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张洁的《方舟》和《饥荒红蘑菇菇》,毕业论文需要。能发给我吗?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张洁《无字》的叙事追求.pdf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张洁《无字》的叙事追求.pdf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3:11:0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张洁《无字》的叙事追求.pdf
官方公共微信求张洁《方舟》,陈染《与往事干杯》,钱刚《唐山大地震》的TXT文档_百度知道
求张洁《方舟》,陈染《与往事干杯》,钱刚《唐山大地震》的TXT文档
求张洁《方舟》,陈染《与往事干杯》,钱刚《唐山大地震》的TXT文档
提问者采纳
很全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与往事干杯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论张洁女性意识的探求历程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二十世纪初,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兴起,陈衡哲、冰心、庐隐、冯沅君等一大批女性作家走上文坛,她们以截然不同于古人的青春姿态掀开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崭新篇章,也掀起了二十世纪女性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 中国论文网 /5/view-2162618.htm  张洁是这场时代大合唱中颇有代表性的一位。1978年,当别人还沉浸在“伤痕”之中不能自拔时,张洁以《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 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祖母绿》等一批作品步入文坛。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爱, 是不能忘记的》,到八十年代的《方舟》, 再到九十年代初的《红蘑菇》, 直到九十年代末的《无字》, 我们可以看到张洁经历了对理想爱情倾心呼唤到痛心失望的心路历程, 以及中国女性解放和自我解放的艰难历程。这一心路历程形象而真切地体现了张洁对建构中国女性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 反映了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化处境。   新时期以来,沐浴着思想解放的时代春风,张洁以《爱,是不能忘记的》直指文学的禁区,可以称作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开山之作引起文坛上的巨大反响。   小说描写了女作家钟雨和女儿珊珊两代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憧憬:母亲为一份不能实现的爱而生活在精神的折磨中,女儿则为了寻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而迟迟不嫁。母亲钟雨年轻时为追求浅薄而无聊的东西和一个公子哥似的人物结了婚。然而,这是一个脱离了爱情的婚姻,没有灵与灵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这样的婚姻不能带给她生命的愉悦,只有无尽的悲哀。年届不惑的她终于爱上了一个已婚的老干部。而老干部的婚姻同样是不理想的出于道义、责任和阶级情谊的婚姻,惟独没有爱情。当一份真正的爱情摆在了她的面前,她却无力去选择。老干部是有妇之夫,她为了一个家庭的完整和另一个人的快乐,不得不割舍自己的爱情。爱情和道德的矛盾造就了爱的悲剧。诚然,张洁并不是要揭示道德扼杀爱情的残酷而要对传统道德进行批判,而是要唤醒女性心中的爱情意识,不要把自己的终身绑架在没有爱情的婚姻上。   钟雨和老干部的爱情是一份超脱了世俗肉欲的爱情,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精神之恋。作者让这种爱的激流化为一种心灵上的交流和精神上的默契,从内心深处去感受那种爱的喜悦与颤栗所给予的精神慰藉。女儿珊珊在婚姻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她不想坠入婚姻和爱情分离着的境地,要寻求比法律和道义更牢固、更坚实的东西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爱情。张洁把女性意识的复苏放在女性对爱情的追求上,渴望女性能够摆脱无爱的婚姻,慎重地选择自己所爱和爱自己的人。珊珊对爱情的自觉追求恰恰是女性意识觉醒的象征,在她身上寄托着作家对女性的希望和作家的理想。《爱,是不能忘记的》也就可以称为张洁爱情理想的宣言:女性不等于性,女性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有爱与被爱的权利,有追求爱、坚守爱的权利,并且有着强大的爱的能力。   