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历史深处的民国3 重生》这本书的电子版txt格式

求《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txt格式的电子书?_百度知道
求《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txt格式的电子书?
提问者采纳
com//wap/link://pan://pan.txt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历史深处的民国2 共和》 跪求电子版_读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62,224贴子:
《历史深处的民国2 共和》 跪求电子版
昨天中午亚马逊买的《历史深处的民国1 晚清》,刚刚看完,非常喜欢作者的笔法,读起来大快人心,同时纠正了很多以前对历史的认识,现在迫不及待的想看《历史深处的民国2 共和》 ,奈何电子版有点贵,所以跪求万能的的吧友发一份电子版给我,最好是mobi版本
一楼上地图占坑!
最近迷恋谍战片,喜欢民...
相信会火的
说一段真实的故事
四合院门口的合影。那...
1l给度受 未见end勿插 ...
大家都知道,1910清帝退...
人们提起民国年间甘肃地...
第一:辛亥革命,不多说...
没人顶帖吗
网上找了半天还是没找到
上kindle10000论坛看看有没有
百度小说人气榜
本书排行: 第名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最早是2011年,我开始在天涯连载《历史最跩是民国》,不久后,很多出版社和图书公司联系我出版事宜。  经历3年时间,期间遇到重重阻力,不再表述。  稿件几经修改,最终出版,实在不易。  现在我在天涯重开此贴,更新修改后的稿子。捧场的兄弟也可以去买一本书支持我一下:),谢谢。  全书经删减和修改后,定稿为65万字,分为三册。  第一册《历史深处的民国 壹 晚清》  将于日在当当、京东、卓越开架;  日在各大书店、书城开架;    第二册《历史深处的民国 贰 共和》  将于日在当当、京东、卓越开架;  日在各大书店、书城开架;  第三册《历史深处的民国 叁 重生》  将于日在当当、京东、卓越开架;  日在各大书店、书城开架;
楼主发言:152次 发图:
  好书,期待!
  33  
  封面很漂亮啊 23333
  自 序  假如是一百斤,你会不会觉得有些沉重? 假如是一百里,你会不会觉得稍显漫长? 假如是一百年,你会不会觉得太过遥远? 假如只用读一本书的时间,就能让1840年到1945年这一百多年的遥远,真实地回归你面前,你会不会觉得这很精彩、很有趣? ……   这是最乱的一百年。乱过三国,乱过五胡十六国,乱过五代十 国。将军拔剑、壮士扼腕、文人投戎、学子弃医,连妓女们都深明大义、柔肠侠骨,愿化长风绕战旗。   这是最凄惨的一百年。中国转眼间就从比尔?盖茨变成了杨白 劳,一无所有。杀人越货是家常便饭,上山落草是时髦的职业,到城 乡结合部当农民工是最幸福的生活。   这是最八卦的一百年。个性无比解放,婚姻无比自由,名人之间 的情爱更是剪不断理还乱。 这是信仰最五光十色的一百年。唐生智信佛,洪秀全、孙中山、 蒋介石信基督,刘湘信神仙,还有人信法西斯主义可以救中国……   这是最迷信武力的一百年。无论是袁世凯、段祺瑞还是吴佩孚,甚至包括孙中山,都喜欢用武力统一。但小一点的人物却想分治,学美国搞联邦、联省自治,比如陈炯明和赵恒惕。可惜,想统一的,统一不了;想分治的,也分治不成。  这是最自由的一百年,普通人可以办报纸、办出版社,可以结 社;草根可以骂政府、骂官员,甚至还可以骂国家最高领导人。
  老读者留名  等到花儿都谢了
  这是真相埋藏得最多的一百年—— 辛亥革命原来只是一场意外接着一场意外?   民国第一疑案,到底是谁杀死了宋教仁?   热血男儿袁世凯,毕生的追求就是君主立宪,可他为什么要七搞八搞,去做那短命的皇帝,让一世英名尽付东流?   公车上书根本没发生过?  谭嗣同临终时的诗是假的?  光绪压根儿 没有给维新党密诏?  日本人救了维新党?  李鸿章坚决支持变法?  为何康有为要忙着制造伪证,还要谎话连篇?  究竟是谁出卖了戊戌变法?   生平未尝一胜的孙中山、曾落魄到美国刷盘子的孙中山,为什么能成为一代革命领袖?  中国同盟会与日本黑龙会之间是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超级阳光美男汪精卫拥有一段神雕侠侣般传奇的爱情,却为何做了人人不齿的大汉奸?  中国获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靠美国人的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东北吗?  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靠捡漏吗? ……   现在,我们将站在史实的角度还原一个真实、惊险、复杂、曲 折、有趣的民国。 这将是一本填补民国历史空白的书。在这本书里,你将会了解一个被你遗忘的民国;认识一个你所不知道的民国;修正一个被你误解的民国;看清一个被你模糊的民国;读懂一个被你轻看的民国……
  故事的开始  本人把故事的起点设在了道光、咸丰当政的晚清。很多人会问,明明是要讲民国,为什么从晚清说起?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反问大家一个问题:民国是怎么来的? 晚清怎么就突然走向了民国?   也许有人会回答,民国的开创者都是天生的英雄,他们天生就对 清朝的腐朽和麻木极度愤恨,于是顺应历史潮流,高举反清大旗,表 现出了彻底的革命性,等等。   如果你也如此认为的话,必须得说,你所知道的并不是事情的全 部真相。如果你想弄清楚全部的真相,弄明白民国的来龙去脉,那咱 们还得从晚清说起。   首先,民国的开创者成长自晚清,民国的力量格局来自晚清,甚至连民国的病根也是从晚清带过来的。   其次,一个朝代的灭亡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句两句能交 代清楚的事。而且,晚清并不是一直走下坡路,其间还有“同光中兴”这种回 光返照似的雄起。   此外,晚清在走下坡路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挣扎过,它也在绕弯 子地改革自救,只是数次改革如戊戌变法、晚清立宪全都以失败告终。   危机已积重难返,改革已无法解决问题,革命成为唯一方案!   因此,立宪派、各种各样的革命派,还有江湖豪侠,各路人马, 轮番上阵,都想用自己的主张拯救中国。只可惜大家伙儿的功力不 足,最终走火入魔。就在这样一种稀里糊涂的状态下,各方合力,才 折腾出一个如此有趣儿的民国。
  羊群凶猛  咸丰这个清朝的第九任皇帝,实在是有点特殊,他虽然是个窝囊废,但是他周遭的人却很强大。   他的大臣曾国藩和李鸿章、他的老婆慈禧,算上后来他侄子辈儿 的光绪,再加上下面即将出场的这一位,一共五名与他或多或少有些 关系的“属羊人士”(你没看错,这些人全都属羊),组成来势凶猛的 “羊群”,主宰了未来半个多世纪的中国。  相信大家都不太喜欢干巴巴的传记,幸好即将出场的这位男主 角,其历史档案还算有趣,请大家先看一份档案。  姓名:袁世凯,字慰庭,又称袁项城   外貌:身高165厘米,体重90公斤,脖子粗,脑袋大   学历:中考落榜生,“不学有术”的社会大学毕业生   星座:外表冷漠而内心好幻想的处女座。这与他很相符,大人物多半有臆想倾向   初恋年龄:这个不太好考证,仅知道其比较早熟,十多岁就开始 调戏家里的丫鬟   主要行迹:建立中国第一支近代化陆军;废科举;搞改革开放; 建立民国;做立宪皇帝   经典流行语: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浑蛋加三级!”   偶像:幼时为东晋帅哥将军谢玄,希望像对方一样做花花公子中 的将军,将军中的花花公子。过了而立之年,厚黑段位提高,偶像变成曹操
  日,河南省项城县袁家寨。   袁家大公子袁保中的第二任老婆小刘夫人给他生下了第四个儿子。这是一个大胖小子,属羊,处女座。此人就是后来搅乱了中国半 个世纪格局的“袁大头”袁世凯。   大头属羊,但他的脾性可一点儿也不像一只羊,反倒像一匹狼, 当然这是后话。大头出生时,袁保中的心情并不像今天医院产房外的那些父亲一 样焦急中夹杂着欣喜。作为有了四个儿子、在乱世中挣扎求存的父亲 而言,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问题。   不过,在考虑生存问题之前,袁保中还必须解决另外一个问题: 为孩子起个名字。 袁保中文化水平不太高,学历是附贡(大概介于秀才与举人之 间)。  就这个附贡,还是他花高价钱买来的(纳捐)。他之所以肯花这么多钱,就是因为想买一个身份,提高社会地位。袁保中买来附贡学历之后,就可以在拜见县长大人时不下跪,甚至还可以和县长大人就农村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身份真是个好东西!   有身份、有地位的袁保中,为儿子起名犯了难,胸无点墨的他想来想去,决定暂时先给孩子起个小名:袁小四。  不过,孩子他妈小刘夫人有些不高兴:在咱们这个高干家庭里,这小名儿也太儿戏了点吧!这时,一封信的到来帮袁保中解决了这个燃眉之急,信是袁保中的叔叔袁甲三写来的。  信的内容很简单,叔叔我在刚刚结束的战争中大败反政府武装捻军,即将凯旋。   袁保中大喜过望,“凯”字信手拈来。再按照家族“保世克家企 文绍武”的排行,“袁世凯”的大名新鲜出炉。   好名字是有了,好的生活呢?  袁小四出生的时候还真不是什么好光景,国家最高领导人咸丰皇帝正被放在火上烤,清王朝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动荡岁月,所以袁小四的未来注定了不会平安喜乐,但却足够精彩!  袁小四再次出场之前,让我们先将目光转向袁小四生活的那个时代,穿插介绍几个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大事件。
