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大道蒙面歌王参赛者揭秘关东

大家都在看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一首《我是杨光》,让东北盲人歌手杨光从《星光大道》一路高歌,并在春晚精彩亮相。正当鲜花和掌声不断向他涌来的时候,他却悄然淡出舞台。本期,杨光作客节目现场,坦然讲述三次闯荡北京的艰难与辛酸;邂逅初恋,写下感人肺腑歌曲等的经历。这期,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才华横溢、热衷公益事业的杨光,敬请收看。 (《关东明星坊》 )
 大家都喜欢
 最受关注的热门栏目
视频集介绍
国家/地区:
视频简介:2014年星光大道5月17号5号选手唱了什么歌_百度知道
2014年星光大道5月17号5号选手唱了什么歌
提问者采纳
龙的传人,火力全开,牡丹亭,关东小子?情怨,还唱了一个京剧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星光大道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辽宁人艺关东年代大戏《祖传秘方》再度入京_凤凰娱乐
辽宁人艺关东年代大戏《祖传秘方》再度入京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今年年初在世界级好剧云集的第六届国际戏剧奥林匹克展演中大放异彩的本土大戏《祖传秘方》,在北京观众的热盼中再次受邀入京展演,将于5月23日、5月24日亮相国家话剧院&首届原创话
辽宁人艺关东年代大戏《祖传秘方》
辽宁人艺关东年代大戏《祖传秘方》 今年年初在世界级好剧云集的第六届国际戏剧奥林匹克展演中大放异彩的本土大戏《祖传秘方》,在北京观众的热盼中再次受邀入京展演,将于5月23日、5月24日亮相国家话剧院&首届原创话剧邀请展&。 《祖传秘方》是一向以情绪饱满、酣畅淋漓著称的关东演剧学派最卓越和典型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三大人艺&之一的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六十余年来艺术沉淀厚积薄发的&镇院之作&之作。今年1月份在北京仅3场的演出犹如惊鸿一瞥,却震动、感动了大批北京观众和戏剧专家及戏剧从业者。而上一轮演出中未能看到本剧的,纷纷表示遗憾,呼吁本剧再度入京。终于《祖传秘方》在极高的呼声中入选&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将再度受邀入京,在国家话剧院演出两场。 若以书法喻戏剧,《祖传秘方》当是正楷,大气中正,法度严整,骨肉匀停,筋骨遒劲。熟悉中国话剧的,不由自主的会将它与同样享有盛名且故事年代接近的大戏《茶馆》《大宅门》等相对比。《茶馆》和《祖传秘方》中都有相当精彩的满族遗老角色,而《大宅门》和《祖传秘方》讲述的都是时代巨变中医药世家的飘摇命运。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与传世经典《茶馆》和豪华阵容的《大宅门》相比,《祖传秘方》中捐躯济难的关东豪情、日据东北的悲辛抗争、乱世儿女的情仇爱恨、红药世家的艰难传承等仍然具有独特而巨大的魅力。 比《茶馆》更积极 《茶馆》以一个典型的茶馆为背景,讲述了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崩溃的历史;跨越六十年,通过一家三代的生活变迁,描绘了一幅从封建制度衰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段时期的中国民生图。看过《祖传秘方》和《茶馆》的观众都喜欢将两部大戏做对比。两部戏分别是辽宁人艺和北京人艺的镇院之作,都展示了国破家亡时多个人物风雨飘摇的命运,但两个戏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精神面貌,甚至无需深入比较,就能发现两个剧气质上的巨大差异。《茶馆》充满浓郁的末世之感,剧中人物也被时代裹挟,无力而迷茫,整部剧令人感到绝望与幻灭;《祖传秘方》的故事发生在日据时代的东北,且末代皇帝已经宣布成立伪满,但剧中人物大都选择了坚守心中的正义,选择掌握自己的命运,奋力与侵略者抗争,主人公尽己所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险恶斗争中,九死无悔。《茶馆》像钝刀割肉,小人物对生活的希冀不断被黑暗的世道消解,最终主人公的生命之火彻底熄灭;《祖传秘方》像利剑出鞘,生命的强者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对义和家园誓死捍卫,富贵不移威武不屈,甚至至亲骨肉变节在大义面前也绝不姑息。可以说《茶馆》是无法对抗命运的弱者的戏;《祖传秘方》是誓死对抗列强的豪杰的戏;《茶馆》是灰色的悲观的戏;《祖传秘方》是血色的积极的戏。 