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棠文化教育的山东鲁能乒乓球俱乐部互动俱乐部对外开放吗?

新棠文化教育开设了哪些艺术班?_百度知道
新棠文化教育开设了哪些艺术班?
新棠文化教育目前开设艺术班有围棋班,书法班,乒乓球班,拉丁舞班、民族舞班、儿童舞蹈班等各种舞蹈班,以及素描班、儿童画等绘画班。除此之外,也有各种文化课辅导班、衔接班之类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文化教育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俱乐部式的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课题实验报告-课题研究-吕晓军名师工作室
&&课题研究
《俱乐部式的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课题实验报告
发布于: 10:28:41
&衢州市教育科学<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font-size: 12 line-height: 26.6年度一般规划课题
《俱乐部式的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课题实验报告
【内容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和难点。当前,由于社会变化节奏加快,新兴的课程议题不断涌现,学校课程的适应性问题再次引起广泛重视,这就要求学校及时做出反应,积极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新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新星学校的乒乓球俱乐部既依托学校进行发展,又独立运作,走市场化道路,与一般学校的俱乐部有显著区别。学校以普及为本,依托乒乓球俱乐部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摸索出一条新路子。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乒乓球作为&国球&,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普及都已取得了丰硕的经验,似乎研究的余地不大。但我们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要么着眼于普及,要么着眼于专业训练,而以学校普及为本,依托乒乓球俱乐部开展校本开发的运作模式却比较少见,俱乐部既依托学校进行发展,又独立运作,走市场化道路,与一般学校的俱乐部有显著区别。再加上新星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设施先进,并拥有原国家队青年队队员一名。良好的物质条件和雄厚的师资,也促进学校把乒乓球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探索其有效性。同时,学校注意汲取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窄化校本课程理念的教训,重视这一过程对于教育实效、办学特色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密切结合学校的资源条件以及教师的意愿和能力,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力争使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在学校扎根、开花、结果。
综上所述,探索以普及为本,依托乒乓球俱乐部开展校本课程的运作模式研究,即积极开展&第三条路&的研究,是比较新颖的,尤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课题研究不但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1、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国家对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规格都有一定的规定,但只是最基本、带有普遍性、原则性的要求,不可能照顾到各级各类学校的现实存在的特殊性,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是根据地区教育资源、师生特点、学校宗旨来确立的学校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充分运用了学校情境与资源,力求使各种环境条件均能适切地融入课程方案内,开发能够适合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课程,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同时促使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鲜明学校办学形象。新星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一年起好步,二年创特色,三年成示范,五年建强校,十年铸名牌&。自2003年建校,就实行&自主实践教育&的思路,确立关注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学校的办学目标之一。作为一所创办不久的学校,最大的缺陷是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缺少必须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积淀,必须寻找一个方向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形成学校的发展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和不断深化。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地域性、时代性与开放性,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要求,符合学校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能很好的成为学校发展的名片和品牌,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依托乒乓球俱乐部开展的校本开发运作模式值得探索。
目前各个学校的校本开发主要依托选修课、活动课、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即便有各种俱乐部的存在,也只是学生会名下的学生组织,行使的只是简单辅助教学和管理功能,对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没有更多的借鉴作用。新星学校的乒乓球俱乐部,是衢州市第一家引进专业运动员作为教练的乒乓球俱乐部,既依托学校发展,又独立运作,与一般学校的体育俱乐部有显著区别,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摸索一条新路子。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是中小学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重要职责和义务,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项任务。《纲要》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2、教体结合模式的发展趋势。
