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重大危险源有哪些动态信息的采集方法目前主要有哪些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一)47-第6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一)47-6
2.6.2瓦斯管理系统;2.6.2.1瓦斯爆炸事故致因机理分析;(1)瓦斯爆炸的条件①5%~16%的瓦斯浓度;;②温度为650~750℃的引爆热源,③12%以上;在工作点氧气的浓度肯定是达到12%的,故瓦斯爆炸;(2)矿井瓦斯的主要来源:;①本煤层瓦斯涌出(掘进和回采时的瓦斯涌出);;②邻近煤层瓦斯涌出(上下邻近层的可采和不可采煤层;(3)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主
2.6.2瓦斯管理系统2.6.2.1瓦斯爆炸事故致因机理分析(1)瓦斯爆炸的条件 ① 5%~16%的瓦斯浓度;② 温度为650~750℃的引爆热源, ③ 12%以上浓度的氧气;在工作点氧气的浓度肯定是达到12%的,故瓦斯爆炸的危险源主要是瓦斯聚集和存在引爆火源。(2)矿井瓦斯的主要来源:① 本煤层瓦斯涌出(掘进和回采时的瓦斯涌出);② 邻近煤层瓦斯涌出(上下邻近层的可采和不可采煤层涌向开采空间的瓦斯); ③ 围岩瓦斯涌出和采空区瓦斯涌出(本煤层开采后遗留的煤柱、丢煤以及邻近层、围岩的瓦斯在已采区的继续涌出)(3)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主要发生地点:井下任何地点都有发生瓦斯爆炸的可能,但大部分发生在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的上隅角。2.6.2.2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的原因(1)局部通风管理失误或管理不善(2)煤巷掘进多用电钻打眼,经常放炮,出现机电设备失爆和放炮不合规定而产生火源的可能性较多2.6.2.3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发生瓦斯爆炸的原因(1)上隅角容易出现瓦斯聚集。采空区内积存的高浓度瓦斯容易从上隅角附近逸散出来;上隅角往往是采空区漏风的主要出口,采空区的瓦斯容易被漏风带至上隅角;工作面的上隅角的风流直角拐弯,易成涡流区,瓦斯不易被风流带走(2)上隅角附近往往设置有回柱绞车等机电设备,同时放炮时容易产生虚炮等,产生引爆火源的机会较多2.6.2.4引起瓦斯爆炸的主要原因引起瓦斯爆炸的因素有瓦斯聚集、引爆火源和管理工作不善某些人员失职。大量事实证明,多数瓦斯爆炸事故是因为某些人尤其是某些特殊工种(瓦检员、放炮工、电钳工及班组长等)不能尽职尽责、麻痹大意、甚至违章违纪造成的。 2.7 煤矿风险预控与危险源监测正是因为危险源、风险、事故都具有潜在性,风险的产生具有不确定性,造成风险产生的原因――危险源具有复杂多变性,其可能产生的后果也具有多样性,因此煤矿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对危险源进行监测,采集其动态信息,来判断那些方面会产生风险或者风险已经临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消除和控制已经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发生。2.7.1煤矿风险预控风险预控是是风险管理程序中第三步风险控制的第一个环节。煤矿风险预控是煤矿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出现。煤矿风险预控不同于隐患消除,隐患消除是在实际出现了危险源(隐患)之后对其进行控制或消除,而风险预控是对煤矿辨识出的可能会出现但尚未出现的危险源进行预防性的控制或消除。风险预控过程的主要工作是制定、落实针对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详见第3章 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2.7.2 煤矿危险源的监测与信息采集2.7.2.1煤矿危险源监测的内涵煤矿危险源监测是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危险源监测是煤矿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整个工作是动态循环、螺旋上升的。其具体工作内容有:(1)危险源动态监测与动态信息采集。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分类进行实时、定期、不定期的监测、检查,采集其所处状态的动态信息,同时还要辨识系统中是否出现了新的危险源。(2)危险源动态信息传递。将采集到的危险源动态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及时传递到相应的管理部门。 2.7.2.2危险源监测模式来自人-机-环-管不同方面的危险源很多特征是不相同的,有些危险源需要对其进行连续的监测,比如:瓦斯浓度是否超限、工人有无违章行为等;而有些危险源只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即可,比如:机器设备是否配备、选型是否正确、安装是否合理等。根据危险源的这种特征,企业可采用实时、定期和不定期三种模式对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1)危险源实时监测。能够引起煤矿重大事故的危险源必须实施连续的检查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由于某些危险对煤矿事故发生与否影响非常重大,因此这些危险源一旦出现,必须立即处理,对这些危险源必须实施连续的检查和监测,即实时监测。(2)危险源定期、不定期检查。某些危险源不能够也没必要对其连续的进行监测,煤矿可根据危险源对事故影响的轻重缓急,规定检查或监测该危险源的时间和间隔期限,由驻矿安监处、业务部门负责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现场全面性监督检查。