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目,比较传统的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
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目前国内体育界和民族学界尚没有完全统一的概念与定义。笔者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定义应是:长期流传在各民族民间的以锻炼身心和娱乐为目的的各种竞技与游戏活动。
在1991年10月举行的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民族运动会上,竞赛项目由第三届的7项增至9项,表演项目由第三届的115项增至120项。1995年11月第五届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有11项,表演项目有129项。1999年第六届民族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有13项,表演项目仍有100多项。2003年9月的第七届民族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与表演项目肯定还会有新的发展变化。专门举办全国性的民族运动会,说明党和国家对发展民族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表演项目多,说明各民族体育文化丰富多彩;竞赛项目逐届增加,反映出各民族体育文化相互吸收与融合的发展趋向。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1.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共有300多种,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单项或某个民族来看,都呈现出绚丽的文化光彩。例如秋千,除了在全国普遍流行的两根绳子吊一块板的样式外,苗族和土家族还有同时可坐8个人的大秋千,其形制像大纺车,主架高10米,在粗壮的横木上凿孔穿插8根木杆,形成8副秋千扶手,4对男女青年间隔坐在秋千板上,转动时下面的人以脚蹬地加力,停止时谁在最上面就罚谁唱歌;傈僳族、仡佬族、羌族、壮族等有四人秋千,其形制与八人秋千相同,也是垂直旋转,故称车秋或转转秋;彝族、哈尼族、壮族、苗族等有磨秋,其形制类似于天平,运动起来如磨盘旋转,故名;青海土家族的轮子秋,是把一副连着车轴的轮子竖起来,在上面的轮子上平放一架木梯并拴牢靠,在梯子两端各拴一个绳圈,坐上人,足蹬地,使之运转起来;维吾尔族的“沙哈尔地”(空中转轮) 与土家族的轮子秋相同,只是构架要大10多倍,有的高达近20米;怒族的转秋类似于车秋,但4个秋千上各可乘二至三人,因此就有10多人同时加入游戏;拉祜族的秋千像大水车,玩的人可随“车轮”转动升空或降落,同时还能前后摆动;柯尔克孜族的两人秋千是在3米高的秋千架上吊拴3根绳子,两个人都蹬在中间那根绳的下端,各用旁边一根绳拴在背后,荡起秋千之后,在运动过程中从地上拾起或往地上放下一些小物件,以表现技巧和勇敢。此外,纳西族、朝鲜族、景颇族、普米族、锡伯族、畲族、阿昌族等也都有自己充满情趣的秋千或游戏。
彝族的传统体育运动,仅仅在云南省就有摔跤、秋千(荡秋、磨秋)、梭镖、石索、葫芦飞雷、陀螺、弹弓、弩弓、赛马、骑术、棋类(十六赶将军棋、月亮棋)、跳牛、跳板凳、跳大火钳、球类游戏(棕球、鸡毛球、赶老牛、叶子球)、追逐游戏、弹戏、抛丢游戏、骑马打架、砸跳、跳大海、舞龙、舞狮、跳河、跳乐、跳脚、跳歌、跳霸王鞭、游泳、潜水、打棒、蹲斗、顶头、抵肩、拉手、扭扁担、三方拔河、跳高脚马、爬油杆、武术、射火药枪、顶扁担、绵羊拉绳、跳小单门、跳火绳、“没度比拉”(蒙住眼睛的人在划定的圈内捉单脚跳躲的人)、彝族抽(姑娘们排成一纵队,后面的人抓住前面人的腰带,领头的人要设法捉住队尾的人,让她替自己当领头人)、斗羊、斗鸡等50多项体育游戏活动[1]。
2.历史悠久,渊源深厚。
许多民族体育游戏都有久远的传统和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少数民族的体育游戏活动,大多有关于其来历的传说故事。维吾尔族的“达瓦孜”,是为了纪念英雄乌布力(他踩绳上天,为民除妖);白族每年八月的耍海会在洱海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斩杀巨蟒的青年石匠赤诚;黔东南苗族的龙舟赛,是为了纪念降服恶龙的一位英雄;等等。关于民族体育活动的悠久历史,由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的论点可得到大量印证(参见第4个特点)。秋千的起源与原始人类架巢于树上、采集果实及悠荡藤蔓跨过沟涧有关。战国时代,民间就有了荡秋千的游戏。关于秋千的具体由来,《古今艺术图》载:“北俗寒食为秋千戏以习轻,后中国效之,以彩绳悬木立架,坐列其上,推引之。”