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电视如何的文档如何移至便签??

时间: 13:55 来源: 作者:小徐同学
  好产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价值、可用性、可行性,三者缺一不可。  从一个想法,到设计,到研发,一款互联网产品是如何被打造出来的呢?本文将从产品想法、分析、规划、设计、实现等五个方面来分享互联网产品的实现流程,感谢支点学院刘显铭老师的指导。  1.产品想法  产品想法的来源来自四个方面,突发奇想、用户反馈、老板任务、竞品启示。  原创的产品创意一般来自于突发奇想,而其根本定是来源于生活的思考。但这毕竟是少数,更多时候产品想法是来源于竞品启示,包括竞争对手或市面上具备发展前景的产品。在中国最常见的,一是参照国外先进的模式移植到国内;二是国内互相模仿进行微创新差异化竞争。  在中大型公司,每天都可以收到用户各种各样的反馈,虽然这些反馈并不能成为真正的产品需求,但有些经过产品经理的提炼和筛选后,有时也是可以得到产品的启示。大公司很多产品是来源于老板或投资人的前瞻性判断,满足公司的战略布局,会下达任务进行内部分析研发。  2.产品分析  有了产品想法,那想法是否可行呢?如何验证呢?这就需要通过产品分析验证了。  产品分析分两方面,用户研究和市场研究。用户研究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市场研究分行业分析和竞品分析。  2.1用户研究  用户研究是围绕以用户为中心设计方法论所进行的活动,使用户实际需求成为产品设计的导向,使产品更贴近用户。目的是为了定位产品的目标人群和用户需求。  2.1.1定性研究  定性分析可以大概地了解用户和需求。方法有访谈法、可用性测试、用户群体分析、场景分析、情境实验、眼动测试等。  根据产品的出发点,对用户群体进行地域、身份、行为等标签化分类,来研究用户中存在几种类型群体和其特征。结合现在人们谈最多的就是场景分析,通过如实描述现实场景,建立在用户角度分析出场景中用户群体的目标和场景中真正起作用的驱动因素,来了解其大概需求点。  但这种产品分析是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惯性思维中  史蒂夫?穆德(Steve Mulder)在《赢在用户》一书中提到:  用户的目标和我的目标不一样;  用户的关注点和我的关注点不一样;  用户和用户也不完全一样。  真因为如此,一定要与目标用户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深入了解用户他们的目标和观点,如果能去用户的环境中去,是最好不过了,但成本非常高。  我们知道,腾讯有专门的用户体验中心和场所设备,专门的调研团队,每年投入上亿的成本来做用户研究,这些对创业公司而言是望尘莫及的。  因为样本小,对用户和需求只是了解和而已。所以,通过定性研究获得的产品信息需要通过定量分析来论证。  2.1.2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是通过大量的样本来测试和验证某些事情的做法。与定性研究不同,定量研究注重针对特定问题的深入了解,来明确核心人群和核心需求。常用方法有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极大的降低了问卷调查的成本。虽如此,小公司没有渠道和用户情况下想获得大量的数据样本还是很难,而样本的数量和调研方法往往决定了结论的合理性。  像腾讯一个用户筛选加弹窗,便可以收回与目标用户相对符合的样本大量数据。而常年积累的用户数据,可调用的数据而是轻而易举,就看如何利用数据来分析推理了。  总言之,定性研究是为了了解用户使用的问题,而定量研究则是为了验证猜想和论证问题。两者都是有其弊端,需要研究人员和产品经理设计相对完善的方案,综合考虑得出来相对客观的结论。尽可能让产品能用,后期设计再考虑好用。  在现实情况中,其实创业公司都是忽略定量分析,其分析推理,探索问题的过程只能靠着产品经理的经验来判断后迭代完善了。  2.1.3创建角色模型  收集各种各样的用户数据将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有时候会忽略统计数字背后所代表的真正任务。