比《大宅门》更豪迈 集合了国家话剧院众多重磅明星的话剧《大宅门》所到之处观众无不倾倒。《大宅门》中的同仁堂和《祖传秘方》中的正德堂都是传承百年的医药世家,同仁堂是制药名家,而正德堂历代传人是医治红伤的圣手,两个家族都有代代单传的医药&秘方&,两部戏中,主人公都遭遇了外人和家族中不孝子对&秘方&的觊觎,也都因秘方之争引发了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是,《大宅门》的故事更关注家族内部人物的成长、爱恨、斗争,《祖传秘方》着眼点则更为宏大,剧中人和清朝覆亡、日据东北、反抗侵略的宏大历史主题联系非常紧密,整部剧表现出更浓烈的家国之忧和热血报国、共赴国难的豪情壮志。 从表演方式上来讲,、、、雷恪生、刘佩琦等明星艺术家在《大宅门》中的表演自不必说,非常精彩;《祖传秘方》则是关东演剧学派的代表作品,表演风格如烈酒一般辛辣割喉,痛快通透,且具有原汁原味的东北风情,质朴厚重,深情真挚,必须提及的是,这样优质的关东风格的表演,除辽宁人艺之外,中国其他话剧院团都不能为之。 当末代皇帝都已屈膝于倭人,东北人民该如何安身立命?先进列强与贫弱故国,哪个才值得效忠?在日据东北,医药世家如何将祖传秘方守护与传承?大义当前,旧日仇家能恩仇尽泯;生死关口,多年爱侣方连理结成;家园陷落,待宰羔羊偏豪气干云。正心正气方能正骨,行善行德才是行医。辽宁人艺以最鼎盛阵容,讲述沈阳人民在九一八前后的不屈斗争,君子之风,侠者豪情,气韵贯通的镇院大戏,匡正世风的正气悲歌。《祖传秘方》二度入京,不容错过。 演出时间:日、 日 演出场馆:中国国家话剧院国话剧场 票价:50(学生票) 80& 120& 180& 280& 380 &
[责任编辑:张园园]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播放数:407642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609677
播放数:6018722
48小时点击排行播放列表加载中...
正在载入...
分享视频:
嵌入代码:
拍下二维码,随时随地看视频
【星光大道】5号王子演关东小子 陆海涛助演
上 传 者:
内容介绍:
【星光大道】5号王子演关东小子 陆海涛助演
Channel Me 精选
我来说点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京网文[0号 |
| 京公网安备: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403号
<img src="" width="34" height="34"/>
<img src=""/>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width="132" height="99" src=""/>
在线人数: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http://"/>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没有数据!
{upload_level_name}
粉丝 {fans_count}
{video_count}
{description}香港尖沙咀东海滨“星光大道”上之73颗明星(官方简介资料)_超级粽子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3,993贴子:
香港尖沙咀东海滨“星光大道”上之73颗明星(官方简介资料)收藏
4&邵逸夫爵士&
1924年与三位兄长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1926年往新加坡协助开拓市场。1957年邵逸夫来港,接管邵氏,兴建东南亚最大规模的邵氏影城,招聘、培养电影人才。期间,邵氏摄制的《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黄梅调影片,《大醉侠》、《独臂刀》等武侠片,《杨贵妃》、《倾国倾城》等古装宫帏片大受欢迎,在亚洲影展和金马奖屡获奖项。邵逸夫为电影事业奋斗六十年,有卓越贡献,现为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之执行董事。1974年获英女皇颁授CBE勋章。1977年获爵士封衔。1998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大紫荆勋章。&
5&黄曼梨女士&
1930年考入上海暨南影片公司演员班,演出《江湖二十四侠》。1932年来港与吴楚帆合演《古寺鹃声》。一生共演出三百多部影片,大部分是演出恶家姑、老祖母的角色。代表作有《人生曲》、《败家仔》、《苦海明灯》、《原野》、《慈母心》、《吸血妇》、《疯妇》等。曾任华南电影工作者联合会两届理事长。1971年起先後在无线、丽的电视演出电视剧。1995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6&朱石麟先生&
