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国家石油真的有石油吗

北欧为什么富裕?
他们的经济模式大概是什么?在那么高福利的情况下,是靠什么支撑经济的?
按投票排序
地广人稀物产丰饶,其实并不是北欧富裕的主要原因。我们来看看北欧国家的出口商品构成:瑞典前十大类别出口商品:机械、汽车、电信设备、钢铁、纸制品、药品、石油、木制品、塑料、光学器材。芬兰:电信设备、纸制品、机械、钢铁、汽车零部件、石油、木制品、塑料、光学设备、船舶。丹麦:机械、石油、电器设备、药品、肉制品、光学设备、家具、塑料、鱼类、汽车零部件。挪威:石油、鱼类、机械、铝制品、电器设备、化工品、镍制品、光学设备、钢铁制品、钢铁。冰岛:铝制品、鱼类、饲料、钢铁、食用油、肉制品、机械、药品、光学设备、石油。很明显,除了挪威和冰岛,其他三国都是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导的经济体,如果被人说是祖上积德,靠物产丰饶发达,北欧人一定会感到淡淡的忧伤。其实在维京海盗时期,公元8-11世纪,北欧还是穷的叮当响的野蛮人,如果你能理解索马里为什么那么多海盗,匈奴鲜卑为什么千年以来一直以劫掠为生,你就能理解北欧人有多穷了。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做强盗啊?北欧人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汉撒同盟时期,公元13-15世纪,整个波罗的海发展为一个自由经济的商贸网络,卑尔根、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这些北欧城市因为和德国的汉堡、吕贝克等商贸业中心隔海相望,逐渐就发展起来了。商人们把当地的土特产买下来,转手出口到英国法国,赚取了大票的财富,北欧人终于也可以安定下来过小日子,不用天天提着脑袋做个汪洋大盗了,真好。要说,有个德国邻居也真不赖。你看,随着德国人在19世纪末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进程,北欧小伙伴们自然也是商机无限啊。1847年,嘉士伯公司成立,目前是世界第五大啤酒公司。1865年,诺基亚创立,开始生产木浆造纸,1868年生产橡胶皮靴,1902年生产电缆,1960年进入电信业,1982年生产出北欧第一台手机,1996年开始成为全球手机第一品牌,直到2011年让出手机第一品牌的位置。1876年,爱立信公司成立,主要业务是维修电报机。1878年开始生产电话机,1980年代开拓移动通信业务,2001年分拆手机业务,目前是全球通信设备领导者。1898年,维斯塔斯公司成立,早期从事铁匠业务,1928年生产钢铁门窗,1945年生产厨具用品,1950年生产拖拉机,1968年生产液压起重机,1979年生产风力发电机,1987年开始专注于风力发电业务,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风电公司。1901年 ,Lux公司成立,生产煤油灯,1910年 Elektromekaniska公司成立,生产吸尘器,1919年两公司合并成为伊莱克斯公司,以后通过不断的收购兼并,成为欧洲第一大的白色家电公司。1904年,马士基公司成立,目前是全球第一大远洋航运公司。1923年,诺和诺德公司成立,目前是世界最大的糖尿病(胰岛素)制药公司。1924年,沃尔沃创立,1979年轿车业务和重型汽车业务分拆,轿车业务2010年被中国吉利汽车收购,而沃尔沃重汽目前是仅次于奔驰汽车的世界上第二大重型汽车集团。1943年,宜家家居创立,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家具公司。1972年,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成立,1973年在北海开采石油,1987年开始大规模的天然气田开发,目前是世界第三大原油出口商。很显然,北欧人的工业化起步于1850年代,从食品业、造纸业、制鞋业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起步。英国工业革命从荷兰、法国、德国,经过一百多年的传播,终于到达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北欧地区。不过这时候的北欧,诺基亚造鞋子,爱立信修电报机,伊莱克斯搞煤油灯,实在没什么技术含量,就跟李书福说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可以凑成一个吉利车差不多,估计要被早就生产出火车的法国佬笑晕过去。北欧人的逆袭,发生在一战与二战之间。当西欧大哥们打的你死我活,倾家荡产的时候,北欧人幸运的竟然没有受到战争的波及。