  “节俭癖”道光  此时当政的咸丰皇帝算是一个苦命孩子,他从老爹道光手中接过皇位时,大清帝国已是危急存亡之秋。咸丰的接班局面如此糟糕,跟道光的治国能力偏低很有关系。   说起这个道光皇帝,可能大部分人都对他没什么印象,其实这也怪不了别人,怪就怪道光自己与有清一代的同行们相比,名气实在 太小—— 开国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不用多说,有史书为其扬名。   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顺治由于媳妇儿董鄂妃和老妈孝庄皇后(野 史称之为“大玉儿”)的原因,几乎家喻户晓。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都被影视剧拍烂了。  尤其是乾隆这位自封 “十全武功”的“大清作协主席”,这位仁兄的“十全武功”似乎无人认可,倒是他毕生吟过的近四万首诗作令他成为史上当之无愧的吟诗高产冠军,只可惜吟了这么多诗,却没有一首被后人传诵。   嘉庆皇帝的知名度相对黯淡一点,不过他干掉超级大贪官和珅的事迹还是比较拉风的,不仅如此,其执政后期发生的白莲教造反、天 理教攻破紫禁城事件也是相当出彩。  咸丰皇帝作为大名人慈禧的老公,凭借在位期间爆发的太平天国战争以及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弃城逃跑的事迹,也使得自己的人气扶 摇直上。   同治皇帝虽然短命,不过他那厉害的老妈慈禧和死于花柳病的传说让他的曝光度急剧增加。  光绪皇帝有珍妃,有甲午战争,有戊戌变法。   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婉容和妃子文秀的黑白照片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而且他从清朝的皇帝到日本人的傀儡再到共和国阶下囚的人生经历,给一部电影提供了素材,使得这部以他为主人公的电影《末代皇帝》获得了奥斯卡九项大奖。
  为什么独独道光这么没名气?  一来他身上缺乏被人们八卦的元素,二来他的执政成绩实在是太糟糕,很是拿不出手。  对于道光皇帝,后人只是隐约记得他是个简朴的皇帝。   道光刚接他爸嘉庆的班,就决心打造“节约型”社会,后世著名的《御制声色货利谕》就是道光刚当家那会儿的作品,该文件重点阐述了大清国目前施行节俭的必要性和实现节俭的具体操作办法。   道光在文件中说,百姓不穷,我这个皇帝能穷吗?百姓不富, 我这个皇帝能富吗?(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但是,怎样才能使百姓富起来?道光说,办法只有一个,省,为国家 省、为天下省、为百姓省,从我省起。   《御制声色货利谕》颁发全国,各级官员认真学习,热烈讨论,深入领会,但行动的没有,该腐败的依旧腐败。   与这些腐败的手下相比,道光的言行还是一致的,在位的几十年 间,他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颁布这份节俭宣言并不只是为了作秀, 也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史书说道光“衣非三浣不易”,也就是说道光一个月才换一套 衣服,不仅如此,道光裤子破了也不舍得扔,补补接着穿,也不怕跌份。   皇帝爱补丁,众爱卿也体贴圣意,个个都把自己好好的官服打上 几个补丁,道光无意间引领起穿补丁衣服的社会潮流。
  道光心里这个美:举朝上下崇尚节俭,反对奢华,我的榜样作 用大大的啊!道光心里一美嘴上就把不住门,于是逮了个大臣拉起家常:你这补丁打得不错,花了多少钱?   该大臣脑袋灵光,知道伺候皇帝的内务府常把皇帝当冤大头狠宰,要是说少了免不了被内务府的那帮人穿小鞋,于是一咬牙眼睛眨都不眨就回答了一句:三两银子!   道光老兄一听又气又急:内务府那帮人给我打个补丁报了五两! 以后还是把补丁交给后宫的嫔妃打吧,反正她们闲着也是闲着,手艺差点儿不打紧,关键是不用花自己一分钱。   这还不是最夸张的,据某些史料反映,道光连片儿汤都不敢喝,烧饼也省着吃……   道光怎么会把皇帝做得如此寒酸?  不是他天生吝啬,也不是他脑细胞不够用,真正的原因在这里——没钱,国家没钱,财政赤字太多,挣的没有花的多。   有人不禁要问,皇帝怎么会没钱?!钱都花哪儿去了?
  穷光蛋皇帝是怎么炼成的  历朝历代,国家财政总是避免不了走向崩溃,与其说这是一个魔咒,不如说这个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发展规律。  要解释这个现象,我们不妨看看清朝皇帝把钱都花到了哪里。   第一,皇帝的日子过得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轻松。   皇帝除了给大大小小的官吏们支付薪水,自己也要花钱,皇帝 有自己的房子、老婆和孩子,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数千勤务人员 (太监、宫女等)随时待命,这些人都得靠皇帝发工资。   此外,还有一大群人帮皇帝花钱。他们不需要上班,也不需要付 出任何劳动,但皇帝每年还得给他们一笔钱,给少了还不行,因为他 们都是皇帝的亲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皇族。   一个朝代建国之初,皇族人口不会太多,皇帝的压力不会太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皇族人口日益增多,皇帝的负担也越来越重。  顺治初年,皇族不过几千人,至道光时期已好几万人,所以道光每年都 得花几百万两银子才能摆平这帮亲戚。
  穷逼如道光= =
  第二,腐败。   历朝历代最不缺的就是贪官污吏,这帮人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挖封建主义的墙脚——他们让朝廷的行政成本高居不下,朝廷拨下来的钱,大部分都进了他们的肚子和腰包,至于剩多少钱用于百姓那得看他们的心情。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放肆?  答案是犯罪成本太低,简单来说也就是,与腐败官员的总数比起来,被发现和惩处者不到百分之一。   腐败收益高,腐败风险低,这可真是贪官污吏们的福利。  而给这 些贪污犯送福利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皇帝自己!皇帝用“人治”这个神奇的武器为腐败保驾护航。  历朝历代,皇帝执政的手段主要靠人治,没有民主、没有法治的人治。   监察制度不完善,官员任期没有限制,导致官员手中的权力太大,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限制。谁的权势大,谁的官阶高,谁就说了算,官员的个人意愿可以决定一切。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么好的贪污条件,谁不贪谁傻!   因此,贪污不是皇帝弄几次反腐倡廉运动就能消灭的,譬如嘉庆 皇帝杀掉巨贪和珅都没能刹住官员们的贪腐热情。
  第三,天灾。   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政府的抗灾能力。譬如黄河泛滥,治理办法就是一个——堵决口。   嘉庆年间,黄河堵一个决口要花掉上千万两银子。治河费用如此高昂,天知道有多少钱真正用到了治河上。反正连工带料都扔到了黄河里,你查都没处查。   黄河泛滥,官员贪腐,豆腐渣工程导致黄河更加容易泛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第四,镇压农民起义。  怎么历朝历代都有农民起义?  虽说农民的奋斗目标并不高——农 夫(妇)、山泉、有点田。只要有一口吃的,就能活下去,只要能活下去,就绝不会想到造反。  但现实是残酷的,到了每个朝代的末期,他们总是会吃不上饭,因为他们有一个几乎无法战胜的敌人: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是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地主、官僚、商人掌握 了越来越多的财富,他们将赚来的或剥削来的钱财用于购买土地。如此一来,土地越来越多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皇族一般都是最大的地 主),而农民则失去越来越多的土地。   最终的结果就是农民没有土地种,没有土地种就只能给地主种地打工(佃户),地主的地不是白种的,你得交租,可交完租,还能剩 下多少?若赶上天灾人祸,连租都交不起,遑论吃饭?饭都吃不上了,那还不反吗? 那就反了吧!  只有造反才有自己的地种,才有饭吃!说到底,农民两千年的起义就是为了一块土地!   从乾隆末年至嘉庆初年,白莲教成功地团结到广大种不上地吃不上饭的农民朋友们随之起事!清政府为镇压白莲教起义,花费军费近两亿两,几乎耗尽康乾盛世所积攒的家底。   钱就是这么花没的。
