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用Spartan CUE 110这里有人装b款声卡么

当前位置:&gt
共找到1条spartan cue 110海淘全球购商品
淘宝全球购为您提供最新最全面的包括美国、日本、澳洲等海外spartan cue 110代购,spartan cue 110洋货直邮,spartan cue 110海外品牌等全球购商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热门搜索:
价  格: 元
所 在 地:
商品推荐: [丨]
为您提供商品的详细介绍,
淘宝售价:元。
女性在线导购网为您提供淘宝网网上热销商品,让您更快找到热门以及合适自己的商品,
特别提供商品的详细参数、介绍以及报价等信息,挑选商品更方便。
&1850.00 ¥1850.00
&1770.00 ¥1880.00
&2480.00 ¥2480.00
&2140.00 ¥2400.00
&1790.00 ¥1810.00
&1800.00 ¥1820.00
&1530.00 ¥1530.00
&1052.00 ¥2085.00
&1800.00 ¥1810.00
&3850.00 ¥3850.00
&3980.00 ¥4480.00
&836.00 ¥1338.00我说的也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说错了大神们指正。&br&&br&淘宝一搜一大堆,K歌套装+包调试。但是效果基本上也洗剪吹。花钱少了不出效果,很现实的问题。娱乐的话,就搜搜套装包调试吧,还省事。&br&&br&笔记本电脑没太大问题。目前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独立的声卡。建议选择USB的外置声卡,不然SM58买了也没地方插。&br&&br&劝题主可以考虑电容麦(某些热卖的国产的假电容麦就算了)。电容麦灵敏度高,考虑到题主是需要表现反映自己的嗓音特点和细节的。&br&插线的话就是话筒底下插线 ,然后插在音频接口(也就是声卡上)。一般都是卡农线卡农口。板载声卡上没有这种口。所以除了驻极体话筒(就是语音聊天用的那种)以外的话筒是不能直接插在电脑上的。&br&录音环境的问题可以慢慢改善。环境的事又涉及到室内声学原理的事了。太深不太懂我也就不说了。&br&&br&选购声卡的话,根据题主的需求主要看声卡的参数第一是动态范围,第二是看话放增益,(第三是看外观)。动态范围说白了就是决定了音质,话放说白了就是支持话筒的能力。&br&如果要便宜的性能还算凑合的音频接口,一般差不多都在105 - 115左右(单位dB) ,能达到115-120的都是相当不错的专业声卡了。&br&话放增益便宜实惠的一般在+50db左右,而SM58的灵敏度是-55db,不能完美推动话筒。而能完美推动SM58的音频接口大概要2000块左右。&br&SM58(以及动圈麦克)的最大问题就是灵敏度低。SM58是个好话筒,SM58火的原因是大家都说好,而且便宜耐操。但是独立声卡的素质如果不高的话,就会推不动,录不出声或者声音小。完美推动SM58的声卡基本上要2000块左右或者更高。&br&这个预算范围内建议就不要考虑再单独买话放了,便宜的太烂,贵的买不起。提升音质的话放价格基本上是以万元为单位的。万元以下的话放没意义,不如把钱花在其他设备上。&br&&br&软体是什么不太懂。(台湾方言的“软体”不就是软件吗?那和软件有什么区别呢?是不是VST机架效果啊还是什么?)&br&&br&Adobe Audition 我觉得就可以了。&br&&br&剩下的可以一切从简。监听设备,话筒夹(有很多买话筒附送原厂),话筒架,防风罩,线材什么的。&br&录唱的时候耳机我觉得应该选择全封闭的耳机。半开放、开放式的监听耳机一般是挑错和混音用的,这两种为了让听的人效果更好,就会漏出声音。你录歌的时候如果声音从耳机里漏出声音是影响你录出来的效果。&br&就是说你唱完,你听你录的声音有没有不堪入耳的地方,声音大了小了远了近了干了湿了太闷或者太刺耳,需要后期修改啊还是怎么,一般全封闭的耳机表现这些不是很好。这时候一般会用到半封闭或开放式的监听耳机来听。这步说多了,我觉得根据预算可以从简。&br&耳机还是不健康,对耳朵损伤太大。当然有条件上监听音箱最好了。&br&话筒架什么的结实就行,主要素质看话筒架的承重。&br&防风罩(防喷罩),就是字面意思,防止人声录出来“噗噗”的。便宜的那种海绵的防风罩吃高频。&br&音频线选50块以上的,太差的最好别考虑。&br&--------------------------&br&最后到底应该买什么。。。&br&下面涉及到一些品牌型号,我说的也不保准,只供参考。&br&&br&①声卡Spartan Cue 110,话筒SM58。声卡是韩国的牌子,优点是话放够,动态高,通道够题主用了,声音干净,支持内录,两个耳机孔,支持win、os、ios系统。这款声卡对于题主没有性能上的缺点,唯一就是超预算了,淘宝价格大概1700左右。Spartan这个牌子还有个型号是Spartan A,也支持内录,动态话放都不如CUE 110,如果用电容麦克可以考虑。&br&话筒的预算再低点就是舒伯乐有两款款话筒300块不到,也挺实惠的。&br&SM58要强烈推荐楼主选择有线的,不带开关的。无线的或者带开关的都是针对舞台用的,音质也都不如无开关的,不适用录音,价格也贵。SM58假货很多,那么有线的不带开关的。目前淘宝价格大概600,基本上再低的就肯定是假的了。&br&&br&②另一套方案是,题主已经会AA了,可以不需要声卡强调有内录功能,买个电容麦,选择相对便宜点的性能好的的声卡(话放大概+50db左右的),比如刚才说的Spartan A,Presonus 的 iOne,M-audio的M-Track plus ii,Focusrite Scarlett 2I4,Yamaha ur242,ESI maya22,Steinberg UR12。价格大概都不超过1000块。我也没都用过。具体选哪个,看商家标的参数,怎么看参数上面也说了,我指个路子,剩下自己举一反三。&br&电容麦参考:Rode NT1(最好要那个套装版的,最推荐),M-Audio Nova,国产的飞乐ED207,AKG C3000,Rode NT1000等等。这几款提到的话筒价格都不超过2000的,属于专业(或者准专业)级别。至于ISK得胜什么的,不推荐。&br&&br&全封闭耳机的话Sony MDR-7506(假货多,找靠谱的商家),AKG K271,价格大概,800多。&br&再便宜的就是舒伯乐300块不到有几款。&br&混音用的耳机阻抗普遍比较高价格也高,需要看声卡耳放的素质,品牌一般就是森海,AKG,SONY,拜亚动力什么的。&br&&br&==========================&br&最后还有个玩意叫USB话筒,还算是比较新的技术,感觉不太成熟。倒是很方便。&br&一般里面会有某个什么芯片啊还是什么的,会自带有声卡的一部分功能。无需48V供电。&br&搜了一下,大概有Rode NT-USB,Audio-technica
AT2020,AKG Perception 120什么的。&br&网上有评测啊试听,随便搜搜。&br&=========================&br&最后最后我写到一半我就愣住了,发现我是越写越多,就想已经都写到这了,不写完难受。我大概看了一下我上面写基本上没有什么倾向性。我反正是把我知道的都说了,肯定有帮助。&br&真的是达到什么样的最终效果,设备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什么人用,怎么用的问题。
我说的也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说错了大神们指正。淘宝一搜一大堆,K歌套装+包调试。但是效果基本上也洗剪吹。花钱少了不出效果,很现实的问题。娱乐的话,就搜搜套装包调试吧,还省事。笔记本电脑没太大问题。目前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独立的声卡。建议选择US…
和“归零,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零”用的是一个声优。。。
和“归零,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归零”用的是一个声优。。。
最高音质模式(PCM Recoder) 192kHz,24bit&br&1小时是&br&192000Hz*2ch*3bytes*0000bytes=3.8624GB&br&4GB可以录1.0356小时&br&&br&高音质模式&br&CD标准的LPCM(44.1kHz,16Bit) 1小时是44100Hz*2ch*2bytes*000bytes=605.621MB&br&4GB可以录6.7633小时&br&&br&普通音质模式&br&128kbps MP3 1小时是&br&128000bits*MB&br&4GB可以录74.56小时&br&&br&目前实际有售的录音笔的最低码率是HVXC 2kbps&br&1小时是 2000bits*3MB&br&4GB可以录小时
最高音质模式(PCM Recoder) 192kHz,24bit1小时是192000Hz*2ch*3bytes*0000bytes=3.8624GB4GB可以录1.0356小时高音质模式CD标准的LPCM(44.1kHz,16Bit) 1小时是44100Hz*2ch*2bytes*000bytes=605.621MB4GB可以录6.7633小时普通音质…
不谈风格说技术都是耍流氓。
不谈风格说技术都是耍流氓。
