94.
  [8]沈毅,胡明珠。 浅述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J]. 按摩与康复医学( 下旬刊) ,2012,3( 5) : 2 -4.
  [9]王颖。 关于太极拳要领对健身养生的影响机理探析[J]. 卷宗,2013( 2) : 165 -166.
  [10]姚扶有。 练好太极拳健康又长寿[J]. 中华养生保健,2012( 5) : 56 -57.
  [11]宋清华。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呼吸及心脑血液循环功能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 24) : .
  [12]刘栋梁。 浅析太极拳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J]. 科技风,2010( 3) : 200.
  [13]吴秀华。 太极拳运动对女大学生抗氧化能力、体质和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 赣州: 赣南师范学院,2013.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训练课主要包括速度、力量、技术三方面内容,如何使这三方面内容有效结合,达到训..
皮划艇包含了皮艇和划艇两个项目,现代皮划艇运动起源于欧洲。静水皮划艇是距离..
以建国初期 1959 年的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为标志,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已经半个..
1 睾酮的生理基础 人体内的睾酮受到严格的控制,其水平主要是受到性腺的调控。..
手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最需要手的帮助,如做饭、写字、打扫..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在某高校
级瑜伽选项课学生中,随..
运动生理学论文标签
返回上级栏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太极拳的锻炼价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