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德国酒吧特色小吃知多少?可以推荐一下么?

华人在欧洲(德国)留学生活无聊是因为经济问题吗?
将来在毕业以后呢? 是不是也还是绝大多数只能在底层挣扎呢?&br&&br&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回答:&br&&blockquote&不好意思,身为德国留学生,我来道破大部分真像: 德国留学生喊无聊的原因只有下面几点: 没钱,找不到女友,功课难除了个别地方都是忽悠你的。&br&&br&别拿德国城市人口少就来对比中国县城,每座德国城市该有的都一应俱全,能跟中国四线比吗?英国白富美还整天喊伦敦农村呢,这你也信? 更不要说德国大点城市了,你想玩什么玩不了?哪像运动活动你找不到?攀岩滑雪帆船潜水,你在国内不容易玩的项目都有俱乐部。身处欧洲,旅游多方便多爽就不多说了。德国高速不限速,要是留学富二代像英澳那么多,人均还不得买俩跑车,你城市小,开车高速没多久就能到大城市逍遥。&br&&br&实际大部分留德学生没钱而已。从来没吃过米其林一星以上等级的餐厅,就敢整天喊欧洲没吃的?(回应某楼答案,凡是说米其林工业化,看不上米其林的,99.5%是没吃过,并且更没吃过档次在米其林之上的东西,也就是说,没见过什么是好的,自然会无知的黑,拿国内街头美食距离的,真不好意思再吐槽你。)&br&&br&其中一大一批是找不到女友,男友的德国屌丝,宅在家里不运动不出去交流,好多天天去打工,累的要死要活,生活能不无聊吗?&br&&br&我认识有钱的德国华人没有谁觉得生活无聊的。&/blockquote&&br&&br&来源:&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华人包括留学生在德国的生活孤独吗?&/a&&br&&br&所以还想请问大家,在德国觉得无聊是因为缺乏能力这个观点对吗?&br&&br&即将来慕尼黑读书,希望大家给点建议。
将来在毕业以后呢? 是不是也还是绝大多数只能在底层挣扎呢?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回答:不好意思,身为德国留学生,我来道破大部分真像: 德国留学生喊无聊的原因只有下面几点: 没钱,找不到女友,功课难除了个别地方都是忽悠你的。别拿德国城市人口少就来对比中国县城,每座德国城市该有的都一应俱全,能跟中国四线比吗?英国白富美还整天喊伦敦农村呢,这你也信? 更不要说德国大点城市了,你想玩什么玩不了?哪像运动活动你找不到?攀岩滑雪帆船潜水,你在国内不容易玩的项目都有俱乐部。身处欧洲,旅游多方便多爽就不多说了。德国高速不限速,要是留学富二代像英澳那么多,人均还不得买俩跑车,你城市小,开车高速没多久就能到大城市逍遥。实际大部分留德学生没钱而已。从来没吃过米其林一星以上等级的餐厅,就敢整天喊欧洲没吃的?(回应某楼答案,凡是说米其林工业化,看不上米其林的,99.5%是没吃过,并且更没吃过档次在米其林之上的东西,也就是说,没见过什么是好的,自然会无知的黑,拿国内街头美食距离的,真不好意思再吐槽你。)其中一大一批是找不到女友,男友的德国屌丝,宅在家里不运动不出去交流,好多天天去打工,累的要死要活,生活能不无聊吗?我认识有钱的德国华人没有谁觉得生活无聊的。…
按投票排序
看到题主最后一句说是要到慕尼黑读书,感觉我的情况很适合回答。先稍微说说我的状态,在慕尼黑已经第四年了,前面三年本科,今年刚刚迈入硕士。====以下为12月6日的原文,字数约5000,对格式进行了一些修改,感谢
的建议====如果你问无不无聊,我只能很遗憾地说,确实没有国内有意思;但是是不是因为能力或者因为金钱,就另当别论了。接下来非常长,是以时间顺序来写的,每一年之间用单线来分割,我会把一些我觉得重要的用粗体,方括号单独成一段,里面是一些个人经历,主要是写个感受分享一下。------------------------------------------刚来德国的第一年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昏暗的:第一点是人生地不熟,很多东西都不知道怎么弄,也会受到一些歧视和不理解;第二点虽然在国内已经学了七年的德语,但是因为课堂上专业词汇实在太多,老师又是口音各异(巴伐利亚语你可能也知道比较难听懂),还是觉得非常非常吃力。每天辛辛苦苦上完课,回到家还要各种复习,包括听上课的录音,然后还要自己烧饭,加之化学专业的实验特别多,工作日时间因此非常紧。于是就带来了第三点,那就是到周末已经没有力气再出去,买买东西洗个衣服吃口饭复习复习功课周末就结束了。第四点,作为一个比较保守的联邦州,慕尼黑又是宗教气氛很浓的城市,所以很多国内丰富的娱乐设施(比方说KTV密室一类)这边都没有,于是就算是有很长的假期,也只能经常宅在家。【题主没有说是哪个专业,我就自己了解的情况来说一说,相对来讲,文科专业尤其是语言学需要写文章做报告特别多,每个学期至少有两三篇Arbeit要写。工科专业需要做一些实习一类,也有实验,还可能会作各种小的项目所谓Gruppenarbeit,需要Teamfaehigkeit。理科专业的课程一般比较深,需要nacharbeiten比较多,实验写报告也是一个大头。】综上所述,刚来的时候觉得特别无聊,无聊的首要原因其实是忙得没时间,同时并不习惯这边的娱乐方式。----------------------------------------------第二年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听课渐渐步入正轨,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也没有以前那么多了,周末偶尔会出去跟朋友们郊游。同时因为比较喜欢欧洲,所以做了将近两个月的欧洲旅行,感觉非常长见识,也认识了很多的人。虽然有这么一次长途旅行的经历,但还是明显感觉跟国内比起来,还是有些无聊。【这里插一句钱的事情,一个月的旅行经费如果比较省的话大概在2000欧元左右,对于答主来说,一年里面有这么一次大型支出并不是特别多。而在慕尼黑的生活费每个月如果房租在300欧出头的话,一共大致700欧左右(这个城市基本也属于德国最贵的城市之一了,尤其房子饱受诟病),这个价钱高还是不高因人而异,但是确实已经是欧洲乃至世界上比较便宜的了,而且700欧的生活也不能算很差。】这里的无聊指的是:第一点,你很难融入到德国人的圈子里面去。在你能跟德国人做正常的交流之后,你会发现你的德语水平还是差人家不知道几条街,人家讲个笑话就算给你解释了你也理解不了,德国人又并不是一个愿意跟外族人面孔的人交心的民族。所以在跟德国人一起出去玩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有些孤独,久而久之的你可能渐渐地就不愿意跟他们玩了。所以很多人说在海外中国人抱团,我觉得这个可以理解,因为如果你想要融到他们里面去的话,你必须尽量克服你自己黄种人的脸的障碍,把自己变成德国人,而这正是大多数人不喜欢或者很难做到的。【这方面可以从土耳其人身上略知一二,在德国最大的移民群体应该是土耳其人,对于大多数土耳其人来说,部分已经是第四代第五代移民,即便已经自己的德语说到德国人母语的水平,即便自己很多习惯都跟德国人没有任何区别,但是还是难以得到德国人完全的接纳,几乎交不到真心的德国朋友。除此之外,德国人本身是骨子里的高傲,他们很礼貌乐于去帮助陌生人,但是如果想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很难。】第二点就是,在你有一些空余时间的时候,你会突然觉得不知道该干什么。可能刚刚开始一年的学习非常紧凑,造成你要几乎从头开始认识人,慢慢地去试着去加入一些群体,而这个过程对于一般人来说往往并不简单,除非是性格非常开朗的人。同时,这里娱乐活动的单一也是造成这种感觉很重要的一点,如果你不愿意各种party喝酒蹦迪,不愿意去听一些歌剧音乐会,不愿意到处旅游,不愿意吃一些美食,没有什么体育爱好,你其实并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我认识的人里面有这样的人,非常喜欢宅在家里,各种打游戏看动画,倒也自得其乐,那是因为他们视旅行和社交为一种很浪费钱浪费精力浪费时间的事,这种事情也因人而异,就看题主的爱好究竟是什么了。--------------------------------------第三年对于我来说是比较深受打击的,因为课程突然一下变得非常之难,而辛辛苦苦坚持了将近三年异地恋的女朋友跟我分手了,让我突然觉得一点盼头都没有,所以很多事情做着就提不起来精神,不不不有点离题了,总之快毕业的时候时间非常紧,论文和考试全部压在身上感觉压力非常大,也就没有顾及无聊还是不无聊这种事情,专心地考雅思搞学术和疗伤去了,但是还是做了一次旅行,为期一个月左右,此段略。---------------------------------------从今年也就是第四年开始答主开始读硕士,硕士第一个给我的感觉是课程轻松一些,因为课程跟实验可以自己选择分开进行。【对于我们化学系来说,本科基本每学期都是5、6门课加上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大部分要写平均每学期10个报告左右,每个报告10页左右,这些在一起就会很累人。】【突然空闲时间多了很多。我便担心自己会没有事情做,因为毕竟没有认识什么人,玩的话也不知道跟谁一起,于是就去餐厅里面打工,美其名曰体味世间冷暖。这是我在德国第一次打工,每个小时赚6欧元(这个薪水比较低,一般来说都是8欧元起的,但是一言难尽),每周大概三天每天四个小时左右。在打工的这段时间虽然很累,但是我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稍微有一点对生活品质提升的看法。】在打工这段时间,我会观察来这边吃饭的人是怎么样交谈的,他们的言行举止如何,哪些人是比较有档次的,这些人为什么有档次,如何在短时间之内留给别人比较好的印象,怎么样说话比较得体等等,我觉得了解一些社交的礼仪和正确方式是有好处的;我会去研究餐厅的(意式)装潢,去思考为什么这样的装潢能给人以很舒服的感觉又并没有很多距离感,如果是我自己的房间,我应该怎么装饰才能让生活稍微有些色彩。