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求知欲可以求知吗?

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在知乎提的问题无人问津,有什么办法可以重新让人讨论这个问题?
本问题隶属于「知乎官方指南」:--如果提一个问题,由于关注的人少、话题并不热门、提问时间不是黄金时间等各种原因,没有得到期待的关注和回答,最后完全石沉大海无人问津,应该用什么方法补救?默默等待吗,还是重问?(如果这个问题也没人理,我就可以对在知乎上提问彻底死心了…)如何让一个好问题被更多的人更快地看到? 如果我的问题就是沉了呢?怎么让这个问题再次进入别人的视线?知乎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吗?相关问题:
按投票排序
知乎邀请回答功能更新了。
现在在问题页面的「站内邀请回答」里输入问题相关话题有惊喜,试试吧~
在这个问题()的邀请页面输入「德语」。
1、首先,最重要的是它应该是一个好的问题。在知乎上,好的问题其实很容易吸引到关注者。如果问题本身大而空洞,缺乏环境支撑;或者是无甚意义的投票调查;或者问题只是为了强化自己的一个判断,而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或者这个问题已经在知乎被问过很多次,那么别人可能很难有兴趣去回答。总之,认真对待你的提问,就像你希望别人认真回答你的问题一样。详细请看:如何在知乎提出一个好问题?2、其次,提问之后,你可以邀请合适的人或者认识的朋友来回答你的提问。你邀请的人当中,有的或许能回答,有人或许不能回答,但他们很可能会关注该问题。但前提是,这是一个值得他们关注的「好问题」。3、其他人对该问题的关注会在知乎上形成二次传播,会有更多人看到该问题,它得到回答的几率就更大。当有人参与到该问题的回答、投票、评论等互动中来,问题就会吸引更多的关注者。总的来说,好的提问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你的提问石沉大海,先看看它是不是可以改进,而后看如何使他传播开来。
1.写好一个问题。
尝试精简自己的问题,把详细的阐释放入问题补充说明里。使用尽量标准的词汇,令自己的问题更容易被检索到(比如“石沉大海”属于修饰性词而不是精确性词)。2.使用话题标签。
给问题加上适合的话题标签。这样可以让你的问题更容易被看到。但请不要因此给问题加上无关标签。在知乎,每一个编辑行为都会被记录,直接关乎你的信用。3.学会邀请用户。
重新邀请你认为可以回答的用户。除了行业里的大牛以外(他们接到的邀请太多了),还要了解其它用户。比如互联网的问题除了邀请几个CEO,是否也可以邀请对此有研究的产品经理,或者长期报导此领域的媒体记者?4.尝试自己回答。
尝试自己先认真写一个答案,抛砖引玉,激发别人的思路。同时你的回答会帮助别人更好地理解你的问题。
并且,当你问出一个问题,往往说明你对此已经有过思考。那么知乎也给你一个好的氛围去真正梳理自己思考的结果。多说一句,并不是冷门的问题就不会有回答。如果你去“古汉语”或“典故”话题页面,会看到很多奇怪的问题,大多数都得到回答,这些问题基本都是邀请了正确的人的缘故。知乎里冷知识和考据癖绝对不是少数啊。
另外一个方法。可以把冷门问题提到其他用户的timeline顶端,那就是——删除已有话题,重新添加。
我没有答案,但有疑问:1. 什么是好问题,什么是坏问题? 关注人多的一定是好问题? 2. 加tag真的有用吗? 官方统计,每天会有多少人点击某个tag,看它下面的问题list?3. 邀请用户。对于一个新人,怎么邀请用户,或许它根本就不知道这类问题拿些用户擅长?4. 提问的形式,我不赞成提问内容本身有好坏之分,但提问形式确实有好坏之分,有什么引导方式可以帮助用户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呢?
互动是相互的。为什么我在知乎上写完回答,经常收到不给赞的感谢,只有我这么悲催吗?有很多冷门问题下,就算只有可怜的两三条re挂在那,提问者自己也不给其中任何一条点赞。其实提问者自己早忘了。于是真的不想再认真回答问题了。作为一个产品,知乎应该引导用户、培养好的使用习惯。就酱紫。
1. 酒香不怕巷子深2. 平台的组织,诱导某些“社交节点”型用户的参与3. 自然选择:该浮浮,该沉沉
除了上述运营方面的思路,个人觉得从产品角度,知乎也可以做一些事情:1、智能匹配用户问题。当用户输入问题时,会智能搜索已有的问题库,并提示用户,你是否要问如下这个问题?这些答案对你是否有用?(具体可参考百度知道)2、把问题评级做进来。新用户在学会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成本(搜索),或学习成本(关注正确的人,了解知乎的玩法),在这个时候,要求新用户提高质量的问题有点不近人情,那么考虑让新用户的问题需要借助于其他用户的评级、推荐才可以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在此之前,只能在一个小圈子里流传。3、把用户关系做进来。上面第二点,其实是会打击用户提问题的积极性,那么就要有正面激励措施。用户大多是羞涩的,在一个小圈子里,他们愿意提问、回答,没有什么顾虑,在一个大环境下,(比如现在),很多用户因为害怕提一个差的问题而不敢提问,因为害怕回答一个不好的答案而不回答。
我想问一个为什么?why——为什么在意「无人问津」?why——在知乎提问的动机是什么?who——其他人是如何提问的?为什么提问?提问和回答,本身是个过程,求知的过程。提出问题,有助于形成系统的思维,这本身是一个很私人的过程。问题的提出,并不代表着这个问题你靠自己无法解决,也不代表和别人热烈讨论后就能完美地解决,其真正的意义是让你自己的思维不断向前迈进。再者,别人对你问题的理解本身有可能存在一个误差,别人的回答只是参考,而不是标准答案,真正能使问题解决的还是你自己。当然,“提问”和“回答”还有一个社交的功能。但在知乎真正对等的社交是建立在彼此对等的思维求知模式上的,所谓「教学相长」,真正求知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因为大家可能同在探索一个陌生的领域。可能是巴菲特创造了「一起午餐」的概念。这里借鉴下,假如你能和爱因斯坦一起午餐,你会问他什么问题呢?如果你只能问三个问题的话?我想你肯定不会拿「您的头发为什么总是显得这么乱」或者「您认为自己是天才吗」这样的问题来浪费时间,但也许会问出「您是如何得出智能方程式的?」或者「您觉得物理学是人类最伟大的学科吗?」这样的问题。对此,爱因斯坦也许会礼貌、谦逊但略带失望地告诉你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奇闻轶事。真正能让爱老两眼放光滔滔不绝的问题,一定是他已经花了相当长的时间甚至毕生精力钻研,仍然还没得到完美答案,同时又通俗易懂,人人能发表看法贡献灵感的问题。那才是真正的「千金易得,一问难求」啊。。
