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魔兽世界卡鲁在哪大学在德国南方吗_

关于德国艺术设计类大学申请
首先声明,这是经验交流贴,不是扫盲贴。我不是中介。你也没给我钱,我也没义务回答一切谷歌上或者官方网站里能找到答案的问题。一句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要找中介。好中介黑钱,坏中介黑人。如果你18岁以上,没能力自己搞定出国手续的,想必也没能力毕业。之前写过一个APS的经验贴。谢谢大家对我的帮助和支持,下面的内容希望也对你们有用。
我的本科专业是视觉传达设计。
号收到【卡尔斯鲁厄国立设计学院】(Staatliche Hochschule f&r
Gestaltung&karlsruhe)的录取通知书(Diplom)。
成绩:笔试满分,面试满分。
先简单说一下学校背景:
【卡尔斯鲁厄国立设计学院】被称为“21世纪的包豪斯”(有点囧),是德国五所权威设计学院之一。每年本专业申请的人数在200到300左右,只录取15人。
接下来聊聊申请大学及考试的问题。
我是办了语言加留学的签证先来德国,边学语言边申请大学。艺术类都必须要考试(笔试加面试),所以如果再国内申请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变数。比如信件往来的时间,签证等等。当然有的大学是到中国去面试的,具体的要自己去各个大学的网站查询。
首先我要说,你的APS成绩,就是所谓的大学平均分,屁用没有。你1.6或者3.5都没人在乎。第一,把大学要求的材料备齐(各个大学要求不同),第二,作品集(Mappe)。
决定你能不能被邀请参加考试的,是你的作品集。决定你能不能考试成功的,是你的才华+德语+运气。先来说作品集。作品集是在初选里体现你才华的唯一根据,那么具体也不用多说了,从作品的选择,到排版再到册子的装订绝对要做到力求完美。
关于作品的选择问题,因为之前也没有经验,没能投其所好,所以吃亏不小。我图省事,挑了几幅作品装订成册,一下就搞了7份一摸一样的。其实应该针对不同的大学交一些不一样的作品。比如有的大学能接受电脑制图的作品,有的就比较排斥。有的喜欢浓墨重彩的手绘有的却更欣赏意识流线条的简单。其实这些也都是所谓的“技巧”。如果你真的才华横溢无可比拟,那么表现手法学校喜好什么的都不重要。大多数美院的包容性还是很强的。每一个学校风格各异,所谓的最好不一定就是最适合自己的。
不怕你疯狂,就怕你平庸。
接到考试邀请之后,就开始买车票准备画具然后赴考了。关于画具,我能给的建议就是,除了基本画具外,多带一些不同材质的东西,可以用来拼贴甚至缝补,将自己的表现手法多元化,有时候也是制胜的优势。有条件的就带上你们的宝丽来吧。有时候如果“照片”用的聪明,可以帮助你更到位的表现主题,效果好,省时间。
每个学校考试形式都不同,我只说卡鲁。卡鲁和奥芬巴赫相反,比起抽象的艺术性更强调实用性,考试一共8小时。5道题(包括一道写作题),考试中间被挨个叫去面试。
1. Erfinde ein Land,gib ihm einen Namen, entwerfe eine Flagge
und au&erdem ein Trikot f&r die Fussball-Frauen-WM
(假设一个国家,包括旗帜,设计出其女足世界杯球服)
2.Bringe Geometrie und Emotionen auf einen
Nenner(表现情感与几何图形的分数式关系)
3.Entwickle ein Leitsystem f&r einWohnheim k&rperlich behinderter
Menschen, entwirf ein System f&r Esszimmer, Toilette,
Fernsehzimmer. Das Problem: nicht alle Bewohner sehen
gut.(为残障人士的宿舍设计一套导视系统,比如餐厅,厕所,休息室。要考虑到有视力障碍的人士,并做出模型)
4.Schreibe zu einem Plakat der gro&en Plakat, das die besonders gut
oder besonders schlecht gef&llt, eine
Kritik.(考试的地方有一个展览,这个题是让你在展览中挑出一副作品写评论)
5. Entwickle eine neueartiges System, um H&nde abzutrocknen (keine
Papiert&cher/Trockenf�hn) Skizzen+DinA4
Plakat.(为公共卫生间设计一套新的系统。老系统有很多问题,比如卫生纸的浪费以及烘手机太慢等。其实个人感觉这道题已经有工业设计的成分了)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心里都有数了。8个小时里将全部的题完美的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就回到上面的建议,多带材料,有条件就带上相机。我吃了没有经验的亏,考试的时候我只带了各种颜色的纸和铅笔。我连水笔和颜料都没有带。所以全部的考题都是铅笔手绘,模型也都是用各种颜色的纸来拼贴的。导致我那道写作的题只剩下20分钟来完成。
不过运气确实很重要,虽然这样笔试还是拿到了满分。在这里再一次提醒大家,多带材料。比如第二道题,几何图形的情感表达,如果用相机就能以非常好的效果轻松表现出来。省时省力。我看着别人各种拍照心里羡慕的不得了,没办法,还是得一个一个手绘,效果和想法的实现都远远不如照片直观,而且花费很多时间!!
