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叫文艺复兴被称为人的发现

9年级历史上册10课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9年级历史上册10课
大小:4.73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答案带解析】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对三者共同点是...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对三者共同点是(&&)
①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②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③反对封建束缚&&&&&&&&④促进人性的解放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试题分析:本题适用排除法,智者运动兴起于古希腊,当时处于奴隶社会时期,而且近代科学也没有产生,因此排除①③即可,答案为D。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
考点分析:
考点1:智者学派
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塔哥拉和雅典的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1、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最早的哲学流派是自然哲学,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代表人物泰勒斯,创立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
2、智者学派:
(1)背景: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社会生活丰富,思想活跃。
(2)观点及代表人物:智者学派以认识社会为讨论重点,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这一切构成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3)评价:
①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认了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②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3、苏格拉底:
&& 哲学思想为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知识即美德。他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是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4、亚里士多德:名言为“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最大的哲学贡献创立了逻辑学。他被称为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不仅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而且是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留下了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
5、希腊先哲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的思潮:
&& 古希腊的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在他们的思想中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文艺复兴提供价值标准定位;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为文艺复兴提供道德标准定位;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为文艺复兴提供科学思维方法定位。
6、人文主义精神内涵:
&& 其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而不是教会强调的灭人欲,以便死后升入天堂;它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它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考点2:文艺复兴
(1)背景:
①中世纪欧洲基督教会对西欧思想文化的垄断
②14世纪以来,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新兴资产阶级兴起并要求打破教会的束缚,但由于未形成成熟的思想体系,只得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表达反封建思想。
④14世纪中叶,黑死病的蔓延促使人们开始反省。
(2)指导思想:人文主义,其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
(3)代表人物及作品:
①早期代表:薄伽丘,与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文艺复兴前三杰,代表作为《十日谈》,享有“人曲”美誉。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见课本55页(揭露、抨击、歌颂、肯定、提倡、反对)