告诉你一个走后门的方法,当然,现在不一定适用,但起码我验证过很有用。前提是,这确实是个很好的问题,然后你跑到新浪微博直接@知乎 或者黄继新或者胡维等等,皆有效,黄继新比胡维有效
想了一下,这几天不赞这个答案还来邀请我的决定拖延一下(逃
可以在自己有质量的而且和这道题有一定相关性回答中,设个连接到你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很多人想问的,所以回答的就挺多的,呵呵。当然并不是广泛的问题才是好问题,知乎的特点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垂直深度。
抱歉,很久不上知乎,这会才看到邀请原本以为是平时工作生活中如何问问题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还有所研究;不过,现在看是关于如何在知乎上问问题有人关注、有人回答,这个就不是我的专长了。看了下其他人的回答,我觉得都不错的。有几点,是我认为比较核心的点,供参考:1. 这个问题的核心,有点类似传播或者营销了,而成功的传播一定是既有拥有有趣的,所以,你问问问题,要考虑是不是有用,是不是有趣?2. 先看看知乎上是不是别人都问过了,问过了的话,多数人应该不会有人再重复回答一遍3. 问题既有用又有趣,也没有人问过,还是没有人关注,不妨主动一些,拉一些人关注或者回答,最好是那些关键的联系人,有影响力能拉更多的人。先回答这么多
想法让粉丝上万的大V关注自己的问题即可。亲身实践证明,大V的关注意味着你的问题会出现在上万粉丝的时间线上。比邀请用户作答,修改问题,添加话题标签等方法曝光率要高上许多倍。尽管这对知乎来说不是个好现象。
员工培训中,有问到 最不喜欢办公室里什么行为?男性员工提出,不喜欢性别歧视,他们部门木有女性,希望有女性加入他们的部门,试问一个纯技术部,女性能干啥?女性员工提出,不喜欢大声喧哗,唱歌跑调,不经过同意拿别人的东西等,事实是公司总有男性大声唱歌还跑调。还有其他什么行为是被讨厌的呢 ?
这个问题我刚好有点经验,我就和大家分享下,与君共勉。这个问题是我好几个月前提的问题,55个人浏览吧!0回答。1人关注。然后这个时候的我就要开始寻找既能回答问题的,同时必须是大V且喜欢回答、回答次数多的,专业还要与问题有一定的关系。.就这样我邀请了 来回答问题。然后从今天早上的9点多,到晚上的9点半浏览瞬间突破3000。11个回答、46人关注。可见蝴蝶效应的力量还是蛮强的。这个是提问后的补救措施,我现在说说怎么在提问前能引发关注率比较大的办法。这里我有一个案例:说起这个问题其实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插曲,这个问题的问世其实很奇妙,某日的时候在知乎一个问题页面的底下,瞧见了一个人说:“不信你去知乎提问”.......“然后你看看会都是........(具体意思就是这个)总之那个问题当时还蛮火的,然后我就随手去提问了,就弄了一个问题,甚至连简洁都没填,话题肯定是填满了。就这样这个问题火起来了。有很多人都质疑我XX,是什么居心,什么样的想法等等的,可其实你们都猜错了,o(∩_∩)o 哈哈!我就是一个单纯的路人甲。而当初那个引发蝴蝶的某个人的评论,刚花了好多时间去找,都找寻不到。无奈了。所以由此引发出来的,我对一些群穿历史小说,说什么虽然蝴蝶效应是有的,但不可承认的是历史的惯性、车轮还是XX。我始终认为你在某个世界里面只要做了一丁点微不足道的事,都可能足以改变这个世界的发展进程,更何况你大刀阔斧了。(题外话了。。)这个问题会火,我认为有一点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当时那个问题很火,(具体是哪个我忘记了)然后我由此而来提出的问题与当时那个问题可以说是相得益彰,阮生兄弟,让很多唉声叹气的可以大刀阔斧。其实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紧跟知乎风气趋势,由这方面而提的问题,肯定会比较容易火,不过这样一来也就限制了问题的多样性,且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问题,局限性太大了。(注:这个问题当时没有邀请过任何一个人,纯粹自然发展)还有一点就是,你提一个问题,要简洁、一目了然,知道你在说什么?一定要让人有”看来我要说几句“的想法。然后就是要引发争议、争论,而引发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人打脸——打脸的好处就是开始有人站队了,不管是一边倒的,还是双方实力互相对等的,都可以引发大量的关注、起哄。当然,你丝毫不用担心因此你得不到高质量的回答,我觉得这恰恰是引发高质量回答的最好方法。其实你不能光想着自己能不能得到答案、能不能得到真知灼见、我觉得老祖宗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的人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这道问题他会,那么不太会、了解一般般的为什么不回答呢?很明显的就是比较会的题目,他所能获得的赞数几率比较大。有的人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内心中情感的冲突、情感强烈的驱使下回答的。当然了,还有就是因为这样回答获赞的几率比较高,而且是直接站在了至少表面上看上去是站在正义的位置。这个回答下面一大堆讽刺题主的,而且有好多人喝彩,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出一二来。