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点,一()果实,一()羽毛标志衣服,一()衣服

欢迎您:游客!请先
→ 小故事大道理(第一辑-爱和友谊)
&&共有<b style="color:#ff人关注过本帖主题:小故事大道理(第一辑-爱和友谊)
小故事大道理(第一辑-爱和友谊)唐诗选(上)
&&&&&&&&&&&&&&&&
/ 唐诗选(上) 
祖咏  祖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人。开元十二年[七二四] 进士。《全 唐诗》存其诗三十六首。  祖咏是王维的诗友,作品也以描写山水自然为主。本书所选《望蓟门》 是他集中仅存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他仅有的一首边塞诗,写得雄浑壮丽, 和他的其他诗篇风格不同。望蓟门[一]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二]。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三]。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四]。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 长缨[五]。
[一] “蓟门”,当时幽州的治所;一作关名,在居庸山中,即今居庸关。形势雄伟,为燕台八 景之一。这首诗抒发诗人因望蓟门军营而产生的忧心边事欲报国从军的壮志。[二] 首二句说北望蓟门,触目惊心。因起句突兀,所以清人方东树说:“岂是时范阳已有萌芽?”(见《昭昧詹言》卷十六)怀疑这是对安禄山的叛乱有所预感。“燕台”,即幽州台。见陈子昂《登 幽州合歌》注[一]。
[三] “万里”,指广阔的地域。“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天宝末,安禄山一身兼领 三镇(平卢、范阳、云中),都是重镇。此处“三边”或即指此而言。下句言曙光照耀下,高高的旗 帜在风中摇动。“寒光”、“危旌”,加重写形势的严重。
[四]“烽火”,古时边塞告警或报平安的信号。夜间举火曰“烽”。“蓟城”,即蓟门城。城 近渤海,故说“海畔云山”。
[五] “投笔吏”、“请长缨”,用班超和终军的典故。见魏征《述怀》注[二]、[五] 。末两 句表现作者慨然有从军报国的打算。终南望余雪[一]终南阴岭秀[二],积雪浮云端[三]。林表明雾色,城中增暮寒[四] 。
[一] 唐代应试诗限一定韵数,曾定五言六韵,共十二句(如钱起的《湘灵鼓瑟》即是)。相传 此诗为应试之作,作者写了这四句就交卷,问他为何不把全篇写出,他回答说:“意尽。”(见《唐 诗纪事》卷二十)[二] “阴岭”,终南山的北面。终南山在长安之南,自长安望去,只见山北。[三] 这句言山岭高出云层之外,远望岭上的积雪,好象浮在云上。
[四]“林表”,林上。“霁色”,雨雪停止后出现的阳光,因为是傍晚,微光只抹在林梢。天 晴而城中反增寒气,雪后往往如此,俗语说“霜前冷,雪后寒”,又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诗人抓 住了这个特点。
张旭  张旭,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市附近)人。曾为常熟尉,又任金吾长 史,世称“张长史”。著名书法家,常醉后落笔,时称“张颠”,以草书与 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号为“三绝”。他所存的六首写景绝句以境界幽深、 构思婉曲见长。山行留客[一]  山光物态弄春辉[二],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 衣[三]。[一]“山行”,一作“山中”。[二]这句写群山焕发容光,众物各具姿态,这一切构成春天的光彩。[三]这两句承上说山中云气含水分,即使是晴天也会沾湿衣服,来客不必因天色微阴怕雨而罢游。桃花溪[一]隐隐飞桥隔野烟[二],石矶西畔问渔船[三]: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谿何处 边?
[一]湖南桃源县西南有桃源山,山西南有机源洞,洞口有水,与桃花溪合流入沅江,传说是东 晋陶潜描写“桃花源”故事的地理背景。此诗暗用其意。[二]“隐隐”,隐约不分明貌。[三]“石矶”,水边突出的大石。李颀  李颀(六九○——七五一),东川(令四川省东部)人。少年时居住颖 阳(今河南省许昌附近)。开元十三年(七二五)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 与高适、王维、王昌龄均有唱酬。被殷璠称为“伟才”[一],以久不升调,归 故乡东川隐居。其诗见《全唐诗》。  李颀以五古及七言歌行见长,能以奔放的才力,铺叙夸饰,表现出事物 的特征;描绘人物,尤能写态传神。他的边塞诗,写得流畅奔放,慷慨激昂, 发挥了歌行体的特点。李颀的成就虽不限于边塞诗,却以边塞诗著名。  李颀的七言律诗,只留存了几首,音节响亮,气势雄壮,《送魏万之京》 就是一例;为明七子所师法。
[一]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李颀诗,发调既新,修词亦秀。杂歌咸善,玄理最长。?? 惜其伟才,只到黄绶。”古从军行[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二]。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三]。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四]。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五]。
[一]“从军行”,古乐府诗题,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入《相和歌辞·平调曲》,古题多描写 军旅生活。本篇写征戍生活的悲苦,后半借咏史讽刺唐代统治者轻启战争,致使将士生命涂炭。
[二]这两句写戍边战士白天必须登山瞭望,保持警惕;晚来又要到交河饮马。“交河”,故城 遗址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西北五公里处,是两条小河交叉坏抱的一个小岛,为安西都护府治所。
[三]这两句写军中听到的声音,不是报夜的刁斗声,就是幽怨的琵琶之声。“刁斗”,古代军 中使用的铜炊具,容量一斗,夜间敲击代替更拆。“琵琶”,弦乐器名,本是马上所弹,汉代乌孙公 主(刘细君)远嫁时弹奏过,故称“公主琵琶”。
[四]这两句说皇帝派人遮断玉门关,不准罢兵,准定得拚着性命跟随将军继续打仗。据《史记·大 宛传》:汉武帝太初元年,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善马。士兵因饥饿,攻战不利,请求罢兵。 武帝闻之大怒,“使使遮玉门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轻车”,轻车将军的省称。
[五]末两句说每年牺牲了不少战士,所得只是葡萄种进于汉家天子罢了。“荒外”,边远之地。 “蒲桃”,即葡萄。《汉书·西域传》:“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蒲陶、苜宿种归。 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苜宿离宫馆旁。”送陈章甫[一]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陈 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二]。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三]。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四]。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五]。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令如何[六]?