美国爸爸的前卫金属巨头&b&Dream Theater&/b&&i&04&/i&年在东京武道馆的&i&&b&Live at Budokan&/b&&/i&,还有&i&06&/i&年在波士顿的二十周年演出&i&&b&Score&/b&&/i&,无论是音乐性,表演性,还是录音质量,都堪称地球之最!!&br&&br&事实上,&b&Dream Theater&/b&的演出就没质量差的。。。&br&&br&&b&&i&Live at Budokan:&/i&&/b&&br&&img src=&/aa9ac4e49ddee1da8d0987_b.jpg& data-rawwidth=&325& data-rawheight=&47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5&&&br&&b&&i&Score:&/i&&/b&&br&&img src=&/ca44a11d890e8ae564ebabc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49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br&&br&&br&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br&精彩的乐队演出DVD非常多,我推荐的只是真正给我带来过震撼和冲击的:&br&&br&瑞典前卫力量名团&b&Evergrey&/b&,05年发行的瑞典哥德堡现场dvd,&b&&i&A Night to Remember&/i&&/b&,在&b&&i&Metalstorm&/i&&/b&上位列所有DVD演出专辑之首,&b&&i&9.6&/i&&/b&分!!整体氛围,阴暗,冰冷,厚重,带给你前卫力量的震撼魅力,鼓手帅哥长发甩头的特写很多,帅呆了!!&br&&br&&b&&i&A Night to Remember:&/i&&/b&&br&&img src=&/4d1f205c181d0b14a14da0b_b.jpg& data-rawwidth=&349& data-rawheight=&4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9&&&br&&br&&br&芬兰交响力量名团&b&Nightwish&/b&,06年的DVD,&b&&i&End of the Era&/i&&/b&,tarja大姐的告别,标题感觉也预示着一代王者的衰败,现场氛围火爆,令人激情,感动,耀眼的片段无数!!&br&&br&&b&&i&End of the Era:&/i&&/b&&br&&img src=&/7ed05be8c55a98222fcf20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6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7ed05be8c55a98222fcf20b_r.jpg&&&br&&br&&br&瑞典前卫死亡巨头&b&Opeth&/b&,03年发行的伦敦演出DVD,&b&&i&Lamentation&/i&&/b&,完整演绎了同时期两张专辑黑白双杀&b&Deliverance&/b&和&b&Damnation&/b&,让人惊讶于Michael嗓音的张力变化可以变态如斯,也惊叹这支名团对于死亡金属和各种其他音乐风格的音符的把握,时而blues,时而民谣,前后连贯水乳交融!!&br&&br&&b&&i&Lamentation:&/i&&/b&&br&&img src=&/06b650a29aaf6d8b3baa_b.jpg& data-rawwidth=&332& data-rawheight=&47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2&&&br&&br&&br&再来,还是瑞典,旋死名团&b&Arch Enemy&/b&,后期有过两张DVD,一张06年发行伦敦演出&i&&b&Live Apocalypse&/b&&/i&,一张08年东京演出&b&&i&Tyrants of the Rusing Sun&/i&&/b&,个人觉得伦敦完胜东京,主要是灯光氛围上,东京非常明亮没一点邪恶感,只有残暴感;而伦敦那场,简直是邪神老窝的实体,幽蓝色+暗绿色的灯光,成员们统一的五芒星标志,女魔头主唱安吉拉的咆哮,加上狂热的粉丝,&b&Arch Enemy&/b&,oh不,这就是撒旦!!&br&&br&&i&&b&Live Apocalypse:&/b&&/i&&br&&img src=&/14c5c21fa9f88ce35755f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br&&br&说了这么多北欧乐队,还是回到我们敬爱的美国爸爸,&br&&br&曾经拥有变态级野兽狂派吉他手&b&Jeff Loomis&/b&(现已加入&b&Arch Enemy&/b&)的前卫激流名团&b&Nevermore&/b&,08年发行的德国波鸿演出&b&&i&The Year of the Voyager&/i&&/b&,Jeff和Chris两人精彩纷呈的solo狂流让你惊叹电吉他演奏可以变态到这种地步。。。另外主唱&b&Warrel Dane&/b&的独特仿佛来自异世界的嗓音唱腔让你看到一个外星世界!!&br&&br&&b&&i&The Year of the Voyager:&/i&&/b&&br&&img src=&/52b541d8c94c77bd2931_b.jpg& data-rawwidth=&354&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4&&&br&&br&&br&再来一个,美国湾区激流巨头&b&Testament&/b&伦敦演出&b&&i&Live in London&/i&&/b& 05年发行,演绎了很多早期经典老歌,让我们回到那个激流年代,Alex还用老款的Ibanez 540S弹了几首歌!!前年顺应新专辑又出了新DVD &b&&i&Dark Roots of Thrash&/i&&/b&,量很足,近两小时,酣畅淋漓,接受Chuck Billy充满火药的咆哮声的洗礼吧,Rise Up!!≧◇≦&br&&br&&b&&i&Live in London:&/i&&/b&&br&&img src=&/1ed13c56be161d00ef52_b.jpg& data-rawwidth=&444& data-rawheight=&6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4& data-original=&/1ed13c56be161d00ef52_r.jpg&&&br&&br&&br&&b&&i&Dark Roots of Thrash:&/i&&/b&&br&&img src=&/65cc1acdacdbde_b.jpg& data-rawwidth=&446& data-rawheight=&6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6& data-original=&/65cc1acdacdbde_r.jpg&&&br&&br&&br&美式金属核Groove Metal班霸&b&Lamb Of God&/b&的05年发行的&b&&i&Killadelphia&/i&&/b&,看着Chris Alder的精准鼓演奏,配合Morton和Willie激爽无比的吉他Riff,呵呵,美国爸爸玩的才叫金属音乐!! &br&&br&&b&&i&Killadelphia:&br&&img data-rawheight=&311& data-rawwidth=&220& src=&/409d0165b7cdff3c2f0af1a2eebf8484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br&&/i&&/b&&br&&br&最后补一个“高雅”些的,吉他上帝&b&Steve Vai &/b&09发行的&b&&i&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i&&/b&,时不时灵感迸发的瞬间,加上奇异的灯光,多种其他乐器的争相发飙,给人带来从来没见过的吉他演奏,他是真正的音乐表演艺术家!!&br&&br&&b&&i&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i&&/b&&br&&img src=&/8d7b68a5dee5ce4efacefe12f2b080f0_b.jpg& data-rawwidth=&457& data-rawheight=&6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7& data-original=&/8d7b68a5dee5ce4efacefe12f2b080f0_r.jpg&&
美国爸爸的前卫金属巨头Dream Theater04年在东京武道馆的Live at Budokan,还有06年在波士顿的二十周年演出Score,无论是音乐性,表演性,还是录音质量,都堪称地球之最!!事实上,Dream Theater的演出就没质量差的。。。Live at Budokan:Score:ΩΩΩΩ…
来自子话题:
这个问题我有问过山新。&br&&br&
她说给游戏配音时确实要单人配音,并且在配音的时候全要靠脑补场面,还要想象其他声优的语气和状态以保持画风一致。配音工作相较动画确实有难度。&br&&br&
至于为什么这么录,其实原因很简单,这只是一个进度问题。&br&&br&
游戏的配音工作进行时游戏也在研发中,很少提供画面来给你看。甚至大部分配音工作都完成了游戏还没研发完。_(:з」∠)_&br&&br&===================我是帅气的分割线=========================&br&&br&
2.17更新&br&&br&
受评论区@&a href=&/people/NightFullMoon& class=&internal&&洪逸群&/a& 启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的rpg游戏大多数是用鼠标点一下,角色说一句话,所以声优单独配音也更适合这种模式。&br&&br&还有评论区@&a href=&/people/sapphire-lau& class=&internal&&lau sapphire&/a&
说的也很有道理,像一些剧情有根据玩家选择而进行不同剧情的游戏更适合逐句配音。如《史丹利的寓言》、《上古卷轴5》等。&br&&br&
一般动画或电视剧是在制作和录制结束之后,配音工作与后期特效双线进行。这段时间是电视剧或动漫在等电视台安排档期。即便是网播动漫也有条件在预定时间之前完成配音。配音时间较充足,可以做到几个声优档期合理安排一起配音,并且完成后的配音在动漫或电视剧发布后很难做修改。相较之下,游戏的发布时间与平台没有什么关系。即便是游戏的配音包中出现问题,也可以通过发布补丁来纠错。比如:古剑奇谭1中男主角有两个版本的配音,古剑奇谭2中发布了补丁包删除了一部分剧情和配音。&br&&br&
被书记赞了好开森,还有祝各位知友春节快乐!!!
