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竞赛生的竞赛4p经历与感受及赛后感受是怎样的

2012中国化学会第26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卷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2中国化学会第26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卷及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想了解一下学习化学竞赛的流程以及经过竞赛之后对于竞赛生本人的影响
竞赛狗们提前刷题看书尅实验的事情其实大同小异,所以还是不写长篇了,写些记忆碎片吧。高二那次:省里照例弄了个跟国初毫无关系的“预赛”骗钱,内容全是高考级别的题目。国初头一天失眠,只睡着 3 小时。因为主攻物理竞赛,国初上场时,物化和分析都学得不错,但无机基本抓瞎,有机更是一点儿都没看。所以那道只要知道重氮盐的桑德迈尔反应就手到擒来的“用高产率方法从氯苯制备间氯溴苯”的题就一分没得。物化和分析的分都搞到了。无机则只搞到一点儿边角毛料。贵州省竞赛水平非常低,在全国能进倒数前五,于是我这点成绩排在全省第六。心想,靠,要是运气好一点儿就进省队了。结果,物理决赛出现严重失误、从深圳失望而归之后得知,因为清华不去化学决赛要人了,省里第四决定放弃省队。我就递补进去了。省队集训。我只记得第一个实验是呋喃甲醛的歧化。等回流好无聊。化学实验好无聊。环己烷闻了头晕。在家做了好几个模型,有多尼尔 Do-X,有 P-51D,有 Bf-109E。把一堆旧书拿出来翻了一遍。刷题刷题刷题!把无机和有机补上来!高中老师认为参加省队会耽误正常的学习,于是我就每天早上去学校听半天课(其实还是刷题去了),下午去贵州师大参加集训。两地相距 20 公里,这就害苦了我那本是工程师却“屈尊”来充当司机的老爸。每天往返于两地间时,在他的车上听不同的碟片,最后收敛到那张 DG 出的柴可夫斯基钢琴/小提琴协奏曲上去了,弄得现在我不爱听这俩了,一听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就觉得鼻子里有一股呋喃甲醛的似甜似苦的怪味儿。去成都参加决赛。理论时要了提示卡,因为搞物理竞赛的时候我们管另一个东西叫基尔霍夫定律。拿到之后心里一阵“我擦原来是这个早知道就不会被坑了”的怒吼奔腾而过,白丢四分啊。好玩的是,我要了提示卡之后,周围一大群人也都举手要了提示卡,而彼时离考试结束只有十五分钟了。理论是在酒店会议室考的。理论考完后组织照集体照。参加过那一届的人也许会对那张集体照的低劣质量印象深刻。有机的分数基本都拿到了,就是错了跟环氧有关的部分——我死活没意识到这东西可能是环氧。实验考试结束之后,川师大组织了各种活动,猜灯谜、看电影啥的。可是,喂,你忘了我们这些第二批做实验的人还没吃饭!组织参观三星堆,买了副纪念扑克回来,夜夜拱猪(拱猪、升级、斗地主是各队考完之后发泄的标准活动;不过要是当时会玩德州扑克就好了)。组织参观绵阳九院,大家去买纪念品时我去找厕所了,解决完生理问题时大巴都快开了,后悔得不行(这些纪念品虽然形制没有特色,但你要去全国任何一个其他地方都别想买到——当然,当时肯定不会想到万能的某宝)。出分了。理论考得还行,实验有失误(我是该实验室里最后一个做完的)但也还行——那个坑爹的滴定让很多人爆了纯度。骗到一个国二。此前跟北大的招生老师套磁时说自己有物理国三,讨得他们欢心,同意让我在只有国二的情形下参加他们组织的加试(物理竞赛党肯定不知道这是什么)。结果,临考前,他们突然变卦了。幸好没有改签机票。发的纪念品竟然只有一个铁皮保温杯,用了一年多吧,摔得都是坑儿。高三那次:国初之前又严重失眠,后来还是吃了安眠药。国初之后,大家一块儿取笑一个把