在考试里,往往想法比表现手法重要。只有8个小时,没人能完美的完成,比的就是想法。哪怕你用原始的表现手法,(比如我,全部铅笔手绘……)。不过能带的最好都带上。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绝对不会只带铅笔,太冒险了。
然后说面试。面试过不过,不用我说,取决于你的德语水平和你的表达能力。如果你笔试考的不理想,面试的时候又不能把你面前的7、8个教授忽悠晕,那么就危险了。
有的学校的面试是在艺术考试之后,那就是主要让你说说你自己刚画的东西。但是卡鲁的面试是考试中间被叫去的,进去后主要讲之前寄去的作品集,然后问一些大家都会问的问题,比如你为什么来这个学校,你对设计的认识,你最欣赏的设计师……面试的时候也是可以再带一些别的作品进去的,比如有的人会有作品发表在什么杂志上过啊,做的模型啊什么的。但是你要问问教授们,愿不愿意看你新带来的东西,如果他们同意,再拿出来。
基本上就是这么些点。希望对你们有用。补一张考试的照片给大家参考。
PS.祝大家成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德国留学:热门专业最具优势的大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广之旅海外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是经国家教育部...
评价文档:
德国留学:热门专业最具优势的大学
德​国​留​学​:​热​门​专​业​最​具​优​势​的​大​学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为什么出了 29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洪堡大学,世界排名却在 20 之外?而且德国大学整体在世界排名不靠前,为什么呢?
按投票排序
先来试试解答问题的后半段。豆瓣上有个“留学德国”小组,这个问题在那里也讨论过,我就凭回忆总结一下好了。德国大学排名靠后,是由若干因素综合导致的。首先,德国大学资金有限。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公立、公营,所有的精英大学(Exzellenzinitiative)都是,这与排行榜上靠前的英美国家很不一样——美国的好大学绝大多数都是私立研究型大学(private research university);英国的大学名义上虽然是公立,但学校并非国家所有,教员亦非公务员,国家拨款只占收入的两成左右。而德国大学也不收学费,只需要每学期注册时交几十到一两百欧元的杂费即可。部分州曾经试着收过两三年学费,每个学期五百,但是后来又取消了。即便在收学费的时代,学校也无论如何不可能靠收学费维持下去——两百欧元是什么概念呢?在德国做零工一个小时能拿到八欧元左右,赚到两百欧元的学费基本上只需要两周时间,而一个家庭的月可支配收入平均约是两三千欧元。拿这个价钱对比一下英美学校开出的学费吧。学校的资金有限,就不得不把钱用在必须的地方——可不是三公消费,而是给实验室配仪器、维护建筑、买书、交授权费、组织户外教学活动这种虽然重要但是对排名几乎没有影响的事情上面,而学校的国际综合排名则是有钱才能去考虑的奢侈工程。老实说,以德国高校的资金状况能保持住今天的排名,已经算是奇迹了。大概也正是因为如此,德国才会想要评选“精英学校”——说起来这个评选的原因其实挺可怜:联邦政府二〇〇〇年拍卖 UMTS 频段弄到一些钱,想要发给大学改善一下生活,无奈僧多粥少(德国有三百多所大学),只能挑几个最重要的发一下。其次,德国大学缺乏选拔功能。不论公立私立都必须按照大学法(Hochschulrahmengesetz)运转的高校,更像一个全国性的福利组织——法条规定学校“要照顾有孩子的学生的特殊需求;要为残疾学生考虑周全,使他们尽可能地不需要外界帮助而就学;照顾到国际学生,尤其是欧盟内部的交换生,考虑国际学生的特殊需要;高校通过履行职责来教育公众”。