这个问题我有问过山新。 她说给游戏配音时确实要单人配音,并且在配音的时候全要靠脑补场面,还要想象其他声优的语气和状态以保持画风一致。配音工作相较动画确实有难度。 至于为什么这么录,其实原因很简单,这只是一个进度问题。 游戏的配音工作进行时游…
来自子话题:
器材发烧,永无止境,,,但是如题所说,“听音乐”,那么就非常棒。&br&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如果耳机选得好、又很习惯CD机操作的话,M10是一个100分的音乐机器。&br&&br&1. 电源:标准格式的AA(R6)电池,随处可得。表弟觉得苹果的IPC好,但是如果像我这样同时喜欢旅游和音乐的人,出门好多天不用考虑电源问题的,只有M10这样使用标准、可更换电池的机器才好。&br&&br&2. 续航能力:很强大!每天听一两个小时,断断续续半个多月不是问题。之所以这么笼统,是因为我实在记不清需要多久才换一次电池,总之就是很给力。而且不需要关机,不想听了就停止,机器过会会自动休眠,超级省电。唤醒的过程,真的是“瞬间”!完全无需等待。我几乎没有关机过。&br&&br&3. 便携性:从CD机走过来的人,一定只会惊喜,而不是盯着 iPod nano 去比身材。&br&&br&4. 推力:这是很多便携播放器的硬伤,包括几乎所有的手机!但是M10的推力一定够用了。p.s.从便携播放器的角度来说是如此,不要去和台机比。&br&&br&5. 解析:完美,,,,甚至有人觉得解析太过,以至于少了些音乐风味。有底噪,不明显。所以我一般用个子大点的耳机来听,比如森海的HD低阻抗耳机。这样的话就没有底噪了。&br&&br&6. 声场、三段平衡等等… : 只能说在这个价位上,也没几个比M10强大的对手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喜欢这种原汁原味平淡直白的风格,听小编制古典和清爽风格的音乐最最佳。&br&&br&7. 格式:支持 WAV、AAC(M4a-LC,也就是苹果的LC编码AAC)、wma、mp3,基本也够了。买这个机器的人十有八九是听无损的。不支持 APE/FLAC 是一个遗憾。所以我基本转成300+kbps 的 AAC 来听。如果还不满足,只能考虑 Korg 的 MR1/MR2 了,它们支持 DSD。&br&&br&8. 存储能力:本机自带4G,当然是不够的。不过可以扩展 MS短棒 和 TF 卡,所以存储可以视为无限(根据你的荷包而定)。&br&&br&9. 操控:这个也许是唯一的“硬伤”,比 D50 已经大大进步了,但是比起很多拥有现代化UI界面的播放器,M10 的操控依然停留在便携CD的时代。 不过熟悉了之后这反倒是件好事。比如,我可以骑车的时候盲操作,根据按钮的位置就可以。触屏机可以么???别想了~ 所以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br&&br&10. 显示屏:橙色背光的单色液晶屏!不好理解?那就想想最早的手机屏幕!^_^&br& 
我认为完美,而很多人觉得很渣。我认为完美的原因在于:省电,而且日光下也可以很轻松的看到,还不需反复唤醒。
器材发烧,永无止境,,,但是如题所说,“听音乐”,那么就非常棒。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如果耳机选得好、又很习惯CD机操作的话,M10是一个100分的音乐机器。1. 电源:标准格式的AA(R6)电池,随处可得。表弟觉得苹果的IPC好,但是如果像我这样同时喜欢…
PC:&br&1、onenote 或 Evernote都可以,都很实用&br&2、我常用一个软件叫Moo0 录音专家,非常方便。:&br&&a href=&///?target=http%3A///%3Ftop%3Dhttp%3A//http%3A///commercia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top=http:///commercia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喜欢里面的二个小功能:无声时暂停和仅录取人声。&br&&br&手机:&br&如果你有一个安卓4.0的手机,可以试试使用Evernote,它在安卓4.0上支持语音转文字,虽然效果不算太好,但最方便的是占用的空间非常小.&br&&br&&b&对于会议录音的管理,我一般是跟思维导图互补:&/b&&br&&br&(1)在会议进行的同时,安排一个人用思维导图进行会议记录,把屏幕直接用投影投出来,大家都能看到会议记录的情况,可以非常方便的实时调整,就有人突然来了或走了,也能根据思维导图快速了解会议的进展和决议,在开完会时,大家都能对会议记录保持统一意见,&b&而不是过段时间说不知道当时的任务安排,对自己的任务进行抵赖&/b&。&br&&br&PS:最好把会议记录细化到批准人、负责人、被通知人、一致意见、亟待解决的问题、已完成的任务、后续工作、任务、完成时间都细化出来,如果你用MandManage还可以直接转出成Project项目文件。&img src=&/d503ebcbb_b.jpg& class=&content_image&&&br&2、录音完之后 ,会用CoolEdit做一下编辑,把有用的地方切成片断直接放到思维导图中相应分支,,然后把录音改名,按时间、项目、地点、会议名称命名。&br&&br&3、如果时间太长,编辑音频麻烦,可以在相应分支中直接记录时间点放在主题便笺或备注中。&br&&br&4、最后把这个思维导图和放在一个目录中按归档到项目目录中,最好把思维导图转成一个图片,这样在查看非常方便,打开图片就能看这个录音的全部内容,判定是否对自己有用。还可以再把这个图片放在Evernote中相应的项目中, &b&Evernote 支持图片中的文字搜索,直接用关键字搜索,就能找到相应的图片。&/b&&br&&br&5、关于文件大小:一个比较清晰的MP3语音文件,大约每秒占用1K。如果会议导图用了总共一个小时的累积语音文件,大概也就是几M。&br&&br&6、思维导图可以非常方便以大纲的方式转成文本,然后群发给参加会议的人。
PC:1、onenote 或 Evernote都可以,都很实用2、我常用一个软件叫Moo0 录音专家,非常方便。: 喜欢里面的二个小功能:无声时暂停和仅录取人声。手机:如果你有一个安卓4.0的手机,可以试试使用Evernote,它在安卓4.0上支持语音转文字…
2^16=65536&br&20log(65536)约等于96dB的动态范围,对于一般的应用,基本上完全够用了——比如覆盖安静的夜晚(30dB)到球磨机工作(约120dB)。
2^16=6553620log(65536)约等于96dB的动态范围,对于一般的应用,基本上完全够用了——比如覆盖安静的夜晚(30dB)到球磨机工作(约120dB)。
卸腰。&br&&br&首先,声波是一种纵波,来回振动导致空气分子产生疏密相间的排列。&img src=&/fba827fd78ad0e05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fba827fd78ad0e05_r.jpg&&&br&但是这种二维空间的方式非常不便于表示声音的属性,于是我们取任意一个点,测量这个点的气压随时间的变化,这样就变成了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压力变化的图像.&br&&img src=&/e9cec5c4c6d1f501f8b96d301f61d2a2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1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e9cec5c4c6d1f501f8b96d301f61d2a2_r.jpg&&&br&&br&气压距离标准值偏差越大,说明振动越剧烈,响度越大,所以振幅越大的波形表示声音越大。&br&波形越紧密说明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高,音高越高。&br&&br&但是这样有个问题,就是对于单频率的振动,可以很容易表示出来,而我们听到的声音往往是很复杂的频率的叠加,比如这样。&br&&img src=&/54f2520de9eac31ad75c9d50_b.jpg& data-rawwidth=&739& data-rawheight=&3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9& data-original=&/54f2520de9eac31ad75c9d50_r.jpg&&光看波形图,这是什么鬼?啥有用的信息也得不到,因为各个频率的波形都叠在一起了,就像把很多个周期振幅相位都不等的三角函数图像加在一起。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频谱来帮忙了。&br&&br&&img src=&/cd3ea5ecbd446054ace4bd8_b.jpg& data-rawwidth=&707& data-rawheight=&3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7& data-original=&/cd3ea5ecbd446054ace4bd8_r.jpg&&对于这首钢琴曲,这下子就能明显的看出一条旋律线了。&br&&br&频谱通过对波形的傅里叶变换,把波形中的每个频率拆开来,再在纵轴上展开,越往上频率越高。&br&频谱是三维的,越亮表示在这个频率上越响,越暗表示越弱。&br&&br&所以频谱相对于波形图,是包含有更多信息的,唯一的缺点就是无法表示整体音量总和的大小,所以一般和波形配合观看。
