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口高中朱旭南乒乓球比赛视频2015排名

当前位置:学员主页 -->文章
关注人文,彰显个性
&&浅谈研究性学习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
宿松县隘口中学朱旭南
&&&&&&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十分强调研究性学习方式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历史教育本质的回归。然而尽管目前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和价值正在被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所认同,但对高中历史学科而言,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是我参加新课程改革以来,从高中历史教学的角度对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基本认识,希望能通过它与广大同仁交流。
那么,什么是高中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呢?从描述性的角度上说,高中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从历史、社会或生活中选取专题进行研究,自主地了解与思考人类以往的事实,培养材料处理、历史理解、历史解释以及历史评价等基本能力,从而孕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课程形态。这样的表述包含了下面的几点认识:①这里将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定位于一种学习方式,是因为不管是基础课程,拓展型课程,还是研究性课程,都需要渗透&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当然,在不同的课程研究中研究性学习有量的差别)。把它定位于一种课程形态,是因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就意味着一个课程开发的过程。②它离不开学生的兴趣、能力、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因而必须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长为出发点,并兼顾史学特点和时代特点。③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历史的本来面目,体现历史情境,培养基本的历史意识和方法,而不是在记忆、摹仿、背诵中接受概念性的结论。④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过程,在这一探究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避免了二元对立,达到了统一。这样一来,我认为,时下研究性学习的热潮给我们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①历史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变革;②历史与现实的对话;③历史课程与教学的整合;④学生和学校历史课程个性的张扬。
首先,研究性学习对历史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过去所占领的历史课堂,同其他历史老师一样,是属于传统的那一种,其基本特征是接受性与继承性。即师生以教材和相关的材料为佐证,通过感知和理解,由远及近地、系统地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和文化遗产。教材中的内容具有抽象化和浓缩化的特征,在规定的时间里,学习者不得不采取&接受&理解&巩固&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在给孩子喂&压缩饼干&。这里,我无意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相反,我们的学生在接受性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然而,接受性学习方式过于规范统一,追求完整的学科逻辑体系,而对高中生认知特点的个别化差异、主动参与性和独创性愿望忽视了。高中生不仅喜欢凝固在教材上的历史,也喜欢探究和寻找人类和自我的&根&;不仅喜欢教师传授的已知的往事,也愿意按照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不仅喜欢隐藏在各种史料中的神秘的过去,更关注身边的活生生的现实。过去,我在历史课堂上,&一个调子对教材,一把尺子对学生,一个声音对课堂&,对所导致的学生对历史兴趣的丧失、学科能力除了少数苗子生普遍得不到提高等现象,束手无策。在认真进行校本研修,深入开展课改实践之后,我对研究性学习逐渐有了一些基本认识。因此,对研究性学习的呼唤,不仅是克服接受性学习&重继承,轻创新;重灌输,轻引导&的需要,也是对学习者&发现&和&探究&本能的尊重。
研究性学习的突出特征是研究性和体验性。它试图使学习者从生活中的经验和兴趣出发,通过材料收集、信息捕捉、合作探究等方式,考察了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人物,体验他们的思想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历史的理解、思辨和解释,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展探究精神。在学习目标上,研究性学习追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在研究过程中历史意识的渗透和研究方法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恰当贯彻&设疑&质疑&解疑&的问题解决原则,追求&通过证据寻找历史&&通过历史得出结论&这一历史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避免抽象经验的单向传递与接受,追求研究性地教学和智慧性地反思。研究性学习对我们的教和学都提出了挑战,积极倡导&不唯书,只唯实;不唯上,只唯真&,重视探究过程,更重视学习结果,重方法获得甚于内容接受,重情感体验甚于知识记忆,重个性发展甚于规范划一。这样一来,历史学习由被动接受上升为主动探究,学习者由课堂走向现实,在此过程中,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变革,这也是我们以后追求的目标。