如果说《爱, 是不能忘记的》所叙写的还是一种带有理想和浪漫色彩的爱情在现实中的境遇, 那么,《方舟》则是这种理想和浪漫走向现实的严峻考验。   《方舟》中的三个女主人公曹荆华、柳泉、梁倩都是知识女性,她们从传统的婚姻桎梏中逃离出来后住进同一套公寓房。并为寻求实现自我价值而把心血全都放在了事业的追求上,但是因为她们的女性身份, 在工作上不断遭受到男权世界各方面的打击与迫害,使她们陷入孤独困窘的生存境地。面对各种艰难挫折, 她们相互帮助, 在艰难隐忍中不懈的努力。这套公寓房便成了她们摆脱现实的痛苦和不幸的“方舟”。   小说以女性所特有的尖锐、激愤和性别意识, 表现了作为现代知识女性的主人公在人生道路上追求的焦灼、孤独与悲凉感受。“方舟”的意象既象征着被庇护、被救赎, 同时也意味着一种飘无定所的漂泊感, 整篇小说都笼罩着孤独无援的悲剧性氛围。作为知识女性, 她们已经意识到旧有的生存状态的无意义, 和伴随着社会改革出现的自我更新的必然, 对离婚的毅然选择和离婚后的艰难奋斗就是这种觉醒的体现。正如张洁在作品中所写:“女人,女人,这依旧懦弱的姐妹,要争得妇女的解放,绝不仅仅是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平等,它要靠妇女的自强不息,靠对自身存在的价值的认识和实现。”小说“不仅表现了女性传统角色的定位与事业的矛盾, 而且建立了独立的女性王国和女性中心话语”。因此,《方舟》就成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早的、朴素的中国本土女性主义文本,同时也体现了张洁作品作为女性文学的先导地位。   进入九十年代,张洁的整体创作有所改变:关注视野从社会领域收回,转入私人领域观审个体生命处于社会环境下的自身反应;叙述由受到男性中心意识认同的宏大叙事转入更具女性意识的私人性话语,语言不再温婉、柔美,而是尖锐、锋利,文体中加入了现代派的因素,作品由审美进入了审丑阶段。涉及女性问题的作品中也加入了新的层面――爱情、婚姻、家庭夹缝中的性关系。作家的文学想象由理想状态日渐放射、发散、变形,使其备感迷惘与无助。所有这一切,呈现出张洁写作从表达理想到自我拯救的转变中不再有美好的爱情,以及善良、可爱的女性和正直、忠厚的男性。所有作品似乎都在揭示和嘲笑人们的丑陋,尤其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处于一种非常态,甚至是病态、变态之中。   《红蘑菇》中的女演员梦白拥有一个“错位”的婚姻,女主外,男主内。她掌握着家庭的经济命脉,也因而成为家庭的决策者;外表潇洒的教授吉尔冬则成了她家庭中的必备摆设―― “丈夫”。吉尔冬为了亡妻留下的四个孩子和自己执拗难改的高品位消费,不得不屈于妻子的从属地位。妻子在权力背景、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上处处高出,这在男性中心传统社会是应属于男性的。因此,吉尔冬虽依赖妻子而生活,心理上却是排斥这种关系的,他总在伺机报复“践踏”了他男性尊严的梦白以求心理平衡。姐姐梦红童年时由于过失破相,自惭形秽,便与一残疾男子结婚,名不副实(缺少正常的夫妻性生活)的婚姻使她对处处优越的梦白怀有嫉妒之心,并卷入了妹妹的家庭危机之中,打破了梦白对幸福爱情的幻想,也打破了她内心情感天平的平衡,她将精神寄托在对丈夫的复仇计划上。终于,两个对爱情、对男性彻底失望的女性利用男性最具优势的“性”,将这个男人的虚伪、卑下和所谓尊严彻底剥光,“居高临下地看着赤身裸体的他”。   尽管《红蘑菇》的取材仍是无爱婚姻, 但作品的女性审视意识已越过造成婚姻失败的外在环境的命题, 深入到家庭内部男女主角人性弱点剖析。男主角吉尔冬有知识、有教养、有地位, 曾是张洁早期创作倾心呼唤的人物, 但高智商外衣遮盖下的心灵却是卑劣的占有欲, 女主角梦白是一位解放了的知识妇女, 已获得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应有权利,但她内心盘桓着的依然是脆弱的依赖性。小说中笼罩全篇的鄙夷与哀伤构成的双重艺术氛围将张洁对理想爱情婚姻的绝望心绪和盘托出,而对男权社会的失望导致了一种变态的报复方法。   张洁九十年代初的其他作品, 如《上火》、《她吸的是带薄荷味的烟》等, 把隐匿在男性世界的种种卑劣与丑陋无情地撕破给人看,以消解男性中心话语的神话,收敛了女性情感的放纵与宣泄,呈现出一种理性审视下的冷峻的嘲讽风格,是张洁站在女性性别立场对文化压抑感的一种反驳和控诉,也是对女性人格权益的张扬和维护。   九十年代末, 张洁发表《无字》三部曲。这是一部真爱理想由建构到解构的历史。太深重的苦难恐怕难以表述, 太饱满的感情恐怕无法言说, 是曰《无字》。全书共有三部,内容丰富深邃、驳杂多彩。有对吴为家族几代女性“爱史、哀史、痛史”的叙述;对中国现当代近百年间社会、政治、历史等的回顾与反思;对人性、生命、存在的叩问和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找寻等。
