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自己一周的活动(动作)英文,比如骑自行车的动作描写去学校

舞蹈表演员是依照什么方式来记住跳舞的动作?
音乐有乐谱,舞蹈有谱子吗?录像发明之前有没有什么记录方法?只凭脑子记忆吗?看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的舞蹈团队是同一个,他们每周至少两个舞蹈,还都不一样,怎么记住的,还不出错?
按投票排序
音乐有乐谱,舞蹈当然也有谱子。你觉得每周学两个舞蹈很难,可能是因为你觉得排舞是一个纯粹创造动作~记忆动作的过程,其实不是,排舞的创造性体现在动作的创新方面,而不是动作的凭空创造方面。其中的难度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大本文只是想对排舞的过程作一简单的介绍,分为基础动作,基础块,音乐,分工和重复(个人意见)。对于其中涉及的某些细节,譬如poppin基本元素是三大块还是四大块,基础动作是16个还是17个,你是爱吃米饭,还是爱吃馒头,这问题本身就存在很多争议,幸亏我没写lockin,breakin之类,否则还不炸开了锅,此类均不是本文的重点,本人是主跳breakin的,由于poppin动作比较细致,可以更形象的对排舞过程做解释,其中涉及的分类问题乃个人观点,舞蹈都是可以融合和扩展的,任何定性都有局限性,我只是举例其主要的组成部分,方便看官理解,所以爱好poppin的各位同仁,观点不同的,不再做无意义的争论,此文不代表poppin圈的主流意见,我也不知道主流意见是什么,特此声明………………以下正文…………………1.基础动作如果舞蹈是一条直线,那基础动作就是这条直线上一个个点每一个舞种都有构成它的根本,所谓根本就是这个舞种能够区分于其他舞种的东西,他会让你知道这个人跳的是街舞,那个人跳的是民族舞,或是现代舞或是拉丁,这是舞者练习最多,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把最基本的元素,动作练扎实后,然后通过自己的改变,创造,融合,便能形成你自己的东西!而街舞相对于民族舞以及其它的一些舞种显得丰富自由很多(由于我对街舞比较熟悉,舞蹈都是想通的,就拿街舞举例吧)譬如poppin(众人眼里所谓的机械舞),他的基本元素分为以下几大块(具体多少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是重点):pop,wave,rolling等(像是一颗树,一个元素下有很多分支,其中wave,rolling也是hiphop和jazz的基本元素),基础动作又有16种(单纯的舞蹈动作),style又分为Animation,Popping,Boogaloo等(跳舞的范,相当于把舞者的范归类),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通过你一遍遍的重复,早已在你的脑子里根深蒂固,譬如一个wave的动作,基本动作分为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的wave,手加身体的wave,身体的wave,任何一个动作,我四年就重复了不下十万遍(一点不夸张),早已熟知于心,这些动作在排舞的时候,根据音乐做一些变化,重新组合,举一个简单的动作:walk out(动作大致为1-立正2-弯腰 3-10点钟方向迈出右脚,4-把右脚挪到1点钟方向 5-左脚前移,立正),变化可以是迈出右脚的时候幅度的大小,是一小步,还是一大步,身体重心在右脚还是左脚等等,所有的基础动作都可以用调整幅度的大小,重心的移动,动作的轻重,以及融入的元素(譬如融进wave元素,rolling元素)的方式作出变化,排舞的时候,这些都不需要重新教。2.基础块如果基础动作是点,那基础块就是几个点连起来的短线,排舞的时候,我们常常喜欢把两三个基本动作做些变化,连到一起,譬如手的wave到胸就接胸的rolling,rolling完再接身体的wave再接腿的rolling,又譬如walk out接Scarecrow(这些都是基础动作),常年累积下来,会有很多基础块(好吧,这个词是我为了更形象的解释,创造出来的)。两个舞蹈,音乐不同,基础块的变化跟放的位置也不同,观众看起来就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而其实我们只是做一些变化而已。
基础块又体现在音乐的节拍上,排舞时,常以音乐的一个八拍为一小节,四个八拍组合成一大节,一整个舞蹈动作便是由这些一个个基础块组成,化整为零,就像是文章的一个个段落,大家一段一段的记忆,便容易很多。3.音乐所谓舞蹈,就是用你的动作去表达音乐。而音乐可以细分为鼓点,节拍,旋律,音效,歌词,情绪。鼓点固定的变化(咚嗒咚嗒...)形成节拍,节拍贯彻一整首音乐,舞蹈的动作以节拍为基础流动。咚(声音低沉)嗒(声音洪亮),可以用不同的动作来表达。以《泡沫》为例,首先出现是歌词部分,阳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彩色的色字声音拉长),接着是钢琴声的音效(一个个点,点有轻有重),1分钟:早该知道泡沫,一触就破,声调忽而上扬(情绪),1分30秒突然出现的鼓点,2分20秒出现的旋律,舞者很喜欢表达这些比较特殊的点(选择性表达-切分音乐的一种)。这些就构成了舞蹈的谱子,在不同的音乐的点,做出相应的舞蹈的动作。音乐指挥着舞蹈。重点来了,就像是你小时候背乘法表,张口就知道三七二十一,现在听到“阳光下的泡沫”,你很自然的能把“是彩色的”给唱出来,听多了,音乐哪个部分有什么样的旋律,音效,歌词,都知道(重复性记忆)。排舞的过程,就像是DNA复制,音乐是一条dna链,舞蹈动作是另一条dna链,排舞就是把两条链完美的结合。