画成三角形的哥们儿(孙涵我说的就是你),持续了好几个月。跟当时暗恋的女生同在省队。现已与之分手,删除记忆时,也顺便删除了很多与省队有关的东西。因为已经通过物理竞赛保送,省队集训时终于可以放轻松随便玩儿了,所以水平比高二时没有啥本质提高,无非是有机推断做得更熟练了些、无机推断蒙对的概率更高了些。理论考试也是在酒店会议室。我依稀记得,这个酒店似乎是南京的市委党校的酒店?决赛时的考纲改了,可以考四谱了,我却不知道,一点儿也没看。于是丢了一整道题的分。有机题中跟环氧有关的题目又没做对,又是没意识到可能是环氧。实验考试在浦口,于是赛会方面竟然让我们四点半起床,五点半上车。当时同实验室的香港姑娘差点儿弄出事故。跟同桌的山西大学附中(感谢评论中指正,我去查了当年的决赛名单)的哥们儿心照不宣地同步着,在那个实验室第一个做完走人。实验考试后的午饭是冷的,几乎没吃下去,就啃了俩香蕉考完之后,带着整个省队彻夜拱猪,然后在南京城里到处瞎逛。参观扬子石化,真[哔——]大,真[哔——]壕,不过让我们在江边吹冷风是啥情况?晚餐鸡腿随便吃!当时还真容易满足。又得了一个国二,跟国一差五分,唉。物理化学四次弄到全国决赛,竟然一个集训队都没捞着。竞赛后的感受:看到高考化学题(特别是某些低水平的题目),脑子里自动充满了“Are you f*****g kidding me”、“WTF 老湿这题中的反应根本不可能定量发生啊”之类的弹幕。对化学成绩有影响。高考理综化学因为“知道得太多”而只有 103(满分 108)。综合对比物理、化学、生物竞赛参赛体验后,决定不以化学或生物为业,反正我既懒得等回流等过柱子又不想整天跑胶杀耗子养细胞。大学时去上化学课刷学分玩儿。结果,在有机课的考试里,又错了环氧…… 我跟环氧有仇。在竞赛中学到的知识还是挺管用的,起码后来上固体物理、凝聚态导论、星际介质之类的课程时,比大部分人在相关方面学习起来轻松得多。
我高中的中学大概是西部规模最大的,每年参加高考人数达到4000人. 竞赛成绩也很强势,每年能拿几十个省一。由于是竞赛强校,所以高一入学的时候有竞赛选拔考试,当时我通过了所有学科的选拔,但是学校考虑到大家精力有限,只允许每人搞一门,同时也是希望能集中力量攻坚,因为当时我们还没有进入国家队出去拿国际金牌的学生。由于学校在化学竞赛上优势明显(能占掉全省三分之一的样子),我又在化学竞赛选拔考试上比较突出,所以就被招至化学竞赛班,一开始就被确立为种子选手了。&br&&br&我所在的班级由省内各地初中成绩突出但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组成,由于经济落后,教育质量也较差,所以进入高中后我们班的总体成绩常年处于火箭班以下,普通班以上。高一到高二前半段的时候并没有分太多时间给竞赛,我的平时成绩还算不错,当时一个年级有接近3000人,我进过数次前10,最好考过第2,考得较差的时候也在前100. 高二下半段给竞赛的时间明显加大了,高二最后一次考试我已经掉到200名左右了。&br&&br&然后就是高二结束,化学竞赛班的同学从各个班级脱离,在单独的教室里,暑假两个月集训准备九月份的全国初赛。其实我高二的开始就参加过一次全国初赛,当时竞赛内容还没学完,有些题还不太会做,拿了二等奖。这时候我已经信心满满了,我在竞赛班的成绩一直是第一,按学校往年的情况看只要不掉链子就是拿省一,进省队,冬令营金牌,进国家集训队,保送北大。但是今年因为冬令营在本省举办,省队必有一人进国家队,机会难得,学校希望能实现国际金牌零的突破,这个担子自然就落到我身上了。&br&&br&集训的时候学校还给我们放了两周的暑假,我就一天都没歇着,把各种学校能找到的题和书都刷了好几遍。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我初赛就掉链子了。。。。。。&br&恩,我考了史上最差成绩,连我们竞赛班前十都没进(说好的稳居第一呢).&br&话说当年的初赛题最后一道真是做得面红耳赤啊哈哈 写避孕环杀死精子的机理。&br&&br&虽然掉了链子,但好歹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擦边拿了省一。好在鄙省的省队选拔是把所有省一再召集起来集中考一下理论和实验,大家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上次掉链子估计把该攒的人品都攒满了,加上我校的实验培训一直比较扎实,而且我一开始就是实验手感技能点满的人,所以轻松就进了省队。当时是每个省5个人,东道主省队7人。