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孩在健身区玩,另一个小孩在玩惯性矩椅的时候,惯性矩椅底下的杆碰摔了另一个

&&&&&&&&& & 正文
社区健身器易伤童 家长需在旁指导
  一个4岁的小女孩,在玩小区健身器里的坐蹬器时,腿没有撑住,人直接撞到柱子上,导致会阴部,尿道断裂。所幸经过尿道修复术后康复,骨科宋宝健医生现在回想起这个病例来,还十分紧张:“当时就怕会影响到小女孩的生育功能,幸好没事。”
  宋宝健说,夏天穿得少、户外活动又多,因玩小区健身器而受伤的病例明显增多,一个月差不多三四十例。这还不包括就诊时没有说明受伤原因的,实际受伤数目可能更高。
  孩子们在健身器上“大显神通”
  6月2日下午5点20分,记者路过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小区的户外健身区时,五六个小孩正在这里“大显神通”。
  在名为“跑步机”的健身器械上,一个5岁大的孩子正撒欢地跑着,“我们都叫它飞腿轮!”记者试了试,这种机器下边是一排非常滑的滚轴,跑时必须用手扶住。还有个小孩蹲在旁边摸快速旋转的铁轴。
  跑了两下,这个孩子又奔向了旁边的“肩关节康复器”,那里悬空吊着四五个同伴。这种器械由4个带把手的活动轮子组成,现在则成了孩子的吊环。旁边站着个不到三岁的男孩,眼巴巴地看着大哥哥们。
  正看着,旁边传来“啪”的一声,吓了记者一跳,原来一个孩子坐在“坐蹬器”上,腿没撑住,铁椅直接撞在了凳子上,好在那个小孩及时用手扶住。旁边两个“健步机”上,小朋友看着摄影记者在拍照,竟然把手松开,一晃一悠,吓得记者连忙上前扶住。“孩子跑得太快,我根本管不住”,旁边椅子上坐着的老太太对记者说。
  手和膝关节最常见
  记者采访了一些家长,他们都很担心这些健身器材的安全问题,但是又无可奈何――孩子们本来就没地儿玩,硬拦着也拦不住,只能尽可能地在旁边做好保护工作。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无限小区的郭女士是受访家长中惟一一个坚决不让宝贝女儿碰这些健身器的,因为自己小区里曾经有一个小男孩从“转腰器”上摔下来过。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的赵纪生也说,学校家属区健身的地方经常有孩子摔伤,家长盯着还好,如果没人看着,追逐嬉戏中磕伤碰伤时有发生。
  北京儿童医院创伤骨科主任王强说,在小区健身器上受伤的孩子中,手骨折和膝关节骨折最为常见,玩漫步机、单双杠等最容易受伤。北京儿童医院创伤骨科宋宝健说,稍一疏忽,这些坚硬的钢铁就会变成了伤童的利器,手夹伤、磕伤都算轻的,严重的还会造成手部骨折、以及生殖器损伤。
${FDPageBreak}
&  受损的健身器更伤孩子
  更令人担心的是,在一些社区,健身器械普遍“缺胳膊少腿”。
  在位于北京南三环的康泽园小区,10个健身器材竟然没有一个是好的。漫步机变成“单腿”,固定螺丝早已没有,成了可以挪动的“移动漫步机”。跷跷板也已面目全非,呈扭曲状。转腰器则非常的不平,记者站在上边险些摔倒。
  记者观察到,绝大部分健身器材下边都没有沙地、橡胶等缓冲垫。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的黄光民称,健身器材通常由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由体彩出资,但器材的维护是由所在小区管的。由于这些器械大部分是为成人设计的,因此没有设置缓冲垫。
  但这些奇形怪状的健身器材似乎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记者看到一个小孩子竟然在甩脚的漫步机上睡觉,而原本坐两个人的跷跷板也爬上了四五个孩子。
  ■最容易伤童的健身器:
  漫步机
  危险指数:*****
  上榜理由:漫步机一经快速走动起来,惯性很大,不易控制,再加上有些孩子喜欢双脚同向甩动,整个身子都飞了起来,可能使大腿根部、肩部拉伤,以及腰部。另外有些孩子等不及漫步机停下来,就着急往下跳,也容易造成摔伤和扭伤。
