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娘潜水艇有什么用嘴上的两个触须有什么用?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动物趣闻
&&&&&&&&&&&&&&&&
/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动物趣闻 
动物趣闻“缘木可求”的鱼  我们都知道“缘木求鱼”这句成语,它的意思是说,人爬到树上去抓鱼, 结果是白费力气,用以嘲笑那些做事不得要领的人。可是,在我国南部海岸, 的确有一种“缘木可求”的鱼,它就是水陆两栖的会爬树的弹涂(tán tú) 鱼,又称“跳跳鱼”或“泥猴”。除了我国的南部海岸,在西非和太平洋的热 带海岸,都生活着这种鱼。它们经常会从海水中跳到平坦的沙滩或潮湿的低 洼地上。  为什么弹涂鱼有这种本领呢?因为弹涂鱼的胸鳍基部长得长而且粗壮, 有点像陆地动物的前肢。它的胸鳍已不仅仅是游泳器,而且能够起到支撑器 的作用。它依靠臂状胸鳍的支持、身体的弹跳力和尾部的推动,才得以在沙 滩上跳动和匍匐爬行,有时还能爬到海边的树枝上。  更特别的是,这种鱼虽然不能长期离开水生活,但是也已习惯于陆地生 活,它必须不时爬到陆地上来。除此之外,它们还具有猎取陆生昆虫和甲壳 类动物的本领呢。  弹涂鱼既然是鱼类,它离开水后,靠什么进行呼吸呢?我们知道,一般 鱼是依靠鳃在水中呼吸空气的,而弹涂鱼除了鳃以外,主要还依靠皮肤来帮 助呼吸,因此它能离开水生活。从这种鱼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生命进化的过程,的确是从水生渐渐进化到陆生的。它为生命进化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能发电的鱼  到达美洲的第一批西班牙人,虚构了一个故事:说在南美大陆的丛林中, 有一片极为富饶的地区,那里的树木上都挂满了纯金。为了寻找这个天然宝 库,由西班牙人迪希卡率领的一支探险队,沿亚马逊河逆流而上,来到了一 大片沼泽地的边缘。时值旱季,沼泽几乎干涸了,只有远处的几个小水塘在 中午的阳光下闪烁着。  探险队来到了小水塘边。这时,探险队雇佣的印第安人大惊失色,眼中 充满恐惧的神情,拒绝从很浅的池水里走过去。迪希卡命令一位西班牙士兵, 做个样子给印第安人看看。于是,这位士兵满不在乎地向水中走去。可是, 才走了几步远,他就像被谁重重地打了一下似的,大叫一声倒在地上。他的 两个伙伴冲上前去救他,也同样被看不见的敌人打倒在地,躺在泥水之中。 几个小时以后,见水中毫无动静,士兵们才小心翼翼地走到水里,把 3 个伤 兵救了出来,可是,这时他们 3 人的脚都已麻痹了。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不明真相的怪物就是淡水电鳗。 南美的电鳗是一种大型的鱼,它的模样像蛇,体长 2 米多,重达 20 多千克。平时,电鳗一动不动地躺在水底,有时也会浮出水面。电鳗会发电,能 使小虾、鱼儿和蛙等触电而死,然后饱餐一顿。当它遭到袭击的时候,也会 立即放出电来,一举击退敌害的进攻。电鳗不仅利用放电来寻找食物和对付 敌害,还将它用于水中通信导航。有人发现,当雄电鳗接近雌电鳗时,电流 的强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它们在打招呼呢!其实,放电的本领并不是只有电鳗才有。如今人们已发现,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和淡水中,能放电的鱼有 500 多种,像电鲟、电鲠、电鳐、电鲶等。 人们将这些鱼统称为“电鱼”。有一种非洲电鲶,能产生 350 伏的电压,可 以击死小鱼,将人畜击昏;南美洲电鳗可称得上“电击冠军”了,它能产生 高达 880 伏的电压;北大西洋巨鳐一次放电,竟然能把 30 个 100 瓦的灯泡点 亮。为什么电鱼能放出这么大的电流呢?科学家经过一番仔细的解剖研究和实验,终于发现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电器官。各种电鱼电器官的位置和 形状都不一样。电鳗的电器官分布在尾部脊椎两侧的肌肉中,呈长棱形;电 鳐的电器官像两个扁平的肾脏,排列在身体两侧,里面是由六角柱体细胞组 成的蜂窝状结构,这六角柱体就叫电板。电鳐的两个电器官中,共有 200 万 块电板。电鲶电器官中的电板就更多了,约有 500 万块。在神经系统的控制 下,电器官便放出电来。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但由于电板很多,所 以产生的电压就很可观了。  有趣的是,世界上最早、最简单的电池——伏打电池,就是 19 世纪初意 大利物理学家伙打,根据电鳐和电鳗的电器官设计出来的。最初,伏打把一 个铜片和一个锌片插在盐水中,制成了直流电池,但是这种电池产生的电流 非常微弱。后来,他模仿电鱼的电器官,把许多铜片、盐水浸泡过的纸片和 锌片交替叠在一起,这才得到了功率比较大的直流电池。  研究电鱼,还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好处。例如,一旦我们能成功地模仿 电鱼的电器官在海水中发出电来,那么船舶和潜水艇的动力问题便能得到很 好的解决。一些科学家打算模仿电鱼的发电机理,创造新的通信仪器。在这方面,电鳗和象鼻鱼可以提供宝贵的启示。象鼻鱼是生活在非洲中部河湖中的一种 电鱼。它的鼻子特别长,有点像大象鼻子,所以人们就叫它象鼻鱼,这种鱼 的电器官在尾部,它的背上有一个能接收电波的东西,好像雷达的天线一样。 当敌害迫近到一定距离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被背部的电波接收器收到后, 就会发现敌敌情警报。这时,象鼻鱼便急忙溜走。会“钓鱼”的鱼  人类会钓鱼,大家都知道,如果说鱼也会“钓”鱼,你一定感到惊奇吧? 这种会钓鱼的古怪鱼,就生活在深海中,名字叫“角鱼”。