卸腰。首先,声波是一种纵波,来回振动导致空气分子产生疏密相间的排列。但是这种二维空间的方式非常不便于表示声音的属性,于是我们取任意一个点,测量这个点的气压随时间的变化,这样就变成了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压力变化的图像.气压距离标准值偏差越大,…
本人也在学习当中大概说一下吧可能有些地方不对请大家指正&br&
我觉得应该确定到底用什么软件去混音 可能有人觉得这还没学混音呢就先选择软件
我觉得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减少你走的弯路 有些人刚开始用Cubase然后看别人用Pro Tools 他也跟着用 过一阵看别人用Reason然后又去改 最后转一圈混音也没学好 软件也不会用 你可要知道向PT这种软件都是用快捷键干活 从记住快捷键到熟练运用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的 如果你要用PT请看这篇文章 &a data-hash=&4cec0dffa619a19cbff854& href=&///people/4cec0dffa619a19cbff85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阚欧礼& data-tip=&p$b$4cec0dffa619a19cbff854&&@阚欧礼&/a&说的很清楚 还有为什么要如此的熟悉软件 打个比方如果我想做Automation 可是我不知道快捷键是什么 于是去菜单栏里面找(PT很多功能菜单栏里面根本找不到)又去翻说明书 然后终于知道了快捷键 然后继续做下面的工作
自己想想都觉得虐心 所以先确定软件 不要听别人说这个软件音质好 巴拉巴拉一大堆 大厨换个马勺难道就不会炒菜了吗 &br&&br&&br&
我推荐你看《混音指南》加上《实用录音技术》 这也是我的老师推荐给我的启蒙书 还有就是《音频混缩的概念练习和工具》这本书是跟《混音指南》配套的分上下册
第一本书你会获得很多关于混音的知识 基本的概念 见解 知道如何去混音如何去操作和最基本的听觉技能 书里面会推荐很多音乐虽然在附带的音频文件里面没有但你可以在网上找到 你懂得! 还有里面也会提到很多混音师 你可以去google找到他们并且看看他们混过哪些专辑 找到他们仔细的去分析 第二本书虽然是教你基础的录音技术 但是里面有很多知识在《混音指南》可能没有讲的那么细而在这里会给你从最基本的讲 可以说你既学会了基础的录音技术还能对你上一本书做查漏补缺以及更深刻的理解 我建议你先仔细读这两本书 期间熟悉一下自己选择的操作软件 仔细去听书里面带的素材以及推荐的歌曲 其他的不要去做 当你都做完了之后就可以做第三步&br&&br&&br&
这时候你应该
录音基础也会了 混音理念也建立了
就可以开始从混贴唱入手 先去听你要贴唱的歌曲是如何混音的 然后再去混贴唱 混完了跟原版去做对比 然后过几天再听你混的贴唱 这个方法在下面说的混分轨也同样适用 当你混过足够的贴唱后(可能是三十个 五十个 也可能是一百个 看你自己吧)你可以去&a href=&///?target=http%3A//www./ms-mtk.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Mixing Secrets' Free Multitrack Download Library (Cambridge Music Technology)&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个网站下载你喜欢风格或者说你熟悉的风格的分轨继续做混音 并且你还要再看一遍《混音指南》《录音实用技术》并看《混音艺术与创作》与《灵活的混音》 这两本书 &br&&br&
这个阶段你要做的依旧是混音 看书 混音 看书 如果你觉得枯燥 那么忍一忍吧 如果忍不了 那就放弃吧 因为你不适合干这行 因为你找不到其中的乐趣所在 如果要继续 那么请看《音乐声学与心理声学》这本书 并继续看之前我推荐的书 如果不出意外你的那本《混音指南》和 《音频混缩的概念练习和工具》早就掉页( PS 这些书当中就这三本书 书皮是硬的 真心愿意坏 看的时候请尽量爱抚 哈哈 ) 然后继续的去混音 &br&&br&&br&
上面说的这些应该是学习混音的第一步 至于要走多少步 终点在哪里我也不知道 就连&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6EuqcOJjhGPtq1bBv9JI9OTvqnxgd7CUjByeofq2IqVJiUqDMFVMDTq2X0omgWJixoUnCXn2dsmzjCQwfhppbq&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ck Guzauski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 他在采访当中说也在不停的学习与创新
当你看过以上的书籍过后你就会觉得混音不光是解决技术层次的问题
混音是依赖于音乐本体 我的老师曾经跟我说过 一个没有错误的混音 跟一个完美的混音是两个概念 &br&&br&&br&&b&混音不是为音乐提供技术服务而是对音乐再次的创作&/b&&br&&b&混音是门艺术 无休止的艺术 他能够以完全不同的方&/b&&br&&b&式传达音乐的精神从而让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催化&/b&&br&&b&&u&混音是门艺术&/u&&/b&&br&&br&&br&&br&
《听音训练手册》《金耳朵》这两本书适用于各个阶段
个人建议在做第一步的时候觉得自己有一些基本的混音理念的时候就开始练习
多去听 多去熟悉 练到就像你能轻易解开女生的bra一样 听音乐的时候尽量用混音师的思维去分析音乐 (PS 欧美出的专业混音也不一定全都是好的)
用的软件和效果器最好都用英文 开始困难一点但是熟悉了对你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推荐一些扩展书籍 《音频工程导读》《数字音频技术》《家庭录音室设计》《声音采样与合成技术》《现场音乐同期录音》《多声道环绕技术》《音响系统设计与优化》 &br&还有就是去翻 &a data-hash=&4cec0dffa619a19cbff854& href=&///people/4cec0dffa619a19cbff85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阚欧礼& data-tip=&p$b$4cec0dffa619a19cbff854&&@阚欧礼&/a&老师的知乎
&br&然后去叉烧网
&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人人都来玩音乐&i class=&icon-external&&&/i&&/a&
本人也在学习当中大概说一下吧可能有些地方不对请大家指正 第一 我觉得应该确定到底用什么软件去混音 可能有人觉得这还没学混音呢就先选择软件 我觉得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减少你走的弯路 有些人刚开始用Cubase然后看别人用Pro Tools 他也跟着用 过一阵看别…
