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中,ceo与间谍为什么不能是一erpceo的个人总结

来自子话题:
商战2.2玩了4年,分享下经验,这个圈子蛮小的,可以加一些沙盘群,活跃的其实就固定几个人,以及推荐一个论坛,沙迷之家。 要玩得好,就要多做,去论文,群网赛蛮多的,有时间就去玩玩,提高自己实力的同时也能交到不少朋友。&br&题主的问题经营策略根据什么制定,其实很简单,规则,市场。 没有规则和市场,何谈方案。 所以任何方案都是基于规则和市场的,没有万能方案一说。&br&接下来分享一点自己的经验,看到的小伙伴能少走点弯路。&br&1.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个游戏预算非常非常重要,先做预算再操作&br&2.财务是核心 市场,生产,采购全是围绕着这个展开的
练好基本功&br&3.熟知电子沙盘的整个操作流程
每个阶段可以操作哪些(这个非常容易忽视,我曾经在省赛中就因为对退租的不熟悉操作导致小崩盘)&br&4.别太注重方案这种东西,基本看重的比赛,大家都是会穷举所有的方案,推下来能做(这里的能做是指可以做到第一,也侧面反应了第一条,一定要做预算,事先推方案)的肯定有好几套,然后胜负手在哪里? 临场微操和一点点运气(没错,就是运气,这个游戏玩得再精,也计算不透人心,特别是2,3年的广告)
&br&5.要完好沙盘 自身的基本功是第一,算清自己,采购,生产,财务,交货期是基础,然后进一步长短贷贴现组合的财务节流,预采购,转产的产能等等。
能算清自己就迈入沙盘这个游戏的高手行列了(这个一点不夸张,各种省赛来比赛也都是每个学校选出来的好手,但实际上基本功扎实,在自己这一块完全算清楚的很少,就算前三的选手也可能出现自己这块的小失误)
然后再进一步,就是算清对手。 间谍看研发看线看库存看采购,然后算清楚同产品竞争对手的产能(这个关系到选单和特殊年度的竟单会,没算清对手产能别想在竞单会上发挥,顶尖的沙盘团队能算清对手具体到每一季度的产能包括转产的变化)
做到这一步,已经是高手中的高手了,换句话说就是国赛一等有力竞争选手。
最后是沙盘的最高境界:控制对手,这个有点玄乎了,也是2届还是3届国赛冠军来我们这里讲课时说的。 通过选单会,特别是竞单会,用自己的举动去影响对手,干扰对手思维,迫使对方低价倾销产品甚至直接压库存。&br&基本玩精了,基本功扎实的情况下,胜负手就是两点
运气(开局的产品挤不挤,广告,这个比如你出35他36,你正好没单有脾气吗?)
微操(特别是前三年,在短时间内通过财务计算节省费用)
&br&其实沙盘好玩也正是因为这个,市场是不可控的,临场不确定性太大,考验瞬间计算能力,拿单的时候就30S-60S
你要快速判断这张单能不能拿(数量,交货期,如果做了预采购,那么多出来的数量能完成吗? 如果再考虑到转产和二级产品,比如P1-P4,P2-P5的规则,那瞬间计算量是相当大的,我是如果碰到需要靠二级产品转产增产能的单就投降了,也是我个人不能更进一步的原因,能力真的有限,脑子不够好使) 以及竞单会的违约竞单等等
&br&沙盘玩的就是市场,瞬间的判断力,而不是什么所谓的方案。 这个要切记,很多人都把重点放在方案上,这个绝对是走错路了的。&br&简单的总结了一下经验,关键还是&br&多做多反思!
这个游戏是一个悟道的过程,通过一次次比赛,能在比赛中发现自己性格的缺陷,然后改正。 这也是沙盘吸引我的一个地方,在比赛过程中,自己很多人性潜在的弱点都暴露出来了,之前一直没重视。
商战2.2玩了4年,分享下经验,这个圈子蛮小的,可以加一些沙盘群,活跃的其实就固定几个人,以及推荐一个论坛,沙迷之家。 要玩得好,就要多做,去论文,群网赛蛮多的,有时间就去玩玩,提高自己实力的同时也能交到不少朋友。题主的问题经营策略根据什么制…
来自子话题:
谢邀。&br&从业ERP咨询顾问7年,也当过项目经理,谈谈我自己的体会吧。&br&&b&一、用我们业内的话说,做顾问,就跟做小姐一样,都是让客户挑的,都是满足客户的各种变态需求的。&/b&&br&所谓让客户挑,含义就是顾问是跟着项目走的,项目在哪里,顾问就要去到哪里。因此,做顾问是一个常年出差的过程,而且出差通常都是6-8个月的长差。好处在于,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都有机会去一下;坏处在于,难以顾及家庭,难以维持一种稳定的社会关系。另外,做项目的过程,需要迎接客户、项目经理等的监督和挑战,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就会把你开掉。&br&所谓满足客户的变态需求,是指顾问,主要是去发现客户的需求,解决客户的需求的。客户愿意花大价钱请你来,无非是希望你能够帮助他们提升信息化水平,提升管理水平。针对一些企业的管理难题、流程难题,也会希望你给出解决方案,这个时候,就需要顾问费尽心思,想出各种办法来处理问题了。&br&&br&二、&b&从工作流程上来说,一个咨询顾问通常包括五个阶段:项目准备,蓝图设计,系统实现,上线准备,上线&支持。&/b&&br&&b&项目准备阶段&/b&,主要的工作是参与整个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然后与客户进行项目的前期沟通,参与项目启动会议。&br&&b&蓝图设计阶段&/b&,主要是进行企业的现状调研,了解整个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信息系统使用情况,同时理解客户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针对本模块进行企业的未来蓝图设计,具体细化到每一个流程的运作步骤,每一步操作的部门人员分工,每一项系统的数据输入输出等。蓝图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完成这个阶段,整个项目的攻坚就告以段落。&br&&b&系统实现阶段&/b&,主要是在ERP系统中,将蓝图设计的内容实现出来。同时进行相应的系统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工作。&br&&b&上线准备阶段&/b&,主要是对企业的最终用户进行操作培训,同时收集企业的业务数据等。&br&&b&上线&支持&/b&,主要是将企业数据切换到ERP系统中,使ERP能够正式启用。在运行的过程中,给用户提供必要的支持。&br&&br&可以看到,五个阶段的关联系是很大的,因此对项目进度的要求相当严格,如果一个步骤出现问题,整个项目进度都会受到影响。因此项目经理一般在项目中都要按周制定工作计划,顾问根据整个大计划安排自己专业的周计划,并定期进行总结和检查。&br&通常来说,在项目过程中,是一个松紧结合的过程,蓝图设计的后期,系统实现的后期,还有上线期间,都会比较忙碌,可能会连续加班。其他时间,一般不会需要加班的。&br&&br&&b&三、从职业发展来说,做ERP顾问,有成为甲方内部顾问,外部咨询顾问,自由顾问几种方向。&/b&&br&成为甲方内部顾问,意味着成为一名企业的员工,过上朝九晚五,办公室勾心斗角的日子,总体上跟公司的IT部门的其他成员区别不大,或许由于掌握了SAP的技能,会在跟企业议价方面有些许优势,在公司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晋升的可能也稍微大些。&br&外部咨询顾问,主要是在专门的咨询公司工作,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入IBM、ACCENTURE、PWC等;国内知名的咨询公司如汉得、东软、中软等。在咨询公司工作,一般从初级顾问开始成长,顾问初级-顾问中级-顾问高级-项目经理初级-项目经理中级-项目经理高级-总监级-合伙人级等等。一般每个级别花费的时间是1-3年,每跳一级,薪水的提升就大一个数量级,工作强度也大一个数量级。&br&自由顾问,即不从属于任何一家咨询公司,相当于是一个个体户。有项目需求时候,会有猎头或者熟悉的项目经理联系你,你参与到项目中去,干的工作跟其他顾问是一样的。区别在于,自由顾问通常收入也高一些,承担的风险也大一些(作为个体户,最大的问题就是客户拖款、商务纠纷等问题),时间也自由一些。&br&总体来说,1-3年的顾问,薪资在6K-12K之间;3-5年的顾问,薪资在10K-25K之间;5年以上的顾问,薪资在15K以上,最高通常是50K,再高就是总监、合伙人级别,薪资完全的谈出来的。自由顾问通常按天算费用,价格在1K-5K/天之间,看经验,看水平而定。&br&&br&&b&四、从生活质量来说,做ERP顾问的生活质量处于痛苦并快乐的状态中。&/b&&br&痛苦在于,长期出差,通常一个月只有1-2次的回家机会,跟老婆孩子见面少,跟亲戚朋友聚会少。当然出差也不全是坏处,可以去全国各地,各个城市都呆上一段时间,了解各地的风景习俗,对于爱玩之人也是一种乐趣。同时全国各地做项目,也能在各地认识很多的人,这些人将来都可能成为你的好朋友。&br&快乐的地方,除了收入还不错,也能见识全国各地的风景,另外在项目间歇期,通常都有一段不短的假期。通常顾问一年都有1-2个月的间歇假期,这是很多其他行业所不具备的。&br&&br&&b&五、从个人建议来说,如果还年轻,就来试试,折腾自己一下。如果已经成家立业,那还是别做什么ERP顾问了,不好不好,既照顾不到家庭,自己还容易出轨。。&/b&
