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威尼斯旅游每年何时会最容易发生水浸?

意大利威尼斯的建筑在水中为什么不会坏呢_百度知道
意大利威尼斯的建筑在水中为什么不会坏呢
提问者采纳
这里建筑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
威尼斯卫星地图的泥土上打下大木桩,木桩一个挨一个,这就是地基,打牢了,铺上木板,然后就盖房子,那儿的房子无一不是这么建造的。所以有人说,威尼斯城上面是石头,下面是森林。当年为建造威尼斯,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这样的房子,也不用担心水下的木头烂了,它不会烂的,而且会越变越硬,愈久弥坚。
谢谢了,回答得太好了,我还想问下,为什么水下的木头不会烂呢?是用的水杉木吗。?
木头的材质是一方面,有些密实的木头不容易烂的,再加上一般木头都要处理,比如涂漆,烟熏等等载着水下缺氧!木材的腐朽程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差好多呢!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威尼斯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因为地基采用的当地独有的石头,因此不会坏。
哦,那是采用的什么样的建筑方式呢,水泥浇筑吗?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查看: 272|回复: 6
玩转水上城市威尼斯:尽在五大代表型景点
阅读权限120
  被誉为“水上城市”的威尼斯是意大利最受欢迎的城市之一,每年有数以百万的游客涌入那里游览美景、体验浪漫气息,水上城市的独特风光早就了那里的独特美,而其独特美也更衬托出那里的独特风光,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网站Paramounttravel前去了解威尼斯五大代表型景点,希望您将来的威尼斯之旅能更加圆满。
  里亚尔托桥
  自中古世纪以来,里亚尔托桥就是威尼斯城的贸易中心,它也是威尼斯本岛上横跨大运河最宏伟的桥,在此俯瞰大运河两岸的繁华是一大享受,也是威尼斯之旅的重头戏之一。
  其实在1591年,这里有4条横跨大运河的大桥,但是这其中里亚尔托桥被人认为是最美,当然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威尼斯其他值得参观的大桥还有赤足桥和卡拉特拉瓦桥。* |) W" ~( A$ b% U$ {
  叹息桥9 x8 `8 T$ n" L; V" t& |
  叹息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建筑,它建成于1602年,连段连接着法院与监狱两处。叹息桥里水面很高,但是桥面却只有36英尺宽,但是游人站在这座高高的桥上,一定会被视线范围内的美景所震慑。关于叹息桥名字的由来还有很多说法,最合乎逻辑的解释是叹息桥是古代由法院向监狱押送死囚的必经之路,死囚通过此桥之时,常是行刑前的一刻,所以常常感叹即将结束的人生,另外一种更浪漫的说法是,那些在日落时分,在叹息桥下的长地平船上接吻的夫妇会得到永恒的爱,同时他们也会感叹彼此之间的爱恋,叹息桥由此得名。
& && & 威尼斯大运河
  威尼斯大运河是意大利威尼斯市主要水道。沿天然水道自圣马可教堂至圣基亚拉教堂呈反S型,把该市分为两部分。长逾3公里(2哩),宽30~70米(100~225呎),平均深度为5米(17呎),与许多小运河相连。市内交通运输大部分通过这些水道。大运河两岸有宫殿、教堂、旅馆等宏伟建筑,有罗马式的、哥德式的和文艺复兴式的。河上建有3座桥,居中者为著名的丽都桥。
  游览大运河的最佳方式当然是乘坐“水上巴士”,这样您就可以从河的一端游到另一端,当然这也是非常不错的拍摄机会。0 z# @5 [8 P/ `4 N: z/ x
  圣马可广场+ a# f5 ?; z4 L: ]* N
  圣马可广场有威尼斯其他著名的旅游景点,比如说总督府和圣马可谷圣殿宗主教座堂,圣马可广场名字的由来也是得益于该教堂。$ B' B, n0 m+ L4 j" b- n
  也许在威尼斯的那些被游客所熟知的景点中,圣马可钟楼对游人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它位于圣马可广场的附近,靠近圣马可教堂的前方,为威尼斯的地标之一。圣马可钟楼高98.6米,构造简单,下半部是由砖块构成的巨大柱状建筑,每边长12米,高50米;上方则为拱形钟楼,共放置了5座钟,拱形钟楼的上方是方形建筑,外墙分别由狮子与威尼斯的女性象征所妆饰。: T' v9 g( e/ q0 ~0 |& X
  广场上当然也有很多鸽子,但是这些鸽子对圣马可谷圣殿宗主教座堂的马赛克造成了破坏,现今已经有法律明文规定喂食鸽子是违法行为。
  贡多拉
  贡多拉是独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这种轻盈纤细、造形别致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游览威尼斯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贡多拉,小船在慢慢行走的同时,游人边听着船桨滑水的声音边欣赏河两岸的风景,非常惬意。