  女主人公吴为具有独立的人格, 结婚十几年过去后发现自己婚姻中所谓的真爱其实是自己心中的幻想, 即使她争取到了社会的价值认同, 但在夫妻关系中, 她依然没有得到丈夫对其独立人格的尊重。在丈夫胡秉宸的眼里, 她仍是处于奴隶地位, 是欲望的化身。吴为经受不起她一生都在寻找和憧憬的真爱理想破灭的打击, 陷入一种极度焦虑的精神崩溃状态。其实, 吴为所遭遇的一切, 早就由她的母亲和外祖母痛苦的婚姻作了铺垫。从墨荷到吴为这一百年中,女人作为男性社会附属品的从属性别、次性位置,并无实质改变,即使吴为后来成为驰名中外的女作家, 也未能幸免。   在《无字》中, 张洁对几代女性的爱情进行了自我审视: 她们开始都把爱情神圣化, 都把幸福寄托在他人那里。这正是男性中心文化赋予并内化为女性的恒久的心理期待, 是女性潜意识深层对男性中心文化规定给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规范的认同,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潜意识认同, 使得女性总把爱情当上帝。   同张洁早期的女性文本相比,《无字》的女性意识远非上述那么单纯明朗。或许从女性主义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用对女性现实生存困境的描绘来概括《方舟》;以对女性爱情、婚姻问题的探讨来概括《爱,是不能忘记的》;以对男性萎琐、卑劣本质痛快淋漓的讽刺与调侃来概括《红蘑菇》与《她吸的是带薄荷味的烟》。但是,我们却很难以对几代女性悲剧命运的书写来概括《无字》。事实上,《无字》的女性意识超越了早期女性文本中的愤激凌厉、尖刻躁动的情绪化宣泄,开始呈现出理性反思色彩,充满了一种浑厚博大、丰富深邃的复杂斑驳感。作者早已超越纯粹讲述几代女性悲情故事的控诉、揭批阶段,而是站在一个历史制高点上以理性之光反思审视这一切。同时,也自然而理性地链接起几代女性之间的精神依恋及传承。   对于女性解放运动而言,作为新时期第一批为妇女问题而摇旗呐喊的女作家,能真正地从一个当代女性的角度去为她们诉心声,作品中也塑造了不少新一代强悍的女性形象,她们破除了女性不如男性的神话,使自身价值得到真正实现。但这些作品在张扬女性意识的同时,也过分渲染了一种对于男权社会反叛的色彩,致使作品当中流露出一些不无偏激的对男性中心社会的抗拒。男性不再是世界的主宰,而是被弱化为一种可怜的动物,甚至把他们描绘得丑陋无比,最终被女性超越、唾弃,成为一种空洞能指;此外作者颠覆男性对女性的传统审美标准,故意对性别角色描写规避。   尽管张洁的真爱理想在现实面前一步一步的破灭,其作为女性主体对男性一步一步的失望,但其创作中始终不变的是对女性自身命运的关怀,对建构女性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凭借着女性特殊的性别体验和个人对历史经验的伤痛与反思, 赋予了在文学史中沉寂了太久的性别以觉醒的顿悟和鲜活的生命力。      王颖: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张洁小说的文化探析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张洁小说的文化探析 委纠犬学高等学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2008届)张洁小说的文化探析cuItur8I Probe Int0 zhan舀ie’s NoveIs研究生姓名墨查里指导教师姓名韭±±亏业名称士璺墨妻垡圭堂研究万问土固墨当±!笠垦-篮墨壁塞论又提交日期 19竖±!!旦张洁小说的文化探析中文摘要张洁小说的文化探析中文摘要张洁是当代中国文坛一位最具女性意识、最富才情和最具争议的女作家。她以自己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感知,和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思索给当代女性文学描绘了一幅靓丽的风景。张洁的创作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变化,表现出一个成熟作家的创作风格。她对当代女性文学的探索不仅具有先驱意义,还直接对其他女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者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但同时也带来了研究者们截然不同的评论,有肯定其旗手作用和先导地位的,也有否定其走不出男权阴影和不彻底女性观的。作品背后是作家,作家背后是文化。文化制约着作家其艺术创作,作品也映照着作家的文化心态。本文从性别困境、爱情寓言、救赎精神、传统情怀以及作家个性等五个方面,试图较为全面具体地分析(来源:淘豆网[/p-5909258.html])张洁小说的文化内涵、艺术特征以及其引起的争议热点,并探讨了张洁小说在当代女性文学史上所起的作用和应有的地位。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本细读法和综合分析法,力图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和历史文化的探析,走进张洁独具魅力的艺术世界。在研究过程中,本文既充分尊重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努力表达自己对张洁创作的理解与阐释。