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知道里,我发起的问题,有一些人回答后,我给删除了,别人说sorry怎么回答还能继续回答吗?

知乎上有的问题被人说是「傻问题」、「幼稚问题」。问题傻不傻怎样判断?我们要以什么态度看待这个现象?
【Gino的回答(77票)】: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仅仅鼓励有正确的声音出现,也要包容不正确的声音。
---------------白岩松
尊重别人、宽容为尊。
没有愚蠢的问题,只有愚蠢的答案。
对于傻问题,@陈小槑的定义()和@heymi的部分定义()我是认可的,但我更愿意称它们为“有待改善问题”。
的问题是可以公共编辑的,你觉得它“片面”、“缺乏字面意义”,你可以给他添加一个问题补充,让它成为一个好问题。
@刘继朋在问题评论里抛了一个问题给我:“十块钱能做什么?”,我的回答如下:
我的举动会根据我的心情而不同,它可以是下面中的任何一种情况:
1、评论问题,引导提问者。“请提问者补充一下问题的具体语境,例如你多大年龄,做什么工作,为什么会只剩下10块钱,这将有利于你获得更有价值的答案”
2、“自作多情”,为问题定义自己的语境和概念,供提问者参考。“2000年的时候,我出差到广州,刚下火车,钱包被偷,口袋只剩下10元的零钱,……2010年,回想当年,我感谢那10元钱。”
3、评论问题。心情不太好的时候,我会“这个问题真的很傻逼呢,提问者能不能在提问前先去学学如何提问,这有篇文章供你参考:……”或“这个很傻逼,百度一下就知道的答案别在知乎上问,百度链接:……”
4、不会码任何字,点击知乎首页“不感兴趣”。心想:“擦,这个2B。”
但绝对不会写这样的答案:
1、“是哪个2b提的这问题。”(人身攻击)
2、“十块钱可以去吃顿面呀,还可以去买几瓶啤酒喝呀……”(灌水)
3、“提问者肯定不是地球人,要不就是葫芦娃。”(讽刺、调侃)
本人最厌恶这类回答,“2b”不会因为你骂他一声“2b”,他就不是2b了,但是你却因为愤愤地骂了“2b”一顿,自己却变成了和“2b”一个等级,甚至于变成“2b+”。
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我写了这样的答案,那一定是我失恋了,如果哪一天你看到我这样的答案,请你点“没有帮助”,这是对我最好的帮助----因为你把我这个“2b+”藏了起来,我要感谢你。
“1+1等于几?”你可以说这个问题很傻逼,但有人却专门拿它做研究,我的观点就是:让合适的人去回答合适的问题。
================================
知乎是基于知友的“共同协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区,而我对“共同协作”这个词语认知中包含了这样的理解:“别人提出的问题不够好,让我帮他变成一个好问题。”或“这个问题确实太基础,让我引导一下他该去什么地方学习,该增加点什么技能。”,以问题“为什么孙悟空的金箍棒会放在耳朵里而不是夹在屁眼里?”为例子,提问者很可能是个2B,但也可能他其实想问的是:“作家在进行作品创作时,是如何进行人物动作设定的?”,只是提问者缺乏一定的深入思考能力,而这个也是可以引导一下的:“我建议您在提出问题之前,先自己深入思考一下,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如果您苦于没有一套思考方法,那我推荐您去看看《学会提问》()这本书”。
关于被人邀请回答傻逼问题,我自编了一个寓言:
“一头老牛邀请一只雄鹰去回答一只猪的问题,于是雄鹰便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飞翔需要哪些技巧?’,雄鹰顿时火冒三丈,‘你这只猪,连飞都不会,蠢死了,我真想啄死你。’”
雄鹰和猪原本不会发生冲突的,改变这一切的其实是那头老牛,雄鹰真正要啄的应该是老牛,但猪却很悲剧的挨了啄。
猪的问题也应该是由见识广博的猪去回答的,而那只鹰也多少太自以为是,觉得骂猪一句,猪便会飞了,同时,它还自以为是的认为猪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学会飞翔,NND,猪其实只是对飞翔好奇而已的呀!