  特别提醒:家长最好在旁边看护,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一是让孩子保持运动协调,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另外就是告诉孩子,让漫步机慢慢停下来。
  单双杠
  危险指数:****
  上榜理由:很多孩子喜欢在单双杠上表演惊险动作,比如倒挂金钩、荡秋千,甚至吃东西,说笑打闹。不仅容易掉下来,而且往往上去容易下来难,有些孩子就直接往下跳,容易崴脚,甚至骨折。
  特别提醒:家长除了告诫孩子不要尝试危险动作,也要教给他们一些自我保护措施,比如从单双杠上下来时尽量滑不是跳。如果往下跳,必须注意姿势,应该前脚掌先着地,然后是整个脚掌,而且腿部保持微微下蹲的姿势。
  转腰器
  危险指数:***
  上榜理由:转腰器本身并不危险,但孩子却喜欢另类玩法:不扶把手,站在转盘上转圈,稍不注意就可能被转出去,轻则摔在地上,重则头磕在转腰器的柱子上。
  特别提醒:家长要告诉孩子,玩时双手一定要扶稳把手,保持平衡。
(责任编辑:方徽雯 )
相关推荐:
请文明发言,发广告将被屏蔽IP
所有孩子都无法抗拒糖果的诱惑。你家的孩子爱吃糖吗?吃完糖是不是也喜欢玩玩具...
[]吃得好动得少可致肠癌 远离肠癌多吃些鸡肉
[]冬至养生遵循科学之道 如何强身健体呢
[]女人养生要知道 6种女性群体不能吃避孕药警惕三种社区健身器伤孩子
主办:达州日报社 总编辑:何文均  本网分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警惕三种社区健身器伤孩子
    一个4岁的小女孩,在玩小区健身器里的坐蹬器时,腿没有撑住,人直接撞到柱子上,导致会阴部出血,尿道断裂。
    所幸经过尿道修复术后康复,北京儿童医院创伤骨科宋宝健医生现在回想起这个病例来,还十分紧张:“当时就怕会影响到小女孩的生育功能,幸好没事。”
    宋宝健说,夏天穿得少、户外活动又
多,因玩小区健身器而受伤的病例明显增多,一个月差不多三四十例。这还不包括就诊时没有说明受伤原因的,实际受伤数目可能更高。
    孩子们在健身器上“大显神通”
    6月2日下午5点20分,记者路过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小区的户外健身区时,五六个小孩正在这里“大显神通”。
    在名为“跑步机”的健身器械上,一个5岁大的孩子正撒欢地跑着,“我们都叫它飞腿轮!”记者试了试,这种机器下边是一排非常滑的滚轴,跑时必须用手扶住。还有个小孩蹲在旁边摸快速旋转的铁轴。
    跑了两下,这个孩子又奔向了旁边的“肩关节康复器”,那里悬空吊着四五个同伴。这种器械由4个带把手的活动轮子组成,现在则成了孩子的吊环。旁边站着个不到三岁的男孩,眼巴巴地看着大哥哥们。
    正看着,旁边传来“啪”的一声,吓了记者一跳,原来一个孩子坐在“坐蹬器”上,腿没撑住,铁椅直接撞在了凳子上,好在那个小孩及时用手扶住。旁边两个“健步机”上,小朋友看着摄影记者在拍照,竟然把手松开,一晃一悠,吓得记者连忙上前扶住。“孩子跑得太快,我根本管不住”,旁边椅子上坐着的老太太对记者说。
    手和膝关节骨折最常见
    记者采访了一些家长,他们都很担心这些健身器材的安全问题,但是又无可奈何――孩子们本来就没地儿玩,硬拦着也拦不住,只能尽可能地在旁边做好保护工作。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无限小区的郭女士是受访家长中惟一一个坚决不让宝贝女儿碰这些健身器的,因为自己小区里曾经有一个小男孩从“转腰器”上摔下来过。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的赵纪生也说,学校家属区健身的地方经常有孩子摔伤,家长盯着还好,如果没人看着,追逐嬉戏中磕伤碰伤时有发生。
    北京儿童医院创伤骨科主任王强说,在小区健身器上受伤的孩子中,手骨折和膝关节骨折最为常见,玩漫步机、单双杠等最容易受伤。北京儿童医院创伤骨科宋宝健说,稍一疏忽,这些坚硬的钢铁就会变成了伤童的利器,手夹伤、磕伤都算轻的,严重的还会造成手部骨折、脑震荡以及生殖器损伤。