我们需要清晰了解我们正在为谁设计产品,什么是他们想要的,通过建立角色模型,来让用户更加真实,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角色模型是对目标群体真实特征进行勾勒。通过赋予一张任务的面孔和名字,将得到的分散资料重新关联起来,根据基本属性、使用习惯、目标需求等特征将用户进行归类并形成典型虚拟角色,每个角色代表一群真实的人物,栩栩如生。  更加详细说明可查阅《赢在用户:Web人物角色创建和应用实践指南》:/subject/2157554/  角色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在整个设计过程期间把用户始终放在心里,从不同类型的用户群体来审视产品 。  2.2市场研究  通过市场研究来了解市场情况,比较行业产品,丰富对产品的理解及竞品状况。  2.2.1行业分析  行业分析目的是为了产品面对的市场价值有多大天花板在哪?产品有没有前途?解决值不值得做的问题。  2.2.2竞品分析  竞品分析目的是明确产品的差异化亮点和产品运作策略,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竞品?  直接竞争:市场目标、用户群体、产品功能、用户需求相似度极高的产品,例如没合并前的滴滴和快的、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  间接竞争:在功能需求和用户群体互补的产品,目前不构成直接利益竞争,潜在的竞争关系。例如前期的YY和QQ。  行业领先者:没有直接的用户群重合也不存在利益竞争,但在技术、产品概念、盈利模式上具有行业前瞻性的产品或团队,是某个行业的可能发展方向。  如何做竞品分析?  竞品分析可简单也详细。  简单的话“三看”竞品  一看定位,针对什么类型的用户群体?解决什么需求?  二看亮点,产品如何满足用户需求?有什么亮点?  三看数据,了解产品目前的生存状况,活跃度盈利状况如何等?  详细地话可从产品信息、公司背景、用户定位与需求、产品功能、产品逻辑、产品界面、运营策略、盈利模式、产品数据等方面入手分析。  3.产品规划  当确定产品可做,就可以着手进行产品规划了。  主要分为四步:罗列特性、特性分类、排优先级、版本规划。  3.1罗列特性  基于用户和市场研究得到的需求成为特性,通过头脑风暴或联想法等方式穷举出这些特性。  3.2特性分类  以场景、用途、流程先后次序,将特性分在不同的大类中,可借鉴KANO模型;类与类之间要尽量满足MECE原则,即“相互独立,互相穷尽”是麦肯锡提出的一种整理思路方法,呈现出分类清晰,并且穷尽的结果。  3.3排优先级  明确产品定位后,理出产品的主要干线,确定主次功能模块,根据产品核心功能、商业价值、资源等维度综合考虑,把对应的特性进行优先级排序。  3.4版本规划  把优先级排序好的功能进行版本线规划,准备第一期方案与技术实现的沟通。  4.产品设计  4.1产品架构  绘制出产品功能或信息获取的主次流程,搭建出合适的产品架构。  一个高效结构的优点是具备“容纳成长和适应变动”的能力。而结构质量最重要的标准,不是“整个过程一共需要多少步骤”,而是“每一步是否都是合适”,以及“当前步骤是否自然地延伸上一步骤中的任务”。  微信产品伟大之一,便是其“举重若轻”的产品架构和自然的操作流程。  4.2建立导航  目前常见的模式有主导航、搜索导航、常用链接、面包屑、操作导航。  现在搜索导航一般都是配合主导航,主要是网站为主,例如百度以及各大电商网站。  常用链接用在导航网站比较多以及分类庞大的信息网站,例如58同城网。  面包屑和操作导航目前在移动端应用得最多。  4.3页面布局  把明确划分出界面的主次区域,来获得更好地用户体验以及引导用户操作。  导航和页面布局都要考虑好用户的使用阅读习惯,这是最接近用户的界面,主流用户是不会去考虑我们改版升级的目的和考虑。豆瓣的页面和导航改版就经常遭遇用户的吐槽,当初微信把底部导航改成便签栏,也是遭遇了众多用户的吐槽,最终还是改回底部操作导航。  我们产品在不断调整方向,尽量保持平衡和恰当过度,一端是用户需求,一端是产品方向,每一次改版都是在寻找最佳的中间点,满足主流用户的体验。目前很多会采取灰度发布的方式来进行测试验证。  