排舞时,恰好有人突然想到用一个动作能够完美的卡一个音效(如果有人看街舞视频,突然场下掌声雷动,八成就是因为舞者把一个特别的音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了),这种兴奋是溢于言表的,每当这个音效出现,大家能够立马想到去做这个动作(联想记忆),譬如前文里歌词是"彩色的 "中“色”字音效的表达,而这个音效,就像DNA的启动因子,以及后续的一个个特殊点的表达,就像是这条线的上的一个个标签,这些标签由于能较好的表现音乐,能被舞者铭记,其他动作与标签式动作相扣,如同拉链一样一环扣着一环。4.分工合作舞蹈常常不是一整串的,而是一部分人跳一部分舞,音乐可以截,也可以是一首完整的曲子,不同的部分让不同的人跳。街舞下分breakin,poppin,jazz,hiphop,lockin等,每一个舞种的人负责自己那部分的舞,单独排,最后再一起整合,譬如队形的变化,走位等等。排舞效率很高。举个例子,3个人一个4分钟的舞,3个人分别solo一分钟,再齐舞一分钟,这种舞,实质上只要排一分钟的舞,而不是4分钟。而这一分钟,以前排过的基础块就占有30秒,剩下30秒重点排特殊的音乐点。(即4分钟=30秒)5.重复如果有时间压力,会大幅度提高排舞的效率。记得一次舞蹈大赛,我们最快是用两个晚上的时间,排出了一套舞,总共不过十个小时,第二天比赛,而前一晚刚开始,有些动作都还不会做,更别谈整齐,但也只用了一晚上的时间,音乐一遍遍的听,动作一遍遍的过,舞蹈一次次的排,最后一气呵成,所有人欢呼。
学习舞蹈十多年,非专业。只是凭自身经验说说。就自身来说,个人觉得对舞蹈的记忆,首先是基于长期的练习。通过长期的训练,身体会与大脑形成很默契的条件反射,看到什么动作,脑子里想的什么动作,就会很快用身体表达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有学过舞蹈的童鞋能很快记住舞步。他们不会想这个动作该怎么做,而是通过训练肌肉让他们自然而然的记忆下动作的准确位置。其次,舞蹈的音乐也帮助舞者们记忆他们的舞步。就像一首诗似乎很难让人记住,一首歌却很容易记下它的歌词。在有规律的调调里,也能比较容易的记住身体的动作。再加上重复的练习,让舞者一听到音乐,身体就知道怎么做咯。再来,lz说的那些专业dancer,他们不知跳了多少的舞了。肢体的变化虽然能有很多种,变来变去也有很多出现频率高的动作或是一小段组合(比如有些动作都有承上启下的连接性动作或是很多基本步伐)。很多舞蹈我们看上去动作千变万化,但是那些专业舞者脑子里会有很多类似动作片段,(比如在基本步伐上加上手的变化,就是一个新的动作)。所以也很快能把一个舞蹈学起来。我不是专业的舞者,但是那么长时间的爱好学习,个人感觉,我通常记舞步都不怎么过脑子。不会想这个动作的下一个动作是什么。而是身体自己很流畅的就比划下去了。以前学习新舞的时候,一分钟的动作,老师比划两三次,大概也都能记下来。如果是自己看碟扒舞,会久一点。
肌肉记忆。
谢谢竹君邀请 一般都是是肢体记忆和音乐记忆
我有接触过那些跳开场舞的舞团里的人,他们排那样一个舞蹈也就用时两个小时左右。学动作,排队形都会在两个小时内完成。 加上道具的话可能时间会久一点。在开场前走几遍场复习一下,就直接开拍了。那些舞台经验丰富的人跳个舞跟平常吃饭似的,没有压力,动作又简单,只要跟着音乐走都不会出错。 在教舞蹈的过程中我发现,新的学员学第一支舞通常是很煎熬的。她们大概要花费老学员3~5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去记忆舞蹈动作。另外还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熟悉动作,找感觉。上台演出还容易紧张出错。但在有了经验之后,再排第二支舞时就会好很多很多很多。原因就是长期跳舞的人,肢体协调性比较好,肌肉记忆能力强。对一些基础动作都特别熟悉,掌握了要领之后,类似的动作也是一点即透。这就是熟能生巧吧。再者就是她们对音乐也比较敏感,会去听音乐,也会配合音乐去学舞蹈,这比单纯的记动作又会容易很多。关于舞蹈记录方法。在没有录像设备之前,舞蹈的流传方式都是口授、身传、图谱。关于舞谱,
老师已经把有古代很有代表性的舞谱都说过了。不再展开说。只是一想到敦煌舞谱的残卷原件现在依旧飘于海外不能回国。就觉得万分惋惜。还有吧,虽然唐以前的舞蹈没有舞谱流传下来,但是汉砖汉俑里留下了那么多舞者的身影,也可聊以慰藉吧
跳多了自然就記住了。肌肉記憶。這幾天剛排練完。四天記下一個舞劇 …靠的就是多跳。
谢谢竹君邀~ 靠肌肉记忆和大脑。补充舞谱部分。古代的舞谱,除文字外,大都是以图画的形式所记载。而这种记载方法,也沿用至今。这是目前市面上所出售的北舞古表教材,图片取自剑舞和袖舞,记载方式与几千年前相差无几,都是以文配图。(现在手头上没有合适的舞谱书,无法做对比,请见谅。)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舞谱是约晚唐五代时期的《敦煌舞谱残编》,还是挺奇怪的,按理说唐朝的舞谱量应该是不少,却不知为何在此往前的历史戛然而止。(此段只限汉舞)之后比较著名的应该是宋朝的《德寿宫舞谱》以及元代余载对《韶》舞的复原。再往后就是朱载堉了(这家伙信息量实在太大而答主记性不太好就捡着有印象的先说着o( ̄ヘ ̄o)。。)著名的《灵星小舞谱》《六代小舞谱》就不提了,最经典的是他的《小舞乡乐谱》,纯文字,不含防腐剂,哦不,是不含图片。舞蹈每一个手势,每一个体态,通通用文字来描绘。所以说,古时候是有舞谱的,只不过因为舞蹈的专业限制外加不入流的社会地位才不怎么常见。当然,民族舞也有舞谱,而且因为民族性较强,祭祀需求大,无论是史料记载的还是流传下来的舞谱都要比汉舞多。至于一周学两个舞蹈,我觉得按舞蹈的时间长度加上舞者的专业程度学会应该不是多大难题。或者这么问,他们学的这么多舞蹈里,有多少能记上半年。短时重复记忆不难,难的是长久记忆。
也有谱的,举个例子:开式位到扇形位,接三个阿里曼娜,接闭式扭臀接转滑门步。。。学过的人脑海里面一过就知道是什么步法。
练练练!重复练!不容易记住的地方就单独拿出来反复练!练多了脑子忘了身体也能记住!
