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力合一对中国足球发展规划的建议

临朐:“三力合一”推进弥河整治
  清理全部河道周边垃圾倾倒点35处,对沿河11家排污企业实行了关停,清理非法采、洗、存砂点10处,完成桥梁、堤坝整治4处,取缔污染养殖场7家,清理河道内种养殖大棚27个、鱼池132个、管理房39间——  本报讯 (记者贺德良 通讯员蔡亮国 魏学翀)9月23日,临朐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镇街主要负责人在冶源镇弥河治理现场,调度弥河整治进度。这是该县党政主要领导自弥河整治活动启动以来第5次现场调度,体现了该县对弥河流域综合整治的决心和力度。市委、市政府作出“开发两河”部署以来,该县坚持保护开发、治理先行的原则,围绕“路平、水清、河通、洁净、树齐、乱终”的目标,强力推进弥河整治。目前,该县已清理全部河道周边垃圾倾倒点35处,对沿河11家排污企业实行了关停,清理非法采、洗、存砂点10处,完成桥梁、堤坝整治4处,取缔污染养殖场7家,清理河道内种养殖大棚27个、鱼池132个、管理房39间。  舆论助力,营造浓厚氛围。该县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采取召开会议、出动宣传车、设置宣传栏、张贴标语、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保护开发的重要意义,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加大反面典型的曝光力度,采取有奖举报方式,向社会征集弥河流域“三乱”问题线索,使保护弥河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整治给力,“不变通、不留茬、不反弹”。该县在行动中,上下联动,扎实开展整治,相关镇街和部门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按照“镇街属地管理、部门齐抓共管、上下左右联动”原则,不等不靠,积极作为,进行拉网式排查,列出问题清单,边排查边整改;合力推动,加强联合执法,按照“执法部门牵头、属地政府配合、成员单位参与”的模式,对限期内拒不整改和整改不到位的,先后组织执法行动10次,对部分非法河砂加工点、排污企业、河道内的种养殖棚、鱼池、房屋、树木等,进行了强制清理或关停;典型带动,提升整治水平,按照统一的整治标准,建设样板段标准工程,抓点带面,推动面上整治工作提档升级,到目前共建成样板段6个,修建砂石路31公里,栽植柳树700余棵,新砌堤坝5600米。  机制发力,强化督查考核。该县健全督查考核机制,研究制定了《临朐县“三乱”综合整治考核办法》,对各单位的综合整治情况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制度。加强督查通报,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一周一调度,半月一考评,考核结果与年终评先树优挂钩。实行问责制度,加大对部门和镇街在整治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的问责力度,严肃追究责任。同时,制定《临朐县弥河流域保护开发管理办法》,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监管,防止反弹,将弥河保护开发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鲁ICP备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基于三力合一的影视基地治理对策探究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基于三力合一的影视基地治理对策探究
当​前​,​我​国​影​视​基​地​在​建​设​中​存​在​严​重​的​无​序​发​展​和​监​管​盲​区​现​象​,​衍​生​了​“​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定​位​雷​同​、​盈​利​乏​术​;​文​物​毁​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寻​求​整​合​政​府​主​导​力​、​市​场​配​置​力​、​企​业​主​体​力​的​“​三​力​合​一​”​治​理​对​策​。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山西:三力合一&推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融合--山西频道--人民网
文化保税区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山西:三力合一&推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融合
&&&&来源:&&&&&
山西省文化厅近日与山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省文化厅所属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与省国际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 《文化保税贸易服务和加工项目合作协议》,山西省对外文化有限公司正在注册。政府、企业、社会三力融合,启动战略务实合作,推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融合,我省文化保税区建设迈出开拓性的关键一步。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的精神,省文化厅与山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投资促进会,以山西文化保税区等平台为基础,启动搭建开放式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和交流合作平台,健全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融合发展的协调机制,吸引更多省内外企业投资山西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省文化厅与山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3项主要内容,一是在文化片区开发、文化新业态发展、非遗保护利用、文化教育资源整合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重点文化产品研发生产等文化领域开展合作,着力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文化精品展览展示、出口文化产品加工制造、文化产品仓储物流、文化创意设计、出口文化产品贸易服务等项目。二是省文化厅积极向山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投资促进会推荐文化产业项目投资目录;共同组织文化产业投资方面的研讨讲座和培训,扩大文化领域投资;通报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和有关信息,提供相关政策、行业知识的支持;组织协调省内外文化资源,以资本为纽带,按照市场化规则投资发展重大文化项目。三是山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投资促进会进一步加大文化领域投资力度,加强对新型文化业态的研发,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领域;积极参加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会展活动,展示宣传文化产业发展成果;积极参与省文化厅发起和鼓励的文化产业项目。(记者 李晓芳)
人民网山西频道
山西频道人民微博
山西频道腾讯微博
(责编:赵芳、王建)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依托电大的社区学院发展机制研究
一、社区学院的发展与问题
1994年,我国第一所社区学院&&金山社区学院在上海成立,标志着社区学院在我国的发展起步;一年后,在北京市,朝阳社区学院挂牌诞生,这是我国的第二所社区学院。以后,全国各地,特别是长三角、环渤海湾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陆续建立了一大批社区学院(也有称社区教育学院或社区培训学院,为方便起见以下统称社区学院)。特别是2001年,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社区教育实验区,社区学院作开展社区教育实验的有效载体,在实验区广泛建立。
(一)社区学院的基本类型
从目前,我国社区学院的办学模式来看,主要有四种类型:
1.整合地方成人教育资源建立的&混合型&社区学院。在社区教育兴起伊始,在我国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城区,纷纷依托业余工人大学、电大分校等资源建立民社区学院,这类社区学院一般以成人高等教育或高职教育为主营业务,并兼顾非学历培训。除上海金山社区学院,大多不作为独立法人单位,而实行&一套班子、几块牌子&的运行模式。这类社区学院因为以成人高等教育为主,且多种电大、夜大、函大、职大多种类型混杂,所以,我们称之为&混合型&的社区学院。如北京市朝阳社区学院是以朝阳区职工大学为基础,在整合了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朝阳分校和朝阳师范学校的教育资源后于1999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从办学性质来看,这些社区学院带有明显的高校特征。
