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一个吉安模具成型加工交流群,怎么样让大家进入交流和合作

任县鑫盛达机械厂
任县鑫盛达机械厂提供砂浆喷涂机、腻子喷涂机、柱塞砂浆喷涂机、二次构造柱泵、钢管调直除锈刷漆机等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类产品
咨询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钢管调直机怎么样?百度一下吉安脚手架钢管矫
钢管调直机怎么样?百度一下吉安脚手架钢管矫直机
钢管调直机怎么样?百度一下吉安脚手架钢管矫直机 建筑行业搭棚用的钢管经过多次使用后,会锈蚀、变曲,严重影响再次搭棚的安全,很多建筑公司为此花费了很多人力、财力进行钢管上漆,费工时而且效果又不好。本公司最新研制出钢管调直、除锈翻新、上漆一体的机器,效率非常高
钢管调直机怎么样?百度一下吉安脚手架钢管矫直机
建筑行业搭棚用的钢管经过多次使用后,会锈蚀、变曲,严重影响再次搭棚的安全,很多建筑公司为此花费了很多人力、财力进行钢管上漆,费工时而且效果又不好。本公司最新研制出钢管调直、除锈翻新、上漆一体的机器,效率非常高 .
钢管除锈调直机功能:矫直弯曲变形管材、清理钢管表面的灰垢和锈垢、钢管刷漆.
脚手架子管调直机主要用于矫直修复在建筑施工中弯曲变形的脚手架钢管、及其他管材。调直后的钢管表面无压痕p缩径现象,优于建设部制定的标准.钢管通过机体增温到50度,再进入油漆系统增强了钢管油漆耐久性,可成功的解决建筑钢管的清理难题。
双曲线多功能钢管调直机是建筑脚手架钢管调直的一种多功能修复一体机。拥有双曲线调直、高速旋转除灰、去锈、旋转涂漆、变径等多功能集一身的新型建筑机械设备。该产品采用立体三角定位,四轮旋转双曲线滚压技术,导入平稳可靠。四轮旋转交错滚压自拉调直系统高效节能.对钢管无损伤拉长现象,有效延长钢管的使用寿命。本机可调直径45-51mm 毫米的钢管一次性调直,调直后钢管直度优于建设部制定的标准。
双曲线钢管调直机技术参数:
适用范围& 直径45mm-51mm
行走速度& 12米/分钟
调直弯度& 60°
调直效果& ≤3°
电机功率& 3KW+3KW+3kw
电压& 380V
重量& 750KG
外形尺寸 0
产品功能 除垢 调直 除锈 刷漆
在建筑过程中钢管脚手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主要用于楼房的外墙及内部装修或楼层高较高不方便施工的地方,为施工人员的建筑施工带来了便利。钢管脚手架长时间暴露在外面,一个建筑工程下来,会产生大量生锈、弯曲变形的钢管,这些钢管不进行修复是不可以再继续使用的,这给钢管脚手架租凭商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以往都是靠人工修复钢管,把弯曲变形的钢管调直后再手工刷漆,效率非常低。而钢管调直机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可以一次性的完成钢管的调直、除锈及刷漆的工作,操作简单,只要2个人一前一后即可操作,1分钟可以完成2根6米长的钢管,效率是手工不能相比的,钢管调直机真正为用户做到省钱省时省力。
自动钢管调直除锈刷漆机维护保养:
&&& 1、本机适用于380v、三相电源,使用电机应避免雨淋及溅水下使用。
&&& 2、使用前应将本机放在水平地面,确保平稳,进出管口分别要与其它建筑以及障碍物保持6米以上距离。
&&& 3、凡是有严重变形,或在焊接的钢管,不能在本机上操作。
&&& 4、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必须保持与机入口1米以上的距离,不可以近距离接触入口旋转轮,避免造成伤害。
&&& 5、在使用对钢管喷漆时,首先将配好的油漆入油桶内,确保流量充足,达到最佳效果。
&&& 6、每次使用完后,必须将箱体及油泵用清洁剂清理干净,确保下次使用。
原文地址:
任县鑫盛达机械厂
河北邢台任县邢湾工业区
邮箱地址:
主营产品:
联&&系&&人:
公司名称:
任县鑫盛达机械厂
电&&&&&&&&话:
邮箱地址:
传&&&&&&&&真:
手&&&&&&&&机:
邮&&&&&&&&编:
网&&&&&&&&址:
地&&&&&&&&址:
河北邢台任县邢湾工业区
任县鑫盛达机械厂工程机械、建筑机械
任县鑫盛达机械厂产品
以上信息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对以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
朝阳公安分局备案 京公网安备: 京ICP证041619上海合作交流
 ◎当前位置: >>上海内联 >> 正文
上海内联2004年第6期
  ●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人才联动开发层层推进  ●长三角合作步伐“提速”  ●长三角联动发展,政府该做些什么?  ●恒源祥――魔力巨大的品牌
  长三角联动发展――政府该做些什么?
  在讨论长三角地区区域联动发展的问题时,江苏、上海、浙江的三地政府似乎成了专家们眼中的“解铃人”。专家们一致认为,行政区划的分割阻碍了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进程。那么,在他们看来,三地政府应该在长三角联动发展过程中做些什么呢?