【说到这里又要提一个题外话,因为我们住的是6人WG,然后我们有一个德国女生,每次快到什么节日的时候,比方说万圣节圣诞节复活节,她就会给自己的房间和客厅摆上各色的装饰,同时打扫得干净整洁,非常有节日喜庆的气氛又不落俗套,我觉得装饰房间也是能够使自己生活不无聊的一个方式,你想家徒四壁,你看起来会不会觉得很不想回家,而如果家里不仅温暖,而且有自己喜欢的很多元素,比方有自己喜欢的明星、小动物的照片或者画家的作品,是不是感觉就像回到了自己在国内的家一样呢。而给自己房间装饰并不是奢侈的一件事情,买几张小贴纸,买一个有收纳功能的东西把摊得到处都是的书啊吃的啊什么乱七八糟的放进去,换一张舒服一些的椅子,这些加起来可能50欧元都不到,但是却是长期的、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调的方式。BTW,答主15年准备买一本莫奈的挂历,25欧元可以用一年,但是往房间里一挂感觉顿时惬意了不少。不知道题主是男生还是女生,本人作为男生,还是觉得简洁明快的一些小装饰会提升生活质量的。】关于这个扯得比较多,接下来说。打工之余,我这边的WG搬进来一个中国的室友,特别爱玩的一个人,开始带着我各种认识人,参加各种活动,我顿时觉得,原来在德国还可以这样生活,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活动。第一,我们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出去打两次左右的羽毛球(此运动可替换成任何一项其他的运动),这个活动是不费钱的,在慕尼黑读书的同学可以在一个叫做ZHS的地方办卡,每个学期7.5欧元,你用这个卡可以参加这个里面提供的很多很多体育活动,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各种健身操、力量训练,还可以办一张游泳的卡,每个学期15欧元,换算成每个月才3.75欧元,相当于在食堂吃一顿饭的价格,所以非常划算,而且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生活,何乐而不为呢?第二,我们会每周一次左右叫同学过来,我们自己烧饭,大家一起吃,这个活动也并不是奢侈的,6个人吃饭,即便买很好很好的材料也只用花个30欧元,每个人摊下来才5欧元,每个月折合20欧元,相当于支出的3%,但是烧菜的过程很享受,吃饭更是开心,结束了还可以一起打打牌聊聊天喝点酒,所以也是推荐的活动。第三,就是出去去餐厅吃饭,这个稍微奢侈了一点,如果觉得负担不起也可以考虑放弃,但是好处在于,你吃得到你自己烧不出来的东西,作为学生不太会去米其林这种地方,但是一般的法国、意大利或者西班牙餐厅,做出来的西餐的味道还是比较地道的,在中餐馆的话可以吃到火锅回想家乡的味道或者吃些港式茶川菜一类的特色菜,每顿饭大概20欧左右的人均消费,也就是说一周一次的话每个月支出80欧元,这个支出也包括在那700欧元里面。但是以上这些的前提在于,你要有时间去进行这些活动:大部分还是比较花费时间的,所以不建议刚来的时候这样玩,不然很可能会荒废学业,除非你已经达到了学霸或学神的程度。慢慢习惯了这边的生活之后才可以渐渐这样,本人也算是累了好多时间才有今天这样丰富的生活的。这个学期的生活让我觉得非常像国内读大学,各种下馆子大家一起玩,让我体会到很大的欢乐,从此生活充满了乐趣。----------------------------------至于工作是不是会在最底层混,我觉得并不然。我也认识很多在这边工作的人,他们做着一些非常体面的工作,比如IT行业,PWC的HR或者Consultant,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等等,虽然工作比较辛苦,尤其PWC需要进行一些加班,但是生活得也还是很好,拿的薪水是比较丰厚的,一般还有一年将近一个半月的年假可以休。根据答主自己的了解,单单从收入上来讲德国是一个均富的社会,意思是说,你做什么工作,其实拿到的工资差别并不是很大,你可能拿到的工资税前很高,但是越高就交的税越多,所以税后大家都差不太多,如果不是一些高端职业诸如医生教授律师等等或者自己创业的话,平均月薪在欧元左右,而德国的物价并不贵,每个月少说500欧的可随意支配收入还是可以有的,可以攒钱买车开,可以用来度假,也可以寄回国内。我觉得有一点就是需要提到的,就是这里并不是国内,你可能会在工作中遇到一些你无法习惯无法接受的东西,可能会觉得还是国内如鱼得水,同时国内的发展空间要大一些,毕竟国内现在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尽管如此还是建议毕业之后先在这边工作一段时间拿到一些宝贵的经验,再去考虑到底要不要回国的问题。工作的同志们生活也可以不无聊,我会跟一些人一起周五踢一场球,两个小时左右,每场支出2欧元,室内略贵大概5欧元左右一次,但是这也是一项强身健体的活动,而且偶尔还可以一起吃火锅或者烧烤等等,总之也是一项社交活动。他们会经常去酒吧喝酒,玩一些游戏,这个倒是看个人喜好,如果题主倾向于安静的话,可能并不适合你,但总之还是可以有一些活动可以做的。------------------------------------说了这么多,我来做个总结。其实无聊不无聊,主要是看你喜欢做什么事情和你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的能力。如果你热爱阅读,即便是一整天坐在家里不出去捧着一本书看完也不会无聊。如果你酷爱跑步,即便是马拉松结束之后躺在床上起不来也不会无聊。如果你喜欢旅行,即便是孤零零一个人到处走到处拍照也不会无聊。就算你什么都不喜欢,我也建议去发掘一些自己没有体验过的东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找到觉得有趣的事情了。而至于金钱方面的问题,在这边每年总共支出8400欧左右,加上一个月旅行的费用是10000欧元,我觉得比起美国加拿大,甚或北欧等一些地方还是比较低廉的,只是因人而异。至于说很有钱的人怎么生活,我倒宁愿到我很有钱了之后再去思考这个问题,学生阶段本不应该有太奢侈的物质追求,花的都是爸妈的钱,稍微懂事点的人心里面应该有数的。确实,比之国内,这里要不丰富很多,而且对于这里的文化要不熟悉很多,但是你到这里来读书,学到知识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吸收中国人和德国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以自强,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还是比较重要的。只一点,学会脱离集体的生活,学会自己一个人的生活,学会不依赖任何人的生活,自己的内心需要在成长中变得足够强大,这样能够在单独一个人的时候也不觉得寂寞,在群体里面的时候也不觉得尴尬,宠辱不惊,这样就算在任何一个地方生活,都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充满光明充满希望的。你说对吗?以上。 19:10=====12月8日第一次更新!=====
评论里面有同学问到慕尼黑的火锅,那这里就加入一下啦,原本在答案的开头,不过觉得跟提问没有关系就放在最后了,对此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无视。
慕尼黑火锅评价:一、海市蜃楼:锅底略淡,服务态度比较差,但是交通最方便就在火车站附近(地铁Theresienwiese离这里最近),东西种类比较丰富也新鲜。二、君豪:个人最喜欢的一家,鸳鸯锅的辣料很足[当然跟四川火锅还是没法比的],牛羊肉比较好吃,同时还有既能吃烧烤又能吃火锅的炉子,属于老外也很爱去的地方,地点在地铁giselastr附近,缺点在于通风不是很好因为在地下室,人手比较少所以有时候会肉上的比较慢。三、宴客:三家里面唯一一家可以一人一锅的,除了火锅以外也有一些炒菜甜点的自助,偶尔会有小龙虾这种在德国很少见到的稀罕玩意儿,装潢还比较考究至少不俗气,但是味道没有什么特色,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交通上在地铁heimeranplatz也比较远。答主所知的火锅一共四家,还有一家feeling以前很火现在关掉了,可能是搬家了但不是很清楚,关于火锅欢迎补充哈~ 01:35
仔细看了下答案。比较了下排第一和第二的两种回答。很明显一个是中国人的鸡汤思维。一个是德国式的思维方式。孰优孰劣我个人说了不算。但是鸡汤骨子里面那种给人的共鸣感,才是大家点赞的原因吧。那样想法的人很难在德国这个地方做的好。务实这样东西很多人是学不会的。我接触的很多中国人在德国是抽离德国社会的,他们的想法很多时候和 很相似。---------------------------------------------------------------------------------------------------------------------------在吃晚饭之前更新一下。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开始时候不想说太多。而且黄继新在他的回答里面也已经解释了一些。关于诡辩的论调法我就不多谈了。关于钱我想先讲个小故事。一个投手的中指受伤了,第二天就有比赛。那个时候队医可以对他说,没事,你中指伤了还有4个手指可以用,明天你一定打的好。队员听了当时很受激励,也很开心,但是第二天他真的上场的时候,往往打不好。有经验的队医会怎么做呢?先帮他做一下治疗,很简单冰敷下,告诉他手指明天会比今天好一些。中指对投篮很重要,但是即使中指受伤了,他一样可以靠另外四个手指来协调弥补完成投篮动作。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心里沟通技巧。你看到这里肯定明白,我说的那个中指就是钱。钱绝对不是全部,但是钱很重要。钱少的时候我们可以靠其他东西去弥补,但是我们不能告诉别人说钱不重要。对于一个缺钱的人,你告诉他钱多了其实也就那样,他的确会快慰一时,开心给你点个赞。但是真的遇到问题了呢?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为什么进大学读书?将来找个不错的工作,能够让自己生活的更好些。不读大学再德国也能养活自己的。那你为什么学医,学电,学机械呢?我喜欢啊。能养活自己的同时还能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真的很不错的。自己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知道什么是自己需要的。这样你才能真的不迷茫,不寂寞。你现在再去看看Sven和李哲凯的两个答案就会明白,为什么我觉得Sven写的水平要高很多。题主在这里问,觉得无聊是不是能力问题。Sven的意思应该说的是:是的,这是能力问题。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可以帮着其他的中国人提高自己的能力。承认能力的问题,大家一起提高。我接着会私信他下,让他自己来说说看。这个问题我就不更新了。