1.了解自己的肢体(比如一些动作的名称你需要记住)2.解放自己的身体(如身体的软开度和灵活度)3.你学习动作的过程中用大脑记住4.多练习后通过肌肉记忆成功后过几天在练的时候发现一个动作做完很自然的就接下一个动作了5.前两步才是关键!更新 有舞谱啊 有相当科学的记忆方法 拉邦舞谱便是,最初记载的是芭蕾舞,正在学习记录,我一直以为舞谱就是画小人儿,因为咱们有壁画嘛,结果其实拉邦舞谱长这样的苹果电脑专门有一款App 是用来画舞谱的,从头细致到指尖,从一点到八点,从转几圈到打击全都可以科学的记录,林怀民的作品也曾被记录,初涉舞谱课程,感觉还是新鲜的,作为一项动作研究分析类课程,作为研究生阶段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研究动作,认识动作,编排动作,记录动作。这是我的期末作业
好吧,大家不喜欢堆砌专业名词,但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还真得用专业名词来解释,我尽量说得通俗一点。关于记忆其实有好几种分类方法,舞蹈演员对于舞蹈动作的记忆对应于“程序性记忆”,简单说就是指人们对于自己如何做事的记忆,这种记忆通常需要不断练习才能得到。与此相对的就是“陈述性记忆”,即对于概念、事件描述等的记忆,这种记忆需要语言为载体进行。至于你说的“每周两个不同的舞蹈”,其实并不是完全的不同,在基础层面上,舞蹈应该是有一些基本动作的,所谓的“不同”应该只是这些基本动作不同的拼接而已。@曹谢东所说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也是记忆的一种分类方法,大部分程序性记忆可以被认为是内隐记忆。但这个真的不叫什么“双重加工理论”,心理学里的“双重加工理论”讲的是注意里面的“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跟记忆没什么太大关系,所以讲这个真的是有点堆砌名词的感觉了。
他们都似乎是社么记忆的:一大大,举手……二大大,抬腿……三大大,转圈……四大大,跳一下。重复4次……一大大,抬腿……二大大,举手……三大大,下腰……四大大…………重复x次一大大……二大大……三大大……四大大……
舞蹈是运动记忆(动作记忆)。运动记忆,指过去所做过的动作的记忆内容,它的识记保存和重现表现为动作的熟练和习惯性动作。它是人形成和掌握语言、劳动体育、音乐和舞蹈等熟练技巧的基础。运动记忆从其内容而言,应该是一种综合性记忆,集各种记忆为一体最终通过身体活动表现出的记忆。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各项记忆是综合在一起的。例如学习者会有讲解动作概念的逻辑记忆(词语),也有动作形象记忆,还有经过练习形成的机械记忆,根据舞蹈过程中情绪的变化形成的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是对过去所做的动作、内容的记忆。是以形成运动性熟练技巧为基础,基本生理机制是动力定型的建立和保持(条件反射),容易保持和恢复是运动记忆的特点。运动记忆在运动过程中对身体的动作知觉起特殊的作用,在进行动作记忆的学习中,为掌握动作及其概念而使身体运动的完整形象固定下来。记忆包括识记、保持或遗忘、再认和重现三个基本环节。在识记过程中,信息的加工水平越深,它存入记忆的可能性就越大。显然舞蹈是信息的深加工加工过程,对于同一个动作A,逻辑记忆为B时间A动作,形象记忆为A动作的身体形态,情绪记忆为A动作是为了表达C情绪。在保持或遗忘过程中,运动记忆的生理机制是形成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非常容易保持且不易遗忘的。在再认和重现过程中,线索提取(搜索一个特定记忆可以利用的刺激)非常丰富,如音乐、上一个动作。并且,如果一个动作A属于舞蹈中的基础动作,对职业舞者来说已经属于内隐记忆(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例如one,two,three这些基础单词的汉语翻译)是最稳固的。并且内隐记忆更容易产生启动(第一次经历启动了对后来经历的记忆)更有利于舞者对整段舞蹈的记忆。所以,他们能每周能记住两段舞蹈且不出错的原因是,动作记忆更容易保持且对于他们而言两段舞蹈动作的记忆并不难。
不是舞蹈演员,大学在舞蹈队混迹,来抛砖引玉。首先,我们排练舞蹈要先挑出整个舞蹈中的关键动作,力求精准。练习练习练习。然后,把舞蹈分成最多五六七节,舞蹈基本上是由关键动作组成的,跳舞的时候只要加上其它简单动作就好。一天学习一两节,一周内学完,而且学着下一节练习着前面的。会分节跟音乐的。练习练习练习。最后,串联。练习练习练习。
我是非专业人员,我的经验是这样,在刚刚学一个舞蹈的时候,纯粹有种直觉,觉得这两个动作连在一起是否协调,这样靠动作的协调度和纯人肉记忆住所有动作,反复练习,并能接受这种动作的先后顺序后就会自发得成为肌肉记忆。做起来完全不需要脑子就出来了后面得动作。
本质上来说大多记忆都采用分层和模块的策略
像舞蹈这种动作模块同时记忆的双重加工系统中的内隐记忆应该起主要作用
谢邀~不是专业的舞蹈演员,自己记动作靠的是音乐,用音乐记忆,有时候音乐一起来,你会自然的跳起来,都不用脑子的