它是怎么钓到鱼的呢?原来,这种鱼的头上长着引诱须,就像我们人类 手中的钓鱼杆,而须的顶端有一种最讨其他鱼喜欢的诱饵,这种诱饵是发光 的。发光诱饵实际上是一种发光的腺体,它能分泌出颗粒状的东西,里面有 许多发光的细菌。它分泌出一种液体,养活了这种细菌,而细菌发光又能使 它捕到小鱼。角鱼和发光细菌过着共栖的生活,但是,这种发光腺只有 雌性的角 鱼才有,雄鱼引诱须的顶端是没有发光腺的。  有些角 鱼的引诱须短而粗,有的则细而长。不同的角鱼发光 的颜色也不同,有紫橙色、黄色、蓝绿色等等。由于深海暗淡无光,当它们 连续地发出闪烁的光芒时,就引起周围鱼、甲壳动物的注意和兴趣,并冲向 闪光,“自愿”上钓,落入鱼腹之中了。  角鱼的外表形象,也为它的“垂钓”提供了方便。它身体的背面是 褐色,并有许多突起的小东西,显得与周围环境很相似,所以别的动物很难 发现。它长有一个很宽大的嘴巴。嘴巴的宽度有它身体的 1/4 长,里面长着 锐利的牙齿。这种鱼游泳的本领不很好,在深暗的海洋里总是慢慢地滑行着,一路上,它不时把引诱须向前伸出,闪烁的诱饵受肌肉的牵引,不时地抖动着。用它 的测线器官探测周围捕获物的动静。由于角鱼的这种动作,往往使一条 迎光扑来的鱼以为找到了自己心爱的饵料,就用嘴巴去试探这种发光的诱 饵。这一接触,就惊动了角鱼,它就马上发出一连串的捕食动作。它突 然把引诱须抬向后,张开血盆大口,形成一股向嘴巴流动的水流,把猎物轻 而易举地吞入宽敞的口腔之中。角鱼就是这样“不劳而获”,它自己不需要怎么动,小鱼就会自动地送到它的嘴巴里,成为它充饥的食物,比我们人类钓鱼可高明多了。在热水中生活的鱼  照一般的常识,鱼只有在凉水中才能生存,如果将一条鱼放到 50℃以上 的水中,它仍能自由自在地游水,你一定觉得奇怪。然而,自然界常常会给 我们一些意外。  1936 年夏天,法国有位叫雷普的旅行家,不幸在海上触礁,被海浪卷到 千岛群岛的一个多山的火山岛。当时,他饥饿难当,正想找寻些食物时,忽 然发现小河里躺着几条腹部朝天的死鱼,于是他把鱼捞了上来,拿出身边仅 存的炊具来煮鱼汤。烧了一会儿,雷普就迫不及待地揭开锅盖来看,岂料这 一看吓了他一跳,原来的死鱼都变成了活鱼,正在悠然地游着。这是怎么回 事呢?这位旅行家简直大惑不解了!  后来,经过人们调查研究,才知道,这岛原是一个巨大的古火山口。这 些怪鱼是被火山岩烫热的一个小湖沼里的“居民”。当年,它们的祖先就是 这次火山爆发的幸存者。据测定,这湖里的水温高达 63℃,一般的鱼是无法 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的。这种热水鱼却能很好地生活。更让人惊奇的是:由 于它们已经适应了热水,一旦落到凉水里,就会立即被冻死。  在自然环境里,热水鱼是非常罕见的,除了上面说到的地方,在贝加尔 湖附近的温泉、加利福尼亚的某条河里,也偶尔可以见到,那里的水温一般在 45℃~55℃。看来,生物所能适应的温度范围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大得多。  普通生物也能够接受锻炼,来扩大它们能适应的生存范围。一个环境的 改变,是对一种生物韧性的考验,物种的延续,总要经过几代的适应演变。 不过,关于生物提高对高温的耐受力的机制,科学家还研究得很少。如果哪 位同学感兴趣,你可以从现在起,多学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将来或许会填补 一项空白呢。  用嘴孵育后代的越南鱼  传种接代是自然界中生物的本领,是延续生命的重要保证。像狮子、老 虎那样凶猛的食肉动物,却对自己生下的小狮子、小老虎很“慈爱”,给它 们哺乳、喂食,还教它们捕食方法。再如天上的飞鸟、猛禽,对自己生下的 蛋,也是精心养护,保证幼雏安全出壳、长大。虽然动物们繁殖后代的方式 不同,但它们对后代的爱心是一样的。越南鱼的繁殖习性,在鱼类中是比较奇特的。 越南鱼在繁殖期问,会将身于贴近池底,然后侧身用劲翻,逐渐挖成一个锅形的窝。雌鱼在窝里产卵,雄的射精在卵上。卵受精后,雌鱼将卵含在 口中孵化,在水温 25℃~27℃ 时,约 4~5 天,小鱼可孵出。小鱼孵出后, 还在雌鱼口中生活大约一星期。在这段时间里,小鱼遇到什么危险,会跑到 雌鱼口中躲避,而不会被雌鱼吃掉;但过了这段时间,雌鱼保护的责任就完 毕了,将小鱼放出口外,从此一反以前“慈爱”的母性,如果遇到小鱼,包 括它自己生的小鱼在内,统统都会被吞食下肚。  在口中含卵孵化和保护刚孵出的幼鱼,是越南鱼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 使得每次产卵仅几十粒到几百粒的越南鱼,得以很好地生存。  会发射水枪的鱼  在印度和东南亚一带生长着一种号称“活水枪”和“神枪手”的射水鱼, 也叫水弹鱼。身长十五六厘米,银白色,扁扁的身体,外表并不奇特,它的 特异功能是射水捕食。当它游动时,两眼始终警惕地注视水面上空,有没有 好吃的。当它发现苍蝇、蚊子、蜻蜒等昆虫在水面飞掠过,或停在水边草叶、 石块上时,便会轻轻地游到离昆虫 1 米左右的地方,摆开架子,把头伸出水 面,撮尖嘴,坚直身体,把事先准备好的满嘴巴水,对准目标,以极大力气 像射箭一样喷射出一股“水弹”,将猎物击中跌落水中,它便游来吞下。澳 大利亚等地的人们很喜欢喂养这种有趣的鱼,当你观赏它时可得小心点,它 会不分青红皂白地乱射一通。如果你去喂食料时,它也会把你的手当做目标, 喷水射击;你如果俯视鱼缸,那更有危险性了,因为你的眼睛只要眨一下, 也会引起它的重视,乘你不备毫不客气地向你“开枪”射击,把“水弹”击 中你的眼睛;客人来访,千万不要在鱼缸边抽烟,那一闪一闪的火光,更会 吸引它游过来向香烟射击,真像导弹一样可以百发百中把烟头击灭了。  射水鱼为什么能喷发“水弹”,而且命中率又是这么高呢?这除了与它 口腔的构造特殊,能把大量储存的水迅速形成一串水珠喷出外,还和它的眼 睛视力特殊有关。射水鱼的眼睛大而突出,可以灵活转动,视网膜又特别发 达,一般鱼在空气中看东西是模糊不清的,因为没有水作眼球的润滑剂。而 射水鱼既能在水中看又能露出水面看。科学家用高速摄影机拍下了射水鱼发 射“水弹”动作的照片,发现太阳光进入水中经折射后,射水鱼在瞄准目标 时,能对光线折射造成的位置变化,进行复杂的校正;而且使身体变成垂直 姿势,使发射的“水弹”直线抛出,这就可以克服光线折射时的偏差,确保 射击百发百中,真是个优秀射手哩!  能跳高的鱼和飞翔的鱼  一般的鱼类都能跳跃出水面,如我国民间常说的“鲤鱼跳龙门”就是一 例。但它们跳离水面都不太高,而且都是借助鱼体肌肉的力量,主要是尾部 肌肉的强有力的扭跳运动才跃出水面的,都不是靠鳍的作用。真正称得上“跳 高”冠军的要算是鳅鱼了,它最高能跳离水面 6 米,比人们撑竿跳的一般 记录还高哩!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鳅属鱼类仅两种,按其体型分为大小两种,分布较 广,我国南海常有它的踪迹。它们常在上层海面活动,便于随时跃出水面捕 食。这种鱼的跳高动作是依靠巨大而强有力的鳍,拍打水面后一跃而起。它 们跳高的本领是长期在捕食飞鱼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因为它最爱吃飞鱼。 讲到飞鱼,本领也不小,它胸前有两个能展开的鳍,好 像鸟的两个翅膀。 当它遇到鳅鱼追赶时,便以极快速度冲出水面,长而有力的尾柄和尾鳍下 叶猛击水面,使鱼身腾空而起,并立即展开宽大的“双翅”——胸鳍,在海 面滑翔,一般每秒能滑翔 18 米远,高度可达 8~10 米,最远距离可滑翔到300 米或更远一些。所以鳅鱼要捕捉飞鱼也不易,于是在生存竞争中发展 了跳高的特长——你能飞,我能跳,有时候跳得竟比飞鱼飞的还高。因此, 常常可以看到有趣的场面,当飞鱼悠闲地在海面上滑翔时,忽然鳅鱼一跃 而上,在空中将飞鱼咬住,成了一顿美餐。