2.依托电大资源建立的&挂牌型&社区学院。进入21世纪,社区教育在全国呈蔓延之势,电大逐渐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依托电大建立的社区学院应运而生。以目前浙江省为例,至2010年底,全省77所县(区、市)社区学院中,依托基层电大创办的社区学院已经多达54家,占全省社区学院总数的70%;基于电大资源创办社区学院,是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重要模式。但此类社区学院,一般都是属于&增挂社区学院牌子&,一般也没有独立法人,没有独立人员编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行模式,所以,属于&挂牌式&社区学院。萧山社区学院就是这一类型。
3.整合地方多种教育资源的&拼盘型&社区学院。既与第一种&高校型&类似,也与第二种&挂牌型&类似。这类社区学院整合的教育资源比较复杂,有电大、有中职、有教师进修学校、有成人教育中心,还有党校、技工学校等资源,形成一个功能繁多的综合教育中心,然后统一在社区学院的招牌下,成为&拼盘型&的社区学院;其核心往往还是基层电大。如浙江省桐庐社区学院、余杭社区学院,就是此种类型。
4.全部新建的&独立型&社区学院。在一些社区教育比较重视,推进力度比较大的地区,当地政府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建立了单门独院式的社区学院。这类社区学院一般由县级人事编制部门审批建立,具有事业单位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的人员编制,其性质属于中等成人教育机构,不具备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的资格。像杭州市城区的下城区社区学院、上城区社区学院就是此类类型。
另外,在一些地方还依托民办培训机构建立的社区学院,不一而足。
(二)社区学院的发展问题
尽管社区学院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综观我国社区学院的生存和发展情况,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主要有:
1.社区学院的地位问题。至2010年底,全国68个社区教育示范区,70个实验区已经全部建立了社区学院,加上各省级、地市级实验区,全国建立社区学院数量已经数以百计。但是,我国社区学院在数量上蔚为大观的同时,有一个事实却不容忽视,除金山社区学院外全国所有的社区学院都得不到教育部的权威认可,即使有些地方的社区学院具有法人资格,也只是作为一般事业单位或中等成人教育机构获取的,并非办学机构。
2.社区学院的功能定位问题。对于社区学院的功能问题,无论从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没有比较明确的定论。从文献上看,有的定位于&服务与管理&,认为社区学院的主要作用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提供教育支持服务;有的为定位于&教育培训&功能,认为社区学院就是一个办学实体,主要任务就是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有的认为&教育、服务、管理、研发&各种功能兼而有之&&总之各种说法都有。实践上,也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于&服务与管理&,有的侧重于&教育培训&,有的侧重于&指导与研发&,有的则集上述功能之大成,成为一个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社会服务的综合体。因此,全国各地的社区学院都凭各自的理解与自身能力,各显神通!
3.社区学院的管理问题。由于社区学院地位不明、办学模式不一,因此,在社区学院管理体制上也存在诸多问题,无论是上级对于社区学院的管理,还是社区学院内部的管理,都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特别是一些&混合型&、&挂牌型&和&拼盘型&社区学院,多种教育类型混杂,管理体制更难理顺。
4.社区学院师资问题。目前,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社区学院这,都没有专业化师资。现有师资来源十分复杂:既有来自于电大、职工大学、高职的&客串&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也有成人教育教师&拓展&而来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还有由中小学甚至幼儿教师通过&华丽转身&而形成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他们对社区教育的理解都带有他们原来身份的印记。如何实现专业培养、专业成长,需要认真探索。
其它,如社区学院建设标准、评估体系、审核认定都缺乏必要的规范。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学院和社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的社区学院发展到今天,其在提高人民群众的整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区建设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许多社区学院在发展中,也在积极探索,在明确办学宗旨和功能定位、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效开展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经验。
依托萧山电大资源建立的萧山社区学院,作为一所&挂牌型社区学院,如何发展而来的?社区学院在办学实践中有何特色?社区学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如何?其的办学目标是什么?其办学功能如何确定?社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如何?它在办学实践中又碰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呢?它有什么经验可以在同类型的社区学院中推广应用?它能为我国社区学院的发展提供怎样的思路和政策路径?
二、依托电大发展社区学院的优势与困难
依托电大资源创办社区学院,是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实现社区教育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近几年,我国许多社区教育搞得比较好的地区,都依托电大创办了社区学院或社区大学,并且借助电大的资源优势和系统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萧山社区学院依托萧山电大,于2004年正式挂牌建立,并积极探索社区学院与电大共享共赢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依托电大发展社区学院的优势
电大是利用广播电视、音像制品、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远程教育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社区学院则是在县域范围内(含区或县级市),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开展各类教育和相关活动的教育机构。电大与社区学院在性质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都面向社会,社会化、开放程度较高;都以成人为主要服务对象;都必须依靠完善的教育网络组织教育活动;都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重要教育手段实施教育活动。因此,电大参与社区教育,为社区居民服务,就比其它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1.师资优势。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电大教师长期面向社会、面向成人,更容易适应社区教育的需要,可以比较快地转型为社区教育工作者;电大学生,尤其是成人教育学员,来自本地的各行各业,比普通高校学生更容易融入社区,成为一支庞大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同时,电大在3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还建立了一支专业领域广泛、人数可观的兼职教师队伍,他们也可以重新应聘为社区教育的兼职教师。
(1)电大教师的职业优势。电大教师从知识与能力结构上,一般具有普通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教师所不具备的职业特点。相对于中小学教师,专业性更强,并且掌握成人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更适合于承担社区教育任务;相对于高校教师,电大教师&一专多能&,与社会、与大众更贴近,更容易融入社会、服务大众。
(2)电大师资库的结构优势。由于电大专业的广泛性,电大还通过弟兄电大、上级电大、合作高校、科研院所聘请了大量的兼职教师,建立了专业领域广泛、人数可观的兼职教师师资库。对于社区学院开展&菜单式&培训等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师资保障,为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提供了可能,这在其它形式的社区学院是难以实现的。
(3)电大学生的分布优势。电大学生基本是继续教育学员,他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许多人都拥有一技之长;并且分布广泛。他们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可用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