第二,研究性学习要求我们的日常教学凸显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这是历史教育的目标追求。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活化的历史。只有借助现实,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过去,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现实。在理解的过程中,历史情境与现实世界发生了沟通、交汇和对话。我们过去的历史教学将教材高高置于学生之上,无异于在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学生设置了一道藩篱,使原本生动的历史面目变得生硬、乏味,甚至可憎。这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历史老师感到困惑的一点。而时下的研究性学习试图让学生从教材世界走进生活世界,体验历史情境,理解过去与现在的内在联系,实现历史认同与文化认同,从而建构对现实的理解以及对自我的理解。这正是历史教育的人文关怀所在,它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通过研究历史理解现实。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学习者与历史文本、历史人物或历史对象之间进行的沟通,不是孤立的个人之间的沟通,而是今天跟昨天之间的沟通。通过多方面的对话、多角度的诠释与批判性的加工,学习者理解了历史文化的智慧结晶,内化了对历史文化的认同,促进了对现实的理解和社会意识的形成。进一步说,在理解历史文本时,学习者借助想象、体验、直觉和移情等方式,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神入&其精神世界,以史为镜,体验历史对象的内在生命,唤醒潜藏于自我意识中的生命感和价值感,从而不断放大自己的经验,丰富自己的心灵。这样,学生探究历史不仅是在探究一个已逝去的对象,更是在研究自己、理解自己和超越自己。正是在这种沟通和对话中,学习者的历史认识和社会认识渐渐融为一体,历史经验与生命体验渐渐趋于一致。
2.通过现实探究认识历史。现实是历史发展的一个成熟形态和完成阶段;现实生活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现实世界中的政治经济、社会习俗和思想观念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史料收集的方法和途径。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由已知推向求知,从现实性的研究课题捕捉那些发生、发展阶段上的历史征兆和起因,作出自我的理解、解释和评价。学生可以藉此追踪历史生命的原始律动,理解历史变化的精微表征,洞察历史进程的真正本质。
第三,研究性学习要求我们对历史课程与教学进行整合。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各种原因,我们的传统教育有&教材教学&而没有&课程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教材中心或教师中心的倾向非常明显。通过学习与反思,我认识到这对我们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课程不仅仅是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儿童经验、社会环境等因素;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学生&,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不仅仅是传递内容的方法和手段。否则,就会出现内容与方法的二元化倾向,&历史学家成为内容专家,历史教师成为方法专家&,&学科内容变成了惰性知识,而教学方法成了传授问题&。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推行,促进课程与教学的统一,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要求就是我们的教学必须有崭新的课程观,在这种课程观的指导下,我们对历史课程与教学进行整合,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整合的对象包括历史教材、教师、学生以及图书馆、网络、社区等课程资源。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对于转变传统的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它超越了狭隘的教育内容,使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了教学过程,让教学&活&了起来;另一方面,它改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丰富的教学资源还使教师的教育视野大为开阔,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好的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智慧。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想,在未来的高中教学领域里,历史学科的教与学必将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四,研究性学习的推行要求学生和学校的历史课程的个性张扬。从前文可知,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不仅拓展了和深化了国家课程的内容,而且意味着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孕育生成。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一个开放性、个性化、创造性的课程开发过程。个性与创造性是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也是历史课程改革的追求。以往,我们使用的教材只有一张面孔,对学生也是一个要求,很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做到&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因地制宜利用、开发教学资源,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我们应在研究性学习的推行中弘扬学生和学校历史课程个性化的旗帜,去真正完成历史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使命。这首先是由于&发现&、&探究性&和&创造性&是人的本性,是人的完整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个性健全发展是倡导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我们应鼓励学生对历史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其次,从学校的角度看,学校是实施国家课程的主体,同时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从历史课程资源角度看,全国各地都有数量可观、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不管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资源还是以文字形态存在的资源,这些社区课程资源对学习者感知历史和理解历史大有裨益。因此,各地学校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与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发可行的、有实效的历史课程。这对我们落后地区尤其有现实意义。
