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一体两翼翼港口群及t字形城市框架对工业带布局的影响有哪些

走特色之路 建和谐新城
&& 11:15:04&&红网&&字体: 【
  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在全国和江苏生产力布局中处于重要战略位置的连云港,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新一轮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必须对当前面临的形势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对我们所具有的现实优势和发展潜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连云港处于中国万里海疆中部,这里具有独特的区位交通、物产资源、山海风光,有许多不可多得的比较优势。
  连云港是一个区位交通优越的城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与环渤海湾经济圈、陆桥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的交汇处。新亚欧大陆桥向西横贯亚欧3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内腹地涉及11个省区。连云港港位列全国十大海港,是国家重点战略港和中西部最便捷出海港,已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1000个港口开展了贸易往来。公路是全国规划建设的45个主枢纽之一,连霍、同三两条国家公路大动脉在此交汇,高速公路密度居全国、全省前列。民航机场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多条航线,铁路通达全国各地。目前,正准备开通到香港的包机航班,积极争取开通到日本、韩国的国际航班。
  连云港是一个率先对外开放的城市。1984年被国家确定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开发面积11.7平方公里,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已封关运作,国家级物流保税区正在申报之中。连云港是继南京、苏州之后被江苏省政府确定的三大国际商务中心之一,大陆桥商务中心建设正在深入推进,国际展览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全市与世界85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贸易合作往来,有3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连投资兴办了2000多个合作项目,其中包括日本伊藤忠、三得利、泰国正大、美国杜邦、法国罗盖特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或国际跨国公司。
  连云港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连云港历史文化悠久,古称瀛洲,秦设朐县,唐称海州,素以“淮口巨镇”、“东海名郡”而著称。孔子、秦始皇、唐太宗等曾到此巡游并留下遗迹。境内有原始部落年代的将军崖岩画、藤花落古城遗址、东汉时期的摩崖造像等古迹。吴承恩受花果山启迪写下《西游记》,李汝珍寓居板浦创出《镜花缘》。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江苏三大旅游资源富集区,集名山(花果山)、名水(东海温泉)、名竹(金镶玉竹)、名石(水晶)、名书(《西游记》、《镜花缘》)、名井(亚洲第一科研钻探深井)于一身,有风景各异的20个景区、120个景点,其中花果山风景名胜区、连岛旅游度假区、孔望山景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
  连云港是一个发展资源丰富的城市。全市海岸线长162公里,是江苏海岸线最精彩的片断,拥有江苏唯一的44公里基岩海岸,集中了江苏所有的9个海岛。可以建20D30万吨级深水码头,还可以建5D10万吨级码头20个,万吨级以上码头50个。有磷矿石、蛇纹石、花岗岩等40多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其中东海县水晶质量、产量均居全国之首,硅资源储量达3亿吨,被誉为“中国水晶之都”。拥有大量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共有土地1125万亩,建设性用地236万亩,有尚待开发的160万亩沿海滩涂,400万亩浅海水域,特别是拥有国有工业性质的沿海低产盐田300平方公里。是江苏的鱼米之乡,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林果茶、畜禽鱼生产基地。有全国八大渔场之一的海州湾渔场,是全国知名的紫菜生产基地、河蟹育苗基地和对虾养殖基地。
  有效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模式,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发展优势和增长绩效,是连云港在“十一五”期间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我们将深入落实 “以工兴港、以港兴市、以市带农”的发展方针,力争经济社会发展在江苏经济大省中上位次,在东部沿海城市方阵中争一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实施战略重点东移,加快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城市是推动地区发展的引擎,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连云港是江苏唯一一座海滨城市,怎样彰显这座城市的特色,确立一种既符合地域特征、富有差别竞争优势,又具备国际化影响、国际化特征的现代海滨城市发展模式,是摆在连云港人面前的紧迫而急切的任务。立足市情实际,我们果断实施战略重点东移,把目光聚焦在集港口、海滨、旅游、园区各种优质要素于一体的东部沿海城区,集中力量打造国际性海滨城市形象。为了确保城市建设的高水准,我们非常注重规划的一流性和国际性。去年7月份,我们邀请国内省内20多名专家学者举行战略规划研讨会,在此基础上形成东部城区基本规划思路,然后向国际、国内招标,聘请国内外著名规划编制单位编制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业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确保能将海滨城规划、港区规划、产业布局规划、旅游发展规划融为一体。力争通过5年努力,把连云港建设成为国际性的海滨城市、现代化的港口工业城市和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使我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00D150平方公里,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增加到100万人,GDP突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