天啊,这实在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啊。如果你还记得美国人在二战期间发的战争财,你就知道北欧小兄弟有多么的幸福了。在这个时期,北欧的家电、汽车、药品、重型机械开始大量出口到欧洲,尤其在二战之后,百废待兴,德国法国的机器和生产线破破烂烂的,哪里能够跟北欧的新贵们抗衡啊!到了1980年代,随着北海油田的大开发,爱立信和诺基亚进入移动通信产业,宜家家具、HNM、ONLY这些时尚品牌的风靡,财源滚滚而来,北欧真的是富到流油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时也命也。起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恰巧两次世界大战又把竞争对手打残废了,此谓天时;离德国那么近,和德国的重工业产业链基本融为一体,可以说是德国的精华版,此谓地利;专心致志发展经济,不打内战,不搞闭关锁国,不学苏联的计划经济和大清洗,此谓人和。天时地利人和俱备,想不富都难。
的答案实在有些片面,在一个地方生活时间足够长,才能看到和感受更多当地的问题,在意大利生活久了,见到了意大利人之间人情世故的一面,北欧其实也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其他几国我没有研究过,只说说我生活过的丹麦。丹麦国土面积较小,原材料和资源匮乏,丹麦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并连续多年保持外贸总体顺差(主要来源于服务贸易顺差)。丹麦的几大经济支柱产业分别是:农业、渔业、医药业、航运业、节能环保业其中我了解比较多的丹麦的马士基集团,以航运业起家,产业覆盖开采石油、天然气等……我之所以了解,是和导师聊天的时候,说起典型意大利式家族企业,他提到了这个家族企业。作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瑞典宜家的所有物流都是由马士基来承办的,不仅是战略意义上的伙伴,而是宜家对物流服务商要求苛刻:对方必须在透明度、成本、物流能力、效率、质量控制等方面满足其条件;甚至还必须有“环保意识”————选择不污染环境的设备、机器、物流工具和燃料等……可以说,在我玩大航海时代之后,听过马士基家族的一些故事,会觉得他们真是现实中玩大航海时代的人啊!祖上北欧海盗出身,打打杀杀之余搞搞贸易,后来建立了航运公司。有趣的是,到了21世纪马士基公司频频遇到索马里海盗的劫持,勒索……祖上有知真是要气的活过来啊!……扯远了。另外丹麦人比较自豪的是高科技产业,包括医药和机械制造,在丹麦都是非常优秀的专业学科。农业所占的比例也非常可观,我当时所在的小镇,镇长就是杀猪的,屠宰场大佬,高科技杀猪专业户,超级有钱~~!我早起送报纸,假期也送过农场的地区,真是骑车累死啊……一家和另一家隔的好远……骑10几分钟才到下一家……丹麦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居世界前列,农畜产品除满足本国市场外,2/3供出口。丹麦是欧洲国家乳制品、肉类及蛋类的重要供应国,奶酪和黄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丹麦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牧草种子生产国和出口国、最大的原貂皮生产国和出口国,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其他的了解非常少,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希望对题主有些许帮助。补充一些就业上的问题,在丹麦就业率非常高,长期的工作一般是按照给北欧人、给欧盟国家人、给其他英语国家人和给其他国家人这样的顺序来的。当然如果你在本地读到研究生和博士生这种,就业也是挺容易的呢。只要会当地语言,随随便便打份工养活自己完全没问题,服装门店的导购店员,(其实当地不主动给你导购,只是礼貌回答你一些问询)月薪差不多是2万多克朗,大概3000欧左右吧~ 另外我们在去一家服装公司做课题的时候,曾见过一个这样的人。他大概15岁入公司做保洁工作,后来对编程设计感兴趣,因为这个公司是做一体剪裁,就是电脑编程好了,机器就织出来,没有衔接,是整个一体的。他就一边做保洁一边参与公司的内部培训,慢慢当上了设计师,我去工厂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总监级别的中层了。我觉得这种机会在竞争残酷的亚洲地区,可能比较少见,所以印象挺深的。