比较孝顺的人一看这种问题,可能一下子就什么都不顾了,觉得必须得为打脸的点个赞,才好平息内心的情绪,才能让你觉得对母亲的愧疚少一分。有的人回答我感觉可能是哗众取宠,因为这样有好处。有的人回答着木有帮助的正能量话,自以为是的老好人。有的人回答是自己做自己的,整理自己的资料。有的人回答........有的人回答........就不一一列举了.......我记得在我印象中,关于这种问题好像都是打脸(道德)的一方上。然后是更高道德的一方来对打,最后就是理中客上场了。所以我们丝毫不用在意是什么样的人来回答,因为到最后肯定会有比较客观的答案出现,而客观的答案总是像迟来的正义一样姗姗来迟,又像大牌明星一样,要有人围观、呐喊才会勉强出现收场、结束一天的闹剧。除非你要的答案是带有一定立场的。你要想让人回答你的问题,那么简介这方面我觉得可以花大力气弄下。上面这个案例你可以参考下,从昨天晚上的问世,到今天15000多的浏览、103人的关注、41个回答。突然想起了,我还有一个案例,或许可以分享一下。这个问题,如果你稍微用心去看看的话,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问题基本上是个人都能回答,你玩也罢,没玩也罢,真要回答,是个人都能回答。降低门槛,让每个想说话的人都能说话。大V木有小白在旁边喝彩呐威,他一个人玩又有什么意思呢?小乡小镇的彩票售票点,你非要弄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我想也非让很多原本想踏进去的人给缩回去吧。如果问题不能直接很白的话,简介可以弄得比较白一点。如语言通顺,但又不是非常通顺的感脚。还有说话可以比较白一点、干燥点。(这个个人猜测,有木有效果不知道。)像这道题就很不及格,题目完全可以弄成“我要怎么才能变胖啊!急急急!!!”然后简介可以大概讲述一下自己我每天吃什么什么了,吃了多少多少了,可是怎么还是不——听说跑步不会减肥,而是会增大肌肉、可以变胖,可为什么我........吐槽点越多,越好。只要火了,打脸的打完后,肯定会有真材实料的人来回答。
我有一个特殊的小技巧,特来告诉题主:我进知乎早期提的问题,由于自己没什么关注度,即使问题提得好,也没人关注;我感到自己被无视了,于是发奋图强,贡献许多答案,花了好几个月,积累了不少关注者;回头看当年自己提的问题,由于自己是提问者,该问题是自动关注的。于是,我怒取关,然后再怒关注!好了,这个问题重新上了时间线了,由于自己有一些关注者,问题又活了!哦……“知乎指南”是受限话题,实名不实名是一样的,不会上别人的时间线,所以匿了。
我到觉得知乎的团队是否可以针对这一现象开发相关的功能,比如,我现在就知道这件事的答案,但是呢,我的朋友里面可能都不知道这个答案,那是不是,我可以把问题发表到某一特定区域,让所有人都看见,便于及时回答,过了一个规定时间,这个问题就会回到普通区域。
1.主动精确匹配所要询问问题所在领域里的人,并邀请他来关注解答相关问题。2.知乎可以在编辑问题时根据问题分类以及关键词、标签等来智能匹配推荐解答人。3.增加问题优先级,有些问题如果继续回答,可通过积分或者活跃度来“加急”。4.前面@天从 童鞋提到的来个“消灭零回复”的活动也不错,不过目的不是“回复”,应该是“消灭零解答”。5.前面@胡维 提到的二次传播问题很不错,有些问题也许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寻找邀请我们心中在此方面有些想法的朋友来帮助回答,增加活跃性和互动性。以上是我的一些浅见,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你在知乎上见过的最不公平的事是什么?
按投票排序
664 个回答
1.就回答的严谨程度而言,不公平之处体现在——越是认真而严谨的回答,反而越发少人阅读。2.就高关注度用户的无奈而言,不公平之处体现在——他们回答中,干货回答被关注的程度远远低于讲故事的回答。3.就讨论的参与深度而言,不公平之处体现在——在评论区贴标签、吵架的热络程度,远远高于理性地反诘与辩论。4.就讨论区辩论的结果而言,不公平之处体现在——因言成敌的概率,远远高于因为讨论而成为诤友的概率(默默地庆幸一下,在下因讨论居然结交了不少诤友)5.就读者的注意力分配而言,不公平之处体现在——盲目跟风对大V点赞的概率,远远高于读懂答案,或基于理性提出反诘、在评论区参与深度讨论的概率。【以下为日更新】1.利益申报:本文关心的不是「赞」数与公平的关系,而是优质答案与「阅读量」、「优质讨论」的关系。理由是:理性的讨论,严谨的反诘是一种双赢(帮助作者提升既有答案的品质,并助推他們有更大的动力输出更多优质的信息,读者亦可因此受益),相反的情况,則往往是双输。2.正面建议:诸君不妨把注意力从高赞答案中分出些许,略微阅读一些「评论数量大」且「讨论及辩论气氛理性」的答案。理由是:窃以为「知乎」之于诸君的功用,或更宜定位于「借助输出自己的观点,以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进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借助阅读和讨论,获取更多的优质信息」。3.技术性建议:个人对「优质讨论」的理解是——第一,不预设立场或說服傾向,谨关注于答案自身的论证是否實現了逻辑自洽;(ps:誠然,以理论预设展开推导,并构建完整的论证也是很常見的立论策略。这里的「不预设立场」想強調的是——不因作者的观点与自己的直觉相左,而展开未经论证的单纯的语言攻击——即「虚心」读取观点背后的论证,中立地评估其论证策略的有效程度。窃以为,自己无法构建完整论证时,至少有2个选择:第一,不了解的领域不妄议;第二,向作者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第二,以逻辑为武器,而非以情緒为武器;第三,讨论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优质信息,而非说服;第四,诸君不妨多关注一些哲学、逻辑专业背景的用户的评论区,观察诸位方家是如何切入对方逻辑漏洞,並发动有效反诘的;同时防守方又是如何引入新的辩护策略、澄清既有观点,进而补强既有论证的;第五,如果在讨论中发现对方观点更严谨而自洽,不妨输出必要的敬意——因为辩论的失敗方获得了更多的优质信息和优化知识结构的概率,而获胜方並未获得更多,其实是失敗方的良师益友!