    受损的健身器更伤孩子
    更令人担心的是,在一些社区,健身器械普遍“缺胳膊少腿”。
    在位于北京南三环的康泽园小区,10个健身器材竟然没有一个是好的。漫步机变成“单腿”,固定螺丝早已没有,成了可以挪动的“移动漫步机”。跷跷板也已面目全非,呈扭曲状。转腰器则非常的不平,记者站在上边险些摔倒。
    记者观察到,绝大部分健身器材下边都没有沙地、橡胶等缓冲垫。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的黄光民称,健身器材通常由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由体彩出资,但器材的维护是由所在小区管的。由于这些器械大部分是为成人设计的,因此没有设置缓冲垫。
    但这些奇形怪状的健身器材似乎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记者看到一个小孩子竟然在甩脚的漫步机上睡觉,而原本坐两个人的跷跷板也爬上了四五个孩子。
    最容易伤童的健身器:
    漫步机
    危险指数:
    上榜理由:漫步机一经快速走动起来,惯性很大,不易控制,再加上有些孩子喜欢双脚同向甩动,整个身子都飞了起来,可能使大腿根部、肩部拉伤,以及腰部扭伤。另外有些孩子等不及漫步机停下来,就着急往下跳,也容易造成摔伤和扭伤。
    特别提醒:家长最好在旁边看护,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一是让孩子保持运动协调,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另外就是告诉孩子,让漫步机慢慢停下来。
    单双杠
    危险指数:
    上榜理由:很多孩子喜欢在单双杠上表演惊险动作,比如倒挂金钩、荡秋千,甚至吃东西,说笑打闹。不仅容易掉下来,而且往往上去容易下来难,有些孩子就直接往下跳,容易崴脚,甚至骨折。
    特别提醒:家长除了告诫孩子不要尝试危险动作,也要教给他们一些自我保护措施,比如从单双杠上下来时尽量滑不是跳。如果往下跳,必须注意姿势,应该前脚掌先着地,然后是整个脚掌,而且腿部保持微微下蹲的姿势。
    转腰器
    危险指数:
    上榜理由:转腰器本身并不危险,但孩子却喜欢另类玩法:不扶把手,站在转盘上转圈,稍不注意就可能被转出去,轻则摔在地上,重则头磕在转腰器的柱子上。
    特别提醒:家长要告诉孩子,玩时双手一定要扶稳把手,保持平衡。
    点评专家:北京市科学健身讲师团秘书长 赵之心 (杨绪军 赵晴晴)
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 关 新 闻
 发 表 评 论
请你发表评论,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
| Copyright &
all rights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 晚报热线:
本站热线:
客服QQ: 新闻QQ: 新闻投稿邮箱: 图片投稿邮箱:
公安备案号: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人警惕:社区健身器会伤宝宝
摘要:  一个4岁的小女孩,在玩小区健身器里的坐蹬器时,腿没有撑住,人直接撞到柱子上,导致会阴部出血,尿道断裂。
所幸经过尿道修复术后康复,北京儿童医院创伤骨科宋宝健医生现
  一个4岁的小女孩,在玩小区健身器里的坐蹬器时,腿没有撑住,人直接撞到柱子上,导致会阴部出血,尿道断裂。
&&&&&&& 所幸经过尿道修复术后康复,北京儿童医院创伤骨科宋宝健医生现在回想起这个病例来,还十分紧张:&当时就怕会影响到小女孩的生育功能,幸好没事。&
&&&&&&& 警惕孩子们在健身器上&大显神通&