首先题主说的情况的确存在。中国学生相对喜欢抱团,在德国的生活也的确相对单调,但是这不仅仅是能够靠所谓的“无能”来解释的。有钱会花自然生活相对精彩,这样的情形放眼四海皆准。德国不收学费,生活费相对低廉,吸引了大量经济能力相对不强的学生来留学。但是同样在德国,因为社会流动性低而导致阶层之间泾渭分明,生活档次差距很大也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在德留学生在国内大都属于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生活水准在国内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在德国由于人工成本很高,很多事情只能自己来做,自然生活状况比不上国内。而且也有很多额外的开销让人很难负担。就比方我刚到德国的时候由于没有学生宿舍,在旅馆里面住了一个半月。然后自己和朋友找了间全空的房子,连电灯都没有。自己借了辆卡车从宜家买家具,四处找人帮忙接电线装电灯。厨房一套起价1000欧,只好四处去找旧的组装下用,的确蛮辛苦的。尤其是退房的时候还得刷墙,84个平方的房子工人报价就是1200欧,只好自己动手。住宿舍虽然相对便宜,但是也有自己的烦恼。要是不幸遇到几个印度室友天天做饭,那你就真的能理解德国邻居对印度人那种发自内心的厌恶了。在德国生活选朋友的确很重要。的确有人业余生活就是自己蹲在家里打游戏或者成天研究菜谱自己做饭。开始的时候由于德语问题听不懂课落下课而导致毕不了业的也不在少数。德国人里面收入高的周末出去玩热气球,攀岩,滑雪,滑翔伞的太贵去不了。再次一点周末去家还算好的餐厅吃饭,前餐加甜点一起至少也得30欧。愿意主动和你打交道的很多底层的德国人生活习惯混乱的也不在少数。选不好朋友反倒是给自己添乱。和中国的大学一样,德国的大学生活也是和社会脱节的,作为外国人在找实习的时候的确相对困难。最可惜的是走错了路没人告诉你。以前有个学长学习极其努力,放假一直打工,成绩极好1.7分机械制造硕士毕业却一直找不到工作。后来请朋友看了之后说除去口音问题,他的实习也做的方向不对。因为在德国6年基本都在大众的流水线打工(收入更高)所以基本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实习经验,硕士几篇论文也因为求方便而选了不同的方向。最后实在找不到工作也只能回国。父母失望,自己压力也很大。除此之外在德国由于技术保护的原因作为华人很难进入真正的核心研发,所以毕业后找到工作也很难有升职的空间,收入自然相对要低一些,生活也的确会拮据一些。回国的话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毕竟国内竞争压力也很大。亲身见过一个事情,国内一家民企招了一个留德三年机械制造毕业的硕士生,本科也是名校。月薪约定1万5,主要是用德语和德国供应商沟通交接货。结果入职一周就被解聘。因为打电话的时候商务条款沟通不清楚。德方希望换回原来的英文翻译,那英文翻译还不懂技术。结果那位仁兄一周就被解聘了。当时自己还没来德国,觉得那位一定是高分低能,能力太差。后来自己也在打工的时候做询价才知道用德语做商务交流到底有多困难。一个机械生没涉猎过怎么可能做得来。絮絮叨叨说了很多希望对题主和看答案的人有所帮助。德国居不易,但是这里绝对有值得我们努力的地方。在看到别人困难的时候同为中国人就算不方便施以援手也请给多一点尊重。
德法等欧洲国家因为不需要学费。除了少部分家境殷实。大部分国内家境其实一般。很多人也不是不想消费的确是没钱。出去看场电影吃个饭,电影票学生6欧元,饮料2欧元,吃饭人均至少20欧元。那就是30欧没了。而这钱对于一个节省的人来说,一个星期的伙食都未必吃到30. 我记得当时一个浙江宁波的孩子,特别的节约,一个月的伙食早中晚仅仅花了75欧元。很佩服这样的人,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的在这里扎了根。虽然期间奇葩的事情也没少做。这当然是后话了。至于酒吧,舞厅啥的那就更加不要说了。参加各种soiree也是要钱的。也需要行头的。就是亚洲人爱的唱K在这里也是有人均30欧元的最低消费的。不许自带酒水,一瓶可乐卖你12欧。超市就十分之一的价格。去不去?周末出去郊游,交通费或者汽油费,带零时食物的费用等等一个人也要至少8欧。对于经济不好的同学,这个能买2.5公斤很好的猪排改善一周的伙食了。小清新般的郊游,他们是不感兴趣的。节假日的旅游那就更加不说了。其实在这里能做很多有趣的事情。就看你想不想去,有没有这闲钱来花。至于打工,我看过的打工能和学习平衡的很好的是少之又少。特别的一两个能把握好打工和学习的也不能放大到所以的学生都这样。至少在法国,只要天天打工的人,学习都不怎么好,我前前后后自己也打工赚钱,倒不是生活费,主要还是出去旅游,购买额外的电子产品,服装等消费需求。在饭店类似中日韩法餐都做过,超市做过,送货员做过,翻译做过,教中文做过。但是都是在寒暑假期,或者周末,平时绝对不打工。但也觉得很累。还好自己还算努力,最后拼到个好的工作。同期认识的能做到打工学习两不误的也只2个人,且都是学习能力超强的人,极其佩服这种把打工当作是“消遣”的人。总之,学习能力要强,自己也要够努力,打工和学习孰重孰轻分寸拿捏得当才能保证打工学习两不误。其实我还是比较推荐在空余时间或者暑假寒假打工。 毕竟这个能很好的体验生活,特别是在老外开的小公司或者商店打工,你能得到更加多的锻炼,而且你的留学生活也会丰富多彩。但是,现在出国留学的门槛实在太低了,很多人就是天天学习都未必能学好,高三那么高强度的学习用的是母语,在国内如果也就考个大专,高职,三本啥的就出国的人越来越多。(08年后法国留学生生源真的越来越堪忧。以前TEF没有350分不行,不是本科录取不行,德国当年我记得必须是本科在读2年才能申请德国当地的大学。)毕竟在国外学习生活用的是外语。我们英语学了10年都未必能跟得上老师的节奏。不要说就学了1年多一点就进大学读书的法语 德语 西语等比英语更加难学的语言。(以下内容,心里承受能力不好的请不要阅读)以上这些都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因为出国的经济门槛太低造成的后期影响。娱乐不娱乐,无聊不无聊都仅仅是个人感受问题,并不影响其他人。当一个人没钱要省钱的时候,不遵纪守法的概率就大大提高了。经济差导致部分奇葩的人做出很多奇葩的事情。而且有些是大量存在,并且很多人不以为然。在留学群里面大家交流”经验“。所谓的中国人的小聪明模式开启。友情指出那是违法的,他们还觉得你迂腐,不懂变通,不懂钻空子。就如很多中国人移民的想法一样,来福利国家就是来蹭这里的福利的,不然我来干嘛!有的家长也这样教育孩子“宝宝,争取留下来,享受他们的福利。”这样的耳濡目染下,部分中国人能做出有损形象的事也就不奇怪了。有些我自己也犯过(第二条),但是还是做个总结。肯定还有是我自己都不知道的。1,交通交通票相互借着出行,觉得亚洲人的脸认不出来,但是等到检票的要求出示证件证明,当然被揭穿。还有年纪超过25岁了,为了继续”享受“学生卡的半价待遇,改年龄,拿他人的学生证办,或者请其他城市的25岁一下的朋友来办等等,导致了部分地区的中国人遇到需要出示学校开的证明并非学生证才可办理。还比如,巴黎的94省享受地铁票年卡25%价格优惠。也就是比学生卡还要便宜一半。最后,我当时住的94省靠进13区的房子,一室一厅2个人住。硬是”挤进“了7,8个人。2. 迪斯尼和交通卡同样性质的事情导致了巴黎迪斯尼乐园专门雇佣亚裔检票员来检查中国人的迪斯尼年卡是否是本人的而不是网上租来的。因为第一次有了中国人开辟了这个买年卡出租的生意。说实话,我刚来法国第一周的周末就去了迪斯尼也是用了这样的卡,是学长给我们组织的,他们给我们租的年卡---6欧。当年迪斯尼的票子网上预定也要29欧元。所以6欧的价格相当有优势。我05年初来的法国,欧元是最高峰1比11.2,加之当时中国物价还远远低于法国。觉得真的捡到便宜了。05年这个”生意“只是起步阶段,所以完全没问题。06年就迪斯尼就有措施出台了。到了07年几乎是很难用其他人的卡顺利进入,因为就是进入了还有院内巡逻的会叫你出示卡和证件核实信息。大量的中国留学生因为这样被要求补票或者被赶出迪斯尼。一张迪斯尼年卡几乎一周来4 5次。连续一年。就是傻子都知道出问题了。法国学生论坛的战斗在法国最后也被警告,所有类似的广告贴都被禁止。3,合约手机&手机保险买了手机,再买保险后,送回国,然后申请手机丢失。(答主当年在巴黎的合租朋友就这么做,拿了2个IPHONE4)或者彻底回国前直接去签3
4个合约机,然后下午就去关账户第二天回国。直接白拿。这帖子居然在法国的留学生网站上还红过一阵。此类事件层出不穷,也未必只有中国人做,但是最后ORANGE公司必须要求居留证的有效期在6个月以上才能签合约机。4,房补法国是有房屋补助的国家,就是你租房,收入不到标准水平,国家给你付一部分房租。一个人最高能申请到290欧元。对,那么奇葩的政策,其他奇葩的福利就不一一叙述了,因为不牵涉到大部分留学生。怪不得法国政府每年赤字,自己国家的还好说,连我们中国人都有。所以可见是多么的”