  国家,其实就是公司,公司没钱要破产,国家没钱就完蛋。   道光也隐隐约约地懂这个道理,但他接班时的清朝是农业社会,还不具备实施资本主义的条件,财源有限,发财无门。既然生财无道,便只有在节俭上下功夫。  但道光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勤俭了一辈 子,却把国家治理得更加贪污腐化。   公正地说,就个人品德而言,道光带头克勤克俭、从我做起扭转浮华奢靡社会风气的行为是值得理解和赞扬的,但对国家而言,“节 俭”行为背后的国库空虚意味着这个由马上民族建立的清王朝,在立国近二百年后,国家机器已经腐朽到了不堪承受的地步,犹如一匹苟 延残喘的骆驼,只等终结它生命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很快,这根稻草就到了。 这根稻草就是已步入工业化社会的英国。
  @一起玩呀 1楼
11:33:47  好书,期待!  -----------------------------  谢谢
  @笑啥呢乖娃 5楼
11:41:23  老读者留名  等到花儿都谢了  -----------------------------  谢谢支持
  对了,我在书中添加了一张人物关系图。图里的人全部都会出现在书中。  
  人物关系图太炫酷了
  真正的起因  1840年,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因为清朝出大事了!   清朝以前也不是没出过事,只是这次不一样。因为一场决定清朝 国运的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   这场战争的结果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清朝完败。  不过我们还得 重点关注一下这场战争之所以爆发的原因。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人认为鸦片战争顾名思义就是因为鸦片而战,错!其实很多事情的起因 都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事情还得从对外贸易说起。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那时的对外贸易就跟今天这样成形的进出口贸 易一样方便和发达。 清朝那会儿的对外贸易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朝贡贸易,二是市 舶贸易。   朝贡贸易不是清朝发明的,大约在唐朝之前就有了。  朝贡贸易很好理解:外国使节前来朝见中国皇帝,递交和接受两国外交文件,并把一些珍贵的本国土特产进贡给中国皇帝,中国皇帝也回赠礼物,并根据所进贡的物品价值回赠相当的物品;同时,使节随行的队伍里还 有不少商人也带着大量货物前来中国交易,这就是所谓的朝贡。
  看了书名就吐了,还去买书?  
  @wjwhjx 24楼
15:18:00  看了书名就吐了,还去买书?  -----------------------------  哈哈,书名这个都是出版社在定,我也很无奈。我写这套书是想尽量客观的写一写这段历史,不管怎么样,都谢谢
  不过,这种贸易方式不大理想。   首先是次数少,因为不能随时来,除了朝鲜、越南这种很近的属 国可以一年一贡外,大多数国家三五年能来一次就烧高香了。   然后是不等价,中国亏得慌,因为皇帝为了显示自己上国的 地位,会牺牲经济利益换取政治意义——只要你们跪拜我这个皇帝,只要你承认我上国是你们的宗主国,是天下共主,我就不 怕花钱!所以皇帝往往对进贡的货物以高出其正常价格的几十倍进 行购买。   这种不合理的贸易方式自然不能持久,因此一种与时俱进的贸易制度产生了,它就是市舶贸易。   同样,这也不是清朝发明的。顾名思义,市舶贸易在港口城市进行,其性质有点儿类似于今天的市场经济,算是中外商人的商业等价 交换,不再是朝廷说了算的、不等价的一竿子买卖。   当然,这种贸易肯定是要让朝廷和地方都能赚到钱。所以,朝廷 设立专门机构“海关”(清之前称“市舶司”)来管理,其职能与今天的海关类似。   然而,或许是朝廷害怕官员们里通外国,中国官员不便与外国人 直接打交道的原因,也或许是大多数官员并不精通具体的商业业务,又或许是官员看不起商人,不想管、懒得管,于是官员们把所有的事 情都委托给商人办理,譬如接待外商、贸易结算、征收关税等,官员只负责监督。
  具体来说,清朝的市舶贸易是这样的:清朝应该算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度,但是也没有完全封闭。即便是乾隆,也还留下了一个对外的港口——广州。  当时全国的进出口贸易几乎都在广州进行,其架势 很像现在的“广交会”(广州交易会)。举国就只有这么一个海关,此谓“一口通商”。   当时,所有的进出口贸易全部由一个叫做“广州十三行”的商人组织垄断经营。 这个广州十三行,名称叫做十三行,但实际上并不是只有十三家商行,而是时常增减,只是因为最初由十三家商行组成,所以叫做十三行。因为它是对外贸易的商行,所以也叫行商或洋行。   大清还有一个有清朝特色的规定,主题词是“不自由”:所有的 洋人都不许随便进入广州,必须先提出申请,由行商们担保,才会给 你发放通行证,允许你进入广州。  注意,这里只是进入,在你离开广州时,还需要再次申请。而且进入广州后也不能随意走动,只能待在专门为洋人修建的十三行商馆区,大概相当于今天的贸易办事处。  如果洋人在中国有不法的行为,那也好办,拿担保人开刀,于是洋人与 行商的命运和利益就此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当然,这种工作方式也给广州的贪官污吏们提供了极好的腐败机会,洋商和行商孝敬大小官员的费用和被勒索的钱财比关税少不 了多少。  最可笑的是,官员们对自己一向是低标准,但对当地的妓女倒是高要求:你们要有爱国主义情操,不许接番鬼的生意。   顺便一提,洋人可以来广州经商,但老婆是不许来的,所以洋人的老婆通常都住在洋人的大本营澳门——葡萄牙人从明朝皇帝手中要来了澳门的居住权,其他外国人也跟着沾光。  不过这些与英国、与鸦片战争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
  清朝与英国通过广州十三行进行不自由贸易已经很多年,清朝的 茶叶、生丝、大黄(一种中药材)等在英国的销路很好,而英国除了毛织品和棉花外,其他如刀、叉、钟表类的工业产品,清朝老百姓没有什么太大的消费兴趣,所以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清朝在赚英国的钱, 平均下来大概每年赚几百万英镑。   对于英国这样一个以商业立国、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深入骨髓的国家而言,持续这么多年的贸易逆差显然会令它有些痛苦,所以英国人必须想办法尽快缩小贸易逆差。   英国人想出来的解决办法是用外交手段走高层路线,让两国官方正式接触一下,看能不能借助清朝中央政府的力量争取到自由贸易的权利,并以此打开清朝市场。   所以在鸦片战争开打之前,清朝与英国就已经有接触了。上国和大英帝国的第一次正式接触,是从1793年开始的。
  傲慢与偏见  1793年,8月里一个闷热的午后,英国政府特使马戛尔尼 (Macartney)率庞大的访问船队抵达澳门,船上载满了代表西方最 先进工业文明的礼物,这是英国政府送给清朝皇帝的见面礼,诚意很足。   马戛尔尼访华的目的很简单:与中国商量通商事宜。  几天后,八十三岁高龄的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悠然自得地看完了两广总督的报告:有远夷前来拜寿与进贡。马戛尔尼访华明明是来与大清帝国商量通商,但报告却说马先生是来拜寿和进贡。为何有人偷换马戛尔尼访华的目的?   据考证,嫌疑最大的应该是两广总督和相关官员们,因为他们想借机拍乾隆的马屁。  嫌疑第二大的是通事。通事就是翻译,在那个缺乏精通外语人才的年代,显然他们有能力左右沟通的结果。  据说他们常有出于好意 或其他原因胡乱翻译的前科,比如官员本来是骂洋人“你他妈的不像话,太混蛋了”,通事则会告诉洋人“中国官员在向你问好,在亲切 问候你的母亲”……  拜上述嫌疑人员所赐,倒霉的当事人马戛尔尼“被进贡”了。
  马戛尔尼对此一无所知,但问题是商量是国与国之间平等地对话,而进贡则是弱国的专利,这种人为制造的地位上的落差所酿成的矛盾往往都会坏事,因为这涉及一样东西,一样可以令许多人为之牺 牲的东西,它的名字叫尊严。   接下来,马戛尔尼终于见到了乾隆本人。   乾隆这位爷一见到外国人就说:任何人见我都要下跪,所以,尔等先下跪行礼吧。   马戛尔尼说:我们英国人是不能向外国皇帝下跪的,最多像见英国国王那样行单膝礼。  乾隆很不满意,双方不欢而散。  不久之后,在双方都做了大量公关工作的情况下,乾隆在见面礼节上做了让步。乾隆派人通知马戛尔尼,自己会再次接见他们,且不会强迫他们下跪行礼。   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乾隆很生气,他已经计划好怎么找回场子了。
  再次得到乾隆接见的时候,马戛尔尼说出了他此行的目的:与清朝建交,搞贸易合作,并提出了如下几项要求:   一、允许英国派人常驻北京,并在北京开设商馆进行贸易。   二、开放宁波、舟山、天津之中一地或数地为贸易口岸。  三、将舟山附近的一个岛作为英国商人居住和存货之地。在英国人看来,明朝皇帝能把澳门给葡萄牙使用,那清朝皇帝把一个岛给英 国人使用貌似也没什么问题。   四、选择广州城附近一处地方给英国商人居住,允许英国商人自由出入广州。   五、允许广东公开贸易税率,不得随意乱收费,减免英国货物 税收。   六、允许英国传教士到中国传教。   乾隆见了之后,没干别的事情,就是将马戛尔尼的所有条件一一 批驳。  他说:我是上国,天下共主,无所不有,不需要跟你们搞 贸易,你们还是回去吧(统驭万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敕谕英吉利国王书》)!