&&&&&&& 记者曾路过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小区的户外健身区时,五六个小孩正在这里&大显神通&。
&&&&&&& 在名为&跑步机&的健身器械上,一个5岁大的孩子正撒欢地跑着,&我们都叫它飞腿轮!&记者试了试,这种机器下边是一排非常滑的滚轴,跑时必须用手扶住。还有个小孩蹲在旁边摸快速旋转的铁轴。
&&&&&&& 跑了两下,这个孩子又奔向了旁边的&肩关节康复器&,那里悬空吊着四五个同伴。这种器械由4个带把手的活动轮子组成,现在则成了孩子的吊环。旁边站着个不到三岁的男孩,眼巴巴地看着大哥哥们。
&&&&&&& 正看着,旁边传来&啪&的一声,吓了记者一跳,原来一个孩子坐在&坐蹬器&上,腿没撑住,铁椅直接撞在了凳子上,好在那个小孩及时用手扶住。旁边两个&健步机&上,小朋友看着摄影记者在拍照,竟然把手松开,一晃一悠,吓得记者连忙上前扶住。&孩子跑得太快,我根本管不住&,旁边椅子上坐着的老太太对记者说。
&&&&&&& 手和膝关节骨折最常见
&&&&&&& 很多家长都很担心健身器材的安全问题,但是又无可奈何&&孩子们本来就没地儿玩,硬拦着也拦不住,只能尽可能地在旁边做好保护工作。
&&&&&&&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无限小区的郭女士是受访家长中惟一一个坚决不让宝贝女儿碰这些健身器的,因为自己小区里曾经有一个小男孩从&转腰器&上摔下来过。
&&&&&&&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的赵纪生也说,学校家属区健身的地方经常有孩子摔伤,家长盯着还好,如果没人看着,追逐嬉戏中磕伤碰伤时有发生。
&&&&&&& 北京儿童医院创伤骨科主任王强说,在小区健身器上受伤的孩子中,手骨折和膝关节骨折最为常见,玩漫步机、单双杠等最容易受伤。北京儿童医院创伤骨科宋宝健说,稍一疏忽,这些坚硬的钢铁就会变成了伤童的利器,手夹伤、磕伤都算轻的,严重的还会造成手部骨折、脑震荡以及生殖器损伤。 [!--empirenews.page--]
&&&&&&& 受损的健身器更伤孩子
&&&&&&& 更令人担心的是,在一些社区,健身器械普遍&缺胳膊少腿&。
&&&&&&& 在位于北京南三环的康泽园小区,10个健身器材竟然没有一个是好的。漫步机变成&单腿&,固定螺丝早已没有,成了可以挪动的&移动漫步机&。跷跷板也已面目全非,呈扭曲状。转腰器则非常的不平,记者站在上边险些摔倒。
&&&&&&& 记者观察到,绝大部分健身器材下边都没有沙地、橡胶等缓冲垫。
&&&&&&&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的黄光民称,健身器材通常由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由体彩出资,但器材的维护是由所在小区管的。这些器械大部分是为成人设计的,因此没有设置缓冲垫。
&&&&&&& 但这些奇形怪状的健身器材似乎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记者看到一个小孩子竟然在甩脚的漫步机上睡觉,而原本坐两个人的跷跷板也爬上了四五个孩子。[!--empirenews.page--]
&&&&&&& 最容易伤童的健身器:
&&&&&&& 漫步机
&&&&&&& 危险指数:*****
&&&&&&& 上榜理由:漫步机一经快速走动起来,惯性很大,不易控制,再加上有些孩子喜欢双脚同向甩动,整个身子都飞了起来,可能使大腿根部、肩部拉伤,以及腰部扭伤。另外有些孩子等不及漫步机停下来,就着急往下跳,也容易造成摔伤和扭伤。
&&&&&&& 特别提醒:家长最好在旁边看护,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一是让孩子保持运动协调,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另外就是告诉孩子,让漫步机慢慢停下来。
&&&&&&& 单双杠
&&&&&&& 危险指数:****