1、地广人稀负担轻一般来说,北欧包括瑞典、芬兰、挪威、丹麦和冰岛五个国家。这五个国家人口仅有2500万人。人口数量仅比上海2,380.43万(2012年)和台湾万人(2013年10月)多不到200万人。但是其国土面积却在130万平方公里左右。原则上地广人稀的国家不会太穷,因为人少负担就少。2、资源丰富家底厚虽然北欧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但是北欧拥有大量的森林、铁矿、水力、石油、地热和渔业资源。例如北欧国家的森林覆盖率基本上都在50%以上。由于冰川侵蚀,北欧国家海岸线支离破碎,河流水量丰富落差大,从而产生了丰富的水电资源。而北欧国家的能源多数来自于水电和核电,这些都是高效清洁能源。北海渔场是世界著名的渔场,北海油田也是世界著名的产油区,产量大且质量好。总之北欧资源总量丰富,加之人口较少,人均资源占有量都非常高。3、不打仗不折腾北欧四国(冰岛1944年从丹麦独立)在一战期间宣布中立,一战期间并未受到战乱影响。二战期间冰岛太远而瑞典中立基本未卷入战事。丹麦在战争初期迅速被德国占领,而挪威和芬兰分别被德国和苏联入侵,损失较大。但总的较打得天昏地暗的西欧和南欧和中欧来说损失较小。一直到冷战时期,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两边分别是受苏联支配的芬兰和加入北约的挪威、冰岛和丹麦形成了著名的“北欧平衡”,北欧近百年了没有受到太大的战争创伤和损失。北欧五国基本上都拥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也并没有各种主义的“折腾”,从而产生了嘉士伯(1847)、诺基亚(1865年)、爱立信(1876)、ABB(1883)、马士基(1904)、伊莱克斯(1919)、沃尔沃(1921)、利乐(1929)、乐高(1934)、萨博(1937)、宜家(1943)这些“长寿”而且在各自领域拥有强大优势的企业和品牌,从而产生和积累了巨大的价值和财富。当然北欧富裕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公民受教育程度、科学技术水平、政府效率和廉洁程度等等。但是个人以为,北欧地广人稀负担轻、资源丰富家底厚、又没打仗来回折腾,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北欧国家富裕的主要原因。+++++++++补充说明:这些原因只是相对来说的,例如相对绝对人口数量众多的亚洲国家,北欧国家人口少负担轻;例如受战乱影响小也是相对于一战二战打成一团的欧洲其他国家来说的。有知友提出非洲部分穷困国家同样地广人稀,可是这些国家原本就不是一个起跑线的好吧。。。。拥有这些优势不一定就能同样成功,但是对于当前的北欧国家富裕的现状,这些原因是成立的。
在芬兰住过三年,简单的说就是:人少资源多。有个朋友在学森林市场学,大概就是给你一块森林,怎么砍树怎么种树可以保证高效可持续的收入。毫不夸张地说,芬兰这么大的国土面积,才500万人口(也就国内一个中等城市规模),只靠卖木头,都可以养活全国的人。而挪威更是拥有非常巨大的海底油田(去过斯塔万格的石油博物馆Norwegian Petroleum Museum,记忆里博物馆有提到目前挪威在开采的油田只占了其拥有的海底油田的10~20%左右)。所以人少资源多这才是根本。北欧靠这个起家以后,再发展科技教育高利润的行业,就造成了目前这样的形势。p.s. 你说丹麦?我从来不认为丹麦是北欧国家~~以前只是觉得地理上不算北欧,自从看了这次冬奥会奖牌榜后,觉得文化上也不能算了哈哈哈~~(说笑说笑)
对于北欧富裕的原因,一般存在这样一个误解,认为是出于人口稀少而自然资源丰富。有大把石油和矿藏,而且人少的国家,中东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并不少,而地狭人多资源缺乏的国家,如同日本和韩国,也很富裕。北欧富裕的原因和日韩富裕的原因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经过几十年长时间的积累,产生了发达的工业和科技。
这个问题要回答其实很麻烦,详细探讨要花很多时间,我简单说说1、富裕的标准是什么?经济指标很多,我选一个比较容易的,购买力平价后的人均GDP。除了挪威有石油排在前三以外,其他北欧国家在前列但是还不如新加坡、澳门、美国、香港。就是说从人均财富上来看,北欧除了挪威只是比较富裕。还不如我们熟悉的香港、新加坡、澳门。(后面图表)但是为什么大家感觉他们富裕呢?大家看看下面的图就清楚了。人家北欧基尼系数是绿色的,大家均贫富,香港可是红色啊,除了非洲原始国家,就是香港贫富差距大了。比大陆更严重。所以香港人苦逼,北欧人幸福,不是人均财富香港比北欧少,而是分的不平均。2、富裕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上面有人说人均自然资源,这个东西看怎么说,自然资源好不假,但是自然资源到GDP,到创造出来财富还有很长的距离。金矿放在脚下还得有人挖啊!,石油、地热、森林都是比金矿更难开发的资源。所以资源只是第一步,关键看后面的,这也是非洲国家资源不少,但是不富裕的原因。