博爱“。但是这个政策被中国人钻空子的很多。有些人住在朋友那里,用不到房补,就在网上卖房补号。当然被查出后,要求归还从法国CAF拿的所有的房补,运气好的话不需要罚款和追究法律责任。认识巴黎一个房东,帮助中国学生骗房补,结果锒铛入狱。我们当年来的时候因为体检排到了很后面,当中损失了5个月的房补。住的是青年公寓,房补很高,住在这个区域3个公寓的近20个新来的中国学生每个人都”损失“了近1200欧。后来几个学生去CAF中心讲理去,带了个学长做翻译。能理解,毕竟很多孩子就那么点钱,过来都是每项补助都算进去了,少了这钱,最后几个月难道喝西北风? 可是CAF是不理睬这个事情的,按照你的居留给房补也是规章制度。只能去找了警察局,他们说这个他们也管不了,是上面决定的。反正就是相互踢皮球。”有关部门“不管这事儿也很正常,难道要警察局承认工作失误,再重发居留?我们基本都放弃了,但是其中3个学生还是坚持要“一个理儿”,又去了CAF吵着要这个”福利“。语言不过关,说不清,并在地上甚至打滚,耍赖。当然这样做,肯定是被高大的黑人保安给”请出去的"...以前大学研一实习期间,认识国内出来的一对夫妻,是国内交流学着。两个人拿着一共5000多欧元的纯收入。居然还去申请这房补,因为房补是根据你前年的缴税单来决定。比如现在2014年的房补是根据你2012年度的收入水平来判断的。他们刚来,肯定是没有这个记录的,只要在网上申报自己”无收入“就好了。可能是问询了房补的办理方式和方法,然后帮助他们办理的人谈起或者其他原因,这件事情被研究室很多人知道了,部门的领导叫他们去谈话。因为在法国人眼里,他们根本不需要这个给穷人的钱,他们的收入加上研究室给的低价房子,日子已经过的很好。而这房补等福利的钱是其他缴税的法国人提供的。他们在这里呆一年也不用年底报税,享受研究室给与的低价就近房子,吃饭是在食堂,也是政府给与的补助。再去申请这房补的钱在法国人眼里等同偷窃。就为了这区区200多欧元一个月,值得么。而这种影响是很糟糕的。我们可以自我安慰说,很多中国人没素质是因为没接受过高等教育。现在连有博士头衔的人都那么做。这怎么解释?而且一对夫妻5000多欧元的纯收入在法国真的过的太好了。(法国每月收入超过3400欧元就是在10%里面了。这还是税前。)5,医保卡。刚开始医保卡是没有照片的。大家借用也是十分平常。最近几年为了杜绝此类事件加了照片,但还是有人相互借或者租用其他人的医保卡。毕竟医生也不管是不是你这个人,就算看了也未必能分辨出我们。学生的医保卡十分的便宜,补助保险一年才90欧元。很多人还去申请到了法国低保的保险CMU。然后再租借给其他需要的人,换取经济利益。特别是牙医,眼镜等还需要买附加的保险。2012年巴黎查出很多温州籍中国人大量使用自己的医保卡配太阳镜,眼镜的事件。一下子又把中国人推到了风口浪尖。这就于自助餐心里,我交了钱就该多吃多拿,吃回本。医疗你交钱本来就是为了防止万一,这万一万一不幸反生,你能用其他人的钱来给你治病。但是每个人都是配眼睛和太阳镜,你以为法国政府是吃素的? (有些则是自己不要配,给其他人去配,最后你的档案一个是500度近视,另一个是200度的太阳镜。 第二年,你再出租给一个800度近视的。)所以福利国家的思维真的相当的共产主义。但是很多中国人就觉得,我又没得病,凭什么交那么多啊,这不是应该政府出钱的么,我交了就要拿东西拿回来。有事儿没事儿就去医生那里配药(巴黎的中国医生好几个都是只问你要什么药,不问病症的,一个人拿着好几张医疗卡去配药那是家常便饭。)还比如,在留学生网上,还有人发帖“教导大家”怎么不用交急症室的费用。因为在法国,治病救人不像国内需要你先拿钱出来。这里进了急症室填一点基础的信息就好了,而且就算没有医保卡,都给你治。 所以很多人故意乱填个人信息。舔错地址,或者把自己的名字故意写错。最后当然不会收到医院寄出来的账单。6,空头支票法国还是保留了个人支票的使用。支票最大的缺点就是无法辨别空头支票。有些留学生在走之前,先关了账户,然后用剩下的支票去各个超市或者接受支票支付的商店大量采购。超市工作人员就是记下了护照或者居留的信息,但是支票的对账至少在一周。而这个时候,人早就回国了。因为欺诈屡禁不止,现在几乎除了家乐福,欧尚等大型超市,法国SNCF铁路售票,绝大部分商店已经不接受支票支付。7,考试作弊。这个因为他们本国人的概率也很高,所以不详细阐述。只是因为这个,后来的中国人不许带电子词典,后来连纸质的字典也不能带。因为查到中国人申请使用各种形式的字典,把公式,概念等输入或者抄在字典上。这个对高年级来了几年的无所谓。刚来法国不久的,字典有时候能救一个人不至于挂科。题目因为一个字看不懂,或者审题错误那是很悲催的。8.代考,又是觉得老外老师区分不了中国人的脸。补考时代考。最后被查出。肯定会有很多人不喜欢这个答案。或者觉得这个和经济或者生活无聊没关系。那么请折叠我。国庆节补充。9,代购,我认识的人里面就是开个QQ或者其他小店,代购点化妆品,香水,婴儿用品,高端的有代购踢翻你的。代购我觉得在这里并不像北美那么疯狂。留学生也就是小打小闹。在我认识的人群中代购并非主流。可能存在代购达人。但是我并没接触到,所以很难评论。10,补充我们当年来的时候,住的公寓,条件还算不错。楼下有免费打印,复印等服务。我们是第一批大量入住中国学生。以前这个机构并未接纳如此多的中国人。不到半年,打印服务没了。复印只能把东西递给concierge,让他来帮你复印。其中缘由,我想不说大家都知道。我觉得又是那种自助餐的心里。觉得付了房费,就该多享受提供的服务。学校食堂,盐,糖,胡椒,各种酱料比如番茄,法式芥末,蛋黄酱等很多都是有散包装的。为了“节约”。抓一把揣兜里。纸巾也是在外面随便拿的,拿个“3,4万”揣包里。别以为人没看见,只是有时候人不说罢了。碰到一次一个中国男生,应该是刚来的。被一个阿姨就指着骂。他还笑嘻嘻。 给跪了。盘子上堆满了各式佐料。也不马上包起来,就在那里侃侃而谈吃饭。怎么会不被发现。其实那些什么盐啊,糖啊又都不贵,几毛钱能用大半年,何必去贪这个小便宜。小结我在法国留学生活加上工作已经迈入第10个年头。当时选法国也是因为04年中法文化年,觉得法国氛围比较好。家庭某一线城市虽然也条件不错,但是觉得英国,加国还是贵了一点。加上欧洲大陆有亲戚。就选择了法国。我前后留学总共花费大概在80万人民币左右。去掉国内的中介,读语言,等费用。大概在75万,包括刚来的一年半的语言学习和预科,大学加硕士5年。近7年的学习,加上我打工赚的也就是一年平均在12万。当然有人会觉得我花了多了点。有些人一年5万就好了。但是,我要说的是,你怎么节约是你的事情,请节约自己的,不要最后节约到其他人身上或者去钻政策空子。不是专门来揭中国人的短,真的希望要出国前,好好想想,国外并不是那么容易混的。家里的经济状况行不行,自身的学习能力怎么样。最简单就看自己的英语能力,学了10年都不能说,你觉得出国1年多能学到什么水平? 不要说语言环境。中国人大多抱团。可以说除了上课有限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在说中文。就是出去后,少做为了几毛钱丢脸的事情。不要最后出去好几年,就为了生活费打工了,没时间学习,逃课严重,打工晚了回家又觉得累不想看书了,导致正规大学考试不通过,没办法,进个垃圾学校,最后混个几年什么都没学到,拿个野鸡文凭,英语忘光,法语又半吊子,家里的积蓄也基本被败光,这样的人看到的,听到的真的太多太多了。
这几天都在准备开题报告,看材料看得想挠墙,刷刷知乎发现这里居然吵起来了= = ||| 摊手。而且明明在问“留学生活”,你们怎么都引申到工作收入社会地位以及下一代怎么养去了……叫答主这个没钱未婚文科少女情何以堪嘛!伤心了,正正经经答个题。………………………………………………………………………………首先对于题主在问题说明里引用的那段文字(亦即某匿名用户在“”下做的回答)有句话想说:无聊和孤独,其实还是两回事。简单粗暴地下定义的话,无聊 = 没得事情做闲得发慌,孤独 = 精神世界找不到共鸣者。玩了攀岩滑雪帆船潜水,吃了米其林一二三四满天星,走了七洲四洋拳打非洲狮脚踢食人部,也许不无聊,但还是可能会孤独呀——虽然这样的壕一般走到哪里都不会缺友,但精神上是否合卯,除了壕本人,谁也说不好。不过,孤独这个话题太宏大啦。毕竟我是个机智的少女,为了更好地切题(偷懒),还是从“无聊”和“经济水平”的相关性来看吧。这样的话,我们的问题可以变成“华人在欧洲(德国)留学生活无事可做闲得慌是因为经济问题吗?”………………………………………………………………真是控制不住地想把我读文献间隙刚刚和好正发着的一整盆面摔过去呢。都说了“留学”,我们出来是来学习的呀。每学期工科生们有小测(一周起码一个)、实验(一周起码一个)、考试(每个寒暑假平均十天一门)三件套,文科生们有文献(一周起码三篇40页)、报告(一学期起码两个)、论文(每个寒暑假平均两篇40页)三件套,能用来无聊的时间,你猜还有多少?周末有点空闲,喜欢热闹的就小聚一下(聚餐在家人均不超十欧,在外一般不超二十,其他活动另计),喜欢独处的逛逛街看看电影读读闲书,既有事可做,也在经济上没什么负担嘛。实在不行还可以仰望星空,这一刻前总理附体,你就不是自己一个人啦。至于寒暑假……如果侥幸某一个假期刨除考试和论文还有超过半个月的时间,当然还是要回家看看。妹子我三年才回过一次家啊嘤嘤嘤。所以题主你看,如
所说,无聊真的还蛮奢侈的是不是?私以为啊,没钱才不是无聊的理由,没妹子或汉子也不是,没想法才是。有了空闲时间却完全不知道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这样才叫做真·无聊无双。把空闲时间用来探讨哲学思想人生意义,不是适合所有人,这里就不提了。但学生都持州票,就算想旅游资金又不足,去火车站随便上辆车跑到旁边随便某个城市去逛一逛也好呀。学生也有打工许可,实在没钱需要去打工的,学习工作连轴转,好像也没时间无聊耶。比较宅的,看书看电影腻了,还可以在家里弄套乐高或是拼图,专杀空闲时间利器。喜欢户外的,攒出一辆自行车天高地阔任你行,就算骑到路中间后面也没一辆车敢按喇叭。以上,州票反正都得交钱不用白不用,乐高五六十欧拼图十几二十欧,拆了装装了拆可以把时间杀来杀去鞭尸不停,自行车弄辆好一点的二手,一百五十欧妥妥拿下,能来留学的,有几个缺这笔钱就当真吃不上饭交不起房租——哪还有那么多不知道拿来做什么的时间嘛。不是只有攀岩滑雪帆船潜水吃米其林走遍全世界的生活才不无聊,虽然听起来酸酸的,但是在还是没钱少年少女的时候,相信这句话会舒服很多哈哈哈。最重要的,不要把“无聊”和“迷茫”“孤独”等等其他种种负面情绪混淆起来。分而击之才能各个击破。留学在外,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喔(这浓浓的红十字会口号即视感是怎么回事)。面发好了,我要赶紧去把麻花拧好炸出来,对的,即使是半夜一点四十五。我才不是因为无聊才去做吃的口亨 (┬_┬)
欲求一觉而不能的Studio状态,哪里顾得上无聊。另个人感受:1.豪不多,富不少。2.单身不比国内多,妹子不比汉子少。3.喜欢独处的人在德国会很爽,有太多值得静静品味的东西。4.坐在空荡荡的RE上感受一个人的世界,真心美好的回忆。