二十七岁时不幸因病致使双腿残疾,但他卧病时仍编写剧本。1930年到上海从事电影工作,1934年开始执导,《慈母曲》被称为中国电影经典之作。1946年来港,执导《清宫秘史》、《误佳期》、《一板之隔》、《中秋月》等片。1954年入凤凰影片公司,除任编导外,并任艺术委员会主席,培养编导人材。&
7&曹达华先生&
十五岁只身往上海演出默片《关东大侠》,1935年回港拍摄《山东响马》,1939年升任主角,演出《烈女行》。战後创办友联电影公司,拍摄了《七剑十三侠》等武侠片。从影以来共演出七百部电影,大部分为武侠片,亦有侦探片及间谍片。其中1949年至1965年在七十多部《黄飞鸿》影片中扮演黄飞鸿的大弟子梁宽,及在《如来神掌》片集中扮演龙剑飞最为著名。2001年获香港影评人协会颁赠金紫荆奖终身成就奖。2003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颁赠专业精神奖&
8&卢敦先生&
1931年与吴回、李晨风组织时代剧团,1932年在广州参加电影《炮轰五指山》的演出。1936年来港参与电影演出,抗战期间在广西演出话剧,战後回港演出及编导电影,至1970年共演出百馀部电影,包括《此恨绵绵无绝期》、《败家仔》、《家》、《危楼春晓》、《豪门夜宴》、《男男女女》等。导演作品包括《此恨绵绵无绝期》、《羊城恨史》、《十号风波》、《少小离家老大回》等。1998年获香港影评人协会颁赠金紫荆奖终身成就奖。&
9&岳枫先生&
1931年在上海进入电影界,1935年执导了轰动一时的《中国海的怒潮》奠定地位。1949年到香港,先後在长城、新华、电懋与邵氏等公司导演八十多部影片,主要作品有《荡妇心》、《血染海棠红》、《金莲花》、《街童》,并以《畸人艳妇》与《为谁辛苦为谁忙》分别获得亚洲影展最佳编剧奖及金马奖最佳编剧奖。其後他执导了一系列的黄梅调歌唱片,包括《白蛇传》、《花木兰》、《西厢记》、《三笑》等。1991年获香港电影导演会颁赠终身成就奖。&
10&关德兴先生&
二、三十年代以艺名新靓就演出粤剧。1933年拍摄香港第一部有声粤语片《歌侣情潮》,1936年以《神鞭侠》的神鞭功夫震惊四座。抗战期间组团劳军及宣传抗日,有「爱国艺人」之称。1949年演出《黄飞鸿传》,後发展成八十多集的长寿电影系列。一生热衷慈善事业,发扬忠孝仁恕之道。1952年开设药局,悬壶济世。又多次被推选为八和会馆主席,对粤剧艺术贡献良多。1982年获英女皇颁授MBE勋衔。&
11&张活游先生&
曾在广州学习粤剧,1936年参加粤剧团担任小生、小武角色。1939年在香港演出电影,第一部影片为《大破铜网阵》。年是他的事业高峰期,每年演出二十多部影片。1952年与吴楚帆、白燕等合组中联影业公司,以提高粤语片水准为己任。他擅演文弱书生、好好先生、孝子慈父的角色。演出名作包括《家》、《父与子》、《可怜天下父母心》、《疯妇》等。1976年加入无线演电视剧,1982年退休。&
20&石坚先生&
石坚是香港电影中杰出的反派演员和性格演员之一,他的反派角色深入民心,有「奸人坚」之称。石坚少年习武,精通多种武学。1939年从影,最初做化妆师,後来当演员,1940年在《血海花》首次在银幕上演出。在五十至六十年代,石坚演出了数百部电影,其中以武侠片居多,最著名的是《黄飞鸿》片集中的反派角色、《方世玉》片集的白眉道人与《如来神掌》片集的天残脚。石坚还在很多时装片中演出,曾参演李小龙主演的《龙争虎斗》。1976年开始兼任电视艺员,但在电视剧中却是演正派人物居多。1996年获香港影评人协会颁赠金紫荆奖终身成就奖。2003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颁赠专业精神奖。&
21&李丽华女士&
有「影坛长青树」美誉的李丽华,十六岁加入上海艺华影业公司,凭《三笑》一片成名。1948年来港,演出《说谎世界》、《豪门孽债》、《误佳期》、《小凤仙》、《雪里红》等电影,1955年主演香港第一部彩色电影《海棠红》。1960年加盟邵氏,主演《杨贵妃》、《武则天》、《杨乃武与小白菜》、《阎惜姣》、《红伶泪》、《观世音》等片。先後凭《新啼笑姻缘》及《扬子江风云》两度荣膺金马奖最佳女主角。1973年移居美国,但仍应邀到台湾拍摄张彻导演的《神拳三壮士》与胡金铨导演的《迎春阁之风波》,1983年正式退出影坛。&
22&白光女士&
1938年到日本东京女子大学攻读艺术系,後在《东亚平和之道》中担任女主角。1943年回上海,主演《13号凶宅》、《人尽可夫》、《六二六间谍网》等电影。1949年来港,主演《荡妇心》、《血染海棠红》、《一代妖姬》等电影,又自导自演《鲜牡丹》。她擅演风骚妖媚的坏女人,号称「一代妖姬」。她以一把懒洋洋而感性缠绵的声音,主唱不少电影歌曲与流行歌曲,包括《假正经》、《叹十声》、《东山一把青》、《等著你回来》、《如果没有你》等。1959年退出影坛,隐居马来西亚。&
23&吴回先生&
1931年与卢敦、李晨风等在广州组剧团,1941年来港当演员,擅演善良小市民角色。1947年执导《今宵重见月团圆》,至1979年共执导了二百多部影片,同时亦演出了百多部影片,导演代表作有《败家仔》、《家》、《父与子》、《後窗》、《原野》、《雷雨》等。他亦是中联影业公司的创办人之一。1970年加入丽的电视任编导及演员,以在《变色龙》与《大地恩情》的演出最为人称道。&
