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泸沽湖走婚桥买药人为什么不走婚了?

在泸沽湖怎样可以走婚?_百度知道
在泸沽湖怎样可以走婚?
提问者采纳
你好奇吗?你想走吗?呵呵······到了地方你就不想走了,不是不想离开是不想走婚,至于原因到了自然明白了
提问者评价
这个人精神已经失常了
其他类似问题
8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泸沽湖走婚是以前摩梭人的习俗,但是对于现在的游客只能说的是观摩一下走婚的花楼,不是说什么人都可以参与的。
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种婚姻模式。摩梭人是母系社会,在日间,男女很少单独相处,只会聚会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日间约好女子后,会在半夜的时候到女子的“花楼”(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间,独立于祖母屋即“家屋”外),传统上会骑马前往,但不能于正门进入花楼,而要爬窗,再把帽子之类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叫其他人不要打扰。然后在天不亮的时候就必须离开,这时可由正门离开。若于天亮或女方家长辈起床后才离开,会被视为无礼。
走婚是云南省少数民族摩梭人的习俗,摩梭人除了少数因为要增加家庭劳动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没有结婚制度。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透过男到女家走婚,维持感情与生养下一代的方式。由于母系社会中由女性当家,因此所生...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走婚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泸沽湖畔的走婚摩梭女-女人频道
泸沽湖畔的走婚摩梭女
作者: 于彦北 
【】【】【】【字体:
】【】 【】
  在云南北部的宁蒗县永宁乡那美丽的泸沽湖畔,居住着一个古老、神奇而宁静的民族,那就是被人称之为“没有父亲,没有丈夫,女人当家的摩梭人”。日前,同众多的游客一样,抱着好奇、探密的心态,我也走进了神秘的泸沽湖摩梭人族落。在那里,我摸索到了摩梭人的衣饰、风俗、习惯、文化,也摸索到了摩梭人的爱情与理想世界……  一家8口人没有一张结婚证  为了真正了解摩梭人的日常生活与感情世界,到泸沽湖的当天下午,我们便走进了摩梭人的家。  从湖畔驱车30多分钟,找到了位于泸沽湖北岸,与四川交界的里格岛村。到了村头,我们正在为找不到摩梭之家犯愁时,突然遇到了几个刚放学的摩梭族小朋友,其中一个叫塞诺独支的10岁小男孩表现既热情又大方,当他得知我们是来自香港的新闻记者时,主动带我们找到了小库家。  原来小库是一个只有16岁的漂亮的摩梭姑娘,她身穿一袭现代城里姑娘常穿的汉族服装,衬上她那摩梭人中少见的白皙皮肤、匀称的五官、会说话的迷人大眼,很难令人想象她是一个摩梭阿妹。  小库家是一个典型又普通的摩梭家庭,家里共有8口人,分别是祖母(实为母亲的母亲)、舅舅(实为父亲)、阿舅(母亲的弟弟)、大阿姐、二阿姐、阿哥(二姐的情人)、阿甥(二姐5个月大的小孩)。小库对我们说,她祖母,她母亲,她二姐都是走婚,祖母生一女二男,大舅早逝,母亲在她11岁那年患病去世,死时只有37岁,为了照顾她们,经祖母允许,舅舅便离家与他们一起生活。已过半百之龄的二舅虽也走过婚,但始终没有找到愿意与自己厮守的阿夏(摩梭人对女情人的称谓),更无一个子女。