  尽管马戛尔尼没有放弃,努力挽救,但乾隆无动于衷,马戛尔尼的中国之行最终还是失败了。  不过马戛尔尼的中国之行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收获,他对自己途经的地方做了细心的观察,收集了大量的经济、政治乃至军事情报,回国后他把这些沿途见闻加以整理分析进而出版,这才让西方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中国,一个外强中干的中国!  欧洲人这才明白:一直以为中 国很强大、很富足,原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马戛尔尼失败后不久,乾隆就去见祖宗努尔哈赤了,而后嘉庆继位。  此时英国又派使节来华,其目的大致与第一次相同。但是嘉庆给 访使的待遇远不及爸爸乾隆,尤其是在下跪不下跪的问题上,双方闹得还不如上一次开心。   英国人又失败了,带着愤懑的情绪离开了中国。
  正如著名历史学者蒋廷黻说的那样: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没有取得平等待遇地位的英国人失去了耐心,他们不想再去北京追求自由贸易的权利,他们打算就在广州用自己擅长的办法搞定一切!   英国人把目光转向了一种植物或者说农作物。这种植物叫做罂粟,种在土里开出绚烂的美丽花朵,可用在强盗手里就会成为无边的罪恶。而打开了清朝国门的,正是由罂粟提取的鸦片。   很多人认为,在鸦片战争之前,鸦片是英国对华贸易的最大宗产品。   错了,其实最大宗的是棉花。   但是,尽管鸦片的量没有棉花大,但鸦片的作用远胜于棉花,因为鸦片不仅令英国快速扳回了贸易中的劣势,还让英国每年都从中国 赚取数百万两白银的贸易顺差。鸦片怎么就能在中国卖得如此红火?
  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   一方面是因为鸦片的特性—— 一旦吸食就容易上瘾。而清朝有很 多拿着高官厚禄却没什么正经事干的人,尤其是皇族、八旗子弟,平时除了黄赌自然就是毒,一吸自然就上瘾了,这群闲人是鸦片商的第一批忠实客户。此外,这些闲人还研发出一整套关于吸食鸦片的文化和工具,弄得吸食鸦片好像特别高端大气上档次似的,所以大家就都争相来吸了。   另一方面,虽说销售鸦片是一种被清朝百姓看作不道德、被清朝 中央政府大部分时间都视为不合法的行为,但也正因为如此,各地官员尤其是广州的官员反倒可以借机找鸦片商(主要是十三行的那些行 商)收取保护费。收保护费这种黑钱还不用纳税,所以为了抢这块肥肉,官员们就 拼着老命地引进鸦片。  这就导致鸦片在中国越卖越红火,不仅白银哗哗地往英国人手里流,国人的身体和精神也被鸦片腐蚀得越来越厉害。
  坐等更新  
  楼主继续,喜欢看
  @热血倾城 35楼
16:30  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  一方面是因为鸦片的特性—— 一旦吸食就容易上瘾。而清朝有很 多拿着高官厚禄却没什么正经事干的人,尤其是皇族、八旗子弟,平时除了黄赌自然就是毒,一吸自然就上瘾了,这群闲人是鸦片商的第一批忠实客户。此外,这些闲人还研发出一整套关于吸食鸦片的文化和工具,弄得吸食鸦片好像特别高端大气上档次似的,所以大家就都争相来吸了。  另一方面,虽说销售鸦片是一种被清朝百姓看作不道德、被清........  ------------------------------  楼主,继续啊!!!
  @热血倾城 35楼
16:30  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  一方面是因为鸦片的特性—— 一旦吸食就容易上瘾。而清朝有很 多拿着高官厚禄却没什么正经事干的人,尤其是皇族、八旗子弟,平时除了黄赌自然就是毒,一吸自然就上瘾了,这群闲人是鸦片商的第一批忠实客户。此外,这些闲人还研发出一整套关于吸食鸦片的文化和工具,弄得吸食鸦片好像特别高端大气上档次似的,所以大家就都争相来吸了。  另一方面,虽说销售鸦片是一种被清朝百姓看作不道德、被清........  ------------------------------  @楼
22:14  楼主,继续啊!!!  ------------------------------  看来今晚等不到楼主继续鸦片战争了
  @热血倾城 35楼
16:30  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  一方面是因为鸦片的特性—— 一旦吸食就容易上瘾。而清朝有很 多拿着高官厚禄却没什么正经事干的人,尤其是皇族、八旗子弟,平时除了黄赌自然就是毒,一吸自然就上瘾了,这群闲人是鸦片商的第一批忠实客户。此外,这些闲人还研发出一整套关于吸食鸦片的文化和工具,弄得吸食鸦片好像特别高端大气上档次似的,所以大家就都争相来吸了。  另一方面,虽说销售鸦片是一种被清朝百姓看作不道德、被清........  ------------------------------  @楼
22:14  楼主,继续啊!!!  ------------------------------  @楼
22:21  看来今晚等不到楼主继续鸦片战争了  ------------------------------  上班去了,今天沙发
  马克  
  今天不更了?