2.技术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活动是电大的特点,也是电大最大的优势。社区学院完全可以利用电大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进行社区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为社区教育的发挥搭建新的平台。
(1)装备资源优势。电大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组织、实现教学的。通过长期的投入与积累,形成了以互联网技术为主体、由包括投影、录音、VCD(CD)等在内的多媒体设备组成的远程教育系统。以萧山电大为例,拥有完备的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共有多媒体教室12个、语音室3个、计算机教室8个、VOD点播室1个,所有教室及校园机房计算机均能上网。学校校园网为千兆主干网,出口达1G。学校网站、开放教学平台、电大在线分校版均正常运行。学校每位教职工拥有一台计算机(共98台)。全校共有学生用联网计算机438台。
(2)技术保障优势。在完善设备、设施的同时,电大还培养并建立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技术保障队伍。这支队伍也是非电大依托社区学院所不具备的。在萧山电大,7名技术人员中,既有电工、电气方面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又有具有网络开发能力的网络工程师、程序员,强大的技术队伍,保证了学校网络和多媒体设备的正常运行。
3.课程优势。电大30年办学形成了理、工、农、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历史等10大学科,580多个专业。同时,还建立了非学历教育、各类短期培训的文字、音像教材资源300多种。这些学历或非学历课程,都可以作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基础。同时,电大课程具有普通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所不具备的特点或优势。
(1)远程教育特征。以教育技术和媒体手段为课程载体,使教与学的过程可以异地异步或异地同步进行,学生主要是分散在各地自主学习。
(2)多种媒体教学。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较多地利用音像教材、CAI课件和计算机网络等学习媒体。
(3)共享优秀教育资源。汇集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优秀教师和专家,由他们担任课程中讲教师和教材主编,为全国各地的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课程及其教材。
(4)开放的学习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课程。媒体教材、时间地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方式方法灵活多样。
4.系统优势。总起来说,电大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其教学信息通过国家提供的卫星电视系统覆盖全国,并已开始利用计算机网络面向全国实施网上教学。同时,由各级电大组成的遍布全国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分工.协作,为各地的求学者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因此,电大的办学规模是任何一所普通高校都达不到的,这也使得广播电视大学能够把高等教育延伸到基层和边远落后地区,为这些地方就地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专门人才。
5.管理优势。电大实施系统化管理,特别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以来,电大的办学、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管理理念、模式更加开放而规范,更加贴近社会与成人的实际和特点,更加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手段,更加适应于成人自主学习、网络学习的需求,为成人学员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意识更加明确。
(1)统一性与开放性结合的特点与优势。电大具有系统办学的特点,因此,电大在教学管理上,有&五统一&的要求,即其教学计划中的统设必修课程,在全国使用统一的课程名称和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并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和统一的评分标准。&五统一&是发挥电大系统办学优势,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保证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电大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电大教学又十分强调开放性,强调学习的意识开放、学习的地点开放、学习的时间开放、学习的资源开放,进而通过这种开放的学习理念解放学习者,真正做到既能满足一般社会成员的共性学习需求,又能满足现代人的个性学习的需求。
(2)规范性与服务性结合的特点与优势。电大管理经过3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管理规范,特别是对成人继续教育的管理,在各类教育中独树一帜。在规范管理的基础,又十分重视服务。不仅强调教学支持服务,也强调对学员的服务,充分体现服务与管理互动,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保质量的良性循环。
(3)学科性与发展性结合的特点。电大教学管理有高校学科管理的特点,但同时十分注意与时俱进,能够在坚持基本学科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社会发展、特别是学习者自我发展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评价,这也是十分符合社区教育特点的。
(4)信息化与人性化结合的特点。信息化是电大管理的特色和优势,但这种信息化又富含人文关怀,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的需求。
(二)依托电大发展社区学院的困难
尽管电大发展社区学院优势明显,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情况并不像想象那么乐观。目前,虽然有许多基层电大都依托电大资源增挂了&社区学院&的牌子,但大多数也只是在电大门口多了一块&社区学院&的牌子;在电大的各处室中,多设了一个部门。两张皮&现象成为依托基层电大创办的社区学院最为普遍的现象。这是因为,电大与社区学院虽然有许多共同点,电大发展社区教育有许多优势,但是,电大与社区学院毕竟在办学性质与管理体制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二者之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
1.电大的系统办学所需垂直管理与社区教育的地方办学实行地域性管理的矛盾。经过30年的发展,电大形成了从中央电大直属办学机构到省、市、区以至教学点、十分完备的教学组织和严密的教学管理系统;对于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而言,高等教育并非其管理的重点,因此,基层电大则更多地是接受上级电大的指导与管理。但社区学院本身就是面向社区的,其地域性大大地超过电大,因此需要更多地接受当地政府部门的指导与管理。这一矛盾的存在,容易产生管理上的相互掣肘。
2.电大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与社区教育追求社会效益为主的矛盾。电大一般都不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日常办公、校园及教学设施维护、教职工福利等诸多经费都需要靠学费收入来维持,因此,必须追求经济效益。而社区教育本身就是公益事业,社区学院组织的大量的社区教育活动都是没有什么经济收益而且大部分是贴钱的。这应该是电大与社区学院最大的矛盾,也是影响基层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积极性的最大原因。
3.电大教育的严格的课程管理与社区教育的多样化需求的矛盾。电大出于保证教育质量和维护自身品牌的考虑,实行比较严格的课程管理;但是,社区教育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在课程管理上就显得比较开放、松散。所以,在开展社区教育时间,会产生一些管理理念和方法上的冲突。
4.电大师资的学科本位与社区教育的需求本位的矛盾。电大教师,特别是专任教师,不管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好,还是为了自身业务发展需要,或是为了评职,都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有较高的要求。而社区教育,是居民需求为本位,要求&社区居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这造成了电大教师在参与社区教育的过程中,感到十分不适应。因此,对电大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新要求。
由于上述四对矛盾,就引发了基层电大在发展社区教育时的矛盾心理:发展社区教育很重要,也很必要,但是发展社区教育有什么好处呢?