额,我说的这事还没到最不公平那么严重,就是感觉稍稍有点不合理哈。在知乎有一些相对优质的用户和答案会被忽略掉,大部分人追求的还是一种噱头。这在我最近答了几个题后感触良深,当然,我不是腆着脸夸自己是优质用户,我就是做个假设哈。一些情感类或新闻类问题,我随便写写,基本都能得百赞左右,但是冷门文史类问题,我查着资料编辑几个小时,可能就寥寥数赞。这里面不排除我水平不够的原因,但我还是觉得得赞数和认真程度不太成正比。之前老孔
貌似跟我说过,他以前挺侧重回答上古神话类问题的,后来发现没几个人关注,也就答的少了。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一些比较优质的答案,因为缺乏关注,然后石沉大海。因为我个人喜欢在文学类话题下扯淡,再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吧。这是 这是
姑娘的答案,说来惭愧,因为这个寒假我准备做西方现代派小说阅读,所以她的答案我基本每条都看过,基本上属于比较耐读的那种,而且在知乎文学话题下可以算不错的了。呸,毛线算不错,根本就是非常不错!但是得赞数不高。这就有点不合理了,我比较希望真有兴趣做文学阅读,特别是纯文学阅读的同学,可以看到这些答案。大家都知道,知乎文学类门槛特别低,拥趸数万,挂羊头卖狗肉的也不知凡几,很多滥竽充数的竟成仙成佛。但是,要说我真正佩服的,干货又多的,茫茫算一个。就是如此粗暴的安利。嗯,大家赶紧去调戏她吧……再来一个。杜同学是我在知乎找文学理论类话题时看到的,他是科班出身,这方面见识也比我强,答案也专业。但关注数和赞数同样不高。说真的,面对上面两位,我觉得自己在文学话题下扯淡能得那么多赞,受之有愧。当然,这类情况还有很多,宋史类话题下也有这方面现象,暂不列举了。真心希望对文艺学感兴趣的可以多关注一下这方面的答案,知乎除了男神女神,更重要的是还有学问。PS:这么赤裸裸的安利是担很大风险的,要是他们俩不喜欢我这种招摇的方式而拉黑我那就完蛋了。所以在我删答案前赶紧去关注他们吧……这样我死的有价值一点……PPS:开头我已经说了,我不很觉得这事儿不公平哈,我只是为一些优质答案觉得有点可惜。所以我真正目的就是来安利的,公不公平说多了也没什么用。
-最不公平的是,我这样没什么贡献的人,在知乎得到的最多。像葛巾、佐藤谦一这样的前辈,谁也没有伤害,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却要承受恶意的猜测,面对辱骂要淡然要“内心强大”,否则就是失了大v风度。他们是无私奉献的普通人,并没有刻意把自己塑造成所谓知乎大v,却要满足所有人的幻想。不公平。-
认识管理层可以为所欲为。
大部分高票答案中,认为专业答案受关注小于社会类话题不公平,但这个逻辑其实是不成立的。专业问题就应该赞数比社会类问题少,这是一个数据上呈现的合理结果。真的逆转过来就公平了,就合理了?问问生物专业的看到一大群外行讨论转基因的科学性什么感受,再问问医学专业的看到一大群外行讨论中西医如何验药什么感受。为这个问题忿忿不平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希望得到更多赞(当然这个心理诉求很正常)。知乎上的游戏领域话题相对于其他领域要纯粹很多,恰恰就是因为它的关注者中很多专业人士,而行外关注者较少,反而可以让大家讨论点业务知识。真要涌入一大群热心的探讨者,大概我们这班做游戏的天天被挂路灯都来不及。真正不公平的地方我觉得是:1,很多关于个人权益类型的问题下,大量的明显不区分公私领域,亦无现代社会常识的回答占据高票,这类答案往往成为道德审判家的高地,鼓吹ZF或社会公众肆意践踏个人权益;2,很多历史类的问题下,充斥“历史发明家”貌似奇思妙想的观点,实则裹挟极端民族主义;3,知乎评论区的设计非常不能认同,完全直板的设计,使得有价值的讨论往往淹没在一大堆口水中。相比之下,Quora评论区采用树形回复,干扰要小得多,对那些好的评论者更公平。——————————————————————————————有知友说不清楚我说的树形回复是什么,我截张图放上来。有知友说不清楚我说的树形回复是什么,我截张图放上来。就是评论区里每段对话都可以分别展开,可以看到这段对话的第一条,再判断是否有兴趣点开继续看。
有人爆个照,得赞上千,得粉几千,一个回答,直接成V;有人优雅炫富,瞬间小红一把;我辛苦苦回答了很多专业内容,因为问题没多少人关注,赞数和粉都少的可怜。当然,很多人说回答不为了得赞和粉,我看了一下,都是赞数和粉很多的V说的。
谢几位邀我认为最大的不公就是靠晒照吸关注吸赞同,这是我曾经在专栏里特别反对并实名抨击的现象。我很尊重那些愿意无私分享自己见解、观点、经验的人,尤其是有时候看到那些抛开赞同与否、关注与否,甚至被无脑喷,却仍能理性友善的阐述观点。他们能有理有据,他们不扯八卦废话,他们最大限度的包容不同意见,他们遇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不会肆意放言,他们只是认真的在写契合问题的答案,哪怕可能并不专业,哪怕没几个赞同和感谢。这类人是我特别佩服和尊重的,因为有些地方我做不到。来知乎前对知乎是很敬畏的,目前也依然是。但对于单纯靠爆照刷关注和赞同的,绝不会给这类人赞同推送,绝不会关注此类人。我印象最深的是刚来知乎那会,一位关注人数和赞同都超多的女知友(就不说名字了),仅仅是发了一张自拍照片和一句喷男人怎么怎么不好的话,就上千赞同,评论里一片跪舔“女神”的声音。后来我就把她拉黑了,我不知道她是来干嘛的,也不知道那个答案的意义价值何在,更不知道这一年里诸多善用此伎俩的女生的行为,是不是知乎默许的。后来也有一些女生来知乎,发发小腹,发发大腿,发发若隐若现的胸部,对自己上过多少男人的经历口若悬河,并在答案里喷知乎的男人都是屌丝什么的。当时我都后悔把我一个女生朋友邀请到知乎,因为在我给周围朋友描述知乎的时候都是很严肃的,后来知乎官方把她BAN了。我能理解不论是出于吸引眼球的目的,还是无意分享,还是由于自己无意的晒照行为恰好满足了别人的窥视需求,但我所理解到的知乎主旨是分享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我们仅从这一标准便可衡量与区分所谓价值以及回答对部分人甚至更多人起到的有益的推动作用,这是我理解的价值。而我更愿意把单纯晒照且无任何有价值的回答认为是一种「需求满足」,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我也特别理解那些关注数不多,认真码了好久却赞同寥寥无几的人,我相信除了李开复等具有名人属性出场自带赞同以外,你我都是普通人,都是从那个胆怯谨慎认真写了很久的小透明走过来的。