及时将存在的隐患反馈到责任单位,并将检查结果录入管理信息系统。现场检查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见表2-9)。表2-9 危险源监测内容2.7.2.3危险源动态信息采集方法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危险源自身的一些特征,危险源动态信息的采集方法也不唯一,目前主要有填表的方法、监控仪器监控的方法和其他一些信息采集方法。(1)填表的方法。煤矿许多危险源的动态信息必须通过现场观察采集,工作人员须按规定填写危险源监测表,定期上交。危险源的监测表示例如下(表2-10、2-11、2-12)。表2-10人员不安全行为监测表表2-11 机(物)危险源监测表表2-12 环境危险源监测表(2)监控仪器监控的方法。一些危险源(如瓦斯浓度超限、风量不足、机器的开关状况等)可以通过监控设备进行监测,其监控记录也是危险源动态信息采集的一个重要来源。(3)举报的方法。设置举报的方法,所有工作人员都可越级匿名举报发现的危险源。(4)其他信息采集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先进的信息采集方法,都可以用于煤矿危险源动态信息的采集。 2.7.2.4危险源动态信息传递方式危险源动态信息的传递方式根据时间上是否允许滞后,可分为实时传递和定期(定时)传递两种。具体的实现方法根据煤矿的技术装备情况可以自定。一般地,需实时传递的信息可以通过监测仪器、发短信息、打电话或借助其他先进技术进行传递;定期(定时)传递的信息可通过填表的方法进行传递。煤矿辨识出的危险源中,哪些需要实时传递其动态信息,哪些可与定期(定时)进行信息传递,可根据此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来定。比如:可规定风险等级在中等以上的(含中等)、实时监测的危险源必须实时传递其动态信息,风险等级在中等以下的或定期监测的危险源可以定期(定时)传递其动态信息。2.8煤矿危险源的风险预警对煤矿危险源进行风险预警是实施风险管理、控制风险的一个重要内容。预警是为了及早发现可能要发生的危机,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和处置,未雨绸缪。2.8.1煤矿危险源风险预警的内涵预警(Early-Warning)一词源于军事。它是指通过预警飞机、预警雷达、预警卫星等工具提前发现、分析和判断敌人的进攻信号,并把这种信号的威胁程度报告给指挥部门,以提前采取对应措施。在经济上,一般认为预警是指对于某一经济系统未来的演化趋势进行预期性评价,以提前发现特定系统未来运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为提前进行某些决策、实施某些防范和化解措施提供依据。经过长时期的研究与发展,时至今日,经济预警理论与方法已趋于成熟,它主要是运用指标体系系统和经济计量模型对经济警情进行预测分析。在灾害预警方面,近年也发展迅猛,有地震预测预警、台风预警、泥石流预警等。主要是通过先进的预测工具对地震波、热带气流、泥石流多发区的暴雨和地质变动进行探测和分析,如果是成灾信号,则利用电信号与地震波、台风、泥石流的时差向受灾区发出警报,通过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抗风险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灾害预警理论很大程度上借鉴于经济预警理论。煤矿危险源风险预警是灾害预警的一种,它是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2.8.2风险预警等级设置和预警信号选择结合煤矿现场管理实际,根据风险评价等级的划分将风险预警等级设置为5级( 见表2-13)。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一)47等内容。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第1章_能源/化工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煤矿企业本质...(9)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煤矿本质安全文化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体现“安 全第一, ...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重点内容 一、公司领导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 公司领导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 1、了解本安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六大部分(神华教材第七页) (1) 风险...  2.2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定义及其相关问题描述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不过 将其应用于煤矿安全管理方面仍属一个较新...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培训教材 神华集团公司 二 00 七年九月七日 目 录 第一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述---1 第二章: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10 第三章:本...  培训不扎实 严不起来、执行不下去 1.2 构建体系的基本要求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 实现人的安全可靠性 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程度 做到制度规范、管理科学 ...  