  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加快搭建生产力发展平台。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产业革命是诱发欧美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动力,产业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重要推动力量。在江苏省实施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和沿海开发两大战略的大背景下,搞好生产力布局规划,从而加快带动城市结构、城市规模的嬗变,并以此形成连云港新经济增长极,是我们的重要战略性选择。认真分析中国沿海地带经济发展走势,不难看出从东北的辽东半岛到环渤海经济带到山东半岛城市群,再往南到浙江、福建、广东以及中国整个沿海,岸线资源基本上都得到相对饱和的开发,都是产业隆起的高地,唯有连云港这一段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为此,我们将视野扩展于162公里的沿海岸线以及广阔的沿海滩涂和低产盐田,拓展于东陇海沿线的市内区域,认真谋划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构筑“T”型产业骨架。形成一纵一横两条产业走廊,一条是纵向的沿海产业走廊,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中心,以现有的沿海各产业园区为基础,再在沿海盐田上布点多个产业区;另一条是横向的沿东陇海线产业走廊,仍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主轴,着力提升沿线若干都市型工业园。通过这两大产业走廊,加快提升新医药、新材料、纺织、机械等支柱产业,着力培育重化工、精细化工、冶金、造船等临港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
  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构筑组合型深水大港。国际国内发展实践表明,港口城市通常都是物流集散、要素集聚、产业集中、经济繁荣发达地区,美国的纽约、洛杉矶等城市群,德国的莱茵河沿岸,日本的沿太平洋工业带,以及新加坡、香港等,都是依港而建,因港而富,靠港而兴,时至今日仍在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我国的三大经济带也都因靠水临港而兴旺。连云港港是全国十大海港、西部最便捷出海港,是连云港的核心战略要素。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提升港口与地方经济的关联度,增强港口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功能,是连云港人必然做好的一篇大文章。通过深入调研论证,我们确立了建设港口群、发展组合港的思路,以现有港区为核心,跳出现有港池,向两翼拓展,形成大、小“一体两翼”的港口组合布局。通过沿海配套港口的建设,将现有港区的煤炭、铁矿砂等散杂货逐步转移出来,这样不仅为港口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也给城市的发展拓宽了回旋余地,更为临港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腹地。在此过程中,狠抓港口的管理和经营,力争2008年集装箱超过300万标箱,吞吐量超过亿吨,初步把连云港港建成为集装箱优先发展的亿吨大港,青岛和上海之间最重要的干线大港以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组合大港。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形成互动式发展格局。城市与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两翼,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我们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既要注重城市的发展,也要注重农村的发展,打破二元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做好城乡之间市场对接、就业对接、要素对接工作,走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路子。我们在加快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的同时,着手研究全市7500平方公里版图的全面规划工作,从中心城区到四个县城,从四个县城到中心集镇,从中心集镇到自然村庄,进行全覆盖的规划。我们的目标是,在连云港没有不被规划过的土地,没有不被整治过的山河。与此同时,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搞好县域产业规划,引导各县区围绕特色培育支柱产业,坚持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三步并作一步走,通过城市化为工业化提供发展载体,通过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通过信息化推动城市化、工业化不断上水平、上台阶,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做大县城,做强乡镇,做美乡村,做富百姓。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凝心聚力投身发展大潮。社会的和谐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今后一段时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将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连云港加快发展营造一个团结、宽松、和谐、文明的良好氛围。重点推进四项工程:一是惠民利民工程。把发展好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在政府利益与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坚决反对与民争利,更不允许以剥夺老百姓的利益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发展。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扶助救济、上学就医等工作,让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尽可能多的实惠。二是文明创建工程。广泛开展以“做可爱的连云港人”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在全社会积极倡扬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的“三创”精神,深入开展“四城同创”活动,力争2007年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三是生态建设工程。立足于生态视角关注城市发展走向,做到一切建设都要与环境相适应、相协调,以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繁荣、城市繁荣与环境繁荣的辩证统一,努力以生态张力增强经济发展张力,以经济张力增强生态恢复力。四是社会稳定工程。扎实推进“平安连云港”创建,巩固发展治安“大防控”格局,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妥善处理新时期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进一步理顺社会情绪,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根本保证。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连云港市委书记)