谢谢邀请。&br&&br&首先简单说一下dB,也就是分贝。&br&分贝是一个相对量,相对于某一个标准值的倍数取对数,得到的就是贝尔Bell,分贝则是贝尔的十分之一。&br&比如以10为标准,那么1000就是2Bell,也就是20dB。&br&&br&之所以要应用分贝,是因为它在很多场合更接近人的感受,比如声音,光照。&br&&br&dBV(V大写),dBu(u小写),是模拟音频时代最常用到的两个单位。&br&简单来说专业音频领域,标准工作电平+4dBu。通常为平衡信号传输,例如卡农(XLR),大三芯(TRS)。&br&民用音频领域,标准工作电平-10dBV。通常为非平衡信号传输,例如莲花(RCA),大二芯(TS)。&br&&br&两者之间电压差了多少?12dB。&br&为什么是12dB?因为标准值不一样。&br&dBV取1V为标准电平,dBu取0.7746V为标准电平。&br&&br&但是有一点请注意,无论dBV还是dBu,都是取的平均电压值,为什么平均,因为音频信号不是直流信号,电压是一直在改变的,而dBu的标准电压最初也是以交流电的功率换算出来的。&br&&br&dBFS则是数字时代的产物。FS表示full scale。满调幅。&br&dBFS的世界里最大的数字就是0。代表的就是16个二进制的1(16bit),或24个1(24bit)。超过它还是它。&br&所以标有dBFS的电平表,一般称为峰值表。&br&而标有dbV或dBu的,称为VU表。&br&&br&模拟时代是否也有上限?也有,但大家都知道,模拟的上限不是那么的死板,即使到了那个位置,只是一定程度的失真,而不会彻底劣化。模拟产品的上限通常是18dBu或24dBu。&br&&br&峰值表也是电压表,但表征的不是平均电压的相对值,而是瞬时电压,有点像汽车的时速表,和VU表相比,峰值表反应极为灵敏,而VU表比较慢,但更接近人耳对于声音的实际感知。&br&&br&需要明确的是,VU表和峰值表是无法换算的,原因前面也说的很清楚,一个本质是功率,另一个则是瞬时电压。&br&但在模拟设备和数字设备联通时,如何去设定参考值?&br&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从最初的-12dBFS对应0dBu到-14,又到-28,又回到-20或-22。里面也有不少故事。&br&&br&另外补充说明dBv也是存在的,但为了避免和dbV混淆,所以基本现在都是写作dBu。&br&&br&以上内容临时整理,如有错漏,请不吝指教。
谢谢邀请。首先简单说一下dB,也就是分贝。分贝是一个相对量,相对于某一个标准值的倍数取对数,得到的就是贝尔Bell,分贝则是贝尔的十分之一。比如以10为标准,那么1000就是2Bell,也就是20dB。之所以要应用分贝,是因为它在很多场合更接近人的感受,比如…
转几位专业乐评人士对《迷藏》的评价&br&三石一声对《迷藏》的评价:&br&认真做音乐的人艺术生命力总不会太短&br& 我有几位因单纯喜欢音乐而结交的朋友们,前一段日子一同唱K时,还聊起梁博,说他最近除了唱一部电影歌《颠倒梦想》也没见有新动作了,首专发行也有一年半了,人呢?“大概又再闷声做新的音乐吧。”我只能从他为数不多的曝光状态来推断——他就是这么不爱曝光自己,没作品,毋宁死。&br&
思念就是这么玄的东西,一次K歌趴的无意提起,竟在几天后被“思念照进现实”,梁博发新专辑了:《迷藏》,现场同期录音,Live专辑,全创作。&br&&br&
好嘛!一下又在我所目及的社交圈中炸开锅了!分享Live视频的人有,感叹梁博想法大胆的人有,面世至今,《迷藏》仍是一张保持零差评纪录的专辑。&br&&br&
当我们在谈论梁博时,我们不会谈论他每一次出现又做了怎样的造型,也不会谈论他最近有没有情感新闻、有没有被新的好声音学员取代的危机可能性等等,毕竟,认真做音乐的孩子艺术生命力总不会太短。再资深发烧一点的歌迷或许还能揣测到,梁博这次不多不少创作了8首新歌,8这个数字,是灌录黑胶唱片的最佳曲目数量,《迷藏》除了在乐视网上的Live录音视频,未来会发行黑胶版本供人收藏吗? &br&&br&
论单曲的话,本人目前比较喜欢排在第四首位置上的《四季》,这首歌的Live Video中,有梁博难得一见的钢琴solo秀,不同于他过往总是一把吉他走天下的形象,梁博只用钢琴就唱出了四季变换的喜怒哀乐之情绪,流露在他的琴声中,也流露在他的歌声里;从吉他到钢琴的过渡,是这次梁博的小小转变,但《四季》奏罢,梁博马上又挎回吉他,唱起《变了》,但内容却是“我还是我,我没变”的主题,歌词有几句“他们都说我变了,变得不可思议了,在我身上有太多可能了,我怎么没有察觉”,看得出梁博用至简的文字,勾勒简单的初心,甚至连一直彩色系的Video到了《变了》,也变色成黑白色调,如此简洁的视觉效果,变与不变的答案,每个听者在这一曲悠悠奏过7分半时长的歌曲后,都该各自有了答案。&br&&br&
还有歌迷偏爱《变了》后面一首比较硬摇滚一点的《危险》,《危险》也在另一音乐网站上好评度暂列8支作品之首;而在“微博音乐”上,专辑压轴曲《日落大道》则打榜打很热。&br&&br&
8首歌一气呵成玩one take模式,梁博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一张同名专辑,他已这么做,这次则直接把听觉内容又再转化成视觉模式推出来,如此能力,真不是一般歌手能有的,若再换一副娱乐思维,梁博这样的演唱水准都能直接商演、开唱了,只是要看梁博他愿不愿做那些抛头露面却和音乐关联不大的表演,我想,他是更enjoy像《迷藏》专辑这样的录制方式来自在solo吧。&br&&br&
论商业模式与吸金表现,梁博自然不是其他同届好声音学员中的佼佼者,但在以“声”为蓝本、以“乐”为根基的“后好声音时代”,梁博不负曾经的冠军名头,仍是在兢兢业业地做着创作好声音、传播好声音的最本职事务。&br&&br&沉默电话&br&梁博《迷藏》:一场追求真实的完整演出&br&&p&斯蒂芬·金的小说中曾有这样一句话:“你在爱我这个人的时候,看到的是我真实的全部——无论缺点、优点,无论美丽或瑕疵,你都能用平常心去接纳,热爱,只因那是宏观的我,完整的我。”所谓对“完整与真实”的追求,就是这样一种情思,令人神往。而这段对真实之美的深刻描述,亦能影射到许多事物上:包括情感、人本、文化,乃至我们钟爱的流行音乐都可包容在内,只因其概念虽大,在生活中的存在却很具体。梁博的新专辑《迷藏》就像这样的音乐范例,因为它以同期录音的模式,将现场演出的即兴与瑕疵一并纳入最终成品,不但有Live现场的真实,更有一次把握歌手完整面貌的体验,完全可以说是一次对真实之力的追求。当然,比起瑕疵与缺憾,这种模式给予歌迷的聆听享受与艺术震撼还是最主要的,一镜到底的深厚诠释力,一气呵成的技术感染力,自然释放的即兴张弛,情到深处的思索挖掘,都展示在不加剪辑、不加扭曲的完整演绎中。《迷藏》的特殊表现,比Live专辑更精致、更精细,又比传统录音室专辑有想法、有胆识。而对于摇滚乐来说,这样的纯粹与本质,也让歌手的形象更加清晰浓烈。&/p&&p&独树一格不是目的,是为了坚持做音乐的真诚与热情。这样的梁博无法不给人好感,而出身歌唱节目的他,经过几年的历练已脱去了那份所剩不多娱乐性,成为专业的歌手与音乐人。赛后沉淀一年才发行的《同名专辑》已是一次洗练,此次全创作专辑《迷藏》更是将个人化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音乐质感、产品理念上都恰到好处。不过,两张专辑的非传统制作,让人再次着耳于梁博的现场唱功,这一点倒是与初识之年如此相似,未曾改变。&/p&&p&《迷藏》共收录八首歌曲——也许因为其中之一《四季》的存在感较强,所以想把它顺势理解为四个部分,两两一组,恰如象征四季的生机、振奋、孤独与深省。唱片主题并非如此,但八首歌的情绪起伏也许可以这样解读,是一个切入的方式。首曲《拥有》在第一时间展示梁博纯然、直率的嗓音,豁达纯粹,不黏不腻,对真实感的希求就此张开。副歌在贝斯的引导下深沉爆发,鼓点配合精神节奏逐渐加重,酣畅、振奋,为专辑开了一个好头;《颠倒梦想》的编曲情绪高涨,于内均衡,于外突出,英伦摇滚的色彩加上本土摇滚的感染力,高亢激昂,使人渐入佳境;《融化》与《四季》都由低调的配器切入,前者有钢琴的舒缓与雅致,主歌饱满充实,处处埋藏静溢的力量与隐忍的哀伤。随着梁博的高音不断攀升,释放出躁动的热度与优雅的暴力。一轨贝斯潜伏在厚实的和音当中,萨克斯将曲的氛围扭转到新的情绪境界;后者《四季》则操持着诗意般的内在暗涌,副歌仿佛在未及的桥段不停呼唤,指引听觉的步伐迈过起伏,直达急待释放的感情高点。梁博的摇滚力道精准到位,而气场又淡定、安然,充满真诚感。&/p&&p&《变了》与《危险》主张音乐的画面感与故事性,前者以呢喃窃语揭示歌曲主题,也将瑕疵美的自然感带入意境。演奏中不时有词句的留白,充满想象与发挥。歌词中的“他们都说我变了/变得不可思议了/在我身上有太多可能了/我怎么没有察觉”倾吐自我,直至3分40秒的强力爆发,让音乐充满了十足的戏剧性;《危险》则演绎精湛的布鲁斯摇滚,一点爵士,一点复古,调剂着整张唱片的严肃感,又有奔放的呐喊宣泄。