实名前来支持 。看到他的答案真的觉得很亲切。很真实的写出了留德学生的心态。特别是他当中说的几句话,和我读书的时候想法几乎一模一样。看见这个答案的基本都是个中国人,到德国的读书的人肯定不是因为家里过不下去才来德国的。哪个人来德国的时候不是想着能拿个过硬的文凭,学到真正的安身立命的本领,然后衣锦还乡,或者在德国能有中上水平的生活?但是真的那么容易吗?不容易啊。很多刚刚到德国的人觉得德国什么都好,就是太安静了,大家生活简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简单,社会运行的有条不紊。我刚到德国的时候一个月只有大概500欧的生活费,每个月还得出去工作,人也积极向上。但是真的不容易啊。一般中国男的其实很少敢去追外国女孩子,运气不好周边连看的上眼的女孩子都没有。稍微有点姿色的都是被人疯狂追逐的。基本上很多人都不是用眼睛而是用下半身去找女朋友的。(老婆,你看见的话,我对天发誓,我是因为你长的太漂亮了才追的你。)绝大多数的中国学生和德国人的普通生活是脱节的,去了Party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找实习去流水线。根本找不到像样点的公司去做点有意义的工作。但是,自视其实真的不低,(我当年高考的时候考进了个极其牛B的学校被分到宗教系才出国的啊),成绩在国内不差,家里面也没太多钱。生活条件其实真是蛮艰苦的啊。德国人工一点都不便宜啊。我当时忽悠老婆的就是靠的所谓“丰富的精神生活”啊。---------------------------------------------------------------------------------------------------------------------------接着答题:钱不是个决定性因素,但是有钱的生活平均下来一定比没钱的要好。有钱的人素质平均也一定比没钱的高。没钱的留学生平均生活也会相对更加混乱。---------------------------------------------------------------------------------------------------------------------------我在这里只是很中肯的说我的想法。我从前是个连留学保证金都要问老婆借的人。德国读书的确不难,德语好的话,毕业一定不成问题。留下来工作起薪比国内高的多。但是,有几个中国人能够在德国进入管理岗位的?我升个职都升到荷兰去了。又有几个中国人能够在德国真正的混到中上以上的?我看了下 的答案和回复,其实感触也挺深的,我猜的到他想说的什么意思。在这里越俎代庖的说说。德国是欧洲的洗钱天堂,你表面上看见大家似乎收入都不高,也没什么人炫富,似乎一个月到手2500欧日子也就过的不错了,但是真是那么回事吗?你想想,德国那么多的二手车,那么便宜,是谁在买一手?德国那么贵的家具,厨房,都是谁在消费?可惜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机会认识和接触到德国真正的上层生活,也没有办法了解他们的真实收入。大家都是中国人,有几个在中国读完高中的人不爱攀比?不想功成名就?不想社会身份受人尊重?你知道为什么最近几年最见不得中国好的往往都是在德国呆的久了的中国人吗?因为这几年国内变化太大了,很多在德国工作的中国人回国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拿的出手炫耀的东西了。无非就是讲讲德国医保多好,自己却连个私立保险都交不起。这里补充个标准,中国人说德国公立保险,尤其是养老保险好的,大多数都在德国混的不好。说德国公立教育好的,更是像我一样被我老婆鄙视。德国在大学之前的教育,私立比公立好了不止一个档次。我自己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过两年快到读书的年纪了,我老婆和我都想送他们进私立学校读书。因为教育质量真的差太多了。但是真的贵啊,我老婆看重的私立幼儿园一个月园费用425欧元。公立的不要钱。看重的小学一年学费2万8千欧,公立的不要钱。我刚开始的时候觉得,估计都是钱多的花不出去的人把小孩送进这些学校读书的吧?后来一查,9%的小孩念的是这样的私立学校。公立的幼儿园里面我去看了,很多都是土耳其后裔的小孩,我不是种族歧视,但是真的想孩子在个好点的环境里面成长。在这里我还想 ,你的一个回答刚刚被我老婆邮件给了我,里面有个加粗:我在德国读预科的时候认识了一个美国犹他来的朋友,最令我诧异的是他只在美国学了6周德语来德国4个月却能非常流利使用德语交流,我当时学德语已经有大约1年了,进度不算慢,但是和他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我找了个机会很详细的和他谈了谈,他自己也很诚恳的跟我讲了他的想法。他小时候读的是私立的学校,在刚进入1年级的时候老师就会通过很多模式教他们一些语音的发音,甚至包括中文的四声。接着他就和我演示了下,说的相当标准的“谢谢”,“你好”和中文的一些四声的基础发音。德语的大小舌音也是他在小学的时候就通过唱歌学会的。接着他还系统的在高中学习了拉丁语,所以对很多词的词源很熟悉,在学习德语的过程当中帮助非常大。我自己也发现,和他同来德国的美国人相对就德语来说要差出很多。小孩子的时候学的快,提早的锻炼帮助很大。后来我们又讨论了下各自将来的发展方向,他和我说他想在犹他大学和哈佛的医学院中选一所,我觉得很奇怪,有哈佛读为什么不去哈佛?后来他和我解释说哈佛的学费非常之高,普通美国人根本支付不起。而他可以申请奖学金,因为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单簧管,都有专业的水准,并且16岁的时候去过非洲当志愿者,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被哈佛录取的理由。但是他却不想申请哈佛的奖学金,一方面是因为在完成两年的传教任务之后可以被犹他大学减半学费录取,另一方面他也觉得奖学金应该给更需要的人。美国私立大学申请制的录取方法对普通公立高中的人来说非常不公平。因为他们缺乏机会去做好的社会活动。去搞定出彩的履历。接着我和老爸交流了下自己的见闻,他对我说,其实美国的社会流动性非常非常低。要是我们中国学美国那套的话,等到我子女那代人,阶层的差异会更加大。还有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条热炒德国幼儿教育的文章,说德国人没有早教。我因为这件事情专门问了个在这里做幼教的朋友,她和我说在下萨克森州所有小孩必须读一年的幼儿园。但是很多有钱人还是会把子女送到私立幼儿园,接受双语教育。那些幼儿园还有专门的辅助开发数学思维的游戏教程,我看了看非常有趣。很多对幼儿音乐的培养方法,我从来没学过乐器,所以听不太懂。但是收费在这边大约是550欧一个月。我当时非常惊讶,怎么那么贵。她和我解释说进了小学更贵,我们路上看见那所私立小学一年收费是2万5千欧。因为德国的贫富差距很大,对很多人来说,这个价格还是支付的起的。而德国一个普通公司职员一个月到手也就2000欧左右。我后来查了下,德国有11%的人读的是私立学校。她叫我自己看着办。我没办法,只能凉拌。人到了社会上,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现实打破头,物质生活跟不上的时候就会想着,物质有什么用,有了也白搭,继续愉快的生活下去。不然肯定会有很多人抑郁的自杀。但是最苦的其实是你知道什么是好的,却没有能力去拿到,那种愤懑,真的不好受啊。真的,看见的那个回答,就像看到了大学时候那个心比天高的我。我点了感谢,没有赞同,也是因为这个道理。我觉得像洪无忌的那个答案,其实也是好心,我很仔细的看了他所有的回答。他应该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啊。---------------------------------------------------------------------------------------------------------------------------最后在这里像老婆大人保证,我一定全心全意努力,去争取完成您的要求,为了我们的下一代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儿孙的幸福,就由我们来创造!当然是我出钱,您出爱心啦!-------------------------------------------------------------------------------------------------------------------------首先感谢老婆今早温情的鼓励。在上班之前来解释下自己的想法。昨天写的不详细,可能让大家有所误会。是真的误会我了。不是明褒实贬,其实是真的像我学生时代的想法。我在知乎上其实一般只看宗教问题和哲学问题,前几天老婆发给我的答案,说和我大学时候的想法一模一样,连说的话都一样。我仔细看了看,真是这样的。其实当时我虽然受过点哲学训练,但是只学会了怎么讨巧,没学会什么叫逻辑。所以,原题主所说,去的起米其林餐厅,就不无聊了?我觉得,这个社会上很多人,就是觉得,有了钱,就可以解决所有的心理问题。这话我也跟我老婆说过啊,同学们个个点头称是,我也是在老婆的指导下才发现我的问题的。我们把问题换一换,有钱去的起米其林餐厅好,还是没钱去的起好?有钱当然不能解决心理问题,但是没钱却会产生生活问题。生活需求肯定比心理需求更基础更重要啊。钱是一个因子,其他的东西又是另一个因子。一个因子不能解决整个问题(无聊),不能推到出这个因子不重要。这样的说法其实是一种比较基础的诡辩术,通过混淆因果关系来辩证自己的论点。而且确实是我们中国人用的更多。所以这样的写法可能会让很多人产生共鸣,赞同你的观点。但是对一个有相应逻辑水准的人来说,这样的说法的确容易贻笑大方。我想洪无忌估计也是因为看出这个点而说你水平不行的吧。你在看看sven的答案,我要是学生时代看到这样的回答会非常的不开心,因为他把很多阴郁的东西写的很婉转,但是很扎人。这人应该是很克制的把很多自己锐利的观点藏了起来,表达很隐晦,但是你仔细看应该能明白他的意思。回国的话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毕竟国内竞争压力也很大。亲身见过一个事情,国内一家民企招了一个留德三年机械制造毕业的硕士生,本科也是名校。月薪约定1万5,主要是用德语和德国供应商沟通交接货。结果入职一周就被解聘。因为打电话的时候商务条款沟通不清楚。德方希望换回原来的英文翻译,那英文翻译还不懂技术。结果那位仁兄一周就被解聘了。当时自己还没来德国,觉得那位一定是高分低能,能力太差。后来自己也在打工的时候做询价才知道用德语做商务交流到底有多困难。一个机械生没涉猎过怎么可能做得来。一样这样一个例子,学生看到一定觉得不舒服。但是一个聪明人读到这里,会怎么去做?用德语做商务交流这样的能力是普通学生缺乏的。通篇读下来其实意思是很多中国学生缺少在德国混的好的能力。我相信很多人上知乎是为了娱乐,看到这样的答案肯定不会觉得太喜欢。他最后加一点点鸡汤点题在看到别人困难的时候同为中国人就算不方便施以援手也请给多一点尊重。这样的话不是谁都能说的出来的。其实我看看有点自愧不如。(所以老婆你的眼光的确一流啊。)最后在补充下Party的意思。玩谁不会?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Party是一种社交。你在Party的过程当中要收集信息。一场Party下来你会认识很多新人,要知道他们能够做点什么,有什么能力和附加值。这点我在德国一直做得不好,但是我老婆就很好。我老婆是个税务顾问,她很多客户都是Party的时候认识的,尤其是大客户。我现在这份工作也是Party的时候我老婆给我找来的,谢谢老婆,老婆最好!这么讲其实很功利啊。但是中国的社交其实也是这样的。中国学生不会Party,指的不是不会玩,是不会社交。