而大姐与她暂时也没有“走”到一个合心的阿都(摩梭人对男情人的称呼),所以也都没有孩子,只有二姐有一个男孩。算起来,小库一家四代同堂8口人,竟没有一张结婚证书,真是一个典型的摩梭人家。  小库父亲同记者讲,一家8口有10亩地,20多头猪,一匹马,两头牛,50多只鸡,家庭主要劳动力是他、大舅仔、二女婿及三个女儿,为了照顾老祖母,还请了个30多岁的保姆,可想小库家还算一个比较殷实的家庭。小库父亲虽然只有47岁,但看上去仿佛有50多岁,他告诉记者,他们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晚上9点多就睡觉,一天吃4吨饭,早8点吃一顿土豆茶水,10点钟上午饭二菜一汤,下午又一餐二菜一汤,晚上6点一餐一菜一汤,菜多数为自己种的青菜、土豆,有客人来或逢年过节才会杀只鸡,炒几个鸡蛋及一碟花生米,以及添加上过年自己腌制的猪膘肉。  我们到达小库家已经是下午5点多钟,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活,我走进了对正大门黑黝黝的祖屋,按摩梭人的规矩,祖屋是一家人最具权威的活动场所,这里住着一家之主,多数为祖母与舅舅,摩梭人最崇拜的火堂也在这里,所以祖屋是一家人吃饭、拜神、祭奠与聚议的地方。当我同87的老祖母交谈时,阿舅与保姆开始动手炒菜,一个架在燃烧着的木材上的漆黑漆黑的锅里摆着半锅土豆丝,阿舅不停用铁铲翻炒着,50岁的舅舅默默无声坐在一边,耐心等待着几乎天天都一样的晚餐,可能见我这个香港来的记者比较随和平易的缘故,一家人个个都好好倾,有问即答,阿舅还斟了一杯他们自己酿的酒给我,我饮了一口,甜甜的,辣辣的,顿觉心口热乎乎的。  走过10次婚的小库仍然向往城市  从祖屋出来,我们又来到小库的花房,按照摩梭人的习惯,女儿们不论走没走婚,都会有自己的花房(也叫花楼,通常是两层木楼,座落在祖屋右侧)。小库住在楼下靠左一间房里,楼上是两个姐姐的花房,楼下中间一间好象是会客室,里面放着一台大彩电及一些家具,另一间为客房,暂时为保姆休息的地方。小库的花房很别致,右边摆着一张床,床头有张简易木台,台上除一些摆设品外,最为抢眼的是有部银灰色的电话,电灯、电话加电视,象征着摩梭人已经走进了现代文明生活。最有意思的是,正面墙上一边挂着巨幅毛泽东像,画像还印着对联,上联是:红日东升山河壮,下联是:东风浩荡气象新,横联是:红太阳。另一边则挂着香港歌星、影星及一个胖小子的彩像。房间左墙上挂着她鲜艳的民族服装,经过动员后,小库才同意着上摩索服装与我们照张像。  “小库,你这么漂亮,一定有好多阿哥追求你了?!”当记者轻轻而含蓄地触摸她的感情世界时,想不到这位初次晤面的摩梭姑娘竟然落落大方地告诉记者,她已经走了十次婚。第一次是她刚刚行过成人礼(摩梭人13岁行成人礼,此后便可以走婚)的第二年,阿都(男情人称阿都,女情人称阿夏)是她的同学(小库只上过小学5年级),俩人上学放学都走在一起,有一次湖水突然涨潮,要淌很深的水才能进村,后来是那个男孩背她过去,从此,俩人开始相好,放假不久,俩人便开始走婚。一年后,那南孩到外地读书,两人就此失去了联络。“他是我成年后的第一个阿都,我当时真的好爱他,我将我的第一次真情给了他,但他很怕他母亲,借口到外地读书离开了我,一开始还有信来,慢慢信也没有了,人也没有了。”从小库的眼神中可以看到,她至今仍然挂念着他。  小库的第二个阿都也是本村人,在同第一个走婚前,这个男孩曾经追求过她,但她不爱他,当第一个离开她后,为了报复,她才回头与他走到一起。不久她就发现,晚晚走到她身边的男人原来是个酒鬼,而且是一个只想占人便宜,不想尽责任的酒鬼,三个月后,他们就分手了。  小库的第三次艳遇有小小传奇性。