《不堪一击》从主歌就展示着深沉的力量,音色动人、旋律动人,歌词更加动人:“我们都不堪一击/四季还是如期的来临/侵蚀每一个地方/只为它的规律”、“所有反复猜想都是个谜/你的背影让他沉默不语/他多想拉住你/却怀疑他自己”两段情绪不同于之前作品的紧绷,而在唱片的黄金分割点洒下深挚、细腻的温柔与哀恸。摇滚的激烈层层剥离,直至最后一节钢琴落入深谷的沉默,划下句点;《日落大道》电子节拍迥异,甚有收场曲的张力,歌词中“每当黄昏阳光把所有都渲染/我看到夜的黑暗”像暗示迷藏的主题,而苏格兰风笛的介入,更为整场演出增添了绚烂风姿。这股力量由静至动,清逸悠远又沁入心魄。留白的手法再次出现,让歌曲仿佛不只是歌与曲,而是摇滚翅翼下煽人流泪的诗句。&/p&&p&我们习于追求美好,也当然喜欢听到精致、完美的音乐作品。但音乐始终发自人心,真实与完整的当代理念,正在慢慢号召它的重要性。也许因此,我们更能听到歌手的深刻心声,而不仅仅是电子科技的冰冷。有梁博《迷藏》一镜到底的音乐演出,令人心满意足。当资源的积累让人难以分清好坏,记得诉诸真实,记得去宏观接纳你的所爱,必是屡试不爽的解药良方。&/p&&br&&br&&p&梁博《迷藏》:看得见声音的房间&br&邹小樱&br&&br&在许多场合里,我都毫不掩饰地表达对梁博的喜爱。这个挥舞着无锋重剑、编织着大巧不工音乐的年轻人,无论外面的世界怎样喧嚣,都能紧紧守护自己的内心世界。距离他成为舞台上冠军的500多天后,才交出了首张同名专辑《梁博》;又过了500天,他不紧不慢地拿出自己的第二张现场同期录音专辑《迷藏》。&br&&br&就像先行单曲之一《颠倒梦想》里所唱的,“要保持姿态,要继续忍耐”,梁博依然是那个固执的年轻人。任你电音舞曲、Dance Rock、Trip-Hop是怎样大行其道,Maroon 5、Imagine Dragons等狂拽炫酷的新晋天团是怎样定义了流行音乐里乐队的标准,梁博统统两耳不闻,他只会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音乐。《迷藏》乍听之下和梁博的处子作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这是意料中事,你不可能期待梁博会变成其他人。细心听下来,你甚至会觉得《迷藏》比梁博过往的作品更为简单。吉他、贝斯、鼓这三大件构筑了歌曲的骨骼和血肉,再加上最传统的合成器音色以丰富歌曲层次及色彩,专辑里几乎听不到其他多余的东西。勇于做减法的人必定身怀绝技,就像日料中的寿司、天妇罗,师傅只是看似轻描淡写的一握或是一炸,背后是颠簸不破的基本功。像专辑里《拥有》、《颠倒梦想》、《变了》、《不堪一击》等歌曲,听起来无不是四平八稳,没有半点花拳绣腿,可这里头每一个音符的颤动,都因为它的纯粹而更富于细节,就像最上好的日料总是充分强调食材本身的风味,不会用红烧盐焗等重口味地烹调方式。&br&&br&为了最大限度还原作品的生命力,让音符最初的悸动能准确无误地到达听者的鼓膜,梁博采用了同期录音的方式。录音技术诞生的最初,就是为了要把声音记录下来,复制成一张张的唱片,让人们在家里就仿佛能听到乐队的表演。可随着音乐家们往歌曲里填充越来越多的东西,他们发现已经没办法用one take的方式同时把一首歌里所有的声音录下来,如早期披头四大多采用Studio Live的录音方式,可到了后面乐队往艺术摇滚进发,如《佩珀军士的孤心俱乐部乐队》,这是他们自己都无法在现场表演的专辑。再加上对录音乐手的要求(一人出锤全员重来),对录音环境的要求(一不小心就会出现串声的情况,人声里面混进了鼓声,吉他的拾音又混入了人声),采用同期录音的唱片越来越少。少年心气的梁博选择了这一挑战。就像大家在《迷藏》的现场录音纪录影片中看到的,镜头之下,仿佛能看到录音棚里情绪的流动,梁博和一众乐手和练团时没什么区别,没有一丝拘束感。如《日落大道》,这或许是《迷藏》里最美的一首歌,第一次听到时就感慨梁博录音状态是如此地放松,后来看到《迷藏》的录音纪实,果不其然。和《颠倒梦想》剑拔弩张完全不同,音乐家们被点亮的灯泡围绕着,鼓手用上了电子鼓,营造出迷人的声场,梁博则坐在高脚椅上,不用拨片,用手指直接触动琴弦,让声音听起来更为柔和自然。还有这首歌画龙点睛一笔,苏格兰风笛演奏家Eric Rigler带来的柔情万种,你能透过摄像头观察到,梁博沉醉在音乐里的状态,他是《迷藏》的天字第一号听众,监听耳机中传来的音乐让他的演唱更具有感染力。&br&&br&&br&我曾问梁博所属公司少城时代的工作人员:你们的录音环境这么“大自然”,鼓手还没遮没挡,不怕串声吗?但转念一想,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就算鼓的麦克风里收到了一点吉他的弹奏,贝斯的麦克风里面收到了一点鼓的声响,又有什么关系呢?音乐本来就是这样,这就是音乐诞生的现场。在这样的情景里,梁博所谱写的八首词曲作品才更有生命力。&br&&br&《迷藏》中还有一首个人的心头好——《变了》。过去,我们以为华语歌手中只有方大同、李荣浩能做出这样的声音,但没想到梁博同样能做到,且从音色的性感上,比这两位前辈做得更好。梁博在歌里唱到:“他们都说我变了,变得不太熟悉了,变得好像本来就很陌生;他们都说我变了,变得不可思议了,在我身上有太多可能了。”这些带着轻微自恋又自嘲的话语从低调如梁博者口中娓娓道来,真别有一番趣味,让人几乎忘了这其实是一首蛮忧伤的歌。如专辑名所示,梁博就是想跟你捉“迷藏”,在这一个看得见声音的房间里。欢迎光临梁博的房间。&/p&&br&&br&&p&误闯娱乐圈的冠军,他只想做一个安静唱歌的美男子&br&作者:内陆飞鱼 &br&一般来说,选秀歌手能写能唱的不多,得了冠军还不趁着红得热气腾腾的时候去赚钱、巡演、代言广告、出专辑的人就几乎没有了,所以在一波选秀出身的艺人里,90后梁博是一个异类,以黑马一样的方式闯入夺得首届《中国好声音》的冠军,却不迷醉于这些鲜花与殊荣,为人低调谦和,盛极而退,比赛结束只留给很多观众一个潇洒的背影,只身一人去异国他乡深造,一回来献出的是自己稳稳的原创实力。&br&&br&梁博回国后出专辑,显然也没有炒选秀话题的冷饭,去拿从前的荣誉当饭吃,而是以原创新人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首张专辑《梁博》具有一种奇怪的唤醒能力,这个男生身上流露出的踏实诚恳,会让人安静下来,想仔细听他在唱什么。到现在的第二张专辑《迷藏》面世,在可听性上更为纯熟灵动,梁博在音乐上的驾驭能力更加自信,挥洒自如,原来这个小眼睛的男生有一颗玩转硬摇滚的初心。&br&&br&梁博是任性的,这种任性不是少年负气和妄自尊大,而是对音乐有一种起码的信仰,喜欢音乐不在于花花绿绿的表现形式,不在于一定要去人山人海的秀场里声嘶力竭地卖弄,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感觉,知道什么样的舞台适合自己。《迷藏》在流行摇滚的架构背后甚至有一点民谣的风味在里面,情感的外露程度不浓不淡,刚刚好,在制作上面下了一番功夫,第一遍听觉得舒服,第二遍就能听到一些惊喜了。&br&&br&《迷藏》专辑中的单曲《变了》就是城市民谣的编配,梁博的歌词就是简单讲述,谈着自己的故事和心境,像自言自语,又像和歌迷沟通。二十多岁却有一腔少年老成的心事,就来自问自答,丝毫没有为赋新词的使劲和用力,梁博看淡的是作为歌手的外在形式,只喜欢安安静静地说点故事,讲点心情。同样是民谣风格,《四季》做得更加简单,钢琴伴奏从头到尾不做过多铺陈,却稳妥舒服。&br&&br&梁博的音乐品味和他的性格一样,也是少年老成的,不喜欢玩太多花样,像《颠倒梦想》、《危险》这样持重于硬摇滚风格的曲目,不是时下热闹拼贴的杂糅风格,纯粹而有力,电吉他弹拨出来的声音很有80年代金属过度期间的那种明亮,有一种恍若隔世的回溯质感,吉他SOLO和人声基本达成了一种互相衬托的平衡,硬朗却不躁,和内敛的感情比较一致。整张专辑电吉他发出的音色都是这种调调,似是故人重逢。&br&&br&梁博的声线在演唱慢歌时最容易打动人,《不堪一击》里华美的钢琴进入和梁博超于年龄的嗓音,云淡风轻简单融合,副歌部分鼓声一下子变得猛烈起来,吉他还是老派硬摇滚的铿锵,很多画面就涌出来了。专辑中的慢歌,词曲最贴合的还是《日落大道》,美国西部片式的开阔视野,像走在荒野公路上踽踽独行,一朵云时远时近地漂浮在头顶,拂面而来是异域的热风,这就是他去美国旅行的真实感受。&br&&br&梁博是那种不肆张扬的人,年纪轻轻就登顶了选秀节目的宝座,却对他的性格没有产生太多影响,仿佛就去参加了一场演唱会,完了就散场走人,就那么简单。或者他就是误闯娱乐圈的吉他男生,不喜欢灯红酒绿的名利场,一心沉寂在自己音乐里,言谈举止朴实得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男生。&br&&br&目前,梁博不缺对音乐的悟性和对创作的自省,性格上他有一种亲和力,不会让人不喜欢。只是限于年纪,还是缺一点点岁月的沉淀,也许经历无数故事和经历之后,以后的他会更加从容,酿出一杯叫岁月的美酒。往后几年,照这种心境做音乐,梁博的潜力还真的谁也不知道,难说会有一轮接一轮的爆炸式惊喜。&/p&