  @热血倾城
16:30  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  一方面是因为鸦片的特性—— 一旦吸食就容易上瘾。而清朝有很 多拿着高官厚禄却没什么正经事干的人,尤其是皇族、八旗子弟,平时除了黄赌自然就是
,一吸自然就上瘾了,这群闲人是鸦片商的第一批忠实客户。此外,这些闲人还研发出一整套关于吸食鸦片的文化和工具,弄得吸食鸦片好像特别高端大气上档次似的,所以大家就都争相来吸了。  另一方面,虽说销售鸦片是一种被清朝百姓看作不道德、被清........  ------------------------------  @
22:14  楼主,继续啊!!!  ------------------------------  @
22:21  看来今晚等不到楼主继续鸦片战争了  ------------------------------  @楼
06:20:55  上班去了,今天沙发  -----------------------------  捉急,等更
  @和乐品茗 41楼
06:54:14  马克  -----------------------------  下午继续,谢谢支持
  风暴前夕的宁静  尽管鸦片的危害这么大,但嘉庆并没有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好在嘉庆死后不久,他儿子道光脑袋开窍了,明白了不禁鸦片不行。  可道光智商并不高,那他是怎么意识到这一点的呢?   首先是经济原因。 清朝的货币体系是银本位——白银作为货币储备,铜钱作为流通 货币。 也就是说,白银是经济单位的标准,作为日常生活使用的铜钱则与白银保持合理的兑换比率,这个合理的兑换比率就是整个经济体系 正常运转的基础。   但是现在这个兑换比率出问题了,鸦片的涌入令白银不断流失,进而造成白银总量急剧减少,使得白银与铜钱的兑换比率再也无法保 持在正常水平,这样的后果就是银价飙升、铜钱贬值、物价飞涨,很多人活不下去了。
  一直在追这本书,虽然历经了很多波折,但终于能出版了,看见喜欢的书能有好结果,很开心啊。顺便求求签名。  
  其次,清朝皇帝为了让屁股下的椅子更加牢固,对军队一直都是好生给养,这就给军队提供了抽鸦片的必要条件——时间和金钱。   抽鸦片的军队当然是腐败糜烂的,平时也不认真训练,用省下来的钱乃至灰色收入跑去吃喝嫖赌,等上级领导下来检查时,被逼不得已才装模作样地表演几个固定节目,所以后来清军和洋人打白刃战时人数占绝对优势还是输得一塌糊涂。   正好道光在位期间,农民起义时有发生,而政府的鸦片军往往被 起义军打得找不着北,发现军队不好使唤的道光自然要把责任推到鸦片身上。   道光着急了,发了狠要彻底禁烟。 但道光却没有意识到:那些本应帮他禁烟的人,既是鸦片的主要消费群体,又是走私鸦片的保护伞。这些人既没有国家意识,也没有民族意识,对他们来说,老百姓 活不下去关我何事,军队没战斗力关我何事,反正大清的江山是你爱新觉罗家的,又不是我的,我趁着现在当官使劲捞钱就对了。   这么一来,彻底禁烟自然是无从谈起。   直到1838年年底,道光才物色到了一个真正肯禁烟的人——湖广总督林则徐。
  林则徐的职业道德几乎无可挑剔,深谙鸦片危害,尤其是业务水平不错——思想相对开明,被誉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据说还熟悉英语、葡萄牙语两种语言,在过去的工作中有较为丰富的禁烟经验。   可以说,林则徐的禁烟资质很过硬!   如此看来,林大人将是一名非常合格的禁烟大臣。但事情的真相是,林大人自身的两个问题给他的禁烟资质打了折扣。  一是林大人深信“洋人如果没有大黄、茶叶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况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林则徐《示谕外 商速缴鸦片烟土四条稿》),洋人士兵因为腿部不便弯曲而不善陆战 (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林则徐《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   林则徐的这种优越感很足的想法显然让他对敌我力量对比做出了错误的估计,进而导致他在解决问题时会优先选择和习惯性地使用暴力,简单地说就是轻敌。
  给力,楼主加油!
  还有一点,林则徐对当时广州城外的英国人的处境不太清楚。   当时广州城外的英国人,包括不走私鸦片的正经商人,混得并不如意,虽然英国商人希望广州的官员们按照西方的规矩与他们进行公平的、自由的贸易,但清朝的官员们怎么可能遂英国人的意?   清朝政府特别规定:洋人的货物必须经由十三行中转才能买卖,洋人不能随意接触其他中国人,而且也不能随意在中国走动,只能在圈定的范围和指定的时间内活动,套用一句不是很合适的话就是“外国人与狗不得随意入内和外出”。   这样矛盾就来了:英国的国力与英国商人在中国的境遇似乎不太搭。要知道此时的英国已在历时十余年的拿破仑战争中击败法国成为欧洲唯一的霸主,日不落帝国正走向辉煌的顶峰。
  从战争中腾出手脚的英国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英国政府加大了对英国商人的保护力度,例如派出商务监督来中国保护英国商人的利益。   英国人的商务监督依然跟前辈们一样,试图从广州政府那里获得平等外交和自由贸易的待遇,但广州的官员们根本不买账:所有国家的政府官员来中国都只能是上贡的,一切都按照进贡的程序走。   英国的商务监督根本没有办法跟中国官员中的实权人物正常交流,在暂时得不到英国政府军事支持的情况下,只能忍受不平等待遇带来的憋屈。   譬如第一任商务监督律劳卑先生到中国后,就因为尊严问题跟广州官员产生了冲突,律先生本想给广州官员来点硬的,但没想到自己心理和生理素质都不过硬,生气又生病,到达中国不到三个月,就窝囊地病死于澳门。   从这个角度来看,英国的商务监督和商人们与清朝中央政府、广 州地方政府之间已积累了相当的仇怨,就像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炽热的岩浆正冲击着表面看来平静的山口。
  虎门销烟  19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抵达广州。   林则徐的禁烟思路很清晰:先对付吸鸦片的中国人,然后对付卖鸦片的中国商人、提供鸦片的英国商人,至于那些保护鸦片走私的官员们,小的先给抓了,大的则暂时先放过,秋后算账不迟,毕竟现在还得靠他们出力抓人。   吸鸦片的中国人、卖鸦片的中国商人和部分徇私枉法的官员先后被林则徐轻松地收拾了,该抓捕的抓捕、该没收的没收,该罚款 的罚款。   终于轮到了鸦片的主要提供者英国商人。   公正地说,林则徐确实略通世界形势,所以他也为英国的海军实力感到略微有些担心,但林则徐一想到英国人不善陆战和茶叶、大黄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功效,便坚定了彻底禁绝鸦片的决心——哪怕因为禁烟而导致中英战争,我上国又何惧一战!   林则徐对付英商的手段简单而直接——包围英国商馆,断水断粮,命令英国人赶紧交出鸦片,赶紧在内容为“以后禁止进行鸦片走私,否则一经发现,货物全部没收,人员立刻正法”的保证书上签字,否则小心吾皇天威降临!
  @亡魂引渡人 46楼
14:04:24  一直在追这本书,虽然历经了很多波折,但终于能出版了,看见喜欢的书能有好结果,很开心啊。顺便求求签名。  -----------------------------  谢谢支持
  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要钱不要命的家伙,更何况这些在鸦片上几乎押上了全部身家的英商,所以有个别英商不想交鸦片,打算跟林则徐拼命。   这时,现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登场了,他对那些想拒交鸦片的英商说:不要抵抗,你们把鸦片先缴给我,由我转缴给林则徐,我向你们保证,你们的损失由大英帝国政府负责。  请注意义律的身份并仔细揣摩他说的这番话!   义律的这番话所表达的意思很清楚——鸦片的所有权易手了,它不再是商人的私有财产,而是英国政府的公共财产。   义律这么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作为外交人员,他首先要保证本 国公民的人身安全,但同时也要做好最坏的准备,显然将个人商业行为上升到国家外交行为,有利于他在图穷匕见的时候向国内求援,引军事力量逼林则徐就范。  既有政府埋单,又能保住性命,去哪里找比这更便宜的事情?那就把鸦片都缴了吧。   在义律的“帮助”下,林则徐的缴烟任务超额完成,英国人比林 则徐预计的多缴了大概一千箱。   日,林则徐将所有缴获的鸦片在虎门全部销毁,是为 “虎门销烟”。
  不为鸦片的鸦片战争  鸦片虽然被毁了,但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因为缴了鸦片的义律死活不签保证书,他说保证书里的货物没收这一条可以接受,但人员立刻正法不能接受,大英帝国的法律里没有这样的定义。   这事还没有解决呢,又出事了。   几个英国水手酒后肇事,与国人发生冲突,双方群殴,一名叫林维禧的同志不幸为国捐躯。 林则徐和义律在如何处理这一事件上又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义律认为应该按照英国法律审判肇事水手,而林则徐则要求义律立即交出凶手,按照大清法律杀人偿命。  义律反对,于是林则徐放出了狠话: 你不交人也行,但你们英国人必须统统给我滚出大清的领土!   义律和英国商人们离开了澳门,他们来到了一座荒凉的小岛上暂住,这座小岛大家都很熟悉,它就是香港。 随着林则徐这边节节胜利的好戏接连上演,举国上下都陷入了一 种“上国君临万国,神威令人无可抵挡”的自我膨胀之中。   没有人意识到,义律已经为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写好了剧本。
  义律作为律劳卑曾经的秘书,尤其是这一段时间的经历,令他刻认识到唯有武力才能迫使清朝政府接受西方的规则,因此他决定挑 起一场战争来告诉清朝皇帝什么才是自由贸易,什么才是平等外交!   鉴于之前英国政府对走私鸦片的态度一向是“你们走私活该被清国欺负”,因此义律为了说动英国国会支持出兵,和他的团队精心准备了非常有说服力的理由,大意如下:  清国以上国、优越人种自居,老用教训孙子的语气和侵犯人权的做法对英商横加侮辱,甚至多次危及没有走私鸦片的无辜英商 的生命,并影响到鸦片之外的贸易。清国的法律似乎是专为方便官吏贪污受贿而设置的,因此与清国进行贸易需要缴纳比关税高得多的其 他费用。所以对这样的政府,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只有先把它打服帖了,才能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才能捍卫通商权 利,才能维护国家荣誉……   这个理由没有打动国会,倒是拨动了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自尊自大的心弦。在维多利亚的干预下,1940年4月,英国国会以271票对262票 的9票微弱优势通过出兵决定。