有一次,她去落水村接一个朋友,由于从落水村到里格岛村的公路非常难走,她朋友的哥哥主动提出开车送她们回家,不料路上与对面一辆车相撞,结果朋友哥哥受伤住进了医院,为了答谢这位阿哥,小库经常去医院看他,久而久之,小库便喜欢上了这位阿哥,等阿哥伤好出院,两个人就走上婚了。与朋友哥哥是她所有10次走婚时间最长的一个,维持了一年,要不是男方成天开车出外做生意,可能孩子也有了,但是怎么也想不到,半路出现另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恰恰还是司机师傅的女儿,最后司机还是为了经济利益选择了与小库分手。  小库经过三次走婚后开始对男人失去信心,很长时间不再去篝火晚会。但是她毕竟是个过来女子,时间久还是经受不住男人世界的诱惑,结果又先后走了7次婚,其中有一个是本村的,其它分别有乡里的,县城里的,除农民外,有的是干部,有的是商人,有的是教师,还有一个是来自广东的大学生。结果都因为不同的原因各自分手。  与小库谈话结束时,记者问她将来有什么打算,想不想到外地发展时,她表示,希望能够找一个有文化、有才华、有事业的阿都,如果有机会,当然希望到外地工作和生活。  年轻人都愿意走婚  来到泸沽湖的翌日上午,我们乘坐猪槽船从落水村泛舟游玩湖心岛,为我们操桨划船的是37岁的阿西扎玛与17岁的阿峰两姐弟。虽然两姐弟比实际年龄老成很多,但开朗、活泼、热情的性格却印证了他们年轻的年轮。  “阿峰,你有没有走婚呀?”我问。  “还没有。”  “没有?你已经17岁了吧。”  “还没有赚到钱嘛,走婚也是要钱的嘛。”  “你喜欢结婚还是走婚?”  “喜欢走婚。”  在哗啦,哗啦的桨声中,我们开始了与阿峰姐弟之间的对话。  阿峰告诉我们,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走婚,因为现在的走婚与过去的走婚不同,与结婚更不同。传统中的走婚太老土,需要偷偷摸摸,白天俩人也不能在一起,没有自由。现在的走婚已经与过去不一样,除了可以随时更换情人以外,不论黑夜还是白天俩人都可以光明正大在一起,不论生活还是有了孩子男女双方共同负责,十分公平,男人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从阿峰谈话中我们得知,现在摩索人追求的走婚实际上与城市里的同居差不多,法律上称为事实婚姻。在问到他为什么不喜欢结婚时,阿峰表示,“摩梭人世世代代都是走婚,到了文化大革命上边才逼迫我们结婚,所以我们的父母许多都是结婚的。他们虽然领了结婚证,但有的一样走婚,搞得不但影响到摩梭人的家庭结构,也影响到家庭和睦,令到许多摩梭人都不接受。”  听阿峰说现在的年轻摩梭人都喜欢走婚,我有点不相信,总认为肯定是大男人占有欲的心态,所以转而问他姐姐阿西扎玛喜欢结婚还是走婚,没想到阿西扎玛也说喜欢走婚。  “男人天生风流自然喜欢走婚,走婚可以合理同多个女人有情,但做为女人是否吃亏了呢?”我问阿西扎玛。  阿西扎玛回答,摩梭人是以母系为主,女人有多个男人爱被当作是一种荣耀,没有人取笑,被人看不起的反而是没有人爱,或没有子女。离开阿西扎玛时,她还大方而风趣地表示爱上了我们同行的阿左与洪源,并希望他俩可以做她们的土司呢,引得船上一片笑声。  虽然阿峰姐弟俩都认同走婚,但笔者还是怀疑摩梭女未必赞同走婚,上岸后,我悄悄来到一个摩梭人的院落,我见院中站着一个少女,便走上去同她交谈起来,三言两语过后,我的问话还是落在了她对走婚的看法,这个叫荀盛花的16岁少女同记者表示,她并不在乎结婚还是走婚,但希望找到一个有理想有事业的阿都,为了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她还是赞同走婚,因为一旦结了婚,就很难再离婚,即使不喜欢对方,也得忍耐。看来,年轻的摩梭人真是愿意接受自由自在的走婚。  