(三)电大与社区学院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1.政府推动与电大作用的关系。社区教育作为一种公益性为主的事业(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需要政府的推动与公共财政的支持,&发展社区教育,政府是第一推动力&,这是一个基本共识。电大参与社区教育既是社会教育的承载者,也是政府行为的实践者,因此:
(1)电大要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工作、争取任务,要学会运用现代营销理念,营销电大,促使政府重视发挥电大在社区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协调有关方面支持电大创办社区学院。
(2)电大要积极为政府提供政策决策咨询服务,为电大创办社区学院、参与社区教育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把电大教育纳入到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社区建设规划中去,妥善解决好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体制、机制、经费、政策等问题。
2.电大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电大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电大开展社区教育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关键的是找准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电大既要在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的旗帜下与社会各方面及其他教育机构共同开展社区教育,又要在社区教育中明确自己的定位与分工,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色,既不能试图&包打天下&,又要努力有所作为。
(1)消除急功近利思想,舍得为社区教育投入。在政府政策、经费不到位的情况,不等、不靠、不要,在电大办学收入中提取一部分资金,用于发展社区教育所需。电大事业、社区教育事业,都是党的事业、国家的事业。办社区教育,就是学会算大帐、算长远帐。
(2)消除身份障碍,选拔优秀都是充实社区教育队伍。要善于借助社区教育这个平台,培养教师。
3.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的关系。社区教育是一个大教育概念,必须突破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的障碍。社区教育目前尚未纳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之中,目前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四大板块教育无法承载社区教育,国外社区教育的精华是提供不同教育形式之间的互通互认,包括学分互认与转学分教育(厉以贤)。[3]电大开展社区教育,面临着如何处理好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之间的关系,如何促进教育与社会(社区)协调发展的关系。上海市已经出台了成教领域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分互认的方案,作为学习型社会的一项创新。电大开展社区教育也要通过&学分银行&、&课程超市&的形式,积极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与互认,搭建符合终身教育要求的不同教育形式与类型之间互联互通的&立交桥&,促进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的发展与创新。依托电大开展社区教育只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促进以人为本的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正合本届论坛&和谐、合作、进步、发展&的主题。
三、萧山社区学院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萧山社区学院是在依托电大萧山学院,整合区内高等教育资源,并拓展教育培训和社区教育功能而举办一所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于一体,为萧山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地方性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终身学习指导机构和社区教育服务机构。杭州市萧山社区学院于2004年11月正式挂牌,当时被媒体誉为&萧山农民家门口的大学&。同年,《中国社区教育》正式创刊,在创刊号的封面上,刊登的照片就是萧山社区学院雄伟的教学大楼;在它的封二,还刊登了萧山社区教育的活动剪影。目前的萧山社区学院新校园三面环水,自然环境良好。现校园占地面积158.82亩,总建筑面积50928平方米,总投资9529万元。学校整体布局科学合理,建筑风格简洁明快,充分体现出现代建筑的特征。以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为特色的萧山社区学院,以设施的现代化、管理的网络化、环境的生态化为构建萧山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支持平台。
(一)管理体制
&&1.管理机构。萧山社区学院不是电大萧山学院、浙江东南专修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的简单叠加,而是在保持原有电大、专修学院优势的基础上,引入社区教育的元素,把电大、专修学院置于萧山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框架下,实现资源整合、优势共享,从而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1)统分结合的校级管理机构。社区学院与电大萧山分院、浙江东南专修学院、萧山远程教育中心等教育机构并行运转,体现特色性与整合性的特点。萧山社区学院实行统分结合的领导体制。由区教育局分管电大、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副局长任社区学院院长,协调社区学院、电大、东南专修学院和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关系;由原电大校长任社区学院常务副院长,教育局成人教育办公室主任、电大分管培训和招生工作的副校长兼任社区学院副院长。几位副院长在院长的协调下分别负责社区教育推广、学历教育(含职业技能培训)、镇街社区教育中心(成校)的协调几项工作。
&这一统分结合的结构设计,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或优势:
&一是实现了电大与其它教育的统筹。教育局副局长分管高教、成教、社区教育和职业教育,因此,由他担任院长,就能很好协调社区教育与电大教育、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因此,这一管理体制运行十分顺畅、高效,使社区学院的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二是消除了电大与镇(街)成校的隔离。在镇(街)成校看来,电大就是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就是电大。但是,电大也好,社区学院也好,与镇街社区教育中心(也就成校)在行政上是平行的,并无隶属关系。因为分管局长和成教科长分别担任社区学院正副院长,成校就不得不认社区学院这个龙头,这样电大与镇(街)成校之间的隔离就自然消除了。
三是消除了电大与社区学院的两张皮现象。
(2)互动融合的职能部门。社区学院设立三个职能部门,分别是社区教育部、继续教育部和社区培训部。社区教育部主要负责全区社区教育工作的规划、推广和研究,并负责指导镇街社区教育中心和社区市民学校的业务指导;继续教育部主要负责除原电大系列的学历教育外的学历教育,具体是协调各成校的学历教育,负责与普通高校的合作,如建立校外教学中心等工作;社区培训部,除承担电大的原有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开拓新的培训领域,与区劳动保障局、人事局、民政局、农业局等单位进行联合,负责全区政策性培训的计划制订、任务分解、工作落实等,同时,也组织一些较高层次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除社区教育部相对独立,由常务副院长分管,其他两个部门,都与电大原来的业务完全融合。如继续教育部的组织的大专学历教育、本科学历教育和考前辅导,其教学教务均由电大教学处和教务处负责实施。
社区教育职能
电大教育职能
社区教育职能部门
社区教育部
社区教育规划、研究、宣传、活动策划、基层社区教育指导、咨询等。
电大与办公室合作对外形象宣传;与学生处合作负责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组织等。
&&& 面向城区社区、单位的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的组织、实施。
与学生处和教学处合作负责学生英语等级、职业技能的培训、考试等。
继续教育部
面向农村各镇的培训、成人学历教育、远程教育的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与招生处合作与镇街开展合作招生;与教学、教务处 合作组织镇街教学点的教学工作。
电大教育职能部门
&社区教育交流的接待、会务安排等。
全校人事、会议、接待、对外联络、宣传等。
镇街学历教育的教学、教务工作。
全校教学、教务工作。
社区教育活动的后勤保障、专项经费使用与管理。
学校财产、财务、后勤管理。
社区教育志愿者的管理与活动组织。
全校全日制学生的管理。
科研信息处
社区教育课题管理、社区教育网的技术支持、网络学习资源建设。
全校的科研管理、信息技术。
这种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运行模式,使电大资源与社区教育资源得以有效整合,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二)运行机制
借助电大资源创办社区学院,关键在于建立电大与社区学院共享共赢的运行机制,做到思想统一,人员互动,行动协调、资源共建、成果共享。重点是建立五大机制。
1.人力资源整合机制。我国的社区教育机构还十分年轻,人才基础本来就十分薄弱,尤其是富有社区教育经验的人才稀缺,人才培养与开发速度又远赶不上社区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人才短缺瓶颈已经初现并将成为制约社区教育机构持续成长的最大障碍。所以发挥电大人力资源优势,提高社区教育的师资水平,是提高社区学院办学能力的关键。