关键词:张洁小说;文化内涵;价值地位作者:吴春风指导老师:陈子平CultIlral Pmbe 111to Zhan西ie’s NoVels Ab咖ctCultural Probe Into Zhan西ie’s NoVelsAbstractzhaIl西ie is血e most talented,controVersial female writer with eminent characteristicsiIl Cllinese modem literan鹏field.She wrote m锄y bea_uti如11iteratures throu曲her ownu11ique view t0(来源:淘豆网[/p-5909258.html]) observe me soci哟,,to write witll her Special delicacy aIld sensation aIldgave nloughts to tlle emallcipation of women.She h嬲undertaken seVeral贴唱es in writingto aCllieve a mature s够le of、Ⅳriting.Her iIlIloVation and exploration i11 the feminiStliterature field haS not oIlly pioneered tlle research but also exerted伊eat irnpaCt to otllerfemale w矗ters、析nl a lot of good experiences.At tlle s锄e time,her works brought critics丘om otller rese锄chers.Some peo(来源:淘豆网[/p-5909258.html])ple Viewed her aS a pioneer aIld a leader iIl the literahlrefield,otllerS criticized her not be able t0 diVorce herself丹om tlle shadow of malechauviIlism witll residue f.emiIlist visioI培.Of all t11e works,、砌ters stay behilld and bellind the writers are tlle cultures.CultIlreco皿nes me creatiVe jobs of州ters while t11e workS indicate舭culn聃l thilll(ing ofwriters.T11is p印er tried to illustrate疳om fiVe aspects,they are t11e gender dilemm如10Vef.able,salVat(来源:淘豆网[/p-5909258.html])ion Spirit,缸.aditional sentiInents a11d writer’s characteristics so as t0 a11a1),ze tllecultural meanings,wTiting teclllliques and otller hot con_troVersial issues of Zhan舀ie’snovels,t0 find out her impact and st2岫s Zhan裔ie played on conteInporau哆l“eratl船.Thepaper is camed out晰th Text-chopping metllod aIld ConlprehensiVe a11aLlytical memods toscmtiIlize her noVels趾d reach on me 1listorical culture a11d fImally to appreciate tlle锄azing枷stic world cre(来源:淘豆网[/p-5909258.html])atedby Zhall舀ie.眦s paper illus仃ated its u11ique milll(吨aIldillustration towa叫s me wofks of zhaIlg jie砸tll m11 respect t0 me reaches camed outbeforehand.Key words:zhan舀ie’s noVt11e cultI聃1t11e Value statusIlWritten by Wu ChunfengSupen,ised by Chen Ziping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的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研(来源:淘豆网[/p-5909258.html])究生签名:墨鸯风日期:z即扩星f。舟万阀研究生签名:缝仔乙日期:圣型兰出对珈’N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研究生签名:羡夯凡日期:研究生签名:级玲伊乙日期:导师签名:竖蟀日期:张洁小说的文化探析引言引言张洁是当代中国文坛一位多产且独具风格的女作家。1978年,年届不惑的她以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初登文坛便引人瞩目。80年代前后又随着《谁生活得更美好》、《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沉重的翅膀》、《祖母绿》等一系列作品的发表,作者既以其诗意而忧郁的艺术风格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更因其思想探索的尖锐性而引起强烈持久的争论。发表于1986年的《他有(来源:淘豆网[/p-5909258.html])什么病》和1989年的《只有一个太阳》这些转换风格的作品亦引发了不小的争议。