[一]“陈章甫”,楚人,开元进士。据《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三陈章甫《与吏部孙员外书》, 说他“因籍有误,蒙袂而归”。李颀这首诗大约就是送陈落第回乡之作。高适《同观陈十六史兴碑》 那首五古也是为陈章甫写的,极称他的“逸思”、“佳句”,说他是个“才杰”。[二]“坦荡”,光明磊落。“虬”,蜷曲。“大颡”,宽脑门。
[三]“草莽”,草野。这两句说陈章甫是有才学的人,不会埋没在草野之间,预期他回乡后还 会出来。
[四]“酤(音姑)”,买。“我曹”,我辈,我们。这四句写陈章甫豪放豁达,不拘细节。有 时白日醉卧,有时远望孤云,与前“不肯低头”相照应。
[五]这四句写渡头风浪险恶,不利行舟。“思旧乡”的行人和送行的“行子”都感到无可奈何。 “郑国”,即洛阳,唐属河南道,为东京,春秋时属郑国。“郑国游人”,指陈章甫。“洛阳行子”, 指作者。李颀曾官新乡县尉。“未及家”,与前面的“思旧乡”相照应。[六]末两句说听说你在故乡熟人很多,不知如今情况怎样。是挂记陈章甫回故乡后的处境。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二]。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 客[三]。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四]。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 惊摵摵[五]。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六]。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 复旋如有情[七]。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八]。嘶酸雏雁失群夜,  断绝胡儿恋母声。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九]。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婆沙尘 哀怨生[十]。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 走堂下[十一]。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十二]。高才脱略名与利,日 夕望君抱琴至[十三]。
[一]“董大”,董庭兰,唐肃宗时宰相房琯门客,善弹琴,深得房琯宠信,后因招纳货贿,使 房琯受到斥责。“房给事”,指房琯。他曾官给事中。
[二]“蔡女”,指蔡琰。汉末为董卓部下所掠,后辗转入南匈奴。建安十二年曹操把她赎回, 嫁董祀。《蔡琰别传》(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说她“春月登胡殿,感笳之音,作《胡笳十八 拍》为琴曲以言其志”。翻笳调入琴曲自蔡文姬始。[三]这两句想象文姬归汉时弹奏《胡笳》琴曲,能使胡人落泪,汉使断肠。“归客”,指文姬。
[四]这两句描写塞外风光以反衬文姬弹奏《胡笳十八拍》时的背景。“苍苍”,青黑色。“沉 沉”,广漠无边状。
[五]以下至“野鹿呦呦走堂下”才转入本题,都是写董大弹琴的技艺。“商弦”、“角羽”, 古琴七弦,配宫、商、角、徵、羽及变宫、变徵为七音。“摵摵(音瑟)”,落叶声。[六]这两句说董大弹琴,技艺高妙,能感动鬼神。[七]这两句写董大弹琴得心应手,指法极能表达情感。[八]“空山”以下描写琴声引起听者的各种联想。[九]这两句写琴声,表现了文姬将归汉与所生“胡儿”诀别时的情况,不仅感人深,感物亦深。
[十]这两句写所弹哀怨之声仿佛如汉朝乌孙公主之思故乡、唐公主之怨沙尘。“乌孙”,汉时 西域国名,汉江都王刘建女细君,曾远嫁乌孙国王昆莫。“逻婆”,唐时吐蕃的首都,即今西藏拉萨 市。唐有文成、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这里联系文姬归汉,写《十八拍》中异乡哀怨之情。
[十一]这四句写转调收音时的余韵。“幽音”,指变调前幽咽之音,由哀怨幽咽之极忽而转为 轻松潇洒,象林中的风声,瓦上的雨声,又轻快如树梢的飞泉,悠扬象野鹿在堂前鸣叫。
[十二]这两句写房给事的居处。给事中属门下省。唐代门下、中书两省在禁中左右掖。“凤凰 池”,指中书省所在。《通典·职官典》:“中枢省地在枢近,多承宠任,是以人固其位,谓之凤凰 池也。”“青琐门”,宫门名。
[十三]“高才”,指房琯。“脱略”,不受拘束。最后两句赞美房琯,也写出房琯对董庭兰的 宠爱。送魏万之京[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二]。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三]。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钟声向晚多[四]。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 蹉跎[五]。
[一]“魏万”,后改名颢,居王屋山,上元初登第。李白有《送王屋山人魏万》诗,李白集也 有魏颢的序文。“之京”,往京都长安。
[二]开头两句是说,在微霜的早晨,送魏万渡何。“游子”,指魏。“离歌”,告别之歌。一 作“骊歌”,逸诗有《骊驹》篇云:“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失整驾。”客人临去歌《骊 驹》(见《大戴礼》),后人因而将告别之歌叫做“骊歌”。
[三]这两句设想魏万在途中的感触。鸿雁南北去来,流移不定,是征人游子的象征。人北去正 当雁南归的时节更加触动乡思,所以说“不堪”。
[四] 这两句设想“游子”渐近长安和到长安后的情景。诗人想象行人从树色的变化,感到寒天 渐近。本来是寒气使树叶变色,却故意说成树色使寒天逼近,不但为了对仗的需要,同时也增加语言
[五] 最后两句劝勉“游子”不要以长安为行乐之地,在那里虚掷时光。“磋跎(音搓驼)”, 耽误、虚度的意思。望秦川[一]秦川朝望迥[二],日出正东峰。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三]。秋声万户竹, 寒色五陵松[四]。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五]。
[一]李颢晚年归东川家居,这首诗中有“归欤”之叹,想是离长安前所作。“秦川”,接待中 意思,指长安一带。[二] “迥(音炯)”,遥远。
[三] 这两句说,由于天气晴朗,所以远处的山水也能清楚看见,城阙重叠宏丽。“净”,明沽。 “逶迤”,蜿蜒,长貌。
[四] “五陵”,指长安城北、东北、西北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长陵(高祖)、安陵(惠帝)、 阳陵(景帝)、茂陵(武帝)、平陵(昭帝)。
[五] “归欤”,用《论语》成语,犹归哉。“凄其”,凄然。《礼记·祭义》:“霜露既降, 君子履之必有悽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这两句曲折地表达了仕途不得志的感慨。王湾  王湾,洛阳人。先天年间(七一二——七一三)进士。开元初为荥阳(今 河南省荥阳县)主簿。曾两次参加政府校理群籍的工作[一]。仕终洛阳尉。 王湾与学士綦母潜交好,文名早著。尝往来吴、楚间。多有著述。《全 唐诗》存其诗十首。下面所选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 旧年”一联曾被张说激赏,亲手题在政事堂,让朝中文士作为楷式。其余九首都不曾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
[一] 开元时马怀素奉沼综治经、史、子、集四部典籍,王湾参加分部撰次。后又与陆绍伯等同 校丽正院书。次北固山下[一]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二]。潮平两岸失[三],风正一帆悬[四]。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六]。
[一] “次”,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临大江,与金,焦二山并称“京口三 山”店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诗,题作《江南意》。
[二] 首句是说行客要走的路还远在青山之外。这两句《河岳英灵集》作“南国多新意,东行伺 早天”。从“东行”句可知这时作者正向长江下游航行。
[三]“失”,一作“阔”。这里从《河岳英灵集》。“两岸失”,言江水高涨,原来很高的两 岸变成和水面相平,以至于好象消失不见。
[四] “一”,《河岳英灵集》作“数”。“一”是只就自己所乘的船说,“数”是包括眼中所 见各船。
[五] 这两句写破晓日出,江上早暖,感到春意。“残夜”,夜阑将晓。“生”当“残夜”是说 日出得早。“旧年”,是一年未尽。“入”于“旧年”是说春来得早。
[六] 末两句写感时怀乡,想把家信托给北飞的雁带回洛阳。这两句《河岳英灵集》作“从来观 气象,惟向此中偏”。那是要和“南国多新意”呼应,扣《江南意》的题义。王翰  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据说他“枥多名马, 家有伎乐”,“发言立意,自比王侯”[一],想是豪贵之家。王翰青年时豪放 不羁,能写歌词,自歌自舞。唐睿宗李且景云元年(七一○)中进士。举极 言直谏,又举超群拔类科。张说当政,召为秘书正字。张说罢宰相,王翰被 贬为仙州别驾。仍喜遊乐饮酒,再次被贬为道州司马,卒于道州。王翰在文 坛受到后辈的尊重,杜甫将他和李邕并提,以“王翰愿卜邻”为荣幸[二] 。《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十三首)。他的歌行写得风华流丽,其中《飞燕篇》 借赵飞燕讽刺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淫侠生活,富有现实意义。绝句也是 他所擅长的,《凉州词》被人传诵。[一] 见《旧唐书》卷一九○《王澣(应作翰)传》。[二] 见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凉州词[一] 葡萄美酒夜光杯[二],欲饮琵琶马上催[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 回[四]?
[一]“凉州词”,见王之涣《凉州词》注[一]。本篇以豪放的情调写军中生活。大意说正在见 酒想喝,军中已奏乐安排宴饮;醉卧沙场,也并不可笑,因为打了仗能够回来,即属难得,还不值得 饮酒庆祝吗?这是战罢回营,设酒作乐的情景。
[二]“夜光杯”,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云:“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 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这里指精致的酒杯。葡萄酒、夜光杯和下句中的琵琶,都和西北民族有 关,诗人用这些来渲染地方色彩。[三]“催”,指催饮。即杨炯《送临津房少府》诗中的“弦奏促飞觞”的意思。
[四] “沙场”,平沙旷野。末句说古来从军作战能回归者无几,夸张了战争的残酷,这种夸张 有消极意味,但是全诗的情调不是伤感的。崔颢  崔颢(?——七五四),汴州(令河南省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七 二三)进士,曾为太仆寺丞[一]。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年卒。《全 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在崔颢所存的四十多首诗中,描写妇女生活的约占三分之一,这些诗反 映了当时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一个侧面。至如“女弟新承宠,诸兄近拜侯”(《相逢行》),“日晚朝回拥宾从,路旁拜揖何纷纷。莫言炙手手可热, 须臾火尽灰亦灭”(《长安道》)。显然是对杨贵妃兄妹骄横弄权的讽刺。 崔颢后赴边塞,边塞诗写得慷慨豪迈,毫无感伤情调。小诗如《长干行》等, 淳朴生动,一如口语,非常接近民歌。[一] 据唐芮挺章《国秀集》目录。古游侠呈军中诸将[一]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二]。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三]。杀人辽水 上,走马渔阳归[四]。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五]。还家且行猎[六],弓矢速 如飞。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腰间带两缓,转眄生光辉[七]。顾谓今日战, 何如随建威[八]?