  有趣的是,驾驶贡多拉的船夫是代代相传的,这种职业同时被认为是高贵的,难怪船费那么贵,也许职业地位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吧。不管怎样,来威尼斯坐一次贡多拉是不可错过的旅行项目。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阅读权限110
沙发还真多啊
阅读权限60
看上去也一般般
阅读权限255
去过威尼斯,乘过贡多拉,转过圣马可,看过叹息桥。。。
阅读权限100
支持楼主& && && && && &&&
阅读权限100
感谢楼主分享& && && && && && && && && &
阅读权限110
威尼斯尽在五大代表型景点当前位置:>
有学者指出,由于长年的水患不断冲蚀地基,过去100年威尼斯已下沉了24厘米,如果再不加以抢救,预计威尼斯在2050年就会完全被海水淹没。
  小艇是威尼斯的交通工具。
  水患来时,游客走过圣马可广场的“长凳桥”。(新华)
  威尼斯市长接受本报采访。
  学者预言威尼斯将被海水淹没 火了“末日游” 但当地居民并未谈水色变
  “全球十大即将消失的景点之一”――这是安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头上多年的“预言”:有学者指出,由于长年的水患不断冲蚀地基,过去100年威尼斯已下沉了24厘米,如果再不加以抢救,预计威尼斯在2050年就会完全被海水淹没。这个预言让鼓吹“末日游”的旅行社、商家赚得盆满钵满,但当地人却不以为然,水患对当地居民而言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情”。
  “威尼斯末日”闻与见:近百年来城市被淹次数增多
  威尼斯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它既是旅游胜地,又是意大利的重要港口。然而早在多年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一次闭门会议上,专家就警告说,如果气候变暖趋势持续,未来几十年内威尼斯将面临被水淹没的危险。
  在这份2500多名专家历时6年撰写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未来30年内地中海北部地区的降雨量将增加10%~20%,而与亚得里亚海相连的威尼斯泻湖的水位将继续上升,如此下去,威尼斯将在几十年内消失。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专家分析说,导致威尼斯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威尼斯泻湖湖底因淤泥而上升;第二,因开采天然气,威尼斯附近的岛屿遭受侵蚀;第三,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市民:被水淹出大把经验来
  记者抵达威尼斯时已是深夜11点,循水而来,傍水而行,记者对威尼斯的第一印象,就是其真无愧于世界知名的“水城”称号。
  “你运气真好,按往年情况现在威尼斯的水患已经来了,但今年到现在还没有动静。不然你就可以体会到踩在长条凳上走路、时刻听到警报声的感觉了。”已移居威尼斯二十多年的华侨朱老板笑着告诉记者,自己开的餐馆就在水边,“所以淹着淹着就习惯了,就淹出大把经验值来了,一听警报声就知道现在水位达到了一米二。”他告诉记者,水涨得猛时,真可能淹到桌子腿接近桌面处,他的餐厅、厨房都被大面积“水漫金山”过,现在已经应对自如了,木板就是主要“武器”之一。“总的来说,‘低水平’的水患比较多,一般都能对付过去。”他说。
  有科学家指出,在1900年,威尼斯市中心最大的广场――圣马可广场每年只会被水淹上10次,但如今,圣马可广场每年至少要被洪水淹上100次。记者游走在圣马可广场时发现,不少游客三三两两坐在露天堆放着的长条凳上,吃冰淇淋发呆晒太阳听钟声,而这些三五一堆的长条凳就是政府提供的“水浸街”时行人们踩着它过街的工具。
  “水漫金山”并不会影响整座城市
  记者参观威尼斯水务局时没想到它委身于一栋小小门楼里,进入一楼大厅就可看到满墙的老照片,全都是威尼斯当年水患历史旧照,以及各种监测水位仪器讲解,还有城市水资源文字介绍。走入监测室恍如进入了化学实验室,“老中青”几代水位监测系统、仪器,或“退休”后供在玻璃柜里留作纪念,或正在辛勤劳作分秒不停。几台电脑面前坐着忙碌的工作人员,据他们介绍,威尼斯水位的点滴变化都会被纳入系统,进行分析比较。
  “严重时可能收不了垃圾,居民都会提前做好应对。”威尼斯世博会常务主席劳拉?苏卡多说。实际上,即使洪水来袭,“水漫金山”也并不会影响整座城市。“如果水患达到一米七八以上了,那就没办法了,不过这种破坏性强的水患还是较为罕见的。”
  谈到威尼斯会不会终有一天从地球上消失,劳拉?苏卡多笑了:“从有威尼斯历史以来,我们就在和水患并存,需要保护和维修的方面非常多,城市表面看上去脆弱,实际上建筑和居住在此者都很坚强。”
  威尼斯人的应对:建水闸、禁航保卫城市
  政府:不同级别发出不同声音的警报
  不同于大家想象中正在沉沦的“悲情城市”,此番采访之行,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威尼斯政府以及民间对于水环境的乐观态度:官方出尽奇招以全力保护水资源、应对水灾难;民间则大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淡定气魄。