1990年以后,作家的思想和艺术又有了很大的转变,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是创作于1993年的长篇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和2002年出版的80万字的长篇小说《无字》。2006年近70岁的她又创作了文风迥异的悬疑小说《知在》。.张洁的创作历程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变化,表现出一个成熟作家的创作风格。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没有哪一位女作家能像张洁那样富有争议的,近三十年对张洁作品的研究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状态。有人说她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旗手&,其作品被称为“新时期妇女解放的宣言书与沉思录&。近年来出版的几部文学史著作也有意凸显张洁小说在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地位,将之纳入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范畴似乎无可置疑。如洪子诚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指出张洁作品具有“‘女性意识’和作为‘女性文学’的先导地位圳(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59页),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认为“张洁的那一路富于勇气(来源:淘豆网[/p-5909258.html])的探索,事实上成为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的先导&(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2页),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下卷肯定张洁后期作品“对开拓女性文学的视野、冲决男权话语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9页)。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评论者对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提出了争议。牛玉秋在《对妇女解放问题的痛苦思考——张洁小说论之一》中指出作家对男性是一种既失望又渴望的心理,反映了作家女性观的不彻底性。①孙祖娟认为张洁在强调女性的自尊和自强时依旧参照了男权化的价值标准,从而她的反抗是一种“无望的救赎”。@更有。牛玉秋:‘对妇女解放问题的痛苦思考——张洁小说论之一》,‘小说评论》1995年第4期,第26页。孙祖娟:‘无望的救赎一重读张洁》,‘湖北三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期,第84页l张洁小说的文化探析引言甚者批评张洁“现代女性意识淡薄,潜意识中仍以男性自居,创作中表现出对男权价值规范似反凝实认同的心态,未能真正走出男权阴影,因而无法创作出真正(来源:淘豆网[/p-5909258.html])的现代女性文学&。o同样对于张洁在书写***关系时表现出对生理因素的回避和过分渲染男性“性&恶的方面,研究者也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杨玲认为张洁仍然是用男性视角和男性立场来看待“性’’问题,正是其女性观存在着矛盾和局限的表现。@***观点则是将张洁的这种处理看成是一种策略和手段,即通过贬抑生理性来提升精神性。戴锦华认为张洁意识到在婚姻和***的关系中男人之于女人的权力模式,因此“在朝向‘贞女’原型的回归中,潜在地通过对***的超越与否定,消解着男性的权力与力量”。@不管研究者如何评价张洁的作品,张洁始终是受读者喜欢的作家,她的作品频频获奖,甚至成为一时的经典。《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为成熟》先后获得1978年、1979年和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祖母绿》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沉重的翅膀》和《无字》分别获第二届和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张洁也是迄今惟一两度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特别是《无字》自2002年初出版以来,首印6万套(18万册)一(来源:淘豆网[/p-5909258.html])售而空,后又加印1万套。既能得到文学大奖,又能在市场上畅销,在今天这个通俗文化盛行的时代,张洁的成就是难以超越的。张洁是当代文坛上有追求、有个性、有成就的作家,而目前她的创作生命还在继续,她的文学跋涉还没有止步。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是人类深层的文化。