看了几个贴。有点受不了了。你们真的活在上世纪啊!有钱的多了去了。现在大多数的孩子出国都不打工了,花钱起来算是比上一代大方,至少身上的名牌比普通德国人多得多好吧。我刚到德国的时候觉得小地方好无聊,我的德国同学说,不会啊,你可以去远足、去划船、去游泳……他们每个星期都有活动好吧!但是当时我都觉得这也算活动,德国人好无聊~这些活动真心跟钱没!半!毛!钱!关!系!很多我见过的中国孩纸,唯一的爱好是在家里网购和打网络游戏。你告诉我,这两件事情哪一件不是要花钱?他们的问题不是没有钱,而是不愿意融入!不愿意看电影,不是因为贵,几欧的电影票,比国内还便宜好吧!也可能只是不愿意看没中文字幕的电影好吧!餐厅神马的,在local餐厅吃一顿20欧,在国内也是ok的好吧!也可能只是不想去跟人聊天好吧!所以他们缺的不是钱,而是缺的是去欣赏别人的文化并且愿意去体验。说自己无聊的人,出国和没出国没半点区别。
前几年先后认识三个留德海归,巧了共同特点是语言流利、上进心强、保持着旺盛斗志、好奇心,留学期间深入了解德国。让我很长一段时间对留德不明觉厉。三人其中之一是我老板,看完这个问题和答案,我知道为什么他创业成功了。恐怕,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都是无国界的。
前面各种大神回答的好长,我只想简短的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我在德国求学,毕业,现在留在工作。我个人觉得无聊和没钱没有必然的联系,很多有聊的事情不一定靠花钱才能做。BUT,如果你很有钱,不太会无聊。比如我认识的小朋友,自己夏天去南法学冲浪,春天去北边参加帆船游(自己驾驶帆船),冬天北欧看极光..........恩,对了,前提是有这么多预算可以瞎玩。我不否认刚来的时候会觉得无聊,因为没有什么认识的人,遇到事情没人讨论,也没有德国同学可以聊聊,后来给自己找了很多事情做,然后就不觉得无聊了,生活变得很充实。现在工作了,换了城市,换了环境,又略略无聊了一点。其实楼主,我觉得你可以自己定义一下什么叫做无聊。我认为的不无聊就是有人一起吃饭玩耍。这个目标其实很好达到。如果你认为的不无聊是国内那种分分钟闺蜜兄弟出来约饭唱歌桌游旅行,那你估计是会无聊的。
刚来几个月,回答难免片面,但一定真实。刚到沉浸在兴奋当中,哇空气真好,哇帅哥好多,哇小孩子和小狗都好可爱。但是很快发现周围的人都陷入了一种共同的情绪,无聊。我包括接触的人多为交换生,课业压力不大也是一部分原因。然后我尝试努力上自习,每天自习回来收获满满,但总会有紧张几天就想松懈的时候,松懈之后又回来自责。我尝试写东西,帮自己梳理思路记录每一天的足迹,现在断断续续大概两万字。我尝试去融入当地人,和他们一起喝酒喝咖啡聊天,听他们说他们眼中的世界,一点点除去自己狭隘的偏见。我尝试去运动,去用肌肉疼痛和大汗淋漓提醒自己不要活得太安逸。我尝试逛超市做饭,在这个过程中慢慢静下来,好好对待自己把情绪放下来。当然来欧洲绕不开的就是旅游,刚开始逢假必出,现在慢慢停了下来。不太懂的时候看什么都雷同,永远的市政厅教堂博物馆三件套。我想等自己一点点变好一点点看这个世界,不着急全部看完。比如等我慢慢懂了一点点音乐的东西再去维也纳看一场音乐盛宴。无聊这个事情,真的绕不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才开始看清自己了解自己学会和自己对话。本来就是一场经历,有钱没钱,吃不吃得起米其林,其实不是重要原因。说白了就是让生活更折腾。愿所有留学生都能把握好这一段年轻时的珍贵经历。不再改了。
无聊是一种奢侈无比的东西。独居五年,在德已近四年。实在很少有体味到无聊的感觉。独居的前两年自不必说,准备各种考试,继而奔赴德国学习,过出国适应观,加强德语,加强专业都在这独居的头两年。各种艰难与味道,相信经过这么一遭的朋友都能体味。头两年中实在是体味不到无聊的感受。从独居第三年,即来德一年后开始,学习和生活都稳定了下来,对于我这样的欲拿下一博士学位的人来说,学习和生活变得极为有规律,而对此之作战也从短兵相接的“亮剑”变成了持久对峙。这样规律的生活,似让旁人看似极为乏味,独有自己能感受到每日自己在陋简的家中与清静的办公室中的进步。我大致也是在来德一年后十足有了自信,心中能确认自己的确是一块做研究的好料,其中不小的原因,是我发现似大部分人无法承受这份清寡,而我却能独享之。有人说,这世上大抵分为两类人,一类爱群聚,因为他们需要从聚集的人气中获取能量,另一类人爱独处,因为他们需要在独处时将自己的那份清寡转化为能量。如果恰以这样的世界观来看待人类分划,我倒是乐意钻进后一群分类之中。在德华人友人大致二十余人,他们亦有类似疑问,当然直接得很,你寂寞吗?对于我来说,实在没有什么寂寞可言,今夜我能与熊彼特聊聊《经济成长理论》,明早起散步去办公室后又能见到格拉斯,掏心得谈谈《城市的胜利》等等等。一瓶啤酒,去中餐馆打包来的鸡爪,一本好书配着一盏灯,熏熏地读完它就能让我开心上一整夜。好的是,这些友人都深知我的爱好,欲拉我出来一聚,也都能提前询问,也能知道我挂着黑眼圈是昨晚又读晚了,能知道我聚会多沉默是因为我一开话夹子就会略无聊,故我还是沉默听众友大家聊聊段子,大家都可一笑。德人吾之挚友大致也四人而已,德人深交不易。此四人都非开个学术会议这样的泛泛之交。其中一人精通中华文化,他和我说,我是一个“比他还德国的中国人”。德国的一面是,凡是皆预先很久做好功夫和计划,尊重他人的时间,不愿麻烦他人,却也容易有些距离感,这点极为德国。但是骨子里却还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不过可能却已经是你们中国稀有的品种“读书人”。的确与充满丰腴与趣点,思想杂烩,活动众多的国内生活来说,这里的生活显得清寡了很多。但是却为了我这个职业提供了足够优渥的土壤,不必去受一些自欺欺人的教育,不必纠缠于zz正确而能从人类整体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等等等。我一直在想,也许再过两三年我就会一辈子怕是没有了这样独居的机会了(是的,我更愿意比自己的老伴先离开这个世界,因为到了晚年她先走了,我眼瞎耳聋已无书可伴,残留着亦是无趣。但我知道先于爱你的人走,却是极其残忍的事。)。不知届时回过头怎么看待这近八年的独居生活呢。恐怕印象极深刻的几个关键词是充实,有计划性,每日都能感知自己的进步和餐食不太健康吧。至于无聊,对我来说,真的太贵了,消受不起。。。。
很多前辈的珠玉在前,小女作为一个在德国待了快三年还没有忧郁致死或者精神错乱的人,出来再答这种问题有种劫后重生的快感。答:不是,或者说,不能这么说。答主觉得,造成无聊的根本因素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人。答主记得去年大英帝国的留学生在咱大使馆网页上公开发表了一篇博文,主要内容是讲述和德国屌丝留学生根本无法在一起快乐的玩耍的故事,我看了以后觉得心有戚戚焉。说句实在话,答主也这么觉得。 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有自己的圈子,圈子决定了你很大一部分的生活,如果你有一个有趣的朋友,通过他你会接触一些更有趣的人,做一些更有趣的事儿,如此,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有趣起来。可惜,这个世界上,有趣的人并不多。有趣是个很难定义的形容词,一个人如果想有趣起来需要具备方方面面的特质,而且对于不同的人,有趣又有不同档次的定义,有些人觉得要幽默有见识有知识才能算是有趣,但有些人却只是觉得油嘴滑舌就是有趣。所以题主,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国内的时候(这也同样适用于国人的留学大国诸如大英美帝),总的人口基数摆在那里,作为个体,哪怕是再特殊的个体,也可以找到部分跟自己相似或者合得来的圈子。有了圈子,人就不会无聊。以中国人参差的个性,即使物以类聚无趣的人形成的圈子,也照样可以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更何况人际关系网罗密布,无趣的人也会和有趣的圈子有交集,所以总的看来,就算是无趣的人在国内这个大背景下,也会接触到或多或少有趣的人,所以生活看上去就没那么无聊。高能预警答主要开AOE了,仅为个人意见,扫射之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玻璃心的朋友切勿对号入座。来德国读书的很多孩子,他们在国内的时候,就是无趣的人。有这样一群孩子,从小他们就挺努力的学习,然后上了个蛮好的大学,之后又在大部分人都虚度4年青春的时候要死不死的学了德语,之后他们千里迢迢到了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读书,接触着跟自己穿着差不多的红格子衬衫牛仔裤的工科男,然后前十几年都坐在前排抄笔记的日子得到了延续。可是,这里没有同班那个经常挂科的阿贵成天叫你陪他打球,没有同寝油嘴滑舌的老李拉扯着你讨论外语系哪个哪个姑娘胸大腿长,没有团支书组织去爬山之后大家一起在校门口的小店里吃麻辣烫之后KTV,没有社团里三天两头的例会三国杀和迎新时一批一批的新鲜妹子眨巴着眼说学长帮我拎下行李吧。你此时此刻只能和那些跟你一样迷茫的中国留学生待在一起,上课吃饭,吃完大家一合计,恩,晚上去图书馆自习吧。