开发资源,首先你得有个有控制力的政府,没控制力的政府,没治安,死活都难说,谁敢来投资?其次,得有基础设施,金矿你得有路运出来啊!开采机器你得有电啊!利用地热发电炼铝,你得造电解铝的工厂啊。而建造基础设施,一个是钱,也就是资本,一个是人,也就是劳动力的组织能力,一个是技术,挖掘机比人用铁锹效率高。一个是时间,100年建的比50年多,比20年打一次仗,炸掉。然后重新建造建的多。北欧在欧洲,靠近工业革命发源地英国,技术有新的,比亚非拉强太多了。钱,人家祖上是当海盗的,海盗还干贸易,能没钱?组织能力,有两种,一种是苏俄和毛时代的办法,德国希特勒也用,精神原子弹,我穷物质上给不了太多。均贫富大家都穷,然后精神鼓励。北欧人家富裕,我给你福利给你保障,我们看看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最早的一部社会保障法是1891年制定的“自愿健康保险计划”(Voluntary Health Insurance Schemes),其后,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如,1901年颁布强制执行的工伤保险条例,1913年出台养老保险法,1931年实施疾病补贴等等。1932年社会民主党上台执政以后,大力推动社会福利建设,各种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措施日臻完善,瑞典成为其公民“从摇篮到坟墓”一生都有保障的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都管了,大家好好干活就是了。高福利的另外一个表述是高税率,富人缴纳极高的税赋。有资本,有劳动力,有资源,有技术,北欧国家很早就开始了工业化。工业化意味着更高的效率,资源开发的效率,财富制造的效率,所以人家就富裕了。英国、法国、德国富裕了以后世界争霸,打一战打二战,把好好的欧洲打的稀巴烂,让美国捡了大便宜。北欧虽然二战有一些损失,但是相对不大。恢复也容易,等于比其他欧洲国家多了几十年工业化建设的时间,财富是积累的,到现在日子过的好一点也是正常的。其实从人均购买力平价GDP看,也没太富裕。但是人家高税收,高福利,高保障的政策,让国民的幸福感增强,感觉富裕。有点类似,崔永元前两天说月薪80元的时候最像富翁,因为有安全感。排名国家或地区年份188,2862012—86,,,,,,,7492012—51,,,,,,,,,,,,,,,,,1782012—33,,,,,,,,,,,,,,,,,,,,,,,,,,,,,,,,,,,,,,,,,,,,,,,,,,4262012
不很简单的事儿么,从哪儿冒出一堆似是而非的答案。是德国美国不折腾,还是香港日本资源丰富,还是非洲叔叔们地小人多啦?富裕是相对概念。放到当今局势,国家就像当年炒股,赶上第一波的,即所谓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抱了更有效的生产技术体系大腿的,就没有太差的。然后随着时间推移,里面太懒的太二逼的如希腊意大利之流就落后了,里面勤劳节俭如北欧四国德国以色列这类的就相对领先了,英国法国之流的就混中游。第二波是当初选错股票的,选了计划经济体系这只垃圾股,先暴涨了之后一路下跌直至退市,当初选这支股的只好割肉清仓换股,割的早的富亲戚关系好的就好一些如波兰捷克,割的不早不晚的但是超级勤劳节俭的如中国,都不赖;一直不清仓的如北朝就跌大坑里了。第三波是进场太晚的,虽然也模仿第一波股民,选对股票,但毕竟是高位吃进,获利十分有限,就像巴西泰国之流。第四波是奇葩国,人家虽然也进场炒股,但经常有机会就出去踢踢球喝喝小酒,把闲暇看得很重要的,穷的如印度,富的如牙买加,不知名的如一堆蛋大的岛屿小国。第五波是最惨的,虽然也想进场炒股,但是背后拖着的穷历史太多,天天大部分精力都要处理打架拌嘴发烧生病啥的,比如还在玩部落对砍的非洲穷叔叔们。还有根本不入场的,就靠捡金子为生,还真捡到了,人家还能娶一堆老婆。是那些国家就不提了,羡慕嫉妒恨。背后的优质股,就是最近100年发展起来的现代化科学生产、经济组织体系,效率之高完全碾压过去的历史积累和其他场外因素。有没有买入、有没有入场,才是现在根本性的因素。最后,楼主提这个问题,是想听有在北欧生活过或研究过的人,讲些干货吧,为啥各个答案都往逻辑分析和意识形态这些虚头虚脑的地方扯还高票?大学不是都开学了嘛,怎么知乎还这样......我的答案也是扯淡的,求折叠,求折叠。