我来试着回答一下吧。对舞蹈不感兴趣的人也可以看一下这个答案,对理解学习体育运动、实际生活技能等也能有一定帮助。===================================================================前面有人提到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说得大致没错,我来详细解释一下。这其中的机理很简单,但也不是简单的“主要是程序性记忆在起作用”。1、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我们在知乎见到并且记住的所有东西,都是陈述性记忆。你在电视上看到记住了一套舞蹈动作,并且下次也能辨认出这套舞蹈,但你自己跳不出来,这也是陈述性记忆。也就是,所有文字、图片、电影、日期、概念等等我们可以在脑中形成想法的记忆,都是陈述性记忆。2、非陈述性记忆(nondeclarative memory)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roy)只是非陈述性记忆中的一种,另一种没有被明确命名的记忆主要来源于条件反射(conditional reflex),这里为了叙述方便姑且称之为反射记忆。程序性记忆主要就是一些我们自己能熟练做出动作,却很难描述这个动作怎么做出来的记忆。比如用筷子,骑自行车,投篮等等,这些动作我们或许很难用言语描述怎么做到,但我们就算很久不用了略有生疏,但重新做类似的动作时跟新手也依然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程序性记忆在起作用。反射记忆也很简单,一句俗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更甚的类似吸毒人员,看到自己坐在那儿曾经吸过毒的一张凳子,都能立刻有毒瘾发作的感受。陈述性记忆受认知因素影响最大,程序性记忆受练习程度影响最大,反射记忆则受到很强的情感因素影响。好了,下面让我们来具体看一下舞蹈演员们不会记错舞蹈的可能机理。1、陈述性记忆对于学习新的舞蹈至关重要。现在有录像了,当然是通过反复观看录像琢磨动作。这个我自己业余也参加过一些晚会舞蹈,主要就是靠别人现场教或者模仿录像。一套完整的舞蹈动作,会根据节拍被分解成N个阶段的动作。比如自己跳过歌舞青春,一段5秒不到的舞蹈就被分成了3个动作来记忆(左侧身弯腰手上下拉两次→换右侧身弯腰手上下拉两次→面向观众手举过头拍手一次)这跟我们背课文分段落记忆是一样的。至于如何记得更牢固,这涉及到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转换,关键就是要理解动作的美感与内涵,诸如联想法、形象化等等方式在此就不赘述了。至于以前没有录像的年代,我猜想跟武术传授差不多,除了一个人教会很多人以外,一本简图手册配上文字描述即可。2、程序性记忆对保证舞蹈动作熟练起的作用最大。我上面提到,陈述性记忆我们记住了,自己却不一定做得出来。舞蹈演员当然是既能一眼认出别人跳的是哪段,自己也能随时翩翩起舞才行。所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就是如此——需要大量的动作练习。对于专业的舞蹈演员,肯定也是有一些基本的动作一定要掌握的(我不是专业的,具体有哪些还真不知道)。我们看武侠小说里描述高手看到别人出招马上就能跟着用,那就是一方面从陈述性记忆上理解了这套动作的要点,另一方面程序性记忆上已经有了深厚的基础。又比如NBA的球员们平时打球花哨动作很少,街头篮球的动作好看很多,但要多数前者在去学习后者那些动作实在是轻而易举。3、反射记忆是不会记错动作的关键。舞蹈通常都是配有音乐的(聋哑人演出那个另说),认真学过某套舞蹈的人肯定都能体会这样的经历:听到某段熟悉的舞曲就想翩翩起舞。没跳过的人自己网上搜段恰恰看看简单学学,然后自己放段恰恰音乐来试试。专业的舞蹈演员们对舞蹈之熟练程度,那绝对都是到了听到哪段舞曲手脚就能飘扬起来的水平,要想他们做错动作?除非你的几首舞曲相似度实在太大,不然跳错动作这种事,谁跳谁别扭。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大致就是这样,每种记忆对于一项技能的熟练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各自在不同的方面偏重发挥着不同的重要作用,相互协调统一。此外,舞蹈跟音乐本身就有一种天然的美感契合,正常人都会顺从这种和谐,谁也说不出为什么(可能有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我没查过,希望有看过的人贡献一下),但不合适的曲子配上不合适的音乐,外行人都会觉得别扭。当然内行人会觉得更别扭,这大概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对于舞蹈音乐这些和谐感非常重要的技能,天赋的重要性——跳过社交舞的有没有被怎么都教不会毫无节奏感的新手踩脚踩得很郁闷啊哈哈。最后,希望有专业的舞蹈演员出来科普下有没有舞谱这东西。
先说在前面,题主好厉害,竟然发现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的舞蹈团队是同一个了,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讲也不是同一个啦。。。我一直以为不会有什么人关注做背景的可怜孩子。舞谱这个东西确实没有,但是不同的舞蹈类型会有一些传统经典的动作,而且已经配合好了音乐节拍,所以固定的套路动作只要是有经验的舞者都会比较多,在舞蹈编排和表演上面是有利的。有点题主可能不了解,那个团队的主要成员每周的舞蹈远远多于两个,而且部分人员是流动的,有时候找好了表演的人,就是在录制节目的前一天排练一个下午,第二天做多最多来个三遍也就录过了。固定的那几个人绝对是很有经验的dancer,都是摸爬滚打很多年的了,所以这样的高速记忆对他们来讲很OK啦。有时候带进来的新人会学得稍慢,动作也稍慢,但是可以人多的时候站旁边,不特别影响节目录制。然后回到单纯的记忆问题。人要形成记忆必须是要用大脑的,因为肌肉没有存储功能。近期主要记忆由脑部海马体负责,长时记忆一般认为是左右大脑分工的,左脑管语言、右脑管表象。而舞者对舞蹈动作的记忆是左右脑一起开工形成的长期记忆。题主应该有感觉,比如说学会游泳以后很多年不游的人,把他扔到水里,他还是可以游起来,只是动作可能没那么标准还有体力有些跟不上。同理,一个舞者就是失忆了以后,让他去听音乐还是可以随着节拍动起来,跟着学新的舞蹈动作也比没有基础的人快。这种现象叫运动记忆。《心理学》中就提到过运动记忆这个概念,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人在活动中掌握劳动、体育、舞蹈等技能与形成各种熟练技巧都是以运动记忆为基础的。一般来讲,运动记忆的识记比较难,但保持的动作不容易遗忘;大肌肉动作不易遗忘,而小肌肉的动作则易遗忘。运动记忆是汗水的结晶。即使是资深的舞者,精细的动作如果长时间不进行练习,也会变得生疏和笨拙。 题主看到的在电视节目上面活跃的舞者都是些不分昼夜地练习动作,听音乐节拍,思考舞蹈编排的人~休闲生活中也是有事没事就听音乐看视频和朋友们交流动作,当舞蹈融进了生活以后就像吃饭呼吸一样自然又精准了。熟能生巧以后都没人感觉到这是很复杂的记忆问题了呢,笑~