&br&&br&之后大概是12月在省会城市某个美女如云(可惜我当时还没开窍,真是后知后觉,亏了)的师范大学为期一个月的省队集训。大家伙每天一起吃一起住一起上课一起刷题一起做实验。省队7个人我校占了3人,其他4人来自另外四所高中,这4个人里有个妹子,另外还有两个逗比。因为这两个逗比的存在,我们集训的时候特别欢乐。经常悄悄学老教授说话的语调,模仿搞怪视频(那时候胡戈挺火)之类的。&br&&br&1月份的时候决赛,理论题目挺难的,我凭着理论交卷前的灵光一闪做出了一道晶体结构大题,怒拿10分(后来听说那道题只有寥寥几人做出来)。实验题比较逗,给了一包胭脂虫尸体,从虫子里提取胭脂虫酸(是一种红色染料),我凭着满点实验手感制备拿了满分。后来测纯度的时候被坑了,应该说90%以上的人都被坑了,酸碱滴定终点是从橙红色变成红色,这是个颜色极强的染料,极难看到终点,我滴过了一倍的体积(不是一两滴。。。),最后纯度得了0分,然而即便这样我的实验成绩还是前几。因为除了个位数的人大家都滴过了,而且有不少奔着99%纯度放着去的,我不会告诉你满分纯度只有30%多。。。。。。&br&&br&最后我综合成绩列第二,然后就是和老段面试了一下,就签了北大的预录,当时我可以选择其他专业,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长时间沉浸在化学里,我眼睛里已经没有其他学科了,所以我还是老老实实的准备去砖院。那时候国家集训队还只有20个人,每个省最多两人。我和另一个同学代表四川队入选了。&br&&br&回家短暂的过了个年我又回到学校准备4月份的国家集训队,从开始化学竞赛班三四十人,初赛后还剩十来个一起准备省队选拔,之后只剩三个人准备决赛,到这时候只剩我一个人了。&br&这时候教练早已不能指导我了,只是给了我一些大学教材,过问一下最近如何之类的。我每天就看看书,做做往年的国际竞赛题,心情好了就去做一发实验。&br&&br&那时最开心的事情便是掌管了整个学校的试剂库,我比管试剂的老师还熟悉试剂库,有时候老师会来问我哪种药在哪里,我都不用去看就可以告诉他哪间屋子几号柜子第几层。&br&有一种“我拥有整个学校的化学实验室”的感觉&br&有时候也会自己设计一些稀奇古怪的实验,可惜那时候还没什么智能手机,我也没怎么接触过互联网,哪里知道有什么化学吧,化学岛这些网站,不然我估计就是早期的化吧大神了哈哈哈。&br&&br&自己琢磨钻研了一个月的样子,教练把我送到了长沙,一个拥有四大名校的化学国际金牌制造基地。那还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做飞机,紧张的要死_(:з」∠)_&br&我在长沙集训了10多天的样子,一起的除了湖南队的两个人(其中一个成了我大学的室友),还有上海队的两人。集训的时候还是能感觉到我之前受的训练深度和竞赛金字塔顶端的学校的差距。&br&&br&四月份的时候20人组成的国家集训队又回到了之前提到的师范大学,开始集训和国家队的选拔。这段时间以及省队集训的日子大约是我搞竞赛中过的最愉快的时候,和一群机智幽默的小伙伴们,不论是探讨学术还是插科打诨都乐趣无穷。进入集训队的人绝大多数都成了后来我在砖院的同学,我从和他们的相处中,第一次体会到了东西部教育的差距,沿海大省的同学真是见多识广,感觉啥都能聊上两句,我那时候除了学习真是啥都不懂了_(:з」∠)_&br&后来还测试了英语,数学,物理,我并没表现得很好。最后还有和老段的座谈会,好几个小伙伴们真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什么话题都能插上几句,我啥都说不出来,后来我便落选了国家队。(省里另一个同学入选了,最后拿回了西部历史上第一块国际金牌) &br&&br&结果出来后教练把我带回学校,路上我便忍不住哭了,觉得愧对了教练这两年多来的期望. 回去后又被校长拽到办公室骂了一顿,说我没尽全力, 还给我安了个莫须有的“谈恋爱”的罪名。我当时听到就蒙了,我从高二结束脱离原班级到集训结束9个月,除了竞赛队里的妹子,哪来的妹子让我谈啊 呵呵呵 而且我当时还是个内向腼腆的小男孩((*/ω\*) ,于是我便强硬的抗议了这个罪名。在校长办公室和校长顶嘴,大概是我高中做得最出格的事情之一了。