它是人类运用语言符号系统,表现人类的生存和追求,展示人类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境况。美国人类文化学者本尼迪克曾经说过:一个人“从他出生之时起,他生活其中的风俗就在塑造着他的经验和行为。到他能说话时,他就成了自己文化的小小创造物,而当他长大***并能参与这种文化的活动时,其文化的习惯就是他的习惯,其文化的信仰就是他的信仰,其文化的不可能性就是他的不可能性。”由此可见作品背后是作家,而作家背后则是文化。文化制。方长安、张文民:‘走不出的男权阴影-一张洁小说新论》,‘文艺评论》2006年第3期,第60页。杨玲:‘女性意识演进后的局限一丁玲、张洁女性小说比较》,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增刊,第63页。戴锦华著:‘涉渡之舟一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99页2张洁小说的文化探析引言约着作家其艺术创作,而作为作家艺术创造的作品,也自然的映照着作家本人的文化心态。那么张洁作品到底具有怎样的文化内涵,使得肯定者对她赞赏至极,同时又使得批评者争议不断。本文试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探析张洁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其引起的争议热点,并探讨张洁小说在当代女性文学史上所起的作用和应有的地位。张洁小说的文化探析第一章性别困境的启蒙第一章性别困境的启蒙女性意识,是“五四&时期随着人类的思想解放大潮才出现的现代话语,它本身包含着对父权制与男权中心文化的反驳与颠覆。在先前,女性是没有性别意识的,中国封建文化是一种男权文化。林丹娅在《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中指出,“父权制下的一切正统文化与知识产权只属于一个性别,也只表达一个性别,只是男***望与想象的投射,女性在其中完全是缺席的和缄默的’’。①女性是以“他者”、“第二性”的身份被置于边缘的地位。孟悦在《两千年:女性作为历史的盲点》中进一步强调,“在两千年的历史中,妇女始终是一个受强制的、被统治的性别”,“生存于古代历史的盲点&。国在轰轰烈烈、狂飙突进的“五四&运动中,一批批女作家被“五四”的惊雷“震”上了文坛, 开始“浮出历史地表&,发出自己的声音,有了女性的性别自认。“五四”时期女性作家初步显示出来朦胧的“女性意识”在“自由&、“民主&、“科学&等新潮流的冲击下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但随后的中国半个世纪特定的社会、历史状况,女性文学与“女性意识&的发展未能一帆风顺。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民族矛盾上升,女性文学呈现出将个人意识融入集体意识,女性解放汇入民族解放斗争中去的趋势。而建国后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的近30年中,个体意识更是作为一种异端而被排斥和批判,女性意识被冷落也是很自然的。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沉寂,“女性文学&直到70年代末才再度出现并逐步崛起。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个性意识又成为社会瞩目之点,女性意识也重新复苏。如果说“五四&时期“女性文学”的崛起,表现了知识女性从觉醒到苦闷困惑的精神状态的话,那么,新时期的“女性文学’’最终远远地超越了“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表现了女性人格独立与精神自强。然而在男权阴影笼罩下,“当代女性形象又似乎总是处于一种近乎‘空洞的能指’的状态,处处受到潜抑,性别面临困境,处于焦虑与迷惘之中&。@o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77页。孟悦:‘两千年:女性作为历史的盲点》,‘上海文论》,1989年第2期。戴锦华:《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22页4张洁小说的文化探析第一章性别困境的启蒙第一节关于女性的命运的书写:感同身受张洁作为当代文坛上女性作家的先锋,她虽然一再表白自己不是一位女权主义者,但在新时期文坛上张洁却是最早在创作中表现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1986年她对德国记者的对话中,她说:“在妇女中有这么一类人,在她们看来,如果男人离开了她们,世界就完了;要是男人不爱她们了,她们就会丢掉自己的尊严,千方百计地围住他,不让他走。也有的妇女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她们不懂得,只要锲而不舍为之斗争,并投身于实践,自己的价值也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她们总认为男人终究要比女人强。”①这不仅是一次与记者的对话,也是张洁作品中的声音。从中我们了解到张洁的女性观,这个世界是由男性和女性共同组成的,女性不是弱者,不是男性的附庸,不是男人的性对象。女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在社会上争得作为独立的人的自我价值。