总而言之,研究性学习提出来以后,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从教学、学习方式来看,应追求变革性、思辨性;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看,应注重实践性、探究性;从课程与教学整合的角度看,应体现民主性、科学性;从学习者和学校课程开发的角度看,应彰显个性与独创性。而且,要真正融入新课程,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应摆脱传统的观念,使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走向合作者,由课程的实施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由教书匠变成研究者。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只有认真贯彻研究性学习给我们提出来的以上要求,才能展现历史学科的魅力与风采,使学生在探索与发现过程中开阔眼界,涵养心灵,切实实现历史教育的人文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历史教学的新视野》,刘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研究性学习丛书》,霍益萍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
《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教程》,葛炳芳主编,华夏出版社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杜东平、唐新明著,重庆出版社
作者简介:
朱旭南,男,35岁,中学一级职称,1974年11月出生,安徽省宿松县人,1998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班,学士学位,自一九九八年至今一直执教于宿松县隘口中学,历任文综组教研组长,教导处副主任等职务,长年从事高三毕业班班主任和高三历史教学工作,作品《浅谈中学历史现代化教学》、《合作探究,以人为本》等在安庆市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奖,2007年宿松县&教学能手&大赛第一名获得者,2009年再次获宿松县优质课大赛第一名,2010年被评为中共优秀党员,市级、县级骨干教师。
联系方式:单位& 宿松县隘口中学&&& 邮编:246511
通讯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隘口中学
浏览: 135&&评论:一位老师教学经验的高度总结。很可惜,从教十年只知埋头教书,不知道回头总结,许多很好的经验都没有形成体系,自己的教学好像永远都是被动的,缺乏个性的。上课时我自己累,学生也累。“巧”字让我第一次坐下来回头总结反思:我的知识不够新,不够广。为什么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可以给手机充电的衣服;我对学生了解得不够多,我认为他们不知道的东西其实他们都知道;我的思想太保守,不愿意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所以限制了学生学习的思路;我的教学语言不够准确,容易引发歧义,所以很多时候我要不断地重复解释。不过,我明白得应该还不晚,因为新课程改革会给我时间和机会,我会抓住它!
讲述到这里,我想比赛的结果对我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从这节参赛历史课中我收获了远远比赛名次更重要的东西: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之所在;也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新的认识,伴随着这节参加比赛的历史课我新课程改革的信心有了、思路清了、动力足了;明白了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史艺”则是我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灯塔。
沈为慧:梅老师在赛课的准备中,把专家的理论运用到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给我们的启发很多,其中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要把学习与教学结合起来,不有只学理论,空喊口号。
由于找到了学习的方法,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相信梅老师会在培训期间认真学习,在培训结束后同样会努力学习的。
愿梅老师早日成为阜阳的名师,安徽的名师!
赵剑峰:《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属于内容庞杂、内涵深刻的一类课,处理不好就会落得表面热闹、杂乱无章。
“只要肯花心思,就会有最佳的效果。”梅老师从“史艺”六字秘诀入手,结合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例子,谈了备课、上课的心得体会,使我深受启发,相信也会对大家有所启迪。
高中历史课改中的困难与思考
宿松县隘口中学
我省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已然进入了第五个年头,在近一段时间的校本研修过程中,我和历史组同志们一起在校内、校际听了不少的历史课,特别是在上次全省范围内推选“教坛新星”、“教学能手”的活动中,我受益不少,现结合这次远程学习活动和前不久听的一堂高一年级的历史课,谈一谈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中将会遇到的困难和我的思考。
这节课是我县兄弟学校老师在本学期初主讲的历史公开课,课题是必修模块
(一)第三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知识体系,课程标准上看,本课涉及“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重要阶段,要求列举从汉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说明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从而从整体上了解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这位老师是这样上的:
导入:教师提出问题:“本课内容与前面两课内容有什么联系?(前面的内容是: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分析了这节内容与前两课的联系。
新课:教师按课本体系讲解了从汉朝到元朝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等三个知识点,并将演变过程以图表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学生阅读:教师讲完后,要求学生阅读课文。
课后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做课后习题。
听完课,我跟授课教师进行了随意的交谈。他觉得这节课内容多而散,讲起来时间很紧张,瞻前顾后的,有些知识点讲不透,学生活动也不能很好兼顾,课没有上好。我在交谈中表达了我的看法:暴露了新课改过程中的三个普遍问题:①对课标的把握不准,为历史而历史,漏掉了对趋势、影响的讲解;②教师的教材观还没有转变过来;③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第一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很好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本部分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列举从汉到元政治