实际上也的确如此。德国大学对于德国国民来说是宽进严出的地方,申请学校相对容易,但毕业率很低。而且本来德国贫富差距不大,也不收学费,穷人要贷款上学、甚至上不起学的状况几乎并不存在。选拔性弱,社会责任大,德国大学就不得不以教学为重,做科研并不算出色。而所有的高校排名都很基本上都是偏重科研成果,比如 THE 的标准就只考虑到三成的教学,毕竟教学并不像科研水平那样便于量化。但德国承担科研工作的主力实际上是一大批科研所——比如弗劳恩霍夫协会、亥姆霍兹联合会、莱布尼茨联合会、洪堡基金会、以及大名鼎鼎的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协会,这样的国家注资的研究所,德国有超过五百家(具体数目不记得了,不过相差不远),还不算各个企业和大学合作的小研究室。如果把这些研究所并入大学一起核算的话,德国学校的排名应该会有一个整体的飞跃,大概在德语世界里面的学校排名最高的瑞士联邦理工(ETH)就是那样一个状态(瑞士的两所联邦理工和四个研究所同属一个机构),不过这与德国教育建设的纲领相反。此外,德国大学喜欢偏科,尤其是理工科,有大量的工业大学(TU)。更小的应用科学大学(FH)更是往往只有几个科系,力求做到最好,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并没有几所,德国人自己搞的排名也只有分科排名。但对于国际排名来说,自然还是综合学校比较有优势。最后,就好比星座理论对于谈恋爱有影响一样,德国学校排名低对于吸引外国学生来说也有影响,毕竟在没有亲身对比过的时候,排名是很重要的参照。再加上在德国生活有语言障碍,奖学金也不多,第三世界聪明成绩好的学生会更倾向于选择去英美学校,国际影响力自然也就不高。不过这倒不止是德国面临的问题,不少欧洲如雷贯耳的好学校,在国内都不为人知。至于问题的前半段,哥廷根和海德堡大学都出过四五十个诺贝尔奖啊,诺贝尔奖更多地是加历史声望,排名则主要是看当前实力,两者没太多关联。
这个问题提的真好, LZ真给洪堡面子。她很少(读作:基本上不可能)能排进前50的。Im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 2012/13 der
erreichte die HU Platz 99 und geh?rt damit zu den besten vier Universit?ten Deutschlands. Im Top Universities by Reputation 2012-Ranking belegte sie Platz 64 und war damit die zweitbeste deutsche Universit?t.参见:首先,洪堡大学的介绍里,除了1973年的一位经济学奖得主以外,其他都是1956年以前。然后,洪堡官方的29位诺贝尔奖名单,发现这个1973年的诺贝尔奖不在里面。最后得到的结论是,洪堡的29个诺贝尔奖,都是在50多年前。参见:以洪堡大学为例,来解释为什么德国整体大学的世界排名不够靠前:德国真正的综合型大学很少。比如柏林范围内,综合型大学一共有三所:柏林洪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其中,因为有柏林工业大学在,所以洪堡大学和自由大学都是没有工科的。同样的例子,因为有LMU在,慕尼黑工业大学是没有开设人文科学学院的。LMU也不会开设任何工科学科。另外,像会计这种实用型的专业,是不可能在University里看到的,它们只能开设在Fachhochschule(类似于应用技术大学)里。(LMU: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t München,慕尼黑大学)洪堡大学和自由大学共同开设的科目中,也会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比如,在日耳曼语言学和文学学院,他们是商量好每个学校的研究方向,不重复,并且相互补充。