(1)建立电大教师参与社区教育激励机制。重点是通过三项举措,激发电大教师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一是考核激励,把电大教师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时间、绩效纳入考核指标,规定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参与三项以上社区教育活动,或担任培训课老师、或担任社区教育活动志愿者、或参与社区教育课题研究、或承担社区教育项目开发,总时间不少于20小时。二是搭建平台,在鼓舞参与的基础上,学校为教师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如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市民大讲堂的师资库、社区学院艺术团、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社区教育课程开发、送教进村进社区、普法科普这讲师团等。三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进修、自学等途径,鼓励教师由专业型教师向&一专多能型& 转变,使每位教师既能上专业课,又能上培训课或开专题讲座。
(2)建立电大教师借助社区教育的成长机制。既要鼓励电大教师参与社区教育,更要让他们在参与社区教育过程感受快乐、实现成长。
&&参加社区教育活动,提高电大教师的综合能力。电大教师在参与社区教育过程,需要更多、更主动地接触社会、接近社区居民,加深他们对社会、对社区、对普通百姓的了解程度,并在服务社区、服务社区居民的实践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
&&参加社区教育课题研究,提高电大教师的科研能力。社区教育和社区学院在我国作为一种新颖教育形态,其发展没有现存的道路可走,而要提高社区学院的核心能力,更需要科研的支持。萧山社区学院在发展过程中,积极鼓励电大教师参与社区教育的课题研究,不仅支持他们参加上级科研部门的课题研究,还在校级课题指南中提供一定的社区教育专项课题代老师们选择并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不仅提高电大老师对社区教育、社区学院的认识水平,而且提供了课题资源,促进他们专业成长。
&&参与社区教育项目开发。萧山社区学院把经性地把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网络资源开发、社区教育培训项目开发项目向电大教师公开招标,既解决社区教育项目开发能力不足的难题,而且为电大教师提高自身能力提供了平台和成功机会。
2.资源共建共用机制。依托电大资源创办社区学院,不能仅仅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互动的。重点是实现三个方面的共享:
(1)基础设施的共建共用。正是借助2003年萧山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机会,萧山电大提出了整合全区高等教育资源,建立一所集电大教育与社区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的社区学院的方案,赢得了政府的支持。于是,萧山电大就有了今天的校园和规模。现校园占地面积158.82亩,总建筑面积50928平方米,总投资9529万元。学校整体布局科学合理,建筑风格简洁明快,充分体现出现代建筑的特征。以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为特色的萧山社区学院,以设施的现代化、管理的网络化、环境的生态化为构建萧山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支持平台。可以这样假设,没有创办社区学院的名义,萧山电大的校园不可能这么大、这么先进;同理,不依托电大,萧山社区学院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规模。
(2)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网络资源是电大的优势,也是电大创办社区学院的最重要资本之一。以萧山电大的网络资源为基础,社区学院建立了集社区教育资讯、培训信息、学习资源、咨询服务于一体的&萧山社区教育网&,并承担了浙江省教育科学委托课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农村社区教育的研究》;电大网络同样也借助,萧山区打造全民终身学习的全媒体平台&&萧山市民数字化学习平台,丰富了学校的网络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规模和层次。
(3)课程资源的共建共用机制。社区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教育,因而其课程体系建设必然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为此,要注意把握好两点:
一是利用电大已有课程资源,进行社区教育课程开发。近些年来,电大系统以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提升职场竞争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开通了&开放课堂&,至今已累计开发视频课程资源总时长达数千小时;建设了数字化资源中心,其中&社区教育专题资源库&已入库医疗保健、生活技艺、安全教育、文体休闲、科学素养、法律维权、职业教育等8大类和文化艺术、烹饪、生活小窍门、养生运动、法律案例、职业培训等22个主题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资源媒体类型包含视频、网络课程、课件、文本等多种形式。同时,各地电大也通过课程开放和资源整合,建有丰富的本土特色鲜明、适合本地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课程资源。如成都社区大学在网站上开设了7个大类300多门课程,包括社区居民个人素养与能力、休闲技艺、家庭理财、社区活动管理、法律维权、信息技术多个方面。
二是加强协作,共建共享。社区教育的区域性和地方化特点,决定其课程体系建设不可能像正规教育那样由国家主管部门集中专家学者统一编写,形成全国统一的教材大纲,但若完全由各地自行组织编写,则可能因力量所限导致课程建设滞后而影响社区教育的开展。为此,在课程建设方面,电大系统应提倡交流协作,分工合作,互通有无,共建共享。这样不仅有利于系统优势的进一步发挥,而且可以使课程建设的效益最大化,避免因重复建设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3.成果共享机制。电大与社区学院要实现真正的共享共赢,最关键的是实现成果的共享。电大的发展成果,能为社区教育、社区学院的发展奠定基础、增强动力;同样,社区教育和社区学院和发展成果,也要为电大的发展开辟更大的空间、获得更强的动力。
(1)共享品牌。2004年,萧山社区学院成立,媒体以&萧山农民有了家门口的大学&为标题进行宣传,当时,用&萧山农民有了家门口的大学&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超过了47100条,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借此机会,萧山电大和萧山社区学院,统一以&萧山人家门口的大学&为形象,进行包装、进行宣传,不仅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肯定,并且作萧山教育的品牌,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2)共享荣誉。荣誉,是组织良好声誉和形象的集中体现。社区学院建立几年来,萧山电大、萧山社区学院相互助力、相得益彰,一起创建了许多荣誉。省部级荣誉有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系统性荣誉有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项目;省市级系统荣誉有: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浙江省示范性基层电大、杭州市先进社区学院等。这些荣誉的取得都是电大与社区学院共建共赢的成果,无论是为电大还是社区学院形象的树立、地位的巩固、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师生凝聚力的增强,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共享政策。由于电大与社区学院的合力作用,在共同作为的前提下,赢得了地位。区委、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为电大、为社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坚实的保障。像中共萧山委、区政府《关于推进学习型萧山建设的若干意见》,萧山电大(社区学院)成为重要的载体;(其中要求:&以萧山区社区学院、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成校)、社区(村)市民(村民)学校为主平台,吸引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完善覆盖城乡的社区教育网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办好萧山社区教育网。以萧山入选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为契机,以服务市民、促进学习、交流信息和推动创建为宗旨,办好萧山社区教育网,为市民提供一个全媒体的终身学习大平台。&
(4)共享人脉。无论是电大的系统,还是社区教育网络,都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这引起&人脉&资源,都能够成为电大和社区学院发展的重要资源。比如,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联席会议,建立了与各政府部门的横向联系;通过参与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等考核验收活动,让这些单位对电大、对社区学院有清晰的认识;通过为成校的各种活动、服务,使成校成为电大和社区学院最可靠的盟友。
四、依托电大发展社区学院的思考与建议
总结萧山社区学院的发展经验,笔者认为依托电大资源发展县(区)级社区学院必须坚持实践,勇于开拓,以逢山开路、过河架桥的精神和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为我国社区学院的发展探索新路。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社区学院定位