[稿源:学习时报][作者:王建华][编辑:刘纯]大报主版>大众论丛">
“一体两翼”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当前位置:>
“一体两翼”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07:28:00 作者: 来源:
  编者按 最近,省委领导同志对全省区域发展格局提出了“一体两翼”的重要构想。8月29日,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社会科学院、大众报业集团和山东大学联合举办“‘一体两翼’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以期推动全省各界进一步深化对山东省情的认识,把工作指导从加快发展转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上来,统筹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  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颜世元,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省社科院院长张华,山东大学副校长陈炎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和发言,来自全省各方面的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现从中摘取部分发言。
  “一体两翼”与加快工作指导转变
  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 颜世元
  最近,省委领导同志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上,提出了“一体两翼”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构想。这一重要概括,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全符合我省实际,对于我们把工作指导进一步从加快发展转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上来,统筹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省情认识的不断深化:从“东中西”到“五大板块”再到“一体两翼”。长期以来,我省东部比较发达,西部相对滞后,呈现出由东向西梯次分布的格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省委、省政府即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形成了适应不同时期形势任务要求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1984年到1991年,提出并实施“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西结合,共同发展”的战略。1992年到2002年,提出并实施“全面开放,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东西结合,加快发展”的战略。2003年到2007年4月,提出并实施“龙头带动,重点突破,促强扶弱,协调发展”的战略,省委八届十五次全委会议将全省区域发展划分为“五大板块”。2007年8月,省委领导同志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全省区域发展格局作出“一体两翼”的重要概括,在过去主要从“东中西”横向坐标考虑全省区域发展的基础上,更侧重于从"北中南"纵向坐标观察和思考问题,丰富和深化了对我省区域发展特点、趋势和规律的认识,符合国家关于划分主体功能区的部署和我省区域发展实际,对指导和推动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空间分布与相互关系:“一体两翼”把“五大板块”连成有机整体。在行政区划版图上,齐鲁大地宛如一只雄鹰:东西绵延700余公里,构成雄鹰的“主体”;南北展开420公里,构成雄鹰的“两翼”;雄鹰背依广阔腹地,面向浩瀚海洋,岿然屹立,振翅欲飞。“主体”主要是指以胶济铁路为轴线形成的横贯东西的中脊隆起带,“两翼”则分别是北临渤海湾的黄河三角洲和南接苏豫皖的鲁南经济带。“一体”是全省的交通发达带、主体产业带、城市连绵带、创新密集带、前沿开放带、资本聚集带和人才荟萃带,构成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由黄河三角洲和鲁南经济带构成的南北“两翼”,是支撑山东发展的资源之翼、基础产业之翼、发展腹地之翼和后发优势之翼。“一体”和“两翼”各具优势又存在有机联系,在发展要素、产业层次、功能定位等方面,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  三、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一体两翼”撬动区域协调发展。对“一体两翼”的发展,应有不同的要求、目标和任务。要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既要统筹把握,整体部署,又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对“一体”应实行优化开发,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对“两翼”应实行重点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其中,“北翼”要率先启动,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搞好科学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划分,统筹安排产业布局和城镇建设,建成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经济社会更加协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经济区;“南翼”要强化措施,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要求,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一体”带动“两翼”,“两翼”支撑“一体”,合力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四、对内拓展与对外开放:“一体两翼”全面增强山东实力和竞争力。准确把握山东在国内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中的定位,实行内外并举、双轮驱动。对内,强化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兼容性,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全面提升“五大板块”之间的合作水平。对外,加强国内区域合作和扩大对外开放,北接、南联、东进、西拓。向北,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参与环渤海开发,加强同东北亚经济区的合作;向南,依托港口、铁路、和节点城市,积极参与长三角、淮海经济区和中部崛起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延伸发展腹地;向东,加强与日韩合作,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带动对外开放进一步由沿海向内地纵深推进;向西,加强与豫冀晋陕等的省际协作,繁荣发展边界经济,为我省长远发展储备战略资源,使山东区域经济不断实现新的腾飞。