因为目前生活在意大利,圣诞刚从芬兰回来,对比南北欧的差别,有些许体会,在此不吐不快。北欧国家只有挪威的经济是基于石油的,而挪威的人均GDP更是高得令人发指,几乎10万美元,瑞典5万5美元,芬兰算是北欧的屌丝国家,人均4万6美元,赫尔辛基人均6万(1.3倍)。你说人家物价贵,其实赫尔辛基的物价不过比意大利南部稍贵,可能跟意大利北部差不多,而意大利最富裕的米兰地区(北部)也不过5万美元,意大利南部甚至不及中国的富裕地区,例如坎帕尼亚大区才1万8美元,而无锡在2012年已经达到这个数值,考虑到购买力,中国很多地方已经超过意大利南部。赫尔辛基平均工资3千多欧每月,而意大利南部不到1千(还不算那20%的失业人口)。说回芬兰,芬兰人工作高效。机场的行李提取,在15分钟之内(从走出机舱算起!)全部结束,而回程在罗马提取行李花了1个小时!赫尔辛基机场布局极端紧凑,到达大厅与出发大厅是混用的,却有条不紊;一个60万人口的赫尔辛基的机场,2013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500万(),而浦东机场是4700万。赫尔辛基地铁10分钟一趟,准点到达。赫尔辛基街头很难找到垃圾箱,但是基本见不到纸屑。从赫尔辛基寄到中国的明信片,只需要2周就可以到达,而从意大利寄出需要1个多月。赫尔辛基的晚上(虽然圣诞期间下午3点就天黑了)非常祥和安静,完全没有犯罪的迹象,警察都没见到过。芬兰人自己都自豪地称自己的社会是高度运行良好的社会。北欧社会普遍存在一种叫“詹代法则”的集体主义情结,具有这种民族性格的人组成的社会必然是高度互相配合的,虽然这种社会中也很难产生怪才。然而对于北欧这些人口小国来说,不需要引领世界潮流,只需要跟上世界最新潮,然后进行些许改进,便可以活得很好,而这,他们可以做得非常优秀。北欧国家历史传统并不深重,没有意大利这样的沉重的天主教传统羁绊,因此他们可以非常迅速地吸收人类文明最先进的成果并将其运用于自身。走在赫尔辛基的新公寓楼旁边,感觉跟中国没什么两样。北欧国家也深知跟上世界最新技术潮流对自身的重要性,因此在研发上的投入也是非常巨大的。例如瑞典、芬兰的R&D投入分别占GDP的3.3%与3.1%,位列世界第四与第五,在美国的2.7%之前(我朝目前是2%,还在增长,意大利已经落到1.1%的地步)。相比富裕的北欧,南欧,尤其是最南端的那部分,基本已经沦落到第三世界的水平。缺乏有作为的政府,意大利与希腊的政府的无能与腐败举世闻名,希腊在透明国际的排行榜上更是位于我朝之后,而作为一个拥有成熟公民社会的发达国家意大利与我朝半斤八两,着实让人震惊。细看:意大利是一个个人利益至上的社会,对于整个社会的责任感相对比较缺乏,你可以看到很多纸屑的街道,但是每个人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布置得别有情调,每个人打扮得整整齐齐,很有品位。意大利是个传统羁绊深重的天主教社会,大家对于按照旧有的风俗生活感到舒适,不想改变,也抗拒改变;大学的网站很多还不如中国大学,而大学的无纸化办公都基本还停留在概念阶段,更不要说学生信息系统什么的。意大利是个熟人社会,熟人社会意味着人情味浓,但是也意味着裙带关系重;在意大利,几乎任何事情都可以找人走关系,只要找对人,这一点感觉比中国还要严重!想想贝秃都可以连任几届总理,还有什么不可能呢?!意大利的这些特点,也是与北欧不同的地方,或许也是其为什么落后,而北欧为什么运转良好,为什么富裕的原因吧。对了!还有一点,意大利能说流利英语的人真少,大学生跟教授的英语水平甚至都不及中国,而要知道英语对于意大利人要有多简单啊!很多词汇都是看到就知道意思,因为大量英语词汇都是起源于拉丁语!当然英语说得好的人也有,而他们就是说得非常好的那种了,所以是两极分化。相比起来,芬兰似乎是个人就能讲英语,连司机都多少会些英语。----------------------------------------------------------------俺是华丽丽的分隔线--------------------------------似乎对意呆利吐槽有点过多了。貌似大家的注意力都转移了。这样不科学啊!大家要关注北欧啊北欧!意呆利南部经济确实不咋样,不过人家生活很惬意呀。推荐一部很欢乐的意呆利电影《Benvenuti al Sud》(欢迎来南方),顺带也可以了解一下意呆利的比中国还要激烈的南北之争。意呆利北部目前还是工业乃至经济重镇,曾经辉煌的G7创始国的风韵还是有留存的。虽说曾经跟大众齐驱并驾的菲亚特已经没落,但还是完爆我朝各种土著车企啊!我朝也就吉利汽车算是刚能进入欧洲市场啊!米兰人均5万美元的GDP也是数倍于我朝最发达地区啊!不要仅仅局限在对比别人啊!要在对比别人的过程中吸取教训啊!另外,这个系列回答里的 君临 的分析过程机理的文章很赞啊,大家多多看看。
嘛,小时候在芬兰的小学毕业的。说一点个人体会吧。芬兰是个很注重教育的国家。记得老师都会给我们安排任务:每星期要读完一本课外读物。然后要报一个课外兴趣课(当然是免费的,比如我报的冰球)还要求我们做事认真,做人诚实谦虚等。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在日后的成长中会带来不少的帮助吧,比如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会增加知识量。所以知识就是力量?仅仅就当地受过的教育发表一点个人观点。
第一条,人不是最重要的资源和最宝贵的财富吗,任何物质财富不都是人创造的吗,越多人不是创造的财富也越多吗,为什么人少倒成了优势?