目前,不仅仅是我国,世界各国对社区教育的地位、作用,以及重要意义的认识都在不断地提高与深化,同时社区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发展、拓宽。社区学院以其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形式的灵活性、办学的实用性等特点以及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体系,显示其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优势,能更有效地结合本社区经济、城市发展所需人才的培育方向、专业、智能结构要求,合理引导社区民众的学习,提高民众的综合素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社区学院的发展要面向社区,依托社区,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积极探索社区教育新的途径,使社会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机构性质。关于社区学院的性质,比较权威的说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社区服务指南第3部分:文化、教育、体育服务》9.3.3&社区学院&条款规定:&社区学院主要讲授学术的、文化的、职业的教育内容,目的是使社区成员能够就近得到高中后的各类教育。&虽然对此学术界并不认可,但其指导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从我国社区学院实践来看,社区学院应当定位于由区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终身教育指导与办学机构。社区学院在社区教育中起着龙头作用,它既是社区市民终身学习的平台,又是指导本区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的平台。换句话说,社区学院是办学机构,也是指导机构。从我围教育体系的划分来看,社区学院总体应属于终身教育体系的非传统学校性质的教育机构。
综合考察国内社区学院发展情况,社区学院应具有以下三大属性:
(1)事业单位性质。不管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与否,社区学院都是区县人民政府主办、区县教育局(教委)主管的终身教育指导与办学机构。它的人员身份主要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并且按事业单位人员管理、考核和晋级;经费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固定财产基本属于国家所有。从我国实际看,社区学院并非单纯的办学机构,还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承担着县域(区、县市)社区教育推广、指导、管理、检查的责任,是县域(区、县市)终身学习指导机构。
(2)办学机构性质。这是社区学院的原始属性。顾名思义,学院、学院就是学习的场院,因此,社区学院理应是社区成员终身学习的平台。
2.办学方向。明确办学方向,对于确定社区学院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区学院的办学方向决定了社区学院的功能定位,在当前发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区新的形势下,不断增强和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的办学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开放性。社区学院必须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在教育对象上,对所有想接受教育的人员开放,并主动吸引潜在的学习者进入社区学院学习;在教育内容上,尽可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面向全体社区成员提供&他们需求什么培训,就培训什么&教育产品;在教育方式上,突破时空限制,为社区成员提供&他们需要时间培训,就在什么时间培训&、他们需要在什么地方培训,就在什么地方培训&的教育服务;教育评价上,根据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实现需求的程度,进行评价。
(2)实用性。这是参照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经验,结合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和社区成员的生存现状提出的。社区学院应以职业教育为重点,以技能培训、就业培训为中心,开设各类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如广告、旅游、护理、美容、物业管理、烹饪等,为社区待业、转岗人员就业提供帮助。
(3)区域性。社区学院一般直属地方政府管辖,这就决定了社区学院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因此,社区学院要以直接有效地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为己任。与驻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建立密切的联系,成为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服务的活动中心。
(4)服务性。社区学院要以满足社区需要为导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立足社区,面向市民,灵活办学,讲求实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都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切实为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满足社区成员的学习需求服务。
(5)多样性。社区学院在办学形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学生类型、经费来源渠道等多方面都具有多样性,这就为社区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土壤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6)指导性。社区学院不仅要把学院本级的教育服务组织好、提供好,还有为区域内的乡镇、街道和社区市民学校(教学点)开展社区教育进行指导、帮助;还要为区域内终身学习、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进行指导、帮助。
3.功能定位。社区学院的建设必须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根本方向,以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根本宗旨,无论是办学方向还是办学宗旨,对社区学院的建设来说无疑都具有目标引领的意义。因此,社区学院的功能定位应该是:
(1)学历继续教育平台。社区教育具有补偿教育的属性,因此,社区学院理所当然地承担着为社区成员&圆大学梦&的任务,对有意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各阶层成年人提供大学专科教育。
(2)非学历继续教育平台。社区学院应该为社区成员提高就业、转岗能力,提高社会生活品质提供服务,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举办中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使受教育者既具有适应现代职业要求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较高层次的文化水平和基本素质;应该为本地区的居民和在职、下岗、转岗等人员提供各种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也应向退休老年人及残疾人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发挥各类继续教育的作用。
(3)社区教育推广、指导中心。社区学院应发挥县域(区、县级市)内社区教育网络龙头的作用,对乡镇(街道)和社区的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推动区域内社区教育的全面发展;要以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为目的,为区域内各类组织开展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提供指导和帮助。
(4)社区文化建设服务中心。以适应市民文化休闲需求为目标,为市民提供文化休闲教育服务。
(5)社区教育工作者培养基地。根据目前社区教育专业培养渠道缺乏的现状,承担培养、培训区域内社区教育专职、兼职人员和社区教育志愿者的任务。
(6)终身学习资源中心。社区学院应承担社区学习资源的研发、推广职能,重点围绕实物性学习资源建设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打造两个平台:一是社区教育课程研发中心,二是市民数字化学习平台(或者叫区域性现代远程教育中心)。
(7)社区成员终身学习成果的转换和认证中心。我国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等多种教育形式有各自不同的性质、特点、任务和教学对象。社区学院应该成为沟通上述各类教育的&立交桥&,为市民的终身学习成果提供学分认证,并帮助他们转换成为学历教育、职业资格培训的学分提供服务。
(二)社区学院与电大的体制与机制创新
建立县(区)教育局统筹下的互容共享型管理模式是实现电大与社区学院的最佳管理模式。第一,建立独立社区学院的想法,显然与中央倡导的精简行政事业编制背道而驰,因此,建立互容共享式的管理团队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也是被萧山的实践所证明了的。第二,互容共享型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各种办学要素的有效配置,提高电大和社区学院各自优势的最大化发挥与利用。
1.树立宗旨意识,统领两院整合。电大是利用广播电视、音像制品、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远程教育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社区学院则是在县域范围内(含区或县级市),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开展各类教育和相关活动的教育机构。电大与社区学院在性质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都面向社会,社会化、开放程度较高;都以成人为主要服务对象;都必须依靠完善的教育网络组织教育活动;都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重要教育手段实施教育活动。因此,电大与社区学院应共同的办学宗旨:服务终身学习社会形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众品质生活提升。二者具有共同的目标: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共同宗旨的统领和共同目标的指导引下,电大萧山学院与萧山社区学院合力打造成为终身学习的航空母舰。如图:
2.三力合一,建立教育局统筹的互容共赢的管理体制。社区学院与电大的融合,必须有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推动力、教育局的统筹力、电大与社区学院双引擎的运行力的合力作用。实现&三力合一&,有三大要素:一是教育局统筹,利用教育的行政资源、权力影响,能够把电大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各类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实现统筹,避免条块分割;具体来说,就是教育局领导和成教部门领导担任社区学院院长、副院长。二是电大与社区学院的组织领导互容,就是实现电大与社区学院从硬件系统到软件系统的兼容,实现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具体来讲,就是电大院长任社区学院常务副院长,电大副院长全部担任社区学院副院长,每位正副院长即分管电大的职能部门,又分管社区学院的职能部门。三是共赢,就是统筹与互容后带来的&1+1>2&的整合效应。从而实现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推动力、教育局的统筹力、电大与社区学院双引擎的运行力的&三力合一&。