[一] 题一作《游侠篇》。“游侠”,是乐府古题,从晋张华以后历代都有人作,内容大都写壮 勇轻生、杀人报仇的侠士精神。本篇前半写从军,后半写游猎。[二]“知机”,指认识时势,趋向得宜,如下文所叙及时从军就是知机。[三] “合围”,包围。
[四]“辽水”,辽河。“渔阳”,郡名,治所在今河北省蓟县。这两句说在辽水作战杀敌,功 成走马回乡。
[五] 这两句以金甲貂裘表明其人官级已高,见得他积功很多。“错落”,错杂。“金锁甲”, 黄金锁子甲(用黄金作环,连锁成网状)。“蒙茸”,乱貌。“错落”说明甲上环锁已损坏不齐,“蒙 茸”说明貂裘已敝(貂皮是毛短滑溜的,不同于狐裘的蓬松蒙茸。招裘显得蒙茸时,就是穿旧了), 见得他苦战日久。[六] “且行猎”,《乐府诗集》作“行且猎”。
[七] “绶”,丝带,古人用来系印纽,佩在腰上。《汉书·金日c 传》载,全日c 的儿子金赏 继承日c 为侯,佩两绶。“转眄”,左右斜视。这两句形容其人豪贵,气概威严。
[八]“建威”,将军的称号,东汉耿弇曾拜建威将军。这里借指此侠士往年在辽水作战时的主 将。末两句说今日如再作战,比当年何如?表示豪气不减,壮志仍在。黄鹤楼[一]昔人已乘黄鹤去[二],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 “黄鹤楼”,武昌西有黄鹤山,山西北有黄鹤矶,峭立江中,旧有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 长江大桥武昌桥头)。俯瞰江汉,极目千里。旧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故名。崔颢此诗格调优美, 最为传诵。传说李白见崔颢登黄鹤楼所题的诗,曾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唐 才子传》卷一)他的《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都是模拟这首诗的。[二]“昔人”,指骑鹤的仙人。“黄鹤”,”一作“白云”。
[三] “历历”两字下属“汉阳树”,“萋萋”两字上属“芳草”,交互成对。参看刘献廷《广 阳杂记》卷二钱慎奋论《黄鹤楼》。这两句说隔着江水,汉阳的树木清楚在望,鹦鹉洲上的春草长得 也很茂盛。“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东汉末年,作过《鹦鹉赋》的祢 衡被黄祖杀于此洲,或说因此得名。长干曲一[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二]。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一] “长干曲”,属乐府《杂曲歌辞》,多儿女言情之作。崔颢《长干曲》有四首,本篇原列第一首,与下面一篇(原列第二首)是舟行途中一男一女的问答。[二]“横塘”,在今南京市西南,与长干相近。二[一]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二]。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三]。[一]这首诗是男子的答词:因为彼此长年往来江上,从小离家,所以虽是同乡而不相识。[二]“九江”,泛指江水而言,不是指浔阳的九江。[三]“自”,一作“生”。王昌龄  王昌龄(六九八——约七五七),字少伯,京兆长安(今属陕西省西安 市)人。开元十五年(七二七)进士,历任汜水尉、校书郎,谪岭南。北还 后又于开元末贬江宁丞,天宝七年再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 乱起,还归乡里,被刺史闾丘晓所杀。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 李白等都有交往。存诗一百八十余首,《全唐诗》编为四卷。  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一]。他善于 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 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他描写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 报国的边塞诗,固然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即使在写军旅生活的艰难、乡 思的悲苦等篇章里,节奏也较一般诗人的这类作品来得明快。他的送别诗的 抒情风格以诚挚深厚为特色。王昌龄的七绝可与李白的比美。李白常用绝句写景,情寓景中;王昌龄以抒情为主,景物描写往往是情感的渲染或补充。李诗自然流走,仿佛脱口 而出,信笔写成;王诗却是由锤琢洗炼达到完美,真是同工而异曲了。[一]《唐才子传》卷二。从军行一[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三]。[一]原作七首,本篇原列第四首。“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
[二]“青海”,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孤城”,即指玉门关。这两句写在玉门关上东望,只 见青海地区上空层云遮住雪山(指祁连山,祁连山亦名雪山,见《后汉书·班固传》注),暗淡无光。
[三]这两句言虽已身经百战,铁甲磨穿,但如不能击破敌人,绝不还归本土。“楼兰”,汉时 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地方。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遮 杀汉朝通西域的使臣。傅介子奉命前往,用计刺杀楼兰王,“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 嘉其功”(见《汉书·傅介子传》)。这里用“楼兰”泛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二[一]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二]。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三]。[一] 本篇原列第五首。
[二] “辕门”,军营的门。古代行军扎营时,用车环卫,出入处是把两车的车辕相向竖起,对 立如门。
[三] 这两句承上句,写后军出营增援,前军捷报已到。“洮河”,即洮水,源出甘肃省临潭县 西北的西倾山,是黄河上游的支流之一。“吐谷浑(音突浴魂)”,晋时鲜卑族慕容氏的后裔,据有 洮水西南等处,时扰边境,后被唐高宗和吐蕃的联军所败。这里的“生擒吐谷浑”,泛指俘获敌人, 不必泥解。出塞[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二]。但使卢城飞将在[三],不教胡马度阴 山[四]。[一] 题一作《从军行》。原作二首,选第一首。“出塞”,乐府《横吹曲辞·汉横吹曲》旧题。
[二] 这两句言设关防“胡”,由来已久。修筑长城以御匈奴,起于秦汉,故谓明月照临关塞的 景象在秦汉时已是如此。“秦”、“汉”虽在字面上分属“月”和“关”,而意义上是合指的。
[三] “卢城”,通行本作“龙城”,据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诗选》改。阎若璩《潜邱札记》 卷二曾考订应作“卢城”:“‘卢’是也。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日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 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书》有卢龙府,有卢龙军”;“若‘龙城’,见《汉书·匈 奴传》:‘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龙城’明明属匈奴中,岂得冠于飞将上哉?” 并举唐人边塞诗数例为证。
[四]“阴山”,即今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南境,东北接连内兴安岭的阴山山脉。汉时匈奴常据 阴山侵扰汉朝(参看《汉书·匈奴传》)。芙蓉楼送辛渐[一]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二]。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三]。
[一] 原作二首,选第一首。作者于天宝元年(七四二)出为江宁丞,诗即写于任内。“芙蓉楼”, 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五《江南道·润州》:“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 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二] 这两句写寒雨之夜,陪客进入吴地,次日清晨客去以后,只见一片楚山孤影而已。“吴” “楚”互文,泛指镇江一带的地方。