  对五大板块布局思想的整合和升华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费云良
  “一体两翼”的提法,是对五大区域经济板块布局思想的进一步整合和升华,对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一、“一体两翼”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已经成长为全国东部沿海举足轻重的经济大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同全国一样,也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区域差距比较明显。沿海地区和胶济一线领先发展,荟萃了全省生产力的精华,可以说是山东经济的“脊梁”。南北两翼资源丰富,但目前工业基础相对较弱,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巨大的资源潜力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随着全省综合实力的增强、全方位开放的推进、市场化机制作用的发挥,南北两翼的发展基础不断增强、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在提升“一体”发展水平的同时,加快南北“两翼”的发展,条件已经具备,时机日益成熟。  二、“一体两翼”是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的重大战略举措。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明确发展经济必须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把全部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按照国家精神,对照山东实际,我们的“一体”应该划为优化开发区,主要是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的产业,着力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两翼”应划为重点开发区,也就是集聚产业和人口,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区域。“一体”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要优化开发、率先发展,“两翼”是支撑全省今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重点开发、迅速展开。这样各区域不仅有加快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且有科学的规划指导和调控,可以有效地避免盲目开发、无序发展,提高各种资源特别是国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前提下,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真正做到经济社会生态相协调。  三、“一体两翼”战略是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现代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我省新一轮的快速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山东半岛城市群、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等区域一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山东各种资源条件不错,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支撑有力,产业链条相对完整,区域间配套协作空间广阔,从企业到政府,推进一体化发展的意识日益增强,机制逐步健全,领域不断拓宽。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就是要进一步淡化行政区划概念,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促成优势互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协作联动,推进交通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科教人才一体化,实现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各种资源优化配置、比较优势有机整合、发展潜力发挥充分,避免产业雷同、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形成整体优势,增强整体竞争力,在国际竞争和区域竞争中把握主动,抢占先机。  四、“一体两翼”战略是抢抓重大发展机遇的具体行动。我省向北紧邻京津冀,向南连接长三角,向东与韩国和日本隔海相望,向西连接国家大型能源基地,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海国际经济圈交汇处,是我国沟通东西海陆和南北陆路的交通枢纽,这为我们扩大对外开放和参与区域分工协作,提供了十分优越的环境和条件。目前长三角、珠三角正在广泛拓展自己的腹地,产业北移的步伐不断加快。以天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环渤海经济圈发展迅速,已逐步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第三增长极。这些都为我省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的“一体”可以依托较好的发展基础,着力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文化教育等高端领域,与发达地区不断拓展合作空间。“北翼”的黄河三角洲,是我省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接受辐射带动、共同开放开发的空间十分广阔。“南翼”的鲁南经济带,正积极探索参与淮海经济区合作机制,与长三角等先进地区的合作不断加强。“一体两翼”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全省各区域,从全国发展中找定位,从一体化发展中找优势,从全球市场中找空间,扬长补短,借力发展,进一步提升全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对山东经济发展格局的新认识
  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 张华
