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科技论文在线市场的论文

关于科技论文的写作(高大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关于科技论文的写作(高大钊)
上传于||文档简介
&&关​于​科​技​论​文​的​写​作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0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查看话题
浅析科技论文的数量与质量*
关于科技论文的数量与质量,有一位著名教授曾指出:&我们正在为质量和影响而奋斗,没有足够的数量为基础,高的学术质量就难以实现。(译自《Nature》,Vol. 389,11 September 1997)
数量与质量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辨证的关系,但有一定的数量,未必就能有高质量。最典型的例子:我国是自行车大国,骑自行车的人,数以亿计,但自行车比赛的总体水平比较低。也就是说,要实现高质量,必须有一定质量的数量作保证,离开质量谈数量是没有意义的。
1、我国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与质量现状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科技论文数量与质量的评价持两种完全对立的态度。一种观点是以SCI作为评价标准,在SCI收录的刊物中发表论文,给予各种奖励,并以发表在影响因子高的刊物中的论文数比较单位的学术水平;而另一种观点是不能以SCI评价科技论文的水平,认为SCI是美国一个私人研究所ISI(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制订的评价标准,不能以一个私人研究所的统计标准来引导中国的基础研究。
那么,我国发表科技论文的现状究竟怎么样呢?先看看《Nature》上的表述----我们正处于&数量增加,但质量滞后&的行列之中。再根据199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我国发表的国际论文(含会议论文5273篇)共计35003篇,占世界总数的2.46%。《SCI》收录的论文数19838篇,《EI》收录的论文数9892篇。数量分别为世界第9位(总计)、第12位(《SCI》)和第5 位(《EI》)。国内论文数133341篇。国内外发表论文共168344篇。若按我国有30万科技人员计算,平均每人在国内外发表论文0.56篇。我国的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21511次。单篇论文引用为0.615次(在世界上按国家和地区排序,单篇引用数只是第30名的三分之一)。
另据网上的信息,国内不少高校不仅没有在国际上发表论文,甚至个别高校在国内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也极少。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
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全国6万科技工作者从事基础研究,他们在国际上发表学术性研究论文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上面所说的国际论文全部由从事基金的科技工作者提供,则人均国际论文数为0.58篇。假设这些论文由其中的2万名高级研究人员(副教授以上)提供,那么,人均国际论文数为1.75篇。据有关统计数据报道,一些著名大学材料系正式教员(不仅仅是副教授以上)年人均发表论文数(指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分别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3.73篇、英国的剑桥大学4.17篇、牛津大学4.44篇、谢菲尔德大学3.03篇。按科学计量学的观点,一个科学家平均每年发表4篇论文为正常水平。可见我国在论文数量上确存在一定差距。
在我国的国际论文中,少数论文的质量是被认可的,但多数论文的质量不高。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王中光研究员最近在《材料导报》上介绍了一个情况。1999年《Acta Materialia》 和《Scripta Materialia》收到我国论文分别为78篇(排行第4)和160篇(排行第2,仅次于美国的166篇),但录用数分别为5篇和37篇,均低于50%的平均录用率。其原因不仅仅是英语水平较差,主要是论文的学术水平较低,缺乏原创性的实验数据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
国内论文除以上问题外,还与一些其它因素有关,例如:受篇幅限制,文章难以展开并描述作者的思路,所以不少&论文&实际上仅仅是一篇&试验报告&;还有一些人只是简单地追求论文数,把一篇文章分成几篇发表;更有一些人发表论文根本不是为了学术交流,而是为了其它非学术性目的等等。
对于我国科技论文的质量问题的现状与前景,美国MIT的一位教授很理解,并充满信心。他认为:&There is a lot of brain power in your country(指我国), but the infrastructure and research foundations are not yet in good shape. I think that this problem will correct itself over a period of time.&
2、高水平学术论文(High Level Papers)
尽管不少人反对盲目鼓励论文数量,但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应该不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由于基础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是以学术论文形式展示,从事基础研究的单位,对高水平学术论文的产出应该有所重视。那么,什么样的论文可称之为高水平论文呢?