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该教师注重史实列举,而忽视了特点的说明,原因是没有在课前熟读,理解课程标准,没有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由第一个问题衍生了第二个普通存在的问题:如何确立新的教材观?新课程的教材观是把教材作为教学的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不再是“圣经”,不再具有原来的高高在上的“经典”地位,教师可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重新编排。更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教学特色和学生情况的材料诸如课件和史料进行教学。该教师之所以觉得教学时间紧,就是因为他力图将教材中所有的内容都面面俱到。另外,该教师和其他大多数老师一样,在以往的教学中习惯于该学生拉出知识的纲和线,生怕遗漏了什么内容,所以不仅将教材中从汉到元各历史阶级决策机构的演变过程列入图表中,还加上了一些其它机构演变内容,使教学时间更觉紧张。
第三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发生改变。高中教师长期受到应试教学的“煎熬”,总是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填给学生最多的东西,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明明是学生自己能阅读的内容,一定要老师讲;明明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教师要代替他们做。这节课中,反映各朝代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中中枢决策机构的演变过程的图表完全可以由学生来做。我在跟学生的交谈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别外,学生主体性没有发挥还体现在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表情、语言、举动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对自己设计以外学生的回答不予理睬或粗暴、不耐烦地对待,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压制,课堂气氛不活跃。
随后,我和该老师一起重新设计了这节课,过程如下:
导入:教师提问: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为什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需要这么大的肚量?(从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语言导入新课。) 从汉到元中央与地方又有怎样的演变呢?
阅读课后材料题:让学生思考,这种措施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什么特点?它有何利弊?
阅读教材: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制作图表:让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制作图表,教师点评。
分析图表并讨论:从汉朝到元朝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进的历史趋势如何?在这一趋势中,官僚制度的演变又有何特点?
尽管我们这种设计是不完善的,还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学生的思维活动贯穿始终,我们征求了学生们对新设计的意见,他们都认为设计中的任务他们能够完成。我建议该教师在另一个班按照新的教学设计教学。几天后,该教师在电话里兴奋也跟我说:这样的设计学生表现得很积极主动,他们不仅能够自己列出图表,而且讨论得非常深入。他还说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尝到了乐趣,感觉到教得很有意思。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在课改大潮中,我们老师的困难是存在的,但如果我们一边努力实践,一边深入思考,身体力行,做一个学习型、探究型、合作型的老师,我们的困难将会随着对新课程的理解深入而迎刃而解。通过本学期我对历史课堂的研究,我对以下三个问题从理论层面上有了自己的新认识:
第一.关于对课程标准的把握,课改后的《历史课程标准》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了新的高中历史课程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培养以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全面发展。《历史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思考以及交流合作。课前对课程标准进行认真阅读和理解,是我们有计划,有目的驾驭教材,取舍教材,并调控课堂引导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做不到这一点,我们要上好一节历史课是不可能的。
第二、关于对新的教材观的理解。这次课程教材改革,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基本理念,我们的教材观应随之发生变化。新高中历史教材由“教本”转向“学本”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之所以说以往的教科书是“教本”,是因为它方便教师的教学,学生则要在教师的阐释、引导、启发下,才能读懂教科书。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具体到教科书的改革,就是要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良好的教材条件,将“教本”转变为“学本”,方便学生的自学,使其成为与学生直接对话的文本,也就是为学生阅读,自学而编撰的课本。教科书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学本,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就要讲究课本的趣味性、形象性、可读性,还要能促使学生认知的发展,更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第三个问题是基于对新教材观认识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方式问题。我们知道,新课程提倡应该用教科书来教,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教教科书。那么,怎样把用教科书的观念转化为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呢?我觉得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入2013年隘口中学各班主任名单_隘口中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29贴子:
2013年隘口中学各班主任名单
名单,101齐飞,102胡明方,103戴风刚,104甘木桂,105洪厚仁,106黄春火,201张寒辉,202郭凭峰,203朱才虎,204齐雅平,205张林松,206朱和国,207方亮,208邓正东,301梅煦,302朱旭南,303吴小刚,304李升阳,305邓志刚,306,307刘峰,308廖建章
hi~艾瑞巴蒂! 欢迎收看...
圣诞节到了,这一年又要...
贴吧最丧失的漫画 每日...
前不久小热狗刚盘点了20...