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物 降一物哩!会建造房子的鱼  在鱼类中有名的“建筑师”要算是三棘刺鱼了。每当它们将成婚立家时, 事先要进行设计、施工、建筑一座既坚固又漂亮的“新房”。房子的地基一 般选在水草间或岩石地带的池洼间,要求水的深浅合适,并经常有水流动。 地基选好后,便开始备料,收集一些水草根茎和其他植物屑片。雄鱼从自己 的肾脏中分泌出一种粘液,把这些材料粘结在一起,再用嘴巴咬来咬去,直 到咬出窝的形状。为了加固,它又用身上的粘液在房子的内外上下四面八方 涂抹、磨擦、修饰,使表面整齐、光滑,好似刷了一层清漆一般。建成的房 子,中间空心,略带椭圆形,有两个孔道,一个出口一个进口。这才算大功 告成,于是雄鱼在四周游来游去,美滋滋地欣赏自己的杰作。这位未来的新 郎就开始找未来的“新娘”了,一旦看中,便会做出一套复杂的求爱动作, 把雌鱼引到自己精心建造的房旁,征求“新娘”的意见,如果雌鱼满意,便 双双进入“洞房”;如果“新娘”羞羞答答故作姿态不肯进房,于是“新郎” 便不高兴地竖起背上硬刺逼着“新娘”进去。雌鱼进窝后便产下二三粒卵, 然后穿堂而过,雄鱼立即在卵粒上注射精液。第二天雄鱼又另拉一条雌鱼产 卵婚配,直到房子里充满卵粒为止。这种精美的“新房”,就变成很安全、 很舒适的育儿室了。另一个会营造房屋的要算是章鱼了。它们生活在海底,身上有很多长长的触手,当章鱼吃饱之后,总要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美美地睡上一大觉。为了 不受打扰,它拖着吃得胀胀的肚子,建造睡窝。它用触手搬运石料,一次能 搬四五公斤石头,垒起围墙后,再找来一块平整的石片做屋顶,于是小房建 好了。它便懒洋洋地钻进去睡大觉了。为了防备敌害,它让两只专司保卫职 责的触手伸出室外,不停地摆,好似“站岗放哨”一般。一旦有敌害侵入, 章鱼便会醒来,或是应战或是弃屋逃跑。还有一种会建造像竹筒似的房屋的鱼叫钻洞鱼。它们生活在大西洋酉部深海底,身长 1 米左右,身上有黄斑,尾巴蓝色,色彩美丽。它的特长是钻 洞,只要遇上大鱼追赶或渔人捕捉时,它便能迅速而灵敏地钻进洞里。它的 洞就是自己造的窝,像蜗牛一样随身带着,不过形状像一根竹筒。它找来植 物碎片、小石块等,然后用嘴里分泌的粘液,把它们一片片地粘连成圆筒状, 围在身子周围,洞口小,便于躲藏,平时行走时带着房子一起行动。会击剑和刺杀的鱼  在印度洋等热带海域中有一种凶猛的大鱼,长 3 米左右,上颌突出形成 长而扁平、坚硬的“剑”,称为“剑鱼”。它游动迅速,在海里横冲直撞, 连鲨鱼也怕它。剑鱼攻击鲸类时,常常飞速地用利剑般的长嘴直刺鲸的要害; 它对待小鱼则用剑嘴左劈右砍,然后把刺死或砍伤的吃掉。有一次,英国的 一条特里拿脱号船,在从伦敦到锡兰(今斯里兰卡)的航行中,船底竟被剑 鱼刺穿了一个洞,使船漏水,由于奋力抢救,才避免了沉船。要知道这条船 的船身是包着厚厚的铁皮的,剑鱼居然能刺破它,足见这种鱼攻击力之凶猛了。  堪称味美上乘的淡水鱼——鳜鱼,周身银灰色带有黑块状花斑,身长 60 厘米左右,背上有锋利如刀的背鳍。它也善于操起“背刀”捕食别的鱼来充 饥。  最有计谋的是它能诱捕水蛇,本领堪称一绝。在春末至秋季的漫长时间 里,鳜鱼总是栖息在大石附近游动,常常一动不动地装死侧身浮躺在水面。 当蛇发现这么鲜美的鱼竟送上门来,就立即游近鱼的身边,并把它缠住,当 蛇把鳜鱼越缠越紧时,突然鳜鱼用足全身力量张开背上刀一样的背鳍,同时 迅速扭动旋转身体。不一刽儿,只见蛇的肚腹等处划开一道道很深的口子, 蛇痛得潜入水底,鳜鱼紧追不舍,将受了重伤的蛇咬死,然后美餐一顿。还有一种满身长刺像陆上刺猥似的鱼,叫刺钝。全身卵圆形,体长仅 10厘米,遍体生着粗棘,每根棘又生有两三根棘根,这些都是由鳞片演变成的。 它的嘴很小,上下颌的牙齿都连在一起,尾鳍像把扇子。当它遇到威胁时, 便急忙升到海面吸足空气,膨胀成一只滚圆的刺球,每个针棘都竖了起来, 并滚动着游过去向前来威胁它的大鱼猛扎一通。这一手还真厉害,吓得大鱼 逃之夭夭。刺钝也用这种方法捕食小鱼。吃大鱼的小鱼  历来都是大鱼吃小鱼,可是自然界偏偏还有小鱼吃大鱼的,而且是专吃 凶猛的鲨鱼一类的大鱼。鲨鱼最大的有 20 多米长,一口能吞食几十至几百条 小鱼。但是它却有个克星,就是小小的硬颚毒鱼。这种鱼身体短粗,背扁腹 圆,外皮松弛,除了口缘和尾部之外,满身长有尖锐的棘刺。它吸足空气之 后,身体便能鼓成一个圆球,原来倒伏的棘刺立即笔直地竖立进来,变成一 根根锋利的尖刺。当大鲨鱼大口吞食鱼群时,硬颚毒鱼便像孙悟空钻进铁扇 公主肚子里一般,混进了鲨鱼的大肚皮里,之后它便运足了力气,全身鼓圆, 把满身棘刺向鲨鱼胃四周乱撞乱扎。大鲨鱼痛得在海里打滚翻腾也毫无办 法。不多一会儿,鲨鱼的胃就被刺穿了,接着两肋的肉也被硬颚鱼啃血肉模 糊。当硬颚毒鱼钻出来时,鲨鱼也就一命呜呼了。  在希腊的可那伊河里有一种旋子鱼,它在水里像旋子那样呈“S”形螺旋 式前进。它有一个尖硬的嘴,小鱼碰上它,会被旋得稀烂,马上成了它的美 餐。大鱼遇上它,目标更大,也会被它硬嘴巴旋得千疮百孔,悲惨死去。如 果大鱼吞下了它,那更是大祸临头了。旋子鱼就在鱼肚里到处乱钻乱旋,把 大鱼的内脏吃去许多而使大鱼死去。但旋子鱼也不是无敌的,它最怕河蚌, 如果它的硬尖嘴被河蚌壳夹住,即使它拼命旋转嘴巴,也无法脱身,最终成 了河蚌的食物。在我国青岛附近海里也有一种专吃大鱼的小鱼叫盲鳗。由于它长期在大鱼肚里生活,所以双眼已经退化失明。它的样子像鳗鱼,前面是圆棍状,后 面是扁圆的尾巴,灰黑的颜色,肚子下方是灰白色,长约 20~25 厘米,嘴上 有个小吸盘,口盖上长着锐利的像挫刀似的牙齿,舌头也强而有力,伸缩灵 活。它先吸附到大鱼身上,然后从大鱼的鳃部钻进腹内,吞吃大鱼的内脏和 肌肉,一边吃一边排泄,直到把大鱼吃光为止。它每小时吞吃的东西,竟相 当于自身体重的两倍半。还有一种小小的猛鲑鱼竟能吃掉凶猛的大鳄鱼。这是生长在南美洲的一种鱼,身长不过 30 多厘米。鳄鱼可以吞下一头小猪,可是遇到这种猛鲑也只 好甘拜下风了。原来猛鲑的颚骨力量奇大,一口可以咬断钢制鱼钩,人称“锯 齿鱼”。它们常常合群出游觅食,如果碰上一条大鳄鱼,它们便会一拥而上 用利齿咬住鳄鱼不放,鳄鱼皮再坚固也没用,顷刻之间,几百条猛鲑就可以 把巨鳄吃个精光,连骨头也不剩。所以凡是有猛鲑鱼的地方,河流里很难有 别的鱼类可以生存。食人鱼  在南美亚马逊河有一种食人鲳鱼,这种鱼体表面有黑色小斑点,腹部呈 橙黄色,腹鳍也是黄色,非常美丽。可是它的牙齿,像锯齿般锋利,任何肉 类都可咬掉吞食。在原产地,无论怎样巨大的动物,如果涉水而过,便会被 这种食人鲳群起袭击,一旦被其咬伤,都会因流血过多而失去支持力量,陷 入水底被淹死。当尸体还未全部沉入水底之前,就已被食人鲳把皮肉撕成一 块块,吃个精光,只剩下骨骼。这种鱼还会在河边以迅速的动作,把汲水者 的手指咬掉。  食人鲳是不好惹的家伙。前年,泰国有人把食人鲳引进国内作为观赏鱼 饲养,惊动了曼谷警方。他们多方搜集食人鲳的“犯罪”资料。