有时候我们确实有必要扪心自问一下,你认为你在知乎分享过最有价值的答案是什么?提出过最有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没有,我们是不是该继续努力一下?而不是出场就自带抱怨吐槽,永远陷入一个负面的死循环,不仅学不到东西,反而成了知乎愤青一枚,什么也收获不到。除此之外还有类似的群体盲从反智占领顶票等案例,大批量不论读不读的懂答案、是否具备判断一个答案准确的前提下,盲目地进行情绪化反对,都说明了在群体效应下盲从导致的一系列后果。我更愿意相信知乎是一个求知分享的问答社交平台,人生来就不公平,这个社会也不公平,我个人能做的就是不给此类答案点赞同,尽可能阻止此类答案扩大推送范围,缩小不公平之间的差距。其实每个人都可以缩小在知乎上不公平现象的差距,你不要给那些哗众取宠的回答点赞同、不要给那些戾气重骂骂咧咧的回答点赞同、不要盲目站队点赞、不懂的地方谦虚谨慎的发表观点,最大限度的保持克制冷静。要在赞同投票前思考一下,如果我这一票投下去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会产生什么样的蝴蝶效应?而这些我在去年专栏里就特别提到,只可惜咱也是小透明,大多数人当时觉得拥护赞同,可过后又恢复原样。我认为上述看似不起眼的行为都可以无形中缩小知乎上不公平的现象,说白了,很多你们口中的“伪大V”和“伪女神”还不是被每个人的赞同和吹捧捧起来的?最后送上一句话:克制是美德,坚持是修行,认真是态度,冷静是原则。Ps:经知友提醒有必要在最后注明一下防止误会,上文所指的“爆照吸赞吸关注行为”主要指在知乎仅靠晒自拍博取关注和赞同的人,而非诸如认真的“减肥攻略”、“服饰搭配”、“旅行攻略”等类似问题,请慎重区别用户行为手段的差异,同时我在上文没有说晒照是欺骗,我反对的是部分劣伎。如果你在知乎遇到过一些不公的事情,请加微信私下告诉我,我可以帮你发声:
答案是我们写的,拿钱的是知乎员工。(匿
最不公平的就是删帖。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你要说不删帖,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也请知乎的管理员们注意了,如果说一个问题可能引发政治性风险或者其他风险,你把问题删除就OK了,你不要把问题挂在上面半天不动,等我写一篇长的,然后连同问题和我的答案一起删了你早干什么去了?真不是我想的火大,搞了多少次了?你要删就早删,要么就干脆把一些东西列为敏感词,我不碰就是了,要么你就给个提示,说回答某问题可能有风险,我也不答就是了,你说什么就是什么,都是成年人,只要你先把东西说清楚了,我遵守就是了,你商业论坛我也不会苛求你什么。事先也不说,事后跟我算黑帐。
这几天一直在看这个问题,也想谈谈我对互联网以内容为主的网站发展矛盾的看法。在于我个人觉得,互联网网站内容,在雅虎宣布内容免费的一瞬间,已经注定了他的发展矛盾。这个矛盾的本质就是,过高估计了免费用户可持续贡献的价值和后续经营无力产生的矛盾。互联网思维可能是这样一个东西,就是一个东西在现实里,我能力范围最多卖10个人,那做一个东西,知识付出是10快,制作成本是5快,成本很明确,一共60快,那我就定价10快,6个人买了我回本,接下来有多人买了我就赚。而一个东西在互联网里,我觉得我可以无限多地卖,知识付出仍然是10快,制作成本基本忽略不计了,那我把定价定到1块钱让人多买吧,一块也太贵了,1毛吧……这时候都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当一毛也不要让人付了,这就出现问题了。这个问题就是我从用户这里收不到钱了,我要去问广告商收钱。用户不在直接产生价值,用户变成了产品的一部分,用户不是市场,用户变成产品的一部分需要市场来给我们定价。就像有的人说的,葛老师写那么多干货你们把她气走了,其实我觉得不一定是气,可能是她领悟了,唉这些内容是在现实社会里有价值的啊,我写出来了还被骂,还不走未免也太圣母
了吧。但互联网本身判断不出这些内容的价值,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内容本身是免费的,只有吸引的到广告费的内容,才是好内容的思维方式。我们只对商品买单,而不会对知识和见识买单,而内容产品通过知识和见识吸引用户,最终希望将他们引导到对商品买单上的这个效率又太差了,效率越差就需要基数越高,
但基数一旦提高就免不了出现那种0贡献甚至负贡献的用户,互联网内容产品又无法设置门槛来过滤,这就是互联网内容产品的矛盾。并且,不是每个用户都可以提供价值的,用户是可能有负价值的。我们如果做小摊买卖,很容易就明白,人群里有那么几个说风凉话的,有那么一个说买了你东西你东西不好的,你的所有顾客就没有了,许多人在商家眼里的价值不仅是0,还可能是负数。任何商家,特别是大商家为了长效经营,都是有VIP和黑名单的,但偏偏互联网知识提供型网站没法有,为什么?因为他们分辨不出来啊。知识和见识的提供者商业价值转换率可能和三无用户一样高,那拿五个三五用户换一个知识提供者,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嘛。所以在我看来,只要互联网内容产品是免费的,那他所提供质量的迅速庸俗甚至低俗化是大势所趋。如果知乎想做一个普通的好玩的论坛,那他走天涯路线猫扑也未尝不可,其实我蛮爱天涯和猫扑的。如果知乎希望差异化竞争,很希望做一个认真严肃讨论的地方,并对知识本身有信心,但我个人仍然希望两点,一个是答题区匿名答题,让大家先看内容点了赞和反对才能看出答题人,让免费用户专注于言论本身而不是发表言论的人。二是对专栏收费,如果一个知识提供者真的长期提供有益的知识,那应该设立一些门槛保护他提供的系统的知识,让读者愿意为知识的获取买单,让知识的提供者更直接地服务于知识的阅读者。(当然豆瓣专栏据说蛮失败的,但是我觉得豆瓣专栏太贵了啊,收费可以收的便宜点比如五分钱一篇什么的。。。只是个门槛,门槛而已)