在西方有一种舞谱叫 拉班舞谱 它从动作的高中低三个空间去记录舞蹈动作,但是到现在应用的很少……没有录像学的直接我觉得记舞蹈动作最重要的是重复,当然如果灵活长时间的专业训练,重复记忆的过程就会缩短,对动作能达到过目不忘的也是有的,亲
.....楼上理论好复杂- -。舞蹈这样的练几遍就会了呗...每个动作都是有联系的,自然而然的顺下去,两三遍下来你顺溜了就记住了。无法解释原理。应该说就是流畅度吧。就像广告一样,你念一遍就觉得朗朗上口,就记住了。古诗的话有点磕绊要念几遍。白话文的话毫无韵律估计要几十几百遍。同理,配上音乐,简单的舞一遍就够了,中等的几遍,难的几十几百遍。这个跟从小训练也有关吧,大脑这方面锻炼了就很擅长,体育课的健美操我看一遍做一遍就会了,周围同学怎么练都不太会,说实话我也很惊讶,这个居然在一般人眼里是难的。......我至今都觉得无法理解。所以只能说小时候学了舞蹈和钢琴有开发右脑的作用吧。如果你叫我学一首新曲子,和一个从来没有弹过钢琴的人来学曲子(最简单的儿歌),我一遍就记住了,但是没学过的人估计要很多遍。......以此类推,小时候学的东西会在大脑里建立这样一种熟悉的神经通路,长大了就会演变成为一种类似于天赋的东西。那些专门的舞蹈人员自然也是,不是特别难的随随便便就记住了.....所以这里应该有个重点:小时候经常背诵的孩子,长大了背书也会”过目成诵”。.....这个真是有亲身实践的,初中在英语老师的逼迫下,至少对英语课文达到了过目成诵的地步。最好的学英语方法是什么?_百度知道
最好的学英语方法是什么?
提问者采纳
学英语简单吗?肯定会有许多学生说:“难死了”。为什么有好多学生对英语的学习都感到头疼呢?答案只有一个:“不得法。” 英语与汉语一样都是一种语言,为什么你说汉语会如此流利?那是因为你置身于一个汉语环境中,如果你在伦敦呆上半年,保准说起英语来会非常流利。但很多中学生没有很好的英语环境,那么你可以自己设置一个英语环境,坚持“多说”、“多听”、“多读”、“多写”,那么你的英语成绩肯定会很出色。
一、多“说”。
自己多创造机会与英语教师多讲英语,见了同学,尤其是和好朋友在一起时尽量用英语去问候,谈心情……这时候你需随身携带一个英汉互译小词典,遇到生词时查一下这些生词,也不用刻意去记,用的多了,这个单词自然而然就会记住。千万别把学英语当成负担,始终把它当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去做。
或许你有机会碰上外国人,你应大胆地上去跟他打招呼,和他谈天气、谈风景、谈学校……只是别问及他的年纪,婚史等私人问题。尽量用一些你学过的词汇,句子去和他谈天说地。不久你会发现与老外聊天要比你与中国人谈英语容易的多。因为他和你交谈时会用许多简单词汇,而且不太看重说法,你只要发音准确,准能顺利地交流下去。只是你必须要有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如果没有合适的伙伴也没关系,你可以拿过一本书或其它什么东西做假想对象,对它谈你一天的所见所闻,谈你的快乐,你的悲伤等等,长此坚持下去你的口语肯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二、多“听”
寻找一切可以听英语的机会。别人用英语交谈时,你应该大胆地去参与,多听听各种各样人的发音,男女老少,节奏快的慢的你都应该接触到,如果这样的机会少的话,你可以选择你不知内容的文章去听,这将会对你帮助很大,而你去听学过的课文的磁带,那将会对你的语言语调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多“读”。
“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默读”。每天给予一定时间的练习将会对你提高阅读速度有很大的好处,读的内容可以是你的课本,但最好是一些有趣的小读物,因为现在的英语高考越来越重视阅读量和阅读速度。每道题的得分都与你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关系,所以经过高中三年阅读的训练后,你必定会在高考中胜券在握。 另一种是“朗读”这是学语言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途径。
四、多“写”
有的同学总是抱怨时间紧,根本没时间写作文。其实“写”的形式很多,不一定就写作文才提高写作能力。比如写下你一天中发生的一些重要的事情,或当天学了某一个词组,你可以创设一个语境恰如其份地用上这个词。这样即可帮你记住这个词的用法,又可以锻炼你的写作能力,比如学“wish”一词时,可写一小段如下:
The teacher often asks us what we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My good friend Tom wishes to be a soldier.However,I'm different .I wish I were a teacher in the future.But my mother wishes me to be a doctor.