  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长乐建议,三地政府应进一步强化现已形成的建立在长三角经济协作基础之上的16城市市长联系制度,将常设的两年召开一届会议改为一年召开一届,并使其与一年一度的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相衔接。要促使长三角区域计划发展模式,从过去省市之间地区之间的地域交流、协商等非制度性的安排向着组织、协议、地方立法等制度性安排转变。
  他表示,三地政府还要进一步强化各地政府协作办公室,特别是中心城市政府协作办公室的协调作用与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其对区域合作信息的采集与交流、制定与发布对内开放政策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徐长乐指出,还应当不断发挥中央相关部门在统筹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强化他们在涉及公共资源的相关领域,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管理和职能。比方说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就应该强化它在统辖长三角地区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合作职能。比方说,长三角机场建设的项目上马、合理的布局以及机场资源的利用等。
  他表示,类似这样的一些中央派驻长三角的机构还有很多,应该发挥他们的职能,以避免长三角一些项目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
  然而,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在究竟谁才是区域联动发展的主体这个问题上则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当年有过上海经济区协调机构,协调政府间关系,但效果不明显。现在也有人提出建立类似的政府间协调机构,其前提也是以政府作为联动发展的主体。实际情况是,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后,联动发展的主体应该是企业。
  洪银兴表示,建立长三角共同市场必须依靠企业的自主选择和作用,方便企业和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这意味着长三角联动发展不是不要政府,而是要求政府调整职能,尊重企业的选择,放开企业在区域内不同地区的流动。因此共同市场建设首先是政府行为,而政府行为的核心是为企业推进区域联动发展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左学金提醒道,在实现区域联动发展的进程中,政府应避免过多地干预市场、干预企业的投资与经营。同时,也要避免过多强调选择优先发展产业的现象出现。
  他建议政府应该更多地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产品和要素的无障碍流动;减少市场准入限制;促进采用共同的政府管理规范;减少造成资源价格扭曲的政府干预,包括税收优惠与土地低价竞争;积极推进区域内基础设施规范与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
  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各城市间地域相邻、人缘相亲、经济相连、文化相融,具有联动发展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条件。改革开放之后,区域经济协作蓬勃兴起,长三角城市间的合作关系更为紧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与长三角的协作,主要以定牌生产、联营开店办厂为主,多少带有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痕迹。九十年代初,中央做出了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流域经济腾飞的战略决策,上海与长三角城市的经济合作出现了新的飞跃。江浙两省企业纷至沓来,抢滩上海,寻求发展;上海企业也纷纷走出城门,到长三角城市建网布点,合作形式由政府行为逐步向市场行为转变。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长三角区域合作跃上一个新的高度,高层协商机制、部门间协调机制逐步形成,市场运作机制趋向成熟,专项合作稳步推进,在交通、人才、旅游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经济联动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这一区域已发展成为我国当今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竞争力最强、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这些经济成就和合作成果的取得,都归功于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和领导,归功于两省一市高层领导的合力推动,归功于区域内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依托融入服务于长三角是上海发展的战略要求
  上海建成“四个中心”是中央做出的战略决策,也是国家整个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几代领导人都对上海的发展寄予厚望,希望上海在发挥积聚功能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辐射功能,更好地服务全国。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强调在新世纪必须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到“五个坚持”“五个统筹”,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统筹区域发展。近年来,中央进一步确定了沿海地区加快发展、西部大开发提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
  上海作为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这些年来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全国各地、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大力支持。现在,上海应当自觉地服从大局,服务全国,为全国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上海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使命,也是上海实现建成“四个中心”之一这个国家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服务全国首先要依托长三角、融入长三角、服务长三角,没有长三角地区与上海的联动发展,上海是很难实现建成“四个中心”宏伟目标的。因此,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加强与长三角的合作。陈良宇同志在最近召开的全市合作交流大会上明确指出,“融入全国、服务全国”是上海的重要发展战略,合作交流工作是坚持“融入全国、服务全国”的重要抓手,要求上海要学习江浙,依托江浙,融入长三角,服务长三角。我们要按照市领导的要求,适应新形势,站在新起点,深刻认识合作交流工作的重要地位,立足全局,拓宽视野,在“融”字上下功夫,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的联动发展,在构建区域规划和服务平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要素流动、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在多层面取得实质进展
