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场运动都没有是中国获得独立与富强,他们探索者计算独立基础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新变法维运动和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分别是谁?这两场运动的性质有何不同?这两场运动在探索中国独立和富强方面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新变法维运动和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分别是谁?这两场运动的性质有何不同?这两场运动在探索中国独立和富强方面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新变法维运动和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分别是谁?这两场运动的性质有何不同?这两场运动在探索中国独立和富强方面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运动的发起者
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为首的人发起的
孙中山和谭翤同
维新变法的领导人是康有为,梁启超。辛亥革命领导人是孙中山。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说明了脱离了人民为基础的革命是必然失败的,反帝发封建是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矛盾。
戊戌变法的领导人是康有为,梁启超。其性质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是孙中山。其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起义。
简述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及教训: 原因: 1、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根本原因)(由妥协性,软弱性的阶级本性决定) 2、 直接原因——袁世凯的背叛。 3、 帝国主义没有给予支持(外部原因) 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又坎坷的。 从中国内部看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究其原因,固然与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改良的方法,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人民群众有关。但是,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仔细分析的话,决不是书本上描述的那么简单。就其失败的原因,从中国内部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 客观上,新旧力量的对比明显不利于维新派 变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制度来取代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会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新势力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 当时,力量对比的天平明显地倾斜于保守派。从控制军政实权的大多数王公贵族,到军队将领和只会做八股文章的士子文人,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无不反对变法,从上到下构织成一张严密的抵制变法的网络。耐人寻味的是,本来与保守派有矛盾的洋务派,虽然在“西用”上与维新派有着共同的语言,但为了维护“中体”,而公然站到了保守派的阵营之中,使得维新派势单力薄。 维新派的主要靠山光绪,名义上是已经亲政的皇帝,但最高权力实际上依然为慈禧所垄断。维新派在变法期间只掌握一种权力,即起草上谕权,除此之外,他们什么也做不了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依靠上谕来推行变法新政,但百日维新中所下的上谕真正得到执行的其实很少。从严格意义上讲,维新派始终没有成为真正的改革实践者。 最致命的是,维新派始终没有认清光绪,没有看到光绪只是一个旧统治秩序的维护者、改善者,并不主张把中国建成一个资产阶级统治的君主立宪国家。虽然现实的危机促使他选择了变法的道路,但其根本目的是要实现他内心深处“君权至上”的理想。因此在发布那么多的上谕中,都没体现维新派所要求的开国会、定宪法等主张。 另外,作为中国近代社会新生力量的民族资本家群体中,很少有人直接参与或支持维新变法。而仅仅由一些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来鼓动变法,这样变法失败的命运就不可避免了。 二. 主观上,维新派举止失当,过于激进,加速了失败的步伐 任何改革,尤其是政治改革都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期望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也是根本不可能的。没有政治斗争经验的维新派,奢望变法立刻产生奇效,迅速扭转中国长期形成的积贫积弱局面,其实是欲速则不达。 首先,维新派在舆论宣传上采用了过激的言辞和一意孤行、感情用事的做法。在自己并没有掌握实权、没有形成权威的情况下,就要求裁撤六部为代表的传统官僚机构。更有甚者,康有为在与老谋深算的荣禄谈话时,竟然口无遮拦,提出:“杀二三品以上阻挠新法大臣一二人,则新法行矣。”这种不理智的策略,只能减少维新派的同情者和支持者。 其次,维新派没有建立广泛而又坚强的同盟。对于任何改革而言,最积极的支持者和最积极的反对者都是少数,更多的是等待、观望和温和派。对改革者来说,最大限度地争取温和派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扩大同盟军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否则,只能四面楚歌,陷于被动之中。尽管翁同龢提出了“调和两宫”的主张,让慈禧而不是光绪充当维新变法的领袖,但都被康有为等人拒绝了。最终,慈禧认定维新派只忠于光绪而仇视她,进而怀疑维新派的变法动机只是为了从她手中夺取权力,使她毫不犹豫地站到了改革反对派的一边。 再次,维新派采取了全面出击、齐头并进的方针,推进改革政策的实施。在短短的103天时间里,通过光绪颁布了300多道变法谕旨,内容涉及各个领域。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使得原本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比较脆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更增添了对改革的反感与厌恶,改革的阻力陡然上升。 综上所述,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在保守势力强大的社会环境中,维新派指望立竿见影实现自己救亡图存的理想最终被残酷地扼杀了。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我认为辛亥革命又成功,又没有成功,是1/2成功,1/2 的失败。首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场革命。由于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在广大工农和其他劳动群众多种方式反抗斗争所汇成的革命怒潮中,赶跑了狗皇帝,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产生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虽然这部文献不久被北洋军阀废弃,但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势力,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正因为这样,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辛亥革命也给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虽然资产阶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政治纲领,但正如毛泽东所说:“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所以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但帝国主义利用反动的清政府统治来打破中国人民的美梦。自清政府垮台后,帝国主义妄图扶植新走狗,但这些“新走狗”都是短命,一个接一个被中国人民打倒在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再深透点讲,辛亥革命实际上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革命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辛亥革命还打落了亚洲第一个皇冠,具有国际意义。