猪其实挺冤的,雄鹰也多少透出一股傻气。
实际上,如果那只鹰再客观点,也是不应该去啄那头牛的,邀请鹰去回答猪的问题,这本身就是对鹰的不了解与不尊重,这样的蠢材有什么可与之计较的呢?譬如你在大街上被疯狗咬了,你难道再去反咬它一口不成?
从理论上来说,傻问题不仅不应该在知乎出现,甚至不应该在百度知道、新浪爱问、搜搜问问出现,互联网应该是知识的海洋,而不是垃圾信息的泛滥。
但这只是你的一厢情愿,事实是很多傻逼也会上网了,傻逼那么多,你难道见一个骂一个,你累不累呀?我们何不去专心的帮助一个傻逼,引导他向聪明人迈进呢?如果成功了,那就是一件大功德呀:“1、世上少了一个傻逼 2、世上多了一个聪明人 3、这个聪明人可能会去教导更多的傻逼 4、世上少了一个‘2B+’”,那好,有人说了,我骂他,就是要让他知道自己有多傻B,我是以我的方式在帮助他,可是,我要问你的是:“你会骂人吗?你骂人的目的是什么?你确定你不仅仅是为了泄愤?你能把别人骂的心服口服吗?”,一句“傻B”出来,我也可以回一句“你丫才‘傻逼’呢”,就像两个泼妇骂街,你觉得有意思吗?
在我刚来知乎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请查看问题的“修改记录”,你会发现问题刚被提出来的时候是很主观的,于是我被人喷了,喷我的主要有两个人,分别是@张亮-Leo♂、@唐竞新,其中,@张亮-Leo成为我现在很敬重的人,因为他骂的有理,我被骂的心服,而@唐竞新刚开始的回答只有一句话:“因为楼主你脑残...所以理解不了。。”我当时包括现在心里想对他说的其实也只有一句话:“你丫才脑残呢,你全家脑残”,你现在明白我想说什么了吗?……在西方,批判是平等的,批判者从不杀气腾腾,被批判者也心平气和。但是到了东方就不行了。被批判者总觉得批判者别有用心,于是被批评者一旦可能便非置批判者于死地不可。批判变成了利益和权力斗争的工具,成了置人于死地的手段,接受批判成了对于罪名的默认,于是“自我批判”成了苟延残喘的伎俩,成了寻求宽恕的乞求。
摘自:《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之批判精神
( 在线阅读
部分章节试听)
人们都常说“忠言逆耳”,这句话往往是说给“信息接受者”的,我也是认可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我们做为“信息传达者”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以“因为我说的是忠言,是为你好的”为理由,对“信息接受者”肆无忌惮地狠批一顿,我们是不是应该努力训练一下自己:“如何能把忠言说的不是那么逆耳呢?”
我在知乎始终牢记一点:“我在知乎的所有答案都应该是有价值的。”,而我认为类似像“擦,你个傻逼”这样的回答是毫无价值的:因为它没有指出问题到底“傻逼”在什么地方。
修改一句李敖老师的话:“你不仅要骂这个问题傻逼,而且你要证明这个问题傻逼”(原话:你不仅要骂他是王八蛋,你更要证明他是王八蛋),其实我更想说“你不要去骂这个问题傻逼,你要去证明这个问题傻逼。”
任何时候,千万,千万不要用情绪写答案,要用你的智慧去写答案。
(除非你不是在讲道理,而是在写故事。)
很多时候,我们回答别人的问题都是带有功利性的,关于这点@韩冬同学()说的非常好。这本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知乎回答问题,能给你带来的功利性却没有多少,基本上都是靠的你有一颗渴望交流、热情、乐于助人的心,而“你是2B”这种回复丝毫不能体现你的乐于助人。
==========下面评价一下几个典型的“干扰性原因”=============
关于“调侃”,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以什么样的态度帮助你,是别人的权利,你不能强迫别人。”
我认同这句话,但我的疑问是单纯以调侃的方式的回答是如何帮助到别人呢?