只几句话:但wish的几种用法已跃然纸上,这样写下来印象会深刻得多,这样比死记硬背wish的用法也有趣轻松的多。
学习英语不用花大块的时间,10分钟的散步可以练&说&,吃完饭后可以读一会儿英语小说,睡前听几分钟英语,可以使你得到更好地休息……只要你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来练英语,你的英语成绩肯定会很快提高的。
背英语单词技巧
1、循环记忆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 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15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一、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解释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二、不同性质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
而且,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个性化的艾宾浩斯
上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此记忆曲线并不考虑接受试验个人的个性特点,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
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2》如何学英语
下定决心,坚持不懈
英语学习作为一门语言技能,通过大量的训练和练习任何人是可以掌握的。一般地说,英语学习的原则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李扬的疯狂英语提倡,首先建立起我能学好英语的信心,然后以句子为单位,大量地模仿,疯狂地操练,大声地朗读,最后达到自如地说英语,他的方法对提高说英语的能力很奏效。钟道隆教授45岁开始学英语,一年后,学成出国当口语翻译,并创造了逆苦恼、逆急于求成、逆速成的逆向学习英语的方法。他还提出学习英语要遵循听、写、说、背、想的方法,他的方法强调以听为主,并且把所听到的内容全部写下来。尤其是他的学习精神最可佳,他学习英语用坏了十几台录音机,你可想象他听了多少英语;用完的圆珠笔芯几乎装满了一个一拉罐,你可想象他写了多少,在一年半内,累计业余学习英语时间大约三千小时,也就说每天抽出几个小时来学英语。如果我们做到他那样,一定也能学好英语。最重要的是坚持,只要能下定决心,坚持每天至少一个小时的学习英语,战胜自我最后肯定会有收获的。
注意方法,循序渐进
决心下定,还注意学习方法,有时根据自己的情况和不同的学习目的,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但是学习英语一定要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要把基础知识掌握好,也就是说,发音要正确、基本词汇要掌握牢、基本句式要熟练、基本语法要会用。
(1)要过好语音关。把每一个音标发正确,注意改正有问题的音素,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音素,尽早地掌握国际音标,并尽量的掌握一些读音规则,尽快地能利用读音规则来拼单词,掌握读音规则对单词的记忆和拼写非常有用。
(2)掌握一定数量的英语单词。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英语词汇是一难关,学习单词要从单词的形、音、义这三方面去掌握,要注意单词的一词多义,一词多类的用法,要学会一些构词法的知识,来扩展词汇量。学习单词要在语言材料中去学,要结合词组,通过句子,阅读文章来活记单词,死记的单词是记不牢的。坚持在读、说前,先反复听,听的时候反应单词、句子的意思和节奏,想一下单词的拼法、句子结构。并要同学习语法规则有机结合起来进行。
(3)掌握好基本语法。语法在学习英语中也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把握住英语的基本规律,通过例句或语言现象把死的语法规则要记住,活的规则要通过做大量的练习掌握。总之学习英语要通过听、说、读、写、译来进行操练,不但要注意数量,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质量,尤其是基本知识要掌握的准确,熟练。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做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提前预习,有的放矢
作为学生,在每次上课前,都要对要学的课文提前预习。首先在音标的帮助下试着拼读单词,也可以借助配套磁带反复听,对比一下,把握不准的要标出来,注意上课老师的发音,还要记一下单词的汉语意思和词性。借助课文的注释或辅导材料,预习一遍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师讲课时注意听这些地方。总之,预习的目的是熟悉要学的内容,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带着问题听课,做到有的放矢。
认真听课,积极配合
课堂是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掌握、运用知识的主要场所。作为起主导作用的老师一方引导学生搞好课堂教学是很必要的,但也需要学习者的积极配合。上课要专心听讲、作好笔记、认真操练、积极思考。预习时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没有讲到的,要向老师提出,把问题搞清楚,老师讲授的问题,先注意听,下课后整理一下笔记,反复思考一下这些问题,抓住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和考点。总之,上课时要做到耳听、眼观、嘴动、脑想,调动起多个感官来。
完成作业,找出问题
学完每一课,要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做作业时一定不要看参考书上题的答案,做完后再对答案,对于作业中所出现的不明白的问题,应该记下来,等下次上课时提出来。做作业是英语学习的很重要的环节,它是消化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一定要认真完成规定的作业,笔头作业要动一动笔,口头作业要动一动嘴,提高听力要练一练耳,课文在听和读的基础上,最好背诵某些精彩段落。总之,要做大量的练习,英语是练出来的, 一定不要偷懒。
及时复习,巩固知识
学会了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遗忘,但学语言有遗忘现象是正常的。更不必因为有遗忘现象而影响自己学好英语的信心与决心。问题在于怎样来减轻遗忘的程度。善于类比,总结知识,把新学的知识同过去学的有关的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和联系。建立错误档案记录,加深印象,以避免再反同样错误。我们大部分知识和技能是靠重复获得的,及时复习对于记忆非常必要,学英语就是要坚持天天不断的练,不断地重复基本句型,常用词汇和基本语法等。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同遗忘做斗争的过程。
总而言之,只要你能做到下定决心学,注意学习方法,把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完成作业,及时复习这些环节作好了,你一定能够学好英语.