4.4体验细节  这里主要是视觉层次,交互细节以及文档表述等细节点。  5.产品实现  5.1团队分工  产品实现需要团队的协作配合,产品团队一般包括产品经理、项目经理、技术开发、测试、运维和设计。  但这仅仅是一般情况,在大公司,可能会有更加详细的分工,比如用户研究、产品体验师,数据分析师等,而且不同公司的分工职责也不尽相同,没有标准的分工和组合。  在创业公司就更加模糊了,有可能产品经理就会兼顾项目经理、测试、设计等多方面工作,加之技术研发人员,就已经组成产品团队了。  5.2开发模式  现在主流开发模式有两种,瀑布模型和敏捷开发,互联网企业以敏捷开发模式为主。  瀑布模型是指把软件生存周期的各项活动规定为按固定顺序而连接的若干阶段工作,形如瀑布流水。  瀑布模型主要有以下缺点 :  1)各个阶段的划分完全固定,阶段之间产生大量的文档,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2)由于开发模型是线性的,只有等到整个过程的末期才能见到开发成果,从而增加了开发风险。  3)通过过多的强制完成日期和里程碑来跟踪各个项目阶段。  4)瀑布模型的突出缺点是不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敏捷方法有时候被误认为是无计划性和纪律性的方法,实际上更确切的说法是敏捷方法强调适应性而非预见性。
适应性的方法集中在快速适应现实的变化,当需求起了变化,团队就应该迅速适应。  产品的实现五个方面并非互相独立,也没有明确的时间工作界限,不同公司不同情况流程和处理都有所不同,如同敏捷开发的思想般迭代交叉进行。有经验的产品经理实际上也不需要如此按部就班,每一次思考都会综合考虑,当把想法进行产品分析时,产品规划和设计在心里可能已经有基本模型了。  作者介绍:小徐同学  做自己的产品经理  求知若渴,虚怀若谷  创造自我,追求无我  即将大四,在秋招路上飞奔的产品新手汪。  微博:小徐同学_1993
围观: 9999次 | 责任编辑:坐怀不乱
您可以分享到:
15112 人浏览
8357 人浏览
8850 人浏览
9782 人浏览
8866 人浏览
本站由七牛提供云存储“山寨故宫”内也存放字画和“文物”。
堪称美丽与智慧并重。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距离乐视414超级手机发布会已经过去了四个月的时间,从周二现货日和预售供应开始也过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乐视超级手机也不知不觉卖出了一百万部了,从用户的口碑到产品的销量都可见乐视生态和产品的魅力。确实,就以广州为例,在地铁和公交上都不乏使用乐视手机的人们,更别说我身边的朋友了。优秀的产品,极致的体验,可观的销量……乐视在手机行业的姿态,完全不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反而更像是一个被隐居山林的武功高手从小培养的关门弟子,如今终于出师下山。
  在之前的这几个月里,我分别长文唠叨了乐视超级手机中的两款――乐1和乐max,这两款机器我都是作为主力机深度使用了一个月之后谈的感受,而在八月初再次收到了一台乐1Pro,此次不同的是,机器是量产评测机,机器上面所搭载的系统是EUI5的稳定版本,是从量产零售机中拿出来的机器,比起发布会赠送的乐1工程机,自费提前优惠购买的乐Max工程机,这次的乐1Pro量产机的使用体验最接近消费者们购买到的感受。此次体验与之前相同的是,我依然将1Pro作为了主力机,持续使用了三周多的时间,接近一个月了再来跟大家谈谈这台机器的感受,可以说,1Pro是三款机器中最为神秘的一台吧。(以下简称1Pro)
  1Pro的包装盒与乐Max非常相像,仅仅存在着尺寸上面的区别,打开盒子就可以看到套着官方清水壳的1Pro了
  配件与乐Max一致,除了支持快速充电的标配充电器和Type-C充电器以外,还比起乐1多赠送了一颗转接头,非常实用,日常出门可以放在钱包里面,以备不时之需。
  出厂自带的清水壳的质量有所提升,孔位精确,手感较好,但是装卸比较麻烦,硬壳的耐磨性较弱,用了一周不到就满是划痕了,还是更喜欢硅胶套。
  同为剑所天成&极致未满细节可赞