&&&&&&& 上榜理由:很多孩子喜欢在单双杠上表演惊险动作,比如倒挂金钩、荡秋千,甚至吃东西,说笑打闹。不仅容易掉下来,而且往往上去容易下来难,有些孩子就直接往下跳,容易崴脚,甚至骨折。
&&&&&&& 特别提醒:家长除了告诫孩子不要尝试危险动作,也要教给他们一些自我保护措施,比如从单双杠上下来时尽量滑不是跳。如果往下跳,必须注意姿势,应该前脚掌先着地,然后是整个脚掌,而且腿部保持微微下蹲的姿势。
&&&&&&& 转腰器
&&&&&&& 危险指数:***
&&&&&&& 上榜理由:转腰器本身并不危险,但孩子却喜欢另类玩法:不扶把手,站在转盘上转圈,稍不注意就可能被转出去,轻则摔在地上,重则头磕在转腰器的柱子上。
&&&&&&& 特别提醒:家长要告诉孩子,玩时双手一定要扶稳把手,保持平衡。
相关热词搜索:
活动时间:1月4日—— 1月19日亚心网女性频道
&| &| &| &| &| &| &| &| &| &| &| &| &| &| &|
最容易伤童的三种社区健身器
一个4岁的小女孩,在玩小区健身器里的坐蹬器时,腿没有撑住,人直接撞到柱子上,导致会阴部出血,尿道断裂。
所幸经过尿道修复术后康复,北京儿童医院创伤骨科宋宝健医生现在回想起这个病例来,还十分紧张:“当时就怕会影响到小女孩的生育功能,幸好没事。”
宋宝健说,夏天穿得少、户外活动又多,因玩小区健身器而受伤的病例明显增多,一个月差不多三四十例。这还不包括就诊时没有说明受伤原因的,实际受伤数目可能更高。
孩子们在健身器上“大显神通”
6月2日下午5点20分,记者路过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小区的户外健身区时,五六个小孩正在这里“大显神通”。
在名为“跑步机”的健身器械上,一个5岁大的孩子正撒欢地跑着,“我们都叫它飞腿轮!”记者试了试,这种机器下边是一排非常滑的滚轴,跑时必须用手扶住。还有个小孩蹲在旁边摸快速旋转的铁轴。
跑了两下,这个孩子又奔向了旁边的“肩关节康复器”,那里悬空吊着四五个同伴。这种器械由4个带把手的活动轮子组成,现在则成了孩子的吊环。旁边站着个不到三岁的男孩,眼巴巴地看着大哥哥们。
正看着,旁边传来“啪”的一声,吓了记者一跳,原来一个孩子坐在“坐蹬器”上,腿没撑住,铁椅直接撞在了凳子上,好在那个小孩及时用手扶住。旁边两个“健步机”上,小朋友看着摄影记者在拍照,竟然把手松开,一晃一悠,吓得记者连忙上前扶住。“孩子跑得太快,我根本管不住”,旁边椅子上坐着的老太太对记者说。
手和膝关节骨折最常见
记者采访了一些家长,他们都很担心这些健身器材的安全问题,但是又无可奈何——孩子们本来就没地儿玩,硬拦着也拦不住,只能尽可能地在旁边做好保护工作。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无限小区的郭女士是受访家长中惟一一个坚决不让宝贝女儿碰这些健身器的,因为自己小区里曾经有一个小男孩从“转腰器”上摔下来过。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的赵纪生也说,学校家属区健身的地方经常有孩子摔伤,家长盯着还好,如果没人看着,追逐嬉戏中磕伤碰伤时有发生。
北京儿童医院创伤骨科主任王强说,在小区健身器上受伤的孩子中,手骨折和膝关节骨折最为常见,玩漫步机、单双杠等最容易受伤。北京儿童医院创伤骨科宋宝健说,稍一疏忽,这些坚硬的钢铁就会变成了伤童的利器,手夹伤、磕伤都算轻的,严重的还会造成手部骨折、脑震荡以及生殖器损伤。
受损的健身器更伤孩子
更令人担心的是,在一些社区,健身器械普遍“缺胳膊少腿”。
在位于北京南三环的康泽园小区,10个健身器材竟然没有一个是好的。漫步机变成“单腿”,固定螺丝早已没有,成了可以挪动的“移动漫步机”。跷跷板也已面目全非,呈扭曲状。转腰器则非常的不平,记者站在上边险些摔倒。
记者观察到,绝大部分健身器材下边都没有沙地、橡胶等缓冲垫。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的黄光民称,健身器材通常由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由体彩出资,但器材的维护是由所在小区管的。由于这些器械大部分是为成人设计的,因此没有设置缓冲垫。