本安管理体系培训教案_管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培训教材...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背景描述 神华集团公司构建“五型企业” ,其中一型为...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培训教材 **公司 二 00 七年九月七日 目 录 第一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述---1 第二章: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10 第三章:本质...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安全教育培训管理规定2012.10....神东电力公司 安全教育培训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三)组织编制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大纲、培训教材、试题...湖北省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预警系统企业建设标准
鄂安监发[2013]41号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重大危险源进行动态监管的监控预警对象、主要监控预警参数、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建设规范、系统保障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重大危险源企业(罐区、库区、生产场所、锅炉、压力管道、压力容器、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实时监控预警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
&&&&&&AQ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
&&&&&&TSGD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R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AQ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AQ尾矿库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GB1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1762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GB5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GB1易燃易爆罐区安全监控预警系统验收技术要求
&&&&&&GB1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
&&&&&&GB/T1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术语和定义
重大危险源majorhazardinstallations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系统majorhazardinstallationsreal-timemonitoringcontrollingandearly-warningsystem
&&&&&&由数据采集装置、逻辑控制器、执行机构以及工业数据通讯网络等仪表和器材组成,可采集安全相关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故障诊断和事故预警确定现场安全状况,同时配备联锁装备在危险出现时采取相应措施的重大危险源计算机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监控预警参数safetywarningparameter
&&&&&&能够预测、预报,表征事物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或影响事物安全状态的物理量或化学量参数称为监控预警参数。
安全监控装备safetymonitoringandcontrollingequipments
&&&&&&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参数)监测报警和控制的相关装备。
可燃气体combustiblegas
&&&&&&在20℃和标准大气压101.3kPa时与空气混合有一定易燃范围的气体。
有毒气体toxicgas
&&&&&&已知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气体;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不大于5000mL/m3,因而判定对人类具有危害的气体。
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allowableconcentration,MAC
&&&&&&在工作场所的空气中,一个工作日内的任何时间,均不容许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爆炸下限,lowerexplosionlimited,LEL
&&&&&&可燃气体在空气中遇明火种爆炸的最低浓度。
位移displacement
&&&&&&因荷载作用而引起结构外形或尺寸的改变为变形,结构任一点的变形为位移。
&&&&&&3.10
浸润线phreaticline
&&&&&&库水位一定时,坝体横剖面上稳定渗流的自由水面线(或渗流顶面线)。