  三款乐视超级手机同时发布亮相,其中1Pro和乐Max都采用了金属一体化机身,故此吸引了绝大多数的目光。回顾今年各大手机厂商新发布的机型中,塑料材质的机器已经渐渐变少,各家纷纷在机器的后盖材质和手感上面下功夫,金属则成为了最常见的后盖材质,也是最受消费者追捧的材质。
  金属材质更考验厂家的工业设计和产品线的工艺,1Pro与乐Max一样,采用了金属一体化的机身材质,背面经过仔细的打磨后形成了磨砂的手感,相当的细腻,银色的色调上色自然,还原了金属的色泽,但比起金属机身的老前辈M9+来说,1Pro和Max一样,在质感上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但是这样的观感乐视不是第一个使用的,据我所知会有更多的人喜欢它的这种低调奢华的感觉。后盖和中框的边缘过渡采用了CNC切割工艺,还具备一定的弧度,更加贴合手掌,握感自然。为了保证信号的接受能力和稳定性,乐视采用了目前最可靠的纳米注塑成型工艺,采用了这种工艺之后的后盖天线不仅仅更加的窄,而且与金属的衔接非常自然,塑料和金属的差别微乎其微。
  更加窄的天线,衔接更加自然的天线,带来的手感是非常好的,比起iPhone来说,纳米注塑工艺不仅仅保证了天线的强度,而且还从手感和观感上都提升了很多,“黑带”比起“白带”更加低调和谐,也不用再担心染色的烦恼。
  1Pro的机身正面也采用了无边框ID的设计,单单从正面来看的话,1Pro和乐1是很难分清的,但是通过仔细的观察之后我们可以发现1Pro的机身要比乐1的要窄上一点,虽然差距非常微小,但是1Pro却能带来更好的握持手感。
  屏幕采用了夏普定制的一块5.5英寸的2K屏,与乐1一样的屏幕大小却拥有乐Max的分辨率,高达538ppi,而且此次拿到的量产机的做工非常优秀,手上这台量产机屏幕色温正常,而且没有任何漏光现象,没有任何漏光现象,没有任何漏光现象!(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机器底部采用了对称设计,中间是Type-C数据接口,乐视也是成为了首家将Type-C接口放进手机里面的,数据线支持两端正反插,在插拔的时候更加稳固,更加方便,唯一可惜的是还没有将Type-C的U3.1的传输速度也添加进去,目前只有U2.0的传输协议。接口两边是两层的CNC开孔,与乐1和乐Max一样,一边是麦克风,一边是扬声器。外放扬声器采用了更加成熟的SmartPA智能音频解决方案,在外放的响度和保真上做得非常优秀。
  机身顶部具有一个3.5mm的耳机接口,一个红外线模块。机身左侧具有一个静音键,两个音量键。机器后背的纳米注塑天线一直延伸到侧面的金属中框上。
  乐视超级手机侧边都有一颗静音键的设计,印象中最早放置独立静音键的是黑莓和苹果,乐视的也采用了拨动式的静音开关,上下的拨动非常清脆反馈有力,以至于有空没事干会上下不停地拨动来打发时间,经过系统的改进,这颗静音键的功能已经趋于完善,全局静音也终于能够将媒体的音量一并控制,将静音键拨动了之后,甚至想外放音乐都不可能了。(当然耳机是可以的)继乐视采用了静音键的设计之后,一加2等安卓机型也紧跟在后了。
  机身的右侧能看到电源键和卡槽,电源键的位置在机身中部偏上一点点,日常右手握持的时候能够轻松按到。
  很多时候说起乐视手机的话,网上或者身边还没有真正体验过真机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说一声:“大黑边”,于是乐视手机也渐渐有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做“窒息手机”。黑屏状态下的三台乐视手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惊艳美感,正如我之前所说,息屏美学的确有个满分了,但是乐视既不能从屏幕面板上直接取消BM区(我觉得再过几年都难以解决BM区),又没有从视觉上做到视觉无边框,所以“无边框ID”的本质就是将一整块玻璃直接覆盖在机身前面板上,而且不受金属中框的包裹保护。
  左:乐视超级手机Max 右:乐视超级手机1Pro
  左:乐视超级手机1Pro右:乐视超级手机1
  这张图来自乐视商城,也曾在乐Max的体验文当中使用过
  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还是两个:黑边窒息么(黑边会不会影响使用体验)?屏幕易碎么?