但这些奇形怪状的健身器材似乎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记者看到一个小孩子竟然在甩脚的漫步机上睡觉,而原本坐两个人的跷跷板也爬上了四五个孩子。
■最容易伤童的健身器:
危险指数:*****
上榜理由:漫步机一经快速走动起来,惯性很大,不易控制,再加上有些孩子喜欢双脚同向甩动,整个身子都飞了起来,可能使大腿根部、肩部拉伤,以及腰部扭伤。另外有些孩子等不及漫步机停下来,就着急往下跳,也容易造成摔伤和扭伤。
特别提醒:家长最好在旁边看护,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一是让孩子保持运动协调,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另外就是告诉孩子,让漫步机慢慢停下来。
危险指数:****
上榜理由:很多孩子喜欢在单双杠上表演惊险动作,比如倒挂金钩、荡秋千,甚至吃东西,说笑打闹。不仅容易掉下来,而且往往上去容易下来难,有些孩子就直接往下跳,容易崴脚,甚至骨折。
特别提醒:家长除了告诫孩子不要尝试危险动作,也要教给他们一些自我保护措施,比如从单双杠上下来时尽量滑不是跳。如果往下跳,必须注意姿势,应该前脚掌先着地,然后是整个脚掌,而且腿部保持微微下蹲的姿势。
危险指数:***
上榜理由:转腰器本身并不危险,但孩子却喜欢另类玩法:不扶把手,站在转盘上转圈,稍不注意就可能被转出去,轻则摔在地上,重则头磕在转腰器的柱子上。
特别提醒:家长要告诉孩子,玩时双手一定要扶稳把手,保持平衡。
点评专家:北京市科学健身讲师团秘书长 赵之心
快速分享:
··········
············
每日热点资讯
·······
&┊&&┊&&┊&&┊&&┊&&┊&&┊&&┊&&┊&宜春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
警惕三种社区健身器伤孩子
发布时间:
&来源: 健康时报
    一个4岁的小女孩,在玩小区健身器里的坐蹬器时,腿没有撑住,人直接撞到柱子上,导致会阴部出血,尿道断裂。
    所幸经过尿道修复术后康复,北京儿童医院创伤骨科宋宝健医生现在回想起这个病例来,还十分紧张:“当时就怕会影响到小女孩的生育功能,幸好没事。”
    宋宝健说,夏天穿得少、户外活动又多,因玩小区健身器而受伤的病例明显增多,一个月差不多三四十例。这还不包括就诊时没有说明受伤原因的,实际受伤数目可能更高。
    孩子们在健身器上“大显神通”
    6月2日下午5点20分,记者路过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小区的户外健身区时,五六个小孩正在这里“大显神通”。
    在名为“跑步机”的健身器械上,一个5岁大的孩子正撒欢地跑着,“我们都叫它飞腿轮!”记者试了试,这种机器下边是一排非常滑的滚轴,跑时必须用手扶住。还有个小孩蹲在旁边摸快速旋转的铁轴。
    跑了两下,这个孩子又奔向了旁边的“肩关节康复器”,那里悬空吊着四五个同伴。这种器械由4个带把手的活动轮子组成,现在则成了孩子的吊环。旁边站着个不到三岁的男孩,眼巴巴地看着大哥哥们。
    正看着,旁边传来“啪”的一声,吓了记者一跳,原来一个孩子坐在“坐蹬器”上,腿没撑住,铁椅直接撞在了凳子上,好在那个小孩及时用手扶住。旁边两个“健步机”上,小朋友看着摄影记者在拍照,竟然把手松开,一晃一悠,吓得记者连忙上前扶住。“孩子跑得太快,我根本管不住”,旁边椅子上坐着的老太太对记者说。
    手和膝关节骨折最常见
    记者采访了一些家长,他们都很担心这些健身器材的安全问题,但是又无可奈何——孩子们本来就没地儿玩,硬拦着也拦不住,只能尽可能地在旁边做好保护工作。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无限小区的郭女士是受访家长中惟一一个坚决不让宝贝女儿碰这些健身器的,因为自己小区里曾经有一个小男孩从“转腰器”上摔下来过。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的赵纪生也说,学校家属区健身的地方经常有孩子摔伤,家长盯着还好,如果没人看着,追逐嬉戏中磕伤碰伤时有发生。