  长三角区域合作在各城市政府的推动下,正呈现多层协商、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专项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截至2003年底,上海与江浙两省的合作项目达到4400多个,总金额达到430多亿元。
  多层协商机制基本形成
1985年,由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四个中心城市发起成立两年一次的长江沿岸城市经济协调会,现已扩大到29个城市,第12次经济协调会将于今年11月在上海举行。这些年来,在各城市政府的推动下,借助于经济协调会这个载体,运用多种形式,推动长江沿岸城市经济合作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展,逐步形成了四个中心城市经济合作圈,建立了长三角16城市经济协调会,通过协商加强专项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001年初,经沪、苏、浙三省市领导共同倡议,成立了“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就两省一市重大合作问题进行高层协商。至此,区域合作多层协商机制基本形成。在此框架下,成立了构筑区域大交通体系、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区域旅游合作、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区域天然气管道网络五个专题合作组,共同研讨推进三省市共同关心的经济合作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海各有关部门纷纷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对口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旅游、人才、科技、市政、工商、教育等部门已建立联席会议或联络制度。
  基础设施合作全面展开
在构筑区域大交通体系方面,三省市在公路、铁路、城际快速交通、航道等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对接和建设进度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先后衔接了8条高速公路、1条铁路,大大推进了区域交通一体化。在区域信息资源共享方面,三省市明确了信息合作的切入点,基本形成了三省市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合作项目的实施方案,目前,企业信用网和电子地图的建设正在进行之中。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三省市共同开展了太湖水域的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行动,形成了固体废物跨省转移管理办法的初步方案。在区域天然气管道网络建设方面,三省市在区域管网布局、储气调峰与供气安全、供气价格与照付不议合同等方面形成了共识。
  产业领域合作稳步推进
目前,三省市在企业投资等方面的合作态势良好。上海优势工业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建立了一批投资合作企业,如上汽集团、中国华源集团、上海宝钢集团等以各种形式与苏、浙两省开展合作。上海商业企业以便利店、超市、大卖场、大型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在长三角地区构筑市外商业营销网络。至2003年,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投资项目有1330个,总投资8亿元,营业面积76万平方米。
  在区域旅游合作方面,三省市联合开展了代号为“曙光行动”的旅游市场集中整治活动,实现旅游资源共享。江浙两省在沪企业达47900多家,约占各地在沪企业的50%。
  人力资源合作进展顺利
江浙沪两省一市19个城市的人事部门共同签署了《长江三角洲人才一体化宣言》,并以项目合作为抓手,积极推动人才开发一体化工作,在人才培训、人才服务和专业技能认证等方面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合作项目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服务平台框架初步构成
近年来,上海会同有关方面构建了长江沿岸城市投资项目推介会,依托工博会、华交会等大型经贸活动提供的招商服务平台,为长江流域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在上海举办各种经贸洽谈、展示展览等活动提供服务,让企业借会造势、借台亮相、借桥引资。
  要素市场合作趋向深化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作为长三角核心产权市场,积极发挥区域内配置资源的重要功能。通过联合江苏、浙江等省市产权交易机构共同发起组建“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2003年,上海产权市场共计成交长三角地区的异地产权交易415宗,金额10352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77%和220%。这些合作成果为继续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外,上海产权交易所通过联合江苏、浙江等省市产权交易机构,共同发起组建了“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
  以共同举办世博为契机实现联动发展新的突破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上海和长三角城市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举办“世博会”,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加快实现发展目标,是上海和江浙两省共同面临的任务。因此,三省市应当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在重要领域取得新的进展。
  区域规划编制衔接要有新进展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是“龙头”。最近,国家发改委提出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等都市经济圈的发展规划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将牵头组织编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在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下,上海将紧密配合,积极开展区域规划衔接的前期研究工作,加强沟通和协调,为全面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做出努力。
  区域交通网络建设要有新进展
今年黄菊同志视察江浙沪时特别提到要加快长三角交通建设问题。为此,可以重点加强以下方面合作:协调区域主要城市间公路主通道的接口位置、规模、标准、建设时序以及新增高速公路收费站布置等,推进宁杭高速公路、崇明越江工程与苏北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展长三角地区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研究;加强内河航运规划建设的沟通与合作等。
  区域统一市场环境建设要有新进展
进一步完善三省市的市场准入机制,努力消除市场进入壁垒,促进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产权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降低区域产权交易成本,进一步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和布局;探索组建“长三角行业协会”,加强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之间的沟通,推进区域内要素多向流动,建立区域内市场准入和质量认证等标准体系;加强诚信体系领域的合作,率先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区域社会信用体系,为建立区域统一市场创造坚实的信用保障。