双方的学生可以互相选修课程,学分相互承认。所以经常会出现的情况是,世界排名上前一百名有洪堡大学的,不可能出现柏林自由大学;有柏林自由大学的,不可能出现洪堡大学。这换做在中国,应该是政府出面整合合并,然后排名突飞猛进,类似于浙江大学。在德国,小朋友上大学,别人一般会问,什么专业,再问哪个学校,然后衡量出这个学校在这个专业上排名如何。比如很有名的LMU大学的人文学院的很多专业是非受限申请,意思大概就是随便申请,成绩不要太差基本就收。同样的专业放在Jena这个小城市,非常出名,每年有将近6倍的人去报考,所以录取要求非常高。这不是能够根据世界排名来评估的。总之德国人没有很在乎大学在世界的排名,但是非常在乎自己所学的专业今年年度的全国排名。比如有个德国姑娘,在某个工业大学读机械,每年都会告诉我们她所在的专业是从全国第四升到全国第三,还是又掉回了全国第四。德国学生还会在乎的排名是本学校食堂的全国排名。至于世界排名他们真的不是很在乎。ps:1. 关于德国大学国际化(英语化)的程度:我认识的自然科学的博士生们的工作语言都是英语。工科基本上都是德语。人文科学有些方向是英语,有些方向是德语。2. 洪堡大学每个学期的杂费是280。 其中180欧是学期票的费用。学生宿管收40多欧。剩下的50欧左右才是付给学校的杂费。平均国家给每个大学生每年的补贴大概是欧按人头发放到学校(请看清楚,是学校),不论学生国籍和背景。3.洪堡大学注册学生常年大概是3万多。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和各种交流学者、研究所里挂在洪堡大学的学者。每年招新生大概3000人。这规模放在国内,和清华北大差不多。和动辄一个系每年就招上千人的山东大学完全不能比...
我也来说两句吧我觉得德国大学排名不高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点,德国真正类似于美国国家实验室的实验室基本都是 亥姆霍兹研究集团,马普所这样的研究集团,它们都是独立的,充其量与学校合作。 出的成果也都基本属于这些研究集团的。举例说明,亚琛工大附近有个比较有名的亥姆霍兹研究中心叫于利希研究中心。 亚琛和它有非常多的合作项目,而且里面也有很多有名的教授参与两边很多项目,但是2007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就是于利希研究中心的,只有英文的维基把他算到RWTH头上,其它任何关于大学的介绍,都没这教授什么事。第二点,德国的大学主要是以教育为主的。第三点,学校很多,政府都得养活,其实学校的经费比起美国就很少很少了。如果去查下,德国钱最多的两个学校 RWTH和TUM,每年经费也就11亿欧元。
美国的大学呢,MIT每年40亿美元,哈佛好像更多。这当然没办法比。如果有人想反驳说UC Berkeley没多少钱,但是UC Berkeley俩国家实验室每年经费就40到50亿美元。第四点,学校和工业界的联系非常紧密。这当然是好事,但渐渐会导致学校的成果主要以实用性为主,而不是一些真正理论,未来可以转化成实践的东西。第五点,学校的大牛还是太少了,纵观德国几大名校的教授,很少有美国顶级学校的背景。如果国际化交流很少,怎么可能被英美承认呢。第六点,其实德国教授的英语还是不行。 原来有一次上课,全是德国人,就我一个中国人,教授问,懂德语不,我说懂,他说,太棒了,终于可以不用说英语了。所以德国真正好的东西,牛的东西都是德文的,英美的排名才不管这些。第七点,国际交流不好。 德国最好的大学其实跟英美几乎没什么太多好学校的交流。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亚琛工大),最好就是跟UC Berkeley交换,其它的大牛学校一个没有。第八点,提到楼主说的洪堡大学。现在就论理工科,洪堡大学早都不是以前的洪堡大学了。