辛亥革命沉重了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于世界人民,特别是东方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在中国革命影响下,如一九一三年荷属爪哇以及其他殖民地,都广泛掀起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的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统治遭到破坏。总之,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为中国的发展趋势,铺开了一条金色的道路。但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账。而且就民族主义一项来说,完成的也仅仅是“驱除鞑虏”,各个帝国主义势力原封不动地保存。袁世凯上台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三民主义成了纸面上的东西,他们挂羊头卖狗肉,虽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就这一点来看,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却是煮了一锅夹生饭。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它又是失败了。领导这次革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缺乏明确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清楚。从同盟会到南京临时政府,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认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西方是会赞成的,孙中山不仅没有辨明对帝国主义的所谓“中立”的伪装,反而在《告各友邦书》中以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权益为代价,和帝国主义维持友好关系。资产阶级的如此妥协,革命实难继续下去。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为如此,这恰恰给了那些擅于投机取巧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后来袁世凯以清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政权,破坏革命,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凯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是不彻底性。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在同盟会的纲领中,虽然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全体革命党人所接受,也没能找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因而也未能实行“平均地权”,从而失去动员农民群众的作用,既然革命党失掉农民的支持,就把注意力转到新军和会党。正是由于脱离人民群众,革命力量才是显得十分弱小,毛泽东曾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因而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下,革命遭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革命党人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组织的革命武装,同盟会发动新军和会党举行起义,这两者毕竟不是革命党人自己建立的武装,况且新军、会党成员复杂,他们中大多数人接受立宪派和旧官僚,因此,在旧势力煽动下往往会变成破坏革命的力量,革命党人缺乏有力的武装队伍,很难应付反动势力的反扑。中国同盟会也没有建立一条正确的组织路线,因而在组织上是不巩固的,同盟会内部复杂,政治信仰不一致,思想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所以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这样一个思想上缺乏信仰,组织上松懈无力,内部矛盾重重的政党。总而言之,革命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充分地暴露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当然,也有许多问题是在当时客观环境下必然会出现的,如封建阶级和外国势力的联合破坏,迫使革命党人将国民政府拱手让给袁世凯;当时农民受封建残余思想很深,不可能迅速接受革命思想;革命党难有建立和掌握一支军队的经济、政治和群众基础等。革命也是在与时俱进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应是它对后来历次革命的影响,它的成功同时也是失败的种种原因一直为后来的革命者所借鉴。大胆地说,正是有了辛亥革命开历史之先河,才会有新中国的建立,民主革命的胜利。所以说,从它本身而言,是成功一半,失败一半。但从它对后来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影响来看,是值得我们赞扬的,而不是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是失败的、不成功的。因此,我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奠基石,它说明了只要不断地革命下去,胜利终有一天会来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92八上历史试题-第12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92八上历史试题-12
29、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有着辉煌农耕文明;(1)右图的人物是谁?(2分)他在1911年领导;(2)他领导的这次运动与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3)这两场运动都没有使中国获得独立和富强,从当;30、中国近代史上,为挽救民族危亡,一批先进的知;请回答:;(1)右图所示人物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他于1;(2)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3)结合新文化运
29、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有着辉煌农耕文明历史的中国,进入了一个艰难求索的时期,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一面反复思考“中国向何处去”请完成:(10分) (1)右图的人物是谁?(2分)他在1911年领导了哪次重大运动?(2分) (2)他领导的这次运动与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性质各是什么?(4分) (3)这两场运动都没有使中国获得独立和富强,从当时的国情来看,他们探索失败说明了什么?(2分) 30、中国近代史上,为挽救民族危亡,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请回答:(1)右图所示人物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他于1915年创办了《新青年》。你知道他是谁吗? (2)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3)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6分)
(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D 2.B 3.C 4.C 5.B 6.C 7.A 8.B 9.D 10 .A 11. C 12.A
15.B 16.C 17.D 18.B 19.B 20.A 21..A 22 D23.B 24.A 25.A.26、(1)广州
南京条约 (2)辽东半岛
马关条约 (3)《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27、(1)①B ②D ③A ④C
(2)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科学;(3)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或由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28、康有为
改 (曾国藩)
“师夷长技”