&br&&br&后来回到我一个人的教室,整理了一些集训期间的资料,留给教练和之后的学弟学妹。呆坐在教室里消沉了一天,然后收拾东西准备回原来的班级,那天是日,离我18岁只差一周 (之后的故事:&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高中情侣修成正果是种怎样的体验? - 成楚旸的回答&/a&)。&br&&br&搞化学竞赛应该是我高中时期最开心最成功的几件事情之一了,怀念那些年刷过的邢大本,做过的竞赛题,和一起学习的小伙伴。最后上几张图吧。&br&&br&&br&&br&这是当时化学竞赛班在学校的大本营&br&&img src=&/30eefc8a6fe98f3faeb2b2adbe44f8e0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30eefc8a6fe98f3faeb2b2adbe44f8e0_r.jpg&&&br&&br&冬令营拿的奖牌和当时的部分书籍做背景&br&&img src=&/9de90c94f8c1cf25e22ff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de90c94f8c1cf25e22ff_r.png&&&br&全景其实是这样的,感谢陪我度过那些年的小公举&br&&img src=&/1ffbadb94acb1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1ffbadb94acb1_r.png&&&br&还有冬令营的纪念水杯,刚翻到这张照片想起我也有到处贴偶像贴纸这种中二的时候哈哈。。。&br&&img src=&/7f4fb938a8cfef856dd816ca68762f85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7f4fb938a8cfef856dd816ca68762f85_r.jpg&&
我高中的中学大概是西部规模最大的,每年参加高考人数达到4000人. 竞赛成绩也很强势,每年能拿几十个省一。由于是竞赛强校,所以高一入学的时候有竞赛选拔考试,当时我通过了所有学科的选拔,但是学校考虑到大家精力有限,只允许每人搞一门,同时也是希望能…
谢 &a data-hash=&ec106e1f75c362f66435& href=&///people/ec106e1f75c362f6643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ec106e1f75c362f66435&&@李牧枫&/a&邀请,就说点日常好了。&br&&br&0、逝去&br&2003年春节,我回老家拜年,望着一片废墟发呆。&br&家父问,你还记得这些房子原来是什么样子吗?&br&我当时可以瞬间脑补十几种不同晶胞的空间点阵形式,但望着眼前几乎成为二维平面的一堆建筑垃圾,突然一下子还真的很难用空间想象力还原成本来的三维结构。&br&被推掉的房子是我家祖宅,因为要修沿海高速(G15沈海高速)被拆迁了,我人生的最初三年在此处的一间平房里度过,唯一特别有印象的是,在床边的白粉墙上贴了三张年历画,分别是和1988,其中有一幅是波浪卷长发的某女星。在1988年,我学会了认数字,也知道了这一年叫1988年,然后就从老家村子里搬到了县城,于是年历画到此为止。&br&我对这房子留下的最后印象就是这三幅画,房子在充当仓库的十几年里,却从没有人想过去揭掉它们。想到此,我回应说当然记得,我是在这里出生的嘛。但眼睛扫过废墟,没有发现什么线索,那年历画上的女明星到底是谁,终究是无据可考了,记忆已然逝去。&br&父亲说,本来指望留到年后再拆,你回来还能再看最后一眼,哪晓得拆迁队赶进度,来了一天就拆完了,照片都没来得及拍下来做个纪念。&br&奶奶接过话茬,也是孩子出去的时间太长,暑假没回来,十一没回来,元旦也没回来,要不随便怎样也应该看看老房子的。&br&是啊,想起来上一次收拾行装还是前一年五一的时候,居然这一次外出了九个多月,期间就回家吃了一顿午饭,一切业余时间,都交给了化学竞赛。&br&&br&1、澎湃&br&我的高中离家有两百公里,要跨过长江去读书——家在江北,而学校在江南,正常情况下也要一到两个月回一趟家。