谢邀。从业ERP咨询顾问7年,也当过项目经理,谈谈我自己的体会吧。一、用我们业内的话说,做顾问,就跟做小姐一样,都是让客户挑的,都是满足客户的各种变态需求的。所谓让客户挑,含义就是顾问是跟着项目走的,项目在哪里,顾问就要去到哪里。因此,做顾问…
感谢邀请。&br&&br&已经回答过的知友们都是前辈,我班门弄斧的再补充些东西。&br&&br&好,我们逐条来看:&br&&br&&u&&i&1)本人应届本科毕业生,现在一家非 SAP 公司工作。鉴于 SAP 的门槛比较高,本人的沟通能力不是很好,如何才能自学好 SAP ?&/i&&/u&&br&&br&是,我同意你说的「 SAP 门槛比较高」这个说法。在我来看, SAP 在 IT 领域里是比较特别的一门手艺。不同于 coding 或者 database 等相对而言还比较容易实现的「自学」环境, SAP 整体而言不很友好,对于硬件要求来的更高,普通 PC 基本无法实现。你可以自己搜索看看任意一家使用了 SAP 软件的甲方公司的数据中心规模程度,大的可以有横跨几层楼,小的也需要几个机柜。&br&&br&*附一张我现在做的系统,其中生产系统的内存配置,数据库是 SQL Server 2008 R2 ,供参考:&br&&br&&img src=&/bdd7bfafb52_b.jpg& data-rawwidth=&591& data-rawheight=&4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1& data-original=&/bdd7bfafb52_r.jpg&&&br&当然了,假设你克服了千辛万苦,满足了第一步的「硬件要求」,譬如说你花大价钱,买了台小机,申请到了 SAP License ,成功安装了 IDES 系统(甚至更高级别)。那接下来的难点在于:实现「真实业务环境」。 SAP 说到底是帮助各行各业的公司,在各个生产、业务、管理环节上实现信息化(这个理解会有一些偏颇,稍显的浅薄了些,欢迎补充),没有「真实业务环境、数据」,一切都是纸上谈兵。&br&&br&在今天,全球 500 强企业中已经有将近八成使用了 SAP 作为自己的企业资源计划软件(即所谓的 ERP ,剩下的两成散布在 Oracle 、 JDE 等上面。这个数字不很准确,欢迎纠错),各行各业在数据流上产生的差异非常大。有可能某些资深顾问在石油、化工等生产行业做的得心应手,转去做快销行业就多少会有些吃力。&br&&br&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有些猎头招人的时候,往往会注明了: XX 模块, XX 年工作经验,需要 XX 行业实施、运维经验。你有了 specific 、 explicit 、 elaborate 、 deliberate 的东西后,才算是学好了 SAP ,才能一步步从 amateur ,到 junior ,再到 senior , 最后成为 professional 。&br&&br&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假设题主想做一名厨师,花大功夫备好了一流的灶台、刀具、锅碗瓢盆等一干器械,鼓足了劲儿开始在自家练,一年、两年,终于家常菜小有所成。却不料这市场上招聘的尽是「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任一个至少烧过三年,带过自己 team 为佳」的厨师。&br&&br&也就是说:就算搭好了灶台,没那个菜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br&&br&总结下, &b&硬件要求&/b&、&b&真实业务环境&/b&,这两点是你以个人之力不太可能实现的。所以,针对你第一个问题,我的答案是:&b&你不太可能「自学」好 SAP &/b&。&br&&br&&i&&u&2)还是去参加培训机构的课程?&/u&&/i&&br&&br&「参加培训机构的课程」这点我持保留意见,我自己本身做了很久的英语培训行业,对于 IT 培训圈子却只能算是门外汉:我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不会很极端的推崇,或者排斥,但多少听闻同事的经历,或者接到过推销的电话、邮件等,所以来列一下这事儿的 pros & cons 吧。( proposition & contradiction ,即利、弊。)&br&&br&Pros :&br&&ul&&li&能满足之前提过的,个人较难实现的硬件需求;&br&&/li&&li&主讲老师或多或少有两把刷子,他的经验是你急需的;&br&&/li&&li&认识了一些同学、老师,在将来的职业道路上可能有帮助;&br&&/li&&li&有的机构还承诺帮助就业,这会比你自己海投简历省事儿些。&br&&/li&&/ul&&br&Cons :&br&&ul&&li&只是承诺帮助就业, aka 帮你拿到面试机会,能不能成不保证;&br&&/li&&li&贵,而且如果只读一个周期,你又并非天赋异禀,很难融会贯通。&br&&/li&&/ul&&br&总结下, &b&SAP 培训行业和大多领域一样,有好的、有不好的,良莠不齐的现状下记得要擦亮眼睛&/b&。&br&&br&&i&&u&3)本人非常想在 SAP 领域能有所突破,是辞去工作专心自学,还是在空暇时间学?&/u&&/i&&br&&br&既然是「现在在一家非 SAP 公司工作」,而且「非常想在 SAP 领域有所突破」,那在我来看:自学是不太现实的,空暇时间学是学不精的。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是:&b&找家 SAP 相关的公司,乙方咨询公司为佳,哪怕不给钱也干,积累资历、经验要紧。&/b&&br&&br&你先得树立一概念: SAP 这东西不像是大学的一门课,你一段时间突击看一下就过了, SAP 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的、「八爪鱼」似的、非常庞大、耗时、耗精力的技术,没有「 60 分算过」这样的标杆放在那边,只有你懂了「多、少」的问题。&br&&br&SAP 这个圈子人不能算多,但牛人辈出,却没有哪位能拍着胸脯说自个儿完全弄懂了,只是有可能我遇到过的问题数量比你多一些罢了。你先跟着做项目,公司能轻易达到「硬件要求」、「真实业务环境」这两个要求,你努力去跟上进度、丧心病狂的积累,别害怕多问、勤快,几个项目下来也就熟悉了。&br&&br&我故意避而没谈你要不要辞职的问题,这责任担不起,生命本身就场赌约,什么事儿都多少带风险,都是成年人了,自个儿权衡好、去实践、别后悔就是。&br&&br&&i&&u&4)以后如何规划发展,请各位能给点意见,谢谢!&/u&&/i&&br&&br&这个「规划发展」比较难答,因为不知道题主的目标在哪儿。&br&&br&如果说钱,那么想年薪千万就别想了;年薪百万得看运、势;年薪300K、400K是可以做到的,当然在你够努力、工作年限足够的前提下。总结来说,做 SAP 想发财不太可能,想求个温饱富足还是可以的。&br&&br&如果说性价比,做 SAP 是极其累人的事儿,这个圈子里多少乙方咨询公司的同仁们夜以继日,熬夜通宵赶项目,到中年多少会落的一些毛病。有时还会遭到些客户的不理解、非议,那就是一把幸酸泪,谁解各种味了。(在这里给已经答题的前辈们鞠躬,都不容易,各位辛苦了。)总结来说,成就感会有,但赚的也都是些辛苦钱。&br&&br&大概就是这样,写的乱了些。欢迎补充、纠错。&br&&br&以上。
感谢邀请。已经回答过的知友们都是前辈,我班门弄斧的再补充些东西。好,我们逐条来看:1)本人应届本科毕业生,现在一家非 SAP 公司工作。鉴于 SAP 的门槛比较高,本人的沟通能力不是很好,如何才能自学好 SAP ?是,我同意你说的「 SAP 门槛比较高」这个…