12年去过丹麦3个月,最低工资标准是160克朗每小时,大概是200RMB每小时,每小时嗷!!!哥本哈根机场的地板都是实木的···怎么说?从我的专业出发,丹麦的养猪等农业生产全球效率第一,怎么做到的?体系和管理的精细化、专业化。举个栗子嗷,丹麦的一个小猪场,想要灭鼠,OK,网上点个鼠标预约一下,约定时间立马就有专业公司的人员帮你全部搞定。一个产业,里面是无数个精密合作、各有所长的互相驱动的齿轮,这是他们一百多年积累和不断完善的体系,怎么能效率不高?另外,从历史角度说,丹麦这个国家也确实很幸运,二战中被德国占领后,德国人就说,好,你们丹麦人就负责给我们战士提供猪肉吧!得嘞,您打您的仗吧,咱们丹麦人接着搞生产。这是事实,丹麦在二战当中一直是德国的一个后勤基地,也就是说经济体系基本上没有被战争破坏。至于丹麦人···我所认识的还挺好···不过大街上的,确实都相对冷淡一点,不像美国佬那么话唠·····但是,专业化!!!
地广人稀物产丰饶久无战乱什么的其他人都讲得很详细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在瑞典呆的时间稍微久一点,所以举例基本都会是瑞典。首先强调一下北欧的科技创新和理念创新,这两者是分不开的。提到瑞典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沃尔沃啊宜家之类,其实skype啊利乐包啊很多改变世界的发明都诞生在瑞典。连木质过山车的第一次出现都是在瑞典的liseberg游乐场。近些年最让瑞典人引以为豪的大概是spotify和minecraft了吧。前者对整个音乐产业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后者自己欣赏不来不过表弟在电脑玩得很欢乐,手机版5镑的app身边的男生也几乎人手一个。spotify的商业创新使流媒体网络模式大获成功,美国Billboard榜单成绩的计算方式也有原来的基本只看下载和电台改为了下载电台流媒体三者的点数相加。传说Avicii通过流媒所获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他唱片销售和单曲下载的收入。很明显这些创新大多不是靠技术来实现的,而是靠创造力。以前去瑞典innovation museum的时候,讲解小哥跟我说瑞典人最自豪的是他们思维模式的创新。我又私心地插一下瑞典的时尚业不是只有H&M,cheap monday 和 Acne Studio超赞的,还有满街的WESC和urbanears耳机也都是瑞典品牌。政府给人充分的信任和自由还有物质支持才促使了科技的蓬勃。2012年,瑞典R&D投入占GDP的3.4%芬兰是3.5%,整个欧盟平均水平不到2%。总之就是政府不断砸钱搞科研然后企业比政府砸更多的钱搞科研。教育上本国公民的所有教育都是免费的,学校从教材到文具都给你备好了,你只用背个空书包去就可以上学。然后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学校享用免费的中餐,虽说都是肉丸子土豆一类的,每个月还可以领个几千克朗(没记错的话小学五六年级大概可以领两千一个月,不过很有可能记错了)的补贴回家。如果你失业了一面领着不愁吃穿的补助一面还有政府工作人员劝你参加各种技能培训,顺便提一下瑞典的高等教育,一个900万人口的国家产生了三所世界top100的高校。还有某个只有一栋楼的SSE(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估计是规模太小排名不是很拉风,一整栋都是大牛,诞生了传说中的斯德哥尔摩学派。北欧国家人均收入的确很高,但由于社会福利的压力,各国的负债也渐渐出了点问题。冰岛那种破产国家先不说,芬兰的政府负债也超过了欧盟60%的警戒线。其他几个国家政府负债暂时看起来没有大碍,但家庭债务又令人堪忧。丹麦的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达到321%,为发达国家最高。挪威和瑞典的这一比值也分别高达200%和180%。其实这些年北欧各国的社会福利也开始慢慢下降了,瑞典什么的国际学生也开始收费了,听当地华人讲,80年代的时候会给国际学生额外的补助让他们寄回国补贴家用。北欧的高税收也是众人皆知的,所以会出现失业陷阱一说。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交完税到手的工资可能还不如游手好闲拿低保的多。高福利这种东西社会代价还是不小的。最后吐槽一下物价,11年挪威内陆某个不知名的小村庄的路边摊里卖的巴掌大还难吃道爆的披萨要买到90kr一个,我也只有呵呵了。
可以参考托福阅读TPO18,第一篇阅读。
While some European countries, such as England and Germany, began to industrialize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Scandinavian countries of Denmark, Norway, and Sweden developed later. All
four of these countries lagged considerably behind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However, they industrialized
rapidl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century, especially in the last two or three decades. In view of their later start and
their lack of coal—undoubtedly the main reason they were not among the early industrializers—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sources of their success.