&br&高二那年五一假期结束时,我往行李箱里收拾好了邢大本之类的一些教材之后,看着还有点空间,跟母亲讲再装些土特产,但那个时候天气已经热了起来,过年的那些年货已经没有了,母亲只好说出去买。“要是看见有卖焦屑的要一斤,荞麦的。”这是我为数不多给家里提的物质要求,所以听到我主动提要求,母亲居然激动得一直笑。但其实我们都知道是什么原因——我跟她说,这一次出去如果暑假还回不来,应该就能拿到20分加分了。要是到过年才能回来,你儿子可能就是中大奖了!&br&这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对自己的目标清晰得不带有任何杂质,而且连怎么做都很清楚,心里的那股澎湃溢于言表,但我却只能跟父母表露。&br&“别吹牛!能上个重点大学就可以了。”这是母亲一边推车一边对我甩的冷水,但她内心也是很期待的,我能感觉。&br&五一过后十多天就是江苏省化学竞赛初试。这一套都是老经验了,因为前一年在高一的时候已经玩过一遍,当时冲进了夏令营,进了省前70名。只是一直耿耿于怀的是,当时物理水平不济,不知道eV怎么计算,错了一道大题,否则能挤进前20,但这也怨不得别人,还是自己懂得太少。&br&老经验怕的就是新问题,全省两万多人参加初赛,取前一千的分段,而比起前一年,题目简单到丧心病狂,就是高考题的水平,考完整个人就懵了,心想要是初赛过不了,丢人是肯定的,前一年到处宣传苏州市高一选手第一名,第二年这副德行!关键是所有节奏都被打乱,准备高考的时候必然会气躁。&br&最后有惊无险,比分数线高一分(考出来跟同学对答案时就知道自己在哪个环节出的问题了,基本都是因为杀鸡用了牛刀,本该忽略的因素想太多),我放了宽心,借老师手机给父亲发了个短信。&br&此后一直到高二学期结束都没什么大事。要硬说也是有的,就是江苏省确定2003年高考改方案,还是750分,3+1+1,而我妥妥地选了物理化学,脱离了3+X模式中政治历史的束缚后,原来基本在600minus的我,顿时可以有机会瞄准650plus了,这比竞赛加分还实惠。&br&暑假便是江苏省夏令营了,,总共时间也就不到10天,也由此确定省一加20分的名单,所以其实这场战役对于大多数入选前1000的人来说,是最为关键的。夏令营前,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都没有回家,而是先去南师大开了小灶,这也是江苏省有经济实力的高中都会做的事。到了正式阶段,明显轻松很多,相当于划了重点,所以这段时间,我自己几乎全部在自习物化和结构,未感压力。&br&这一次选出的200名选手,如果没有记错,前100名都是可以加20分的(当年确实比较水,但说实话前100的努力也值这个价)。&br&接下来就是角逐前50的席位,时间是9月;这前50再经过实验选拔,挑出两项综合的前20名。&br&9月份的比赛是全国预赛,难度适中,考出来就估计自己理论应该能进前20,只要实验不砸,应该就可以涉险过关,而实验也确实很理想没有砸。&br&成绩出来的时候正好是在上晚自习。当时还是夏令时,所有学生在一间超大的多功能厅,大功率的空调呼呼地吹。指导老师递了成绩单,跟自己预估基本一致,兴奋地借了一位土豪同学的手机,给家里发了信息——可叹的是,当年的我都不怎么会用手机,看到“爸爸”的字样直接发了出去,然后土豪他爹就被搞晕了。&br&但是省集训队的通知却一连好几天都没出现,我想或许还是自己太乐观了,省里高手还是比想象多,前一年的经验怕是有些过时。但手握20分和新高考模式,至少局面是好转了,我如此安慰自己。&br&9月30号,学校开运动会,我照例第三次代表班级跑了3000米,作为重点班的体育代表,为了让这个项目不至于空缺,只有自己出力了。我很清楚地记得,当天跑得很轻松,居然没有被冠军套两圈;前6名计分,在最后四百米时,我还居然从第七位超了两个人——高中生涯里,我这个体育代表第一次用身体做了点自己的贡献,虽然这两分对班级排名的大局毫无意义。&br&但其实,我一直很痛恨长跑这项运动。&br&或许,这一次我内心是潜意识知道,在终点还有集训通知在等着我。然而这个通知也意味着,十一假期也要在学校里度过了。