&&&&&&3.11
孔隙水压力porewaterpressure
&&&&&&土体内部孔隙内的水压力。
监控预警对象和主要监控预警参数
&&&&&&4.1.1
&&&&&&罐区监测预警项目主要根据储罐的结构和材料、储存介质特性以及罐区环境条件等的不同进行选择,其监测预警参数主要有:罐内介质的温度、液位、压力,罐区内可燃/有毒气体的浓度、明火、环境参数以及音视频信号和其他危险因素等。
&&&&&&库区(库)监测预警项目主要根据储存介质特性、包装物和容器的结构形式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进行选择,其监测预警参数主要有:库区室内的温度、湿度、烟气以及室内外的可燃/有毒气体浓度、明火、音视频信号以及人员出入情况和其他危险因素等。
&&&&& 4.1.3
&&&&&&生产场所监测预警项目主要根据物料特性、工艺条件、生产设备及其布置条件等的不同进行选择,其监测预警参数主要有:温度、压力、液位、阀位、流量以及可燃/有毒气体浓度、明火和音视频信号和其他危险因素等。
&&&&& 4.1.4
&&&&&&根据锅炉危险及有害因素的分析,其监测预警参数主要有压力、温度、蒸发量等。对于热水锅炉,分别以锅炉出口和进口处的水温表示。对于无过热器的蒸汽锅炉,其额定温度是指对应于额定压力下的饱和蒸汽温度;对于有过热器的蒸汽锅炉,其额定温度是指过热器主汽阀出口处的过热蒸汽温度。
&&&&& 4.1.5
&&&&&&压力管道的主要危险性在于管内输送气体、蒸汽、液化气体、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液体。根据压力管道危险及有害因素的分析,其监测预警参数主要有:管道内温度、压力、泄露等。
&&&&& 4.1.6
压力容器的危险性主要在于容器内储存着大量高压气体,且介质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气体。根据压力容器危险及有害因素的分析,其监测预警参数主要有工作温度、工作压力、泄露等。
&&&&& 4.1.7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预警项目主要根据地下矿山的工程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和环境条件等的不同进行选择。根据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危险及有害因素的分析,其监控预警参数主要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以及风速、风压、温度、烟雾、通风机开停状态、地压等。
&&&&& 4.1.8
&&&&&&尾矿库监测预警项目主要根据尾矿库设计等别、筑坝方式、地形和地质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进行选择,其监测预警参数主要有:位移、渗流、干滩、库水位、降水量。
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尾矿库应监测位移、浸润线、干滩长度、库水位、降水量,必要时还应监测孔隙水压力、渗透水量、混浊度。五等尾矿库应监测位移、浸润线、干滩、库水位。
&&&&& 4.2.1
实时监控预警系统构架
&&&&&&实时监控预警系统构架如下图所示,每层级的系统平台之间可采用专网、VPN及internet方式进行连接。
实时监控预警系统构架
&&&&& 4.2.2
实时监控预警系统构成
&&&&&&监控预警系统包括数据交换单元、数据(包括图像、工艺参数)采集/显示(播放)/存储/传输设备、报警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其他必要设备。
&&&&& 4.3.1
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功能要求
&&&&& 4.3.1.1
对前端图像、工艺参数进行采集、显示、存储、传输、控制、声光报警。
&&&&& 4.3.1.2
向上级管理、指挥系统报告系统运行状态、事件信息,接受并执行上级指令。
&&&&& 4.3.1.3
对本地历史图像、数据进行检索、回放和管理。
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建设
实时监控预警系统结构&&&&&&
&&&&&&实时监控预警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监控预警系统结构示意图
安全监控装备建设要求
&&&&& 5.2.1
应用环境要求
系统中的机房、监控中心,应提供下列工作条件:
&&&&& a)环境温度:15℃~32℃;
&&&&& b)相对湿度:40%~70%;
&&&&& c)温度变化率:小于10℃/h,且不得结露;
&&&&& d)大气压力:80kPa~106kPa;
&&&&& e)GB/T规定的尘埃、照明、噪声、电磁场干扰和接地条件。
&&&&& 5.2.2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要求
&&&&& 5.2.2.1
摄像机的水平分辩力应不低于480TVL,宜具有彩色/黑白自动转换功能。在爆炸危险场所使用的,应具有防爆功能。
&&&&& 5.2.2.2
图像采集设备应能适应现场的照明条件。
&&&&& 5.2.2.3
环境照度不满足视频监测要求时,应配置辅助照明,或者采用微光/红外热成像类摄像设备。
&&&&& 5.2.3
传感器及仪表设置要求
&&&&& 5.2.3.1
传感器及仪表选型可参考HG/T20507和SH3005的规定,主要考虑测量精度、稳定性与可靠性、防爆和防腐、安装、维护及检修、环境要求和经济性等因素。传感器的指示值漂移在15d~90d之内不得超过其规定的误差值。
&&&&& 5.2.3.2
传感器及仪表的安装可参考HG/T21581和SH/T3104的规定。应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符合安全和可靠性要求。
&&&&& 5.2.4
报警设备建设要求
报警设备应符合GB中第5部分的规定和GB50493的要求。
&&&&& 5.2.5
网络设施建设要求
&&&&& 5.2.5.1