  “一体两翼”是对省九次党代会“五大板块”认识的深化,是把几个单项战略有机的整合为一个整体。  “一体”是对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高度概括与整合。如果把胶济铁路沿线这个“一体”比喻为一条龙,那就应当有龙头、龙身、龙尾。我认为龙头在"一体"的东部,也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东段,就是青烟威三市或者称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一体”中的龙头必将在山东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  龙身是“一体”的中部和西部,也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西段,包括潍坊、淄博、济南三大城市,这三大城市不是省会就是工业重镇,都极具发展潜力,将在山东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龙尾是“一体”西部的周围地区,也就是除淄博以外的省会济南周围地区,即泰安、聊城、滨州、德州、莱芜五市。这几个城市是山东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  主动与沪宁和京津对接,搞好鲁南经济带和鲁北环渤海地区发展,是实现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必然要求。  鲁南经济带要依托亚欧大陆桥,提高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水平,形成一个合理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有机整体。  环渤海地区特别是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应坚持三点,一是把黄河三角洲建成高效生态经济区;二是发挥鲁北沿海滩涂地广人稀,风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新能源,建设大型风电厂;三是依托鲁北化工集团这个循环经济的典型,申请建设新型工业化综合改革试验区。
  突出重点错位发展
  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傅汝仁
  “一体两翼”是对省九次党代会作出的“五大板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部署的深化,“一体两翼”构想与“五大板块”战略是不矛盾的,“一体两翼”的构想涵盖了“五大板块”,是对“五大板块”促进区域发展提法的高度概括和深化。“五大板块”不是孤立的,他们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  “一体两翼“有利于突出重点,实现错位发展,形成整体优势,增强全省整体竞争力。区域发展不能平推,必须突出重点。按照“一体两翼”的构想,“一体”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隆起带”,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也是山东区域发展的主体,要率先发展。“两翼”是我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方,这里有资源优势,也面临周边省份发展势头强劲的压力和挑战,必须重点开发,加快发展。只有突出重点,错位发展,才能形成整体优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全省整体竞争力。“一体两翼”推动山东区域协调发展的构想完全符合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精神。“一体”是山东区域发展的主体,是核心竞争力强的区域,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加快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全省综合竞争力中充分发挥带动辐射作用,可以说,这是我省的优化开发区。“两翼”比较优势明显,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发展相对较慢,也是我省区域发展相对薄弱的地方,可以说是我省的重点开发区。
  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建设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郑贵斌
  “一体两翼”中的“两翼”,是发展较为薄弱的地带,但发展潜力大。山东区域经济要统筹协调发展,必须加快“两翼”的崛起。黄河三角洲是“北翼”的主体,就如何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建设我提一些建议。  一、要突出抓好港口建设,以港口为依托,加快临港工业和港口经济发展。目前,港口建设滞后是制约黄河三角洲工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应切实加快以东营、莱州、滨州、潍坊为主体的黄河三角洲港口群建设,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真正成为我省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利条件。  二、加快黄河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抓住国际产业向我国东部沿海区域转移、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产业向北方沿海地区转移的有利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突出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  三、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套。在加快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搞好各种交通设施之间的连接和贯通,形成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要加强引水、蓄水工程建设,增强供水能力,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四、加大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适当增加黄河三角洲地区建设用地整体规模,二是加大财税政策支持,三是省里帮助黄河三角洲地区相关地市争取国家优惠政策。
  山东区域发展的新思路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臧旭恒
  在经济大省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飞跃,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最发达的省区之一,成为西太平洋地区有很强影响力的地带之一,应当是山东今后发展的目标。“一体两翼”战略的提出,为我们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体两翼”,是对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思路的新探索。如果将山东比作一只雄鹰,那“一体”就是其主躯干,提供主要动力;而“两翼”则是稳定平衡之必需。  发展“一体”,需要发挥两大引擎的作用。一是以青岛为轴心的胶东半岛制造业中心,这一地区的发展要围绕创设名牌、发展大企业进行。二是以济南为轴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这一地区要重视利用一软、一硬、一重加一高的优势。一软是指以浪潮、齐鲁软件园等为核心的IT产业;一硬是指以济钢、莱钢为核心的钢铁产业;一重是指以重汽等为核心的汽车产业;一高是指以济南机床为核心的设备制造业。  对“两翼”而言,黄河三角洲地区要着力发展石油化工、轻纺等产业,鲁南经济带要着重发展物流等产业。
  “一体两翼”重在“一体”
  大众日报理论评论部主任 郑立波