我的意思是你去调侃了一个人,必定认为是他提出的问题出问题了,无非就是:
认为问题不能构成问题。问题太弱智。问题提出不是为了获取答案,而是别有用心。调侃是一种及其隐晦的回答,对于1和2,你真的认为一个在你眼中连问题都问不好的人,能理解你调侃的深意吗?如果提问者理解不了你的深意,他的眼中看到的就会只剩下“蔑视”这个单词了,如果真是这样,那谈何去帮助别人呢?
对于3别人有心的人,既然认定他是别有用心了,那他就肯定不是需要你帮助的人,你跟他一般见识干嘛?把这些用来调侃他的时间拿来回答其他更有价值的问题岂不是更好?
题外话,关于“五毛”:
在中国,看到个五毛贴是很经常的事情,在五毛贴的下面会出现很多类似这样的跟帖:“楼上是五毛”、“五毛,鉴定完毕”、“傻逼”。每当此时,我总忍不住的冷笑两声,心里骂道:“他是五毛,你是傻逼”。
@SunLau:“有时候用不友好的口吻去批评、讽刺、挖苦对方也是激励的一种方式,当然或多或少的会伤害到对方,有些人,比如我在没人讽刺我时我还真没注意到一些问题上的弊病,我会感谢这类人,话糙理不糙。”
你真的能做到感谢这类人?反正我做不到,我也没发现我身边有这样的人,据说在知乎也仅有@周晓农老师能做到,要做到这点,需要“胸纳百川”的胸襟,但是你同时又支持挖苦为一种激励方式的观点,这我就不解了:既可纳百川,何尊阎王相?
@胡主席的小背心:“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
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经常在道上混,被人砍是免不了的,你别纠结,也别抱怨,因为不光是你一个人倒霉,大家都一样,倒霉使你成熟起来,让你坚强起来。
这句话我认可,但这句话的教育对象是“被砍的人”(被动接受者),却和“砍人的人”(主动表达者)没什么关系。它证明了“被砍的普遍性”,却证明不了“砍人的合理性”。
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你肯定被老师打过、骂过,如果你因为这个,而去找老师拼命,那就是你的问题,但如果有老师说:“学生被老师打骂天经地义”,那我指定认为这老师有问题了。记得上小学时候,班上同学说:“我长大后一定要当老师。”,问其原因,答曰:“那就可以打人了呀,多爽的一件事”,无语中……。
韩信忍“胯下之辱”,后来竟然没有报复当年那个侮辱他的人,还让他做了官,这种胸襟值得每一个人学习,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凡是“典范”,即是很少人能做到的意思,那人碰上韩信,只能说明他撞大运了,如果他碰上的是我这种小鸡肚肠之人,我会忍“胯下之辱”,待我发达之日我定将辱我之人大卸八块不可,很多的电视剧剧情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昨天,杨修只不过是耍了几次小聪明,弄得曹操有点尴尬而已,结果就被曹操干掉了,今天,你对一个叫曹阿瞒的说了一句“你个2b”,明天,你也是很有可能就会挂掉呀!
我说不要讽刺人,其实是一直在为“讽刺者”说话,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其实挺好。
============补充的其他知友的经典语句==============================
关于批评,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假设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人没拉“前开门”拉链,还大模大样的走来走去。你可以小声的提醒他一声,也可以大声嘲笑他。后者的后果一般很严重:
如果这个人是个正常人,今天失恋了所以这样,他会和你打一架;如果这个人是正常人,今天马虎疏忽了,那么你的嘲笑伤害了他;如果这个人正在拍戏,这是一个电影桥段,那么出丑的人是你不是他;如果这个人就是个2货,以不拉前开门为荣,那么你这么做只能让他更加自豪……
如果说为了提高知乎的问题的质量,就可以不尊重他人的话,那么,这样建立起来的知乎也不可能是一个有质量的知乎!——这必然会是一个到处充满着骂声与不尊重的地方!