警方决不是 小题大作,因为泰国气候温和,适合这种鱼生长,如果私人饲养的食人鳍趁 河水泛滥之机偷偷溜走,大有可能在当地繁殖成灾,那人就会惹祸上身了。 泰国渔业部门一位研究这种鱼的科技人员,他的手指就曾被食人鲳咬伤,因 为他把手指伸进养有这种鱼的鱼缸里。据说,美国早就知其厉害,很久之前 就禁止它们入境了。  然而,也还是有人把它养在水族箱里,譬如,香港就有人繁殖饲养。经 过人工繁殖,这种鱼的凶性也日渐减退。活跃在南美洲奥里诺科河口的比拉鱼是杀人鱼。它有巴掌大小,貌不惊人,乍看倒有几分温驯,可是它专门成群结队地袭击人和其他动物。一条海 豚,若让比拉鱼发现,倾刻间,几十条甚至上千条比拉鱼包抄过来,冲上去, 用锐利的牙齿撕咬起来,几分钟后就把它吃个精光。它吃人也有个妙法,先 用牙齿把人咬伤,鲜血会招来一大群食人鱼,层层围住,紧吃不放,直到把 人吃得剩副骨架,才心满意足地游向远方。当地印第安人利用比拉鱼嗜食人 的习惯,人死后进行“鱼葬”。欧洲有一种食人鱼更是胆大妄为由于欧洲人不吃鲶鱼,使鲶鱼得以大量繁殖,初时偷鸭吞鹅,后来竟吃玩耍的孩子。有一位渔民奋力杀死一条鲶鱼, 发现其腹内有女人的残骸和她的钱袋。非洲几内亚湾有一种 1 尺长左右、身体呈流线型的颌针鱼,它能突然从水中蹿起,把 10 厘米长的骨质尖嘴刺向人的胸膛。巴斯医生作了统计,颌针 鱼在一个月内杀死了 20 多人。我国南海有一种鲉类鱼,则是一种美丽的“杀人”天使。它体态优美,颜色俏丽,摆动着布满条纹的躯体,张开颜色斑澜的鳍,简直就像一艘披红 挂彩的“小船”。“小船”上长有 18 根毒刺,如果人被刺一下,轻者疼痛难 忍,重者失去知觉,以致丧命。海里的“天然火箭”——墨鱼  墨鱼(俗称乌贼)并不属于鱼类,按照生物学家的分类,它应该同海里 的蚌、河里的螺、陆地上的蜗牛一样,同属于贝类。  属于贝类的软体动物,一般都行动较迟缓。那么墨鱼是不是也行动缓慢 呢?回答是否定的。它不但能够游泳,而且游起来比一般鱼类都要快!据专 家们测定,一条小墨鱼在海中快速前进的时候,每秒可以达到 150 米以上, 这比起一些小电船还快得多。  为什么墨鱼能游得这样快呢?原来,它们的远祖也像蚌、螺、蜗牛一样, 有一个外壳,保护着它的软体。但在海里生活,这个沉重的壳是相当不便的。 为了适应生存,这种壳便日渐退化,被包在体内的一层外套膜里(这就成了 墨鱼的骨)。就墨鱼的生理组织而言,最奇妙的便是这个外套膜,它薄得像 玻璃纸一样,边缘是张开的,可以吸进海水。当墨鱼游泳时,它便饱吸了海 水,将套膜紧闭,然后用软骨压迫套膜,使海水从头部的漏斗中喷射出去。 这种喷射的力量是很大的。当水向后喷出,身体便被推着向前。这原理 正像今天火箭的道理一样。它能游得这样快,便是利用了这种反向动力;而 不是依靠身体的其他部分活动,才像鱼类那么游泳的。所以人们给墨鱼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绰号,就是海里的“天然火箭”!劫后余生的鳄鱼  在远古遗存下来的动物品种中,鳄鱼是最赫赫有名同时又最古老的一 种。从化石发掘出的资料可以看出,早在 2 亿年前,也就是恐龙主宰世界的 时代,鳄就存在了。只不过在中生代晚期,不知什么样的大祸临头,恐龙被 扫地出门、彻底绝灭;鳄类却经过顽强抗争,生存下来了。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鳄的记载。中国人崇拜龙,科学家考证说,实际 上就是以鳄为蓝本臆想出来的。我们的祖先把鳄称为“喷火的龙”,也称为 “鲛龙”,使之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  当然,人们崇拜的只是被异化了的鳄,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 鳄。现实生活中的鳄,不仅没有龙那样的堂堂仪表、凛凛威风,反而是个奇 丑无比的家伙。它长着扁扁的头、扁扁的身子,身上披着角质的鳞,要多难 看有多难看。  提起鳄鱼,人们往往会想到它那骇人的血盆大口,如锯齿般排列的钢牙, 从而认为它是很凶猛的动物。中国唐代文学家韩愈,任潮州刺史时,还特地 写过一篇《祭鳄鱼文》,声讨鳄鱼的罪恶。但实际上,大多数的鳄并不主动 攻击人类,而是以水生昆虫、甲壳类、鱼类、蛙类为食。当然,也有些种类 的鳄,如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东印度的食人鳄,的确是很凶残的动物, 它们有时会突然跃出水面,把岸边的牛、羊等大牲畜拖下水吃掉,有时也会 袭击人类。鳄在吃东西的时候,往往边吃边流眼泪,因此,就有了一句谚语:“鳄鱼的眼泪”。意即强者对被他伤害的弱者所表示的假惺惺的、廉价的怜悯, 更反衬出强者的虚伪和凶残。但其实,这只是鳄,也包括其他一些爬行动物 的生理特点。这类动物的肾脏不发达,流眼泪只不过是要排出身体内多余的 盐份。至少对鳄鱼来讲,这其中没有丝毫的情感象征意义。在远古的中生代,鳄的种类很多,数量也很多。仅仅在我国,发现的鳄鱼化石就有 17 个属。但时至今日,鳄鱼的数量已经十分稀少了。这或许是因 为鳄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肉可食,皮可制革,因而历来都遭到人类的滥 捕滥杀。此外,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增加,围湖造田,放干沼泽等,严重地 破坏了鳄鱼的生态环境,也是使它数量锐减的原因。鳄鱼可以躲过中生代的 天灾,却难逃后世的人祸,不能说不是一大悲剧。中国现存的鳄,以扬子鳄最为有名。这种鳄是十分聪明的动物。它的洞穴,被弄得纵横交错,宛若迷宫。这样,一有敌害侵袭的警报,它就可以逃 之夭夭了。它也是鳄类动物中唯一冬眠的一种,每年 10 月,它就进入冬眠期, 直到第二年 4 月才苏醒,也就是说,一年中,它大约有半年处于昏睡不醒的 状态。  由于鳄鱼是远古遗存的少类动物之一,因此,它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 值。科学界因之称它为“活化石”。现在,为了挽救濒临灭绝的鳄鱼,使它 免遭恐龙的下场,人们已经发出了“救救鳄鱼”的呼声,并采取划定自然保 持区、人工饲养等多种措施。也许,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保护下,鳄鱼可以大 难不死和人类共存共荣了。  奇鱼拾趣  美人鱼 “美人鱼”原是生活在热带海湾里的哺乳动物“儒艮”,也叫 海牛。它肉质肥厚,身体前部有对长而软很像手的胸鳍,雌性还有对又高又 大的“乳房”,用以哺育幼海牛。它喜欢夜晚活动,常用双鳍抱紧小海牛在 海面浮游,在月色朦胧时,远远望去,还真像一个上身裸露,抱着孩子的女 人呢?就这样,人们把海牛叫做“美人鱼”,还为它编出了许多美丽有趣的 故事。  火焰鱼 火焰鱼比普通的鱼长相特奇,它的头呈扁圆形,周身无鳞,而 是长着长长的绒毛,这种绒毛离水就会泄净水分,自动弹起。