24&白雪仙女士&
二十年代「小生王」白驹荣之女,因排名第九,人称「九姑娘」,曾拜名伶薛觉先为师。四十年代开始与任剑辉合作无间,在广大观众心目中一致认为是最合拍的一对艺坛才子佳人。五十年代中期任、白合组仙凤鸣粤剧团,以《牡丹亭惊梦》、《帝女花》、《紫钗记》、《再世红梅记》等剧成就了香港粤剧史上的传奇,她们大部份戏宝亦被改编为电影。由於她们有秉承传统,辟拓新境的精神,又有至诚怀谦,共策互励的心胸态度,使粤剧演出水平日臻提高。任、白的徒弟在她们的支持下组成雏凤鸣剧团,使任白的艺术得以後继有人。2001年白雪仙获香港电影金像奖的终身成就奖。2004年获颁港大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25&红线女女士&
十四岁随舅母何芙莲学习粤剧,十五岁获粤剧名伶马师曾提拔当正印花旦,两人合作演出的粤剧剧目有《刁蛮公主戇驸马》、《苦凤莺怜》、《昭君出塞》等。1955年与马师曾回广州,领导广东粤剧团,演出《屈原》、《关汉卿》、《李香君》等剧目。她曾创办及领导红豆粤剧团,培养和提拔过不少粤剧人材。红线女在香港及内地共演过九十多部电影,包括《审死官》、《慈母泪》、《天长地久》、《原野》、《胭脂虎》、《搜书院》、《关汉卿》等。1998年广州市政府兴建红线女艺术中心,以表彰红线女对艺术之贡献及保存、发展「红派」艺术?&
26&秦剑先生&
二十岁参与编剧,二十三岁执导《满江红》,1950年以《南海渔歌》成名。1955年创办光艺,培植了谢贤、嘉玲、南红、江雪、姜中平、楚原、龙刚等台前幕後新秀。曾导演六十多部国、粤语片,有文艺言情、恐怖、惊险、悬疑及喜剧等不同片种,大部份兼由他亲自编剧。代表作包括粤语片《人之初》、《慈母泪》、《秋》、《父母心》、《儿女债》、《难兄难弟》、《追妻记》等;国语片《大马戏团》、《何日君再来》、《碧海青天夜夜心》、《春蚕》等。&
27&于素秋女士&
于素秋出生於戏剧世家,父亲是京剧演员于占元。她八岁学刀马旦,九岁登台,擅打脱手北派,在京剧《白蛇传》中曾表演连续踢十二支红缨枪的技巧。1948年从影以来,共演出二百多部影片,其中一百七十多部是武侠片,包括《五虎断魂鎗》、《关东三女侠》、《仙鹤神针》、《火烧红莲寺》、《碧血金钗》及《如来神掌》等,另外三十多部则为粤剧戏曲片、侦探片与时装动作片。1966年她与粤剧名伶麦炳荣结婚後息影。&
28&梁醒波先生&
十七岁演粤剧,初演文武生,後因身体肥胖而改演丑生,由於他的表演备受赞赏,故被称为丑生王。1950年从影,共演出过接近四百部影片。他主演的粤剧大多被搬上银幕,担任主角的有《乌龙王》、《呆佬》等。1967年起担任无线电视大型综合节目《欢乐今宵》的主持。他曾当过香港粤剧界的八和会馆的四届主席和两届会长。1976年获英女皇颁赠MBE勋衔,是首位香港艺人获得此荣衔。&
29&邓寄尘先生&
四十年代在广州播演谐趣广播剧,能够一人扮演八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有「谐剧大王」之美誉。1950年来港,加盟丽的呼声主持「邓寄尘谐剧」,同时开始接拍电影。他演的绝大部分是谐趣喜剧,与新马师曾合作的《两傻》电影系列尤其著名;他们精於「爆肚」,特点是一个扮傻,另一个充醒目,配合得天衣无缝。他主演过一百五十多部电影,包括《笑星降地球》、《荒唐镜五斗陈梦吉》、《两傻游天堂》等。1975年移民加拿大,偶尔回港客串演出电影。&
30&邓碧云女士&
自幼投身粤剧界,十五岁获升为正印花旦。擅演多类角色,有「万能旦后」美誉。邓碧云拍的电影大部份是粤剧戏曲片与喜剧,包括《生死连枝》、《凤烛烧残泪未乾》、《燕子衔来燕子笺》、《扭纹新抱恶家姑》、《傻大姐当兵》、《烂赌二当老婆》等。其中以刁蛮媳妇、傻大姐、顺德妈姐之形象最深入民心。1968年开始转向电视发展,先後主演过多部家传户晓的电视剧,包括《家变》、《变色龙》及《名流情史》等,她在《季节》中的「妈打」形象至为深入民心。&
31&芳艳芬女士&
芳艳芬才艺超卓,唱腔自成一派,被公认为五十年代粤剧花旦王。她从影十年,主演一百五十多部电影,包括戏曲片《火网梵宫十四年》、《洛神》、《梁祝恨史》、《六月雪》、《一枝红艳露凝香》等;时装片《槟城艳》、《程大嫂》、《真假千金》、《马票女郎》等。她乐善好施,1953年粤剧界筹组八和会馆,她捐献了购买会址的费用。1984年成立群芳慈善基金会,致力推动社会公益事务。2003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铜紫荆星章。&
32&夏梦女士&
五十年代最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气质神韵独步影坛。十八岁加盟长城电影公司,凭《禁婚记》震动影坛,此後演出过《孽海花》、《绝代佳人》、《新寡》、《日出》、《新婚第一夜》、《同命鸳鸯》、《王老虎抢亲》、《三看御妹刘金定》、《金枝玉叶》、《故园春梦》等电影。以《绝代佳人》与《新寡》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个人一等奖。1978年组青鸟电影公司,出品《投奔怒海》、《似水流年》等杰出电影,先後获第二及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奖。&