【带三个表的回答(51票)】:
经常有人问我傻问题,或者经常看到有人在问傻问题。我分析一下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一定全面。
互联网把人的社交关系改变了,以前是你通过某种方式认识一个人,在交往中慢慢了解,然后才有各种交流。互联网把很多前戏都免了,直接就变成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人们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交流基础,鸡同鸭讲的现象就很常见了。
比如,一个网络社交平台上有100个人,年龄学历背景知识结构和擅长的领域都不一样,在现实中,人们会去找能聊得来的人,所谓物以类聚,可以避免很多尴尬。网络上谁也不知道谁是怎么回事,又都喜欢表达话语,参差不齐的想法比比皆是。比如,如果我看到有人问类似“如何让一个23岁的人看起来成熟深沉”“读什么书才能让自己的品位提高”之类的问题,我就想大嘴巴抽这个人。可转念一想,不能,人家可能真的把这里当成一个中学生社区了。
凡是走捷径都会付出点代价,同学们记住这句话吧。
【插门胡的小背心的回答(38票)】:
有一些问题,问的确实傻,有一些回答也很傻,谁都免不了犯傻,不管是提问的,还是回答的。
人和人打交道,不会永远觉得舒服,自己也很难保持让别人舒服,所以实事求是说一句「真傻」,或者听别人说一句「真傻」,都不算是小概率事件,so,放松,以后还会这样的。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自己揣好白驼山壮骨粉才是居家旅行必备之良药。
【heymi的回答(36票)】:
问题本身没有傻不傻这个概念,傻问题都出在提问人 ,这些人提问者常常喜欢带着主观意向或者以偏概全的去提问,比如:带“任何”或者“一定”字样的问题,如:任何xx都xxx,是吗?XX一定是XXX是吗?
没有任何证据,自己乱扣帽子乱代表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大家都讨厌腾讯?,Twitter 在中国是如何变成了一个不能批评的互联网公司的?没问题找问题的问题,比如:你为什么买了2桶卷纸却不是买3桶?为什么孙悟空的金箍棒会放在耳朵里而不是夹在屁眼里?百度谷歌都能搜到的明确问题,比如:怎么购买域名?怎么建立一个网站?站在道德制高点发问的问题,比如:倒韩系列问题不会有答案的问题,比如:努力就能成功吗?上大学好还是不上大学好?歧视主流人群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穷人也要买iPhone? 买苹果的人是不是装逼?用PC的人是不是SB?回答一个问题能领取五毛钱的问题。所以,一般看到以上问题或者回答,毫不犹豫的拉黑。
【陈小槑的回答(12票)】:
首先你要承认,提问的质量,确实是有好坏之分的(我暂且不想阐述怎么区分好坏,这个说起来可就长了)。
其次你要知道,知乎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它只是渠道之一,有时候还不那么靠谱。
这个渠道的机制其实是“共同协作”,它借助于别人的热情、精力和时间,所以在你诉诸这个渠道之前,可以先想一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独立地解决问题。
比如一个陌生的名词,一个简单的概念,查辞书和维基百科就可以了,到知乎来问很多人也不过是把维基的内容给你复制粘贴一遍而已,效率很低。
还有些涉密问题,明知道是触及到职业操守底线的,就不要带着侥幸心理来问了。
任何“为提问而提问”的问题,我个人认为都是傻问题。
【韩冬的回答(13票)】:
假设此问题真的是很傻很幼稚的问题,但提问题的人之前给出了很多好答案,换言之这个人在知乎有地位了,那么情况立刻不同了。比如说,即使黄继新问:“12306上怎么订火车票?”这样的问题,也会有人争着回答的。
其实在社会上也一样,单位领导问,苹果怎么更改铃声?大家也会认真的回答。因为大家知道,帮助这个人是对自己非常有价值的。
是的,我的答案很功利,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帮助有价值的人,他给你的回报不会低于你对他的帮助。帮助不可能回报你的人,这种单方面付出的友谊很难维持。除非问的问题非常好,让人产生了回答的欲望,而
【 很傻很幼稚的问题 】,又不会给人这种欲望。
【曾探索的回答(6票)】:
有些问题在我看来,的确比较傻,但人家是真傻还是假傻,或者是因为自己傻才认为他人的问题傻,这倒是个问题!
也许在大家看来是傻的问题,其实本身并不傻!