  区域生态环境统一治理要有新进展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正确把握好人与自然统筹发展的关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世博会”的召开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此,要进一步加强三省市的合作,强化太湖流域污染治理,深化近岸海域环境保护研究,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共同创造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
  区域信息化平台建设要有新进展
根据三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共同推进区域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近期重点在电子地图、智能交通、网上世博、网上招商、企业诚信等方面着手开展项目调研、规划、标准制定等前期工作,建立三省市协作机制,实现相关网站互联和信息共享。
  区域旅游合作项目要有新进展
以上海“世博会”为共同品牌,加强旅游资源的共同开发、海内外宣传促销及重大节庆活动的联动。继续推进中心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编制两省一市旅游交通图,启动三地导游培训联动计划,完善两省一市旅游专题会议制度,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的政策性、标准化研究;继续做好江浙沪旅游手册编制工作,研究在中心城市试行旅游(交通)一卡通工作,充分利用上海过境签证48小时的政策,积极开展旅游合作和商务活动。
  加快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的建设,是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上海要主动学习、服务、依托、接轨江、浙两省,进一步促进完善政府间协商机制,在规划衔接、政策协调、项目建设等区域合作的重大问题上加强协商沟通,形成共识,推进落实。充分发挥现有区域合作组织的作用,探索新的合作机制和形式。继续深化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在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产业发展、市场建设、能源利用、环境保护、文化教育、人才开发等方面的专项合作取得新的成效,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努力形成长三角地区经济联动发展的共建格局,交通便捷、功能互补的共享格局,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共赢格局。(本文作者为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中共上海合作交流党委书记、上海市合作交流办主任钟燕群)
  上海代表团滇赣之行感受中西部快速发展
  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率领的上海市代表团,在圆满结束对云南、江西两省学习考察后,4月11日下午返回上海。此次学习考察行程万里、内容丰富,使代表团全体成员真切感受到中西部改革发展良好势头,深刻认识到上海要按照中央战略部署,立足全国现代化建设大局,切实做好自身发展与服务全国两篇大文章,进一步学各地之长、补上海之短,取全国之经、创上海之新,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在云南考察期间,代表团与云南省以及昆明、思茅、文山、红河、大理等市、州的领导分别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实地考察了城市建设、企业发展、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代表团认为,上海要学习云南不等不靠、真抓实干的精神。云南地处边疆、民族众多,经济平衡发展难度较大,但云南人民敢于正视困难,积极找准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定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做实。上海还要学习云南人民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并确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就是财富的新观念,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路子等方面经验和做法。
  在江西考察期间,代表团与江西省以及南昌、吉安、井冈山市的领导分别进行了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了城市建设、企业发展、教育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并瞻仰考察了革命纪念地和旧居旧址等。代表团认为,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锻造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成为我们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上海要向江西人民学习,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加快上海现代化建设进程。上海还要学习江西人民奋发进取、永不懈怠的发展意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攀登新高峰。
  长三角人事合作新机制“破题”人才联动开发层层推进
  在苏浙沪人事部门共同努力下,2003年以来长三角人才联动开发工作在多个层面突飞猛进。三地的合作成效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明确目标
  去年4月,苏浙沪三地人事厅(局)及所属19个城市的人事部门领导共聚上海,举行首次“长江三角洲人才开发一体化论坛”。会上深入研讨了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的基础和条件,明确了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展开的领域、目标、原则以及将要开展的具体行动,初步确立了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的框架,共同签署了《长江三角洲人才开发一体化共同宣言》。在这个宣言中,目标明确:通过不断推进长三角人才开发的资源共享、政策协调、制度衔接和服务贯通,建立长三角区域人才开发新机制,逐步形成统一的人事制度框架、人才大市场和人事人才服务体系,最终实现区域内人才的自由流动。
  启动项目
  共同宣言发表后在三地引起很大反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专门作了批示。长三角其他领域的合作也随之跟进,工商、金融、科技、旅游、质量技术监督、信息、交通、教育等领域先后达成合作意向或协议。7月初,首批三项人才合作项目在宁波签约。
  签署《关于建立长江三角洲紧缺人才培训中心合作协议书》
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等六市,发起成立“长江三角洲紧缺人才培训服务中心”,并将其定位于跨地区、跨行业,实行连锁经营的紧缺人才培训集团,主要职能是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紧缺人才培训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培训采取分级管理、自行办学的方式,并建立三级服务体系,第一级为“长江三角洲紧缺人才培训服务中心”,第二级为地级以上各城市培训中心,第三级为各城市培训中心下设的分中心。
  签署《关于沪甬两地开展异地人才服务合作协议书》