转几位专业乐评人士对《迷藏》的评价三石一声对《迷藏》的评价:认真做音乐的人艺术生命力总不会太短 我有几位因单纯喜欢音乐而结交的朋友们,前一段日子一同唱K时,还聊起梁博,说他最近除了唱一部电影歌《颠倒梦想》也没见有新动作了,首专发行也有一年半…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行业上形成了一种统一的范式,肯定意味着这样的范式有其存在的必要。&br&&b&先说说国外的情况。&/b&&br&
由于演职人员各种工会对工时要求非常严格,剧组必须保证一定程度上的高效率。这时,在专业摄制棚中现场收音能保证演员的工时严格限定在一个范围内。除此之外,尤其是室内搭棚,连纽约街头也是在棚里拍的美国情景喜剧,现场收音完全没有问题。&br&
即使到了要拍外景的情况,只要能提供高端的收音器械(都见过哪个吊起来的毛茸茸的话筒吧?大多数情况都是租的,好的收音设备贵到让人咂舌),控制一定摄制区域范围内的杂音音源(在好莱坞,这一条非常好办),根本也不用回头录音。&br&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演员拍完现场就不用参与后期工作,crew中有一些人专门琢磨现场收音。省掉了大量后期制作成本。剧组省钱了。&br&&b& 再说说国内的情况。&/b&&br&
国内剧后期配音也是为了节省成本。由于国内剧组专业化,摄制条件,拍摄时间(拍外景也是靠天吃饭的,天要下雨甚至就阴天一下午,你的戏肯定就接不上了)等限制,演员即使现场收音,效果也会很不理想(比如&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b5f228cec0bf8e81c896& href=&///people/b5f228cec0bf8e81c896& data-tip=&p$b$b5f228cec0bf8e81c896&&@邓楠&/a& 说的台湾剧)。&br&
所以,折中起见,大陆剧的通行做法:只要演员在现场说出大致台词,作出正确表情(即使做错表情,剪辑师也可以后期帮忙),走到正确的位置上,这一条就可以过了。这样能节省很多拍摄时间,在每个工作日可以拍出更多的戏。&br&等杀青之后,后期再请演员(国内演员无工会,大多不是工时制,而是计件制)或薪酬较低(相对演员)的专业配音员为剧集配音。那个时候再一起揣摩台词。这样剧的质量也可以保证,剧组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也节省了资金。 &br&总之都是为了省钱。行业的不同现状决定了节省的方式不一样。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行业上形成了一种统一的范式,肯定意味着这样的范式有其存在的必要。先说说国外的情况。 由于演职人员各种工会对工时要求非常严格,剧组必须保证一定程度上的高效率。这时,在专业摄制棚中现场收音能保证演员的工时严格限定在一个范…
基本搞清LZ的预算和需求了,下面是我给你的方案。&br&&br&1.如果家里有小房间专门做录音室或工作室的话,建议做一些基本的声学装修,起码要铺上地毯、做好门窗隔音和墙面、天花板的吸音。由于各地报价不一,在2000以内尽量选择好一些的材料包施工搞定它。&br&2.如果房间不是那么小,或者说并不是专门作录音室,总之不方便装修的话,那么可以选择购买一支EYEBALL的罩子,可以基本解决噪音和混响问题,价格在吧。&br&3.配件。立式话筒架2支+桌面话筒架1支+谱架1-2支,如果话筒自带的配件不够用,还可以补充一些线材、防震架、防风罩等,这些可以随意一点,除了防震架,其他不要买太差的就好。总价格控制在500-800。&br&4.声卡,也就是音频接口。这个东西的价格主要和路数成正比,所以不要觉得3000的一定比1000的好。以LZ的需求来看,选择2000出头的TC IMPACT TWIN足够,不要觉得它便宜,6进4出的卡里他价格档次可不低,声音品质绝对一流,并且它还自带不错和话放和DSP硬件混响,TC的混响不是盖的。另外,光纤、同轴、MIDI接口一应俱全。声卡使用的是1394火线接口,比USB要稳定得多,特别是使用笔记本的情况下,USB供电非常容易不稳。&br&5.监听系统。通常来讲,你需要一到两支隔音很好的监听耳机作为录音者的监听工具,同时还需要一对定位精准的近场监听音箱来做后期混缩。这里我要说一下,录音室称得上专业的监听系统的搭建是要2-3W起步的,LZ目前还基本不懂后期,预算也有限,没有那个必要。监听方面我给你如下的方案:监听音箱不管怎么样还是要有,总不能全用耳机听吧,这里推荐入门级的M-AUDIO BX5D2,大概1500之内就能买到一对,声音再怎么说也比非监听的箱子准得多。耳机,一主一副,主耳机两用,一是作歌手录音时的监听,二是在后期时补听监听音箱不能表现的细节(由于你的监听音箱只是入门,也可以后期时以主耳机为主力,监听音箱补听声场),推荐拜亚动力DT770PRO,价格1300左右,它的三频是我目前听过最准的没有之一,专业监听耳机大多主流产品都是2000以内的价格,再往上就是HIFI的天下了;副耳机的作用就是在两人同时录音时作为另一个人的监听,由于预算问题,这个唯一要求隔音好就行,选择便宜的superlux啊、得胜啊、icon啊这些低端即可,300内搞定。&br&6.话放,虽然IMPACT TWIN声卡自带的话放品质很不错,但使用高品质的独立话放的话,提升还是非常大的。推荐FOCUSRITE的ISA ONE,价格3000左右,中端电子管放,英国大牌F家话放品质还是相当有保障的,他们声卡上自带的话放可以秒杀许多中低端的独立话放。这里要提一句,如果LZ有朋友在海外的话,你就有更好的选择:WARM AUDIO WA12,公认的绝对的神器,品质直逼高端专业级。这款话放海外售价折合RMB只有3000+,但国内要近6000,即使是这个价格,也可以秒杀万元以内对手。我近期就打算搞一台这玩意。&br&7.压轴的东西来了,话筒。1-6里面大概花掉了一万出头的样子,按照的预算,我们大概还可以在最关键的话筒环节花掉。那么如何选择呢?17000左右搞一支录音界几十年来的标杆U87?第一LZ的预算还是差了一些,第二也确实没有这个必要,说得不好听一点,一套这个价位的系统还不足以配得上纽曼U87。回到正题,麦克风我推荐纽曼TLM102,价格4500以内,纽曼家最便宜的声音,但它可是纽曼啊!风格上非常契合LZ需求,很适合语音类和声乐类的录制,同时也很全面,声音有U87的影子,毕竟是一家嘛。最后,除了这支主话筒外,再配上一支舒尔SM57,录乐器的神器,没有之一,由于是动圈,价格也很便宜,千元以内,只是假货太多,比真的还多,所以一定选择可以信赖的渠道或国外带回。&br&&br&到这里,LZ的个人录音室、工作室的设备就齐了,总价在1.6-1.7万之间。我的理念是在最核心、最关键的链条上(话筒-话放-声卡)花最多的钱、挑选最合适的设备,确保可能的、最高的录音品质;同时在预算缺乏的监听环节使用低价实用的方案,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br&&br&另外,音频的后期处理、音乐的后期混缩,都是很大的学科,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LZ如果有兴趣的话,这套设备也足以支撑这方面的学习。&br&&br&最后再提醒下LZ,采购的时候尽量走最正规的渠道,比如知名的音频设备商店,或者海外代购。宁愿价格贵一点,千万别买来路不明的货。&br&&br&(完)
基本搞清LZ的预算和需求了,下面是我给你的方案。1.如果家里有小房间专门做录音室或工作室的话,建议做一些基本的声学装修,起码要铺上地毯、做好门窗隔音和墙面、天花板的吸音。由于各地报价不一,在2000以内尽量选择好一些的材料包施工搞定它。2.如果房间…