根据实际情况,全省重大危险源监管信息系统的数据传输可采用专网、VPN、Internet三种网络接入方式。
&&&&& 5.2.5.2
各级监控预警系统间应配置通讯网络。各级监控预警系统数据通讯网络(IP、光纤、无线、电话、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构成网络带宽。
&&&&& 5.2.5.3
全省危险源企业根据数据传送量决定电路带宽,按照管理规定通过本地数字专线电路接入县级或市级平台及相关行业管理部门。
系统建设要求
&&&&& 5.3.1
&&&&& 5.3.1.1
系统应具有温度、压力、液位和可燃/有毒气体浓度等模拟量,以及液位高低报警等开关量的采集功能。
&&&&& 5.3.1.2
系统具有图像采集功能。
&&&&& 5.3.1.3
数据采集时间的间隔应可调。
&&&&& 5.3.1.4
系统应具有巡检功能。
&&&&& 5.3.2
&&&&& 5.3.2.1
系统应具有监控设备和监控对象平面布置图显示功能。图形包括生产储运装置总平面图、各分系统的系统图和任一分系统内某一部分或设备的局部图以及用户要求的任何其它图形。
&&&&& 5.3.2.2
系统应具有监控参数列表显示功能,同一参数各量值应统一采用标准计算单位,包括模拟量、模拟量累计值和开关量等。
系统应具有监控参数图形显示功能:
&&&&& a)系统应具有模拟量实时曲线和历史曲线显示功能。曲线为点绘图,根据需要可以按照多线图的方式在同一坐标上使用不同颜色同时显示多个变量,或同一变量的最大、最小、平均值等曲线;
&&&&& b)系统应具有开关量状态图及柱状图显示功能。
&&&&& 5.3.2.4
系统应能在同一时间坐标上同时显示模拟量和开关量及其变化情况等。
&&&&& 5.3.2.5
系统具有视频图像显示功能,视频监控画面可以动态配置,可选择全屏、4分屏及16分屏等多种方式,支持图像窗口拖放,可远程进行云台及镜头控制。
&&&&& 5.3.2.6
系统应具有报警信息显示功能,除了报警汇总列表显示外,在界面上应有一个专门的报警区或弹出式界面,用来指示最新的、最高优先级的或其他设定条件的未经确认的系统报警。
&&&&& 5.3.2.7
系统应支持各类统计和查询结果的列表和图形化显示功能,具体显示项目根据实际设定。
&&&&& 5.3.3
系统应具有监控数据的存储功能:
&&&&& a)将数据加工处理后以数据文件形式存贮在现场或监控中心的外存贮器内并保留一定的时间,包括监控参数、报警及处置、视频图像、故障及排除以及相关系统信息等,所有数据应附带时间信息;
&&&&& b)系统宜具有事故追忆功能;
&&&&& c)存储器应支持合法的读取操作,并应采取可靠的软硬件安全设计,防止非法篡改。
&&&&& d)常规历史数据:采样记录间隔l~300s可调,保存时间1~12月。
&&&&& e)事故追忆数据:采样记录模拟量间隔≤50ms,开关量间隔≤1ms,保存时间为事故前后各5min。
&&&&& f)操作日志记录:包括电源记录,操作记录,通讯记录及系统故障与恢复记录。
&&&&& 5.3.4
系统应具有根据设定的报警条件进行报警及提示的功能:
&&&&& a)当出现模拟量超限、非正常流程切换操作引起的开关量状态改变以及其他异常情况时实时报送至相关的报警控制设备,由系统实现多种方式的联动报警,包括页面图文报警、报警点声光报警以及必要时可选邮件和短信报警等。在事故现场设置有监控摄像机时,页面图文报警时应同时显示现场监控视频图像与参数报警信息,并进行现场录像;
&&&&& b)系统应设有事故远程报警按钮,此按钮应设在适宜部位并带有防护罩和明显标志。
&&&&& 5.3.5
统计查询与数据分析
系统应提供对实时和历史数据的多条件复合查询和分类统计功能,应支持模糊查询,查询信息包括:
&&&&& a)模拟量实时监测值及其最大、最小、平均和累计值;
&&&&& b)开关量状态及变化时刻;
&&&&& c)视频录像;
&&&&& d)报警及警报解除信息;
&&&&& e)系统操作日志;
&&&&& f)系统故障及恢复情况等。
&&&&& 5.3.5.2
系统宜具有数据分析的功能,包括生产储运装置运行情况、系统运行、报警种类和分布、故障和事故原因以及处置情况等。
&&&&& 5.3.6
故障诊断与事故预警
系统应具有故障诊断与事故预警功能。对所采集的现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在线智能分析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包括运行状态和安全等级等,提供原因分析和处置的建议,指导有关人员正确迅速地排除设备故障及重大事故隐患,同时及时识别错误报警信号,确保系统可靠稳定运行。
&&&&& 5.3.7
&&&&& 5.3.7.1
系统的控制对象指的是其所属的安全监控设备或装置以及带有安全功能的执行机构等。
&&&&& 5.3.7.2
系统应具有对系统所属设备或装置进行控制的功能。操作人员或具备相应权限的人员可在系统中的控制点上启停或调节受系统控制的任一设备,包括手动、现场、远程和异地管理。系统也应可以根据设定的条件进行全局自动调度管理。
&&&&& 5.3.7.3
不属于系统但与系统相关联的其它系统或设备,以及不为系统独有的子系统或设备的控制权应明确,不得互相干扰或影响各自系统的运行。
&&&&& 5.3.7.4
气体泄漏报警、紧急停车、安全联锁和故障安全控制等应作为独立的子系统纳入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整体设计,并保证其可靠地发挥各自的安全功能。
&&&&& 5.3.7.5
所有自动控制的设备或装置宜同时设计手动控制机构,并可通过切换确保系统控制权的唯一性和有效性。
系统应具有报表和打印的功能:
&&&&& a)报表输出各种监控参数及设备运行状态在各个时刻的情况,包括模拟量、模拟量统计值历史数据、开关量、报警及处置情况、监控设备及故障和系统日志报表等;
&&&&& b)应支持班报表、日报表、月报表以及任意时间段内任一参数或诸多参数的数值;
&&&&& c)报表应可按操作员请求生成,也应可以周期性定时触发或事件触发;
&&&&& d)允许用户编辑报表内容和格式;
&&&&& e)报表应可直接送于系统中的打印机,也应可以写入硬盘等存储器,并可按要求传送到其它计算机系统;
&&&&& f)打印应支持报表、曲线图、柱状图、状态图、模拟图(带当前显示参数)和平面布置图等图表格式。