沪甬异地人才服务合作通过双方互设分支机构,互为代理的方式展开。对两地用人单位在对方设立的分公司开展互为人事代理业务,负责协议方人才服务机构所在地用人单位人才招聘、信息咨询、异地人事代理、人才培训、业绩档案、诚信认定、人才援助、智力输出、人才兼职、创业项目中介等服务;双方的人才网站实行链接,并互设窗口,及时发布协议方人才服务信息;约定开展双方人员的定期业务互访与交流,还详细约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利润分成。
  签署《关于沪甬合作开展专业技术能力认证考试协议书》
沪甬两市人事考试中心约定,对部分考试项目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统一的考试大纲,实施统一的考试,颁发统一的证书。并约定从各自实施的地方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项目入手,实现专业技术职业资格的互相衔接,实现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形成了开展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具体实施办法,实现两市资格互认,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推出职业资格。这三项人才合作项目的签约,标志着长三角人才联动开发合作项目的启动。
  建立制度
  苏浙沪三省市人事厅(局)共同进行制度框架设计,确定制度衔接的各项原则。去年8月,三地人事部门官员共聚杭州,就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互认、异地人才服务、博士后工作合作、高层次人才智力共享、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资源共享以及公务员互派等6个制度层面的合作达成一致,并举行了协议签约。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互认
三方确认以省(直辖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为主体进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和继续教育方面合作。三方同意对经三地省(直辖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市(厅)人事行政部门或省级业务主管部门核准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予以互认,不再复审、复评或另外确认。
  异地人才服务功能拓宽
异地人才服务合作通过三方互设分支机构,互为代理的方式展开。对三地用人单位在协议方设立的分公司开展互为人事代理业务,负责协议方人才服务机构所在地用人单位人才招聘、信息咨询、异地人事代理、人才培训、业绩档案、诚信认定、人才援助、智力输出、人才兼职、创业项目中介等服务;并约定开展三方人员的定期业务互访与交流。
  形成博士后管理协调机制
建立三地博士后管理部门之间的定期联系制度,形成三地统一协调机制,做好博士后政策和管理制度的衔接与协调,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探索建立三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特别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机制,开辟联合招收培养绿色通道。加强三地博士后联谊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开发利用三地博士后群体智力、项目、成果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活动。
  高层次人才智力共享
三方共建在三地工作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有特别贡献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名录。高层次人才智力的交流合作以项目合作为主要载体。合作项目包括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县区域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的论证、咨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重要科研项目、技术攻关、推广和应用项目等。高层次人才智力的交流合作以人才柔性流动为主要形式。鼓励本地高层次人才采取柔性流动方式到对方从事咨询、讲学、兼职、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办高新企业或从事其他专业服务。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资源共享
相互提供各行业、专业系列的继续教育课目指南及相关教材目录。提供各自的继续教育师资目录(名册及联系方式),并制订相关政策,实现继续教育师资共享。提供各自的继续教育基地目录,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继续教育基地。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高级研修班合作机制。三地共同商定每年联合举办高研班的项目;互派专家参加高研班学术交流;互派学员参加高研班研修,并予以继续教育登记互认。
  公务员互派交流
三地政府部门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工作需要和干部培养目标,提出跨地区公务员交流学习计划,经省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统一协调后组织实施。采取双方自愿组合、人员对等互派方式,人事部门定期就互派交流工作进行意向征询和牵线搭桥。鼓励提倡以项目开发、课题研究为载体。
  互派人员的工资福利、保险、补贴等由派遣单位承担,接收单位提供互派人员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协助解决互派期间人员生活中的困难。互派交流时间一般为1至3个月,可以采用挂职锻炼、交流学习、项目课题共同研究等形式。
  这6个制度层面的合作,标志着长江三角洲人才开发一体化已经加速推进。
  全面推进
长三角人才联动开发制度层面上的合作,为各地市间的人才合作营造了良好大环境。在联动发展的制度框架和原则下,各地的合作呈现出城市不分大小,项目不分多少,层次不论高低,成熟一个推出一个的务实作风,合作项目和内容不断扩大和延伸。
  上海、南通两市异地人才服务合作签约
去年7月,上海、南通签署了《关于两地开展异地人才服务合作协议书》,两地就互为人事代理、人才招聘、信息咨询、异地人事代理、人才培训、业绩档案、诚信认定、人才援助、智力输出、人才兼职、创业项目中介等服务进行合作。
  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信息网开通
上海市人事局会同长三角各城市政府人事部门,共同开发了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沟通世界的人力资源服务专业网站――“21世纪金才网”,去年7月开通。
  上海市与绍兴、嵊州异地人才服务合作签约
去年7月,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分别与绍兴市和嵊州市人才服务中心签署了《关于两地开展人才异地服务合作协议书》。
  长三角紧缺人才部分培训项目启动
根据2003年7月9日的宁波协议,“长江三角洲紧缺人才培训服务中心”计划建立三级服务体系。第一级的“长江三角洲紧缺人才培训服务中心”去年9月已在沪挂牌成立;第二级为地级以上的各城市培训中心,杭州已挂牌成立,其他城市正在筹划;第三级为城市培训中心下设的分中心,也即将实施。
  上海博士后嵊州科研合作项目签约
2003年11月,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上海7所高校的50名博士后,与嵊州70多家民营企业举行项目洽谈,签署了7个科研合作项目,另外成功对接33个项目。同时,设立上海市博士后嵊州科技创新实践基地。
  浦东、台州联合举行大型招聘会
2003年11月,浦东新区和浙江台州联合举办大型综合人才招聘会,约有200家台州企业参加招聘,数万人进场。
  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决定学习辅导讲座