或曰,本山戎之戏,相传春秋时齐桓公北伐山戎,始传中国[2]。这两种说法都是讲秋千起源于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汉代,荡秋千的运动水平已很高。唐代诗人高无际写有《汉武帝后庭秋千赋》。杜甫在《清明二首》中有“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的诗句,可见流传甚广。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说黄帝轩辕氏与东方九黎首领蚩尤争斗时,皆“以角抵人,人不能向”。“角抵”是武术的源头。在数千年的宗教祭祀活动中,象征鬼神的“角抵”,不断衍生发展出手搏、拳斗、角力、摔跤、武舞等运动和格斗形式。东晋时葛洪所著的《抱朴子》,对武术理论的总结和武术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武术在发展过程中与宗教(尤其是佛教和道教)、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道德等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武术界自古重视武德和修身养性。我国的回族、土家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受武术的影响较多。回族的查拳、瑶族的瑶拳、畲族的畲拳、傣族的武术,都具有丰富的套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据文献记载,傣族武术在汉代已具雏形,白族武术在南诏时期(公元649年~902年)就达到发达成熟的水平。回族武术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中更是名家辈出。壮、藏、苗、布朗、布依、仫佬、哈尼、拉祜、水、德昂等民族亦有民间武术活动。
3.附于节日,重在娱乐。
在众多的少数民族节日里,体育游戏比赛和文艺表演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娱乐。有的是为了娱神,有的是为了自娱,有的兼而有之。比较典型的有蒙古族那达慕大会,赛马、射箭、摔跤是那达慕大会必有的传统三项比赛。朝鲜族在本民族许多传统节日里都有打秋千、跳板、摔跤、顶瓮竞走等比赛活动。藏族有赛马节、淋浴节;苗族有斗马节、龙船节;侗族有花炮节、斗牛节、摔跤节;普米族有跑马节、转山会;傈僳族有刀杆节;瑶族有游泳节;多民族的跳铜鼓、跳芦笙、郊游爬山采花等节日,都是以体育游戏为主要目的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游戏项目(民运会上的表演项目)大大多于竞赛项目,充分说明了民族运动会重在娱乐的特点。节日中的体育活动大多与歌舞音乐相结合,因此一些论述民族体育风俗的书,常把一些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民族民间舞也列入体育活动中,就不足为奇了。
4.源于劳动,结合生产。
中国古代的民族体育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军事体育、娱乐体育和养生体育三大系统。不论哪一个系统的体育,都可以归入以强健体魄和娱乐身心为目的的大范围内。在人类社会中,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不论科学发展水平如何,工具和技术都要通过人来创造和掌握。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历史条件下与劳动生产和战争搏杀中,强健的体魄和机敏的头脑使民族体育运动显得更为重要,民族体育运动可以使一个人出类拔萃,获得功利。正是这种现实需要,使人们意识到体能锻炼的重要性。
在狩猎和牧业生产中少不了奔跑追逐、投掷射击,甚至要与野兽搏斗,与牧畜角力,猎获、捕捉和驯服它们,因此便有了赛跑、射箭、赛马、摔跤、掼斗、套马、武术(借助某些器械与工具)、投掷、举重(举石头或重物)等体育项目。人口的增多需要愈来愈多的生产资料,一些野蛮的征服民族便愈来愈广泛地利用战争来满足这种需要[3]。产生于劳动中的某些技能被运用于战争,军事需要又促成了军事体育的产生。
中国的摔跤运动起源于草原牧业民族。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在陕西长安县沣河西岸客省庄附近的西周京城遗址范围内,从一座战国墓出土的陪葬品中,发现了两块透雕铜牌。铜牌图案的主体形象是一对相互弯腰搂抱的摔跤手,两侧各有一匹马。摔跤者长发隆鼻,上身赤裸,下着灯笼长裤。据考证,墓主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与此相类的铜牌,在辽宁省西丰县和东辽县的汉墓中亦有出土。《汉书?金日石单传》说金日石单有“扌卒胡”之技,扌卒是摔跤技术,金是匈奴人。《晋书?庚阐传》