  广州城内的林则徐在得知英国人出兵的消息之后,并不慌张,他的策略是防守反击。在做好广州城防的同时,命好友、清军最杰出的 将领之一关天培加强水路如虎门炮台之类的防守要塞的火力,准备以 逸待劳,迎接英国人的猛烈进攻。   6月,英国人的庞大舰队抵达中国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   可是一连过去了好几天,林则徐想象中的英国舰队的攻城之战并没有到来。 英国人干吗去了?后来知道了,英军的主力舰队根本没有强攻广州城的打算,英国人的计划是和清朝中央政府直接过招,因为这样效率最高、效果最好。   不得不说英国人的计划极具可行性,因为清朝的国防有一个巨大的漏洞:没有强大的海军,一万多公里的海防线几乎漏成了筛子。   英国主力舰队一路北上,如入无人之境,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   近两个月的时间里,道光听到的全是坏消息,英国人出兵,舟山 失陷,宁波被封锁……不过这都不如直隶总督琦善上报的“英国人的 舰队已达天津附近”的消息来得震撼!   京畿要地暴露在敌舰的炮火射程之下,大臣们慌了,道光也慌了! 慌忙之下的清朝中央政府最后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将坏事的林则徐撤职,派人安抚英国人,在谈判桌上看看英国人究竟想要什么。
  出使的钦差大臣是琦善,谈判的结果是这位兄台半推半就地跟强势的英国人一起拟定的《穿鼻草约》,主要内容包括三项:割让香港,赔偿英国商人损失六百万银元,允许两国官员平等地进行交往。   签约的双方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令他们大失所望。清朝这边很不满意,完全不能接受割让领土的结果,英国政府也很不满意,觉得成果太小——贸易还不够自由,地位也不够平等。   既然在谈判桌上拿不到想要的结果,那就只有在战场上再见。   清朝军队不仅武器比英国人落后,军事素养方面差得更远,所以 当战争再度打响后,形势急转直下。清军与英军的死亡比高达400比1,但如此悬殊的伤亡代价也没能挽回虎门、广州、厦门、宁波、上海 和漕运枢纽镇江等地接连陷落的命运。   连战连败的道光急忙叫停,理由很奇葩——大清国不能继续在汉 人面前丢脸了,以免汉人被鼓动起来造反。 既然如此,那就求和吧。   1842年年底,近代史上著名的《南京条约》在道光皇帝和维多利 亚女王分别签字后,正式生效。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浴火重生林则徐  根据“落后就要挨打”的定律,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进程和结果完全可以预料。 当然,前提是对“落后”的理解一定要正确。“落后”不能被简 单地理解为拳头的力量不行,其实文明的落后、观念的落后,乃至于 看不到自己的落后,才是挨打的最根本原因。   可悲的是,大清帝国被打成了猪头,都没能让其决策层明白自己 的落后,所以将来还得挨打。   万幸的是,有一些知识分子被打清醒了,这至少能保证中华民族在最终崛起之前少挨些打。 被打醒的知识分子之一,就是已经好久不见的林则徐。   林则徐是被战场上陆陆续续传来的残酷结果惊醒的,尤其是当好 友关天培携虎门炮台之威,拥人数之众,占防守地利都未能在英国人的进攻之下撑过一天,这才让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差距!这才让他意识到了之前自己对西方世界的认知是多么的浅陋!   但林则徐也明白,自己已不再是钦差大臣,前途难测,也不知道 皇帝将如何处置自己,将来又哪有机会再去重新认识西方世界?
  就在林则徐黯然神伤的时候,道光皇帝宣判了对林则徐的最终处罚结果:贬谪新疆伊犁。理由是林则徐不仅没把禁烟的事情办好,还节外生枝,给大清帝国招来了强大的敌人。   对大部分人来说,环境恶劣的伊犁可能就是人生的终点。林则徐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又能怎么样?  林则徐迈着沉重的步伐上路了。   上天还是公平的,因为它是不会让你一路失望下去的。林则徐在被贬谪伊犁的途中遇见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他的好友,叫作魏源,字默深。  二人寒暄欷歔过后,林则徐说出了最想说的话:默深,我此去关山万里,前途维艰,恐怕此生再无相见之日,以后了解西方教化国人的重任就只能靠你了!   魏源果然不负所托,十年后,其皇皇巨著百卷《海国图志》问世,其中的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更是激励了中华民族数代人!这当然是后话了。
  到达伊犁之后的林则徐,面对荒凉的大西北和恶劣的政治环境,并没有混吃等死、并没有退却畏缩,而是用实际行动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骨气和勇敢。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几年内遍行西域三万里,实地勘察了新疆大部分的地理人情、气候、边防等情况,并用笔把它们记录了下来,这是他在新疆获得的最珍贵的财富。他后来在离世之前把这本笔记交 给了一个年轻人,那个幸运继承这笔财富的年轻人叫左宗棠。  1850年11月底,林则徐再度奉旨为钦差大臣赴广西稳定局面,于途中病逝。   林则徐英年早逝,因而未能在广西与一个叫洪秀全的人正面交手,不知道这究竟是他的幸还是不幸。
  隐忧  虽然战争告一段落,但事情并没有结束,因为道光又一连签了好几个条约。  譬如道光跟英国人签了《虎门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 程》,鉴于这两个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对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在此对三个条约的内容简单概括之:  一、割香港。  用道光的话讲,是“暂行赏借”香港与英国人。   二、赔白银两千一百万两。请注意,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让十三行的商人掏的腰包,对清朝财政影响不大,这可能是导致清朝统治者 没有被打醒的原因之一。   三、双方政府来往,必须平等。   四、开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允许英商在五口居住,贸易不必再通过广州十三行之类机构中转。选择上海作为贸 易港口说明英国人的眼光还不错。   五、给予英国最惠国待遇。   六、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也就是说英国人在中国犯了罪, 中国人只能提请诉讼,但没有审判权,一切得按照英国法律程序来。   七、海关税率一刀切,大概是百分之五,以前约百分之二十。  除了割让香港外,显然最后两条也很让人难受,因为第六条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第七条则意味着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不过清朝统治者和大臣们不懂,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带来的深远危害。 英国人前脚刚走,美国人和法国人后脚就到了。
  因为林则徐在广州禁烟的时候,顺带把美国鸦片贩子的烟也给收了,所以美国人趁机漫天要价。  至于法国人,他完全就是借英国人的光趁火打劫。   经过第一次鸦片战争,美国人和法国人对清朝那套上国的作风已经是非常了解了,知道对付清国这样无知自大的国家,你要讲礼貌就会被当做来朝贡的,只有用残酷的事实教育对方才能达到目的, 所以他们直接对道光说:我们也要签约,不签的话兵戎相见。   道光见英国人这么厉害,以为同为白种人的美国人和法国人也是一样的强悍,因此就乖乖地分别跟美国人签了《中美望厦条约》、跟法国人签了《中法黄埔条约》。  除了没有割地赔款,美法两国得到了英国人得到的一切,甚至比英国人还多!   其中,美国人得到了一样特别的“礼物”——道光与美国人签的 《中美望厦条约》里有一条“十二年期满双方可协商修约”的规定 (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 员公平酌办——《中美望厦条约》),也就是说美国人觉得条约不够用了,待约满十二年后可以改成够用的。  这不相当于送美国人一个作弊器吗?道光送给美国人的这个“礼物”给其他列强留下了无尽的遐思, 也给自己的子孙留下了无尽的后患。
  法国人也得到了一样特别的“礼物”——道光开放了教禁,法国可以在通商港口建立天主教教堂和坟地,清政府还必须保护教堂的安全。   事实上,传教士早就进入中国了,只是数量很少,而且一直处 于非法地位。史料记载,传教士马礼逊在中国学汉语,他的中文老每次上课时必须随身携带一双鞋和一瓶毒药,鞋子表示自己是去买鞋 的,毒药是万一被官府查出好服毒自尽。   现在好了,道光开放了教禁,传教士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地位合法化。唯一的问题就是还不够完美,只把天主教写进了条约。不过,清朝很少有人能搞清楚传教士的类别,实际上传教士的地位已经完全合法化了。  讲了这么多传教士的东西,只是为了说明一件事情——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工作重点除了输入商品外又加上了一个输入传教士,确切地说,是输入思想意识。   因为根据他们征服其他殖民地的工作经验,输入思想意识是逐渐 影响乃至控制一个国家的最佳工作方式,虽然很卑鄙但却很有效。接下来发生的诸多大事件都将证明这一点,因为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有传 教士的影子! ……   签约签得手软的道光肯定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应该勉强算得上一个好人,一个眼光始终停留在祖宗家法、防范汉人的程度上的,耳根软、懦弱无能的好人,一个不适合当皇帝的好人。  这个不适合做皇 帝的好人在度过了并不愉快的近三十年皇帝生涯之后,即1850年就去 天堂见祖宗努尔哈赤了。  悄悄地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地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道光轻轻地挥一挥衣袖,不仅没带走一片云彩,还把一个大烂摊子留给了刚刚成人的咸丰。
  楼主威武
18:00:36  楼主威武  -----------------------------  这么好的帖子没有人顶,顶起!