  其实最早说到黑边的应该是华为的Mate7,你问那些用户会不会在使用的时候存在影响,他肯定说不会。同理,作为一个不知不觉用了两个月乐Max和三个多月乐1,然后还用了一个月1Pro的我来说,黑边对于我的使用体验没有半点儿影响。因为在使用的时候,黑屏情况下就感受到无边框ID的美感,亮屏之后我关注得更多的是屏幕里头显示的内容,回想一下你是不是也是这样?息屏的时候才会更多地关注机器的外观,亮屏的时候还会看外观?当然是看机器里头的内容啦。再说数据,BM区的宽度都有明确的数据显示,乐1侧边是2.6mm;乐1Pro侧边是2.4mm;乐Max是最窄的,侧边是1.6mm。比起很多的手机来说,这些数据都能够完胜很多旗舰机器了。
  碎屏。这是很多用户烦恼的问题,自从手机发展到触控时代,屏幕的尺寸一直在增加,最初的直边屏幕也会碎,更别说现在的2.5d弧边屏幕了,还有某友商的视觉无边框的屏幕就更加弧边了。那问题出在哪?其实还是得引用索尼教徒们传颂的一句话:“防水溅不防手贱。”嗯,问题就在于手贱。为什么会碎屏?是因为手机摔了啊。那为什么会手机摔?是因为手贱了啊(人为问题不给予保修这不是很理所应当么)。那你摔了手机了,不碎屏是运气,碎屏了也只能怪你自己咯。而且别吐槽保修贵了,吐槽这个的肯定是水军无疑了,跳跳虎的乐Max手贱摔地上了,保修了多少钱你可以去微博问问他,那价格比我索还便宜也是厉害,毕竟6.33英寸2K屏。
  1Pro与另外两台乐视超级手机的设计元素都同出一门,金属一体化机身无疑是其最加分的地方,中框和背后的弧度打磨都考虑到了手感,上手体验过之后身边的朋友都会赞赏一下它的手感非常细腻舒服,比起乐Max和乐1来说,1Pro的尺寸大小是三者中最适当的一台,不会太大,机身的宽度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单手握持的时候不会觉得吃力。单看颜值的话,正面大白(●―●)的样子就能俘虏一大片妹纸了。而背后的设计虽然没有太多属于自己的独特元素,仅有天线纳米注塑上面的改善,细腻的手感和优秀的做工会是你选择它的理由,但是不喜相对较厚重的话,它可能就不是你的菜了。
  顶配旗舰,高效稳定,续航优秀
  乐1和乐1Pro在发布时就被称之为双平台旗舰,所谓的双平台就是指联发科和高通这两大主流的CPU平台,乐1采用的是联发科目前高端的产品线HeiloX10的MT6795,而乐1Pro则选择了高通骁龙平台的8系旗舰产品,高通骁龙810。从性能来说,骁龙的基带和GPU都更为优秀,早已作为国内外手机厂家的旗舰产品的首选。
  众所周知,高通骁龙810存在着发热和功耗控制上面的毛病,不少采用了这颗SOC的手机产品都”玩出火“来了,要么是说它热,要么是说它续航糟糕,甚至有些厂家想出来的办法就是一味地降频降性能,然后妥妥地号称是”最冷静的810“云云,换来虽不发热但卡顿非常的体验。之前曾经在乐Max的文章中我也提到过,得益于乐Max硕大的机身和优秀的优化,乐Max的发热和续航表现都是非常优秀的,与Xperia Z4 Tablet类似,达到了温热的发热程度,中等偏上的续航,极致的流畅体验。那机身大小大大缩减,电池减去了400mAh,屏幕尺寸减少但依旧为2K屏幕的1Pro的确让我有点担心。
  但,这样的顾虑用了之后就消失了
  在性能上面,高通骁龙810的性能强大是毋庸置疑的了,按照惯例先看看跑分娱乐娱乐?
