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这是罗辑思维视频全集下载的第几集

从罗振宇给罗辑思维小伙伴们的一封信想到的(转载)
  这是 罗辑思维 微信给会员发的信的第一段  亲爱的罗辑思维小伙伴们:  各位好!  如大家所知。最近这段时间,“罗辑思维”出了一系列乌龙事故。昨天,罗胖60秒语音发重复了。一个月前,我们第16弹 罗利在寄送过程中弄错了地址,很多会员没有及时收到礼物,另外一些会员却被无辜打扰。此外,我们给二期新会员的礼物和铁杆会员赠书,也因为外包给快递公 司,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寄、丢单、面单错字等问题,而当我们的会员想要和我们沟通时,常常找不到方便的联系方式,或者通过微博微信发消息给团队,却没有 得到及时的反馈。这些糟糕的体验,让我们整个运营团队,深感内疚和压力。。。。  罗胖给会员写了封信,对最近频繁的操作错误道歉,对不能及时的反馈道歉。他们自认为因为在于团队太小太嫩,我有点不同的看法,我觉得他们没有利用好互联网,他们没有在做互联网的事。  大家会说:不对呀,它不是在互联网上红起来的吗?它不是堪称互联网的先驱吗?我这么问一下吧,如果CCTV没有让罗胖辞职,而是让他开一个“罗辑思维”脱口秀栏目,它会火吗?答案是:会更火!像崔永元在中国一样火,像奥普拉在美国一样火。也就是说,罗胖的“罗辑思维”本质上就是一个脱口秀。  “罗辑思维”借助视频网站火了,不意味着它就是一个互联网产品,更不意味着它是一个具有所谓“互联网思维”的产品。无独有偶,最近我们看到一些微博大V开始转去做独立网站,比如“英国那点事”,估计随着微博广告新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大V会走上这条道。就这个现象我想说的是:大V们,动手之前,一定要先搞懂互联网,否则,“树挪死”,人挪也死,那些在微博上热情如火的粉丝,会突然不爱你了,不肯跟你转战独立网站。  什么叫搞懂互联网?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可分为两个时代,Web1.0时代和Web2.0时代。不要小看这个分代,弄懂它就能弄懂互联网,就能明白接下来谁会死谁会生。所谓Web1.0模式就是做好了的内容推给网民看,典型的模式就是门户,所有的内容都是专业作者写的,经过职业编辑加工过的。它和传统媒体实质是一个东西,只是介质一个是纸一个是屏幕。  我不记得论坛和博客哪个诞生在前了,反正它们的出现使互联网进入了Web2.0时代。自此,作者和读者的界限模糊了,出现了草根作者;编辑消失了,所有原创可以直面读者。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可以随时开“读者见面会”进行交流。  不要小看这个局面,作者可能只是觉得读者距离近了些,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读者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人们一旦尝到了自由的甜头,再让他们回到被限制的从前,那是非常困难的。于是互联网接下来的路径自然是,一方面Web1.0的门户走上了下坡路,另一方面Web2.0的模式越来越丰富,给予人们越来越大的自由度。博客难以维护,就诞生了轻博客,直至一个图一个字也可以发布的微博。人们之间的交互更是从邮箱,发展到了QQ、facebook,直至手机上的微信。总之,一个模式比一个模式更加方便更加快捷,这就是互联网的路径,它是被需求牵动的,根本上是被人性拉动的,不是任何一个互联网人有意设计的,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雷军说的那个“势”。  以后,所有互联网的创新都必须要顺应这个“势”,背道而驰者只有一个死。大V们原本诞生在Web2.0的平台上,粉丝们在上面快乐嬉戏,突然转去Web1.0模式的独立网站,没有了自由的环境,这样的大V前途还用得着费劲想吗?  听上去我有点像微博的托儿,不是的。相反,我真心认为随着Web2.0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模式可供选择,带来了一个非常大的好处是,自媒体人是时候可以认真审视自己做的东西,考虑到底哪个模式更适合自己?