所以,傻不傻,没有人有权判断;当然,大家都可以发表意见;但你说别人的问题傻,这本身是一种不太尊重提问者的行为。
如果说为了提高知乎的问题的质量;就可以不尊重他人的话,那么,这样建立起来的知乎也不可能是一个有质量的知乎!——这必然会是一个到处充满骂声与不尊重的提问与回答!
如果连尊重都不知道,知乎这个社区必然会是垃圾社区!!
如果你觉得那些问题傻,你不要去回答就行了,不要去关注就行了!!
当然,有些人在没有相关的话题下提问一些有点傻,或者就是很随便的提问,或者只是想灌水的提问,会让一些话题下产生很多“垃圾问题”,怎么办呢?
我的意见是:你不能不给人家灌水的地方,即使你是传说中的“高质量的问答社区”;你可以推动一些话题为专门问那些傻问题的“标签”。
比如,以后大家如果觉得自己的问题比较傻,就把这个问题放到“傻问题”的话题下去,不要怕,尽管傻,也许以后还会有很多人来关注“傻问题”这个话题(标签)呢!
【刘中阳的回答(5票)】:
知乎,基本上是个众包的网站:
使用每个人在其专业方面的知识,来解决另一些专业人员不知晓的问题。
知乎是个加速专业知识流动的网站。
那么什么问题是不合适的:
能够轻易在百度、Google搜索到答案的问题。
能够轻易在维基百科找到定义的问题。
谁来决定:
用户。一个问题是否被认为是个“傻问题”,有用户通过类似投票的途径来决定:选择不回答或回答“此问题不应在知乎提问”等答案。
那么知乎的关键点在什么:
选择用户。
知乎的难点在什么:
提炼有价值的用户——每个用户的权重应当是不一样的,那么决定权重的算法是知乎的生死线。
等待知乎官方回应中
【阿pp的回答(3票)】:
古人云“不耻下问”、古人又云“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教导我们:
1.提问者要放低姿态,以谦虚的态度等待他人的回答。从知乎上得到答案也不收你钱是不?
2.无论你提什么领域、什么类型的问题,都要认识到,肯定有人在这方面比你懂得多,甚至极为精通。水平越高的回答者能够回答的问题也越多,当这些人真的碰到很“傻”的问题时的确会直白的点出。
3.提问者要相信回答者给你”傻“的评价不是为了鄙视或歧视你,而是由发自内心”恨铁不成钢“的情感产生出的一种对你未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殷勤期盼!
【薛妍佳的回答(2票)】:
问题的质量,确实是有好坏之分的,的确是有一些没有价值的问题。呼吁大家尽量提高问题质量,建议在知乎前,先使用google,百度,词典等查询当一个人看到没有价值的问题(恶意灌水问题,低俗问题,另当别论)时,而发出“你自己去baidu”
“你的问题傻”
“你的问题幼稚” 等回答时,我想对此种人说1.问题是否幼稚,各有各的看法,不能自我中心,乱给别人下定义
2.有时可能自己看不懂问题
,由于自己的低能而藐视他人
3.“你正成为你所反对的”
你既然觉得问题傻而无意义,却还以傻而无意义的方式回答(如果你有基本的做人素质 ,可以善意提醒,或直接无视)
4.不要打击别人的求知欲,别人也许真的无知,甚至是医学上定义的白痴,是不是这种人不能在 知乎上提出适合自己的问题?如果是这样的话,建议知乎贴出公告明示
5.装逼心理作祟,装往往是无知无能的表现,以否定他人来装逼更是心理扭曲的表现
【刘波的回答(2票)】:
没有傻问题,每个人都有提问的权利。你可以选择不回答,但是不要否认求知和求问的心。
【邵庆贤的回答(2票)】:
你有权问,别人就有权评论。每个人看法和意见都不同。
被太多人举报的问题必然是有缺陷的,至少说不符合多数人的口味,那么它被淘汰掉也是正常的事情。
【Clyde的回答(2票)】:
@李浪:所以抵制二逼的问题这个是知乎所有人的义务。
知乎是个社交类问答社区,当问题出现在我的首页上时,默认的就是在向我发问,有人问我傻问题、幼稚问题时,我的情绪会受到影响,这和我会不会耐心回答无关。
《提问的智慧》
【陈达的回答(1票)】:
什么问题都是相对的,觉得傻的,就飘过略过行啦。懂的人觉得1+1其实很难。不懂的人1+1很简单。要知道背后的故事并不容易。
【徐博的回答(1票)】:
如楼上学者所说。
知乎是个加速专业知识流动的网站。
如果提问者可以在百度知道、百度百科、google里搜索出自己满意的答案,就没必要在知乎提问。
同时,面对一些“幼稚”的问题,若能及时回答,请给与正确答案,没必要对人进行议论和评价。因为不懂,确实需要请教。知之为知之。
简单的问题,不会,就是难题!请耐心回复自己所能回答的问题!