改 (福建) (2)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分),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分)。(本答案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推翻封建帝制,一是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学生回答只要与上述每个层面的中心意思相符即可,每个层面2分,最多4分) 29、(1)孙中山 、辛亥革命。(2)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良道路行不通。30、(1)陈独秀。(2分) (2)例答一:①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每点1分,共2分) 例答二:①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②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每点1分,共2分) 例答三:①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准备。(每点1分,共2分) (3)启示: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答出一点即可,2分)(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均可得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检测题四川省攀枝花市第25中 黄文全 617067一.选择题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建海军 ④废除科举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2.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是( )A.顽固派的破坏 B.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C.没有建立强大的军队 D.缺乏经济基础3.“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一论述属于( )A.洋务派的观点 B.维新派的观点 C.顽固派的观点 D.立宪派的观点4.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被康有为言词所打动 B.要发展资本主义C.不愿做亡国之君 D.慈禧背后主使变法5.同盟会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里“鞑虏”指的是( )A.西方列强 B.满族人民 C.满清贵族(清政府) D.少数民族6.武昌起义胜利是因为( )①维新派的推动 ②同盟会的推动 ③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 ④新军中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共和,反对专制独裁 B.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8.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一切皆好。”这里的领导人物你认为是什么时期的?(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探索。请回答9∽12题9.在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力图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10.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表述,错误的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1.《近代史研究》载文云:“回顾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人们发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次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下列关于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同时又为戊戌变法运动开辟了道路B.维新变法运动加速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C.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之间斗争的实质不过是资产阶级内部关于革命的方式、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其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目标是一致的。D.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他们与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之间没有任何关系。12.下列哪些事件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义和团运动 ④辛亥革命 ⑤新文化运动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封建制度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封建思想毒害了许多人的心灵,辛亥革命之前,不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还是革命派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辛亥革命之后,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来束缚人的头脑,于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发生了。结合材料回答13-15题:13.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14.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15.有关新文化运动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D.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有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倾向二、历史诊断题16.下面是马虎同学写的一篇《我的1912年》短文中的片段,请你将文中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逐一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我的1912年前几天,我在家中通过电视观看了孙中山在上海举行的临时大总统宣誓就职仪式。不久,我收到在北京做生意的表哥来信,邀请我去玩。表哥陪我在北京街头游览一番,还听到一些群众的议论。听说皇帝宣布退位,清朝结束了。想去年,朝廷还把主张维新变法的袁世凯等六人全杀。在回家的途中,我顺便买了一本《新青年》杂志??⑴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材料分析题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恭亲王奕D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材料二: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三: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路,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切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升庆平。──《拳匪纪实》材料四: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以期建立中华共和国。──邹容《革命军》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中学教育、92八上历史试题等内容。 
 (4 分) 6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A、3B、4D、5C、6C、7A、8D、9C、10B、11B、12C、13A、14C、15A、16D、 17A、18D、19C、20B 二、简...  2012八上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八年级(上)历史期末测试题(2012.10)一、单项选择(40 分) 1、中国海关失去保护中国经济的作用开始于...  漳州市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 (北师大版)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题号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  八上历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是( 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洪秀全 D.左宗棠 2.法国大文学家雨果...  2014年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4 年八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  八上历史试卷一、列举出与下列内容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例如: 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1.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  八上历史期中试卷_初二政史地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八上历史期中试卷_初二政史地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历史八...  八上历史试卷_初二政史地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更好八年级(上)选择题 第三单元选择题 1.青岛市有一座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 ,是为纪念一次伟大的学生...   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历史月考测试眷卷出题人: 班级___姓名___成绩___ 一、选择题(共 30 题,60 分) 1、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的浮雕,再现了中华...(1)孙中山;三民主义;101