人是群居动物,但是孤独是常态。你们每天在一起吃D?ner喝矿泉水,白天上课晚上泡图书馆,周末的时候终于有人说,要不咱出去吃顿吧,然后大家兴高采烈的出去吃顿火锅。嘴里的滋味儿还没消干净,后面的日子就又把它冲淡了。没有耳濡目染的班级八卦,晚上回到家想看场球都找不到直播,日子一天天的翻片儿,脑海中就记下了努力复习的那些个日日夜夜。最后拿到1了还能欣慰一下,如果是5感觉生活就更加之难了。“唉,好无聊啊。要是能有个女朋友就好了。”你在心里默默地想,上课的时候感觉一共也没看到几个中国女生,外国女生太闹,而且我也不怎么知道怎么和她们说话啊。咦,昨天机房里见到个姑娘感觉还挺好,不过好像有男朋友了吧。那天和我们一起吃饭的那个好像也凑合。你脑子里合计了一圈儿也没找见合适的,没办法,只能先放一放了。好容易熬到了考试结束,天气这么好,出去转转吧。唉,这个想去意大利那个想去西班牙,也没个人张罗行程买票,临走了又是这事儿那事儿,有意思没意思啊。而且这是旺季吧,哎呀机票这么贵,算了,坐大巴去东欧吧,去个维也纳也就8个多小时的车,我这是穷游,在路上的感觉,一个人去吗?找个旅伴吧,女生最好了。于是你在群里找了个时间一致长得不算丑的姑娘,两人结伴上路,一路上拎包拎水拍照听她讲前男友,一圈转下来,觉得又累又烦。还不如待在家里。无数个这样的生活片段纠结在脑子里,形成了一张无聊的大网。一天天的把你淹没了。学业的压力父母的压力同学们时刻追问什么时候毕业的压力交织在一起,感觉要窒息了。所以,怎么办呢?答主我也不知道。原谅我,因为我从来不是无趣的人。所以题主,你还是会觉得钱是一个问题吗?日子都是自己过出来的,有些人注定把他的过成一杯白开水,健康是健康,喝多了会反胃,再多了会吐。在这个人有多大胆,外挂有多闪的世界里,青春里最珍贵的这些年,应该活出点儿精彩。P.S.虽然最后一段是鸡汤,鸡汤喝多点儿不碍事儿的-----------------------------------17.07.2014----------------------------------------------PP.S.由于人和人之间对有趣的理解有偏差,所以答主在这里所说的只是普世价值下的有趣和无聊,答主觉得人活一辈子不就是图个乐呵么,应该尝试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方式,也许在别人看起来是无聊,如果你自己开心,管别人什么东南西北,炫迈的人生不需要小伙伴。
无知的题主确实激怒了大部分留德华。因为如果你拿米其林跑车等物质来衡量留德华的生活情趣,那你着实是将我们无声无息的贬低了。从十七岁第一次来德国到现在,不能说对德国人完全了解,但还是有自己的一点认知。他们从来衣着朴素,生活节约,不铺张浪费,最爱的衣服搭配颜色是,黑灰白(当然不包括德国小村庄人们的穿衣品味),不爱炫耀张扬。物质生活个人觉得与你所说的米其林、跑车来比,可谓是相当贫瘠了吧。可是一般德国人真的经济能力不如某些发展中国家的人么,我想应该不是吧。暂且来看看他们把钱花在哪里,买纸质书?(公共交通上随处可见人手一本书)学习?等等?在这样“贫瘠”的物质生活面前,精神世界却是如此丰富。嗅嗅花香,晒晒太阳,望望蓝天,这样的心境恐怕是很难通过吃一千次米其林来获取吧。其实,个人觉得,留德华在德国觉得“无聊”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文化差异和语言交流问题。 自己身边的中国同学也是喜欢扎堆,也经常抱怨德国的饭单调无味,要么周末约起来做顿饭,要么...没有要么了。仔细想想,我们真的敞开胸怀去接纳这个国度了么。凌晨1点了,原本没打算写这么多的,有点语无伦次,还没什么逻辑。抱歉请大家将就着看吧。好困,明天还有课,想到再来补充。
挣钱毕竟还是毕业以后的事,爹妈没的选,也没的怪,我就说说屌丝想逆袭大洋马高白美的,你要先开启学霸模式,语言关先过了,(不然怎么调情?)然后是1. 市场调研(就是妹子三观体系):了解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价值取向(欧美妹子对感情和性的态度比国人单纯太多了,尤其东欧妹子,基本是跟着感觉走),情感表达方式,幽默方式,生活圈子(常去哪些网站,常去哪些社交场所,思考怎么加入及制造相遇概率),思维模式(这个戴维梅尔斯的大学心理学教材买本看看吧,知道遇到什么象限妹子show什么逼格)2. 开发市场,方法有了,路线清楚了,就是各种尝试,脸皮薄的坐着(社交网站),脸皮厚的用走着(能搭上话都是一顿喷)。3. 收单 回款 售后 blabla…… (其实追求异性是对自己综合能力的一个很好地锻炼,能找到自己兴趣爱好并精通的人都不会太差)鸡汤来一碗,无聊跟孤独都是形容词,是相对快感新鲜感而言,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及生命的短暂,对生命和未知世界有一颗不倦的心,你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可以用掉你的时间(来上一发),有趣的人其实从未停下寻找兴趣的步伐,食色性也,权利金钱都是给别人看的。当你撸完坐在电脑前……当你老婆孩子都睡了,想着以前女友(炮友)……当你一个人穿着裤衩点着烟45度仰望夜空的时候……还是要想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陈词滥调但又蛋疼的问题,牛逼的人永远牛逼,傻逼的人永远傻逼,一定是开门的方式不对,跟环境(逼格)无关。你懂得越多越孤独,但你啥都没试过就不能下定义。钱多钱少都能活着,精不精彩是你自己的问题。
好吧,来答一发。答案高能自备护目镜,特别是玻璃心的。前些年在国内的时候是在国际学校任职的,前前后后送出了几百个18岁左右的小朋友来北美。得到的回馈大多数确实是无聊,和 ---发胖。但是,在这些小朋友中,英文能力特别高的都没有提出过类似无聊,想回国之类的抱怨,我记得有一年有一个成绩非常好的童鞋考进麦基尔大学,当时该校对申请者的要求是各科都不能低于90+,IELTS 要求在7以上,各项小分不可以低于6.5 否则不予考虑。他一年后跟我联络说自己非常非常忙,比在国内念高三时还要累,过得超级充实,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他同一届毕业的同学们都在抱怨无聊。一般雅思托福没有达到分数而必须要读一年半年语言班的童鞋们是最容易无聊的人群,他们语言能力不够,语言班里又是一大堆华人扎堆,授课内容不过就是每天上上英文课,对对话,没有实际的大学课程可以学,而当一大堆中国学生天天混在一起的时候,又是在一个地广人稀没有KTV的地区可以想象这样的画面吧男生下课后扎堆打游戏女生下课后一起吃个饭买买东西闲来无事谈个恋爱,反正爸妈不在身边试着同居一下也不错,还能节约开支连个外国人的照面都打不上,别说练习语言了,到后来就是各种方言口音大串联。所以,还是敬告语言能力不足的同学和他们的家长,雅思4分的,考了十几次还是5分6分的,要么国内恶补了通过各项语言测试再去国外念书,不要迷信语言班会提高你的语言能力,要么就还是在国内该高考的高考该工作的工作,家里太有钱就给他买房买车,总比去国外乱洒现金提高人家的消费总额,胡混几年签证过期被踢回来重新开始要划算。
不全是。 主要还是因为固有的集体活动意识。
--------------------------------------------更新07.15.2014-------------------------------------------------谢谢黄继新的更新,他的观点,站在他的角度,我都赞同。毕竟有前辈愿意和我们分享人生经验,本身就是很难得的。下面是我根据黄继新的更新继续补充的:看到知乎另外一个答案 这个问题已经可以很好的回答了楼主引用的匿名用户、我和黄继新的共识和分歧所在。一言以蔽之:钱能给人带来的幸福感,是有阈值的,它不是一个上限,但它是一个门槛,在这个门槛之前,钱越多越幸福,在这个门槛之后,钱的增加就不会幸福。在这个门槛之后,决定你幸福的是你其他的非物质的东西了。 在这里我引用你的部分答案,来解决我们这里的纷争了。下面这个图是美国的数据,我用在这里只是表达,钱给人带来幸福感的曲线增长率。回到我们的讨论,华人在欧洲(德国)留学生活无聊是因为经济问题吗?原题主所引用的匿名的答案所透露出来的信息:“米其林餐厅,攀岩滑雪帆船潜水,留学英澳的富二代,人均买俩跑车。”给我这样一个感觉:就是奢侈性的消费才可以让你的生活不无聊。这正是我的答案里,极力反驳的。这恰恰不是我在用学生思维,或者在卖心灵鸡汤,而是科学已经证明:钱给人带来的幸福感,在一个阈值以后,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虽然我还是学生,但是这个道理,不需要我们等到50岁物质生活满足之后,再悟出来。所以,我想在这里的立论也是:人,不能把物质生活的满足,设立成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是要找到自己一生所热爱的事业。这个道理,才正式我从德国人那里学到的,比如,我永远问德国人前辈,在德国学什么好找工作?德国人的前辈们永远问我,你喜欢做什么?你去追求你所热爱的事业,钱就是你所努力的副产品。这难道是医生所谓的鸡汤么?最后,再次感谢,黄继新和他的老婆,这是一个愿意和晚辈交流的好前辈,各位知友,可以果断关注他,和他做朋友。P.S. 谢谢前辈们提点的德语交流能力问题,事实上,晚辈我从开始学德语的那一刹那开始,就知道德语口语的交流能力重于一切,以至于,我德语的说比写好。反倒是我的德语语法,让我担心。我在德国已经有若干非打工性质的实习,目前还没有证明我在交流方面有问题。然而,我的不解是:前辈们是怎么从我的答案里推论出:有我如下所谓“学生思维"的人是一定缺少在德国继续生存下的能力的,比如融入德国社会的能力。这个推论的逻辑在哪里呢?--------------------更新07.14.2014(原始讨论材料,可以直接跳过)------------------------------------------------回复
