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图所示的墙体工程量能用的

【答案】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读取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数值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如果物体最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只要读出右侧所对刻度即可;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先数出每只鞋印所占的小格数,乘以每个小格的面积,从而求出每只脚印的面积.解答:解:(1)图中的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此物体的长度为3.20cm-1.00cm=2.20cm=22.0mm.(2)先数出脚印所占的总格数,共53小格;其中未满一格的有24格(按12格计算),因此每只脚印在方格纸上所占的格数是:53格-12格=41格;每个小格的面积S1=1cm&1cm=1cm2;每只脚的面积S=1cm2&41=41cm2;故答案为:369.故答案为:1mm;22.0;41.点评:第一问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在对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垂直,刻度尺最小分度为1mm,读数准确到mm,在mm以下应估读一位.第二问是估测题,让学生学会用方格纸估算脚底面积,其中,数脚印所占小格时,有多种方法,可哪种简便用哪种.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物理
流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流体的体积,用字母Q表示.流量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每到汛期,监测湘江的流量是抗洪防汛的重要工作.(1)如图所示,水流在粗细均匀的水平管道内向右匀速流动,设水流速度为v,管内通道的横截面积为S.取一段管道AB,水从B端流到A端所用时间为t,则AB间水柱的长度l=,体积V=(要求用S、v、t表示).根据流量的定义Q=V/t可得Q=vS,它表示流量等于流速与横截面积的乘积.(2)打开水龙头,自来水通过导管流过如图所示的玻璃管.待水流稳定后,比较图中1、2两处的流速,处的流速较大;比较C、D玻璃管中的水面高度,管中的水面较高.(3)打开水龙头后,只要水流不散开,就可以观察到水柱越来越细,如图所示.请你指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提示:流量不变)(4)利用流量Q=v&S,请你设计一个测量水龙头出水速度的实验方案.要求:①列出主要的操作步骤;②说明需要测量的物理量;③写出出水速度的表达式.
科目:初中物理
(2011?河东区一模)流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流体的体积,用字母Q表示.流量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每到汛期,监测长江的流量是抗洪防汛的重要工作.(1)如图甲所示,水流在粗细均匀的水平管道内向右匀速流动,设水流速度为v,管内通道的横截面积为S.取一段管道AB,水从B端流到A端所用时间为t,则AB间水柱的长度l=vt,体积V=svt(要求用S、v、t表示).根据流量的定义&Q=V/t&可得&Q=v&S,它表示流量等于流速与横截面积的乘积.(2)打开水龙头,自来水通过导管流过如图乙所示的玻璃管.待水流稳定后,比较图中1、2两处的流速,2处的流速较大;比较C、D玻璃管中的水面高度,C管中的水面较高.(3)利用流量&Q=vS,请你设计一个测量水龙头出水速度的实验方案.要求:①列出主要的操作步骤,并在步骤中说明需要测量的物理量;②写出出水速度的表达式.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如图1所示:下面是他所设计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步骤:①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②把钩码挂在杠杆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③记下两边钩码受到的重力,并用尺量出它们的力臂,分别填入实验数据的表格内;④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做三次实验;⑤求出各次实验的动力乘以动力臂和阻力乘以阻力臂的数值.(1)该同学在第①步漏掉了一个重要的步骤.这一步写完整应为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2)下表是小强的实验记录,在这两组数据中,他发现实验有一组数据是错误的.经检查,结果是测量阻力臂时读错了,阻力臂的实际值应为0.6m.
动力臂L1/m
阻力臂L2/m
0.2(3)另一个同学小红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为了说明这一结论并不正确,请你在图2所示的杠杠B点上画出需要对杠杠施加的力的示意图和这个力的力臂.(4)如图3所示,绳子OO′悬吊着质量忽略不计的杠杆,在杆的a点挂上重物G,在O右侧某点b处挂上钩码.重&物G的质量及a到O的距离不变,要使杆保持水平,b点挂的钩码个数(各个钩码质量相同)和b到O的距离的关系是图4中哪一幅图.
科目:初中物理
流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流体的体积,用字母Q表示.流量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每到汛期,监测长江的流量是抗洪防汛的重要工作.(1)如图甲所示,水流在粗细均匀的水平管道内向右匀速流动,设水流速度为v,管内通道的横截面积为S.取一段管道AB,水从B端流到A端所用时间为t,则AB间水柱的长度l=vt,体积V=Svt&&(要求用S、v、t表示).根据流量的定义&Q=V/t&可得&Q=v&S,它表示流量等于流速与横截面积的乘积.(2)打开水龙头,自来水通过导管流过如图乙所示的玻璃管.待水流稳定后,比较图中1、2两处的流速,画出C、D玻璃管中的水面大致高度,两液面的作图依据是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3)利用流量&Q=v&S,请你设计一个测量水龙头出水速度的实验方案.①实验步骤与所测物理量:测出水龙头出水口的内径d;打开水龙头,用容器接水并同时开始计时,测出经过一段时间t后容器内水的质量m.②出水速度的表达式2.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湖南省中考真题
题型:问答题
流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流体的体积。用字母Q表示.流量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每到汛期,监测湘江的流量是抗洪防汛的重要工作 (1)如图l所示,水流在粗细均匀的水平管道内向右匀速流动,设水流速度为v,管内通道的横截面积为S.取一段管道AB,水从B端流到A端所用时间为t,则AB间水柱的长度l=_______,体积V= _______(要求用 S、v、t表示).根据流量的定义Q= Vh可得Q =vS,它表示流量等于流速与横截面积的乘积. (2)打开水龙头,自来水通过导管流过如图2所示的玻璃管,待水流稳定后,比较图中1.2两处的流速,____处的流速较大;比较C.D玻璃管中的水面高度,_______管中的水面较高 (3)打开水龙头后,只要水流不散开,就可以观察到水柱越来越细,如图3所示请你指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提示:流量不变) (4)利用流量Q=vS,请你设计一个测量水龙头出水速度的实验方案。要求:①列出主要的操作步骤②说明需要测量的物理量③写出出水速度的表达式.