每根绒毛都会 呈“S”形。由于绒毛是火红的,而且弯曲,长短又不一,在风中吹拂,翁翕 挥动,如同一团火焰。  秘鲁的一位老人法雅脱·求纳登,一次在河边钓鱼,突然,发现鱼钩上 竟“燃”起一团火来,仔细一看,原来那团火就是一条鱼——火焰鱼。后来, 法雅脱·求纳登将这条火焰鱼送给吉利动物园。这条怪鱼活了 1 个月零 3 天, 终因饲养方法不当而死去。鹦鹉鱼 关于鹦鹉鱼,有许多新奇而有趣的故事。  穿衣服的鹦鹉鱼。有一种鹦鹉鱼生活在印度西部的一些岛屿附近,这种 鱼一到傍晚就分泌出一种透明的胶状流体把自己包起来,如同穿上一件“睡 衣”,然后躲在石头或珊瑚丛中过夜。第二天醒来便将“睡衣”毁掉,开始 新的一天。患难与共的鹦鹉鱼。地中海产有一种色彩斑斓的鱼,当地人称它为“海中鹦鹉鱼”。这种鱼有一个奇异的特点,就是当它们被渔人的诱饵钓住时, 其同类们会立刻起来救助,甚至会咬断鱼索,帮助受难者脱险。蜡烛鱼 北美洲沿岸的浅海中,有一种叫“艾乌拉霍鱼”的小型鱼类,这种鱼有 1 尺来长,呈细椭圆形,体表光滑无鳞,乳白色,本身就像一只蜡 烛。它的肉很粗糙,又有土腥味,所以没有人吃它。但是它的脂肪非常丰富, 晾干后往肚子上插一根草棒就能点着,发出一种黄白色的光,可以照明。几 千年来,当地人一直把它当蜡烛使用。由于它发出的光很美,又没有任何怪 味和烟气,所以还一直被用来制造高级蜡烛。有四颗心脏的鱼 在堪察加半岛周围海域,生活着一种盲鳗,它有四颗心脏,分别与头、肝肌、肉和尾相连。这种鳗鱼有惊人的耐饥力,半年内不 吃食也能畅游自如。  电筒鱼 加勒比海大开曼岛附近的深海里,有种电筒鱼,长约 15 厘米 左右,这种鱼由于长年累月地生活在漆黑一团的海底,依靠双眼根本无法辨 别物体。为适应这种环境,它们就在眼睛下面生出一个袋。袋为绿色的有机 体,就像我们平时用的电灯上的电珠一样,能发出一种白光。平时,它利用 这种白光,在海底吸收和捕食其他小鱼和生物。当然,在漆黑的深海里,有 了这点微弱光亮,也会暴露目标,引来杀身之祸。不过,如碰上危险,它能 立即关闭“电筒”,逃之夭夭。险情解除后,它又亮起“电珠”,悠然自得 地游玩觅食。  有三只眼睛的鱼 加勒比海生活着一种奇特的小鱼,它长着三只眼睛, 中间“的那只眼睛像一盏小探照灯,能够发出光亮,照亮 1.5 米左右距离,  如果这只发光眼生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发光,另外两只眼睛就会顶替它,轮 流发光。  有照明灯的鱼 在马来西亚群岛的水域里,生活着一种奇特的鱼,在黑 暗中,它能够自己照明,这种鱼每只眼睛上方有一根水管伸向前方,管内有 能发出萤光的细菌,好像汽车的前灯,有趣的是,这种鱼头上的“前灯”能 根据自己的需要“关”或“开”。  两层眼的鱼 在中美洲的河流里,有一种个头不大,警觉性非常高,极 难捕捉的鱼。不久前,科学家们终于揭开了它的奥秘。原来,这种鱼的眼睛 很特殊,能同时看清水中和水面上的情况。它的眼睛分上下两部分,每一部 分都有自己的焦距和感受神经。当它把头露出水面时,能同时看清水面和水 下的物体,因此它既能跟随在水面上飞行的昆虫,同时又能观察到水下虾类 等动物的活动。如果有人顺着河岸向它走近,它在 2000 米远处就可以发现这 个人,很快就潜入水中,隐藏起来。  没有眼睛的鱼 在我国云贵高原和四川、广西等地山洞中,生活着一种 没有眼睛的鱼。这种鱼喜欢觅食岩底的糟粕,数星期不食也照样能活下来。 由于长期生活在黑暗的环境里,眼睛便逐渐退化,但它的触须由于眼睛的退 化而十分灵敏。对声音特别敏感。会走路的鱼 鱼离开水以后,大都难逃死亡的厄运。但是,有一种会走路的鲶鱼,却能在干燥的陆地上存活好几个小时,因为在它的鱼鳃的后方有 一种类似肺功能的特殊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性别一日发变的鱼 一种生活在加勒比海和美国佛罗里达海域的蓝条石斑鱼,它的性别一天内变更数次。这种鱼在产卵的时候,一对婚配的蓝条 石斑鱼,其中一条先充当雌鱼,产下鱼卵,而另一条则充当雄性,稍后,它 们的性别互相改变,原来充当雌性的变为雄性放射精子。据生物学家的观察, 在一天之内,蓝条石斑鱼总共发生五次变性。雌雄互变的鱼 在红海里有一种叫“鱿”的鱼,喜欢集体生活,其“首领”是一条体大强壮的雄鱼,它也是鱼群中唯一的一条雄鱼。当这位“首领” 衰弱到不能控制所带的雌鱼群时,鱼群中就有一条雌鱼会应运而变成雄鱼, 并和原来的那条雄鱼争夺“王位”,占有它的“妃子”。在印度洋里,有一种和海葵共生的鱼类,这种鱼群常常是以一条体大的雌鱼为首,率领一些小的雄鱼和更多的幼鱼,回游于热带的珊瑚礁附近。这 条最大最老的雌鱼还率领那些小一点的雄鱼不断地攻击幼鱼,破坏它们的性 发育,防止它们的性成熟。最为有趣的是,一旦这个鱼群中的“女皇”遭到 不幸,雄鱼中最大的一条,便会在两个月内变成雌鱼来继承“女皇”的王位。 太平洋中有一种鳝鱼身兼两种性别,它们在一生中都要经过雌雄两种性 别的发育过程。从幼鳝到成鳝,属于雌性的黄鳝,成鳝有产卵的本领。可是, 在产过一次卵之后,就变雌为雄了。这种奇异的生理变态现象,科学上称之为“性反转”。 可不可以根据人类的需要,用人工的方法使得鱼类性变呢?实践证明是可以的。比如非洲鲫鱼是一种肉多味美和营养价值很高的鱼类。但是,在自 然的环境中雌的多,雄的少,而且雌的生长慢,体形小。为了提高这种鱼的 食用和经济价值,在鱼苗孵出不久,往水中施放小剂量的荷尔蒙药剂,数周 后,雌鱼就变成雄鱼了,从而鱼的产量可以倍增。世界上最懒惰的鱼 世界上最懒惰的是鲥鱼。它是海中一种小体型的鱼类,身体只有 24~34 英寸。这种鱼懒惰得连自己吃食也不愿意去找,每当大 鱼进食时,它就在大鱼的周围,接食大鱼口中漏食的残羹。再者,它不会游 泳,而是靠天生的口中大吸盘,吸住其他大鱼身体,随大鱼到任何喜欢去的 地方。它非常熟悉各类大鱼的性格和常去的地方,所以它想去那里,就免费 搭上它所需要的“顺路船”。  非洲马达加斯加的渔民们,利用鲥鱼的这种惰性将鲥鱼饲养在用石头围 起来的小海湾里,出海捕鱼时,在每条鲥鱼尾巴上系一根绳子,它们吸附在 大鱼身上时,渔民一拉绳子,大鱼就可以被捕获。  会发光的“哈蟆鱼” “哈蟆鱼”的头部有一个又细又长的杆状器官, 顶端上能发射淡蓝色的光,它一般生活在深海底,在海底黑暗的世界里像一 盏小灯似的闪闪发亮。“哈蟆鱼”每条达几十斤重,特别不爱运动,即使捕 获食物也不挪动地方,而是张嘴等食物自己送上门来。它捕获食物的手段就 是利用一些小动物好奇地向亮光围拢,其结果是还没等靠近“灯光”,就被 张着的大嘴一口吞食下去。  “蛤蟆鱼”头顶上的小灯之所以发光,是因为它的杆状器官里寄生着一 种发光细菌,在这种细菌内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荧光素可以和氧气发生化 学反应生成氧化荧光素,荧光酶在其中起着催化作用。在产生氧化反应的同 时放出能量,就产生了光。发光细菌不断发光,让“哈蟆鱼”取得食物。鳃旁养龟的鱼 湖南兰桂溪中有一种黄尾鱼,头大身瘦,重仅 1 两,长却有 5 寸。