33&林黛女士&
1953年以主演《翠翠》一炮而红,从此广受观众欢迎。1957年在《金莲花》中兼饰两角,获第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1958年主演《貂蝉》,获第五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1961年结婚後,主演歌舞片《千娇百媚》和文艺片《不了情》,蝉联第八届、第九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创下获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纪录。她的代表作还有《江山美人》、《白蛇传》、《花团锦簇》、《妲己》、《王昭君》等。1964年自杀丧生,遗作《宝莲灯》与《蓝与黑》由替身续完?&
34&胡枫先生&
1953年考入大成影片公司为基本演员,初登银幕就担正为《男人心》的主角,从影以来主演过三百多部影片。他是香港电影史上最长寿的小生演员之一,几乎粤语片圈所有著名的女演员都曾与他合作演出。他一直演的是正派角色,尤以演老实青年和喜剧角色最为出色,代表作包括《鸳鸯江遗恨》、《难兄难弟》、《含泪的玫瑰》、《彩色青春》等。2003年获香港影评人协会颁赠金紫荆奖终身成就奖。&
35&尤敏女士&
粤剧名伶白玉堂之长女,幼年随父学艺,曾与父亲同台演出。1952年加入邵氏,演出《玉女怀春》、《人鬼恋》、《同林鸟》等片。1958年转投电懋,主演的《玉女私情》与《家有喜事》连续两年获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1961年主演《星星、月亮、太阳》,获第一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其他代表作包括《香港之夜》、《无语问苍天》、《深宫怨》、《小儿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1964年结婚後息影。&
36&谢贤先生&
1953年考入岭光演员训练班,参演《楼下闩水喉》後,随即在《三妻奇案》担任主角。1955年加盟光艺影片公司,十三年内主演了七十二部影片,名作有《胭脂虎》、《难兄难弟》、《含泪的玫瑰》、《英雄本色》等,他英伟的外表最宜扮演不羁浪子,有「影迷王子」之称。1967年创办谢氏兄弟影片公司,出品过《冬恋》、《窗》、《窄梯》等影片,并由《窄梯》开始兼任导演。2004年获香港影评人协会颁赠金紫荆奖终身成就奖。&
37&李翰祥先生&
1948年来港,曾任特约演员与布景设计师。1954年编导《雪里红》获好评,为邵氏罗致。他毕生拍过七十多部电影,最擅长黄梅调歌唱片、古装宫闱片,其执导的黄梅调歌唱片《貂蝉》、《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先後在亚洲影展及金马奖获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1963年赴台湾成立国联影片公司,加速台湾影业发展,後因财政问题而结束。1972年重投邵氏,拍摄《大军阀》、《风月奇谭》、《倾国倾城》、《武松》等片。1983年与国内合拍《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火龙》等片。1996年在北京拍摄电视剧《火烧阿房宫》时心脏病突发逝世?&
38&陆运涛先生&
陆运涛家族五十年代初在马来西亚经营六十间戏院。1955年陆运涛来港,接收欠债的永华制片厂,翌年改组为电影懋业有限公司,积极发展电影制片业务,以供应星马戏院的片源。他参考荷里活的管理经营模式,又吸纳了一批年青编导与演员,成为与邵氏旗鼓相当的电影公司。1964年陆运涛与多位电懋要员在台湾参加亚洲影展後空难逝世,令电懋业务陷入低潮,亦改写了香港电影史。&
39&乔宏先生&
因身材魁梧而有「影坛雄狮」之称的乔宏,精通骑马、潜水、驾驶飞机,能讲英、日、韩语及多种中国方言,韩战时曾当过美军翻译。1955年在白光自导自演的《鲜牡丹》中担任男主角。其後演出了《空中小姐》、《虎山行》、《侠女》、《董夫人》、《忠烈图》、《97家有囍事》等影片。又参与过《港澳轮渡》和《魔域奇兵》等西片演出。八十年代兼演电视剧,包括《人在江湖》、《第三类房客》等。1996年以《女人四十》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他是虔诚基督教徒,创办了以团结艺人、宣扬教义的艺人之家。最後遗作是福音电影《天使之城》。&
40&林凤女士&
1957年加入邵氏,以《蓬门淑女》成名,不到两年已成为红星,邵氏的宣传刊物称她为邵氏之宝。邵氏为她成立影友俱乐部,会员据称多达三万人。1958年华侨晚报举办读者选举的十大明星奖,她连续九年获奖。她为邵氏拍了三十部影片,包括《玉女惊魂》、《独立桥之恋》、《玻璃鞋》、《榴连飘香》、《桃花扇》等;後以自由身拍了一百多部影片,包括《危城金粉》、《福慧双修》、《客串夫妻》、《如来神掌》、《都市两女性》、《街市皇后》等。1967年结婚息影,1976年自杀丧生。&