谢邀。&br&&br&问:本人的沟通能力不是很好,如何才能自学好SAP?&br&答:SAP顾问按业务模块分两大类,一类是Basis和ABAP,属技术顾问;一类是各个模块上的业务顾问。业务顾问核心是与客户沟通,将客户的业务需求与SAP的功能实现连接起来,沟通能力不是很好是很难做好SAP业务顾问。对于业务顾问来说,真真是2分技术8分沟通呐。即使在其内部做支持顾问,沟通也是最重要的工作。除非你能很好的改善自身沟通能力或者说在工作中慢慢提高这方面的水平,否则业务顾问对你来说很难做得很好。不过如果你对编程有基础或者有兴趣,做技术顾问会比较好。技术顾问相对业务顾问对沟通能力要求低一些。有些人可能就是性格天生就不爱沟通,那你想做SAP可以尝试技术顾问。&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Ryan Feng& data-hash=&7ea957fdc0& href=&///people/7ea957fdc0& data-tip=&p$b$7ea957fdc0&&@Ryan Feng&/a& 所提到的瓶颈不是特别赞同,我觉得只要能做好做精就没有瓶颈。&br&&br&问:去参加培训机构的课程?&br&答:参见和拷贝:&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入行SAP,职业规划是否合理?&/a&&br&不建议参加培训的原因是,SAP博大精深,培训时间一般都很短,SAP的理解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更难理解的是企业的实际业务,这个在SAP培训中绝对不可能给你看到。培训都是讲SAP标准流程,但是100%公司都不可能这么完美的按照SAP标准流程走。需求是千变万化的。参加完培训,再找别的公司,其实你对SAP也许有点儿了解,但是对SAP项目实施还是个0。我毕业做公务员,然后直接做顾问,对工厂运营模式其实很不了解,根本不知道什么发货到工单到成本中心等等到底是干嘛。&br&另外正规的SAP China的培训很贵,均价在每天3000块,5天讲完一本教材。家底实在是殷实再考虑吧。&br&&br&问:是辞去工作专心自学,还是在空暇时间学?&br&答:当前公司没有SAP,纯自学SAP很难。首先你要有SAP环境,服务器你要不然上网去买学习账号,要不然自己架构(难度颇高)。无论你是辞去工作专心自学还是空闲时间自学都是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br&&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Ryan Feng& data-hash=&7ea957fdc0& href=&///people/7ea957fdc0& data-tip=&p$b$7ea957fdc0&&@Ryan Feng&/a& 的回答中我原来也在别的回答中提到过。大概总结概括,三条路:&br&一、找一个上了sap或者要上sap的公司,做业务部门(不是做甲方,因为甲方内部顾问也是需要你有基础的,没见过找内部顾问可以从0开始培养的),顺便实际操作和自学sap。&br&二、找一个sap实施乙方,进去做内部培训生。(我的道路)&br&三、花钱参加培训,再找工作。(上一问答已经否定了)&br&所以,从你先在不用SAP的公司想跳到从事SAP行业来,辞职基本是必备的。方案1见效慢,方案2见效快且目标明确。尤其是如果去做技术顾问,更需要走2的道路了。&br&&br&问:如何规划发展?&br&答:个人规划很难一两句说清楚,我也是做了一年多才慢慢有了规划。前一年顾问阶段基本不知道在做什么。凡事不过坚持。&br&SAP以外:&br&SAP顾问对英语要求普遍比较高。练好英语。(纯日语外语人士不在内)&br&SAP顾问对Word/Excel/PPT/Visio要求普遍比较高。练好MS Office技能。(业务顾问尤其要求高)&br&最好对某个行业或某部分业务流程熟悉。&br&SAP本身:&br&业务顾问不要贪多,选择比较喜欢的模块,认真钻研一个模块,要精要透。
谢邀。问:本人的沟通能力不是很好,如何才能自学好SAP?答:SAP顾问按业务模块分两大类,一类是Basis和ABAP,属技术顾问;一类是各个模块上的业务顾问。业务顾问核心是与客户沟通,将客户的业务需求与SAP的功能实现连接起来,沟通能力不是很好是很难做好SA…
来自子话题:
跟大家分析下个人的发展轨迹,圈子里面的人可能认识我的还有几个,大家不要嘲笑我,兄弟算混的一般的,总之看看我的经历对你有没有帮助:&br&&br&2001年,屌丝答主从上海一211学校毕业,没拿到学位证书,去一国内电算化软件公司做软件测试&br&2002年,软件测试干不下去了改行做支持顾问,做一段时间该做实施顾问,做过二百永新,徐汇区医院等几个项目,&br&2003年,SAP B1来中国,跳槽去了清华紫光,开始做B1实施顾问,&br&2005年,在清华紫光锻炼了英语水平,凑合的和老外沟通项目,期间也考了个B1的证书,做了几个大项目,也做售前,&br&2005年,跳槽去甲方,甲方是我的客户,做ERP分析师,&br&2007年,甲方SAP R3上线,我同年跳槽去了乙方,高知特(不晓得现在还在不在做SAP咨询了)&br&2008年,在高知特做了一两个项目,跳槽又去了甲方,这次是个法国公司,做亚太区FICO专家,汇报给Global的负责人,&br&2012年,在法国公司做了三年半,做了若干跨国的项目,新西兰澳大利亚泰国迪拜新加坡一圈国家走做过,玩的愉快,项目也增加了经验,年头跳槽去了另外一家外企,&br&2013,在这家从Merck分出来的公司做亚太区SAP经理,做了新西兰和中国两个大项目,苦的要死,超级锻炼人的意志和能力,9月份跳槽了去了现在的公司,&br&2014-现在,在一家制药企业做流程优化经理&br&&br&收入可以分为几个阶段,&br&&br&,10w年薪以下,&br&,20w年薪以下,&br&,40w年薪以下,&br&2012-现在,40w年薪以上&br&&br&这一的收入水平,在上海的话,要求不要高,养活一家子也问题不大。
跟大家分析下个人的发展轨迹,圈子里面的人可能认识我的还有几个,大家不要嘲笑我,兄弟算混的一般的,总之看看我的经历对你有没有帮助:2001年,屌丝答主从上海一211学校毕业,没拿到学位证书,去一国内电算化软件公司做软件测试2002年,软件测试干不下去…
来自子话题:
你的问题里包括了好几个问题,作为一个12年经验的SAP男顾问,我试着回答一下吧。&br&是否适合女生这个问题,我想没有一个适用所有女生的答案,因为每个女人的追求也不一样。我试着解释一下SAP咨询顾问的工作性质,你自己判断一下。&br&&br&本人除了SAP相关工作外,没有做过别的工作。01~05年间,项目基本是在外地,所以一直在出差。最多的一年,有8个月不在家。各咨询公司或项目的Fly back政策可能不一样,一般是两周一次,我第一年的时候也经历过4周甚至5周一次。回去了一般也只能过个周末,周五回,周日走。05-07年在一家咨询公司为一家跨国公司做上线后的离岸维护工作,无需出差。07年至今离开公司开始独立顾问生涯,期间一度曾在一家甲方公司任部门经理。07年08年基本也是出差,但09年以后做的基本是本地项目。其间因工作需要,短期(2,3周)出差过英国,美国,德国,泰国,新加坡,加拿大。&br&&br&这是份充满挑战和新鲜感的工作,的确更适合单身人士。对于女生来说,如果你更看重爱情,家庭。我建议可以在积累一定经验后转做甲方或者维护外包工作。职业发展也能做到Director甚至更高职位。&br&&br&至于能力,最重要的是沟通能力吧。
你的问题里包括了好几个问题,作为一个12年经验的SAP男顾问,我试着回答一下吧。是否适合女生这个问题,我想没有一个适用所有女生的答案,因为每个女人的追求也不一样。我试着解释一下SAP咨询顾问的工作性质,你自己判断一下。本人除了SAP相关工作外,没有…
在苹果公司实习过。苹果确实是用SAP。
在苹果公司实习过。苹果确实是用SAP。
我们集团(主营饲料)用了金蝶的ERP系统,经过三年的调整,现在算是比较顺利运用并让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以下几个方面,我可以介绍以下企业的经验。&br&&br&
从根源上来说:一定是管理的提升需要信息化,所以才引入信息化,而不是抱着技术心态认为只有有技术才能是好企业。这就需要:1、企业的信息人员事先就对企业的生产供应流程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2、能够敏感的捕捉到管理需要升级的时间:比如,成本的瓶颈期。&br&&br&
从逻辑上来说:饲料生产的核心,就是成本的控制和质量的控制。采购成本不是内部能控制的,因此,内部的控制就要从减少浪费入手。而减少浪费和质量控制归结到一点,就是要能够完全的、准确的按照配方要求进行生产。ERP系统对于饲料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意义,首先就出现在“账实相符”上——通过对数据的核查,发现可能产生的问题。比如,按配方昨天应该使用1吨的钙粉,结果一核算,发现钙粉没有减少。那么,就意味着,昨天生产的饲料很可能没有放钙粉,这就极有可能是重大的质量事故,必须对成品进行回收。再比如,每天都发现豆粕比需要用量多了2吨,那么很有可能,就是豆粕流到别的仓库里去了。尽管质量上可能不会有问题,但是,豆粕三四千一吨,如果被当成了两千左右一吨的小麦玉米进行使用,实际上,漏一吨,就等于亏损了一两千元。而其次,ERP系统在完成账实相符的功能后,才真正能延伸出他原本应该具有的意义——整合企业资源,做好流程规划。通过长期有疑问的数据去发现流程或是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做到集中兵力、解决重点问题,最终实现企业内部的管理升级&br&&br&