  科学发展观强调区域协调发展。协调发展,不是平均发展,也不是绝对的平衡发展。实践表明,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从不平衡到相对平衡再到不平衡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区位条件和历史因素,决定了我省的“一体”区域易受海外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梯度转移,起步快、阵痛小,较易迅速成长为环渤海甚至亚太地区新兴的经济带。“一体”作为优化开发区,符合“效率优先”原则,符合国情、省情,符合发展开放型区域经济的大趋势。当然,优先不是简单的扶持,而是强调在某些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要采取有所突破、力求常见成效的中短期策略。“两翼”应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有序推进的长期战略。“一体两翼”,正是在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地区间的相对平衡和动态协调。  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之一,是城市群的竞争。“一体”的战略规划要放在这个前提下考虑。山东“一体”区域内的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等大城市之间的等距离线大约是100公里,其经济总量超过京津两大城市之和,这一地区已成为我国城镇密度大、经济要素聚集度高、充满活力的城市连绵带。山东能否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过程中有更大作为,其关键就是能否把“一体”培育成为竞争力强的城市群。这就需要从更广阔的国际国内发展的大格局中规划“一体”区域内的城市群总体蓝图,从中长期发展战略高度确立城市群核心战略思想和整体战略布局。
  “一体两翼”的理论分析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刘庆林
  “一体两翼”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和极化经济区理论。  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在区域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区域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规模和集聚形态。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或者说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是具有空间结构。“一体两翼”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强调山东省区域空间结构的差异,注重“带”及“翼”的经济集聚和区域分工。  极化经济区理论,是在同新古典区域增长与发展理论的争论中形成与发展的,轨迹包括增长极理论、扩散效应与回波效应。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应是不同部门、行业或地区,按不同速度不均衡增长。扩散效应,是指导致发展刺激向空间扩散的机制,应对相邻区域形成积极推动。回波效应,是指繁荣区域吸引了停滞区域的高技能劳动力等要素,从而削弱了周边区域的创新潜力。在经济区中,发展的进程趋向均衡还是非均衡化(极化),取决于扩散占优还是回波占优。一般情况下,开始是回波占优,随着核心区域集聚,开始向扩散效应转变。按照这些理论,“一体”指泛半岛区域经济的极核区,是“动力带”;“两翼”是指泛半岛区域经济的腹地和辐射区,是“动力轴”。“一体两翼”,是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认识上的深化与拓展。
  以“一横两纵”作为“一体两翼”的补充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李平
  青岛、济南沿线产业带是山东省经济最发达、产业高度密集的核心区域,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工业集聚区。近年来,这一地区的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工业体系,可以说这个“一体”促进和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发展。青岛是山东经济实力最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条件最好的城市,也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和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而济南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西端的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在区域范围上也有特定的空间优势,可以说济南这个“一体”中的“龙尾”对于“两翼”有着极其重要的拉动作用。  根据区域经济学的“轴线”理论,与外部联系的交通动脉对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我认为,在“一体两翼”的基础上,还要构建“一横两纵”为补充的区域经济骨架。“一横”是指青岛―潍坊―淄博―济南轴线,它联系了胶济―邯济铁路,并和京沪、京九、京广等大动脉相交;“两纵”是指德州―济南―泰安―济宁―枣庄轴线和威海―烟台―青岛―日照―临沂轴线,前者是京沪铁路的山东段,后者是联系全国沿海地区的“同三”高速公路的途经地区。“一横两纵”的区域经济骨架,有利于山东和我国内陆,特别是京津、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联系,使山东更好地扩展自己的腹地。
  相关链接:
  何谓“一体两翼”?
  “一体”就是从东部沿海沿胶济铁路向西到省会济南周围。这一带聚集了我省主要城市,总体发展水平比较高,经济总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构成了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部分。从行政区域上看,“一体”主要由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大板块构成,具体包括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泰安、威海、莱芜、德州、聊城10市。其中,胶济铁路沿线的济南、青岛、淄博、潍坊4市和蓝烟铁路、桃威铁路沿线的烟台、威海2市,构成“一体”发展的紧密层;沿胶济铁路分支或延伸线分布的泰安、莱芜、德州、聊城4市,构成“一体”的外围层。  “两翼”,即北线和南线,北线是指黄河三角洲及周边这一块,南线是指鲁南经济带这一大部分。从行政区划上看,“北翼”,包括东营、滨州两市和潍坊的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的乐陵市、庆云县,淄博的高青县,烟台的莱州市。“南翼”,包括枣庄、济宁、日照、临沂、菏泽5市、43个县(市、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Copyright (C)
All Rights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
鲁ICP证B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招行一体两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