奇怪的是每条雌黄尾鱼鳃旁都有一个小洞,洞内养着一只衬衣扣 大小、半透明的小龟,通称“鱼龟”,把它取出放进水中也能自己游动。可作书签的鱼 我国南海有一种怪鱼,名叫“甲香鱼”。它的头朝上,尾朝下,挺着肚子,游起来就像人走路那样。这种鱼长 2~3 寸,全身披盖硬 甲,不能食用,但由于它体薄透明形态美,且带有香味,晒干后可作为书签 用,因而,人们美称它为“书签鱼”。帮人捕鱼的章鱼 太平洋萨摩亚群岛的渔民利用章鱼来捕鱼。他们用绳缚着章鱼,放入海里,当绳子激烈抖动时,把它拉下来,取走章鱼触手中的 鱼,然后给章鱼喂一些它喜欢吃的螃蟹,再放入水中。时间一久,章鱼同渔 民结下了“友谊”,这时不再需要用绳子缚了,它每天按时游到珊湖礁边, 等待主人的赏赐;然后,潜入水中,过一会儿便浮出水面,将捕到的鱼交给 渔民。冻不僵的鳕鱼 世界上最不怕冷的鱼是南极的鳕鱼。在零下 1.9℃的冰水中,它能冻而不僵。这是因为它的血液中含叫糖肮的成分,功效与汽车里 的防冻剂相似。能离水生活的肺鱼 肺鱼产于非洲,这种鱼能在失水的情况下继续生活4 年多,发生旱灾时,肺鱼就在河底挖一个坑,然后用泥和粘土做一个泥囊, 并在其上开一个气孔,把自己封在里面。不多久,泥囊变得又干又硬,可肺 鱼却得到了保护。待到下雨时,泥囊溶解,肺鱼就从水中游开了。  老鼠尾奇鱼 老鼠尾是石斑鱼的一种,由于它嘴尖而得此名,是目前十 分时兴的海鲜,不少人都知道它的大名。  “老鼠尾”是北大西洋的一种深海鱼类,英文名是 Rat-tail,是鱼类中 感觉较敏锐的一类。幼小的“老鼠尾”生长在浅水地方,长成后则生活在深 水之中。全身有不少感觉器官,头部长有嗅觉器官,主要用以寻找食物,身 躯上的侧线和头部的部分感觉器官能探测海水的震动,数尺外的小生物游动  时也能被探测到。它圆大的眼睛更能感觉到海底的微弱光线,比人类的眼睛 灵敏得多。  “老鼠尾”的身体和眼睛下部附有发光的细菌,可能有助于它在黑暗中 看东西。  海豹“警察”  目前,纽约警方正在积极训练一批海豹,以使它们能在接到信号之后, 立即潜入人类无法到达的深海区海底去执行任务。据说现在这些海豹已经能 够从深海处确定手枪的位置,并将它带回水面。据训练员介绍,海豹不仅能 使落水者脱离绳索的束缚,还能将他们拖出水面,以便人们实施救援。  会哺乳育婴的鸟  小鸟是从鸟蛋中孵化出来的,大概谁都知道,那么如果说鸟也能分泌乳 汁,哺乳幼鸟,大概会让你感到奇怪了吧。  在南极地区,有一种叫“皇帝企鹅”的鸟,便属于这一类。企鹅是南极 的特产,有数十种之多。这种皇帝企鹅的孵蛋过程就很特别。一般由雌雄分 别孵蛋。孵卵期大约为一个月左右。首先由雄企鹅负责孵卵,雌企鹅负责出 海觅食。雌企鹅一去便是一个多月,当它把自己的胃装得满满的,回到雄企 鹅身边时,小企鹅已经破壳而出了。这时候,它们会将扁扁的小嘴巴,纷纷 插进母亲的咽喉,吃那些半消化的食物。  雄企鹅在妻子“接班”之后,马上便出海去了,一来补充自己孵蛋时的 体力消耗,二来,也准备带更多的食物回家来喂养“婴儿”。它一去,也是 一两个月。  当雄企鹅外出期间,雌企鹅完全不能离开子女。先前胃里所装的食物, 不过 1 公斤左右,但小企鹅在两个月内,体重是要增至几公斤的。科学家们 因此产生了疑问。小企鹅吃的是什么呢?它们母亲胃里的食物会有那么多 吗?这显然不可能。在进一步的观察中,人们终于发现:在雌企鹅的胃壁上 有一种分泌腺,可以分泌出一种富有营养的液体,这就是“鸟奶”!除了这种企鹅,我们常见的鸽子,也是一种半哺乳的鸟类。  当小鸽子出世之后,它们照样把嘴伸进母亲的食道去,吃的是母亲嗉囊 中的粥状物。人们过去以为这是母鸽把食物消化了来喂儿女,这是错误的。 事实上,母鸽如不吃食物,也一样可以哺育幼鸽,并且可以支持半个月以上, 当把它们解剖后,便可发现,它的嗉囊中有一种由腺体分泌出来的奶汁,这 也是“鸟奶”。由此可见,动物的生长,是千奇百怪,花样繁多的。会用“劳动工具”的鸟  要问动物界里,谁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你一定会说是黑猩猩了。 因为黑猩猩与人最相似,也最聪明。可是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会使用劳动工 具的动物,它就是啄木燕雀——一种灰色的小鸟。  啄木燕雀以吃小昆虫为生。在觅食时,它用嘴啄树干,接着把耳朵紧贴 树干,专心细听,当发现其中有动静时,就把树皮啄穿,找到树洞中的小虫。 如果树洞太深,嘴巴探不到里面,聪明的小鸟会找一根细树枝,衔着树枝的 末端,探入洞内,把小虫逗出来。  如果细树枝很适用的话,小鸟就会长期把它带在身边。从一棵树飞向另 一棵树,找小虫时就暂时把它放在树缝里。如果树枝太长,经验丰富的小鸟 会设法把它截短,如果树枝上有杈,小鸟就把杈折去。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会使用“劳动工具”的鸟类,只有啄木燕雀一种。“穿针引线”的缝叶鸟  我们知道,裁缝是一项细巧的工作,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胜任的。可是, 你也许想不到,有一种身长只有 3~4 寸的小鸟,竟然也会做裁缝,能够穿针 引线来缝制它自己的窝。这种鸟叫做“缝叶鸟”。  如果你有机会到我国的云南、广西南部一些地区,就可以发现缝叶鸟。 它的身体和麻雀差不多大,但是比麻雀要漂亮多了。尖尖的嘴、丰满的胸部、 长长而翘起的尾巴、纤巧而细长的腿,使人觉得是那样玲珑可爱。  它全身的毛色也很漂亮:头是棕红色,眼圈呈浅黄色,上身是橄榄绿色, 下身是浅棕色,当它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时候,真是美丽极了。  它的性情非常活泼,整天在充满阳光的树林、花丛中飞个不停,跳个不 停,叫声清脆悦耳。它大概知道人们喜爱它,所以总喜欢飞近人们的住宅和 人接近。它平日吃的是昆虫,不吃粮食,对于人类是有益无害的,可以说是 人类的好朋友。  使人觉得有趣和惊奇的地方,要算它做窝的技术了:它们的窝不是做在 树枝之上,而是做在树枝之下,换句话说,就是挂在树枝上的。这是怎么回 事呢?原来它们的窝是利用大树上几片下垂的叶子做的。每年夏季是做窝的 季节,它们选好了树叶子,就以自己的尖嘴作针,寻找一些植物纤维或野蚕 丝作线,然后穿针引线,把叶子缝在一起。缝的时候,就用双脚抓住叶子, 用嘴穿孔,那样子有趣极了。缝完之后,为防止以后脱线,还懂得在收尾的 地方打个结。这样缝好的窝是个口袋形,中间铺上柔软的叶子和羽毛,十分 舒适温暖,好像是个“吊床”。人们对这种奇特的鸟非常感兴趣,有人曾经把它们的窝取下来观察过,发现那窝缝织得非常细密整齐,不愧为动物界的缝纫能手,恐怕有些人也自 叹不如呢。叫声奇特的猫声鸟  猫声鸟实际上是一种很文雅的鸟,它们常常躲在枝头上歌唱,歌声相当 婉转,可以同画眉鸟媲美。它们只是偶尔改变音调,发出“喵鸣,喵呜”的 猫叫声。还有在育雏期间,邻居的同类鸟儿遭到敌人侵害搔扰的时候,所有 的猫声鸟都会一起自动发出高亢和愤怒的猫叫声,使敌人受惊,闻声退却。 