从操作程序上来说,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br&&br&
1、筹备期:要让自己的信息人员参与到软件公司派来的团队中,去了解系统运行的逻辑。这方面我不是专家,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软件公司的人有时候很不靠谱,因为他们不了解企业个性化运行的方式,为了方便起见他们就会要求你改企业流程来适应软件,这会给企业的“消化能力”带来很大的问题,这也是70%做ERP的企业都失败了的一个原因。自己的信息人员参与进去以后,就需要根据企业的现状进行一些二次开发,还要做出一本简易操作手册,让以后基层员工能够上手学习。注意:这些信息人员中,至少以后有一半人是要朝管理方向发展的,而不是纯技术人员——了解企业的财务流程、工艺流程、供应仓储流程,比技术更重要。&br&&br&
2、试运行双系统并行期:这一阶段,软件公司人员退出,就要根据自己的信息人员能力开始用一两个企业做试点。因为不可能马上停止老系统,所以这个时期对于员工来说,是最难熬的:工作量等于加倍。时间大概是三个月,自己的信息人员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跟班”,手把手的从部门里带出会使用ERP系统的人(尤其是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的人,更是难能可贵。&br&&br&
3、调整期:慢慢的清理核对新老数据,经过多次的错误、多次做员工的思想工作,之后,老系统退出,独立使用新系统了。这时候,培养一个强有力的核算员,就成为重要的方面。 每一天,原料数、赴龙口数、车间配料数、成品数等等数据大量的数据汇总到核算员这里来,会集中的暴露出大量的问题:比如,突然钙粉又少了1吨不知道去哪里了,豆粕又少了……事故分析会三天两头开,各种问题一一暴露,一一调整,甚至很多问题暂时不能解决只能放着……这时候ERP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做好“账实相符”。&br&&br&
4、效果期:这样大概又会经历半年甚至一两年的痛苦期,企业才能慢慢的从“数据清晰”走向“问题清晰”再走到“流程清晰”。一方面,数据的控制线经过经验的积累得到了清晰的界定:比如,对某公司的工艺来说,发现每日出现了一吨以上的豆粕差,肯定是出问题了,而这个数字在另一个公司也许是1.5吨。另一方面,由数据偏差体现出来的管理重点逐渐显露:比如,一些数据精确度的问题总出在配料系统或者其他,那么企业的管理就会慢慢地趋向数字背后更重要的本质上——对饲料企业这样的“设备拉动型”公司来说,就是设备管理。再一方面,员工的数据意识也得到加强——随着公司核算员、班组核算员等人员的慢慢成熟,他们纠察问题,监察质量的能力也越发突出。最后,整个工作流程就能慢慢理顺,而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成本,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br&&br&
我们集团(主营饲料)用了金蝶的ERP系统,经过三年的调整,现在算是比较顺利运用并让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以下几个方面,我可以介绍以下企业的经验。
从根源上来说:一定是管理的提升需要信息化,所以才引入信息化,而不是抱着技术心态认为只有有技…
这个问题是我两年半以前问的。经过一段时间对知乎的了解以后,我想自问自答一下。&br&&br&知乎说到底,其受众比较大众。其中人气比较高的话题,都是与大众接触面较大的。像ERP,SAP这种跟一般人八杆子打不着的话题,注定是冷门的。或许在将来,当知乎在各专业领域聚集更多人气的时候,情况会有不同。&br&&br&SAP从业人员的确更倾向于去SDN寻求帮助。我本来以为SAP的用户中,应该会有一些有兴趣提些问题。我自己曾经就SAP我不熟悉的领域在知乎上提过问,但的确没有人回答。我想精通SAP的活跃知乎用户的确很少,不足以支撑一个活跃话题。
这个问题是我两年半以前问的。经过一段时间对知乎的了解以后,我想自问自答一下。知乎说到底,其受众比较大众。其中人气比较高的话题,都是与大众接触面较大的。像ERP,SAP这种跟一般人八杆子打不着的话题,注定是冷门的。或许在将来,当知乎在各专业领域聚…
是时候拿出这张图装一下了:&br&&img src=&/6aa43bdec2584eaad0da6b0_b.png& data-rawwidth=&625&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5& data-original=&/6aa43bdec2584eaad0da6b0_r.png&&&img src=&/49cc8bea2bbc6_b.png& data-rawwidth=&652& data-rawheight=&4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2& data-original=&/49cc8bea2bbc6_r.png&&&br&&img src=&/b88d89f116f39bc7dded394b92a15ce5_b.png& data-rawwidth=&666& data-rawheight=&5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6& data-original=&/b88d89f116f39bc7dded394b92a15ce5_r.png&&
是时候拿出这张图装一下了:
SAP早已不只是ERP巨头,其成长战略将瞄准五大市场发力,首先是传统企业应用,包括商务套件(ERP、SCM、CRM、HCM等)和AGS的服务都是现金牛,也是SAP称雄高端市场的基石,在这一领域SAP将结合内存计算和移动平台做持续、不断档的创新。&br&第二块是近来很火的数据库技术领域,在收购Sybase两年多后,二者在数据库领域的技术融合见效,结合列存储、压缩技术、内存计算等多项技术的下一代高性能数据库平台HANA成为SAP在高性能内存计算领域的又一拳头产品,而SAP的战略目标是不仅自己的核心产品将重建于HANA之上,作为新一代平台HANA还将与Oracle、IBM直接角逐数据库市场,跳出ERP之臼而不再满足于财富500强或2000强傲视群雄的光环,在老对手的固有地盘强势出击显示了SAP的扩张雄心。&br&第三个市场是移动领域,在连续收购MDM、MEAP领域的状元Sybase和榜眼Syclo之后,在移动商务软件以及开发管理平台方面已经遥遥领先,"Mobile First"的口号让其企业管理移动化的战略方向昭然于世,也显示了SAP巩固自己商务软件领域地位的远见和决心。&br&第四个市场是云计算,十年磨一剑的Business ByDesign已臻成熟,但Suite OnDemand的理念仍未为市场所广泛接受,培育仍需时日,而在云计算领域早已成熟的细分市场LoB OD(CRM、HCM等)SAP也是自产收购两不误,Sales OnDemand已发布,而收购进来的SuccessFactors则让SAP的云战略更具竞争力,技术底蕴终于和超强的GoToMarket能力结合起来,Lars Delgaard带来了最眩的一块七巧板。&br&第五块是Analytics,商业智能领域里SAP收了BO之后在展现技术上获得飞跃,加之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库技术上厚积薄发,二者结合之后给市场带来了耳目一新的革命性变化,BI on HANA将改变市场,其倡导的实时分析对商业决策支持带来了质变,让很多不可能成为了现实。
SAP早已不只是ERP巨头,其成长战略将瞄准五大市场发力,首先是传统企业应用,包括商务套件(ERP、SCM、CRM、HCM等)和AGS的服务都是现金牛,也是SAP称雄高端市场的基石,在这一领域SAP将结合内存计算和移动平台做持续、不断档的创新。第二块是近来很火的数…