【檀斌的回答(1票)】:
1.你确定你提的是一个问题吗?貌似只是一个自问自答的反问,知乎是问答网站不同于论坛。
2.其次有些最简单的概念和常识,比如男人有鸡鸡吗?这个一般人不知道吗?或者百度谷歌一下也知道了吧 ,可这样的问题屡见不鲜和问题深度无关。
你在浪费社会资源也就是浪费你自己的资源
3.问题没有傻不傻,只有如何才最有效的利用资源,而有些人并不懂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资源,而
当我遇到疑惑时我一般的循序是:自己思考→百度或谷歌→问QQ好友中的相关专业的朋友→上专业论坛或网站发帖问(较少)→上知乎问(目前还没问过)→无法得到答案,会存档以后可以在合适的时候看是否有机会解惑→购买相关书籍系统学习,以便从根本上自己解开疑惑。
我一般是这样。
【黎佳的回答(0票)】:
对的,不要为了提问而提问。
一般性的提问无非是想知道答案,在百度上能得到答案的就真心没必要提,因为获得答案方式更快!
【桂武通的回答(0票)】:
昨天还看了个类似笑话的一段话
爱因斯坦为来访者准备了三类话题
排列顺序与可交谈人数呈正相关
这也是我能接受的一个顺序
【京沅的回答(0票)】:
看到这个,我忽然想起之前我举报的两个问题,虽然我知道它不违反任何条例:
一个是提问找WOW(魔兽世界)同区玩家的
还有一个是 《哪些知乎用户的行为让你当时就震惊了?》
第二个和第一个同样恶劣,纯粹就是玩而玩……
【王芳的回答(0票)】:
别想那么多了,谁没傻过?记住,那些说你傻的人当年比你傻,现在更傻。
【王奇的回答(0票)】: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个人觉得这跟一个人知识层面、人文素养、价值观等有关/
至少要明白一点,知乎的定位与百度等其它不同。
最近,知乎进来很多朋友,有些朋友言语过于极端。有着网易的风格,不代表就是性情中人。
【向东的回答(0票)】:
这要看人家的回答有没有解决你的问题,如果解决了你该说声谢谢,即便说你傻笑一笑得了。如果没有解决你的问题那就是说你幼稚的人幼稚,对这种人也就笑一笑得了,何必呢,跟傻子较真,就是俩人都是傻子。
【余和平的回答(0票)】:
我也问过傻问题,但自己不知道。Raymond Wang一回答,知道了,然后跟他说一声就删掉了。
【魏万标的回答(0票)】:
只能说看问题的是神马人物了
【乌纸庸的回答(1票)】:
必须让弱智脑残又懒惰的问题滚出知乎。否则会降低知乎的整体质量和阅读效率,垃圾问题在我的首页出现,如果我看了一眼,我就是浪费我的时间,而且我是无法避免这个的时间浪费。
既然每个人都对所谓的“幼稚问题”问题标准不一,那么就开设一个“幼稚”投票选项,如果这个问题质量低,或者根本就是伪命题,大家可以点“幼稚”选项,不断累积,那么这个问题就会被压出首页,但这个问题不会删除,而是跳转到该领域的幼稚区,如互联网幼稚区,社会人文幼稚区。
【杨波伟的回答(0票)】: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曹梦迪的回答(0票)】:
个人感觉,所谓的“傻问题”分两类,
一种是提问失当,即根本不是为了提问,而是为了泄愤或者寻求支持,或者是答案唾手可得,又或是根本没有花心思把想问的问题表达清楚,对这些问题heymi的回帖已经做了详述。对这些问题,个人觉得如果我体会不到问问题者对要回答者的尊重,我是不会回答的。