哪个模式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哪个模式更能让自己的读者满意?  先说博客模式,它是最老牌的Web2.0模式,它仍然有用,特别适合那些专业作者做个人全集。只需一篇一篇将自己精心写出来的宝贝放进去,不用追求粉丝数量,当然铁杆粉丝他们自会来找你,就像爱你的读者会跑来敲你家门一样,他们还会将里面的好东西自动拿出去分享。这个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媒体。  再说微博模式,它最大的特点是即时、碎片、开放、互动,它特别适合做消息类的自媒体。明星们晒自己的近况,意见领袖发表自己的观点,诸如此类的原创性碎片化媒体,微博都堪称理想模式。  微信公众号是个比较奇怪的东西,它看上去是个典型的Web1.0模式,作者或编辑推送东西给大家读,人们在上面的自由度和微博不能比,按照我上述的逻辑,这应该是个没有前途的产品。但是,借着微信手机端的强大推力,人们还是关注了各种微信公众号,让自媒体人以为那里有无限的未来。虽然它今天繁盛若此,我还是想对它的未来持一个保留的态度,除非它增加互动功能。  以上所说的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适合于粉丝经济,博主是主人、是核心,虽然他们身边聚集了一群人,但这些人只为博主而去。论坛则不同,论坛不是某个人的,而是大家的。仔细品一下二者的区别,会发现论坛其实是个陌生人的社交场所,兴趣相同的陌生人在一起互动,这个才是伺候社群经济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罗辑思维”目前还是一个粉丝经济,没有成为它自己想要的社群经济,因为它还是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在使劲,而不是大家一起使劲,互相使劲。  现在在微博特别是微信公众号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原创,他们编文摘,他们试图把有价值的内容帮大家从网上找出来。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他们的工作显然很有价值,但是,他们用粉丝经济的产品做,结果势必产生严重问题,要处理的信息量太大,一个人忙不过来,一个团队费用又太高。网络文摘本质上是一个社群经济,必须利用维基的能力,即大众的能力,才能解决处理大信息量的问题,而维基是互联网特有的,不懂得利用维基就等于不懂得互联网。  回到罗胖的那封信,“罗辑思维”眼下陷入手忙脚乱的状况,也是因为它企图用粉丝经济的产品做社群经济的事。如果“罗辑思维”就是一个视频节目也不至于此,Web1.0的好处就是不会招惹观众,你是你,我是我,我在屏幕里,你在屏幕外。但是,“罗辑思维”想做社群的事,它要做文摘、要带大家吃霸王餐、要给大家发罗利、要这要那,就算申妈让他们多多招兵买马,100人够吗?300人够吗?多少人才可以服务得了上百万的会员呢?  做社群经济必须用伺候社群的模式。目前似乎只有论坛是伺候社群的,论坛是十年前的模式,长处是特别自由,短处是缺少秩序,每栋楼都是歪的,看上去没发产生有价值的东西。要想获得秩序,必须从社群里找出一个核心团队,这个核心团队与会员总数是成比例的。也就是说会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就可以解决相当部分会员的个体需求。比如做文摘,这个核心团队就是一个自发的编辑团队,可以解决粗编问题;也可以是一个活跃社员团队,可以相互解决讨论的需求。这样的模式在网络上已经出现,就是靠垫网。我想问一下这是蒋依依和吴磊一起合作的哪部戏?第几集?谢谢!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蒋依依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反正肯定不是《旋风少女》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想寻问一下套话的技巧,我想录下他也我的谈话内容做为证据使用,如何让他说出真话呢?我想律师应该有这样的逻辑思维,谢谢你,请帮我解答一下!-找法网()
我想寻问一下套话的技巧,我想录下他也我的谈话内容做为证据使用,如何让他说出真话呢?我想律师应该有这样的逻辑思维,谢谢你,请帮我解答一下!