  安兔兔跑分:55982 ()
  跑分成绩给我的感觉就是娱乐娱乐嘛,不过也是惊讶一下下很少见810跑分这么高的,此跑分基于EYU5.0.004S(稳定版)。
  在跑分结束之后已经可以感受到机身后背比较烫了,拿起测温枪对于摄像头附近最热的地方进行测温,温度仅为42.7。随后过了没多久,大概一分钟不到后温度自然下降到37摄氏度。
  如今正值夏季,在平时使用机器的时候都会觉得有些温热的感觉,正如我之前所说的,不管是x……很少会有机器在使用的时候完全不产生热量的,尤其是采用了高通骁龙810这些高性能的CPU,但是很多时候发热都是处于温热的状态,不会说烫,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处于户外环境,机身也随着环境的升温而升温,通过测温枪的测试可见很少会超过44摄氏度的情况。如果超过了,那些机器就真的是发烫了。而乐1Pro还没存在过这种情况,日常使用温度可以保持在33摄氏度左右,户外为38摄氏度,这样的数据表现在一众的旗舰机器里面是非常优秀的,比起某些宣传“冷静的810”的厂商更加踏实。
  乐1Pro搭载了3000mAh的电池,这种通过大容量电池来暴力解决续航问题的做法一直都很得我欢心,3000mAh是完全足够的了,但是骁龙810和小尺寸的2K屏依然让我有点担心。没有专门地进行续航的测试,仅仅作为主力机保持高强度的使用频率来使用,保持双卡使用,4G网络不接入WiFi的情况下,电池的持续续航时间可达8小时左右,亮屏使用时间为4个多小时完成一次电池循环。按照正常使用的习惯来说,晚上回家的时候还会剩余30%的电量,一天一充,普通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可达两天一充。得益于恰当的性能协调和系统内置的“对齐唤醒”的优化,这样的续航成绩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和满意,心中曾有的顾虑也一扫而光。
  不凸起的摄像头,为随手拍而生
  后置摄像头元件与乐1相似,为1300万像素F2.0大光圈加上OIS光学防抖,乐1Pro在此基础上将最外层的玻璃改成了蓝宝石的保护镜片,如果说要区分其成像画质来进行一个比较的话,乐1和乐1Pro除了在镜头保护上面更加奢华和可靠一点以外,他们的区别就在于所搭载的SOC的不同,以致于ISP存在不同。在经过简单的对比之后可以看到在细节和噪点控制上,使用了骁龙810的1Pro会有着更加出众的表现。
  EUI5的相机界面
  其实对于手机来说,拍照的标杆一直都是向iPhone看齐的,当我们第一次看到乐视的相机界面的时候也可以Feel到iOS的元素,界面简单易用,取景器也做到了可拍即可得的体验,取景界面不会存在卡帧的情况,连拍的过渡也相当自然,随手拍的体验非常优秀。
  设置中有很多特色功能,例如图中的人脸识别和测光分离的功能都非常地实用。
  ――样张――
  由乐视超级手机1Pro拍摄,仅做分辨率的调整以方便上传
  在光线良好的室内外的表现都非常不错,白平衡准确,色彩还原逼真,无论是拍风景还是人像的感觉都很不错。
  对于静物的静距离拍摄也游刃有余,对于手机来说,日常拍摄静物和食物是最常见的拍摄场景,1Pro解析力和细节表现都相当优秀,对于背景的虚化也很到位。
  自动模式
  夜景模式
  自动模式
  夜景模式
  由于1Pro上面此次搭载的是稳定版,而且是较新的固件,比起早期体验乐1的夜景模式,乐1Pro在算法上有了不少的进步,亮度提高的同时也能保持较好的细节表现,但画面依然存在比较多的噪点,存在着较多的涂抹情况,还需要多加优化。但在一般手机都拍不出什么东西的时候,打开夜景模式之后的1Pro也是起码可以拍个亮~
  单车车速16KM/H
  OIS也是渐渐成为了旗舰手机最基本的配置了,当然光学防抖恰恰比起像素和对焦技术的提升更具有直接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对于普通用户,光学防抖使得他们的出片率大大提高,提升了用户随手拍时的体验,所以没有防抖优化的旗舰手机还能叫旗舰手机么?嗯…表示怀疑。
  手机的拍照功能一般的衡量标准都不会是直接与微单或者单反来比较,具备了1300万像素的乐1Pro在外观上没有将镜头突出,除了减少了镜头的磨损,还能提升观感和手感。拍摄的体验如同iPhone一样,在随手拍的体验上可以说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可拍即可得,色彩和白平衡的调校都相当成熟出色,对焦的速度和成像的速度都让人非常满意,再加上光学防抖的加持,使得1Pro成为了出门随手拍的一个利器。