&&&&&&&&&&&&&&&&&&&&&&&&&&&&&&&&&&&图1&&&&&&&&&&&&&&&&&&&&&&&&&&&&&&&&&&&&&&&&&& 图2&&&&&&&&&&&&&&&&&&&&&&&&&&&&&&&&&&& 图3提问回答都赚钱
> 问题详情
求参数a,使图18所示的信号流图能用一个二阶直接型信号流图所代替,并求系统函数H(z)。
悬赏:0&&答案豆&&&&提问人:匿名网友&&&&提问收益:0.00答案豆&&&&&&
求参数a,使图1-8所示的信号流图能用一个二阶直接型信号流图所代替,并求系统函数H(z)。 & &
发布时间:&&截止时间:
网友回答&(共0条)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2.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8.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8.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你可能喜欢的
[] [] [] [] [] [] [] [] [] [] [] []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在数学活动中,小明为了求
的值(结果用n表示),设计如图1所示的几何图形.小题1:请你利用这个几何图形求
的值为     ;小题2:请你利用图2,再设计一个能求
的值的几何图形_百度作业帮
在数学活动中,小明为了求
的值(结果用n表示),设计如图1所示的几何图形.小题1:请你利用这个几何图形求
的值为     ;小题2:请你利用图2,再设计一个能求
的值的几何图形
在数学活动中,小明为了求
的值(结果用n表示),设计如图1所示的几何图形.小题1:请你利用这个几何图形求
的值为     ;小题2:请你利用图2,再设计一个能求
的值的几何图形.
此题要结合图形分析计算其面积和的方法是总面积减去剩下的面积.(1)设总面积为:1,最后余下的面积为:
,故几何图形
的值为:1-
.故答案为:1-
.(2)如图(2013o潍坊)在新农村建设中很多楼房顶部装有如图所示的太阳能、电能两用热水器,该热水器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加热时,能把太阳辐射能的70%转化为水的内能;用电热丝加热时,能把电能的90%转化为水的内能,该热水器也可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和电热丝同时加热.它的铭牌如表格所示.小明家热水器的支架与楼顶水平台面总接触面积为0.1m2.他家所在的地区(晴天)每天接受太阳辐射的时间为8h,太阳光照射地面时的辐射功率为900J/(s.m2),即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每秒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平均为900J.已知g=10N/kg,C水=4.2×103J、(kg.℃).ρ水=1.0×103kg/m3.当热水器内蓄满水时,求:
(1)热水器对水平台面的压力和压强;
(2)热水器每天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使水升高的温度;
(3)热水器将水从20℃加热到52.4℃所需的最短时间 .
(1)根据ρ=$\frac{π}{v}$ 求出水的质量,根据G=mg求出热水器和水的总重力,它对平台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根据p= $\frac{F}{S}$求出压强;
(2)根据太阳光照射地面时的辐射功率求出热水器每天接受的太阳辐射能,再根据Q=cm△t求出水升高的温度;
(3)根据Q=cm(t﹣t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根据W=Pt求出加热时间.
解答: 解:(1)水的质量m水=ρV=1.0×103kg/m3×0.15m3=150kg,
热水器对水平台的压力:
F=G=(m器+m水)g=(50kg+150kg)×10N/kg=2000N,
热水器对水平台的压强:
p=$\frac{F}{S}$&=20000Pa;
(2)热水器每天接受的太阳辐射能:W=900J/(s.m2)×8×3600s×2.0m2=5.184×107J,
水吸收的热量:Q吸=70%W=70%×5.184×107J=3.6288×107J,
水的体积V=150L=0.15m3,
水的质量:m水=ρV=1.0×103kg/m3×0.15m3=150kg,
∵Q=cm△t,
∴水升高的温度:
△t= $\frac{Q_{吸}}{cm_{水}}$= &$\frac{3.}J}{4.2×10^{3}J/(kgo℃)×150kg}$=57.6℃;(3)热水器将水从20℃加热到52.4℃所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2×103J/(kg.℃)×150kg×(52.4℃﹣20℃)=2.0412×107J,
热水器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和电热丝同时加热,时间最短,假设此时的时间为t,
则Q吸′=90%×Pt+70%×900J/(s.m2)×t×2.0m2=4860W×t
∴需要加热的时间:
t=$\frac{Q′_{吸}}{4860W}$ =&$\frac{2.}J}{4860W}$ =4200s.答:(1)热水器对水平台面的压力为2000N;压强为20000Pa;
(2)热水器每天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使水升高的温度为57.6℃;
(3)热水器将水从20℃加热到52.4℃所需的最短时间为4200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图所示 求证角bdc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