[三] 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心若怀冰”,用“冰”来比拟“心”的纯洁;鲍照《白头吟》“直 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用“玉壶冰”比喻清白;唐人进一步用“冰壶”比拟作官廉洁,如姚崇《冰 壶诫》序中说:“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 冰壶之德也。”而王昌龄把这些意思概括成简练生动的名句,用以表示自己的清廉。塞下曲[一]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二]。从来幽并客,皆共 沙尘老[三]。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四]。
[一] 原作四首,选第一首。“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属《横吹曲辞》。 古词多描写边塞战事。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一:“唐又有《塞上》、《塞下》曲,盖出于此。”
[二]“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这四句写萧关道上桑落、苇枯,征人来往频 繁。因秋八月收获时,少数民族统治者常举兵掠夺,塞上局势紧张。
[三]这两句说居住在幽州(唐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及所辖通县、房山、大兴及河北武清、永清、 安次等县)、并州(令山西阳曲以南文水以北的汾水中游地区)的健儿,为了保卫国家,历来习于征 战,在沙尘中渡过了一生。
[四]“游侠”,唐代游侠之风很盛,游侠儿有骄矜放纵的一面,本篇对此给予批判。末两句说 应以报国为志,不要学某些游侠者,只夸耀自己的骏马。“紫骝”,骏马名。张巡  张巡(七○九——七五七),蒲州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一说是 邓州南阳(今河南省沁阳县附近)人。开元二十四年(七三六)进士。天宝 中为真源令。安禄山乱,巡起兵讨贼,与许远困守睢阳(今河南省商邱县) 经年。睢阳是唐王朝江淮庸调的通道,安禄山必欲攻占,以切断唐王朝的命 脉。张巡与许远坚守危城,屏蔽江淮,与睢阳共存亡,表现了高度坚毅性与 牺牲精神。后以粮断城陷,与南霁云等三十六人同时殉难。睢阳陷落时,唐 军已攻克西京,《旧唐书》载,“巡死三日而救至,十日而贼亡。”睢阳的 坚守,牵制了敌人,于战局有重大贡献。张巡《谢加金吾表》云:“臣被围 四十七日,凡一千八百余战,当臣效命之时,是贼灭亡之日。”文词悲壮。 宋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有“为张睢阳齿”句,咏叹他咬牙切齿与敌奋战和 壮烈就义的英勇气概。千百年来,张巡作为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受到人 们的景仰。《全唐诗》存其诗二首。守睢阳作[一]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二]。屡厌黄尘起,时将 白羽挥[三]。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四]。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五]。无 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六]。
[一]“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邱县南。安庆绪于至德二年(七五七)春正月驱所部攻睢阳。 淮阳守将许远向当时在宁陵的张巡告急。张巡引兵入睢阳,经过艰苦抵抗,血战到冬天,因无援兵又 无粮食而城陷,壮烈牺牲。这首诗是他在孤城危急时所写,约略留下了当时苦战的一点记录。
[二]这两句写当时攻守的形势。敌人的包围之严密如月亮外面的晕圈,守军则布列了“鱼丽” 阵抵御入侵的敌人。“侔”,等,同。“鱼丽(音离)”,阵法名。《左传·桓公五年》:“王夺郑 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 鱼丽之阵。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据《司马法》注:“车战二十五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 承偏之隙,而弥缝阙漏也。五人为伍。此盖鱼丽阵法。”
[三] 这两句说屡次击败敌兵的进攻,指挥从容自若。“黄尘”,敌兵奔驰时扬起的尘土。“白 羽”,用白羽毛装饰的旗子,用以指挥作战。任昉《宣德皇后敦劝梁王令》:“白羽一麾,黄鸟底定。”
[四]这两句写守城将士负伤仍苦战的情况。据《通鉴·唐纪三十五》记载,至德二年七月,“诸 军馈救不至,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堪斗,遂为贼所围。张巡乃修守具以拒之”。《通鉴·唐 纪三十六》载,同年冬十月,“城中食尽,议弃城东走。张巡、许远谋,以为瞧阳江淮之保障,若弃 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为了保卫江淮,死守睢阳,他们把可以吃的东西都吃光了。最 后罗雀、掘鼠、杀马。“人知必死,莫有叛者”。以罕有的悲壮气概和惊人的自我牺牲精神,与城共 存亡。“饮血”,饮泣。“陴(音皮)”,矮墙。这里指城上的矮墙。   [五]这两句是作者最后抒发的感想和希望。上句说自己既忠于君主,又能取信于士兵,应该是 不可战胜的;下句说自己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六]末两句说自己如此艰苦守城,却无人上述皇帝,自己的想法;也无从实现。储光羲  储光羲(七○七——约七六○),兖州(治所在今山东兖州北)人。开 元十四年(七二六)进士。诏中书试文章,官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他 受伪官,乱平后被贬到岭南[一]。有《储光羲集》。  储光羲诗多五言古体,往往效法魏晋。他的田园诗如《田家即事》、《田 家杂兴》专写农村生活安静淳朴的一面,借以抒发自己爱好闲适,向往隐逸 的情怀,显然受到陶渊明《归田园居》等待的影响。后人常常把他和王维、 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他的诗比较朴质,有少数田园诗还能做到淡 朴自然,一般都是些枯燥乏味的作品。总的说来,他确是“远逊王、韦,次惭孟、柳”[二] 。
[一]陈沆《诗比兴笺》卷三谓《新唐书·艺文志》有储光羲《从贼中诣行在日记》一卷,从而 断言他已“白拔贼中,从亡灵武”。但检《新唐书·艺文志》无此书,《旧唐书·经籍志》、《宋史·艺 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亦均未著录,不知陈氏何据。[二]见《越缦堂读书记》八。钓鱼湾[一]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二]。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三]。日暮待情人, 维舟绿杨岸。[一]本篇是《杂咏五首》的第四首。[二]“乱”,言纷纷飘落。
[三]这两句“疑”和“知”相应。水清而又浅往往无鱼,因荷动而知有鱼,因有鱼而知不浅。 清水中的鱼本来是可见的,但由于荷叶覆盖,不能见鱼,所以从荷叶的摇动才知鱼在游动。两句一悬 一断,意思贯注。效古[一]晨登凉风台,暮走邯郸道[二]。曜灵何赫烈[三],四野无青草。大军北集燕[四], 天子西居镐[五]。妇人役州县,丁壮事征讨。老幼相别离,哭泣无昏早。稼穑 既殄灭,川泽复枯槁。旷哉远此忧,冥冥商山皓[六]。
[一]原作二首,这是第一首。本篇托为拟古,实则伤时,反映安禄山叛乱前夕,黄河流域人民 在严重的旱灾中苦于徭役的情况。
[二]“凉风台”,汉时长安有“凉风台”,在建章宫北。开头两句是说从长安出发走上通往邯 郸的大道。[三]“曜灵”,太阳。“赫烈”,炎热。
[四]“燕”,指安禄山军所驻范阳(即幽州,治所在令北京市大兴县)一带地方。这句暗示安 禄山拥重兵,北方局势严重。
[五]“镐”,西周故都,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这里借指当时的京城长安,暗示皇帝深居京 师,不了解外面的情况。