最近这半年了,好几次都有将知乎自己的这个号码送人的冲动。但是看着自己辛苦回答了一些问题,同时有了一些朋友的关注,才作罢。但是我想应该也不久了。知乎不公平的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提问的问题和答案本身,而是在于人。知乎上真正有货的有阅历的人,很少回答问题,只是看看。他们懒得或者是没空将自己的阅历讲给大家听。即便说了,大家也不一定懂。而没有货没有阅历的年轻人则是拼命发声,想着得到更多的赞同更多的关注,与此同时回答的答案错误百出,借着答案的文字煽动性砍下几百几千的赞同,误导大多数同样稚嫩的年轻人。这已经是知乎目前最大的问题了。点赞机制本身是有效民主决策一种机制。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人数众多支持的决议不一定对,人数支持少的人支持的决议不一定错。同样,得票高的答案不一定就优秀,同时得票低的答案也不一定差。那么这一机制对于优秀答案的有效不有效的筛选是一个问题。再加上文字是一种典型的情感诱导、价值观引导、逻辑引导的综合体,得票高的答案只是更多的知识容易吸引眼球,文字感染力更强的答案,而不一定是优质的答案。当然现在看知乎的热门推荐上的答案,个人感觉确实知乎还是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了的,而上面有很多同学抱怨自己辛苦写的好答案没有被推荐上去,那么你只能多写了,多写就可能被大家注意,从而顶上被大家关注的时间线。以后如果有答主辛苦写了答案,自我感觉够精彩,够努力,多@大V。如果他们不理你,就@我吧。我帮你推广一下。不用谢谢。完。
其实很多冷门知识赞数少没什么不公平的,很多知识就不是给普通大众能理解或者点赞的。知乎最大的不公平来源就是知乎本身的绿茶婊态度, 嘴上喊着要格调不要流量,身体却很诚实,小心翼翼的维护一切有可能带来流量和带来传播影响力的答案,打击有态度的答案,这让输出高质量信息的用户不可避免的媚俗,在这种氛围下,知乎逐渐沦为段子输出的集中地,普通的用户发现不媚俗就没法获得关注,逐渐失去发言的兴趣,知乎渐渐的会变成想要经营自己的段子手,作家写手,杂志编剧,电影人,it营销人宣传自己的宣传阵地,现在知乎大V签名不带个公共号不带个广告不带个网址简直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王小波小说《黄金时代》 花了好长一段论证陈清扬是不是应该是个破鞋。最后王二得出结论,大家说你是不是破鞋和你本身是不是破鞋没有关系,不当破鞋的就该面色黝黑,乳房下垂。而你脸不黑而且白,乳房不下垂而且高耸,所以你就应该是破鞋,既然不管你是不是破鞋都要被人称为破鞋,不如你就干脆坦率的当个破鞋和我上床了吧。
整个知乎就有这样的气氛。当破鞋可以满足大家的想象,吸引大家的关注,感觉上对大家都有好处。
我丝毫没有瞧不起段子手,作家写手,杂志编剧电影人的意思,引用小说里的话说:陈清扬说,她丝毫也不藐视破鞋。据她观察,破鞋都很善良,乐于助人,而且最不乐意让人失望。因此她对破鞋还有一点钦佩。问题不在于破鞋好不好,而在于她根本不是破鞋。就如一只猫不是一只狗一样。假如一只猫被人叫成一只狗,它也会感到很不自在。现在大家都管她叫破鞋,弄得她魂不守舍,几乎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 这种气氛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不想宣传经营自己的大V想要自证清白就和陈清扬想要自证自己不是破鞋一样困难,放的下的就直接走人不玩了,放不下的就被迫走向媚俗的道路-----也就是说,成为一个破鞋。破鞋没什么不好的,不过等到整个知乎只剩下破鞋在发言的时候,知乎本身就没什么意思了。
没有社区框定的人,只有人组成的社区。知乎原教旨主义者只有春天,但不会繁荣。旧大V的离去,自会有新大V的补充,随着用户整体基数增大,大V数量是上升的。这是一股洪流,裹挟着这个时代的嘻哈文化和娱乐精神挤进社区,说不上孰优孰劣,毕竟要知道,当人们讨论社区如何扩建时,社区早已有了自己的答案。那被堆积起来的标志性建筑物依旧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人们从远处看到的,不再是高耸着浪漫风格的英国国会大厦,也不再是机器般美学艺术的1929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更不再是南京中华门承载历史的古城墙,而是高耸入门动辄上百米的钢筋棍凝土大厦,相似的结构框架,不同的高度而已。那些建筑,那些建筑师,依然被置放在社区门口,供后来人瞻仰。终有一天,这些建筑,这些建筑师,也会有如此光荣的一天。唯独那可怜的,没有传世作品的普通原教旨主义者,被稀释,被冲击,“被”有了净化社区的义务。1,原教旨主义者并不公平,他们来时一片欣欣向荣的古典美,离开时依旧繁荣,但这里已不再是他们的家。2,但那建筑起高楼大厦的流动人口公平吗?也不公平,时代需要的是他们,他们带来了流量,带来了繁荣,带来了一个社区所要的一切。3,向社区送温暖的同志亲切报告:我已将脖子以下部位和谐,谢谢关心!so,都赖丘处机路过牛家村。
总感觉看大家说了半天,我都没看到什么不公平就针对大家所说的爆照和大V出场自带300赞的说法讲讲自己的感受好了这个题里面我点了三个赞一个是李老师的,一个是药师的,一个是SIYU的李老师说爆照骗赞骗粉不好,不给干货卖骚就是耍流氓药师说一切的来源都是有原因的,本质上还是很公平的SIYU说爆照的没错,错的是一群荷尔蒙爆表的人的错若有总结不到位,还望海涵并且指正关于爆照这个问题我觉得以上三个人的观点其实都是正确的,但是他们针对的人群不一样李老师针对的是只靠爆照吸粉吸赞,却毫无任何干货的某些用户,认为他们干扰了知乎这个社区中正常问答形式的运转SIYU则为某些颜脑俱佳的某些用户抱不平,爆照怎么了?我同样也有满满的干货。问题不在我们这些通过爆照来答题的,是出在某些只会看妹子的无脑党上面药师所说的则是这种情况其实很正常,因为虚拟是建立在现实之上,现实中的优势也会在知乎上体现,爆照只是其中一种展现方式。所以在本质上,这也是公平的一种体现在我看来,都没有错知乎的本质其实也脱离不开我们的现实生活的法则供求对接你能在知乎提供什么??你想在知乎获得什么??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对于有些人来说。我只想在知乎上看性感妹子,那么我自然会关注性感漂亮爱爆照的女性用户有些人则说,我想在知乎上学习到很多干货知识,那么我自然会去关注一些干货大V有些人则说,我想在知乎上找到我的另一半,那么我自然会去寻找三观相似的用户,筛选后勾搭有些人则说,我只想在知乎上见识各种各样的大牛的生活,来激励自己。那么他们自然会关注很多大V有些人则说,我只想在知乎上认识认识同行业的朋友,互相交流。那么他们就会找同行业的用户关注有些人则说,我想在知乎上见识一下别人的生活和世界,让我看看更大的世界。那他们就会关注喜欢四处玩耍,爱分享的用户有些人则说,我只想在知乎上消磨消磨时间,我没有那么多的目的,我就随便看看那他们可能什么人都关注,随意获取信息有些人则说,我想在知乎上释放压力,释放情绪,现实太过压抑。