首先申明,本人是帐房先生,只是以前鼓励和帮助过朋友通过法律途径成功地维过权,当时关注过这方面的相关法律,所以对这方面略有了解,试着回答一下。但本人非法律专业人士,以下意见仅供参考。&br&&p&先说观点:个人认为你不需要承担相关的损失。&/p&&br&&br&下面是相关法律依据:&br&一、《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规定因劳动者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strong&&u&劳动合同&/u&&/strong&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br&你要看一下你签订的劳动合同有没有关于相关的约定,如果没有约定,那么用人单位无权要求。&br&&br&法律依据:&br&&p&&u&劳动部日颁布的[号《工资支付暂行规定》&/u&&/p&&p&&u&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u&&br&&/p&&p& 二、从你的描述来看,你本人并没有过错,也就是说,并不是你的原因造成经济损失。更何况,目前是否真的发生了损失或损失的具体金额并没有得到确定。&/p&&p&&br&假如在你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已经约定:因你的原因造成损失,需赔偿损失。在这个前提下,用人单位要你赔偿损失,首先得证明已经发生了损失,其次要举证是你的原因造成的。&br&&br&要提醒的是:&strong&劳动争议属于举证责任倒置&/strong&,举证的责任在用人单位。这一点对你是有利的。&/p&&br&法律依据:&br&&u&《劳动争议案件办案规则》&/u&&br&&p&&u&第十七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u&&/p&&br&&br&&u&《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u&&br&&u&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u&&br&&u&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的,仲裁庭应当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br&&/u&&br&尽管劳动争议属于举证责任倒置,还是建议你收集相关的证据——证明你没有过错的相关资料。&br&万一争走上劳动诉讼或仲裁那一步,你有证据证明自己没有过错。&br&&p&三、即便是确认发生了损失,并且你也有过错,用人不发工资的做法也是错误的:&/p&&p&法律依据:&/p&&p&&u&劳部发日颁布的[号《工资支付暂行规定》&/u&&/p&&p&&u&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u&&/p&&p&&u&(一)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u&&/p&&p&&u&(二)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u&&/p&&br&&u&(三)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u&&br&&u&(四)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u&&br&&br&&u&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u&&br&&br&&p&目前《劳动合同法》并没有就这方面进行规范,只是第九十条有关损失赔偿的规定。&/p&&br&&u&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u&&br&&u&第九十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u&&br&&br&----------------------------------------------------------------&br&最后说一句,遇到这种事,一定要勇于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希望本答案对你有点帮助。也祝你维权成功。
首先申明,本人是帐房先生,只是以前鼓励和帮助过朋友通过法律途径成功地维过权,当时关注过这方面的相关法律,所以对这方面略有了解,试着回答一下。但本人非法律专业人士,以下意见仅供参考。先说观点:个人认为你不需要承担相关的损失。下面是相关法律依…
首先,我个人很反对将ERP无限扩大为“企业全面信息化”的代名词。不管生意人怎么鼓噪,ERP就是ERP,就是管理企业内部有形资产(主要是物料和设施),或者说有形资源的信息化系统。&br&任何信息化系统,从IT的角度看,都差不多,都是流程、表单和角色。从业务的角度,关注领域不同而已。ERP关注内部有形资源(物料、设施),CRM关注外部客户资源。另外,PLM关注内部无形资源(数据),SCM关注外部供应资源,HR关注内外部(偏内)人力资源,财务系统关注内外部(偏内)的资金资源。至于OA嘛,不管啥资源,只管吃喝拉啥睡这样的事务性工作。当然,各个系统之间要集成。集成之后的东西,不叫做ERP。做ERP的人说叫ERP,做PLM的人说叫PLM,卖OA的人更愿意叫OA。其实,那个集成之后的东西,啥也不叫。
首先,我个人很反对将ERP无限扩大为“企业全面信息化”的代名词。不管生意人怎么鼓噪,ERP就是ERP,就是管理企业内部有形资产(主要是物料和设施),或者说有形资源的信息化系统。任何信息化系统,从IT的角度看,都差不多,都是流程、表单和角色。从业务的…
来自子话题:
&ul&&li&&u&&b&为何亏损?业态决定&/b&&/u&&br&&/li&&/ul&salesforce一直都亏钱的,只有极少数年份是财务报表是挣钱的。主要因为过去ERP类型软件是一槌买卖收回 软件费+实施费,外加每年*%不同比例的维护费。SaaS经济强调的是免Licence费用,和轻实施,月租模式。所以研发开支和市场推广费用较高, 因为没有高额的licence费用摊费用。所以市场对于SaaS经济有自己的判断方法,如 @熊飞 的回答。&br&&br&&img src=&/9c923c63_b.jpg& data-rawwidth=&1041& data-rawheight=&3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1& data-original=&/9c923c63_r.jpg&&&br&&br&salesforce单年度做的好不好要跟踪下面的指标。具体没去看,你可以去读读报表。&br&&br&对salesforce模式感兴趣的可以阅读CEO撰写的书 behind the cloud, 仔细找找网上有pdf.&br&&br&&ul&&li&&u&&b&不看利润看什么?&/b&&/u&&br&&/li&&/ul&不看利润看什么,下面是一级市场看SaaS 经济的主要指标:&br&&img src=&/ccd6b934d65dc8aa43820_b.jpg& data-rawwidth=&654& data-rawheight=&8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4& data-original=&/ccd6b934d65dc8aa43820_r.jpg&&&br&&br&大家关注的指标有:注册用户增长、付费客户增长、MRR和CAC、一级市场对于留存现金关注度也比较高,决定了你可以坚持烧钱多久。&br&&br&&ul&&li&&b&&u&详细请参阅 经纬美国老东家&/u&&/b&David Skok同事的详细分析,具体,干货,一手。&br&&a href=&///?target=http%3A///saas-metric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aaS Metrics&i class=&icon-external&&&/i&&/a&&/li&&/ul&
为何亏损?业态决定salesforce一直都亏钱的,只有极少数年份是财务报表是挣钱的。主要因为过去ERP类型软件是一槌买卖收回 软件费+实施费,外加每年*%不同比例的维护费。SaaS经济强调的是免Licence费用,和轻实施,月租模式。所以研发开支和市场推广费用较高…
来自子话题:
我是一个普通的ABAP顾问,非常普通。&br&我04年开始写ABAP到今年是第11年,而且我11年都是外部。&br&体验就是我真的不是这块料。&br&从大学开始,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是学得非常痛苦。&br&工作后开始接触ABAP,学东西都比同龄人费劲。&br&大概花了3年左右时间才把水平提升到那些比较有天赋的ABAP同行入行一年达到的水平。&br&我唯一的一个好处就是还算能吃苦,加班从没喊过累。&br&05年第一次独立承担一个大型的功能开发,事务码20多个,代码2W多行,屏幕和smartforms不计其数,而且要命的是功能文档不完善,当时大概三四个月几乎住在用户那边,一边看他们的业务操作一边写功能文档一边写代码,有时候一天只能睡3-4个小时,最后啃下来了,成功上线没耽误。&br&07年又是一个大功能开发,工作量只大不小,每天10-16小时,整整3个月一天都没休息过,成功上线之后只休息了一天便大病一场。&br&一直到去年还临危受命写了一个大功能,工作量也差不太多,大约如上强度连续奋战了一个半月。&br&这些我一点都没含糊过。&br&我也怕死,我也担心我有一天突然就过劳了。&br&但是我天赋能力都不行,如果努力上还不能弥补的话,拿什么在行业内站住脚。&br&无他,唯手熟尔。&br&我努力,但是我还是赶不上潮流啊,看着周围的同事平均年龄比我低的越来越多,看着那些新技术他们用起来简直酷炫啊,我羡慕啊,可是我学不会啊。&br&本来基础就薄弱,智商也不够高,年龄每过一年实打实的涨一岁,父母越来越老,老婆孩子什么的……大家都懂的。&br&我没工夫去想将来这个行业有没有前途,ABAPer不转业务怎么怎么样。&br&我还在写ABAP就已经竭尽全力了。&br&&br&很抱歉我作为一个不成功的前辈,不能在经验上给你们什么启迪。&br&体验就是这样。&br&ABAP之于我,一份收入非常体面的工作,唯一的动力就是我女儿,再加上别的我也不会干,所以我争取干到退休。&br&然后假如还有条件的话,我还回来更新这篇答案。
我是一个普通的ABAP顾问,非常普通。我04年开始写ABAP到今年是第11年,而且我11年都是外部。体验就是我真的不是这块料。从大学开始,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是学得非常痛苦。工作后开始接触ABAP,学东西都比同龄人费劲。大概花了3年左右时间才把水平提升到那些…
羊年快乐,谢谢大家的邀请。&br&&br&哎呀,其实尴尬,我是 SAP 圈子里,SAP 自家的人,跳出来说话有为 SAP 洗地的嫌疑,所以在尽量理客中的态度下,以下答案&u&仍然不代表就职公司观点&/u&。&br&&br&嚯,上面那个逼装的,突然有种成了「角儿」的假象。&br&&br&私信给我说希望我和李楠老师吵起来的同学... 首先谢谢你的待见,我的见闻撑死了是李老师的零头,这里只有我「被教做人」的份儿。(当然有一说一,仔细查了下,魅族手机的屏幕、摄像头、电池提供厂商,以及生产厂商,都或多或多少的上了 SAP,要 SAP 突然就倒了有可能各个节点都会出点儿问题,唉我这人怎么这么小心眼儿!)&br&&br&谨针对李楠老师的答案、题主的问题、以及现有的答案,我做一些自己的补充和完善。一定会有错别字,引用数字多少有误差,求别较真儿。&br&&br&&ul&&li&我对 IBM 的拙见:&/li&&/ul&&br&这里主要针对 &a data-hash=&29c46bb90cbd& href=&///people/29c46bb90cb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李楠& data-tip=&p$b$29c46bb90cbd&&@李楠&/a& 老师提到的:&br&&br&&blockquote&无论是 IBM 还是 SAP ,都是为 Top500 服务的企业,他们并不善于服务 Top50000 (类似还有 NEC 早就陷入困境了)。&br&&/blockquote&&br&IBM 的崛起,撇去早期做二战军火贩子,中期开始卖大机(OS/390 等)、中小机(AS/400、AIX 等)、数据库(DB2 UDB 等),IBM 主要做的事情是&u&把一个东西造出来,把东西(连带整机)卖给你,基本的服务附送,少量增值服务再要你掏钱买&/u&。&br&&br&所以 IBM 这几年的颓唐在我看来,一个是&u&全面转型提供 IT 咨询公司的不尽成功&/u&;另外一个是现在的客户都已经不再专用一块地方放自己的数据中心(Data Center,以下简称 DC),而更偏向于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u&买商用 DC 提供商的服务,或者迁上云端&/u&。&br&&br&商用数据库方面,DB2 在新千年里也从没争宠过 Oracle。&br&&br&总结来看,在各个方面来说,蓝色巨人 IBM 那套老的玩法玩不转了。&br&&br&&ul&&li&一直以来 SAP 是怎么玩的:&/li&&/ul&&br&SAP 虽然是由五位从 IBM 辞职的员工创立,但是骨子里流的血脉不尽相同。SAP 基本从一开始就知道:&u&我们是提供 IT 咨询的厂商&/u&。&br&&br&在 SAP 上古 R/1、R/2、R/3 系统时代,扎根在大型生产制造企业的财务、销售、物流等最重要的运作模块上,老一辈顾问们各个都是十项全能,从软件的开发、客户项目实施、到后期运维阶段的解决方案交付,各个节点一把抓。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在实战生产环境里锤炼自己的产品,有任何错直接上代码层抓包、debug、调优,所交付的产品质量、咨询效果当然交口称赞。&br&&br&所以有了 SAP 的 R/3 4.6、4.7 系统的盛世光景,在 2000 年左右的成熟期,不论多庞大业务量的数据压力,SAP 产品基于千锤百炼的稳固代码质量,永远可靠而高效,真的可以被称为「坚若磐石、独孤求败」的 ERP 产品。&br&&br&SAP 当然也卖产品,SAP 作为软件公司,&u&第一步还是让大家用起来&/u&:&br&&br&我们卖总体行业资源解决方案(SAP ERP、CRM、SRM、Business One)、智能商务方面的数据仓库、企业门户(SAP BW、EP、Business Object)、企业架构部署(SAP Solution Manager)、商用数据库(SAP HANA、Sybase)。甚至到近年来看,为了更贴合热门行业、功能(电商、人力资源、差旅管理等)、以及中小企业,SAP 迎合推出、收购的 Hybris、Ariba、Success Factors、Concur、SAP Anywhere 等等,做到能涉猎范畴的最全面。&br&&br&区别 IBM 的点,是 SAP &u&第二步让客户用的欲罢不能&/u&,这里就是 SAP 提供的 IT 咨询发光发热的点。&br&&br&SAP 卖的东西其实的确是开箱可用的,那怕是个应届生,我教你几个月,你学会基本的实施、安装部署之后,你用系统来下单、审批、出货、记账、收账、关账、月结、年结,都可以满足和实现。但有趣的点是,&u&SAP 系统在开箱可用的成熟性之外,她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就看你怎么玩出花儿来&/u&。&br&&br&&ul&&li&SAP 业务顾问在可见未来的竞争性:&br&&/li&&/ul&&br&既然 SAP 系统提供了广阔无垠的平台让各路业务顾问来折腾,企业还是愿意用不菲的人天价格来买账,追溯其原因是:在企业领域,一个流程的优化,就是聚少成多,天文数字的利润营收。&u&哪怕你在的领域里面有成熟到不行行业标杆,业务顾问仍然可以使劲儿创新,用硬实力、真功夫给客户在遭最少罪儿的前提下,省最多的钱并且赚的破满钵满&/u&。&br&&br&上面这段话码的我直跺脚,很多真实的数据没法放上来。用女神 &a data-hash=&ca53593ecec0d772e8b1e2ea6b98c072& href=&///people/ca53593ecec0d772e8b1e2ea6b98c072&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Ada Wang& data-tip=&p$b$ca53593ecec0d772e8b1e2ea6b98c072&&@Ada Wang&/a&、丑老板 &a data-hash=&922f8baf58150a97ccc69c& href=&///people/922f8baf58150a97ccc69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丑老头& data-tip=&p$b$922f8baf58150a97ccc69c&&@丑老头&/a& 的发言的来总结最恰当不过:&br&&br&&blockquote&...业务流程的改造和优化,不断提升的管理理念,这就是这个产品和顾问的价值...但不是所有行业都适用「短、平、快」...&br&&br&...反过来对于重资产,高技术积累的公司,你客户和商家基本没啥障碍的,没有层级的,你除了使用 SAP 这种工具来实现企业内部层级的减少和沟通成本降低,你还有别的选择?...因为我们做的不仅仅是一个软件,而是业务流程...&/blockquote&&br&&ul&&li&那 SAP 技术顾问怎么办:&br&&/li&&/ul&&br&终于到我最得心印手的部分,我一直以来痴迷在 SAP 技术原因,也是因为&u&她从没让人觉得单调,相反的,她的「无限可能」、「广阔无垠」让我必须不断去学习、实战,并且其间的经验、酸甜苦辣咸都让我醉心,无时不刻&/u&。&br&&br&上面情操劈的有点过,换成人话来说:&u&作为一个 SAP 技术顾问,在可见的未来仍然会过的无比充实,项目所需的技术水平只会越来越高,够格的顾问数量会趋于平稳,剩者为王&/u&。&br&&br&从企业软件整个生命周期来说,技术顾问不仅得精通数十种操作系统、数十种数据库、特有的 ABAP 语言,还得会五六种部署方案,从安装、调优、排查、升级、码制转换、运维等等去浸染在各个项目流程点,才能算是入了门。&br&&br&SAP 一直以来的格局还是挺高的,把只会 STMS、用 ABAP 来「Hello World」的「操作工」筛去之后,真正能做事的人很少,圈子小到丢块砖头在 SAP 技术圈,能砸死十几个 Basis 顾问。这样的情况下,只要进得去,不愁吃一口温饱的饭。&br&&br&我之后仍然会专注在 SAP 系统升级、从传统数据库迁移到 HANA 上等等刁钻的事情上,组内可见的项目已经排到后年,于我、于大家,不怕没事做。&br&&br&&ul&&li&扯的太远,好了结束了:&/li&&/ul&&br&SAP 企业软件是伟大的产品,SAP 公司是「工程师氛围」很浓郁的地方,SAP 技术是让我醉心的手艺,SAP 顾问是我想从事很久的职业。&br&&br&说的花好月好其实是空,希望 HANA 越来越好,S/4 HANA 再次独占鳌头。&br&&br&Long live SAP.&br&&br&以上。