3.四教合一,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下的共享共赢机制。无论是电大教育,还是社区教育,都涉及四个集合: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这四个集合都不应是独立的,应该互有交集。如图:
&根据萧山的经验:一是要利用社区教育网络,延伸学历教育的触角,扩大学历教育的范围,让学历教育走进社区、走进居民家庭;二是要通过职业教育,提高学历教育、社区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职业教育加强学历教育、社区教育的作为,提高电大、社区学院的地位;三是要通过成人教育,建立电大、社区学院与乡镇成人文化学校的联动,提高电大、社区学院与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联系的紧密度,扩大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范围和影响力;四是要建立四教沟通与融合的&立交桥&,实现资源的配置的优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4、成果转化,实现电大与社区学院的真正共赢。影响电大参与社区教育、发展社区学院的最大障碍是电大怕在参与社区教育、发展社区学院的过程中,投入了人力、财力、物力,却看不到好处,影响电大的经济效益。同样,社区学院希望从电大独立出来的原因,也是怕社区学院被电大同化、成为电大的附属品。因此,要实现两院共享融合,必须实现成果的转化。首先,电大在参与社区教育、发展社区学院中,能够实现电大形象的提升、影响力的增强、招生数量的增加、办学空间的扩大,从而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更重要的是,社区学院要通过提高社区教育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区和谐的贡献力中,体现作为,为电大&树形象、要政策、拓空间、聚人脉、控新路&。其次,电大要从发展社区学院获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中反哺社区教育,为发展社区学院注入更大的热情,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把电大的办学成果,转化为社区学院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二)激励、引导电大教师主动融入社区教育
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电大有一批专业结构相对合理、人数比较充足的电大教师队伍。但电大教师要真正融入社区教育,发挥作用,关键在于电大教师是否愿意参与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教育,实现由单纯的学科教师向终身教育工作者的&华丽转身&,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伟大事业中贡献自己的才智。
1.电大教师融入社区教育的基本素质分析。
社区教育教师的基本素质是以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目标,满足社区成员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由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文化素质、职业能力和心理素质构成的素质结构模式。电大教师要融入社区教育,必须在广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各种素质有层次地协调发展。根据实践和研究分析,我们对电大教师与社区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他们的思想道德、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心理素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结构分析,如表:
电大教师与社区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结构分析
电大教师的基本素质
社区教育教师的基本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①职业理想: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教育价值观等
②&职业道德:忠诚事业、高度责任感、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团结协作
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职业理想
②不仅热爱在校学生,还有热爱潜在的学生
③&& 热爱所生活或服务的社区
专业文化素质
①专业知识: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的专业知识
②远程教育知识::媒体理论、编导知识、教育技术知识、计算机辅助教学知识;
②教学设计理论;教学方法、手段
④&教育科学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教法知识
①社区、社区文化、社区管理方面的知识。
②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相关理论。
③实用知识: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知识;科普知识。
④乡土文化知识:当地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等
职业能力素质
①一般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
②&特殊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创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多媒体课件研发能力等
①教育设计能力:教学手段的创新能力、寓教于乐的活动设计能力&&
②组织能力:社区学员号召力、动员力、组织力&&
③研发能力:项目研发、课程研发
④调查分析能力:社区学习资源调查分析、社区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
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良好的个性、优雅的气质、角色意识
强烈的角色意识、不怕碰壁、关于交际、乐于沟通&&
双师型、一专多能,将成为今后电大教师融入社区教育的发展方向。
2. 电大教师融入社区教育的培养与成长机制。根据前面的&电大教师与社区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结构分析表&,电大教师要融入社区教育,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电大教师的从主观上,要树立服务终身学习社会,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奉献智慧和力量的职业理想,自觉调整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从学校层面,要为电大教师融入社区教育创建机制、搭建平台。具体而言:
(1)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师资培训培养机制。社区学院应该研究制定电大教师融入社区教育的培训大纲,明确电大教师融入社区教育的努力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专题培训、专家讲座、网上课堂、参观考察、自学交流等手段,提高电大教师参与社区教育的意识和综合素质。
(2)搭建电大教师参与社区教育的平台。不仅要动员、鼓励电大教师参与社区教育,更应该为电大教师参与社区教育搭建平台、提供机会。首先,开展电大教师进社区活动,组织电大教师到社区&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送家教、送文史&活动,在社区,通过专题讲座、咨询服务、院社联谊等活动载体,在实践中强化电大教师的社区教育情感,提高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能力。其次,开展社区教育课题研究,建立边研究、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的联动机制。其三,与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学校)一直,参与社区教育课程或项目的研发,在合作研发的过程中,既为乡镇(街道)开展社区教育提供服务,又让电大教师在实践中,向一线工作者学习,提高水平和能力。
(3)建立电大教师融入社区教育的制度保障。第一,要通过优化制度设计,把电大教师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时间、绩效纳入考核指标,规定每位教师每年应自觉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或担任培训课老师、或担任社区教育活动志愿者、或参与社区教育课题研究、或承担社区教育项目开发,并规定一定的时间总量。第二,要建立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由专业型教师向&双师型&、&一专多能型& 转变,对&双师型&、&一专多能型&教师通过经费资助、晋升优先等措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4)建立社区教育联系人制度。电大教师要真正融入社区教育,担任乡镇(街道)或者社区的社区教育联系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根据电大教师的人脉情况或本人意愿,每一位电大联系一个乡镇(街道)或者城乡社区,担任社区教育联系人,负责对所在乡镇(街道)或城乡社区的社区教育工作;同时,也作为电大的招生联系人,负责当地学历教育有招生。这样身兼两职,既推动当地社区教育的开展,又拓展了电大的招生渠道,可谓&一举两得&,还培养了电大教师的社会工作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三)大力培育社区学院的独特文化
文化是组织核心能力的集中体现。基于电大资源的社区学院文化,既不同于普通高校文化,也不同于原有的广播电视大学文化,反映出基于电大资源的社区学院的办学方向、办学宗旨,表达学习型社会所追求的&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社会愿景,体现办学立体性、管理开放性、交互虚拟性、时空自主性、教学网络性、学生多样性等特点。因此,我们将社区学院的文化结构解析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信息文化四个维度;将社区学院宾文化内涵解析为开放文化、共享文化、创新文化和和谐文化四个层次。