(2)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4)略。(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
试题分析:(1) 图中人物是孙中山,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今年(2012年)是纪念辛亥革命101周年;
(2)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建立了中华民国,其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辛亥革命的意义(历史功绩)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4)以上事实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的出路在于走社会主义道路,革命任务应该交给无产阶级完成。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及意义
点评:关于辛亥革命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武昌起义的时间是日,武昌新军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孙中山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学生还要知道,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期中题
题型:问答题
&&&&&&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曾经有着辉煌历史的中国屡遭西方欺凌,短短几十年间,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据史实回答以下问题:&& (1)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战后中国被迫把什么地方割让给英国?&&& &&&&&&&&&&&&&&&&&&&&&&&&&&&&&&&&&&&&&&&&&&&&&&&&&&&&&&&&&&&&&&&&&&&&&&&&&&&&&&&&&&&&&&&&&&&&&&&&&&&&&&&&&&&&&&&&&&&&&&&&&&&&&&&&&&&&&&&&&&&&&&&&&&&&&&&&&& (2)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在哪次战争中被侵略军烧毁?英法两国发动这次战争的目的是什&&& 么?&&&&&&&&&&&&&&&&&&&&&&&&&&&&&&&&&&&&&&&&&&&&&&&&&&&&&&&&&&&&&&&&&&&&&&&&&&&&&&&&&&&&&&&&&&&&&&&&&&&&&&&&&&&&&&&&&&&&&&& &&&&&&&&&&&&&&&&&&&&&&&&&&&&&&&&&&&&& (3)近代史上哪个国家强占中国领土最多?从什么时候开始,外国资本家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哪个历 &&& 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面对这段屈辱的历史,你有何感想?&&&&&&&&&&&&&&&&&&&&&&&&&&&&&&&&&&&&&&&&&&&&&&&&&&&&&&&&&&&&&&&&&&&&&&&&&&&&&&&&&&&&&&&&&&&&&&&&&&&&&&&&&&&&&&&&&&&&&&&&&&&&&&&&&&&&&&&&&&&&&&&&&&&&&&&&&&&& &&&&&&&&&&&&&&&&&&&&&&&&&&&&&&&&&&&&&&&&&&&&&&&&&&&&&&&&&&&&&&&&&&&&&&&&&&&&&&&&&&&&&&&&&&&&&&&&&&&&&&&&&&&&&&&&&&&&&&&&&&&&&&&&&&&&&&&&&&&&&&&&&&&&&&&&&&&&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湖南省期中题
题型:材料题
材料一:从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历史进入备受凌辱、任人宰割的时期,那一个个战争的失败,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落后的民族敲响了警钟。材料二:从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一个艰难求索、曲折发展的时期,中国往何处去?从提出“自强”、“求富”口号到自上而下的改革,再到举行武装革命推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制度,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进行大胆探索。材料三:从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了奋起抗争、保家卫国的时期,从林则徐到左宗棠,从邓世昌到杨靖宇,······这些感人的故事见证了中华儿女的自强不息。请回答:(1)三则材料都以鸦片战争为起点,请写出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一中,哪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见证了中国落后的足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二中提及的“有识之士”为改变中国的落后局面进行了哪些大胆的尝试?共同的结果如何?这些结果给你哪些启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材料三中“左宗棠、邓世昌”等分别作出哪些重大贡献?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江苏省期末题
题型:读图题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有着辉煌农耕文明历史的中国,进入了一个艰难求索的时期,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一面反复思考“中国向何处去”。
请完成下列问题:(1)右图中的人物是谁?他在1911年领导了哪次重大革命运动?他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他领导的这次运动与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性质各是什么?&&&&&&&&&&&&&&&&&&&&&&&&&&&&&&&&&&&&&&&&&&&&&&&&&&&&&&&&&&&&&&&&&&&&&&&&&&&&&&&&&&&&&&&&&&&&&&&&&(3)这两场运动都没有使中国获得独立和富强,从当时的国情来看,他们探索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科目:初中历史
2006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耶路大学发表的演讲中说:“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走过了曲折艰辛的道路。特别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60多年间,中国人民为摆脱积贫积弱的境遇,实现民族复兴,前仆后继,顽强斗争,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深刻变化。”
(1)列举四项史实说明“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举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通过顽强斗争,“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深刻变化”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并加以简要说明其作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立显卡驱动安装失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