[六]末两句言只有那些不关心时事的深山隐士才能够排除这种忧愁。“旷”,远。“冥冥”, 昏昧。“商山皓”,秦汉之际有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用里先生四人同在商山隐居。四人须眉皓 白,当时称他们为“商山四皓”。田家杂兴[一]楚山有高士,粱国有遗老[二]。筑室既相邻,向田复同道。糗?常共饭[三], 儿孙每更抱。忘此耕褥劳,愧彼风雨好[四]。蟪蛄鸣空泽,??伤秋草[五]。 日夕寒风来。衣裳苦不早。[一]原诗八首,这是第六首。
[二]“楚山”,即商山。汉代商山有四隐士,人称“商山四皓”(见《效古》注[六])。“梁 国遗老”,似指枚乘。《汉书·枚乘传》:“(梁)孝王薨,乘归淮阴。”作者借汉代有名的老人比 诗中村居的老人。[三]“糗?(音嗅避)”,指米麦做成的干粮。
[四]这句用《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意思,对 来客表示感激。[五]“蟪蛄(音惠古)”,一名寒蝉,秋鸣,天寒则不鸣。“??(音题抉)”,即杜鹃。用《离骚》“恐鹈?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意,说明季节的变化。登戏马台作[一]君不见宋公杖钺诛燕后,英雄踊跃争趋走[二]。小会衣冠吕粱壑[三],大征甲 卒碻磝口[四]。天开神武树元勋[五],九日茱萸飨六军[六]。泛泛楼船游极捕, 摇摇歌吹动浮云[七]。居人满目市朝变,霸业犹存齐楚甸[八]。泅水南流桐柏 川,沂山北走琅邪县[九]。沧海沉沉晨雾开[十],彭城烈烈秋风来[十一]。少年 自言未得意,日暮萧条登古台[十二]。[一]“戏马台”,在彭城(令江苏省徐州市)城南,相传项羽曾在这里戏马。南朝宋武帝刘裕(彭城人)曾在这里宴会群僚。本篇是登临怀古之作,歌颂了刘裕的“霸业”。
[二]这两句说刘裕在晋时消灭南燕之后,鼓舞了汉族收复失地的雄心,许多豪杰都愿意追随他。 下文“小会衣冠”、“大征甲卒”和这里的“英雄趋走”相承。“宋公”,是刘裕在晋安帝义熙十二 年被封的爵位(恭帝时进封宋王)。“杖”,持。“钺”,大斧。《尚书·牧誓》载武王伐纣时“左 杖黄钺”。相传古代每当国有危难,天子任命大将讨伐,亲自将钺授给大将,在太庙举行仪式(见《淮 南子·兵略训》)。“诛燕”,指灭南燕,擒杀南燕主慕容超。时在义熙六年(四一○)。
[三]“吕梁壑”,即“吕梁洪”,水名,在彭城东南。《宋书·孔季恭传》:“(季恭)辞事 东归,高祖(刘裕)饯之戏马台,百僚咸赋诗以述其美。”所谓“小会衣冠”,指此。时在义熙十二 年(四一六)。
[四] “甲卒”,指军队。“碻磝(音敲敖)”,城名,在今山东省茌平县西南。晋时为后魏所 据。义熙十三年刘裕攻后秦,率水军由彭城出发,向后魏强借水路入黄河,以左将军向弥为北青州刺 史,留戍碻磝。[五]这句总赞刘裕的武功。“树元勋”,立首功。
[六]这句讲刘裕在重阳节宴群僚于戏马台。时在刘裕封宋公后。“茱萸”,一名越椒,一种有 香气的植物。古有重九日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可以避灾之说(见《续齐楷记》)。[七]这两句写刘裕在戏马台宴游的情景。
[八]这两句说虽然人事变迁,而刘裕所建树的“霸业”影响还在。“齐楚甸”,包括上文所提 到的地方。彭城旧属东楚。
[九]这两句概括“齐楚甸”的山川形势,也是写登台眺望。“泗水”,旧从山东省泗水县流经 徐州南达淮水(今由济宁流入运河)。“桐柏川”,即指淮水。《尚书·禹贡》:“导淮自桐柏,东 会于泗沂。”“沂山”,又名东泰山,在今山东省临朐县南九十里。“琅邪县”,在今山东省诸城县 东南一百五十里。[十]“沧海”,指黄海。上两句写南北,这句写东方。
[十一]“烈烈”,猛盛貌。这句点明季节,同时暗写西方。《史记·律书》:“阊阖风(秋风) 居西方。”[十二]“自言”,一作“自古”。“古台”,一作“此台”。王维  王维(七○——七六一),字摩诘,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开元 九年(七二一)进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宫至尚 书右丞。有《王右丞集》。  王维的名和字取自《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维摩诘是佛门弟子, 却过着世俗贵族的奢华生活。王维的实际生活也跟维摩诘差不多。经常出入 王公贵戚府第,写了不少应制应教的诗歌,自壮至老都是朝廷命官。自从得 到来之问的辋川别业后,更是辋川别墅的庄园主,一生都过着亦官亦隐亦居 士的生活。    开元中,张九龄执掌朝政,王维写诗自陈,很有进取之心,也写过一些 讥弹贵戚宦官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现实,但是数量并不多。安禄山陷 两京后,王维曾受伪职,是政治上的失节,受到降官的处分。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 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边塞诗多能以慷慨激昂的情调,抒发将士为保 卫疆土而献身的英雄气概。王维是诗人又兼画师,对自然美有锐敏的感受和 细致的观察力。他的山水诗,继承了谢灵运的传统,却没有谢诗晦涩堆砌的 缺点,变化多采,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描写了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色,达 到了很高的造诣。  王维一生几乎都处于平静的富贵生活之中,他的诗对当时劳动人民生活 没有什么反映,安史乱后更是“长斋奉沸”。脱离现实,遁入参禅悟道的空 门中去了。渭川田家[一]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二]。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三]。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四]。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五]。[一]“渭川”,渭水。全诗主要写农村初夏的黄昏景色。[二]“斜光”,指夕阳。“墟落”,村落。“穷巷”,深巷。[三]“荆扉”,柴门。
[四]“雉雊(音够)”,野鸡鸣叫。“秀”,麦子吐华日秀。“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 如睡眠状,凡四眠即吐丝作茧。这两句写农村初夏景象。
[五]这两句写诗人羡慕农村生活安闲,有归耕之意。作为统治阶级一员的王维,远离劳动人民 生活,他不可能理解掩盖在这样和平宁静表面现象下的劳动人民受剥削的种种痛苦;同时,他的所谓 “歌式微”,也只是一种粉饰词句,他是不会真正归耕的。《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 胡不归。”这里只用“胡不归”之意。老将行[一]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二]。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几[三];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四]。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五]。自从弃置便衰朽[六],世事蹉跎 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时[七]。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 先生柳[八]。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九]。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 颍川空使酒[十]。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十一]。节使三河募年少, 诏书五道出将军[十二]。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十三]。愿得燕弓射 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十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十五]。
[一]本篇描写一个老将的经历:少年时勇武过人,转战疆场,后以“无功”被弃,过着闲散的 生活。当边地烽火又起的时候,他壮心复起,仍想为国立功。诗中揭露了统治者对将士的冷酷无情, 歌颂了老将的爱国精神。[二]这两句写老将少年时机智英勇。
[三]“肯数”,言不让。“数”,推许。“邺下”,曹操封魏王,建都于邺(今河南临漳县西)。 “黄须儿”,指曹操次子曹彰,黄须,刚勇。
《三国志·魏书》本传载:曹彰曾奋勇破敌,回到邺下见曹操时,归功于诸将,“太祖(曹操) 喜,持彰须日:‘黄须儿竟大奇也!’”