在发达国家,教体结合早已成为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有效手段。我国也已走过近20年的教体结合探索之路,但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还不太一致。这些年来,教体结合在探索过程中一直是几种模式并存。模式之一是&一条龙&培养,从选苗子做起,从小学抓起,这也是大家公认的教体结合发展的方向。教体结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学校必须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从新的形势和本地本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为主阵地,把教育系统的生源优势、教学优势和体育系统的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建立&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责任共担、特色共建&的教体结合工作新机制。
3、创新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是一个民族永恒的教育追求。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课程教材的现代化、教育评价的科学化等各个方面,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整体考虑,综合设计,逐步推进。课程是由一定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用以指导学校育人的规划和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提高自己的媒体。教育改革的目标、方向最终必须落实在具体的课程中,通过课程的实施来实现。因此,课程改革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居于核心地位。实施创新教育必须重视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4、现代课程理论。
现代课程的合理化综合化设置和利用,让课程体现时代需求,体现当代生产力发展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经验的有机整体,这不仅指学生横向各类经验的有机融合,而且指学生获得经验,占有知识的主动历程。课程不仅包含了学习内容,也指教师教的活动,学生学的活动。课程的改革不再是简单地表现为对课程内容的设计,同时改变的是课程的实施过程。
5、主体性和建构主义理论。
当代教育把充分发挥人的主体精神和潜能作为教育目标,教育的根本在于使学生逐步成为主动学习的个体,通过课程的分化和综合,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自主交流、自主探索的广泛学习空间。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强调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的作用应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适当的学习情景,鼓励学生反省与思考,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课题研究目标
1、初步完成乒乓球教学校本课程开发,积累经验,并以此带动学校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
2、摸索俱乐部式的乒乓球校本课程运作模式的有效性;
3、探索引进高水平教练俱乐部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4、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新模式,为学科教学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
四、课题研究的策略
策略一:运动普及带动了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开发
1、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硬件条件。
学校的乒乓球运动发展首先积极寻求各级领导支持。衢州市副市长高启华、衢州市体育局、柯城区教体局都对学校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学校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成立了乒乓球项目发展领导小组,校长杜建成亲自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市教坛新秀、区中小学体育学科带头人吕晓军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学校设立了乒乓球项目开展专项资金,做到经费划拨有预算,经费使用有规范、有制度。短短三年时间,学校共投入20多万元资金,购置乒乓球台16付,添置了大量的乒乓球活动设施,腾出学校体育馆及教师会议室,对灯光等设施进行了改造,建成了两个乒乓球活动训练馆,专门用于课程开发和乒乓球训练,确保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和乒乓球俱乐部训练、比赛的顺利进行。
2、以乒乓球进课堂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
学校把乒乓球进课堂作为课程开发的起点。由于学校规模比较大,又有中小学,班级数多,学生年龄跨度大,排课和授课的难度都比较大。学校克服诸多困难,经过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使每个班级每周都能上一次乒乓球课,每隔两周都能上到一节由乒乓球俱乐部国家级运动员执教的乒乓球课,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3、乒乓球兴趣活动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有益补充。
为了推动乒乓球在课余时间的开展,让更多对乒乓球有兴趣的同学加入到乒乓球运动的行列中来,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引导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开展乒乓球活动。学校体育组的老师和俱乐部的教练员们通力合作,组织了各个层次、不同时段的乒乓球兴趣小组,利用阳光大课间、中午、课外文体活动、放学后、周末等时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乒乓球兴趣活动,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乒乓球馆经常是人满为患,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从课内推进到课外。
4、各级各类乒乓球赛事常年不断。
比赛是促进体育运动开展的有效手段,为推动乒乓球群体活动的开展,帮助乒乓球俱乐部进行优秀运动员的选拔,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各级各类的乒乓球比赛,采用各种比赛分组方式,如按年龄、按年级、按积分等。比赛贯穿全年,连续不断,很好的推动了乒乓球课程的开发。
5、众多教师乒乓球爱好者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促进。
除了乒乓球教练员以外,学校教师中还有一大批乒乓球好手,校长杜建成就是一位执着的乒乓球迷,也是一位乒乓球好手,在柯城区校长队伍里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学校教工乒乓球队曾在柯城区教工乒乓球赛中夺得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这些教师在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利用他们对乒乓球的热爱和特长,经常带领同学们开展乒乓球活动,有效地推动了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的不断深入。
策略二:俱乐部发展有效地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