All had small population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Denmark and Norway had fewer than 1
million people, while Sweden and the Netherlands had fewer than 2.5 million inhabitants. All exhibited moderate
growth rates in the course of the century (Denmark the highest and Sweden the lowest), but all more than doubled
in population by 1900. Density varied greatly. The Netherlands had one of the highest population densities in
Europe, whereas Norway and Sweden had the lowest Denmark was in between but closer to the Netherlands.
Considering human capital as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population, however, all four countries were advantaged by
the large percentages of their populations who could read and write. In both 1850 and 1914, the Scandinavian
countries had the highest literacy rates in Europe, or in the world, and the Netherlands was well above the
European average. This fact was of enormous value in helping the national economies find their niches in the
evolving curr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Location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all four countries. All had immediate access to the sea, and this had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a significant international resource, fish, as well as for cheap transport, merchant
marines, and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 Each took advantage of these opportunities in its own way. The people of
the Netherlands, with a long tradition of fisheries and mercantile shipping, had difficulty in developing good
harbors suitable for steamships: eventually they did so at Rotterdam and Amsterdam, with exceptional results for
transit trade with Germany and central Europe and for the processing of overseas foodstuffs and raw materials
(sugar, tobacco, chocolate, grain, and eventually oil). Denmark also had an admirable commercial history,
particularly with respect to traffic through the Sound (the strait separating Denmark and Sweden). In 1857, in
return for a payment of 63 million kronor from other commercial nations, Denmark abolished the Sound toll dues
the fees it had collected since 1497 for the use of the Sound. This, along with other policy shifts toward free trade,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raffic through the Sound and in the port of Copenhagen.
The political institutions of the four countries posed no significant barriers to industrialization or economic
growth. The nineteenth century passed relatively peacefully for these countries, with progressive democratization
taking place in all of them. They were reasonably well governed, without notable corruption or grandiose state
projects, although in all of them the government gave some aid to railways, and in Sweden the state built the main
lines. As small countries dependent on foreign markets, they followed a liberal trade policy in the main, though a
protectionist movement developed in Sweden. In Denmark and Sweden agricultural reforms took place gradually
from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through the first half of the nineteenth, resulting in a new class of peasant
landowners with a definite market orientation.