那他们可能会关注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用户,要么表达仰慕,要么肆意乱喷有些人则说,我想在知乎上获得前行的动力,让我有不断努力的激情。那么他们就会去关注喜欢鸡汤激励年轻人的用户有些人还说,我只想在知乎找到更动听的故事,更有经历的人才有意思。那我就会去关注有经历爱讲故事的用户还有太多人都会有自己的话,他们的需求也会存在重合说到底,你想要获得什么,你就会去关注什么。同样你能够提供别人所需要的,别人自然就会关注你,知乎只是一个平台,将你能提供的和别人所需求的东西进行对接而已,它本身没有对错。只有合适与否。别人关注你,最初只是认为你能够提供给他他所需要的东西,然后才会对你本身产生别的情感。所以这就是我对爆照吸粉的解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爆照就爆照,你漂亮,自然会有人关注。因为很多人就是喜欢看美女,但是不妨碍我关注别的用户,我从爆照美女用户这里获得我对于基本异性美感的需求和我从干货用户那里获得知识满足的需求矛盾吗?不矛盾当然如果爆照的妹子,不光颜值高,而且头脑好,品性佳。那么追求者众多又有什么不正常呢?就算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如此同样你干货真的很满,知识渊博,世事如烛火洞明,那么你又怎么会苦恼呢?是金子总会发光,何况在知乎这个处处充满着放大镜的平台然后讲讲大V出门自带300赞的情况任何一个大V都有过苦苦积累的时候,不是谁从三无用户一出场就粉丝上万的,当然不排除你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声名显赫。知乎上的大部分大V本质还是和大部分一样的普通人,也会为日常生活柴米油盐烦恼。但是成为大V,只是因为他们都有着在知乎异于普通用户的特点不论是武节操门掌门 无节操的逗比和永远惹人发笑的故事还是药兄 对于世事明晰的见解,发人深思的文字还是 莎莎姐对于生活中成熟的观察,文字知性的体现或者我李老师 对于音乐方面的科普与见解还有很多很多的大V,你不可否认,他们都有很多值得人学习的地方这就是他们能从那么多的普通用户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有能力的人,不论在何处,总会有其与众不同的时候但是同样你看到了他们很多的高赞答案,但是你却不可忽略他们同样存在很多低赞答案这是为什么?同样回归到我开始提出的一些观点供求对接如果你耐心的去翻很多大V过去的答案,并且找到他们前期积累阶段的高赞答案和他们粉丝暴涨的那段峰值提供的答案,并且仔细阅读并且分类。你就会发现,他们的高赞答案引起的粉丝暴涨,对应的就是粉丝认为他们所能提供的知识。比如我因为看了雷幺幺的逗比故事关注了雷幺幺,因为我觉得他能提供我更多类似的我喜欢的答案。所以如果她回答了类似的经历和故事,那我看了就会点赞。但是雷幺幺要跑去回答一些比较我觉得她不擅长的问题,而是其他人更擅长的问题,并且回答的不是很好,那同样的我也不会给赞。因为我不需要这方面由你来提供。(当然,其实雷大哥还是很博学的)大V不是出门自带300赞,而是以他们过往在这个领域之中已经有较好的表现。只要他们再在这个领域发言,那他自然就会拥有相应的权威效应这是关注他们的粉丝决定的。也就是说,在大V不擅长的领域,他们起点可能和普通用户是差不多的,而其实很多大V他们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同样很谦虚好学,谨慎答题所以如果你的答案很精彩。并且你能不断的输出优秀的答案。那么自然也会有很多的用户关注你,当你再在类似的领域回答问题的时候,你的赞数自然就水涨船高。但是如果你老是东一锄头,西一榔头的四处留情。那也就很难再汇聚到精确的粉丝,从而导致自己的各个回答赞数都难以拔高。最后讲讲最不公平的事情吧其实在我看来真的没什么不公平或者说,在我看来,现实中的不公平在知乎上同样也不公平毕竟知乎本身就是构架于现实之上的虚拟产物现实中长得好看,有钱,有经历,有故事,有领会,有智慧的人,在知乎上混的也不会差你在知乎上,勤奋认真,较真的去学习和感受最后分享。同样也会受欢迎所以真要说什么不公平的话现实中怎么不公平了那么知乎就怎么样映射而已写的又臭又长。。大家权且听之任之吧做饭去了。。
我就不指望有人来解构一下这被诸多答案们辛辛苦苦构建起来的关于“公平”二字的幻象了。简而言之,这个词,是不该用来(严肃地)评判社群的自发行为时。反正,与
一样,我对“赞同数按专业程度递增而递减”的现象,也算是有所预期了。所以,我自己从没做过完全专业性的回答——几篇与 astro 和物理有关的回答,都是科普性的;而这些回答所反映出的递减趋势,已经让我不想说太专业的东西了。但是,这根本不是“不公平”。一个事件,不涉及立法和审判之类过程;其中,民众按照自己的好恶投票的行为,什么时候竟能跟公平扯上关系了?换句话说,“公平”这个沉甸甸的词汇,啥时候变得这么廉价了?知乎不是立法机构,答案不是法案,用户的投票更不能决定答案能否成为法律。他们都无法决定公平在何及以何种形式实现。看着不少自诩理性的人,竟连这个也扯不清楚,倒是在借题发挥,浇自己心中块垒,我便无法不再怀疑:“理性”这个词,怎么又跟其他“大”词汇一样,变得那么廉价了?话又说回来,如果我做了一个真正专业性的回答——哪怕只是“为何人们总是趋向于忽略黑洞附近最内稳定圆轨道之内吸积流的辐射”之类的极其简单却也有着值得一说的物理图像的答案——却得到了超额的赞同,我会感到恐惧:这门学科,究竟是造了什么孽,才被人消费成了今天这样?说实话,在《星际穿越》刚刚上映时,看着某些在科学层面上 not even wrong 的相关问答,我心底确实生出不少这般恐惧;幸而,这股热潮,与往常一样,终于与电影本身一起衰退掉了。鉴于这个问题下的诸多回答都已经演变成泄愤和“伸冤”,我也就随一随大流,说最使我看得不舒服的事儿——包括这个问题本身和下面的诸多回答,甚至可以包括这篇回答本身,大概都出了不少这些事儿。原来,在一群以知识和观点自居的人们这儿,事情竟仍是这样:1. 大到反智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逆向民族主义,小到“先射箭再画靶子”、诉诸传统之类的错误逻辑,竟然都是不错的生意;相应的言论,不论多么赤裸裸地荒唐,也大都能卖个好价钱;2. 相当一部分人,连一句晓畅的话都写不出来,也连最基本的“阅读理解”都做不好——哪怕你给文字加粗加下划线;3.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一个人的言行,常被 TA 过去的经历所决定;这种无意识,使他们对某些摆明了求故事的问题下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回答们,缺乏必要的宽容;4. 有很多问题被回答过很多次,人们却仍一次次地反复提出相同的问题(比如,“掉进黑洞之后究竟能否慢慢往外走出来”,及机理上与之相同的“如果把一根足够硬的东西伸入黑洞能否取出”之类),而知乎似乎很少见得问题的并合,伸手党也于是泛滥成灾(不过,这哪怕在 Quora 和 StackExchange,也算是个不小的问题);5. 男生替女性权益说几句话,女生抵制一下某些以女权主义者自居者的脏词儿,皆会遭到大量反对和唾骂,狭隘若此;6. 人们贴标签贴得不亦乐乎(也许这就可以包括我这篇回答本身呢)。