就算有几十个诺贝尔奖在那撑着,也不可能在前列,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的排名还是要比德国现在真正好的理工科大学排名高。工科最好的大学RWTH,才4个诺奖,当然排名不行,而且RWTH学科综合度极差。最后一点, 比起美国大学,德国大学的生源还是差。美国大学有高昂学费,读不出来就瞎了,没人会蛋疼非得名校不进。而且美国竞争激烈,牛人都想进那几个顶级大学,所以严进严出。德国呢,相对来讲自己州的人还是喜欢呆在自己州里上学。周末还能回家,虽然名校在那放着,但也不是真正厉害的人都愿意去的(普通学校也不差),所以导致虽然名校牛校有,但是学生质量普遍不行。 RWTH 淘汰率70% ,80%也就很正常。
试图以一个整数反映大学质量的各种大学排名,不比星座书靠谱多少 [000],茶余饭后吹吹牛就可以了。而且有很多大学排名,你得说出是哪个排名,才好对照他们的排名标准来分析。而且分析是很累的事,还是讲讲八卦比较好吧?我在法国的母校 Polytechnique,05 年 QS [1] 排全球第十,被我中国母校上海交大排 200 名以后 [2]。先别急着喷中国排名不靠谱,我也不知道西方为什么特别看重 [3],法国校长排着队去交大拉关系……然后法国总统傻客气一拍桌,着手合并让法国自豪的,以小而精著称的工程师学校。交大排名不是重规模嘛,那法国就要打造豪华的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的航空母舰。然后,他就下台了,但是工程是开始了,不知现在怎么样。洪堡大学 HU 和我现在的自由大学 FU 曾是一家,原柏林大学,冷战时分家(1948)的,FU 在西柏林,HU 在东柏林。说实话我觉得 HU 要牛一点,可是德国精英大学 07 年就收了 FU,今年六月才收 HU [4]。然后我的中国母校又来挑拨。原柏林大学的诺贝尔奖,在交大排名中全算到自由大学 FU 头上,HU 一看不乐意了,跑去找交大理论,于是第二年交大排名中这些诺贝尔奖又都算到 HU 头上,于是 FU 又不乐意了,找交大理论……我不知道现在是怎么处理的,你说交大这脚踏两条船是不是欠的……所以你说这种小孩子办家家的事情,你理他干嘛……最后关于诺贝尔奖的数目,分家之前是 32 个,分家后 HU 有 8 个,FU 有至少 5 个。[5,6]其中 07 年化学奖 Gerhard Ertl 是两边都有位置的 [7]。[0] [0] [0] [1] [2] [3]
The ranking is regarded to be one of the three most influential and widely observed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rankings (WTF !!!!! 另两家是 QS 和 THE,能好到哪里去?)[4] [5] [6] [7]
世界排名遥遥领先的恐怕也只有美国。因为美国提供的高工资和主张奋斗的精神是德国所没有的。另外德国不是移民国家也是原因之一。德国不主张大学之间差距太大,因此资源多是分散的。至于为什么瑞士,法国,日本有大学靠前,那是因为他们把资源集中到一两所大学。比如,根据ARWU大学排名,TOP 500大学,德国有37所,而日本只有21所,法国只有20,瑞士只有7。
非要排名的话就不要把西游记和水浒传里的人都混在一起排了。
北师大也有两个诺贝尔得主,它也不是中国第一学府嘛
那榜单还说港大比东大靠前呢,英语系地区就是有优势
个人觉得德国大学的排名对于本科和硕士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假如你想在德国找工作,在相同条件下,公司会比较看重你的实习经历和课业成绩,而不会在意你从哪个学校来;如果继续在深造,教授也会比较关心你的成绩和毕业论文的方向以及个人对他的课题的理解;如果回国工作,一来没几个人了解德国大学,二来就是了解的也都知道这里面区别真的不大。至于博士科研以上,走到这一步的人精神上都有一定造诣了,谁又会去在乎这些俗世的排名呢......