1、高水平教练吸引诸多乒乓球爱好者来校学习。
学校乒乓球俱乐部总教练孟之栋是原国家青年集训队队员,曾获得1997年日本名古屋亚洲青少年乒乓球比赛团体冠军、单打第五名;1998年全国青少年单打冠军;1999年&2000年入选国家青年集训队;省运会三届单打冠军。另外,学校还聘请了多名来自市内外的优秀教练员,水平之高不但在我市是史无前例的,就是周边的地市也是无法相比的。高水平的教练员吸引了众多乒乓球爱好者来学校就读,参加训练,至今为止已有多名其它地区的乒乓球爱好者慕名而来。
2、常年坚持系统化、规范化训练。
乒乓球俱乐部在教练员的带领下坚持全年训练,每天下午2:00&5:00,晚上6:00&9:30,加上双休日,平均每天训练在4小时以上,每年训练保持在350天以上。学校派专人负责协同教练员制定详尽的训练计划,负责督促,定期检查,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确保训练系统化、规范化。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各个阶段的训练总结全面、实际,并立足学校面向省内外和国际重大赛事,定期组织和开展对训练工作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保持俱乐部训练的高水平。
3、管理严格规范,教体结合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俱乐部的管理由学校领导专人负责,学校的管理细致而全面,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教练员培训进修计划,以及教练员、运动员个人档案的建立,都纳入了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俱乐部运动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已纷纷崭露头角,多名运动员被选拔进入省队训练。学校还根据市、区体育局教体结合有关文件的精神,及时出台了学校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实施意见,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初见成效。
策略三:俱乐部发展及时反哺校本课程的开发
1、缓解了学校体育经费紧张的问题。
学校乒乓球俱乐部采取教练员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学校提供场地,组织学生,安排课务。俱乐部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可同时开展对外运动员及乒乓球爱好者的有偿培训,由主教练聘请教练员进行市场化运作,学校审核,教练组自主收费,自负盈亏。这种运作模式,在提高教练员收入、更好地调动教练员积极性的同时,也为乒乓球设施的更新和维护提供了一定的经费,缓解了学校体育经费紧张的问题,节约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本。
2、带动了校本课程教师的培养。
高水平教练员的专业引领,带动了学校体育教师和一批乒乓球爱好教师的快速成长,经过两年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和俱乐部的活动,学校已拥有了多名乒乓球教练员和国家级裁判员,学校许多教师都具备了乒乓球教学能力,有力地促进了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为学校乒乓球校本课程的深入开发和俱乐部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软件支持。
3、良好的社会声誉促进了办学效益的提高。
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吸引了众多乒乓球爱好者到学校就读、训练,推进了学校乒乓球项目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学校体育工作全面踏上新台阶,学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树立了自己的品牌,打造出新星的体育特色名片。体育工作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生机和活动,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有效的促进了学校其他工作的开展。两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要求来就读的学生络绎不绝,学校目前已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乒乓球奥运冠军吕林曾到学校,对学校乒乓球俱乐部式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应祖明到衢州调研时,还专门向区教体局局长陈先福询问学校的乒乓球俱乐部运作模式,并给予了肯定和支持。
五、研究成效分析
1、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显成效。
目前,学校乒乓球运动普及率达到100%,在校学生人人都会打乒乓球已不再是一句口号,在乒乓球俱乐部的带动下,依托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乒乓球运动已在新星蓬勃发展起来,已成为学校的&校球&,学校被确定为衢州市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柯城区青少年乒乓球培训基地。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从广度到深度,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已初显成效,进入总结深化阶段。
2、乒乓球俱乐部发展势头喜人。
在市、区体育局的悉心指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俱乐部教练员的悉心训练下,在很短的时间里,学校乒乓球俱乐部规模就迅速扩大,竞技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球员多次参加了省、市和区级各项比赛,并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如:华琦、丁思炀曾入选浙江省乒乓球集训队;张方毅曾入选福建省乒乓球集训队。目前,运动员华琦已入选浙江省二队,丁思炀、张方毅已入选浙江省少体校。多名运动员输送到高一级学校。华琦曾获得浙江省青少年(94)年组女子分站赛第三、总决赛冠军,全国&幸福杯&乒乓球赛第四名,2006年省中小学生乒乓球积分排名赛女子94年组乒乓球第一名。三年来,学校乒乓球运动员共获得省级比赛金牌&2枚,银牌&1枚,获得市级比赛金牌7&枚,银牌2枚,团体总分第一名等好成绩。2006年,总教练孟之栋入选浙江省乒乓球教练委员会会员,并被评为区优秀教练员,曹林谊老师被评为区优秀裁判员。
3、乒乓球校本课程带动游泳校本课程的开发。
学校在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初显成效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其他项目的校本开发。柯城区教体局局长陈先福有个愿望:所有的孩子掉进水里至少十分钟内淹不死。近五年柯城区孩子溺水死亡的统计数据是很让人触目惊心的。游泳既是救生技能,又是全身运动。但这个愿望却面临重重困难:柯城区既没有属于教育部门,也没有属于体育部门的公共游泳场所。学校在柯城区教体局的支持下,在&教体结合&模式探索中,大胆尝试&借鸡生蛋&,以租赁的形式,承租衢州市运动训练中心的游泳馆,创办了柯城区青少年游泳培训中心,聘请了省游泳队退役高水平运动员担任教练员,开展青少年游泳培训,区教体局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的游泳课学时,进一步落实学生安全教育,提高柯城区中小学生溺水自救能力,积极推动柯城区游泳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新星学校将游泳列入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在全校开设游泳课程,组建游泳运动队,游泳项目在迅速普及的基础上,运动员培养也开始出成绩,省全运会有多人次进入了前八名,在首届衢州市青少年游泳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1枚,银牌2枚,几乎包揽了所有金牌。参加区游泳比赛共获金牌&14枚,银牌&12枚,铜牌&6枚。朱晨军老师被评为市优秀教练员。开创了由市体育局出面聘请了专业运动员担任教练员,由学校管理的新教体合作模式。不仅学生&淹不死&的愿望很快能实现,而且也培养出了柯城区第一代游泳运动员,&教体结合&模式从新星学校向全区推进,由点向面逐步扩大。