18:00:36  楼主威武  -----------------------------  @楼
18:30  这么好的帖子没有人顶,顶起!  ------------------------------  同顶
  这就是我一直在找的历史书,静等下文!不知道楼主是否写到了1945年?  
  尊重历史,以史实说话,还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一个本来面貌。  
  看来晚上无更咯?  
  每天一顶。  
  惊心动魄的百年,金戈铁马,风云激荡,气势恢宏!
  @热血倾城 56楼
15:56  义律作为律劳卑曾经的秘书,尤其是这一段时间的经历,令他刻认识到唯有武力才能迫使清朝政府接受西方的规则,因此他决定挑 起一场战争来告诉清朝皇帝什么才是自由贸易,什么才是平等外交!   鉴于之前英国政府对走私鸦片的态度一向是“你们走私活该被清国欺负”,因此义律为了说动英国国会支持出兵,和他的团队精心准备了非常有说服力的理由,大意如下:  清国以上国、优越人种自居,老用教训孙子的语气和侵犯人权的做法对英商横加侮辱,甚至多次危及没有走私鸦片的无辜英商 的生命,并影响到鸦片之外的贸易。清国的法律似……  -----------------------------  楼主笔误,应该是1840,写成1940啦  
  mark  
  @热血倾城
15:56  义律作为律劳卑曾经的秘书,尤其是这一段时间的经历,令他刻认识到唯有武力才能迫使清朝政府接受西方的规则,因此他决定挑 起一场战争来告诉清朝皇帝什么才是自由贸易,什么才是平等外交!  鉴于之前英国政府对走私鸦片的态度一向是“你们走私活该被清国欺负”,因此义律为了说动英国国会支持出兵,和他的团队精心准备了非常有说服力的理由,大意如下:  清国以上国、优越人种自居,老用教训孙子的语气和侵犯人权的做法对英商横加侮辱,甚至多次危及没有走私鸦片的无辜英商 的生命,并影响到鸦片之外的贸易。清国的法律似……  -----------------------------  @东产仅一位 73楼
10:24:05  楼主笔误,应该是1840,写成1940啦  -----------------------------  给LS点赞
  @热血倾城
15:56  义律作为律劳卑曾经的秘书,尤其是这一段时间的经历,令他刻认识到唯有武力才能迫使清朝政府接受西方的规则,因此他决定挑 起一场战争来告诉清朝皇帝什么才是自由贸易,什么才是平等外交!  鉴于之前英国政府对走私鸦片的态度一向是“你们走私活该被清国欺负”,因此义律为了说动英国国会支持出兵,和他的团队精心准备了非常有说服力的理由,大意如下:  清国以上国、优越人种自居,老用教训孙子的语气和侵犯人权的做法对英商横加侮辱,甚至多次危及没有走私鸦片的无辜英商 的生命,并影响到鸦片之外的贸易。清国的法律似……  -----------------------------  @东产仅一位 73楼
10:24:05  楼主笔误,应该是1840,写成1940啦  -----------------------------  谢谢指出,的确是很严重的笔误,差了100年了都
  借口  咸丰虽然顺利继位了,但他的这个皇位真是得来不易。   道光皇帝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他面临的情况是这样的:九个儿子中,前三个早亡,老五过继出去了,老七、老八、老九年龄太小。  因此他只有两个人可以选择,一个是四阿哥奕詝,也就是咸丰;另一个是六阿哥,也就是清宫剧中经常出现的角色恭亲王奕訢。  竞争对手奕詝和奕訢的关系非常亲:奕詝生母早逝,奕訢的母亲静贵妃是奕詝的养母。 要论文韬或是武略,奕訢都要比奕詝强。但是,才能并不是继承 皇位的唯一条件。   首先,奕詝的起点比奕訢高。奕詝的生母就是道光的皇后,正史载为暴毙,小道消息是得罪了宫中的权威人士太后被逼自尽,道光是个孝顺孩子,不敢对太后怎么样,只能在心里偷偷怀念他的皇后,怀念的最好方式就是对皇后留下的儿子好。   但光靠母亲留下的恩泽还不保险,揣摩人心的阴谋诡计往往更管用,各方面均逊于弟弟的奕詝依照老师杜受田之计——藏拙示仁、藏 拙示孝,以动人的演技成功演绎出“仁孝”二字的“精髓”,成功捕 获道光的龙心,得到皇位,成为清朝第九任皇帝。
  咸丰好不容易上位,但上位之后的他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权力带来的快感,老天就送给他两个绝大的考验,这两个考验就是前文说过的袁小四出生之时咸丰正被架在火上烤的原因。   第一个考验是太平天国起义,这事儿原因比较复杂,后面再讲。   第二个考验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来根据《南京条约》,洋人有权入五口定居和做生意,但由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人和广州人民打过架,所以广州人民便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入城斗争”,阻止英国人入城。   当时广州的最高长官两广总督应付英国人的办法就是拖,表面上跟英国人说这事我们一定处理,背地里却怂恿广州人民继续斗争。当时英国人也没准备继续打仗,于是掉头就走了,这事儿就这么拖了下来,这一拖就是十二年。   别看英国人似乎被糊弄过去了,其实英国人心中积怨已深,一忍 再忍只是为等一个借题发挥的机会而已。   机会终于来了。
  1854年,英国人援引《中美望厦条约》里的“十二年修约”条文 以及虎门条约中的“最惠国待遇”,要求修改《中英南京条约》,取 更多的特权和利益。   其实英国人的要求是野蛮的、是毫无道理的,《虎门条约》中的“最惠国待遇”根本不包括“修约”这一项。这种问题只要清朝援引几条国际法就可以令英国人哑口无言,偏偏清朝闭关锁国又狂妄自大,举国上下竟无人懂法,而这种愚昧无知 正是英国人要利用的。   法国人一看,英国人要修我也要修,于是也要修改中法《黄埔条约》。   英、法的要求让咸丰觉得自尊很受伤,所以他送给英、法两个 字:不行!   知识给人以力量,愚昧也给人以力量。咸丰之所以会这么拽,就是因为愚昧给了他和他的大臣们以力量。宅在紫禁城里的他们还以为 大清国世界第一,根本不知道科技这个玩意儿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以为英国最多只是在大清屁股后面多追了几步而已。至于第一次鸦片 战争失败,那只是一次巧合,胜败乃兵家常事也。   咸丰的态度让英国人和法国人气急败坏,太平天国这种农民起义你们都没有摆平,居然还不肯给我们一个痛快话,那我们就只有自己动手了!