法律类的问题关注度居然一点都比不上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我身体出轨了怎么和我男朋友说;和女神约会怎样的体验;…………其实我想表达的是,知乎真的是一个十分好的平台,从我来知乎,我就是抱着来这里学习的心态。并不是因为我是学法的,我就单纯认为法律的应该占据主阵地。我希望真正有用的知识可以得到传播扩散,而不是关于性,男神,女神,跪舔之类的泛滥…………我就是想说,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被忽略,很多可以起到普法教育的题目并没有引起多大讨论。很多时候我在法律一栏答一道题,我希望多一些答案可以互相探讨交流指错,可是很久以后我去查看,仍然孤零零几个答案。轻喷。个人观点。
举个例子吧。如果我这个答案的含金量为100,但没有我哥哥
点赞。如果我哥哥
在这个问题下的答案的含金量为10。那可能结果就是,我哥哥的赞数是100,我的赞数是10。而且如果我哥哥给我点个反对。那给我带来的结果将是致命的——知乎的权重计算真是太可怕了!我哥哥说过他的几百赞居然在零票的下面!又或者,我最擅长的是A话题,而我哥哥
对A话题几乎是门外汉。然后他碰巧读了一本书或者看了一篇文章。于是他就过来回答了。这时他抢走了我的话语权。哎呀呀,而且他的评论区还会有“***怎么你这个也懂”、“***你真是什么都懂”的溢美之词。我呸我哥哥一声!哥哥你不许骂我!我是要捍卫我唯一剩下的骂人领域的尊严的!当然,我哥哥在英雄志领域下的答案还是可以看的!
对各位表现出来的莫名的归属感表示诧异。知乎只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它是一个营利性的网站,运营方也没有能力在多个方面保持专业性。其本身性质就决定了对于知乎来说,点击率和内容比各位所追求的”专业“和”公平“更加重要。包括人气比较高的用户在内,都只是在为知乎做嫁衣,专栏、日报推荐权、编辑推荐、管理员庇护、乃至出书这些,都只是以”分享你对这个世界的见解“为大义的一点甜头罢了。大多数回答里都提到了”赞“、”粉“之类的名词,并且把它作为不公平的具体表现之一。我理解各位的心情,但是现实本来就是不公平的。这个不公平首先在于没有权重机制,专业认真的用户与用屁股投票的用户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实际上如果引入权重机制,恐怕各位更要高呼不公平了)。社会氛围和大部分用户的自身条件,把这种由“平等”带来的不公平放大了。各位口味即是如此,即使运营方完全不给话题导向放任自流,讨论淘宝上什么值得买和日剧韩剧的也会比讨论专业技术话题的多很多倍。更何况许多专业性话题实际并不需要普通大众的”赞“。“赞”的意义十分有限,比起给事实上的正确答案点赞,各位实际上只是在给能讨自己欢喜的答案点赞而已。造成这种不公平的,是各位自己。包括这问题里把公平二字写到签名里的高票答主。包括知名答主和知乎运营方在内,知乎其实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专业。除了极少数用户,大多数讨论实际上都是二手、乃至三手四手知识的交锋。比起专业著作,知乎更像是一本畅销书。写得能打动人,能吸引眼球。自然卖的好。各位可以随便找几个热门问题看一下,有多少答案是被哗啦啦赞上来,又哗啦啦反对下去的?一个答案一字没改,却经历了从无比正确,到全盘错误,再到客观准确好几个阶段,何其讽刺。一个本应该面向专业领域的交流场所不设任何准入机制地向大众开放,本身就决定了终究会走到这一步。各位可以对只存在于老用户回忆里的老知乎表现出来的优越感不屑,但是事实是知乎现在已经和茶馆论坛没什么区别了。内行都在谈风月、扯淡吹水,外行却都在争先恐后地装内行。运营站在幕后,从被”认真“”专业“吸引过来的外行身上捞内容和KPI。这样的环境,出现这么多”不公平“,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1.出场自带500反对2.出场自带500赞同3.昨天
跟我说,专业领域,受专业知识所限,很多用户不懂得区分哪个答案是对那个是错,而且会凭借个人喜恶点赞同或者反对。在这里我也不安利谁或者为谁叫屈了,因为受害的朋友实在是太多了。但我认识的这些朋友们,他们比我坚强啊,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答案长期见不到光,低赞同而放弃在自己专业方面继续写答案,选择像我一样去抖机灵或者讲段子。 哎,我是个虚荣的小熊猫,很在乎那些换不到钱的赞同数,所以,在自认为还不错的很多经济学答案受到高反对(即便在我说的和当前最高的答案一个意思,比他还早很多,详细很多的情况下我还是会被踩下去)后,我再也不实名回答经济学的东西了。很早之前关注我的用户应该知道,我之前实名回答的经济学目录下的问题应该是100+,赞同数不超过5000,现在全部转了匿名。4.总有一些不友善的评论会出现在你答案里面,你举报一个,还会再蹦出来下一个;你和他争执起来,他会发动小号骚扰模式,还会成为你的黑粉。很多人不在意反对+没有帮助和排名,但是我是一只小熊猫;现在的排名算法,对那些黑粉来说,报复起来真是酸爽啊。唉,这也怪不得别人,毕竟这一个巴掌也是不容易拍响的。那就关了评论区,做个高冷的知友好了。
最大的不公难道不是知乎专栏?阿猫阿狗都有了,有干货的申请却都不给开。目前知乎在互联网广告原理、搜索推荐、个性化、风控反欺诈等机器学习领域根本就是荒漠一片,连个像样的问题都没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知小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