今年2月,上海市人事局在沪举办了“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决定学习辅导讲座”,南京、杭州、温州、海宁等市人事系统领导共160余人参加,大家就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人才培养、人才评价和使用,建立完善人才市场体系等8个专题进行了深入学习。在学习讨论中,来自各地的与会代表认为,在长三角人才联动开发中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打破各种束缚人才的壁垒和障碍,做好人才工作。
  上海与太仓两地异地人才服务合作签约
今年2月,上海、太仓的人事人才服务中心就开展异地人才服务合作在太仓正式签约。至此,上海市人事局人才服务中心已与长三角地区各地市签署了28个人事人才合作协议。举办2004年上海?长江三角洲名企优才洽谈会今年2月,上海市对外经贸委、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了“2004年上海?长江三角洲名企优才洽谈会”。这次洽谈会旨在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加速上海人才高地构筑、以长三角人才优势拉动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参展单位共500多家,有世界500强企业、世博集团等第一次亮相的大企业,一些长三角区域的知名企业,还有来自全国各省市20多家外企服务公司所携的当地外资企业。活动当天有各类专才、高校应届毕业生、海外留学生、外籍人士等5万余人进场。
  上海十大紧缺项目培训中心组团赴浙江对口洽谈
长三角紧缺人才培训中心上海分中心于今年2月组织上海企业管理培训中心、上海外经贸培训中心、上海旅游培训中心、上海建设人才培训中心、上海计算机考核办公室、上海通用外语考核办公室等单位共13人,赴宁波、杭州学习、考察、洽谈项目。
  宁波人事局紧缺人才办公室提供的信息显示,目前当地现代物流、国际经贸、信息技术、外语、WTO事务人才、重化工、道路规划、PMP等人才紧缺;杭州分中心介绍,当地对会展人才、软件测评、外语、信息技术、城市建设、市场总监等方面人才迫切需求。上海考察团则带去21个重点推介项目。(上海市人事局)
  完善机制 创新方式 拓展领域
长三角合作步伐“提速”
  本刊讯上海、浙江和江苏早在1999年就开始探讨长江三角洲经济联动发展问题,经过这几年的共同努力,目前经济联动发展已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并且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历经四个发展阶段
  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历史上就有着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建国以后,上海与包括长江三角洲在内的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主要是执行国家统一计划下的协作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上海进一步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联系与合作。其进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开展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为主要特征。大量“星期日工程师”到周边中小城市和农村兼职,上海一批名牌企业在各地特别在长三角地区建立联营企业等等。这些都为推进长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撑。
  第二阶段:主要是上个世纪90年代前中期,以吸引长三角及各地企业来沪参与浦东开发为特征,大量的江浙两省企业到上海投资发展。
  第三阶段:主要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16字指导方针,服务全国、扩大开放,进一步增强上海中心城市综合功能。政府推进引导,企业互为投资,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合作的格局。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开始,进入第四个阶段。在入世、申博,抓住世界制造业转移契机的大背景下,贯彻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要求东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上海与长三角合作,在合作机制、合作方式、合作领域等方面不断创新拓展。
  “联席会”升为“协调会”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前身是1992年建立的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协作部门主任联席会议制度,1997年升格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协调会按城市笔划每两年在执行主席方城市举行一次市长会议,一次工作会议。常务主席方是上海市,常设联络处设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协作办公室。
  第一次会议于1997年4月底在扬州市召开。会议确定了由杭州市牵头的旅游专题和由上海市牵头的商贸专题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的突破口。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章程》。
  第二次会议于1999年5月初在杭州市召开。会议确定重点开展的专题:加强区域科技合作,推进国企改革和资产重组,研究筹建国内合作信息网等。
  第三次会议于2001年4月底在绍兴市召开。会议提出工作重点为深化专题协作活动,完善运作机制;研究区域发展课题,引导合作方向;加强沟通协调,扩大联合与协作。
  第四次会议于2003年8月中旬在南京市举行。会议以“世博经济与长江三角洲联动发展”为主题。会议接受了台州市的入会申请;通过了《关于以承办世博会为契机,加快长江三角洲城市联动发展的意见》等。
  合作领域宽、项目多
  据不完全统计,自协调会第一次会议以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项目达3000多个,投资总额达150多亿。特别是2003年以来,苏浙沪合作步伐加快。
  塑造区域旅游新品牌
去年2月,在江浙沪旅游年联席会议上三地达成共识:向海内外推出2003江浙沪旅游年活动统一标识;联手推出新华东旅游线路;编辑出版苏浙沪完全旅游手册;联合组团参办2003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和国际旅游交易会;共同开发与促销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推动三地区域间汽车异地租赁业务。苏浙沪制定了《三地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区域联动实施计划》,联手开展以“曙光行动”为代号的旅游市场集中整治行动。
  在“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15+1(安徽黄山市)高峰论坛”上,16城市共同签署了《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宣言》。《宣言》明确了长三角旅游城市的合作项目和行动计划。
  长三角人才整体规划
苏浙沪共同发布了《长江三角洲人才开发一体化共同宣言》,实现长三角区域人才的整体规划和自由流动;与宁波签订了《关于沪甬两地异地人才服务合作协议》,与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等城市签署了《建立长江三角洲紧缺人才培训中心合作协议书》,在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市场准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互认和人才服务合作三个制度层面开展制度性项目合作。