以其叫声而得名的猫声鸟,生活在北美洲和墨西哥一带,体形较瘦,喜 欢在路旁绿荫下的野蔷薇丛造巢。它们平时吃一些樱桃、草莓、桑椹等果实, 更多的是捕食蚱蜢、毛虫、飞蛾、甲虫、苍蝇和蜘蛛等。猫声鸟具有极强的 团结友爱精神。雌鸟除对自己的雏鸟尽心爱抚之外,如果同伴中的一只母鸟 死去了,其他的猫声鸟会主动地哺育那些失去妈妈的雏鸟,一直到它们羽翼丰满、能独立生活时为止。 当地的农场主不大喜欢猫声鸟,因为它们爱偷吃果园中的少量樱桃和草莓。可是科学家们却为它们鸣不平,指出猫声鸟在果实成熟的一个月里才吃 果实,其他的时间里,都是在为农民捕食害虫,每只猫声鸟的食量惊人,每 顿可以吃下 30 多只蚱蜢呢。  猫声鸟是候鸟。冬天来临,雪花飞舞时,它就飞往中美、南美洲和西印 度群岛一带去越冬了。第二午的春天,又飞回北美洲和墨西哥繁育后代。  植树鸟  某些鸟类具备非常奇特的本领,在秘鲁首都附近,就有一种会种树的鸟, 令人惊叹不已。  秘鲁首都利马的北部,有一片荒芜的土地,那里从未有人去种植过树木。 后来,人们发现那里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树林,而这些树林的种植者,却是一 群叫“卡西亚”的鸟儿。  卡西亚长得有些像乌鸦,身上长着黑黑的羽毛,白色的脑袋上长着长长 的嘴巴,所不同的是,它的叫声比乌鸦要好听多了。  那么卡西亚是怎样种树的呢?原来,它们非常喜欢吃当地生长的一种甜 柳树的叶子。它们在啄食甜柳树之前,总是先把树的嫩枝咬断,衔着枝叶飞 到地上,再用嘴在地上挖个洞眼,将嫩枝插进洞里,然后慢慢地啄食着树叶。 甜柳树枝被留在土壤里,很容易生长,要不了几天功夫,就扎根滋长起来了。 几个月以后,甜柳枝就长成小树了。  卡西亚总是成群地聚在一起啄食甜树叶,一起插枝,就这样时间长了, 很自然地栽植了大片大片的树林。  卡西亚为人们植树造林,受到当地群众的爱护,谁也不随意捕捉它们, 还尊称它们为“植树鸟”呢。  还有一种会植树的鸟,叫做鸟。它有一套很奇特的贮粮方法。每年越 冬前,鸟会携带“粮食”,寻找两棵树的中间位置,并以其为基点,每向前走 40 厘米,埋下一堆(二三十颗)橡子,一堆堆地埋藏。有的鸟以一根树干为基准,在离树干 2.8 米处先埋下第一堆橡子,然后再一堆堆地埋藏。这 种有规律的贮藏方式,显然是为了今后便于取食。
春天来了,埋在地下的橡子有的已经发芽了鸟来到这个贮粮所,将 它们一个个地刨出来,用嘴衔回巢内。原来,这些发芽的橡子,是樫鸟委托 大自然,为自己未来的儿女加工的食粮。因为,橡子的硬壳不易咬开,而发 芽了的橡子对小鸟来说,既易消化,又富有营养。那些吃不完的橡子留在地 下发芽生长,变成小树。
坚鸟也是大自然的义务植树者。据说,树林的橡树,有 80%是鸟 和松鼠等小动物义务“种植”的。
特种部队——喜鹊  喜鹊,是一种城乡居民常见的益乌。村边大树上,每年春天都有喜鹊来 做窝。  喜鹊对人们最大的贡献就是吃害虫、保护森林。松毛虫对松林的危害最 为厉害。它能将大片的松林吃光。松毛虫形象可怕,满身毒毛,鸟儿见了都 吓得退避三舍,所以,松毛虫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地危害松林。为了对付松 毛虫,人们一直在寻找鸟类勇士。近年来,人们发现灰喜鹊是位无所畏惧的 豪杰,它见到松毛虫,就像遇到可口的美味,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一口叼住 松毛虫,然后在树杈上或者石块上,连续不断地摔磨与叼啄,一直到松毛虫 被折腾得血肉模糊,才放心地食下肚去。灰喜鹊的饭量很大,一天之内吃下 上百条松毛虫。科学家计算过,一只灰喜鹊每年可以消灭 15000 条松毛虫, 可以保护 1~2 亩松林。灰喜鹊一时成为保护森林的大英雄,人们将它拍成电 影,称赞它是围剿害虫的天兵天将。  灰喜鹊愿意接受人的驯养,听从人的口令,服从人的指挥,这更是难得 的一大优点。人们从小开始驯养灰喜鹊,经过人工饲养,驯化后的灰喜鹊, 能听从驯鸟员的调遣,到任何松林里去执行灭虫任务。驯鸟员用笼子把灰喜 鹊运到有松毛虫的松林内,打开笼门,放出灰喜鹊。灰喜鹊个个奋勇争先, 主动出击害虫。当驯鸟员吹起哨子,灰喜鹊立即飞回笼子旁边休息。它们就 像一支特种部队,随时开往需要它的战区,凡是它到达的地方,必是捷报频 传。所以友喜鹊到哪里,都会受到哪里的欢迎。  珍奇鸟谱  日本有只白乌鸦 “天下乌鸦一般黑”,这是尽人皆知的俗语。然而, 在日本崎玉县秩父郡长静河却有一只浑身雪白的乌鸦。这只乌鸦现在饲养在长静汀鸡肉店经理大泽实义的家里。它是 1987 年 5月 25 日,大泽家的街坊牵着狗外出散步时在附近的草丛中突然发现的。后 来,他把这只乌鸦送给了大泽。这只罕见的乌鸦全身羽毛雪白,眼睛、嘴和 两只爪子均呈粉红色。它喜欢食生鱼,又爱嬉水。据专家说,这是乌鸦的白 化体,是基因变异的结果。  灭火鸟 在尼加拉瓜有一种鸟会灭火,人们称它“灭火鸟”。当它看到 哪里起火时,便聚群飞往起火地点,从嘴里吐出粘液将火熄灭。据科学家研 究,在它的粘液中含有灭火物质。  鸟灯笼 在非洲的基尔森林里,有一种能当灯笼的鸟——萤鸟。它的身 体呈椭圆形,全身杏黄色,头部和翅膀有毛,其余部分却长着一层硬壳。一 到晚上,这层硬壳就会闪闪发光,相当于 2 瓦电灯的亮度。当地居民把这种 鸟捉来养在笼子里,就成了一个活的“灯笼”,夜行时提着,用以照明,既 方便,又经济。双鼻鸽 我国台湾省屏东一市民苏福山饲养近百只名贵鸽子,最近发现一只罕见的“变形双鼻鸽”。这只鸽子是罕见的赛鸽。  四翼鸟 鸟生两翼,便能展翅高飞,有的偏要翼外生翅,独树“双帜”, 以便引诱异性。非洲发现一种世上罕见的奇禽——四翼鸟。四翼鸟生活在塞 内加尔和冈比亚西部以及扎伊尔南部,是夜游动物,与昼伏夜出、啼鸣悦耳 的夜莺同属一科。人们赠给它“四翼鸟”这个美名是不无道理的。到了交尾 期,雄四翼鸟便在每只翅膀上生出一根长长的羽翅。飞行时,这两根羽翅, 就像两面旗帜似的,有时高高地竖立在它身体上面,迎风招展;有时又收翼 在身后,“偃旗息鼓”。观察者感到,这只鸟似乎有四只翅膀;然而有时又 产生这样一种印象:似乎有两只小小的黑鸟,尾随其后,紧跟猛赶。尽管四翼鸟头尾全长 31 毫米,两翼也不过长 17 毫米,然而它“羽毛旗”却长达 43 毫米,可是交尾期一结束,雄四翼鸟就折断这两根妨碍它展翅高飞 的装饰品。有时可以看到被它咬剩下的长羽毛,秃秃地竖立在它的翅膀上, 它们一直保存到下次换毛。给四翼鸟拍照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它像夜 莺一样,总是昼伏夜出,只在黄昏后的黑暗中飞出活动。英国动物学家麦拉 克·科尔发现了昼伏中的四翼鸟,把它惊飞起来后,成功地拍下了一张照片, 才使人们看清了这种非洲奇禽的“真面目”!  四只爪的兀鹰 1888 年 4 月间,奥地利萨尔兹动物园发现一只四只爪 的兀鹰。它的两只“多余”的鹰爪缩在腹部稍为向上的位置,但与其他正常 的爪一样,也能够屈伸和抓东西。  