&&&&& g)关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输出表格,应符合《湖北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实施办法》(鄂安监发z号)要求。
可靠性保障
&&&&& 6.1.1
&&&&&&系统宜具有自诊断功能:
&&&&& a)当组成系统的设备和装置以及传输电缆线等出现故障时,系统可以自动识别,报警并记录故障设备和时间等相关信息;
&&&&& b)系统在通电开始工作时,应首先进行自检,自检正常后应指示工作正常,如有故障则应指示故障信息。
&&&&& 6.1.2
系统监控计算机宜设置双机互为备份,当工作设备发生故障时,通过自动或手动双机切换功能,备份设备投入工作。
&&&&& 6.1.3
&&&&&&系统宜配备备用电源及自动切换装置。当电网停电后,可保持对重要设备和监控参数继续进行实时监控。推荐采用带隔离的在线式UPS供电。
&&&&& 6.1.4
&&&&&&系统应具有数据备份功能。
&&&&& 6.1.5
防雷和防静电
&&&&&&系统防雷功能根据当地雷曝日的情况确定,必要时具有防静电功能。
&&&&& 6.1.6
软件自监视和容错
&&&&&&系统应具有软件自监视功能和软件容错功能。
&&&&& 6.1.7
网络防入侵要求
&&&&& 6.1.7.1
采用访问控制技术保护网络资源不被非法访问和非法利用。
&&&&& 6.1.7.2
采用防火墙保护内部网络免受外部网络的恶意攻击和入侵。
&&&&& 6.1.7.3
采用安全扫描技术定期对计算机系统或其他网络设备进行相关安全检测,以查找安全隐患和可能被攻击者利用的漏洞。
技术指标及性能要求
&&&&& 6.2.1
模拟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
&&&&&&模拟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应不大于1.0%。
&&&&& 6.2.2
模拟量输出传输处理误差
&&&&&&模拟量输出传输处理误差应不大于1.0%。
&&&&& 6.2.3
最大巡检周期
&&&&&&最大巡检周期宜不大于30s,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控制执行时间
&&&&&&控制执行时间应不大于最大巡检周期,异地控制执行时间应不大于2倍的最大巡检周期,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无报警稳定运行期间,重要监测点的实时监控数据应保存7d以上,否则应保存30d以上。音视频信息应保存7d以上。报警信息应保存1年以上。
画面响应时间
&&&&&&调出整幅画面85%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s,其余画面应不大于5s。
&&&&& 6.2.7
&&&&&&误码率应不大于10-8。
&&&&&&系统所能连接的监测器和执行器的数量,应留有至少20%的余量。
&&&&& 6.2.9
双机切换时间
&&&&&&从工作设备发生故障到备用设备投入正常工作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5min。
备用电源工作时间
&&&&&&在供电失败后,备用交直流电源应能保证系统连续监控时间不小于2h,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工作稳定性
&&&&&&系统应进行工作稳定性试验,通电试验时间不小于7d。测试期间,系统性能应符合本标准以及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
&&&&&&a)设备应能通过GB/T17626.2规定的3级(接触放电)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其性能应符合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
b)系统应能通过GB/T17626.3规定的2级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其性能应符合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
c)系统应能通过GB/T17626.4规定的3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其性能应符合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
d)系统应能通过GB/T17626.5规定的3级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其性能应符合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
&&&&&&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不小于5000h,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防爆型设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系统应具有网络通信功能,支持不同网络和设备间的数据访问和交换。
系统应通过算法及控制方法模块支持专业应用。
系统应具有多任务功能,能周期地循环运行而不中断。
系统应有时间校准功能,系统的时钟误差应≤5秒/24小时。存在多个子系统及远程设备时,宜使用全球时钟同步设备统一时钟。
系统应具有数据及软硬件系统恢复的功能。
主办单位:湖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湖北省总工会
&&承办单位:武汉大学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技术支持单位:武汉博晟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博安网&&&&竞赛咨询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