  共建在三地工作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有特别贡献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名录;鼓励本地高层次人才采取柔性流动方式,到对方从事讲学、兼职、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办高新企业或从事其他专业服务,并享受当地的优惠政策。
  联手推进科技创新
三地共同签署了《推进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协议书》,编制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战略规划和实施办法。推进基础科技信息资源的联网共享,逐步开放大型科技设施;推进科技攻关,加快推进两省一市有关科技资质认证的异地认可制度,共建、共用科技创新、转移及服务平台,联合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确定了长三角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既:一体化、开放型和现代化。要打破行政区划界线,从长三角整体发展来规划、建设新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科技资源,以开放促发展;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建成全国一流、世界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体系。
  17家中心信息共享
长三角信息合作联席会议于去年8月成立。两省一市的17家信息中心决定,强化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区域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并由此衍生项目合作,推进区域经济共同繁荣发展。
  苏浙沪还签订了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合作协议,探讨了联合研发《沪苏浙电子地图》和编制出版《沪苏浙地图册》项目的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在实现网站互联、信息资源共享、交通卡互通等方面初步达成共识,成立了“苏浙沪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协会联谊会”。
  异地维权打“12365”
去年8月苏浙沪共同发表了《长三角质量技术监督合作互认宣言》。宣言规定:两省一市将联手打假,消费者只要拨本地12365投诉热线,就能实现异地投诉和跨省维权,案件转办、移交和联合办案的快速绿色通道更迅速保护了消费者权益。同时,三地通行的不良企业“黑名单”通报制度也让假冒伪劣在长三角难以立足。
  《长三角质量技术监督合作互认宣言》,是目前全国第一个区域性质检体系互认合作。该宣言除了在联手打假上规定了详细做法,还就市场准入、标准一体化、服务开放化等其他9个方面达成了互认协议。宣言表示:今后在有效期内的省级名牌在三地内免检,还要建立长三角一体化的绿色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互认体系。
  “一卡通”方兴未艾
从去年5月份起,用上海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就可以乘坐装“IC”刷卡机的杭州出租车和杭州市区的公交车,并计划在温州、嘉兴、绍兴等浙江省内使用。上海、江苏的“一卡通”工程,也将在最近一两年内启动。
  被经济学家称为长江三角洲城市间的“无缝接轨”革命――公共交通“一卡通”工程,目前正在长三角方兴未艾。上海A12(沪嘉浏高速)公路已全线启用公交“一卡通”。
  工商疏通市场通道
苏浙沪工商部门在市场准入、市场秩序、信用建设等方面达成共识,合作力度可谓空前:实现市场准入一视同仁,实现政策信息共享,减少设限,畅通准入通道;帮助民营企业跨地区发展,发挥个私协会的纽带作用,为三地民营企业的联络交流建立桥梁;开通三省市著名商标保护“直通车”,三省市著名商标享有三地著名商标同等待遇;实行企业黑名单警示通报制度,对有不良警示记录的企业进行三地联动公示等。
  携手保护知识产权
去年11月,长三角16个城市结成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保护联盟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实行异地举报和跨省市维权,建立案件转办、移交的快速通道,形成打击侵权行为的联防机制,使得跨省市的知识产权侵权案得到严厉打击。这个联盟将建立跨区域知识产权人才专家库,制订完善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机构资质认证制度,以提高现有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素质;建立16个城市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检查、交流联合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与经验。
  金融合作三个“视角”
苏沪浙达成金融合作框架协议,确立了长三角金融合作的三个视角: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平台、促进金融联动与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建立长三角城市金融合作网;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核心,深化长三角金融合作。认定长三角金融合作需要四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两省一市地方政府的合作;金融监管部门的跨地区合作;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纵向与横向金融合作、金融创新、金融产品研发与大力拓展中间业务等方面的合作。
  毕业生就业市场联动
上海市教委与江苏、浙江的教育部门共同成立长三角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合作组织,并签署了合作协议书。按照三地签署的合作协议,一方毕业生到其他两省(市)就业,可保留原户籍,享受就业所在地户籍毕业生有关待遇,其人事代理由原户籍所在地省(市)级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
  高交会将于10月举办
  第六届高交会将于今年10月举办。据了解,今年的高交会上“亮点”多多。
  一、“关注农业问题”。本届高交会首次把现代农业科技展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展览,重点展出当今生物农业、信息农业、农业机械、设施农业等方面的技术和产品,为促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供重要舞台。二、举办全国高新技术人才与智力交流大会。组委会将发挥人事部、教育部作为主办单位的优势,把全国高科技人才交易活动纳入高交会的一大主题。三、举办一个全国高科技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名单发布会,并向社会公布国家支持科技企业“走出去”的一系列鼓励性政策措施。四、“以高科技企业为中心,以项目为重点,为企业提供各方面的服务”。五、第六届高交会将移师新建成的深圳会展中心举办。新展馆总展览面积将达到12万平方米,是原展馆的3倍多。(市府驻深圳办)
  台州推出“医院联合体”一家检查七家“点头”
  最近,浙江省台州市7家医院联合推出“医院联合体”,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
  在当地最大的台州医院肿瘤科,笔者看到一位名叫张安国的大伯小心翼翼地递上了在县人民医院拍摄的CT片,肿瘤科主任看完片子后表示没问题,张大伯长舒了一口气。他说:“医保定点医院是在县里,但到大医院来看一下比较放心,而且县医院的检查报告这里也认可,现在看病方便又省钱。”
  2001年底,台州医院、台州市第一医院、台州市立医院、路桥区第一医院、玉环县人民医院、仙居县人民医院和天台县人民医院联合推出了新型的医疗协作形式,7家医院达成协议:互相认可病人的临床检验、生化、CT、MR、放射、心电图等检查结果,还包括检验科的血常规等数百个项目。病人的检查只要在一家医院做过,其他医院就不再重复。
  “医院联合体”按照国家质检质控标准,制定了严格的医技检查标准。为了保证检测结果质量稳定,7家医院统一组织专业人员培训和考评。在放射科项目中,各家医院每两个月组织一次读片交流会,专家组从各医院选取大量的CT片等,进行现场研讨。