  劳拉?苏卡多介绍,水患对当地居民而言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情”,基本会在10月到来年1月间反复“光临”,有时候一个月来五次,一来就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监测水位变化,一旦超过警戒水位,根据不同级别的水患在全城发出不同声音的警报。”劳拉?苏卡多告诉记者,一方面“水患”很难预测什么时候到来,一方面其来的早晚并不能暗示大自然环境变化。“毕竟影响、左右它的因素太多了。”她介绍,目前当地的信息网络可提供系列“服务性”很强的具体数据,在水患来时通知大家最高水位在几点、最低在几点,会保持多长时间等。
  出尽奇招应对水灾难
  为了应对被海水吞没的危机,威尼斯水环境管理最受世界关注的当属正在修建中的防洪水闸。这就是意大利政府从2003年展开的有史以来最大的防洪工程,斥资54亿欧元、名为“摩西”(Moses)的计划,修建活动水闸拦截海潮,十年修坝终于在不久前顺利完成了对所设立防洪闸的首轮公开测试。
  而就在上月,威尼斯再推新政,同意了一项争议颇久的禁航方案。依照方案,今后所有游轮禁止驶入威尼斯近岸水域,以保护这座水城的历史遗迹。据了解,威尼斯城结构脆弱,游轮航行对水城造成的损害格外显著,所引发的潮水不但腐蚀城市的建筑基础,还加剧城市污染。
  “末日游”带来人潮
  为避游客当地人逃离
  “威尼斯的物价比罗马还贵,而且迷路了你不要问路人,因为大部分路人和你一样,是外来的游客。”去完罗马之后又转来威尼斯度假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坐贡多拉船只过了一下子瘾,荷包却“出血”不少。“40分钟80欧元(约合人民币670元)的花销还是非常贵的,等于古罗马斗兽场、梵蒂冈博物馆等罗马一众大牌景点的票价总和还不止了。”他告诉记者,自己详细对比了威尼斯超市、餐馆、交通工具等方方面面发现,当地物价比他到过的罗马、佛罗伦萨、比萨等地都要高出一截。
  “末日游”推高物价
  范西思卡是土生土长的威尼斯女孩,她早些年前就已搬到了城外生活,因为害怕人多被打扰,而且威尼斯的物价的确涨上去就不再“回头”了。她坦言,威尼斯每条小街小巷都挤满了热情高涨的游客,这让她不得不加快脚步,不再有儿时的闲情逸致。“我们本地人很少会再去圣马可广场看鸽子和听音乐了,我们愿意在岛外种花种草、钓鱼划船,享受与世隔绝。”她说。
  当地居民告诉记者,为了赚钱,很多曾经的日用品商店全都改行卖起了面具、玻璃制品等本土特色纪念物;现在的威尼斯房价高昂,很多房主乐于将房子短租给外来游客,以获取更多租金;旅游业已严重排挤了其它产业的生存空间,如果不从事旅游、餐饮等行业的话,几乎很难找到其他行当谋生。
  每年游客超2000万
  “每年访问威尼斯的游客已经超过两千万人了,这意味着,威尼斯在维护好自身这份世界遗产和城市经济发展方面,必须妥善平衡管理。我们并不想让本地居民和全世界游客觉得不便,所以我们一直希望游客能在全城‘四处游走’,不要只集中在中心地带。”威尼斯市长乔治?奥尔索尼告诉本报记者。
  “当然,每位游客都希望看到圣马可广场,但实际上威尼斯虽然地域不大,却有非常多地方值得参观,这会比仅仅拥挤在圣马可广场上有趣得多。”他坦言,自己反对限制游客数量,但同时也必须吸引更多“合格”的旅游者:“他们停留的时间会更长,来威尼斯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参观、参与具体的事件,如艺术双年展和国际电影节等,此外,威尼斯的博物馆还会举办很多贯穿全年的重要展览和文化活动。”他说。
  “有些中国游客来了只打听圣马可广场和叹息桥,多少还是显得有点土豪。”从小就随父母来到意大利生活的温州女孩索尼娅开玩笑地表示,如果花多一两天沉下心、坐船去隔壁小岛,就可以看到如童话般梦幻的彩色岛、璀璨剔透的玻璃岛,甚至还有别致却不阴森的公墓岛。
  这座城市没有汽车
  威尼斯全市河道、运河共有177条,靠401座各色桥梁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除了小艇以外,所有交通工具都是禁止的。
  “水漫金山”经常有
  10月到来年1月间水患反复“光临”,有时候一个月来五次,一来就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水涨得猛时,会淹到桌子腿接近桌面处,餐厅、厨房都被大面积“水漫金山”过,现在市民已经能自如应对了。在1900年,威尼斯市中心最大的广场――圣马可广场每年只会被水淹上10次,但如今,圣马可广场每年至少要被洪水淹上100次。
  水患一来长凳伺候
  木板是应对水患的主要“武器”之一,水位高时可以踩在长条凳上走路。政府每时每刻都在监测水位变化,一旦超过警戒水位,根据级别的不同在全城发出不同声音的警报,告知大家出行、居家注意应对洪水来袭。
  政府积极应对水患
  意大利政府从2003年起启动耗资54亿欧元的“摩西”(Moses)计划,修建活动水闸拦截海潮,保护威尼斯。政府还通过禁航方案,规定所有游轮禁止驶入威尼斯近岸水域,以保护这座水城的历史遗迹。
  原标题:
初审编辑:曲磊责任编辑:曲磊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意大利威尼斯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