41&张彻先生&
张彻被公认为武侠片一代宗师,他首创的阳刚路线及新派武打场面,开拓了武侠电影的新局面。1965年邵氏公司大力发展彩色影片,武侠片成为重点制作。张彻执导的《独臂刀》创下百万港元票房成绩,亦奠定他在香港影坛武侠片首席导演的地位,其後他拍摄了《大刺客》、《金燕子》、《报仇》、《新独臂刀》、《马永贞》、《刺马》、《洪拳小子》、《方世玉与胡惠乾》等脍炙人口的武侠片,亦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武侠片演员。1974年赴台湾组织长弓公司拍片,1976年再回邵氏公司执导,1986年回中国内地拍片。1997年获香港影评人协会颁赠金紫荆奖终身成就奖。&
42&楚原先生&
1956年加入电影圈当编剧,1959年执导《湖畔草》,1960年凭藉执导《可怜天下父母心》扬名。从影三十年间执导了一百二十多部影片,包括文艺、喜剧、武侠、悬疑等不同类型。凭《孔雀王朝》於第廿五届亚洲影展荣获最佳动作片导演奖、1973年《爱奴》被评为世界十大名片之一。其後的《七十二家房客》再度令粤语片复苏,《流星蝴蝶剑》更掀起以古龙小说改编古装武侠片的潮流。1998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颁赠专业精神奖。&
43&胡金铨先生&
1949年来港,曾任片场布景美工、布景师。1954年当演员,1958年加入邵氏,并为李翰祥当助导,後升任为导演。他导演的《大醉侠》与《龙门客栈》掀起了功夫片的热潮。其後拍了《侠女》、《迎春阁之风波》、《忠烈图》、《山中传奇》和《空山灵雨》等武侠片,都是武侠片中的经典之作。《侠女》获1975年康城电影节的高等技术委员会大奖,《天下第一》获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44&凌波女士&
1954年以艺名小娟拍厦语片,l96l年为邵氏电影《红楼梦》幕後代唱,获李翰祥提拔主演《梁山伯与祝英台》,轰动港台。凌波到台北时万人空巷,当时报章说台北为「梁兄哥」而变了「疯人城」。时至今日,仍有影迷称她为「梁兄哥」,足见她深得观众爱戴。此後她以演出黄梅调歌唱电影为主,代表作有《三笑》及《鱼美人》等。凌波曾以《梁山伯与祝英台》荣获第二届金马奖「最佳演技特别奖」,又以《花木兰》获第十一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及以《烽火万里情》夺得第六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45&陈宝珠女士&
自幼获父母陈非侬和宫粉红指导粤剧功架,又随京剧武旦粉菊花学北派,更获任剑辉收为徒弟。1958年首次演出电影《秦香莲》,其後与任姐拍档演出戏曲片《教子逆君皇》。陈宝珠是六十年代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单在1967年她便演出了三十二部电影。她戏路广阔,无论武侠、文艺、喜剧、歌舞片,饰演男角、女角都维妙维肖,成为万千观众的偶像,更被冠以「影迷公主」的美誉。&
46&萧芳芳女士&
七岁加入影圈,其後以《梅姑》获第二届东南亚电影展最佳童星奖。六十年代演出国、粤语电影二百三十多部,戏路广阔,曾参演武侠、文艺、喜剧、神怪、侦探、歌舞片等。1977年在电视节目中创造了家传户晓的喜剧人物林亚珍。她以《不是冤家不聚头》、《女人四十》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以《女人四十》获柏林影展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又以《虎度门》获亚太影展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1998年创办护苗基金,积极推广保护儿童免受性侵犯的讯息。&
47&冯宝宝女士&
六岁从影,为当时最受欢迎童星,故有「香港莎莉.谭宝」之称。代表作包括《孖生小艺人》、《?脚小红娘》、《小甘罗拜相》等。年纪稍长後演出《疯狂酒吧》、《飞侠小白龙》、《三招了》等片。其後赴英就读室内设计,回港後再投身电视圈,演出了《杨门女将》、《风云》、《武则天》等电视剧。现今仍活跃於影视圈,凭《92黑玫瑰对黑玫瑰》、《新不了情》两度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
48&王羽先生&
曾就读於上海体育学院,荣获游泳比赛冠军。1963年,邵氏公司公开甄选男主角,他以优越的成绩及条件,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在《虎侠歼仇》中担任男主角。王羽身材健硕,充分表演张彻的「阳刚」风格,在1967年的《独臂刀》中,以惊人的武艺塑造出侠者的形象,使他成为六十年代首席武侠小生。他主演电影包括《大刺客》、《金燕子》、《龙虎斗》等。&
49&狄龙先生&