1.优化社区学院的文化结构。社区学院的文化结构体现了电大与社区学院融合的结果;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信息文化四维文化在电大与社区学院互容共享共赢的办学实践中经过不断提炼、优化形成的。
(1)培育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社区学院开展教育活动的共识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总和,用以指导社区学院和电大的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与评价。要通过开展电大发展方向、社区学院办学宗旨、办学特色的大讨论,培育&服务终身学习社会,引领现代远程教育、构筑和谐精神家园&的共同愿景,树立&传播终身学习文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职业理想,形成&大气、奉献、创新、求实&的终身教育工作者形象和&大气、开放、服务、共享&的校园气质。
(2)创新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针对社区学院面向社会、服务社会、面向民众,服务对象开放、服务时空开放的特点实行的新型管理模式而塑造成的文化,在制度文化的落实中既要体现管理行为的约束,又要体现制度设计有人性化、开放性,因此,规范性和服务性是管理文化的集中反映。要创新教学管理,在管理实践要树立规范意识与开放意识并重的思想,特别是要十分强调开放性和服务性。管理制度中充分体现学习的意识开放、学习的地点开放、学习的时间开放、学习的资源开放,进而通过这种开放的学习理念解放学习者,真正做到既能满足一般社会成员的共性学习需求,又能满足现代人的个性学习的需求。
(3)打造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电大和社区学院的建筑风貌、环境布置、校园设施、学校标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物化体现,所谓校园的每堵墙都会说话、一草一木都体现精神,就是校园物质文化的高度概括。环境改造突出视觉文化,优化校园&墙体文化&、&走廊文化&、&餐厅文化&、&寝室文化&设计,营造处处育人的环境文化,做人一进社区学院,目之所及都能感受到浓厚的终身学习文化。
(4)强化信息文化。信息文化是社区学院相对于传统学校文化的最大特点,是社区学院文化在信息活动中获取、处理、应用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能力与行为的体现,远程网络是社区学院的主要教学途径,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是社区学院教学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因此,信息文化在社区学院文化中占据特殊的重要位置,促进社区学院与社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教育的实现。努力打造市民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平台,使成为社区学院服务市民学习的资源中心、信息中心、知识管理中心和终身学习咨询中心。
社区学院文化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信息文化四维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作用效果决定了社区学院文化建设的效果。因此,要特别重视四维文化的耦合。要切实转变办学观念,深刻认识社区学院的内涵和社区学院文化要义。转变观念是建设好社区学院文化的基础,因为电大与社区学院融合不仅仅是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转变,更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观念转变应在社区学院文化中有所彰显,在文化的传播中获得更多的认知与支持。思想观念转变可以使我们更加准确的把握社区学院的四维文化,更容易搭建起&立交桥&式的互动空间,也就更容易推进开放大学文化的耦合。如图:
&2.提升社区学院的文化内涵。社区学院文化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观照下的新学习文化。提升社区学院文化的内涵对于提升社区学院核心能力,增强发展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以制度创新提升开放文化。社区学院要开门办学,要坚持需求导向型的办学原则。树立开放理念、培育开放文化,关键是制度创新。首先是有形制度的创新。要摒弃原来电大管理制度的行政化、集中化的烙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提供学习服务、进行学习评价。其次是无形制度的创新。就是在社区学院管理中树立&以服务提升管理水平,以服务彰显办学质量&的理念,并内化为行动,从而形成为广大电大和社区学院员工所认同的价值判断。
(2)以体制优化提升共享文化。共享是实现电大与社区学院互容共赢的最重要文化特征。要实现共享,就必须建立教育局统筹的互容管理模式,实现师资共享、课程共享、设备共享和成果共享。让共享成社区学院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最重要工作方式。
(3)以信息驱动提升创新文化。信息能力的提高可以为社区学院文化的展现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不仅可以为社区学院文化的交流和共享提供有力途径,而且为社区学院创新提供依据和资源。社区学院应着力提高信息能力,不断加快信息化进程,充分开发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教育信息资源收集、处理、传输的网络化和标准化,实现信息数据的电子化和准确化,从而增强社区学院的创新能力,培育具有现代远程教育特色的创新文化。
(4)以多元合力提升和谐文化。和谐的特征就是多元共生:电大与社区学院共生共赢,是和谐;高教、成教、职教、社教四教合网,是和谐;教学、管理、技术、科研四支队伍团结协作更是和谐。但更重要的是,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学习需求,不抛弃、不放弃、不歧视每一类求学者,为他们提供公平的教育、优质的教育,才是社区学院和谐文化真正体现。
(四)加强社区学院的基础能力建设
社区学院的基础能力决定社区学院功能的发挥与对社会贡献程度的提升,因此,加强社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应该作为一项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基础工程。
1.制定建设规程,明确建设方向。社区学院要发展,必须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之路,因此,教育部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照中小学或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的经验,制定一个社区学院建设规程,为今后社区学院的新建、扩建和改造提供政策依据。并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建立不同的标准。这个建设规程应重点应社区学院的校园面积、设施设备、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且切实可行的建设标准。
2.多管齐下,加强社区学院硬件建设。社区学院依托电大创建,电大也应借助社区学院发展。电大创办社区学院后,职能、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原有的校园、教学设施设备将不能满足&四教合一&的需要,因此,要采取优化配置、扩建改建、资源置换、异地新建等多种措施,提高社区学院和电大硬件建设的水平,提高办学能力,提升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
3.建立培养机制,加强社区学院队伍建设。电大是社区学院的师资库,要创新电大教师的继续教育,通过专业培养、实践锻炼、自主学习、改革考核评价等手段,加强电大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以适应社区教育的需要。中央电大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和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要研究电大教师适应社区教育需要的继续教育课程的研发,组织培训,提高社区学院的师资建设水平。
4.多元投入,加强社区学院的经费保障。根据萧山社区学院的经验,社区学院的经费保障应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即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体,以学院办学创收和社会资助为补充的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五)加强社区学院发展的政策与法律保障
政府部门应尽快制定有关社区学院的政策法规,使社区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了保证社区学院的正常发展,必须强调法治,制定有关社区学院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政策。
1.加快社区学院建设顶层设计。作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关于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开展城乡社区教育&的要求,制定有关社区学院的政策法规,明确社区学的设置基准,规范其办学行为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教育部要尽快出台文件,使社区学院能够争取到作为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注册认可。
2.加快制定地方性的社区学院建设、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出台。由于我国地员辽阔,各地差异很大,因此,各级地方政策,特别是省市级政府,要加紧调研,尽快颁布《社区学院的管理条例》,规范学院管理。增强教育行政部门的大教育观,转变职能。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杜绝&人在政在,人去政息&的现象。
版权所有:昆山开放大学
技术支持:昆山市富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请选择网站--
--昆山开放大学--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昆山办学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足球发展现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