回忆青春,电视剧是童年...
本帖由【贴吧燃并暖-热...
贴吧燃并暖,这个冬天不...
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
其实娱乐圈有很多耿直帝...
大家好! 谢谢朋友们的...
148部北美票房破1亿美金...
如今我18岁,他19岁。我...
看见好多熟悉的名字
这届怎么只有六个班,2个文四个理?
顺便把各班授课老师也爆了得了
数学。郭向东
《石器时代web》从端游到页游,不变的是心情。
语文。孙慧美
我看到了才虎的名字。。。
那么熟悉,和国,邓正东还有摩尔
。。。105,精神病医院,有一堆疯子和傻子。。。够数没
想我们的老甘了,,哎哎
哟 我明方兄~~
老黄又做班主任拉?还是六班。。。我这届三年他带的。。
各位有没有方根旺的电话啊?
这个真没有         --水逼乃我辈之天赋
啊把粑粑粑粑粑粑吧粑粑粑粑吧粑粑粑粑吧
这是高中的么?
我是洪厚仁带的 13届毕业的
给老廖顶下
隘中第一懒,老甘
老甘又是带4班哦!好怀念
有没有人认识胡宝的
广电总局要求对他新闻不报道,本人不采用,内容不审批。这也就是说遭遇牢狱之灾的柯震东还会面临内地最为严厉的杀手锏“冷封杀”。同时,广电总局要求各家电视台下架柯震东相关广告。国家工商局会和全国关注青少年健康委员会约谈相关企业,要求撤下柯震东代言形象并且承诺不再使用。据悉,肯德基,妮维雅,阿迪达斯已经终止与其合同并有后续赔偿诉状。另有,央视似发出官方声音要求更加严厉处罚柯震东,焦点访谈,新闻1+1更是罕见地有指柯震东对青少年的不良示范超过预期并且语气严厉地批评粉丝失去是非判断力,似有发出高层声音尽速封杀柯震东的味道。随着柯震东返台将面临二次牢狱之灾,以及内地的罕见冷封杀。可以预见,柯震东的演艺生涯,就此终结!
作为一个祖国快蔫了的花朵,还是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失散多年的校友 求 方亮老师联系电话 电话号码发送至 留言至QQ
失散多年的校友 求 方亮老师联系电话 电话号码发送至 留言至QQ
10届齐飞班上
看见班主任了
看见我们南哥的名字了
为啥我就认识五个老师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安徽省2010年高中历史_21-34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安徽省2010年高中历史_21-34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3:46:2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安徽省2010年高中历史_21-34
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学员主页 -->文章
高中历史课改中的困难与思考
&&&&&&&&&&&&&&&& 安徽省宿松县隘口中学&& 朱旭南
我省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已然进入了第五个年头,在近一段时间的校本研修过程中,我和历史组同志们一起在校内、校际听了不少的历史课,特别是在上次全省范围内推选&教坛新星&、&教学能手&的活动中,我受益不少,现结合这次远程学习活动和前不久听的一堂高一年级的历史课,谈一谈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中将会遇到的困难和我的思考。
这节课是我县兄弟学校老师在本学期初主讲的历史公开课,课题是必修模块(一)第三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知识体系,课程标准上看,本课涉及&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重要阶段,要求列举从汉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说明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从而从整体上了解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这位老师是这样上的:
导入:教师提出问题:&本课内容与前面两课内容有什么联系?(前面的内容是: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分析了这节内容与前两课的联系。
新课:教师按课本体系讲解了从汉朝到元朝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等三个知识点,并将演变过程以图表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学生阅读:教师讲完后,要求学生阅读课文。
课后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做课后习题。
听完课,我跟授课教师进行了随意的交谈。他觉得这节课内容多而散,讲起来时间很紧张,瞻前顾后的,有些知识点讲不透,学生活动也不能很好兼顾,课没有上好。我在交谈中表达了我的看法:暴露了新课改过程中的三个普遍问题:①对课标的把握不准,为历史而历史,漏掉了对趋势、影响的讲解;②教师的教材观还没有转变过来;③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第一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很好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本部分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该教师注重史实列举,而忽视了特点的说明,原因是没有在课前熟读,理解课程标准,没有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由第一个问题衍生了第二个普通存在的问题:如何确立新的教材观?新课程的教材观是把教材作为教学的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不再是&圣经&,不再具有原来的高高在上的&经典&地位,教师可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重新编排。更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教学特色和学生情况的材料诸如课件和史料进行教学。该教师之所以觉得教学时间紧,就是因为他力图将教材中所有的内容都面面俱到。另外,该教师和其他大多数老师一样,在以往的教学中习惯于该学生拉出知识的纲和线,生怕遗漏了什么内容,所以不仅将教材中从汉到元各历史阶级决策机构的演变过程列入图表中,还加上了一些其它机构演变内容,使教学时间更觉紧张。