  谈崩之后,英、法两国很快做好了开战的心理准备。但他们还缺少两样东西。   一是士兵,英法联军此刻正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猛揍俄国人,抽不开身。   二是开战的借口。很快,士兵和借口都有了。  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结束,英法联军大败俄国人。同年,大清帝国也发生了两件事情——与英国人有关的“亚罗号 事件”、与法国人有关的“西林教案”(天主教传教士马神父在广西 被杀)。  至于事件真相如何,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两件事给英法找到了师出有名的直接借口。本来英法还想拉上美国一起出兵的,可美国人说自己国内经济低迷,政局不稳,南北内战山雨欲来,出兵一事实是有心无力。不过他们可以给予口头支持,从外交上威胁大清国,还让英法记得打赢之后 别忘了叫上他们一起修约。  美国人的话也不全是托词,由生产过剩引起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马上就要在美国爆发,更要命的是,一场以“解放奴隶”为主题 的南北战争也在酝酿之中。好在破而后立,美国于南北内战结束后就 此踏上快速发展之路。当然了,这是后话。   虽说美国人不够意思,但箭在弦上的英、法两国是不可能放弃出兵的。 1856年年底,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窝囊废 ”咸丰  战争的进程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如出一辙,清政府因愚蠢自大而被列强欺上门来——被揍——签不平等条约——皇帝好面子不肯执行 ——再被揍——签更加不平等的条约。   战争开打后,清朝虽有死节之臣,也有忠勇之兵,可打死一名联 军士兵平均下来要牺牲五百名清军,这仗还怎么打。 联军从广州出发,势如破竹,一路北上,于1858年仲夏,轻松秒杀清军火力最强的天津大沽炮台,兵锋直指北京。   按照正常规律,在敌人即将打进北京的时候,清朝皇帝都会认怂签约。咸丰也不例外,咸丰跟列强签的是《天津条约》。  条约签订后,咸丰却后悔了。他不是因为巨额的赔款和失去的一系列主权后悔,而是另有原因。根据《天津条约》,接下来外国大使要进京换约(修约)及建立使馆。但英法为避免当年的“跪拜礼”问题重现,特在《天津条约》 中注明:外使可行西礼。也就是说,洋人见咸丰不会三跪九叩。这让 当自己是“天下共主”的咸丰相当不爽。   怎么咸丰还纠结于上国的那一套虚妄礼节?他爸爸道光不就因为此事挨过揍吗,他怎么如此不长记性?   一来清朝皇帝向来如此自大,二来咸丰也有点被惯坏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的十年里,几个小属国依旧来北京朝贡,像朝鲜几乎年年来,越南和泰国隔三岔五来一次。这些小国对大清帝国的敬畏感给了咸丰信心,所以咸丰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自己“万国来朝的皇者尊严”受损。
  于是咸丰派人告诉联军:换约没问题,但你们必须得按藩属国朝贡的仪式入京!   战败者哪有发言权,联军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咸丰的无理要求:我们不会接受任何贬低使节身份的接见仪式,为保证这一点,我们要派军队随行保护。   咸丰心想,既然好说不行,那就来阴的吧。  遂指示前线将领僧格林沁:洋人不是想带兵进京吗,你给我趁机教训一下他们。记得悄悄击之,只说是乡勇,不是官兵。   英法联军根本不在乎咸丰的小动作,他们压根就没把清军放在眼里,因为他们当蒙古郡王僧格林沁调教出来的蒙古骑兵还是之前遭遇的腐败军。但这一次,他们可是大错特错,僧格林沁此人还是有几分真本事的,他是清军那边唯一拿得出手的将领。   僧格林沁牢记咸丰的最高指示,很好地利用了英法联军的轻敌之心、地利和人数优势,真在天津大沽口一带把英国人和法国人给揍了一顿。英法联军因此退出天津待援。  据比较靠谱的史料记载,此战清军毙敌近百,是两次鸦片战争中清军所打的唯一一场胜仗。   胜利的消息传回帝都,北京顿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咸丰也趁此机 会宣布《天津条约》作废。
  精彩  
  英法大败,丢了这么大的人,哪能甘心。况且由美国引发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此刻也绵延到了英国和法国,两国国内经济形势持续走低,就冲打赢清军之后的战争赔款和商业利益可以找补国内不景气的经济,英法也得增兵再战。  所以还没等咸丰重新摆起上国的谱,英法联军就已卷土重来。  英法联军这一次没给僧格林沁机会,一路打到北京远郊通州附近。帝都面临陷落危机,发现事态不妙的咸丰再一次展现了他的“机敏”。  他决定收回说过的话:别打了!我们投降,《天津条约》有效。  但英法怎会如此便宜地放过咸丰:停战可以,但《天津条约》不够赔付我们的损失,一切条件都要重新谈!   英法一强硬,咸丰就彻底没了脾气。接下来,双方派出代表在通州谈判。可谈来谈去,双方在进京的礼节问题上还是没有谈妥。洋人坚持要带兵进京,至于下跪行礼的事 情让咸丰想都别想!   得知谈判结果不理想的咸丰,当即被气得七窍冒烟,愤怒之下的 他又想到一个“妙计”:绑架。   僧格林沁,你把对方的谈判使团给我抓起来,咱们以这些人质为砝码,好与英法谈判。 僧格林沁是个擅长贯彻领导意图的好下属,执行力非常强,当即出兵虏获以巴夏礼为首的英法使团一行三十九人,全给投进了大狱,有没有上老虎凳和灌辣椒水不好说,反正后来活着回国的人不多。   袭击使团,国际法之大忌!  英法联军立刻展开报复,咸丰以人质要挟英法的计划彻底破产。
  道光一生勤政图治但鲜有作为;貌似平庸却频断要务;乾纲独断但又不乏集思广益;不拘一格重用贤能,却也大用佞臣;力行节俭反而被后世取笑为抠门吝啬。他资质一般,却不甘于现状;对王朝的没落无力回天,但又以精卫填海般的毅力与勇气去对抗宿命,让人们在感叹的同时又深感无奈。   他是一个多层次、多面的普通人,只不过他的职业是皇帝。他虽然尽心尽力了,却无法避免命运的失败,这种失败对国家也是一种伤害。  军事是政治和经济的延伸,楼主对鸦片战争的叙述到位,对林则徐和道光的评价很公允。  
  叙事连贯,逻辑清晰,态度客观,文字简练,风格有趣,好贴!  
  既然来了,就顶下吧,楼主要一直更新哦
  睡前膜拜一次  
  @飞云流袖
23:03:06  睡前膜拜一次  —————————————  佩服  
  中国人习惯上把第一次中英战争称为“鸦片战争”,但实际上这场战事的起因绝对不是什么“英国为了倾销鸦片”。当时世界范围内吸食鸦片基本都是合法的(例如英美都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立法限制毒品)  
  鸦片战争的直接导火索当然是鸦片,这与乾隆皇帝也并非毫无关系。   事实上,早代唐代,中国人就已经接触到这种药物。不过,在清代中期以前,鸦片从来没有成为人类之害,因为截止那时,人们吃鸦片只有两种方式,一是整个吞食,二是掺上其他药品,煎汤喝掉。这两种方法都不容易使人上瘾。   鸦片成为一种令人难于抗拒的毒品,是从爪哇、苏门答腊一带发明用枪管灼火吸食鸦片的方法开始的。清代初年,荷兰人把这种吸法传入中国。从此,鸦片在中国蔓延速度明显加快。早在雍正年间,鸦片成瘾就已经引起了皇帝的注意。雍正皇帝在1729年颁布圣旨,禁止开鸦片馆。不过,由于中国本土种植鸦片极少,加以直至雍正末年中国每年只进口鸦片三百箱,所以在清代中期以前,鸦片从来没有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鸦片真正成为中国的威胁,是在乾隆年间。   如前所述,在中英贸易中,由于英国人的商品在中国打不开销路,英国人只能用白银换取中国的茶叶。从18世纪中叶起,白银占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输出货值的90%。因此中国在中英贸易中的顺差是惊人的。连年不断的巨大顺差使得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据统计,在年间,从欧洲运往中国和美洲运往中国的白银约17000万两。   然而,世界上白银产量毕竟是有限的。中国对白银的惊人胃口导致美洲很多银矿面临枯竭。白银的短缺使其他欧洲国家逐渐退出对华贸易。英国人也心急如焚,急于找到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办法。  
  病急乱投医,他们想到了鸦片。   在利润的驱动下,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高级职员华生上校(ColonelWatson)正式提出了在印度大面积种植鸦片,然后卖给中国人,用来交换中国茶叶的计划。1773年,也就是乾隆三十八年,这项计划得到批准并开始实施。当然,乾隆对此一无所知。  
  当然,对这种坑人的买卖,英国人也心存忐忑。一开始,他们把这桩罪恶的生意当成救急措施,并没有打算长期进行下去。他们还是寄希望于中英高层接触,使中国打开市场,这样他们就可以不必依赖这种非法的勾当。但是马戛尔尼出使的失败使他们的希望破灭了。东印度公司一不做二不休,又进一步垄断了鸦片的制造权,扩大了在印度的鸦片种植面积。马戛尔尼使团失败后,鸦片贸易数量迅速上升。  
  热血倾城
  mark  
  楼主周末停更?
  楼主继续啊,非常关注  
  看来今天木有更新咯  
  慈禧、曾国藩该出场了吧。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深处的民国3 mobi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