除了上边诸位提到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大以外,离西欧近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工业革命的技术和法国大革命的理念传入的早,社会进化的快,后期优势像滚雪球一样积累且不被打断。以下是个人感受,不一定对:北欧人都是海盗出身,富有探险精神,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改革时历史包袱小。冰岛的经济支柱(其余四国不知道)渔业:第一支柱产业,不入欧盟就是为了不分享自己的捕鱼区。航空业:做欧洲和北美的中转站,如果你有地球仪,你就可以看到冰岛的位置刚好是大圆航线中间点。旅游业:冰川,温泉,极光,奇葩地貌,千奇百怪的无数瀑布。可玩的很多。在各大旅游杂志上曝光率都很高。能源业:地热能源和水电极其丰富,从澳大利亚把铝矿石拉过来,炼好了再送回去。
北欧嘛,很好理解,这地儿极北苦寒,在经济不发达的时代,艰难的处境使这里的人生存意识很强,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老祖宗靠当海盗打家劫舍发家致富,所以做海盗是北欧各国人民的根本传统,大舰时代的到来与他们做海盗的传统一拍即合,得以在全球强取豪夺,聚敛了数不清的财富,几百年之后,后辈儿孙虽然已经不做海盗,但已经依托巨量的财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爬到了人类金字塔的顶端----丰富的矿产资源、较好的产业构成、良好的基础教育、富集的人文资源、发达的工业基础、民产民用的政策导向,再加上地广人稀的特点,不富倒不合常规了。貌似象我们这种靠集权制度积累财富的速度,在较短时间内累积等量的财富是可能的,但要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还是很难的。一个是人均的问题,我们地少人多,一人均就全没了;一个是时间问题,人家开拖拉机的时候我们还在用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牛拉犁,这个时间差没个几百年是拉不平的。--------刚才看了大家的几个回答,有一点是比较认同的,那就是北欧战乱少,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按理说,我们中原文明智商高,地理条件也不错,但为什么就没有发展到那个份上呢?这里面其实原因也不复杂,主要是战乱,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国家有暴民政治的传统,朝代的更迭动力一般是下层人民的反抗,推倒一切重来,所以每一次换代,都是对上朝上代的全面否定,这种习惯性做法导致的最直接问题是原有的文明发展路径被打断,积累的财富在换代的过程中被挥霍,这种折腾已经持续两千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能发展到现在已经很不错了,最起码我们没有消亡,历尽千辛万苦挣扎着活了下来。--反观西欧,战乱少,文明得以发展,财富逐步累积,所以北欧在发展上领先毫不奇怪。---------如果说要在发展上追上北欧的话,我们得力保两三百年内发展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所以说,暴民政治传统必须打破。
我的理解很简单。各位都打过魔兽争霸吧,如果你在没人骚扰,资源不错的情况下,能不发展得好好的吗。而且魔兽中还有个设定,人口越高需缴纳的维护费越高。北欧在几乎没战争,资源丰富,低人口的情况下不断攀科技树,同时可以输出自然资源和技术服务,我觉得经济不发达就没天理了。还有就是北欧的地理位置,附近都是发达国家,北欧的资源和服务自然能卖出高价,同时获得各种信息,新技术也更便利。非洲国家除去自身的原因,整个非洲大陆都是穷国,资源卖不出好的价格也是个发展缓慢的原因。
在瑞典学习了两年,说下我这不专业的回答。北欧国家基本没有经历过战争,瑞典上一次打仗也是几百年前。瑞典的几个大的品牌公司也是在各自的领域领先,但是我觉得巨大的财富和智慧藏在那一些些微小企业当中(最新的最赚钱的游戏之一,candy crush就是瑞典一小公司开发的)。从大学开始,就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业,也提供相应的服务,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制造业还是很发达,并不是说设备先进之类,而是更关注整个生产流程开发,项目管理, 强调可持续性发展。除了能源优势,更多还是这种软性的资产和上百年积累下的一套思路。
列位,要答题先审题。题主说的是北欧经济模式,和高福利国家的运转模型。(尤其是可持续性问题,二战的时候,德国就是被希特勒的高福利政策弄垮的。为什么在北欧就可以好好的?)而很多人回答的,仅仅是历史形成过程。模式么? 模型么?我不知道具体答案,但至少应该多提到 1,教育,就业,那么就业与教育如何衔接?2,大企业如何能循序不断的提供超高的利润?3,政府有什么作为?或者对高福利有没有反对意见?4,如果它是一个稳定模型,有没有借鉴意义?5,这种模型为何形成于北欧,而非其他地儿?(这个时候似乎才是讲形成过程吧)
我的不能算是回答,只能算是一个想法。那就是,越晚进入农业化时代的文明/族群进入现代之后越发达。渔猎文明的生产方式,无论打猎还是打渔都比较讲求团体协作和外向冲动,这种基因在进入农业化时代的小农生产后逐渐丧失,而经历农业时代时间越短保留这种基因的可能也就越大。到了工业化和贸易全球化时代,流程化的工业生产和贸易成了主流,这种生产方式正好和渔猎文明的基因高度契合,经历了漫长农业时代的文明则发生了排异反应。所以我们才看到,在欧洲更早农业化的南欧和几乎没有农业化过的北欧,以及在东亚中国和日韩的反差。另外还要注意的一点是,无论北欧还是日韩都有个强大农业文明的近邻(罗马/中国),后者在农业时代的文化要素输出(拉丁字母基督教/汉字儒教)使得前者既在工业时代来临时有必要的文化储备。
冬天天黑的早 闲工夫多 很多人都跑去喝酒 但也不能天天都喝酒吧教育水平不错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基本人人都开个公司 再不济也在自己家里建个workshop stockholm小公司和孵化器遍地 有发明有创意就去实现 成功了就变成skype spotify这种的 失败了也不要紧 有社会保障撑着呢 工业生产积累下来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 对公司成长帮助很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挪威石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