1968年考入邵氏的南国演员训练班,毕业後与邵氏签了五年基本演员合约,在《死角》出任男主角。他在邵氏五年期间,演出绝大多数为动作片,包括《无名英雄》、《拳击》等,为张彻的爱将之一,特别擅长扮演大侠角色。1976年先後演出了由古龙小说改编的《天涯明月刀》、《楚留香》、《多情剑客无情剑》、《萧十一郎》等。1986年演出《英雄本色》,荣获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50&姜大衞先生&
生於电影世家,四岁开始做童星,曾主演过《街童》等名片。1965年参加刘家良等教导的武师训练班,受训後当龙虎武师及替身。姜大?的身手与敬业的表现,得到导演张彻的欣赏,特意根据姜大?的形象性格编导电影《游侠儿》。1970年主演武侠片《报仇》,获得亚洲影展的最佳男主角奖。他主演的名片还有《十三太保》、《叛逆》、《新独臂刀》、《刺马》、《倾国倾城》等。1973年执导《吸毒者》,其他执导的作品还有《怪人怪事》、《听不到的说话》、《不是冤家不聚头》等。&
51&何冠昌先生&
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毕业。1958年在邹文怀引荐下加入邵氏兄弟公司,初任宣传部主任,後任制片主任。1970年与邹文怀另组嘉禾集团及担任副主席,并掌管制片部,其重点栽培的明星、导演,後来都在国际影坛占一席位,其中包括李小龙、许氏兄弟、洪金宝、成龙、吴宇森、张曼玉、梅艳芳等。他逝世後获香港电影金像奖追颁终身成就奖。&
52&邹文怀先生&
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毕业,1948年在上海申报当实习记者。1949年移居香港,曾任职西报记者。1957年任邵氏影片公司的宣传经理,1961年升为制片部副总经理兼制作部经理。1970年创办嘉禾影片公司。1971年请得李小龙加盟,将香港动作电影打进世界市场。他在开拓香港电影海外市场取得莫大成就,1980年获美国全国电影院联合会推许他为「最杰出国际影人」。1981年获英女皇颁授OBE勋衔。1998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金紫荆星章?&
53&李小龙先生&
粤剧演员李海泉之子,八岁参加粤语影片的演出,十岁主演《细路祥》,其後在二十多部电影中担任童角。1959年主演《人海孤鸿》後前往美国修读哲学,又开设武馆,创立截拳道及演出电视剧集。1971年应嘉禾之邀回港,主演《唐山大兄》、《精武门》及嘉禾与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合作的《龙争虎斗》,并自编、自导、自演《猛龙过江》。其独特之形象及灵活敏捷之身手,奠定其国际巨星之地位。日暴毙,留下未完成的遗作《死亡游戏》。&
54&吴思远先生&
1966年考入南国实验剧团,曾在邵氏公司当场记。1971年执导《疯狂杀手》与《荡寇滩》。1973年创办思远影片公司,执导《香港小教父》、《廉政风暴》、《七百万大劫案》和《法外情》等片。1977年监制《蛇形刁手》、《醉拳》、《蝶变》、《阿灿当差》、《退休探长》等。1990年监制《赌圣》创下港片卖座纪录,为香港最有实力与眼光的独立制片家之一。1990年筹组香港电影导演会,并任首届及第二届会长。&
55&许冠文先生&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毕业,1971年与弟弟许冠杰主持综合节目《双星报喜》,大受欢迎。1972年主演李翰祥导演的电影《大军阀》。1974年创立许氏兄弟公司,与嘉禾合作摄制多部卖座电影,他自导自演的《鬼马双星》、《半斤八两》与《摩登保镳》等,都创下香港票房卖座纪录。1982年以《摩登保镳》荣获首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56&许冠杰先生&
香港大学心理系毕业生。1967年组织莲花乐队,同年加入无线主持音乐节目。1971年他和哥哥许冠文主持《双星报喜》,大受欢迎。1972年演出电影《马路小英雄》。1974年组成许氏兄弟影片公司,创业作《鬼马双星》创下当年香港最高卖座纪录。其後出品了《半斤八?》、《摩登保镳》等卖座片。他又主演了《最佳拍档》系列、《卫斯理传奇》、《笑傲江湖》等片。而由他创作和主唱的主题曲和插曲均极受欢迎,内容反映社会现实,通俗易懂,创出广东歌曲潮流。&
57&林青霞女士&
十七岁高中毕业後被星探发掘,成为电影《窗外》的女主角,开展了她的演艺事业。她在七十年代拍了五十多部爱情文艺片,其中十一部是改编自琼瑶的小说,是港台最受观众喜爱的女明星之一。1983年她来港拍摄《新蜀山奇侠》与《我爱夜来香》後留港发展,拍摄了《警察故事》、《梦中人》、《刀马旦》、《今夜星光灿烂》等片,1990年凭《滚滚红尘》获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1992年在《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中反串饰演东方不败,掀起古装武侠片热潮。她在1994年结婚息影前拍摄了《白发魔女传》、《重庆森林》、《东邪西毒》等十多部片。&
58&洪金宝先生&