  前置摄像头的硬件素质也相当的高,400万像素,蓝玻璃红外滤光片,F2.0光圈,5P镜片,81度大广角。
  ――前置样张展示――
  EUI5生态系统&重新定义互联网生态入口
  乐视超级手机三款都搭载了乐视自家的EUI5定制系统,均基于Android5.0深度定制,大量地采用了扁平化的设计。手上这台1Pro搭载的是稳定版的固件,使用起来更加稳定。
  EUI5&不一样的UI――乐视超级手机1系统深度体验@13丨Jason
  (出处: 乐迷社区)
  之前在乐视超级手机1体验文当中就已经对EUI5进行了一番详细的介绍,1Pro的使用感受也非常相似,再次就不再赘述了。使用了三个多月的EUI,确实是被乐视想要打造的这种“生态”的体验给带进“沟”里了,它走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但是基础的功能也做得非常到位,在这之后,再加强特色的内容,这是我最欣赏这个系统的地方,没有过于注重特色的功能然后将基础的功能放下,系统在运行过程当中没有一丝的卡顿,如同黄油般流畅。
  最具特色的“控制中心”
  “玄学曲线”
  基础的功能上面我就不多说了,翻看上面的链接看以前写的EUI5就可知了,为什么会说被带沟里了呢?因为通过LeCloud,每一次更换乐视手机的时候都能够同步通信录和便签等数据,尤其是日历我不止一次提到它非常的好用,通过同步功能,不管我出门带哪台乐视手机都能无缝同步便签的数据和日历的行程。
  乐视手机最大的特色还是在于它所承载的“乐视生态圈”,打开生态圈的钥匙就是一个乐视账号和全屏影视会员了。乐视具有国内最大的网络视频资源库,还有非常多的网络独播内容,以及乐视自制的内容和节目……乐视体育也是国内最好的网络体育直播平台,优秀的解说和视频质量都是难以找到替代品。
  其实常常会有人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要买一个乐视手机?我用iPhone或者其他手机安装一个乐视视频客户端不就好了?
  好吧,这个问题以前我也思考过。其实我一直都觉得乐视视频的APP客户端的体验都比较一般,尤其是安卓版的,但是在乐视手机上面的客户端是完全经过重新设计的,以黑色为主题,完全的扁平化设计,而且只要是使用乐视手机里面自带的乐视视频客户端,播放是完全没有广告的,不管是不是购买了全屏影视会员。除此之外,乐视手机上面不管是直播还是播放片源都能够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在普通客户端只有超清的情况下,同一个视频在乐视手机上播放就有1080P甚至4K的分辨率,当然了,1080P以上的画质是需要会员的。
  直播方面,乐视的体育内容一直都做得相当不错,备受体育迷热捧,除了体育直播意外,Live还可以观看电视的直播,还有乐视自制内容的直播,涵盖乐视音乐,乐视体育,乐视发布会……直播视频源的清晰度和流畅度都有非常好的保障。
  路上怎可无音乐&LeHiFi定制调音
  手机HiFi已经渐渐成为了国产旗舰手机的标准配置,乐视三款超级手机中,1Pro和乐Max都搭载了乐视定制的LeHiFi芯片,提供更加动听的听觉体验。
  乐视与ESS定制的这颗DAC芯片组到现在我都还未了解其具体的型号,经过试听,发现乐1Pro在音质调校上面是与乐Max如出一辙的。简单同步了一下歌单,歌曲资源主要是320K的MP3,主要调校的部分应该是集中在中频和低频,搭配飞朵A65和vivoXe800i,可以感受到人声非常优秀,乐器的位置和人声的距离感有了,层次比较分明,低频下潜还是比价深,回弹非常有力,一首booty music下来非常震撼。在高频部分感觉较弱,声音上去了之后会有点溃散,总体来说表现还是相当优秀的,推力也不错,不怎么挑耳机,比较容易出好声音,已经是国产旗舰中数一数二的好声音,要找个对手的话,我想也就只有X5max了。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媒体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 Zaeke|知客、让数码更懂你 ;...
1287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乐视手机 便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