还有一种是理解不了的问题。这种问题提问的人确实有问题也表达清楚了,但是我无法了解其思维模式为什么是这样的。这种问题实际上代表了我个人的局限性,的确无法回答(比如从前有人问我,2x为什么不等于x^2,我彻底无语中……)
【钟君的回答(0票)】:
你自己没主见吗,对你有帮助的你觉得好的问题就是好问题,其余对你都是浮云
【nomit的回答(0票)】:
不会有傻问题
我认为大部分情况应该是这样
1.提问者对问题描述不够清楚。
有些问题提问者自己都没搞明白的,想得到别人的帮助的,文字描述的是表面现象。当局者迷。比如@三个代表 的例子“如何让一个23岁的人看起来成熟深沉”“读什么书才能让自己的品位提高”提问者内心纠结,希望成长却不知怎么做。这应该是很多年轻人成熟过程中的很正常的烦恼。
2.回答者不理解,不明白提问者的意境。
有些人是随自己心情或发泄,或任性的提问题。如果作为回答者不知道你的前提,就会觉得你问的好傻。妄作回答的人才傻、狂妄。
【祁育的回答(0票)】:
傻问题不做评论,但是比较反感以下几种问题:
1.答案是固定的,不带有主观性的硬知识,通过搜索引擎可以直接获得,我觉得遇到问题先问问Google是对自己负责,也节省别人时间
2.常识上错误的问题,比如问为什么有“独眼聋”,没有“独眼瞎”,这个还是用下搜索引擎就能确认。经过确认之后再来问较好。
3.不知从哪找来一句话,不给出上下文,这样别人给出答案也是误导
4.把知乎当成某些论坛,来要作业的答案的
【Joyce宅小宅的回答(0票)】:
对于一些不是博眼球、搞噱头,而是认真求知的问题,作为提问者,不怕被说问题傻之类的话,但更希望说这话的人能客观地给出理由,并帮助给出一些修改建议,而不是让自己站在智商制高点上一直强调“这问题好傻”,暗含一种“我懒得回答”的态度。我觉得知乎是一个可以告诉你“为什么傻”的交流论坛,而不是跟风地各种吐槽“你好傻”。
尽管问题可能不够好,但毕竟术业有专攻,不能要求一个人提问的每句话都逻辑严密、用词准确、表情达意,否则,这个问题对提问者而言大概也已经不是问题了吧。
【tony的回答(1票)】:
知乎也没说不能评论问题是个傻问题啊
比如你可以这样问,我也可以这样说,这是一个傻问题
【谢淳的回答(2票)】:
这个问题将是知乎以后最大的问题
【关雷的回答(1票)】:
说别人问题傻的人,本身就带着优越感来的,让他们对题的回答?别做梦了,他们如果不会这题,为了装B,会说一些扯蛋的,和主题无关的话,几千字家常便饭。如果会的话,中文夹英文,各种缩写,各种学术名词,中间再弄几句西洋幽默,说了几千字之后,告诉你,这些要靠你自己发掘,最后,你会懂,他们说的都是废话。
别人的问题傻不傻,不是你说的算的。就算你说傻,你也得给出你的依据和论证,让大家明白你为什么说人家的问题傻,要不,人家以为你是思维广呢。
大家都是平等的人,你懂的,他不懂,问了,你只要回答或者无视就可以,没人非得让你出头去回答,也没人请你非要回答,你自己愿意,还不好好回答,带着讽刺,那么你对别人首先就是不尊重,且不说你有没有这方面的才能。回答的时候,要用心的回答,挑干的说,别扯太多咸蛋和自以为很幽默的幽默。
好了,就先说这么多。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别人问工资怎么回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