本来在曾经Elite9名单中的弗赖堡念语言类专业。个人是从国内德语系1年+德国预科1年这样申请到弗赖堡的本科。可能文科类专业相比医科类,IT工科类专业,文科专业不管有没有赞助差距都不大。但是弗赖堡的语言类专业如德语,英语还是全德前三的。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上次看到本校一位汉学系教授申请到120万欧的科研资金,主题为研究毛泽东主义,略感惊讶,这点科研经费真的不值得一提,而申请流程据说非常复杂,又大吹人文类学科很难申请,能申请到已很不易云云。德国几所大学能进世界TOP100的我每年都在关注,各种版本都看过,基本有能力进的也就如下几所:慕尼黑工大,慕尼黑大学,FU,弗赖堡大学以及海德堡大学当然各种版本众说纷纭,本人关注本校的排名,例如上海交大各年度排名,弗赖堡一直是全德第四,排名基本在90-100,QS基本在95-105,泰晤士报基本在100-150,纽约时报在150开外。其实很好地反映了德国大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说句不好听的,不要说FU和弗莱堡,除了慕村两所和海德堡大学,想必国内人真的没听说过其它德国大学了(当然有中介吹捧莱比锡大学,那都是浆糊云云)其实世界学术中心的转移早在上世纪30年代,纳粹对德国科学家的迫害已经使一大批精英外流到美国。冷战又让东德糟蹋了数所好大学(莱大,洪堡)。其实要说学术改革,慕村真应该合并这两所大学,得到一个完全的互补,我相信合并后的慕尼黑大学稳进TOP30。当然这是一种幻想。至于弗赖堡为什么被剔除出E9,原因很简单,原来的一个医学研究所与弗赖堡大学分离,所以科研成果都算研究所的,与大学无关,出成果的机构独立,落选自然也就不奇怪了。但是不得不说德国人的教育理念真的非常狗血,一个抄袭美国常青藤计划的项目居然还有被剔除的原则。真心搞笑!E9本身入选的院校都很出色,也很有说服力(康斯坦茨除外),但是这次2012年又选出个E11,在原有基础上又剔除3所(卡鲁,弗赖堡,哥廷根),本人就很不解,并不是为本校护短,只是觉得像以前老的留德一辈吐槽的宁去西德烂校,不去东德大学的不莱梅也能入选,真心费解。北威的教育质量不敢恭维,除了亚琛,北威可以说没有第二所院校有实力进Elite。如果说第一次,第二次评选都偏向性太强,那这第三次选出的E11可以说很照顾东德大学了,TU德累和洪堡都进了。洪堡是名正言顺,问过很多德国大学生如果Abi考高分选FU还是洪堡,个个都回答洪堡,可见一斑。TU德累算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了,所以进E算是很正常。再说说这个精英计划的补助问题,每年每所大学不到2000万欧的补助和英美大学相比真的是囊中羞涩,自从本校被剔除出精英计划之后,本校的UB扫描仪居然都要收费了,一张要0.06欧!!还有就是德国大学生源问题,真心建议应该收取学费,其实荷兰就为我们树立很好的例子,弹丸之地有4所大学在2012年排名中进入TOP100,排名首位的阿姆斯特丹大学甚至进入TOP50。而荷兰的商科又是相当知名,在荷兰大学商科毕业留在荷兰工作难度不大,我的一位高中同窗就在荷兰念书,读的工科,毕业后留飞利浦工作,想必这个在德国就难上加难了。荷兰大学之所以突飞猛进,和每年收取的学费不无关系,现在荷兰一年本科生学费是RMB5万,研究生10-14万,我想如此高额的学费也为大学注入了很多科研资金吧。本人交过一学期500欧的学费,但是第二学期就废除了,很多人如此庆幸,其实,学费才是净化生源的最好方法,比如,南德收取高额学费可以有效打消不少东德华人来南德读书的念头。总而言之,什么投入什么回报,听到不少留德的振振有词地骂留英的渣渣,那是因为你这出身认识不了牛剑的中国人,至于美国,连南德都来不起的更不提美国啦。
德国高校国际排名不高,也和语言原因有关。英语是国际通用的学术语言,不管是德国、瑞士还是中国日本,想要把研究成果或学术观点推向世界,都离不开英文期刊和以英文进行的学术合作。在这方面,非英语国际还是很吃亏的。具体到德国国情,公立高校更多地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不是开展国际竞争的场所,传统德国高校的国际化(或英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高校竞争,特别是为了吸引全球人才,德国高校近十年来加速国际化进程。从学制上,推行“博洛尼亚进程”,取消传统本硕连读模式,与英美学制接轨;从课程上,更多引入英文课程项目,开设暑期国际学校等;从资金和发展优先性上,圈出11所精英大学,鼓励其开展国际竞争。但是,这些做法也引起德国民众的争议:公立大学的第一要务是教书育人还是科研竞争?原本均衡发展独具特色的德国高等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美国化”的挑战。笔者认为,以德国的科技实力、文化积淀,如果采取英美式的大学发展战略,肯定会在大学排行榜上突飞猛进。但是,这是不是德国民众最需要的结果?