&br&我悻悻然在本该上车的时间去退了回家的票,在车站用IC卡打了电话,告诉家里这样一个讯息,到底算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我也说不准。&br&&br&2、奇迹&br&2003年春节。&br&“你不知道,你爸从苏州回来那天,两个多小时一句话没说,自己躲在一边擦眼泪。”我们看完那片废墟,奶奶一边走一边跟我说。但父亲很不好意思,连连否认,指着母亲岔开话题说:“是你妈舍不得你。”&br&他们说的时间点是2002年的十一假期。&br&听到我说十一也不回家,满心期待的父亲还是表现出极大欣慰,因为继续忙着准备竞赛,就意味着还有更多希望——其实他什么也不知道,所谓“希望”都是我自己说的。&br&挂断电话后不久,我便又回到学校,刚刚进到空荡荡的宿舍,父亲又把电话打了过来。电话那头,他兴奋地说:你不回来正好,明天我跟你妈包辆面包车去看你,还有你姨、你姥姥、你爷爷奶奶、你姑……已经定了,早上八九点就到,一起在苏州乐园玩一天。&br&于是,国庆节当天,我便陪着他们瞎逛,但带着老人玩苏州乐园确实不算什么好主意,只是因为离学校近罢了。夕阳西下时,他们乘车而归,我自己便溜达着回了学校。当时步行的方向正好背对夕阳,我踩着自己的影子,突然童心大发,每一步都想踩准某个位置。&br&但很多场景换一个方向看就会大不一样。&br&~&br&见奶奶还走在后面,父亲问我:你五岁那年落水还记得吗?&br&我点点头,但没搭话,我并不情愿在春节说起这些话题。&br&“那个时候,你一个人在河水里发抖,我能一下子就把你捞起来。”&br&其实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水虽然不深,但因为堤岸太陡,我落水以后根本爬不上来,就在水边一直挣扎。&br&“那天看到你一步一步地跨着,背着我们越来越远,我才发现你的路我已经无能为力,帮不上忙了——只能靠你自己!”&br&我转过头去,假装等母亲和奶奶跟上脚步。&br&~&br&事实上,从十月二号开始,我的节奏开始完全受自己控制。假期在图书馆过,老师每天也都来,一起查漏补缺。过完假期,将不懂的地方全部标出来,又去苏大找老师一对一培训:每天早上,那位土豪同学骑车到学校,我再骑着他的车,横穿整个苏州城,从新区溜到园区,全程也就四五十分钟。傍晚,在苏大吃了晚饭,再骑回新区,正好晚自习收工,再把车子还了。&br&十月下旬,我也记不得是第几次从苏州前往南京了,每一次书包里都带着一本村上春树,只在往返宁苏之间的时候打发车上光景,就这样我读完了《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读完了《国境以南太阳以西》,读完了《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读完了《寻羊冒险记》,也读完了《百分之百的女孩》,还有《再袭面包店》,而《舞!舞!舞!》和《挪威的森林》已经翻了好多遍。&br&这一次我已经没了压力,因为前20就是目标,以后如果能继续前进,都是奇迹。&br&但居然就是这样以第3的成绩进了前12名。得知这个结果的时候,已是第一次集训完成又回到了苏州,当时有些不敢相信。&br&就这样很快就又回到南京,有趣的是,在学校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正逢考试周,我还参加了,只记得英语考得真烂,心想要是拿不到保送,回来英语可怎么补?&br&最后的竞争,其实就是这12进5,因为只要进了这个5,前10高校除了北大清华基本都是囊中物,反之,除非拿到学校推保,否则还是要高考。&br&和20进12一样,这一次培训也是在南大进行。南大的老师称我是“黑马”,因为我的高中之前在竞赛上毫无建树,而从竞赛适应性上看,我的理论基础一般般,但越新越怪的题我表现越出色。&br&那年的国赛在武汉举行,省队老师笃定应该还是出些中规中矩的难题,但也怕失算出怪题,所以带队老师跟我讲,正题你未必能考很好,但可算是奇兵一枚。&br&最终,我以总分第2的成绩如愿进入省队,远远超出了预期目标。&br&&br&3、阴霾&br&那年12进5的场面是非常残忍的。&br&当天下午我们都在认认真真地参加考试,是机理题专测,满试卷都是鱼钩箭头,双箭头,卡宾之类的符号,带队老师(丁老师)突然就进来了,跟机理课老师打了招呼,让我们停笔扣试卷。