张洁正是以基于女性身份的情感体验,以不同于男性作家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关注女性命运,表达女性情怀,展示女性的性别苦难与精神困境。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到80年代的《方舟》、《祖母绿》、《红蘑菇》、《波希米亚花瓶》、《她吸的是带薄荷味的烟》再到90年末的《无字》,张洁再现了在男权阴影笼罩下的女性生存际遇:爱情与婚姻分离,事业与家庭冲突,***的空缺与压抑,女性精神的反省与自救等。在张洁30年来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家以知识女性为核心展示了当代女性的概貌,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女性形象。第一类反传统观的女性’在古今中外的传统叙事中,女性形象常常被规定为依附于男人的弱者,她们是美丽、温柔、贤淑、顺从的,却普遍缺少独立的人格。男性形象则多为智勇双全,品行高尚的救世主。这种传统性别表现的是男权文化下的女性价值尺度,反映了男权中心社会对女性的期望与控制。与传统叙述中那种“永恒的女性&相对照,张洁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数谈不上美丽,甚至缺乏女性特有的风采与魅力。如《爱,是不能忘记的》里的女孩珊珊,因为老干部说她长得像她妈妈而不高兴,因为妈妈“不漂亮&。《方舟》o‘张洁与联邦德国记者的谈话录》,‘文学报》,1986年第2期5张洁小说的文化探析第一章性别困境的启蒙里的梁倩们因无暇收拾,“一个个像块风干牛肉”,最典型的是《沉重的翅膀》中的叶知秋“说不出叶知秋脸上的哪个部件究竟有什么明显的缺陷,可是这些部件凑在一起,毫不夸张地说,几乎使她成了一千女人里也难以遇到的一个顶丑的女人。那些很代表她性格的头发又粗、又多、又硬,头发的样式也非常古怪……又短又厚的头发像放射线一样向四处支棱着,远远看去,活像头上戴了一顶士兵的钢盔。浑身上下看不出一点女性的曲线和魅力,肩膀方方正正,就像伐木工人用斧子砍倒的一棵老树的树桩。”①联系到男性中心社会把外貌美丽作为评判女性价值的主要观念,张洁作品中这些女性外形的塑造,就不仅仅具有肖像描写的意义,不仅仅是人物性格的外化,它是对男性中心意识强加于“女性’’属性的一种背离。此外,这些女性形象在行为举止、思维方式上也一反标准的“女人样&。她们是主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女性,她们执著于人生和事业,坚持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追求女性的人格独立。她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有正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如《爱,是不能忘记的》里的钟雨、《方舟》里的梁倩、柳泉、荆华、《沉重的翅膀》中的叶知秋,她们引起男人注意的不是美丽娇好的面容,而是纯真的心炱和出众的才情、智慧。她们已不是家庭中的天使,沙龙里的娇娃,而是呈现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和姿态。第二类独立自强的女性张洁作为女性的代言人,她的目光更多地注视着妇女的地位,妇女的命运、妇女的需要和妇女的未来等等问题。她的小说反映了女性的痛苦和女性的抗争。在小说中作家塑造了一系列洗尽铅华、脱俗高格,敢与不合理现象做斗争的崭新的女性形象。她们大都是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她们对自尊的维护不是凭借外界的承认,也不是对虚荣的满足,而是出自女性自身的价值意识,出自女性参与生活和事业的勇气和信心,她们有更高层次的追求,那就是女性独立。在男尊女卑的时代里,这种追求必然同妇女解放问题联结起来,因此,她们要求恢复妇女作为“人”的地位和起码权利,要求社会群体对妇女价值的认可。张洁的几篇代表作《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沉重的翅膀》都从维护女性人格的独立和尊严出发,塑造了众多的有着不同人生道路和命运的女性形象。她们都是一群有着强烈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D张洁:‘沉重的翅膀》,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年7月,第3页6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张洁小说的文化探析.pdf
文档介绍:
张洁小说的文化探析 委纠犬学高等学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2008届)张洁小说的文化探析cuItur8I Probe Int0 zhan舀ie’s NoveIs研究生姓名墨查里指导教师姓名韭±±亏业名称士璺墨妻垡圭堂研究万问土固墨当±!笠垦-篮墨壁塞论又提交日期 19竖±!!旦张洁小说的文化探析中文摘要张洁小说的文化探析中文摘要张洁是...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洁 方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