载:“有西域健胡,矫捷无敌,晋人莫敢与校。”《续高僧传》云:“有西番贡一人云大壮,在北门试相朴无敌者。”上述擅摔跤角力者皆古代少数民族。这是这些少数民族长期与大批的牛(包括牦牛)马打交道锻炼出来的本领。现代社会中,纳西族摩梭人的掰牛角(摔牦牛)、回族的掼牛、蒙古族的打马印等活动,都能看出这种锻炼的痕迹。射箭射弩在许多生活于山林或有狩猎传统的民族中很普遍。
“夷”是古代对少数民族的泛称,“夷”字由“大”与“弓”两字组成,亦可佐证弓箭源于少数民族。赫哲族的叉草球体育游戏与叉鱼有关,是叉鱼的陆上训练。满族的冰嬉与行军有关;鄂伦春、鄂温克的滑雪与其在林海雪原游猎有关;高山族的投梭镖、挑担赛、舂米赛,畲族的赛海马(“海马”是在海滩上捡海产品时使用的一种滑板)、登山,壮族的打扁担,多民族的划船赛,等等,都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5.多元一体,和而不同。
中国各民族的体育游戏,有一半以上是两个以上的民族所共有的,有不少项目是十几个或几十个民族共有的。与其他文化一样,体育文化也反映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色。流传较广的民族体育游戏有武术、摔跤、赛马、马术、秋千、登山、赛龙舟、舞龙、舞狮、踩高跷、游泳、风筝、玩羊拐、举重、踢毽子、射箭、射弩、滑雪、滑冰、钓鱼、爬杆、爬树、老鹰捉小鸡、跑旱船、投绣球、围棋、象棋、麻将、斗牛、跳竹竿、跳鼓、拔河、扭扁担等。“和而不同”是指同一项目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特点,在不同的民族中表现出不同的文化风格。中华民族崇尚龙,舞龙(常伴以舞狮)是全国性的多民族体育活动。汉代的《春秋繁露》中就有关于民间舞龙习俗的记载。龙是能兴云布雨的神物,中国具有悠久的农业文明,希望龙护佑风调雨顺是自然的。狮子雄壮威风,辟邪镇恶,加之佛教的流布,以舞狮伴舞龙顺理成章。中国舞龙,南北风格不同。北方以武为主;南方以文为主。北方强调龙的威武豪迈,气壮山河;南方突出龙的灵活敏捷,变化自如。传统的重大节日中常以舞龙舞狮活动烘托节日的欢乐气氛。除汉族外,我国舞龙的少数民族有白、阿昌、侗、畲、苗、彝、水、土家、瑶、侗等。1995年初,国家体委正式批准将舞龙活动列为全国比赛项目。
6.因地制宜,活动方便。
民族体育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因地制宜产生的,因此,能够因地制宜的存在、传承和发展。一般来说,不需要专门的或特殊的场地,运动器材能够就地取材或直接借用生产工具,活动很方便。南方多产竹,跳竹竿便利;扁担是生产工具,顺手拿起来就能打扁担、扭扁担;牧区一般都骑马放牧,赛马、马术、叼羊、姑娘追很容易开展。这类例子俯拾皆是,无须赘言。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还有增多的趋势。
1.传承功能。
民族体育是民族风俗文化之一,反映了民族性格与民族的崇尚喜好,广泛的群众性使其得以传承。蒙古族、藏族家庭,如有男孩降生,在自家的门前悬挂小弓箭,企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优秀的射手;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锡伯族家庭新生男孩后,家长便把一副用红丝绳扎成的小弓箭挂在他们崇信的“喜利妈妈”身上,并在每年农历的元月天天焚香跪拜,求神保佑孩子长大后弓马娴熟,勇猛强壮,前程远大。民间谚语说:“不会拉弓,算不上豪杰。”正是由于锡伯族家家有弓箭,常常有训练,世代相传,因而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射箭运动员。哈萨克族、蒙古族、藏族牧区的孩子,从小就会骑马,年龄稍长,便是技艺娴熟的好骑手。生活在江边与海岛的赫哲族和京族的儿童都能游泳划船。
2.亲和功能。
共同的民族体育习俗,往往把同一民族同一地区的群众吸引到一起,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认同感和亲和力。新疆察布查尔举行县一级射箭比赛时,观众云集,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在内蒙古各地举行那达慕大会时,周围牧民乘车骑马,倾家出动,前往观看传统三项赛;在北京举行朝鲜族运动会时,分散在各单位的朝鲜族同胞都身着节日盛装,欢聚在一起;苗族节日的斗牛场周围,是观众最多的地方;1995年1月,在香港成立了国际龙狮总会,舞龙舞狮活动成为凝聚龙的传人的黏合剂。已经举行过六届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在增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文化融合方面均显示出重要意义。
3.强身健体功能和美育功能。
体育活动锻炼身体、锻炼智力、健美身体的功能是十分明显的。体育能培养人的坚强意志、顽强毅力、集体主义精神、铁的纪律(竞赛都有严格的规则)、高尚的情操。体育能给人以休息娱乐和充满活力的美的享受,人们在得到精神愉悦的同时,还受到了美的教育。
4.政治、经济功能。