谈到高水平学术论文,可能会涉及到高影响力论文、高质量论文和刊登论文的刊物的影响因子等几个问题。在此试作一些简单的分析、介绍。
2.1高影响力论文(High Impact Papers)
高水平论文的体现形式之一是高影响力论文。经常被引用的论文可称为常引用论文(Highly Cited Paper)。在某个领域或学科中最有影响力的论文被称为高影响力论文(High Impact Papers)。高影响力论文往往具有时代性,它可以反映学科研究热点。有时也具有历史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影响着学科的发展。今年,ISI建立了一个高影响力论文的数据库,其中包括自年的18年间22个学科每年引用率最高的200篇论文,共计76998篇。其中至少有一名作者地址在中国境内的论文共213篇。最终,表彰了在我国完成的论文中的47篇(占库内论文数的万分之5.93)高影响力论文(High Impact Papers)的所有作者,并颁发了经典引文奖(Citation Classic Award)。
2.2高质量(High Quality)论文
高水平论文的另一种体现形式是高质量论文。高质量与高影响力不完全是一个概念。高质量的概念具有历史性,相当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学科的发展。高质量论文与高质量的研究工作是分不开的。没有高质量的研究结果,或者对研究结果无敏锐的鉴别能力,就很难写出高质量论文。高质量论文一般具有正确性(可靠性)和原创性,通常以快报(letter或report或communication)或全文(regular paper)形式发表,反映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那些具有全面系统性和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则可以综合评述性论文(review paper)形式发表。
高质量的论文所反映的研究成果,通常会得到相关领域国际同行的普遍认可,一般会具有较高的引用率,但非学科热点的论文引用相对少一些。论文的质量与论文篇幅无关,关键在于实质内容能否得到同行的认可。真正的创新成果,一时可能得不到同行所认可,由于其具有历史性,一段时间后,会渐渐被同行认可。高质量论文被引用的寿命较长,例如:黄昆先生在《 Phys. Rev. B》上发表的关于“超晶格”的论文和苏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陈子兴先生在《Blood》上发表的关于“芦丁酸对白血病影响”的论文,多年来一直被同行多次引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郭可信先生1953年在《J. Iron Steel Institute 》上发表的“Carbides in Chromium, Molybdenum and Tungsten Steels”一文,尽管该刊物早在七十年代就已停刊,但该论文至今仍有人引用,仅在1992年就被引用5次。在科学计量学中,曾有人把那些发表若干年后,每年仍被引用4次或4次以上的论文称为“经典论文”。
2.3 影响因子(IF,Impact Factors)
目前,影响因子主要被用于评价刊物的质量和价值的工具。刊物办得好,IF可能高一些;刊物内容属于学科热点,IF也可能高,当前生命科学的刊物IF高,就是这个原因。高质量论文实际上与发表刊物的档次或影响因子(IF,Impact Factors)并没有必要的内在逻辑关系,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包括一些荣获诺贝尔奖的工作)并不是在IF很高的刊物上发表的。高质量的论文可能使刊物的IF变高,特别是那些每年刊登论文数较少的刊物,IF值的波动大于刊登论文多的刊物。但是,同行间的某种&炒作&(高频次的自引和互引)或者学术争论,有时也能使某些刊物的IF升高。有关统计表明,自引对IF的平均贡献为13%。相反,同行间互不引用彼此的论文,相关刊物的IF就不可能高,国内刊物的影响因子低与此不无关系。同样,互不引用就难以出现高影响力论文。
总之,为了尽早改变我国科技论文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落后面貌,希望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一般的高校和研究单位应该解决发表科技论文的普及问题,在重点的高校和研究单位要提倡提高论文质量,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的单位应该多产高水平的论文。争取在若干年后,使我国的论文数量与质量都能与我国的国际地位相称。
*《科学时报》日,题为“科技论文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政策导向,能发总比不发好吧。 评价体系,职称什么的要文章啊,哎,太多无赖 SCI和影响因子在国外根本不算什么,各个科研领域都之间没有横向可比性,这些不过是量化的检索工具而已。国内神话SCI的做法不可取,目前一切都与SCI挂钩。搞科研,一定要独立自主,不能做什么都向洋人屁股看齐。 老师我也看到了论文质量很不好,但是不发也不行啊!我发表的论文回头看看真的是一文不值啊!可是为了毕业不发表不行的。 : Originally posted by 沉默的大海 at
老师我也看到了论文质量很不好,但是不发也不行啊!我发表的论文回头看看真的是一文不值啊!可是为了毕业不发表不行的。 这也算是中国特色,必须按时毕业。当然我们能得到的奖学金不够养家的,就无法安心从事研究了,而必须毕业后尽快找到一份工作,这就是区别。如果,奖学金足够养家,可以放心研究和做博士论文,发表几篇好文章,还能找到好工作,谁还会着急呢? 这是2000年的文章,现在都2013年了,情况大不同了。 现在单位奖金跟科研成果挂钩,不能长期不发文章,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楼主你的头像太瘆人了,强烈建议你换一个 1)老外的低水平论文数量也不见的比我们少多少,按人均来说
2)老外发高水平论文的也基本是牛逼实验室牛逼大学研究所的牛人们,一般三四流大学也就发发低水平论文
3)青椒们一年能有多少精力和时间真正用于科研???制度规定了他们要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开会,去跑关系,去申报各种项目,要上大量的课,还要养小孩~》~说难听话,能认认真真做点研究发点论文就不错了,讨论高水平低水平有点脱离现实,他们又不像大牛们有用不完的经费,有大量的手下和大量的博士研究生。话说了,谁不想发高水平论文?现在的高水平论文是钱、人力和关系砸出来的,10+的做一篇一般几十万总是要花的。
所以,我认为,在中国讨论论文的水平其实没什么意义,就好比温州皮鞋,义务小商品市场这类的产业和市场确实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须性,咱要能变成硅谷那样的产业咱也乐意啊,谁不想?提升我国学术论文水平的责任应该是牛人们和官员们的 : Originally posted by jinds1944 at
这也算是中国特色,必须按时毕业。当然我们能得到的奖学金不够养家的,就无法安心从事研究了,而必须毕业后尽快找到一份工作,这就是区别。如果,奖学金足够养家,可以放心研究和做博士论文,发表几篇好文章,还能 ... 靳老说的太对了,国外博士生的工资肯定够个人或者小夫妻俩的生活!这样他们就能安心搞科研,不像国内那点钱!个人感觉目前基金的资助经费里人员费用所占比例太低,同时项目负责人也是先考虑自己,到学生那里几乎没钱,而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学生干的!
基金委是否应该考虑提高人员费用在基金所占比例了呢?据说今年开始已经提高了,不知道消息准确否?当然提高之后的经费监管也是个问题!艺术品市场鉴赏论文―赵雪琪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艺术品市场鉴赏论文―赵雪琪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科技论文写作A》离线作业及答案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科技论文写作A》离线作业及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58|
上传日期: 15:34:2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科技论文写作A》离线作业及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技论文格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