[四]“霹雳”,急雷。形容汉兵临敌神速如迅雷。“虏骑(音季)”句说敌骑遇到铁蒺藜,互 相践踏,乱了阵营。“崩腾”,溃乱互相践踏。“铁蒺藜”,古代兵家制铁如蒺藜(蔓生地上的草本 植物,果实有角刺)形,以阻挠敌人。
[五]这两句写老将命运不济,竟未立功。卫青是汉武帝时的名将。他的外甥霍去病曾远征匈奴, 深入敌境,居然未遭挫败,称为“天幸”(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王维误作卫育事。“数 奇(音基)”,运气不好。古代以偶为吉,奇为凶。汉武帝曾嘱卫青,李广年老“数奇”,勿令与匈 奴对阵(见《史记·李将军列传》)。这里以卫青比位高名重的将帅,以李广比老将。说成功者是由 于侥幸,失败者也并非由于本领不行。[六]“弃置”,抛弃不用。
[七]这两句写这位闲散的老将身体逐渐衰老,武艺逐渐退步。“飞箭无全目”,鲍照《拟古诗 三首》“惊雀无全目”,《文选》卷三十一李善注引《帝工世纪》:“帝弄有穷氏与吴贺北游,贺使 羿射雀。异曰:‘生之乎?杀之乎?’贺曰:‘射其左目。’羿引弓射之,误中右目。羿仰首而愧, 终身不忘。”这里借以写老将曾有精绝的射箭本领,能射中雀之一目,使雀双目不全。与前“射杀山 中白额虎”相照应。“垂杨生左肘”,指老将久不习武,胳膊上好象生了疙瘩似的不利落了。《庄子·外 篇·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墟,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王先谦 注:“瘤作柳。”杨柳是柳之别名,垂杨即垂柳。
[八]“故侯瓜”,《史记·萧相国世家》:“召乎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 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先生柳”,晋陶潜退隐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云:“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九]“虚牖”,敞开的窗户。
[十]“疏勒出飞泉”,后汉名将耿恭攻匈奴以援车师,引兵驻疏勒(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 专区疏勒县),匈奴截断城外的涧水,耿恭士兵在城内据井十五丈仍不得水。士兵渴极,饮马粪汁。 耿恭向井拜祝,不久,水涌出,士兵高呼“万岁”。耿恭令士卒扬水以示匈奴,匈奴以为有神助,遂 引去(见《后汉书·耿弇传》)。“颍川空使酒”,汉将军灌夫,颍川人,性刚直,常借酒发脾气, 后被田蚡诬陷灭族(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十一]“贺兰山”,在今甘肃省贺兰县。“阵如云”,军队屯驻很密。“羽檄(音息)”,调 兵遣将的紧急文书。本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有急事插羽毛在檄上,表示火急(见《汉书·高帝纪》 颜师古注)。“闻”,传报,这里是说兵马调动频繁。
[十二]“节使”,古代使臣持皇帝所给的节以为信符,这里泛指一般受命办事的官吏。“三河”, 汉时称河东、河南、河内为三河,这个地区的青年多从军者。“诏书”,皇帝所颁布的文告。“五道 出将军”,《汉书·常惠传》载有五将军(田广明、赵充国、田顺、范明友、韩增)分道出击匈奴的 事。
[十三]“铁衣”,销甲。“星文”,宝剑上刻有七星花纹。“聊持”,试执。“聊持”句是说 拿起宝剑,剑上的七垦文闪闪发亮。
[十四]“燕弓”,燕地所产的劲弓。“天将”,一作“大将”。“越甲”,越兵。《说苑·立 节篇》有这样的故事:越兵攻齐,齐国的雍门子狄说“越甲至,其鸣吾君”,认为越兵惊动了齐王, 因而自刎。
[十五]“云中守”,汉文帝时云中守魏尚,极得军心,匈奴不敢进犯,因斩获不多,被削爵为 平民。冯唐对汉文帝说这是赏罚不公,文帝又恢复了魏尚云中守的职务(享见《汉书·冯唐传》)。洛阳女儿行[一]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二]。良人玉勒乘3 马,侍女金盘脍鲤鱼[三]。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四]。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五]。白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 与人[六]。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七]。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 是薰香坐[八]。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九]。谁怜越女颜如玉,贫 贱江头自浣纱[十]。
[一]这首诗是王维少年时的作品,题下原注“时年十六”。“六”一作“八”。“洛阳女儿”, 取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中“洛阳女儿名莫愁”,用以概括当时一般贵族妇女。洛阳是唐代东都, 也正好反映了唐代贵族妇女骄奢而又空虚的生活。[二]“才可”,恰好,刚够。
[三]这两句写“女儿”所许配的“良人”家中的服用。“玉勒”,用美玉装饰的马具。“3 马”, 青白两色相间的良马。“脍”,细切鱼肉。
[四]“罗帏”,绫罗作的帏幔。“七香车”,见卢照邻《长安古意》注[二]。“宝扇”,迎娶 时仪仗中的羽扇。“九华”,图案名称。“九华帐”,即用九华图案绣成的彩帐。这两句写洛阳女儿 出嫁时的排场。
[五]“狂夫”,与上面的“良人”相呼应。丈夫少年得意,所以骄奢任性比石崇还甚。晋代石 崇字季伦,以骄奢著称。“剧”,甚。
[六]这两句同样是写“狂夫”的奢靡放纵。“碧玉”,本是梁汝南王侍妾,梁元帝萧绎《采莲 曲》:“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这里指待妾。“不惜珊瑚持与人”,承上面“意气骄奢剧季伦” 句。石崇常与晋室贵戚王恺斗富,王恺曾把皇帝赏他的约有三尺多高的珊瑚树向石崇炫耀,石崇拿铁 如意打碎了它,王恺正在发怒,石崇便把家里三四尺高的珊瑚树六七株搬出来偿还(见《晋书·石苞 传》)。
[七]这两句写通宵欢娱。上句说窗上发现曙光才灭灯:下句说灭灯以后,灯花的碎屑片片落下。 “九微”,灯名。“花琐”,雕花窗格。
[八]这两句写贵妇闺中生活的空虚,除了戏乐而外,连温习歌曲的时间也很少,只是打扮好了 薰香坐着。“薰香”,用香料放在熏炉中以熏衣服。
[九]这两句,写贵妇的相识与交往也都是贵戚之家。“赵、李”,这里以汉成帝的后妃赵飞燕、 李平的亲属代指贵戚。
[十]这两句慨叹贫女虽美,却无人怜爱。“越女”,指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被越王勾践献 给吴王夫差。西施贫贱时曾在江头浣纱。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一]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二]。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 上孤烟[三]。复值接舆醉[四],狂歌五柳前[五]。
[一]“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间的别墅,后归王维。王维 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二]“转苍翠”,一作“积苍翠”。“潺湲”,水流声。[三]“墟里”,村落。“孤烟”,炊烟。
[四]“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陆通,字接舆,佯狂遁世。参见陈子昂《度荆门望楚》注[四]。 此处以接舆指裴迪。[五]“五柳”,即陶潜。见《老将行》注[八]。此处王维以陶潜自比。山居秋瞑[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 渔舟[二]。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三]。[一]“瞑”,夜,晚。[二]这两句说,竹林间人声喧闹,是浣衣妇女归来;水上的莲花摇动,有渔船沿流而下。[三]末两句说山中春天的花草即使消歇,也还可以留在山中。
《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原来是淮南小山为淮南王刘安招致 隐士之词,这里王维反其意而说,暗寓自愿归隐山林的意思。终南山[一]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二]。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三]。分野中峰变, 阴暗众壑殊[四]。欲投入处宿[五],隔水问樵夫。
[一]开元末至天宝初,王维在他的终南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本篇可能即作于这一时期内。 终南山在陕西省长安县南五十里,又称秦岭,延绵八百余里,为渭水与汉水的分水界。
[二]“太乙”,即终南山。“天都”,指唐朝的首都长安。“海隅”,海边,海角。终南山并 不到海,这里说山峰相连直达海隅,是夸说终南山之宏大。“山”,一作“天”。
[三]这两句形容山高:四望白云缭绕,远处似有青青的烟雾,渐近之后,又看不见了。“入”, 有接近、进入的意思。
[四]这两句说终南山很大,一峰之隔便属于不同的分野;同一时间内,各山谷间的阴暗也有不 同。与上面两句都是写山中景象变化不一。“分野”,古人以二十八宿星座的区分标志地上的界域叫 “分野”。[五]“人处”,有人居住的地方。过香积寺[一]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迳,深山何处钟[二]。泉声咽危石,日色 冷青松[三]。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四]。
[一]《文苑英华》作王昌龄诗。此诗写山林幽邃,古寺深藏。“香积寺”,故址在今陕西省长 安县南。
[二]前四句追述初入山中时,并不知为白云所缭绕的山峰间尚有古寺深藏,故曾讶异何以在罕 无人迹之处,竟然传出钟声。
[三]“咽危石”,流泉经过高险的山石发出幽咽之声。“冷青松”,写深山树木葱郁,连照到 松树上的日光也有寒意。两句都是倒装句法。
[四]前面写由远而近经过寺外所见的景物。末两句借一个佛教典故想象寺内僧人的禅修生活。 意谓潭曲本是毒龙的窟宅,现在空无所有,想必是毒龙已被高僧所制服了。“安禅”,僧人坐禅时心 身晏然入于禅定,谓之“安禅”。“制毒龙”,《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其性暴急,恐相 危害。”“毒龙”作“妄想”解亦可通,说高僧能坐禅入定,克服妄想。观猎[一]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二]。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三]。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四]。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五]。