简单说:1.文理工分科。2.主要科研力量在科研机构,不在大学。3.科研投入下降。
公立学校钱不多,当然激励机制没美国私立学校用大把钞票激励的效果好,不过德国这种真正的公立教育是德国能保持较小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和保护人权的体现。这里你只要愿意学,就给你机会学,从小学到大学,到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定,一年学不好可以下年注册再来,公立学校学费很少,而且各学科申请基本没有太大的限制,不比国内某些学校某些专业千军万马来竞争一个学习机会,到点了就要闪人,没学好也让你毕业通过。德国这种公立教育就给了你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这才是正在的教育公平,也是教育应当有的功能。至于世界排名这种东西,虚的很,不应当成为高校追逐的目标。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偶尔培养出一两个天才,而在于持续输送大批量精英。
上面都是忙着帮德国找客观原因的,这里找一点主观原因,德国的高教的科研部分确实有点掉队了,德国的科研现在主要靠马普所撑着,至于大学的水平,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开始脱离世界主流。 至少我现在的这个领域,德国科研机构已经十多年没有像样的成果出来了,这倒不是德国单一国的趋势,整个欧洲都有点这意思,一方面是各个国家的科研投入都不足,二方面整体气氛都太宽松缺少压力,现在拼劲最足的还是美国和亚洲。其实只要看博士生以及新晋的助理教授在美国大学和在欧洲大学所承受的压力做比较一下就可以知道,无论德法英还是北欧,都太悠闲了。
我和很多德国人讨论过这个问题(主要是工程师),他们的想法和中国人很不一样。首先,思维方式就不一样。德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什么是社会主义?无论收入多少,人人都有均等的机会上自己喜欢的学校就是社会主义。所以,德国大学并不追求中国式的精英,层层选拔式的教育,而是把教育资源平均分散到各地各个大学,包括E9也有这个意思,在各地区之间搞平衡。德国的大学(注意,不是专业)的报考难度基本相当,唯一的差别是毕业的难度有区别。好的大学特别难毕业。他们觉得,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其次,由于德国长期处于封建制,各地之间互相不服气的情况很严重。拜仁州的人,看不起北边的人;北边的人不喜欢南边的人;甚至近在咫尺的杜塞尔多夫和科隆,也存在强烈的互相鄙视的关系。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德国人在择校时,更愿意选离家近的学校,而不是所谓“名牌大学”;各地的生源质量都差不多。第三,大部分德国人没有生活压力,所以也不会拼命干活。所谓福利社会养懒汉,德国人相对欧洲其他国家来说还算勤勉的,但是和美国人亚洲人比就差远了。。
法国大学也一样,欧陆高校,非英语类国家,排名确实比较吃亏
哥廷根还45个呢 曾经的传奇,还不是一场二战 全毁了
既然提到洪堡了就跑一下题吧 看到很多人说德国不收学费所以经费不够等等。那是因为德国的办学思路传统上就和英美不一样 具体可以参阅洪堡老先生各种著作。德国的大学教育是一种权利 和吃饱穿暖一样是人权 不是一种投资 所以他们本质上就没有去搞Ranking搞市场营销来吸引学生/家长来买自己这个投资产品的动力 虽然这些年也搞国际化 不过还是在Kinderschuhen里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卡鲁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