羊年快乐,谢谢大家的邀请。哎呀,其实尴尬,我是 SAP 圈子里,SAP 自家的人,跳出来说话有为 SAP 洗地的嫌疑,所以在尽量理客中的态度下,以下答案仍然不代表就职公司观点。嚯,上面那个逼装的,突然有种成了「角儿」的假象。私信给我说希望我和李楠老师吵…
&p&自己做了一款企业移动应用,也加入了一些企业互联网的群,和众多投资人也或多或少做了沟通与交流。于是,想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整理出来,供大家斧正或借鉴。&/p&&p&企业SaaS是个翻炒了十来年的老话题了,从2003年开始,随着美国的Salesforce、WebEx Communication、Digital Insight等公司的成功崛起,国内软件提供商争先效仿。然而,直到2013年之前鲜有成功者。&/p&&p&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SaaS迎来了第二春,已经打入尼姑庵的娘娘重新披上凤冠霞帔,要杀回宫去。临到洞房之前,娘娘疑惑了:到底怎么搞呢?面对疑惑,可把皇帝、太监一干人等全急坏了,马上召开御前会议,研究娘娘怎么搞的问题。&/p&&p&要谈企业SaaS怎么搞,必须要知道未来企业是怎么搞的,然后企业SaaS才能与之匹配。&/p&&blockquote&&p&&b&我的眼里,未来的企业是这样的:&/b&&/p&&/blockquote&&p&&b&1、企业自组织化&/b&&/p&&p&大家更耳熟能详的词汇来解释就是阿米巴组织。阿米巴是将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小型化,核算单元小型化,让人人成为经营者,每个小团队都更有决策权、更据灵活性。简单讲,就是在战略统一的前提下,实行承包制。在这个背景下,企业自上而下铁板一块的管理将被打破,价值观和战略成为共识,而运营决策权下放。&/p&&p&互联网企业无一不是在这样做,阿里、腾讯都是建立内部生态,而非内部管控,小米、360的扁平化管理也着力在自组织化管理上。传统一点的海尔,也从正三角管理变为了自主经营体模式。&/p&&p&可以说,未来的企业会从一个个颠簸不破的铜豌豆变成无形无迹的变形虫,快者如水银泻地占领市场,慢者则被快者无情吞噬。&/p&&br&&p&&b&2、企业规模两级分化&/b&&/p&&p&企业规模两极化的观点来自于好友丛龙峰博士,他认为未来的企业将呈现大象和跳蚤共舞的局面。如跳蚤般的小微企业海量存在,他们凭借着灵活的身形和贴近客户的优势,在市场中获利。其中少数的成功者,迅速成为巨头,网罗同业和上下游,成为内部自组织化的大象企业。而长期存在于旧时代的中等规模企业,由于即不具有跳蚤的灵活性,又缺乏大象的集约优势,只能是大象成长史中的短暂形态。中型企业的成功者成为大象,失败者或成为跳蚤或被大象吸纳。&/p&&p&这个观点,是龙峰调研了大量的企业案例之后的结论,也是我自07年开始走访众多的中国企业的一个认识。&/p&&br&&p&&b&3、组织结构网络化&/b&&/p&&p&企业组织结构网络化不是讲企业互联网化,而是在MBA教科书里谈了20多年的耐克模式。在互联网的时代里,这个模式已经从个别者成功的法宝变成了普遍实行的基本业务运营模式。作为创业企业,很难想象你还需要自己雇佣会计处理财务,作为行业巨头也往往把财务和人力资源的非敏感工作进行了外包,企业聚焦竞争力核心,把原来的仓储、物流甚至是生产都剥离到了外部合作伙伴。&/p&&p&你想象一下,充满着上面这种形态特点的企业的世界里,他们将选择什么软件,将怎样选择软件,又将怎样使用软件?&/p&&br&&blockquote&&b&企业会怎样使用SaaS?使用什么样的SaaS?&br&&/b&&/blockquote&&p&1、快速上手,学习成本越低越好&/p&&p&快速变化的市场和快速变化的企业,如果还需要提供给他一个半年多才能实施培训到位的软件,不管是软件包还是SaaS,都没有什么竞争力。&/p&&p&快速上手的产品就必须是情景导向,而不能是管理导向的。什么叫情景导向,什么又叫管理导向呢?看看下面图,你就明白了。&/p&&p&&img data-rawheight=&470& data-rawwidth=&631& src=&/a51cee545fbcb8a380d6ad12eed244d4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1& data-original=&/a51cee545fbcb8a380d6ad12eed244d4_r.png&&这幅图是信用卡申请表,它的使用困扰和学习成本非常高。实际上,在你填写信用卡申请表时,工作人员一般只会让你填写几个必要信息就能完成申请工作了。那么印刷这么多的字段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管理者臆造的管理需求服务的。当这些信息不能真实有效的采集时,这就不是仅仅浪费时间的问题了,更让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处在无限纠结当中,我到底是信它呢,还是不信它呢?&/p&&p&基于于管理导向的产品就要不停的培训指导,让使用者去理解一个自己所未曾见过的场景,才能知道如何操作。而情景导向的产品,则直面使用者的真实环境,让他操作起来毫无违和感。&/p&&p&那些所谓的管理数据需求,在未来的组织管理模式下大部分是不存在的。即便是那些真实存在的管理需求,也应该更多的通过行为数据采集来支撑。&/p&&br&&p&&b&2、小团队独立使用&/b&&/p&&p&企业自组织化情境下,业务是自底向上生长的,团队也是自底向上发展的。这就需要软件SaaS应用必须可以在最小单元内独立使用起来。在小微企业,不管是什么工具,应当都是拿来就用的,能够快速的决当下的问题。比如,负责市场的人用麦客,负责产品研发的人在用tower。&/p&&p&那些跳蚤企业成长为大象之后,仍然可以保持各自团队的独立性。比如研发部门内部,A部门可以用worktile,B部门可以使用tower。&/p&&p&小团队的独立使用,也相应的降低了产品的学习复杂度。产品即不会掺杂其他部门和管理的冗余需求,同时,再专业的功能在专业的使用者看来,都是顺理成章的简单。&/p&&br&&p&&b&3、数据交换可自定义&/b&&/p&&p&对于大量涌现的异构平台和异构数据,当组织壮大后,必须能够在不同单元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然而,不同平台在建立之初并没有考虑到日后的发展。因此,当这种需求出现时,平台之间的接口定义就成为必然。&/p&&p&传统的数据交换定义是自上而下规划完成的,这就导致未经规划确定的业务无法存身,也就湮灭了企业的创新机会。在未来的自组织模式下,业务是随需应变的,是基于小团队快速迭代的。因此,数据交换接口的定义必须是数据提供者和使用者自定义的握手过程。IBM曾经收购过的Cast Iron就是面向这一需求应运而生的。&/p&&p&在我的想象中,未来企业SaaS的使用方式应该是这样的:&/p&&img data-rawheight=&258& data-rawwidth=&646& src=&/fa33ea60bbcc64d311e0adcac1308c82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6& data-original=&/fa33ea60bbcc64d311e0adcac1308c82_r.png&&&br&&blockquote&&b&企业管理SaaS该怎么做?