@黄继新和另外一个匿名用户。我无意冒犯前辈,但是,在知乎这样一个平台,大家,无论性别,年龄,收入怎样,都是平等的。你在现实生活里有多牛逼,我们是不在乎的,你是不是前辈,我们也是不在乎的。我们在乎的是,你愿不愿意把你的经验分享出来,能不能给出一个高质量的答案。因为,这里是知乎,知乎,应该写一个以问题为核心的命题答案。当然你也可以一句话抖机灵,博众人一笑,但是如果是要严肃地讨论问题,那么请写出高质量的答案。当然,你也可以评论其他人的答案,但是,你们是没有权利评论其他人的。我已经在各位评论里,向你们虚心讨教答案,如果您愿意把人生经验分享出来,那么请用”逻辑化的语言“表达出来。高考三段论的作文会写吧?中心思想,论点1,论点2,论据1,论据2。逻辑上最好还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噢?你不屑和我们一般见识哦?那就请闭上你的嘴,请不要对年轻人的未来评头论足,妄下定论。倚老卖老可不受欢迎噢!(仅针对部分评论)这里的命题是:华人在欧洲(德国)留学生活无聊是因为经济问题吗?我的回答是,不是。为什么不是?所以,我分解了变量”无聊“,然后,我推导了经济问题能不能提高你的幸福感。当然,我承认,我最后送了各位看官一碗鸡汤。您觉得光有鸡汤不够,那请您把行动指南写出来呀?前辈们甚至由此推导出,我们连去Party都不知道说什么,(@黄继新,无意冒犯)拜托,21世纪都过了14年了,我们连去Party都不会噢?当然,你们貌似更赞同@Sven的答案?他是德国式思维?我怎么觉得他通篇文章,找不到一个重点,絮絮叨叨,东扯西扯,到底和题主的问题有多少关联呢?----------------------------------------------------以下回答是原回答-------------------------------------------------------------------------------------------------------------------------------------------------------------------谢邀。这篇回答是我的一篇终极大招。请各位看官接招。看了所有答案,我们不如做个回归分析模型吧。其实,留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是,心理的健康指数,或者说幸福指数。先给心理健康做个分解:心理的健康(内心的幸福)= 内心的充实感 + 日常的无聊指数然后,这个问题问得是德国留学日常的无聊。德国日常的无聊指数 = a经济因素 + b女朋友因素
+ c小城市因素 + d德国民族性因素+e下面开始分解:-------------------------------------------------------经济因素:----------------------------------------------------------修改后:以身说法:我在慕尼黑生活,生活不屌丝,月均消费不低,详细略去不多说了,我身边很多好朋友都是有这个消费能力的,但是,这不妨碍,我仍然会有很多的心理问题,孤独,空下来的时候就无聊,我之前列那些消费金额只是想making a point,就是你的消费水平上去,也绝不完全解决你的无聊问题,孤独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所以,经济问题可以使你的生活稍微起色,但是,只靠物质就兴奋了?----------------------------------------------------------所以,原题主所说,去的起米其林餐厅,就不无聊了?我觉得,这个社会上很多人,就是觉得,有了钱,就可以解决所有的心理问题。屌丝自嘲自己没钱,没女友,我觉得没啥。但是,很多自己不咋地,还看不起屌丝的人:说出这种话,“留德屌们觉得无聊,就是因为没钱,没女友”,我真的觉得其水准还不如我们屌丝。但是,屌丝们嘴笨,不知道怎么反驳,想想,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只好吃哑巴亏。我们不如再上一个层面:叔本华这么说过:当欲望得不到满足便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显然,你的物质生活上了一个层面,就一定不无聊了么?就一定幸福了么? ---------------------------------------------------------------------------再说女友因素:那个匿名答案大概觉得:自己有了女友,有了钱,人生就不会无聊一样。那我不如来告诉你人生的真相:你有了女友,你有了钱,你的人生也还是会无聊。因为你的人生追求也就这高度而已。只要你进入一个稳定的状态,都会无聊,你没有女友无聊,有女友,也无聊。不无聊的是:从没有女友,变成有女友的过程。所以:如果一定要说和女生因素相关的无聊因素:这个环境,有没有足够多的女生让你保持这样的新鲜感才是决定你无聊不无聊的(这个市场里,男女的供求关系)。然而,用这样保持不无聊也是短暂的。(去看老爸老妈罗马史的Barney)所以,我说,真正对你心理健康取决定作用的,不在你的生活丰富不丰富,而在于,你有没有找到你一生所热爱的事业,一生所爱的人。因为无聊,而去找一个女友,真的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女友的不负责。恩。对,的确有些人只是想打炮而已,在德国任何城市,的的确确,都不如魔都,当然,约炮可以让你摆脱短暂的无聊,但是,约炮真的给你带来内心的幸福么?这个道理,和上面的欲望得到满足就无聊的道理是一模一样的啊?而且约炮反而会让你离找到真爱越来越远。新周刊,很早之前就有个专题:现代社会的三粒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有兴趣的不如去读读。---------------------------------------------------------------小城市因素 + 德国民族性因素其他的答案说的很好,在德国无聊,的确绝大多数原因是这个,因为发达国家这个环境,无法持续的给你刺激。所以,很多欧洲人真的好喜欢去中国,即便是现在房地产行业让中国所有城市都张得一个模样的时代,他们也觉得,tmd,中国太有意思了。作为一个从魔都来的同学来说,欧洲大农村的反差也是非常大的。即便是巴黎,柏林又怎样?但是,话说回来,我反而觉得,德国这样的环境很历练人,因为,它把浮华的社会从你身边抽离开,逼着你组织好自己的生活,逼着你,想尽一切办法去充实自己。逼着你,找到人生的目标,想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事业,想找什么样的另一半。它逼着你走头无路,去面对自己的孤独,和它作和解。刘瑜说:“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所以,我反而很感谢,德国这样的环境,给我机会磨练自己的心性。-------------------------------------------------------------------------------------------------------------------所以,综上,无聊是生活的常态,短暂的不无聊,也只是因为新鲜感而已。然而,靠新鲜感满足你的一辈子的心理充实感,是一个非常不稳定,不靠谱,并且很危险的选择。所以,我们不如总结出一个回归模型吧。心理的充实感(幸福感)=你有没有找到你一生所热爱的事业+ 你有没有找到你值得一生去爱的人。
题主提的那个答案我也看过了。不喜欢那种语气。他们辛苦打工,认真学习,没有人有资格用这种嘲讽的语气这样评价他们。这个社会能良好的运转,靠的是这些人,而不是有钱去高档餐厅开跑车的富二代们。我认识的(在柏林)的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基本都是那个答题的人说的“屌丝”吧,因为他们不去米其林餐厅而是自己做饭和去食堂。因为他们只在空闲时间去游泳和打篮球和羽毛球,不去攀岩滑雪潜水。因为他们每天坐地铁上学没有跑车来回。事实上我很钦佩的一位女同学一学期上七八门课还打一份工,就是为了同时给家庭减轻一点负担(德国大学虽然不收学费但是生活费比国内还是高不少的)。她每天能停下来歇口气,去公园里散散心就是奢侈了,哪有时间想“无聊”这种事情? 换句话来说,留德的学生由于课业压力大,没有金钱也没有精力去照顾自己的“娱乐活动”一个人若是想摆脱无聊的状况,要学会充实自己的生活。这件事在国内在国外都是一样的。不一定非得要通过奢侈的生活来达到。周末的时间去德国朋友家里喝茶聊天;德国风景那么好,远足旅行可以舒畅心情。至于没有女朋友(或者是男朋友),这个问题很复杂,而且性这个问题一直是海外华人的一个总在回避的问题。但是我相信有没有恋人不是影响你无聊程度的重要原因。没有另一半在身边一样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照顾好,充实自己的生活和心灵。
我以为米其林是轮胎品牌有喜欢尝试的朋友可以发个一样标题的问题,就把国家名字换一换,换成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或者换成湖北人到西安读书无聊是不是因为经济问题等等。我赌一顿重庆火锅,掀起的讨论和这里的是一样一样的。我周围的人有时候很无聊,我有时候也很无聊。无聊的时候就去火车站转转,或者地铁口也可以,看看那些带着耳环叼着香烟的嬉皮士们,我站在那里被他们注视最多一分钟就乖乖回家找事情做了。关于无聊与经济。经济不独立,无法人格独立。我得先自己迈过这个框子。关于无聊与能力,这是个已经拍成了无数电影的主题。我倒是觉得没有能力的人都特别让我觉得喜欢,比如the Dude;反而超人或者蜘蛛侠或者007都是些很无聊的角色。我倒是想到了自己之前写过的一点东西,copy一部分过来作为结尾,也愿所有身在异乡的孩子们不要太无聊,早早睡吧。那么我还有什么收获呢?我想这5年过来,我在观察德国的时候也在不断与中国比对,小到吃饭的礼节和穿衣的细节,再到公共交通和商品价格,也偶尔涉及政治和经济。我在过去5年来,更清楚地认识到了我自己生长的那片土地,我可以站在德国的望远镜前观察自己的国家。我开始对自己过去无法容忍的事情一笑置之,我开始对过去引以为豪的事情有所厌恶,我开始对过去不以为然的事情充满兴趣。我在过去5年中没有变化,依然慢慢腾腾,忽然风风火火,依然丢三落四,偶尔计划周详,依然热爱旅行,少有安分守己。但是我佩戴着一副过去不曾有过的望远镜,我可以随时以德国人的视角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国家。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特色酒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