没有太多犹豫,她念了7个人的名单,然后说这7位请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回宾馆,你们的指导老师稍后会跟你们联系。&br&我们剩下的五个当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面面相觑,总以为省队名单的宣布会有个仪式,或是非公开式的。12个人的小教室又少了7个,顿时变得特别空旷,空气也有些凝结。带队老师离开后,我们又开始画机理图,机理老师苦笑着把另外七张卷子收了起来。&br&考完之后还接着上课,跟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等我们跟平时一样的时间回到宾馆时,发现另外7名队员全挤在一个房间里,或坐或躺说着话。&br&是时,我已经给学校播过电话,告知省队名单,而学校那边的回应是,下午两点时,南大方面已经通知了学校,现在校园里连条幅都拉好了,校门口张贴了喜报。我再次确认我没有听错,也就是说下午两点时,只有我们考场上的12个人还什么都不知道。从名单确定到所有利益相关人员全部获知,用时大概一个小时,而在选手不能与学校通气的场合先通知学校,这一做法确实也是相当绝,所以南大方面在名单遴选的问题上具有绝对权威。&br&而在这一天晚上,我也第一次听到了很多故事,也才第一次知道其实竞赛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单纯。&br&但这些都已离我远去,进入省队名单以后,心里很清楚,保送南大已经没什么问题。&br&我觉得到了这个时候,我的高中生涯已经提前半年结束。我期待占好坑以后,就可以等着心上人一起到同一所高校,然后成双入对了,并且还为此付诸了行动。但很明显,我在这方面毫无天赋,很简单的事情最后还是彻底搞砸了,郁闷的我独自在湖南路暴走了一下午,却仍然走不出阴霾。&br&超预期的目标达成之后,反而让人无所适从。我不再留恋自习,时不时地会去先锋书店呆半天。&br&不仅是方向缺失,还有一点是疲劳的问题,半年多的连续作战,每天学习的平均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又几乎都是孤军奋战,心理上的空虚也油然而生。&br&我的这一点改变,引来高中校长驱车前往南京做工作,加油鼓劲的话没有少说,但真正打动我的还有学校在很多事情上做的很多工作。到了这个时候,往前走已经不是自己想不想的问题了。进了省队,下一步还有国家一等奖,再下一步还有集训队,还有国家队,总之,还没完。&br&&br&4、炼狱&br&省队集训了将近一个月,元旦也是在南大度过,带队老师请我们在她家里过了新年,紧接着就到冬令营了。&br&冬令营对于我们选手而言,大部分时间就是睡觉,甚至在成绩出来之后,各队去核查的时候,我还依然在房间里一个人睡觉。&br&而运气也再一次眷顾了我,因为实验发挥稳定,我那并不出色的理论成绩并没有太拖后腿,总分稳稳当当地排在十几位,进集训队问题也不大。&br&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各大高校也都在现场,考虑了一下,选择了北大化院。而回到学校时,同学们正在备战会考和上学期的期末考。&br&母校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校长带队,将近十位老师从苏州驱车到了我家送奖状,我本以为可以顺便回家开始寒假,但事实是,只不过吃了顿午饭,下午又回到学校,一直到过年前,参加了不少苏州新区的活动。&br&~&br&“上一次回来得太急,你们老师都没有吃好吧?”奶奶问道。&br&其实他们也不是为了吃。但我想起来,春节了也要给老师们拜个年才好。&br&化学老师回复新年快乐时,又补充了一件事,3月初到武汉开始国家集训队。&br&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已经谈不上太多快感了,从前一年的5月第一场考试到第二年的3月,已经快一年了。如果冲出重围,24选4成功,那么还要在6月份继续去希腊比赛。当然,出国本身是有诱惑力的,要是能拿奥赛金牌当然也是锦上添花,但集训队,其实就是一场炼狱。