②全盛时期(15世纪后期)a达·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和丰富的思想感情,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b米开朗琪罗,代表作品《大卫》,其创作体现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他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c拉斐尔,代表作《西斯廷圣母》其绘画以优雅、和谐、高度的完美享誉于世,被后世尊为“画圣”:
③发展与传播(16世纪):莎士比亚。英国人文主义代表,戏剧家,代表作品四大悲剧与两大喜剧,其中《哈姆雷特》深刻反映其人文主义思想。莎士比亚的戏剧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4)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①性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在意识领域的反映,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沉重打击了封建思想,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和觉醒,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注入了精神活力
④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为科学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⑤具有一定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用普遍的“泛人性论”掩盖阶级差别和阶级剥削。
考点3: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① 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要求进一步打破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作用;
②自然科学的发展成为思想武器。
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孟德斯鸠:法国人,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主要思想为“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最早实践的是美国的1787年宪法;
(2)伏尔泰:法国人,代表作《哲学通信》,主要思想是反对天主教会,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后世评论:“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3)卢梭:法国人,代表作《社会契约论》,主要思想为阐述“天赋人权”,提出“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主张创立民主共和国。是思想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理论。
(4)康德:德国人,代表作为《纯粹的理性批判》,主要思想为“人非工具”,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3、启蒙运动的影响:
①欧洲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丰富和发展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③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④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比较:
(1)共同点:都注重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2)不同点:
①从背景上看,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而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对世俗的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批评。
②从内容上看,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前进一步,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③从影响上看,文艺复兴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引发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启蒙思想是在科学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它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引发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相关试题推荐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后的第100年牛顿出生,那一年伽利略刚刚去世。这似乎预示着牛顿所从事的研究将开始孕育一个“全新的文明”。所谓“全新的文明”可以指(  )
A.农业文明&&&&&&&& B.工业文明&&&&&&&&& C.知识经济&&&&&&&& D.信息文明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A.批判神权统治&&&&&&&&&&&&&&&&&&&&&&&& B.主张法治,构建理性王国
C.倡导思想自由&&&&&&&&&&&&&&&&&&&&&&&&& D.鼓吹人性解放