要学好英语,使之能与老外交流,就必须做到听说读写样样精通。重要性依次为听-说-读-写。先来浅谈听说读写的重要性:听说的重要性不言而域,阅读为了了解各种知识与提高思想,写作是为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引起更深入地思考,使思想更先进,即更聪明。在不同的时间段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侧重听说读写任一方面的能力。
1.听之策略
1)精听:适用短篇文章。第一次泛听,随后听懂一句过一句,听一句朗读一句,完整写下来。实在听不懂的看教科书,然后再听这一句,听不懂的要多听几遍。听完后搞清楚上下文联系,同时多读几遍,读完之后再完整地听,直到能轻松地听懂。
2)先听:适用短篇或较长篇的。先听课文录音,反复好几遍,如果是较长篇,选择在最适宜的时机用最精练的词与句子写下大意,如果是短篇的,努力做到每句都能写下来。等到基本听懂后,再翻开书读课文,读时留意刚才没有听懂的地方,弄懂所有的句子及理清上下文的联系,然后再合上书再听,直到能听懂。
3)泛听:不求听懂,只求听多,有时可跟着胡言乱语几句。
4)听英语节目,看英语电影。
注:在听对话文章时,在不同的地方写下不同的人物,不要混写在一起。
2.说之策略
1)脱口而出 2)读准音标,读出语调。
要想脱口而出可通过一些方法来练习。
a熟背:当拿到一篇文章后,首先读,记并用母语思维去翻译理解这篇文章四者同时进行,然后用中文复述,要做到心中对文章的上下联系了如指掌(切不可死记硬背,否则效果相差很大),这时就可以抛掉自己的母语,直接用英语思维去背了,背几次后就可以背熟,再隔时反复背就能达到脱口而出。会背与脱口而出相差很大,只有在背的基础上花大量的时间反复背才能达到脱口而出的水平。
b自己找一些日常常用的口语来记,每一种场合都要掌握一些,重点在自己所需要的句子比如工作上的。掌握后要反复,隔时记忆达到脱口而出。记住在记忆方面宁愿少背一点少记一点,但要记得非常熟练。
c看到某一现象或东西或场景或有感而发时,要第一时间用英语表达出来。
d自己创造一话题或场景自己与自己对话。
e找老外或去聊天室或其它机会与别人用英语聊天。
注:有时对于一些好的文章也可把听说连在一起,使变为自己的文章。
当精听或先听后,然后用中文复述,并且做到心中对文章上下了如指掌,这时就可以抛掉自己的母语,直接用英语思维去背了,背几次后就背熟,再隔时反复背就能达到脱口而出。
3.阅读之策略:阅读好不好看阅读的速度与准确程度。
1)读小说 ,作品等超长篇的:以训练语感,速度为主也可适当了解少数单词词组句子。此类文章一般以较简单生词少为主。
2)读课文里的长章篇的(字数以高中为准):第一遍以速度,语感为主,通过注意连接词,看文章的主题句与结尾句,体裁及上下文的联系快速了解文章的大意。二三.....遍以解决难点,记好句子词组单词,理清作者思路,搞清哪句是主旨句与结尾句,弄清何种体裁为目的。
快速掌握体裁的方法:
a记叙文:往往一开始就交待人物时间地点及事件,然后再详细叙述事件发生的原因。
b议论言文:作者先提出论点,再对比进行分析或举例加以论证,得出结论。
c说明文作者先提出说明对象,然后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加以说明。
4.朗读之策略:
1)最好朗读大篇文章,不用背也不用细细理解,知道大概意思即可,重点在读准音标及读出语调。
2)一边听磁带,一边模仿,也最好是长篇的。
5.写作策略:
以写日记与自己感兴或很受关注的作文为准(最好对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会写),偶尔缩写一篇文章(只缩写好的文章,缩写后要背会),或写读后感(既可以是评价此篇文章写得怎样的,可以是对此篇文章人物或事件的看法,也可以是通过此篇文章作者想表达的社会现实),或写续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或写书信,或改写文章(看到好文章后改写变为自己的文章,再背会)。
写作指导:1)写作要先易后难,先短后长,先写简单句并列句再写复合句,由不限定时间到限定时间,由限定时间到短时间。
2)阅读优秀作文,积累优秀的句段,思考作者的写作的思路。
3)切忌出现汉语式英语,宁简易简勿误,养成严谨的风气,并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写作技巧:
1)写好句子
a语言的简洁性: 用单词代替短语。用短语代替从句。避免结构重复。如用clearly 代替it is clear that
用do you konw the man speaking in the meeting 代替 do you know the man who speaks in the meeting
2)正确使用从属结构如:
the Forbidden city ,which is famous all over the would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Beijing.
the Forbidden city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Beijing ,is famous all over the would.
第一句侧重紫禁城的位置。而第二句侧重它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3)写倒装结构如 there comes the car车来了。如果用a car comes 显得很一般。
4)重复:可起强调作有时候重复用,如morey is short ,very short 。(不过有些地方要避免结构重复而这里重复又起到强调的作用,本人才疏学浅,也不是很清楚,如果哪位高人知道就请多多指教)
5)利用加强语气的词语或句子。如what on earth are you talking about
2.写好文章
a在动手写之前先想好整个思路也可列个题纲,再选择主题句的位置,可位于句首,开门开山;位于句尾,使读者产生悬念,鼓励读者阅读的动力;句中也不错,但要使用恰当,显得自然.确定位置后,再选择要领式(包括引人注目的事实,事件,统计数字)或设疑式(有提问和争议式)式对比式(通过对比引出主题)写出主题句.