所以,收到短信时,我心中满是矛盾。&br&~&br&集训队的生活非常枯燥,上课、考试和自习。更重要的是,因为进到这个阶段时,我们都清楚国家队大概如何平衡各省力量,哪些是种子选手其实我们也基本知道,因此,很多人都清楚自己是在陪太子读书。更何况,所有人都拿到了北大或清华的预录通知书,这三周完全是在耽误时间。&br&这一年,我和我的队友三牛都稳定在前八,按惯例来讲,肯定会进一个国家队。在集训的最后几天,正逢武大樱花节,一片明媚景象,集训队举行了一场体育活动,作为综合素质考评。结束之后,三牛对我说,他现在很想放弃,每天在家打CS。如果平时在学校里,这样说肯定是虚伪,不过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但在那个时候,我却完全理解。我们在当时得到的慰藉是保送资格,但实际上,我们付出的也已快到极限。&br&熬完这三周,已经是三月下旬。&br&&br&5、涅槃&br&2003年的愚人节,发生了很多事。&br&哥哥走了。&br&这一天我本没有当回事,在办公室里蹭老师的电脑玩游戏。&br&就在这一天,国家队的名单也揭晓了,我同时得到了两份名单,一份里有三牛,而一份有我。可能就是愚人节的关系吧。&br&当然,这里面有一个是真的,真实的结果就是,我的竞赛生涯终于结束了。&br&得知最终的结果后,我躲到一个小房间,狠狠地哭了一场。落选国家队,自然是有一些失落,但我想即便是进了国家队,也终有一天会在什么地方哭一场,一年左右的无形压力突然释放,这确实是最省事最直接的途径。&br&我想从此把这些历程都关到大脑的某个小黑屋里,永久地锁住。&br&很多世界观是在这个历程中建立起来的。就说省队和国家队的这种平衡体系吧,到底是对还是错?简单来说,这就是给了权力寻租的方式,肯定是比较荒诞的做法。但是,反过来说,这种平衡通过削减强校或强省的名额,给了弱校与弱省的机会,长远来看,这样的做法也是可取的,否则竞赛这种事,一个省里就那么两三所学校参与,一个国家就这么两三个省参与,其实也是比较糟糕的局面。&br&我依稀记得,初中时我并不喜欢化学竞赛,参加之后也是铩羽而归,心想一些实验室操作章程也值得出成竞赛题?但一向以数学和物理为主攻方向的我,在高中却还是选了化学,不得不说是专业的魅力所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参加了,就没什么值得遗憾的。&br&集训队的成员们因为多数都是校友,而且实际在那个阶段也不是什么腥风血雨,所以关系都处得不错。我和三牛更是如此,对手不过是短暂的那一瞬间,多数时候更是队友,事实上,正是因为我们两个人的成绩,才确保了一人必进国家队的结果。算起来,我们差不多算是同学了五年,而且对化学的观点都一样,因此毕业多年之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产业化,没有继续专注于学术,现在也是事业上的好伙伴。&br&如今,沈海高速上车来车往,再回老家时,已经完全看不出曾经有过老宅子的景象,但整个村子的活力却更加繁荣,佛家说的涅槃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br&而我本以为关进大小黑屋的那些回忆,如今却早已像我看过的某本书一样,在我心里的“图书馆”中占有着一席之地。每当我读起来时,已经很难区分是在读自己的故事,还是在窥探别人的隐私。不管怎样,它就静静地躺在图书馆的开架之上,和《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一样,等待着读者去翻阅。
谢 邀请,就说点日常好了。0、逝去2003年春节,我回老家拜年,望着一片废墟发呆。家父问,你还记得这些房子原来是什么样子吗?我当时可以瞬间脑补十几种不同晶胞的空间点阵形式,但望着眼前几乎成为二维平面的一堆建筑垃圾,突然一下子还真的很难用…
歪楼魔。此人大脑不发达,大家都要支援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受最深的学习经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