被邀,谢谢&br&和邀请人一样我们都在研究这类效果,在北欧以外,我们都是业余初学者,一起进步吧。&br&利用设备器材创造音墙音墙那种宽度,厚度,层次的体现无外乎对于音场和效果器的多元素的叠加,至于我们这类不高不富不帅的芸芸,利用有限的设备和器材才是王道。&br&⊙琴这东西要双线圈了,单圈的降噪和效果会让人头疼,至于拾音器还是温暖张力大的比较出彩,过于明亮和尖利的音效会让音色太过考前,压迫感会过大,让人不舒服。&br&⊙效果器,自从strymon啪嚓一出来,很多技术经典老牌劲旅都不得不紧张起来了,很多意图为了用合成效果器省事的人都慢慢开始回归单块的烧钱大军了,一只timeline和一个bigsky就足够让你的音域和层次变得丰满优雅了,对啊,这俩加起来真贵真贵真贵真贵真贵真贵。降一些要求,那么至少要有一个bluesky和OLA,即一个混响+合唱,delay可以配一个老款的磁带式。如果还有闲银,那必须是El Capistan + Bluesky + Ola就可以支撑一个相当大的音墙了。除此之外,廉价的digi的RV7 boss的DD系列也都可以拼出一个不错的效果阵,不过这个组合不再会有人觉得“贵贵哒”,一点都不post嘛。然后如果把效果器的串联顺序微调也可以做到音色非常空灵的效果,那种音色像波涛汹涌,也可以云里雾里,妖精百怪的声音&br&⊙大家都第一印象都会自觉自愿认为墙如众多音箱的搭设起来的高墙,那个效果嘛,视觉感受多一些。其实我们做音色必须有精致准确的输出,那么刚才说的那些延时啊混响啊,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输出设置就是stereo的,必须要分左右声道的,那么音色也就是在左右的环境里环绕立体声的,也可以把左右完全分开,一干一湿、一合唱一过载、这样“怪怪哒”音色也很MONO也很POST嘛。那么输出的时候,音色是要铺到两个一样的音箱上,话筒拾音后仍然要进入调音台进行外放的立体声设置,调试设备费劲且需要耐心和精力去试音,这个环节对于给听众和粉丝的直接体验太重要了。&br&&br&但是但是——话锋急转,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们至始至终搞的都是创作,创作即用心,并非全部依赖器械设备,高科技技术。这些每天更新换代如小儿新陈代谢般迅猛的科技知识永远是不值得花太多精力追求的,太高科技的东西自己能掌握多少,只要适合自己的设备,更多的是需要找到自己的喜欢的音色,这个才是应该追求的东西,再贵也比不上自己攒起来的,再高科技比不上自己熬夜琢磨研究出来的音色。见过东瀛那边几个秃头老鬼子,设备就那么几个连朋克都不待见破落中古器材,可是玩出来的东西,真犀利真振奋人心啊,换句话说人家对音乐的理解就是惊人。&br&还是应该把注意力都放在创作和编配上,我们国人短板都体现在这儿了,正因为我们太聪明,却缺少智慧,显得从来都不执著,总是绕开困难,避重就轻的躲开创作而投靠器材派,痛定思痛要改要改。&br&&br&以上拙见~~
被邀,谢谢和邀请人一样我们都在研究这类效果,在北欧以外,我们都是业余初学者,一起进步吧。利用设备器材创造音墙音墙那种宽度,厚度,层次的体现无外乎对于音场和效果器的多元素的叠加,至于我们这类不高不富不帅的芸芸,利用有限的设备和器材才是王道。…
没错,你下载的“双声道音乐”,大部分人声都是单声道录音的。只有和音才会用单声道左右各录多次做成人造双声道,录合唱等情况更不必说。&br&然而!题主下载音乐也就罢了,其他那么多乐器被你忽略了真的好么!人声只不过是其中音量最大的区区一个声部罢了……&br&至于乐器声音大部分都不会用单声道拾音啦(除了solo乐器有时候),题主可以看看录钢琴时的话筒是什么样的:&br&&img src=&/a1ff035bace97e55f1d780e33a9735d5_b.jpg& data-rawwidth=&760&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0& data-original=&/a1ff035bace97e55f1d780e33a9735d5_r.jpg&&就这样你跟我谈单!声!道!
没错,你下载的“双声道音乐”,大部分人声都是单声道录音的。只有和音才会用单声道左右各录多次做成人造双声道,录合唱等情况更不必说。然而!题主下载音乐也就罢了,其他那么多乐器被你忽略了真的好么!人声只不过是其中音量最大的区区一个声部罢了……至…
谢&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a600fcf4d1c4a868835a& href=&///people/a600fcf4d1c4a868835a& data-tip=&p$b$a600fcf4d1c4a868835a&&@夏晓昊&/a& &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4c8b1cd2fbd6ecdddbc98& href=&///people/4c8b1cd2fbd6ecdddbc98& data-tip=&p$b$4c8b1cd2fbd6ecdddbc98&&@阿鲁卡多&/a&邀,这事一说又深了。&br&即便是现场合唱也有很多种,是否有扩声,是否有摄像,甚至是否有灯……&br&有扩声:看看格莱美吧,基本上都是一人一个头戴话筒,因为在扩声系统中无法使用场话筒,啸叫和无法保证的信噪比以及返送都是问题。别跟我提什么星光大道啊,那话筒是样子,都是假唱,跟选手身世是一个路子。我同学正好在做中文版猫的扩声,也都是头戴,96路调音台满了,不是什么地方做节目都跟中央台似的,恨不得就两路的假唱加几个主持人话筒,播出还单声道(机顶盒是福音,终于把电视音频信号拉出了蛮荒时期)&br&无扩声:无扩声的方式接近于音乐会的拾音。基本使用制式拾音,主副拾音,通过住拾音制式还原现场的状态,如果空场录音,可以使用AB这类全指向制式,如果有观众而且舞台距离观众也并不远,那么基本上会使用复合制式来保证信噪比,比如ORTF或者DIN这一类。对于LIVE的事节目连贯性和信噪比是永远高于音质的。所谓主副拾音器就是有辅助点话筒,对于带有领唱主唱等等的节目很有帮助。但是MIX的时候要注意过犹不及。&img src=&/dfdbdb1926c05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对于需要单声道播出的节目基本上会选用XY,MS这类强度差制式,如果中间声部很重要,那么更倾向于MS,因为有一个话筒离轴的问题,XY的制式下中间声部是在话筒离轴区域的,音质无法保证,而MS不仅仅可以通过调整M和S的比例改变拾音角度,而且M话筒的主轴是对着中间声部的,音质更有保证。&img src=&/e2d526dd65_b.jpg& data-rawwidth=&243& data-rawheight=&15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3&&&img src=&/9af8afe2af6cbc0c9292d9d_b.jpg& data-rawwidth=&423& data-rawheight=&3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3& data-original=&/9af8afe2af6cbc0c9292d9d_r.jpg&&然后说点注意事项&br&比如灯,灯对录音一般有三种影响,一种是变压器对话筒的电磁干扰会带来嘶声,几乎无法在现场解决,第二种是等本身会发出嘶声,可以通过话筒距离,轴向等等来解决一部分,第三种是电源串扰,来自大功率的等对电源造成的交流电畸变,这个相对好解决,尽量用电的时候灯和音频走不通的闸,并且配备精华电源就可以避免大部分。&br&有摄像的录音最大的问题是通常要求不能影响画面,所以尽量使用吊装架,使用体积更小的话筒。话筒的摆位也有很多玩法,比如如何藏话筒架。&br&&br&暂时就想到这些,再想到再补充。
谢 邀,这事一说又深了。即便是现场合唱也有很多种,是否有扩声,是否有摄像,甚至是否有灯……有扩声:看看格莱美吧,基本上都是一人一个头戴话筒,因为在扩声系统中无法使用场话筒,啸叫和无法保证的信噪比以及返送都是问题。别跟我提什…
直接上神器了:&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经常用这个网站整理录音。&br&将需要整理的音频上传,如果是视频的话用非编软件渲染条音频出来上传即可。&br&可以在同一个界面内、只用键盘操作录入。还支持回放、慢速、加速播放以及导出成各种文件。&br&瞬间觉得整理录音没那么难了。
直接上神器了:经常用这个网站整理录音。将需要整理的音频上传,如果是视频的话用非编软件渲染条音频出来上传即可。可以在同一个界面内、只用键盘操作录入。还支持回放、慢速、加速播放以及导出成各种文件。瞬间觉得整理录音没那么难了。
这是个低水平问题,麦克风跟声卡没什么可搭配的。这个阶段应该关注的是声卡功能性是否足够(通道数,话放数量,是否提供幻象电源,增益幅度,是否需要录制高电平需要pad衰减)以及驱动稳定性。话筒的选择最主要是涉及到声源。&br&而所谓声卡和话筒的什么匹配完全是你自己臆想出来的形式美假想,完全没啥可考虑的。如果自己无法判断对功能性的需求,那么买了也是浪费钱。
这是个低水平问题,麦克风跟声卡没什么可搭配的。这个阶段应该关注的是声卡功能性是否足够(通道数,话放数量,是否提供幻象电源,增益幅度,是否需要录制高电平需要pad衰减)以及驱动稳定性。话筒的选择最主要是涉及到声源。而所谓声卡和话筒的什么匹配完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partan cu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