  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说:“过去病人从外面拿来的片子,医生可能连看都不会看一眼,肯定叫病人马上去重新做检查。现在医生也勇于挑担子了,病人也方便多了。”
  台州的“医院联合体”让患者与医院双赢。据悉,两年多来,台州医院年收入已由2001年时的2亿多元增加到去年的近45亿元,成为浙江省效益屈指可数的几家大医院之一;医院的规模迅速壮大,病床使用率超过100%。路桥区、玉环县、仙居县、天台县等医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病人满意率大幅上升。“医院联合体”得到业内外人士广泛肯定。
  东北大米源源南运
  今年部分省份粮食供应紧张,为此黑龙江出台了《关于做好粮油市场供应和调销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不搞地区封锁,不哄抬粮价,不惜售,不限销”。目前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市从黑龙江省采购的粮食近60万吨,哈尔滨铁路局每天出动1300个车皮,其中发运上海铁路局方向大米、水稻在300车皮以上。(市府驻哈尔滨办)
  上海简化技术成果转化
  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宣布,凡是2004年获得的以下六大类成果项目都在简化审批手续之列:通过评审和验收的国家863计划、973计划项目、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技基金项目、重大科技计划资助项目;取得国家和上海市软件产品认定证书或软件著作权证书的软件产品项目;取得国家一、二、三类新药证书或二期临床试验批文的新药项目,以及取得新工艺、新方法等方面专利的药物项目;取得国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和上海市科技创新基金资助的项目;取得上海市科委立项的专利二次开发项目;自行研制开发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成果转化项目。
  简化手续后只要凭有关验收证明和批文可直接到政府主管部门备案,就可享受已制定的诸多优惠政策。
  上海“绿地”50亿进西安
  上海企业目前在西安最大的投资项目――“绿地世纪城”,日前已经奠基开工。
  由上海绿地集团投资兴建的“绿地世纪城”地处高新区中央商务区内,占地面积1100亩,总投资高达50亿元。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其中高档住宅65万平方米,国际化商务办公楼55万平方米,是一个集商业、办公和住宅为一体的大型房地产项目。据了解,该项目将分四期开发,日前开工的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包括5栋办公楼和10栋住宅。
  上海轮胎16亿投如皋
  由上海轮胎橡胶(集团)总投资16.5亿元的轮胎橡胶和制皂两个大型项目,日前同时在如皋开工建设。据介绍,上海轮胎橡胶集团是由原上海大中华橡胶厂、上海正泰橡胶厂、上海制皂集团联合组建并改制后形成的上市公司,主要产品有轮胎、电池、油墨和制皂四大板块,总资产53.94亿元,年销售收入33.82亿元。其落户如皋项目的开业,既是上海企业通过产业转移应对国际化竞争的产物,也是如皋率先在苏中地区接轨上海,进而在产业、要素、物流等方面与上海融合发展的结晶。
  上海模协30亿入渝北
  重庆渝北区政府与上海模具协会于日前签署协议,由上海模具协会引领上海、浙江、江苏三省模具制造企业,斥资30亿元,整体开发渝北两路工业园区的重庆模具工业园。
  重庆模具工业园,占地3200亩,总投入建设概算需30亿元。目前,上海模具协会已经作好了首期600亩土地开发的准备工作,预计4月底开工,先行进行生产厂房和模具市场建设。
  上海模具协会称,之所以到重庆渝北投资建设模具工业园,除优惠政策有吸引力外,看重的是重庆汽摩产业所提供的模具大市场,模具是“工业之母”,1个亿的模具投入可带动3个亿的产值。除模具生产、销售外,还将在模具工业园建模具培训学校,建西南模具市场。
  西洽会上上海“亮点”多
  第八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日前降下帷幕。本届西洽会,共签订国内横向联合项目合同1039个,总投资额1062.79亿元;国内横向联合项目协议408个,总投资额1295.34亿元。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102个,总投资额13.38亿美元,其中外资额9.33亿美元;利用外资协议59个,总投资额9.77亿美元,其中外资额8.44亿美元。
  上海代表团与陕西等西部省市及地区签订了11项合同、6个合作协议,总投资额达到110.56亿元。此次上海参会“亮点”多:投资大――投资总额超过历届上海参会签订合作项目投资的总和;项目精――所签订的合作和协议投资额均超亿元;合作实――如上海绿地集团投资建设的西安世纪城已经开工建设;形式多――上海产交所提供平台,达成产权交易意向25项,累计总金额近7.5亿元,举办了国企改革产权交易高层论坛。上海还组织了“东部文化西部行――上海越剧院《红楼梦》”等的文艺演出。上海越剧院还与陕西戏剧研究院签订了友好院团的协议。
  恒源祥――魔力巨大的品牌
  一个品牌,培育出长三角70多家资产上千万的民营企业。
  一个品牌,使长三角上万工人有了工作岗位。
  一个品牌,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都有专卖店,加盟店总数达5000多家。
  一个品牌,在全国扶植起1500多个百万富翁。
  这个魔力巨大的品牌就是――恒源祥。在服务全国的过程中,上海恒源祥已形成了全国性的“大家族”。在长江三角洲,为恒源祥加工产品的企业达70多个;在全国,从东到西,甚至连西藏都有恒源祥专卖店,加盟店总数达5000多家。因为与恒源祥联姻,长三角上万名工人有了工作岗位;因为与恒源祥联姻,全国3万多名销售人员有了稳定收入。
  “恒源祥的今天,是上海企业在服务全国中发展的最好例证。”董事长刘瑞旗说。1991年,恒源祥完成了商标注册,在一个寒气逼人的深秋,刘瑞旗坐上开往无锡的硬座列车,开始了恒源祥品牌走向全国的第一程。无锡的那家工厂,当时也举步维艰,为了赢得这笔来自上海的宝贵订单,他们自筹资金,购买了50多吨羊毛原料,双方约定,生产出来的毛线产品两家合作经销,利润按比例分成。由于市场定位准确,加上广告的支持力度,第一批以恒源祥为品牌的毛线一炮打响。
  此后,恒源祥不断“克隆”这种模式,70多家加工厂、5000多家加盟店从全国四面八方聚拢在恒源祥的旗下。位于上海的总部集产品研发、质管、信息等为一体,又对这些加工厂、加盟店全面服务、分类指导;形成总部在上海、生产在各地、销售遍全国的“恒源祥模式”。
  这一模式的双赢效应十分显著。如今,恒源祥这个老品牌从南京路上的一家毛线专业店,发展成手工毛线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的行业龙头,恒源祥品牌产品从单纯的手工毛线,延伸到针织、家纺、服装等70多个产品门类,羊毛衫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第一。
  70多家曾被判为“夕阳产业”的毛纺厂,因加盟恒源祥而重现生机。一批与恒源祥一起创业的普通人,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纳税大户。曾在烟台一家医院工作的马军,放弃优厚的工作环境,怀揣8万元经销恒源祥毛线。10年后的今天,马军已成为恒源祥羊毛衫、袜品、内衣、家纺、休闲装等系列产品在烟台的经销商,在4家大商场开设了23个恒源祥专柜。
  “恒源祥模式”让中外专家们颇感兴趣。它不仅成为北大学子的教案,还上了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的案例库。外籍专家认为,恒源祥是老字号,但绝不是墨守成规的老企业。十几年前,中国市场还没有特许经营一说,而从逆境中奋起的刘瑞旗无意中开创了中国特许经营行业的先河。
  恒源祥创造的奇迹让世人惊叹,人们从中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迪。
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和东方网联合主办  上海合作交流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吉安恒大帝景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