    北京儿童医院创伤骨科主任王强说,在小区健身器上受伤的孩子中,手骨折和膝关节骨折最为常见,玩漫步机、单双杠等最容易受伤。北京儿童医院创伤骨科宋宝健说,稍一疏忽,这些坚硬的钢铁就会变成了伤童的利器,手夹伤、磕伤都算轻的,严重的还会造成手部骨折、脑震荡以及生殖器损伤。
    受损的健身器更伤孩子
    更令人担心的是,在一些社区,健身器械普遍“缺胳膊少腿”。
    在位于北京南三环的康泽园小区,10个健身器材竟然没有一个是好的。漫步机变成“单腿”,固定螺丝早已没有,成了可以挪动的“移动漫步机”。跷跷板也已面目全非,呈扭曲状。转腰器则非常的不平,记者站在上边险些摔倒。
    记者观察到,绝大部分健身器材下边都没有沙地、橡胶等缓冲垫。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的黄光民称,健身器材通常由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由体彩出资,但器材的维护是由所在小区管的。由于这些器械大部分是为成人设计的,因此没有设置缓冲垫。
    但这些奇形怪状的健身器材似乎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记者看到一个小孩子竟然在甩脚的漫步机上睡觉,而原本坐两个人的跷跷板也爬上了四五个孩子。
    最容易伤童的健身器:
    漫步机
    危险指数:*****
    上榜理由:漫步机一经快速走动起来,惯性很大,不易控制,再加上有些孩子喜欢双脚同向甩动,整个身子都飞了起来,可能使大腿根部、肩部拉伤,以及腰部扭伤。另外有些孩子等不及漫步机停下来,就着急往下跳,也容易造成摔伤和扭伤。
    特别提醒:家长最好在旁边看护,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一是让孩子保持运动协调,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另外就是告诉孩子,让漫步机慢慢停下来。
    单双杠
    危险指数:****
    上榜理由:很多孩子喜欢在单双杠上表演惊险动作,比如倒挂金钩、荡秋千,甚至吃东西,说笑打闹。不仅容易掉下来,而且往往上去容易下来难,有些孩子就直接往下跳,容易崴脚,甚至骨折。
    特别提醒:家长除了告诫孩子不要尝试危险动作,也要教给他们一些自我保护措施,比如从单双杠上下来时尽量滑不是跳。如果往下跳,必须注意姿势,应该前脚掌先着地,然后是整个脚掌,而且腿部保持微微下蹲的姿势。
    转腰器
    危险指数:***
    上榜理由:转腰器本身并不危险,但孩子却喜欢另类玩法:不扶把手,站在转盘上转圈,稍不注意就可能被转出去,轻则摔在地上,重则头磕在转腰器的柱子上。
    特别提醒:家长要告诉孩子,玩时双手一定要扶稳把手,保持平衡。
    点评专家:北京市科学健身讲师团秘书长 赵之心 (杨绪军 赵晴晴)
编辑:珊珊
&&&相关文章&
宜春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宜春新闻网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宜春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宜春日报、赣西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本网独家使用,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许可,不得从本网转载使用,违者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车座椅底下放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