政治、经济功能是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传统体育日益凸现的功能。大批少数民族运动员在国内国际重大赛事中折桂夺冠,为本民族、为中华民族、为祖国争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方面表现突出的有蒙古族摔跤、锡伯族射箭、达斡尔族曲棍球、回族游泳、壮族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民族体育游戏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给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明显效益。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温州市体育特色学校建设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温州市体育特色学校建设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6|
上传日期: 17:10:2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温州市体育特色学校建设
官方公共微信乐清体育教师网 >> 网站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02-2402-2409-1609-1609-1609-1609-1609-16
12-1012-1012-1009-2109-1309-13&&11-0810-22
06-1704-1704-1503-3001-2112-1912-0811-24
&&&&&&&&&&&&&&&&&&&&
教研动态:182 篇文章论文案例:25 篇文章学科资源:62 个软件教案说课:121 篇文章课题研究:15 篇文章视频:9 个视频体育年会:47 篇文章运动训练:1 篇文章活动略影:33 张图片注册会员:8585位
12-15[]04-1012-15[]06-26[]05-16[]01-29[]01-29[]01-29[]01-29[]01-29[]01-29
[]10-17[]09-26[]09-18[]09-10[]12-25[]11-12[]04-29[]04-21[]04-06[]04-06[]04-06
10-2903-1403-1403-1403-1403-1403-1201-2201-22
[]04-15[]04-15[]04-15[]04-15[]04-15[]04-15[]09-17[]09-20[]09-20[]09-20[]09-20
11-03[]04-16[]01-29[]01-29[]01-29[]01-29[]01-29[]01-29[]01-29[]01-29[]01-29
[]01-18[]01-18[]01-18[]01-18[]01-18[]01-18[]01-18[]01-18[]01-18[]01-18
版权归属:乐清市中小学体育教育委员会开展小学传统体育项目的计划怎样写?_百度知道
开展小学传统体育项目的计划怎样写?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参考高景小学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计划纲要
  发展学校传统体育项目是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把繁荣和振兴社会体育项目摆到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是加快建设体育强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在市委、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随着学校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市体育项目扩大了普及面,提高了运动技术水平。但是,学校体育事业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整体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开展项目数量较少、参与活动人数不多等问题比较突出,离建设体育强市、实现“两个率先”的要求还有差距。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和谐社会建设,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体育项目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体育项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