在争吵中一个人故意用摩托车将我得坐在地上,后做了法医鉴定,是轻微伤偏重,但他不承认是他干的。证人都说没看清。
其他类似问题      罗胖给会员写了封信,对最近频繁的操作错误道歉,对不能及时的反馈道歉。他们自认为因为在于团队太小太嫩,我有点不同的看法,我觉得他们没有利用好互联网,他们没有在做互联网的事。  大家会说:不对呀,它不是在互联网上红起来的吗?它不是堪称互联网的先驱吗?我这么问一下吧,如果CCTV没有让罗胖辞职,而是让他开一个“罗辑思维”脱口秀栏目,它会火吗?答案是:会更火!像崔永元在中国一样火,像奥普拉在美国一样火。也就是说,罗胖的“罗辑思维”本质上就是一个脱口秀。  “罗辑思维”借助视频网站火了,不意味着它就是一个互联网产品,更不意味着它是一个具有所谓“互联网思维”的产品。无独有偶,最近我们看到一些微博大V开始转去做独立网站,比如“英国那点事”,估计随着新浪微博广告新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大V会走上这条道。就这个现象我想说的是:大V们,动手之前,一定要先搞懂互联网,否则,“树挪死”,人挪也死,那些在微博上热情如火的粉丝,会突然不爱你了,不肯跟你转战独立网站。  什么叫搞懂互联网?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可分为两个时代,Web1.0时代和Web2.0时代。不要小看这个分代,弄懂它就能弄懂互联网,就能明白接下来谁会死谁会生。所谓Web1.0模式就是做好了的内容推给网民看,典型的模式就是门户,所有的内容都是专业作者写的,经过职业编辑加工过的。它和传统媒体实质是一个东西,只是介质一个是纸一个是屏幕。  我不记得论坛和博客哪个诞生在前了,反正它们的出现使互联网进入了Web2.0时代。自此,作者和读者的界限模糊了,出现了草根作者;编辑消失了,所有原创可以直面读者。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可以随时开“读者见面会”进行交流。  不要小看这个局面,作者可能只是觉得读者距离近了些,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读者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人们一旦尝到了自由的甜头,再让他们回到被限制的从前,那是非常困难的。于是互联网接下来的路径自然是,一方面Web1.0的门户走上了下坡路,另一方面Web2.0的模式越来越丰富,给予人们越来越大的自由度。博客难以维护,就诞生了轻博客,直至一个图一个字也可以发布的微博。人们之间的交互更是从邮箱,发展到了QQ、facebook,直至手机上的微信。总之,一个模式比一个模式更加方便更加快捷,这就是互联网的路径,它是被需求牵动的,根本上是被人性拉动的,不是任何一个互联网人有意设计的,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雷军说的那个“势”。  以后,所有互联网的创新都必须要顺应这个“势”,背道而驰者只有一个死。大V们原本诞生在Web2.0的平台上,粉丝们在上面快乐嬉戏,突然转去Web1.0模式的独立网站,没有了自由的环境,这样的大V前途还用得着费劲想吗?  听上去我有点像微博的托儿,不是的。相反,我真心认为随着Web2.0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模式可供选择,带来了一个非常大的好处是,自媒体人是时候可以认真审视自己做的东西,考虑到底哪个模式更适合自己?哪个模式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哪个模式更能让自己的读者满意?  先说博客模式,它是最老牌的Web2.0模式,它仍然有用,特别适合那些专业作者做个人全集。只需一篇一篇将自己精心写出来的宝贝放进去,不用追求粉丝数量,当然铁杆粉丝他们自会来找你,就像爱你的读者会跑来敲你家门一样,他们还会将里面的好东西自动拿出去分享。这个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媒体。  再说微博模式,它最大的特点是即时、碎片、开放、互动,它特别适合做消息类的自媒体。明星们晒自己的近况,意见领袖发表自己的观点,诸如此类的原创性碎片化媒体,微博都堪称理想模式。  微信公众号是个比较奇怪的东西,它看上去是个典型的Web1.0模式,作者或编辑推送东西给大家读,人们在上面的自由度和微博不能比,按照我上述的逻辑,这应该是个没有前途的产品。