如is watching TV good or bad 此句为争议式.写下之后看主题句是否明确,1.即通过看主题句作者能否一目了然本段的确切主题2.看主题句能不能扩展,使下面有话题可讲.
b扩展句:做到单一性,即围绕主题来写,不偏离中心。做到连贯性,前后链接,条理清楚。转承语(and but...) 的使用对文章的连贯性很有帮助。以及前面句子的技巧都可以应用到扩展句里来。
3.结论句:与主题紧密呼应。主要类型有感叹句,问句,总结,比喻,概括,名言。结论句可有可无。
6.了解适量的中英文化差异。
7.学习适量的英语谚语和成语。
8.单词和词组是基础,记单词和词组的方法有:
a记同义及反义词b记一个词的动,形容,名词形式. c记形似词 d记同类词如(蔬果,衣服,身体组成,不同国家,生活用品....)e单独记各个领域的单词..如你学习电话英语的时候,就学与电话有关的单词f通过文章来记单词和词组 f 记一个单词扩展开来的词组作为一组来记如take out take off take on
9.唱歌:要学会唱歌,首先最好先要翻译歌词,还要能够流利而又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再把它背下来,就可以next了
不过呢通过前面的训练如果不加以复习的话很容易忘记的,所以要制定一个复习大策略.
10.复习:包括复习背与读
背:凡是写入笔记本的单词,词组,短语,句子,文章都要隔时看,记.遗忘由快到慢,要记住这些内容的二小时内要再记一次,一天之内要记第二次.此后最好每隔天记一次直到形成长期记忆就ok了.对于好的短语,句子与文章在平时就反复背诵,直至脱口而出,并在找开笔记复习前要先背一遍。
读:凡是对读过的文章(最好有磁带,可跟着读),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朗读,最好在早晨。
本人觉得除了这些资料其它的平时读过的材料都可以扔到一边不去看。当然对于写作的文章无论好坏都应该保留着,享受着一点点的进步嘛。
11.当然当你能够坚持学英语的时候你还需注意的一点是别学错方向了,如果你重点在学不是太重要的那一方面知识就等于浪费了很多时间因此:
多与别人交流学习的方法,与别憨骸封缴莩剂凤烯脯楼人一起探讨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可以防止你学错方向。
总结:学习英语一要靠你的兴趣二要靠好的方法三要靠你坚持不懈,尽可能地有多种途径学习,不要一味地提高阅读或记单词什么的..那样很乏味你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当然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所以方法肯定也是不同的..切忌一定要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方法..最好能完整一点,因为只有这样无论你干什么事,或工作或玩或干了些事情一下子静下来去学英语的时候一看笔记本就知道自己要学习哪一方面了..另外找阅读文章时要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来读,背诵的文章就更不必说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兴趣..总之只要你想学好就肯定能学好。。我是这样想的你觉得呢
当然了以上的方法是根据自己查了许多的资料再加上自己的思考才总结出来的适合于自学英语的人的,主要特点在全面概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学习。有些是根据自己的状况写的.不过我相信大家还是能得到一些启示的.不过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可能有很多地方想得不周到希望大家谅解并能够帮助指点 满意请采纳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学习英语方法还是非常之关键的!1. 兴憨骸封缴莩剂凤烯脯楼趣。有兴趣就能学好。2. 通过阅读增加词汇。没有词汇量,就像造房子没有砖块,墙是垒不起来的。3. 培养语感。(比枯燥的学语法要好)4. 多听多说。听说读写,听是基础,说是最终目的。5. 认真踏实循序渐进。6. 扩大方式,多看美剧。7. 要做一定量的题目。题海战书不是最好的,但可以帮你巩固基础。8. 归纳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别人的都重要更多:
我在英语学习方面是十分幸运的。在下过硬工夫的过程中,我从未感到英语学习的单调和苦闷,也未感到英语学习有多么艰难。我读过一些英语名家谈体会的书,其中有中文译本,也有英文原文本。这些书给了我很多启发,使我能够在结合自身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符合常识的学习方法,并上升到符合英语学习规律的原则。如果你能按照这些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认认真真地去学习和体味,那么你就定能学好英语。
英语学习应遵循以下六大原则。这些原则都是&常识&性的。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一个人必须依据语言、逻辑和&简单的常识&来决定问题和建立自己的行动计划。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按照常理去做,你就可能成功。你违背了常理,就不可能成功。当然,成功与否还取决于你的&努力&。
这一次,你若...
1.逻辑记忆:通过词的本身的内部逻辑关系,词与词之间的外部逻辑关系记忆单词。1)把几个字母看作做一个来记如:&ight& light, right, fight, night, might, sight, tight 2)外旧内新,如:bridge “桥”看成 b+ridge ridge &山脊”sharp 看成 s+harp harp &竖琴。3)外新内旧,如:cleave “劈开”看成 c+leave, tact &机智:看成 t+act 2 联想记忆:1)音与形的联想,即根据读音规则记忆单词。2)形与义的联想,如:eye 把两个e看成两个眼。banana 把a看成一个个的香蕉。bird 把b和d看成两个翅膀。3)象声词,联想实际的声音,如:gong 锣 coo 咕咕声。 3.构词记忆:利用构词法,通过分析词根、前缀、后缀、派生和合成等记忆单词。 4.分类记忆:把单词进行分门类如:动物,植物等,进行分类记忆。你可以找一本分类...
学英语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骑自行车的动作描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