特色项目的开展也带动了学校其他体育项目的开展,校篮球队获柯城区首届中学生男子组冠军,校田径队在柯城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取得团体总分第三名,校足球队在衢州市传统项目学校足球比赛中取得女子组第二名、男子组第五名,在市小学生足球赛中获男子第三名的好成绩。余康同学勇夺浙江省田径竞技赛1500m银牌,胡佳丽同学获全国青年组拉丁舞比赛金奖等。
4、学生体质水平逐年提高。
2005年柯城区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统计数据显示新星学校优秀良率为44%,2006年柯城区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统计数据显示新星学校优秀率为49%,2007年柯城区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统计数据显示新星学校优秀率为51%。统计表明:学校学生的体质水平在逐年提高。2007年体育中考,学校共165名学生参加考试,拿到满分的有95人,平均分29.47,列柯城区前矛。
5、九年一贯制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优势显现。
九年一贯制学校有其独特的优势。由于从小学低段就开始接触乒乓球项目,学生对这个项目有更多的了解,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进入小学高段和初中的技术教学有很大的好处,也更有利于他们后天的发展。经过多年的乒乓球学习,学生对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对运动项目的理解更全面、更具体、更深刻。更有利于教练员对优秀运动员的选材和培养。教练员也可以针对不同运动员的特点,制订长期的训练计划,更系统、更科学地安排运动员的训练,而不用担心运动员刚出成绩就毕业了的问题。运动员也可以在小学低段扎实地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地学习乒乓球技术。
6、&教体结合&的运动员培养新模式产生效益。
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积极寻求学校体育发展的新模式的问题再次被广泛重视起来。在发达国家,教体结合模式早已成为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有效手段。我国也已走过近20年的教体结合探索之路,但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还不太一致。这些年来,教体结合在探索过程中一直是几种模式并存。模式之一是&一条龙&培养,从选苗子做起,从小学抓起,这也是大家公认的教体结合发展的方向。新星学校目前采用的俱乐部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应用教体结合新模式,经过逐步摸索,无论是项目的群体基础还是运动员的竞技比赛,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经验是在办学过程中坚持&教体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发展学校体育特色,形成了1+1>2的效益。
7、各种荣誉和成绩接踵而至。
乒乓球运动的蓬勃发展,有效的带动了学校体育运动的全面发展。两年来,学校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和兄弟单位,组织或承办了多次重大乒乓球赛事和其它群众性的体育赛事。其中包括市第二届全运动的乒乓球比赛,省&嗒嗒乐杯&嗒嗒球比赛、柯城区中小学生乒乓球赛及单位、社区的各项综合性体育赛事,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衢州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获衢州市教体合作、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工作二等奖,被市体育局、教育局评为市二运会优秀赛区,2007年被命名为浙江省首批体育特色学校,学校体育组被评为衢州市先进教研组,吕晓军被评为衢州市先进教研组组长,校长杜建成被评为市优秀业训校长,吕晓军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校本开发相关论文分获衢州市业余训练论文二等奖和衢州市地方、校本课程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六、课题研究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1、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一些学生家长仍不重视学校体育,不支持孩子参加课余训练,制约了学校将体育项目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也造成俱乐部运动员培养的一定困难。
2、学校高水平的教练员、裁判员还是偏少。任何一个运动项目要持续发展必须要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引领。走教体结合之路,学校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教练员、裁判员和教师队伍。
3、竞技体育水平是展示群体运动开展水平的窗口,随着俱乐部的不断发展,运动员的出路成为逐渐阻碍学生和家长参加训练的重要因素,这对俱乐部的运行也造成一定的障碍。
4、经费短缺问题仍是制约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之一。
(二)今后研究方向
1、俱乐部式校本课程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
2、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化及游泳等校本课程的开发。
3、在柯城区成立少体校背景下的学校俱乐部管理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开发关系评析》首都师范大学 徐玉珍
3、《谈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偏差》&浙江嘉兴市教育研究院
4、《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
5、《主题知识网站的建设和应用》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王开明
6、《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学校体育,2001(2):64&66.
7、《域外学校体育传真》 曲宗湖,杨文轩.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416&417.
8、《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毛振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网站总计访问: 次
衢州市吕晓军名师工作室&
Copyright &
All Rights Rserved 浙ICP备 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乒乓球俱乐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