但是,借着微信手机端的强大推力,人们还是关注了各种微信公众号,让自媒体人以为那里有无限的未来。虽然它今天繁盛若此,我还是想对它的未来持一个保留的态度,除非它增加互动功能。  以上所说的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适合于粉丝经济,博主是主人、是核心,虽然他们身边聚集了一群人,但这些人只为博主而去。论坛则不同,论坛不是某个人的,而是大家的。仔细品一下二者的区别,会发现论坛其实是个陌生人的社交场所,兴趣相同的陌生人在一起互动,这个才是伺候社群经济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罗辑思维”目前还是一个粉丝经济,没有成为它自己想要的社群经济,因为它还是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在使劲,而不是大家一起使劲,互相使劲。  现在在微博特别是微信公众号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原创,他们编文摘,他们试图把有价值的内容帮大家从网上找出来。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他们的工作显然很有价值,但是,他们用粉丝经济的产品做,结果势必产生严重问题,要处理的信息量太大,一个人忙不过来,一个团队费用又太高。网络文摘本质上是一个社群经济,必须利用维基的能力,即大众的能力,才能解决处理大信息量的问题,而维基是互联网特有的,不懂得利用维基就等于不懂得互联网。  回到罗胖的那封信,“罗辑思维”眼下陷入手忙脚乱的状况,也是因为它企图用粉丝经济的产品做社群经济的事。如果“罗辑思维”就是一个视频节目也不至于此,Web1.0的好处就是不会招惹观众,你是你,我是我,我在屏幕里,你在屏幕外。但是,“罗辑思维”想做社群的事,它要做文摘、要带大家吃霸王餐、要给大家发罗利、要这要那,就算申妈让他们多多招兵买马,100人够吗?300人够吗?多少人才可以服务得了上百万的会员呢?  做社群经济必须用伺候社群的模式。目前似乎只有论坛是伺候社群的,论坛是十年前的模式,长处是特别自由,短处是缺少秩序,每栋楼都是歪的,看上去没发产生有价值的东西。要想获得秩序,必须从社群里找出一个核心团队,这个核心团队与会员总数是成比例的。也就是说会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就可以解决相当部分会员的个体需求。比如做文摘,这个核心团队就是一个自发的编辑团队,可以解决粗编问题;也可以是一个活跃社员团队,可以相互解决讨论的需求。这样的模式在网络上已经出现,就是靠垫网。
楼主发言:7次 发图:
  是 罗辑思维 微信给会员发的信的第一段  亲爱的罗辑思维小伙伴们:  各位好!  如大家所知。最近这段时间,“罗辑思维”出了一系列乌龙事故。昨天,罗胖60秒语音发重复了。一个月前,我们第16弹 罗利在寄送过程中弄错了地址,很多会员没有及时收到礼物,另外一些会员却被无辜打扰。此外,我们给二期新会员的礼物和铁杆会员赠书,也因为外包给快递公 司,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寄、丢单、面单错字等问题,而当我们的会员想要和我们沟通时,常常找不到方便的联系方式,或者通过微博微信发消息给团队,却没有 得到及时的反馈。这些糟糕的体验,让我们整个运营团队,深感内疚和压力。。。。
  罗辑思维前几天的微信,罗胖讲,微信的心得,就是要把微信做成朋友。否则,就没人会打开微信公众号。可是。罗辑思维面对是十几万的粉丝,朋友之间是有问有答。罗辑思维的微信号如何能做到有问有答?所以,罗辑思维还是单项交流或者就是传统媒体,单项发布而已。
  今天早晨发现这篇,写的也很好  【五问“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瞬间造就了一批白日梦患者。?如同盲人摸象,年轻的代言人们都在为自己的发现欢呼。他们就像坐在汽车副驾驶位置上的孩子,摆出开车的架势,假想自己掌控着汽车的方向。方向盘不在他们手中。  /?m=thread&a=view&fid=11&tid=109607
  地方实力派将成为明日黄花!-蓝旗营精选-靠垫网 /?m=thread&a=view&fid=11&tid=121314
  哈哈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辑思维第二季第一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