不过,据专门饲养它的鸟类专家禾芬毕图表示,这只兀鹰与一般兀鹰的 性格大异其趣,它非常胆小怕事,全无凶悍之态。他说,这可能与鹰的激素 分泌发生变异有关。不过,并非所有新发现的不正常动物都长出多余的器官。 没翅膀的鸟 新西兰有种基维鸟,既无两翼,又无尾巴,不能飞只能走。 全身披着头发似的羽毛,长着一个和身体不相称的长嘴。基维鸟的体形和我国的鸡差不多。会点灯的鸟 印度有一种会点灯的“巴耶鸟”。这种鸟鸟巢的壁比较厚,巢内很暗。于是,雄鸟便会飞到附近的沼泽地,从那里衔回很粘的泥土,把 它粘到巢壁上。然后,又捉来萤火虫,用爪子固定在粘泥土上,使它飞不走。 这样一连捉了许多萤火虫,鸟巢内就被照得通明。接着,这种鸟又用同样的 方法把鸟巢外部也装饰得一片明亮,远远望去,整个鸟巢如同一盏闪亮的灯。 喷雾鸟 在秘鲁的目不库尔林园,有一种会“洒云喷雾”的小鸟——“喷 雾鸟”。这种鸟的腹囊里有一种绿色的液体。这种液体经过口腔喷出来,在 空气里便会蒸发成一种白雾。每只鸟所含的液体可以喷上 1 小时的雾,而且 每当液体喷射完了,经过 10~15 天,喷雾鸟又会在腹下液囊里制造出液体来。  据说 16 世纪初,西班牙殖民军侵占目不库尔时,当地居民和他们展开格 斗,正当寡不敌众时,林园里飞来一群“喷雾鸟”,向着西班牙殖民军喷出 了大片大片的白雾。西班牙殖民军以为是中了埋伏,纷纷后退,目不库尔人 一举反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花鸟 在非洲西部,有一种奇特的花鸟。小虫飞来时,花鸟会立刻变成 一朵色彩艳丽的“花苞”。只要小昆虫一爬进“花苞”,它们就会全部被吃 掉。花鸟的伪装本领十分高超,不仅能诱骗小昆虫,就是凶残的禽兽,也往 往会上花鸟的当。吃铁鸟 一个铁匠带着一袋子铁钉经过一片大森林。因为天气闷热,在树荫下打了一个盹。当他醒来时,却发现自己的袋子破了,铁钉也少了一大 半。他以为是被窃贼偷去了,可是四周没一个人影。后来铁匠却在树林深处 发现一群鸟,正在大嚼他的铁钉。原来这种鸟是沙特阿拉伯北部森林中的奇 鸟——“吃铁鸟”这种鸟尖头、圆身、黑羽毛,鸣叫的声音难听,就像敲打破铜锣似的。后来一位生物学家捉到一只吃铁鸟,经过解剖,发现它的胃液里盐酸含量特 别多,所以,它吃了铁后,能很快消化掉。变色鸟 新疆阿尔泰山区有一种“变色鸟”,它的羽毛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换颜色。冬天,它变得银装素裹,浑身雪白;春天,它穿上淡黄色的 春装;夏天,羽毛变成了栗褐色;秋天羽毛又变成暗棕色。这种鸟能和外界 的变化浑然一体,使它的天敌难以发现。这种鸟外形像鸽子,但比鸽子大。 它的名字叫岩雷鸟,是稀有珍禽。酿蜜鸟 非洲北部,有一种“酿蜜鸟”。它胸下有一个垂囊,在吃食时附生在食道两侧的蜜管就把酿蜜的原料吸到垂囊里,进行加工。一旦垂囊装 满了蜜,它就将蜜吐在树枝上,让人们取用。  礼鸟 在非洲的多哥拉拉斯山上,有一种奇异的小鸟,叫“礼鸟”。这 种鸟头尖、身圆、尾长,全身长着漂亮的翠绿色羽毛,非常惹人喜爱。  它之所以被称为“礼鸟”,是因为它常常飞到人们和村庄附近,将嘴里 衔的东西投到人们身上或住宅里。投下的东西,不是香气扑鼻的野花,就是 香甜可口的鲜果。所以当地居民只要看到礼鸟飞来,便欢喜地呼唤和迎接它。 礼鸟听到呼唤声,就真的迎声飞来,缓缓地落下,将嘴里衔的东酉,丢到呼 唤者的身上,然后在呼唤者周围玩耍。这时呼唤者给它食物,它会毫不客气 地吃个饱。  “礼鸟”的这种习惯是长期同当地人“友好”相处的结果。由于它的记 忆力很强,它会经常到对它友好的人家去做客;如果人家对它不友好,甚至 恐吓或者企图捕捉它,它就永远不会再光临了。    “向导”鸟 在非洲的山谷里,有的旅客如果迷失了方向,正饿着肚子 寻找出路,看见一只褐色的小鸟在前面飞,每飞一段路便停下来等待游客时, 就抱着希望跟着小鸟前进。鸟飞到一个山洞前停下来,旅游者在那里找到一 个蜂窝。用火把蜜蜂赶跑,就可吃到香甜的蜂蜜,吃饱了,可以回到宿营地。 当地的非洲人告诫说,这种小鸟叫“向导”鸟,旅游者吃蜂蜜时,一定要给 小鸟留下一点,否则下次小鸟会将你带到一头狮子面前,或一个令你不愉快 的地方。  琴鸟 如果说画眉是大自然的“歌手”,那么“琴鸟”就是“音乐舞蹈 家”。它是一种大型的鸣禽,是澳大利亚的特产。这种鸟嘴尖而大,颈部也 较长。有三对发达的鸣管肌,鸣声优雅,而且能模仿 20 多种鸟儿的鸣声,琴 鸟雄鸟比雌鸟漂亮,身上有 16 根尾羽,外侧一对特别发达,宛如洋琴状,其 余尾羽如洋琴纤细的琴弦。平时,整个尾巴拖在后面,但一遇雌鸟,它那琴 弦状尾羽高高竖起,且舞且鸣,舞姿婀娜。它不但可模仿其他鸟叫,而且还 能模仿自然界中其他动物的声音。  姑娘鸟 丹麦有一种鸟叫“姑娘鸟”。这种鸟躯体虽然不大,可头上的 丝又长又细又密。每逢枝头上出现“姑娘似的发丝”时,人们就高兴地叫喊: “看,漂亮的头发!”“美丽的姑娘!”这种发丝是从姑娘鸟的头上吊垂下 来的。一只 3 岁的姑娘鸟的发丝是全身长的 3~4 倍,因此这种鸟的飞翔能力 很差。一些爱美的姑娘,都喜欢捕上几只姑娘鸟将它的发丝取下,装饰在自 己的头发上,形成长长的披发;也有的用这种鸟的发丝编织各种轻盈的“发 丝”织物。比骆驼还大的“耕田鸟” 在非洲有一种比骆驼还大的鸟,体重可达600 公斤!它的颈特别长,饮水和觅食时,竟能把脖子伸到 10 多英尺的地方, 因此人们也称它为“长颈鸟”。当地农民结伙到山里去捕捉这种大鸟。捕到后,先锯去翅膀,并在头上拴一发绳,经过训练后,就能为主人耕田,因而人们叫它“耕田鸟”。  拔毛筑窝的绵凫鸟 在严寒的北极,有一种绵凫鸟。它 生育以前,忍着 剧痛,从自己身上拔下大量的羽毛来筑窝。它用嘴咬着自己的羽毛,脑袋使 劲一甩,便拔下一根,每拔一根便痛得颤抖一下。但在这个松软而温暖的羽 毛窝里,再厉害的严寒也休想伤害它的儿女了。自制“棉衣”的裸体鸟 生活在奥地利克利马地区的裸体鸟,除了翅膀、头部和爪部生有羽毛外,全身光秃秃的。冬天到来之前,它就飞到棉田 衔来棉花,放在巢里,它无数细小的皮囊能分泌出一种乳黄色的粘液,只要 它将身体躺在棉花上一滚,就会穿上一件“棉衣”。到了春天,皮囊上又分 泌出一种溶液,使身上的棉花迅速浮起,去掉粘附力,将“棉衣”脱去。  弹石击狼的鸟 在非洲布隆迪农村,有许多灰狼,经常三五成群地偷袭 农家牲畜,危害极大。为了对付灰狼,当地居民家家饲养一种名叫“斯本大” 的鸟。这种鸟有一种独特的本领,见了灰狼就用嘴弹石相击,狼也最怕这种鸟。  忘恩负义的杜鹃 春天来到了,杜鹃东跳跳,西唱唱,趁机瞄准将来产 卵的场所。  杜鹃一旦见到别的巢中母鸟飞出,它就偷偷地溜进去,把巢中原有的鸟 卵衔一个在口中,自己赶快生下一个蛋,然后飞快溜走。杜鹃大多选择柳莺、苇莺、噪鸦、林鹈、伯劳等鸟的鸟巢产卵。这些鸟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潜水艇采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