&br&&/b&&/blockquote&&p&&b&1、给学生卖盒饭&/b&&/p&&p&学生有各种悟性和特长,但吃是通用的,所以饿了么诞生了。人有胖瘦美丑,但约是通用的,所以陌陌成功了。我的意思是要做大规模的通用市场,而不要傍着高大上的客户市场钻牛角尖。SaaS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在于边际成本下降,而你一门心思和世界500强的需求较劲的时候,你会发现边际成本上升了。好不容易做了一个超级无敌的开关组合和你自己都认为比金箍棒还牛逼的配置器的时候,你发现光告诉成长型客户为毛要这么做就得花半个月的时间。&/p&&p&未来是大象和跳蚤的世界,在他们的核心地带,你会发现跳蚤都是一样的跳蚤,大象却各有各的硬核。而在同一领域的下一任大象,则会以颠覆式的方式重构硬核。你即无法开创,你也无法追随。&/p&&p&皇帝需要太子的时候会取娘娘来生,但必须是独享的。换句话说,大型企业未来要想活着那么就得自己做核心系统。你既然有一颗做SaaS的心,就别想惦记凤冠霞帔了。&/p&&br&&p&&b&2、为服务商做平台&/b&&/p&&p&既然做不了皇帝的老婆,那么我们的SaaS就回归工具的属性吧,纯纯粹粹的做企业的IT支撑,不去培训无须引导。这个理念我部分认同,工具是可以迅速传播和迅速推广的。但是,如果没有一颗过日子的心,你在企业用户的眼里就是一个随时可以被替换的临时工。想想看,为什么微信、QQ是难于取代的,因为它和你的生活血肉相连。而作为企业软件,想要获得客户的持续青睐,就必须和企业的业务血肉相连。&/p&&p&要做到与客户业务血肉相连,一种办法是连接尽可能多的异构系统,以增加替换成本,而更彻底的方式就是干脆把客户业务外包。&/p&&p&但是,问题又来了,无论是异构系统连接还是做客户的外包,边际成本仍然下不来。&/p&&p&既不能做皇帝的老婆,又要能栓住皇帝,那你只有做妈咪了。要本着为外包服务商做平台的心思做SaaS,这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原来那些超级复杂无比的功能和理念,给客户讲不通就不要讲了。你调回头让客户的外包服务商听得懂,用起来爽就行了。他们去做客户的头牌,你为头牌提供服务。&/p&&p&无论是财务还是HR,或者是MRP,按这个思路都可以做成优秀的SaaS应用平台。&/p&&br&&p&&b&3、支撑生意而非支撑管理&/b&&/p&&p&以前,企业管理软件是通过忽悠概念来赚钱的,ERP、CRM、BPM,做了一圈下来,发现世界上的好学生依然是好学生,差学生依然是差学生。作为软件提供商,能做好几个尖子生项目就算良心生意了,不给好学生添乱的就算靠谱产品了。&/p&&p&现在,还有一票SaaS服务商依然好为人师,给客户介绍方法论、价值观,看来是菩萨心肠,救企业于水火的活雷锋。这就麻烦了,软件包业务是直接把媳妇娶回家,一辈子的钱都付了,用的好不好没人管。但SaaS不行啊,三天不见效,客户掉头就走。所以,忽悠那些看不懂的管理理论纯属庸人自扰。&/p&&p&皇上需求其实很简单,帮我挣钱,给我省钱,真金白银看到效果,从挣下来、省下来的钱里面分好处。&/p&&br&&p&阿里巴巴就是帮企业挣钱的,只要在这个平台上玩,就得用他的销售SaaS,各种收费的免费的功能都成为基于阿里巴巴生意的外挂。顺着这个路子您再往下想,未来的库存管理SaaS应该是一个仓储租赁平台附带功能,未来的协同SaaS应该是人才市场或是开源项目平台的附带功能。最终,SaaS工具应当是向外支撑而非向内支撑,应当是支撑生意,而非支撑管理。&/p&
自己做了一款企业移动应用,也加入了一些企业互联网的群,和众多投资人也或多或少做了沟通与交流。于是,想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整理出来,供大家斧正或借鉴。企业SaaS是个翻炒了十来年的老话题了,从2003年开始,随着美国的Salesforce、WebEx Communication…
中国中小企业不在乎你是Paas还是SaaP模式,他们只在乎以下几件事:&br&&br&1、能不能帮他拿到订单;&br&&br&2、能不能让他不付出太多的人力成本,最好是不要付出;&br&&br&3、我的对手、我的周边公司、我们行业中的龙头,有没有人在用;&br&&br&4、收费和收益比起来怎样?&br&&br&不管什么模式,只要做到了以上几点,再苦心经营一支销售队伍出来,基本就能很快成为很大的公司。最后,给中小企业卖服务是很难的,必须要打到他们的痛处,比方说:能帮他防止他的手下抢客户,自己出去单干。这个老板是愿意花大价钱的。
中国中小企业不在乎你是Paas还是SaaP模式,他们只在乎以下几件事:1、能不能帮他拿到订单;2、能不能让他不付出太多的人力成本,最好是不要付出;3、我的对手、我的周边公司、我们行业中的龙头,有没有人在用;4、收费和收益比起来怎样?不管什么模式,只要…
来自子话题:
刚毕业,这两家都别去了吧,找个小公司去折腾,使劲折腾。。&br&&br&1、找个小公司,创业型的公司,把一条线的事情都经历一遍,当然,这也只是一个跳板,等你离开这个小公司的时候,你掌握的是一套综合技能,对互联网或者软件项目的各个流程都十分熟悉和了解。
(管理者必备的经历)&br&&br&2、不遵循1的原则,一毕业就去大公司,往往都是从基层做起,由于大公司将就的精耕细作,每个人基本就负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很难了解到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大多时间是在拧自己的那颗螺丝母,对于个人的成长是不利的。 (只负责一个点的事情,很难了解到全局或者看到这个公司的成长过程,你去的时候这个公司已经相当成熟了)&br&&br&3、有了1的经历,小公司的折磨人,折腾人,一个人干10个人的事情的这段经历,相信你在后面的工作或者生活中,一旦有了某种机会,你都可以胜任,而且不用一味的想着给别人打工,因为有外部机会,你这个时候是可以,也是有能力去抓住,并去做尝试的,因为你是综合的,相对全面的一个人。&br&&br&4、就算你不走3的这条路,选择走职业经理人的路线(一直打工,直到高级打工),1的经历也是对你有很大帮助的,小-中-大,这样的职业经历,我觉得比大-大-大这样的经历有趣,也更能快速的提高技能和个人的眼见。
先在小公司,再去中型公司,再去大公司,把这三种规模的互联网或者IT企业都经历一遍,这其实就是在经历一个大公司的三个不同的成长阶段,不管是管理一家公司还是自己做公司,都有必要的一种经历。&br&&br&仅个人建议,因为我就是这么做的,去大型互联网公司,只是经历了一下,证明了前面两部棋走对了,证明了下个人也是有进大公司的能力,就够了。不用迷恋他的大,稳定,福利好,名声好等这些虚的东西。
刚毕业,这两家都别去了吧,找个小公司去折腾,使劲折腾。。1、找个小公司,创业型的公司,把一条线的事情都经历一遍,当然,这也只是一个跳板,等你离开这个小公司的时候,你掌握的是一套综合技能,对互联网或者软件项目的各个流程都十分熟悉和了解。 (管…
北用友南金蝶么,少侠,你好!先答问题,很有前途的,放心。&br&如果还有兴趣,可以往下看&br&&br&看到这个,我想起我刚进ERP这个圈子时的状态,常常在网上搜索三个问题&br&1.ERP是什么&br&2.做ERP有前途吗&br&3.工作个2,3年的可以月薪过万吗&br&其实,这世界大部分的工作都不会是没有前途的。最关键的是人和态度。&br&(PS:搞过几年技术的一个哥们路过,看到我在答题,让我顺道告诉你,什么都一样!)&br&既然身在这个行业里了,就试着多去了解下,多接触点。即使只是ERP,也有很多方向的,技术,实施,项目管理等等等等,这个就不在这详细讨论了。&br&有足够的了解了,问问自己是否喜欢这个工作,当然要真正的问问自己,不要随便下结论。如果你都不喜欢这个工作,即使再有前途,又怎么能干好呢?&br&&br&工作快4年,哦,对了,我做的是oracle的产品。之前的那三个困惑都没有了,但却越来越不开心了,说起来我也在选择的关口上。&br&&br&有没有前途很重要,喜不喜欢好像更重要,能上心,喜欢的事情,坚持做,没前途的都可能让你做的有了。当然虽然年轻,也不要大把大把浪费机会了。一直捶一个钉子,容易进板子,试过要把一整片钉子捶进去吗?&br&&br&最后,如果今天没了工作,明天就得睡天桥了,还是先把基础打好,毕竟只有先能生活了,才能再考虑想过的生活。很多因素,说到底,还得自己权衡。&br&一点点感受,希望有点帮助的,祝你好运!
北用友南金蝶么,少侠,你好!先答问题,很有前途的,放心。如果还有兴趣,可以往下看看到这个,我想起我刚进ERP这个圈子时的状态,常常在网上搜索三个问题1.ERP是什么2.做ERP有前途吗3.工作个2,3年的可以月薪过万吗其实,这世界大部分的工作都不会是没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rp ceo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