&下面是某书店的一份售书广告,其中最有可能在世界性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践活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①③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主要是因为他 (&&)
A.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
B.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C.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D.对自然哲学的贡献突出
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
A.人身的自由&&&&&&&&&&&&&&&&&&&&&&&&&& B.主权在民
C.思想的自由 &&&&&&&&&&&&&&&&&&&&&&&&& D.社会契约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为何没有出现文艺复兴运动:从科学和管理学角度偷看历史之22
已有 5260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
&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文艺复兴运动”:从科学和管理学角度偷看历史之二十二&昨天,2月15日,是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的生日。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是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及哲学家,科学革命中的重要人物。伽利略生于意大利比萨(当时为佛罗伦萨公爵领地),文艺复兴始于14世纪佛罗伦萨,所以可以说伽利略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硕果。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西方社会的兴起,起因于文艺复兴运动。这就让我们要问:为什么中国没有“文艺复兴运动”而使中国社会国家兴旺发达呢?中国为什么没有“文艺复兴运动”,这是一个沉重的历史学话题。按照历史学家莫里斯的说法,中国从6世纪初到18世纪初,文明的发展水平是超过西方的,特别是11世纪的北宋中国,文明发展水平远远超过了西方,这时,中国或者说东方,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迹象。的确如此,11世纪晚期,欧阳修就发起了“古文运动”倡导“重古文而不废骈文”,带来了文学的大繁荣,重古文,颇有文艺复兴的味道。与重古文相伴的是,当时绘画艺术也繁荣昌盛起来,以至于最终产生《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伟大作品。要复兴古文,重视绘画,这多么像文艺复兴运动呀!关于欧阳修,百度百科见/view/2544.htm,维基百科见http://zh.wikipedia.org/zh-cn/欧阳修从管理学角度看,文学革命是变革的信号,它为变革准备理论,但是社会要发达当然仅有文学革命时不够的,还需要有人力资源。“文艺复兴运动”就出了主要的人力资源人物——科学探索人物达芬奇,他为西方科学探索奠定科学资源。关于达芬奇的维基百科可见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8%97%E5%A5%A5%E7%BA%B3%E5%A4%9A%C2%B7%E8%BE%BE%C2%B7%E8%8A%AC%E5%A5%87中国的情况怎么样?莫里斯认为,11世纪的中国就出现了一个堪称达芬奇的人物——沈括。沈括是是11世纪的科学家政治家,除了绘画才华,沈括也像达芬奇一样,在自然科学、水利工程、工艺技术方面有杰出的贡献。当然有所不同的是,作为工程师的沈括擅长的是水利工程而不是达芬奇的建筑工程,这起因于中国国情,黄河经常需要整治。两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女人的故事。对达芬奇,大家总是在问,那个女人,那个叫蒙娜丽莎的女人,是谁?他把她画得那么美丽。对于沈括,留下的故事是他对妻子的爱。有人说他怕老婆,如果仅仅是怕老婆,老婆死了他不正好解放了吗?可是沈夫人去世后,沈括甚至要想殉葬,郁郁寡欢,第二年 去世了。爱到深处生死愿相随,这绝不是一个怕字就说得过去的。沈括的爱,这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背叛,具有思想解放的特色。关于沈括的百度百科见 &,维基百科见/s?wd=%E6%B2%88%E6%8B%AC&ie=utf-8&f=8&rsv_bp=1&rsv_idx=1&tn=baidu&rsv_pq=fdcd46aa00099a01&rsv_t=e210aWdpl5yVBMRhP%2FyVTrFdQg9e4p3N%2BL1gdnJ2n3EnHykym8VedcaN87Y看来上帝没有偏袒西方人,沈括出生在1031年,达芬奇出身在1452年,整整早了421年,没有让沈括具有绘画天才,没有不公平,因为沈括还要参加政治改革,上帝赋予沈括政治才干。其实,在11世纪,上帝不仅给中国送来了科学家沈括,还为中国输送了更重要的人力资源,同时送来了政治家王安石。王安石也是一个懂感情的,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使其夫妇破镜重圆。还有一个故事,他妻子后来又给他买了个妾,中国文化,妻子总盼着子孙满堂,可能由于王安石是个邋遢鬼,这个妾不喜欢他,与人私奔了,作为宰相王安石找到他们,说:你真糊涂,你喜欢别人,感情上没法,可为什么不带一点钱就跑呢?以后日子怎么过?结果他给了这对私奔的人许多银子,让他们正常生活。这是多么富有文艺复兴提倡的个性解放、人本主义精神呀。最重要的是,王安石实行变法,在11世纪实施了后来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实施的投资政策、金融政策,推行新法,试图改变“积贫积弱”、备受侵略的现象实现富国强兵目的。可惜王安石的新法后来被彻底废除了,王安石还被正统思想家斥责为千古罪人。关于王安石的百度百科见,维基百科见11世纪的中国,在技术上,发明了指南针、活字印刷,火药制作技术也有很大提高,出现了煤的使用。这样中国人在航海技术、信息传播技术、战争能力和能源使用方面有了质的提高。