第三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发生改变。高中教师长期受到应试教学的&煎熬&,总是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填给学生最多的东西,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明明是学生自己能阅读的内容,一定要老师讲;明明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教师要代替他们做。这节课中,反映各朝代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中中枢决策机构的演变过程的图表完全可以由学生来做。我在跟学生的交谈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别外,学生主体性没有发挥还体现在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表情、语言、举动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对自己设计以外学生的回答不予理睬或粗暴、不耐烦地对待,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压制,课堂气氛不活跃。
随后,我和该老师一起重新设计了这节课,过程如下:
导入:教师提问: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为什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需要这么大的肚量?(从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语言导入新课。)
从汉到元中央与地方又有怎样的演变呢?
阅读课后材料题:让学生思考,这种措施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什么特点?它有何利弊?
阅读教材: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制作图表:让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制作图表,教师点评。
分析图表并讨论:从汉朝到元朝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进的历史趋势如何?在这一趋势中,官僚制度的演变又有何特点?
尽管我们这种设计是不完善的,还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学生的思维活动贯穿始终,我们征求了学生们对新设计的意见,他们都认为设计中的任务他们能够完成。我建议该教师在另一个班按照新的教学设计教学。几天后,该教师在电话里兴奋也跟我说:这样的设计学生表现得很积极主动,他们不仅能够自己列出图表,而且讨论得非常深入。他还说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尝到了乐趣,感觉到教得很有意思。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在课改大潮中,我们老师的困难是存在的,但如果我们一边努力实践,一边深入思考,身体力行,做一个学习型、探究型、合作型的老师,我们的困难将会随着对新课程的理解深入而迎刃而解。通过本学期我对历史课堂的研究,我对以下三个问题从理论层面上有了自己的新认识:
第一.关于对课程标准的把握,课改后的《历史课程标准》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了新的高中历史课程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培养以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全面发展。《历史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思考以及交流合作。课前对课程标准进行认真阅读和理解,是我们有计划,有目的驾驭教材,取舍教材,并调控课堂引导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做不到这一点,我们要上好一节历史课是不可能的。
第二、关于对新的教材观的理解。这次课程教材改革,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基本理念,我们的教材观应随之发生变化。新高中历史教材由&教本&转向&学本&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之所以说以往的教科书是&教本&,是因为它方便教师的教学,学生则要在教师的阐释、引导、启发下,才能读懂教科书。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具体到教科书的改革,就是要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良好的教材条件,将&教本&转变为&学本&,方便学生的自学,使其成为与学生直接对话的文本,也就是为学生阅读,自学而编撰的课本。教科书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学本,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就要讲究课本的趣味性、形象性、可读性,还要能促使学生认知的发展,更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第三个问题是基于对新教材观认识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方式问题。我们知道,新课程提倡应该用教科书来教,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教教科书。那么,怎样把用教科书的观念转化为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呢?我觉得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有意识、有计划、分阶段地指导学生阅读与学习教科书,掌握历史学习的基础方式,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学习,以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其二,历史教师可以以教科书提供的历史内容为基础,结合其他资料来拓展、充实教学内容,讲述历史,启迪学生思维。其三,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掘教科书蕴含的各种教育因素,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最后,我觉得历史教师应以历史教科书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关注学生的自主性成长。
可以说,在以后的课改实践中,我们遇到的困难还很多,但只要深入思考,大胆实践,我们的历史课堂必将生机勃勃,成为课改中的一道风景线。
浏览: 130&&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继科乒乓球比赛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