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中为什么十个小印第安人人后打出那样的标语

(1)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了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要求积极、消极各1点,任答1点2分,满分4分)(2)地位: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为其它国家提供工业制成品,消耗它们的原料,在全世界占有工业垄断地位。(2分)形成:首先,英国于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地位。其次,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再次,英国于18世纪中期率先进行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叶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任答1点2分,满分6分)变化: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继英国之后,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实力迅速增强,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被打破,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2分)略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新航路开辟以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世界各地的商品大量流入欧洲B.欧洲地中海商业中心衰落C.大量的黄金白银涌入欧洲市场D.欧洲封建主势力逐渐衰落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有人说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上的革命”。这里“商业革命”的含义是指A.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B.欧洲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贸易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C.商业的繁荣促成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D.商业的繁荣带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有人说,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追求的是“物质财富”,而郑和下西洋则追求“精神财富”,如果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就称得上完美的航行了。对这句话的错误理解是(&&&)A.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一种掠夺B.郑和下西洋是宜扬国威的政治行为C.强调这二次航行都有美中不足D.同时指出了两次航次的弊端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新航路开辟从本质上反映了(&&&&&)A.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要求B.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C.欧洲人比其他地区的人们更具有创新和冒险精神D.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加速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与货币脱离瓜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材料一: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出现大量“丝—银”贸易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4分)材料二: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2)&&根据材料三,面对年经济大危机各国采取什么政策。这说明当时世界市场存在什么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来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3分)材料三: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情况给社会带来的影响。(4分)材料四:(4)材料四中的货币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它的发行有何意义?(3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年)—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⑴上图显示,到1763年,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欧洲能够主导世界贸易的原因。(3分)⑵请从商品交换(方式、内容)和贸易性质两个方面,分析欧洲、非洲、美洲之间贸易与欧洲、中国之间贸易的区别(5分)⑶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对欧洲、非洲、美洲、中国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近年来,索马里海盗在印度洋亚丁湾一带活动猖獗。历史上,最早从欧洲经印度洋到达亚洲新航路的是A.迪亚士B.哥伦布C.麦哲伦D.达·伽马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有关西方开辟新航路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主要目的是殖民掠夺C.执行平等交往的政策D.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了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要求积极、消极各1点,任答1点2分,满分4分)
(2)地位: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为其它国家提供工业制成品,消耗它们的原料,在全世界占有工业垄断地位。(2分)
形成:首先,英国于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地位。其次,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再次,英国于18世纪中期率先进行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叶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任答1点2分,满分6分)
变化: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继英国之后,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实力迅速增强,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被打破,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2分)
【解析】略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面对相似的问题,不同时代的改革措施有很大的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冬十月丁未,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魏书·高祖纪》
材料三: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常平、广惠之物,守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责然后出粜,而所及者大抵城市游手之人而已。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衰多益寡,而押民豪夺之意也。
——《宋会要辑稿·食货》
(1)材料一反映的这项改革措施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北魏什么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北魏孝文帝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3)材料三中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图一&&&&&&&&&&&&&&&&&&&&&&&&& 图二
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
材料三:新设备(注:广告图片。19世纪末。农业设备在变化。从美国传入第一批收割
机、蒸汽脱粒机、割草机。机械化减轻了农民的劳动,然而取代了大量劳力。)
& &&&&&&&&&&&&&&&&&&&&&&&&&&&
材料四:在18、19世纪,农业飞速发展:更合理的轮作制,粮食产量提高,用了新机器,以及对牲畜品种与农业技术的改革。与城市化相关的人口爆炸需要日益增多的食品,于是人们便进行集约耕作,甚至扩大耕种面积。这些变化往往来自荷兰或英国,被称作“农业革命”,然而这些改变并不像工业上的变化那么迅猛,所以称之为“农业变革”较为妥贴。
田野上可以看见新的农业机器,出现了蒸汽脱粒机。在英国,传统农民已经消失,从此土地由农业工人或小耕作者耕种。
1850年左右,将农民系于土地之上并迫使他们耕种土地的封建制在西欧已基本上消失……
由于农业产量的提高和运输业的发展,欧洲人口的食物得到改善,周期性缺粮情况越来越少,但发展并不均衡。
农业变革使工业化更充满活力。农业的盈余创造了资本,资本再次投入运输业与工业,促进了新技术在欧洲的传播。
&&&&&&&&&&&&&&&&&&&&&&&&&&&&&&&&&&&& ——材料三、四摘自《欧洲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说明18至19世纪欧洲发生“农业革命”的主要原因及对欧洲带来的影响。
(4)怎样理解材料一与材料四所述的农业领域中的“革命”?
科目:高中历史
“有时寄宿来城市,海岛青冥无极已。”唐宋诗词中已有“城市”一词了,不过,这城市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城市概念却有不同。古代的“城”是统治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指集中进行商品交易的地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画像砖上的集市场景(图一)
(1)图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汉代的“市”有何特点?
材料二&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门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杜牧《汴路即事》
(2)草市兴起于何时?唐代草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4 分)
&图二:唐代长安城(西北角)&&&&&&&& 图三:《清明上河图》
(3)从图三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二唐代长安城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高三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关于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历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李鸿章:“西洋水陆兵法及学堂造就人才之道,条理精严,迥非中土所及”、“综横各实,洋学实有逾华学者。”
倭仁:“(西方)无论偏长薄技不足为中国师,即多才多艺、层出不穷,而华夷之辨不得不严,尊卑之分不得不定。”
(1)请比较二人观点的不同。(4分)
孙中山:“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便是主张民权的大同世界……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说中国不适宜民权的,这种见解实在是错误。依我看来,中国进化比较欧美还要在先,民权的议论在几千年以前就老早有了。”
陈独秀:“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皆以君主之社稷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以古时之民本主义为现代之民主主义,是所谓蒙马以虎皮耳,换汤不换药耳。毋怪乎今日之中国,名为共和而实不至也。”
(2)请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对二人观点的认识。(8分)
(3)从上述材料中,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哪些特点。(4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辽宁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张)汤承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锄豪强并兼之家。
——《汉书·张汤传》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归纳并评论材料中的经济思想。要求:归纳材料中的经济思想(4分)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8分)4发现相似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衡水二中班级标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