到了13世纪,出现了黄道婆的纺织技术和《农桑辑要》记录的技术。中国进步的技术进步水平已经取得。历史当然要问,既然有这么多有利条件,为什么中国在11世纪没有出现开启现代人本主义思想和近代科学研究的文艺复兴运动呢?对于这这个问题,一般回答是:蛮族女真民族的入侵。女真族破坏了中国的发展。这种说法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并不比充分。古文运动的最早的倡导者是9世纪的韩愈,此后出现了所谓唐宋八大家。金灭北宋是公元年发生的事,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13世纪晚期的佛罗伦萨,伽利略生于1564年,经历了约三个世纪,从韩愈在9世纪中叶提倡的古文运动算起,3个世纪以后正好是12世纪,中国却没有出现伽利略,而是出现了宋江、方腊的起义,这个问题要思考。当然,王铮曾经给出另一个解释,中国北宋地位的丧失,有气候变化的原因(见我的另一篇博客)。但是这就有充分解释力吗?为什么在金人入侵前,王安石、沈括都被废除了。难道就因为太后保守让他们生不逢时?中国为什么没有从古文运动发展出文艺复兴,这是一个大问题。中国为什么没有兴起文艺复兴运动,或者说更根本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仅仅保持了从6世纪到17世纪的领先?下面是我的一些认识:&1 治理思想小农经济化在6世纪中叶到18世纪初的中国领先时期,中国并不是始终发展的,除了蒙古人带来的战争危害外,其中15~16世纪明朝社会的停滞是因为农民阶级理念治国,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重本抑末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思想。其实,中国的汉初流行的重视商业的思想,在当年独尊儒术后就遭到了打击。到明代,国家重新整理了儒家思想,把孟子的民贵思想、管子的商业主义和王安石的经济思想一律踢出了思想圣殿。此后在经济学方面,在消费模式上只有勤俭节约,没有《管子》的节侈刺俭,维持小农经济的治理理念。结果如《管子》所说:“无侈靡,本事不得立。”产业也发展不起来。南宋开始,国家的思想观点完全小农经济意识化了。在这情况下社会只知道解决农业资本,其他产业资本得不到扩张,这样就使得技术资本、劳动力得不到发挥,人力资源也不能转换为人力资本,《梦溪笔谈》、《天工开物》之类只不过成为奇巧淫技的记录。更为糟糕的是,在小农经济的政治模式下,官员大量获利,知识分子不再积极发现知识,社会也不投入产业创新。许多人的家训就是多置田产,知识分子目的就是读八股文,做所谓齐家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大事,唯独不关心经济。这样,中国人实现了知识发现,却没有推进为产业创新。明代开始,行动上,出身农民的朱元璋对商人阶层竭力打击,可能起因于对张士诚代表的市民经济的仇恨,发达的商业城市南京地区的居民,被大规模地充军云南。不仅如此,明朝初年,朱元璋就立下了“不许寸板下海”的“祖训”;海外贸易被责令停止,政府实行禁海。而这时是由于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带来的全球大大开拓时代。是的,这个时代中国有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可是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商业贸易,也不是为了开疆拓土,而是为了弘扬天朝神威,完全没有全球治理的观念,而是炫富扬威的小农经济思想。《大明律》规定“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为什么要禁海,一则担心“与盗寇勾结”,二者发现贸易带来货币增加,物价上涨。这些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小农经济思想控制下的郑和航海,不搞贸易,当然容易被证明是浪费国家财力的东西。这样,航海不能带来产业资本增加,也不能刺激技术创新,完全没有后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的航海开疆模式。补充一下,清朝的禁海令更严,这是因为他们属于蛮族政权,自己就对自己的政权合法性不自信。在思想深处,担心航海或者对外带来反对力量,担心海外带来的新思想。由此可见改革开放的今天,提倡“三个自信”很重要。闭关锁国,封锁没有与信息,连一个自信都没有,何以立国。更早,中国在宋代就开始担心对外开放导致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担心文化交流,中国政府没有参与全球治理的思想。北宋,当出现朝鲜派人到中国购买图书时,政府就加以禁止。当发现辽国人推崇中国文化,大臣就奏请禁书、控制印刷业。到了明代,疆土收缩,清代,闭关锁国,禁止严格控制民间开矿。小农经济的治理模式,在变化了的世界中谈不到“王道”,更谈不到“霸道”。&2 思想意识标准化在莫里斯的社会文明水平发展曲线中,中国在宋代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峰值。可是就是这个峰值期,中国出现了设置思想桎梏的制度文化,按朱熹推荐的理学,实行思想意识标准化。在这种情况下的一个恶劣典型是女性美也被标准化为“裹小脚”,从而剥夺她们的劳动力,让他们不得不依附男性。当然,这可能国土丧失有关,在人口压力下实行变相节育。在思想意识标准化的社会约束下,本来活字印刷出来,带来了大量印刷各种图书的可能性,中国在这时的确可以出现文艺复兴运动的技术条件,可是国家采取了禁书的政策,像苏东坡、欧阳修这样的文化领袖,为了治理的简单化,都积极地推动禁书。在这种思想禁闭的情况下,在这种小农经济治国的“平天下”还带来经过朱熹改造的孔孟之道的思想的桎梏。王安石的“荆公新学”被禁止,本来提倡民间平等发展的科举在思想被改造为“八股文”考试制度。宋代发明的活字印刷,由于思想教育的标准化反而没有雕版印刷成本低,得不到发展,也就不能促进新思想、新技术的传播。中国的禁书政治伴随着的是禁言,这种制度与中国传统的百家争鸣相去更远,把原有的文化优势给废除了。不仅如此,在意识形态领域推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以“礼”来抵制社会的任何一点变动。这样,当然不会有“文艺复兴运动”。到了清代,这种思想标准化的作派,演化为文字狱。