摩梭人走婚不乱婚  在前往泸沽湖的路上,导游已经向我们讲解过关于摩梭人的传说,诸如摩梭人是一个母系家庭,女人是社会的主角,掌管一个家庭的经济、财政、礼仪大权,并且实行走婚制,男不娶,女不嫁,以及摩梭人一生可以同众多异性发生性爱关系,而且不用向女方甚至所生的子女负任何责任等。并且告诉我们,黑夜走婚时,不需金钱厚礼,只要带备一包松籽与一顶帽子即可,而松籽是为了对付女子家的狗,帽子则是到了女子花楼后将其挂在门外,告诉后来的男人,此时名花已经有主,以免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到泸沽湖后,经了解,所谓的走婚根本不是导游所讲那样简单,真实情况是,走婚之前的男女双方通过平时的接触了解,尤其是篝火晚会的跳舞对歌,建立了一定的感情,之后男女双方约好暗号,男方才能进入到女方的花房里。但这种爱情关系是在“偷偷摸摸”中进行,男方多数在夜阑人静时进入女方房中,第二天天不亮,男方必须在女方家人未起床时离开。经过一段时间后,男女双方情意笃定,山誓海盟,尤其是有了爱情的结晶后,便可以公开出入,家人也就认可。之后虽然还是走婚,但不必再偷偷摸摸。  房东告诉我们,走婚双方有了子女后,男方无须到女方家生活,也无须对子女负任何责任,只是每逢过年过节买些衣物给孩子即可。由于孩子一直同母系亲戚生活在一起,所以虽然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但始终没有同舅舅的关系那么亲密,可以说,对于摩梭人来讲,最亲密的男性亲人是舅舅,因为一个人生下来见到的第一个男人不是父亲而是舅舅,以后在漫长的人生中相亲相处时间最长的男性亲人也是舅舅。  房东特别强调,摩梭人虽然实行走婚,但不乱婚。他们有自己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男子可以选择自己的阿夏,女子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阿都,但是不可以同时与几个人相好,只能选取一个。一旦双方感情破裂,断了关系后才可以重新与另一个走婚。另外,除了姑表以外,摩梭人还严禁与三代近亲走婚,如果发现有近亲走婚将被乡亲视为牲口一类,被人耻笑。  夜幕轻轻地覆盖了泸沽湖与美人山那柔美的身影,一旺篝火点燃了摩梭人爱情与欢乐的火焰,一对对身着艳装的青年男女“人约黄昏后”,他们手拉手围着阿波罗与缪斯下的爱情火种尽情地跳啊,唱啊,将自己的情爱传送给对方。轻盈的舞步叩动着情人的窗扉,动人的歌声回荡在月光下的夜空……  小阿妹,小阿妹,隔山隔水来相会。素不相识初见面,只怕白鹤笑猪黑……  小阿哥,小阿哥,有缘千里来相会。河水湖水都是水,冷水烧茶慢慢热……  情妹妹,情妹妹,满山金菊你最美。你是明月当空照,我象星星紧相随。阿妹,阿妹,玛达米,玛达米,玛达米……  情哥哥,情哥哥,人心更比金子贵。只要情谊深似海,黄鸭就会成双对。阿哥,阿哥,玛达米,玛达米,玛达米……  美人山美,泸沽湖秀,摩梭人纯、摩梭人真。  来源:[紫]
【】【】【】【字体:
】【】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相关连接
(12/24 10:57)(12/24 10:48)(12/24 09:09)(12/23 15:37)(12/23 15:03)(12/23 11:17)(12/22 15:20)(12/22 11:18)(12/19 10:29)
请发表您的看法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和弦音效图片动画
和弦原唱图片动画音效
和弦音效图片动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泸沽湖走婚习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