[一]这是一首描写将军打猎的诗。题一作《猎骑》。宋人郭茂倩摘前四句编入《乐府待集·近 代曲辞》,题作《戎浑》。按唐人姚合《极玄集》及韦庄《又玄集》均以此诗为王维作,较可信。
[二]“角弓鸣”,劲风吹动角弓的弦发出鸣声。“角弓”,用角作装饰的硬弓。“渭城”,秦 时咸阳城,汉改称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之北。
[三]这两句写原平草枯,积雪已消。由于草枯,雉兔之类无处藏躲,便觉得鹰眼更为锐利;由 于雪尽,马奔驰时便少沾滞,更觉轻快。
[四]这两句是夸说驰骋之疾速。“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是古代产美酒的地 方。“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
[五]“雕”,猛禽,飞得很快,不易射中,古时常用射雕来较量本领,称赞会射箭的人叫“射 雕手”。汉江临泛[一]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二]。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 动远空[三]。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四]。
[一]“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嶓冢山。初名漾水,经褒城会褒水后才称汉水, 入湖北省至汉阳流入长江。“临泛”,临流泛舟。元方回《瀛奎律髓》题作《汉江临眺》。
[二]“楚塞”,指楚国地界。“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流水称流湘, 故又称三湘。“荆门”,见陈子昂《度荆门望楚》注[一]。“九派”,九条支流。《文选》郭璞《江 赋》:“流九派乎浔阳。”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江自庐江浔阳分为九。”这两句写江汉相通 之广,南连三湘,西起荆门,东达九江。
[三]这四句写江水的浩渺。因江水无际,好象流出天地之外;远山亦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水 势盛,便觉郡邑若浮;江水流向天际,远处的天空好象也在浮荡。
[四]末两句说襄阳风景好,愿与山翁一起,留在这里酣饮。“山翁”,指山简,晋竹林七贤山 涛之子,曾为征南将,镇守荆襄,常去郡中习家池(荆州豪族习氏的园池)宴饮,每饮必醉。这里借 指当时襄阳的地方官。使至塞上[一]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二]。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三]。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四]。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五]。
[一]开元二十五年(七三七)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宜慰,并在 河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
[二]前两句写轻车出使,慰问塞上将士。“单车”,轻车简从。“属国”,典属国(秦汉官名) 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如杜甫《秦州杂诗》“属国归何晚”,九家注引《汉书》苏 武归汉为典属国的事。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王右丞集》 赵殿成注以属国指地方,引《汉书·武帝纪》“五属国”颜师古注来解释。按“属国”在东汉是州下 的行政区名,凉州有居延属国(见《后汉书·郡国志》)。此诗“属国”指人指地均可通,但揩人句 法比较顺。“居延”,汉末设县,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此二句一本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三]“征蓬”,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四]“孤烟直”,孤烟指烽火与燧烟,古时边塞告警或报平安的信号。燧烟燃狼粪,取其烟直 而聚(见《酉阳杂俎》),故云孤烟直。“长河”,指黄河。
[五]这两句写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首将(都护)正在前线。“萧关”,在令宁夏回族 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音季)”,骑马的侦察兵。“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 将。“燕然”,见前陈子昂《送魏大从军》注[六] 。积雨辋川庄作[一]积雨空林烟火迟[二],蒸藜炊黍饷东菑[三]。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 鹏[四]。山中习静观朝谨,松下清斋折露葵[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 更相疑[六]。[一]本篇写辋川久雨后的景象。“积雨”,久雨。[二]这句写久雨后空气湿润,气压低而无风,烟火缓缓升起。“迟”,缓。
[三]这句写蒸藜炊黍送给在东边田里工作的人吃。“藜”,一年生草本,高五六尺,新叶嫩苗 均可食。茎坚老者可为杖。“菑(音资)”,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这里泛指田亩。“饷”,送饭。[四]“漠漠”,水田广布貌。“阴阴’”,幽暗。
[五]这两句说独居养性,常对朝槿冥想,或摘露葵以供斋食。“槿”,木槿,落叶灌木,夏秋 之交开花,有红、紫、白数种,朝开暮落,故称朝槿。古人常用来作为人生无常的象征。诗人结合佛 家思想而说“观”(参悟)。“清斋”,即斋食。佛家过午不食叫斋,世俗又以素食为斋。“露葵”, 即绿葵,一种素菜(见《颜氏家训·勉学篇》)。《旧唐书·王维传》:“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 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这首待正是王维晚年生活的写照。
[六]末两句言自己与人不拘形迹,海鸥为什么还要猜疑呢?“争席”,《庄子·杂篇·寓言》 记载,阳子居(杨朱)去见老子时,旅舍的人欢迎他,拿凳子给他坐,其他客人给他让座。他从老子 处学了道理返回时,旅客们不再给他让座,而与之“争席”了。郭象注云:“去其夸矜故也。”这里 用“争席罢”表示与人无隔膜。“海鸥”,《列子·黄帝篇》载,有人住在海边,与鸥鸟相亲相习。 他的父亲知道了,要他耙鸥鸟捉回去。他再去海边,海鸥便不飞近他了。塞上作[一]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二]。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三]。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四]。
[一]本篇原注“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参阅《使至塞上》注[一])。全诗借汉朝与匈奴的对 抗,以指唐朝对吐蕃的斗争。
[二]前四句写匈奴人打猎的活动,表现他们的强悍。“居延”,见《使至塞上》注[二]。“天 骄”,指匈奴。《汉书·匈奴传》:“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 也。’”“白草”,产于北方关外的一种草,干时呈白色。“碛”,沙漠。
[三]这两句写汉人边将守卫疆土的紧张情况。匈奴以校猎为名,调动军队,有随时伺机进犯的 可能,须防守不懈。当时唐朝与吐蕃作战小胜,斗争并未结束,王维此诗有勖勉边将警惕敌人的意思。 “护羌校尉”,武官名,汉武帝时置,秩比二千石,持节以护西羌(见《后汉书·光武帝纪》注引《汉 官仪》)。“乘”,登。“障”,障堡,古代于关塞险要处筑堡设障以防御敌人。“破虏将军”,武 官名。将军有临时设置的,加以临时的称号,如破虏将军、度辽将军等。“辽”,辽河。这里是借用, 非实指。
[四]末两句说大将有功,朝廷将赐给玉剑、角弓和戴着珠勒口的良马。“玉靶”,镶玉柄的剑。 “角弓”,用角装饰的弓。“霍嫖(音飘)姚”,汉武市时霍去病曾为嫖姚校尉,此处借指崔希逸。
鹿柴[一]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二],复照青苔上。
[一]本篇为田园组待《辋川集》二十首的第五首。“柴(音寨)”,一作“砦”,栅篱。“鹿 柴”,辋川的地名。[二]“返景”,夕阳返照的光。白石滩[一]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二]。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三]。[一]本篇原列《辋川集》第十五首。[二]“蒲”,水草,可编席,嫩者可食。“向堪把”,言绿蒲眼看长得可以把握了。[三]这两句说浣纱女子家住水东水西。辛夷坞[一]木末芙蓉花[二],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三]。[一]本篇原列《辋川集》第十八首。“辛夷”,即木笔树。坞中有辛夷树,故名。
[二]“木末”,树杪。“芙蓉花”,指辛夷花。芙蓉与辛夷花色相近,故称。裴迪《辋川集》 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可证。[三]末两句写坞中的寂静。鸟鸣涧[一]人闲桂花落[二],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三]。[一]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诗《皇甫岳云谿杂题五首》中的第一首。
[二]“桂花”,亦称木犀,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当是春日发花的一种。 一说是冬天开花的桂,春深花落。“闲”,寂静意。在寂无人声人迹处,花开花落无声无息。参看《辛 夷坞》。
[三]末两句写只有被月色惊扰了的山鸟时鸣的声音,稍稍打破山涧中的沉寂。花落、月出、鸟 鸣都是动,却更深刻地表现了山林的幽静。山中荆谿白石出[一],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二],空翠湿人衣[三]。