这时,与伏尔泰同时代的顾炎武提出了类似伏尔泰实证分析的思想,本来可以作为科学发展的动力,可是在文字狱恐怖下,这一思想变成了“考据”。最高的学位不是从实际生活去实证研究,而是从故纸堆里考据。实际上,在牛顿研究运动规律时,顾炎武在考据汉字的古代读法,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文字狱的陷害。牛顿、顾炎武同样的学术思想、同样的学术努力,却因为思想的松弛水平不同,走上不同道路。思想意识标准化,“文艺复兴运动”当然不可能在中国兴起。&3“斗争”常态化从宋代开始,朝廷出现了政治、思想不同的流派或者说朋党,这种朋党的出现是政治民主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国民知识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可是由于国家防止思想价值观变化,政治不民主,连孟子的民为贵思想也被禁止,官员不能自由表达政见,朋党在维护传统思想的旗帜下,是否取决于皇权,利用维护皇权的名义,互相倾轧,相互斗争,使得宋的变法反反复复,停滞不前,直到宋的灭亡。明代开始,这种朋党文化再次兴起,本来,朝廷实行了内阁制,有利于协商发展。可是朋党陷入了各种礼仪之争,或者说拿着礼仪作为政治,干扰着中国的发展道路。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为了让治理机构正常运行,必然发生一次次“斗争”,结果朝廷变得只有政治,没有经济。本来,整顿是好的,但是这种重礼仪而不重民意的朋党政治已经到了人身攻击的程度,毫无建设作用。改革派王安石被称为“拗相公”,保守派欧阳修被责备为”扒灰“的人。经济发展较好时期的正德皇帝被表述为一个荒唐的人。而正德皇帝的许多事,比如出征要任命自己作为大将军,实际上是符合现代管理原则的,可是被丑化了。不是由人民判断是非而是由传统思想判断是非的“党争”,把他们全都毁了。 其实,明代具有维稳性质的“禁海”,就是把官场政治斗争常态化到社会治理的结果。“维稳”当然是重要的,而且必要,但是在“斗争”思维下发展到“禁海”,不仅是矫枉过正,而且是饮鸩“防”渴了。朱元璋领导的反“元的野蛮、腐败统治”有功,但是成功后推行了“重本抑末”、“禁海”、禁“民贵”言论的“农民治国”模式,大大落后时代的发展,导致了中国的衰退。最后,我要探讨一下更根本的问题:6世纪中期到18世纪初中国的领先的原因。关于这个,我认为是起因于废除贵族制。6世纪中叶,气候回暖,逐渐进入了中世纪温暖期,气候进入温暖期,农业生产潜力在逐步提高,在欧洲,中世纪温暖期不被认为是有利,为什么?这是另外的话题。可是在中国,却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聚集了经济力量。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这就要提到一位少数民族政治家。6世纪中叶发生的最大事件是魏孝文帝的改革。魏孝文帝改革的重大特点是他不再实行任人唯亲,废除了只有胡人才能充当高官的内庭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让耕者有其田。魏孝文帝以后,到了隋文帝,中国索性废除贵族制度,几乎所有人当官要经过科举考试,这样社会成员只能凭借自己的劳动得到发展机会。贵族制度的废除,还为农民阶级创造了生产致富的机会,中国的南方,得到了普遍的开发。其实这与人口南迁有关。人口南迁,旧的封建关系被剔除了,民众得到了自己发展经济的机会,魏孝文帝、隋文帝的变法不过是对这种现实的承认,政治上承认了平等权利,就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动力。废除贵族的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满人入关,国家把八旗弟子作为贵族养起来,吃“铁杆庄稼”。中国的这种国民法律上平等的制度正好开始与结束于无等级制度开始点和结束点,绝不是偶然的。无等级制度保证了国民创新的共同性,而历史表明一旦这种平等制破坏,中国经济就得走下坡路。一个反事实推断是,1979年,邓小平“拨乱反正”,如果又恢复文化革命初期的“红五类”制度,“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可能中国社会就僵死了。邓小平先生首先恢复高考,不按所谓阶级成分划线,(注意这个东西是第二夫人在“四清”运强调的,也是1966年废除高考的理由),邓的伟大就他以老干部当时乐于接受的现实,事实上实现有教无类的教育政策,恢复高考,相当于重新实行了隋文帝的科举人才政策。一下子得到了全国人民特别是普通城镇居民的拥护。因为让孩子“上山下乡”的魔咒被废除了。接着,农村改革,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取消“阶级成分”压迫,农民获得了发展机会。结果,万元户、“高考状元”如雨后春笋冒出来,成为国家的创新力量,中国经济从此发展。任人唯亲的阶级路线,国家一心一意任用“(八)旗二代”、“(八)旗二代”、“(八)旗三代”,是中国18世纪中期领先丧失的根本原因。当时,在大量劳动力涌现出来,来自美洲的粮食新品种得到推广后,没有成为发展基础,中国却陷入文明发展停滞,怎么能叫中国人不思考。对不起,我仅保留了允许实名评论,因为某些匿名评论太不严谨。
本文引用地址:&此文来自科学网王铮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37
评论 ( 个评论)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文艺复兴为什么被称为文艺复兴_百度作业帮
文艺复兴为什么被称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为什么被称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名义下发动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由于,它是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名义而发动的,所以,叫做,文艺上的复兴.去恢复辉煌的古希腊和罗马时期.所以叫做文艺复兴.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意大利文艺复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