七岁进入中国戏剧学院学艺,是七小福的大师兄。十二岁参演电影《爱的教育》,十八岁当龙虎武师,1971年当武术指导,1977年执导及主演《三德和尚与舂米六》,曾获台湾第一届金龙奖最佳武术指导奖,他因主演《提防小手》获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後又因主演《七小福》荣获第卅三届亚太影展最佳男主角奖和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洪金宝领导的洪家班人才济济,也培养了不少人材,对香港电影贡献良多。1998年到美国,演出电视剧《过江龙》。&
59&成龙先生&
七岁进入中国戏剧学院学习京剧及功夫,历时十年。少年时曾担任特约演员与龙虎武师,1976年以艺名成龙演出《新精武门》及《风,雨,双流星》等影片。1978年主演袁和平导演的《蛇形刁手》与《醉拳》,从此成为动作巨星。其後加入嘉禾,开始兼任导演。他主演及导演的作品,包括《警察故事》、《A计划》、《龙兄鼠弟》、《奇迹》、《我是谁》等均以难度高的惊险动作而闻名,得到各地影迷欢迎。1995年起担任香港旅游发展局的「香港旅游大使」。1998年起主演《火拼时速》、《赎金之王》等英语片,晋身国际巨星行列。1999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银紫荆星章。&
60&吴宇森先生&
自小热爱电影,曾写影评、拍摄实验电影、当场记及副导。年任张彻的副导。1973年开始执导首部作品《铁汉柔情》,其後拍摄多部不同类型的电影,1986年以《英雄本色》掀起英雄片热潮。其他代表作有《喋血双雄》、《喋血街头》、《纵横四海》、《辣手神探》等。1993年进军荷里活,拍摄《终极标靶》、《断箭行动》、《夺面双雄》、《职业特工队2》、《烈血追风》与《致命报酬》等英语影片,为现今荷里活最具实力的华人导演?&
61&袁和平先生&
自小随父亲袁小田习武,十多岁便担当临时演员及武师。1970年开始担任武术指导,1978年执导成龙主演的《蛇形刁手》与《醉拳》,扬名海外,大受欢迎。八十年代是袁和平的创作高峰期,其中包括以中国传统茅山术为题材的《奇门遁甲》与《天师撞邪》。九十年代执导的动作片包括《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太极张三丰》、《咏春》等。1999年赴美,为荷里活科幻动作片《22世纪杀人网络》担任武术指导而为国际人士所认识。他又为《卧虎藏龙》、《标杀令》等片任武术指导。2001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颁赠专业精神奖?&
62&许鞍华女士&
在伦敦电影学校攻读电影课程。1975年回港後先後在无线电视、廉政公署与香港电台电视部任编导。1979年导演了第一部电影《疯劫》,为「香港电影新浪潮」代表作之一。1982年以《投奔怒海》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及最佳导演奖,同年参加康城影展,引起国际注视。1984年改编张爱玲名著《倾城之恋》及1987年改编金庸名著《书剑恩仇录》,作为文学电影化的尝试。1995年再凭《女人四十》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其他作品包括《千言万语》、《幽灵人间》及《玉观音》等。&
63&徐克先生&
1977年加入无线电视当编导,後转投佳视。进入影圈後执导香港「新浪潮」电影代表作品之一的《蝶变》,影像风格使影界为之震撼。1983年拍摄大型科幻武侠片《新蜀山剑侠》,引进美国先进特技,培训出一批本地的电影特技人才。1984年创立电影工作室,导演《上海之夜》、《刀马旦》、《黄飞鸿》和监制吴宇森的《英雄本色》与程小东的《倩女幽魂》。1997年往荷里活执导《反击王》及《KO雷霆一击》。回港後完成影片《顺流逆流》、《老夫子2001》及《蜀山传》。&
64&周润发先生&
1973年考入无线艺员训练班,主演电视剧《狂潮》、《网中人》、《上海滩》而走红。1985年主演《等待黎明》获亚太影展最佳男主角奖和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1986年主演《英雄本色》掀起英雄片热潮後,他主演的影片屡创最高卖座纪录。先後以《英雄本色》、《龙虎风云》、《阿郎的故事》获第六届、第七届与第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1995年完成《和平饭店》後往荷里活发展,先後演出《血仍未冷》、《再战边缘》、《安娜与国王》、《刀枪不入一僧侣》等外语片。他在2000年主演的《卧虎藏龙》获多项奥斯卡与金球奖。2003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银紫荆星章&
我是粉丝,邀请吧主报名,百度贴吧粉丝节
粉丝节展位资格PK
票选人气王中大奖
追星汪真爱测试
粉丝嘉年华
本吧粉丝节精品推荐
推荐本吧精品到粉丝节,把你们的追星故事让更多人知道!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逆战天梯参赛者道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