[一]“荆谿”,本名长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北,于长安东北方入灞水。后秦时避姚苌讳,改 名荆谿。又自后魏以来讹以为浐水。[二]“元”,原。[三]这句写山色浓翠,似欲流欲滴,故有湿衣之感。少年行[一]新丰美酒斗十千[二],咸阳游侠多少年[三]。相逢意气为君饮[四],系马高楼垂 柳边。[一]原诗四首,本篇是第一首,写少年的豪迈气概。
[二]“新丰”,镇名。参看《观猎》注[四]。“斗”,酒器。“斗十千”,极言美酒价贵。借 用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成句。[三]“咸阳”,指唐都长安。[四]这句写一见如故、互相倾慕的感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二]。
[一]原注有“时年十七”四字。是作者少年时所作。“山东”,指在华山以东作者故乡蒲(今 山西省永济县)地。
[二] “插茱萸”,古代风俗,每年重九节(农历九月九日)佩带茱萸囊登高,以为可以避灾。 参阅储光羲《登戏马合作》注[六] 。送元二使安西[一]渭城朝雨渔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三]。
[一]题一作《渭城曲》。本篇谱入乐府,当作送别曲,并把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复重叠 歌唱,称《阳关三叠》,又称《渭城曲》。白居易和刘禹锡的诗中都有“阳关唱”、“唱渭城”等语, 即指此诗所谱的乐府而言。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中题作《渭城曲》。“元二”,不详何 人。“安西”,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附近。为当时安西都护府治所。
[二] “渭城”,见《观猎》注[二]。“浥”,湿润。首句意思说清晨的微雨仅仅洒湿了地面的 尘土。“青青柳色新”,一作“依依杨柳春”。
[三] “阳关”,故址在令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元和郡县志》说因为在玉门之南,所以称“阳 关”。
李白  李白(七 0 一——七六二),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 附近),先世干隋末流徒中亚,他就诞生在中亚的碎叶(今苏联托克马克)。 五岁时随父亲迁居绵州的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清廉乡。从李白自叙青年 时代的阔绰生活看来,他的家庭可能原是一个富商。幼年时,他的父亲对他 进行过传统的文化教育,在青年时曾接近过戴天山的道士和纵横家赵蕤,也 受过儒家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但总的说来,受纵横家及道家的思想影响 较深。这些思想支配着他的生活,使他沿着一条传奇式的生活道路,度过了 自己光彩而又坎坷的一生。  二十五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上安州 裴长史书》)。后来寓居安陆。以后的十年间,又北上太原,西入长安,东 至鲁郡,结识了不少名人,写了不少诗文。据传他初到长安时,贺知章一见, 惊叹为“谪仙人”,称其诗可“泣鬼神”,因而誊满京师。天宝元年(七四 二),主要因玉真公主的荐举,被召入京,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 特殊的礼遇。不过翰林毕竟是个号称“清秘”而不预实权的职位。老迈而昏 聩的玄宗,不过利用李白的敏捷诗才,为他写点行乐词章,并不加以重用。 在李白看来,这仍是和“倡优同畜”,他一向所抱“辅弼天下”的愿望,当 然无法实现。他既不安于充当侍臣,又受到同僚中的为人的谗毁,仅在 宫廷 里待了不到两年,便被“赐金放还”。在这一时期里,由于接近了帝王权贵, 观察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及上层片治集团的荒淫腐朽,使李白对现实有了清醒 的认识。他的一些抨击现实的诗篇,大都产生于这个时期。离长安以后,李白便长期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足迹遍及梁宋、齐鲁、幽冀,并多次往返于东越、金陵、宣城。安史乱后,他本想隐居庐山,却被 永王璘邀请参加了幕府。至德二年(七五七),永王违背肃宗的命令东巡, 被肃宗主败。李白受牵连坐罪,长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六十一岁时, 李光粥东镇临淮,李白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 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  唐代开国后的一百多年,由于统一安定,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生产力大 有发展。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加强统治,也大力选拔人才,进入官僚机构。 因而一般士大夫有进身的途径,这使他们对自己对社会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 度。和李白年辈相近的诗人如岑参、高适、杜甫、李颀等都在作品中表现了 不同程度的蓬勃向上的精神。而在李白诗里,这种精神表露得更为昂扬、充 沛。他一生到处奔走,希望“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一再表示“何时 腾风云,搏击申所能”!并断然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这种积极、奋发 的精神,起着激励人们向上的作用。  虽然自隋以来所实行的科举制度,为下层士大夫开放了仕进之路,但是 李白所走的却是另外一种道路。他既羡慕张良的从赤松子游又为帝王师,也 赞叹鲁仲连的谈笑却秦军,欣赏郦食其的片言下齐城。李白曾因道教关系得 入翰林,可惜没有任何机会,使他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直到在永王幕下时, 还抱着“为君谈笑静胡沙”的幻想,希望在政治上创造奇迹。然而,李白究 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而不是一位政治家,他的理想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 能实现的。    李白不仅始终如一地对政治关心,对当时的政局也很敏感。他对开元、 天宝年间掩盖在繁荣外衣下的政治危机是有认识的,并曾对玄宗的荒唐思想 和乖谬措施,予以无情的批判。如《古风》(“秦王扫六合”)是讽刺玄宗 信神求仙,《远别离》是警告玄宗,奸臣擅权将为祸乱之阶,《古风》(“胡 关饶风沙”和“代马不思越”),则是对玄宗的轻启边衅、虐害武臣的愤惋。 至于外戚、宦宫、佞幸之臣的骄横暴乱,李白更是十分痛恨。如《古风》(“大 车扬风尘”)等诗,直斥“中贵”和“斗鸡省”,给他们以严厉的批判和揭 露。特别在天宝后期,当朝野惊传安禄山的叛乱阴谋时,李白曾“且探虎穴 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深入幽燕,一窥虚实。然而,“欲献济时策, 此心谁见明”!他在北上及回程的诗中,都曾沉痛地诉说自己的忧愤之情。 安史乱后,他更是关怀国事,如说,“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 鲵,澄清洛阳水。”(《赠张相镐》其二)又说:“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 忧。”对国家的危亡,人民的灾难,表示了深切的忧虑。  李白对泥古而不通今、虚伪而迂腐的儒者是十分厌恶的,曾写诗嘲笑他 们,讽刺他们,并明白表示,自己和这些儒生绝非同道;对汉以来奉以为正 宗的儒家的礼教,极为轻蔑、鄙视;对孔孟思想带给人们的精神束缚,给予 有力的反击。李白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曾以豪迈的情怀,奔放的诗句,赞颂我国的壮丽河山。奔腾咆哮的黄河,崎岖险阻的蜀道,落自九天的瀑布,无不给 以汪洋恣肆的描绘,再现大自然的雄伟的形象。他曾凭借想象,描写幻梦中 的天姥山,展现了雄奇瑰丽的神仙世界,表现了他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 求。有时写月,写山,又极为幽静安谧,表现了一种恬静而富哲理的情思。 这些诗为人们所传诵所珍爱,不仅使山河生色,也使人们的精神得到了感染 与熏陶。季白一生浪迹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中间,跟劳动人民比较隔膜。但当他偶然接触到劳动人民时,对劳动人民的高尚的淳朴的品德,表示了自 己由衷的敬爱和赞叹。这从本书所选的《宿五松山荀媪家》等诗可以看出。 他还以不同的笔调,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妇女形象,倾诉了她们的愿望和 梦想,咏叹了她们美好、纯洁的情感。对那些在封建社会受压抑被损害的商人妇、征人妇等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天才横溢的李白在创作上却是一个十分刻苦向前人学习的诗人。他的文 集中至今还保留着模拟前人的诗、赋。他推崇《风》、《雅》,赞美建安, 在他的诗歌里可以找到类似各代待风的作品,特别是对乐府民歌的学习,最 为明显。正是由于他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自《诗经》、《楚辞》以至六朝诗 歌的优秀传统,产生了他自己的“想落天外”、“横被六合”的诗歌。在他 的诗集中,乐府诗约占四分之一,汲取了古乐府的健爽、真挚、明朗的特色, 又能溶合他自己豪迈不羁的性格,从而形成了李白歌行所特有的飘逸、奔放、 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如《蜀道难》、《梁甫吟》等,都写得感情奔放, 变化莫测,已完全摆脱古乐府的羁绊,可以看出李白推陈出新的创造力。  李白也是五七言绝句的圣手。五绝含蓄、深远,只有王维可以相比;七 绝则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感情真率,语言生动,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 标举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标准,和玉昌龄的七绝,被评为有唐 三百年的典范。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他是继屈原而后我国最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羽毛球的优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